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硫化氢中毒及急救方法

硫化氢中毒及急救方法

硫化氢中毒及急救方法
硫化氢中毒及急救方法

硫化氢是一种强烈神经毒物,虽有恶臭,但极易使人嗅觉中毒而毫无觉察。这是因为硫化氢与细胞色素氧化酶中二硫键起作用,影响细胞氧化过程,导致组织缺氧。

硫化氢是一种无色而有臭蛋气味的有毒气体,它是因粪便和生活垃圾中的有机物腐败而产生,或工矿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在清理腌菜池、蓄粪池、酱油发酵池、沼气池、地窖,或疏通下水道、阴沟、隧道、矿井以及在某些化工生产过程中,有时

因不慎吸入过多硫化氢而致急性中毒。也有偶然在无准备的情况下,突然进入硫化氢浓度高、通风不良的环境中,发生急性中毒。

硫化氢是一种强烈神经毒物,虽有恶臭,但极易使人嗅觉中毒而毫无觉察。这是因为硫化氢与细胞色素氧化酶中二硫键起作用,影响细胞氧化过程,导致组织缺氧。它除使人眼、鼻、支气管遭受强烈刺激外,还使体内组织细胞因缺氧而窒息,造成脏器的广泛损害。

一、临床表现

1.眼粘膜刺激:双眼刺痛、流泪、畏光、结膜充血、灼热、视力模糊、角膜水肿等。

2.神经症状:头痛、头晕、乏力、动作失调、烦躁、面部充血、共济失调、谵妄、抽搐、昏迷、脑水肿、四肢绀紫以及惊厥和意

识模糊。

3.呼吸道症状:流涕、咽痒、咽痛、咽干、皮肤粘膜青紫、胸闷、咳嗽剧烈、呼吸困难、有窒息感。严重者可发生肺水肿、肺炎、喉头痉挛和呼吸麻痹。

4.重度中毒症状:血压下降、心律失常、心肌炎、肝肾功能损害等。还有人可有神经衰弱和前庭器官功能障碍等后遗症。

5.“电击样”中毒:部分患者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贸然进入硫化氢浓度极高的环境中,如地窖、下水道等不通风的地方时,还未等上述症状出现,即可象遭受电击一样突然中毒死亡。

二、急救处理

1.立即将患者移离中毒现场,但施救者应戴防毒面罩,否则进入

现场,常造成连续多人中毒的事故,应引以为戒。患者移至空气新鲜处后,保持其呼吸道的通畅。有条件的还应给予氧气吸入。已窒息者应立即施人工呼吸,维持有效循环,不可轻易放弃抢救;呼吸、心搏均已停止者应及时正确地施行人工心肺复苏术。

2.有眼部损伤者,应尽快用清水反复冲洗,并给以抗生素眼膏或眼药水点眼,或用醋酸可的松眼药水滴眼,每日数次,直至炎症好转。

3.对休克者应让其取平卧位,头稍低;对昏迷者应及时清除口腔内异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硫化氢中毒的急救措施

硫化氢中毒的急救措施 发现中毒者应立即将中毒者迁移到空气新鲜处,在救助之前以鼓风机或者电风扇向现 场送入新鲜空气,救助者也要戴好防护措施,如防毒面具,湿毛巾,防护眼镜等,在确保 自身安全的情况下才能进入现场 有呼吸困难,或者昏迷者,应立即吸氧。 如有呼吸停止者,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人工呼吸应坚持不懈,在未确认中毒者死亡 之前,不能放弃。 眼部刺激严重者用清水或小苏打液洗眼,并滴眼药水数日。 输液,使用维生素C,细胞色素C,三磷酸腺苷等注射液静脉滴注。 硫化氢中毒的病因 在采矿和从矿石中提炼铜、镍、钴等,煤的低温焦化,含硫石油的开采和提炼,橡胶、鞣革、硫化染料、造纸、颜料、菜腌渍、甜菜制糖等工业中都有硫化氢产生;开挖和整治 沼泽地、沟渠、水井、下水道和清除垃圾、污物、粪便等作业,以及分析化学实验室工作 者都有接触硫化氢的机会;天然气、矿泉水、火山喷气和矿下积水,也常伴有硫化氢存在。由于硫化氢可溶于水及油中,有时可随水或油流至远离发生源处,而引起意外中毒事故。 硫化氢中毒的临床表现 急性硫化氢中毒一般发病迅速,出现以脑和或呼吸系统损害为主的临床表现,亦可伴 有心脏等器官功能障碍。临床表现可因接触硫化氢的浓度等因素不同而有明显差异。 1.轻度中毒 轻度中毒主要是刺激症状,表现为流泪、眼刺痛、流涕、咽喉部灼热感,或伴有头痛、头晕、乏力、恶心等症状。检查可见眼结膜充血、肺部可有干啰音,脱离接触后短期内可 恢复。 2.中度中毒 接触高浓度硫化氢后以脑病表现显著,出现头痛、头晕、易激动、步态蹒跚、烦躁、 意识模糊、谵妄,癫痫样抽搐可呈全身性强直阵挛发作等;可突然发生昏迷;也可发生呼吸 困难或呼吸停止后心跳停止。眼底检查可见个别病例有视神经乳头水肿。部分病例可同时 伴有肺水肿。脑病症状常较呼吸道症状出现为早。X线胸片显示肺纹理增强或有片状阴影。

硫化氢中毒及急救方法

硫化氢是一种强烈神经毒物,虽有恶臭,但极易使人嗅觉中毒而毫无觉察。这是因为硫化氢与细胞色素氧化酶中二硫键起作用,影响细胞氧化过程,导致组织缺氧。 硫化氢是一种无色而有臭蛋气味的有毒气体,它是因粪便和生活垃圾中的有机物腐败而产生,或工矿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在清理腌菜池、蓄粪池、酱油发酵池、沼气池、地窖,或疏通下水道、阴沟、隧道、矿井以及在某些化工生产过程中,有时

因不慎吸入过多硫化氢而致急性中毒。也有偶然在无准备的情况下,突然进入硫化氢浓度高、通风不良的环境中,发生急性中毒。 硫化氢是一种强烈神经毒物,虽有恶臭,但极易使人嗅觉中毒而毫无觉察。这是因为硫化氢与细胞色素氧化酶中二硫键起作用,影响细胞氧化过程,导致组织缺氧。它除使人眼、鼻、支气管遭受强烈刺激外,还使体内组织细胞因缺氧而窒息,造成脏器的广泛损害。

一、临床表现 1.眼粘膜刺激:双眼刺痛、流泪、畏光、结膜充血、灼热、视力模糊、角膜水肿等。 2.神经症状:头痛、头晕、乏力、动作失调、烦躁、面部充血、共济失调、谵妄、抽搐、昏迷、脑水肿、四肢绀紫以及惊厥和意

识模糊。 3.呼吸道症状:流涕、咽痒、咽痛、咽干、皮肤粘膜青紫、胸闷、咳嗽剧烈、呼吸困难、有窒息感。严重者可发生肺水肿、肺炎、喉头痉挛和呼吸麻痹。 4.重度中毒症状:血压下降、心律失常、心肌炎、肝肾功能损害等。还有人可有神经衰弱和前庭器官功能障碍等后遗症。

5.“电击样”中毒:部分患者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贸然进入硫化氢浓度极高的环境中,如地窖、下水道等不通风的地方时,还未等上述症状出现,即可象遭受电击一样突然中毒死亡。 二、急救处理 1.立即将患者移离中毒现场,但施救者应戴防毒面罩,否则进入

窒息性气体中毒的急救(新编版)

( 安全常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窒息性气体中毒的急救(新编 版) Safety accidents can cause us great harm. Learn safety knowledge and stay away from safety accidents.

窒息性气体中毒的急救(新编版) 一、窒息性气体的分类 窒息性气体(asphyxiatinggas)不仅生产环境中常见,也是家庭生活中常见毒物之一,按其性质可分两类: (一)化学性窒息性气体 是指能影响血液氧的携带输送或损害组织对氧的利用的气体,如一氧化碳(CO,carbonmonoxide)、硫化氢(H2S,hydrogensulfide)、氰化氢(HCN,hydrogencyanide)、苯胺(C2H5NH2,aniline)等。CO在含碳物质氧化不全和以CO为原料的作业和环境中遇到,如炼焦、金属冶炼、窑炉、火灾现场、光气和合成氨制造、煤气发生炉、以及家庭内生活用煤的不完全燃烧、煤气灶漏气等。H2S,有臭蛋样气味的气体,多见于含硫矿物或硫化物的还原及动植物蛋白质腐败有关环境,如石油提炼、化纤纺丝、皮革脱毛、合成橡胶及硫化染料

生产;制糖酿酒、酱菜加工、污物处理、下水道疏通等过程。HCN见于机械行业的淬火及电镀等,曾用作战争毒剂。 (二)单纯性窒息性气体 是指能引起组织供氧不足发生窒息的无毒微毒气体和惰性气体。在高浓度下使空气氧分压降低,致使机体动脉血血红蛋白氧饱和度和动脉血氧分压降低,导致组织供氧不足,引起缺氧,如氮(N2,nitrogen)、甲烷(CH4,methane)、二氧化碳(CO2,carbondioxide)等。CH4见于腐殖化环境和矿井;CO2见于酒池、地窖、矿井尾部和深井。 二、毒理和临床表现 (一)一氧化碳 CO经肺泡吸收进入血液循环,与血红蛋白形成碳氧血红蛋白(HbCO)。CO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较氧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大300倍,而HbCO的解离速度较氧合血红蛋白(HbO2)慢3600倍,且可影响HbO2的解离,引起组织缺氧。CO所致组织缺氧及其程度取决于以下因素:

刺激性气体中毒的急救

刺激性气体中毒的急救 病因及危险因素刺激性气体多在工农业生产环境中遇到,亦可因意外事故危害周围人群。刺激性气体主要对呼吸道粘膜、眼及皮肤有直接刺激作用。呼吸道是有害气体侵入人体的主要途径。吸入后,轻者表现为上呼吸道刺激或支气管炎症状,重者产生中毒性肺炎或中毒性肺水肿,且可发展为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损害的严重程度主要取决于浓度及暴露时间的长短。常见的刺激性气体有:酸类,如硝酸、盐酸、硫酸;氯及其化合物,如四氯化硅、三氯化锑、三氯氧磷、三氯化砷等;光气,氨,氟化氢;氟代烃类化合物,如八氟异丁烯、氟光气、聚四氛乙烯的裂解产物等;氯氧化物;二氧化硫;卤烃类,如溴甲烷、氯化苦等;酯类,如硫酸二甲酯、醋酸甲酯等;醛类,如甲醛、乙醛等;羰基镍等。这些物质可因蒸发、升华及挥发后产生的蒸气、烟雾而刺激呼吸器官。按刺激性气体的化学特性可分为:高水溶性刺激性气体,有氯气、氨气、二氧化硫等,这类毒物在水中的溶解度大,在眼和上呼吸道的潮湿组织表面很快溶解,形成酸或碱类物质,产生速发的、强烈的刺激作用,临床表现主要为刺激症状,如大量吸入出现肺水肿时常无潜伏期;低水溶性刺激性气体,如氮氧化物、光气、硫酸二甲酯、羰基镍等,因溶解度小,对上呼吸道的刺激作用弱,气体吸入量就相对增多,且易进入呼吸道深部,因而引起中毒性肺炎、肺水肿的可能性大,发病有一定的潜伏期,潜伏期随吸入毒物的量、毒物浓度及接触时间增加而缩短,但与溶解度成反比。症状表现中毒性呼吸道

炎症大多由高水溶性刺激性气体引起。吸入后立即出现粘膜刺激症状。临床表现有鼻炎、咽炎、声门水肿及气管、支气管炎等呼吸道症状。长期反复吸入低浓度刺激性气体,可引起慢性支气管炎,少数患者可发生喘息型支气管炎,经常出现气喘、胸闷、咳嗽,偶有痰中带血。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恢复较困难。中毒性肺炎刺激性气体进入呼吸道深部,到达肺泡,易引起肺实质的炎症反应。此外,锰、镉、烟尘等吸入及汽油呛入肺内而引起肺炎,亦是常见原因。中毒性肺炎的症状除上呼吸道刺激症状外,主要表现为胸闷、胸痛、气急、剧咳、咯痰,有时痰中带有血丝。吸入汽油引起的吸入性肺炎,胸痛尤为突出。表现为患侧刺痛或刀割样疼痛,一般4~5日后症状减轻。中霉性肺水肿及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刺激性气体吸入引起呼吸系统疾病中,以中毒性肺水肿及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最为严重。吸入水溶性小的刺激性气体或大量吸入水溶性大的刺激性气体均可引起。ARDS往往是由肺水肿发展而来,吸入水溶性小的刺激性气体后,当时粘膜刺激症状较轻,仅有呛咳、胸闷及恶心,阳性体征很少,仅咽部及眼结膜充血,偶闻干啰音。脱离接触后上述症状可明显减轻或基本消失(假愈期),但经数小时至数十小时后,病情突然加重,出现胸闷、咳嗽加重,且有呼吸困难、紫绀、烦躁、咯粉红色泡沫痰。两肺可闻及弥漫性湿啰音。部分患者呼吸困难呈进行性加剧,进而演变为ARDS,如不及时抢救,可因呼吸循环衰竭而危及生命;吸入水溶性大的刺激性气体后,则立即出现明显的眼和上呼吸道粘膜刺激症状,随即出现肺水肿的症状和体

硫化氢中毒事故应急处理方案

硫化氢中毒事故应急处理方案侵入人体的主要途径:吸入,经人体的黏膜吸收比皮肤吸收造成的中毒更快。 车间空气中最大允许浓度:10 mg/m3。 硫化氢物化性质:有“臭鸭蛋”气味的有毒气体,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温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浓硝酸、发烟硝酸或其它强氧化剂剧烈反应,发生爆炸。硫化氢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至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迅速引着回燃。另外,它可溶入水,易溶入甲醇、乙醇类、石油溶剂以及原油中。 很快恢复。 2.轻度中毒:主要表现为眼和呼吸道的刺激症状,如眼刺痛、畏光、流泪、眼睑浮肿、眼结膜充血、水肿,角膜上皮混浊等急性角膜结膜炎表现;有咳嗽、胸闷、肺部可闻及干、湿性罗音,X线胸片可显示肺纹理增强等急性支气管周围炎表现;可伴有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脱离接触,数日内症状即消失。 3.中度中毒:接触浓度常在300 mg/m3以上,除眼及上呼吸道刺激症状加重外,尚有一般神经中毒症状和共济失调。有明显的头痛、头晕并出现轻度意识障碍;有咳嗽、胸闷、肺部闻及干、湿罗音,X线胸片显示两肺纹理模糊,有广泛的网状阴影或散在细粒状的阴影,肺野透亮度降低或出现片状密度增高阴影,显示间质性肺水肿或支气管肺炎。面对光源时,眼周围有彩色环,这是角膜水肿的征兆 4.重度中毒:接触浓度常大于700 mg/m3,发病急,进展快,突出表现为神经系统损害,表现为昏迷、肺泡性肺水肿、心肌炎、呼吸循环衰竭或猝死。严

重中毒脱险后.可残留后遗症,包括神经衰弱症、前庭功能障碍、椎体外系统损害、中毒性肾损害、精神障碍、瘫痪及心血管病变等,甚至有个别引起心肌梗死的报道。 进入可疑作业场所前,必须使用检测仪器和防毒面具 硫化氢检测仪监测硫化氢浓度,或用浸有2%醋酸铅的湿试纸暴露于作业场所30秒钟,如试纸变为棕色至黑色,则严禁入场作业。进入高浓度硫化氢场所,应有人在危险区外监护,作业工人应佩戴隔绝式防护面具。发现有人晕倒在现场,切忌无防护入场救护,应佩戴防毒面具。可能发生硫化氢泄漏的生产场所,应当安装自动报警仪。接触硫化氢工人应加强中毒预防及急救培训。 硫化氢中毒的处置原则 人体内最重要的是大脑,虽然只占人体体重的2%,但其需氧量可达22%,如果出现缺氧,首当其冲的便是大脑受到损害。心脏停止跳动、血液不流动、氧没法输送,造成缺氧。 尽快使中毒者脱离毒物的危害 在化工生产过程中,一旦发生大量有毒气体泄漏,往往会发生着火爆炸、多人中毒和多人受伤等重大事故,在这种情况下,抢救人员要保持头脑清醒,不要慌张,迅速组织气防救护人员在做好自身防护的同时根据现场情况对遇难者进行抢救,尽快将中毒者抢救出来,使其脱离毒物的危害,转送医院进行抢救。 切断毒源 组织人员佩戴好空气呼吸器,关闭泄漏管线的控制阀门,切断毒源,以利事故处理,不使事态扩大。 划定危险区,疏散人员 当大量毒气泄漏时,特别是没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人们闻不到,危险性更大,我们要根据风向、风级做好划定危险区的工作,指派警戒人员,以免他人误入毒区,对危险区内的无关人员尽快地撤离,减少不必要的伤亡。 硫化氢中毒防护措施 生产装置和罐区内凡有可能泄漏硫化氢气体的场所应《石油化工企业可燃气体检测报警设计规范》设置固定式硫化氢气体检报警器,有硫化氢危害的单位要根据生产岗位和工作环境的不同,为生产管理和操作人员配备防硫化氢过滤式防毒器材或隔离式防毒器材,配备便携式硫化氢气体检测报警器及适当的防毒器材。 在生产装置和罐区内,对含硫化氢浓度较高的介质的采样和切水作业应为密闭方式,从本质上减少硫化氢的危害。

硫化氢中毒的急救处理

硫化氢中毒的急救处理 1.现场抢救极为重要,因空气中含极高硫化氢浓度时常在现场引起多人电击样死亡,如能及时抢救可降低死亡率,减少转院人数减轻病情。应立即使患者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有条件时立即给予吸氧。现场抢救人员应有自救互救知识,以防抢救者进入现场后自身中毒。 2.维持生命体征。对呼吸或心脏聚停者应立即施行心肺脑复苏术。对在事故现场发生呼吸骤停者如能及时施行人工呼吸,则可避免随之而发生心脏骤停。在施行口对口人工呼吸时施行者应防止吸入患者的呼出气或衣服内逸出的硫化氢,以免发生二次中毒。 3.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高压氧治疗对加速昏迷的复苏和防治脑水种有重要作用,凡昏迷患者,不论是否已复苏,均应尽快给予高压氧治疗,但需配合综合治疗。对中毒症状明者需早期、足量、短程给予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有利于防治脑水肿、肺水肿和心肌损害。控制抽搐及防治脑水肿和肺水肿,较重患者需进行心电监护及心肌酶谱测定,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及时处理。对有眼刺激症状者,立即用清水冲洗,对症处理。 4.关于应用高铁血红蛋白形成剂的指征和方法等尚无统一意见。从理论上讲高铁血红蛋白形成剂适用于治疗硫化氢造成的细胞内窒息,而对神经系统反射性抑制呼吸作用则无效。适量应用亚硝酸异戊酯、亚硝酸钠或4-二甲基氨基苯酚(4-DMAP)等,使血液中血红蛋白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后者可与游离的硫氢基结合形成硫高铁血红蛋白(sulfmethemoglobin,SMHb)而解毒;并可夺取与细胞色素氧化酶结合的硫氢基,使酶复能,以改善缺氧。但目前尚无简单可行的判断细胞内窒息的各项指标,且硫化物在体内很快氧化而

失活,使用上述药物反而加重组织缺氧。亚甲蓝(美蓝)不宜使用,因其大剂量时才可使高铁血红蛋白形成,剂量过大则有严重副作用。目前使用此类药物只能由医师临床经验来决定。

几种常见有毒气体中毒症状及急救常识-3

几种常见有毒气体中毒症状及急救常识一氧化碳中毒 (一)理化性状及中毒原因 一氧化碳是常见的有毒气体之一。凡是含碳的物质如煤、木材等在燃烧不完全时都可产生一氧化碳(C0)。~氧化碳进入人体后很快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而且不易解离。一氧化碳的浓度高时还可与细胞色素氧化酶的铁结合,抑制细胞呼吸而中毒。 (二)中毒症状 一氧化碳中毒症状主要有头痛、心悸、恶心、呕吐、全身乏力、昏厥等症状体征,重者昏迷、抽搐,甚至死亡。根据一氧化碳中毒的程度可分为三度:①轻度血碳氧血红蛋白在10%~20%,有头痛、眩晕、心悸、恶心、呕吐、全身乏力或短暂昏厥,脱离环境可迅速消除。②中度亦碳氧血红蛋白在30%一40‰除上述症状加重外,皮肤粘膜呈樱桃红色,脉快,烦躁,常有昏迷或虚脱,及时抢救之后可完全恢复。③重度血碳氧血红蛋白在50%以上。除上述症状加重外,病人可突然昏倒,继而昏迷。可伴有心肌损害,高热惊厥、肺水肿、脑水肿等,一般可产生后遗症。 (三)现场急救 立即将病人移到空气新鲜的地方,松解衣服,但耍注意保暖。对呼吸心跳停止者立即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并肌注呼吸兴奋剂、山梗菜碱或回苏灵等,同时给氧。昏迷者针刺人中、十宣、涌泉等穴。病人自主呼吸、心跳恢复后方可送医院。 若有条件时,可做一般性后续治疗:①纠正缺氧改善组织代谢,可采用面罩鼻管或高压给氧,应用细胞色素C15毫克(用药前需做

过敏试验),辅酶A50单位,ATP20毫克,静滴以改善组织代谢。 ②减轻组织反应可用地塞米松10毫克~30毫克静滴,每日1次。 ③高热或抽搐者用冬眠疗法,脑水肿者用甘露醇或高渗糖进行脱水等。④严重者可考虑输血或换血,使组织能得到氧合血红蛋白,尽早纠正缺氧状态。 急性氯气中毒 (一)理化特性与中毒原因 氯是一种黄绿色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并有窒息臭味,许多工业和农药生产上都离不开氯。氯对人体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对上呼吸道粘膜的强烈刺激,可引起呼吸道烧伤、急性肺水肿等,从而引发肺和心脏功能急性衰竭。 (二)中毒症状 吸八高浓度的氯气,如每升空气中氯的含量超过2毫克~3毫克时,即可出现严重症状呼吸困难、紫绀、心力衰竭,病人很快因呼吸中枢麻痹而致死,往往仅数分钟至1小时,称为“闪电样死亡”。较重度之中毒,病人首先出现明显的上呼吸道粘膜刺激症状:剧烈的咳嗽、吐痰、咽喉疼痛发辣、呼吸急促困难、颜面青紫、气喘。当出现支气管肺炎时,肺部听诊可闻及干、湿性罗音。中毒继续加重,造成肺泡水肿,引起急性肺水肿,全身情况也趋衰竭。 (三)急救 迅速将伤员脱离现场,移至通风良好处,脱下中毒时所着衣服鞋袜,注意绐病人保暖,并让其安静休息。 为解除病人呼吸困难,可给其吸入2%~3%的温湿小苏打溶液

气体中毒的急救方法

气体中毒的急救方法 气体中毒的急救方法 主要因吸入一氧化碳所致,可分为轻、中、重三度。轻度中毒在脱离中毒现场后,吸入新鲜空气症状迅速消失。中度中毒经及时抢救可较快清醒,预后较好。重度中毒常留有后遗症。对煤气中毒者应先将患者撤离现场,移至空气新鲜、通风良好处,若呼吸停止,宜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对呼吸抑制者可用呼吸兴奋剂,如尼可刹米、山梗菜碱等。同时,加强对症治疗,昏迷者应注意吸出口腔及呼吸道的分泌物,以保持呼吸道通畅。还可配合针刺太阳、列缺、人中、少商、十宣等治疗。 对于天然气中毒的急救措施,基本可以按照下面四个步骤进行: (1)以最快的速度将中毒者搬离现场。 (2)对中毒者进行吸高压氧和长时间吸氧的抢救,以保证其身体的氧供应。 (3)在检查了中毒者大脑、心脏、肝脏等器官损害情况后,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对应治疗。若呼吸困难,应进行人工呼吸。 (4)通过为中毒者补充营养、提供休养等方式帮助其身体尽快复原。 只要预防措施做到位,天然气中毒事件就不会频繁发生。可行性的预防措施包括:加强生产设备的密闭化和通风排毒;建立安

全检查制度;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及安全制度。以天然气作为日常燃料时,应注意管道及设备密闭性,防止漏气。 气体中毒的典型症状 头痛 头痛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涉及到各个科室,尤其是在神经系统疾病。 抽搐 抽筋是抽搐的俗称,是大脑功能暂时紊乱的一种表现。人体肌肉的运动是受。 昏迷 有害气体中毒主要的症状是头痛、抽搐和昏迷,严重时可引起死亡或“闪电式”死亡。 气体中毒的西医疗法 若有条件,可做一般性后续治疗:①纠正缺氧改善组织代谢,可采用面罩鼻管或高压给氧,应用细胞色素c15毫克(用药前需做过敏试验),辅酶a50单位,atp20毫克,静滴以改善组织代谢。 ②减轻组织反应可用地塞米松10毫克-30毫克静滴,每日一次。 ③高热或抽搐者用冬眠疗法,脑水肿者用甘露醇或高渗糖进行脱水等。④严重者可考虑输血或换血,使组织能得到氧合血红蛋白,尽早纠正缺氧状态。

硫化氢中毒及急救方法

. 硫化氢是一种强烈神经毒物,虽有恶臭,但极易使人嗅觉中毒而毫无觉察。这是因为硫化氢与细胞色素氧化酶中二硫键起作用,影响细胞氧化过程,导致组织缺氧。 硫化氢是一种无色而有臭蛋气味的有毒气体,它是因粪便和生活垃圾中的有机物腐败而产生,或工矿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在清理腌菜池、蓄粪池、酱油发酵池、沼气池、地窖,或疏通下水道、阴沟、隧道、矿井以及在某些化工生产过程中,有时 精选文档

. 因不慎吸入过多硫化氢而致急性中毒。也有偶然在无准备的情况下,突然进入硫化氢浓度高、通风不良的环境中,发生急性中毒。 硫化氢是一种强烈神经毒物,虽有恶臭,但极易使人嗅觉中毒而毫无觉察。这是因为硫化氢与细胞色素氧化酶中二硫键起作用,影响细胞氧化过程,导致组织缺氧。它除使人眼、鼻、支气管遭受强烈刺激外,还使体内组织细胞因缺氧而窒息,造成脏器的广泛损害。 精选文档

. 一、临床表现 1.眼粘膜刺激:双眼刺痛、流泪、畏光、结膜充血、灼热、视力模糊、角膜水肿等。 2.神经症状:头痛、头晕、乏力、动作失调、烦躁、面部充血、共济失调、谵妄、抽搐、昏迷、脑水肿、四肢绀紫以及惊厥和意 精选文档

. 识模糊。 3.呼吸道症状:流涕、咽痒、咽痛、咽干、皮肤粘膜青紫、胸闷、咳嗽剧烈、呼吸困难、有窒息感。严重者可发生肺水肿、肺炎、喉头痉挛和呼吸麻痹。 4.重度中毒症状:血压下降、心律失常、心肌炎、肝肾功能损害等。还有人可有神经衰弱和前庭器官功能障碍等后遗症。 精选文档

. 5.“电击样”中毒:部分患者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贸然进入硫化氢浓度极高的环境中,如地窖、下水道等不通风的地方时,还未等上述症状出现,即可象遭受电击一样突然中毒死亡。 二、急救处理 1.立即将患者移离中毒现场,但施救者应戴防毒面罩,否则进入 精选文档

硫化氢中毒的急救处理正式版

Through the reasonable organization of the production process, effective use of production resources to carry out production activities, to achieve the desired goal. 硫化氢中毒的急救处理正 式版

硫化氢中毒的急救处理正式版 下载提示:此安全管理资料适用于生产计划、生产组织以及生产控制环境中,通过合理组织生产过程,有效利用生产资源,经济合理地进行生产活动,以达到预期的生产目标和实现管理工作结果的把控。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1.现场抢救极为重要,因空气中含极高硫化氢浓度时常在现场引起多人电击样死亡,如能及时抢救可降低死亡率,减少转院人数减轻病情。应立即使患者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有条件时立即给予吸氧。现场抢救人员应有自救互救知识,以防抢救者进入现场后自身中毒。 2.维持生命体征。对呼吸或心脏聚停者应立即施行心肺脑复苏术。对在事故现场发生呼吸骤停者如能及时施行人工呼吸,则可避免随之而发生心脏骤停。在施行口对口人工呼吸时施行者应防止吸入患

者的呼出气或衣服内逸出的硫化氢,以免发生二次中毒。 3.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高压氧治疗对加速昏迷的复苏和防治脑水种有重要作用,凡昏迷患者,不论是否已复苏,均应尽快给予高压氧治疗,但需配合综合治疗。对中毒症状明者需早期、足量、短程给予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有利于防治脑水肿、肺水肿和心肌损害。控制抽搐及防治脑水肿和肺水肿,较重患者需进行心电监护及心肌酶谱测定,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及时处理。对有眼刺激症状者,立即用清水冲洗,对症处理。 4.关于应用高铁血红蛋白形成剂的指征和方法等尚无统一意见。从理论上讲高

硫化氢中毒症状及急救

一氧化碳中毒症状及急救 凡是含碳的物质如煤、木材等在燃烧不完全时都可产生一氧化碳(CO)。一氧化碳进入人体后很快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而且不易解离。一氧化碳的浓度高时还可与细胞色素氧化酶的铁结合,抑制细胞呼吸而中毒。(一)诊断要点 有造成一氧化碳中毒的环境,如燃烧、浓烟等,且缺乏良好的通风设备。伤员有头痛、心悸、恶心、呕吐、全身乏力、昏厥等症状体征,重者昏迷、抽搐,甚至死亡。根据一氧化碳中毒的程度可分为三度:①轻度血碳氧血红蛋白在10%~20%,有头痛、眩晕、心悸、恶心、呕吐、全身乏力或短暂昏厥,脱离环境可迅速消除。②中度血碳氧血红蛋白在30%~40%,除上述症状加重外,皮肤粘膜呈樱桃红色,脉快,烦躁,常有昏迷或虚脱,及时抢救的日后可完全恢复。③重度血碳氧血红蛋白在5O%以上。除上述症状加重外,病人可突然昏倒,继而昏迷。可伴有心肌损害,高热惊厥、肺水肿、脑水肿等,一般可产生后遗症。(二)现场急救 立即将病人移到空气新鲜的地方,松解衣服,但要注意保暖。对呼吸心跳停止者立即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并肌注呼吸兴奋剂,山梗菜硷或回苏灵等,同时给氧。昏迷者针刺人中、十宣、涌泉等穴。病人自主呼吸、心跳恢复后方可送医院。 若有条件时,可做一般性后续治疗:①纠正缺氧改善组织代谢,可采用面罩鼻管或高压给氧,应用细胞色素C15毫克(用药前需做过敏试验),辅酶A50单位,ATP20毫克,静滴以改善组织代谢。②减轻组织反应可用地塞米松10毫克~30毫克静滴,每日1次。③高热或抽搐者用冬眠疗法,脑水肿者用甘露醇

或高渗糖进行脱水等。④严重者可考虑输血或换血,使组织能得到氧合血红蛋白,尽早纠正缺氧状态。 一氧化碳中毒症状及急救方法 临床表现 1.急性中毒 临床上以急性脑缺氧的症状与体征为主要表现。接触CO后如出现头痛、头昏、心悸、恶心等症状,于吸入新鲜空气后症状即可迅速消失者,属一般接触反应。 轻度中毒者出现剧烈的头痛、头昏、心跳、眼花、四肢无力、恶心、呕吐、烦躁、步态不稳、轻度至中度意识障碍(如意识模糊、朦胧状态),但无昏迷。于离开中毒场所吸入新鲜空气或氧气数小时后,症状逐渐完全恢复。中度中毒者除上述症状外,面色潮红,多汗、脉快、意识障碍表现为浅至中度昏迷。及时移离中毒场所并经抢救后可渐恢复,一般无明显并发症或后遗症。 重度中毒时,意识障碍严重,呈深度昏迷或植物状态。常见瞳孔缩小,对光反射正常或迟钝,四肢肌张力增高,牙关紧闭,或有阵发性去大脑强直,腱壁反射及提睾反射一般消失,腱反射存在或迟钝,并可出现大小便失禁。脑水肿继续加重时,表现持续深度昏迷,连续去脑强直发作,瞳孔对光反应及角膜反射迟钝,体温升高达39~40℃,脉快而弱,血压下降,面色苍白或发绀,四肢发凉,出现潮式呼吸。有的患者眼底检查见视网膜动脉不规则痉挛,静脉充盈,或见乳头水肿,提示颅内压增高并有脑疝形成的 可能。但不少患者眼底检查阴性,甚至脑脊液检查压力正常,而病理解剖最后仍

有毒有害气体中毒的急救规则

有毒有害气体中毒的急救规则 第一条发现有人中毒或受其它伤害,应立即打电话通知卫生所。 第二条救护人员佩戴好自身的防护器材,以两人为一组相互照顾,进入毒区抢救中毒者。如进入酸区,必须穿戴好防酸衣靴和手套。 第三条迅速将受害者抬到空气新鲜,温度适宜处,解开领口、腰带,脱去被毒物污染的衣物,清楚呼吸道异物,注意保暖,毒物的性质和中毒的程度予以急救。 第四条受害者在塔、罐、容器内部中毒,如一时难以救出,应先给其带上防护面具,以防进一步中毒,再设法和等待专业人员到场急救。 第五条在发生多热中毒和伤害时,救护人员须听从当班负责人统一指挥,在处理机器、设备事故时,必须听从从车间意见,不得瞎指挥和擅自操作,以防事故扩大。 第六条在抢救工作中,救护人员必须随时注意自己使用防护器材情况,若感到身体不适和呼吸困难,空气瓶压力降到40公斤/平房厘米,应立即撤出毒区,有病者不准参加抢救。 第七条在救护骨折、烫伤患者时,应细心加以保护,用担架转移患者以免伤势加重,从空气中转移患者时,用救生带捆好,严防碰撞,摔伤。 第八条麻醉性、窒息性气体中毒时,若中毒者已经停止呼吸,应立即施行人工呼吸和强制输氧,不得中断,直至患者呼吸恢复正常,或经医生确认死亡方可停止。 第九条对氨气、氯气、硫化氢、氟化氢、二氧化硫、三氧化硫等刺激性毒物中毒时,除电击式外的停止呼吸外,一般情况禁止施行人工呼吸,只能给予输氧,并尽快送医院处理。 第十条对于呼吸转弱和面色青紫的缺氧患者,应迅速给予自主输氧,一氧化碳中毒者,最好给予含5-7%二氧化碳的氧气,并应予以较长时间的自主输氧。 第十一条当眼镜、皮肤为液体酸、碱、氨水等引起化学灼伤时,应用大量水冲洗,但被浓硫酸灼伤时,且不可用水直接冲洗,应迅速将酸液擦去再用大量水冲洗,以免发热过大,引起更大的痛苦。 第十二条当苛性碱溅入眼内时,要用3%的硼酸溶液清洗,然后再用净水冲洗,当酸类物质溅入眼内时,要用4%碳酸氢钠溶液冲洗,再用净水冲洗。 第十三条当眼镜被电弧光灼伤时,用纱布沾上硼酸水覆盖眼上再送到医院处理。 第十四条凡被液氨低沸点液态气体引起化学冻伤时,应立即送医院处理。 第十五条凡被蒸汽、热水、热油或热设备管道烫伤时的急救方法为: 1、一度烧伤:症状为皮肤发红,稍有发肿,可涂凡士林油或烫伤膏; 2、二度烧伤:皮肤起水泡,周围发红,有疼痛感,应防止弄破水泡 防止感染,可涂凡士林油和龙胆膏、烫伤膏,再用消毒纱布包扎伤口; 3、三度烧伤:皮肤上下组织完全坏死,形成感觉丧失,其周围发红疼痛形成水疮。禁止涂任何油类膏类,用碘酒或双氧水将周围健康皮肤施行消毒,复以纱布,并立即送医院医治。 第十六条抢救触电伤者,应先切断电源,或用不导电的竹竿和干燥木棒等挑开电线,切不可用手直接拉触电者,伤者已停止呼吸应立即用救护器或施行人工呼吸法进行抢救,如同第三十二条所述。

有毒有害气体中毒的急救规则详细版

文件编号:GD/FS-9049 (解决方案范本系列) 有毒有害气体中毒的急救 规则详细版 A Specific Measure To Solve A Certain Problem, The Process Includes Determining The Problem Object And Influence Scope, Analyzing The Problem, Cost Planning, And Finally Implementing. 编辑: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

有毒有害气体中毒的急救规则详细 版 提示语:本解决方案文件适合使用于对某一问题,或行业提出的一个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过程包含确定问题对象和影响范围,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建议,成本规划和可行性分析,最后执行。,文档所展示内容即为所得,可在下载完成后直接进行编辑。 第一条发现有人中毒或受其它伤害,应立即打电话通知卫生所。 第二条救护人员佩戴好自身的防护器材,以两人为一组相互照顾,进入毒区抢救中毒者。如进入酸区,必须穿戴好防酸衣靴和手套 第三条迅速将受害者抬到空气新鲜,温度适宜处,解开领口、腰带,脱去被毒物污染的衣物,清除呼吸道异物,注意保暖,根据毒物的性质和中毒的程度予以急救。 第四条受害者在塔、罐、容器内部中毒,如一时难以救出,应先给其戴上防护面具,以防进一步中毒,再

设法和等待专业人员到场急救。 第五条在发生多人中毒和伤害时,救护人员须听从当班负责人统一指挥,在处理机器、设备事故时,必须听从车间意见,不得瞎指挥和擅自操作,以防事故扩大。 第六条在抢救工作中,救护人员必须随时注意自己使用防护器材情况,若感到身体不适和呼吸困难,空气瓶压力降到40公斤/平方厘米,应立即撤出毒区,有病者不准参加抢救。 第七条在救护骨折、烫伤患者时,应细心加以保护,用担架转移患者以免伤势加重,从空中转移患者时,用救生带捆好,严防碰撞,摔伤。 第八条麻醉性、窒息性气体中毒时,若中毒者已停止呼吸,应立即施行人工呼吸和强制输氧,不得中断,直至患者呼吸恢复正常,或经医生确认死亡时方可停

硫化氢中毒现场处置方案

硫化氢中毒现场处置方案 1.事故风险分析 1.1事故类型; 硫化氢气体是一种无色气体,低浓度的硫化氢气体有臭鸡蛋味,相对密度1.176,能溶于水(2.6体积),比空气重,有毒。作业人员吸入硫化氢气体发生中毒事故。 1.2事故发生的区域、地点或装置的名称; 本公司生产厂污水处理调节池. 1.3事故发生的可能时间、事故的危害严重程度及其影响范围; 调节池进水口堵塞污水停滞时间过长,长时间未对污水进行处理,调节池可能产生硫化氢气体。人吸入浓度为70~150 mg/m3,吸2~5分钟后嗅觉疲劳,不再闻到臭气。1~2小时,出现呼吸道及眼刺激症状,。吸入300 mg/m3,6~8分钟出现眼急性刺激症状,1小时左右接触引起肺水肿。吸入760 mg/m3,15~60分钟,发生肺水肿、支气管炎及肺炎,头痛、头昏、步态不稳、恶心、呕吐。吸入1000 mg/m3/数秒钟,很快出现急性中毒,呼吸加快后呼吸麻痹而死亡。 1.4事故前可能出现的征兆; 1.4.1刺激反应: 空气中有有臭鸡蛋味少量吸入硫化氢气体后出现流泪、眼刺痛、流涕、咽喉部位有灼热感等刺激症状,在短时间内可恢复。1.4.2 轻度中毒 有眼胀痛、畏光、咽干、咳嗽,以及轻度头痛、头晕、乏力、恶心等症状。

1.4.3 中度中毒 有明显的头痛、头晕等症状,出现轻度意识障碍;有明显的粘膜刺激症状,出现咳嗽、胸闷、视力模糊、眼结膜水肿及角膜溃疡等。 1.4.4重度中毒 昏迷、呼吸循环衰竭、休克等。 1.5事故可能引发的次生、衍生事故 救护人员未做好个人防护可能导致中毒事件的再次发生。 2.应急工作职责 2.1组织机构 应急救援总指挥:维修主任 应急救援副总指挥:安全员 应急救援组成员:维修人员、制冷人员。 应急疏散组成员:变电所人员 应急抢修组成员:维修人员 事故调查组成员:安全员 2.2职责 2.2.1总指挥职责 a)负责预案的制定、修改、审批; b)组建应急救援队伍,并组织实施应急救援; c)检查督促做好硫化氢中毒事故预防措施和应急救援的准备工作; d)负责应急时的全面组织和指挥; 2.2.2 副总指挥职责

常见有毒气体中毒急救

一氧化碳中毒急救 (一)理化性状及中毒原因 一氧化碳是常见的有毒气体之一。凡是含碳的物质如煤、木材等在燃烧不完全时都可产生一氧化碳(C0)。~氧化碳进入人体后很快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而且不易解离。一氧化碳的浓度高时还可与细胞色素氧化酶的铁结合,抑制细胞呼吸而中毒。 (二)中毒症状 一氧化碳中毒症状主要有头痛、心悸、恶心、呕吐、全身乏力、昏厥等症状体征,重者昏迷、抽搐,甚至死亡。根据一氧化碳中毒的程度可分为三度:①轻度血碳氧血红蛋白在10%~30%,有头痛、眩晕、心悸、恶心、呕吐、全身乏力或短暂昏厥,脱离环境可迅速消除。②中度亦碳氧血红蛋白在30%一40%除上述症状加重外,皮肤粘膜呈樱桃红色,脉快,烦躁,常有昏迷或虚脱,及时抢救之后可完全恢复。③重度血碳氧血红蛋白在50%以上。除上述症状加重外,病人可突然昏倒,继而昏迷。可伴有心肌损害,高热惊厥、肺水肿、脑水肿等,一般可产生后遗症。 (三)现场急救 立即将病人移到空气新鲜的地方,松解衣服,但耍注意保暖。对呼吸心跳停止者立即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并肌注呼吸兴奋剂、山梗菜碱或回苏灵等,同时给氧。病人自主呼吸、心跳恢复后方可送医院。 若有条件时,可做一般性后续治疗:①纠正缺氧改善组织代谢,可采用面罩鼻管或高压给氧,应用细胞色素C15毫克(用药前需做过敏试验),辅酶A50单位,ATP20毫克,静滴以改善组织代谢。②减轻组织反应可用地塞米松10毫克~30毫克静滴,每日1次。③高热或抽搐者用冬眠疗法,脑水肿者用甘露醇或高渗糖进行脱水等。④严重者可考虑输血或换血,使组织能得到氧合血红蛋白,尽早纠正缺氧状态。

急性氯气中毒急救 (一)理化特性与中毒原因 氯是一种黄绿色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并有窒息臭味,许多工业和农药生产上都离不开氯。氯对人体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对上呼吸道粘膜的强烈刺激,可引起呼吸道烧伤、急性肺水肿等,从而引发肺和心脏功能急性衰竭。 (二)中毒症状 吸八高浓度的氯气,如每升空气中氯的含量超过2毫克~3毫克时,即可出现严重症状呼吸困难、紫绀、心力衰竭,病人很快因呼吸中枢麻痹而致死,往往仅数分钟至1小时,称为“闪电样死亡”。较重度之中毒,病人首先出现明显的上呼吸道粘膜刺激症状:剧烈的咳嗽、吐痰、咽喉疼痛发辣、呼吸急促困难、颜面青紫、气喘。当出现支气管肺炎时,肺部听诊可闻及干、湿性罗音。中毒继续加重,造成肺泡水肿,引起急性肺水肿,全身情况也趋衰竭。 (三)急救 迅速将伤员脱离现场,移至通风良好处,脱下中毒时所着衣服鞋袜,注意绐病人保暖,并让其安静休息。 为解除病人呼吸困难,可给其吸入2%~3%的温湿小苏打溶液或1%硫酸钠溶液,可减轻氯气对上呼吸道粘膜的刺激作用。 抢救中应当注意,氯中毒病人有呼吸困难时,不应采用徒手式的压胸等人工呼吸方法。这是因为氯对上呼吸道粘膜具有强烈刺激,可引起支气管肺炎甚至肺水肿,这种压式的人工呼吸方法会使炎症、肺水肿加重,有害无益。酌情使用强心剂如西地兰等。鼻部可滴入1%~2名麻黄素,或2%~3%普鲁卡因加O.1%肾上腺素溶液。由于呼吸道粘膜受到刺激腐蚀,故呼吸道失去正常保护机能,极易招致细菌感染,因而对中毒较重的病人,可应

硫化氢中毒的救治与预防

硫化氢中毒的救治与预防 基本知识 第一节硫化氢及其中毒救治的基本知识 一、硫化氢 Hydrogen sulfide; CAS:7783-06-4 1、硫化氢的理化性质 硫化氢为无色气体,具强烈的臭蛋气味。分子式H2S,分子量34.08,相对密度1.19,熔点-82.9℃,沸点-61.8℃。易溶于水(2.9L/L),水中生成氢硫酸,亦溶于醇类、石油溶剂和原油中。 硫化氢可燃上限为45.5%,下限为4.3%。燃点292℃。在空气中爆炸上限为(% by volume):44.0%,爆炸下限为(% by volume):4.0% 2、硫化氢毒理学简介 硫化氢是一种神经毒剂。亦为窒息性和刺激性气体。其毒作用的主要靶器是中枢神经系统和呼吸系统,亦可伴有心脏等多器官损害,对毒作用最敏感的组织是脑和粘膜接触部位。 硫化氢在体内大部分经氧化代谢形成硫代硫酸盐和硫酸盐而解毒,在代谢过程中谷胱甘肽可能起激发作用;少部分可经甲基化代谢而形成毒性较低的甲硫醇和甲硫醚,但高浓度甲硫醇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体内代谢产物可在24小时内随尿排出,部分随粪排出,少部分以原形经肺呼出。在体内无蓄积。 硫化氢的急性毒作用靶器官和中毒机制可因其不同的浓度和接触时间而异。浓度越高则中枢神经抑制作用越明显,浓度相对较低时粘膜刺激作用明显。 人吸入70~150 mg/m3/1~2小时,出现呼吸道及眼刺激症状,吸2~5分钟后嗅觉疲劳,不再闻到臭气。吸入300 mg/m3/1小时,6~8分钟出现眼急性刺激症状,稍长时间接触引起肺水肿。吸入760 mg/m3/15~60分钟,发生肺水肿、支气管炎及肺炎,头痛、头昏、步态不稳、恶心、呕吐。吸入1000 mg/m3/数秒钟,很快出现急性中毒,呼吸加快后呼吸麻痹而死亡。 允许暴露限制(PELs): Ceiling (C) 20 ppm 50 ppm [10分钟] 立即致人健康危害浓度IDLH: 100 ppm立即致死浓度:1000 mg/m3 嗅阈:0.012~0.03mg/m3; 车间空气卫生标准:中国MAC 10 mg/m3 3、硫化氢的来源 石油中的硫主要以有机硫化物的形式存在,部分高含硫原油还以元素硫形式出现。当炼制含硫原料油时,特别是在高温,催化剂伴随下,高分子有机硫化物即分解为硫化氢和其它低分子硫化物,并主要集中在石油气和汽油馏份内。在石油炼制等领域中,许多作业和加工过程都伴随有硫化氢产生。 二、硫化氢中毒表现早期征象 接触后出现眼刺痛、畏光、流泪、结膜充血、咽部灼热感、咳嗽等眼和上呼吸道刺激表现,或有头痛、头晕、乏力等神经系统症状,脱离接触后在短时间内可消失。 中毒表现 1、轻度中毒 具有下列情况之一者: a) 明显的头痛、头晕、乏力等症状并出现轻度至中度意识障碍; b)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或支气管周围炎。 2、中度中毒 具有下列情况之一者: a) 意识障碍表现为浅至中度昏迷; b) 急性支气管肺炎。 3、重度中毒 具有下列情况之一者: a) 意识障碍程度达深昏迷或呈植物状态; b) 肺水肿; c) 猝死; d) 多脏器衰竭。三、救援、急救处理 1、救援防护救援要严格按防护要求进行,现场抢救人员应有自救互救知识,以防

急性硫化氢中毒事件卫生应急处置技术方案

急性硫化氢中毒事件卫生应急处置技术方案 硫化氢(H S)是一种窒息性气体,同时又有刺激性。急性硫化氢 2 中毒是指短期内吸入较大量硫化氢气体后引起的以中枢神经系统、呼吸系统为主要靶器官的多器官损害的全身性疾病。 1 概述 硫化氢是一种比空气重的无色气体,有臭蛋味,能溶于水。人最低致死浓度(MLC)约为1110mg/m3·5min。 硫化氢主要通过呼吸道吸收进入人体。接触硫化氢的常见机会有:清理蓄粪池、污水沟、下水道等;造纸、工业废物处理、酿造、甜菜制糖等;渔舱;石油和天然气开采;其它,如液体肥料贮存和生产、人造纤维生产、制毡行业、橡胶硫化、硫染工艺等。 2 中毒事件的调查和现场处理 现场救援时首先要确保工作人员安全,同时要采取必要措施避免或减少公众健康受到进一步伤害。现场救援和调查工作要求必须2人以上协同进行,并且就事件现场控制措施(如通风、切断气源等)、救援人员的个体防护、现场隔离带设置、人员疏散等及时向现场指挥提出建议。 2.1 现场处置人员的个体防护 进入硫化氢浓度较高的环境内(例如出现昏迷/死亡病例或死亡动物的环境,或者现场快速检测硫化氢浓度高于430mg/m3),必须使用自给式空气呼吸器(SCBA),并佩戴硫化氢气体报警器,皮肤防护无特殊要求;现场中毒病人中无昏迷/死亡病例,或现场快速检测硫化氢浓度在10mg/m3~430mg/m3之间,选用可防H S气体和至少P2级别颗粒物的全 2 面型呼吸防护器(参见GB 2890-2009),并佩戴硫化氢气体报警器;进入已经开放通风,且现场快速检测硫化氢浓度低于10mg/m3,一般不需

要穿个体防护装备。现场处置人员在进行井下和坑道救援与调查时,必须系好安全带(绳),并携带通讯工具。 在开放空间开展现场救援和调查工作对防护服穿戴无特殊要求。 医疗救护人员在现场医疗区救治中毒病人时,无需穿戴防护装备。 2.2 中毒事件的调查 调查人员到达中毒现场后,应先了解中毒事件的概况。 现场勘查内容包括现场环境状况,气象条件,通风措施,生产工艺流程等相关情况,并尽早进行现场空气硫化氢浓度测定。 调查中毒病人及相关人员,了解事件发生的经过,人员接触毒物的时间、地点、方式,中毒人员数量、姓名、性别、工种、中毒的主要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及抢救经过。同时向临床救治单位进一步了解相关资料(如抢救过程、临床治疗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等)。 对现场调查的资料作好记录,最好进行现场拍照、录音、录像等。取证材料要有被调查人的签字。 2.3 现场空气硫化氢的检测 现场空气中硫化氢快速检测设备均带有采气装置,要尽早对现场的空气进行检测。检测方法推荐使用检气管法或便携式硫化氢检测仪(附件1和附件2)。 2.4中毒事件的确认和鉴别 2.4.1 中毒事件的确认标准 同时具有以下三点,可确认为急性硫化氢中毒事件: a)中毒病人有硫化氢接触机会; b)中毒病人短时间内出现以中枢神经系统和呼吸系统损害为主的 临床表现,重症病人常出现猝死; c)中毒现场或模拟现场检测确认有硫化氢存在。 2.4.2 中毒事件的鉴别

硫化氢中毒现场急救测试题

硫化氢中毒现场急救测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 1、硫化氢的安全临界浓度值,OSHA的标准是(10PPm)。 2、硫化氢的检测有两种方法即(化学方法)和(电子探测仪) 3、硫化氢的致死浓度为(500PPm)。 4、硫化氢的安全临界浓度值,中国的标准是(20PPm )。 5、防毒面具有(过滤型防毒面具)和(自持型防毒面具)。 6、当硫化氢达到(2000PPm)时,只吸一口就可死亡。 7、硫化氢是一种(致命)气体,无(色),可闻到(臭鸡蛋味)。 8、可携式硫化氢电子探测报警器具有(灵敏度高)、(感应快)、(体积小)和(重量轻)的优点。 9、带氧式防毒面具,当气瓶中压力降至3.43----4.41时,报警器发出汽笛声,此时气瓶内还能供气(8-10)分。 10、发现患者一停止心跳和呼吸,可在(4)分钟内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病人才有获救的可能。如果有条件时,最好的办法是( 吸氧 )治疗 11、硫化氢腐蚀的类型有(失重腐蚀)和(硫化物应力腐蚀) 12、外出血可以分为动脉出血、静脉出血、毛细血管出血三种。 13、电流对人体的伤害有电击伤、电烧伤两种。 14、出血的主要表现为口渴、面色苍白、四肢湿冷、血压下降、脉搏快而细弱。 15、现场心肺复苏主要有打开气道、人工呼吸、胸外按压三个步骤。 16、胸外心脏按压成人每分钟100下,按压深度4-5厘米。 17、骨折的症状(疼痛)(肿胀)(畸形)(功能障碍)。 18、中毒部分为(急性中毒)和(慢性中毒) 19、常用的人工呼吸有(口对口人工呼吸)(口对鼻人工呼吸)(利用护罩来进行人工呼吸) 20、四型防毒面具主要防(硫化氢)和(氨) 21、呼吸道防毒用品一般分为(过滤式)和(隔离式)两种 22、劳动保护就是指保护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健康) 23、硫化氢气体低浓度时有(臭鸡蛋)气味 二、判断题:每题1分 1、在抢救硫化氢中毒的病人时,首先将病人脱离现场,放在下风向处。(×) 2、硫化氢可溶于水、乙醇和油类中。(√) 3、前往有硫化氢毒气的工作现场时,为避免中毒,应同行工作的人数是3人。(√) 4、硫化氢水溶液对钢材、塑料和橡胶都具有腐蚀性。(√) 5、硫化氢进入人体导致中毒的途径有呼吸道和皮肤。(×) 6、当硫化氢在空气中的体积达到4.3---46%范围时形成易暴的混合气体,遇火发生强烈爆炸。(√) 8、硫化氢气体比空气轻,所以它漂浮在空气的上层,易随风飘散。(×) 9、当硫化氢浓度达2000PPm时,只吸一口就可造成死亡,所以又称为“闪电式”中毒。(√)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