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青少年犯罪的预防

论青少年犯罪的预防

燕山大学毕业论文《论青少年犯罪的预防》

学院(系):

专业名称:

学生姓名:

论文导师:

20年月日

目录

一、青少年犯罪概述

(一)青少年犯罪概念

(二)青少年犯罪的基本特征

(三)青少年犯罪的基本类型

二、青少年犯罪的原因

(一)研究青少年犯罪的意义

(二)青少年犯罪的原因

三、青少年犯罪的预防

(一)青少年犯罪预防的含义

(二)国外对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预防

(三)预防青少年犯罪的三道防线及五种措施

引言

近年来,青少年犯罪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事。完全或者限期取消青少年犯罪记录,不让刑事污点载入档案,是许多国家通行的做法。青少年犯罪法律研究专家近日建议我国应该立法加强对犯罪青少年获释后的保护,取消他们的犯罪记录,以利于他们重归社会。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副会长肖建国教授日前指出,德日等国家有专门的少年刑法,规定犯罪未成年人的犯罪记录应该消除,或者在适当的时间抹去,即使犯有杀人等重罪的犯罪少年,如果获释后5年内不重犯,其犯罪记录也会被取消。肖教授说,这种做法的前提是青少年犯罪社会应负主要责任,而不是他们本人,主要目的是给犯罪未成年人重归社会创造一个没有歧视的环境。我国并没有法律规定犯罪记录必须记入人事档案,但我国刑法明确规定,依法受过刑事处罚的人,在入伍、就业的时候,应当如实报告自己曾受过刑事处罚。这一规定的适用对象不分成年犯还是未成年犯。

摘要

《论青少年犯罪的预防》

学生姓名:

学院(系):

关键词:青少年犯罪法律意识青少年犯罪预防

结帮犯罪,是当代青少年犯罪的一大特点,有的帮派已发展成黑社会性质的组织,严重危害社会治安。文章从犯罪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多学科角度,分析了家庭环境、学校教育和社会文化氛围存在的不足及其对对青少年加入黑帮、从事犯罪活动的影响。笔者认为,只有家庭、学校、法院、社会紧密协作,针对青少年生理、心理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和感化,才能杜绝青少年结帮犯罪。

第一章. 青少年犯罪概述

第一节青少年犯罪概念

一.青少年犯罪的含义

近年来,青少年犯罪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所谓"青少年犯罪",在概念上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青少年犯罪不仅包括犯罪行为,也包括某些违法行为,不良行为,狭义上的青少年犯罪是指触犯刑法而应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我国《刑法》是我们确定狭义要领的主要依据。在这里,刑法学上的青少年犯罪与犯罪学上的青少年犯罪和含义不同。犯罪学上采用的广义的概念,认为青少年犯罪既应包括刑法上狭义的犯罪行为,也应包括一般违法行为和不良行为。

二.我国刑法是关于刑事责任年龄的规定

在青少年犯罪问题上,应重点理解青少年犯罪的法定责任年龄。就此,我国刑法第十四条第一款规定:“已满16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第十四第第二款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第14条第3款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上面这些规定,说明了我国刑法关于责任年龄的规定是采取了4分法,即:

(一)、已满16周岁的人犯任何罪,都必须负刑事责任。这在法律上叫做“完全负刑事责任年龄”。

(二)、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也就是说,已满14周岁至不满16周岁这段年龄的人,只对几种罪应负刑事责任。不是对任何一种犯罪都负刑事责任,也不是对一切犯罪都不负刑事责任。这在法律上叫作“相对刑事责任年龄”。

(三)、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这在法律上叫作“减轻刑事责任年龄”

(四)、因不满十四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这在法律上叫作“绝对无刑事责任年龄”。

我国《刑法》将刑事责任年龄划分为四段是完全符合我国少年智力、所受教育以及参与社会活动的实际情况的。它体现了区别对待的原则,既不会扩大打击面,又不会放纵一些严重的犯罪。

关于“青少年犯罪”的含义及有关青少年犯罪年龄的规定,从我个人的观点来看,我认为关于“青少年犯罪”的概念应该从广义了解,而根据刑法中对于刑事责任年龄的规定或认为青少年的刑事责任年龄应为最低年龄14周岁,而18周岁至24周岁左右的人不是在上学就是在社会中游走,所以这个年龄段的人正处于少年到青年、未成年到成年的过渡时期,而24周岁以上的人,已进入到人生最高有责任感的独立自主时期;所以我认为青少年刑事责任年龄的最高年龄为24周岁。

第二节青少年犯罪的基本特征

了解青少年犯罪的基本特征,其目的在就在于对症下药,有针对性的作好青少年犯罪的预防工作和对于已犯罪青少年的教育,挽救改造工作。当前青少年违法犯罪基本特征主要有同下几点:

一.犯罪的团伙性我国几乎所有大中型城市都存在一些青少年团伙犯罪,犯罪团伙涉及的成员少的几十人,多的近千。这些城市中发生的流氓械斗,打群架,拦路抢劫,侮辱和强奸妇女等重大扰乱社会秩序案件,绝大多数都是这种犯罪团伙干的。过去的团伙犯罪主要成员多是逃跑的劳改犯、劳教人员、重新犯罪的劳改释放犯和解除劳教人员,而今却少有这类人员,没有一个过去受过公安机关处理,纯属新滋生的一茬犯罪分子。

少年团伙犯罪一般来说,组合过程简单,它是一种一拍即合,一说而就,一哄而起的临时组合。它随着一个犯罪活动的终结而自行解体。因此,青少年团伙犯罪,比单人犯罪对社会危险要严重的多,对国家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的威胁也大的多。

二.犯罪年龄低龄化青少年犯罪向低年龄化发民是当前全世界青少年违法犯罪的一个显著特征。近年来,我国违法犯罪青少年的犯罪年龄逐年在降低一般是从10~12岁开始有劣迹,13~14多就走上犯罪,14~17周岁成为犯罪的高峰年龄。

年龄的低龄化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是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文化的进步,物质、文化、精神生活的提高,促使少年、儿童成熟期提前。因为青少年犯罪向低龄化方向发展,如果我们对此置之不理或者处理不当。将会更加助长这种趋势。这种教训在国外反映的十明明显。

三.幼年少女犯罪率大幅度增加我国女青少年违法犯罪。在全部违法犯罪青少年中的比率逐年也在增加,与资本主义国家相比,显得少的多,但严打以后,女青少年违法犯罪不但没能

减少反而有所增加。

女性犯罪的危害性,要比男性犯罪的危害性更大、要改好也更难,而且一个团伙要有一个女性也很难拆散。由此可见,认真研究少女违法犯罪的特征,对于我们从中找出规律性,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显然是十分必要的。

四.在校学生犯罪显著增多根据有关数据预测,在今后几年内,学生犯罪人数还要有所增加的趋势。我国在校学生犯罪显著增多。1984年全国查获在校学生犯罪人数为31149名,占刑事犯罪成员总数的7.6%,比1983年增加的了3.2%。北京地区1985年第一季度犯罪学生比1984年同期增加了80.8%,被开除学籍,退学或考不上中学的所谓流失生犯罪所占比例更为惊人。这一严重问题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在校学生犯罪问题,是有极其深刻复杂原因的,从教学工作看主要有:

(一).片面追求升学率

(二).设置法制课效果不佳以致使许多少年罪犯,根本不知自己是违法犯罪。

(三).学校对后进生简单粗暴,处理不当,使一些学生旷课逃学,流散于社会成了扰乱社会治安的后备军。

(四).校内校外教育脱节。

五.重新犯罪的青少年很为突出在国外,重新犯罪的青少年很为突出,在我国青少年犯中,有前科犯罪的为数也不少。有些青少年劳教后,改了又犯,犯了又改。反复的次数越多,其危害性越大。

第三节青少年犯罪的基本类型

近几年来我国青少年犯罪不仅在数量上大大超过了以往任何时代,而且在犯罪的类型方面也起了新的变化。下面我们看一下这些类型案犯的动向。

一.“游戏型犯罪”目前,许多国家的青少年犯罪本身却是为了追求享乐,寻找刺激,把偷盗、行凶、杀人、放火等看作是“一场游戏”。这种“游戏型”的青少年,严重侵犯公共安全财产或人身权益,触犯刑律,但就动机而言,又与一般刑事犯罪的主要出于利欲不同。这些青少年犯罪主要是由于精神空虚,寻找刺激追求享乐。

最为典型的案犯之一是驾驶车辆横冲直撞案犯。我国叫作“飞车”参加“飞车”的青少年(15岁的中学生越来越多)一般都有较优越的物质条件,对一般娱乐不过瘾,他们时髦,惊险、过渡的刺激而不管他人生命的安全和国家法律。

二.“暴力型”犯罪在我国反映出的“暴力型”犯罪,主要表现如下:

(一).“无利害冲突”的杀人或伤害。这种暴行正反映出青少年犯罪者的思想感情,心理的恶化他们崇尚暴力,荣辱颠倒,这类犯罪愚昧,野蛮、凶残、视人命如儿戏,是青少年“暴力型”犯罪的一种新类型。

(二),案杀我国以青少年为犯罪主体的案杀案件是较为罕见的。可是近年来不仅出现,而且大力增加的趋势。多数有一个共同的原因,就是家庭矛盾逐步积累,激化的结果。

(三).校内暴力事件所谓“校内暴力”,它包括三方面的内容:1.对教师的暴力事件;2.以集团或集团的威力作为背景,学生之间的暴力事件;3.毁坏学校设备等事件。这类案件给社会,学校及学生带来的危害是极大的。而且近几年来屡屡发生学生之间殴打致死的事件。

三.“经济型”犯罪青少年中的经济型犯罪具有明显增加和蔓延的趋势。具体表现如下:

(一)、有的青少年和社会上的无业人员互相勾结,大肆盗窃古玩、白银、黄金,进行走私贩卖。

(二)、有的青少年放弃学习、工作,走私手表、录音机、影碟机、服装等物品。由于投机倒把活动猖獗,致使有的学生不去上学,而去黑市倒卖商品牟利。

(三)、聚赌成风当前,有些地方聚赌成风,它不仅影响生产,而且是盗窃、抢劫、诈骗等事件的诱因。赌博是一条通向犯罪的渠道。根据某些工安部门的统计1980年和1981年上半年抓获的1168名违法犯罪青少年中,有60%以上是由于赌博输钱而走上犯罪道路的。至于因赌博而殴斗已成为我国青少年犯罪中一个突出的类型。

四.“淫乱型”犯罪这些青少年道德水平低下,又受黄色电影、电视、录像和书刊的毒害与

刺激,追求向往西方所谓的“性解放”,视男女性关系是“人生最大的幸福”,以紊乱的性行为主要活动内容。性犯罪是低级腐朽。糜乱的性生活不断强化,以致他(她)们难以摆脱或转移性欲要求。这些案犯不顾人格、国格、出卖肉体,使自己达到物质需要的满足,认为这是“无本万利”的事。既得到性欲的满足又得到物质享受的满足。还有流氓聚众公开哄闹、侮辱、轮奸少女的案件,这类人严重破坏了社会秩序,危害着社会风色,影响极坏,应坚决打击,并认真加以研究防止其发展和蔓延。

五.“酗酒型”犯罪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制定了禁止未成年人饮酒法和禁酒法等(如美国)。特别是青少年酗酒现角越来越多,酒后行凶使他们的胆子更大,而酗酒后大多数人都后悔。

通过了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和类型,使人们能更好的了角犯罪的严重危害性,也能使有关人事部门根据这些观战更好的冶理青少年犯罪的趋势。

第二章. 青少年犯罪的原因

第一节研究青少年犯罪原因的意义

为什么要分析,研究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概括起来说,它的目的有两种:(一).就单个案件来说,分析、研究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有助于决定对犯罪青少年的处理方法;(二).分析、研究青少年犯罪原因,可以制定与实施刑事政策,有关社会政策以及制定与实施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查明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既然是对青少年犯罪实行集合冶理的基本前提,而我们对于青少年犯罪原因的问题,又尚未能完全查清,自然还应该从研究青少年犯罪原因的意义谈起。关于分析研究青少年犯罪原因的意义除了在本节开关部分概括起来所说的两点之外,具体说来,至少有如下几点:

一.了解青少年犯罪原因的发展变化,有助于加深对青少年犯罪复杂性的认识。其中根本原因有个社会制度的问题。随着同青少年犯罪斗争经验和积累和理论研究的深化,逐渐意识到青少年犯罪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它是一个“社会综合症”,这就为提出青少年犯罪综合冶理方针作了思想认识上的准备。

二.深入研究青少年犯罪原因对制定有关保护青少年的法律具有直接的实用价值。对青少年犯罪进行综合冶理,可以说目前还只是一种总的构思。因此,深入研究青少年犯罪原因,探索青少年犯罪现象的规律对制定有关保护青少年的法律具有直接的实用价值。

三.科学地认识青少年犯罪原因是建立青少年司法制度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由于青少年犯罪有许多不同的特点,所以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建立了青少年法庭或少年法庭,用以审理青少年犯罪案件。而对青少年案件的处罚以及诉讼程序,也都不同于成年人的犯罪,其根据主要也是在于青少年犯罪的特殊性。因此,科学地认识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对建立、健全和完善我国的青少年司法制度,显然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第二节青少年犯罪的原因

研究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我认为应按照它的本来面目,全面地、科学地、实事求是地认识和分析青少年犯罪的一般原因和特殊原因,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进而还要找出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具体应从以下三方面进行探讨:

一.要把青少年犯罪这个问题放到,一定的历史范围去考察,弄清它的社会历史根源。犯罪是一个历史范畴,是阶级社会的产物我国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不仅不产生犯罪,,而且为预防犯罪、减少犯罪和逐步消灭犯罪提供了有利条件。而青少年犯罪如此突出,是由于社会主义社会是从旧社会中脱胎而来的,剥削阶级的某些残余仍然存在,阶级斗争还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在某种条件下还有可能激化。在目前阶段,我们依靠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是能够将犯罪控制在最小程度以内的。

二.从违法犯罪青少年生活的具体条件和周围环境影响来研究青少年犯罪问题。不仅要深刻地分析社会历史方面的诸种原因,同时也要研究青少年走上违法犯罪的直接、具体的条件和周围环境的影响。因为一个人的生活环境和具体生活条件,对于形成一个人的思想、观点、意志、感情、性格、心理、兴趣、爱好往往起着重要作用。因此,研究引起和导致青少年犯罪的客观上的具体环境影响是十分必要的。不良环境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不良家庭环境及不良家庭教育的影响。一般地说,不良家庭教育主要有:1.娇惯子女;2.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常常打骂为主要教育手段;3.家庭对子女漠不关心,放任自流放弃教育责任;4.家风不正,对子女的不良行为经常包庇袒护,有的甚至教唆纵容;5.无力教育,或无人管教,或无时间、无精力管教,或无能力管教;6.父母教育子女意见分歧较大。不良家庭教育,以娇惯和教育方法简单粗暴较为普遍和突出。

(二).学校教育缺陷对青少年的不良影响。

(三).生活环境的不良影响。例如:娱乐中心,由于这些娱乐场所游客成分复杂和流动性,使得一些违法犯罪分子极易混迹其中;许多犯罪分子,尤其是惯犯,常常在这些场所作案;有些青少年往往在这样的场所被教唆而开始他们的首次违法犯罪。

(四).文化冲突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中外文化的相互传播也必然会导致不同文化特质间的碰撞、冲突与调适,造成文化与社会变迁或动荡,这时,因价值取向与判断标准的混乱更极易导致行为的失范。

(五).亚文化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亚文化在越轨群体中表现得十分强烈,越轨群体文体是一种与社会主体文化相偏离甚至相对立的一种亚文化或副文化。青少年组成的越轨群体比较常见,由于青少年接触社会面窄,生活圈子比较小,在需求上,心理上,和行为方式上长期与整个社会相偏离、相对立,在人际交往和人际关系上长期与社会相偏离,群体成员将自己的文化特征溶于群体文化之中,而群体文化又由于个人文化特征引入而有了新的发展。

(六).外来不良文化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青少年由于抑制力差,抵制不住西方文化的诱惑,盲目追求金钱、性解放、腐朽生活方式,受市场上暴力、色情、反动书刊的影响,抢劫、杀人、卖淫,不仅严重扰乱了社会秩序,也使青少年身心受到摧残。

(七).传统文化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有的青少年强调哥们儿义气,结伙作案,危害社会;有的青少年由于无知,想念封建迷信,参加迷信组织,实行违法犯罪;有的青年男女由于家庭干涉恋爱、婚姻、出于迷信,违法犯罪;有些干部子女特权思想严重,依仗父母权势为非作歹,不惜以身试法。传统文化中的仁、义、礼、智、信等思想对青少年的成长产生的积极影响,只有那些愚味落后的旧习惯、旧思想才对青少年犯罪起消极影响,成为导致违法犯罪的因素。

三.从青少年主观因素和心理特点来研究青少年犯罪原因。青少年犯罪个体主观原因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生理因素,一类是心理因素,意识形态因素。至于心理因素与意识形态方面问题,尽管我们在其他有关部分也都谈到过,但是,由于心理因素与个人意识形态因素是个性因素中的基本构成因素,是研究青少年犯罪原因的主要问题,所以再简略的介绍。

(一).个体心理结构方面原因。从犯罪青少年来看,具体表现是性格粗野、任性、具有畸形的好奇心,反常的需求心,强烈的虚荣心,霸道的好胜心,冒险的侥幸心,虚伪的侠义心等等。他们的情感低级,待人处事感情用事,情感不稳定,喜怒无常。他们的爱憎、是非、善恶颠倒,有变态的自尊心与意志力,有强烈的占有欲等。

(二).个体人生观结构方面的原因。一个人的行为,其实就是其人生观的外部表现。犯罪青少年中的许多人显然没有形成完整的人生观,但是从他们的言行中都表现出道德混乱,追求享乐,缺乏法制观念,还有一套流氓哲学。

显而易见,青少年犯罪原因是错综复杂的,它既有历史根源和种种客观方面的原因,又有一系列主观方面的原因,而在这种种原因之间又是互为条件、互为因果、互为中介;同时,这种种客观方面原因、主观方面,不仅相互作用,而且互相助长,共同对青少年成长产生有害影响。因此,总体来说,分析青少年犯罪原因,是两个方面,即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也可以说是社会原因和个人原因。两者缺一不可。研究青少年犯罪原因,必须把两者结合起来进行研究。

研究青少年犯罪的目的是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以至降低整个社会的犯罪率,其重要的途径就是要分析和了解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搞清楚青少年犯罪原因,对于摸索关于青少年犯罪预防的方式和教育措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第三章、青少年犯罪的预防

第一节青少年犯罪预防的含义

所谓青少年犯罪预防,就是指在青少年犯罪行为发生之前,家庭、学校、国家机关及社会各方面事先采取种种教育性、保护性和防范性措施,以防止犯罪行为的发生。

惩罚犯罪是一种制止和控制犯罪发展的手段,但它毕竟是在已发生犯罪之后,就效果而言,惩办是一种治标的措施,而且如果单纯的惩办,只能剥去一层而过了一段时间就又会重生,而预防犯罪则是一种治本的措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所以,从战略的角度来考虑,应该把事先预防犯罪作为控制减少犯罪和解决犯罪问题的重点。

根据青少年成长的规律,必须抓好3~6岁学龄前的教育,有意识地使孩子养成讲礼貌,爱祖国,守纪律的好习惯,也要抓好13~16岁青少年成长时期的教育,这个年龄段一般是青春前期,是青少年成长的最佳年龄,也是国际公认的“危险年龄”由于青少年堕落到违法犯罪常常发生在这个年龄段,所以,学校很有必要针对这一年龄段少年的特点,进行一系列生动的道德规范、纪律规范、法律规范的教育,社会规范的习惯,而且要使他们具备必要的社会规范知识结构、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步进入青年期,则社会教育社会影响将越来越大,因此,家庭、学校、社会是预防青少年犯罪的三道防线,所以,最初期预防青少年犯罪的主要阵地应是家庭和学校。

青少年犯罪是一个多种因素形成的综合病症,要搞好青少年犯罪的预防工作,必须遵照中央有关指示精神、依靠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对青少年进行系统的共产主义教育,对社会治安进行有效的综合治理,显然,这是单靠政治系统、共青团或教育部门难以做到的,正因为预防青少年犯罪这个问题如此重要,而又如此错综复杂,所以,目前关于预防青少年犯罪的三道防线,从各自不同角度,主张不一,说法不同,有的主张把预防工作贯穿到犯罪发展的整个过程,把犯罪预防,分为犯罪前预防。犯罪过程中预防和犯罪后的预防三个阶段,并将其称之为预防青少年犯罪的三道防线。也有的主张,青少年犯罪的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社会公约或村民公约、调解和治保组织与工读学校;第二道防线是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工安机关与劳动教养;第三道防线是刑事法律、司法机关与劳动改造。

预防犯罪问题,总起来,无非是靠两手:一手是预防犯罪的发生尽可能把犯罪行为控制在发生之前,这是积极性的预防。另一个是惩办,惩办也是为了制止和控制犯罪的发展,不使已犯罪的人重新犯罪,这是消极性预防。总的来说,预防犯罪问题,这两手都必须采用。但就效果来说,事后惩办是治标的,而事先预防作为控制。减少犯罪和解决犯罪问题的重点来进行研究,因此,我主张将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作为预防青少年犯罪的三道防线的。

第二节国外对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预防

在国外,当前对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预防总的来说,基本上可分为三个方面:其一是创造预防犯罪的先决条件;其二是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依靠和建立各种组织对青少年进行正面教育;其三是探索消极青少年重新犯罪的有效措施。

一.创造预防犯罪的先决条件

(一)、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完善经济管理,提高每个成员的物质福利。苏联犯罪学者认为,发展经济,完善社会主义关系,巩固社会主义生活方式和培养新人,是降低犯罪率和从社会生活中彻底根除犯罪的必然规律。

(二)、不断地完善社会主义关系,苏联犯罪学者认为,完善社会主义社会关系,对消除犯罪原因和预防犯罪具有非常重大的作用。

(三)、苏联犯罪学者认为,预防犯罪特别是青少年犯罪,必须提高社会成员的文化素质和思想觉悟,特别是对青少年要进行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进行理想和道德教育以及法制等方面的教育。

(四)、以法律形式规定。任何人都负有爱护青少年和努力使其身心健康成长的职责。显而易见,这就等于在全国制度了一个青少年保护网,明文规定各个方面的职责,使大家都有章可循。

二.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对他们进行正面教育。

(一)、禁止向未成年人销售烟酒。

(二)、禁止向未成年人出售带有“刺激性感”、“助长暴力性”、“助长残暴性”等内容的有害于健康培养青少年的书刊、唱片、录音磁带、光盘等。违反者予以罚款。

(三)、限制青少年进入有害场所(如妓院,赌场等)

(四)、加强家长对其子女进行教育的责任。

(五)、加强教育投资,改进学校工作。据统计,在苏联青少年犯罪成员中,在校生几乎占半数以上,而在校生中犯罪率最高的则是留级生和辍学生,比一般学生犯罪率高14倍。这样以便使他们从事健康有益的活动,预防他们违法犯罪。

(六)、加强思想工作,进行正面教育。

(七)、各国还开展了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特别活动。

(八)、从中央到地方建立与健全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各种组织机构。为了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不仅需要警察等行政机关开展活动,而且需要家庭和学校对青少年进行教育和指导,更需要地区社会为预防青少年的违法犯罪活动进行积极的活动。

三.探索消除青少年重新犯罪的有效措施

当前世界上许多国家用以消除青少年重新犯罪的措施,就是以社会为基础的教育改造违法犯罪青少年。具体地说,代替监督禁止预防犯罪的措施主要是缓刑、缓期的执行,社会服务等,这是较为普遍的作法。

代替监禁的其它方法,还有社会监督、警察警告、延迟或暂缓起诉、具体释放、监督释放、暂自由、告诫、惩戒、公开训斥、取消某种资格或剥夺某种权利、易科罚金、没收或剥夺财产、监督劳动、定期禁闭、限制居住地等。

总之,当今各国对于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问题,都非常重视,还成立了各种专门的机构,写出了不少著作和调查报告,但是基本还处于调查研究阶段、行之有效的经验稍嫌不足。他们所总结的经验,反映了他们在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中所作出的成绩。

第三节预防青少年犯罪的三道防线及五种措施

一.预防青少年犯罪的三道防线

(一).家庭教育是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强有力的防线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一个人最先接触的环境就是家庭。为了搞好家庭教育,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加强家庭在预防犯罪方面的作用,必须彻底改变目前家庭教育状况,有必要认真研究和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 家庭教育要从小抓起,从小事作起,即要严格要求,又要耐心诱导。孩子从一出生就要给予良好教育,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是十分重要的,等孩子走上违法犯罪道路,再进行教育是比较困难的。作父母的对子女既要严格要求又要耐心教育。严格要求并不等于打骂相加。所谓“棍棒出孝子,不打不成材”的教育方法,易于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其效果往往适得其反。对家庭进行教育已成为一个值得注意的课题。因此,对家长进行教育是很有必要的。导致青少年犯罪原因固然很多,但家庭教育不当却是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将家庭,社会和学校教育沟通起

来,互通情况,密切配合,力求从根本上解决青少年犯罪问题家庭教育搞好了。就为防止犯罪设置了第一道防线,也为学校和社会教育打下了非常重要的基础。

2. 家长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家长的一言一行,都应成为孩子的榜样,使孩子从自己的身上学到共产主义的思想作风,道德标准和良好的生活习惯。

3. 家庭教育不仅夫妻要协调一致;互相配合而且要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密切结合。

(二).学校教育是预防青少年犯罪,培养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措施。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场所,以教育青少年的重要地方,而老师则是在这个地方塑造人的灵魂工程师。我国学校的根本任务,就是把广大学生培养成来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一代。在学校教育方面主要应抓好以下几点:

1.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加强理想,思想品德和纪律教育,使学生的德、智、体得到全面发展,片面教育的结果,使得学生只追求分数,思想水平低,体质严重下降。青少年时期是人的品德、个性和人生观形成与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学校须采取有效的教育措施,促使青少年形成良好的个性和优良的品德。向青少年进行纪律教育的同时,还应当把它同共产主义的理想教育,道德教育结合起来。在进行理想、思想、品德和纪律教育中,一定要坚持“从小抓起”,“从小事抓起”的战略思想,这是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很重要的一环。

2. 认真进行法制教育,这是改进学校教育工作,预防犯罪,培养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措施。

3.学校教育制度上某些环节的缺陷,为青少年犯罪增加了预备队伍。老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对学生采取正确的教育态度是预防青少年犯罪的一个重大问题。

(三).社会教育是预防青少年犯罪必不可少的环节。

党中央1985年第20号文件指出“社会教育是青少年教育必不可少的环节。全社会都要关心青少年,积极承担培养教育下一代的任务,使广大青少年能够在良好的社会环境中健康成长”。根据各地经验,在社会教育工作中主要应抓好以下几点:

1.堵塞电影、电视、戏剧等文化宣传对青少年污染的渠道或者进行消毒工作

2.严格禁止转抄、传看、出售、出租淫秽书刊和播放淫秽录像。

为了贯彻党和政府的指标精神,防止和减少淫秽书刊录像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我们应该采取几种具体措施:

(1)坚持查禁目前散落在社会上的淫书,淫画和其他淫秽性物品。

(2)根据刑事法典的有关条款对淫秽书刊和淫秽性物品的制作者以及故意传播者给予严厉的打击。

(3)应加强和改进学校教育问题。

(4)开辟广阔的“第二课堂”,丰富青少年的课余,业余生活。

显然,这是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的一条“冶本”的措施。

总之,在加强刑事立法的同时,还必须加强和改善对青少年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进行诸方面的既冶标又冶本的综合总治理,并制定出更为完善的青少年保护法规。我相信,在优越的社会主义条件下,经过社会各方面的努力,我国青少年犯罪率一定会逐步下降,青少年犯罪的问题,一定能够得到彻底的根治。

二.预防青少年犯罪的五种措施

正是由于青少年犯罪是一个多种因素形成的综合病症,目前采取的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也是多种多样的,其中主要的有以下五种措施。这五种措施在三道防线中都有所涉及,因此,有的措施在这里只概略加以介绍。

(一).保护性预防所谓保护性预防,就是指由国家或有关部门依据青少年违法犯罪出现的主要问题,制定法律或者有关规定等,并采取相应措施。例如,禁止未成年人吸烟,青少年酗酒,赌博,同时,明令禁止社会上教唆,引诱,胁迫青少年违法犯罪的行为,禁止有害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各种信息传播和交流活动,这都是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应该采取的一些重要措施,从而也就在事前消除了引诱青少年走上违法犯罪的条件。它如果能同疏导性预防紧密的结合起来,则构成了事前预防比较完整的体系。必然在预防犯罪问题上起到了防患于未然的积极作用。

(二).疏导性预防所谓疏导性预防,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思想性质的问题;另一方面是实际存在的问题。对于思想性质的问题,只能是通过思想政治工作,予以解决,方式只能是用民主的,讨论的,批评的和说服的方法来解决而不能用强制的,压服的方法去解决。

实践证明,凡是进行疏导性预防的效果好。反之,则是适得其反。诸如此类,为青少年解决实际存在的问题,就是一种最有力的疏导,矛盾解决了,自然也就预防或者减少了因此可能引起的犯罪。对于有一般违法行为的在校学生和青年职工,应该坚持留在学校、工厂等有关机

构教育改造。要力求通过艰苦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及时切实解决实际问题,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

(三). 堵塞性预防所谓堵塞性预防,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由于已产生了违法犯罪问题,因而发现和寻求到使青少年犯罪的漏洞,有针对性的采取事后预防措施。堵塞企事业单位物资管理、财物管理以及其他方面的漏洞,显然是十必要的。其中,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很多犯罪分子已把传播淫秽物品和思想作为实施犯罪的手段和工具各有关单位。显然应该对录像设备,制定严格管理制度,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堵塞,不给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机,以便预防青少年走上违法犯罪道路。另一方面,对于繁华闹市、车站、码头等交通要道、公园、影剧院以及其他娱乐场所和僻静空旷地段等易于发案区,都要加强值班巡逻最大限度的预防犯罪案件的发生。

(四).惩戒性预防所谓惩戒性预防,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就是由国家政治机关对于违法犯罪的青少年依照法律分别给以行政处罚、刑事处罚、警戒他们不要进行违法犯罪活动,同时也警戒其他青少年或有可能走上违法犯罪的青少年不要违法犯罪。前者在刑法理论上称为个别预防或特殊预防,后者在刑法理论上称为一般预防。

所谓个别预防或特殊预防,就是指对那些已违法犯罪,给社会和人民造成某种危害后果的青少年,视其具体罪错的情况,依照有关法律规定,给他们以适当的行政处罚或刑事处罚,限制或剥夺他们一定自由,使他们认罪服法,改恶从善,不再违法犯罪,危害社会。

一般性预防,就是指通过对违法犯罪分子适用刑罚,教育和警戒那些不稳定的,有可能走上犯罪的青少年,不致贸然以身试法。事实一再证明:正确的适用行政处罚和刑事处罚,在社会上在人们的心目中,特别是对那些不稳定的青少年或者潜在危险人物具有震慑作用,而这种作用是很大的,往往是处理一个影响的一片,因为人民法院对每个犯罪分子的惩罚,实际上就等于宣布不服从法律的危害所在,宣布凡是不服从法律的人,迟早一定要得到应有的惩罚。同样,公安机关对违法人员的行政处罚也是具有相同的影响和作用。正因行政处罚和刑事处罚,都起着不同程度的惩戒性的预防作用,所以对于任何一件青少年违法犯罪案件的正确处理,都会在社会上,特别是在同龄人中造成一种强大的威慑力量,并且用实际案件说明了对于敢于违反者的刑罚。可见,人民法院的判决以及公安部门和劳改,劳教部门的活动,可以使全社会的人民群众了解刑法,强调刑事法律决不是一句空话,同时还向人们详细宣布违犯刑法,某一条文的规定将要受到何种惩罚并迫使一些违法犯罪可能性的人不得不有所醒悟,及早回头,不致一意孤行,走上违法犯罪道路。从而,也就起到了预防犯罪的积极作用。

由此可见,惩戒性预防,就是这样通过特殊性预防和一般性预防两种形式发挥着防止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积极作用,也可以说:“亡羊补牢,犹未为晚“,不应忽视,更不能无视其事后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重要作用。

(五).改造性预防改造性预防,也是事后预防的一种,它与惩戒性事后预防不同的地方,主要是侧重点不一样,惩戒性预防,主要是运用法律武器,惩处违法犯罪人,使之不敢再犯,改造性预防,则是以生产劳动为手段,通过政治思想教育,文化技术教育,改造违法犯罪的人,使他们改邪归正,成为遵纪守法的劳动者。可见改造性预防,也是事后预防的重要一种。

研究青少年犯罪的目的,青少年犯罪的预防及其教育就显得特别重要。介绍了犯罪预防概念,防线及措施。郑重阐述了我对我国青少年犯罪预防及其教育的方法。详尽提出了适宜在我国实行的青少年犯罪预防制度,并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成功经验,使我国的犯罪事实预防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取得实效能够达到预防和减少犯罪,降低犯罪率的目的。

总结

我们就是要从学习《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等诉讼法律入手,着重在受传统“厌讼”思想影响较少的青少年中更新陈旧的诉讼观念。在我们看来,诉讼不过是使得受损害的权益得到救济的一种常用手段而已。即使是亲友“对簿公堂”也不是撕开脸皮,抛开情理,而是一种让争端在公开、公平的前提条件下谋求来自第三方独立公正地加以解决的争端解决机制,比之以前的私人调解、裁决等私力救济更加文明和进步。我们要教育青少年将为保护自身和他人的合法权益而进行的诉讼视作一种权利,以及捍卫这种权利的正当行为。鼓励青少年为了自己和他人的合法权益,在现在和将来的社会实际生活中大胆地运用法律的武器,及时充分地利用诉讼权利,为了维护合法权益,未雨绸缪或者亡羊补牢。

谢词

敬爱的各位老师:

大学的学业即将结束,我非常感谢我的导师和各位授课老师,是您用认真地工作态度和丰富知识教育了我、培养了我。也非常感谢我的论文导师----李老师,由于非常时期我不能回校直接找老师帮助我辅导论文,可李老师为了能让我把论文写好并及时交到学校,李老师还利用在家里的业余时间为我辅导,还多次打电话告诉我论文需要修改的地方。我非常感谢我的导师和各位授课老师对我的关心和爱护!

此致敬礼

学生:

20 年月日

参考文献

1、青少年法律意识培养之我见(武汉大学法学院王培荫)

2、试论青少年违法犯罪特点、原因及综合治理对策(莆田市司法局陈明仁)

3、预防青少年犯罪的误区及对策(成庚芳郭传阳薛东生)

4、当代青少年结帮犯罪的现象、原因及防治对策

5、加强社区青少年素质教育要处理好五种关系(胡殿丽)

6、面向二十一世纪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王呈璇)

7、心理素质教育--学校实施素质教育中最薄弱的环节(阎艺伟)

8、浅析青少年违法犯罪成因及对策

9、做法制宣传教育的有心人(冷继林 2001年6月全市学校法制教育工作会议材料)

10、《青年报》 (2001-11-2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