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一节《大洲和大洋》导学案

第一节《大洲和大洋》导学案

第一节《大洲和大洋》导学案
第一节《大洲和大洋》导学案

第一节《大洲和大洋》导学案

The first section of "continents and oceans" g uidance

第一节《大洲和大洋》导学案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地理是世界或某一地区的自然环境山川、气候等及社会要素的统称。是一门综合性的基础学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环境中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

间相互关系的学科。本教案根据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初中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

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设计理念:改变学生的地理学习方式,激发学生主动参与,乐于

探究,互相评价、相互反馈、互相激励、互帮互学、互为师生,

实现有效学习。

学习目标(知识目标):

1.能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全球海陆所占比例,描述海陆分

布特点。

2.了解陆地、海洋、大洲、半岛、岛屿、海峡等概念。

3.能在地球仪或地图上找出七大洲、四大洋,能在世界两半

球填充图上准确填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能绘制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简图。

(能力目标):学会在地图上确定地理事物的方法,培养阅

读图文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思想目标):

1.激发学生热爱人类的家园----地球的感情。

2.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鼓励他们善于提出问题、勇于向未

知挑战。

重点: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

难点:认识七大洲的轮廓及七大洲位置的确定。

教学准备:地球仪、课件、学习提纲、学具。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方法: 探究法、分组学习。

教学过程:引入(教师引导):有人说我们居住的“地球”其实更应该叫“水球”,为什么?先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然后展示课

件图片,这是一张地球卫星图片,蓝色代表……,绿色代表……,白色是……,虽然有的地方被云层遮挡住了,但还是能明显地看出海

洋的面积远大于陆地。从海陆的分布比例来看,地球上几分是海?

几分是陆?(学生看课件图片回答)陆地主要分布在哪里?(学生

看图回答)。那么人类是如何了解海陆分布的?尤其在过去交通不发达而各种勘测、探测手段还很落后的情况下,就要靠远行,当然

远行需要激情,而支撑激情的是坚忍不拔的毅力。(展示如下图片,点击文字可出现相关介绍)丝绸之路,马可?波罗来到中国,郑和七下西洋,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麦哲伦环球航行……这里列出

的是历史上一些著名的远行活动,可能有些在当时只是一种贸易往来或者为了其他的目的,但在客观上的确对人类认知世界做出了贡献。当然有些就是纯粹的探险。

同学们,你能在图上分辨出这些地理事物吗?

再放一遍录像,利用暂停键由学生判断哪些是大陆、半岛、岛屿、大洋、大洲、海、海峡。

提问:你能概括一下它们的概念吗?

我们先来学习与大洲有关的知识。同学们手中有一个学具袋,里面有一份学习提纲,请根据提纲内容进行自学。5分钟后抢答有关问题。

板书:七大洲

1、名称及轮廓

第一步:(学习提纲第一题)回答一组抢答题:

⑴、说出地球上七大洲的名称?

⑵、亚洲是哪个洲的简称?

⑶、“阳光灼热的大陆”指哪个洲?

⑷、大洋洲怎样得名?

第二步:利用发给学生的学具(一组空白的大洲的轮廓图),练习识认大洲的轮廓展开你的想象,描述一下七大洲的轮廓特征第三步:教师用空白的七大洲轮廓图和课件让学生来抢答

过渡知道了七大洲的轮廓后,我们来看它们在地球上的分布情况(展示课件)

板书 2、分布及位置

第一步:提问:(学习提纲第3、4题)

⑴、主要位于东半球的大洲有哪几个?主要位于西半球的大洲有哪几个?

⑵、主要位于南半球的大洲有哪几个?主要位于北半球的大洲有哪几个?

⑶、世界上纬度最高的大洲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多的大洲是?

⑷、赤道横穿哪两大洲的大陆?

⑸、哪些大洲陆地是相连的?找出它们的分界线。并用彩笔描画出来。

第二步:展示课件,提问:确定各大洲的位置有很多方法,你能试着用其中的一种或几种方法来说明大洲的位置吗?说说你是怎样得出答案的?

提示:重要经纬线确定位置;各大洲相关位置确定等

第三步:小游戏开火车

学习提纲第7题

上传图片:

规则:

全班分成八个小组,每组选出四位代表。由第一位同学贴大洲名称,第二位同学贴大洲轮廓图,第三位同学贴名称的由来,第四位同学在空白经纬网图上贴出大洲的正确位置。七个小组比赛,第八组同学做评价和小结。

组织学生自学各大洲之最,角色扮演《来自大洲家族的自白》过渡上面我们学习了有关七大洲的知识,下面让我们来认识围绕在大洲周围的大洋的知识。

板书:四大洋

提问:地球表面有哪些大洋?面积谁大谁小?怎样确定四大洋的位置?

展示课件:四大洋的位置

活动贴图七大洲和四大洋用实物投影展示

调动学生主动思考,归纳全课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与地理方法,形成知识提炼

归纳小结: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在本节课中学会了什么,受到了那些启发?

思考:七大洲和四大洋的位置是固定不变的吗?作好预习,你会在下节课找到答案。

附:学习提纲:

⑴、读图和阅读材料,能说出七大洲的名称和名城的由来。准备抢答。

亚洲:亚细亚洲的简称。在古代,居住在地中海沿岸的人们,把地中海以东的地方称为亚细亚,意为东方日出之地。

欧洲:欧罗巴洲的简称。在古代地中海人的语言中,意为西方日落之地。

非洲:阿非利加洲的简称。源自古希腊文,意为阳光灼热的大陆。

美洲:亚美利加洲的简称,以意大利航海家亚美利哥的名字命名。19xx年,巴拿马运河开通后,人们就以运河为界,分为北美洲和南美洲。

大洋洲:顾名思义,为大洋中的陆地;澳大利亚意为南方的陆地。

南极洲:因位于南极地区而得名。

⑵、根据所给数据和图形,你能否认出它们是哪个大洲?按

面积的大小排列出来。

⑶、读图回答:哪些大洲是相连的,找出它们之间的分界线

⑷、忆旧推新,回忆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分界线,读图抢答:哪些大洲分布在北半球?哪些大洲分布在南半球?哪些大洲

分布在东半球?哪些大洲分布在西半球?怎样确定各大洲的位置?谈一谈你是怎样读出答案的。

⑸、游戏:开火车

上传图片:

⑹、活动:见课本31页第三题

⑺、地球表面又哪些大洋?面积谁大谁小?怎样确定四大洋

的位置?

⑻、贴图:七大洲和四大洋用实物投影展示

-------- Designed By JinTai College ---------

大洲和大洋学案(最新整理)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 第一节大洲和大洋(复习学案) 【学习目标】: 1.知道地球上的海陆面积比例和海陆分布状况。 2.能识别地图的的大陆、半岛、岛屿、海和海峡。 3.识记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和大小顺序。 【学习重点、难点】: 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 【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完成 1(1)地球的海陆分布比例。地球表面71%是___,而___的面积仅占29%。 (2)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就南北半球而言,陆地集中在__半球,海洋大多分布在__半球;东西半球对比,陆地主要集中在半球,而半球的海洋面积比较广阔。 (3)任意半球中,陆地面积都海洋面积(大于或小于)。 但是北极周围却是,而南极周围却是(陆地、海洋)。. 2.在下图中填写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 4.根据课本世界地形图,完成下表: 大洲界线

亚洲与欧洲山、河、里海、山脉、黑海海峡。 亚洲与非洲运河 非洲与欧洲海峡 亚洲与北美洲海峡 北美洲与南美洲运河 【我展示、我最棒】 ⒈找出大部分位于东半球的大洲: ⒉找出大部分位于西半球的大洲: ⒊找出全部水域均在东半球的大洋:全部水域均在北半球的大洋: ⒋找出赤道横穿了哪两个大洲的大陆部分: ⒌找出世界上最大的大洲和大洋:世界上最小的大洲和大洋: ⒍找出全部位于北半球的大洲和大洋?全部位于南半球的大洲? ⒎找出世界上纬度最高的大洲和大洋; ⒏找出世界上跨经度最广的大洲和大洋: 9.找出地跨寒、温、热三带的大洲: 10.我练习、我快乐 ⒈关于世界海陆分布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北极地区以陆地为主 B 南极地区以海洋为主 C大洲就是面积较大的大陆 D 地球上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陆地 ⒉有关地球上海陆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北半球陆地面积大于海洋 B 南半球陆地面积大于海洋 C南极大陆是南半球唯一的大陆 D 印度洋大部分位于南半球 3.亚非两洲之间的分界线是() A、苏伊士运河 B、巴拿马运河 C、白令海峡 D、直布罗陀海峡 读下图,回答问题 (1)字母代表的大洲是: A B C D

七年级地理上册 2.1 大洲和大洋导学案2新人教版

第一节大洲和大洋 【学习目标】 1、记住地球表面海陆面积的比例;结合地图能说出世界海陆分布特 征。 2、理解大陆、大洲、半岛、岛屿、大洋、海、海峡等概念,并能看图识 别。 3、借助地图准确的指出七大洲、四大洋名称、位置、轮廓、分布及洲界,并形成记忆。 【学习重难点】: 1、地球表面海陆面积的比例、海陆分布特征、大陆、大洲、半岛、岛屿、大洋、海、海峡等概念、 洲界 2、七大洲、四大洋名称、位置、轮廓及分布 第二课时 【学习过程】 一、预习反馈 七大洲和四大洋 1、地球上的海洋,被陆地穿插分割,形成___个大洋。按面积大小排列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其中面积最大的是_____,面积最小的是_____。 二、合作探究

读上面图形完成下列练习:

(1)写出图中字母所表示的大洲名称 A________ B________ C ________ D ________ (2)写出图中数字所表示的大洋名称 ①________ ②________ ③________ ④________ (3)七大洲中,纬度最高的是________,面积最大的是________。 (4)位于北半球、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的是________洲,位于西半球、离南极洲近的是________洲;位于南半球、东临太平洋、西临印度洋的是________洲;位于东半球、赤道穿过中部的是________洲。 (5)四大洋中,面积最大的是________洋,纬度最高的是________洋,轮廓形状像“S”的是________洋。 三、形成提升 1.下列大洲中,被三大洋包围的大洲是( ) A.大洋州 B.南美洲 C.非洲 D.南极洲 2.巴拿马运河沟通的大洋是( ) A.太平洋和印度洋 B.印度洋和大西洋 C.大西洋和太平洋 D.北冰洋和太平洋 3.被北美洲、亚洲、欧洲围绕的大洋是( )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 4.四大洋中,全部在东半球的是( ) A.太平洋 B.印度洋 C.大西洋 D.北冰洋 5.下列海峡,既是两大洋又是两大洲分界线的是( ) A.台湾海峡 B.白令海峡 C.马六甲海峡 D.直布罗陀海峡 6.面积最小的大洲与面积最小的大洋是( ) A.南极洲、印度洋 B.欧洲、北冰洋 C.欧洲、印度洋 D.大洋洲、北冰洋 四、小结反思

七年级上第一章第一节科学导学案+十个科学家的小故事

七年级上册科学导学案 第一章科学入门 第1节科学并不神秘 【学习目标】 1、知道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的学问,知道通过探究和实验可以了解自然现象并对一些现象作出比较合理的解释。 2、理解科学是一个充满想象力的创造过程,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3、了解科学技术对社会进步的影响,知道科学技术的发展必须保护环境、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4、培养和形成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意识,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向往,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学会全面看问题。 【重点难点】 1、通过“观察”各种自然现象,让学生对科学产生一定的兴趣。这节的关键是让学生意识到“观察”在生活中学习科学的重要性,及如何通过观察去得出实验答案。 2、从自然现象到最新科技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就在身边,并且在生活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这里就要引用大量的例子来说明了。【课前准备】 1、科学要研究各种,并寻找它们产生、发展的和。每一个小小的都有可能引发科学的发现。牛顿好奇于苹果落地而发现了;瓦特好奇于水沸腾后顶起壶盖而改进了。 2、鱼在水中的沉浮除了与的活动有关外,还与的大小有关。 3、科学技术在推进人类文明进步的同时,也会给人类带来。 【学习过程】 一、1、观察活动一(奇妙的现象): (1)观察PPT上图片,描述观察到的自然现象。 图1 ; 图2 ; 图3 ; 图4 。 (2)讨论这些图中的自然现象,谈谈你的想法与感受。 (3)请你说说你最感兴趣的奇妙现象,跟大家分享。 2、观察活动二(不断变化的自然界): (1)自然界的事物都在不断地变化着,请认真观察PPT上图片,它们各出现了哪些变化? 图1 ;图2 ; 图3 ;图4 ; 图5 ;图6 ;(2)你能举出一些发生在你周围的奇妙的变化吗?

第一节 天气导学案

第一节 天气导学案 【天气与生活】 自主学习一: 天气是指一个地方 内的 状况。 天气的特点是 。 它的多变主要体现在: 。 常用的天气描述语: 、 、 等。 活动一:(同桌讨论)请同桌之间讨论天气对生活有哪些影响? 【看图识天气】 2.在括号内写出相应天气符号的含义: 3. 表示 风 级; 表示 风 级。 活动二:模拟播报天气预报。 播报方式:到讲台上指着大屏幕播报。 播报要求:说出城市名、阴晴雨雪状况和气温状况即可。 【关注空气质量】 自主学习三: 1.空气质量的优劣一般用 来表示。污染指数小,空气质量 对人体健康有利;反之,污染指数 ,空气质量就差,对人体健康有害。 2 展示方式:商讨完成后,小组内选一名代表参与竞争展示,机会难得。 2.我爱我的家乡,保护大气环境,我要……;我应该…… 白色表示 ,颜色越白,表示 ,这样的地方一般 是 。

大束镇流传的谚语 1.峄山戴帽狗吃草,一场大雨跑不了。 2.燕子低飞蛇过道,一场大雨就来到。 3.早晨下雨当日晴,晚上下雨到天明。 4.南风暖,北风寒,东风潮湿,西风干。 5.东虹轰隆西虹雨。 6.早雾晴,晚雾阴。 7.云彩向南雨涟涟,云彩向北一阵黑,云彩向东一阵风,云彩向西放牛小子披蓑衣。 8.亮一亮,下三丈。 9.西北起黑云,雷雨必来临。 10.雨前有风雨不久,雨后无风雨不停。 11.雷轰天边,大雨连天。 12.直闪雨小,横闪雨大。 13.早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14.老云结了驾,不阴也要下。 15.久晴大雾必雨,久雨大雾必晴。 【课外实践活动】 请同学们利用双休日向长辈或邻里请教当地有关天气和气候的谚语,返校后与同伴分享。

七年级地理上册《大洲和大洋》教案

七年级地理上册《大洲和大洋》教案 (1)了解大陆、半岛、岛屿、大洋、大洲、海洋等概念及世界海陆分布特点。 (2)在世界地图上说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 (3)培养学生阅读图文和空间想象能力。 1、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 2、培养学生在活动中,自我发现问题及积极探究的精神和能力。 1、认识七大洲轮廓及位置的确定。 2、自我发现问题、积极探究问题的精神和能力的培养。 活动探索式教学 活动一:

下面请同学们用准备好的线绳把地球仪任意平分成大小相等的两个半球,平分几次之后,你能发现什么问题?(无论怎样划分,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过渡并提出问题:所以,从海陆分布的角度来看,我们生活的星球应叫什么?(水球),我们的先人为何叫地球呢?请同学们独立思考后,小组内讨论。 由于古人缺少对地球面貌的整体认识,不知道地球表面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所以才称作“地球”,既然已经叫了那么长时间地球了,也没有必要再改成“水球”了,但对于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这些实质性的问题我们要有所把握,绝不能习惯成自然。 活动二: 通过上述活动,我们已经了解了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它们所占的比例分别是多少呢?请同学们按自转方向拨转地球仪,闭上眼睛,用手指随意按住地球仪的任意部位,咱们看看每次分别按住陆地和海洋的比例是多少?(重复几次取平均值) 小结并提出问题:

通过上图,我们得出了地球表面三分陆地七分海洋的结论,它 们是均匀分布于地球表面的吗?请同学们观察手中的地球仪,思考南北半球海陆分布有何不同?(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半球) 请同学们结合教材中图2.5,在该图上随意找出几组大陆、半岛、岛屿、海洋、海峡。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分别概括上述地理名称的概念应该是什么?除了这些名称以外,我们还经常听说大洲一词,它的含义是什么?请同学们结合教材中,图2.6及其阅读材料,完成下面的活动。 活动三: 1、出示各大洲轮廓图片,在黑板上挂出相应的世界海陆分布图。 2、请每小组同学选派代表逐一介绍其名称、由来,面积排序,并用磁钉钉在底图相应的位置上,同时说出相应位置的四大洋名称及面积排序。 通过观察地球仪完成下列问题: 1、找出相连的大洲及其分界线(亚-非)

大洲和大洋 导学案(一)

大洲和大洋 导学案(一) 班级:七年级 小组 姓名 教师评价 学 习 目 标 1. 知道地球的基本面貌 2.会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全球海陆所占 比例,描述分布特点 导 学 设 计 学习重点 海陆的基本面貌 一、设计问题情境,明 确学习目标: 我们都知道地球表面最显著的差别是海洋与陆地的分布。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它们。 二、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教师巡视,解疑,以确保每位学生都积极的参与其中。 三、组内小展示、合作,教师参与引领: 教师巡视,解疑,收集、归纳同学之间交流所出现的问题。 四、班上大展示,教师点拨释疑、重点指导: 老师再通过比赛的形式看谁对“合作交流”的题目完成的更好,再由老师精讲。 五、评价反馈,教师反思: 六、整理学案,教师巡视督促纠错: 学习难点 海陆分布特点 一、自主学习 1. 阅读P26材料,了解人类探索地球面貌的历程。 海洋占________ 2. 世界海陆面积 陆地占_______ 概括地说, 分是海洋, 分是陆地。 3. 世界海陆分布 (1)从南北半球看:陆地主要集中在_______,海洋集中在________ (2)从南北两极看:北极周围是________,南极周围是________ 二、合作交流 1. 探究实验:学生上台表演,先转动地球仪,然后按住让地球仪停住,看看手指按到的是海洋还是陆地,为什么?(进行10次,统计) 2. 讨论课本P39 活动 三、达标检测 1.苏联宇航员加加林,在太空中看到一个蔚蓝色的星球,他认为这颗星球应该叫做“水球”,是指:( ) A .水星 B .金星 C .地球 D .木星 2. 地球上海陆面积之比约是( ) A. 3:7 B. 6:4 C. 4:6 D. 7:3 3 . 世界陆地主要集中在 ( ) A. 东半球、南半球 B. 东半球、北半球 C. 西半球、南半球 D. 西半球、北半球 四、课后反思

《化学必修二第一章第一节元素周期表》导学案(最新整理)

《化学必修二第一章第一节元素周期表》导学案 主备人:廖荣滔审核人:温秀花 第1 课时元素周期表 【学习目标】 1、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以及周期、族等概念。 2、了解周期、主族序数和原子结构的关系。 3、周期、主族序数和原子结构的关系;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课前导学】 阅读课本P4-5 的内容完成以下填空: 一、原子序数 1.定义:按照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给元素编号,得到原子序数。 2.原子序数与元素的原子结构之间存在着如下关系: 原子序数=== 【课堂互动导学】 (一)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1、周期:元素周期表共有个横行,每一横行称为一个,故元素周期表共有个周期 ①周期序数与电子层数的关系: ②周期的分类 元素周期表中,我们把1、2、3 周期称为,周期称为长周期, 第周期称为不完全周期,因为一直有未知元素在发现。 课堂练习 1 请大家根据元素周期表,完成下表内容。

思考与交流:如果不完全周期排满后,应为几种元素? 2、族:元素周期表共有个纵行,除了三个纵行称为Ⅷ外,其余的每一个纵行称为一个,故元素周期表共有个族。族的序号一般用罗马数字表示。 ①族的分类 元素周期表中,我们把个纵行共分为个族,其中个主族, 个副族,一个族,一个族。 a、主族:由元素和元素共同构成的族, 用A 表示:ⅠA、ⅡA、ⅢA、ⅣA、ⅤA、ⅥA、ⅦA b、副族:完全由元素构成的族,用B 表示:ⅠB、ⅡB、ⅢB、ⅣB、ⅤB、ⅥB、ⅦB c、第Ⅷ族:三个纵行 d、零族:第纵行,即稀有气体元素 ②主族序数与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 ③族的别称 ⅠA 称为元素ⅡA 称为元素ⅣA 称为元素 ⅤA 称为元素 ⅥA 称为元素ⅦA 称为元素 零族称为元素 归纳小结:元素周期表编排原则: 1、。 2、。 3、。 课堂练习2:请描述出Na、C、Al、S 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课堂练习3:某元素位于第二周期,第ⅦA 族它是元素。P 相邻的同族元素的原子序数是 【课堂效果反馈】 1.19 世纪中叶,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的突出贡献是( ) A.提出原子学说B.制出第一张元素周期表

导学案 答案

第一单元 第一节问题思考 1.人口增长转变的根本原因在于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存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的健康状况改善,寿命延长,死亡率下降。可见生产力的发展直接影响死亡率,进而影响人口增长的转变。死亡率的下降打破了“高位静止”的均衡状态,使人口增长速度加快;出生率的下降则使这种迅速增加的势头得以遏制,最后实现死亡率和出生率在“低位”的均衡,人口出现零增长。 2.发展中国家受生产力水平低,经济欠发达,无法提供充足的社会福利保障和良好的受教育机会等因素限制,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占世界人口的绝大多数,人口增长模式大多未进入现代型。3.虽然现在我国人口的平均自然增长率已经较低了,部分省市甚至已经进入或将要进入零增长或负增长时期,但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每年净增加的绝对人口数量庞大,在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总人口、劳动年龄人口、老年人口和流动人口4个高峰将相继到来,人口数量、质量、结构、分布问题交织,经济社会转轨时期不稳定因素增多,人口与发展问题更趋复杂,统筹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任务更加艰巨,因此还要采取重大举措来加强人口的计划生育工作。 课堂活动区 探究点一 (1)见右图。(2)原始低增长原始以手工劳 动为基础的农业经济条件下,生产力水平不高 (3)增长减缓过渡产业革命带来生产力大发 展,人们生活质量和医疗条件得以改善 (4)现代 反思归纳 1.死亡率死亡率加快出生率零 2.生产力死亡率死亡率死亡率 探究点二 (1)“未富先老”说明人口老龄化水平超过经济发展水平(或者人口老龄化速度过快)。问题: 社会负担加重;劳动力不足;社会上用于老年人的社会保障和赡养费用增加,负担加重,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社会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水平。 (2)60岁以上的人口比例增长很快,老龄化现象将十分严重。 (3)产业升级对劳动者的素质要求提高,而民工素质普遍较低。 (4)我国是人口大国,但未必是人才强国。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但 劳动力要成为人才需要通过发展我国科技、教育,提高人口素质来实现。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条件之一。但人口过多也会带来资源紧张、就业压力大、社会不稳定等问题。只有发展经济,加强国家宏观调控,实现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结构优化,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才能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 反思归纳 年轻恶性控制人口增长上升老龄化老龄化控制人口数量 课后演练测评一(1.1)答案: 1-10 DCACA DADAD 11.(1)现代型(2)0.223% (3)主要特点: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低;人口基数大,每年净增人口仍很多;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4)因老年人口的比重增加,而老年人的死亡率相对高些。

七年级地理大洲和大洋测试题

新人教地理七年级上第2单元:达标训练(海陆的变迁) 达标训练 基础·巩固·达标 1图2.3为四大洋面积对比饼状图,按照A、B、C、D的顺序,分别是 洋、洋、洋、洋。 图2.3 解析:四大洋的面积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为太平、大西、印度、北冰。 答案:太平大西北冰印度 2读图2.4,完成下列各题。 图2.4 (1)大洋:①,②,③。 (2)大洲:A ,B ,C ,D 。 解析:此题从南极洲上空观察,考查对海陆分布的掌握情况。本题可以从大洲的基本轮廓判断大洲的名称,也可以通过各大洲之间的相互位置来判断大洲的名称。而大洋则可以参考它们两侧的大洲来记忆。南美洲和非洲之间是大西洋;非洲和大洋洲之间是印度洋;面积最为辽阔的是太平洋。 南极洲像一只开屏的孔雀,飞向南美洲。 答案:(1)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2)南极洲南美洲非洲大洋洲 3读图2.5,完成下列各题。

图2.5 (1)按照面积大小给各大洲序号排序:。 (2)以巴拿马运河为界的大洲是和。 (3)赤道横穿中部的是,跨经度最广的是。 解析:此题考查对大洲轮廓的识记、面积大小的排序以及大洲之间的分界线、大洲独特的位置特征。按照序号排列,以上各洲分别是非洲、大洋洲、欧洲、亚洲、北美洲、南极洲、南美洲。因为南极点位于南极洲,位置独特,所有经线汇聚于此,所以南极洲是跨经度最广的大洲。 答案:(1)④①⑤⑦⑥③② (2)⑤⑦(3)①⑥ 4把下列地理分界线与其相关的大洲用直线连接起来 亚洲和非洲乌拉尔山脉 北美洲和南美洲苏伊士运河 亚洲和欧洲巴拿马运河 解析:大洲之间的分界线有些是自然的山脉、河流或海峡,如亚欧之间,亚洲和北美洲之间。也有些是人工的运河,如南北美洲、亚非之间。 答案: 综合·应用·创新 5没被赤道穿过的大洋是()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 解析:北冰洋因为地处北极地区,所以没有被赤道穿过。其他三个大洲都被赤道穿过,横跨南北半球。 答案:D 6完全在南半球的大洲是()

《大洲和大洋》名校自制学案

《大洲和大洋》名校自制学案 【目标锁定】(明确目标,有的放矢) 1.利用地图说明全球海陆分布特点,记住海陆面积比例。 2.能够在图上正确记住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 3.理解大陆、半岛、岛屿、大洲、海、海峡、洋等概念,并能判别。 【重点难点】 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及分布;七大洲的轮廓及七大洲位置的确定。 【自主探究】(独立自主,快乐收获) 1.⑴世界海陆分布(均匀、很不均匀)。根据人们的计算,地球表面%是海洋,而陆地面积仅占%。概括的说地球上分海洋,分陆地。 (2)南北半球对比,半球海洋面积比较广阔,陆地主要集中在半球,但是北极周围却是(陆地、海洋),而南极周围却是 (陆地、海洋)。 (3)无论我们怎样划分,地球上任何两个大小相等的半球,都是面积大于面积。 2.古人在给地球起名字时,为什么叫“地球”而不叫“水球”?谈谈你的观点。 【合作探究】(重点、难点都在这里) 探究1:读P33图2.6及课文内容,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1)在上图中填写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并观察各大洲的轮廓形状。 (2)从东西半球上来看,亚洲、洲、洲和大洋洲主要位于东半球,而南美洲和洲主要位于半球。

(3)找出赤道并试着画出南北回归线,观察这些线穿过的大洲和大洋: ①赤道穿过的大洲有:亚洲、、大洋洲、。其中,被赤道穿过大陆的大洲是洲和洲。 ②北回归线穿过的大洋是:、、。 ③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广的大洲和大洋是和。 探究2:读教材图2.7“亚洲与欧洲、非洲分界线图”,在图上找出并记住: ⑴亚洲与欧洲的分界线:乌拉尔山脉、河、大高加索山脉和 海峡。 ⑵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南北美洲的分界线:。 ⑶你还知道哪些大洲的分界线?(请查阅世界地图找一找) 【达标测评】(懂了,不等于会了) 1.下列大洲中,被三大洋包围的是() A.大洋洲 B.非洲 C.南美洲D.南极洲 2.跨经度最广的大洲和大洋分别是() A.亚洲和太平洋 B.欧洲和大西洋 C.美洲和印度洋 D.南极洲和北冰洋 3.下列属于南美洲与北美洲分界线的是() A.巴拿马运河 B.白令海峡 C.土耳其海峡 D.苏伊士运河 4.下列哪个大洲完全位于南半球() A.南美洲 B.大洋洲 C.南极洲 D.非洲 5.亚洲、欧洲主要位于() A.东半球和南半球 B.东半球和北半球 C.西半球和南半球 D.西半球和北半球 读右图回答6~7题。

第一节《大洲和大洋》导学案

第一节《大洲和大洋》导学案 The first section of "continents and oceans" g uidance

第一节《大洲和大洋》导学案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地理是世界或某一地区的自然环境山川、气候等及社会要素的统称。是一门综合性的基础学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环境中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 间相互关系的学科。本教案根据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初中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 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设计理念:改变学生的地理学习方式,激发学生主动参与,乐于 探究,互相评价、相互反馈、互相激励、互帮互学、互为师生, 实现有效学习。 学习目标(知识目标): 1.能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全球海陆所占比例,描述海陆分 布特点。 2.了解陆地、海洋、大洲、半岛、岛屿、海峡等概念。 3.能在地球仪或地图上找出七大洲、四大洋,能在世界两半 球填充图上准确填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能绘制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简图。 (能力目标):学会在地图上确定地理事物的方法,培养阅 读图文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思想目标): 1.激发学生热爱人类的家园----地球的感情。 2.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鼓励他们善于提出问题、勇于向未 知挑战。

重点: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 难点:认识七大洲的轮廓及七大洲位置的确定。 教学准备:地球仪、课件、学习提纲、学具。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方法: 探究法、分组学习。 教学过程:引入(教师引导):有人说我们居住的“地球”其实更应该叫“水球”,为什么?先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然后展示课 件图片,这是一张地球卫星图片,蓝色代表……,绿色代表……,白色是……,虽然有的地方被云层遮挡住了,但还是能明显地看出海 洋的面积远大于陆地。从海陆的分布比例来看,地球上几分是海? 几分是陆?(学生看课件图片回答)陆地主要分布在哪里?(学生 看图回答)。那么人类是如何了解海陆分布的?尤其在过去交通不发达而各种勘测、探测手段还很落后的情况下,就要靠远行,当然 远行需要激情,而支撑激情的是坚忍不拔的毅力。(展示如下图片,点击文字可出现相关介绍)丝绸之路,马可?波罗来到中国,郑和七下西洋,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麦哲伦环球航行……这里列出 的是历史上一些著名的远行活动,可能有些在当时只是一种贸易往来或者为了其他的目的,但在客观上的确对人类认知世界做出了贡献。当然有些就是纯粹的探险。 同学们,你能在图上分辨出这些地理事物吗? 再放一遍录像,利用暂停键由学生判断哪些是大陆、半岛、岛屿、大洋、大洲、海、海峡。

高中化学必修一人教版第一章第一节导学案(第1课时)

人教版化学必修1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第1课时导学案 【考纲要求】 1.了解化学实验室常用仪器的主要用途和使用方法。 2.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知识梳理】 一、常用仪器的主要用途、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1.用作热源的仪器——酒精灯。使用注意事项: (1)用酒精灯的_ _加热。 (2)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以免_ ___。 (3)绝对禁止拿酒精灯引燃另一盏酒精灯。 (4)灯内酒精存量应多于容积____ _____,少于容积的_____ ____。 (5)熄灭酒精灯时只能用__ ____盖灭,绝不能用嘴吹灭。 (6)酒精灯不用时,必须____ _____,以防酒精挥发,灯芯上水分太大,不易点燃。 2.用作容器或反应器的仪器。 (2)需隔石棉网加热的仪器,其主要用途和注意事项如下表。

(3)不能加热的仪器,其主要用途和注意事项如下表。 3.用作分离物质的仪器。 4.其他仪器。 (1)干燥管、用途:用固体试剂除去气体杂质。 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①不可加热。 ②__ _进__ _出(填“粗”或“细”)。 (2)表面皿。 用途:①作烧杯、蒸发皿等容器的盖子。 ②pH 试纸等试纸的变色实验。 注意事项:___ __加热。(填“能”或“不能”) (3)滴瓶。 用途:用于盛放少量液体药品。 注意事项:滴瓶上的滴管与滴瓶配套使用,不可互换,不能将滴管平放或倒置,以免溶液流入胶头。 (4)胶头滴管。 用途:用于吸取和滴加液体。

注意事项:胶头滴管使用时不要将液体吸入胶头内,不能平放或倒置;滴液时不可接触器壁;用后立即洗净,再去吸取其他药品。 【注意】(1)加热后的仪器不可直接放在桌面上,应该放置在石棉网上冷却至室温。 (2)广口瓶和集气瓶不同,广口瓶瓶口内侧磨口,用磨口玻璃塞可使其密闭,而集气瓶瓶口上边缘磨口,需毛玻璃片才可密闭。 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1.药品的取用: (1)根据药品的性状和用量选择取用方法。 (2)向仪器内加入药品的操作方法。 ①向容器内加固体药品 ②向容器内加液体药品 2.物质的溶解: (1)固体的溶解。 使用仪器:_____、_____、_______等。促溶方法:_____、_____、_____等。 (2)液体溶解。 一般方法:将_______的液体沿着器壁慢慢注入_______的液体中,并用玻璃棒轻轻搅动。 (3)气体的溶解。 ①对溶解度不大的气体,如CO2、Cl2、H2S等,用如图(a)所示装置。 ②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如___、____等,用如图(b)所示装置。 3.玻璃仪器的洗涤: (1)洗涤干净的标准:内壁附着均匀的水膜,既不聚成_____,也不 _________。 4.试纸的使用: (1)试纸的类型和用途。 ①石蕊试纸(红、蓝色):定性检验溶液的___________。 ②pH试纸:定量(粗测)检验酸碱性的强弱。 ③品红试纸:检验___等有漂白性的物质。 ④KI-淀粉试纸:检验_____等有氧化性的物质。 ⑤醋酸铅试纸:检验硫化氢或硫化物。 (2)试纸的使用方法。 ①检验液体:取一小块试纸放在表面皿或玻璃片上,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观察试纸

第二章 第一节 导学案

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第一节、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学习目标】 1.会正确使用打点计时器打出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纸带。 2.会用描点法作出 v-t 图象。 3.能从 v-t 图象分析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学习重难点分析】 1.重点:图象法研究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2.难点:①各点瞬时速度的计算 ②对实验数据的处理、规律的探究.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①在课前,通过阅读课本31-32页,独立完成“自主学习”部分 ②如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用红笔标注出来,以便在小组讨论时解决 【自主学习】 一.实验目的:探究小车速度随变化的规律。 二.实验原理:利用打出的纸带上记录的数据,以寻找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三.实验器材:打点计时器、低压电源、纸带、带滑轮的长木板、小车、、细线、复写纸片、。 四.实验步骤 1.如课本31页图所示,把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平放在实验桌上,并使滑轮伸出桌面,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上没有滑轮的一端,连接好电路。 2.把一条细线拴在小车上,使细线跨过滑轮,下边挂上合适的。把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并把纸带的一端固定在小车的后面。 3.把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接通后,放开,让小车拖着纸带运动,打点计时器就在纸带上打下一行小点,随后立即关闭电源。换上新纸带,重复实验三次。4.从三条纸带中选择一条比较理想的,舍掉开头比较密集的点迹,在后边便于测量的地方找一个点做计时起点。为了测量方便和减少误差,通常不用每打一次点的时间作为时间的单位,而用每打五次点的时间作为时间的单位,就是T=0.02 s ×5=0.1 s 。在选好的计时起点下面表明A,在第6点下面表明B,在第11点下面表明C……,点A、B、C……叫做计数点,两个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分别是x1、x2、x3…… 5.利用第一章方法得出各计数点的瞬时速度填入下表: 6.以速度v为轴,时间t为轴建立直角坐标系,根据表中的数据,在直角坐标系中描点。7.通过观察思考,找出这些点的分布规律。 五.注意事项 1开始释放小车时,应使小车靠近打点计时器。 2先接通电源,计时器工作后,再放开小车,当小车停止运动时及时断开电源。 3要防止钩码落地和小车跟滑轮相撞,当小车到达滑轮前及时用手按住它。 4牵引小车的钩码个数要适当,以免加速度过大而使纸带上的点太少,或者加速度太小而使各段位移无多大差别,从而使误差增大。加速度的大小以能在60cm长的纸带上清楚地取得六七个计数点为宜。 5.要区别计时器打出的点和人为选取的计数点。一般在纸带上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间隔为0.1 s 。 【达标检测】 1.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按照实验进行的先后顺序,将下述步骤地代号填在横线上。 A.把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固定在小车后面 B.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木板的没有滑轮的一端,并连好电路 C.换上新的纸带,再重做两次

大洲和大洋1-学案.doc

大洲和大洋(第一课时) 课型:新授课编写人:审核人: 使用时间:2015年—月—日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学会运用地图说明全球海陆分布特点,记住海陆面积比例。 2.能够在世界地图上说明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分布特征。 3.学会运用地图判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洋和海峡。 【学习过程】 一、阅读课本30页的内容,观察图2.1和2.2。 1、地球的海陆分布比例。地球表面71%是,而的面积仅占29%。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集中在半球,海洋大多分布在—半球。北极周 围是,而南极周围是O 二、读一读、找一找(阅读课本28页、29页及图2. 5,填写下列各题): 大陆;大洲; 半岛;海峡; 三、动动手、填一填 阅读课本29页图2.6,在下图中填写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 四、读一读、 记一记七大洲面枳顺序“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四大洋面积顺序“太大印北” 五、说一说、议一议

原苏联宇航员加加林说,从太空中看到的地球是一个蔚蓝色的美丽星球,它看上去更像“水球”,可是古人在给地球起名的时候,为什么叫“地球” ? 【学习总结】 【学习自评】 1.关于世界海陆分布的说法,正确的是() A北极地区以陆地为主B南极地区以海洋为主 C有两块大陆被赤道穿过D地球上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陆地 2.有关地球上海陆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北半球陆地面积大于海洋B南半球陆地面积大于海洋 C南极大陆是南半球唯一的大陆D印度洋大部分位于南半球 3 .沟通两个海洋的狭窄水道叫做() A岛的B、半岛C、海峡D、运河 4、半岛是() A、一面临海 B、两面临海 C、三面临海 D、四面临海 5、连线加加林开辟丝?绸之路 麦哲伦进入太空第一人 哥伦布首次环球航行 张骞发现美洲大陆 6、将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大洲和大洋名称填在相应的空格内。

七年级地理上册 2_1 大洲和大洋导学案1新人教版

第一节大洲和大洋(一) 【学习目标】 1、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地球表面海洋和陆地所占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的特点。 2、运用地图说出并记忆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分布及各大洲的分界。 【自主学习】 学习目标A: 1、海陆分布比例:地球表面 %是海洋、 %是陆地,概括地说,地球上分是海洋、分是陆地。 2、海陆分布特点: ⑴地球表面海陆分布(均匀/不均匀) ⑵陆地集中分布在半球,但北极周围是;海洋大多分布在半球,但南极周围 是。(观察33页图2.6)东西半球中陆地集中在半球(东/西)。 ⑶无论怎样划分,地球的任何两个大小相等的半球,都是面积大于面积。 学习目标B 1、看图,完成对各大洲大洋的认识及记忆。 ⑴大洲名称:A B C D E F G ⑵大洋名称:甲乙丙丁 ⑶大洲分界线:A和C的分界是;A和E的分界是; E和F的分界是。A和B的分界是。

2、面积最大的大陆是,面积最小的大陆是, 3、面积最大的半岛是,面积最大的岛屿是。 4、面积最大的群岛是。 5、轮廓呈“S”字形的大洋是。 【随堂检测】 1.下图中能正确反映地球表面海洋和陆地所占比例的是( ) 2、下图表示的大洲分别是( ) A.亚洲、非洲、欧洲、北美洲 B.亚洲、南美洲、南极洲、北美洲C.欧洲、非洲、大洋洲、非洲 D.欧洲、非洲、大洋洲、南美洲读下图,回答4~5题。

3、“我在七兄弟中排行老二,赤道横穿我的中部,因此有人说我这里是一块灼热的大陆”。与此自述相符合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4、上图四大洲中,没有濒临大西洋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第一节元素周期表(导学案)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第一节元素周期表 第1课时元素周期表 一、元素周期表的发展历程 1.第一张元素周期表 诞生——1869年,化学家首制。 ↓ 绘制规则—— 将元素按照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将的元素放在一个纵行。 ↓ 意义——揭示了化学元素间的内在联系。 2.元素周期表的演变 (1)演变:随着化学科学的发展,为____________留下的空位先后被填满。 (2)编排依据:由相对原子质量改为原子的____________。 二、现行元素周期表 1.原子序数 (1)含义:按照元素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给元素编号,得到原子序数。 (2)原子序数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原子序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元素周期表 (1)编排 ①把____________相同的元素,按原子序数________的顺序从____到____排成横行叫做 周期。 ②把________________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________的顺序由____到____排成纵行,叫做族。 (2)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①周期 a.个数:元素周期表中有____个周期。 b.特点:每一周期中元素的____________相同。 c.分类:

周期??????? 短周期????? 第一周期: 种元素第二周期: 种元素第三周期: 种元素长周期????? 第四周期: 种元素第五周期: 种元素第六周期: 种元素 不完全周期:第七周期:目前只发现26种元素, 未排满 ②族 a .个数:元素周期表中有____个纵行,但只有____个族。 b .特点:元素周期表中主族元素的族序数等于其________________。 c .分类: 主族:在族序数后标A ,如周期表中第14个纵行表示为第______族。 副族:在族序数后标B ,如周期表中第6个纵行表示为第______族。 0族:最外层电子数为____(He 为____),其化合价定为____。 Ⅷ族:周期表中第__________纵行。 ③常见族的特别名称:第ⅠA 族:________元素;第ⅦA 族:________元素;0族: ____________元素。 知识点一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元素周期表的七个周期永远不会改变 B .元素周期表有九个横行,分为七个周期 C .元素周期表有十八个纵行,分为十六个族 D .元素周期表有十八个纵行,分为十八个族 2.国际无机化学命名委员会将长式周期表原先的主、副族族号取消,从左往右改为18 列,碱金属为第1列,稀有气体为第18列,按这个规定,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不仅有第2列元素的原子最外层有2个电子 B .第14列元素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 C .第3列元素种类最多 D .第16、17列元素都是非金属元素 3.下列各表中的数字代表的是元素的原子序数。表中数字所对应的元素与它们在周期

第7章 第一节 力 导学案

1、体验:把一张纸揉成一团,把钢尺压弯 结论: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2、用力踢球,球由静止变为;用头顶飞来的足球,足球的发生了改变;守门员抱住飞来的足球,足球由变为。只要物体的运动快慢或运动方向发生了改变,我们都说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 结论: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例:在跳板跳水这个运动项目中,运动员对跳板施力的同时,也受到跳板对他的作用力,但这两个力的作用效果是不一样的。前者要改变了跳板的,后者主要改变了运动员的。 知识点三:力的三要素(课本第四页) 1、用力拉弹簧,力越大,弹簧被拉的越长,说明力的能改变力的作用效果。 2、司机师傅向右打方向盘,车就向右拐弯,说明力的能改变力的作用效果。 3、我们推门时,手离门轴越远的地方推门,越省力,手离门轴越近的地方推门,越费力,说明力的能改变力的作用效果。结论:力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力的三要素,它们都能够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例:如图,小新分别在A、B处用同样大小的力以垂直于门表面的方向推门,力作用在A点时更容易将门推动。这说明力的作用效果 A.与力的大小有关 B.与力的作用点有关 C.与力的方向有关 D.与力的施力物体有关 【详解】 由题意可知,在A、B两处力的大小和方向均相 同,作用点A、B不同,力的作用效果也不同,这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 A.与力的大小有关与分析不符,故A项错误; B.与力的作用点有关与分析相符,故B项正确; C.与力的方向有关与分析不符,故C项错误; D.与力的施力物体有关与分析不符,故D项错误。 导议拓展创新: 在以“力”为主题的辩论赛中,正方和反方提出了许多观点,小明把辩论者的观点归纳整理如下。你认为正确的有 观点 正方反方 ①两个物体相接触,就一定有力 的作用 ②两个物体相接触,不-定有力 的作用 ③一个力的产生一定涉及两个物体 ④一个物体也可以产生力的作 用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七年级地理上册--《大洲和大洋》练习

七年级地理上册--《大洲和大洋》练习 一、课堂导学案. 1、地球表面 %是海洋, %是陆地.概括地说,地球上分是海洋,分是陆地. 2、从地球仪上可以看出,世界海陆分布很 .从南北半球看,陆地主要分布在半 球,海洋主要分布在半球.北极周围是,南极周围是 .读33页图2.6,从东西半球看,陆地主要分布在半球,海洋主要分布在半球. 3、全球陆地共分为个大洲,即、、、、、和 .其中洲面积最大,洲面积最小. 4、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岛屿是岛;最大的大陆是大陆. 二、课堂练习案. 1、认识七大洲的轮廓: A B C D E F G 2、读世界地图回答: ⑴、赤道穿过的大洲有、、、 . ⑵、全部在北半球的大洲有、 .全部在南半球的大洲有 ⑶、主要在东半球的大洲有、、、 . 主要在西半球的大洲有、 . ⑷、南北回归线都穿过的大洲有、 .赤道和北极圈都穿过的大 洲是 . ⑸、纬度最高的大洲是洲. ⑹、跨经度最广的大洲是洲.跨纬度最广的大洲是洲.

【第二课时】 一、课堂导学案. 1、⑴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是山脉、河、里海、山脉、黑海、海峡. ⑵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是运河. ⑶亚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是海峡. ⑷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分界线是运河. ⑸欧洲和非洲的分界线是海峡. 2、四大洋按面积大小依次是、、、 .全部 位于北半球的大洋是洋,全部位于东半球的大洋是洋.纬度最高的大洋是洋.跨经度最广的大洋是洋. 3、北冰洋被洲、洲、洲所环绕.南极洲被洋、洋、洋所环绕. 二、课堂练习案. 1、读图回答: (1)、七大洲: A B C D E F G (2)、四大洋:a b c d (3)、大洲分界线; ① ②③ ④

七年级地理上册--《大洲和大洋》导学案

七年级地理上册--《大洲和大洋》导学案课题 2.1 大洲和大洋(1) 学习 目标 重点 难点 海陆分布特点 步骤问题设计、知识要点(含分工)订正(复备) 导入我们都知道地球表面最显著的差别是海洋与陆地的分布。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它们。 自主学习1. 阅读P26材料,了解人类探索地球面貌的历程。 海洋占________ 2. 世界海陆面积 陆地占________ 概括地说,分是海洋,分是陆地。 3. 世界海陆分布 (1)从南北半球看:陆地主要集中在_______,海洋集中在________ (2)从南北两极看:北极周围是________,南极周围是________ 团队合作1. 探究实验:学生上台表演,先转动地球仪,然后按住让地球仪停住,看看手指按到的是海洋还是陆地,为什么?(进行10次,统计) 2. 讨论课本P27 活动 小结 提纲海洋占________

思维 导图海陆分布陆地占________ 海陆分布______均匀,陆地集中在_____(南、北)半球 反馈练习1.苏联宇航员加加林,在太空中看到一个蔚蓝色的星球,他认为这颗星球应该叫做“水球”,这个“水球”是指:() A.水星 B.金星 C.地球 D.木星 2. 地球上海陆面积之比约是() A. 3:7 B. 6:4 C. 4:6 D. 7:3 3 . 世界陆地主要集中在() A. 东半球、南半球 B. 东半球、北半球 C. 西半球、南半球 D. 西半球、北半球 课题 2.1 大洲和大洋(2) 学习目标1. 运用世界地图说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和概况 2. 知道几个大洲之间的分界线 重点难点1. 大洲、大洋的分布 2. 大洲分界线 步骤问题设计、知识要点(含分工)订正(复备) 导入我们都知道自己生活在亚洲,哪个同学能说出世界一共有几个大洲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七大洲和四大洋。 自主学习1. 大洲、大洋的概念 (1)大洲:____________与它周围的___________的总称。(2)大洋:海洋被陆地________,形成彼此________的四大洋,_______是大洋的边缘部分。 2.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 (1)七大洲名称(按面积大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