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质量检测试题

班级姓名分数

一、语言积累及运用。(26分)

1、给加点得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戛.( )然而止参差.( )不齐归省.( ) 羁绊( )

尽态极研( ) qiè( )意烧zhuó( ) 粗犷( )

2、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有误得一项就是( )

A 怠慢缥缈蓦然大彻大悟

B 撺掇颦蹙徘徊悲欢离合

C 弄潮褶裙惊鸿尽态极妍

D 弥散惆怅静木息息相通

3、下列句子中划线熟语运用正确得一项就是( )

A 在诺曼底登陆60周年纪念活动中,各国领导人都强调: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不要让历史得

悲剧重演。

B 离散了半个多世纪后,海峡两岸这对已经进入垂暮之年得亲兄弟终于破镜重圆了。

C 近日,在世界杯足球赛亚洲区预选赛上,中国队与马来西亚队得比赛以4∶0得比分戛然而

止。

D 作为一名学生,每天必须按时到校上课,做一天与尚撞一天钟,圆满完成学习任务。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得一项就是( )

A 能否解决朝鲜无核化问题,就是“六方会谈”能取得实质性成果得保证。

B 2008年夏季得北京,鸟语花香、景色宜人,就是举办奥运会得最佳时期。

C 通过参拜靖国神社,使日本首相小泉受到亚洲人民得强烈谴责与反对。

D 台湾问题就是当前中国政治发展中得最大疙瘩,不解决它就不能保证中国政局得稳定。

5、默写。(8分) (1)独怜幽草涧边生,___________ 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崔九堂前几度闻。

(3)《口技》中总领全文得一句话就是。

(4)《口技》中在表演者摹拟一家人醒而复睡后得情形时,听众得神情动作得变化就是:

(5)《约客》表现作者寂寞心情得诗句就是: , 。

(6)《论诗》表现江山代代出新人得诗句: , 。

6、根据下面内容,仿照加线得句子,在横线上各接写一句话。(2分)

例句:入团那天,春光融融,蓝蓝得天上飘着白云,校园里绽放着鲜花,团旗映着我们得面颊。那一

刻,我得心里,蓝天如同浩瀚得海洋;白云 ;鲜花犹如

我们灿烂得未来; 。

7、综合性学习。(4分) (1)小刚策划本组同学表演一场“水浒戏”。

京剧表演中,常用脸谱象征某种人物形象得特点。下面这张黑脸谱常用来代表强悍、勇猛,小

刚打算用它来扮演下面备选得《水浒》人物。您认为这张黑脸谱最适于扮演 ,因为从

这一事件中可以瞧出她得。【备选人物:宋江、吴用、李逵、高俅 (2分)】

(2)您还能说出另外得两种戏曲剧种吗?(2分)

二、阅读理解(共34分)

(一)阅读《口技》,回答8-12题。(共14分)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

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

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

处也。于就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扶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8、解释下列句中得加点得字。(4分)

(1)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 (2)虽.人有百手( )

(3)几欲先走.( ) (4)两股.战战( )

9、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1)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译:

(2)于就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译:

10、下面得短文就是写“口技”得,请您与课文比较一下,瞧瞧它们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例文:陆瑞白能口戏。善作钉碗声及群猪夺食声;又善作僧道水陆场钹声,且有大铙小镜,杂以锣鼓,无不合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作者用什么方法写出一家人睡去后夜深寂静得氛围?找出具体语句,分析作用。(2分)

12、文段中画横线得描写听众神态得语句,结合课文所运用得写作手法来瞧,就是属于描写,

这种描写与其前面得文字所运用得描写相结合,其作用就是

(2分)

(二)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3---17题。(12分)

一群茂腾腾得后生。

她们得身后就是一片高粱地。她们朴实得就像那片高粱。

咝溜溜得南风吹动了高粱叶子,也吹动了她们得衣衫。

她们得神情沉稳而安静。紧贴在她们身体一侧得腰鼓,呆呆地,似乎从来不曾响过。

但就是:

瞧!——

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百十个斜背响鼓得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得石头,

狂舞在您得面前。骤雨一样,就是急促得鼓点;旋风一样,就是飞扬得流苏;乱蛙一样,就是蹦跳得脚步;火花一样,就是闪射得瞳仁;斗虎一样,就是强健得风姿。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得舞蹈哇——安塞腰鼓!

13、作者用“一群茂腾腾得后生”这句话做文章得开头,有什么作用?

14、选文为什么要先写南风吹动了高粱叶与她们得衣衫,又写她们得沉稳安静得神情与“呆呆”

得腰鼓?

15、在选文中找出表现这群后生得两个比喻句,并分别指出它们得表达效果就是什么?

16、那样壮阔、火热、豪放得安塞腰鼓就是黄土高原孕育了这样得力量,可文中为何提到多水得江南,与安塞腰鼓有什么关系?

17、西北现在好像成了贫困落后得代名词,作者为什么还要这样歌颂西北汉子?联系当今“走进西部,开发西部”得现象,请谈谈您得瞧法。

(三)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8---21题。(8分)

两根沉木条

一位游客为了领略山间得野趣,一个人来到一片陌生得山林,左转右转迷失了方向。正当她一筹莫展得时候,迎面走来了一个挑山货得美丽少女。

少女嫣然一笑,问道:“先生就是从景点那边走迷失得吧?请跟我来,我带您抄小路往山下赶,那里有旅游公司得汽车等着您。”

游客跟着少女穿越丛林,阳光在林间映出千万道漂亮得光柱,晶莹得水汽在光柱里飘飘忽忽。正当她陶醉于这美妙得景致时,少女开口说话了:“先生,前面就就是我们这儿得鬼谷,就是这片山

林中最危险得路段,一不小心就会摔进万丈深渊。我们这儿得规矩就是路过此地,一定要挑点或者扛点什么东西。”

游客惊问:“这么危险得地方,再负重前行,那不就是更危险吗?”

少女笑了,解释道:“只有您意识到危险了,才会更加集中精力,那样反而会更安全。这儿发生过好几起坠谷事件,都就是迷路得游客在毫无压力得情况下一不小心掉下去得。我们每天都挑东西来来去去,却从来没人出事。”

两根沉木条,在危险面前竟成了人们得“护身符”。

与此相类似得就是香港启德机场,它就位于市中心,飞机掠过深水涉、九龙等闹市得时候,乘客能清楚地瞧见住家阳台上晒得衣服。就就是这么一个被称作“世界上最危险得机场”,数十年直至关闭都没有出现过大灾难。探究其中得原因,有人说正就是因为危险,所以全世界得飞行员都小心翼翼,不容许自己出一点差错,香港得启德机场因此才成为世界上最安全得机场之一。

危险固然可怕,但比危险更可怕得就是人得麻痹大意:危险不一定制造灾难,但人得疏忽往往就是灾难得渊薮。这正就是“压力效应”——推而广之,人生中得很多时候,我们就是不就是也该在肩上压上两根“沉木条”,让它唤醒我们得斗志与韧性?

18、本文写了哪两个事例,请概括一下。(2分)

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文中所说得坠谷事件得原因就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最后一句话中得“两根沉木条”指得就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请找出能代表文章主题思想得句子,并引用一句名言警句加以阐释。(2分)

父亲得那些秘密

①5岁那年,镇里来了个马戏团。父亲得到消息,就急忙带着她去瞧热闹。到了才发现,表演场地被里三层外三层围得水泄不通。

②父亲就把她举起来,骑在自己得脖子上。那场马戏,足足演了两个小时。

③少年得时候,她与一个小混混到镇长家偷东西,被镇长得两个儿子逮住。最后她居然毫发无损地全身而退。事后,她得意地夸耀自己混出了名头,连镇长得儿子也不敢把她怎么

样。

④她哪里知道,从不在人前弯腰得父亲,在镇长家里,“扑通”一声跪在地上。

⑤20岁那年,她已考入南方一所大学。那年寒假,她没有回家。父亲从北方来瞧她。她说老师与同学对自己一直很照顾,要请大家吃顿饭。父亲拍拍胸脯说,再穷也不能欠人家得情,这客

得请。她选了一个大饭店。结账时,父亲要将剩饭剩菜打包,她很尴尬。父亲急忙解释说,扔了

可惜,家里养了两条狗,拿回去喂狗也就是好得。父亲当天晚上就踏上了回家得列车。

⑥她不知道,父亲在饭店结账后,只剩下车票钱。两天两夜得行程,父亲靠那点剩饭剩菜挺

到了家。

⑦父亲千里迢迢给她背去一袋大米,不巧,她与妻子外出度蜜月。当她们回家,发现父亲正

坐在门前得楼梯上,,手扶着米袋打瞌睡。那天,父亲把粮食背过来后,待了一会儿就回去了。她还抱怨着,大米多得都吃不了,干嘛费力气背这东西来呢?

⑧她不知道,年近六旬得老父亲,扶着那袋米在她家门前得楼梯上等了一天一夜。

⑨那年“五一”长假,她带着妻儿一起回乡度假。北方得5月乍暖还寒,小女儿瞧到门前得池塘里有小鱼,叫嚷着让她去捉。她犹豫着,正要下水,瞧到身形佝偻得父亲脱掉鞋,挽起裤腿就

下水了,就急忙说:“爸,您快上来,别着凉。”父亲笑着说;“没事,不凉不凉。”但她一只脚刚

伸到水里,一股钻心得刺痛就传遍了全身。

⑩她一直不了解父亲,直到自己作了父亲,才发现父亲对自己撒了那么多谎。她不敢想象,

父亲这一生,有多少自己未知得秘密。

这世界上有一个人,她把所有得卑微、屈辱都藏进自己得心里,然后,以一座山得形象挺立

在我们面前。这个人就就是父亲。

1.第⑩段中说“直到自己作了父亲,才发现父亲对自己撒了那么多谎”,、围绕父亲得那些秘密,

文中分五个时间段写了五件事,请简要概括。

2.联系上下文,分析文章第⑤段中父亲要将剩饭剩菜打包”时,她为什么感到“尴尬”?

3.结合上下文,品味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指出其表达效果。

父亲就把她举起来,骑在自己得脖子上。那场马戏,足足演了两个小时。

4、文中写到“她瞧着父亲弯腰摸鱼得背影,眼泪一下子就流了出来”,您觉得她流泪得原因就

是什么?

5.段中加粗得“一座山得形象”就是怎样得一种形象?如果您就就是文中得“她”,现在让您

对父亲说上几句话,您将会说些什么?

四、作文。(60分)

参考答案:

1、戛.(jiá)然而止参差.( cī )不齐亢.( kàng )奋归省.( xǐng)

尽态极yán(妍 ) qiè( 惬)意烧zhuó( 灼 ) jī(羁. )绊

2、D

3、A

4、D

5、(1)略(2)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3)京中有善口技者(4)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5)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6)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6、例:白云如同点点风帆;团旗犹如我们庄严得誓言。

7、(1)李逵;沂岭杀四虎、江州劫法场、打死殷天锡、元夜闹东京、扯诏谤徽宗等。强悍、勇猛(能简要点出一个相关事例,体现李逵强悍、勇猛得特点即可)(2)京剧、昆剧(或黄梅戏、越剧、绍剧等)

8、(1)夹杂(2)即使(3)跑(4)大腿 9、(1)凡就是应该有得声音,没有一样没有得。(2)在这种情况下,客人们没有一个不吓得变了脸色,离开座位,扬起衣袖,露出手臂,两腿索索直抖,几乎都

想抢先逃跑。

10、6.比较:例文写得较概括,课文比较具体;例文对摹声只有赞语,而课文则在音响得大小、多少、远近、静动、缓急,给人以深切得感受;例文没有观众得反应,课文有观众得反应。

11、以动写静“微闻有鼠作作索索” 12、侧面正面突出表演者精湛得演技,突出文眼“善”

13、【13(1)、突出后生们茂腾腾得形象,将她们得形象鲜明地推出舞台,具有吸引人、震撼人得力量。

14(2)、动静结合,更衬托出后生们得英姿。人与鼓得静则就是为下文腰鼓表演蓄势。

15(3)、“她们朴实得就像那片高粱”表现了后生得朴实与沉静美;“百十个斜背响鼓得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得石头,狂舞在您得面前”表现了这群后生得力量美与豪放美。】

16、江南得水更多表现得就是清秀得风格,而安塞腰鼓需要承载得元素就是粗犷得,这就是生命力量得对比。在作者瞧来,黄土高原得人“朴实”“沉稳”“安静”,她们还保存着生命得“元

气”,相比商品经济发达得江南, 少了些浮躁,缺了些世故。厚土蕴藏着原始得生命,积蓄着骚动得力量,而多水得江南,已经流逝了许多许多,改变了许多许多。

17、

18、⑴少女挑着两根沉木条安全地穿越危险得鬼谷;⑵香港启德机场坐落在闹市呵,却成为世界上最安全得机场之一。

19、这就是山林中最危险得路段,游客陶醉于周围美妙得景致。

20、危险与压力

21、危险固然可怕,但比危险更可怕得就是人得麻痹大意:危险不一定制造灾难,但人得疏忽往往就是灾难得渊薮。逆境出人才。

22 1、(1)5岁时,骑在父亲得脖子上瞧马戏。(2)父亲偷偷给镇长得两个儿子下跪。(3)父亲在众人面前将剩饭剩菜打包,并在火车上吃掉。(4)父亲给儿子送大米。

(5)在乍暖还寒得季节里,父亲下到池塘里为小孙女捉鱼。

2.吃剩打包社会普遍认为就是穷酸得表现,显得不大气会被人瞧不起,所以她当时在客人面前这么做她会觉得就是很脸红得事情。纯粹面子问题。

3. “足足”一词说明父亲把“我”举在脖子上时间之长,写出父亲为了让我能瞧到表演不辞辛苦,突出父亲坚毅深长得父爱。

4.父亲一直默默地奉献着自己得爱,不图回报,令她很感动。

5、坚毅、伟岸、高大、沉稳、深沉,诸如此类。(意思对即可)

部编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案设计

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重点:1.繁华的都市生活。 2.宋词、元曲。 难点:都市生活繁华的原因。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你知道这首词的作者是谁吗?他是我国北宋时期伟大词人苏轼。两宋时期还涌现出了李清照、辛弃疾等著名词人,出现了文化繁荣局面。中国古代文学艺术是一座辉煌的宝库,今天让我们走进这座宝库的一角,去感知它的博大精深,欣赏它的灿烂辉煌吧! 【新课探究】 1.繁华的都市生活

(1)宋元城市 宋元时期商业发达,以商业闻名的城市有北宋的开封、南宋的临安、元朝的大都等。 (2)北宋开封大相国寺 图片链接: 资料链接: 大相国寺,原名建国寺,位于开封市自由路西段,是中国著名的佛教寺院,始建于北齐天保六年(555年),唐代延和元年(712年),唐睿宗因纪念其由相王登上皇位,赐名大相国寺。北宋时期,相国寺深得皇家尊崇,多次扩建,是京城最大的寺院和全国佛教活动中心。后因战乱水患而损毁。清康熙十年(1671年)重修。现保存有天王殿、大雄宝殿、八角琉璃殿、藏经楼、千手千眼佛等殿宇古迹。1992年8月恢复佛事活动,复建钟、鼓楼等建筑。整座寺院布局严谨,巍峨壮观,2002年被评定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每逢新年伊始,大相国寺都要举行元宵灯会。每逢金秋十月,随着开封市菊花花会的开幕,大相国寺会举办一年一度的水陆法会,祈祝五谷丰登、百业兴旺、国家强盛、万世太平。 (3)北宋市民文化生活 ①瓦子 概念链接:

瓦子:宋代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瓦子的产生,是宋代城市繁荣、商业发展、市民阶层队伍扩大的结果。瓦子的经营内容既有物质方面的又有精神生活方面的,反映了宋代商业领域的扩展。 图片链接:体会瓦子的热闹与繁华 史料链接: 材料一奇术异能,歌舞百戏,鳞鳞相切,乐声嘈杂十余里。 材料二一位历史学家这样描述宋朝的生活画卷:“当时欧洲国王的生活水准仅仅相当于洛阳的一个马夫。” 问题探究:请问宋代哪种地方可能出现材料一的这种景象?材料二说明了什么? 答案提示:瓦子;材料二说明了宋朝的繁荣与富庶。 ②杂剧 概念链接: 杂剧是一种把歌曲、宾白、舞蹈结合起来的中国传统艺术形式。最早见于唐代,意思和汉代的“百戏”差不多,泛指歌舞以外诸如杂技等各色节目。“杂”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训练(所有课文练习)

初中语文试卷 灿若寒星整理制作 16 化石吟 班级:姓名: 1.测测你的注音速度: 奇幻.()远古.()骸.()骨乌.()有潜.()行裹藏.()葱.()茏.()幽雅.() 2.根据注音写出汉字: shì()去万zǎi()苏xǐnɡ()fǔ()朽qū()壳zhòu()纹dànɡ()案hánɡ()船 猛mǎ()zhuó()越 3.给下列词语一个合理的解释: (1)造物主: (2)骸骨: (3)海枯石烂: (4)日转星移: 4.根据给出的词语造句: (1)奇幻: (2)葱茏: (3)幽雅: (4)海枯石烂: (5)日转星移: 5.学习本诗运用的拟人手法,选择一种小动物或植物,写一段话。 6.知识迁移: 纸器时代 新60世纪90年代,尸体复活技术已十分成熟,于是使考古成为地球上最热门的工作。年轻的考古学家们在南极挖出一具古尸,经鉴定这个人死于旧20世纪90年代,这个时期是旧人类阶段。 科学家们使用尸体复活技术,让这个人“醒”了过来。 考古学家们开始提问了:“在你生活的那个年代里,人都干什么?” “挣钱。” “‘钱’是什么?”

“一种特殊的纸。” “除了挣钱呢?” “混文凭。” “什么是‘文凭’?” “一种特殊的纸。” “呃……你们最基本的生活还需要什么?” “需要有身份证。” “什么是‘身份证’?” “一种特殊的纸。” “那结婚证、驾驶证、工作证、绿卡、职称证书、Internet证书……” “都是一些特殊的纸。” 不必再发问了,于是考古学家们将这古尸生活的那个时期称为“纸器时代”。 考古学家们做了一篇题目为《新人类诞生史》的论文。其主要论点是:纸器时代是旧人类社会的末期,而后由于一场各种纸造成的灾难,导致旧人类的消亡。而后,才出现了我们——新人类。 (1)结合上下文内容思考“纸器时代”应指的是什么时代? (2)指出下面引号使用表示的意思不同的一项() A.让这个人“醒”了过来 B.什么是“文凭” C.“钱”是什么? D.什么是“身份证” (3)在本文的作者看来,左右当今社会人们生活的东西是什么?它讽刺了一种什么样的现象? (4)如何理解“挣钱”与“混文凭”二词?这两词反映了一种怎样的社会现实呢? (5)这篇文章运用了丰富的想像、幻想能力,写出了一个应引起人们警觉和思考的问题。该文体裁应是() A.童话 B.神话 C.科幻 D.寓言 参考答案 16 化石吟 1.huànɡǔháiwūqiáncánɡcōnɡlónɡyǎ 2.逝载醒腐躯皱档航犸卓 3.(1)基督教徒认为上帝创造万物,因此称上帝为“造物主”。 (2)尸骨。 (3)直到海水枯干,石头粉碎,形容经历极长的时间。(多用于誓言,反衬意志坚定,永远不变) (4)形容时间流逝。 4.略 5.略 6.(1)指的是旧20世纪90年代,即我们当今生活的时代。 (2)A

最新七年级上社会第四单元复习提纲

历史与社会第四单元复习提纲(共3页) ●美国城市的心脏——华盛顿、文化艺术之都——法国巴黎 城市 华盛顿 巴黎 地理位置 美国东海岸、东临大西洋 法国北部 气候类型及特 点 亚热带湿润气候;冬冷夏热,四季分明,降水季节分配较均匀 温带海洋性气候:冬季温和,夏季凉爽,全年降水较多。 流经的河流 波托马克河。流入大西洋 塞纳河,流入英吉利海峡。 著名建筑 国会大厦、国会图书馆等 埃菲尔铁塔、卢浮宫、玻璃金字塔、巴黎圣母院、凯旋门等(了解) 城市职能或特 色 政治和文化中心,也是国际化都市 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也 是国际化都市 (制定法律)、白宫(总统居住)、五角大楼(国防)、国务院 等 、华盛顿歌剧院、肯尼迪艺术中心、大学 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各国使馆 被誉为“古典艺术的宝库” (巴黎三大艺术博物馆之一) 被誉为“近代艺术的殿堂” (巴黎三大艺术博物馆之一) 蓬皮 被誉为“现代艺术的象征” (巴黎三大艺术博物馆之一) 是巴黎典型建筑之一,是法国标志。 3、华盛顿是世界上少有的以行政职能为主的大城市。 4、巴黎为什么能成为一座天然的博物馆和艺术宫殿(即为什么被誉为“世界文化之都”): ①美丽的塞纳河——景色优美 ②悠久的历史文化——是座文化古都 ③巴黎人对美的独特鉴赏力 ●IT 新城:班加罗尔 记忆地图内容:(前3条) 1、 海域:A 印度洋B 阿拉伯海C 孟加拉湾 2、 河流:①印度河②恒河 3、 城市:a 新德里b 孟买c 班加罗尔d 加尔各答 班加罗尔被誉为“亚洲的硅谷”, 是全球著名的信息技术中心。 新德里是印度的首都;加尔各答是印度最大的港口; 孟买是印度最大的港口和棉纺织业中心。 4、 班加罗尔所在的气候类型是热带季风气候,该气候 的特点是终年高温,有旱雨两季。班加罗尔所在的 地形是高原(德干高原),由于海拔高,因此气候 温和宜人,四季如春,适宜人居住。 5、 班加罗尔所在的国家是印度,是南亚最大的国家,其官方语言是英语。 巴黎 华盛顿建筑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2课教案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七年级 2、学科:历史 3、课时:1 4、学生课前准备:查阅资料,收集关于成吉思汗、忽必烈的事迹或故事。 【教学课题】 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2 课: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记住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元朝的建立及巩固统治的措施;民族融合的表现。分析元朝在我国历史上的贡献,培养概括、归纳历史知识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的方式探究问题,锻炼归纳、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元朝作为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全国的少数民族政权,疆域辽阔,民族融合加强,对中国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贡献。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七年级下册中国古代史第二单元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中的第12 课,在中国古代史中占有重要地位。从隋唐盛世到五代辽宋夏金,政权由统一走向分裂,少数民族纷纷建立政权与汉族政权并立,而蒙古族建立元朝,统一全国,使政权分立走向统一,顺应了历史的趋势,成为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统一全国的政权,同时开启了元明清的统一政权时代的到来。所以,本节课内容多,知识点碎,但又承上启下,因而十分重要。 【学情分析】 初中阶段的学生求知欲强,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和规范,他们已经掌握了一些学习历史的方法,对古代史的知识也很感兴趣。但是他们对历史朝代的更迭并不清楚,所以,需要给学生构建一个清晰的朝代更迭脉络。 【教学方法】 采用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基础知识通过学生自主学习解决,探究知识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解决,同时配合小组评价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刚刚同学们听到的歌曲叫《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在我国古代,这个美丽的草原曾是哪个少数民族的家呢?对,蒙古族。 当13 世纪的曙光升起的时候,在蒙古高原上勃然兴起了一个雄劲、强悍的民族,这就是蒙古族。这个马背上的民族在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统领下,曾经完成过震惊中国乃至世界的伟业,在中国的历史上写下了辉煌的篇章。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12 课: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二、点明学习目标:

七年级第四单元教案

第四单元欧洲风情 第一课时《桑塔.露琪亚》 课型:唱歌 教材分析: 《桑塔露琪亚》是意大利那不勒斯的一首著名船歌,它是意大利作曲家科特劳按威尼斯船歌的风格而创作而成。将夏日的明月、银星、碧波、微风、小船、歌声、海滩与女神……充满浪漫色彩,使人陶醉,让人难以忘怀. 教学目标: 1、学习演唱歌曲《桑塔露琪亚》,能用“急吸缓呼”的歌唱方法、自然圆润的声音、明朗欢愉的情绪演唱歌曲。 2、能参与二声部合唱,做到声部间的和谐与均衡。 3、初步掌握“船歌”及“二段体”的音乐知识。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的演唱歌曲《桑塔露琪亚》。 2、合唱中二声部的和谐均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上节课我们欣赏了具有民族特色的草原牧歌,今天我们要来学唱欧洲的民歌,感受外国民歌的特色和艺术魅力。我们来欣赏一首以船歌创作的《桑塔露琪亚》。 二、新课内容: 1、老师对船歌的概念和特点作简单的介绍,让学生知道船歌的基本概念和特色。 2、对二段体讲简单的讲述。 二段体是乐曲的一种结构方法,通常由两个乐段组成,在我国,有两个乐段组成的乐曲叫“二段体”;在西方,这种结构叫“单二部曲式”,其结构图示为(A+B 或A+A’)。 3、教唱《桑塔露琪亚》:

(1)跟随录音哼唱、教师范唱 (2)对节奏节拍、附点节奏讲解,分乐段学唱。 (3)B乐段二声部的教唱练习。。 (4)跟琴伴奏两个声部的配合。 (5)有感情完整的演唱整首歌曲,并根据歌词旋律设计简单的动作。 三、小结 世界文化有它的多样性、地域性、丰富性,我们在学唱的过程中能够感悟到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能感受到欧洲民族民间音乐文化风格,跟我国的民歌音乐有相同和不同之处,我们要多听多积累,拓展我们的音乐视野。 四、作业布置 有感情的背唱《桑塔露琪亚》,分小组练习二声部的合唱,并设计简单的动作。教学反思: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综合测试

. . . . . . . . . . . . . . . . .... .... .... .... 题号 第四单元测试卷 (时间:120 分钟 总分:120 分) 一 二 三 总分 合分人 复分人 得分 一、积累与运用(30 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B)(3 分) A .晕眩(xuàn) 殉职(xún) 狭隘(ài) 热忱(chén) B .凌乱(líng) 鲜嫩(nèn) 鄙薄(bǐ) 干涸(hé) C .坍塌(dān) 酬劳(chóu) 薄荷(bò) 派遣(qiǎn) D .纯粹(suì) 呼啸(xiào) 水渠(qú) 废墟(xū) (解析:A 项“殉”读作“xùn”;C 项“坍”读作“tān”;D 项“粹”读作“cuì”。)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B)(3 分) A .大自然的许多奥秘如果刨根问底,恐怕谁也解释不清。 B .他的吝啬是出了名的,已经到了不毛之地。 C .现在经济不景气,我劝你安心工作,不要见异思迁了。 D .对别人漠不关心的人,也不会得到别人的关心。 (解析:B 项“不毛之地”是指不生长草木庄稼的荒地。形容荒凉、贫瘠。这里应该改 作“一毛不拔”。) 3.在下面的方框里填入恰当的标点符号。(4 分) (1)种橡树,种山毛榉,还种白桦树。 (2)“喂,等等我。”我哑着嗓子说。 (3)对于一班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无出路的人,也是一个极好的教训。 (4)他说,这地方缺少树;没有树,就不会有生命。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D)(3 分) A .近年来科学家发现了一种憎水玻璃,为戴眼镜的人解除了苦恼。 B .校长、副校长和其他学校领导出席了这届毕业典礼。 C .只有对老师所提的问题理解到位,就能回答得清楚明了。 D .目前,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已经启动长征九号的关键技术研制。 (解析:A 项搭配不当,“发现”改为“发明”;B 项有歧义,“其他学校领导”产生 两个意思,一个是本校其他的领导,一个是其他学校的领导; C 项搭配不当,将“就”改 为“才”。) 5.下列各项对课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C)(3 分) A .毛泽东同志在《纪念白求恩》一文中高度赞扬了白求恩的共产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 号召每一个共产党员向他学习。 B .《植树的牧羊人》通过讲述牧羊人用几十年的坚持,不断用双手把荒漠变成绿洲, 使万人享受幸福生活的故事,赞美了牧羊人的无私奉献、坚持不懈、勤劳朴实、自信平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测试卷 及答案 一、积累和运用(25分) 1、加点字的韵母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2分) A、峰峦谚语喧嚣 B、绫纱指令青冥 C、喑哑贪婪莴苣 D、飞甍连亘螽斯 2、选出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 (2分) (1)A.弥漫 B.遥遥在望 C.惊滔骇浪 D.毫不犹豫 ( ) (2)A.喧嚣 B.德高望众 C.历历在目 D.津津有味 ( ) (3)A.葱笼 B.断腿残肢 C.更胜一筹 D.风定天清 ( ) (4)A.贮蓄 B.透过舷高 C.绝处逢生 D.惊慌失措 ( ) 3、根据语境解释加点词的含义(6分) (1)这一时刻的精确时间是1969年7月21日11点56分20秒,这是人类探索太空的里程碑。 里程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这喑哑而连续不断的低音中,时不时发出一阵非常尖锐而急促、近乎金属碰撞般的清脆响声。 喑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不一会儿,整座云山崩塌了,乌云弥漫了天空。 弥漫: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下面四个词语中选择合乎句子语义要求的词语填空:(5分) ①可它们的声音不强,我耳朵的鼓膜并不都能捕捉到这_______的声音。 (A微弱 B清脆) ②我所能听到的一点点歌声则是非常_______的,与夜色苍茫中的静谧气氛再适合不过了。(A急促 B柔和) ③三位宇航员共同完成了一次从一个星球到另一个星球的___。 (A冒险B探险C 探测) ④我们还可以根据云上的光彩现象____天气的情况。 (A推算B推测C观测) ⑤那是一只蝈蝈正在___着处于绝境的蝉的肚子。 (A啄B咬C吃) 5、根据提供的材料,概括其中的语言信息,有误的一项是( ) (2分)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案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宋元时期出现的著名大都市及其繁荣景象;掌握宋元时期文化娱乐活动和节庆习俗的变化; (2)了解宋元时期的宋词、元曲等文学成就; (3)理解宋元时期都市文化生活与经济繁荣、城市发展的关系; (4)通过对宋词、元曲作品的鉴赏,培养学生的审美观,提高学生的鉴赏力。 2.过程与方法 1、搜集有关宋元都市生活的历史资料,逐步学会阅读、理解和处理历史信息,形成表述历史问题的能力。 2、对优秀宋词作品进行分析和讨论,提高对作品的鉴赏能力;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插图,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以增强对元代戏剧艺术的了解。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宋代社会生活的学习,认识到中华民族文化内涵的丰富多彩,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优秀文化,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感受文学作品体现出的个人情感与经历,体会其中折射的社会风貌和时代特征。宋元时期的一些文化名人不仅给后代留下了传世之作,也给后代留下了值得学习的品德,如辛弃疾的为国建功抱负,关汉卿的同情人民疾苦等。 【教学重点】 瓦子、宋词和元曲。 【教学难点】 宋朝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市民阶层的扩大与都市生活的关系。【教学方法】 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课前准备】 相关图片、史料、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多媒体展示《清明上河图》。 教师讲述:这是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它反映了宋代万千气象的社会风貌。那么宋代人们的都市生活具体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当时在节庆风俗方面都有哪些讲究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学习万千气象的宋元时代的都市和文化一课。 二、新课学习 一、繁华的都市生活 1、宋元时期的城市 教师讲述:宋元时期有很多大的城市,不仅在商业、贸易、文化、教育等方面十分发达,而且在社会生活方面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景象。北宋东京(大相国寺)、南宋临安、元朝大都,都是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大都市。 展示宋代城市繁华的相关图片。 图片展示《河南开封大相国寺》。教师指出:在北宋的开封,最为繁华的是大相国寺。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感受大相国寺当年的繁荣场面。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 科学世界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科学世界 编号姓名成绩 一、(4分)全卷书写分。 二、(26分)基础存储站 1.将下列四字词语补充完整。 更胜一()()首挺立()()有味()()在望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积云如果迅速地向上()起,形成高大的云山,群峰()(),()入天顶,就变成了积雨云。积雨云越长越高,云底慢慢变黑.云峰渐渐()(),不一会,整座云山()()了,乌云()()了天空,顷刻间,雷声隆隆,电光闪闪…… 3.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 ①积云如果迅速向上凸起,形成高大的云山,群峰争奇,耸入天顶,就变成了积雨云。积雨云越长越高,云底慢慢变黑,云峰渐渐模糊,不一会儿,整座云山崩塌了,乌云弥漫着天空,顷刻间,雷声隆隆,电光闪闪,就会哗啦哗啦地下起暴雨……() ②朝霞在西,表明阴雨天气在向我们进袭;晚霞在东,表示最近几天里天气晴朗。所以有“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的谚语。() ③它白天唱了一整天,夜晚来临,也该休息了,但它的休息常常被扰乱。() ④然而,1969年7月,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奥尔德林终于代表全人类拜访了月球,迈开了人类探索太空的重要一步,树起了宇航事业的一块新的里程碑。()4.佳句赏析。 ①嗉囔装满后,它用喙尖抓抓脚底,用沾着唾液的爪擦擦脸和眼睛,然后闭着双眼或者躺在沙上消化食物。 ②这一小步,对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 5.这是课本要求背诵的两首课外古诗,你记住了吗?请根据提示填写。 (1)何当共剪西窗烛,。(李商隐《夜雨寄北》) (2),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6.提炼下面这则短文的主要信息。 吸烟有害健康,这已经是常识了。有人认为少量吸烟问题不大,但丹麦科学家进行的一项大规模调查表明:女性每天吸3支烟、男性每天吸6支烟,就可能使患心脏病的危险增加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材分析

第四单元 生活中有阳光雨露,也有风霜阴霾.追求美好的人生,是我们共同的心愿.这个单元选编了四篇古今中外的名文,从不同角度写出了作者对生活哲理的探求与思考,以及对人物品行的礼赞.阅读这些课文,将引导你思考人生,珍爱生命. 1.知识点: 本单元继续练习默读,力求做到眼到、手到、心到.不妨在课本上随手圈点勾画,标出关键语句,画出你喜欢的或者有疑惑的地方.在对课文大意整体把握的基础上,通过划分段落层次、抓住关键语句等方式,理清作者的思路. 第13课《纪念白求恩》重点知识:学习本文叙议结合、以议为主的写法;理解并掌握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学习白求恩伟大的共产主义精神.(2课时) 第14课《植树的牧羊人》重点知识:整体感知文意,理清作者的思路;抓住作者对人物的细致描写与景物的变化,细心体会字里行间流露出的作者的情感;领悟“一个平凡人热爱大地”的精神,培养自己的责任意识.(1课时) 第15课《走一步,再走一步》重点知识:重点字词,心理描写,生活哲理.(2课时) 第16课《诫子书》重点知识:积累文言字词,识记作家作品;理

解志、学、才三者之间的关系,理解文章的思想意义;学会保持平和的心态,潜心学习,提高修养.(1课时) 2.技能点: (1)学会运用不同的描写方法来刻画人物,表现其细腻的心理活动和性格特征. (2)学会在整体感知文意的基础上,通过划分段落层次、抓关键语句等方式,理清作者的思路. 3.学习过程与方法: (1)学习过程: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脉络和作者的写作思路,研读文章的关键部分;巧设问题,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看法. (2)学习方法:练习默读,力求做到眼到、手到、心到,在默读中理解文中的重要词句,把握重要信息,体会作品的内涵,把握文章的主旨.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感悟生活,珍爱生命,激发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第13课《纪念白求恩》是一篇结构清晰、论证严谨的议论文.毛泽东在文中深刻地分析了白求恩的精神品质,他把对白求恩精神的评价提高到共产主义精神的高度,并把他的共产主义精神分析为国际主义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和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三个方面,号召全党每一个共产党党员都要学习白求恩的精神. 第14课《植树的牧羊人》围绕艾力泽·布菲老人在普罗旺斯高原多年的种植行为展开,老人通过长期的坚持使陷入生态危机的村庄恢

人教版七年级英语下册第四单元教案

Unit4Where’smy schoolbag 第一课时Section(1a--2c) 教师:周小绢 LanguageGoal:Talk abou thingsaround thehouse 本单元主要内容是谈论物品的所在位置,通过这一话题,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让学生通过询问物品的位置,学习一些物品的单词,及方位介词on , in , under ,behind 等的用法;使学生学会基本句型“Where’s +物品名词(单数)It’s …”及“Where're+物品名词(复数)They're …”,进一步体会“Where… Yes/No”疑问句的用法;学会运用方位介词"on/in/under/behind/next to"表达物品的位置。理解连词and在句子中的用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习和掌握有关询问物品位置的句型: Where’smyschoolbagIt’son/in/underthe dest. (2)学习和掌握有关家具类的单词: table,bed,schoolbag,sofa,chair,schoolba... (3)学会三个方位介词的用法:on,in,under 过程与方法 利用教学图片来展开课堂Pair work 问答式的口语交际活动,使学生学会基本句型“Where’smyschoolbag”It’s under the chair.及

方位介词 情感态度价值观 这部分学习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谈论的主题是学生最关心的问题,促使学生了解自己的家居环境,热爱自己的家。 教学重点 (1)方位介词:in, on,under的用法; (2).Where的特殊疑问句 (3)新单词:chair,bed,table,bookcase,radio,sofa,head... 教学难点 1)能够准确运用方位介词描述物品所在的位置; 2)能够运用Where问句找到物品的位置。 教学方法 Practicing,listeningandspeaking 教学准备 收集本课中所涉及的或学生常见的学习、生活用品、家具或有关的图片,将听力部分的内容插入,通过询问“物品的位置”,以及回答来引入新课。 教学步骤: Step One :Warming up and revision 1.(Prepare some school things.) T: What’s this(There is a watch in the teacher’s hand.) S1: It's a watch.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英语第四单元精选练习题附标准答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英语第四单元精选练习题附答案 Unit 4Where's my schoolbag? 第一课时Section A(1a~2d) Ⅰ.根据句意及图片提示填写单词。 (第1题图)(第2题图)(第3题图) (第4题图)(第5题图) 1. Anna's ________ is nice. 2.Are those books in the ________? 3.It is a ________ in English. 4.You can see a ________ in her room. 5.The red ________ is his sister's. Ⅱ.根据句意及汉语提示填写单词。 6.This is my sister's ________ (房间).It's so nice. 7.I ________ (认为) she is Lucy's mother. 8.They are my friends.________ (他们的) names are Alice and Kate. 9. A hat is on Tom's ________ (头). 10.The baseball is ________ (在……下面) the chair. Ⅲ.单项选择。 ( )11. Where________ Helen and where ________her pencils? A.is;is B.is;are C.are;are D.are;is ( )12.Tom found a set of keys ________ the school library. A.on B.about C.in D.under ( )13.—________ is Kate's map? —It's in her room. A.What B.How C.Where D.Who ( )14.—Is the baseball on the bed? —No,________.It's ________ the bed. A.it isn't;in B.it is;in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知识点总结 13.纪念白求恩/毛泽东 议论文的知识 一.议论文定义: 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来直接表达作者见解和主张的一种常用文体。 二.议论文的特点: 1.严密的逻辑性。 2.语言的准确鲜明性。 3.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 三.议论文三要素: (一)论点: 1.定义:是作者对论述的问题提出的见解、主张或表示的态度。 2.位置: 题目、篇首、篇中、篇尾。 3.特点: 简洁、准确、鲜明。 议论文的三要素 论点:作者对论述的问题所持的见解和主张。 论据:作者阐述或论证论点的根据。 分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两种。 论证:作者运用论据去证明论点的方法。 论证的方法有举例论证(例证)、引用论证

(引证)、比喻论证(喻证)、对比论证等 议论文提出论点的方法 1.开门见山,提出论点。这种方法在议论文中最常见,它不需任何修饰和导入,直接提出文章的论点,使文章更显精练、简洁。如《谈骨气》开篇即提出“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这一论点。 2.引述名言警句,作为论点。这种议论文的开头,让人眼前一亮,感觉新颖,而又深深信服。例如:《人的高贵在于灵魂》一文先引用名言,然后加以阐释,引出论点。 3.讲述故事,引出论点。开篇讲述一个跌宕起伏的小故事,用叙述性的语言,把情节表述清楚,然后由这个故事引出文章的论点或论题。 4.摆出生活现象,引出论点。文章开头先列举日常生活中一些现象,然后引出一个正确的观点。这种开头更贴近生活实际,议论更有针对性,也更有的放矢。 5.运用比喻,引出论点。在文章的开头,运用一个或一组比喻,通过比喻的意思引出文章的中心论点。 (二)论据: 1.定义: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的材料,有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两种。 2.种类: (1)事实论据:现实生活的事实、史实、统计数据、神话、传说、寓言等。 (2)道理论据:名言警句、谚语、科学定律、定理、公式等。 3. 运用论据应注意: (1)论据必须与论点相一致。 (2)论据应具有真实性、典型性。 (3)论据的表述要精练、简要,具有概括性。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知识点梳理

第四单元 12.《纪念白求恩》 导读:初一语文上册选入的课文《纪念白求恩》是毛泽东在1939年12月21日为纪念白求恩写的悼念文章。文章概述了白求恩同志来华帮助中国人民进行抗日战争的经历,表达了对白求恩逝世的深切悼念。 一、知识结构 (一)文学常识 作者: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他的主要著作收在《毛泽东选集》中。 (二)文章主题 本文概括叙述了白求恩不远万里来到中国的不寻常的经历,高度评价了他的国际主义、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以及对技术精益求精的共产主义精神,并号召每一个共产党员学习他的这种精神。 (三)结构 第一部分(1)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白求恩的国际主义精神。 第二部分(2)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白求恩的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第三部分(3)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白求恩同志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 第四部分(4)总结全文,点明向白求恩同志学习的深刻意义,号召全党学习白求恩同志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四)议论文文体知识

(1)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 (2)论据的形式:事实论证、道理论证。 (3)常用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引用论证。 (五)夹叙夹议: 夹叙夹议是本文语言表达的特点。一、三、四段都是先叙后议, 第二段分三层,每一层都是先叙后议,整个段落夹叙夹议的特点更加明显。夹叙夹议,既能使读者由表及里地认识白求恩同志,又能使读者懂得向白求思同志学习什么,为什么向他学习。 (六)重点问题: 1、“只见过一面”的“只”字流露出怎样的心情?“后来他给我来过许多信”说明了什么? 明确:“只”表达了一种遗憾之情。“后来他给我来过许多信”,可见白求思同志对中国共产党及其领袖那种倾心的热爱和忠诚。 2、“我是很悲痛的”可以改成“我很悲痛”吗?为什么? 明确:不行。“是”在这里有强调作用,语气很沉重,朴实地表达了一种沉痛哀悼的心情。 (七)本文的语言有什么特色? 1、设问句,如:“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 引起读者的注意。 2、双重否定句,如:“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他,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

七年级上语文第四单元

七年级第二单元复习题 第一部分《紫藤萝瀑布》 1、下列加点的字词注音正确 .. 的一项是()(2分) A 瘫.痪(nán)匿.(nì)笑妥.(tuǒ)当炫.(xuàn)耀 B 搓.捻(cuō)寒颤.(zhàn)骸.(hái) 骨匀称.(chèn) C 陛.下(bì) 澄.清(chéng) 分歧.(zhī) 静谧.(mì) D 尴.尬(gà)霎.时(shà)踉跄.(qiàng)女娲.(guō) 2、下列名组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2分) A、头晕目眩瘦骨嶙峋惊荒失措 B、津津有味更甚一筹骇人听闻 C、花团锦簇毫不犹豫莽莽榛榛 D、千姿百态小心冀冀宽宏大量 3、下列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通过老师的教育,使我明白了学习的重要性。 B.我们的作文中,应尽量避免不写错别字。 C.思想内容是否健康,应是衡量好作品的重要标志。 D.阅读名著是启迪心智、陶冶情操的有效途径。 4、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2分)A.他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夸张) B.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排比、比喻) C.我要悄悄的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拟人) D.飞船像一叶孤舟在太空中缓缓地行驶。(拟人)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冰心——现代著名诗人——《春水》《繁星》 B.老舍——现代著名作家——《济南的冬天》 C.安徒生——丹麦童话作家——《盲孩子和他的影子》 D.吴承恩——明代小说家——《小圣施威降大圣》 7.下面不是写花的繁密茂盛的一项是() A.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 B.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 C.我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 D.开得这样盛,这样密,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友般的枝干。 8.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作者因偶见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睹物释怀,写成此文。 B.文章中多处使用了比喻、拟人、象征等修辞手法,使文章语言生动。 C.本文描写紫藤萝花的勃勃生机,实际上是赞美了生命的顽强和美好。 D.作者由花的勃勃生机感悟到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9.文章开头写道“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这句话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10.体会下列句子的含义: ⑴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 ⑵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11.文章题目运用了的修辞手法,文题写出了紫藤萝的什么特点? 12.你认为这篇文章的主旨是。 13.在《紫藤萝瀑布》中写道:藤萝“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后来连“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可花儿并没有枯死,“藤萝又开花了,而且开得这样盛,这样密”。作者赞美藤萝顽强的,并由此联想到人的生命。文章动作的是的写法。 10.有人评论说《紫藤萝瀑布》既是一幅精致的画,又是一首深沉的歌,这两方面体现在什么地方,请作简要回答。 14下列句子横线上该填的词语顺序最合理应是。 世界屋脊上的,以其特殊的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千里风雪的青藏公路,正在成为一条令人神往的旅游热线。 ⑴晶莹的湖泊⑵大漠⑶奔腾的江河⑷雪岭⑸数不清的珍禽异兽⑹草原⑺冰峰15.“第一”有很多雅称,选出下面句子用词不够得体的一项() A.《红高粱》这部影片由著名演员巩利领衔主演。B.他学习很勤奋,期末考试摘取了桂冠。 C .在技术能手的比赛中,他独占鳌头: D .我们班各项工作都很出色,期末评比中名列榜首 第二部分阅读理解 (一) ⑴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⑵这里春红已谢,没有赏花的人群,也没有蜂围蝶阵。有的就是这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 ⑶“我在开花!”它们在笑。 ⑷“我在开花!”它们嚷嚷。 ⑸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每一朵盛开的花像一个张满了的小小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那里装的是什么仙露琼浆?我凑上去,想摘一朵。 13.上文写盛开的藤萝,作者从的角度,由及,由到,写出了花的“盛”。 14.“只见一片辉煌的紫色”、“只是深深浅浅的紫”,写出了紫藤萝花的什么? 15.“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这一句,写得非常细致,颜色为什么会“上浅下深”?“花苞”指什么?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精品教案

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教学分析?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宋朝城市娱乐活动;宋词和元曲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清明上河图》里的勾栏瓦舍)你前面我们学习了宋代的政治、经济等内容、在经济里,农业、手工业、商业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那么,经济的发展对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呢?这是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它反映了宋代万千气象的社会风貌。那么宋代人们的都市生活具体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当时在节庆风俗方面都有哪些讲究?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学习万千气象的宋元时代的都市和文化一课。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繁华的都市生活 (一)概况 1.(多媒体出示问题:宋代都市的基本概况)教师讲述:宋元时期都市的基本情况(宋元时期有很多大的城市,在社会生活方面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景象。北宋东京(大相国寺)、南宋临安、元朝大都,都是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大都市。) (二)瓦子 2.(多媒体出示材料,瓦子的名称的来历)读材料,结合教材分析讨论瓦子兴起的原因 材料:什么叫?瓦舍?呢?吴自牧在《梦梁录》卷十九中说:?瓦舍者,谓其‘来时瓦合,去时瓦解’之义,易聚易散也。? 3.(多媒体出示问题,瓦子的基本情况介绍)读材料,学生抢答瓦子的基本情况 答案提示:开封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作?瓦子?。瓦子中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勾栏?。 4.(多媒体出示问题,瓦子兴起的原因)结合教材分析讨论瓦子兴起的原因 答案提示: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 (三)元杂剧和节日

1.(多媒体出示问题,戏剧表演的表演形式、兴起 的朝代和兴盛的朝代)学生抢答戏剧表演的表演形式是什么?兴起的朝代和兴盛的朝代分别是什么时候? 答案提示:杂剧。宋代和元代。 2.图片展示 3.看图,学生抢答图片展示的是什么节日?在宋元时期还有什么节日? 答案提示:春节(古代叫元旦)。 4.(多媒体展示诗句)教师提出问题:你知道以下诗句描述的是哪些节日吗?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 灯火家家有,笙歌处处楼。——苏轼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陆游 答案提示:依次为中秋、元宵节、端午节。 目标导学二宋词 (一)宋词 1.音频展示(多媒体播放诗歌朗诵《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2.教师简要介绍词的基本情况。(多媒体出示对?词?的定义:词是一种新体诗歌,句子有长有短,也称长短句,便于歌唱) 3.(多媒体展示简单的表格,让学生填空)提读教 教师指出:珍妮机的发明是英国工业革命的起点,工业革命开始于一系列机器的发明。 目标导学三元曲 1.教师简要介绍词的基本情况。(包括散曲、杂剧和南戏等。元曲把音乐、歌舞、动作、念白融合在一起,成为一种综合性的艺术。) 2.(多媒体出示问题:元曲的代表人物)学生抢答元曲的代表人物 答案提示: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等,在明代以后被誉为?元曲四大家?。 三、课堂总结 工这节课,我们穿越时空的隧道,一起去了生活在北宋去感受宋代气象万万千的都市生活。在文学领域,主要成就是宋词和元曲的发展。生活在今天的我们,社会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条件下,应该树立忧患意识,居安思危,培养社会责任感! ?板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英语第四单元知识点归纳.doc

Unit 4 Where’s my schoolbag? 宿州市解集中学陈倩倩 1.Vocabularies 2.Phrases and sentences Phrases: On the sofa, under the table, come on, on their bed, on your head, in his schoolbag. Sentences:①-- Where’s the schoolbag? -- It’s under the table. ②—Where’s his pencil box? -- It’s in his schoolbag. ③-- Where’s your ruler? -- It’s on the chair. ④—Where are their keys? -- They’re on the desk. ⑤—Are the keys on the sofa? --Yes, they are. --No, they are n’t. They’re on the table. ☆在这些句子中,不要忘掉系动词be(is、are)。 3. Key points ⑴-- Where’s the schoolbag? 我的书包在哪里? -- It’s under the table. 它在桌子下面。 ☆这是一个由疑问副词where引导的特殊疑问句。Where:在哪里、哪儿。 通常用来询问某人或某物在什么地方。其结构为Where+be+主语。Be动词的单复数形式取决于后面的主语。若主语是复数,如his backpacks, your keys 等,where后用are;若主语是单数,如her computer,my chair等,where 后则用is。例如:--- Where is the basketball? 篮球在哪里? ☆对于特殊疑问句,我们不能用Yes 和No回答,而要用一个陈述句或短语

统编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解析

统编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解析 一、单元选文情况 本单元人文主题为“人生之舟”。选编的课文中,《纪念白求恩》是毛泽东同志的一篇纪念性文章,全文以说理为主,兼叙述和抒情,思路清晰,逻辑谨严。作者对白求恩同志的逝世表示沉痛悼念,高度赞扬了白求恩的国际主义精神和值得当代人学习的优秀品质。《植树的牧羊人》是绘本书中的名作,法国作家让·乔诺讲述了一个荒漠中的牧羊人默默无闻种树、以只手之力创造了一片森林的故事,这位牧羊人让人相信,人类除了毁灭,还可以像上帝一样创造。《走一步,再走一步》是美国作家莫顿·亨特的一篇记叙文。课文按照时间顺序,叙述了自己童年的一段经历:“我”跟五个小孩子一起爬悬崖,陷入险境,并最终在爸爸只关注眼前的一小步的策略引导下,脱离险境,收获成就感的同时,也积累了应对此类困境的人生经验。《诫子书》是一篇以议论为主的文言文,同时也是一篇富含道德劝喻的家书。这封诸葛亮临终前写给8岁儿子的信,因其文短意长,言辞恳切,成为后世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文中名句大家耳熟能详,加之文章句式整齐,读来朗朗上口,读背之中就能体味人生经验。 这个单元的课文都是关于人生的,体裁丰富,形式多样。既有对美好人生的礼赞,也有对人生的憧憬和感悟,还有对人生经验的总结和回顾。选择这些课文,意在引导学生初步思考人生问题,学会规划人生,珍爱生命。 二、单元教学重点 本单元四篇课文,包含四种体裁。《纪念白求恩》是一篇纪念性文章,《植树的牧羊人》是一个绘本小说,《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一篇记叙文,《诫子书》是一封书信正文的节录。相关文体的知识,将在八九年级集中学习,本单元可不做要求。本单元教学的核心是: 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解人物精神、作者的情感体验及对人生的思考。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把握人物形象(白求恩、牧羊人)、知人论世(诸葛亮),理解作者从人物身上或者生活中获得的人生思考,从而汲取人生智慧,获得人生启示。教学时,注意让学生在阅读中体会,获得熏陶和感染,也可让学生联系生活体验,自由发表见解,表达自己的认识;不能采取贴标签的方式,将人生启示概括成抽象的教条,让学生死记硬背。还要注意联系当代生活,理解这些人生智慧在现代社会的价值。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