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创新驱动和协同创新的若干重要概念_洪银兴

关于创新驱动和协同创新的若干重要概念_洪银兴

关于创新驱动和协同创新的若干重要概念_洪银兴
关于创新驱动和协同创新的若干重要概念_洪银兴

 20135 

 

[收稿日期] 2013-03-11

[基金项目] 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基于自主创新能力增进的产学研合作创新研究”(10zd&020

)[作者简介] 洪银兴(1950—)

,男,江苏常州人,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经济学博士。

感谢匿名评审人提出的修改意见,笔者已做了相应修改,本文文责自负。

关于创新驱动和协同创新的

若干重要概念

洪银兴

(南京大学经济学院,南京 210093

)[提 要]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经济发展转向新的发展方式的重要标志。以科学发现为源头的科技进步模式,体现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衔接和融合,是技术进步路径的革命性变化。由于科技创新的源头主要是科学发现和知识创新,因此创新需要大学和企业的协同,科学家和企业家的协同。产学研协同是指产业发展、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三方功能的协同,特别需要提高知识创新能力。

[关键词] 创新驱动;产学研协同创新;概念

[中图分类号]F12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596X(2013)05-0005-08

中共十八大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这是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后的重大发展战略,同时也是我国经济发展转向新的发展方式的重要标志。研究十八大报告关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表述和近年来一些先行地区实施创新驱动的实践,可以发现,提出创新驱动经济发展本身就是重大的理论创新,有必要对与创新驱动相关的一些概念,结合创新的实际作出科学的界定,以形成系统的创新驱动理论。

一、经济增长方式:创新驱动

最早使用创新概念的是熊彼特,最早把创新驱动作为一个发展阶段提出来的是迈克尔·波特,他把经济发展划分为4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要素驱动阶段,第二阶段是投资驱动阶段,第三阶段是创新

驱动阶段,第四阶段是财富驱动阶段。

[1]

所谓创新驱动指的是创新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与其他阶段相区别,不是说创新驱动不需要要素和投资,而是说要素和投资由创新来带动。

20135

我国长期依靠物质要素投入推动的经济增长方式,属于由投资带动的要素驱动。这种增长方式不可避免而且正在遇到资源和环境不可持续供给的制约。由要素与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就是利用知识、技术、企业组织制度和商业模式等创新要素对现有的资本、劳动力、物质资源等有形要素进行新的组合,以创新的知识和技术改造物质资本,提高劳动者素质和科学管理。各种物质要素经过新知识和新发明的介入及组合提高了创新能力,形成了内生性增长。显然,创新驱动可以在相对减少物质资源投入的基础上实现经济增长。

这样,我们就可以准确理解由物质资源投入推动转向创新驱动的内生增长的内涵:经济增长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驱动。现在流行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提法是由粗放型增长方式转向集约型增长方式。集约型增长方式的基本内涵是指集约使用物质要素,提高要素使用的效率。尽管集约型增长方式包含了技术进步的作用,但没有摆脱物质要素推动经济增长的架构。创新驱动的增长方式不只是解决效率问题,更为重要的是依靠知识资本、人力资本和激励创新制度等无形要素实现要素的新组合,是科学技术成果在生产和商业上的应用和扩散,是创造新的增长要素。因此,创新驱动的经济增长是比集约型增长方式更高层次、更高水平的增长方式。

创新一词目前的使用频率很高,而且外延也很广,如文化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市场创新、技术创新、科技创新等,这些创新对当前的经济发展都是必不可少的。但是作为经济增长方式的创新驱动的创新应该主要是科技创新,其他方面的创新则是围绕这个核心形成创新驱动系统,而且作为经济增长方式的科技创新也应该明确界定为与经济发展紧密结合的科技创新。最早在经济上使用创新概念的熊彼特明确认为,创新即生产要素的新组合,他把创新领域简单地概括为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和组织制度创新。[2]后人在解释创新概念时,把熊彼特创新的内涵概括为新发明、新产品、新工艺、新方法或新制度第一次运用到经济中去的尝试。这意味着创新突出的是原始创新,突出的是创新成果的应用。

过去常用的概念是技术创新,现在突出科技创新。这反映创新源头的改变,即创新成果主要是指依靠科学发现产生的原始创新的创新成果。过去常用的技术创新相当多的是源于生产中经验的积累、技术的改进、企业内的新技术研发。即使是由科学发现所推动的技术进步,也会间隔很长的时间,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才会应用到生产上。现在技术进步的源泉更多的来源于科学的发明。自20世纪后期产生新经济以来,科学上的重大发现到生产上的使用,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时间越来越缩短,缩短到十几年、几年。现在一个科学发现到生产上的应用(尤其是产业创新)几乎是同时进行的,这意味着利用当代最新的科学发现成果迅速转化为新技术可以实现大的技术跨越。例如,新材料的发现、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的突破都迅速转化为相应的新技术。这种建立在科技创新基础上以科学发现为源头的科技进步模式,体现了知识创新(科学发现)和技术创新的密切衔接和融合,它是技术进步路径的革命性变化。也正是在这一意义上,我国的十二五规划明确将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

以科学发现为源头的科技创新的路线图包括三个环节:上游环节,即科学发现和知识创新环节;中游环节,即科学发现和知识创新孵化为新技术的环节;下游环节,即采用新技术的环节。在这三个创新环节构成的科技创新路线图中,不只是企业一个主体,而是包括多个创新主体,由此提出了科技创新体系建设问题。科技创新体系涉及产学研用各个环节中的主体相互间的合作和互动。自主创新是包括知识创新———孵化高新技术———采用高新技术的链条。在这个创新链中,大学和科学院是知识创新的主体,它们提供原始创新的成果;各种类型的孵化器(科技园)是将知识创新的成果孵化为高新技术的基地;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将高新技术转化为现实的产品和现实的生产力。

明确科技创新对创新驱动的核心地位,具有特征意义的机制有两个方面:一是对创新机制的关注点由关注技术的采用转向关注技术进步的源泉(知识的创造领域),关注科技成果的转化。二是高新技术孵化环节成为大学和企业的交汇处,并且成为大学和企业合作创新的平台。这个合作创新平台成

 20135 

为政府创新投入的重点和科技金融的着力点。

二、科技创新的终端:产业创新

科技创新的突出表现是,新的科学发现随之带来的是新产业革命。正在兴起的新科技催生生物技术产业、新材料产业、新能源产业、环保产业等新兴产业,这就是通常说的高科技产业化。以科技创新为先导的产业转型升级,反映了现代世界科技和产业发展的趋势。建立在新科技革命基础上的产业创新意味着采用最新科技成果,其技术含量更高,附加值更高,也更为绿色。显然,创新产业是现代科技创新的落脚点。

就如迈克尔·波特所说,竞争力是以产业作为度量单位的,产业创新的重要性,不只是新产业本身具有更高的效益和发展前景,更为重要的是,产业竞争力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竞争优势所在。国家和地区的竞争力在于其产业创新与升级的能力。[1]由于创新的新兴产业能够带动整个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因此一个国家和地区在某一时期的竞争力和竞争优势,就看你有没有发展这个时代处于领先地位的新兴产业,形成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现代产业体系。这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竞争力处于领先地位的标志。根据十八大精神,我国调整产业结构,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经济发展更多地依靠战略性新兴产业带动。

在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的条件下,我国有条件与其他发达国家进入同一个创新的起跑线。其基础性条件是,大学和科研机构掌握的高科技的国际差距相对来说要比高科技产业的国际差距小。科学研究没有国界,只要能够着力推进科学发现向新技术的转化,最先应用新发明,就可以产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成果,尤其是在重点领域占领世界科技和产业的制高点。

科技和产业创新与发达国家进入同一创新起跑线,指的是产业创新的共同主攻方向。库兹涅茨把现代经济增长看做是以划时代的创造发明为基础的一个过程,科技和产业的“时代划分是以许多国家所共有的创造发明为依据的。这是现代经济增长的一条特殊真理。”[3]在现代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创造发明是清洁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节能环保技术等,这些新科技成为我国科技创新的主攻方向,表明我国与发达国家进入同一创新起跑线。

虽然新兴产业有很好的市场前景,但在其产生初期普遍遇到的问题是成本太高。这里面既有研发成本的补偿,也有生产所用的资源(材料)成本,特别是还有沉没成本。因此其价格大都处于高位,市场一时难以接受,由此直接影响新产业的发展。降低新兴产业成本的途径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方面需要创新方进一步推进科技创新,发现并应用降低成本的新技术和新材料。另一方面产业方要克服重复建设、重复投资,降低竞争成本,形成规模经济。再一方面需要政府介入。由于新产业所采用的新技术本身就具有外溢性,全社会都能得到其收益,因此政府应该给新产业技术研发给予必要的补偿和投入,从而降低新产业对研发成本的补偿。同时为推广新产业产品,政府也需要采取一些鼓励和补偿政策来降低沉没成本。例如,一些原来使用化石能源的企业转向使用清洁能源时,政府应对它们所进行的技术改造提供必要的补偿。

产业创新必然形成对传统产业的挑战。其原因正如熊彼特所说的:创新通常体现在新的商号中,而不是从旧商号里产生的,是在旧商号的旁边和它一起开始进行生产的。例如,并不是驿路马车的所有者去建造铁路。[2]就是说,新产业往往不是在从事传统产业的企业中产生的。创新的新产业会替代并毁灭旧产业。面对这种挑战,产业创新不仅涉及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也涉及传统产业的创新。实际上每个阶段的产业结构中都是传统产业占较大比重。传统产业只有依靠创新才能得以生存并发展。就如服装和鞋帽可以说是最传统的产业,在今天还能存在,靠的就是创新,不断推出“时装”是其生存之道。在现阶段,传统产业的创新驱动,突出在三个方面:一是采用最新科技,与信息化深度融合;二是向节能环保的绿色产业转型;三是进入新兴产业的产业链。

三、创新机制:产学研协同

由于当今科技创新的源头主要是科学发现和知

20135

识创新,因此科技创新不能只靠企业,它需要大学和企业的协同,科学家和企业家的协同。这实际上反映了国家创新体系中知识创新体系和技术创新体系之间的协同。

既然科技创新的路线涉及由大学的知识创新———孵化高新技术———企业采用高新技术的过程,相应的科技创新涉及两大体系:一是知识创新体系,包括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社会公益性技术研究。这些领域研究属于知识创新的范围,在这个体系中,研究型大学是创新主体。二是技术创新体系,即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长期以来这两大创新体系是“两张皮”,缺少衔接和协同。产学研的协同创新就提供了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有机衔接的机制和路径。

科技创新的一个趋势是,大学和科研院所是创造知识的源头,企业的技术创新越来越需要依托知识和信息聚集的大学和科研院所。就像美国的硅谷紧靠斯坦福大学一样,关键是建立知识的创造和知识向生产力转化的上下游联系。一方面解决好大学和科研院所研究课题的商业化价值问题,另一方面解决好企业敢于对高科技的研究进行风险投资的问题。产学研协同创新及其协调平台就成为以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为主要任务的创新机构和机制。

到目前为止对产学研使用“合作”的概念,其意义是指企业、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之间的合作,其内容通常指以企业为技术需求方,与以科研院所或高等学校为技术供给方之间的合作,这样的产学研合作就归结为技术转移之间的合作。现在使用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概念,与合作创新相比有明显区别。

首先,产学研协同创新不只是大学和科研院所作为技术供给方,企业作为技术需求方之间的关系,而是在科学新发现为导向的技术创新中产学研各方都要共同参与研发新技术,尤其是产学研各方共同建立研发新技术的平台和机制。在研发新技术过程中,既有企业家提供的市场导向,又有科学家提供的科学导向。两个方面的主体在同一平台上协同作用,正是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真谛。

其次,产学研不完全是企业、大学和科研院所三方机构的问题,而是指产业发展、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三方的功能问题。具体地说,一方面作为“学”的大学中包含了科学研究机构,承担着科学研究的功能;另一方面“产”也不只是企业,是指产业发展,或者说产业创新,与此相关除了作为主体的企业外,还有各种类型的研发机构,以及风险投资家。因此,产学研协同从总体上说是大学与产业界的合作,涉及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的职能与产业界的协同创新。即使是科研院所所单独推进的与产业界的合作也不能没有人才培养这个环节,原因是新技术的孵化和采用都需要有掌握相应科学知识的人才。

其实,在没有提出产学研协同创新以前,大学的科研人员就有与企业家在技术创新上的合作,其开发的新技术转让给企业,科研人员也可能进入企业帮助解决技术难题。但这种合作只是项目合作,项目完成,如果没有新的项目,合作就结束。而且,这种合作只是科研人员与企业的私人行为。现在提出产学研协同创新与之有明显的区别:第一,是大学与企业有组织的合作。进入协同创新平台的科研人员不是孤立的个人,而是依托所在大学的人才和科研成果。第二,协同不限于项目合作。具有特征性意义的是大学与企业共同构建协同创新的组织(平台),与过去的项目合作相比,这种有组织的合作创新可能产生源源不断的创新成果。第三,企业和大学不仅建立了研发共同体,也建立了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

产学研协同创新意味着大学的知识创新延伸到了孵化阶段,企业的技术创新也延伸到了孵化创新阶段。在孵化阶段知识创新主体和技术创新主体交汇,就形成了企业家和科学家的互动合作。这两者的互动表现为两者的相互导向,由此解决了学术价值和商业价值的结合,从而使创新成果既有高的科技含量,又有好的市场前景。

产学研协同是一个系统工程,产学研协同创新有了平台还必须有机制。大学和企业各方参与协同创新要有动力,而且要有长期维系的机制。在协同系统中,产学研各方的功能和作用都是双向的,任何强调其中一方而忽视另一方的做法,都会使系统受到破坏,其协同的整体效应将大大削弱。这里的关键是利益共享、风险分担,主要涉及投入和收益分配两个方面。这就是构筑并完善一个透明的利益

 20135 

共享机制,使产学研各方在透明的制度框架下建立互利互惠的利益机制。这是产学研协同创新得以成功的必要条件。

四、科技创新的源头:知识创新

与一般所讲的技术创新概念不同,科技创新是知识创新与技术创新的结合。知识是能被交流和共享的经验和信息。[4]知识与信息的区别在于,人们获取信息是“知其然”,获取的知识是“知其所以然”。因此,真正的知识不仅是信息,还包括对信息的理解和解释。一般来说,知识有三种类型:(1)知道“是什么型”信息(know what);(2)知道“怎么做型”知识(know how);(3)知道“为什么型”知识(know why)。知识创新体现在这三种类型知识的创新。

对知识创新同技术创新的关系,可以从理解科学的功能开始。众所周知,科学有两个层次的功能。第一层次是科学发现,创造出知识;第二层次是科学发明,创造出技术,这是对创造出的知识的开发。因此,科学发现所创造的知识可以成为技术创新的基础和源泉。

在过去相当长的时期里,知识创新远离经济,只是技术创新紧靠经济。而在现代,明显的趋势是科学创造的知识直接与经济结合,直接成为生产和经济增长的要素,从而决定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由技术转向知识。例如新材料研究领域、信息研究领域、计算机研究领域、清洁能源研究领域、生物工程研究领域等高科技研究领域的成果和新的发现迅速创造新的产业从而直接转化为生产力。在这场无声的革命中,经济发展直接依赖于知识的创新、传播和应用,知识密集型产品的比例大大增加,知识型产业取代传统产业占据主导地位,生产知识并把知识转化为技术和产品的效率即知识生产率,取代劳动生产率成为衡量经济增长能力的主要指标。从这一意义上说,现在大学和科研机构所从事的科学研究(包括基础研究)不再是远离经济的。

在过去的创新体系中,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在时间上和空间上是分开的。知识创新限于大学和科学院所从事的科学研究。而现在知识创新进入了产学研协同创新载体,与技术创新交互进行。产学研协同创新载体在本质上就是一个由众多的专业化从事知识吸收、知识开发、知识共享、知识转移、知识应用的集合体。该集合体不断吸纳现存的知识储备,利用内部有效的知识创新机制,衔接市场需求与研发供给,孵化和研发出适应并且引导市场的新技术、新产品甚至新企业。

在知识经济背景下,在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系统中,知识的创造、科学的发现越来越多地成为技术创新的源头。因此,科技创新的关键除了提高科学研究成果的转化能力外,特别需要提高知识创新能力。我们可以从诺贝尔自然科学家高度集中于几个创新型国家的原因分析中,明确提高国家知识创新能力的基本要求:一是以追求原始性科技创新为国家发展的基本战略取向;二是具有独特且富有活力的国家创新体系;三是拥有培养、造就科学精英的世界一流大学;四是有着强大的科研经费投入。[5]这里针对我国现状,特别强调提高两个方面能力:1.提高学习和认知能力。这是吸收并创造知识的前提。学习是指取得新信息,增强理解力。学习过程有三个阶段:(1)获得知识;(2)共享和传播已学到的知识;(3)应用知识。[4]其主要路径为:一是加强创新型人才培养,尤其是突出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也包括各类人才的继续教育,使之不断获取最新的相关领域的最新知识。二是通过计算机和通信网络对新知识新技术数字化并进行传播,从而形成“信息化社会”。三是通过促进公众接受多种知识和技能的训练掌握学习的能力,从而形成“学习型社会”。

2.提高知识创造能力。这与科学研究水平相关。技术创新所要求的知识创新目标,既要培育能占领未来市场的知识型产品,又要能够抢占世界科技和产业发展的制高点。为此,提高知识创造能力关键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加大知识创新的投入。创造的知识有明显的外溢性和公共性,理应以政府投资为主,同时要创造有效的机制吸引企业和民间投资。另一方面要加大知识创新的开放性。知识的流动不像技术的流动那样受到很多限制。人才的国际流动,信息通过互联网的流动,使新知识无阻碍地流动。因此知识被定义为“能够被交流和共享的经

20135

验和信息。”[4]从一定意义上说,我国科学技术的跨越并且占领世界制高点首先靠的是知识创造和共享,以创新的知识带动技术的跨越。因此,建立最为先进的信息传输通道和国际信息共享制度和机制,使科技人员获取当代最为前沿的相关领域的信息,是提升知识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五、转向创新驱动发展方式的评价标准

经济发展的每个阶段都需要寻求驱动力。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先是发展乡镇经济,农村工业化和城市化是经济发展的驱动力;紧接着发展开放型经济,引进和利用外资成为新的驱动力。现在经济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科技创新正在成为新的驱动力。与此相应,发展创新型经济就成为当前经济发展的一个阶段性特征,同时成为新的发展机遇。所谓创新型经济,它体现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要求,是以知识和人才为依托,以创新为主要驱动力,以发展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和新产品为着力点,以创新产业为标志的经济。发展创新型经济有三个基本要求:一是创新的产业以知识密集产业和绿色技术产业为特征;二是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互动结合;三是知识创新主体(大学和科研机构)和技术创新主体(企业)的紧密合作协同。

转向以创新驱动发展方式,不仅意味着由主要靠物质(有形要素)投入推动增长转向创新要素驱动增长,同时会带动以下三个方面的转型。一是产业结构的转型,不仅是要求创新产业,还要求新兴产业成为主导产业。二是企业结构的转型,科技企业成为主体。三是技术进步模式的转型,最早是加工代工型技术进步,后来是技术模仿型,现在就要转向自主创新型技术进步。

转向创新驱动的经济发展方式有个评价标准问题。就如十八大所要求的,完善科技创新评价标准、激励机制、转化机制。一般说来,评价标准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确定。

一是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索罗认为,发达国家的科技进步贡献率一般可以达到70%~80%,现在这个比例在某些国家可能更高。我国目前的差距很大。十八大已经明确把成为创新型国家作为全面小康的建设目标。

二是研发投入标准。目前创新型国家的研发费用一般要占其GDP的2%以上,而科技创新企业一般要达到6%以上。对这个标准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经济增长由物质资源投入转向创新驱动,可以相对节省物质资源、环境资源之类的物质投入,但不能节省资金投入。创新驱动本身需要足够的投入来驱动创新。科技创新最为缺乏资金最需要资金投入的阶段是科学发现成果孵化为新技术阶段,在这里,投资风险最大,潜在收益也最大,需要科技和金融深度结合,需要引导足够的金融资本投入这个阶段。过去一般以企业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来衡量一个地区或企业的创新能力,这与企业为源头的技术创新模式相适应。现在突出的是以科学发现为源头的科技创新模式,因此,在孵化新技术阶段集聚的金融资本数量将越来越成为判断一个地区是否进入创新驱动型经济阶段的指标。

以上两个标准实际上是从投入和产出两个方面的评价,更多的是针对全国来讲的,是成为创新型国家的基本要求。除此以外,尤其是就某个区域或企业来说,转向创新驱动,还有三个定性的评价标准。

一是创新要素的高度集聚。经济活动的空间集聚可以产生经济的集聚效应。发展创新型经济同样需要这种集聚区效应,这就是建设和发展科技创新园区。从世界范围的科技创新园区看,大学与创新园区密切相关,斯坦福大学旁边有硅谷,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旁边有128号公路科技园。当然,远离大学的地区也可能建立大学科技园区,其决定因素是对大学和创新要素的吸引力。创新要素涉及高端创新创业人才、科研和研发机构、风险和创业投资、科技企业家等。创新要素在哪里集聚,那里就有较强的创新能力。我国发展创新型经济起步较早的地区所采取的举措是把引进外资的开发区转型为发展创新型经济的引领区,实现由世界工厂向世界研发和孵化基地转型,成为高科技产业园;由外资企业集聚区转变为创新机构(大学、科研院所和外资研发中心)集聚地,成为大学科技园。

二是人力资本投资成为创新投资的重点。实施创新驱动战略要以人才为依托,不仅需要提高劳动者素质,更需要高端创新创业人才。因此转向创新

01

 20135 

驱动,人力资本比物质资本更重要。增加人力资本供给就能驱动创新。在这里需要改变对低成本发展战略的认识。低成本战略理论强调发展中国家以低劳动力和土地成本作为比较优势。这种低成本比较优势在贸易领域可能是有效的,但在创新型经济中就不适用了。低价位的薪酬只能吸引低素质劳动力,只有高价位的薪酬才能吸引到高端人才,才能创新高科技和新产业,从而创造自己的竞争优势。

三是孵化和研发新技术成为创新投资的重点环节。以科学新发现为源头的创新路线图为:大学知识创新———孵化高新技术———企业将高新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反映创新驱动要求的创新投资应该更多地投向孵化和研发环节。孵化高新技术即科技创新的中游环节,从产学研合作角度分析它是关键性环节,它是连接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桥梁和纽带。自从20世纪后期产生新经济以来,科技创新出现的新趋势,就是技术创新的先导环节和知识创新的后续环节均延伸到科学知识转化为生产力的领域。高新技术孵化阶段就成为技术创新和知识创新的交汇点。也正是这种创新的交汇产生了知识经济,其效应是越来越多的新技术、新产品和新企业在这个阶段产生,从而成为创新驱动经济发展的重要表现。

六、创新驱动的政府推动

标准的市场经济理论排斥政府作用。但在现实中,要引入创新,就需要政府的积极介入。其必要性在于创新成果具有溢出效应,具有公共产品的属性,这就决定了政府作为社会代表来介入创新驱动的必要性。人们一般认为,政府介入经济活动应该保持“中性”。而对创新来说就不能这样,不但要主动介入,还要积极引导。其原因是,一般的配置资源(特别是有形要素)追求效率,市场配置资源最为有效,政府对此保持“中性”是必要的。而创新是创造新的要素,是调动和激励无形要素。政府在这里发挥的作用,较市场更为有效。[6]特别是转向创新驱动涉及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没有政府的强有力推动,发展方式不会自动转变。

政府介入和推动创新,关键是国家目标导向问题。与此相关的是围绕国家目标的科学规划和集成。就规划来说,特别强调体现国际前沿科技水平的国家科技重大科学计划。就如美国所实施的阿波罗计划、星球计划之类的重大科学发展项目的实施,溢出了一大批处于国际前沿的军用和民用的科学技术,我国正在实施的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必然也会产生同样的效应。就创新集成来说,在现代经济中,国家竞争力主要由国家创新力来衡量。国家创新力不是个体创新力的相加,而是对科技创新的国家集成能力。集成创新即创新系统中各个环节之间围绕某个创新目标的集合、协调和衔接,尤其是产业创新之类的涉及国民经济发展方向的科技创新。

人们一般认为政府的作用主要在于投资,其实更为重要的是对创新的引导和集成。即便是投资也是起引导和集成作用,绝不可能代替企业的创新投资。

现实中,无论是科学家还是企业家,分别进行的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都有自主性,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政府介入新技术孵化阶段,就不只是将他们黏合在一起,还要引导他们的协同创新与国家目标衔接,从而实现国家目标导向的协同创新和集成创新。正是在这一意义上,在产学研前可以加上一个“政”字,即政产学研合作创新。政府对产学研协同创新系统进行整体协调和集成的主要方式是搭建产学研合作创新平台。具体路径有两个:一是建立大学科技园之类的创新园区。当年发展乡镇经济时的农村工业区,发展开放型经济时的开发区都是由各级地方政府建立的。现在发展创新型经济同样需要由政府来建立大学科技园,吸引各种类型的研发机构和依托大学研究成果及力量的高科技企业进入。过去开发区的吸引力在于“几通一平”的软硬环境建设,现在的创新园区同样需要类似的吸引创新要素(包括创新成果和创新创业人才)的环境建设:激励创新的制度环境(主要涉及产学研各方互利共赢的创新收益分配体制,创新收益和知识产权保护环境);高效便捷的公共服务环境;政府对创新的支持政策(包括创新人才和项目的引导资金);网络信息通道等基础设施环境;创新创业人才的宜居宜研环境;活跃的风险投资环境等。对科技创新园区的评价不同于过去的工业区和开发区,不能以引进多少外资,产出多少GDP作

20135

为评价指标,而要以创新能力评价创新园区。其中包括:创新机构(研发中心和创投公司)的集聚度;创新要素(人才、风投、科技服务)的集聚度;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度;孵化器的集聚度;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新产品的产出水平。

二是支持科技孵化器建设。科技孵化器的功能是孵化新技术、新产品、新企业。具体地说是为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和科技企业创新提供优化的孵化环境和条件,包括提供研发、中试、科技和市场信息,通信、网络与办公等方面的共享设施和场所,系统的培训和咨询,政策、融资、法律和市场推广等方面的服务和支持等。孵化器的投入是风险投资,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吸引风险投资者进入固然重要,但是,孵化新技术所具有共享性和公益性的特征,决定了政府投入责无旁贷。地方政府一般会在创新园区规划建设孵化器,吸引风险投资进入,不仅为科技创业者提供培育资金,也为他们提供科技和信息服务。

总的来说,转向创新驱动,前提是制度创新。制度创新的发动者首先是政府。建设高效并有集成创新能力的创新型政府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基础。政府推动创新所需要的制度创新涉及面很广,除了以上所涉及的协同创新平台建设外,还需要一系列的制度安排,主要涉及建立集聚创新创业人才的制度,建立并实施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建立激励创新的体制机制,等等。限于篇幅,这些问题将另文研究。

参考文献

[1]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M].北京:天下文化出版公司,1996.

[2]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

[3]库兹涅茨.现代经济增长[M].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9.

[4]维娜·艾莉.知识的进化[M].广东珠海:珠海出版社,1998.

[5]陈其荣.诺贝尔自然科学奖与创新型国家[J].上海大学学报,2011,(6).

[6]斯蒂格利茨.社会主义向何处去[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8.

(责任编辑:王碧峰)

SOME CONCEPTIONS ON INNOVATION-DRIVEN GROWTH AND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HONG Yin-xin

(School of Economics,Nanjing University,Nanjing 210093,China)

Abstract:The strategy of innovation-driven growth was the important signal of economic developmentto transit a new mode.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required the corporation of research institutes and firms,as well as the collaborative development of industries,human capital and research capability.Key words:innovation-driven mode;collaborative innovation;conception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公务员读本(共60题,共100分) 一. 单项选择题(共30题,共60分) 1. 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从根本上讲终要落实到()这个最活跃的生产要素上来。[2分] A政策 B资金 C人才 D技术 正确答案: C 2. 创新人才教育培养模式,要统筹产业发展与人才培养开发规划,加强产业人才需求预测,加快培育()人才。[2分] A重点行业,重要领域,战略性新兴产业 B重点专业,重要领域,应用技术型 C重点行业,重要领域,应用技术型 D重点专业,重要地域,战略性新兴产业 正确答案: A

3. 就两个市场发展来看,()方式仍占我国科技企业资本市场融资的绝大部分。[2分] A期权融资 B债券融资 C民间融资 D股权融资 正确答案: D 4. 我国人均资源少,发展面临极大的资源环境压力,无论是能源、矿产,还是土地和水资源,我国的人均拥有量均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耕地资源人均拥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分] A六分之一 B五分之一 C四分之一 D三分之一 正确答案: D

5. 中央财政对基础研究的经费投入持续增,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仍存在很大差距,美国在基础研究的投入占其研发经费的比重约为()。[2分] A10%~15% B15%~20% C20%~25% D25%~30% 正确答案: B 6. 《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指出:“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完善人才发展投入机制,加大人才开发投入力度。调整和规范人才工程项目财政性支出,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发挥人才发展专项资金、中小企业发展基金、产业投资基金等政府投入的引导和撬动作用,建立()多元投入机制。”[2分] A政府,高校,社会 B政府,社会组织 C政府,高校,组织 D政府,企业,社会 正确答案: D 7.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最根本的是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 ,..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最根本的是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最根本的是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我们要深刻认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大 意义。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时期,落实科学发展观、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重大战略举措。各级各部门特别是领导干部务必深刻认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有利于发挥科技对经济增长的先导作用,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和增长方式转变,增强经济增长的动力,加快富民强市和〃两个率先〃进程;有利于强化城市集聚和辐射功能,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有利于推动理念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市民精神,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快建设和谐南京。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必须突出主体、整合资源、优化环境、跨越发展。 突出主体,就是强化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主体地位。进一步创造条件、优化环境、深化改革,切实增强企业开展自主创新活动的紧迫感和集聚创新要素、吸纳创新成果的主动意识。发挥经济、科技政策的导向作用,引导企业调整优化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战略措施,增加研发投入,实施名牌战略,围绕市场需求不断开发新产品、新技术和新工艺。改革科技计划支持方式,支持企业承担重大项目研发任务,完善技术转移机制,促进企业的技术集成与应用,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创新的决策和投资主体、产品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主体、承担风险和获得利益的主体。 整合资源,就是极大地释放科教、人才、产业基础的优势和活力,实现各类创新资源的有效融合。大力提高自主创新的组织程度,建立功能完备、运作高效的科技信息交流、成果转化和要素共享平台,促进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的交流对接、互动双赢。加快构筑创新人才集聚高地,充分调动各类人才的创新创业积极性,有效推动高校、科研院所面向市场、面向企业、面向地方发展的技术创新,真正把存量资源转化为增长优势,把拥有的实力转化为发展的后劲。在持续增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的同时,更加重视抓住资本、技术加速向长三角转移的历史机遇,实施开放式自主创新战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 优化环境,就是切实加强对科技创新的服务,营造鼓励创新创业的浓厚氛围。充分发挥各类科技园区和科技孵化器的功能,加快创新成果产业化的载体建设。大力发展各类科技服务中介机构,发挥其在优化配置创新资源中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加快投融资体系建设,为自主创新提供金融支撑。加强支持创新的政府引导,完善推动自主创新的政策体系和工作措施,提供优质、完备、高效的公共服务。弘扬“创业、创新、创优”的精神,广泛宣传自主创新的先进典型和经验,形成一个人人参与创新、关心创新、保护创新、支持创新的社会文化氛围。 跨越发展,就是不断突破和解决制约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全面提高经济社会发展的速度和质量。把握科技发展的战略重点,着力推进支撑和引领南京加快发展、和谐发展关键领域的科技创新,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用高新技术引领产业发展,构建新的产业竞争优势,大力促进电子信息、石油化工、汽车、钢铁四大支柱产业的产业升级,加快软件、生物医药、新材料、新型光电、文化五大新兴产业的技术突破,实现“南京制造”向“南京创造”的转变。进一步提升中心城市功能,扩大创新资源的集聚和辐射效应,全面加强国内外科技合作,巩固和提高城市区域中心城市的地位和作用。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 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发展新产业、掌握新技术、构筑新平台、催生新业态、应用新模式,推动自主创新、协同创新、融合创新,加快形成持续创新的系统能力,打造产业升级版,促进福建经济再上新台阶,提出以下意见。 一、明确工作目标 以创新为主引擎,以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为主线,以构建充满活力和竞争力的创新生态为主要目标,突破产业发展瓶颈,培育新的增长动能,实现自主创新能力全面提升、产业发展质量不断优化、新兴产业比重稳步增加,创新发展战略取得明显成效。 ——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到2020年,引进共建“国字号”研发机构或平台8~10家,建设国家级学会服务站等会企协作创新平台300家,在本科院校中重点建设35家以上高水平科研机构,建设18家以上技术转移转化中心;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实验室、院士专家工作站分别达500个、800个、240个和200个;高新技术企业2600家,创新型企业600家,科技小巨人企业1000家,众创空间200家,虚拟研究院产业技术分院20家;全省R&D经费投入年均增长15%以上,每万名劳动力中研发人员63人年,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7.5件。

——产业发展质量不断提高。到2020年,累计实施“机器换工”10000台(套)以上,重点领域生产装备数控化率达70%,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取得明显进展,两化融合发展指数保持全国前列。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率比“十二五”末提高约2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年均提高8%左右,规模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比全国平均水平低30%,重点行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物耗和污染物排放保持国内先进水平。 ——新兴产业加速发展。实施新兴产业倍增计划,到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15%;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16%。培育一批知名互联网龙头企业,互联网经济年均增长25%以上,总规模超过4000亿元。 二、突出工作重点 (一)新产业 1.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大力发展集成电路产业,推动12英寸集成电路生产线、6英寸Ⅲ-Ⅴ族化合物集成电路、存储芯片(DRAM)等项目建设,加快设计业、制造业、封装测试业协同发展。壮大新型显示产业,加快推进8.5代TFT-LCD面板、莆田华佳彩6代Oxide液晶面板、厦门天马微(二期)等重大项目建设,扩大液晶模组和智能终端生产规模。推动信息通信产业升级发展,加快新一代通信网络系统设备、数字家庭网络设备、高性能服务器等研发生产,

创新驱动发展理念(满分卷)2016.10.25

一. 单项选择题(共30题,共60分) 1. 鼓励中介服务类机构入驻股权交易中心为企业提供股权融资、信贷融资、债券融资、企业融资咨询等相关服务,强化()的基础性地位。[2分] A. 交易咨询机构 B. 证券市场 C. 证券中介机构 D. 股权交易市场 我的回答:D 正确答案:D 2. 目前在我国,()配置科技资源的现象依然普遍存在,大量的科技资源被掌握在不懂技术的行政管理人员手中,极大地浪费了有限的科技生产要素。[2分] A. 市场 B. 计划 C. 政府 D. 行政力量 我的回答:D 正确答案:D 3. 美国管理学家德鲁克认为,在社会、经济和组织维持生命活力的主要活动是()。[2分] A. 人才和企业家精神 B. 创新和企业家精神 C. 创新和创业 D. 人才和创新 我的回答:B 正确答案:B 4. 哪一选项不属于商业模式创新的特征()。[2分] A. 商业模式创新与产业链共赢 B. 以客户为导向 C. 商业模式借鉴国际经验 D. 商业模式创新与技术创新相互依存 我的回答:C 正确答案:C 5. 在深化技术开发类科研机构的企业化转制过程中,要让()通过科技成果创新和转化富起来,从而吸引全社会的高端科技人才服务于科研院所的企业化、市场化运作。[2分] A. 注册专利最多的科研员 B. 对经济发展做出贡献的专家 C. 提出先进理论的学者 D. 对转制有突出贡献的人员

正确答案:B 6. 产学研合作的本质,是推动()的结合。[2分] A. 生产与技术进步 B. 教育、科技与生产力 C. 教育与技术进步 D. 科技与经济 我的回答:D 正确答案:D 7. 构建促进创新创业的系统化服务平台,由相关机构为创业者提供各项配套服务,使创新创业过程从()到()形成接力赛,是创业者全身心投入到创新创业核心环节。[2分] A. 猜想,实践 B. 实践,猜想 C. 企业运营,发明创造 D. 发明创造,企业运营 我的回答:D 正确答案:D 8. ()是联接市场和创新的纽带,能够敏锐把握市场对创新的需求。[2分] A. 企业 B. 科研机构 C. 消费者 D. 生产人员 我的回答:A 正确答案:A 9. 创新人才教育培养模式,注重对人才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探索建立以()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机制,使人才培养结构能有效适应经济结构变化。[2分] A. 经济问题 B. 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C. 创新型国家建设 D. 创新创业 我的回答:D 正确答案:D 10. 将知识产权以()的方式进行融资,可以很好地缓解科技创新企业知识产权难以由无形资产转化为有形的物质财产与收益的困境。[2分] A. 证券化 B. 股票化 C. 实体化 D. 拆分化

浅谈组织工作创新

浅谈组织工作创新 8 浅谈组织工作创新 创新是一切工作的生机与活力之源,也是推动组织工作与时俱进的强大动力。当前,世情、国情、党情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深刻变化,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日益艰巨,迫切需要我们不断推动基层组织工作创新,开创组织工作新局面。 一、更新观念,与时俱进,以先进理念引领组织工作创新 创新组织工作要紧紧围绕组织工作大局和中心任务,着眼于形势发展变化,坚持与时俱进牢固树立勇于创新、敢于创新工作理念。一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理念。组织工作必须主动服务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自觉将组织工作置于党的工作大局中统筹谋划,在贯彻重大决策部署中确定创新方向,在总结和借鉴经验中拓宽创新思路,在重点工作和特色工作中发掘创新点,在难点问题和薄弱环节中找准着力点,将创新工作的动力汇聚成加快发展的强大合力和动力。去年以来,针对部分党员干部作风漂浮、群众观念淡化问题,创新开展了农村基层党建“双向对接”活动,选派了700多名县乡机关干部深入农村接地气、访民情、解民忧、促发展、保稳定,实现了强根基、促发展、惠民生、保稳定的大局

目标。 二要树立改革创新、开拓进取的理念。要时刻关注组织工作的新动向,敏锐把握发展的新趋势,认真研究内在规律,特别要善于转换角度、革新思维,增强工作的预见性、科学性和创造性。在今年开展的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中,立足抓根本、强基础,积极探索构建了“1336”农村基层组织管理体系,以农村党组织为统领,完善村级民主组织,健全群众组织,发挥群众主角作用,切实增强了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促进了农村改革发展稳定。三要树立以人为本、人文关怀的理念。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也是组织工作创新的基本价值取向。组织工作必须破除重管理、轻服务的传统观念,强化服务意识,搭建服务平台,拓展服务渠道,提高服务水平,把组织部门打造成建设服务型机关的模范部门,建成“党员之家、干部之家、人才之家”,最大限度地激发调动党员干部和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持。 二、改进方法,提高效能,切实提高组织工作科学化水平 做好组织工作必须不断探索新方法,寻找新途径,做到先进经验长效化、成功模式系统化、优秀成果理性化、有效做法制度化。一是求真务实,勤于调研。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通过调查研究,掌握真实情况,探索内在规律,提高工作的可行性、前瞻性和系统性。同时,抓好调研成果的转化运用,敢于在实践中尝试推广、改进和完善。今年,安平县把“大力推动园区人才队伍建设,打

何谓创新创新的概念及理论(上下提纲)

何谓创新?―创新的概念及理论 在这次八节课内容中间,我们主要给大家探讨五个方面的问题 一何为创新\第二讲的题目是为什么要创新\第三个专题是如何开展创新\第五个专题探讨一下如何提高创新能力问题,这里提高创新能力也应该是包括两个方面,作为一个组织的创新能力,第二个就做个人的创新能力。 第一讲何为创新\ (一)十八大报告中的“创新”用法. 1把创新作为动词使用\2把创新进行名词化处理\3以创新驱动发展\4技术创新和只是创新的区别\5创新精神的表现\ 一个就是原始创新,第二个是集成创新,第三个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这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讲的自主创新的三种表现形式 技术创新和知识创新是两回事,知识创新着重讨论的,而技术创新起的概念,就要比知识创新的概念要窄,它主要是和专利、标准等等相关联的。 一个就是最原初的创新含义,第二个是熊彼特在1912年是在什么意义上使用创新这个词的,第三个战后创新这个词在西方是如何发展演变的,第四个就是创新在中国的使用和发展情况, (二)创新的概念的发展衍变 1、现代汉语大词典中的对创新含义的解释 第一种解释是指创新,抛开旧的,创造新的。第二个是指创造性新意。

2】熊彼特对创新概念的重新界定 他认为,创新就是实现生产要素的新的总和。他的创新,并非单纯指代技术创新。 熊彼特五种形势的创新。产品创新、工艺创新、市场驱动创新、新的原材料生产创新、组织创新。 3、后人将熊彼特五种创新形势重新归为三类 一是技术创新,除此之外,就是市场创新和组织创新, 4、熊彼特创新概念的发展 德鲁克一个定义是创新就是改变资源的产出。第二个是创新就是通过改变产品和服务为客户,提供价值和满意程度。我们发现他所理解的创新,主要是指系统化的创新。 系统化的创新,主要是指有目的,有组织的创新活动。这里主要的不是技术创新的问题,而是一个管理创新的问题。 5、战后德鲁克对创新概念的重新审视 6、创新研究成果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懈动力,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也就是说创新这个词,在1912年,它才开始流行起来的。在中国主要是八十年代以后,通过引进西方的创新的理论,创新一词才开始逐渐在中国流行起来。也就是说在中国,创新往往用来特指技术创新。(三)技术创新 1我们可以看到技术创新和技术发明,不是一个概念。技术创新它是

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打造广西九张创新名片(100分答案)

? 3.到2020年年底,开展()个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单选题2分) 得分:2分 ? 6.()不属于大力发展稀土新材料应主要内容。(单选题2分) 得分:2分 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打造广西九张创新名片 ? 1.()不属于探索和推广节能环保服务新业态内容。(单选题2分) 得分:2分 o A .特许经营 o B .合同能源管理 o C .合同环境治理 o D .新能源合作研发 ? 2.广西互联网经济创新发展的总体目标是通过“互联网+”行动,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 )的深度融合,加快数字经济的发展。(单选题2分) 得分:2分 o A .虚拟经济 o B .实体经济 o C .线下经济 o D .线上经济 o A .600 o B .500 o C .700 o D .800 ? 4.科学规划海洋产业的空间布局,以()崇左、玉林、钦州为外围,打造服务泛北部湾地区的现代 海洋服务业集聚群,形成全产业链。(单选题2分) 得分:2分 o A .南宁 o B .桂林 o C .北海 o D .百色 ? 5.为了汇聚创新资源、凝聚创新力量、集聚创新优势,发挥科技创新在广西经济社会发展中“第一动力”的作用,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了“三个坚持、五大突破、七项任务、九张名片”的发展思路。()不属 于“ 七项任务”的内容。(单选题2分) 得分:2分 o A .平台载体建设 o B .人才活力激发 o C .绿色生态发展 o D .创新能力提升 o A .构建统一、规范、高效的稀土行业管理体系 o B .统筹规划,拓宽稀土行业范畴 o C .提升行业稀土分离冶炼性能和制备技术水平

最新组织工作创新发展经验交流

组织工作创新发展经验交流 一是积极推动干部教育培训实现经常化。着眼于增强干部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以开展“干部教育质量年”活动为契机,依托“发展论坛”、“干部大学堂”以及“行业素质再提升工程”等教育培训载体,紧扣经济社会发展、岗位工作和干部成长需求,突出围绕“十二五”规划、社会管理、媒介素养、文化艺术、身心保健、教育理财、企业发展战略等内容,聘请中央党校、海洋大学等党校、高校教授及知名企业家,举办特色专题讲座11期,牵头指导相关部门举办各类培训班120余期,培训干部2万余人次,促进干部教育培训实现常态化。二是加强农村后备干部培养管理。针对换届工作中暴露出的一些村庄班子建设后继乏人的问题,采取村党组织推荐、党员推荐和村民代表推荐、镇党委考察备案的办法,建立农村后备干部队伍管理库,采取结对培养、接受实践锻炼等形式进行跟踪培养,努力提高后备干部的综合能力素质。同时,针对种种原因农村优秀人才入党难的问题,指导镇党委成立人才协会和协会党支部,将镇域范围内各个行业的优秀人才纳入人才协会,进行培养管理择优发展入党,进一步畅通农村优秀人才入党渠道,优化农村党员队伍结构。 三是扎实开展“我拔尖、我带头”活动。着眼于激发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工作活力,发挥他们在学术、技术、服务等方面的示范带动作用,从3月份开始,组织开展了以“带头育新人、带头服务基层、带头科研攻关”为主要内容的“我拔尖、我带头”活动,全市77名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共确定计划培育新人186名,为基层和服务对象办好事实事

127件,研究攻克有价值的课题95个。统一制定了《“我拔尖、我带头”活动工作考核细则》,采取实地查看、民主测评与专家评审相结合的方式,分半年和年底两次集中组织考核,考核结果作为专业技术拔尖人才评先选优、奖金发放和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 四是大力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工程。着眼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推行“村党组织+合作经济组织”模式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工程。由镇党委统一分类建立“农村实用人才后备库”,进行集中管理、重点培养,全市由村党组织领办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1000多个,共吸纳会员7.6万名,其中有2.2万名会员被纳入“农村实用人才库”。着眼于提升农村实用人才素质能力,整合利用各级农广校、农技推广站、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大规模开展培训活动,并选送一批优秀实用人才进入高校接受学历教育,共有3682名农村实用人才取得中专以上学历。制定了《市优秀农村实用人才选拔管理办法》,每年组织评选100名市级优秀农村实用人才,统一进行表彰奖励,加大社会宣传力度和产业扶持力度,优化农村实用人才成长环境。

绿色创新技术的概念特点以及绿色创新技术产业化

精心整理 绿色创新技术产业化 1.绿色创新的概念 绿色创新也常被称为“生态创新”、“环境创新”、“环境驱动型创新”和“可持续创新”等,尽管表述方式不同,其基本内涵是一致的。Fussler和James(1996)在其着作《绿色创新驱动: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的学科突破》中最早提出绿色创新的概念,绿色创新驱动能够从新的层面解释企业创新活力的缺失。在此基础上,James(1997)将绿色创新定义为“能够显着减少环境影响,并且使 将绿色 等(2012 2. 效应( 本相符的创新收益,这导致企业投资环境创新活动的动力不足(Rennings,2000)。 在绿色创新中,双重外部性问题是从创新企业视角而言的。它包括传统的研发溢出问题和环境溢出问题。和一般意义上的创新一样,绿色创新也同样有研发溢出问题。它会抑制企业投入研发的积极性,被称之为第一重外部性问题。不同于一般意义上创新的是,绿色创新会因为提高了资源/能源使用效率、减少了资源/原材料的消耗而产生环境收益。对社会来讲,这个溢出是积极的;但是,对于生态创新企业来讲,如果环境友好型产品/服务的市场价格不足以反映出相关环境问题的 1欧盟竞争力及创新框架研究项目 2MeasuringEco-innovationProject(2007),采用了Kemp&Pearson(2008)的定义

外部性问题,企业获得的经济收益低于它投入的环境技术研发成本,这会影响到企业投资环境技术的积极性(杨燕,2013)。 3.绿色创新技术的产业化——产业公地和公私伙伴关系 绿色创新双重外部性的特点导致企业对于绿色技术的研发投资不足,同时双重外部性问题意味着绿色创新技术的培育不能简单依靠一般的技术创新激励方法或传统的环境政策措施,必须使环境政策和技术创新政策紧密协调起来(KlausRennings,1998),寻求其他有效的方式来鼓励绿色创新。即寻找新型的绿色创新技术产业化的组织方式,这种方式既能解决内部化排放的外部性又能解决知识溢出的外部性所带来的研发动力不足问题。 AEPC伙伴关系(AmericanEnergy&ManufacturingCompetitivenessPartnership)在其战略会议中 ( 20 (主( ,而 来源, (GaryP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将产业公地运用于绿色创新的实践,能够更加充分的利用知识溢出效应来激励创新,同时通过公地内更加集中丰富的“社会收益”,增加每个绿色创新成员的“个人回报”来弥补投入的环境技术研发成本。 实际上,PPPs对于绿色创新的产业化发展方面的潜在作用远远不止于产业公地所做的贡献。PPPs强化了观点—市场(知识—产业)的链条(科学和科技政策的长期挑战),并且通过关联知识创造,资本来源和运用新科技的企业来增加研究与开发支出的回报(Kanter,RosabethMoss,2012)。而且,包括中小型企业和作为成员的大型企业的PPPs增加了创新型中小型企业成功的机会,振兴了企业,加强了当地的供应链——所有的这些都产生了新的工作机会。 参考文献: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题目及答案 2016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题目及答案(2016全员培训) 一. 单项选择题(共30题,共60分) 1. ()一般为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计划和高新技术研究计划,一般仅需专利或结项论文,而无需产业化。[2分] A. 纵、横向课题 B. 立体课题 C. 纵向课题 D. 横向课题 我的回答:C 正确答案:C 2. 在8个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中,要防止创新中的()现象,努力加大开放合作力度,统筹用好国内国际两种创新资源,走互利共赢的创新发展之路。[2分] A. 孤岛 B. 重复 C. 抄袭 D. 单一 我的回答:A 正确答案:A 3. ()是企业进行科技研发的核心。[2分] A. 资金 B. 人才 C. 政策 D. 技术 我的回答:B 正确答案:B 4. 科技人才选聘和评价制度中的重要特征是()。[2分]

A. 创新学习 B. 公正性 C. 公平性 D. 公开性 我的回答:D 正确答案:D 5. 2014年,年我国科技论文数量居世界第()位,被引次数第()位。[2分] A. 一,三 B. 三,十一 C. 二,四 D. 三,七 我的回答:C 正确答案:C 6. 全球第一人力资源大国是()。[2分] A. 印度 B. 美国 C. 中国 D. 南非 我的回答:C 正确答案:C 7. 由于创新周期与周期主导产品生命周期的共同作用,在历史上出现的五个周期里,呈现出一个共同的规律性的现象。每个周期都要经历()两个不同的发展阶段。[2分] A. 创新与成本竞争 B. 科技与生产力发展 C. 科学技术与成本竞争

我的回答:C 正确答案:A 8. 在德国等发达国家,科技人才评价的主体是()。[2分] A. 学术机构 B. 国际组织 C. 科研院校 D. 政府部门 我的回答:A 正确答案:A 9. 创新人才教育培养模式,注重对人才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完善培养模式,使人才培养结构能有效适应经济结构变化。其中“培养模式”是指()。[2分] A. 四合一 B. 学徒制 C. 双师型 D. 产学研用结合 我的回答:D 正确答案:D 10. 《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提出了“三步走”的分阶段的战略目标,其中第二步,到2030年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为建成()和共同富裕社会奠定坚实基础。[2分] A. 发达国家 B. 发达型国家 C. 经济强国 D. 经济大国 我的回答:C 正确答案:C 11. 为更好发挥资本市场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应在保证市场安全性的前提下,发展债券市场,鼓励具有良好前景的科技企业发行()融资债券。[2分]

创新概念

技术创新 改进现有或创造新的产品、生产过程或服务方式的技术活动。重大的技术创新会导致社会经济系统的根本性转变。 发展创业投资是促进自主创新的重要载体和举措 创业投资(venture capital)系指向具有高增长潜力的未上市创业企业进行股权投资,并通过提供创业管理服务参与所投资企业的创业过程,以期在所投资企业发育成熟后即通过股权转让实现高资本增值收益的资本运营方式。创业投资具有高风险、低流动等特点,其主要投资于中小高新技术企业,具有孵化带动作用。创业投资促进了技术创新及其产业化 发达国家经验表明,创业投资是支持创新及其产业化的融资机制,是科技与金融紧密结合的产物。创业投资既具有对科技成果的筛选、预测和把握能力,又有灵活的孵化机制和高超的金融服务技巧,因而在激励创新和鼓励技术创业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创业的内在驱动力是技术创新和知识资本化,其外在驱动力是创业投资。1998年,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利用前30年数据分析了创业投资在美国20个产业领域对创新的潜在影响,其结果是每单位创业资本促进创新的效力比传统方式每单位r&d(研究与开发)投入高10倍。美国创业投资尽管长期以来低于r&d总量的3%,但仍然创造了大约占15%的工业创新。有些专家认为,美国在1991-2001年经济高速增长,创造了全世界瞩目的经济奇迹,其秘密武器是创业革命。人们还可以从美国创业投资培育出英特尔、微软等影响世界技术、产业、商业模式的著名大型跨国公司发展中,感受到创业投资的巨大作用。 创业投资对我国经济尤其是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所产生的作用已经显露。到2005年底,我国共有310家创业投资机构,管理的资本总额达到了631.6亿元。中国创业投资机构累计投资3916项,高新技术投资项目达2453项,约占累计投资总数的63%,累计投资额达到326.1亿元,其中累计向高新技术企业投资149.1亿元,约占总投资额的46%。而创业投资项目主要分布在软件业、计算机硬件业、网络产业、通讯、it服务业、半导体、环保工程、生物科技、新材料、资源开发、光电子与光机电一体化、科技服务、新能源高效节能技术、核应用技术、医药保健、媒体和娱乐业等新兴产业领域。这些领域的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较强,且拥有较多自主知识产权。同时,由于许多高新技术都是在传统产业的基础上通过自主创新发展起来的,而且传统产业本身也具有盈利和发展的稳定性,所以,一些创新能力较强的传统产业也成了创业投资的重要对象,如通讯行业、it服务业、科技服务等。这也说明的创业投资在重点领域对自主创新起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产品创新 产品创新可分为全新产品创新和改进产品创新。全新产品创新是指产品用途及其原理有显著的变化。改进产品创新是指在技术原理没有重大变化的情况下,基于市场需要对现有产品所作的功能上的扩展和技术上的改进。 企业创新 企业创新,虽然最通常是指产品和技术的创新,但实际上,企业创新涵盖企业的方方面面。在一个行业中,创新决定一个了企业是引领者还是模仿跟随者。企业创新也是企业家对整个创新过程所涉及的创新目标和创新活动方案进行设计、选择并组织实施的行为过程,其最终目标是实现企业创新的最佳效益。 什么是创新呢?新产品,新的生产方式,新的市场,新的供货渠道,以及建立或打破垄断地位。企业家精神的本质就是创新,创新是企业持续发展的根本。创新概念最早是由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提出来的,他认为创新是“企业家对生产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最根本的是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最根本的是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最根本的是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我们要深刻认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大意义。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时期,落实科学发展观、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重大战略举措。各级各部门特别是领导干部务必深刻认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有利于发挥科技对经济增长的先导作用,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和增长方式转变,增强经济增长的动力,加快富民强市和〃两个率先〃进程;有利于强化城市集聚和辐射功能,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有利于推动理念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市民精神,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快建设和谐南京。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必须突出主体、整合资源、优化环境、跨越发展。 突出主体,就是强化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主体地位。进一步创造条件、优化环境、深化改革,切实增强企业开展自主创新活动的紧迫感和集聚创新要素、吸纳创新成果的主动意识。发挥经济、科技政策的导向作用,引导企业调整优化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战略措施,增加研发投入,实施名牌战略,围绕市场需求不断开发新产品、新技术和新工艺。改革科技计划支持方式,支持企业承担重大项目研发任务,完善技术转移机制,促进企业的技术集成与应用,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创新的决策和投资主体、产品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主体、承担风险和获得利益的主体。 整合资源,就是极大地释放科教、人才、产业基础的优势和活力,实现各类创新资源的有效融合。大力提高自主创新的组织程度,建立功能完备、运作高效的科技信息交流、成果转化和要素共享平台,促进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的交流对接、互动双赢。加快构筑创新人才集聚高地,充分调动各类人才的创新创业积极性,有效推动高校、科研院所面向市场、面向企业、面向地方发展的技术创新,真正把存量资源转化为增长优势,把拥有的实力转化为发展的后劲。在持续增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的同时,更加重视抓住资本、技术加速向长三角转移的历史机遇,实施开放式自主创新战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 优化环境,就是切实加强对科技创新的服务,营造鼓励创新创业的浓厚氛围。充分发挥各类科技园区和科技孵化器的功能,加快创新成果产业化的载体建设。大力发展各类科技服务中介机构,发挥其在优化配置创新资源中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加快投融资体系建设,为自主创新提供金融支撑。加强支持创新的政府引导,完善推动自主创新的政策体系和工作措施,提供优质、完备、高效的公共服务。弘扬“创业、创新、创优”的精神,广泛宣传自主创新的先进典型和经验,形成一个人人参与创新、关心创新、保护创新、支持创新的社会文化氛围。 跨越发展,就是不断突破和解决制约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全面提高经济社会发展的速度和质量。把握科技发展的战略重点,着力推进支撑和引领南京加快发展、和谐发展关键领域的科技创新,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用高新技术引领产业发展,构建新的产业竞争优势,大力促进电子信息、石油化工、汽车、钢铁四大支柱产业的产业升级,加快软件、生物医药、新材料、新型光电、文化五大新兴产业的技术突破,实现“南京制造”向“南京创造”的转变。进一步提升中心城市功能,扩大创新资源的集聚和辐射效应,全面加强国内外科技合作,巩固和提高城市区域中心城市的地位和作用。

以四个导向推动组织工作创新发展

以四个导向推动组织工作创新发展 2016年,句容党建突出创新导向、问题导向、严实导向和基层导向,攻坚克难、务求实效,推动组织工作在全面从严治党中实现新作为。 坚持创新导向。创新党建责任落实机制,构建起清单化强责、项目化推进、制度化问责的党建责任落实链条。分类制定乡镇、街道、机关、两新组织等领域党委(党组)党建工作责任清单,逐层逐级签订责任状,层层传递压力。进一步完善基层党建工作项目化管理制度,把重点工作按共性项目和个性项目分解为60个项目,定目标、定责任、定措施、定时限,挂图作战,跟踪问效。在去年出台问责办法、建立问责制度的基础上,试行党建责任审计制度,专门印制党委定期议党记录本,把履行党建责任作为党员领导干部任前谈话、任中研判、离任审计的重要内容,增强各级党组织书记的主责主业意识,确保基层党建工作目标落到实处。创新干部教育培训模式,依托“周末学堂”开设“干部讲堂”,让领导干部带头讲党课,“干部教、教干部”成为常态;以市镇换届为契机,扎实开展“亚夫式”好干部推荐以及专业型、紧缺型、创新型、担当型干部署名推荐工作,为全市干部群众树立可敬、可信、可学的标杆和榜样,持续放大亚夫精神的示范带动效应。创新人才工作思路,突出“主攻南京、主攻创业、主攻平台”,大力推行“研在高校-创在基地-产业化在园区”的创新模式,使重点产业、重点企业与南京高校建立无障碍、零距离对接机制;实施“福地英才”“智汇容城”项目聚才工程,围绕全市六大百亿产业和互联网+特色产业,吸引更多人才来句创业;实施“平台载体提档升级工程”,引进市场化专业运营团队,推动平台载体功能向服务功能转型。 坚持问题导向。针对基层党建工作的重难点问题和短板软肋进行全面梳理,确定40个重点项目,其中众筹模式服务企业发展、园区党建等4个项目作为市级重点项目;36个党(工)委书记立足各地各单位实际,主动认领、带头攻坚,确立了36个“书记项目”。对所有“书记项目”,按照“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个团队、一抓到底”的要求,采取市镇(机关)上下联动的方式聚力推动,破解难题。针对2015年度党建述职评议考核中发现的5大类169项突出问题逐项建立台账、制定整改方案、实行销号管理,针对性解决各基层党委抓基层党建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促进基层党建工作水平整体提升。针对人才工作合力不够问题,建立市领导直接联系人才制度,不定期举行人才座谈会,直接听取人才和企业反映问题。同时,制定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定期会商、职能部门联合会办制度,每季度对人才工作重点问题进行统筹调度和督查推进,形成强大合力解决实际问题。 坚持基层导向。以“双型”先进党支部建设为统领,强化基层基础。为每个农村社区设立20万元为民服务专项资金,镇级均建立不低于50万元的党建工作专项经费,实现基层党组织有钱办事;突出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健全村务联席会议、村务监督机制,深化党内生活规范行动,严格支部生活来落实常态化学习,同时用足用好本土红色资源,发挥好亚夫精神

《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提出到2050年

《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提出到2050年 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提出到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到2030年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到2050年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三步走”目标。 纲要全文约13000字,包括战略背景、战略要求、战略部署、战略任务、战略保障、组织实施等六个部分。纲要指出,创新驱动就是创新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业态创新和文化创新相结合,推动发展方式向依靠持续的知识积累、技术进步和劳动力素质提升转变,促进经济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精细、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进。 纲要提出“三步走”战略目标。第一步,到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基本建成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有力支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第二步,到2030年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发展驱动力实现根本转换,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国际竞争力大幅提升,为建成经济强国和共同富裕社会奠定坚实基础;第三步,到2050年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为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支撑。 纲要指出,实现创新驱动是一个系统性的变革,要按照“坚持双轮驱动、构建一个体系、推动六大转变”进行布局,构建新的发展动力系统。双轮驱动就是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两个轮子相互协调、持续发力。一个体系就是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六大转变就是发展方式从以规模扩张为主导的粗放式增长向以质量效益为主导的可持续发展转变;发展要素从传统要素主导发展向创新要素主导发展转变;产业分工从价值链中低端向价值链中高端转变;创新能力从“跟踪、并行、领跑”并存、“跟踪”为主向“并行”“领跑”为主转变;资源配置从以研发环节为主向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统筹配置转变;创新群体从以科技人员的小众为主向小众与大众创新创业互动转变。 纲要部署了八大战略任务。一是推动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创造发展新优势;二是强化原始创新,增强源头供给;三是优化区域创新布局,打造区域经济增长极;四是深化军民融合,促进创新互动;五是壮大创新主体,引领创新发展;六是实施重大科技项目和工程,实现重点跨越;七是建设高水平人才队伍,筑牢创新根基;八是推动创新创业,激发全社会创造活力。在战略保障方面,纲要提出要改革创新治理体系,多渠道增加创新投入,全方位推进开放创新,完善突出创新导向的评价制度,实施知识产权、标准、质量和品牌战略,培育创新友好的社会环境。 纲要还从加强领导、分工协作、开展试点、监测评价、加强宣传等方面对组织实施提出了要求。 外经科 2016年5月24日

组织工作创新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组织工作创新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组织工作创新问题,是在系统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组织工作的成就和经验,深刻分析当前组织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的基础上提出的。它的提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组织工作创新是体现马克思主义唯物发展观,适应和推进我国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马克思主义唯物发展观认为,世界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任何事物都有一个发展、完善的过程,而且任何事物都是相互联系、共同发展的,组织工作也不例外。在发展过程中,事物通过对自我的否定,通过不断的扬弃,从而实现螺旋式上升。这种“否定”或“扬弃”就是创新。如果没有创新,事物就难以发展。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和现实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哪一个民族和国家重视创新、善于创新,就充满活力,就发展快,就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哪一个民族和国家因循守旧,思想僵化,失去创造力,就难以发展,就会在竞争中被动挨打。我国过去二十年改革开放的实践,就是一个伟大的创新过程。邓小平同志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创立了邓小平理论。这一理论指引全党和全国人民,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阔步前进。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审时度势,统揽全局,以政治的眼光看经济,以世界的眼光看中国,在事关国家命运、民族前途的重大问题上,作出了一系列崭新的判断和突破,使我们党经受住了来自政治、经济方面和自然界的各种风险的考验,不断取得新的胜利,得到了人民的衷心拥护,也赢得了国际上的广泛赞誉。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年均经济增长率为9.8%。1998年,我国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七,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名列第十一位,外汇储备达到1450亿美元,年吸收外资已居世界第二。我们之所以能够战胜许多预料之中和预料之外的困难,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就在于立足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既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始终坚持改革、不断创新。当今世界变化很快,也很深刻。从国际上看,综合国力的竞争日趋激烈,世界正处于大转折之中。从国内看,经历了二十年改革开放和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我国的经济结构正在进行重大而深刻的调整,经济体制进入转轨过程,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发展到了关键时期,稳定遇到新的情况。解决这些新课题,必须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进一步把理论与实践、继承与发展结合起来,在创新中实现新的突破。作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重要组成部分的组织工作,要主动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发展的需要,根据当前组织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在工作的内容、方式方法等方面,不断改革创新,及时有效地为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持续、稳步健康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其次,组织工作创新是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继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必然要求。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创造性地运用于当代中国,围绕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条件下建设一个怎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开创了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实施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使党的领导核心地位不断巩固,战斗力日益增强,党的建设各方面都取得了巨大进步。例如,我们党经过指导思想的拨乱反正,重新确立并坚持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把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创立了邓小平理论这一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取得明显成效,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提高到新的水平。再如,我们党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提出和推行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方针,努力建设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需要的高素质干部队伍,稳步推进新老干部的合作与交替,造就了一大批德才兼备的领导骨干。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党内生活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有了新的发展,党员队伍空前壮大。党的建设为什么能取得巨大进步?胡锦涛同志在概括党的建设的宝贵经验时,指出:“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基本原理和党的优良传统,根据不断变化的客观实际,用改革的精神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积极探索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加强执政党建设的新经验,用新的思想、观点和新的实践,继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这一条重要经验的实质,就是不断创新。因此,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近二十年党的建设发展的过程也是党的建设不断创新的过程。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面向新世纪,党中央领导全党正在继续推进这个新的伟大工程,就是要把党建设成为用邓小平理论武装起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解决经受住各种风险、始终走在时代前列、领导全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全党要按照新的伟大工程总目标,从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不断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以新的面貌

公司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概述

公司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概述 为了推动经济的发展,各个公司调整策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这里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是公司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概述,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进来看看,参考参考! “一个企业只有保持创新力,才能跟得上时代的步伐。”8月8日上午,在****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该公司常务副总经理赵登永一边带领记者参观生产设备,一边介绍说。目前,该公司主打产品是150纳米的镍粉,下一步将研发80纳米的镍粉,并将借力与上海交通大学共建的院士工作站,研究特质合金,力争让企业再上一个新台阶。 凭借着不懈的创新与研发,**新材料现已成为国内最大、世界第二的高端纳米镍粉制造企业。 以**新材料为代表的高新企业是我市实体企业发展的亮点之一,也是我市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一个缩影。 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市委五届六次全会提出“六增六强”的战略举措,其中第二条便是创新增效强改革,要求全市上下坚持创新第一动力,以企业为主体,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新旧动能加快转换。这一“动员令”的发出,迅速在全市上下引起热烈反响。 作为科技创新的主体,创新增效强改革的提出,让许多企业有了“顺风跑”的感觉。 “市委、市政府对企业科技创新的重视,更加增强了我们在科技创新方面的信心。”8月8日,**奇纳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董事长***告诉记者,该公司主要生产发动机和燃气轮机的高温合金材料,目前正与北京有色金属研究院合作,研发生产高温合金的下游产品3D打印粉末,其主打产品高温合金也将通过技术改造向更高端迈进。 **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聚灿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在试生产。该公司负责人说,倡导创新的地区,也一定是片创业的热土。该公司现拥有国内领先的专业技术研发团队,已经掌握了先进的核心技术,并具备自主知识产权。他们相信这些技术一定能在**开花结果。 各地、各有关部门也纷纷谋划如何做深“创新文章”。 沭阳县将抓细抓实科技创新,推动企业“设备换芯、生产换线、机器换人”,加快推动主导产业转型升级、企业生产更新换代。**经开区将进一步转换发展动能,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着力培育一批掌握核心技术的创新型企业,不断增强企业竞争力…… 作为企业科技创新的主管部门,市科技局副局长***说,该局将进一步强化创新政策支撑力度,突出创新主体培育,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科技成果加速转化,以科技创新的新成效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 目前,我市已谋划一系列新“动作”来推动企业创新发展:聚焦“双高”主体培育,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和高成长性企业,按照企业不同发展阶段分别设立企业培育库,开展梯队培育;带领企业积极走出去,开展“南征北战”(上海、北京)、“东北五校行”等产学研活动,深入科技合作和交流,形成相对稳定的技术创新联盟;围绕千亿级产业培育和百亿级产业提速布局创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