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华文明 简述世界上某种文明起源、发展及重要历史时期和主要王朝,以及对周围文明的影响和对当今文明的

中华文明 简述世界上某种文明起源、发展及重要历史时期和主要王朝,以及对周围文明的影响和对当今文明的

中华文明   简述世界上某种文明起源、发展及重要历史时期和主要王朝,以及对周围文明的影响和对当今文明的
中华文明   简述世界上某种文明起源、发展及重要历史时期和主要王朝,以及对周围文明的影响和对当今文明的

简述世界上某种文明起源、发展及重要历史时期和主要王朝,以及对周围文明的影响和对当今文明的影响

中华文明

起源长期存在外来说和本土说、一元论与多元论的争辩。传统史观认为,中华民族是从黄河中下游最先发端,而后扩散到边疆各地,于是有了边裔民族。这种一元说史观用礼失求诸野的观点来推测区域间文明发展变化的关系,把当时的政治、经济中心当作中华文明起源的中心。此论点已被半个多世纪以来的考古发现所推倒,中华文明不是从黄河中下游单源扩散至四方,而是呈现多元区域性不平衡发展,又互相渗透,反覆汇聚与辐射,最终形成为中华文明。

形成与发展的四个大历史时期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分为起源时期、元典时期、发达时期和近现代时期。起源时期,重点是万年以来的新石器时代文明所孕育而成的中华文明。元典时期是中华文明主体巩固与进一步发展的时期,即夏商周以来的文明至秦汉时期而缔造了统一的多民族的帝国。发达时期,主要是指隋唐以后,中西文明的交流进一步广泛开展起来。近现代时期,则是指自19世纪以来的现代中国时期。

标志性王朝在新中国建立以前中国文化曾经出现过三次大的高潮1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2 两宋时期的文化复兴3"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在此以宋朝为例说明。宋朝是中国历代朝代中经济最发达的、国民文化最兴旺的、科技创新成果最多的、人口基数增长最健康的、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最高的、人民生活水平最高的繁荣鼎盛朝代。在经济方面,农业上,宋代大兴水利,大面积开荒,又注重农具改进,发展迅速。手工业方面丝织业、冶金业、制瓷业、造纸业、印刷业、造船业都有巨大的发展。金融商业发展,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海外贸易取得长足进步。宋代的科技成就,不仅成为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史上的一个高峰,而且在当时的世界范围内也居于领先地位。四大发明中的三项—活字印刷、火药、指南针—就是在两宋时期完成或开始应用的。数学、天文、物理、化学等等,两宋的成就也令人瞩目。衣食住行等习俗变化,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宋朝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有了强烈的文化需要, 文化高度繁荣,诗词、歌赋、杂技、戏曲、民间音乐、小说、书法、建筑等艺术都在宋代高速发展。与此同时出现了一大批名垂青史的文人骚客,大家耳熟能详的就有苏轼、欧阳修、寇准、范仲淹、王安石、岳飞、文天祥、沈括、辛弃疾、朱熹、李清照等。中华文明史基本特征首先表现为悠久性,中华文明史源远流长,举世公认,中国是历史最悠久的文明古国之一。其次是持续性,中华文明持续不断、一脉相承的发展到现代。如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伦等两河流域文明以及古美洲玛雅文明等早就夭折了;曾辉煌一时的古希腊、古罗马文明也经历了中断发展,长期湮没的厄运。中华民族虽屡经曲折磨难,甚至几临倾覆消亡的厄运,却一次又一次地衰而复兴,蹶而复振,巍然屹立于世界的东方。最后是兼容性,中华文明在不断吸收、消化各族文明的过程中兴旺发达起来。历史上任何外来文明出传入中国,最终还是被中华文明所融合,成为颇具特色的中国文明的组成部分。如古代的佛教,现代的马克思主义,都是外来文明的典型。中华民族在长期的民族融合中发展壮大,中华文明也是在不断地兼收并蓄中辉煌灿烂的。

传播与影响中华文明对中国周边地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各自形成了相对独立的汉字文化圈、儒家文化圈,这一地区除了中国大陆,还包括日本、朝鲜、韩国、越南、台湾、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这些地区在创造自己的文化系统时会采用部分汉字、儒学、律令,并大量引入了中国科技、汉传佛教、科举制度、中国文学、中国民俗。当然,中华文明对近代欧洲的启蒙运动也产生了深刻影响。

中华传统文明对当今中国的影响纵向上,中华文明也深深影响着当代中国。现时代中国强调的以人为本、与时俱进、社会和谐、和平发展,既有着中华文明的深厚根基,又体现了时代发展的进步精神。中华文明注重以民为本。“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天地之间,莫贵于人”,强调要利民、裕民、养民、惠民。今天,我们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中华文明注重自强不息。中国人民不断革故鼎新,在改革开放中表现出来的进取精神,在建设国家中焕发出来的创造热情,在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中表现出来的顽强毅力,正是这种自强不息精神的生动写照。中华文明注重社会和谐。“和为贵”的思想,追求天人和谐、人际和谐、身心和谐,向往“人人相亲,人人平等,天下为公”的理想社会。中国提出构建和谐社会,就是要建设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中华文明注重亲仁善邻。中国人在对外关系中始终秉承“强不执弱”、“富不侮贫”的精神,主张“协和万邦”。中国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

对中华文明的评价

中华文明的历史基本是连续的,虽然其间多次受到异族的入侵甚至是统治,但是最后都是异族同化于中华文明,相应地,这些异族也成为中华民族的一部分。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的贡献也是受到肯定的,,中世纪时期,中华文明为世界贡献了大量的技术发明。但是中华文明的高度的集中性、稳定性和封闭性,使中华文明在保持自身连续性和中国历史的稳定发展的同时,阻碍了与其他文明的交流,导致了西方文明的后来居上。作为中华文明的传承者,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为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2020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第二单元 世界舞台上的中国 第三课 与世界紧相连知识点梳理 新人教版

第二单元世界舞台上的中国 第三课与世界紧相连 1.中国担当表现在哪些方面?(重点) (1)面对各种区域性和全球性的危机与难题,中国不推诿、不逃避,也不依赖他人,积极主动地承担起相应的责任。 (2)中国全方位参与全球治理,在有关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各个领域,积极采取行动。在维护区域稳定与安全、化解区域危机、对外经济援助、全球环境保护、各种灾害救援及高致死性传染病与瘟疫的防控等各个领域,都活跃着中国人的身影。 (3)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用有限的资源,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本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基本解决了世界上约五分之一人口的温饱问题,让七亿多人口摆脱贫困,这是对世界发展的重大贡献。 (4)中国努力提高自身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感召力和塑造力,致力于成为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2.显示中国智慧的原因是什么? 随着国际参与程度的不断加深,中国为国际社会各种难题与危机的化解作出了巨大页献。中国担当向世界展现了大国风范,显示了中国智慧。 3.贡献中国智慧的新思路是什么? 当今世界的发展,需要新思路与大智慧的引领。中国着眼于时代发展大势,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为全球治理提出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 4.中国怎样广泛参与国际事务?(重点) (1)中国广泛参与国际事务,在承担责任中不断积累经验,提升能力,增长智慧。同时,在解决人类面临的各种问题的过程中积极探索、有效行动,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促进人类社会共同发展。 (2)中国在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更好维护我国和广大发展中国家共同利益的同时,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情,不断增强我们在国际上说话办事的实力。我们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主动承担国际责任,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 5.怎样认识中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 随着中国的发展,中国文化对世界的影响越来越大。在中国与其他国家的深度互动中,外国人有更多的机会、更强烈的意愿,接触、体验和认识中国文化,感受中国文化的魅力,接受中国文化的熏陶。 6.怎样认识中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中国正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新的活力。中国向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出口物美价廉、丰富多样的日常生活用品;为越来越多的国家提供更多更好的技术和设备;通过向国外投资,帮助急需发展资金的国家把握发展机遇??中国日益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引擎与稳定器。 7.怎样认识中国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1)中国是世界格局中的重要力量,正以新的发展理念、务实的行动推动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进程。中国秉持“和而不同”的思想以及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倡导国际关系民主化,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使世界向着公平公正、多元共治、包容有序的格局发展。 (2)中国关于构建全球治理体系的探索与实践,为人类思考与建设未来提供了新的路径,得到广泛认同,越来越多的国家参与其中,共同行动,这将对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产生深

第二单元 世界舞台上的中国(单元知识清单)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同步精彩课堂(部编版)

第二单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知识清单) 3.1中国担当 1、为什么说中国是个负责任的大国?(中国有担当、有作为的表现)(P29-P31) ①面对各种区域性和全球性的危机与难题,中国不推诿、不逃避,也不依赖他人,积极主动地承担起相应的责任。 ②中国全方位参与全球治理,在有关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各个领域,积极采取行动。 ③中国用有限的资源,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本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稳定解决了世界上约五分之一人口的温饱问题,让七亿多人口摆脱贫困,这是对世界发展的重大贡献。 ④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中国努力提高自身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感召力和塑造力,致力于成为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2、中国在哪些领域积极参与全球治理?(P30) 在维护区域稳定与安全、化解区域危机、对外经济援助、全球环境保护、各种灾害救援及高致死性传染病与瘟疫的防控等各个领域,都活跃着中国人的身影。 3、在为世界发展作贡献的同时,我国应注意什么问题?(P31) 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这需要我们全面深化改革,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4、中国担当向世界展现了什么?(P31) 随着国际参与程度的不断加深,中国为国际社会各种难题与危机的化解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国担当向世界展现了大国风范,显示了中国智慧。 5、★中国为世界发展贡献了哪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表现)(P32-P33) ①中国着眼于时代发展大势,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为全球治理提出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 ②中国广泛参与国际事务,在承担责任中不断积累经验,提升能力,增长智慧。 ③在解决人类面临的各种问题的过程中积极探索、有效行动,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促进人类社会共同发展。 ④中国在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更好维护我国和广大发展中国家共同利益的同时,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情,不断增强我们在国际上说话办事的实力。 ⑤我们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主动承担国际责任,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 3.2与世界深度互动 1、★中国对世界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P35-P36)

《世界舞台上的中国》教学设计-01

《世界舞台上的中国》教学设计 一、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1、中国的国际地位:(1)中国是实际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人口众多,国土面积大,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科学技术水平和民族文化素质还不高,许多方面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的差距。(2)中国是联合国的创始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 [链接] 世界舞台上的中国:1、当今世界,中国是发展最快、变化最大的国家之一。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大重要的作用,一个和平、合作、负责任的中国形象已经为国际社会所公认。2、我们在为自己的成就感到欢欣鼓舞的同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们还属于发展中国家,仍然面临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我们没有任何理由陶醉于已有的成绩而稍有懈怠,没有任何理由固步自封、止步不前。 2、中国的发展是世界和平与发展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1)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为了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尤其需要一个稳定和谐的国际环境。(2)中华民族具有热爱和平的传统美德,深知和平的珍贵,愿意和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与自由的人民一道,共同推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

二、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中坚力量 1、在对外交往中中国奉行独立自主是和平外交政策,其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自1971 年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后,中国以有所作为的姿态,积极参与国际事务,赢得世界各国的好评,国际地位空前提高,对世界的影响越来越大。 2、一个和平、合作、负责任的中国形象已为国际社会所公认:(1)50多年来,中国没有因私利在别国留驻一兵一卒,没有侵占过别国的一寸领土,没有干涉过别国的内政。中国发展了同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友好关系,到目前我国已同近170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2)多年来,中国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在维护世界和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解决地区争端、缓解地区紧张局势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中国是促进世界发展的中坚力量 1、我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我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创造了自身经济发展的奇迹。20多年来,我国经济平均增长率一直保持在9%左右。 2、我国积极推进与其他国家的互利合作,发展同世界各国的贸易往来、技术合作和文化交流,促进了世界的共同繁荣和发展。

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 高中历史

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农业起源的时间,中国培植的主要农作物品种,中国早期农业的特点,中华文明出现的神话人物、时间与特点。 理解:(1)农业出现对人类文明的影响。 (2)神话传说和考古发掘对早期历史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 (1)阅读教材,了解原始农耕产生的时间,概况,找到有用信息。 (2)分析考古材料,明确距今1万年前后,原始农耕出现,早期农耕聚落-姜寨遗址还处于原始社会阶段,早期中华大地的文明如满天星斗、八方雄起等等,体会史由证来,论从史出的史学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对考古和神话传说的认识,感受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一定程度上形成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2)通过对大量考古材料的认识,学生感悟严谨的治学精神。 重点难点 原始农耕的意义,中华早期文明起源的特点。 教学过程 【导入】中华文明的起源 已知祖国境内距今170万年前就已经出现了人类,最初的人类生存方式与动物几乎没有区别,以采集和狩猎为生,处于一种野蛮状态。人只能完全凭自然的支配。然而,人类在数百万的发展过程中逐渐累积生活中的经验,一点一滴地创造了人类所特有的财富——文化。最初文化的诞生,其外在的表现形式首先是简单而粗糙的生产生活用具(展示旧石器时代的相关图片,学生形成一定感性认识),表明人类已经出现了文明的曙光。原始农耕的出现标志着人类历史实现了第一次伟大的经济变革,是人类文明诞生的基础。 【讲授】原始农耕 原始农耕(板书) 大家迅速阅读课本第一段,找出原始农耕产生的时间,使用工具和生产内容(板书)

提问:我们何以知道一万年前我们出现了原始农耕的? 引入相关考古材料1,半坡;2,磁山;3,河姆渡;4,玉蟾岩 除了粟和稻之外,根据考古发现黍、稷、大豆也起源于中国。(板书) 根据上述考古发现,同学们还能从中得到哪些信息? 中国原始农耕的特点:稻作农业和旱作农业同时出现,南北并立。(板书) 原始农耕的出现产生什么影响呢? 1,农业生产为人们提供了可以持续供给的食物来源,使比较稳定的居住有了保障。 2,随着生产能力的提高和人口的增加,人们聚族定居,形成最初的农耕聚落。(板书)早期的农耕聚落中的生产和生活是什么面貌呢? 姜寨一致反映的历史信息: 1,小家庭已经成为生产和生活的基本单位。 2,聚落由家庭—家族—氏族三级组成。 3,聚落内部共同耕作,平均分配(考古发现,大房子内无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拥有大型连通灶和可供20-30人同时睡觉的土床,并非为某个人或某个家庭所居住),当时还处于原始社会阶段。(幻灯片展示和板书相结合)这也是生产的组织形式。 【讲授】中华文明的起源 二,中华文明的起源(板书) 谈到中华文明,很多人首先会想起这样一些人物:盘古、有巢氏、伏羲氏、神农氏。(展示图片),这些叫做神话传说(板书) 上古的神话传说不是真实的历史,但作为集体记忆,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早期先民创世的几个阶段,从中可以探索出中华文明起源的一些风貌,因此也可以作为中华文明起源的证据。我们还不能不提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黄帝,叙述黄帝(略)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相互融合,成为我们华夏民族的主干,所以我们自称炎黄子孙。(板书)正如这个称呼本身所揭示的那样,中华文明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我们完全有理由为我们可以自称为炎黄子孙而自豪和骄傲。 展示陶寺城址的图片的同时加以叙述。展示牛河梁遗址并加以叙述,请问同学们,刚才我向大家展示的是什么史料——考古发现(板书,)这两则考古材料说明了什么,请大家讨论(视

人教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第二单元 世界舞台上的中国 知识提纲

九年级下复习知识提纲(第二单元)班级姓名 第三课与世界紧相连 3.1 中国担当 1.中国同世界的关系越来越紧密,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稳定也离不开中国。 2.中国担当的具体表现?(中国有哪些积极作为?) ①面对各种区域性和全球性的危机和难题,中国不推诿、不逃避,也不依赖他人,积极主动地承担起相应的责任。②中国全方位参与全球治理,在有关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各个领域,积极采取行动。③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用有限的资源,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本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稳定解决了世界上约五分之一人口的温饱问题,让七亿多人口摆脱贫困,这是对世界发展的重大贡献。④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中国努力提高自身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感召力和塑造力,致力于成为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3.我国仍处于的基本国情没有变,这需要我们全面深化,统筹两个大局,走道路,奉行的开放战略。 4.中国参与全球治理采取了哪些行动? 在维护区域稳定与安全、化解区域危机、对外经济援助、全球环境保护、各种灾害救援及高致死性传染病与瘟疫的防控等各个领域,都活跃着中国人的身影。 5.中国为全球治理提出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的表现? ①中国着眼于时代发展大势,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为全球治理提出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②中国广泛参与国际事务,在承担责任中不断积累经验,提升能力,增长智慧。③在解决人类面临的各种问题的过程中积极探索、有效行动,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促进人类社会共同发展。④中国在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更好维护我国和广大发展中国家共同利益的同时,不断增强我们在国际上说话办事的实力,我们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主动承担国际责任,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 3.2 与世界深度互动 1.中国对世界的影响有哪些?

《世界舞台上的中国》教案1(教科版九年级全)

第二十课世界舞台上的中国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巨大发展,了解中国国际地位日益提高的现实。 能力目标:学会通过具体事实分析社会发展形势,学会资料搜集和整理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增强学生民的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发展,以及对世界产生的影响;中国在推动人类进步事业向前发展方面所作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果。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图片导入课题呈现图片:在当代国际社会中,感受中国的力量,我们可以看到:*朝核六方会谈在中国举行; *中国加入《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公约》; *中国出口强劲带动了亚洲经济; * “中国文化年”在法国成功举办; * 中国医疗队在非洲概况; 学生观看照片并交流。 问题:看了这些照片你有什么感受?直观了解中国的国际地位 教学环节一:中国为世界和平所做的贡献 问题:请你列举中国为维护世界和平所进行的努力。 教师: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中国高举和平、合作和发展的旗帜,在国际社会中履行着一个大国的责任,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共同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师生一起归纳中国在维护世界和平方面所做的努力。 (1)中国派遣维和部队完成联合国的维和任务。自1990年以来,中国先后向联合国10个维和任务区派出1450人参与维和行动。 (2)我国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积极地与世界各国建立友好关系,同绝大多数邻国通过和平谈判解决了边界问题。 (3)中国制定了裁军和军控方面的政策,对国际安全做出承诺,并进行了多次大规模的裁军。 引导学生了解中国所负的国际责任以及中国对世界和平的关注和关心

2019智慧树世界舞台上的中华文明完整单元测试答案

在中国历史上,国家实行过的社会治理思想有 以牺牲民众幸福为代价实现国家强盛,是秦朝覆灭的历史教训。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出自于《孟子》。 英国思想家洛克提出:“个人可以做任何事情,除非法律禁止;政府不能做任何事情,除非 可在妙状元.Com查看完整版答案 可在妙状元.Com查看完整版答案 可在妙状元.Com查看完整版答案 法律许可。” 主张大一统思想的有: 西方公共管理理论认为,社会治理应该建立在民众对政府的不信任的基础之上 民主制度可能带来的问题有:可在妙状元.Com查看完整版答案 西方社会多次出现拒绝差异,主张社会同质化的理论思潮和社会实践。 民主制度在非洲国家大多并不成功。 提出“民主与良政、良治”的关系的政治家是: 主张“真主至大”的是:可在妙状元.Com查看完整版答案 个人主义从来就没有给西方带来过积极影响。 欧洲的难民危机对其个人主义价值观带来严峻挑战。 即使西方反对IS的意识形态,但也坚决赋予IS的言论自由。 特朗普总统不断挑战西方传统价值观。 主张“义利合一”的是:可在妙状元.Com查看完整版答案 《论语》提出: 西方指责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禁毒的主要理由是: 中国文化更主张“互利共生”,而不是“个人奋斗”。 总结中国改革开发的成功经验的结果,也使中国走上了一条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道路。 世界上信徒最多是三大宗教是: 以下属于禅宗表述的有: 以下是道家思想的表述有: 以下是道家思想的表述有: 佛教产生于中国,后传入印度。 以下哪些是太极拳的要领: 中华文明崇尚以牙还牙。 明治维新后,日本逐步走上了一条“全盘西化”的道路。 中华民族的图腾“龙”融合了多种动物的特征。 以下哪些是中华民族的神话传说? 以下哪些是西方文明的来源? 宣称上帝已经死亡的思想家是: 哪些宗教信仰中有穆萨(摩西)这个人物? 沙特阿拉伯是什叶派穆斯林的大本营。 在阿富汗战争中,美国曾大力支持基地组织的发展。 IS的发展,客观上得到了美国的巨大帮助。 按照联合国决议,约旦河西岸属于约旦。 同属于亚伯拉罕信仰的有:

世界舞台上的中国(上)教学设计

世界舞台上的中国(上) 仁河口乡中心学校张友 课标原文: 4.7了解当今世界发展趋势,知道我国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作用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增强又换意识,树立全球观念,维护世界和平。 教学目标: 1、知道中国在世界经济政治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培养学生客观分析中国经济政治文化发展及对世界贡献的能力。 2、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国家荣誉感及对国家和世界发展的责任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清楚认识中国在世界政治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感受中国的崛起。 难点:1.中国在世界经济政治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 2.理解中国的和平崛起及不会称霸世界。 教学用题 1、收集材料说明中国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 2、收集材料说明中国在中国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的地位和作用。 3、收集资料说明中华文化已成为世界多元文化中绚丽的奇葩 4、评析“中国威胁论”。 教学方法及教学进程: 一、导入:复习第一框题《当今世界的主旋律》导入新课。 二、正课: 1、教学教学用题1:收集材料说明中国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

多媒体展示:材料一:视频(“两会”一年间----外国记者看变化)材料二:海外媒体评中国----中国崛起世界瞩目→思考,交流:材料说明了什么→教师小结:中国在世界舞台上和平崛起,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了解、感受中国的和平崛起:首先要知道取得的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多媒体展示:列举事实或数据→引导学生小结:中国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地位----全球经济增长的引擎。作用----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2、教学教学用题2:收集材料说明中国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的地位和作用。 多媒体展示补充材料:介绍“联合国”→让学生明白:中国的地位----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学生活动:简介“旧中国的国际地位”,播放歌曲《七子之歌》→思考:巨大的变化说明了什么?(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学生活动:列举你所知道的当今中国在国际政治中发挥巨大作用的事例。→引导学生小结:中国在国际政治中发挥着日益突出的巨大作用 3、教学教学用题3:收集资料说明中华文化已成为世界多元文化中绚丽的奇葩 学生活动:议一议、说一说:请列举你所知道的“中华文化的魅力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和向往”的事实(如“中国文化节”、“文化年”→多媒体展示图片、视频资料,阅读并思考:如何看待中国文化热海外?→思考.讨论:你认为世界“汉语热”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引导学生归纳 4、教学教学用题4:评析“中国威胁论”。 辩论: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一些人不断提出所谓的“中国威胁论”。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及相关事实对此观点予以评析。→学生活动:议一议、说一说→教师总结(略) 三、小结

第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学案

第一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一) 【课标要求】:通过了解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认识他们与中华文明起源以及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的关系;通过甲骨文、青铜铭文及其他文献记载,了解私有制、阶级和早期国家的特征。 【知识梳理】 一、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 人类一般分为旧石器和新石器两个时代。 1、旧石器时代:以方法制作石器的时代。母系氏族社会,生产力低下,氏族成员共同劳动,成果共享。我国已发现的旧石器时代人类化石点遗址有数百处,代表性的有和。 2、新石器时代:以方法制作石器的时代。父系氏族社会,处产生私有制,社会贫富分化,氏族间的联系趋于紧密,形成较大的部落和部落联盟。 (1)我国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有一万多处,分布广泛,并逐渐朝着多元一体、中原核心的方向发展。 (2)代表:(彩绘陶器,粟)、大汶口文化、(水稻、养蚕缫丝)、(黑陶)、红山文化、良渚文化。 3、经济: (1)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和的国家。以旱地的粟麦生产为主,以水田稻作生产为代表。 (2)距今七八千年时,中国原始农业已相当发达。主要耕作方式是以集体耕作为主的,后出现松土工具耒耜。 二、从部落到国家 1、部落:部落联盟,被后世尊为华夏始祖。尧舜时期,各部落首领通过推举和考察的方式继承,这种方式被称为“”。 2、国家:夏朝(最早的奴隶制国家) (1)“家天下”制度的确立:夏朝国君禹死后,禹的儿子启继承禹的地位。政治权力由“传贤”演变为“”,世取代禅让制,“家天下”制度由此开始,国家成为帝王的私产,王权在一姓中世袭,宗族关系从此成为基本的政治关系。 (2)中央官制:王下有“三正”和“六事之人”。三正主管政事,六事之人经常在王左右,有戎事时候,可以代王统率军队。 (3)地方官制:夏王统治下,任然存在许多部落。这些部落首领大多称“伯”。伯是一方之长,有相对的独立性。 【巩固训练】 1.右面是某书中一个章的目录,该章最合适的标题是() A.从“大同”到“小康” B.早期中华文明的辉煌 C.中华帝国的初步建立 D.跨入信史时代的门槛 2.“一万年农业,五千年文明,两千年大一统”指的是() A.中华文明 B.埃及文明 C.印度文明 D.希腊文明 3.“芒芒禹迹,划为九州”;“夏有乱政,而作禹刑”;“鲧作城郭”。上述信息所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A.禅让制形成 B.王的出现 C.早期国家诞生 D.世袭制的确立 4() 材料结论 A 《礼记·礼运》中关于“家天下”的记载可以证明夏是我国第一个王朝 B 司母戊大方鼎可以证明青铜器主要用作礼器 C 《左传》中关于楚王“问鼎中原”的记载可以证明春秋时期礼乐彻底崩坏 D 唐代杜牧的《阿房宫赋》可以证明杜牧眼中的秦王朝暴政 5. 记载,那对它的研究主要依托于() A.神话传说 B.出土文物 C.口述史料 D.宗教典籍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教学设计 (1)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教学方案 课标要求 通过了解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认识它们与中华文明起源的关系;通过甲骨文、青铜铭文及文献记载,了解早期国家的特征;知道考古材料与传世文献在历史研究中的不同作用。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主要讲述了中华文明起源和夏商周三代早期国家的制度。因本课学习内容从元谋人一直讲到西周灭亡,时间跨度大、内容多,所以应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注意教学时间的分配。 中华文明起源部分,注意使用地图,尤其是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的文化遗存,培养学生时空观的同时,更好认识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多元一体的特征。夏商周早期国家发展情况应删繁就简,引导学生理解早期国家的特征。 教学目标 1. 通过了解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认识它们与中华文明起源的关系,理解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的关系。 2. 通过列表比较了解中国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文化遗存发展状况,进一步理解生产力发展对于中华文明发展的影响。 3. 通过了解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认识到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源远

流长的特点,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 4. 通过文献资料、图片资料,从整体上认识夏商周各朝代的基本情况和演变过程,了解早期国家的基本特征。从时空角度,对中华文明的起源、从部落到国家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石器时代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教学难点:中国早期国家的特征。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用历史长河图展示从猿到人的演进过程 我国是远古人类起源的重要地区,境内分布着丰富的古人类遗址和文化遗存,这些文化遗址和文化遗存为人类起源研究提供了直接证据,是研究从早期猿人向现代人类转变规律的重要手段,那么,我国古人类遗址分布具体有哪些?又有什么特点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开始今天的学习内容——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

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知识点

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知识点 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大一统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第1课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国家 【内容提要】 文明的起源实质上就是国家的起源。工具的使用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标志,原始农业的出现奠定了文明的基础。随着剩余财富的出现,社会分工(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发展、阶层分化(尤其是贫富分化)加剧,文明走向产生。传说中的五帝时代与夏朝,或许正是中华文明的产生时期。商周时期,中华文明得到初步发展。 【框架线索】 【知识体系】 一.文明和文明的起源 1.文明 (1)文明是人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新阶段。 (2)国家是文明社会的概括。 (3)进入文明社会的最根本标志是国家的出现。 2.文明的起源 (1)文明起源最根本的标志是社会开始出现贵贱、贫富的分化和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工, 出现了脱离劳动、专门从事管理职能的阶层。 (2)剩余产品的积累是文明起源的物质基础,工具的使用是人类和其他动物最大的不同点,也是文明起源的历史前提。 二.追溯文明起源的方法 1.信史时代:以传世文献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考古研究。 2.传说时代:以考古研究为主,辅之以必要的历史传说。 三.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发展 1.中华先民的出现——旧石器时代的到来 (1)工具的使用是人类和其他动物最大的不同点。

(2)人类最早使用的工具是石器,一般分为旧石器和新石器两个时代。 (3)我国旧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有数百处 ①典型文化遗址:距今170万年的元谋人、距今70-20万年的北京人 ②物质生产水平:使用打制石器;从事渔猎采集;已经学会用火。 ③社会发展程度:过着群居生活;晚期发展到母系氏族社会。 2.中华文明的奠基——新石器前期的发展 (1)新石器时代是指以打磨结合方法制作石器的时代,从公元前1万年开始。 (2)所谓新石器革命,就是农业革命。 (3)新石器早期(距今1万年-7000年前)——我国原始农业出现,早期先民走向定居。 ①全国文化遗存:1万多处,分布广泛 ②物质生产水平:石器打磨结合;大量使用陶器;原始农业出现,开始饲养家畜。 ③社会发展程度:渔猎走向定居;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发展。 (4)新石器中期(距今7000-5000年)——六大文明区系出现,南北两大农业体系形成。 ①六大文明区系出现: 以燕山南北长城地带为重心的北方 以山东为中心的东方 以关中、晋南、豫西为中心的中原 以环太湖为中心的东南部 以环洞庭湖与四川盆地为中心的西南部 以鄱阳湖至珠江三角洲一线为中轴的南方 (六大区各有自己的文化渊源、特征和发展道路) ②南北两大农业体系形成: 如,黄河中上游的仰韶文化时期,粟是主要栽培作物;长江下游有河姆渡文化,居民种植水稻、养蚕缫丝。 3.中华文明的起源——新时期晚期的突破(距今5000年左右) (1)典型文化遗址: 黄河流域龙山文化(取代了此前的大汶口文化和仰韶文化);辽河上游红山文化;长江下游良渚文化。 (2)文化遗址分析: (以红山文化牛梁河遗址为例) ①出土了精美的玉器——生产力发展,剩余产品积累。 ②出现较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社会组织扩大,氏族组合成较大的部落甚至部落联盟。

九下《道德与法治》第2单元《世界舞台上的中国》知识点

九下《道德与法治》第2单元《世界舞台上的中国》知识点 第三课与世界紧相连 一、中国担当 1. 中国与世界的关系。 中国同世界的关系越来越紧密。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稳定也离不开中国。 2. 中国担当的具体表现。(在世界舞台上,中国积极有作为的表现。) (1)面对各种区域性和全球性的危机与难题,积极主动地承担起相应的责任。 (2)中国全方位参与全球治理,在有关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各个领域,积极采取行动。 (3)用有限的资源,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本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世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4)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中国努力提高自身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感召力和塑造力,致力于成为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我国是一个和平、合作、负责任的大国;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中国在国际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3. 中国全方位参与全球治理,积极采取了哪些具体行动? 维护区域稳定与安全、化解区域危机、对外经济援助、全球环境保护、各种灾害救援及高致死性传染病与瘟疫的防控、解决世界贫困问题等。 4. 在为世界发展作贡献的同时,我国还应注意哪些问题? 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这需要我们全面深化改革,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5. 我国为世界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的表现。中国着眼于时代发展大势,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为全球治理提出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 (1)中国广泛参与国际事务,在承担责任中不断积累经验,提升能力,增长智慧。 (2)在解决人类面临的各种问题的过程中积极探索、有效行动,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促进人类社会共同发展。(3)中国在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更好维护我国和广大发展中国家共同利益的同时,坚持以经

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导学案

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大一统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第 1 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1. 重点:中华文明起源及早期国家的形成 2. 难点:夏、商、西周的政治、经济、文化特征 基础认知 一、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 1、旧石器时代 人类最早使用的工具是石器,一般分为 _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 两个时代。旧石器时代是指以____________ 制作石器的 时代。代表性的有距今约170万年的 __________ 和距今约70万—20万年的 ________ 。他们从事__________________ 过着群居生活。元谋人、北京人已经学会 _______________ 。 2、新石器时代 (1)概况:距今约1 万年,我国进入 ___________ 时代。新石器时代是指以______________ 制作石器的时代。新石器 时代人们已经大量使用陶器,开始从事 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 ,_________ ,生活逐渐稳定。我国已发现的新 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分布广泛,并逐渐朝着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的方向发展。 (2)文化遗址:距今约7000—5000 年,黄河中上游地区进入 ______________ 时期,它的基本特征是___________ ,以___为主要栽培作物。大致同一时期,黄河下游分布着_____________________ ,长江下游有 ___________ 。河姆渡文化 的居民种植_______ ,并且掌握了____________ 技术。距今约5000 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大汶口文化和仰韶文 化被__________ 所代替。龙山文化的代表器物是黑陶。同时,在北方辽河上游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长江下游有 __________ 。它们都出土了精美的玉器,并且出现较大规模的______________ 和_____ 。 3、母系氏族社会和父系氏族社会 (1)母系氏族社会:___________ 晚期的母系氏族社会,由于生产力十分低下,氏族成员 _________________ ,成果共享。

部编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二单元 世界舞台上的中国 重要知识点

2019年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必背知识点 第二单元世界舞台上的中国 第三课与世界紧相连 1、中国有担当(积极有作为、负责任)的表现: ①面对各种区域性和全球性的危机与难题,中国不推诿、不逃避,也不依赖他人,积极主动地承担起相应的责任。 ②中国全方位参与全球治理,在有关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各个领域,积极采取行动。 ③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基本解决了世界上五分之一人口的温饱问题,让七亿多人口摆脱贫困,这是对世界发展的重大贡献。 ④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中国努力提高自身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感召力和塑造力,致力于成为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2、中国要继续对世界作出新贡献要如何做? ①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大旗,全面深化改革; ②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坚持走出去,引进来,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③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走和平发展道路。 3、“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①积极解决朝核问题、伊朗核问题。 ②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 ③提出“一带一路”倡议。 ④提出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⑤发起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⑥倡导国际关系民主化,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 4、中国如何参与国际事务? 答:①着眼于时代发展大势,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②广泛参与国际事务,在承担责任中不断积累经验、提升能力、增长智慧。③在解决人类面临的各种问题的过程中积极探索、有效行动,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促进人类社会共同发展。④中国在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平合理的方向发展,更好地维护我国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利益。⑤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情,不断增强我国在国际上说话办事的能力。⑥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主动承担国际责任,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 5、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形象 ①中国是一个和平、合作、负责任的大国。 ②中国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③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力量。 ④中国在国际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6、中国对世界的影响 ①中国文化对世界的影响越来越大。 ②中国正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新的活力。中国日益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引擎与稳定器。 ③中国是世界格局中的重要力量,正以新的发展理念、务实的行动推动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进程。 ④中国关于构建全球治理体系的探索与实践,为人类思考与建设未来提供了新的路径,得到广泛认同,对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7、文明包含着人类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积累的宝贵经验,是世界各国各民族对人类作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

辉煌的中华早期文明

辉煌的中华早期文明 演讲人:李学勤 发布时间: 2007-03-08 05:15光明日报 演讲地点: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 李学勤1933年生于北京,就读于清华大学哲学系。1952年至1953 年在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参加编著《殷虚文字缀合》。1954年至2003 年,在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历任研究实习员、助理研究员、研究 员,1991年至1998年任所长。九届全国政协委员、二至四届国务院学位 委员会委员。现任清华大学教授、国际汉学研究所所长,“夏商周断代工 程”专家组组长、首席科学家,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历史评议组组长。1984 年获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2001年获“九五国家重点 科技攻关计划突出贡献者”称号,2002年获“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 称号和奖章。主要著作有《殷代地理简论》(1959)、《走出疑古时代》(1995)、 《古文献丛论》(1996)、《四海寻珍》(1998)、《夏商周年代学札记》(1999)、《重写学术史》(2001)、《中国古代文明研究》(2005)等二十余部及学术论文约500篇,有的已有英、日、朝文版,多部专著获奖。 ■主持人开场语: 大家都知道:古代世界有四大文明,可是其他三大文明都断裂了,只有中华文明薪火相传,绵延至今,为什么?中华文明到底有多久远,它传播的地方有多广泛,达到过什么样的高度?相信每一位中华民族的子孙都会感兴趣。李学勤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夏商周断代工程专家组组长、首席科学家,他通过半个多世纪的研究考证了中华文明远古时期的状况。现在请他带我们做一次“寻根”,讲一讲那“辉煌的中华早期文明”。 祈求丰收的壁画。过去有人认为中国无岩画,现在已纠正这种说法。 我讲的这个“辉煌的中华早期文明”,实际上是非常大的题目。大家都知道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深邃的文化,这是全世界所公认的。中国的文明有5000年之久,要来阐述这样的文明,即使只是它的早期阶段,这也是一个很大的任务。所以我想在这里要用我自己所能了解的一些知识,给大家介绍:中国早期文明为什么是辉煌的,它的光辉在于什么地方?

统编版部编版高中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教学设计】

统编版部编版高中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教学设计】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是《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主要讲述了中华文明起源和夏商周三代早期国家的制度。因为本课主要内容从元谋人一直到西周灭亡,时间跨度大,内容多,所以应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应注意教学时间的分配。因为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过部分内容了,所以在本课的教学中可以适当的减少重复内容的教学时间。 二、学情分析 本课是学生在高中历史学习的第一课,因此应该在本课教学中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对于历史学习的兴趣。因为学生之前已经学习过本课的部分内容,所以应该适当的减少这部分内容教学的时间。 三、教学目标 课标对于本课的要求是“通过了解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认识它们与中华文明起源以及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的关系;通过甲骨文、青铜铭文及其他文献记载,了解私有制阶级和早期国家的特征。”根据课标、教学内容和学情,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通过地图,了解石器时期中国境内的代表性文化遗存的分布,理解中华文明多元一体,中原为核心的发展方向。 通过表格了解中国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文化遗存发展状况,进一步理解生产力发展对于中华文明发展的影响。 通过文献资料和表格掌握夏商周三代政治制度。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石器时代中国境内代表性的文化遗存和三代政治制度。 难点:理解生产力发展对于中华文明和国家起源的推动作用。

五、教学方法与课时 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 课时: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师:同学们,老师想问问大家,你们知道我们都是什么吗? 生:人类。 师:那你们知道人类是怎么来的? 生:人类是从猿转变而成的。 师:人类是由猿转变而来。在由猿转变为人的过程中,直立行走和制造工具有着决定性意义。直立行走塑造了今天人类的体态,同时也解放了人类的双手。而解放出来的双手可以制造出工具。人类依靠工具可以获取更多的食物。在此基础上,人类创造出各种文化、文明以及国家。中国是远古人类起源的重要地区,中华文明是人类最古老的文明之一。那我们今天来学习第一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设计意图:利用简单的问题抓住学生的注意力。通过一问一答的方式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到本课的教学内容。 (二)新课讲授 1.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 师:工具的制造和使用在猿到人的转变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为取材方便和制作简单等原因,人类最早制造和使用的工具是石器。因为石器加工方式的不同,我们将人类使用石器的时代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第一部分,之后告诉老师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是什么意思? 生:旧石器时代是指以打制方法制作石器的时代。新石器时代是指以打磨结合方法制作石器的时代。 师:同学们,我们现在看ppt上两张地图。左边是旧石器时代中国境内重要古人类分布图,右边是新石器时代中国境内重要文化遗存分布图。同学们能看出其分布特点吗?

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教案

学生姓名年级学科上课时间教师姓名课题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教学目标1.掌握石器时代中国境内代表性的文化遗址和夏商周政治制度 2.理解生产力发展对于中华文明和国家起源的推动作用 教学过程 考点过关学生笔记 [同步考点1] 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 (1)旧石器时代 定义:以打制方法制作石器的时代 代表: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 北京人,距今约70万—20万年 特点:从事渔猎和采集,群居,学会用火 (2)新石器时代 时间:距今约1万年 定义:以打磨结合方法制作石器的时代 特点:大量使用陶器,从事原始农业,饲养家畜,修建村落,生活逐渐稳定发展:多元一体,中原核心 (3)仰韶文化时期 时间:距今约7000-5000年

地点:黄河中上游地区 特征:彩绘陶器,以粟为主要栽培作物 同期:大汶口文化、河姆渡文化(种植水稻,养蚕缫丝技术) (4)龙山文化时期 时间:距今约5000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 代表:黑陶(“蛋壳陶”) 同期:红山文化、良渚文化(玉器、大规模祭坛和神庙) (5)原始社会 经历:二三百万年 阶段:原始人群,母系氏族社会和父系氏族社会 母系氏族社会 时间:旧石器时代晚期 特点:生产力低下,共同劳动,成果共享 父系氏族社会 时间:新石器时代晚期 特点:①社会贫富分化和不平等萌芽,形成较大部落或部落联盟 ②私有制产生,阶级分化明显,出现权贵阶层 影响:人类即将迈入文明的门槛 【例题】 1.为了纪念第一个“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发现90周年,2019年5月18日,周口店遗址博物馆开展了“承载历史展望未来”主题系列活动。下列图片 能反映北京人生活状况的是()

第二单元 世界舞台上的中国 知识点总结

第二单元世界舞台上的中国单元导图 第三课与世界紧相连 知识梳理 知识点一:中国担当 1.中国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积极有作为 (1)面对各种区域性和全球性的危机与难题,中国不推透、不逃避,也不依赖他人,积极主动地承担起相应的责任。 (2)全方位参与全球治理,在有关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各个领域,积极采取行动。 (3)推进扶贫工作,为消除贫困、促进世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4)事不避难,勇于担当。中国致力于成为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2.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主动承担国际责任 (1)中国着眼于时代发展大势,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为全球治理提出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 (2)中国广泛参与国际事务,在承担责任中不断积累经验,提升能力,增长智慧。同时,在解决人类面临的各种问题的过程中积极探索、有效行动,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促进人类社会共同发展。 (3)中国在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更好维护我国和广大发展中国家共同利益的同时,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情,不断增强我们在国际上说话办事的实力。 知识点二:与世界深度互动 中国发展对当今世界的影响 文化上:中国文化对世界的影响越来越大。外国人有更多的机会、更强烈的意愿,接触、体验和认识中国文化,感受中国文化的魅力,接受中国文化的熏陶。 经济上:中国正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新的活力,日益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引擎与稳定器。 政治上:中国是世界格局中的重要力量,正以新的发展理念,务实的行动推动着构建人类命

运共同体的伟大进程。 全球治理上:中国关于构建全球治理体系的探索与实践,为人类思考与建设未来提供了新的路径,得到广泛的认同,越来越多的国家参与其中,共同行动,这将对世界和平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2.中国的全球治理观 中国秉持“和而不同”的思想以及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倡导国际关系民主化,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使世界向着公平公正、多元共治、包容有序的格局发展。 3.正确理解文明 (1)文明的内涵:文明包含着人类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积累的宝贵经验,是世界各国各民族对人类作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 (2)正确对待人类文明:学习和借鉴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坚持以我为主,兼收并蓄。4.中华文明在交流互鉴中发展 (1)中国积极主动地与世界各国交往,从不同文明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不仅有助于自身文明的发展,而且能够推动世界文明的进步,与其他文明携手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各种问题。 (2)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对其他文明,不能只满足于欣赏物件的精美,更应该领略其中蕴含的人文精神。通过精神的交流互鉴,为人类社会发展提供了精神支撑和心灵慰藉。 3.考点探究 考点1中国方案与中国智慧 1.为世界和平发展提供的中国方案、贡献的中国智慧 (1)中国方案:G20杭州峰会提出的全球经济金融治理的中国方案、“一带一路”倡议、“公平、合理、有效”的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解决方案:共同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 (2)中国智慧: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实现包容与联动式发展的理念等。 2.中国方案与中国智慧的意义 (1)中国方案、中国智慧引领世界重新焕发了生机活力。 (2)对巩固世界社会主义阵营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3)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全新选择。 (4)推动世界经济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考点2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 (1)发展角度: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增长,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已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地区性大国。 (2)经济角度:我国是世界商品的销售市场,是世界上吸引外资最多的国家,是推动世界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 (3)政治角度: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我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重大国际问题的解决越来越离不开我国的参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