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水泥水玻璃注浆在地连墙堵漏中的应用

水泥水玻璃注浆在地连墙堵漏中的应用

水泥水玻璃注浆在地连墙堵漏中的应用
水泥水玻璃注浆在地连墙堵漏中的应用

水泥水玻璃注浆在地连墙堵漏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9-06-17T11:52:33.263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4期作者:沈文辉[导读]

中铁东方国际集团有限公司北京丰台 100071 前言

水玻璃作为速凝剂参入水泥浆中,能够取得加快浆液胶凝和控制其扩散范围的良好效果,因此作为一种高效经济的外加剂被广泛应用于围护结构堵漏处理。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经常发生因为水玻璃水泥浆配比不合适,在注浆过程中发生堵管、堵孔事故,或者因为地下水稀释浆液,胶凝效果无法控制而堵漏不理想等情况。为了提高水玻璃水泥浆在堵漏施工中应用的成功率,尤其是在漏水抢险处置中及时成功地完成堵漏工作,我们在工程实践中,为引起上述问题发生的原因和解决的方法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并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成果。为了便于从事堵漏工作的同志们参考和进一步研究这方面的问题,现将有关情况简介如下: 1.胶凝时间与单位注浆量控制标准水玻璃与水泥浆混合后胶凝时间为一倒U型曲线,如图1所示,采用相同的水玻璃和水泥材料反复试验时,某一特定比例时混合液体的胶凝时间最快,相应的水玻璃比例调小或者增加,都会使混合浆液的胶凝时间延长。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混合浆液的初凝、终凝时间、反馈时间将影响到最终的注浆效果。

图1:水玻璃水泥浆混合比例与凝结时间关系曲线初凝时间:是指从水玻璃和水泥浆混合后到形成胶凝状反应物的时间,胶凝状反应物的感观物理性状类似于豆腐,初凝状态时,在地下水和浆液流动作用下仍然可以产生移动和填充。终凝时间:是指从水玻璃和水泥浆混合后到形成一定强度的固体反应物的时间,该强度的感观物理性状为指压可产生轻微压痕,但地下水和浆液流动作用下不可产生移动。反馈时间:是指从加注水泥浆开始到注浆预留泄水孔处发现水泥浆液体的时间。注浆流量:是指从注浆系统单位时间内注入处理地层的水玻璃水泥浆浆液体积。反馈时间与初凝时间的关系决定了当水玻璃水泥浆混合溶液达到漏水点泄水孔时是否能够开始发生化学反应,如果反馈时间大于初凝时间,则浆液发生化学反应时已经被排放出来,不能完成封堵;同理,如果反馈时间小于初凝时间,在浆液未到达漏水点泄水孔即发生胶凝,由于地下情况(地下水,空隙情况)的未知性,浆液在发生终凝后可能无法有效填充需要加固封堵的范围进而导致堵漏失败。在水玻璃水泥浆发生初凝后,在地下水和浆液的流动带动下,初凝胶体仍然可以移动,当胶体进入终凝状态,则不受地下水和浆液的干扰转化为固定状态,这一过程决定了加固的范围,即终凝时间对注入浆液的总量形成反馈并决定了该注浆点加固的有效范围,同时,如果终凝时间与初凝时间间隔过长,则注浆过程极容易发生跑浆漏浆现象。当注浆流量小于漏水点的漏水流量时,往往注入地下的浆液刚刚发生胶凝反应就被地下水稀释,无法形成足够体积的胶体物质完成进一步的终凝,而无法完成注浆封堵。经过多次工程实践,在水玻璃水泥浆实际应用中的处理中应坚持如下三个原则,则能保证水玻璃水泥浆取得较好的封堵效果:1、反馈时间与初凝时间相当,2、终凝时间决定加固封堵的范围,并尽量缩小与初凝时间的时间差,3、注浆流量与漏水点流量相当。

2.注浆系统设计

注浆系统设计如下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