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化学平衡》高考试题分析与复习备考建议

《化学平衡》高考试题分析与复习备考建议

《化学平衡》高考试题分析与复习备考建议
《化学平衡》高考试题分析与复习备考建议

根据以上规律判断,上列结论正确的是

A 反应Ⅰ:△H>0,P2>P1

B 反应Ⅱ:△H<0,T1<T2

C 反应Ⅲ:△H>0,T2>T1;或△H<0,T2<T1

D 反应Ⅳ:△H<0 T2>T1

4、注重整合,适度综合,增大知识覆盖面

在理科综合卷中有一些比较单一的题,图象也多是一幅图,但更多的是涉及多个知识点的试题,为体现学科内综合特点,增大知识覆盖面,往往是在一道题中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进行或简单或程度较高的综合,综合的形式是4个选项涉及4个不同方面、对4个图象进行分析、对表格中的多组数据进行处理、在Ⅱ卷大题中进行综合设问等。

如:06年天津卷第11题:某温度下,体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可逆反应:

X(g)+Y(g)Z(g)+W(s):△H>0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加入少量W,逆反应速率增大

B 当容器中气体压强不变时,反应达到平衡

C 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

D 平衡后加入X,上述反应的△H增大

5、形式新颖,灵活多变,彰显能力立意

试题在题型上似乎没有明显的变化,但创新性仍是非常突出的。给人的感觉是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和平衡图象的分析更加灵活多变(如06年四川、江苏题);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变化、化学平衡移动的起因、过程和结果、多种平衡状态的比较等考查的更加透彻(如06年重庆、广东题);对等效平衡的考查更有深度(如05年江苏题);总有出乎意料的“亮点”(如06年天津卷加入反应物与△H的关系)。这样的题目推陈出新,不落俗套,体现的是能力立意,考查的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命题预测

1、稳定高考命题的指导思想一直是稳中有变,2007年高考对化学平衡的考

查也会在题型、题量、赋分、取材、命题风格上保持相对稳定。鉴于05、06年的综合题中化学平衡几乎都占1/16,04和06年的湖北卷几乎都未考平衡,所以07年试卷中出一道选择题的可能性是最大的。同时,近年综合卷中难觅大题踪影,因此,以大型填空题或填空、实验、计算相融合的综合题来考查化学平衡的可能性也是存在的。

2、创新创新是试题的灵魂和魅力所在。化学平衡中包含很广阔的创新空间,

如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实验分析和设计、灵活多变的化学平衡图象、小巧新颖的速率和平衡计算等,特别是在情景、取材上创新,在图象上创新,化学平衡的思想和勒夏特列原理在其它平衡体系中的应用等值得关注。

3、认真分析考点,强化基础知识

强化基础知识的主要做法有:

(1)理出知识清单

比如“化学反应速率”的知识清单有: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定性比较与定量描述,反应速率之比与化学计量数之比和化学方程式之间的关系,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接触面积、光照、原电池等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及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化学平衡”的知识清单有:化学平衡的建立、特征、标志,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及加入稀有气体对正、逆反应速率的影响和平衡移动方向,旧平衡的建立、移动和新平衡的建立过程中条件的变化、速率的变化、移动的方向以及新平衡与旧平衡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含量、浓度、转化率、气体的密度、压强、相对分子质量、反应热等各种量的比较、各种量的计算及相关的变化图象,定温定压和定温定容条件下等效平

衡的建立和比较、计算;合成氨的知识清单有:合成氨反应的特点,适宜条件的选择,

②“定一议二”和“先拐先平”法:分析平衡图象时确定一个因素而讨论另外二个因素之间的关系和先出现拐点即先达到平衡的曲线温度高或压强大或使用了催化剂,如06江苏第16题;

③巧妙转化法:只有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平衡,又加入该物质时,分析平衡移动方向依据浓度变化,比较转化率时将浓度的变化转化为压强的变化能使思路清晰,

如下表。a A(g)b B(g)型反应浓度变化时平衡移动与转化率变化分析表

特点示例改变变化移动

方向

平衡比较

(1)△n

>0 PCl5(g)

PCl3(g)+Cl2(g)

又充入

PCl5

c(PCl5)

增大,

平衡右

移,p增

右移α(PCl5)

减小,φ

(PCl5)

增大H

N

讲到位、讲透彻是突破难点的方法,难点的突破能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

(3)消除知识盲点如mol/(L·s)不能写成mol/L·s,催化剂不改变反应方向、反应热、物质的转化率,合成氨选择500℃与催化剂的活性有关等,不能有知识盲点。

(4)纠正高频错点通过练习、辅导、测验等途径发现比较普遍的错误,找原因、讲方法、再做变式练习,以提高审题能力、排除干扰的能力。

4、认真组织过程,落实复习要求

(1)“概念求准”——如v

正、v

、活化分子、平衡特征、平衡标志等概念理

解准确;

(2)理论求透——如勒夏特列原理,通过实验回顾、速率分析、模型建立来理解,最后巧用比喻“对着干”来小结;

(3)计算求活——如定义式法、列三行法、一边倒法、极限法等;

(4)运用求宽——理论的价值体现在应用,应注意化学平衡与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和在工业生产实际中的应用,以及与电离平衡、水解平衡、溶解平衡等

其它动态平衡的整合等。要通过精心组织复习过程来达到上述要求。

5、认真归纳迁移,提高应用能力

6、时常滚动练习,加深理解记忆

二、关于复习的几点思考

1、务必抓纲务本复习应以教材、考纲和高考试题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防止

被资料牵着鼻子走、盲目补充和拓展的倾向。比如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就应以化合价升降法为根本,零价法、待定系数法、有机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等何曾考过?

2、侧重构建网络将零散知识网络化是一轮复习的基本思路。比如以“三键

一力四晶体”为题可以将化学键、分子间作用力、晶体的类型和性质等知识融为一体;以“羟基漫话”为题可以对水、醇、酚、羧酸分子中羟基的存在和性质(与Na、NaOH、Na2CO3、NaHCO3的反应及定量关系等)进行比较等,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3、迁移变换拓展以高考试题为原型,变换出有价值的规律和实用技巧,是一项很重要的思维活动。如04年高考考了物质的燃烧产物与Na2O2反应使其增重的问题,可进行如下变换拓展:m g C x H y O z完全燃烧的产物与Na2O2固体反应,固体质量增加n g,若x>z(如C2H4O),则n>m,若x=z(如C2H4O2),则n=m,若x

4、严格规范训练对训练和考试中呈现在答题卡上的语言文字、数学符号、化学用语等三个方面的信息一定要严格要求学生规范书写。

5、关注未考知识点

多年高考中似乎一直未考的教材知识点有:用电子式表示简单的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形成过程;电子云图及其含义;中和热的实验测定;配制溶液、中和滴定实验中仰视和俯视所造成的实验误差;用氧化物形式表示硅酸盐组成;活化分子、有效碰撞等概念;工业生产中“三率”的计算等。

6、关注新课标新教材

本文得到了市教科院蔡玺祥老师、赵莉老师、洪山区和东湖开发区化学教研员、华科大附中全体化学老师的指导和帮助,在此一并致谢!限于本人水平和能力有限,分析不对、表述不准及考虑不全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谢谢大家!

试论近三年高考数学试卷分析

HR Planning System Integration and Upgrading Research of A Suzhou Institution 近三年高考数学试卷分析 陈夏明 近三年的数学试卷强调了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突出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整套试卷遵照高考考试大纲的要求,从题型设置、考察知识的范围和运算量,书写量等方面保持相对稳定,体现了考查基础知识、基本运算方法和基本数学思想方法的特点.好多题都能在课本上找到影子,是课本题的变形和创新.这充分体现了高考数学试题“来源于课本”的命题原则,同时,也注重了知识之间内在的联系与综合,在知识的交汇点设计试题的原则。 2009年高考数学考试大纲与往年对比,总体保持平稳,个别做了修改,修改后更加适合中学实际和现代中学生的实际水平,从大纲来看,高考主干知识八大块:1.函数;2.数列;3.平面向量;4.不等式(解与证);5.解析几何;6.立体几何;7.概率与统计。仍为考查的重点,其中函数是最核心的主干知识. 考试要求有变化: 今年数学大纲总体保持平稳,并在平稳过渡中求试题创新,试题难度更加适合中学教学实际和现代中学生的实际水平;适当加大文理卷的差异,力求文理学生成绩平衡,文科试题“适当拉大试题难度的分布区间,试题难度的起点应降低,而试题难度终点应与理科相同”。 试题难度没有太大变化,但思维量进一步加大,更加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注重通性通法,淡化特殊技巧,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不回避重点知识的考查。函数、数列、概率(包括排列、组合)、立体几何、解析几何等知

识仍是考查的重点内容.保持高考改革的连续性、稳定性,严格遵循《考试大纲》命题. 针对高考变化教师应引导学生: 1.注重专题训练,找准薄弱环节 2.关注热点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 3.重视高考模拟试题的训练 4.回归课本,查缺补漏。 5.重视易错问题和常用结论的归纳总结 6.心理状态的调整与优化 (1)审题与解题的关系: 我建以审题与解题的关系要一慢一快:审题要慢,做题要快。 (2)“会做”与“得分”的关系: 解题要规范,俗话说:“不怕难题不得分,就怕每题都扣分”所以务必将解题过程写得层次分明,结构完整.这非常重要,在平时训练时要严格训练. (3)快与准的关系: 在目前题量大、时间紧的情况下,“准”字则尤为重要。只有“准”才能得分,只有“准”才可不必考虑再花时间检查,而“快”是平时训练的结果. (4)难题与容易题的关系: 拿到试卷后,应将全卷通览一遍,一般来说应按先易后难、先简后繁的顺序作答。近年来考题的顺序并不完全是难易的顺序,因此不要在某个卡住的题上打“持久战”,特别不要“小题大做”那样既耗费时间又未心能拿分,会做的题又被耽误了。这几年,数学试题已从“一题把关”转为“多题把关”,而且解答题都设置了层次分明的“台阶”,入口宽,入手易,但是深入难,解到底难。 因此,我建议答题应遵循: 三先三后: 1.先易后难 2.先高(分)后低(分) 3.先同后异。

化学平衡高考题(含答案)

化学平衡 1.(08年全国理综I ·11)已知:4NH 4(g)+5O 2(g) = 4NO(g)+6H 2O(g),ΔH=-1025kJ ·mol -1 ,该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若反应物起始物质的量相同,下列关于该反应的示意图不. 正确.. 的是C 2.(08年全国理综II ·13)在相同温度和压强下,对反应 CO 2 ( g ) + H 2 ( g ) CO(g ) + H 2O( g )进行甲、乙、丙、丁四组实验,实验起始时放入容器内各组分的物质的量见下 表: 上述四种情况达到平衡后, n ( CO )的大小顺序是 A A .乙=丁>丙=甲 B .乙>丁>甲>丙 物质 物质的量 实验 CO 2 H 2 CO H 2O 甲 a mol a mol 0 mol 0 mol 乙 2a mol a mol 0 mol 0 mol 丙 0 mol 0 mol a mol a mol 丁 a mol 0 mol a mol a mol C . D . 1200℃ N O 含量 时间 1000℃ N O 含量 时间 1000℃ 催化剂 1000℃ 无催化剂 N O 含量 时间 10×105Pa 1×105Pa A . B . N O 含量 时间 1000℃ 1200℃

C .丁>乙>丙=甲 D .丁>丙>乙>甲 3.(08年天津理综·8)对平衡CO 2(g ) CO 2(aq ) .△H =-19.75kJ·mol - 1,为增大 二氧化碳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应采用的方法是D A .升温增压 B .降温减压 C .升温减压 D .降温增压 4.(08年山东理综·14)高温下,某反应达到平衡,平衡常数) H ()CO () O H ()CO (222c c c c K ??=。恒容 时,温度升高,H 2浓度减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 .该反应的焓变为正值 B .恒温恒容下,增大压强,H 2浓度一定减小 C .升高温度,逆反应速率减小 D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 +H 2O CO 2+H 2 5.(08年宁夏理综·12)将固体NH 4I 置于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温度下发生下列反应: ①NH 4I(s) NH 3(g)+HI(g);②2HI(g) H 2(g)+I 2(g) 达到平衡时,c (H 2)=0.5mo l ·L -1,c (H I )=4mo l ·L -1,则此温度下反应①的平衡常数为C A .9 B .16 C .20 D .25 6.(08年四川理综·8)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H 2(g) +I 2(g) 2HI(g),在温度T 1和T 2时,产物的量与反应时 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符合图示的正确判断是D A .T 1>T 2,ΔH >0 B .T 1>T 2,ΔH <0 C .T 1<T 2,ΔH >0 D .T 1<T 2,ΔH <0 7.(08年广东理基·36)对于反应2SO 2(g)+O 2(g) 2SO 3(g)能增大正反应速率的措施是 A .通入大量O 2 B .增大容器容积 C .移去部分SO 3 D .降低体系温度 8.(08年广东化学·8)将H 2(g)和Br 2(g)充入恒容密闭容器,恒温下发生反应H 2(g )+Br 2(g) 2HBr (g )△H <0,平衡时Br 2(g)的转化率为a ;若初始条件相同,绝热下进行上述反应,平衡时Br 2(g)的转化率为b 。a 与b 的关系是A 催化剂 高温 T 1碘化氢的量 时 间 T 2

(完整版)近五年高考英语语法填空真题解析

近五年高考英语语法填空真题解析 2018年高考题 【2018·全国I】 According to a review of evidence in a medical journal, runners live three years ___61___(long) than non-runners. You don't have to run fast or for long___62___(see)the benefit. You may drink, smoke, be overweight and still reduce your risk of ___63___ (die) early by running. While running regularly cann't make you live forever, the review says it ___64___ (be) more effective at lengthening life___65___ walking, cycling or swimming. Two of the authors of the review also made a study published in 2014___66___showed a mere five to 10 minutes A day of running reduced the risk of heart disease and early deaths from all ___67___(cause). The best exercise is one that you enjoy and will do. But otherwise… it's probably runnin g. To avoid knee pain, you can run on soft surfaces, do exercises to___68___(strength)your leg muscles(肌肉),avoid hills and get good running shoes. Running is cheap, easy and it's always___69___(energy).If you are time poor, you need run for only half the time to get the same benefits as other sports, so perhaps we should all give___70___a try. 【答案】61. longer 62. to see 63. dying 64. is 65. than 66. that which 67. causes 68. strength 69. energetic 70. it unning 【解析】本文是一篇说明文。文章讲述了跑步的好处,它可以帮助人们延年益寿。 63. 考查动名词。你也许喝酒、吸烟或超重,但仍然通过跑步会减少早亡的风险。此处of是介词,其后用动名词。故填dying。 64. 考查动词的时态。医学报告显示:跑步比散步、骑车和游泳更能有效地延长寿命。这里叙述的是一个事实,故用一般现在时。故填is。 65. 考查比较句型。跑步比散步、骑车和游泳更能有效地延长寿命。根据文章中的more effective可知此处填than。 66. 考查定语从句的关系词。此处a study是先行词,其在定语从句中作主语,故填that 或which。

高考数学试卷分析及命题走向

2019年高考数学试卷分析及2019年命题走 向 一、2019年高考试卷分析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数学试题(全国卷i)继承2019年的改革方向。既保持了一定的稳定性,又有创新和发展;既重视考查中学数学知识掌握程度,又注重考查进入高校继续学习的潜能。 1考试内容体现了《考试大纲》的要求。 2试题结构与2019年大体相同。全卷共22小题,选择题12道,每题5分;填空题4道,每题4 分;解答题6道,前5道每题12分,最后1道14分。 3考试要求与考点分布。第1小题,(理)掌握复数代数形式的运算法则;(文)理解集合、子集、补集、交集、并集的概念、符号,能够正确表示简单的集合。第2小题,掌握对数的运算性质。第3小题,掌握实数与向量的积,平面向量的几何意义及平移公式。第4小题,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反函数。第5小题,掌握二项式定理和二项展开式的性质,并能用它们计算和证明一些简单的问题。第6小题,(理)了解空集和全集,属于、包含和相等关系的意义,掌握充要条件的意义;(文)掌握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第7小题,掌握椭圆的标准方程和简单几何性质,理解椭圆的参数方程。第8小题,掌握直线方程的点斜式,了解线性规划的意义,并会简单的应用。第9小题,掌握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了解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图像和性质。第10小题,能够画出空间两条直线、直线和平面各

种位置关系的图形,根据图形想像它们的位置关系,了解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第11小题,会用排列组合的基本公式计算一些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第12小题,掌握简单方程的解法。第13 小题,掌握简单不等式的解法。第14小题,(理)掌握直线方程的点斜式、两点式、一般式,并能根据条件熟练地求出直线方程;(文)掌握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第15小题,(理)了解递推公式是给出数列的一种方法;(文)直线方程的点斜式、两点式、一般式,并能根据条件熟练地求出直线方程。第16小题,掌握斜线在平面上的射影。第17小题,(理)掌握两角和与两角差、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了解周期函数与最小正周期的意义;(文)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 项和公式。第18小题,(理)了解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意义,会求出某些简单的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并能根据其分布列求出期望值。(文)掌握两角和与两角差、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了解周期函数与最小正周期的意义。第19小题,( 理)掌握指数函数的概念、图像和性质;(文)会求多项式函数的导数,并会用导数求多项式函数的单调区间。第20小题,(理)掌握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直线和平面的距离的概念,掌握二面角、二面角的平面角的概念;(文)会用排列组合的基本公式计算一些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用相互独立事件的概率乘法公式计算一些事件的概率。第21小题,(理)掌握双曲线的定义、标准方程和简单几何性质,理解平面向量的坐标的概念,掌握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文)掌握直线和平面的距离的概念,掌握二面角、二面角的平面角的概念。第22小题,(理)了解数列通项公式

高考化学平衡移动练习题(含答案)

化学平衡移动专题练习 1.在已经处于化学平衡状态的体系中,如果下列量发生变化,其中一定能表明平衡移动的是() A.反应混和物的浓度B.反应物的转化率 C.正、逆反应速率D.反应混和物的压强 2.在下列平衡体系中,保持温度一定时,改变某物质的浓度,混合气体的颜色会改变;改变压强时,颜色也会改变,但平衡并不移动,这个反应是() A.2NO+O22NO2B.Br2(g)+H22HBr C.N2O42NO2 D.6NO+4NH35N2+3H2O 3.在某温度下,反应ClF(g) + F2(g)ClF3(g)(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在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温度不变,缩小体积,Cl F的转化率增大 B.温度不变,增大体积,Cl F3的产率提高 C.升高温度,增大体积,有利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D.降低温度,体积不变,F2的转化率降低 4.已建立化学平衡的可逆反应,当改变条件使化学反应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时,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①生成物的百分含量一定增加②生成物的产量一定增加 ③反应物转化率一定增大④反应物浓度一定降低 ⑤正反应速率一定大于逆反应速率⑥使用了合适的催化剂 A.①②B.②⑤C.③⑤D.④⑥ 5.在一密闭容器中,反应aA(g) bB(g)达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体积增加一倍,当达到新平衡时,B的浓度是原来的60%,则() A.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了B.物质B的质量分数增加了C.物质A的转化率减小了D.a>b 6.在一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 NO2,一定温度下建立如下平衡:2NO2(g) N2O4此时平衡混合气体中NO2的体积分数为x%;若再充入1mol N2O4,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达到新平衡时,测得NO2的体积分数为y%,则x和y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A.x>y B.x=y C.x<y D.不能确定 7.下列事实中,不能用列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溴水中有下列平衡:Br2+H2O HBr+HBrO当加入AgNO3溶液后溶液颜色变浅 B.对二氧化硫的品红溶液加热可使颜色变深 C.反应CO+NO2CO2+NO(正反应放热),升高温度可使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D.合成氨反应N2+3H22NH3(正反应放热)中使用催化剂8.在密闭容器中进行H2(g)+Br2(g) 2HBr(g)+Q;反应达到平衡后,欲使颜色加深,应采取的措施是() A.升温B.降温C.减小容器体积D.增大容器体积 9.在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反应mA(g)+nB(s)pC (g)达到平衡后,压缩容器的体积,发现A的转化率随之降低。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m+n)必定小于p B.(m+n)必定大于p C.m必定小于p D.n必定大于p 10.某温度下,体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可逆反应:X(g)+Y(g) Z(g)+W(s);△H>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加入少量W,逆反应速率增大 B.当容器中气体压强不变时,反应达到平衡 C.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 D.平衡后加入X,上述反应的△H增大 11.一定条件下将2mol SO2和2mol SO3气体混合于一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SO2+O22SO3平衡时SO3为n mol,在相同温度下,分别按下列配比在上述容器中放入起始物质,平衡时SO3的物质的量可能大于n的是()A.1 mol SO2+1 mol O2+1 mol SO3 B.4 mol SO2+1 mol O2 C.2 mol SO2+1 mol O2+2 mol SO3 D.2 mol SO2+1 mol O2 1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可逆反应的特征是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B.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可使化学平衡向放热反应的方向移动C.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压强会破坏有气体存在的反应的平衡状态D.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使用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但不能改变化学平衡状态 13.在一定条件下,向5L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 A气体和1mol B气体,发生可逆反应: 2A(g)+B(g) 2C(g),达到平衡时容器内B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mol/L,则A的转化率为() A.67%B.50%C.25%D.5% 14.对于平衡体系:aA(g)+bB(g) cC(s)+dD(g)+Q;有下列判断,其中不正确的是()

近三年全国新课标高考数学考试试题分析

近三年全国新课标高考数学考试试题分析

————————————————————————————————作者:————————————————————————————————日期:

2011~2013年全国新课标数学试题试卷分析 高三数学组周继轩 纵观2011~2013年的新课标高考数学试题,整体感觉是:试卷结构保持稳定;考查内容相对 稳定,仍然遵循主干知识重点考查的原则;对能力的考查力度逐年提升。现把2011~2013 年全国课标卷所考查的知识点的情况以及相邻两年的对比分析如下。 一、2011~2013年全国课标卷考查的知识点对比: 高考数学试卷考点分析 题型题号2013 2012 2011 选 1 集合集合复数的运算 择 2 复数的运算排列组合函数基本性质 3 三角函数恒等变换复数的运算命题框图 4 框图圆锥曲线(椭圆)概率 5 平面向量(夹角)数列三角函数角的终边 6 三角函数图像平移框图三视图 7 排列组合三视图圆锥曲线(双曲线)离心率 8 线性规划圆锥曲线(双曲线)二项式定理 9 三视图三角函数单调性定积分 10 解析几何(抛物线)函数的图象平面向量命题 11 函数命题立体几何三角函数函数的基本性质 12 立体几何(体积)函数函数 填 13 不等式的解法平面向量线性规划 空 14 圆锥曲线(双曲线)线性规划圆锥曲线(椭圆) 15 概率统计(正态分布)概率统计(正态分布)立体几何 16 三角函数等差数列数列前n项和三角函数(解三角形) 解 17 数列通项公式求角数列通项公式 答 数列前n项和解三角形数列前n项和 18 统计的数字特征函数解析式线线垂直 概率概率数字特征二面角的大小 19 面面垂直线线垂直概率 二面角的大小二面角的大小概率数字特征 20 椭圆圆的半径抛物线圆的方程轨迹方程 圆的方程点到直线的距离点到直线的距离 21 函数解析式单调区间函数解析式单调区间参数求值

近三年高考试题分析

近三年高考试题分析 一、三年高考试题的特点 1.试题难度分析。2008-2010年,试题难度逐年加大。全面考查考生的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重要的化学学科思想和方法,还着重考查考生的实验探究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年高考的选择题部分注重基础知识的考察,内容均为主干知识中的核心知识,考查重点突出,题目的综合度加大,信息量增多,涵盖的知识点变多,集中考察了:化学常识;实验常识;物质最基本的性质;有机化学基础知识;元素周期律及元素化合物等。试题不仅考查了物质的提纯、溶液的配制、酸碱中和滴定以及常见气体的制备、实验步骤的设计气体除杂及其性质的检验等实验基础知识,还通过仪器装置的选择和连接考查了考生分析和解决实验问题的能力,通过实验设计等方式考查考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实验题的特点:所取素材简单明了具有明确的实验目的、原理和步骤;追求问题有新意,侧重实验基础;仪器选择连接、操作的规范是考察主流,问题灵活多变。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要求的同时,重视对主干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对化学学科综合能力的考查。 2.试题突出了化学知识与生产、生活、环境、材料、化工等方面的联系,很好的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和新课程改革的理念。 试题力求以与生产、生活和社会有关的内容为情景,而且这些情景都真实、具体,为考生创设了一个学以致用的氛围,有效地考查了考生应用化学知识的能力,充分体现了化学学科知识的综合性和应用性。每一个小题的设计也都充分考虑了化学与生产、生活及社会的联系,做到了题目贴近生产、贴近生活、贴近考生实际。情景涉及生活实际、工业生产、科学事实、社会热点等方面,这些情景的创设极大地丰富了试题的内涵,赋予试题以积极的教育意义,真正让学生学以致用,更能准确的把握学科思想和意义,体现了高考试题命制与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在理念上的统一。 3.试题注重在继承的基础上求发展,稳中有变,变中有新,导向作用明显。 试题在继承了07、08年高考山东卷化学试题的结构和题型,试题所涉及的重要考点也具有明显的继承性,如电解、原电池、盖斯定律、平衡常数、阿伏加德罗常数、水解电离、元素周期律、有机基础、元素化合物、化学实验等,但试题在命题形式和考查方式上实现了发展和创新,比如,化学实验能力考查继续得到加强的同时,增大了化学实验基础知识的覆盖面,实验不再取材课本,但又与课本知识紧密联系,考察中学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增加了沉淀溶解平衡知识的考察等,通过电离平衡、沉淀溶解平衡考查平衡常数的考查实现了从“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的发展,等。这些发展与创新对今后中学化学教学起到了积极、正确的导向作用。试题语言更加简明、易懂、科学、规范,试题表述准确,无歧义。 4.有机选做题注重考查基础。 有机推断是中学化学习题中常见的习题,是历年高考的重头戏,07、08、09年高考都有这样的题目。此类题目知识综合性强,涉及的面广,解题能力要求高,难度大。在高考《考试说明》中要求综合应用各类化合物的不同性质进行区别、鉴定、分析、提纯或推导未知物的结构简式。 二、面对高考特点,我们高三化学复习的思路。 化学复习是一项系统的工程,要提高复习效率,就要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针对近3年高考题的特点,我们以后的复习要注重一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高三专题复习化学平衡图像(带答案)

化学平衡图像 1.在A(g)+B(g)=C(g)+D(g)的反应体系中,C的百分含量和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若反应分别在400℃和100℃下进行,所得曲线分别为Q 与P,则正反应是放热反应的图为() 2.如图所示,反应2SO 2(g)+O2(g)2SO3(g);△H<0,在不同温度、不同压强(P1>P2)下达到平衡时,混合气中SO3的体积φ(SO3)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应为() 3.用来表示可逆反应:2A (g)+B(g)2C(g)(正反应放热)的正确图象是下图中的() 4.对于可逆反应:A 2(g)+3B2(g)2AB3(g)(正反应放热),下列图象中正确的是() 5.T℃时,A气体与B气体反应生成C气体。反应过程中A、B、C浓度变化如图(Ⅰ)所示,若保持其他条件不变,温度分别为T1和T2时,B的体积分数与时间的关系如图(Ⅱ)所示,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在(t1+10)min时,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增大压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B.t1+10)min时,保持容器总压强不变,通入稀有气体,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C.T℃时,在相同容器中,若由0.3mol·L—1 A 0.1 mol·L—1 B和0.4 mol·L—1

C反应,达到平衡后,C的浓度仍为0.4 mol·L—1 D.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且A的转化率增大 6.已知可逆反应aA+bB cC中,物质的含量A% 和C%随温度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在T1、T3温度时达到过化学平衡B.该 反应在T2温度时达到过化学平衡 C.该反应的逆反应是放热反应D.升高温度,平衡会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7.右图表示反应N 2(g)+3H2(g)2NH3(g); ΔH=-92.2kJ/mol。在某段时间t0~t6中反应速率与 反应过程的曲线图,则氨的百分含量最高的一段时间 是() A.t0~t1B.t2~t3C.t3~t4 D.t5~t6 8.在一定条件下,将X和Y两种物质按不同的比例放入密闭容器中反应,平衡后测得X,Y的转化率与起始时两物质的物质的量之 比n x/n y的关系如图所示,则X,Y的反应方程式可表示 为() A.2X+Y3Z B.3X+2Y2Z C.X+3Y Z D.3X+Y Z 9.可逆反应aX(g)+bY(g)cZ(g)在一定温 度下的一密闭容器内达到平衡后,t0时改变某一外界条 件,化学反应速率(v)-时间(t)图象如右图。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若a+b=c,则t0时只能是增大了容器的压强B.若a+b=c,则t0时只能是加入了催化剂 C.若a+b≠c,则t0时只能是增大了容器的压强D.若a+b≠c,则t0时只能是加入了催化剂 10.对达到平衡状态的可逆反应X+Y Z+W,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压强,反应速率变化图象如右图所示,则图象中关于X、Y、Z、W四种物质的聚集状态为() A.Z、W均为气体,X、Y中有一种是气体 B.Z、W中有一种是气体,X、Y皆非气体 C.X、Y、Z、W皆非气体 D.X、Y均为气体,Z、W中有一种为气体

近5年高考数学试卷分析

近几年高考数学试卷分析从江西高考来说,总体题型与分值大致不变。近几年高考试卷变化不是很大,分,60分,总计5道选择题,每题12年考卷依然属于大纲版。2010年到2006分,其中只有两到选择题难度中等,其他客观4道题,每题4分,共16填空题4大题一共六道题。题都是简单题。两到难题,分。48共分,12每题道基础题,,圆锥曲线三者选其分。一般来说难题都是数列,函数(包括导数)14分加12 二。剩下的一部分会出一个比较简单的大题。难度系数大致如下表格。年江西省六年数学高考卷难度系数2010年~2005一、理科文科年份难度系数平均分难度系数平均分 0.51 76.42 0.39 58.13 2005 0.46 69.22 0.44 65.6 2006 0.59 89.24 0.49 73.58 2007 0.46 69.37 0.42 62.98 2008 0.46 69.01 0.42 63.1 2009 0.55 81.99 0.52 77.43 2010 每年最后一题难度较难度相对其他省份来说较大些,从表格看,2生建议放弃第高。非超好学问。 二、六年高考考点分布(理科)2010 2009 2008 2007 2006 2005 ①复数的①复数的①复数的①集合 ②①集合②概念②复复数的概概念②复概念②弧交集 ③函补集③并1 数的乘法念数的乘法度制数集与除法和除法①复数的①复数的①集合②函数的极

概念②复概念②复交集③函函数集合2 限数的乘 法数的乘法数和除法和除法①点到直线的距离① 集合②圆的标两角和差准方程与含绝对值②补集③ 不等式的函数余的正弦、3 的不等式并集④交解 法一般方程弦、正切集③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①正弦①平面向函数、量的数量余弦函数的图积② 抛物数列的极函数的极二项式定二项式定像与性质线 及其标4 限限理理②同角三准方程③角函数的抛 物线的基本关系简单几何 性质①不等式的解法②正弦函数、导数的概基本 导数导数的几余弦函数念③利用数列周期函数5 公式何意义的图像与导数研究性质函数的单调性 和极值①正弦函①向量②①椭圆及余弦函数、向量 的加其标准方数的图像①集合②二项式定法与减法程 ②椭圆与性质②简单的线函数6 理③平面向的简 单几正切函数性规划量的数量何性质的图像和积性质①三垂线定理及其①函数的①平面向逆定理②① 向量②奇单调性、量的数量直线和平余弦定二项式定等差数列偶性②导积②椭圆面垂直的7 n 理理项的前数的概念的简单几判定与性和公式③导数的 何性质质③直线几何意义和平面所成的角①点到 直线的距离二项式定二项式定函数的极①球②棱数

2016年高考数学试卷分析

2016年高考数学试卷分析 随着2016年高考的结束,,作为一线教师,也应该是对今年的高考试题进行一番细致的研究了。陕西省是即课改后首次使用全国卷。2015年的陕西卷已经为下一年的平稳过度做好了铺垫。首先在题型设置上,与全国卷保持一致,这已给师生做好了思想工作,当2016年的高考数学进入人们眼帘的时候,似乎也不是很陌生,很有老朋友相见的感觉。 今年的全国卷数学试题从试题结构与去年相比变化不大,严格遵守考试大纲说明,五偏题,怪题现象。试卷难度呈阶梯型分布,试题更灵活。入口容易出口难,有利于高校选拔新生。 一、总体分析: 1,试题的稳定性: 从文理试卷整体来看,考查的内容注重基础考查,又在一定的程度上进行创新。知识覆盖全面且突出重点。高中知识“六大板块”依旧是考查的重点。无论大小体目90%均属于常规题型,难度适中。是学生训练时的常见题型。其中,5,15,18注重考查了数学在实际中的应用能力。这就提示我们数学的教学要来源实际,回归生活,既有基础与创新的结合,又能增

加学生的自信心,发挥自己的最佳水平。 试题的变化: 有些复课中的重点“二项式定理”,“线性规划”,“定积分”。“均值不等式”等知识点并没有被纳入,而“条件概率”则出现在大题中,这也对试题的难度进行区分。 在难度方面,选择题的12题,填空题的16题,对学生造成较大困扰。这也有利于对人才的选拔。解答题中的20,21题第一问难度适中,第二问都提高了难度。这也体现了入口易,出口难,对人才的选拔非常有利。 今年的高考数学试题更注重了试题的广度,而简化了试题的深度。而这对陕西高考使用全国卷的过度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平稳过度已是事实。给学生,教师都增加了信心。 试题的详细分析: 选择题部分 (1),考查复数,注重的是知识点的考查。对负数的运算量则降低要求,这要求我们不仅要求对运算过关,更强调知识点的全面性(2)集合的运算:集合的交并补三种运算应是同等对待。在平时的教学中,出现的交集运算比较多,。并集,补集易被忽略。(而

高考试题分析

近三年高考文综地理试题分析及反思 高考已经落下帷幕,对学生来说是高中学习已经结束,可对老师来说,新一轮的教学任务又即将开始,因此俯下身子研读高考题,反思自己的教学却是迫在眉睫的。 一、析——高考特点 1、重信息提取这是我对今年新课标高考两道综合题最深刻的感悟。与去年相比,2014年高考文综地理试题难度保持平稳,但学生的得分情况却并不令人乐观,很大程度上在于学生对材料和图形中的信息没有很好的进行利用和加工。以综合题37题为例,该题考查的是物种入侵(生物生存空间的拓展)及对人类生产活动(捕捞业)和经济发展的影响。尼罗河和维多利亚湖都是为学生所熟知的,但鲈鱼学生知道的并不多,但这对做题的影响并不大,因为题目中提供了充足的信息。第(1)题分析阻碍尼罗河鲈鱼游入维多利亚湖的自然原因,在题目的文字材料中提到维多利亚湖“湖面海拔1134米”,在“多利亚湖的位置及周边水系”(图8)中,我们可以发现尼罗河的上游瀑布较多,即维多利亚湖与尼罗河面之间的高差较大,这样不利于鲈鱼游入维多利亚湖。第(2)题分析尼罗河鲈鱼在维多利亚湖迅速繁殖的自然条件,在所给的文字材料中提到“尼罗河鲈鱼是体型最大的淡水鱼之一,属肉食性鱼”,而“维多利亚湖是世界第二大淡水湖”,“鱼类资源丰富”,这样我们就可以把信息进行加工,整理,找到原因:一是维多利亚湖湖面广阔,为体型大的尼罗河鲈鱼提供了广阔的生存空间;二是维多利亚湖中鱼类资源丰富,尼罗河鲈鱼饵料丰富。综合题36题同样可以从试题的文字材料中图形中找到问题的答案。第(1)、(2)和(3)题都可以从“攀枝花周边地形图”(图7b)中提取相应的信息,攀枝花位于长江河谷中,周围被高大的地形环绕,地形比较封闭,这就使得冬季受来自北方的冷空气影响较小,同时处于北方冷空气的背风坡一侧,盛行下沉气流,气流在下沉过程中增加,从而使得1月份(冬季)平均气温较高,由于地形比较封闭,因此冬季风力较弱。封闭的地形、风力较弱、气流下沉(逆温)都不利于大气污染物的扩散,所以冬季空气质量较差。 2、重过程描述这是今年新课标高考选做题给我留下的最深刻印象。在平常的训练和考试中,选做题一向被学生和老师认为是最易得分的题目,但今年高考题的答案制定、评分标准和得分情况却给了我们不小的打击。选做题43题是关于自然灾害与防治的,今年考查的是涝灾的成因及应对措施。在选修5第13页对洪水的定义是“洪水是特大地表径流不能被江河、湖库容纳,水位上涨而泛滥的现象”。研读答案我们会发现对洪灾形成过程的分析非常详细,结合居民点的宏观区位“江南丘陵区”,分析气候特点“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多暴雨”,根据居民点的微观区位“地处谷底河边,其河流上游地区集水面积广”,从而得出结论“暴雨时河流水在谷底汇集,河水暴涨,易淹没农田和房屋”。选做题44题是关于环境保护的,今年考查的是尾矿矿渣对环境的潜在危害及应对措施。答案结合文字材料和图形信息,进行了细致的分析。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该企业位于我国的西南山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多暴雨,而矿渣库位于河流(涪江)的上游地区,因此“夏季易发洪水、滑坡、泥石流等灾害,若将山坡上的尾矿矿渣(含有硫酸、铅等)冲入江中,会对江水造成污染,危及沿岸用水安全。”地

最新五年广东高考数学试题分析

最新五年广东高考数学试题分析 一、在模块的交汇处设计试题 早在1993年,原国家教委考试中心首次提出:“在知识点的交汇处设计试题”,基本确定了高考数学试题命制的理论。这一提法得到了命题专家的认同,更得到了广大中学数学教师的赞许。在这一理论框架指导下,以后的数学试题避免了在难度上大起大落的现象发生,保持了一定的稳定性。 纵观广东省近五年的高考数学试卷,在这方面的特点尤其显著: 例1:04年17题 已知角,,αβγ成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0,2]απ∈),s i n ,s i n ,s i n αβγ也成等比数列,求,,αβγ的值。 简解:由题意,可以设2,4βαγα==,那么 2sin 2sin 4cos 2cos 1sin sin 2αααααα=?=-,则有cos 1α=或1cos 2α=- 当cos 1α=时,sin 0α=与等比数列概念矛盾, 当1cos 2α=-时,[0,2]απ∈,所以23πα=或43 πα= 则248,,333πππαβγ===或4816,,333 πππαβγ=== 试题特点: 这是04年解答题的第一题,属于容易题。试题将三角函数变换与等比数列的有关概念糅合在一起,侧重于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考查。 例2:05年18题 箱中装有大小相同的黄、白两种颜色的乒乓球,黄、白乒乓球的数量比为:s t 现从箱中每次任意取出一个球,若取出的是黄球则结束,若取出的是白球,则将其放回箱中,并继续从箱中任意取出一个球,但取球的次数最多不超过n 次,以ξ表示取球结束时已取到白球的次数 (Ⅰ)求ξ的分布列; (Ⅱ)求ξ的数学期望. 简解: (Ⅰ)()(0,1,2,,)()k k st P k k n s t ξ===???+ (Ⅱ)ξ的数学希望为 n n n n t s t n t s st n t s st t s st t s s E ) ()()1(...)(2)(1011322+?++?-+++?++?++?=--ξ (1)

历年高考化学平衡题

1、二甲醚(CH3OCH3)是无色气体,可作为一种新型能源。由合成气(组成为H 2、CO和少量的CO2)直接制备二甲醚,其中的主要过程包括以下四个反应: 甲醇合成反应: (ⅰ)CO (g)+ 2H2 (g) = CH3OH(g) △H1 = -90.1 kJ·mol -1 (ⅱ)CO2 (g)+ 3H2 (g) = CH3OH(g) + H2O (g) △H2 = -49.0 kJ·mol -1 水煤气变换反应:(ⅲ)CO (g)+ H2O (g) = CO2 (g)+ H2 (g) △H3 = -41.1 kJ·mol -1 二甲醚合成反应:(ⅳ)2CH3OH(g) = CH3OCH3(g) + H2O (g) △H4 = -24.5 kJ·mol -1 回答下列问题:(1)Al2O3是合成气直接制备二甲醚反应催化剂的主要成分之一。工业上从铝土矿制备 较高纯度Al 2O3的主要工艺流程是 (以化学方程式表示)。 (2)分析二甲醚合成反应(ⅳ)对于CO转化率的 影响。 (3)由H2和CO直接制备二甲醚(另一种产物为 水蒸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根据化学反应原理,分析增加压强对直接制备二甲醚反 应的影响。 (4)有研究者在催化剂(含Cu-Zn-Al-O和Al2O3)、 压强为5.0MPa的条件下,由H2 和CO直接制备二甲醚,结果如右图所示。其中CO转化 率随温度升高而降低的原因是 。 (5)二甲醚直接燃料电池具有启动快、效率高等优点,其能量密度高于甲醇直接燃料电池(5.93kW·h·kg-1)。若电解质为酸性,二甲醚直接燃料电池的负极电极反应为,一个二甲醚分子经过电化学氧化,可以产生个电子的电量;该电池的理论输出电压为1.20V,能量密度E= (列式计算。能量密度=电池输出电能/燃料质量,1kW·h=3.6×106J (1)1. Al2O3+2NaOH=2NaAlO2+H2O 2. NaAlO2+CO2+2H2O=Al(OH)3↓ (沉淀符号)+NaHCO3 3. 2Al(OH)3Al2O3+3H2O (2)消耗甲醇,促进甲醇合成反应(ⅰ)平衡右移,CO转化率变大;生成的水通过水煤气变换反应(ⅲ)消耗部分CO (3)4H2(g)+2CO(g)==CH3OCH3(g)+H2O(g);△H=-204.7kJ/mol,该反应分子数减少,压强升高使平衡右移,CO和H2转化率增大,CH3OCH3产率增加。压强升高使CO和H2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增大。 (4)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温度升高,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转化率降低。 (5)3H2O+CH3OCH3-12e-==2CO2+12H+ 12

高三一轮复习——化学平衡

专题五化学平衡 一、化学反应速率 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式:v = 注意: ①同一化学反应在同一时间间隔内,用不同的物质表示化学反应反应速率时,速率的数值不一定相等,但这 些数值表示的意义相同(即反应的快慢程度相同),且化学反应速率的数值之比等于系数之比。 ②该公式计算出的化学反应反应速率,是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率,而不是瞬时速率。 ③化学反应速率是有单位的,常用单位是等。 ④化学反应速率没有负值。 ⑤固体和纯液体参加化学反应时,由于无浓度变化,故不能用于表示化学反应速率。二、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条件 1、内因:物质性质(主要因素) 2、化学反应的有效碰撞理论要点 (1)反应物分子之间发生碰撞是化学反应发生的先决条件。 (2)能发生化学反应的碰撞叫有效碰撞。 (3)能发生有效碰撞的能量较高的分子叫活化分子。 (4)只有活化分子之间采取合适取向进行的碰撞才是有效碰撞。 (5)单位体积内有效碰撞越多化学反应速率越快 2、外因:外界条件,主要有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 (1)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影响规律:当其它条件不变时,增加反应物浓度,化学反应速率加快。 浓度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原因: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对某一反应来说,活化分子在反应物分子中所占的百分数是一定的,即单位体积内的活化分子的数目与反应物的浓度成正比。所以当反应物的浓度增大时,单位体积 内的分子数增多,有效碰撞的次数增加,化学反应速率必然增大。 注意: ①一般来说,反应物处于溶液或气体状态下,才能改变其浓度,当反应物处于固体或纯液体状态下,增 加或减少它们的量,不能改变其浓度,即不影响其化学反应的速率。 ②固体反应物表面积的大小将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固体的颗粒越小,表面积越大,化学反应速率越快。(2)压强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影响规律:当其它条件不变时,有气体参加的反应,增大压强,反应物浓度增大,化学反应速率增大。注意: ①压强的改变必须引起参加反应的物质的浓度变化,才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②如果参加反应的物质是固体或液体时,压强的改变对反应物的浓度基本无影响,因此压强的改变不影 响固体和液体化学反应的速率。 ③恒温恒容的反应体系中,充入不参与反应的气体(如希有气体等),虽反应体系的压强增大,但反 应物的浓度无变化,因而其化学反应速率不变。 ④恒温恒压体系中,充入不参与反应的气体(如希有气体等),虽反应体系的压强不变,但反应体系 的体积膨胀,故造成反应物的浓度减小,因而其化学反应速率减慢。 (3)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温度对化学速率的影响规律:当其它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 温度影响化学速率的原因:(1)浓度一定时,升高温度,反应物分子的能量增加,使一部分原来能量较低 的分子变成了活化分子,增加了反应物分子中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使有效碰撞的次数增多,化学反应速率增大。 (2)温度升高,使分子运动的速度加快,单位时间内反应物分子间的碰撞次数增加,有效碰撞的次数也相应 增多,化学反应速率也会相应的加快。前者是主要原因。

近5年高考数学全国卷23试卷分析报告

2013----2017年高考全国卷2、3试卷分析从2012年云南进入新课标高考至今,已有六年时间,数学因为容易拉分,加上难度变幻不定,可以说是我省考生最为害怕的一个学科,第一天下午开考的数学考得如何直接决定着考生第二天的考试情绪。近5年全国卷数学试题从试卷的结构和试卷的难度上逐渐趋于平稳,稳中有新,难度都属于较为稳定的状态。选择、填空题会以基础题呈现,属于中等难度。选择题在前六题的位置,填空题在前二题的位置;解答题属于中等难度,且基本定位在前三题和最后一题的位置。 一、近五年高考数学考点分布统计表:

从近五年数学试题知识点分布及分值分布统计表不难看出,试题坚持对基础知识、数学思想方法进行考查,重点考查了高中数学的主体内容,兼顾考查新课标的新增内容,在此基础上,突出了对考生数学思维能力和数学应用意识的考查,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具体

来说几个方面: 1.整体稳定,覆盖面广 高考数学全国卷2、3全面考查了新课标考试说明中各部分的内容,可以说教材中各章的内容都有所涉及,如复数、旋转体、简易逻辑、概率等教学课时较少的内容,在试卷中也都有所考查。有些内容这几年轮换考查,如统计图、线性回归、直线与圆、线性规划,理科的计数原理、二项式定理、正态分布、条件概率等。 2.重视基础,难度适中 试题以考查高中基础知识为主线,在基础中考查能力。理科前8道选择题都是考查基本概念和公式的题型,相当于课本习题的变式题型。填空题前三题的难度相对较低,均属常规题型。解答题的前三道题分别考查解三角形,分布列、数学期望,空间线面位置关系等基础知识,利用空间直角坐标系求二面角,属中低档难度题。 4.全面考查新增内容,体现新课改理念 如定积分、函数的零点、三视图、算法框图、直方图与茎叶图、条件概率、几何概型、全称命题与特称命题等。 5.突出通性通法、理性思维和思想方法的考查 数学思想方法是对数学知识的最高层次的概括与提炼,是适用于中学数学全部内容的通法,是高考考查的核心。数形结合的思想、方程的思想、分类讨论的思想等在高考中每年都会考查。尤其数形结合,每年还专门有一道“新函数”的大致图象问题 6.注重数学的应用和创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