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出师表学案、答案

出师表学案、答案

出师表学案、答案
出师表学案、答案

《出师表》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诸葛亮及“表”的文体特点。

2.理解本文的写作目的和诸葛亮的建议。

3.体会全文夹叙夹议,于议论、叙述中融入作者忘身忧国、忠贞不渝的感情的写法。

4.了解古今异义词的用法,能够翻译重要语句。

学习方法:熟读,识记,背诵

自我检测习题:

一、基础知识

1.给下列词语中的加粗字注音。

①陟.罚臧否()()②中道崩殂.()③以遗.陛下()④行阵和睦.()

⑤妄自菲.薄()()⑥咨诹.()⑦猥.自枉屈()⑧斟酌

..()( )

2.解释下列加粗的实词。

①以光.先帝遗德()②引喻失义.()

③察纳雅言

..()④性行淑均

..()()

3.为下列句子中的“以”选择恰当的义项。

A.用B.以致C.用来D.因为

⑴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⑵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⑶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光帝之灵()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以”与“临崩寄臣以大事”中的“以”意义相同的一句是()。

A.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B.徒以有先生也。

C.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D.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5、下列句子读法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A、咨臣/以当世之事

B、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C、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D、亲/贤臣,远/佞人

6、按要求用原句回答:

①《出师表》中揭示汉代兴衰的句子是_______

②《出师表》中写出诸葛亮无意于功名的两句话是_______

③《出师表》中陈述作者临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

7.对诸葛亮向刘禅上《出师表》的目的,有如下几种看法,其中最正确的一种是()

A.向刘禅表示自己对刘氏父子的忠心。

B.此文写在他北伐之前,所以目的是让刘禅治理好国家,让他放心去北伐,使北伐的计划得以实现。C.让刘禅做到亲贤远佞,修明政治。

D、此“表”开头就写蜀国形势危急,让刘禅修明政治,治理好国家,其目的只在挽救蜀国的危难。

8、填空:

①本文作者,是时的、,的丞相,字。本文文体是,这是古时的一种奏章。这篇“表”中写到的“先帝”,指的是________ (姓名)。南宋诗人陆游高度评价这篇表文,说道“出师一表真名世,________

②作者向后主提出的三条建议是:

③本文的中心句是

9.对下列加粗词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时)。未尝不叹息痛恨(憎恨)于桓灵也。

B.以光(光亮)先帝遗德。是以先帝简拔以遗(给予)陛下。

C.亲(亲近)贤臣,远小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他,代指向宠)。

D.以(以致)塞忠谏之路也。以(所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10.请用“/”标示出下面语句的停顿之处,并翻译。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解释下列词语的古今词义。

①未尝不叹息痛恨

..于桓、灵也。(古义:今义:)

②臣本布衣

..。(古义:今义:)

③先帝不以臣卑鄙

..。(古义:今义:)

④由是感激

..。(古义:今义:)

⑤开张

..圣听(古义:今义:)

二、熟识课文:(用原句回答)

⒈诸葛亮分析蜀国当前形势有利条件的句子:

⒉诸葛亮分析蜀国当前形势不利条件的句子:

⒊诸葛亮提出的三条建议:

⒋文中先汉兴隆,后汉倾颓的原因分别是:

⒌先帝对先汉兴隆,后汉倾颓所持的态度:

⒍表明诸葛亮身份的句子:

⒎表明诸葛亮性情的句子:

⒏诸葛亮临危受命的句子:

⒐诸葛亮出师的历史根源:

⒑诸葛亮出师的思想基础:

⒒诸葛亮出师的物质准备:

⒓诸葛亮出师的诸葛亮出师的最初目的:

⒔诸葛亮出师的根本目标:

⒕表明诸葛亮对刘氏父子都愿扶持的句子:

⒖文中作者谈到了哪两件大事?

⒗诸葛亮为什么要报先帝,又忠于陛下?

⒘诸葛亮谈到的先帝对自己的"殊遇"确指文中哪句话?

⒙你认为诸葛亮上此表的目的是什么?

⒛诸葛亮所明确的每一方的责任都是什么?

21、"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的原因是什么:

22、三、四段对宫中、营中人事安排、推荐贤臣、良将的目的是什么?

23、表明诸葛亮不求功名的句子:

24、记述自己身份的句子:

25、与先帝共患难的句子:

26、答应为了先帝奔走效劳原因的句子:

27、5段中"每与臣论此事"中的"此事"指的是什么:

28、作者13次提到先帝的作用是什么:

29、本文出现的成语和意义

三、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题。

(一)

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先帝不以臣卑鄙,狠自枉屈,三顾臣于一广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②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沪,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鸯钝,拔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巨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份也。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①由是感激

..()②遂许先帝以驱驰

..()③·五月渡沪()

2.简述选文第一段作者自述身世的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②段说“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大事”在本段中具体指什么?用原文中的4个四字短语回答。()

4.这两段文字回顾了对作者人生有重大影响的三件往事,它们分别可以概括为_______,临危委重任和_______。作者回顾这些往事的目的是_______ (用自己的话概括作答)。

5.下面的一副对联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参考示例,从列出的六项中任意选出两项,写出具体所指。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大攻。

[示例〕三顾:三顾茅庐

六出:东和:收二川:

七擒:北拒:排人阵:

(二)

诫于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士何及!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A.卒中往往语B非淡泊无以明志

C.先帝知臣谨慎D.静以修身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3.本文作者就哪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这几个方面又是怎样展开论述的?

4.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

5.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请写出这两句话。

①;②

(三)综合应用创新练习题

1.中考题精选(重庆市)读下面文言文段,完成(1)~(3)题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出师表》)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黑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亲.贤臣,远小人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B、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C、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愿陛下亲之信.之

D、此悉.贞良死节之臣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2)、理解本文内容,然后填空(6分)

①文中提到的“亲贤臣”,相当于今天我们选拔人才时常提到的“_________ ”这一成语。

②“此悉贞良死节之臣”中的“贞良死节”的意思是_________ _。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_____________就是一个贞良死节之臣。(举本文以外的例子)

③文中的“计日而待”,与今天的__________这个成语意义相近,字数相等。

(3)、判断正误(在你认为正确的说法后面打“√”,错的打“×”)(4分)

A.“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对这句话朗读停顿的划分是正确的。()

B.“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恒、灵也”,这句话的意思是:没有一次不对恒、灵二帝的做法感到痛心仇恨的。()

C.本文从正反两方面概括了两汉的历史经验和教训,提出了“亲贤远佞”的建议。()

D.“亲贤臣,远小人”使先汉兴隆,这对我们今天消除腐败现象,振兴民族大业仍有借鉴意义。( )

2.中考题精选(安徽省,2000年)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1)解释下列加黑的词在文中的意思。(2分)

①、先帝不以臣卑鄙卑鄙:_____________ 。

②、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不毛:__________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6分)

①、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___________ 。

②、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____________ 。

(3)、诸葛亮“出师”的战略目标是什么?(用文中语句回答)(3分)

(4)、最后一句的“报先帝”呼应了文中的哪些事?(用文中语句回答)(4分)

(四)【探究拓展训练】

阅读文言短文,回答问题。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①,山门圮②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③十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④数小舟,曳铁耙,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者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⑤,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⑥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⑦闻之。又笑日:“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之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注:①干:岸边。②圮(pí):倒塌。③阅:经历。④棹(zhào):船桨,这里作动词用。⑤柿(fèi):木片。⑥颠:颠倒,荒唐。⑦河兵:治河的士兵。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两项是()。

A.沧州南一寺临.河干(面对)

B.二石兽并.沉焉(合并)

C.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毕竟)

D.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停止)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所指代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①一讲学者设帐寺中,闻之②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③一老河兵闻之④果得之于数里外

A.①和②句相同,③和④句不同

B.①和③句相同,②和④句相同

C.①和③句不同,②和④句相同

D.①和④句相同,②和③句不同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②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出师表》―――答案

一、1.略

2.①发扬光大②适宜、恰当③正言④善;平

3.(1) D (2) B (3)C4.C 5、C

6、①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②、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③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7.B

8、填空:.①诸葛亮;三国;政治家;军事家;蜀汉;孔明;表;刘备;千载哪堪伯仲间

②开张圣听;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亲贤臣,远小人。(或: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

③亲贤臣,远小人(或:亲贤远佞)

9、C

10、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译文:但是,侍卫之臣在宫廷里毫不懈怠,忠诚的将士们在疆场上奋不顾身,这都是追念先帝的特殊恩遇,想报答给陛下的缘故。

11、①痛心遗憾;非常憎恨。②贫民百姓;布的衣服。③身份低微,出身鄙野;(语言、行为)恶劣,不道德。④感动,激动;因对方的好意或帮助而对他产生好感。⑤扩大;店铺开业

1.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2.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3.诚宜开张圣听、亲贤臣,远小人、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询诹善道.

4.先汉兴隆的原因是:亲贤臣,远小人.

后汉倾颓的原因是:亲小人,远贤臣.

5.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6.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7.先帝知臣谨慎.

8.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又一年矣。

9.先帝创业未半而且中崩殂,今天下三分.

10.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11.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12.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13.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14.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15.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16、

17: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曲,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18.劝告后主应当以国事为重.

20.<1>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2>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21.先帝对他们的爱戴.想要报答在后帝的身上.

22.亲贤臣,远小人.

23.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24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25.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又一年矣。

26.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27.亲小人,远贤臣.

28.以次来激励后主,以国家的兴亡为重.

29.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意思是:恭恭敬敬,尽心竭力地工作,一直到死为止。

三、语段阅读

(一)

1、.①感动、激动②奔走效劳

2、自述身世目的:

.作者自叙身世,说明自己身份低微,生活淡泊,无意于功名利禄。叙述先帝“三顾茅庐”之恩,称赞先帝宽宏的气度和不耻下问的品德,也表达了自己的知恩感激之情。最后概述与先帝患难与共的历史,说明了创业的艰难,进一步表达了作者效忠刘备父子的心愿,以陈情的方式为“出师”作铺垫。

3、北定中原、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4.三顾茅庐临崩寄大事

表达感念先帝的知遇之恩,忠于刘氏父子的真挚感情,并以先辈创业的艰难激励刘禅

5.①、六出:六出祁山②、七擒:七擒孟获③、东和:东和孙吴

④、北拒:北拒曹魏⑤、收二川:收取东川、西川(6)、排八阵:摆设八阵图(任意答出其中两个,意思对即可)

(二)

1、.A2.用恬静来修养自己的身心,用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不抛开功名利禄就不能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不做到安静就不能高瞻远瞩。

3.作者就学习(或“治学”)和做人(或“修身”)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无论做人,还是学习,作者强调的是一个“静”字:修身须要静,学习须要静,获得成就也取决于静。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把“静”与“躁”加以对比,增强了论述效果。

4告诫儿子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5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三)

1、中考题:

1.(1)D;(2)、①任人唯贤;②坚贞可靠,能够以死报国岳飞;③指日可待;

(3)A×;B×;C√; D √

2、中考题:

(1)1、①身份低微,出身鄙野;②不长庄稼(的地方)

2、①只想在乱世中保全自己,不谋求在诸候那里扬名做官;

②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尽忠陛下的职责。

(3)北定中原,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答“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也可)

(4)三顾臣于草庐之中;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探究拓展训练】

1. BC

2. C

3. .①你们不懂得分析事物的特征,这不是木片,怎么会被暴涨的流水带走呢?

②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其中的一个方面,而不知道另一方面的很多了,怎么可拘泥于一般事理主观推断呢?

出师表学案、答案

《出师表》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诸葛亮及“表”的文体特点。 2.理解本文的写作目的和诸葛亮的建议。 3.体会全文夹叙夹议,于议论、叙述中融入作者忘身忧国、忠贞不渝的感情的写法。 4.了解古今异义词的用法,能够翻译重要语句。 学习方法:熟读,识记,背诵 自我检测习题: 一、基础知识 1.给下列词语中的加粗字注音。 ①陟.罚臧否()()②中道崩殂.()③以遗.陛下()④行阵和睦.() ⑤妄自菲.薄()()⑥咨诹.()⑦猥.自枉屈()⑧斟酌 ..()( ) 2.解释下列加粗的实词。 ①以光.先帝遗德()②引喻失义.() ③察纳雅言 ..()④性行淑均 ..()() 3.为下列句子中的“以”选择恰当的义项。 A.用B.以致C.用来D.因为 ⑴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⑵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⑶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光帝之灵()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以”与“临崩寄臣以大事”中的“以”意义相同的一句是()。 A.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B.徒以有先生也。 C.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D.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5、下列句子读法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A、咨臣/以当世之事 B、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C、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D、亲/贤臣,远/佞人 6、按要求用原句回答: ①《出师表》中揭示汉代兴衰的句子是_______ ②《出师表》中写出诸葛亮无意于功名的两句话是_______ ③《出师表》中陈述作者临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 7.对诸葛亮向刘禅上《出师表》的目的,有如下几种看法,其中最正确的一种是() A.向刘禅表示自己对刘氏父子的忠心。 B.此文写在他北伐之前,所以目的是让刘禅治理好国家,让他放心去北伐,使北伐的计划得以实现。C.让刘禅做到亲贤远佞,修明政治。 D、此“表”开头就写蜀国形势危急,让刘禅修明政治,治理好国家,其目的只在挽救蜀国的危难。 8、填空: ①本文作者,是时的、,的丞相,字。本文文体是,这是古时的一种奏章。这篇“表”中写到的“先帝”,指的是________ (姓名)。南宋诗人陆游高度评价这篇表文,说道“出师一表真名世,________ ②作者向后主提出的三条建议是: ③本文的中心句是 9.对下列加粗词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时)。未尝不叹息痛恨(憎恨)于桓灵也。 B.以光(光亮)先帝遗德。是以先帝简拔以遗(给予)陛下。 C.亲(亲近)贤臣,远小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他,代指向宠)。 D.以(以致)塞忠谏之路也。以(所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10.请用“/”标示出下面语句的停顿之处,并翻译。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解释下列词语的古今词义。 ①未尝不叹息痛恨 ..于桓、灵也。(古义:今义:) ②臣本布衣 ..。(古义:今义:) ③先帝不以臣卑鄙 ..。(古义:今义:) ④由是感激 ..。(古义:今义:) ⑤开张 ..圣听(古义:今义:) 二、熟识课文:(用原句回答) ⒈诸葛亮分析蜀国当前形势有利条件的句子: ⒉诸葛亮分析蜀国当前形势不利条件的句子: ⒊诸葛亮提出的三条建议: ⒋文中先汉兴隆,后汉倾颓的原因分别是: ⒌先帝对先汉兴隆,后汉倾颓所持的态度: ⒍表明诸葛亮身份的句子:

最新九年级语文出师表教学设计

最新九年级语文出师表教学设计 本文以恳切的言辞劝告刘禅认识必须亲贤远佞,才能修明政治,从而完成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大业,作者受命以来的心情和行动,说明他时刻以报先帝为念,深感使命沉重,不敢顾惜自己,努力做好北定中原的准备工作.一起来看看九年级语文出师表教学设计吧,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教学目的 一、了解诸葛亮统一中国的愿望和亲贤臣、远奸佞,严明赏罚,广开言路等进步主张,批判地继承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二、学习本文以议论为主兼用抒情和记叙的写法以及语言质朴、感情真挚的特点. 三、了解表的有关知识,掌握形容词的活用和以的用法. 教学设想 一、介绍背景和疏通文义结合起来,突破重点词句,然后通过反复诵读使学生领会内容大意. 二、采用读读,讲讲,议议的教学方式,在读、讲、议的过程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文章的艺术特色. 三、课文的重点是第一部分,在讲清第一部分的前提下,第二部分可以采用练习法进行教学,第三部分让学生自读背诵. 课时安排:四课时. 出师表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诸葛亮是中国人民智慧的化身. 三顾茅庐火烧赤壁六出祁山等脍炙人口的故事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诸葛亮的文才韬略令人倾倒.他撰写的《出师表》是汉末以来表的第一流杰作,文章质朴诚挚,志尽文畅,为后人所钦仰,正所谓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陆游《书愤》), 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 (文天祥《正气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杰作.(板书) 二、教师范读全文(最好能背诵),读得要有抑扬顿挫,感情充沛,使学生产生激情. 三、解题.

1 什么叫表 ?这种文体有什么特点? 明确:表,古代向帝王上书言事的一种文体.我国古代臣子写给君主的呈文有各种不同的名称.战国时期统称为书 ,如李斯《谏逐客书》.到了汉代,这类文字分成章、奏、表、议四小类. 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 (《文心雕龙》)此外,还有一种专议朝政的文章,又统称表 . 表的基本特征是动之以情 .《出师表》是诸葛亮在出师北伐前向刘禅(刘后主)的言事呈文. 2 诸葛亮是什么心情下写《出师表》的? 明确:实现国家统一是刘备的遗志,诸葛亮为了实现先帝遗志,在战略后方日益巩固的情况下决定出师伐魏.但刘后主却昏庸无能,听信奸佞,成了北伐的后顾之忧.诸葛亮在出师前写下这篇文章,以恳切的言辞劝说后主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修明政治,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也表达了诸葛亮报答先主知遇之恩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的决心. 四、分析结构,归纳段落. 关于本文的结构,教师要引导学生着眼于出师二字.具体地说,一是要看作者对出师后国内政事的安排;二是要看作者说明出师的理由.这两个问题弄清楚了,全文的脉络也就清晰地显示出来. 明确:可将本文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 5段),从当前形势出发劝说后主继承先帝遗志,提出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三条建议. 第二部分(6、7段)追述以往经历,表达报先帝而忠陛下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 第三部分(8、9段),明确各方面的责任,向后主提出恳切的期望,总结全文. 五、讲读第1段. 1 学生对照注释,自读第1段.教师补充注释. 疲弊:疲弱困乏. 诚:的确、确实. 危急存亡:形势危机,决定存亡. 宜:应该. 不懈:毫不懈怠,忠于职守.侍卫之臣:陪侍、保卫皇帝的近臣. 忠志之士:忠心的将士.志,士心. 忘身:奋不顾身.盖:副词,原来,表示解释原因. 追:追念. 报:报答.

九(下)22《出师表》导学案答案(最新整理)

九(下)22《出师表》导学案 一、知识积累。 1.解释加点词语: 危机存亡之秋也:恢弘志士之气:悉以咨之: 陟罚臧否: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先帝不以臣卑鄙: 遂许先帝以驱驰二十有一年矣: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 2.翻译下列语句: ①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②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③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④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⑤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3.原文填空: ①在文中表明作者无意于功名的句子是: ②在文中表明诸葛亮临危受命的两句是: 二、语段训练(从:“亲贤臣,远小人”----- “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1.解释加点词语(2 分): ①躬耕于南阳:②猥自枉屈 ③故临崩寄臣以大事④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 2.翻译句子(4 分): ①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②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3.诸葛亮为什么给刘禅分析两汉的经验教训?并提出了什么建议?(2 分) 4.诸葛亮出师北伐的目标是什么?从选文中可以看出诸葛亮是怎样一个人?(2 分) 三、中考链接。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问题【2013 年湖北省黄冈市】 [甲] 从“宫中府中,俱为一体”一直到“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 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①,约②官职,从权制③,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④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炼,物⑤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⑥矣。 [注释] ①仪轨:礼仪制度。②约:省减,简约。③权制:合乎适宜的制度。④服罪输情:认罪并表示悔改。⑤物:指人,百姓。⑥亚匹:同一流人物。亚:同类。 1.下面选项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 分) A.先帝称之曰能诸葛亮之为相国 B.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终于邦域之内 C.悉以咨之徒以有先生也 D.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4 分) ①以昭陛下平明之理昭:②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遗:

九年级语文集体备课教学案出师表

九年级语文集体备课教学案 出师表(第二教时) 主备人:顾广师日期:2009年10月20日星期二 教学目标: 1.把握重点生字词的意思,顺畅地翻译全文 2、领会诸葛亮提出的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小三项建议的意义。 3.了解本文议论中融以抒情的写法。 重点难点 1.把握重点生字词的意思,顺畅地翻译全文。(重点难点) 2. 领会诸葛亮提出的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小三项建议的借鉴意义。 课堂教学实施设计 一.导入新课 唐朝著名大诗人杜甫在他的《蜀相》中这样写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诸葛亮是中国人民智慧的化身。“三顾茅庐”、“火烧赤璧”、“六出祁山”等脍炙人口的故事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诸葛亮的文才韬略令人倾倒。他撰写的《出师表》是汉末以来的第一流杰作,文章质朴诚挚,志尽文畅。为后人所钦仰。陆游说“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文天祥说“或为出师,鬼神泣壮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他的《出师表》。 ......二、疏通课文大意,注意积累词汇: (一)、疏通课文1、2段: 1.结合注释疏通课文1、2段,解释下列词语: 恢弘之秋.也诚宜开张圣听 ....盖追先帝之殊遇 陟罚臧否以光.先帝遗德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作奸犯科 内外异法 .... 2、思考回答问题: ①当时的不利条件是什么?(客观) ②当时的有利条件是什么?(主观) ③本段提出什么建议? ④提出这一建议的目的是什么?提示:“光……气” ⑤对陛下进行了怎样的规劝?提示:“不宜……之路也。” 小结:分析当前形势,提出“广开言路”的建议。 3、思考第二节的问题: ①作者在本段提出的建议是什么? ②如何具体执行?“若有……论其刑赏” ③提出怎样的劝诫?“陟……同”;“不宜偏私” ④“内外异法”内外各指什么?宫中、府中 小结:提出应内外一体,赏罚严明的建议。 4、总结:这两节在写法上有共同点,都是先提出正面建议,再从反面论述。 5、指导背诵1、2两段: (二)、疏通课文3-5段: 1.学生结合注释,疏通文意,教师提出几个问题抽查: 是以:痛恨:计日而待:良实: 亲贤臣,远小人优劣得所所以兴隆 2.思考3-4节的问题: ①为什么要举荐这些人?“此皆良实,志虑忠纯” ②提出亲贤的具体作法是?“宫中……施行” ③亲贤的好处是?“必能……广益” ④概括第3段的内容?述说文臣的安排——举荐贤才,着眼于思想品质。 ⑤为何举荐向宠?“性行……曰能” ⑥具体如何举用?“营中之事,悉以咨之” ⑦亲贤的好处?“必能……得所” ⑧概括第4段的内容?述说武将的安排——举荐武将,赞其德才兼备。 小结:述说人事安排,举荐文臣武将。 3.思考第5段的问题: (1)本段的中心句?第1句 (2)“每与臣论此事”中“此”指什么?第1句 (3)作者为何提到两汉的兴亡史?

《出师表》学案

《出师表》检测题 一、文学常识 1.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期蜀国大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琅邪阳都(今山东沂水南)人。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三顾茅庐”“草船借箭”“火烧赤壁”等脍炙人口的故事家喻户晓。他撰写的《出师表》质朴诚挚,志尽文畅,陆游称赞它“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文天祥说“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 2.“表”是古代向帝王陈情言事的文体,是古代奏章的一种。内容大多是陈述自己的愿望,请求和对某些问题的看法,常用议论、记叙和抒情。《出师表》中诸葛亮回顾了三顾茅庐和临崩托孤两件事,表达了受恩感激之情。给后主刘禅提出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三项建议,表达了“报先帝”“忠陛下”的深厚感情。本文表达方式以议论为主,兼用叙事、抒情。 二、理解性背默 1.《出师表》中诸葛亮劝刘禅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是:“,。” 2.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写自己在刘备“三顾茅庐”前躬耕南阳时的心态句子是:“,。” 3. 诸葛亮给刘禅关于用人的建议最重要的一条是:“,。” 4.《出师表》中写诸葛亮在艰难时期承当重任的句子是:“,。” 5.《出师表》中开篇就说明蜀国开国不顺的政治形势的一句是:“” 6.《出师表》中诸葛亮分析天下形势,其中国内有利的主观条件是:“,。” 7.《出师表》中,诸葛亮认为刘禅如果能跟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商量宫中大小事情,然后实施,可以达到的效果是:“,。” 8. 《出师表》中诸葛亮认为侍卫之臣和忠志之士毫不懈怠,奋不顾身的原因是:“,。” 9. 诸葛亮认为,刘禅若能与向宠商讨军队中的事情,就会有“,。”的稳定局面。 10. 诸葛亮希望刘禅能自行谋划,“,。”深切追念先主临终留下的教诲。 三、词句翻译 (一)重点实词翻译 1. 古今异义 (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古义:__________ 今义:四季中的第三个季节,秋季 (2)诚宜开张 ..圣听古义:__________ 今义:商店等设立后开始营业 (3)未尝不叹息痛恨 ..于桓、灵也古义:________ 今义:极端憎恨或悔恨 (4)先帝不以臣卑鄙 ..古义:________ 今义:(语言、行为)恶劣,不道德 (5)由是感激 ..古义:________ 今义:因对方的好意或帮助而感动并产生谢意 2. 词类活用 ①此皆良实 ..良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攘除奸凶 ..奸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重点实词 (1)中道崩殂 ..崩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恢弘 ..志士之气恢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陟.罚臧否 ..陟:________ 臧否:______________ (6)必能裨补阙 ...漏裨补:_________ 阙:____________ (7)性行淑均 ..淑:_______ 均:_____________ (8)躬.耕于南阳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不求闻达 ..于诸侯闻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猥.自枉屈 ..猥:______________ 枉屈:____________

出师表教材分析

《出师表》 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今天我要说的:是由家喻户晓的诸葛亮写的《出师表》该课出现在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的第六单元,该单元的课文大部分选自历史著作,学习这些文章不但可以增长历史知识,还可以受到古人的智慧、勇气、节操方面的感染和激励《出师表》是一篇情辞意切、感人肺腑,让人赞不绝口的文章作者通过表文的方式表达自己对刘氏父子的忠贞,三条建议,既是安定后方的措施,也是施政的正理叙述生平及出师北伐表明自己“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决心,更是慷慨深沉,动人心魄真正为蜀汉江山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二.教学目标 根据本单元的学习目标以及本课的实况和学生的实际特制定以下目标: 知识与能力: ①积累词语,丰富文言词汇 ②了解奏表的特点,了解诸葛亮的治国主张 ③积累名言警句,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 ①反复朗读课文、疏通文句、培养学生自学文言文的能力 ②学习本文融情于议论、叙事,以情动人的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理解诸葛亮的政治主张和愿望, ②领会诸葛亮对“蜀国”的忠诚,从而增强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立志做社会上用的人 三、教学重点 ①背诵全文 ②掌握本文寓情于理、寓情于事的写作手法 四、教学难点 ①理清文章的思路,深刻理解诸葛亮的政治主张 ②如何正确理解诸葛亮的“忠” 说教法 一.学情分析 学生的文言文基础仍需增强;学习语文的观念、方式、方法较落后;自主学习语文的能力较弱,语文的素养较低。 二.学法指导 1.朗读法:本文情辞恳切,动人肺腑要引导学生在理解作者思路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句中的语言停顿,读出层次感,读出情感古话说得好,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尤其象这样文质兼美的文章,读的作用就非同一般了 2.讨论法:关于文句的疏通,文意的理解,应由学生自主解决,生生互动,激发他们探究的热情,培养协作的精神 3.探究法:提供有关本文的材料,引导学生自己探究,发现问题,查找答案,得出结论,从而使学生从探究中找出乐趣 4.“传授——接受”法与以上几种方法的综合运用。“传授——接受”法是传统的教学法,但一堂课与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这样可以达到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效果 5.教具准备:多媒体、VCD光盘、三国形势图 6.课时安排:3课时 说学法 新课标指出:阅读,应该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到审美情趣特设如下之学法:

23《出师表》教案

出师表 教学目标: 1.积累文章中的重点字词的意思。 2.领会诸葛亮提出的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三项建议的进步性和借鉴意义。 3.分析诸葛亮的形象,认识并学习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积累本文的文言词语并掌握诸葛亮就国内政治问题向后主刘禅提出的几条建 议。 2.深刻理解诸葛亮的政治主张;正确理解诸葛亮的“忠”。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什么叫“表”?这种文体有什么特点? 明确:表,古代向帝王上书言事的一种文体。我国古代臣子写给君主的呈文有各种不同的名称。战国时期统称为“书”,如李斯《谏逐客书》。到了汉代,这类文字分成章、奏、表、议四小类。“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文心雕龙》)此外,还有一种专议朝政的文章,又统称“表”。“表”的基本特征是“动之以情”。《出师表》是诸葛亮在出师北伐前向刘禅(刘后主)的言事呈文。 二、默一默 1.给加点字注音。 忠谏.()裨.补()阙.()漏遗.()陛下攸.() 咨.()陟.()罚臧.()否.()行.()阵 倾颓.()苟.()全猥.()自枉屈夙.()夜忧叹 庶竭驽.()钝攘.()除奸凶中道崩.殂.()() 咨诹 ..()斟.()酌.()妄.()自菲.()薄2.释词 崩殂:疲敝:秋:殊遇:开张圣听:光:恢弘:妄自菲薄:引喻失义: 陟罚臧否:异同:作奸犯科: 刑赏:平明之理:良实:志虑忠纯:简拔:遗:咨:裨补阙漏: 1

淑均:优劣得所:猥自枉屈: 驱驰:后值倾覆:尔来:夙夜忧叹:不毛:庶竭驽钝:攘除:斟酌损益:慢:彰其咎:谘诹善道:察纳雅言: 三、读一读 1.朗读课文,注意字音、节奏。 2.结合书下注释,疏通课文。 3.质疑讨论释疑。 4.理清文章结构,划分层次: 【交流点拨】全文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5段):指明危机,提出建议。写临出师前对刘禅的忠谏,提出了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的具体建议。 第二部分(第6—7段):追忆往事,陈述理由。追述先帝刘备的知遇之恩,表白自己精诚图报的忠心。 第三部分(第8段):分清责任,表明决心。点明出师本义,表示兴复汉室的决心。 四、想一想 1.文章开头诸葛亮是怎样分析当前局势的?他为什么要从分析当前形势入手? 【点拨明确】分析形势,先说不利的客观条件,指出目前正是决定存亡的时刻,希望刘禅能“思危”;后分析有利的主观条件,指明希望犹在,意在促刘禅励精图治,也引出下文用人的问题。 分析当前形势,指出不利方面:先帝未完成统一大业就去世了,三国中蜀国实力最弱。这样说目的是提醒后主要有危机感,不能养尊处优,鞭策刘禅发愤图强。形势不容乐观,但也不要悲观,因为还有有利条件:无论是宫廷守卫,还是守关将士都在尽心尽力,浴血奋战。这是激励后主,要有信心,并为下文提建议做铺垫。 点明天下形势,隐含创业之艰难,意在引起后主刘禅的重视和深思。 2.诸葛亮写这篇表,提出了哪些建议?最核心的内容是什么? 开张圣听(“广开言路”); 严明赏罚;“宫中”“府中”不应异法。; 亲贤臣,远小人。 【点拨明确】这些建议可概括为两大方面:国内政事,北伐之举。 从写作背景上看,“修明政治”是早就提出的治国策略,现在重新提出,目的在于为出师伐魏创造良好的条件,使北伐无后顾之忧。诸葛亮此次出师时,刘禅只有20岁,昏庸无能,不懂得治理政事,如果出师后国内政局不稳,前方必然会受到影响,可见讲治国大计和政事安排正是为了出师北伐。 本文陈述的重点是对国内政事的安排。 就国内政事的安排,诸葛亮提出了三条建议,这三条建议中哪一条是最主要的?为什么? -4 -

《出师表》教学目标设计

出师表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一、了解诸葛亮统一中国的愿望和亲贤臣、远奸佞,严明赏罚,广开言路等进步主张,批判地继承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二、学习本文以议论为主兼用抒情和记叙的写法以及语言质朴、感情真挚的特点。 三、了解“表”的有关知识,掌握形容词的活用和“以”的用法。 教学设想 一、介绍背景和疏通文义结合起来,突破重点词句,然后通过反复诵读使学生领会内容大意。 二、采用“读读,讲讲,议议”的教学方式,在读、讲、议的过程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文章的艺术特色。 三、课文的重点是第一部分,在讲清第一部分的前提下,第二部分可以采用练习法进行教学,第三部分让学生自读背诵。 课时安排:四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诸葛亮是中国人民智慧的化身。“三顾茅庐”“火烧赤壁”“六出祁山”等脍炙人口的故事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诸葛亮的文才韬略令人倾倒。他撰写的《出师表》是汉末以来表的第一流杰作,文章质朴诚挚,志尽文畅,为后人所钦仰,正所谓“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文天祥《正气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杰作。(板书) 二、教师范读全文(最好能背诵),读得要有抑扬顿挫,感情充沛,使学生产生激情。 三、解题。 1 什么叫“表”?这种文体有什么特点? 明确:表,古代向帝王上书言事的一种文体。我国古代臣子写给君主的呈文有各种不同的名称。战国时期统称为“书”,如李斯《谏逐客书》。到了汉代,这类文字分成章、奏、表、议四小类。“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文心雕龙》)此外,还有一种专议朝政的文章,又统称“表”。“表”的基本特征是“动之以情”。《出师表》是诸葛亮在出师北伐前向刘禅(刘后主)的言事呈文。 2 诸葛亮是什么心情下写《出师表》的? 明确:实现国家统一是刘备的遗志,诸葛亮为了实现先帝遗志,在战略后方日益巩固的情况下决定出师伐魏。但刘后主却昏庸无能,听信奸佞,成了北伐的后顾之忧。诸葛亮在出师前写下这篇文章,以恳切的言辞劝说后主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修明政治,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也表达了诸葛亮报答先主知遇之恩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的决心。四、分析结构,归纳段落。 关于本文的结构,教师要引导学生着眼于“出师”二字。具体地说,一是要看作者对出师后国内政事的安排;二是要看作者说明出师的理由。这两个问题弄清楚了,全文的脉络也就清晰地显示出来。 明确:可将本文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5段),从当前形势出发劝说后主继承先帝遗志,提出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三条建议。

23《出师表》学案

出师表 班级:姓名: 一、默一默 1.给加点字注音。 忠谏.()裨.补()阙.()漏遗.()陛下攸.()咨.()陟.()罚臧.()否.()行.()阵倾颓.()苟.()全猥.()自枉屈夙.()夜忧叹庶竭驽.()钝攘.()除奸凶中道崩.殂.()() 咨诹 ..()斟.()酌.()妄.()自菲.()薄2.释词 崩殂:疲敝:秋:殊遇:开张圣听:光:恢弘:妄自菲薄:引喻失义: 陟罚臧否:异同:作奸犯科: 刑赏:平明之理:良实:志虑忠纯:简拔:遗:咨:裨补阙漏:淑均:优劣得所:猥自枉屈: 驱驰:后值倾覆:尔来:夙夜忧叹:不毛:庶竭驽钝:攘除:斟酌损益:慢:彰其咎:谘诹善道:察纳雅言: 二、读一读 1.什么叫“表”?这种文体有什么特点? 明确:表,古代向帝王上书言事的一种文体。我国古代臣子写给君主的呈文有各种不同的名称。战国时期统称为“书”,如李斯《谏逐客书》。到了汉代,这类文字分成章、奏、表、议四小类。“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文心雕龙》)此外,还有一种专议朝政的文章,又统称“表”。“表”的基本特征是“动之以情”。《出师表》是诸葛亮在出师北伐前向刘禅(刘后主)的言事呈文。 2.理清文章结构,划分层次: 三、想一想 1.文章开头诸葛亮是怎样分析当前局势的?他为什么要从分析当前形势入手? 1

2.诸葛亮写这篇表,提出了哪些建议?最核心的内容是什么? 3.诸葛亮是一个怎样的人?如何看待诸葛亮的忠心? 五、练一练 1.古今异义词: (1)开张:今义是,古义是。 (2)痛恨:今义是,古义是。 (3)卑鄙:今义是,古义是。 (4)感激:今义是,古义是。 (5)谨慎:今义是,古义是。 (6)涕:今义是,古义是。 2.一词多义: ()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之欲报之于陛下也()而可计日而待也()()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以光先帝遗德()侍卫之臣不懈于内()以塞忠谏之路()欲报之于陛下()是以先帝简拔()于叹息痛恨于桓、灵( 以愚以为宫中之事()三顾臣于草庐之中()悉以咨之()受任于败军之际()先帝不以臣卑鄙()还于旧都() 3.“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是杜甫对诸葛亮的惋叹。你还知道跟诸葛亮或《出师表》相关的诗文名句?试写出一二句。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 “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文天祥《正气歌》)。 4.写出和诸葛亮有关的成语、歇后语 成语 (1)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注解:指勤勤恳恳,竭尽心力,为革命,为人民奋斗终身。 2

出师表导学案及答案

《出师表》导学答案 1、划线生字注音 崩殂(cú)疲弊(bì)陛下(bì) 恢弘(hóng)妄自菲(fěi)薄(bó) 以塞(sè)忠谏之路也驽钝(nú) 陟(zhì)罚臧(zāng )否(pǐ) 裨(bì)补阙(quē)漏郭攸(yōu )之 费祎(yī)行(háng )阵和睦 长(zhǎng )史猥(wěi )自 夙(sù)夜忧叹以彰其咎(jiù) 咨诹(zōu)以遗陛下(wèi) 斟(zhēn )酌(zhuó)损益 2、朗读技巧:读准字音、把握节奏、注意语调、语速适中、感情充沛。 诵读全文,划出下列句子停顿: A、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B、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C、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D、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E、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3、你觉得本文有哪些经典名句,摘抄下来并进行背诵。 1、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2、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3、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4、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5、刘备给后主遗诏中说:“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4、词语积累 A、对照课下注释,理解以下字词: 崩殂:死疲弊:人力疲惫,民生凋敝秋:时殊遇:优待 开张圣听:扩大圣明的听闻 光:发扬光大恢弘:形作动,发扬光大 妄自菲薄:过分随便看轻自己 引喻失义:说话不恰当 陟罚臧否:奖惩功过、好坏 异同:在宫中或在府中而标准不同 作奸犯科:做奸邪事情,犯科条法令 刑赏:受罚或受赏 平明之理:公平严明的治理。 良实:形作名,善良诚实的人。 志虑忠纯:志向和心思忠诚无二 简拔:选拔遗:给 咨:询问裨补阙漏:弥补缺点和疏漏之处 淑均:善良平正优劣得所:好的差的各得其所猥自枉屈:委屈自我,降低身份 驱驰:奔走效劳后值倾覆:后来遇到兵败尔来:那时以来夙夜忧叹:早晚忧愁叹息不毛:不长草(的地方)

24《出师表》学案

《出师表》学案 杨俊彦 学习目标: 1、领会诸葛亮提出的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小三项建议的进步性和借鉴意义。 2、认识并学习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3、了解本文议论中融以叙事、抒情的写法。 第一学习时间自主学习不读不讲 学习任务: 1、理解题意及背景: 表: 作者及背景简介: 2、生字注音 忠谏.()裨.补()遗.()陛下攸.()咨.()阕.()陟.()罚臧.()否.()行.()阵倾颓.()苟.()全猥.()自夙.()夜驽.()钝攘.()除崩.殂.()诹.()斟.()酌.()妄.()自菲.()薄 3、与课文相关的诗句或对联。 (一)对联 1.“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书愤》) 2.“出师一表千载无,远比管乐盖有余。”(《武侯书堂》) 3.“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病起书怀》) (二)诗句 4、对照课下注释,翻译课文,注意以下字词: 崩殂:疲敝:秋:殊遇:开张圣听: 光:恢弘:妄自菲薄:引喻失义: 陟罚臧否:异同:作奸犯科: 刑赏:平明之理:良实:志虑忠纯: 简拔:遗:咨:裨补阙漏: 淑均:优劣得所:猥自枉屈: 驱驰:后值倾覆:尔来:夙夜忧叹: 不毛:庶竭驽钝:攘除:斟酌损益: 慢:彰其咎:谘诹善道:察纳雅言: 5、古今异义词: (1)开张:今义是,本文中的古义是。 (2)痛恨:今义是,古义是。 (3)卑鄙:今义是,古义是。 (4)感激:今义是,古义是。

(5)谨慎:今义是,古义是。 (6)涕:今义是,古义是。 3、理解文言虚词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之欲报之于陛下也()而可计日而待也()先帝称之曰能()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以光先帝遗德()侍卫之臣不懈于内()以塞忠谏之路()欲报之于陛下()是以先帝简拔()于叹息痛恨于桓、灵()以愚以为宫中之事()三顾臣于草庐之中()悉以咨之()受任于败军之际()先帝不以臣卑鄙()还于旧都()以伤先帝之明() 第二学习时间合作探究不议不讲 学习任务; 1、疏通文意,合作探究: (一)师生共同研读课文第一部分 1、请同学翻译第一自然段,问题探究: (1)当时的不利条件是什么? (2)当时的有利条件是什么? (3)本段提出什么建议? (4)提出这一建议的目的是什么? 2、请同学翻译第二自然段,问题探究 (1)作者在本段提出的建议是什么? (2)如何具体执行? (3)提出怎样的劝诫? (4)“内外异法”内外各指什么? 3、请同学翻译第三、四自然段,问题探究 (1)举荐了哪些人?为什么要举荐这些人? (2)提出亲贤的具体作法是什么? (3)亲贤的好处是什么? (4)亮认为举用向宠将军的好处是什么? 4、请同学翻译第五自然段。

《出师表》导学案含答案

出师表诸葛亮 【教学目标】 1.掌握遗、每、布衣、顾、效、毛、痛恨、卑鄙、兵、涕、零、以等词的意义和用法。 2.了解作者及本文写作背景。 3.了解“表”这种文体。 4.熟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背诵课文。 5.体会诸葛亮对蜀汉的忠诚之心和他所提建议的进步性。 6.学习诸葛亮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资料链接】 1.关于作者 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 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在世时被 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东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于建兴十 二年(234年)在五丈原(今宝鸡岐山境内)逝世。 刘禅追谥其为忠武侯,故后世常以武侯、诸葛武侯尊称诸葛亮。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2.表 古代向帝王上书言事的一种文体。我国古代臣子写给君主的呈文有各种不同的名称。战国时期统称为“书”,如李斯《谏逐客书》。到了汉代,这类文字分成章、奏、表、议四小类。“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文心雕龙》)此外,还有一种专议朝政的文章,又统称“表”。“表”的基本特征是“动之以情”。《出师表》是诸葛亮在出师北伐前向刘禅(刘后主)的言事呈文。 3.写作背景 实现国家统一是刘备的遗志,诸葛亮为了实现先帝遗志,在战略后方日益巩固的情况下决定出师伐 魏。但刘后主却昏庸无能,听信奸佞,成了北伐的后顾之忧。诸葛亮在出师前写下这篇文章,以恳切的 言辞劝说后主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修明政治,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也表达了诸葛 亮报答先主知遇之恩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的决心。 【课文】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cú)(死亡,死),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实在)危急存亡之秋. (时)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 ..(优待,厚遇),欲报之.(代 词,指“殊遇”)于陛下也。诚宜开张 ..(发扬 ..(扩大)圣听,以.(来)光.(发扬光大)先帝遗德,恢弘 扩大)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 ..(不适宜,不恰当),以.....(),引.(称引)喻.(譬喻)失义 (表因果,以致)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全,都)为一体,陟.(zhì)(提升)罚臧.(善)否.(pǐ)(恶),不宜异同。若有作. 奸犯科 ...及(做奸邪事情,犯科条法令)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罚)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治),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yī)、董允等,此皆良.(善良)实.(诚实),志.(志向)虑.(心思)忠纯, 是以 ..(因此)先帝简.拔(选拔)以遗.(wèi)(给予)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询问) 之,然后施行,必能裨.(bì)补.(弥补)阙漏 ..(缺点,疏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性情)行.(xíng)(品行)淑.(善)均.(平),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 曰能,是以众议举.(选拔,提拔)宠为.(提拔)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háng)

《出师表》导学案及答案

《出师表》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指导朗读背诵,积累文言词句,培养学生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2、领会诸葛亮提出的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三项建议的意义。 3、认识并学习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4、了解本文议论中融以叙事、抒情的写法。 学习重难点:积累文言词句,领会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一、预习导学 【知识链接】1——作家作品简介:本文选自(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诸葛亮(181─234),三国时卓越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字孔明。琅琊阳都(今山东沂水县)人。早年避乱于荆州,曾躬耕于南阳隆中。建安十二年(207),刘备三顾茅庐,请他出山共图大业。次年,他辅佐刘备联合孙权,在赤壁击败曹操,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刘备称帝后,拜他为丞相。刘备死时托付他辅佐后主刘禅,后卒于军中。 【知识链接】2——关于“表”:表是古代奏议的一种,用于向君王陈说作者的请求和愿望。诸葛亮这篇表文写于蜀汉建兴(后主刘禅年号)五年(227年)第一次出师伐魏之前。当时蜀汉已从猇亭(现在湖北宜都)战役的惨败中恢复过来,既与吴国通好,又平定了南方的叛乱,所以诸葛亮决定北上伐魏,写这篇表文的目的是,希望刘禅任用贤臣,采纳忠言,赏罚分明,国内政治修明,有一个稳定的战略后方,以实现先帝的“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宏大理想。 ! 第一、二课时 导入新课:读诸葛孔明《出师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忠;读李令伯《陈情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孝;读韩退之《祭十二郎文》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友。——宋·赵与时《宾退录》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 “出师一表通千古,夜半挑灯更细看。”——陆游《病起书怀》 “凛然出师表,一字不可删。”——陆游《感状》 二、自主预习: 1、划线生字注音 崩殂()疲弊()陛下()恢弘()妄自菲()薄()以塞()忠谏之路也驽钝()陟()罚臧()否()裨()补阙()漏 郭攸()之费祎()行()阵和睦长()史猥()自夙()夜忧叹以彰其咎()咨诹()以遗陛下()斟()酌()损益 [ 2、朗读技巧:读准字音、把握节奏、注意语调、语速适中、感情充沛。 诵读全文,划出下列句子停顿: A、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B、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C、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D、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E、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3、你觉得本文有哪些经典名句,摘抄下来并进行背诵。 ;

《出师表》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出师表 教学依据 本文情词恳切,以议论为主,兼用记叙和叙事,表达流畅而自然,言辞中肯而声情并茂。开头分析蜀国面临的形势,陈述自己的治国主张;中间回顾往事,追忆诸葛亮自己以身许国的经过,抒发忠于蜀国、忠于刘备父子的感情;结尾时理清君臣职分,表达竭诚图报的心情。 新课标指出:“阅读……应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本文文质兼美,情理交融,实在不可多得。教学应该通过读、背、悟、思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得到提高。 综合性学习是新课程下语文学习的一大特色,语文综合性学习应该是有机渗透于阅读教学过程之中的。在学习本课时,还应该结合文章涉及的信息丰富、包含的思想深邃的特点,组织相关综合性学习,合理地将语文学习发散到课外,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充分发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在学习中了解“表”这种文言文体的一般知识;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概括内容要点;多层面解读文章,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迁移性阅读的能力;品读语言情感的深切,体会行文构思的明晰的特点;掌握阅读“表”这一文言文体的基本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反复诵读,在读中感知文章大意及内容要点,在读中品味语言情感的深切,在读中质疑探究、迁移发现;鼓励学生对课文内容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强调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学生之间的对话、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实现师生的互动;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进行多角度阅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本文的学习,学会怎样对他人“声情并茂”地陈述自己的观点和建议;怎样正确对待他人对自己的恩惠;怎样看待自己的责任等问题。在讨论思辨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这一情感培养绝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应该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在反复阅读的基础上,自己从多角度去思考,得出自己的结论。而学生对诸葛亮人品、气节的思考解读过程,实际上就是情感培养过程、价值观的形成过程。 教学方式 以读为本,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品味。 由单向思维转向多向思维,正确引导学生进行多元化思考。 注意传授学习方法,指导学生学习思考,在思考中发现,在发现中走向完善。 重视教与学的双边性,重视师生互动,注重学生的自主理解和思考,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与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成功的喜悦。 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自然贯穿于教学过程之中,切忌为了完成目标而强行设计教学环节。 要借助学生的学习兴奋点和兴趣所在,以知识链接的形式,将学生对文本本身的学习拓展延伸到课外,让学生在更为广阔的时空中自主学习。 教学重点 1.理清并分析文章情理并进的写作脉络,深刻理解诸葛亮的政治主张。 突破方法:教师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劝勉方式提出情理说,引导学生循着情理双线理清文章主要内容和写作脉络

统编教材《出师表》学案

出师表 学习目标 1、熟读并背诵课文,熟练掌握文言词语和重要语句意思,疏通文意。 2、领会诸葛亮提出的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小三项建议的意义。 3、了解本文议论中融以叙事、抒情的写法。 4、认识并学习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预习导学 【知识链接】1——作家作品简介:本文选自(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作者诸葛亮 181—234,字孔明,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人,是三国时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他年轻时躬耕陇亩,隐居隆中,刻苦攻读史书,常以管仲、乐毅自比。刘备三顾茅庐后,诸葛亮为其真情所动,出山辅助刘备,联吴抗曹,败曹操于赤壁,形成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刘备死后,他受遗诏辅助后主刘禅。 【知识链接】2——关于“表”:表是古代奏议的一种,用于向君王陈说作者的请求和愿望。诸葛亮这篇表文写于蜀汉建兴(后主刘禅年号)五年第一次出师伐魏之前。当时蜀汉已从猇(xiao)亭(现在湖北宜都)战役的惨败中恢复过来,既与吴国通好,又平定了南方的叛乱,所以诸葛亮决定北上伐魏,写这篇表文的目的是,希望刘禅任用贤臣,采纳忠言,赏罚分明,国内政治修明,有一个稳定的战略后方,以实现先帝的‘叫匕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宏大理想。 第一课时 本节学习目标:学会准确、流畅、有感情的诵读课文,完成字词注音、释义。 1、生字注音 忠谏.()裨.补()遗.()陛下攸.()咨.()阕.()陟.()罚臧.()否.()行.()阵倾颓.() 苟.()全猥.()自夙.()夜驽.()钝攘.()除崩.殂.()诹.()斟.()酌.()妄.()自菲.()薄 2、释词 崩殂:疲敝:秋:殊遇:开张圣听: 光:恢弘:妄自菲薄:引喻失义: 陟罚臧否:异同:作奸犯科: 刑赏:平明之理:良实:志虑忠纯: 简拔:遗:咨:裨补阙漏: 淑均:优劣得所:猥自枉屈: 驱驰:后值倾覆:尔来:夙夜忧叹: 不毛:庶竭驽钝:攘除:斟酌损益: 慢:彰其咎:谘诹善道:察纳雅言: 3、古今异义词: (1)开张:今义是,古义是。(2)痛恨:今义是,古义是。 (3)卑鄙:今义是,古义是。 (4)感激:今义是,古义是。 (5)谨慎:今义是,古义是。(6)涕:今义是,古义是。 4、理解文言虚词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之欲报之于陛下也()而可计日而待也() 先帝称之曰能()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以光先帝遗德()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以塞忠谏之路()欲报之于陛下() 是以先帝简拔()于叹息痛恨于桓、灵() 以愚以为宫中之事()三顾臣于草庐之中()悉以咨之()受任于败军之际() 先帝不以臣卑鄙()还于旧都() 以伤先帝之明() 第二课时 一、疏通文意:结合课下注释、借助工具书完成1-5段翻译,在此基础上分小组展示。 二、探究展示 1、第一段:(1)当时的不利条件是什么? (2)当时的有利条件是什么? (3)本段提出什么建议? (4)提出这一建议的目的是什么? 2、第二段:(1)作者在本段提出的建议是什么? (2)如何具体执行? (3)提出怎样的劝诫? (4)“内外异法”内外各指什么? 3、第三、四段: (1)举荐了哪些人?为什么要举荐这些人? (2)提出亲贤的具体作法是什么? (3)亲贤的好处是什么? (4)亮认为举用向宠将军的好处是什么? 4、第五段:(1)本段的中心句是哪句? (2)先汉兴隆的原因是什么?(正面): (3)后汉倾颓的原因是什么?(反面): (4)“每与臣论此事”中“此”指什么? (5)“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的主要条件是什么? (6)3-5段提出了什么建议?为什么要把这条重点写? 第三课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