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对初中物理教学的几点体会

关于对初中物理教学的几点体会

关于对初中物理教学的几点体会
关于对初中物理教学的几点体会

关于对初中物理教学的几点体会

发表时间:2018-05-07T15:23:35.007Z 来源:《知识-力量》2018年2月下作者:段有文

[导读]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物理实验是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方法和手段

段有文

(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大庄中学)

摘要: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物理实验是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方法和手段,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教育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和全方位的功能。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很多学生反映物理一学就会、一用就错、一放就忘,学生对所学知识了解不深刻、掌握不全面,已经习惯了程序化的模式,习惯于简化了的物理对象及物理模型,习惯于抽象的逻辑推理及数学运算,而遇到实际问题时就束手无策.针对这种现象,教师应该对学生在学习心理上加强疏导,在学习方法上加强指导,在教学方法上加强研究,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想象得出情境,找得到突破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应用能力.

一、因材施教,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教学的过程离不开教师的参与,在新课程改革下,更多的强调学生的参与,学生是课堂活动的主体,而教师在教学中起着引导和指引的作用。成功的教学在于教师与学生积极的互动,发展成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观念。根据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教师应该更新教学观念,适应教学的新要求,正确的评价学生学习的过程,真正确立学生在教学环境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相信其具有巨大的潜能去学好物理这门科学,促进学生的自我实现。教师的教学观念需要更新,需要摆脱传统教学思想的束缚,重新审视我们的教学方式,真正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教师应该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长处进行针对性的教学,重视学生的自我理解和情感体验,避免以教师的讲解代替了学生的理解,尽量激发学生动脑思考。教师只有让学生主动的学习,学生才能越学越会学,越学越想学,才能不断提高自己,教师也才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笔者曾经给学生布置一道物理作业题,要求学生在一周内按照规定的题型、题量、知识点来编写测试卷。针对测试卷,半数以上的学生都能从课本上、练习册上找到比较典型的题目,在学生编写测试卷的时候,潜移默化中加深了对知识点的掌握和记忆。然后把测试卷分发给不同的学生来完成,并参与评价测试卷。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学生是独立思考的,也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印象相比其他方式更加的深刻。在随后的测试中,学生成绩较为理想。可见,主动的学习对于学生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二、学法指导

初中各年级学生的物理思维呈现出不同的状态,七年级学生具备的物理知识主要是小学自然与物理有关的知识,是一些直观的、具体的、零散的物理现象的直观描述,这个阶段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八年级的学生比较系统地接触了物理现象,这个阶段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时期。九年级学生经过一年系统的物理学习,他们的物理思维能力有了较大提高,抽象逻辑思维成分已在一定程度上占相对优势,但在很大程度上还属于经验型,他们的抽象思维需要具体的、直观的感性经验的帮助。学习方法的指导能让学生学习事半功倍,这里的方法指导主要是从学习方法与考试方法上对学生指导。

(一)学习方法。要求学生了解物理知识的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难点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是教学活动中所采用教学方式方法的依据,也是教学活动的中心和方向。具体落实到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对重点的知识没有重点的讲,或是误将仅仅是难点的知识当成了重点讲。这种失衡直接导致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下降,一定要避免这种重点难点不分的情况出现。同时教师要对典型题进行拓展,打开学生物理学习思维,也能加强学生对知识的迁移。

(二)考试方法。教师要对考点进行分类,对核心知识点归纳总结,帮助学生寻找考题规律,同时对重要题目与难题进行分析,主要是帮助学生找到突破口,找到解题的合适方法,特别是较容易出错的题目,要把错误的陷阱找出来,帮助学生防错,并找到避免再次出现错误的方法。教师对教学内容的选择要面向全体学生,兼顾两头,班级授课是面向全体学生的,要有能照顾到绝大多数同学的因“班”施教,也要有课后的因人施教,对学习能力强的同学要提优,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加强课后辅导。要特别注意不要让所谓的差生成为被“遗忘的角落”。

三、发挥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

情感因素是影响教学质量的一个主要因素,由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教师的情感肯定会成为课堂教学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教育因素,当教师的讲解过程中带有了某种情感色彩时,就常常使学生记忆的映象更强烈和鲜明,此时教师的情感就成了学生记忆教师所讲内容的催化剂,其作用大大超越空洞的说教。学生作为学习知识的主体,教师则在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主导作用:一方面控制着对学生的知识信息的输入量、输入时机、输入方式和消化过程,另一方面也对学生对知识信息的态度、情感、兴趣和习惯有关键性的影响和控制作用,让学生在抽象的事物中感到直观和具体,淡化他们的抽象感。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共同活动的过程,学生获得知识离不开教师的正确引导,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着主导性作用,但是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没有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教学将是一句空话。

四、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画图习惯

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程序大体可分六步,即“审题→文字信息(排除干扰因素)→抽象出物理对象和物理情境→寻找问题所满足的定量和定性的规律→建立模型→求解”.第一步,从实际问题中提取与问题有关的文字信息,并用相应的图形或符号表示,使复杂的变化过程代码化.第二步,确定物理对象,建立物理情境,运用示意图,理解题意,寻找变化规律,建立各物理量的联系.边审题、边画图,并一一把条件和问题用字母符号注在图上,使问题能在脑中形成完整的表象,不至于因忘记条件或问题而中断解题过程的思维去重新审题;示意图能使解答问题所必需的条件同时呈现在视野内,图像成为思维的载体,视图凝思实际上是视觉思维参与解题的过程.总之,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学生对物理概念的准确理解,重视图像图景的教学和学生画图习惯的培养,加强应用性知识的教学,建立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从而培养学生优良的物理思维品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