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湖北省荆门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湖北省荆门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湖北省荆门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湖北省荆门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荆门市2016—2017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高一语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将学校、班级、姓名填在密封线内,条形码粘贴在相应的位置。

3.将答案全部写在答题纸上。

第I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香草美人”象征艺术的继承与发展

程丽芳

比兴象征的艺术手法在《诗经》中就已广泛应用,屈原在继承《诗经》比兴手法的同时,又有很大的发展与创新,除以香草象征自己高洁的品格外,又以与美人之间的爱情关系象征比喻君臣关系,这是《诗经》中所没有的。而且较之《诗经》,屈骚的想象更为丰富瑰丽,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王逸在《离骚经序》中说:“《离骚》之文,依诗取兴,引类譬喻。故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灵修美人,以媲于君;宓妃佚女,以譬贤臣;虬龙鸾凤,以托君子;飘风云霓,以为小人。”

总的来说,《离骚》中的象征世界可以分为两大体系:香草体系和美人体系。香草体系大量采用缤纷多彩的香花香草比喻诗人清高孤傲、特立独行的高洁品行。“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这些芳香洁美的花草或比喻理想,或比喻人才,或象征自己的高洁品行。

陶渊明充分认识并继承了屈原香草体系的象征手法并加以发展,创造出了有自己独特风格的优秀诗篇。陶诗中著名的菊意象明显是对屈骚的典型继承。屈原诗中有三处写到菊花。《楚辞·离骚》:“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楚辞·九章·惜诵》:“播江离与滋菊兮,愿春日以为糗芳。”《楚辞·九歌·礼魂》:“春兰兮秋菊,长无绝兮终古!”菊在屈骚中已经成为固定的象征意象,它象征着不同流俗的品质高洁之士。对于这一已经成为传统的、固定的象征意象,陶诗并未再作新的拓展,而是表现出对屈骚的明显继承。“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是以菊花的不屈的精神象征高洁品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以菊之高洁象征不随流俗的独立人格。

陶诗继承屈骚香草系统的象征意象除菊之外,还有松、云、鸟等意象。松意象与菊相似,象征着坚强不屈的精神:“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连林人不见,独树众乃奇。”“劲风无荣木,此荫独不衰”。漂流无定的云有时象征着诗人找不到精神家园的寂寞心灵,“万族皆有托,孤云独无依”;有时诗人又以任意飘荡的浮云来比喻自己自由自在的内心世界,如“云无心以出岫”。鸟的意象在陶诗中的象征意义比较复杂,依其处境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为受困笼中的羁鸟,象征着诗人身处官场不得自由,“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归园田居》其一);一为无枝可依的飞鸟,象征着诗人找不到精神家园痛苦彷徨的内心世界,“栖栖失群鸟,日暮孤独飞。徘徊无定止,夜夜声转悲。厉响思清远,去来何依依。”(《饮酒》其四);一为有枝可依的归鸟,象征着诗人寻找到精神家园后安闲自得的心情,“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鸟儿的飞翔栖息基本上概括了陶渊明或仕或隐的种种复杂心态。

陶渊明在继承屈骚比喻象征手法的基础上又能推陈出新,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屈原诗歌中的香草体系象征两种情况:一是象征诗人自身的高洁品质,二是象征贤臣君子与奸佞小

人。陶诗的象征除了这两种情况外,还用以象征自己的心路历程以及矛盾复杂的内心世界,如各种形态的鸟就象征了陶渊明仕隐矛盾的种种复杂心态。比较而言,陶诗香草系列的比喻象征较之屈骚有着更为丰富的蕴含,更加深入触及了人物的内心世界,更贴切地表达了深层情感,手法也更为细致深入,比屈骚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

(选自《独立高洁人格的精神归属与香草美人传统的文化认同》,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经·卫风·氓》以桑叶荣枯比拟女主人公与“氓”情感的盛衰属于运用比兴手法的

典型例子,《诗经·小雅·采薇》中“雨雪霏霏”则是用雨雪比拟主人公归来时凄凉的

心境。

B.《诗经》中亦有不少美人意象,如《诗经·周南·桃夭》就是用缤纷烂漫的桃花比喻出

嫁的女子,但用与美人之间的爱情关系象征比喻君臣关系却是屈原的首创。

C.王逸在《离骚经序》中说“灵修美人以媲于君”,这说明《离骚》中的美人除用以比喻

诗人自己以外,有时也用以比喻国君。

D.“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这是用芳香洁美的荷花象征诗人自己的高洁品行。2.下列对陶诗中香草意象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用菊象征不同流俗的品质高洁之士,这在屈骚中已经得到定型,陶诗亦继承了这一意

象内涵,并未再作新的拓展。

B. 陶诗继承屈骚香草系统的象征意象除菊之外,还有松、云、鸟等意象,这些意象的蕴

含较之屈骚更为丰富。

C. “云无心以出岫”中的云是任意飘荡的浮云,作者用来比喻自己自由自在的内心世界。

D. 鸟的意象在陶诗中的象征意义比较复杂,陶渊明用处境形态不同的鸟来象征自己面临

仕与隐的抉择时的矛盾心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较之《诗经》,屈骚的想象更为丰富瑰丽,充满浪漫主义色彩,对“香草美人”象征艺

术的运用正是其浪漫主义的表现之一。

B.《离骚》中的香草象征意义很单一,都是象征着诗人清高孤傲、特立独行的高洁品行。

C.较之屈骚,陶诗香草系列的比喻象征内涵更丰富,更贴近人物内心,手法也更细致深入。

D.从《诗经》到《离骚》,再到陶渊明的诗歌,“香草美人”象征艺术不仅被继承,而且经

过诗人们的创新,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王国维:孤独的燃灯者

高毅哲

王国维国学大师的光环过于耀眼,这多少掩盖了他在教育上的贡献。事实上,和同时期教育家相比,王国维尽管看似好像在办学上未有什么涉猎,但他在教育理论和境界上的建树,却一点也不差。有这样的情况,盖因他实在是个天才,胸中学问如江河湖海般浩瀚无涯,世间罕有其匹,所以哪怕他在教育上稍微分出精力,便可自成一派。

其实王国维踏足教育相当早。早在1901年在武昌农务学堂任教期间,24岁的王国维就已经是中国最早的教育刊物《教育世界》的主笔。这本杂志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刊载了近百篇关于日本学制的文章,内容涉及大学、中学、小学、师范教育、职业教育、女子教育等各个门类。作为主笔,王国维功不可没,他也通过教育译著的方式,在教育上小试牛刀。

真正令王国维在教育界声名鹊起的,是他著名的《论教育之宗旨》一文。文章提出,教

育宗旨在于培养能力全面、和谐发展的“完全之人物”。何谓完全之人物?“谓人之能力无不发达且调和是也。”“发达其身体而萎缩其精神,或发达其精神而罢敝其身体,皆非所谓完全者也。”“教育之事亦分为三部:智育、德育(即意育)、美育(即情育)是也。”他也因此成为我国教育历史上明确提出德、智、体、美四育主张第一人。

在今天看来,这样的主张无甚稀奇。但在当时,王国维却收获了“独上高楼”“失行孤雁”的评价。何以至此?

王国维身处一个混乱时代,救亡图存是压倒一切的主题。人们追求科学的原因无他,只因其能使国强盛、“有用”。培养科技人才,几乎成为新式教育的唯一追求,人的工具性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在这样的氛围下,人格塑造之类的“软教育”,无不让位。

但王国维是谁?他是一位始终把辫子留在脑后的人。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把溥仪驱逐出宫时,王国维还引为奇耻大辱,约了一帮前清遗老要投金水河,只是被家人拦了下来。他有此行为,未必就是效忠满清,他效忠的其实是中国数千年的价值体系。因此,中国传统极为强调的个人修养,所谓修身齐家云云,是他重要的思想来源。

但王国维又是谁?他是被梁启超、郭沫若齐声颂扬,“在几千年的旧学城垒上,灿然放出了一段异样的光辉”“不独为中国所有而为全世界之所有之学人”。显然,这不是光凭旧学就能达到的高度——他可是24岁就把日本教育制度研究透彻了的人。所以,他能把压根不入中国传统教育法眼的体育放进“完全之人物”的塑造范围,开时代之先,绝非偶然。

只是令后人感叹的是,王国维忧郁的性格、古怪的行为,成了他的思想被世人理解的最大障碍。他的受业弟子徐中舒讲过王国维如何指导学生,“非有所问,不轻发言;有时或至默坐相对,热卷烟以自遣,片刻可尽数支;有时或欲有所发挥,亦仅略举大意,数言而止;遇有疑难问题不能解决者,先生即称不知”。当然徐中舒是其弟子,说话还算客气,还不忘修饰一句“先生谈话雅尚质朴,毫无华饰”,但在外人看来,师徒相对默默无语,拿根烟闷头猛抽,岂不怪哉?再加上他思想超前,除了“完全之人物”,还试图把“最高之理想,存乎美丽之心”这样的审美思想纳入教育轨道,以审美为社会弊病(吸鸦片)开出药方,如此“逆潮流而动”,最后他悲天悯人的教育观念不仅没有得到社会公认,反而在当时不容于世,也不足为怪了。

所以他孤独。王国维在当代最大腕的知音叶嘉莹说过,“王国维的孤独寂寞是这个人对整个人生的悲悯”。从这个角度理解,他的孤独就是大师的孤独、天才的孤独。当世间之事喧嚣尘上之时,他心如止水地整理国故、探究学问,构筑起自己的精神大厦,为世人点起一盏灯。随着岁月的流逝,很多风流人物风流故事被人遗忘,但作为燃灯者的王国维,依旧不朽。

相关链接

①王国维(1877-1927),初名国桢,字静安,浙江省海宁人。王国维是中国近、现代相交时期一位享有国际声誉的著名学者,1927年6月2日在颐和园投水而死。

王国维早年追求新学,接受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的影响,把西方哲学、美学思想与中国古典哲学、美学相融合,研究哲学与美学,形成了独特的美学思想体系,继而攻词曲戏剧,后又治史学、古文字学、考古学。郭沫若称他为新史学的开山,不止如此,他平生学无专师,自辟户牖,成就卓越,贡献突出,在教育、哲学、文学、戏曲、美学、史学、古文学等方面均有深诣和创新,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留下了广博精深的学术遗产。(百度百科)

②不仅在做学问方面讲究独立,王国维的为人也同样追求个性,不为人拘。在受西学浸染极深的清华校园,王国维头戴白棉布瓜皮小帽,穿大袍,勒条粗布腰带,典型的冬烘先生模样,而目,他顶着一条辫子(那是在辛亥革命后重新续起来的)。王国维的辫子留得不合时宜,却也并非是为忠君而留——溥仪的辫子己经剪掉了。看来,保存一点对传统文化的纪念,作为与现实生活抗衡的文化品格象征,才是这条辫子存在的意义。这种欲以一己之坚贞持守与社会相对抗的想法,如果仅就个人品格而言,自然有其可敬的一方面,但从整个社会的发展趋势而言,则又显得极为愚执可怜。这种带有极浓重的悲剧色彩的选择,也注定了王国维在悲剧中度过他的后半生。(窦忠如《王国维传》)

4、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和同时期教育家相比,王国维在教育理论和境界上的建树可谓毫不逊色,但他在办

实践上却未有什么涉猎,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B. 在救亡图存的时代主旋律中,知识的工具价值高于一切,科学因其“有用”而备受重

视,教育的价值被迫依附于经世致用的社会价值。

C. 王国维欲以一己之坚贞持守与社会相对抗,固然可敬,但他阻挡不了时代发展的车轮,

这注定了他悲剧性的结局。

D.王国维是中国近现代时期享有国际声誉的著名学者,但本文不谈他在学术上的建树,而是另辟蹊径,高度赞扬了王国维在现代教育思想上的开创性贡献。

5、王国维在教育上的贡献有哪些?(4分)

6、文章说王国维是“孤独的燃灯者”,你如何理解“燃灯者”?“孤独”的原因是什么?(5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鸳鸯跳

王春迪

海头帮,指的是一帮在码头上靠扛活为生的脚夫,凭着一股子不怕苦不要命的狠劲儿,练就了一身脚夫的真本事,挤走了旁门外姓,吃起了这碗独食。

老街是鲁中南地区有名的商业集散地,国泰民安、商贸繁盛的时候,那一条条来自江南甚至南洋的货船,黑压压地挤在码头上,远远望去,似鱼鳞般密集。

先装卸谁的,不装卸谁的,都是海头帮说了算!啥叫强龙不压地头蛇?管你多大来头,瞅你不顺眼,让你的货霉在船里、烂在岸上,那都不叫个事儿!

就连老街首富海爷,都被他们整过!

那几年,海爷走南闯北,生意蒸蒸日上。一次年关,海爷设宴备礼,酬谢各条道上的老大们。一忙,就把海头帮的钱老大给忘了!

年后,海爷从南方运来满满三大船的货,有茶叶、药草、布匹、香料、木材……全是些怕湿怕霉的娇贵玩意儿,不想遭遇了连日的雨雪,急着找海头帮卸货,可他们要么以先来后到为由,要么以雨天脚滑为由,磨磨蹭蹭,就是不靠海爷的船边儿。

没办法,海爷这天亲自到钱老大的船上求他,钱老大得了脸,还不忘摆回谱。那时,连接船和陆地之间的是一种一步宽的木板,人在上面走,木板就跟着你弹来跳去,码头上叫它鸳鸯跳,把握不住鸳鸯跳节奏的人,站都站不稳,稍不留神就把你弹到水里去。

得知海爷到来,钱老大还故意在鸳鸯跳上泼了一层豆油。

海爷默默地脱了鞋,然后俯在鸳鸯跳上,爬了上去。

眨眼几年过去,到了咸丰五年,太平军把整个水路截得几乎连条鱼都游不过来,一路上关卡林立。因而各行各业,纷纷改水路为旱路。因为好久都没啥生意,码头上那些个鸳鸯跳,都起了厚厚的青苔。

一日,一条货船劈浪而至。

往年,是先交钱,再卸货。如今哪还管这一套?钱老大这边正和船上的掌柜在袖筒里合计价钱,那边,海头帮的爷儿们在不到两袋烟的工夫,就利利索索将一船粮食整整齐齐地码在了岸边。

这时,有一个轿子,从远处嘎吱嘎吱地晃了过来。轿子里刚露出一个头,钱老大的脸,唰地就绿了。

竟是海爷!

海爷目不斜视地上了船,随后,掌柜站在船板上对钱老大吆喝:“咱东家说了,银子有的是,可要钱老大自个儿来拿才行!”

说罢,眼睛盯着钱老大,手里一杯油,滴滴答答地淋在了鸳鸯跳上!

钱老大望着身旁海头帮的弟兄,衣衫褴褛、一脸菜色。他回过头,牙一咬,鞋一脱,扑通一声跪在了鸳鸯跳上……

进了船,钱老大头别到一边,也不看人,手一伸:“拿钱!”

海爷笑笑,说:“听闻钱老大当年为争这码头当家人的位子,曾从滚水里取铜板,怎一个勇字了得!兄弟们的工钱,就在那个盒子里,够胆量的,你就试试!”

钱老大一瞧,是一个一臂高的盒子,上面露出拳头大的洞,里面黑乎乎的,啥也看不见。 钱老大琢磨着,这里头一定有蛇蝎一类的东西,取吧,保不准被咬;不取,空手下船,咋和快饿死的兄弟们交代?

钱老大心一横,袖子一撸,顿时青筋暴出,伸手就冲盒子去了。手还没到盒子口,钱老大两行热汗已顺着赤红的腮帮子淌进了下巴茂密的胡须里……

忽而,钱老大眼如铜铃,手在里面搅了几圈,啥也没有。

他怒吼一声,盒子一甩,想冲上去对海爷动粗。海爷哈哈大笑,而后大手一挥:“送钱老大下船!”

钱老大被推搡出船舱,刚要破口大骂,可随之而来的景象,闪了他的眼。

岸上,海爷手下的人,正把刚刚卸下来的整船粮食,一袋袋地分给海头帮的弟兄,弟兄们接过粮食时,那曾经硬邦邦的双膝也都软塌塌的了。

下船时,钱老大看脚下的鸳鸯跳,干净如洗。钱老大一声长叹,扭头对着海爷抱了抱拳,大步而去。

几年后,朝廷又重新夺回了水路,随着商道畅通,码头渐渐恢复了往日的兴盛。有所不同的是,每每海爷的商船驶进码头,那些海头帮的人,好似迎亲一般,争先恐后地冲上去卸货,甭说啥先来后到,也甭说你财大气粗有多大来头,只要海爷的船来,统统站一边去!

谁都别委屈,人家钱老大说了,这是他们海头帮的规矩!

(选自《小说月刊》2015年第3期)

7.下列对这篇小说有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A .小说开头几段为读者勾勒了一幅熙来攘往的市井社会图,为后文人物出场设置了合理

的背景。

B .小说中写到码头的几经变迁,太平军拦截水路时,码头生意萧条;朝廷夺回水路后, 码头生意兴隆。这深化了作者关于国计民生问题的思考及小说的斗争主题。

C .小说善于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性格,写钱老大掏盒子时“两行热汗已顺着赤红的腮 帮子淌进了下巴茂密的胡须里”,表明他外强中干、胆小怕事。

D .小说故事情节跌宕起伏。码头生意兴隆时,钱老大用“鸳鸯跳”故意刁难海爷;码头 生意萧条后,海爷又用“鸳鸯跳”“回敬”钱老大。你来我往之中,两人结下了深厚 情谊。

8.海爷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概括并作简要分析。(4分)

9.小说为什么以“鸳鸯跳”为题?请结合全文简要阐述。(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刘珙,字共父,子羽长子也。生有奇质,从季父..子翚学。以荫补承务郎,登进士..乙科,监绍兴府都税务。请祠归,杜门力学,不急仕进。主管西外敦宗院,召除诸王宫大小学教授,迁礼部郎官。

秦桧欲追谥.其父,召礼官会问,珙不至,桧怒,风言者逐之。桧死,召为大宗正丞,迁吏部..员外郎,兼权中书舍人。金犯边,王师北向,诏檄多出其手,词气激烈,闻者泣下。御史杜莘老劾宦者张去为,忤旨左迁,珙不草制,莘老得不去。从幸建康兼直学士院车驾将还军务未有所付时张浚留守建康众望属之。及诏出,以杨存中为江、淮宣抚使,珙不书录黄①,仍论其不可。上怒,谓宰相曰:“刘珙父为浚所知,此特为浚地耳!”命再下,宰相召珙谕旨,且曰:“再缴②则累张公。”珙曰:“某为国家计,岂暇为张公谋。”执奏如初,存中命乃寝。

湖南旱,郴州宜章县李金为乱,朝廷忧之,以珙知潭州、湖南安抚使。入境,声言发郡县兵讨击,而移书制使沈介,请以便宜出师,曰:“擅兴之罪,吾自当之。”介即遣田宝、杨钦以兵至,珙知其暑行疲怠,发夫数程外迎之,代其负任,至则犒赐过望,军士感奋。珙知钦可用,檄诸军皆受节制,下令募贼徒相捕斩诣吏者,除罪受赏。钦与宝连战破贼,追至莽山,贼党曹彦,黄拱执李金以降。支党窜匿者尚众,珙谕钦等却兵,听其自降。贼相率纳兵,给据归田里。第上诸将功状有差,上赐玺书曰:“近世书生但务清谈,经纶实才盖未之见,朕以是每有东晋之忧。今卿既诛群盗,而功状详实,诸将优劣,破贼先后,历历可观,宜益勉副朕意。”

珙精明果断,居家孝,丧继母卓氏,年已逾五十,尽哀致毁,内外功緦之戚,必素服以终月数。喜受尽言,事有小失,下吏言之立改。临数镇,民爱之若父母,闻讣,有罢市巷哭相与祠之者。

(选自《宋史》,有删改)

【注】①录黄:宋时中书省承旨起草的一种文件。②缴:纠缠。③緦:音sī,古代丧服名。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从幸建康/兼直学士院/车驾将还军务/未有所付/时张浚留守/建康众望属之

B. 从幸建康/兼直学士院车驾/将还军务/未有所付/时张浚留守建康/众望属之

C. 从幸建康/兼直学士院/车驾将还/军务未有所付/时张浚留守建康/众望属之

D. 从幸建康/兼直学士院车驾/将还/军务未有所付/时张浚留守/建康众望属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古代以伯、仲、叔、季来表示兄弟间的排行顺序,伯为老大,季排行最小,季父即叔

父。

B.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也叫状元。

C. 谥就是谥号,指古代皇帝、贵族、大臣、杰出官员或其它有地位的人死后所加的带有

褒贬意义的称号。

D. 吏部是中国古代官署之一,掌管天下文官的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事务。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刘珙淡泊名利。考上进士后,他本可承父荫登上仕途,但他却主动请求回乡,闭门读

书,不急于仕进。

B. 刘珙不慕权贵。奸臣秦桧想给他的父亲追封谥号,召集礼部官员开会商量,刘珙却不

到会,招致秦桧的报复。

C. 刘珙正直敢言。在张浚的任命问题上,刘珙坚持己见,终于让皇上收回了成命。

D. 刘珙有勇有谋。在平定李金之乱时,通过分化瓦解的方式,成功抓获了李金。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珙曰:“某为国家计,岂暇为张公谋。”执奏如初,存中命乃寝。

(2)支党窜匿者尚众,珙谕钦等却兵,听其自降。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书情寄上苏州韦使君兼呈吴县李明府

崔峒

数年湖上谢浮名,竹杖纱巾遂称情。

云外有时逢寺宿,日西无事傍江行。

陶潜县里看花发,庾亮楼中对月明。

谁念献书来万里,君王深在九重城。

【注】崔峒曾登进士第,大历中任拾遗、补阙等职,后因事贬为潞府(治所在今山西襄垣县北)功曹,终被贬于州刺史,贞元中期卒于任上,本诗即作于潞府功曹任上。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首句说自己早已辞官,数年来漂泊江湖,摒弃虚名,下句“竹杖纱巾”,是隐者装束,意思说自己逍遥自在地生活,大遂平生之愿。

B.“云外”,即指世俗之外,宦海之外,此指诗人现居的闲散之地,此联诗人自述一切率

意而为,有时逢寺即宿,有时日落西山,无事时沿江漫行。

C.颈联用典,陶潜指李明府,庾亮指韦应物(韦使君)。作者想象他们在各自的为官之地“看花”、“对月”,表现了对朋友生活的向往。

D.尾联写自己不远万里,到京城献书,谁知“君之门兮九重”,一片赤诚,难以上达天听,为君王所知。

E.首联说这种隐逸生活“称情”,尾联又写到自己“献书”,这种自相矛盾的行为,说明作者还是希望追求仕进,有所作为,隐逸生活并非出于自己的本心。

15.诗歌题为“书情”,作者在诗中表达了哪些情感?请分条概括。(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根据课文内容,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赤壁赋》中,作者用?,?两句展现了一叶扁舟随

意漂荡,在浩渺江面上自由来去的情景。

(2)在《离骚》中,面对被贬斥的命运,作者说:“, 。”

表达了为追求理想而至死不悔的坚定决心。

(3)《诗经·氓》中,面对变心的男子,女主人公严厉地批判他??,这

个成语后世成为反复无常,感情不专的代名词。

第Ⅱ卷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正确的—项是(3分)

A.沸沸扬扬

....的“罗尔救女”事件至今风波未息。从煽情并获得巨量转发、赞赏的“救女

文”,到“三套房子”“医保充分报销”的质疑,事件的迅速反转,颠覆了公众的认知。

B. 起飞时的空气压力,穿越黑障区时的生死考验,紧张的38项科学实验任务都成了过

去时,面对记者,两位航天员显得泰然自若

....,谈到的话题都是记忆中最美好的一面。

C.因2017年春节在一月底,春运车票的预订大幕已经开启。不少人提前安排春节出行,

只为抢到一张炙手可热

....的回家车票。

D.“坚守”是全文最重要的词,正是那执著的坚守,不绝如缕

....地牵动着作者的思绪,即使在他走出汉家寨很远很远之后。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据悉,故宫城墙修缮工程将于本月28日启动。本次修缮将主要以城墙内侧修缮为主,

修缮完毕后将逐步对游客开放,成为故宫博物院的新展示区。

B.社会风气失范、社会评价失衡等负面信息不断传来,甚至连一个老人摔倒了要不要施

以援手,也成了令人困惑的难题。这当中有传媒时代的放大效应,也有物质上的飞速

增长与精神上的困惑杂乱的落差。

C.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

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

D.当前数据贩卖已然成风,如何有效防范个人信息不被泄露呢?采用智能化的信息安全

技术也许是最佳选择,此外,加强立法工作也迫在眉睫。

19.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在书房书写,只需抬眼一望,山峦就映入眼帘了。。。。

。。。这墨有时浓重,有时浅淡,可见云彩在作画的时候是富有探索精神的。

①当然,从窗口还可以尽情地观察飞来飞去的云。

②云不仅形态变幻快,它的色彩也是多变的。

③都说青山悦目,其实沉积了冬雪的白山也是悦目的。

④如果天空是一张白纸的话,云彩就是泼向这里的墨了。

⑤白山看上去有如一只只来自天庭的白象。

⑥刚才看着还是铅灰的一团浓云,它飘着,就分裂成几片船形的云了,而且色彩也变得莹白了。

A.③⑤①⑥④②B.③⑤①②⑥④C.①③⑤④⑥②D.①⑤③②④⑥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①?此言差矣。以中西古建筑最显著的对比,即材料上的土木和砖石为例。乍看之下,木质建筑简朴,易朽,扁平,似乎很难与巍峨高耸的石头教堂一争高下。有人把这归咎于材料短缺,或古人的技术不行。但事实上,②;古代冶金技术世界领先,石料开采加工的器具也更先进。其实,③,譬如陵墓,在他们看来,才是该用石头堆砌的。而从秦汉陵墓的空间布局、我们的砖石建筑就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因此,对于砖石建筑,古人“非不能也,乃不为也”, 形式和质料上的偏好,其实是一种文化选择。

21、欣赏丰子恺先生的漫画《某父子》,配一段文字,表现画面

的旨趣。(6分)

要求:①配合画面情景;②运用两种修辞,使表达鲜明生

动;③字数不超过85个字。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

分)

有人说:“人生最可怜的就是:我们总是梦想着天边的一座

奇妙的玫瑰园,而不去欣赏每天就开在我们窗口的玫瑰。”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不得写诗歌。

荆门市2016—2017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高一语文参考答案

1. 答案A ?‘雨雪霏霏’则是用雨雪比拟主人公归来时凄凉的心境?表述错误。

2. 答案D ?面临仕与隐的抉择时的矛盾心态?曲解文意,应为?或仕或隐的种种复杂心态?。

3. 答案B 过于片面,香草也可象征贤臣君子与奸佞小人,见原文第五段。

4.答案A 原文是?看似好像在办学上未有什么涉猎?,?遗憾?一说属无中生有。

5.答案①王国维是中国最早的教育刊物《教育世界》的主笔,他通过教育译著的方式,翻译介绍了大量关于日本学制的文章。②他在《论教育之宗旨》一文中提出,教育宗旨在于培养能力全面、和谐发展的?完全之人物?,成为我国教育历史上第一个明确提出德、智、体、美四育主张的人。(每点2分)

6.答案(1)对?燃灯者?的理解:当世间之事喧嚣尘上之时,王国维坚守着中国数千年的价值体系,为世人点起一盏灯,传递思想的薪火。(2分)

(2)?孤独?的原因①时代原因:在救亡图存压倒一切的时代,培养科技人才,几乎成为新式教育的唯一追求,在这种时代背景下,王国维提出的培养?完全之人物?的教育观念显得?不合时宜?。②性格原因:王国维忧郁的性格、古怪的行为,成了他的思想被世人理解的最大障碍。③思想观念:王国维思想超前,试图把?最高之理想,存乎美丽之心?这样的审美思想纳入教育轨道,以审美为社会弊病(吸鸦片)开出药方,这种教育观念不能为当时人所容。(3分)

7.答案AD(B项?这深化了作者关于国计民生问题的思考及小说斗争的主题?分析错误;C项?表明他外强中干、胆小怕事?分析错误。)

8.①宽容大度。钱老大故意为难海爷,海爷本应怀恨在心,但海爷却能放下怨恨,在考验钱老大之后,反而帮助海头帮弟兄们渡过难关。②忍辱负重。海爷能放下首富身架爬过鸳鸯跳。③扶危济困。海头帮生意冷清,海爷把整船粮食分给海头帮的弟兄们,帮他们度过难关。(每点2分,答对两点即可得全分)

9.①?鸳鸯跳?构成了故事独特的背景。全文围绕码头上常见的鸳鸯跳展开,使小说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时代特点。②作为故事的线索。钱老大与海爷以鸳鸯跳结怨,又用鸳鸯跳化干戈为玉帛,鸳鸯跳贯穿全文,推动情节发展。③塑造了人物性格。过鸳鸯跳难度很大,但海爷和钱老大都忍辱求全,克服困难,可敬可叹。(每点2分)

10.答案C

11.答案B 殿试第一名才称状元

12.答案A 刘珙承父荫任承务郎在前,考中进士在后

13.(1)我为国家谋划,哪里有空为张浚打算。?仍然坚持上奏,杨存中的任命于是停发。(计:谋划,打算。暇:空闲。执:坚持。寝:停止。句意1分)

(2)敌寇党羽逃走的还有很多,刘珙令杨钦等人退兵,听任他们自己投降。(尚:还。谕:告诉;命令。却:退。听:听任,任凭。句意1分)

【参考译文】

刘珙字共父,刘子羽的长子。刘珙一出生就显示出奇异的素质,他跟随叔父刘子翚学习。刘珙因为父亲得以荫补承务郎,考中进士乙科,任绍兴府税务监官。刘珙请求回乡管理祠堂。他回家后,闭门努力学习,不急于升官进爵。朝廷命他主管京城西郊外的敦宗院,皇上召他回朝,拜官诸王宫大小学教授,又升为礼部郎官。

秦桧想追封谥号给他的父亲,召集礼部官员开会商量,刘珙不到会,秦桧大怒,暗示言官驱逐他。秦桧死后,刘珙被朝廷召为大宗正丞,升为吏部员外郎,兼代理中书舍人。金侵犯宋边境,王师北伐,皇上所下的诏令、檄文多出自刘珙之手,其言词十分慷慨激昂,听到的人都流下了眼泪。御史杜莘老弹劾宦官张去为,与圣旨相违抗,皇上下令降他的职,刘珙没有草拟这个命令,杜莘老得以不去职。刘珙跟随皇上到建康,兼任直学士院。皇上将返回朝廷,军务大事没有人托付,当时张浚留守建康,众望所归,是最合适的人选。等到诏令出来,皇上任命杨存中为江、淮宣抚使,刘珙不写录黄(录黄,宋时中书省承旨起草的一种文件),仍然说不可以。皇上大怒,对宰相说:“刘珙的父亲是张浚的好友,刘珙这是特别为张

浚所为的。”皇上再次下命令,宰相召来刘珙告诉他圣旨,并说:“再纠缠下去就要连累张浚了。”刘珙说“:我为国家谋划,哪里有空为张浚打算。”仍然坚持上奏,杨存中的任命于是停发。

湖南干旱,郴州宜章县李金作乱,朝廷很是担忧,派刘珙为潭州知州、湖南安抚使。刘珙一入潭州境内,扬言发郡县兵讨伐李金,又寄信给制置使沈介,请他相机出师相助,并说:“擅自发兵的罪责,我自会承担。”沈介立即派田宝、杨钦率兵前往,刘珙知道士兵在暑天行军十分疲倦,派人到几里之外迎接,换下他们负荷的重物,军队到达后刘珙对他们热情犒劳、赏赐,超过了将士们的期望,将士们感到十分振奋。刘珙了解到杨钦可以重用,令各军都受他调遣,下令对于能捕斩同伙报告官吏的盗贼,除去他们的罪名并予以奖赏。杨钦与田宝连续几次打败敌人,追击敌人到莽山,敌人同伙曹彦、黄拱抓住李金出来投降。敌寇党羽逃走的还有很多,刘珙令杨钦等人退兵,听任他们自己投降。敌人竞相交出兵器投降,刘珙发给他们路费让他们回归田里。刘珙按秩序排列各将领的功劳大小上报皇上,皇上下诏说:“近来书生只会清谈,处理国家大事的实干才能没看见,我因此常常有东晋灭亡的忧虑。如今你已经诛灭了群盗,而上报的立功状十分详细真实,诸将优劣,破敌先后,一目了然,望你更努力以称我的心。”

刘珙精明果断,在家事亲十分孝顺,守继母卓氏之丧时,年纪已过五十,悲哀过度以致损害了身体。五服之内的亲戚去世一定要服丧满年月。刘珙喜欢听直言,事情有小的失误,下属指出后他立即就改正。刘珙到过几个地方任职,百姓爱他就像爱自己的父母,听到他的讣闻,有人罢市在巷道上哭起来了,并一起祭祀他。

14. 答案AE (选A项得2分,选E项得3分。A项,?首句说自己早已辞官?错误,由注释可知,作者当时正在潞府功曹任上。E项,?还是希望追求仕进,有所作为,隐逸生活并非出于自己的本心?不准确,作者向往的是?吏、隐两全?的生活。)

15. ①摒弃虚名,漂泊江湖,率意而为的闲适之情。②对君王深居禁中,不能赏识自己的才干的怨恨之情。③?仕?与?隐?的矛盾,对朋友?吏、隐两全?的生活的向往。(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16.(1)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2)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3)二三其德

17.答案A (B项,?泰然自若?形容在紧急情况下沉着镇定,不慌不乱。C项,?炙手可热?形容手一靠近就感觉很烫。比喻气焰盛、权势大。D项,?不绝如缕?多形容局面危急或声音、气息等低沉微弱、时断时续。)

18.答案B (A项,?主要以城墙内侧修缮为主?句式杂糅。C项,成分残缺,?孩子?后面应加上宾语中心词?政策?。 D项,否定不当,应删去?不被泄露?中的?不?字。) 19.答案B

20.①中国传统建筑就是不如西方吗②中华大地并不缺优良石材③老祖宗们并非完全不用石料修筑(答对一句得1分,答对两句得3分,答对三句得5分)

21、答案示例:儿子西装革履,老父布衣短衫;儿子闲庭信步,老父右提左挽。却不知,到底是寸草心懵然,还是三春晖太暖?

22、【解析】本题考查写作的能力。材料是一句俗语,分析时应理解其中事物的比喻象征义。?天边的一座奇妙的玫瑰园?,象征着不切实际的梦想,甚至是幻想。?每天开在窗口的玫瑰?就是我们现实的温暖,当下的幸福。?可怜的是梦想天边奇妙的玫瑰?告诉我们,我们总是对不切实际的事情抱有幻想,而忽略了身边能抓住的美丽,这种做法是不值得的,要珍惜手中握着的,而不是放掉手中已拥有的。应从以下角度立意:(1)珍惜现在拥有的,珍惜当下。(2)注重实际,实事求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理解,人正是因为时刻都抱有对未来的希望才会继续生活下去的,没有了对未来的憧憬人不可能继续生活下去。所以也可以把两者结合起来,既要抱有希望,又要脚踏实地,珍惜现在。

2020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高一语文期末考试卷 本试卷共8页,全卷满分150 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徐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获取信息的便捷化与舒适化,究竟是在发展我们的精神能力还是相反呢?听听“好声音”、看看肥皂剧,果真能代替反复默诵与咀嚼、温习消化那些花朵般、金子般、火焰般、匕首与针刺般的言语、章节与名篇巨著吗?我们所说的信息,究竟只是一个数量的概念呢,还是具有深度与品质的追求?视听信息能取代学问、智慧、理念、心胸、情操与文学的全部内涵吗?不,那是不可能的。恰恰是语言符号激活了思维与想象能力,取得融会贯通,最大限度地调动精神资源,能够发展、延伸、突破已有的知识见解。只要语言文字没有消失,只要语言与思维的密切关联没有改变,只要语言文字与生活的密切关联还存在,文学的重要性就不会发生变化。英谚云:宁可失去英伦三岛,不能失去莎士比亚。因为莎士比亚代表的是文化,文化是存在的根基与理由,有这种文化,就有这种凝聚力,就有追求与生活方式,就有这个民族的自尊心与自爱心。黄鹤楼现在已不在原址,建筑材料也不理想,但是黄鹤楼仍然吸引了那么多游客,原因在于崔颢与李白的诗。以为3D4D 视听节目与网络音频视频能代替文学,那就是以白痴的聪明来取代文化与智慧。 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时代的文学成就的评价,文学史的特点是看高不看低。当然我们个人常常需要经历一个由低向高的过程。文学史盯住的是每个时期的大家名家经典作品,却不会对各个时代都有的二三流作家多加注意。不要过于重视印数,不要过于相信炒作。传播是手段,不是目的,更不是价值。当然会有许多人以当下市场效益为最看得见的成就,我们不可能排除这样的写作者,他们对于发展文化产业与文化消费有其贡献。但是从长远看,从更重要的意义上看,文学是一个民族的精神花朵,是一个民族的品位与素质,是一个族群的精神史,是一个民族的乃至影响世界的智慧与胸襟。我们写作者要敢于看不起那些空心化、浅薄化、恶俗化、碎片化、单纯搞笑、单纯恶搞、咋咋呼呼迎合起哄的所谓作品。取法乎上,仅得其中。我们写诗的人心中应该有屈原、李白、杜甫、普希金,我们写小说的人心中应该有曹雪芹、蒲松龄、巴尔扎克与托尔斯泰,我们写戏剧的人心中应该有关汉卿与莎士比亚。

(完整版)高一语文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高一语文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第一部分(模块考查共40分) 一、基础知识(每题3分,共15分) 1、下列各项中,字音和字形 .....都正确的一项是() A.氓(méng)隶脸颊(xiá)暗然流血漂橹 B.朱拓(tà)咀( jǔ)嚼(jiáo)褴缕万乘之势 C.逡(qūn)巡(xún)踌(chóu)躇(z hú)竦然翁牖绳枢 D.呜咽(yè)牲( shēng )醴( lǐ)踉跄瘐毙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这本辞典虽然有一些缺页,是珍本。 ②会议将举手表决的方式,选出新的主席团领导。 ③如果仅仅因为看了一下时下比较流行的武打、言情的小说或影视后,就一味地盲目地去模仿作品的人物过激行为,这只能说明这些读者是没有一定能力的。 A.毕竟沿用鉴赏 B.毕竟采用鉴别 C.究竟沿用鉴别 D.究竟采用鉴赏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亚洲四强赛上,中国队的表现可圈可点 ....,不但战平了日本,还历史性地终结了盘桓32年之久的“恐韩症”。 B. 尽管乙肝病毒感染可以有效防治,但仍有一些人对乙肝谈虎色变 ....,使得乙肝病毒携带者就业困难。 C. 成都叫停“奥数”等用来规范办学的举措,曾引起过广泛的争议,如今终于尘埃落定 ....得到了有效实施。 D. “两会”上,大家认为无关现实痛痒的议案应该少提,把难能可贵 ....的时间让位给老百姓最关注的议题。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今后五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要坚定信心,埋头苦干,为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打下更加牢固的基础。 B.国务院办公厅最近下发通知,将在所有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施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 C.今年,全国各地煤矿安全事故频繁发生,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和巨大的财产损失,这主要是因为缺乏安全意识和监督管理不力造成的。 D.当一些西方媒体歪曲报道西藏发生的游行示威、将中国妖魔化时,澳大利亚的大多数媒体和报纸、电视台都公布了事实真相,破坏了西方媒体妄图达到它们险恶目的的图谋。5、下列各项中,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小说三要素是:细致的人物刻画、完整的故事情节、典型的环境描写。小说的情节主要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有时前面还有序幕,最后还有尾声。 B.《汉书》又称《前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西汉班固撰,是继《史记》之后我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

中学17—18学年下学期高一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2)

邢台一中2017—2018学年下学期第三次月考 高一年级语文试题 命题人李爱芬 一、现代文阅读(3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大团圆”是我国特有的一种审美心理现象,它大量出现在宋以后的戏曲小说中,如《窦娥冤》的申冤昭雪、《赵氏孤儿》的孤儿报仇、《汉宫秋》的“团圆梦境”等等。讲究“团圆之趣”已经成为我国极为普遍的传统审美心理现象。 华夏初民对客观世界的考察,大概是从“天”开始的。春夏秋冬的往复,白天黑夜的交替,日出日落的循环,使他们直观地形成了“乾为天,为圆”的观念。由于中国是一个古老的农耕国家,“天”的好坏又直接关系到农业收成的多寡,因此,对于生产力水平低下的先民来说,头顶上的那圆的天,就成了他们顶礼膜拜的对象,这种对“天”的崇拜就导致了对于“天”的运行规律——“圆”的亲和与崇尚。 作为中国哲学源头的《易经》体现了中国古人的圆道观,循环即圆道是《易经》作者心目中的最重要的规律之一,对易学而言,“圆”不仅是神秘的示语,而且也是圆融无碍、无往不复的至高至美的境界。 而老子哲学思想中的自然观,也是以周行不殆的圆来加以描述的。《老子》“九九”八十一章,象征着道的生生不息、变动不已、周行不止。这种“九九”循环往复式的“道”的结构,是离不开圆的。 由于“圆”以其圆满而使人感到审美的满足,所以,“圆”经常在“圆满”“至美”的意义上为佛家所推崇。佛教称般若真智为“圆智”,称修行到最高阶段为“圆成”,称涅槃境界为“圆寂”,将美好至极的事物称做“圆圆海”。这里,“圆”均可作为“圆满”和“至美”来解。 圆在中国哲学中意味着道境和禅境,易、庄、禅不约而同地将圆作为最高的精神境界,其中具有深刻的美学内涵。道家的有无相生的哲学思想、佛家的因果报应的轮回观、《周易》用以解读宇宙人生奥秘的太极思维模式,以及本文论述的“大团圆”的审美心理,似乎都存在于同一个圆的图式之中。“圆”既是完满的象征,是循环往复的表现,也是华夏民族对社会、人生,以及自身理想的一种构想、理解和追求。体现在中国古代的戏曲小说中,则一切

2020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最新】20xx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高一语文试题 注意: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命题审题 一、基础知识(每题3分,共21分) 1.下列加点字字音、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 ) A.偌大nuó踯躅zhízhú商榷qiè猗郁yī B.裨益bì訾詈zì lì蜕变tuì蕈菌xùn C.咀咒zǔ敛裾jù肄业yì相勖xù D.弥除 mǐ赍钱jī椽笔chuán 磐石pán 2.下列加点字用法与其它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 A.道芷阳间行 B.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C. 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D. 交广市鲑珍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余亦悔其随之而不能极夫游之乐也其孰能讥之乎 B. 相与枕藉乎舟中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C.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D.夫人之相与不知老之将至 4.下列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秋以为期 B.高余冠之岌岌兮 C.客有吹洞箫者 D.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5.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国家没有制定统一的价值评估标准,致使坊间对夜明珠的认定具有极大的主观性,这也使得许多人造宝石充斥市场,________。 ②广大民族地区保障和改善民生,就是要把与各族群众生产生活 ________的社会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着力提升民族地区公共服务保障水平。

京寻宅子尔。”询仁云:“舍人既来,谁不愿赁宅,何必预寻?”元泽答曰:“大人之意不然,须与司马君实④相近者。每在家中云: ‘择邻必须司马十二,此人居家事事可法,欲令儿曹有所观效焉。’” 王荆公知制诰,丁母忧,已五十矣,哀毁过甚,不宿于家,以藁秸为荐,就厅上寝于地。是时,潘夙公所善,方知荆南,遣人下书金陵。急足⑤至,升厅,见一人席地坐,露头瘦损,愕以为老兵也,呼院子⑥令送书入宅。公遽取书,就铺上拆以读。急足怒:“舍人⑦书而院子自拆可乎?”喧呼怒叫。左右曰:“此即舍人也。”急足皇恐趋出,且曰:“好舍人,好舍人!” 陈秀公罢相,以镇江军节度使判扬州。其先茔在润州,而镇江即本镇也。每岁十月旦、寒食,诏许两往镇江展省,两州迎送,旌旗舳舰,官吏锦绣,相属于道,今古一时之盛也。是时王荆公居蒋山骑驴出入会荆公病愈秀公请于朝许带人从往省荆公诏许之舟楫衔尾蔽江而下街告,于舟中喝道不绝,人皆叹之。荆公闻其来,以二人肩鼠尾轿迎于江上。秀公鼓旗舰舳正喝道,荆公忽于芦苇间驻车以俟。秀公令就岸,大舟回旋久之,乃能泊而相见。秀公大惭。其归也,令罢舟中喝道。 【注】①〔王荆公〕即王安石。②〔吴国夫人〕王安石妻子。③〔王元泽〕王雱,王安石之子,字元泽。④〔司马君实〕司马光,字君实。因排行十二,又称司马十二。⑤〔急足〕急行传递书信的人,属递铺管辖,日行一百里。⑥〔院子〕旧时称仆役。⑦〔舍人〕官名。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欲令儿曹有所观效焉效:学习 B.方知荆南 知:主持 C.相属于道属:嘱托 D.秀公令就岸 就:靠近 9.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是时/王荆公居蒋山/骑驴出入/会荆公病愈/秀公请于朝/许带人从往省/荆公诏许之舟楫/衔尾蔽江而下/ B.是时/王荆公居蒋山/骑驴出入/会荆公病愈/秀公请于朝/许带人从往省荆公/诏许之舟楫/衔尾蔽江而下/ C.是时/王荆公居蒋山/骑驴出入/会荆公病愈/秀公请于朝/许带人从往省荆公/诏许之/舟楫衔尾/蔽江而下/ D.是时/王荆公居蒋山/骑驴出入/会荆公病愈/秀公请于朝/许带人从往省/荆公诏许之/舟楫衔尾/蔽江而下/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安石夫人用乐晕锦给爱女作嫁妆,王安石并不知情,但受到了皇帝的严厉批评。

高一年级第一次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

高一年级第一次考试语文试题 一、基础训练 1、下列各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逮.捕dǎī教诲. hǔī犄.角 jǐ干瘪.bīě B、称.呼chēng 召.唤zhào 迂.回yū撩.起līāo C、脊.骨 jí憎.厌zèng 卓.越 zhúo 慰藉.jìe D、睫.毛jí怪癖. pì敷.演 fú洞穴.xuè 2、下列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A、翔实沉缅逸事绣钝 B、锁碎耗废决择焦躁 C、脉搏笔杆寥廓恢弘 D、若大祟高激励磕拌 3、下列各句,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单靠报纸和得到的流行文学,是学不会真正意义上的阅读的,而必须读杰作。 (2)我将冷静地自己:我为什么失败,我做错过什么,我欠过别人什么。 (3)下一代往往在下意识中受到这流行观念的影响,好象一开始便必然处在与上一代对立的地位。孩子,我希望我们有这么令人不愉快的关系。 (4)端午节,民间有在身上挂香荷包的习俗,据说,这样可以疾病。 A、偶尔检查不致祛除 B、偶尔检查不至驱除 C、偶然检点不致祛除 D.偶然检点不至祛除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A、初春时节,草儿泛绿了,叶儿发芽了,可谓春意阑珊 ....,正适合出外踏青。 B、老校长拍着我们的肩头,语重心长地说:“你们是明日黄花 ....,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一定要努力学习啊。” C、王选、黄昆两位院士都是科技创新的杰出代表。他们不仅具有广博的科学知识功底, 更有敢于在别人不曾走过的原野里独树一帜 ....的勇气。 D、何老师认为,在当今这个网络日益发达的信息社会中,人们通过文本阅读获取信息 仍是十分重要的。这一看法可称是不易之论 ....。 5、下列各句,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一个人能否成才,要看以后的学习态度。这里一是要有信念,相信自己能成才;二是有没有毅力和决心,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情。 B、青年学生是长身体、长知识,形成人生观、世界观的关键时期,因此我们必须对他们全面关心和严格要求。 C、在真正的修养一如真正的体育中,同时既是完成又是激励,随处都可到达终点却从不停歇,永远在半道上,都与宇宙共振,生存于永恒之中。 D、2004年4月14日的美国股市高科技板块纳斯达克综合指数,因投资者恐惧通货膨胀而在尾市狂跌400点,是今年以来单日下跌点数最多的。 6、下列各句括号内的表述分别编为四组,表述全部恰当的一组是(1)漂流要闯过48道明滩暗礁,沿江两岸,(a山花吐香,清风送爽,茂林修竹,飞瀑流泉,危崖辣峙,奇石满布,b危崖辣峙,奇石满布,飞瀑流泉,清风送爽,茂林修竹,山花吐香,)雄奇险绝中透出清丽妩媚。 (2)在“唐宋名篇音乐朗诵会”上,朗诵者为我们提供的既不是摇头晃脑的自我陶醉和精神扩张,也不是对古人作品的简单“克隆”,那种限于一域一地的得失和个人烦恼的杯水风波,他们传递的(a是一种情绪,一种精神,一种氛围,是今人与古人的对话,现实与历史的沟通。b是今人与古人的对话,现实与历史的沟通,是一种情绪,一种精神,一种氛围。) A.①a ②a B.①a ②b C.①b ②a D.①b ②b 二、阅读与理解 (一) 7、阅读下面诗歌,按要求完成回答。 不要说:“我年纪轻轻担不起沉重。”不,命运把你们的未来早已安排定,你们的任务将几倍地超过你们的年龄。前一代——你们的父辈真正称得起开天辟地的先锋,他们用热汗和鲜血做出了前人所梦想不到的事情,而伟大到无边的事业却还远没有完成,你们当然会加倍地英勇以竟全功。呵呵,你们这一代将是怎样的光荣!不驯的长江将因你们的奋斗绝对服从,混浊的黄河将因你们的双手变得澄清,北京的春天将因你们的号令停止了黄沙的飞腾大西北的黄土高原将因你们的劳动变得和江南一样遍地春风。 (1)作者为什么用“加倍地英勇”,“以竟全功”这样的词语? (2)从现实来看,青年人应该怎样去做? (3)这三节诗诗人是从哪些角度来写的? (4)作者是怎样写“斗争”的? (二) 回忆《劝学》一文,完成下列各题: 8、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木直中.绳中:中间 B、金就.砺则利就:靠近 C、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彰:清楚 D、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绝:横渡 9、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A、不如须臾 ..之所学也 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 ..之强 C、君子博学 ..而日参省乎己 D、吾尝终日 ..而思矣 10、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用法及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1)取之于.蓝(2)寒于.水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4)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A、(1)(2)相同,(3)(4)不同 B、(1)(2)不同,(3)(4)相同 C、(1)(2)不同,(3)(4)不同 D、(1)(2)相同,(3)(4)相同 1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高一语文上册期中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高一语文上册期中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6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蓊(wěng)郁按捺(nà)罗布泊(bó)铩(shā)羽而归 B.横槊(suò)脊(jǐ)梁涮(shuàn)羊肉战战兢兢(jīn) C.嗥(háo)叫月晕(yùn)黑魆魆(xū)一场(chǎng)大战 D.窈(yǎo)窕召(zhào)唤怯(qiè)生生锲(qiè)而不舍 2.下面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A.中亚细亚独特的地貌,奇伟的风光,每每令我惊骇,叫我明白了“世间有大美”这句话。而在所有雄伟的风景中,落日大约是最令我震憾的。 B.我真的听见过一只大鸟在夜晚的叫声?整个村子静静的,只有那只鸟在叫。我真的沿着那条黑寂的村巷仓皇奔逃? C.海天茫茫,风尘碌碌,酒阑灯灺人散后,良晨美景奈何天,洛阳秋风,巴山夜雨,都会情不自禁地掂念它。 D.几乎在所有的文化里,狼都是邪恶、凶狠的动物,那些回荡在山谷间的深沉而骄傲的狼的叫声,足以使人毛骨耸然。 3.下列各句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尊严就是最能使人高尚起来、使他的活动和他的一切努力具有崇高品质的东西,就是使他无可厚非、受到众人钦佩并高出于众人之上的东西。 B.传统的“严父慈母”在一些三口之家中逐渐演变为“慈父严母”,以前严厉的父亲如今在这些家庭中扮演着唱白脸的角色。

C.说到台湾,身边友人提及的大多是阿里山、日月潭、台北故宫等大家耳熟能详的景点,我却更愿意从细小处去感受这个岛屿的风 俗与人情。 D.多瑙河滋润了布达佩斯这座拥有悠久历史的城市,于是这里也成了游客们趋之若鹜的旅游胜地。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诗画江南,山水浙江,我们的乡村,似珍珠洒落在缱绻的自然景色之中,可以堪称是一幅幅风格迥异、精美绝伦的画作。 B.由于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仍未消除,使得西方主流文化价值受到普遍质疑,引发了人们对以儒学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极大兴趣。 C.国庆长假期间,为了确保将旅客送达目的地,我市长途汽车运输公司的200多辆汽车、300多名工作人员放弃休假,始终坚守在 各自的岗位上。 D.未来三年内,中国将建成四十二条高速铁路客运专线,转变长期以来铁路客货混运的发展模式,并带动沿线区域的经济快速发展。 5.把下面几个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①“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 赊”“只欲栏边安枕席,夜深闲共说相思”。 ②当我们看到建筑中的回廊、栏杆、台阶、屋檐、门窗等等,都会触景生情,这些形象本身就是诗一般的语言。 ③反过来说,由于文学的积淀,中国古代建筑的形象也变得含情脉脉。 ④这些建筑形象,都诗化了,情态化了,所以都是那么的感人。 ⑤这种形象,却多与建筑有关。 ⑥唐诗的一个显著的艺术特征,在于其形象化,以形感人。

高一年级月考语文试题

高一年级月考试卷(语文) 本试题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 第I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6分,每小题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贬损自己的民族文化,自“五四”运动以来,几乎成为中国思想界的主流,成为传统与时尚。以前在比较研究中有一种强人政策,即拿自己文化的精华与对方文化糟粕相比,以显示自己文化的优越性,英国人在比较英国文化与德国文化时常这样做,德国学者在将德国文化与英国文化作比较时也用这一方式。比如,尼采说英国文化是懒惰的猪猡文化,英国学者则说德国文化是浪漫的、非理性的。自“五四”运动以来,中国的第一流思想家不用强人政策,而用矮人政策,即以自己之糟粕与外人之精华相比,越比越矮。胡适把中国文化的简单概括为裹小脚加鸦片烟,西方文化则被他简单地概括为民主、科学、自由、人权;鲁迅认为中国国民性是奴性,而西方人的反抗心理则是其个人独特个性的表现,竞争体现其社会年轻,充满活力。自全盘西化的口号提出后,有一个信念认为中国传统文化都是腐朽的封建文化,已经失去了生命力,不可能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引导出源头活水,真正能救中国的文化、价值只能来自西方,这是当时第一流的知识分子的共识,包括社会主义者陈独秀、自由主义者胡适,还有无政府主义者,乃至大文豪巴金、鲁迅。“五四”时期,这些文化激进主义者都是忧国忧民的爱国者,认真地反省民族文化的弱点,抨击民族灵魂中的缺陷也是十分必要的;但是有些人却采取了十分情绪化的偏颇态度,他们在审视自己民族的文化时,掺进非常严重的自贱自虐心理,觉得自己的民族什么都不如别的民族,从而产生一种彻底的悲观主义,文化激进主义遂转变为民族虚无主义。 任何文化,既有相似性一面,又有民族性一面。不同的民族文化,原本应当相互尊重,相互吸纳,因为任何民族文化,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但是19世纪以来,西方社会却流行一种欧洲中心主义和西方文化优越轮,甚至像黑格尔这样的大学者,也是欧洲中心主义者。郭沫若在《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的序言中就说:“世界文化史的关于中国方面的记载,正还是一张白纸。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上没有一句说到中国社会的范围。”正是基于这种文化理念,在外国人的著作中,对中国人的民族个性有许多丑化的描述。 文化发展繁荣有两个源头:一个是传统文化,一个是外来文化。对外来文化我们应该积极吸收,在今天这样一个大变革时代,我们如果没有全球意识,就不可能站在全世界的高度来看文化的发展,我们的文化也就不可能发映时代要求,从而就会游离于当代人类文化发展的轨道之外,这样的文化是不可能有生命力的。但是,吸收外来文化,绝不能人为地斩断我们的民族文化传统,这样做不仅是不可能的,而且是十分有害的。我们认为对待传统文化的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态度是十分错误的,十分有害的。 继承与发展自己的民族文化,并不是对传统一味顶礼膜拜,奉若神明。而应该用科学的、理性的眼光去审视它,分析它,批判地继承,积极地发展,这才是新世纪炎黄子孙应该持有的正确态度。(选自《中国文化论述》,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五四”运动以来,贬损自己的民族文化成为中国思想界的主流,成为传统与时尚,甚至中国的第一流思想家在比较研究中也用矮人政策。 B.德国学者在将德国文化与英国文化作比较时拿自己文化的精华与对方文化的糟粕相比,以显

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2015-2016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试题【新课标】 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 第Ⅰ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从科举制度的废除看近代以来的文化断裂 科举制度的取消对中国现代化造成的困难在于,原有的形成社会精英的方式由此而发生突然的断裂。正如一些研究者指出的,曾经由科举制度给社会提供的内聚力量,在其后几十年中一直都没有恢复过来。科举制度的取消既然产生如此多的消极后果,这是否可以得出一个保守倒退的结论,即中国根本不应该进行以科举制为核心的教育体制改革?显然不应得出这样的结论。变革不适应于时代要求的旧制度,毕竟是历史的大趋势。但采取什么方法,使制度改革可以取得真正的效果,则应是改革者考虑的最为关键的问题。 众所周知,在传统中国农村社会,存在着一个以士绅为主体的精英阶级。科举制所造成的社会流动性,使中国的农村社会存在着独立于城市的文化系统,这一文化系统是由士绅地主、宗族组织与相应的宗族学校私塾构成的。 在传统科举制度下,农村士绅通过科举所拥有的士绅身份,是保持其在农村中的精英地位的基础。他们正是借助这一身份与地位,获得社会的尊重,并成为农村社会与文化生活的主导者与组织者。正如张仲礼先生所指出的,“士绅作为一个居于领袖地位和享有各种特权的社会集团,也承担了若干社会职责。他们视自己的家乡福利增进与利益保护为己任。在政府官员面前,他们代表了本地的利益,他们承担了诸如公益活动、排解纠纷、组织修路筑桥、开河建堤等公共工程,此外,还组织地方治安,征税,弘扬儒学,兴建学校等农村社会生活的各项工作。”在这一文化系统中,由于宗族所拥有的相当数量的学田、义田、义学的存在,相当一部分同族子弟不分贫富均可以通过就读于本族的宗族学校,获得一定的文化知识,并成为农村的准文化人。据一些国外学者统计,近代以前,中国南方农村不少地区的识字率比20世纪20、30年代更高,这一点很大程度上可以从这种农村精英文化系统所维持的文化生态平衡得到解释。 由于这一农村文化系统的存在,中国农村社会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自主性。这是因为,传统农村士绅起到了国家与农村社会的中介作用。他们一方面代表官府向农民征税,另一方面又利用他们的特殊身份地位,而对官府保持自己的影响力。这就使他们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农村地方利益的代言人。然而,由于科举的废止,对于农村士绅来说,无异于釜底抽薪。此后中国农村中不再存在一个稳定的士绅阶级来充任农村文化生活与社会生态环境的组织者与调节者。另一方面,学堂则成为跻身政界的唯一出路,而学堂均在省城和京城,又由于城市集中着财富、名位、权力这些社会稀缺资源的巨大优势,这样,自民国以来,就出现了大批农村知识青年源源不断地被城市吸纳并脱离农村的“无根化”过程。农村知识分子大量地单向地向城市流动,并在城市中去寻求自己的生存与发展的机会与空间,是清末民国以来社会变动的一个基本趋势。与此同时,由于农村文化人缺乏再生机制,农村文化生态从而持续退化与空洞化。在这种背景下,农村基层的权力结构发生什么变化?正如美国学者杜赞奇所指出的,“到了本世纪二三十年代,村政权落入另一类型的人物之手。他们大多希望从政治和村公职中捞到物质利益,村公职不再是赢得公众尊敬的场所而为人所追求。”“传统村庄领袖不断被赢利型经纪人所取代,村民们称其为‘土豪’、‘无赖’或‘恶霸’。这些人无所不在,影响极坏。……进入民国之后,随着国家政权的内卷化,土豪劣绅乘机窃取各种公职,成为乡村政权的主流。”可以说,民国初年以后,主宰农村命运的,正是这样一些没有文化、甚至只有反文化的社会阶层。 科举制度的取消,实际上只是中国农村文化生态失衡的开始,农村智力资源向城市的单向流动,此后数十年从来没有中止过。除了那些心存田园浪漫情怀而下乡过几天“悠然见南山”悠闲日子的

人教版高一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高一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 第Ι卷阅读题(60分) 一、现代文阅读(6分,每题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韵外之致——苏轼的意义 苏轼是中国后期封建社会文人们最喜爱的对象,因他是一个诗文书画无所不能、异常聪明敏锐的文艺全才。其实,苏的文艺成就本身并不算太高,比起屈、陶、李、杜,要逊色一筹。然而他在中国文艺却有巨大影响,是美学史中的重要人物,道理在哪里呢?我认为,他的典型意义正在于,他是士大夫矛盾心情最早的鲜明人格化身。他把中晚唐开其端的进取与退隐的矛盾双重心理发展到一个新的质变点。 苏轼一方面是忠君爱国、学优则仕、抱负满怀、谨守儒家思想的人物。但要注意的是,苏东坡留给后人的主要形象并不是这一面,而恰好是他的另一面。这另一面才是苏轼所以为苏轼的关键所在。苏轼一生并未退隐,也从未真正“归田”,但他通过诗文所表达出来的那种人生空漠之感,却比前人任何空头上或事实上的“退隐”、“归田”、“遁世”要更深刻更沉重。因为,苏轼诗文中所表达出来的“退隐”心绪,已不只是对政治的退避,而且是一种对社会的退避;它不是对政治杀戮的恐惧哀伤,而是对整个人生、世上的纷纷扰扰究竟有何目的和意义这个根本问题的怀疑、厌倦和企求解脱与舍弃。这当然比前者又要深刻一层了。对政治的退避是可能做到的,对社会的退避实际上是不可能做到的。这便成了一种无法解脱而又要求解脱的对整个人生的厌倦和感伤。 正是这种对整体人生的空幻、悔悟、淡漠感,求超脱而未能,欲排遣反戏谑,使苏轼奉儒家而出入佛老,谈世事而颇作玄思;于是,行云流水,初无定质,嬉笑怒骂,皆成文章。苏轼在美学上的追求是一种朴质无华、平淡自然的情趣韵味,一种退避社会、厌弃世间的人生理想和生活态度,反对矫揉造作和装饰雕琢,并把这一切提到了某种透彻了悟的哲理高度。无怪乎在古今诗人中,就只有陶潜最合苏轼的标准了。苏轼发现了陶诗在极平淡朴质的形象意境中,所表达出来的美,把它看作是人生的真谛,艺术的极峰。但与陶渊明、白居易等人毕竟不同,其中总深深地埋藏着某种要求彻底解脱的出世意念。无怪乎朱熹最不满意苏轼了,他宁肯赞扬王安石,也决不喜欢苏东坡。他感受到苏轼这一套对当时社会秩序具有潜在的破坏性。苏东坡生得太早,他没法做封建社会的否定者,但他的这种美学理想和审美趣味,却对从元画、元曲到明中叶以来的浪漫主义思潮,起了重要的先驱作用。直到《红楼梦》中的“悲凉之雾,遍布华林”,更是这一因素在新时代条件下的成果。苏轼在后期封建美学上的深远的典型意义,其实就在这里。 (节选自李泽厚《美的历程》,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轼因其多才多艺、异常聪明敏锐,而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读书人的喜爱。 B.作者认为,虽然苏轼的文艺成就不及屈、陶、李、杜,但他在中国美学却有重要的影响。 C.因为苏轼在中国文艺有巨大影响,所以作者认为,他的典型意义正在于,他是地主士大夫矛盾心情最早的鲜明人格化身。 D.作者认为,苏东坡留给后人的主要形象不是谨守儒家思想,而是他通过诗文所表达出来的那种比前人任何退隐要更深刻、更沉重的人生空漠之感。 2.根据原文内容,不能说明苏轼在中国文艺史和美学的意义和影响的一项是() A.苏轼是士大夫矛盾心情最早的鲜明人格化身。他把中晚唐开其端的进取与退隐的矛盾双重心理发展到一个新的质变点。 B.苏轼的对整体人生的空幻、悔悟、淡漠感,无法超脱,难以排遣,使苏轼奉儒家而出

(精心整理)高一语文试题21440

黄陵中学高一年级期末语文试题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在试卷后面的答题卡上。 第I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共31分) (一)论述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①戏剧是在舞台上表演的综合艺术,主要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人物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社会生活。戏剧文学是供舞台演出的脚本又称剧本,是与小说、诗歌、散文并列的文学样式。通常所说的戏剧欣赏,主要指的就是对剧本的欣赏。 ②欣赏戏剧,首先要了解戏剧所展示的戏剧冲突,冲突是怎样形成的,冲突的性质是什么,进而弄清冲突发展的过程,完整的把握剧本的情节。戏剧冲突,主要指剧本中所展示的人物之间、人物自身以及人与环境之间的矛看冲突,其中主要表现为剧中人物的性格冲突。《雷雨》第二幕表现出多种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这些冲突表面看来是家庭内部的矛盾,实际上是阶级之间的矛盾。鲁侍萍与周朴园之间的冲突属于下层劳动人民与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冲突;周朴园与鲁大海之间的冲突属于资本家与工人阶级之间的矛盾冲突。戏剧冲突主要是社会矛盾的反映,同时也是人物性格发展的必然。 ③欣赏戏剧,其次要把握戏剧语言。语言是构成剧本的基础。戏剧语言包括人物语言和舞台说明。人物语言也叫台词,包括对白、独白、旁白等。剧作家通过人物语言来展开戏剧冲突,塑造人物形象,揭示戏剧主题,表达自己对生活的认识。舞台说明是一种叙述语言,用来说明人物的动作、心理、布景、环境等,直接展示人物的性格和戏剧的情节。第一,要品味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所谓个性化,是指受人物的年龄、身份、经历、教养、环境等影响而形成的个性特点。第二,要品味富有动作性的人物语言。动作性包括外部动作和内部动作(内心活动),像周萍打鲁大海,他们之间表现为外部动作;鲁侍萍看见周萍打鲁大海后那种痛苦的心情,是内部动作。第三,要品味人物语言中蕴涵的丰富的潜台词。好的潜台词总是以最少的语言表达最丰富的内容,给人以品味、想象的空间;比如《雷雨》中,鲁侍萍听周朴园“沉呤”“无锡是个好地方”的时候,虽然顺着周的话语说“哦,好地方”,但其中包含着丰富的潜台词。 ④欣赏戏剧,还要学会欣赏戏剧人物形象。首先,要抓住人物的主要特征;其次,要注意人物的语言;另外,还要随着剧情的发展,弄清人物性格的发展交化。因为,人物形象是在戏剧冲突的发展中通过戏剧语言来刻画的;戏剧冲突主要是剧中人物的性格冲突;它为人物性格所决定,同时又是为展示人物性格服务的。因此,要完整地了解一个人物形象,还要弄清在冲突的发展过程中,这个人物形象有无变化,以及有哪些变化。 1.根据文意,下列对“戏剧”与“戏剧文学”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戏剧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之类的艺术手段来塑造人物形象,揭示社会矛盾,表现社会生活。

2020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卷及答案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熨.(yùn)帖慰藉.(jiè)遏.(è)制拜谒.(jié) B.遒.(qiú)劲隽.(jùn)永绮.(qí)丽横亘.(gèn) C.绽.(zhàn)开邂.(xiè)逅佛龛.(kān) 迥.(jiǒng)异 D.发酵.(xiào)静谧.(mì)恪.(kè)守雾霭.(ái) 2.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矫揉造作白璧无瑕目不暇接全神贯注 B.好高鹜远声名狼藉恼羞成怒明珠暗投 C.虚无缥缈趋之若骛风烛

残年仓皇失措 D.扑塑迷离淋漓尽致不绝 如缕谈笑风声 3.下列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与常规的计算机相比,生物计算机具有密集度高的突出 优点。______用DNA分子制成生物电子元件,将比硅芯片 上的电子元件要小得多,______可小到几十亿分之一米。 ________,生物芯片本身具有天然独特的立体化结构,其密 度要比平面型硅集成电路高10万倍。 A.由于甚至所以B.只是也许可见 C.如果甚至而且D.虽然也许然而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自上个赛季失利之后,他们就卧薪尝胆 ....,发愤图强,终于在这个赛季重新夺回了“新明月”杯。 B.春节过后,他就一直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经过 三个多月的休养生息 ....,今天,他已经开始了新一轮的训练。

C.新时期的创业需要大智大勇,仅凭匹夫之勇 ....,是不能搞出任何名堂来的。 D.“新新快餐屋”自开业以来,天天门庭若市 ....,生意十分红火。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夜幕早已笼罩了大地,大嫂坐在床边,一边用清脆悦耳的嗓音哼着嘹亮的眠歌,一边用手轻轻地拍着怀里 的孩子。 B.近日,两场太阳风暴接踵刮至地球,它们会给通信、民航和电力等行业造成不利影响。 C.路的一旁,是些杨柳,还有是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树, 如法桐、樱花、落叶松等等。 D.这届体育节会徽吉祥物设计的应征者大多以青年体 育爱好者为主。 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解说,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死水》是闻一多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作者所倡导的“新格律诗”代表作之一;郑愁予的《错误》则深受

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附答案)

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本试题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厚德载物”的当下价值 “厚德载物”作为中华美德的一种概括,历来是仁人志士崇尚的最高道德境界。道德状况是社会进步与否的重要标志,影响着一个国家、民族的长治久安。没有道德,哪来和谐?儒家“厚德载物”思想的当下价值毋庸置疑。 “厚德载物”,出自《周易·坤卦》“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通俗地说,厚德载物,就是地的本性是顺天而动的,人应效法地,以厚德宽容待人。所谓“厚德”即“大德”、“高德”,即最高尚的道德。所谓“载物”之“物”,不仅专指万物,而且首先指一切人。“厚稳载物”,即以深厚的德泽育人利物。厚德载物强调容人、容物。做人要有深厚的道德修养,要胸怀宽广,气度宏大,既容人之短,恕人之过,更要宽厚待人。 “厚德载物”有利于培养现代道德人格,保证人生价值的实现。儒家追求“厚德”的君子人格,儒家君子人格所具备的道德品质为现代理想人格提供了理论模式。现代理想人格依然寄托着人们的期待和追求,它要求人们具有广博的爱心,有道义感,有道德操守,要正确处理义利关系,要有承担责任与苦难的勇气,等等。现代社会的发展越来越表明,一个人事业的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智力因素,而且还取决于非智力因素,特别是人的道德品行。凡是有作为、成大器者,无不具有高度的责任感、进取心、自信心等品质。 “厚德载物”督促人们追求高尚的精神生活,促进个人幸福。儒家强调人与动物的根本不同在于人追求精神生活,道德理性重视人的现实生活的精神维度,主张向内寻求生命的根据和快乐的泉源。儒家许多富有生命力的传统道德,如正义、诚实、信任、宽厚等等,已构成人们恒久的道德情怀,使人有尊严地生活。现实社会中,物质生活提高后,人的幸福感并不一定增加,人们领悟到生活不只是为满足物质享乐而忙碌,还应有精神追求的乐趣。“厚德载物”思想能够培养人们的仁爱之心,使人克制人欲、减轻自私自利之心,爱他人、爱社会、爱人类、爱万物。道德高尚、胸怀博大的人才能得到最快的发展和感受人生的幸福。 “厚德载物”的人文特质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厚德载物”作为一种博大的精神素养,它是播种和谐的种子。“厚德”强调个人内在道德修养,对构建和谐社会有其独特的意义。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现实中,如果我们注重自我修养,在人际互动中约束个人行为,减少人际摩擦,化解人际中的紧张与冲突,自然有利于形成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在当今多元化、多样性的社会中,“求同存异、包容共济”,对于调节各种关系和矛盾,使社会和谐稳定发展至关重要。商品经济的发展强化了人们的竞争意识,但这并不排除道德领域中的宽容、宽厚。儒家“厚德载物”思想,对于培养现代公民的良好品行,树立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构建和谐社会,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选自《光明日报》2014年 12月21日) 1.关于“厚德载物”,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厚德载物”作为最高道德境界,对我们国家和民族的长治久安有着深远的影响。 B.“厚德载物”,是说人是顺天而动的,应效法大地,用“大德”、“高激”宽容待人。 C.“厚德载物”,就是以深厚的德泽育人利物,不仅德泽万物,而且首先要德泽一切人。 D.“厚德载物”,强调容人、容物,做人既要容人之短,恕人之过,更要宽厚待人。 2.关于“厚德载物的当下价值”的理解,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厚德载物”为现代理想人格提供了理论模式,有利于现代道德人格的培养和人生价值的实现。 B.“厚德载物”作为一个人事业成功与否的智力因素方面的重要内容,要求现代人具有广博的爱心,有道义感,有道德操守等。 C.“厚德载物”能培养现代人的仁爱之心,促使他们追求高尚的精神生活,使他们道德高尚、胸怀博大,得到发展和感受人生的幸福。 D.“厚德载物”有利于引导现代人加强自我修养,规范个人行为,对构建和谐社会有其独特的意义。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厚德载物”中的“物”,应该包括“人”和“物”两方面的内容,而且应该首先包括社会的“人”。 B.凡是有作为、成大器者,必定是道德品行高尚的人,因为人的道德品行决定了一个人的发展高度。 C.儒家许多富有生命力的传统道德,构成了人们恒久的道德情怀,他们的精神境界是后人无法企及的。 D.在当今社会中,“求同存异、包容共济”,是调节各种关系和矛盾、强化人们竞争意识的重要因素。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秦王欲伐齐,患齐、楚之从亲,乃使张仪至楚,说楚王曰:“大王诚能听臣,闭关绝约于齐,臣请献商於之地六百里,使秦女得为大王箕帚之妾,秦、楚嫁女娶妇,长为兄弟之国。”楚王说而许之。群臣皆贺,陈轸独吊。王怒曰:“寡

2014高一语文期末试题(含答案)

2014高一语文期末试题(含答案)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I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一切艺术作品的创作都是人物形象的创造,动画电影作为电影的一个类型,它同样具备电影艺术的所有文化品质和美学特征,动画形象塑造是动画电影创作成败的关键。 国外的动画电影,其美学特征非常清晰,一看就知道,这是美国的,这是日本的,都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比如日本的动漫,尤其注意塑造自己的民族英雄形象,赋予人物极强的民族个性特征,他们的动漫形象已成为日本公民中的一个成员。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至七八十年代,中国动画电影出现了一批具有民族文化品格和美学特征的动画形象,至今深入人心。比如孙悟空、阿凡提、哪吒、三毛、葫芦兄弟、小蝌蚪、三个和尚等等。进入新世纪后,随着中国电影产业尤其是动漫产业的推进,中国动画电影从资金投入到题材拓展、风格定位等诸方面全面开始学习好莱坞和日本。遗憾的是,

这种学习很多却变成了跟风和模仿,跟在好莱坞和日本之后亦步亦趋,除了学到了别人的风格和技术,并没有学到好莱坞和日本动画中最动人的情感表达和丰富的想象力,反而因为太想追求国际化而丢弃了中国的民族文化特色和独到的 人物形象塑造。我们看到很多中国动画作品不是太像日本动画形象就是照搬好莱坞的创意。因此,无论从形式还是人物塑造上,中国动画的民族文化特征亟待重新建构。 分析中国一些不成功的动画电影,除了题材贪大,主要是缺少幽默、诙谐、轻松的故事,缺少贴近现实、贴近常人情感的故事。动画人物太过沉重,动辄拯救地球、拯救人类,无所不能,人物身上往往集合了所有人的品格,附加的东西过多,缺乏个性塑造,缺乏想象力,成人观众看得都喘不过气,何况小观众?相反,《喜羊羊与灰太狼》的成功恰恰是来自观众对片中形象的喜爱。比如灰太狼这个形象,本应是个反面形象,片中对它人格化的塑造却非常贴近现实生活,成了一个令人同情的“妻管严”,经常挨老婆平底锅的痛打,总想抓个小羊来巴结老婆;比如风靡全球的《米老鼠和唐老鸭》中,极其张扬、自作高傲、不可一世的唐老鸭,总是被可爱、温和、智慧的米老鼠捉弄,二者性格对比非常强烈;《西游记》的成功也是因为师兄四人鲜明的性格特征差异,孙悟空虽能上天入地,却抵不过师傅唐僧的一句咒语,师徒四人皆优缺点共存,不是完人和超人,以上的这些成功

2016-2017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

2015-2016学年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语文科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共23小题 友情提示:请将答案填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答在本试卷上一律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 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很多人说:什么是意境?意境就是“情”“景”交融。其实这种解释应该是从近代开始的。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使用的“意境”或“境界”,他的解释就是情景交融。但是在中国传统美学中,情景交融所规定的是“意象”,而不是“意境”。中国传统美学认为艺术的本体就是意象,任何艺术作品都要创造意象,都应该情景交融,而意境则不是任何艺术作品都具有的。意境除了有意象的一般规定性之外,还有自己的特殊规定性,意境的内涵大于意象,意境的外延小于意象。那么意境的特殊规定性是什么呢?唐代刘禹锡有句话:“境生于象外。”“境”是对于在时间和空间上有限的“象”的突破,只有这种象外之“境”才能体现作为宇宙的本体和生命的“道”。 从审美活动的角度看,所谓“意境”,就是超越具体的有限的物象、事件、场景,进入无限的时间和空间,从而对整个人生、历史、宇宙获得一种哲理性的感受和领悟。西方古代艺术家,他们给自己提出的任务是要再现一个具体的物象,所以他们,比如古希腊雕塑家追求“美”,就把人体刻画得非常逼真、非常完美。而中国艺术家不是局限于刻画单个的人体或物体,把这个有限的对象刻画得很逼真、很完美。相反,他们追求一种“象外之象”、“景外之景”。中国园林艺术在审美上的最大特点也是有意境。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楼、台、亭、阁,它们的审美价值主要不在于这些建筑本身,而是如同王羲之《兰亭集序》所说,在于可使人“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有意味的世界。陶渊明有两句诗说得好:“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艺术就是要去寻找、发现、体验生活中的这种意味。有意境的作品和一般的艺术作品在这一点的区别,就在于它不仅揭示了生活中某一个具体事物或具体事件的意味,而且超越了具体的事物和事件,从一个角度揭示了整个人生的意味。所以,不是任何艺术作品都有意境,也不是任何好的艺术作品都有深远的意境。清代王夫之就比较过杜甫的诗和王维的诗。他认为杜甫诗的特点是:“即物深致,无细不章”,有人写诗就是怕写不逼真,杜甫则太逼真了。而王维诗则能取之象外,所以他说杜甫是“工”,王维是“妙”。 中国艺术的这种意境,它给人的美感,实际上包含了一种人生感、历史感。康德曾经说过,有一种美的东西,人们接触到它的时候,往往感到一种惆怅。意境就是如此,这是一种最高的美感。当然这不等于说西方艺术没有意境,西方艺术中也有这样的作品,例如俄罗斯民歌《伏尔加船夫曲》,它不仅唱出了俄罗斯民族的苦难,而且唱出了人类共同的苦难,所以它引起了全世界听众的共鸣。 (摘编自叶朗《说意镜》) 1.下列关于“意境”和“意象”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把“意境”的内涵解释为“情景交融”,可见从近代开始人们就把“意境”和“意象”混为一谈了。 B.中国传统美学认为艺术的本体就是意象,所有艺术作品都要情景交融,创造意象,因而并不是任何艺术作品都能够具有意境的。 C.所谓“意境的外延小于意象”,意味着有意境的艺术作品跟有意象的艺术作品比较起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