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3年广东化学高考第31题化学反应原理专题

2013年广东化学高考第31题化学反应原理专题

2013年广东化学高考第31题化学反应原理专题
2013年广东化学高考第31题化学反应原理专题

广东化学高考第31题化学反应原理专题

一、近年高考原题

【2010年广东】31.(16分)硼酸(H3BO3)在食品、医药领域应用广泛。

⑴请完成B2H6气体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B2H6 + 6H2O = 2H3BO3 + __________。

⑵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反应H3BO3 + 3CH3OH B(OCH3)3 + 3H2O中,H3BO3的转化率(α)在不同温度下随反应时间(t)的变化见图12,由此图可得出:

①温度对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和平衡移动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

②该反应的△H_____0(填“<”、“=”或“>”)。

⑶H3BO3溶液中存在如下反应:

H3BO3(aq) + H2O(l) [B(OH)4]-(aq)+ H+(aq)

已知0.70mol·L-1 H3BO3溶液中,上述反应于298K达到平衡时,

c平衡(H+)=2.0×10-5mol·L-1,c平衡(H3BO3)≈c起始(H3BO3),水的电

离可忽略不计

..

..,求此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H2O的平衡浓度不列

入.K的表达式中,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2011年广东】31、(15分)利用光能和光催化剂,可将CO2和H2O(g)转化为CH4和O2。紫外光照射时,在不同催化剂(I,II,III)作用下,CH

4产量随光照时

间的变化如图13所示。

⑴在0-30小时内,CH4的平均生成速率VⅠ、VⅡ和VⅢ从

大到小的顺序为;

反应开始后的12小时内,在第种催化剂的作用

下,收集的CH4最多。

⑵将所得CH4与H2O(g)通入聚焦太阳能反应器,发生反

应:CH4(g)+ H2O(g)CO(g)+ 3H2(g),该反应的△H=

+206 kJ?mol-1

①在答题卡的坐标图中,画出反应过程中体系的能量变化图(进行必要的标注)

②将等物质的量的CH4和H2O(g)充入1L恒容密闭容器,某温度下反应达到平衡,平衡常数K=27,此时测得CO的物质的量为0.10mol,求CH4的平衡转化率(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⑶已知:CH4(g)+2O2(g) = CO2(g)+2H2O(g) △H=-802kJ?mol-1

写出由CO2生成CO的热化学方程式。

二、学生答题常见错误

三、题型和答题策略

【题型1】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多为盖斯定律的应用)

盖斯定律:不管化学反应是一步完成或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热是相同的。

1、化学反应的焓变只与反应体系的始态和终态有关,而与反应的途径无关。

2、若多步化学反应相加可得到新的化学反应,则新反应的反应热即为上述多步反应的反应热之和。注意:①计量数的变化与反应热数值的变化要对应,若反应方向发生改变反则应热的符号也要改变

②标明物质的聚集状态:固态(s) 液态(l) 气态(g) 溶液(aq)

③通常系数比为最简整数比,若是写燃烧热则为1mol物质燃烧,中和热为生成1mol的液态水

④标出反应热△H:不要写漏“+”“–”和单位(kJ/mol)

【题型2】计算化学反应速率:

c v

t

注意:①可能需要先算出某物质的速率,再通过速率比等于系数比折算成另一物质的速率

②不要漏写单位( mol·L-1·min-1 或 mol/(L·s)等 )

③注意有效数字

【题型3】如何使平衡向某方向移动(以下为选修4的实验)

Cr 2O72—(橙色)+ H2O 2CrO42—(黄色)+ 2H+(H+浓度改变对平衡的影响)

2NO 2(深红棕色)N2O4(无色)△H<0 (温度改变对平衡的影响)

Fe3+(黄色)+ 3SCN—Fe(SCN)3 (血红色)(Fe3+或SCN—浓度改变对平衡的影响)

勒夏特列原理:若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平衡就向着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题型4】写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生成物平衡浓度的幂之积与反应物平衡浓度的幂之积的比值)

aA(g) + bB(g)

cC(g) + dD(g)

()()

()()

c d a

b c C c D k c A c B = 注意:固体和纯液体(如液态水)不要写 【题型5】判断反应是否处于平衡状态

方法: ①V 正=V 逆 (同一物质的生成速率等于它的消耗速率)

②各组分浓度不变

③通过Qc 是否等于K 来比较 QcK :逆向反应 ④物质的百分含量保持不变

⑤混合气体的总压强、总物质的量不随时间而变(变量恒定,达到平衡) ⑥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随时间而变(变量恒定,达到平衡) ⑦混合气体的密度不随时间而变(变量恒定,达到平衡) ⑧体系的颜色不随时间而变

【题型6】列式计算(多为三段法的计算,注意规范性:假设、数据代入、列式计算、有效数字、单位) aA(g) + bB(g)

cC(g) + dD(g)

起始浓度(mol/L ) a b 0 0 转化浓度(mol/L ) ax bx cx dx 平衡浓度(mol/L ) a –ax b –bx cx dx

()()()()

c d a

b

c C c D k c A c B = 【题型7】判断可逆反应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

①通常利用温度改变时平衡常数K 的变化做判断:如温度升高K 增大,说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正反应是吸热反应

②利用键能计算:△H = 反应物的总键能 — 生成物的总键能 ③利用能量变化图作判断:△H = 生成物的总能量 — 反应物的总能量 【题型8】写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表达式: 如BaSO 4(s) Ba 2+

(aq) + SO 42―

(aq)

【题型9】作图(要标明坐标轴代表的物理量、相关数据) (1)画原电池装置:如Cu + 2FeCl 3 = CuCl 2 + 2FeCl 2

附:带盐桥的原电池

(2)画电解池、电镀池、精炼池装置

(3)化学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4)浓度改变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5)压强改变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aA(g) + bB(g) cC(g)

思考:若a + b = c,图像如何画?

(6)温度改变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7)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8)多种条件改变对化学平衡的影响(下图仅供参考)

(9)催化剂与活化能(10)中和滴定曲线

(11)Al(OH)3沉淀图像

向AlCl3溶液中滴入NaOH溶液向NaOH溶液中滴入AlCl3溶液

向盐酸中滴入NaAlO2溶液向NaAlO2溶液中滴入盐酸

(12)向含Mg2+和Al3+的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的沉淀图象

(13)化学反应速率的典型曲线

【题型10】写原电池或电解池的电极反应

①普通原电池:负极:M – ne― = M n+金属失电子变成阳离子

正极:A n+ + ne― = A 溶液中的阳离子得电子

②燃料电池:负极:燃料失电子(注意电解质溶液的酸碱性对产物的影响)

2H2 – 4e― = 4H+ (酸性电解质)

CH4 – 8e― + 10OH― = CO32― + 7H2O (碱性电解质)

2CH3OH– 12e― + 2H2O = 2CO2 + 12H+(酸性电解质)正极: O2 + 4e― + 4H+ = 2H2O (酸性电解质溶液)

或O2 + 4e― + 2H2O = 4OH―(中性或碱性电解质溶液)【题型11】速率、平衡图像和图表

读图:①判断速率的快慢②判断化学平衡移动的方向

③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④达到某项平衡移动的目的需要采取的措施

⑤判断平衡移动的结果⑥依据结果推断条件或物质的可能聚集状态等作图:三要素:(1)起点、终点、平台(2)走势(3)必要的标注

【题型12】分析表格、图像,阐述规律

例:(2011浙江高考节选)已知:NH2COONH4+2H2O NH4HCO3+NH3·H2O。该研究小组分别用三份不同初始浓度的氨基甲酸铵溶液测定水解反应速率,得到c(NH2COO-)随时间变化趋势如图所示。

⑥根据图中信息,如何说明水解反应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精选试题

1、(考察化学平衡基础知识,但应用性强)某研究小组为探讨反应 A(g) + 2B(g) 在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对最适宜反应条件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并根据所得实验数据绘制出下图:图中C%为反应气体混合物中C的体积百分含量(所有实验的反应时间相同)。

⑴该反应的反应热为△H 0(填>、<或=)

⑵点M和点N处平衡常数K的大小是:K M K N(填“>”、“<”或“=”)

⑶工业上进行该反应获得产品C 的适宜条件是:

温度为℃,选择该温度的理由是

压强为,选择该压强的理由是

⑷试解释图中350℃前C%变化平缓而后急剧增大、500℃以后又缓慢增加的可能原因:。

2、(常见考查点的综合,较简单,但全) 甲醇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具有开发和应用的广阔前景,工业上一般可采用如下反应来合成甲醇: CO(g)+2H2(g) CH3OH(g) ΔH < 0。

⑴上述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 ,以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恒温、恒容条件下,容器内的压强不发生变化则可逆反应达到平衡

b.一定条件下,H2的消耗速率是CO的消耗速率的2倍时可逆反应达到平衡

c.保持容器体积不变,升高温度可提高CO的转化率

d.使用合适的催化剂能缩短达到平衡的时间并提高CH3OH的产量

⑵其它条件相同时,在T 1、T 2(T 1< T 2)两个不同温度下可逆反应达到平衡,请画出CO 的转化率随时间变化的示意图。

⑶已知在常温常压下:

① 2CH 3OH(l)+3O 2(g)=2CO 2(g)+4H 2O(g) ΔH = -a kJ·mol -1

② 2CO(g)+O 2(g)=2CO 2(g) ΔH = -b kJ·mol -1

③ H 2O(g)= H 2O(l) ΔH = -c kJ·mol

-1

则 CH 3OH(l)+ O 2(g) = CO (g) + 2H 2O(l) ΔH =______kJ·mol -1

⑷2009年10月,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在甲醇燃料电池技术方面获得新突破,组装出了自呼吸电池及主动式电堆。

甲醇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如右图所示。

C 极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工作一段时间后,当6.4 g 甲醇完全反应生成CO 2时,有______N A 个电子发生转移。(H :1 C :12 O :16)

3、(考查化学反应速率和平衡移动)向一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0.6molA molC 和一定量的B 三种气体。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各物质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l 所示,其中01t t -阶段c (B )未画出。图2为反应体系中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情况,且234,,t t t 各改变一种不同的条件。

⑴若115min t =,则01t t -阶段以C 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v C = 。 ⑵3t 时改变的条件为 ,B 的起始物质的量为 。 ⑶各阶段平衡时对应的平衡常数如下表所示:

则1K = (保留两位小数),K 1、K 2、K 3、K 4之间的关系为 。(用“>”、“<”或“=”连接)。

⑷45t t -阶段,若A 的物质的量变化了0.01 mol ,而此阶段中反应体系的能量变化为a kJ ,写出此条件下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 4、尿素(H 2NCONH 2)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高氮化肥,工业上合成尿素的反应如下:

2NH 3(l)+CO 2(g)H 2O(l)+H 2NCONH 2 (l) △H =-103.7 k J·mol -1

反应在进行时分为如下两个步骤: 第一步:2NH 3(l)+CO 2(g) H 2NCOONH 4 (l) (氨基甲酸铵) △H 1 第二步:H 2NCOONH 4(l)H 2O(l)+H 2NCONH 2(l) △H 2

某实验小组模拟工业上合成尿素的条件,在一体积为0.5 L 的密闭容器中投入4 mol 氨和1mol 二氧化碳,实验测得反应中各组分随时间的变化图Ⅰ所示:

图Ⅰ 图Ⅱ

⑴下列措施中有利于提高尿素的产率的是__________。

A .采用高温

B .采用高压

C .在反应混合物中加入更多的水

⑵△H 1 和△H 2的代数关系是_______________(用含△H 1 和△H 2的函数式表示)。

⑶由上面信息可知总反应进行到_____min 时到达平衡。该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是___________不再变化(填一条即可)。

⑷已知总反应的快慢由慢的一步决定,则合成尿素总反应的快慢由第____步反应决定。

⑸第二步反应的平衡常数K 随温度的变化如图Ⅱ所示,则△H 2 _______0(填“>”、“<”或“=”);平衡后若在时间t 时对该反应体系升温到某温度,请在答题卡的坐标图中画出第二步反应平衡移动的v-t 图。

5、Ⅰ.汽车排气中的C0、NO x 已经成为大气的主要污染物,使用稀土等催化剂能将C0、NO x 、碳氢化合物转化成无毒物质,从而减少汽车尾气污染。

(1)已知:N 2(g)+O 2(g)=2NO(g)△H=+180.5 kJ /mol 2C(s)+O 2(g)=2CO(g)△H= -221.0 kJ/mol C(s)+O 2(g)=CO 2(g)△H= 一393.5 kJ /KJ/mol

①尾气转化的反应之一:2NO(g) + 2CO(g) = N 2(g) + 2C02(g) △H = _____________。 ②请在答题纸中画出........

这个反应在反应过程中体系能量变化示意图,并进行必要标注

(2)在容积相同的两个密闭容器内(装有等量的某种催化剂),分别充入同量的N0x 及C 3H 6,在不同温度下,同时发生以以下反应: 18NO(g)+2C 3H 6(g)

9N 2(g)+6C02(g)+6H 20(g):

18N02(g)+4C 3H 6(g) 9N 2(g)+12C02(g)+12H 20(g); 并分别在t 秒时测定其中N0x 转化率,绘得图象如下图所示:

①从图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结论一:从测定NOx 转化数据中判断,相同温度下N0转化效率比N02的低 结论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上述N02和C 3H 6反应中,提高N02转化率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填编号)

t(min)

n (m o l )

A.加入催化剂 B.降低温度 C.分离出H20(g) D.增大压强

Ⅱ.常温常压下,空气中的CO2溶于水,达到平衡时,溶液的PH=5.60,c(H2CO3)=1.5×10 -5 mol/L。

若忽略水的电离及H z C03的第二级电离,则H2C03HC03-+ H+ 的平衡常数K1=___________。(已知:10-5.60=2.5×10-6 )

Ⅲ.一定温度下,溴化银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向溴化银的浊液中加入溴化钠溶液,溴化银的Ksp减小

B.图中a点对应的是不饱和溶液

C.向C点的溶液中加入0.1mol/LAgN03,则c(Br一)减小

D.升高温度可以实现c点到b点的转化

【参考答题】

1、⑴ > (2分)⑵ = (1分)

⑶500(2分)。低于500℃时,C%值太小,高于500℃时C%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的幅度不明显,但由于升温带来的燃料及设备成本要求会明显增加。(3分)

101k Pa(2分),随着压强的增大,C%的增大幅度并不明显,而由于压强增大而带来的动力,设备成本的大幅度增加,故选择常压。(3分)

⑷该反应需要在特定的催化剂作用下才能顺利进行,而该催化剂只有在350℃以上才能体现催化活性并在500℃左右时催化效果最好,500℃以上的变化为温度变化导致平衡移动的情形。(3分)

2、⑴c(CH3OH) / c(CO)c2(H2) (2分) ,A(3分)

⑵(4分)

(3)(b-a-4c)/ 2(2分)(4)O2+4e-+4H+ = 2H2O(3分),1.2(2分)

3、

4、 (16分,除(2)与作图3分,其余每空2分)

(1)B (2)△H 1+△H 2 = -103.7 kJ·mol-1 (不写单位得1分)

(3)55;反应体系中各物质的浓度、某物质的物质的量、或容器内的压强、

或容器内气体的密度等,但不宜答容器内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变化。

(4)二(5)>

5、(1)①△H=-746.5 kJ/mol (3分)

② (3分)

(2)①结论二:在2500C-4500C时,NOx转化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4500C-6000C时NOx转化率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3分或4500C,N0x与C3H6的反应达到平衡,且正反应是放热反应。②BC (2分) Ⅱ.4.2×10-7 mol/L(3分) Ⅲ.BC(2分)

高考化学化学反应原理综合题含答案

高考化学化学反应原理综合题含答案 一、化学反应原理 NH ClO为白色晶体,分解时产生大量气体,是复合火箭推进剂的重要成1.高氯酸铵() 44 分。 ()1高氯酸铵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___。 ()2高氯酸铵在高温条件下分解会产生H() O g和三种单质气体,请写出该分解反应的化 2 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研究小组在实验室设计如下装置检验高氯酸铵分解的产物。该小组连接好装置后,依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装入试剂、通干燥的惰性气体排尽装置内的空气、将导管末端移入盛满水的试管E、通入气体产物。(已知:焦性没食子酸溶液用于吸收氧气) ①装置A、B、C、D中盛放的药品可以依次为__________(选填序号:Ⅰ、Ⅱ或Ⅲ)。 .碱石灰、湿润的淀粉KI试纸、氢氧化钠溶液、Cu Ⅰ .无水硫酸铜、湿润的红色布条、氢氧化钠溶液、Cu Ⅱ .无水硫酸铜、湿润的淀粉KI试纸、饱和食盐水、Cu Ⅲ ②装置E收集到的气体可能是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4经查阅资料,该小组利用反应NaClO4(aq)+NH4Cl(aq)90℃=NH4ClO4(aq)+NaCl(aq)在实验室NH ClO,该反应中各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曲线如图。 制取44 ①从混合溶液中获得较多粗NH ClO4晶体的实验操作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和过 4 滤、洗涤、干燥。 ②研究小组分析认为,若用氨气和浓盐酸代替NH Cl,则上述反应不需要外界供热就能 4 进行,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研究小组通过甲醛法测定所得产品NH4ClO4的质量分数。[已知:NH4ClO4的相对

近五年高考真题化学反应原理全国卷一

近五年高考真题——化学反应原理 (2013年全国卷1)28.(15分)二甲醚(33)是无色气体,可作为一种新型能源。由合成气(组成为H2、和少量2)直接制备二甲醚,其中主要过程包括下列四个反应: 甲醇合成反应: (i)(g)+2H2(g)3(g) △H1=-90.1 ()2(g)+3H2(g)3(g)2O △H2=-40.9 水煤气变换反应: ()(g)2O(g)= 2(g)2(g) △H3=-41.1 二甲醚合成反应: ()23(g)= 33(g)2O △H4=-24.5 回答下列问题: (1)2O3是合成气直接制备二甲醚反应催化剂主要成分之一。工业上从铝土矿制备高纯度2O3的主要工艺流程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分析二甲醚合成反应()对转化率的影响。 (3)由H2和直接制备二甲醚(另一产物为水蒸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根据化学反应原理,增加压强对直接制备二甲醚的反应的影响。 (4)有研究者在催化剂(含---O、2O3)、压强在5.0条件下,由H2和直接制备二甲醚,结果如右图所示。其中转化率随温度升高而降低的原因是。 (5)二甲醚直接燃料电池具有启动快、效率高等优点,其能量密度高于甲醇直接燃料电池(5.93 ·h·-1)。若电解质为酸性,二甲醚直接燃料电池的负极反应为。一个二甲醚分子经过电化学氧化,可以产生个电子的电量:该电池理论输出电压为 1.20V,能量密度(列式计算,能量密度=电池输出电能/燃料质量)。 28.答案:(1)2O3+23H22()4 △()42()33、 2 ()3

2O 3+3H 2O (2)消耗甲醇,促进甲醇合成反应(i )平衡向右移,转化率增大:生成的水通过水煤气变换反应()消耗部分。 (3)2(g)+4H 2(g)33(g)2O △-204.7 ;该反应分子数减小,压强升高使平衡右移,和H 2转化率增大,33产率增加,压强升高使和H 2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加快。 (4)反应放热,温度升高,平衡左移。 (5)33+3H 222+1212e - ;12; 1 1161 1 39.8)106.3(1965001246100020.1-----??=???÷?????kg h kW h kW J kg mol C mol g g V (2014年全国卷1)、27、(15 分) 次磷酸(H 32)是一种精细磷化工产品,具有较强还原性,回答下列问题: (1) H 32是一元中强酸,写出其电离方程式: 。 (2) H 32及 22均可将溶液中的 还原为银,从而可用于化学镀银。 ① H 32 中,磷元素的化合价为 。 ②利用 H 322进行化学镀银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4:1,则氧化产 物为 (填化学式)。 ③ 22 为 (填“正盐”或“酸式盐”),其溶液显 (填“弱 △ △ △ △ △ △ △ △ △

高三一轮复习化学专题复习化学反应原理(一)

高三一轮复习化学专题复习——化学反应原理(一) 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废电池的污染引起人们的广泛重视,废电池中对环境形成污染的主要物质是() A.锌B.汞C.石墨D.二氧化锰 2.下列依据热化学方程式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已知NaOH(aq)+HCl(aq)=NaCl(aq)+H2O(l) △H=-57.3 kJ·mol-1,则含40.0 g NaOH的稀溶液与稀醋酸完全中和,放出小于57.3 kJ的热量 B.已知2H2(g)+O2(g)=2H2O(g) △H=-483.6 kJ·mol-1,则氢气的燃烧热为241.8 kJ·mol-1 C.已知2C(s)+2O2(g)=2CO2(g) △H=a、2C(s)+O2(g)=2CO(g) △H=b,则a>b D.已知P(白磷,s)=P(红磷,s) △H<0,则白磷比红磷稳定 3.已知:(NH4)2CO3(s)=NH4HCO3(s)+NH3(g) △H=+74.9kJ·mol-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该反应中熵变、焓变皆大于0 B.该反应是吸热反应,因此一定不能自发进行 C.碳酸盐分解反应中熵增加,因此任何条件下所有碳酸盐分解一定自发进行 D.能自发进行的反应一定是放热反应,不能自发进行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 4.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A.已知冰的熔化热为6.0 kJ/mol,冰中氢键键能为20 kJ/mol,假设1 mol冰中有2 mol 氢键,且熔化热完全用于破坏冰的氢键,则最多只能破坏冰中15%的氢键 B.已知一定温度下,醋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电离度为α,。 若加入少量醋酸钠固体,则CH3COOH CH3COO-+H+向左移动,α减小,K a变小 C.实验测得环己烷(l)、环己烯(l)和苯(l)的标准燃烧热分别为-3916 kJ/mol、-3747 kJ/mol和-3265 kJ/mol,可以证明在苯分子中不存在独立的碳碳双键 D.已知:Fe2O3(s)+3C(石墨)2Fe(s)+3CO(g),△H=+489.0 kJ/mol。 CO(g)+O2(g)CO2(g),△H=-283.0 kJ/mol。 C(石墨)+O2(g)CO2(g),△H=-393.5 kJ/mol。 则4Fe(s)+3O2(g)2Fe2O3(s),△H=-1641.0 kJ/mol 5.已知通过乙醇制取氢气有如下两条路线: a.CH3CH2OH(g)+H2O(g)=4H2(g)+2CO(g) △H =+255.6kJ·mol-1 b.CH3CH2OH(g)+1/2O2(g)=3H2(g)+2CO(g) △H =+13.8kJ·mol-1 则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A.降低温度,可提高b路线中乙醇的转化率 B.从能量消耗的角度来看,b路线制氢更加有利 C.乙醇可通过淀粉等生物原料发酵制得,属于可再生资源

高考化学反应原理综合题解题方法指导

高考化学反应原理综合题解题方法指导 1、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或运用盖斯定律计算反应热 2、电解池或原电池方程式的书写或电极反应式书写、新情景下陌生氧化还原型的离子方程式书写 3、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的实验探究 4、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以及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 5、化学平衡常数及平衡转化率的计算 6、酸碱中和滴定的扩展应用(仪器使用、平行实验、空白试验、误差讨论) 7、Ksp的计算和应用 8、综合计算(混合物计算、化学式的确定、关系式法、守恒法在计算中的应用) 三、不同知识点的解题技巧 1、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或反应热计算 【方法指导】首先根据要求书写目标热化学方程式的反应物、产物并配平,其次在反应物和产物的后面括号内注明其状态,再次将目标热化学方程式与已有的热化学方程式比对(主要是反应物和产物的位置、系数),最后根据盖斯定律进行适当运算得出目标热化学方程式的反应热△H,空一格写在热化学方程式右边即可。 注意:并非所给的热化学方程式一定都用到。 2、电解池或原电池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或电极反应式书写、新情景下陌生氧化还原型的离子方程式书写 【方法指导】首先根据题意写出化学方程式的反应物、产物,其次根据氧化还原反应原理——电子守恒配平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系数,再次配平还原产物和氧化产物的系数,最后根据质量守恒添加并配平其他未变价物质的系数。 注意:一般未变价物质是酸、碱或水。 【方法指导】读懂题意尤其是相关示意图,分析电解池的阴极室和阳极室存在的阳离子、阴离子及其放电顺序,必要时根据题目要求还要考虑分子是否会放电。首先写出阴(阳)极室发生还原(氧化)反应的反应物和产物离子(分子),分析其化合价变化,标出其得失电子的情况,然后根据电荷守恒在左边或右边配上其他离子,左后根据质量守恒配上其它物质。注意:①并非放电的一定是离子,应根据题目要求及时调整。 ②用来配平电极反应式的离子(物质)应是电解池中含有的,而且前后不能矛盾。 3、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的实验探究 【方法指导】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探究实验中,控制变量是关键。 4、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以及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 【方法指导】①判断一个可逆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的两个直接标准是正逆反应的速率相等、反应物与生成物浓度保持不变,另外间接标准是“变量不变”即观察一个可逆反应的相关物理量,采用极端假设的方法(若全部为反应物如何、全部转化为产物该物理量又如何,如果该物理量是可变的而题目说一定条件下保持不变即可认为该条件下达到化学平衡)。另外也可以用Q与K比较(Q=K则处于平衡状态;Q<K未达平衡状态、v正>v逆;Q>K、未达平衡状态、v正<v逆)。 ②平衡移动的方向、反应物的转化率和产物的产率变化均可通过条件(浓度、压强、温度)的改变,平衡移动的方向加以判断,也可以通过平衡常数的计算得到。但要关注特殊反应的特殊性。 5、化学平衡常数及平衡转化率的计算 【方法指导】平衡常数的计算可用三段法即找出浓度可变的反应物、产物在起始时、转化的、平衡时的浓度,然后带入平衡常数表达式(平衡时生成物浓度系数次幂的乘积与反应物系数

全国高考化学化学反应原理的综合高考真题分类汇总

全国高考化学化学反应原理的综合高考真题分类汇总 一、化学反应原理 1.研究+6价铬盐不同条件下微粒存在形式及氧化性,某小组同学进行如下实验: 已知:Cr2O72-(橙色)+H2O2CrO42-(黄色)+2H+△H=+13.8kJ/mol,+6价铬盐在一定条件下可被还原为Cr3+,Cr3+在水溶液中为绿色。 (1)试管c和b对比,推测试管c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管a和b对比,a中溶液橙色加深。甲认为温度也会影响平衡的移动,橙色加深不一定是c(H+)增大影响的结果;乙认为橙色加深一定是c(H+)增大对平衡的影响。你认为是否需要再设计实验证明?__________(“是”或“否”),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比试管a、b、c的实验现象,可知pH增大 2- 27 2- 4 c(Cr O) c(CrO) _____(选填“增大”, “减小”,“不变”); (4)分析如图试管c继续滴加KI溶液、过量稀H2SO4的实验现象,说明+6价铬盐氧化性强弱为Cr2O72-__________CrO42-(填“大于”,“小于”,“不确定”);写出此过程中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 (5)小组同学用电解法处理含Cr2O72-废水,探究不同因素对含Cr2O72-废水处理的影响,结果如表所示(Cr2O72-的起始浓度,体积、电压、电解时间均相同)。 实验ⅰⅱⅲⅳ 是否加入 Fe2(SO4)3 否否加入5g否 是否加入H2SO4否加入1mL加入1mL加入1mL 电极材料阴、阳极均为石 墨 阴、阳极均为石 墨 阴、阳极均为石 墨 阴极为石墨, 阳极为铁 Cr2O72-的去除率/%0.92212.720.857.3 ①实验ⅱ中Cr2O72-放电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ⅲ中Fe3+去除Cr2O72-的机理如图所示,结合此机理,解释实验iv中Cr2O72-去除率提高较多的原因_______________。

2018年高考化学真题与模拟类编:专题14-化学反应原理综合(含答案)

1.【2018新课标1卷】采用N2O5为硝化剂是一种新型的绿色硝化技术,在含能材料、医药等工业中得到广泛应用。回答下列问题 (1)1840年Devil用干燥的氯气通过干燥的硝酸银,得到N2O5。该反应的氧化产物是一种气体,其分子式为___________。 (2)F.Daniels等曾利用测压法在刚性反应器中研究了25℃时N2O5(g)分解反应: 其中NO2二聚为N2O4的反应可以迅速达到平衡。体系的总压强p随时间t的变化如下表所示(t=∞时,N2O5(g)完全分解): t/min0408016026013001700∞ p/kPa35.840.342.5. 45.949.261.262.363.1 ①已知:2N2O5(g)=2N2O4(g)+O2(g) ΔH1=?4.4kJ·mol?1 2NO2(g)=N2O4(g) ΔH2=?55.3kJ·mol?1 则反应N2O5(g)=2NO2(g)+ 1 2 O2(g)的ΔH=_______ kJ·mol?1。 ②研究表明,N2O5(g)分解的反应速率() 25 31 210?min N O p kPa υ-- =??。t=62min时,测得体系中2 O p p O2=2.9kPa,则此时的 25 N O p=________kPa,v=_______kPa·min?1。 ③若提高反应温度至35℃,则N2O5(g)完全分解后体系压强p∞(35℃)____63.1kPa(填“大于”“等 于”或“小于”),原因是________。 ④25℃时N2O4(g)2NO2(g)反应的平衡常数K p=_______kPa(K p为以分压表示的平衡常数,计算 结果保留1位小数)。 (3)对于反应2N2O5(g)→4NO2(g)+O2(g),R.A.Ogg提出如下反应历程: 第一步N2O5NO2+NO3快速平衡 第二步NO2+NO3→NO+NO2+O2慢反应 2018年高考试题

高三新课程一轮复习----化学反应原理全册知识归纳

专题一:化学反应与能量 变化 一、反应热、焓变 1.反应热:化学反应过程中放出或吸收的热量, 叫反应热。包括燃烧热和中和热。 电 离:注 意: 水解:吸热反应 的发生不一定需要 常见的吸热反应:铵盐与碱的反应:如NH4Cl 与Ba(OH)2?8H2O 加热才能进行。

大多数的分解反应: CaCO 3== CaO + CO 2 生产水煤气:C + H 2O == CO+H 2 碳和二氧化碳的反应: C+CO 2=2CO 燃烧反应 金属与酸(或水)的反应 常见的放热反应: 酸碱中和反应 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 CaO(Na 2O 、Na 2O 2)与 注意: 放热反应不一定常温下 就自发进行,可能需要 加热或点燃条件。

水的反应 浓酸与强碱溶于水 2、焓变:在恒温恒压的条件下,化学反应过程中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称为反应的焓变。 符号:用ΔH表示单位:kJ/mol 放热反应:ΔH= —QkJ/mol;或ΔH<0 吸热反应:ΔH= +QkJ/mol;或ΔH>0 3、反应热产生的原因: 宏观: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能量不同,ΔH=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微观:化学反应过程中化学键断裂吸收的能量

与新化学键生成所放出的能量不同,Δ H=____________ 二、热化学方程式 1.热化学方程式的概念:能表示反应热的化学方程式,叫做热化学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不仅表示了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也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2.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的注意点 (1)需注明ΔH的“+”与“—”,“+”表示,“—”表示;比较ΔH的大小时,要考虑ΔH的正负。 (3)要注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g、l、s、aq (3)各物质前的化学计量数表示物质的量,不表

高考化学反应原理解题技巧

高考化学反应原理解题技巧 襄阳三中樊春潮陈玉华 近几年的高考中化学反应原理综合题,大部分搜索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电化学、物结构与离子平衡理论板块与原始化合物之间的综合题。因此,在平时训练中,应注重计算能力(重点训练平衡常数以及转化率的计算)、语言表述能力(利用平衡移动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训练,提高解读图像的能力,掌握解题技巧。解答此类综合题的基本思路是:仔细审题→弄懂原理→掌握要点→抓住特例→规范答题。 一、综合能力的应用技巧 化学反应原理综合题要求考生具备一定的综合分析能力,二综合分析能力水平的高低就体现在考生能否把总会让分解成若干个较简单的单一模块的问题,并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即考生要把答题化为小题,把综合性问题分解为一个个相对独立的小问题,降低难度,各个击破。 二、盖斯定律的应用技巧 盖斯定律主要是利用题中信息求某一特定热化学方程 GAGGAGAGGAFFFFAFAF

式的反应热。计算时先要确定热化学方程式的组合关系,在确定△H间的计算关系,技巧如下: 1、确定已知方程式的加减:注意观察已知热化学方程式与待定的热化学方程式,如果待定热化学方程式中的物质在已知热化学方程式中找到且只在该方程式中出现,那么在“=”或“≒”号的同一侧用加法,不同侧用减法。 2、调整化学计量数:如果要消掉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不同,则要调整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使需要消掉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相等(其他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也要作同倍数的变化),从而快速确定特定热化学方程式的反应热所需要的倍数。 GAGGAGAGGAFFFFAFAF

3、注意检查核对:得到计算反应热的关系式后,一定 要核对一下所求的反应热是不是与要求的特定热化学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相对应。 三、平衡计算的应用技巧 1、平衡常数的应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确定后,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温度不变,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就不变。利用平衡常数可以处理多次投料的结果比较问题。 2、常用的计算思路:涉及赔偿的计算常利用“三段式”法,要注意几个关系的应用,反应物的c(平)=c(初)-c (转),生成物的c(平)=c(初)+c(转),反应物的c(初)×a(转化率)=反应物c(转),不同物质的c(转)之比等于它们的化学计量数之比。 四、四大平衡常数的应用技巧 1、化学平衡常数(K):判断可逆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时,既可根据“相同时间内某物质的增加量是否等于减少量”来判断,也可根据相同温度下浓度商(Qc)与平衡常数(K)的大小关系来判断:Qc=K,已达平衡;Qc>K,平衡逆 向移动;Qc

高考化学化学反应原理综合题及答案

高考化学化学反应原理综合题及答案 一、化学反应原理 1.某同学设计如下三个实验方案以探究某反应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 方案一:如图1,在小烧杯里放一些除去氧化铝保护膜的铝片,然后向烧杯里加入10 mL 2 mol·L-1稀硫酸,再插入一支温度计,温度计的温度由20 ℃逐渐升至75 ℃,随后,温度逐渐下降至30 ℃,最终停留在20 ℃。 方案二:如图2,在烧杯底部用熔融的蜡烛粘一块小木片,在烧杯里加入10 mL 2 mol·L-1硫酸溶液,再向其中加 入氢氧化钠溶液,片刻后提起烧杯,发现小木片脱落下来。 方案三:如图3,甲试管中发生某化学反应,实验前U形管红墨水液面相平,在化学反应过程中,通过U形管两侧红 墨水液面高低判断某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 序号甲试管里发生反应的物质U形管里红墨水液面 ①氧化钙与水左低右高 ②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晶体(充 分搅拌) ? ③铝片与烧碱溶液左低右高 ④铜与浓硝酸左低右高 根据上述实验回答相关问题: (1)铝片与稀硫酸的反应是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2)方案一中,温度升至最大值后又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___。 (3)方案二中,小木片脱落的原因是________,由此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4)方案三中,如果甲试管里发生的反应是放热反应,则U形管里红墨水液面:左边

________(填“高于”“低于”或“等于”)右边。 (5)由方案三的现象得出结论:①③④组物质发生的反应都是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如果放置较长时间,可观察到U形管里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 (6)方案三实验②的U形管中的现象为________,说明反应物的总能量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答案】放热 2Al+6H+===2Al3++3H2↑反应完全后,热量向空气中传递,烧杯里物质的温度降低蜡烛熔化氢氧化钠与硫酸的反应放热低于放热红墨水液面左右相平红墨水液面左高右低小于 【解析】 【分析】 【详解】 (1)金属与酸的反应是放热反应,因此铝片与稀硫酸的反应是放热反应,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Al+6H+===2Al3++3H2↑,故答案为放热;2Al+6H+===2Al3++3H2↑; (2)方案一中,温度升至最大值后又下降的原因可能是反应完全后,热量向空气中传递,烧杯里物质的温度降低,故答案为反应完全后,热量向空气中传递,烧杯里物质的温度降低; (3)方案二中,反应放出的热量,使得蜡烛熔化,小木片脱落,故答案为蜡烛熔化;氢氧化钠与硫酸的反应放热; (4)方案三中,如果甲试管里发生的反应是放热反应,装置中气体的压强增大,U形管里红墨水液面:左边低于右边,故答案为低于; (5)由方案三的现象得出结论:①③④组物质发生的反应都是放热反应,如果放置较长时间,热量散失,装置中气体的压强与外界压强相等, U形管中红墨水液面左右相平,故答案为放热;红墨水液面左右相平; (6)方案三实验②属于吸热反应,U形管中红墨水液面左高右低,故答案为红墨水液面左高右低;小于。 2.水合肼(N2H4·H2O)是一种强还原性的碱性液体,常用作火箭燃料。利用尿素法生产水合肼的原理为CO(NH2)2+2NaOH+NaClO=N2H4·H2O+Na2CO3+NaCl。

三年高考(2017-2019)化学真题分项版解析——专题15 化学反应原理综合(解析版)

专题15 化学反应原理综合 1.[2019新课标Ⅰ]水煤气变换[CO(g)+H 2O(g)=CO 2(g)+H 2(g)]是重要的化工过程,主要用于合成氨、制氢以及合成气加工等工业领域中。回答下列问题: (1)Shibata 曾做过下列实验:①使纯H 2缓慢地通过处于721 ℃下的过量氧化钴CoO(s),氧化钴部分被 还原为金属钴Co(s),平衡后气体中H 2的物质的量分数为0.0250。 ②在同一温度下用CO 还原CoO(s),平衡后气体中CO 的物质的量分数为0.0192。 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判断,还原CoO(s)为Co(s)的倾向是CO_________H 2(填“大于”或“小于”)。 (2)721 ℃时,在密闭容器中将等物质的量的CO(g)和H 2O(g)混合,采用适当的催化剂进行反应,则平 衡时体系中H 2的物质的量分数为_________(填标号)。 A .<0.25 B .0.25 C .0.25~0.50 D .0.50 E .>0.50 (3)我国学者结合实验与计算机模拟结果,研究了在金催化剂表面上水煤气变换的反应历程,如图所 示,其中吸附在金催化剂表面上的物种用?标注。 可知水煤气变换的ΔH ________0(填“大于”“等于”或“小于”),该历程中最大能垒(活化能)E 正=_________eV ,写出该步骤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Shoichi 研究了467 ℃、489 ℃时水煤气变换中CO 和H 2分压随时间变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催化 剂为氧化铁,实验初始时体系中的2H O p 和CO p 相等、2CO p 和2H p 相等。

高考化学化学反应原理综合题及答案解析

高考化学化学反应原理综合题及答案解析 一、化学反应原理 1.三草酸合铁酸钾K 3[Fe(C 2O 4)3]·3H 2O 是一种绿色晶体,易溶于水,难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光照或受热易分解。实验室要制备K 3[Fe(C 2O 4)3]·3H 2O 并测定2- 24C O 的含量。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I .FeC 2O 4·2H 2O 的制备 向烧杯中加入5.0g(NH 4)2Fe(SO 4)2·6H 2O 、15mL 蒸馏水、1mL3moL/L 的硫酸,加热溶解后加入25mL 饱和H 2C 2O 4溶液,继续加热并搅拌一段时间后冷却,将所得FeC 2O 4·2H 2O 晶体过滤、洗涤。 (1)制备FeC 2O 4·2H 2O 时,加入3mol /L 硫酸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I .K 3[Fe(C 2O 4)3]·3H 2O 的制备 向I 中制得的FeC 2O 4·2H 2O 晶体中加入10mL 饱和K 2C 2O 4溶液,水浴加热至40℃,缓慢加入过量3%的H 2O 2溶液并不断搅拌,溶液中产生红褐色沉淀,H 2O 2溶液完全加入后将混合物加热煮沸一段时间,然后滴加饱和H 2C 2O 4溶液使红褐色沉淀溶解。向溶液中再加入10mL 无水乙醇,过滤、洗涤、干燥。 (2)制备过程中有两个反应会生成K 3[Fe(C 2O 4)3],两个化学方程式依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2Fe(OH)3+3K 2C 2O 4+3H 2C 2O 4=2K 3[Fe(C 2O 4)3]+6H 2O 。 (3)H 2O 2溶液完全加入后将混合物加热煮沸一段时间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III .2-24C O 含量的测定 称取0.22g Ⅱ中制得的K 3[Fe(C 2O 4)3]·3H 2O 晶体于锥形瓶中,加入50mL 蒸馏水和15mL3mol /L 的硫酸,用0.02000mol /L 的标准KMnO 4溶液滴定,重复3次实验平均消耗的KMnO 4溶液体积为25.00mL 。 (4)滴定时KMnO 4溶液应盛放在_____________(填仪器名称)中,判断滴定终点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 (5)滴定终点时,所得溶液中的溶质除硫酸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化学式),K 3[Fe(C 2O 4)3]·3H 2O 样品中2-24C O 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抑制2Fe +的水解(答案合理即可) ()()2422422324336FeC O 6K C O 3H O 404K Fe C O 2Fe OH ℃??+++↓?? 分解过量的22H O (答案合理即可) 酸式滴定管 最后一滴标准4KMnO 溶液滴入后,溶液变为浅红色且30s 不再改变 ()244243K SO MnSO Fe SO 、、 50% 【解析】 【分析】 (1)制备242FeC O 2H O ?时,加入3mol/L 硫酸的作用是抑制2Fe +的水解; (2)根据信息第一个生成K 3[Fe(C 2O 4)3]的化学方程式是 ()()2422422324336FeC O 6K C O 3H O 404K Fe C O 2Fe OH ℃??+++↓??;

2020年高考化学专题复习 化学反应原理综合

专题 化学反应原理综合 【母题来源】2019年高考新课标Ⅰ卷 【母题题文】水煤气变换[CO(g)+H 2O(g)=CO 2(g)+H 2(g)]是重要的化工过程,主要用于合成氨、制氢以及合成气加工等工业领域中。回答下列问题: (1)Shibata 曾做过下列实验:①使纯H 2缓慢地通过处于721 ℃下的过量氧化钴CoO(s),氧 化钴部分被还原为金属钴Co(s),平衡后气体中H 2的物质的量分数为0.0250。 ②在同一温度下用CO 还原CoO(s),平衡后气体中CO 的物质的量分数为0.0192。 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判断,还原CoO(s)为Co(s)的倾向是CO_________H 2(填“大于”或“小于”)。 (2)721 ℃时,在密闭容器中将等物质的量的CO(g)和H 2O(g)混合,采用适当的催化剂进行 反应,则平衡时体系中H 2的物质的量分数为_________(填标号)。 A .<0.25 B .0.25 C .0.25~0.50 D .0.50 E .>0.50 (3)我国学者结合实验与计算机模拟结果,研究了在金催化剂表面上水煤气变换的反应历 程,如图所示,其中吸附在金催化剂表面上的物种用?标注。 可知水煤气变换的ΔH ________0(填“大于”“等于”或“小于”),该历程中最大能垒(活化能)E 正=_________eV ,写出该步骤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Shoichi 研究了467 ℃、489 ℃时水煤气变换中CO 和H 2分压随时间变化关系(如下图所 示),催化剂为氧化铁,实验初始时体系中的2H O p 和CO p 相等、2CO p 和2H p 相等。

高三复习化学反应原理专题

化学反应原理专题 一、近年高考原题 【2010年广东】31.(16分)硼酸(H3BO3)在食品、医药领域应用广泛。 ⑴请完成B2H6气体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B2H6 + 6H2O = 2H3BO3 + __________。 ⑵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反应H 3BO3 + 3CH3OH B(OCH3)3 + 3H2O中,H3BO3的转化率(α)在不同温度下随反应时间(t)的变化见图12,由此图可得出: ①温度对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和平衡移动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 ②该反应的△H_____0(填“<”、“=”或“>”)。 ⑶H3BO3溶液中存在如下反应: H 3BO3(aq) + H2O(l) [B(OH)4]-(aq)+ H+(aq) 已知0.70mol·L-1 H3BO3溶液中,上述反应于298K达到平衡时, c平衡(H+)=2.0×10-5mol·L-1,c平衡(H3BO3)≈c起始(H3BO3),水的电 离可忽略不计 .. ..,求此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H2O的平衡浓度不列 入.K的表达式中,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2011年广东】31、(15分)利用光能和光催化剂,可将CO2和H2O(g)转化为CH4和O2。紫外光照射时,在不同催化剂(I,II,III)作用下,CH 4产量随光照时 间的变化如图13所示。 ⑴在0-30小时内,CH4的平均生成速率VⅠ、VⅡ和VⅢ从 大到小的顺序为; 反应开始后的12小时内,在第种催化剂的作用 下,收集的CH4最多。 ⑵将所得CH4与H2O(g)通入聚焦太阳能反应器,发生反 应:CH 4(g)+ H2O(g)CO(g)+ 3H2(g),该反应的△H= +206 kJ?mol-1 ①在答题卡的坐标图中,画出反应过程中体系的能量变化图(进行必要的标注) ②将等物质的量的CH4和H2O(g)充入1L恒容密闭容器,某温度下反应达到平衡,平衡常数K=27,此时测得CO的物质的量为0.10mol,求CH4的平衡转化率(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⑶已知:CH4(g)+2O2(g) = CO2(g)+2H2O(g) △H=-802kJ?mol-1 写出由CO2生成CO的热化学方程式。 二、学生答题常见错误

高考化学专题复习化学反应原理的综合题附详细答案

高考化学专题复习化学反应原理的综合题附详细答案 一、化学反应原理 1.硫代硫酸钠(Na2S2O3)是一种解毒药,用于氟化物、砷、汞、铅、锡、碘等中毒,临床常用于治疗荨麻疹,皮肤瘙痒等病症.硫代硫酸钠在中性或碱性环境中稳定,在酸性溶液中分解产生S和SO2 实验I:Na2S2O3的制备。工业上可用反应:2Na2S+Na2CO3+4SO2=3Na2S2O3+CO2制得,实验室模拟该工业过程的装置如图所示: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仪器b的名称是_______。b中利用质量分数为70%?80%的H2SO4溶液与Na2SO3固体反应制备S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c中试剂为_______ (2)实验中要控制SO2的生成速率,可以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 (写出一条) (3)为了保证硫代硫酸钠的产量,实验中通入的SO2不能过量,原因是_______ 实验Ⅱ:探究Na2S2O3与金属阳离子的氧化还原反应。 资料:Fe3++3S2O32-?Fe(S2O3)33-(紫黑色) 装置试剂X实验现象 Fe2(SO4)3溶液混合后溶液先变成紫黑色,30s 后几乎变为无色 (4)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初步判断最终Fe3+被S2O32-还原为Fe2+,通过_______(填操作、试剂和现象),进一步证实生成了Fe2+。从化学反应速率和平衡的角度解释实验Ⅱ的现象: _______ 实验Ⅲ:标定Na2S2O3溶液的浓度 (5)称取一定质量的产品配制成硫代硫酸钠溶液,并用间接碘量法标定该溶液的浓度:用分析天平准确称取基准物质K2Cr2O7(摩尔质量为294g?mol-1)0.5880g。平均分成3份,分别放入3个锥形瓶中,加水配成溶液,并加入过量的KI并酸化,发生下列反应:6I-+Cr2O72- +14H+ = 3I2+2Cr3++7H2O,再加入几滴淀粉溶液,立即用所配Na2S2O3溶液滴定,发生反应I2+2S2O32- = 2I- + S4O62-,三次消耗 Na2S2O3溶液的平均体积为25.00 mL,则所标定的硫代硫酸钠溶液的浓度为_______mol?L-1

全国高考化学化学反应原理的综合高考真题汇总及答案

全国高考化学化学反应原理的综合高考真题汇总及答案 一、化学反应原理 1.硫代硫酸钠(Na2S2O3)是一种解毒药,用于氟化物、砷、汞、铅、锡、碘等中毒,临床常用于治疗荨麻疹,皮肤瘙痒等病症.硫代硫酸钠在中性或碱性环境中稳定,在酸性溶液中分解产生S和SO2 实验I:Na2S2O3的制备。工业上可用反应:2Na2S+Na2CO3+4SO2=3Na2S2O3+CO2制得,实验室模拟该工业过程的装置如图所示: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仪器b的名称是_______。b中利用质量分数为70%?80%的H2SO4溶液与Na2SO3固体反应制备S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c中试剂为_______ (2)实验中要控制SO2的生成速率,可以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 (写出一条) (3)为了保证硫代硫酸钠的产量,实验中通入的SO2不能过量,原因是_______ 实验Ⅱ:探究Na2S2O3与金属阳离子的氧化还原反应。 资料:Fe3++3S2O32-?Fe(S2O3)33-(紫黑色) 装置试剂X实验现象 Fe2(SO4)3溶液混合后溶液先变成紫黑色,30s 后几乎变为无色 (4)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初步判断最终Fe3+被S2O32-还原为Fe2+,通过_______(填操作、试剂和现象),进一步证实生成了Fe2+。从化学反应速率和平衡的角度解释实验Ⅱ的现象: _______ 实验Ⅲ:标定Na2S2O3溶液的浓度 (5)称取一定质量的产品配制成硫代硫酸钠溶液,并用间接碘量法标定该溶液的浓度:用分析天平准确称取基准物质K2Cr2O7(摩尔质量为294g?mol-1)0.5880g。平均分成3份,分别放入3个锥形瓶中,加水配成溶液,并加入过量的KI并酸化,发生下列反应:6I-+Cr2O72- +14H+ = 3I2+2Cr3++7H2O,再加入几滴淀粉溶液,立即用所配Na2S2O3溶液滴定,发生反应I2+2S2O32- = 2I- + S4O62-,三次消耗 Na2S2O3溶液的平均体积为25.00 mL,则所标定的硫代硫酸钠溶液的浓度为_______mol?L-1

高中化学选修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点梳理

化学反应原理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第二节燃烧热能源 第三节化学反应热的计算 归纳与整理 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第一节化学反应速率 第二节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第二节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第三节化学平衡 第四节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归纳与整理 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第一节弱电解质的电离 第二节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 第三节盐类的水解 第四节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归纳与整理 第四章电化学基础 第一节原电池 第二节化学电源 第三节电解池 第四节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 归纳与整理 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与原理 章节知识点梳理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一、焓变反应热 1.反应热:一定条件下,一定物质的量的反应物之间完全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 2.焓变(ΔH)的意义:在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的热效应(1).符号:△H(2).单位:kJ/mol 3.产生原因:化学键断裂——吸热化学键形成——放热 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放热>吸热) △H 为“-”或△H <0 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吸热>放热)△H 为“+”或△H >0 ☆常见的放热反应:①所有的燃烧反应②酸碱中和反应 ③大多数的化合反应④金属与酸的反应 ⑤生石灰和水反应⑥浓硫酸稀释、氢氧化钠固体溶解等☆常见的吸热反应:①晶体Ba(OH)2·8H2O与NH4Cl ②大多数的分解反应 ③以H2、CO、C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④铵盐溶解等 二、热化学方程式 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要点:

①热化学方程式必须标出能量变化。 ②热化学方程式中必须标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g,l,s分别表示固态,液态,气态,水溶液中溶质用aq表示) ③热化学反应方程式要指明反应时的温度和压强。 ④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 ⑤各物质系数加倍,△H加倍;反应逆向进行,△H改变符号,数值不变 三、燃烧热 1.概念:25 ℃,101 kPa时,1 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时所放出的热量。燃烧热的单位用kJ/mol表示。 ※注意以下几点: ①研究条件:101 kPa ②反应程度:完全燃烧,产物是稳定的氧化物。 ③燃烧物的物质的量:1 mol ④研究内容:放出的热量。(ΔH<0,单位kJ/mol) 四、中和热 1.概念: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而生成1mol H2O,这时的反应热叫中和热。 2.强酸与强碱的中和反应其实质是H+和OH-反应,其热化学方程式为: H+(aq) +OH-(aq) =H2O(l) ΔH=-57.3kJ/mol 3.弱酸或弱碱电离要吸收热量,所以它们参加中和反应时的中和热小于57.3kJ/mol。 4.中和热的测定实验 五、盖斯定律 1.内容: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的始态(各反应物)和终态(各生成物)有关,而与具体反应进行的途径无关,如果一个反应可以分几步进行,则各分步反应的反应热之和与该反应一步完成的反应热是相同的。 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一、化学反应速率 1. 化学反应速率(v) ⑴定义:用来衡量化学反应的快慢,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物质的量的变化 ⑵表示方法:单位时间内反应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 ⑶计算公式:v=Δc/Δt(υ:平均速率,Δc:浓度变化,Δt:时间)单位:mol/(L·s) ⑷影响因素: ①决定因素(内因):反应物的性质(决定因素) ②条件因素(外因):反应所处的条件 2.

化学反应原理部分高考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稀醋酸中加入少量醋酸钠能增大醋酸的电离程度 B .25℃时,等体积等浓度的硝酸与氨水混合后,溶液pH=7 C .25℃时,0.1mol·L -1的硫化氢溶液比等浓度的硫化钠溶液的导电能力弱 D .0.1 mol AgCl 和0.1mol AgI 混合后加入1L 水中,所得溶液中c (Cl -)=c (I -) 2.微生物电池是指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微生物电池的说法错误的是 A .正极反应中有CO 2生成 B .微生物促进了反应中电子的转移 C .质子通过交换膜从负极区移向正极区 D .电池总反应为C 6H 12O 6+6O 2=6CO 2+6H 2O 3.浓度均为0.10mol/L 、体积均为V 0的MOH 和ROH 溶液,分别加水稀释至体积V ,pH 随0 lg V V 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 的是 A .MOH 的碱性强于ROH 的碱性 B .ROH 的电离程度:b 点大于a 点 C .若两溶液无限稀释,则它们的c(OH -)相等 D .当0lg V V =2时,若两溶液同时升高温度,则 ) ()(++R c M c 增大 4.室温下,将0.05 mol Na 2CO 3固体溶于水配成100mL 溶液,向溶液中加入下列物质。有关 加入的物质 结论 A 50mL 1 mol·L -1H 2SO 4 反应结束后,c(Na +)=c(SO 42-) B 0.05molCaO 溶液中 增大 C 50mL H 2O 由水电离出的c(H +)·c(OH —)不变 D 0.1molNaHSO 4固体 反应完全后,溶液pH 减小,c(Na +)不变

高考化学化学反应原理的综合复习及详细答案

高考化学化学反应原理的综合复习及详细答案 一、化学反应原理 1.某同学设计如下三个实验方案以探究某反应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 方案一:如图1,在小烧杯里放一些除去氧化铝保护膜的铝片,然后向烧杯里加入10 mL 2 mol·L-1稀硫酸,再插入一支温度计,温度计的温度由20 ℃逐渐升至75 ℃,随后,温度逐渐下降至30 ℃,最终停留在20 ℃。 方案二:如图2,在烧杯底部用熔融的蜡烛粘一块小木片,在烧杯里加入10 mL 2 mol·L-1硫酸溶液,再向其中加 入氢氧化钠溶液,片刻后提起烧杯,发现小木片脱落下来。 方案三:如图3,甲试管中发生某化学反应,实验前U形管红墨水液面相平,在化学反应过程中,通过U形管两侧红 墨水液面高低判断某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 序号甲试管里发生反应的物质U形管里红墨水液面 ①氧化钙与水左低右高 ②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晶体(充 分搅拌) ? ③铝片与烧碱溶液左低右高 ④铜与浓硝酸左低右高 根据上述实验回答相关问题: (1)铝片与稀硫酸的反应是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2)方案一中,温度升至最大值后又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___。 (3)方案二中,小木片脱落的原因是________,由此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4)方案三中,如果甲试管里发生的反应是放热反应,则U形管里红墨水液面:左边

________(填“高于”“低于”或“等于”)右边。 (5)由方案三的现象得出结论:①③④组物质发生的反应都是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如果放置较长时间,可观察到U 形管里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 (6)方案三实验②的U 形管中的现象为________,说明反应物的总能量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答案】放热 2Al +6H +===2Al 3++3H 2↑ 反应完全后,热量向空气中传递,烧杯里物质的温度降低 蜡烛熔化 氢氧化钠与硫酸的反应放热 低于 放热 红墨水液面左右相平 红墨水液面左高右低 小于 【解析】 【分析】 【详解】 (1)金属与酸的反应是放热反应,因此铝片与稀硫酸的反应是放热反应,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Al +6H +===2Al 3++3H 2↑,故答案为放热;2Al +6H +===2Al 3++3H 2↑; (2)方案一中,温度升至最大值后又下降的原因可能是反应完全后,热量向空气中传递,烧杯里物质的温度降低,故答案为反应完全后,热量向空气中传递,烧杯里物质的温度降低; (3)方案二中,反应放出的热量,使得蜡烛熔化,小木片脱落,故答案为蜡烛熔化;氢氧化钠与硫酸的反应放热; (4)方案三中,如果甲试管里发生的反应是放热反应,装置中气体的压强增大,U 形管里红墨水液面:左边低于右边,故答案为低于; (5)由方案三的现象得出结论:①③④组物质发生的反应都是放热反应,如果放置较长时间,热量散失,装置中气体的压强与外界压强相等, U 形管中红墨水液面左右相平,故答案为放热;红墨水液面左右相平; (6)方案三实验②属于吸热反应,U 形管中红墨水液面左高右低,故答案为红墨水液面左高右低;小于。 2.为了证明化学反应有一定的限度,进行了如下探究活动: 步骤1:取8mL0.11mol L -?的KI 溶液于试管,滴加0.11mol L -?的FeCl 3溶液5~6滴,振荡; 请写出步骤1中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步骤2:在上述试管中加入2mLCCl 4,充分振荡、静置; 步骤3:取上述步骤2静置分层后的上层水溶液少量于试管,滴加0.11mol L -?的KSCN 溶液5~6滴,振荡,未见溶液呈血红色。 探究的目的是通过检验Fe 3+,来验证是否有Fe 3+残留,从而证明化学反应有一定的限度。针对实验现象,同学们提出了下列两种猜想: 猜想一:KI 溶液过量,Fe 3+完全转化为Fe 2+,溶液无Fe 3+ 猜想二:Fe 3+大部分转化为Fe 2+,使生成Fe (SCN )3浓度极小,肉眼无法观察其颜色为了验证猜想,在查阅资料后,获得下列信息: 信息一:乙醚比水轻且微溶于水,Fe (SCN )3在乙醚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大。 信息二:Fe 3+可与46[()]Fe CN - 反应生成蓝色沉淀,用K 4[Fe (CN )6]溶液检验Fe 3+的灵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