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航海史论文

航海史论文

航海史论文
航海史论文

辉煌大明衰败之今日思考

如今世界发展迅猛,虽说各国都身处经济低谷的时期但是我们应该放眼于未来,时代在更迭,科技和文明都在飞速发展,何况我们是个拥有庞大人口的大国,我们的党能在经济大潮来临时仍能泰然自若,已经是想当了不起的一件事了。但是有一个不争的事实我们的国家与发达国家差距还很大,我们还有很长的路需要走,就说说中国现在的航海事业与我中华鼎盛时刻大明王超无法同日而语,中国现在的造船行业,科技含量和美日韩无法媲美,就连海防的海军和别人相比舰船是那么薄弱。想想600年前的大明王朝那千帆竟发,郑和下西洋每次都有大小航船200多艘,是一种结构精良、种类齐全的特种混合船队。在郑和船队中,充任中间力量的大型海船,据史料记载有九桅十二帆,长一百五十多米,宽六十多米,船帆铁锚铁舵等都需要2、3百人才能举动,不禁在我脑海中勾起一幅画面这是何等的庞大何等的壮观啊,想想现在的中国不禁自叹不如。

郑和七下西洋为我国乃至世界都作出了卓越贡献, 他推行和平外交政策, 在整个航程中, 宣诏颁赏,调节纠纷谋求地区和平; 树碑布施、联络宗教感情;发展了朝贡贸易、官方贸易、民间互市; 传播了华夏文明; 促进了中国海洋事业的发展。郑和下西洋所体现的中华民族热爱和平、睦邻友好、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将光照后世永不熄灭。郑和下西洋的结束, 是中国古代造船业、航海业由盛而衰的转折点。明成祖后, 仁宗上台就罢西洋宝船。在宣宗时期郑和第七次下西洋后, 远洋航海被禁止, 郑和下西洋时的档案被销毁。外国学者因此而备感惋惜, 皇帝下令禁止建造远洋船只, 此后又下敕命禁止保留超过两根以上桅杆的帆船。郑和的大战船因搁置而烂掉。我想这些种种为了维护自己统治阶级的利益的莽撞愚蠢行为也间接导致后来明王朝的渐渐衰落,闭塞不通的信息,逐渐拉开了中国与西方的差距,想想那个时期的麦哲伦全球航海,达伽马航海事件,比起郑和七下西洋,根本无法相提并论,但是想想中国现在的船队实力就说说简单的海军吧,船只除了数量多一些大部分很落后,就连日本这样的战败国,他的海上自卫队的船舶排水量都达到2万吨都说小护卫舰,而中国一个小小排水量几千吨的舰船还自称巡洋舰,我想这也学就是差距吧。

站在现在的角度,回想过去,如果当初大明王朝合理的利用了郑和下西洋的事件,量国力而行,就不会出现后来的国库空空,以至于取缔,下西洋。而是适度的发展中国与西方文化的交流,发展科学技术,发展贸易。明朝成为各个方面的世界强国,不存在后来的清王朝,闭关锁国。我想所有21世纪的人估计最恨那段耻辱的历史了,如果是这样那是多么的美好啊。但是事实就是那样,历史已经无法更改。所以从那以后郑和下西洋由此便成为中国古代航海史上空前绝后的壮举, 也是古代中外交通史上最后的辉煌。事实上, 中华的辉煌也随着郑和航海的结束而逐渐暗淡。

郑和的航海活动从经济角度来讲是一项亏本的生意。庞大规模的船队确实壮观, 但造船成本极高,船上人员不计其数的生活费用, 都让这伟大的航行存在着经济的隐患。郑和第一次远航历时26个月, 而费时与费用成正比。况且, 郑和船队所到之处与当地人进行的是公平、和平的交易, 获利极其有限, 加上丰厚的赏赐, 耗费巨大。即使运回的货物有几十倍的地区差价, 但费时两年左右, 动用两万多人, 运输费用之大可想而知, 巨额亏损在所难免。我想这也注定了郑和下西洋不会长久,如果想长久,必须要改变下西洋的制度。所以我们得出一个道理需要改革,就像中国得改个开放一样的改革,取得的成就那是与目共睹的。

综上,我们翻开600多年的历史尘封, 我们为郑和伟大非凡的航海经历而惊

叹, 为他的壮举而自豪, 为他的事业未能推动中国历史的进程而扼腕叹息!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早走向海洋、经营海洋的民族之一。从上古时代起, 我们的祖先就开始勇敢地探索海洋, 自秦汉时的积极开拓, 经三国至唐宋元时期达到繁荣。明朝的郑和在15世纪初便率领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混合船队, 在太平洋和印度洋上与巨浪洪涛相搏, 航迹甚至延伸到了非洲,把中国古代的海洋事业推向了顶峰。但我们也看到再辉煌的事业如果完全不顾及经济效益, 没有经济利益的驱动也是难以持久的, 我们应该汲取郑和下西洋从辉煌走向衰落的历史教训。在人类进入21世纪的海洋世纪时, 我们要以史为鉴, 高瞻远瞩, 再也不能错失向海洋发展的新机遇。换想如果我们的海洋实力足够强大会发生,现在愈演愈烈的南海一系列岛屿事件吗?会发生所谓的钓鱼岛事件吗?人家就是欺负你家海上力量不够强,如果说绝一点就是你家的海军不行,我们反过来想想,如果美国的那个岛屿被人家占领了,那会又有怎样的事情会发生,估计侵占岛屿的那个国家都被美国给踏平了。所以我们要发展海洋事业,不为侵略,而是为了国家尊严不被践踏。

中国传统文化重道德、重和谐的安邦兴国思想,在近代反抗西方列强侵略的斗争中形成为民族主义自强救国思想。古代中国与亚洲邻国友好往来历史悠久;近代都有遭受西方列强侵略压迫的共同境遇;这些国家都面临共同发展民族经济,实现现代化的历史重任。因此,和平稳定的国际国内环境是各国所企盼的。随着海洋经济的发展, 海洋的战略地位逐步上升, 海洋作为人类未来的生存空间, 不可避免地成为新世纪国际竞争的一个焦点。对海洋的争夺和控制已由过去的实现军事目的为主变为以争夺岛屿、海域、海洋资源、谋求经济利益为主。面对世界海洋竞争日趋激烈的新形势, 我们必须树立现代海洋意识,加强全体国民的海洋观教育, 关心海洋、重视海洋、开发海洋和保卫海洋, 只有向海洋发展, 才有安全与稳定。要大力加强海防, 加快海军现代化建设, 改进武器装备, 使我国海军成为保卫海防安全的坚强柱石,为建设海洋强国这一历史赋予我们的重任而努力,这样才有和平稳定的环境,经济繁荣的清朝就是很好的列子,我们决不能找到覆辙。郑和下西洋的壮举, 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勇于探索海洋、征服海洋传统精神的结晶, 是中国古代海洋事业发展鼎盛的写照。当然, 我们也应该总结郑和下西洋从辉煌走向衰落的历史教训, 走出近代中国放弃海洋、迷失海洋的误区, 增强海洋意识, 维护中国的海洋权益, 振兴中国的海洋事业, 勇敢地迎接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海洋时代。

航海技术设计毕业论文

航海技术设计毕业论 文 目录 1引言 (1) 1.1研究背景 (1) 1.2国外研究现状 (1) 1.3研究意义 (1) 1.4研究容与方法 (1) 1.4.1研究的基本容 (1) 1.4.2研究方法 (2) 2渔船现状调研 (2) 2.1数据整理与分析 (2) 2.1.1渔船类型及作业方式的调查 (2) 2.1.2渔船事故种类调查 (3) 2.1.3渔船救生消防设备配备情况的调查 (4) 2.1.4渔船船员文化水平及接受应急训练状况 (4) 2.2调查数据的整体分析 (5) 3渔商船特点的比较对制定应急方案的启示 (6) 3.1渔船与商船特点的比较 (6) 3.1.1船舶结构 (6) 3.1.2船舶航行特点 (7) 3.1.3船员构成特点 (8) 3.1.4船舶火灾特点 (8) 3.1.5火灾应急设备的配备特点 (9) 3.2渔商船特点的比较对制定火灾应急方案的启示 (9) 4渔船火灾应急方案 (10) 4.1单拖渔船火灾应急方案 (10) 4.1.1单拖渔船的作业特点 (10) 4.1.2单拖渔船中前部火灾应急方案 (10) 4.1.3单拖渔船机舱火灾应急方案 (12) 4.2双拖渔船火灾应急方案 (16) 4.2.1双拖渔船的作业特点 (16) 4.2.2双拖渔船中前部火灾应急方案 (16) 4.2.3双拖渔船机舱消防应急方案 (20) 4.2.4双拖渔船驾驶台消防应急方案 (23) 5结合3D软件探讨本方案的实用效果 (28)

5.13D游戏学习软件简介 (28) 5.2研究方法及数据分析 (29) 6结束语 (30) 附录 (33)

渔船应急方案设计与研究 摘要 摘要:以往对船舶应急演练方面的研究和培训大都局限在大型运输船舶上面,很少有针对渔船及渔民的应急方案,由于渔民的文化和业务素质不及商船船员,渔船的结构及其独特的作业方式加上应急设备的配备方面与商用船舶有很大不同,故有必要针对渔船的以上特征为其设计一套专用的应急方案,本文将结合在象山港,港地区调研所得材料,分析渔船当前结构,应急设备的配备,人员操作水平等现状,及渔船常发事故类型做出最符合实际情况的应急方案,结合3D教学软件,探讨该方案对于渔民的使用效果。 关键词:渔船特点;事故原因;应急方案;3D软件

中英文论文参考文献标准格式 超详细

超详细中英文论文参考文献标准格式 1、参考文献和注释。按论文中所引用文献或注释编号的顺序列在论文正文之后,参考文献之前。图表或数据必须注明来源和出处。 (参考文献是期刊时,书写格式为: [编号]、作者、文章题目、期刊名(外文可缩写)、年份、卷号、期数、页码。参考文献是图书时,书写格式为: [编号]、作者、书名、出版单位、年份、版次、页码。) 2、附录。包括放在正文内过份冗长的公式推导,以备他人阅读方便所需的辅助性数学工具、重复性数据图表、论文使用的符号意义、单位缩写、程序全文及有关说明等。 参考文献(即引文出处)的类型以单字母方式标识,具体如下: [M]--专著,著作 [C]--论文集(一般指会议发表的论文续集,及一些专题论文集,如《***大学研究生学术论文集》[N]-- 报纸文章 [J]--期刊文章:发表在期刊上的论文,尽管有时我们看到的是从网上下载的(如知网),但它也是发表在期刊上的,你看到的电子期刊仅是其电子版 [D]--学位论文:不区分硕士还是博士论文 [R]--报告:一般在标题中会有"关于****的报告"字样 [S]-- 标准 [P]--专利 [A]--文章:很少用,主要是不属于以上类型的文章 [Z]--对于不属于上述的文献类型,可用字母"Z"标识,但这种情况非常少见 常用的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 [DB/OL] --联机网上数据(database online) [DB/MT] --磁带数据库(database on magnetic tape) [M/CD] --光盘图书(monograph on CDROM) [CP/DK] --磁盘软件(computer program on disk) [J/OL] --网上期刊(serial online) [EB/OL] --网上电子公告(electronic bulletin board online) 很显然,标识的就是该资源的英文缩写,/前面表示类型,/后面表示资源的载体,如OL表示在线资源 二、参考文献的格式及举例 1.期刊类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举例】 [1] 周融,任志国,杨尚雷,厉星星.对新形势下毕业设计管理工作的思考与实践[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3(6):107-109. [2] 夏鲁惠.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教学情况调研报告[J].高等理科教育,2004(1):46-52. [3] Heider, E.R.& D.C.Oliver. The structure of color space in naming and memory of two languages [J].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1999, (3): 62 67. 2.专著类

航海史论文

辉煌大明衰败之今日思考 如今世界发展迅猛,虽说各国都身处经济低谷的时期但是我们应该放眼于未来,时代在更迭,科技和文明都在飞速发展,何况我们是个拥有庞大人口的大国,我们的党能在经济大潮来临时仍能泰然自若,已经是想当了不起的一件事了。但是有一个不争的事实我们的国家与发达国家差距还很大,我们还有很长的路需要走,就说说中国现在的航海事业与我中华鼎盛时刻大明王超无法同日而语,中国现在的造船行业,科技含量和美日韩无法媲美,就连海防的海军和别人相比舰船是那么薄弱。想想600年前的大明王朝那千帆竟发,郑和下西洋每次都有大小航船200多艘,是一种结构精良、种类齐全的特种混合船队。在郑和船队中,充任中间力量的大型海船,据史料记载有九桅十二帆,长一百五十多米,宽六十多米,船帆铁锚铁舵等都需要2、3百人才能举动,不禁在我脑海中勾起一幅画面这是何等的庞大何等的壮观啊,想想现在的中国不禁自叹不如。 郑和七下西洋为我国乃至世界都作出了卓越贡献, 他推行和平外交政策, 在整个航程中, 宣诏颁赏,调节纠纷谋求地区和平; 树碑布施、联络宗教感情;发展了朝贡贸易、官方贸易、民间互市; 传播了华夏文明; 促进了中国海洋事业的发展。郑和下西洋所体现的中华民族热爱和平、睦邻友好、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将光照后世永不熄灭。郑和下西洋的结束, 是中国古代造船业、航海业由盛而衰的转折点。明成祖后, 仁宗上台就罢西洋宝船。在宣宗时期郑和第七次下西洋后, 远洋航海被禁止, 郑和下西洋时的档案被销毁。外国学者因此而备感惋惜, 皇帝下令禁止建造远洋船只, 此后又下敕命禁止保留超过两根以上桅杆的帆船。郑和的大战船因搁置而烂掉。我想这些种种为了维护自己统治阶级的利益的莽撞愚蠢行为也间接导致后来明王朝的渐渐衰落,闭塞不通的信息,逐渐拉开了中国与西方的差距,想想那个时期的麦哲伦全球航海,达伽马航海事件,比起郑和七下西洋,根本无法相提并论,但是想想中国现在的船队实力就说说简单的海军吧,船只除了数量多一些大部分很落后,就连日本这样的战败国,他的海上自卫队的船舶排水量都达到2万吨都说小护卫舰,而中国一个小小排水量几千吨的舰船还自称巡洋舰,我想这也学就是差距吧。 站在现在的角度,回想过去,如果当初大明王朝合理的利用了郑和下西洋的事件,量国力而行,就不会出现后来的国库空空,以至于取缔,下西洋。而是适度的发展中国与西方文化的交流,发展科学技术,发展贸易。明朝成为各个方面的世界强国,不存在后来的清王朝,闭关锁国。我想所有21世纪的人估计最恨那段耻辱的历史了,如果是这样那是多么的美好啊。但是事实就是那样,历史已经无法更改。所以从那以后郑和下西洋由此便成为中国古代航海史上空前绝后的壮举, 也是古代中外交通史上最后的辉煌。事实上, 中华的辉煌也随着郑和航海的结束而逐渐暗淡。 郑和的航海活动从经济角度来讲是一项亏本的生意。庞大规模的船队确实壮观, 但造船成本极高,船上人员不计其数的生活费用, 都让这伟大的航行存在着经济的隐患。郑和第一次远航历时26个月, 而费时与费用成正比。况且, 郑和船队所到之处与当地人进行的是公平、和平的交易, 获利极其有限, 加上丰厚的赏赐, 耗费巨大。即使运回的货物有几十倍的地区差价, 但费时两年左右, 动用两万多人, 运输费用之大可想而知, 巨额亏损在所难免。我想这也注定了郑和下西洋不会长久,如果想长久,必须要改变下西洋的制度。所以我们得出一个道理需要改革,就像中国得改个开放一样的改革,取得的成就那是与目共睹的。 综上,我们翻开600多年的历史尘封, 我们为郑和伟大非凡的航海经历而惊

航海技术论文

(航海技术专业本科生) 毕业专题论文 中文题目海员心理素质与船舶航行安全关系的探 讨 Research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arfarers’ mental Quality and Navigation Safety 英文题目 作者姓名 所在专业航海技术所在班级班 申请学位工学学士指导教师

目录

海员心理素质与船舶航行安全关系的探讨 指导老师: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各种航行环境以及外界和内心因素使得长期生活在船上的海员产生的各种心理障碍以及不良的心理因素,并且着重说明了这种心理障碍和不良的心理因素对船舶航行安全的影响。同时也阐明了海员良好心的理素质的培养的重要性以及良好心理素质在船舶航行安全中起到的作用。通过文献参阅、避碰规则理解及借鉴航海心理学及船舶安全管理理论中的研究成果,结合海船驾驶员职业的特点,对海员的心理素质及对船舶航行安全的影响进行逐一剖析。从而阐述了海员心理素质在船舶航行安全中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海员心理素质;航海心理学;船舶航行安全 Research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arfarers’ mental Quality and Navigation Safety Abstract: This paper mainly analyses navigation environment as well as outside and inside factors, which cause those long-term sailors on board to have various mental disorders and unhealthy psychological factors. Then it discusses impacts of psychological barriers and adverse psychological factors on the safety of sailing. And it explains the importance of fostering a good mental quality and the role of healthy psychological quality in ensuring safe referring related documents, understanding rules of collision avoidance, consulting research on marine psychology and security management of vessels, as well as combining professional features,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mental quality of sailors so as to point out the significance of sailors’ mental quality on navigatio n safety. Key words : sailor nautical psychology; psychological quality; ship navigation safety 1 绪论 航行安全在航海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船舶航行安全主要受到人为的因素,船舶 自身因素,环境因素和管理因素的影响和制约。由于海员这一特殊职业使得海上运输工 作具有较高的风险,全世界船舶搁浅,碰撞,倾覆,油污,火灾等事故屡有发生,并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和环境污染。在决定航行安全的诸多因素中,通过大量的海事调 查,结果表明人为失误造成的海事事故占海事事故总数的一半以上。 1997年5月16日国际海事组织秘书长ONeil先生强调[1]:我们必须全力调查事故的原因,尽可能减少人为错误,并采取积极的措施来避免和减轻错误所产生的损失。同时他又说:雷达的出现大大地方便了航行,但是也出现了“助碰”现象,因为航海者总认为新设备是万能的,却忘记了它们也有局限性。纵观近代航海史,不难发现,虽然人类的高科技在现代航海中得以充分的应用,但海上事故的发生并没有因此而得到有效的遏制,相反,事故

毕业论文英文参考文献与译文

Inventory management Inventory Control On the so-called "inventory control", many people will interpret it as a "storage management", which is actually a big distortion. The traditional narrow view, mainly for warehouse inventory control of materials for inventory, data processing, storage, distribution, etc., through the implementation of anti-corrosion,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control means, to make the custody of the physical inventory to maintain optimum purposes. This is just a form of inventory control, or can be defined as the physical inventory control. How, then, from a broad perspective to understand inventory control? Inventory control should be related to the company's financial and operational objectives, in particular operating cash flow by optimizing the entire demand and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processes (DSCM), a reasonable set of ERP control strategy, and supported by appropriat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tools, tools to achieved in ensuring the timely delivery of the premise, as far as possible to reduce inventory levels, reducing inventory and obsolescence, the risk of devaluation. In this sense, the physical inventory control to achieve financial goals is just a means to control the entire inventory or just a necessary par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organizational functions, physical inventory control, warehouse management is mainly the responsibility of The broad inventory control is the demand and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and the whole company's responsibility. Why until now many people's understanding of inventory control, limited physical inventory control? The following two reasons can not be ignored: First, our enterprises do not attach importance to inventory control. Especially those who benefit relatively good business, as long as there is money on the few people to consider the problem of inventory turnover. Inventory control is simply interpreted as warehouse management, unless the time to spend money, it may have been to see the inventory problem, and see the results are often very simple procurement to buy more, or did not do warehouse departments . Second, ERP misleading. Invoicing software is simple audacity to call it ERP, companies on their so-called ERP can reduce the number of inventory, inventory control, seems to rely on their small software can get. Even as SAP, BAAN ERP world, the field of

专业导论论文

航海大国!航海强国! 陈东润 (武汉理工大学航海技术 1201班) 摘要:论述我国如何在短期内完成,由航海大国到航海强国的转变。在世界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无疑航海的发展程度决定了国家的发展程度,因此,应该在高素质人才培养、国家投入以及抓住机遇三方面,来实现此转变。 关键词:教育;国家投入;抓住机遇; 一、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中国古代航海史的辉煌依赖于中国古代航海科学技术的进步。据《汉书〃尧文志》介绍,西汉时的导航占星书籍已有《海中星占验》等136卷,表明天文导航术已有发展。北宋宣和元年(1119年)《萍州可谈》中说:“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观指南针。”,这比1180年英国《论物质本性》中提到航海者利用水浮磁针指北,要早61年。明代《海道经》中保存了一卷据元人底稿而绘成的《海道指南图》,这是迄今所能见到的中国当代航海图中最早的一幅。到了明初,郑和七下西洋是中国古代先进航海科学技术之集大成。郑和航海术,主要记录在《郑和航海图》中,为最早的远洋航用航图。其中图文记载反映了当时处于世界先进水平的中国地文航海和天文航海科学技术。据航海史学者研究表明,郑和船队中的大型海船叫“宝船”,其“大者长四十四丈四尺,阔一十八丈”;有九桅,张十二帆;足见中国明代造船业的强盛。 在近代和现代史中,中国航海科学技术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航海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然而,在航海科学技术方面,则主要是学习、借鉴、引进、消化、吸收西方

发达国家的航海科学技术成果,为我所用。我国原创性的航海科技成果较少,这一状况与我国海洋运输业和船舶制造业在规模上名列世界前列的状况还不相适应。邓小平同志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因此,拥有自主发展的先进航海科学技术,中国才能真正成为世界航海强国,而我国的自主发展能力却不尽人意,要想改变这种现状,只有通过培养高素质人才,来带动航海科技的发展! 二、国家投入 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在现代,航海发达的国家,其经济必然发达,也就是说经济发达必然促进航海的发展,如果想要在短期内,把我国从航海大国转变到航海强国,国家的投入是少不了的,无论是在政策还是经济方面的投入。 自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航海事业迅速发展,在运输航海、渔业航海、科学考察航海、军事航海等各方面都取得了振奋人心、享誉全球的发展成就。中国现已位居世界第三造船大国。中国多年来连续被选为IMOA类理事国,在国际海事界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例如:2002年我国拥有沿海运输船舶7987艘,载重量978万吨;远洋运输船舶2337艘,载重量2316万吨。在世界各国船队中排名第四。作为中国远洋运输“航空母舰”的中远集团(COSCO)现拥有或控制船舶550艘,2560万载重吨,2002年完成海运量1.83亿吨,基本上成为世界一流承运人。中海集团(ChinaShipping)成立5年来发展迅速,

航海小论文范本

毕业论文 船舶置换压载水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学生姓名:王辉 指导教师:王庸凯 合作指导教师: 专业名称:航海技术 所在学院:海洋工程学院 2011 年 6 月

目录 摘要 ...................................................................................................................................... I Abstract .............................................................................................................................. II 前言 ................................................................................................................................ - 1 - 第一章船舶压载理论 .................................................................................................... - 2 - 1.1 船舶稳性 ........................................................................................................... - 2 - 1.2 海水压载必然性 ............................................................................................... - 2 - 1.3 压载水的不利因素 ........................................................................................... - 2 - 第二章船舶压载水对海洋环境的影响 ........................................................................ - 3 - 2.1 船舶压载水对海洋生态的影响 ....................................................................... - 3 - 2.2 船舶压载水对海水盐度的影响 ....................................................................... - 3 - 2.3 船舶压载水对海洋物种的影响 ....................................................................... - 4 - 2.4 含油压载水对海水的污染 ............................................................................... - 4 - 第三章船舶置换压载水的处理方法及预防对策 ........................................................ - 5 - 3.1 处理船舶压载水的一般方法 ........................................................................... - 5 - 3.2 处理船舶压载水的特殊方法 ........................................................................... - 5 - 3.3 预防对策 ........................................................................................................... - 5 - 第四章结论 .................................................................................................................... - 7 - 致谢 .................................................................................................................................. - 8 - 参考文献 .......................................................................................................................... - 9 - 外文文献翻译 ................................................................................................................ - 10 - 外文文献(原文) .........................................................................................................- 11 -

英语毕业论文引用和参考文献格式

英语毕业论文引用和参考文献格式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引用和参考文献格式采用APA格式及规。 一、文中夹注格式 英语学位论文引用别人的观点、方法、言论必须注明出处,注明出处时使用括号夹注的方法(一般不使用脚注或者尾注),且一般应在正文后面的参考文献中列出。关于夹注,采用APA格式。 (一)引用整篇文献的观点 引用整篇文献(即全书或全文)观点时有两种情况: 1.作者的姓氏在正文中没有出现,如: Charlotte and Emily Bronte were polar opposites, not only in their personalities but in their sources of inspiration for writing (Taylor, 1990). 2. 作者的姓氏已在正文同一句中出现,如: Taylor claims that Charlotte and Emily Bronte were polar opposites, not only in their personalities but in their sources of inspiration for writing (1990). 3. 如果作者的姓氏和文献出版年份均已在正文同一句中出现,按APA的规不需使用括号夹注,如: In a 1990 article, Taylor claims that Charlotte and Emily Bronte were polar opposites, not only in their personalities but in their sources of inspiration for writing. 4. 在英文撰写的论文中引用中文著作或者期刊,括号夹注中只需用汉语拼音标明作者的姓氏,不得使用汉字,如:(Zhang, 2005) (二)引用文献中具体观点或文字 引用文献中某一具体观点或文字时必须注明该观点或者该段文字出现的页码出版年份,没有页码是文献引用不规的表现。 1.引用一位作者的文献 (1)引用容在一页,如: Emily Bronte “expressed increasing hostility for the world of human relationships, whether sexual or social” (Taylor, 1988:11). (2)引用容在多页上,如: Newmark (1988:39-40) notes three characteristically expressive text-types: (a) serious imaginative literature (e.g. lyrical poetry); (b) authoritative statements (political speeches and documents, statutes and legal documents, philosophical and academic works by acknowledged authorities); (c) autobiography, essays, personal correspondence (when these are personal effusions).

近代物理发展史论文

近代物理发展史论文 ---近代光学发展简史 近代光学发展简史-几何光学时期 在这个时期建立了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奠定了几何光学的基础。同时为了提高人眼的观察能力,人们发明了光学仪器,第一架望远镜的诞生促进了天文学和航海事业的发展,显微镜的发明给生物学的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 荷兰的李普塞在1608年发明了第一架望远镜。开普勒于1611年发表了他的著作《折光学》,提出照度定律,还设计了几种新型的望远镜,他还发现当光以小角度入射到界面时,入射角和折射角近似地成正比关系。折射定律的精确公式则是斯涅耳和笛卡儿提出的。1621年斯涅耳在他的一篇文章中指出,入射角的余割和折射角的余割之比是常数,而笛卡儿约在1630年在《折光学》中给出了用正弦函数表述的折射定律。接着费马在1657年首先指出光在介质中传播时所走路程取极值的原理,并根据这个原理推出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综上所述,到十七世纪中叶,基本上已经奠定了几何光学的基础。 关于光的本性的概念,是以光的直线传播观念为基础的,但从十七世纪开始,就发现有与光的直线传播不完全符合的事实。意大利人格里马第首先观察到光的衍射现象,接着,胡克也观察到衍射现象,并且和波意耳独立地研究了薄膜所产生的彩色干涉条纹,这些都是光的波动理论的萌芽。 十七世纪下半叶,牛顿和惠更斯等把光的研究引向进一步岁展的道路。1672年牛顿完成了著名的三棱镜色散试验,并发现了牛顿圈(但最早发现牛顿圈的却是胡克)。在发现这些现象的同时,牛顿于公元1704年出版的《光学》,提出了光是微粒流的理论,他认为这些微粒从光源飞出来。在真空或均匀物质内由于惯性而作匀速直线运动,并以此观点解释光的反射和折射定律。然而在解释牛顿圈时,却遇到了困难。同时,这种微粒流的假设也难以说明光在绕过障碍物之后所发生的衍射现象。 惠更斯反对光的微粒说,1678年他在《论光》一书中从声和光的某些现象的相似性出发,认为光是在“以太”中传播的波.所谓“以太”则是一种假想的弹性媒质,充满于整个宇宙空间,光的传播取决于“以太”的弹性和密度.运用他的波动理论中的次波原理,惠更斯不仅成功地解释了反射和折射定律,还解释了方解石的双折射现象.但惠更斯没有把波动过程的特性给予足够的说明,他没有指出光现象的周期性,他没有提到波长的概念.他的次波包络面成为新的波面的理论,没有考虑到它们是由波动按一定的位相叠加造成的.归根到底仍旧摆脱不了几何光学的观念,因此不能由此说明光的干涉和衍射等有关光的波动本性的现象.与此相反,坚持微粒说的牛顿却从他发现的牛顿圈的现象中确定光是周期性的.综上所述,这一时期中,在以牛顿为代表的微粒说占统治地位的同时,由于相继发现了干涉、衍射和偏振等光的被动现象,以惠更斯为代表的波动说也初步提出来了,因而这个时期也可以说是几何光学向波动光学过渡的时期,是人们对光的认识逐步深化的时期. 近代光学发展简史-波动光学时期

对航海的认识

浅谈对航海的认识 说实话当初我是莫名其妙来到这个学校,航海专业也是随便写的,根本就没打算要上这所大学,而且这所大学根本在我们那一点名气都没有,而且连全国前一百都没有排上,只是本着不要浪费提前批志愿的想法随手填了一个,当时被这个学校录取了还伤心了好久,因为没去自己想去的大学,每学自己想学的专业。可是被录取了,没办法,又不想再来学一年,就这样懵懵懂懂的上了航海学院,来到了大连海事大学,浪漫之都大连。当时可以说是对航海没有做过一点了解,唯一知道的就是航海累但是工资高。在大连海事大学学习生活的半年,也算是对航海技术这门专业有了点浅薄的理解。下面就说说我在这半年学习中对航海的认识。 第一点:来到这所学校,我的第一印象就是漂亮。学校大门的雕刻栩栩如生,保安挺拔的身姿,优美的校园环境,这一切的一切都深深地吸引着我。最重要的是大学再也不会有高中时的种种束缚。我提着自己的行李开始了在校园的第一次游览。从早上一直到中午,我算是对校园的大体位置和分布有了点认识,其间在路上我问了很多学长和阿姨路怎么走,他们都很热心,耐心的的对我讲解。我的心里感觉暖融融的。上午就这样过去了。于是我决定去报名。寻找了一会就找到了航海学院的报名处。给我报名的是提前来的骨干,他们也很热心,看见我一个人从南方来都很惊讶。接下来就开始报名了,但是从报名后的那一刻起,我知道了,大学生活远没有我想象中的美好。报道完毕之后,我便要求在寝室待着,哪都不能去,当时我的心就凉了半截,这是什么神马情况。我是第一个到寝室的,一个人坐在寝室无聊极了,好在过了几个小时,来了两个室友,通过交谈我知道他们两人是同一个省,更有趣的是他们跟我一样对航海没有一点了解。我们三个也真是奇葩,人都到了这个专业,居然还不知道这个专业是什么情况。 第二点:军训时对航海的看法。来到这个学校之后没几天就开始军训了。其中的苦和累我就不说了,说说在军训中学到了对航海有用的东西。一个就是服从意识,可能很多人跟我一样觉得自己还行,别人不比自己强,凭什么听别人的命令。因此有时候,对一些骨干的话不是很用心。但是教官告诉我们,战士首先要学习的就是服从指挥,要是这个最基本的都做不好,怎么成为一个优秀的战士。我想航海因该也是这样的吧,在危急四伏的大海上与自然坐斗争,唯有听从船长的指挥才能把船顺利的驶进港湾。要是船上的每一个人都各自为政,那样后果将无法想象。第二个就是坚持,这是我在军训中,我认为我学会的最最重要的一样东西。每次我看到有同学们坚持不住喊报告,我也真的很想喊,因为我也坚持不住了,但是我一看身边还有那么多人在坚持我又有什么资格放弃呢?每次我快要坚持不住的时候,我就看看身边的人。他们一个个都在坚持,不知不觉中,我也就跟他们一样坚持下来了。还有在三十公里拉练中,身为尖刀队的一员我感到很荣幸,在拉练的途中我也有想过放弃,因为实在是跑不动了,可是一咬牙,一狠心,想想不就是三十公里吗?有什么了不起,就这样一步一步地朝前跑。最终成功完成任务。我想不管在什么情况下拥有一颗坚强的心是很重要的。 第三点:正式上课后对航海的理解。因为对航海没什么了解,所以就开始在网上查了一些航海的资料。航海在中国发展其实也很早,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没能传承下来,导致现在的郑和号都出现了几个版本。现在中国的航海还是比较发达的,中国的航海学府也属于世界一流,为世界航海运输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是最近几年航海行业经济不景气,航海行业也一蹶不振,不过我倒是不担心就业

论文参考文献英文字母意义

J——期刊文章 N——报纸文章 M——专著 更多请看下面: 参考文献(即引文出处)的类型以单字母方式标识,具体如下: M——专著C——论文集N——报纸文章J——期刊文章D——学位论文R——报告S——标准P——专利A——文章 对于不属于上述的文献类型,采用字母“Z”标识。 常用的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 〔DB/OL〕——联机网上数据(database online) 〔DB/MT〕——磁带数据库(database on magnetic tape) 〔M/CD〕——光盘图书(monograph on CDROM) 〔CP/DK〕——磁盘软件(computer program on disk) 〔J/OL〕——网上期刊(serial online) 〔EB/OL〕——网上电子公告(electronic bulletin board online) 参考文献著录格式 1 期刊作者.题名[J].刊名,出版年,卷(期):起止页码 2 专著作者.书名[M].版本(第一版不著录).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3 论文集作者.题名[C].//编者.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起止页码 4 学位论文作者.题名[D].保存地点:保存单位,年份 5 专利文献题名[P].国别,专利文献种类,专利号.出版日期 6 标准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 7 报纸作者.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8 报告作者.题名[R].保存地点:年份 9 电子文献作者.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文献出处,日期 二、文献类型及其标识 1.根据GB3469 规定 ①期刊[J] ②专著[M] ③论文集[C] ④学位论文[D] ⑤专利[P] ⑥标准[S] ⑦报纸[N] ⑧技术报告[R] 2.电子文献载体类型用双字母标识,例如: ①磁带[MT]②磁盘[DK]③光盘[CD]④联机网络[OL] 3.电子文献载体类型的参考文献类型标识方法为:[文献类型标识/载体类型标识 例如:①联机网上数据库[DB/OL]②磁带数据库[DB/MT]③光盘图书[M/CD]④磁盘软件[CP/DK]⑤网上期刊[J/OL]⑥网上电子公告[EB/OL]

中国科学技术史论文

论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 摘要:中国从古至今科学发展的各个时期,发展历程。 关键词:陶器玉器,青铜,数学,医学,农业,天文。 一萌芽时期 中国科学技术的萌芽时期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中国是世界人类文明最早的发源地之一,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火的,这一时期人类发明了工具,标志人类文明的开始。这一时期出现了陶器玉器,农牧业,开始观察天文,开创了医学及用蚕丝作丝绸等一系列进步。其中陶器玉器工艺令人惊叹,5300前的人类玉器上的打孔钻头仅有0.07毫米,硬度达到7度(最高8度),其高超技艺令人震撼。 二先秦时期 此时期中夏商周时期奠定了中国科学技术的雏形。这时中国进入青铜时代,青铜技术十分高超,其中以鼎的铸造最具代表性。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科学技术体系基本奠定。这时开始广泛使用铁器,其运用于战场,农业等各个方面。同时还出现了炼钢技术和铸铁柔化技术。其中有代表作越王剑,其在地底埋了两千多年仍然不锈,依旧锋利无比。 当时出现了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农事历书—《夏小正》。当时还有大规模的水利工程,比如都江堰、郑国渠等。数学上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十进制。发明筹算,能进行四则运算以及乘方,开方等较复杂运算,并可以对零、负数和分数作出表示与计算。有学者认为,筹算促成了印度-阿拉伯数字体系。创造九因歌,为世界上最简便的乘法表,直到今日还在使用。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星表之一。测定了比较精确的回归年长度。 当时的中医学理论初步建立,出名的医学家有扁鹊等。 三秦汉时期 这一时期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已趋于成熟。 农业上轮作制已经确立。其中有著作《氾胜之书》,《汉书》等。 造船技术已经非常成熟。长城的建造体现了中国当时建筑技术的发达。张衡发明候风地动仪,是世界上最早的地震仪。已有牵星导航技术(过洋牵星术)。发明抽水马桶,是世界上最早使用抽水马桶的国家。 此时还出现了青瓷。其中越窑最为成熟。 四魏晋南北朝时期

10航海技术毕业论文指导书

10航海技术专业毕业论文 指 导 书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海事与港航学院 航运工程系 2012年3月

撰写毕业论文是航海技术专业必须完成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是教学理论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的重要体现。因此,要求本专业毕业论文能够体现理论与实践较好结合的研究过程。撰写毕业论文应注意以下事项。 一、论文选题: 选题是论文撰写成败的关键。它是论文撰写的第一步,即确定“写什么”,也就是确定科学研究的方向。选好课题是毕业论文成功的一半。在选题工作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提倡学生和指导教师采用双向选择的选题模式。 (一)、选题基本原则: 1、科学性:选题应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基本要求,体现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达到毕业论文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 2、实践性:选题应体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教育与科研、生产的结合,具有研究价值、现实意义和开拓性; 3、综合性:选题应有利于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理论知识与技能,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倡不同学科专业互相结合,开拓学生知识面,实现学科之间的互相渗透; 4、创新性:选题应是科技、生产和社会领域的前沿课题和急需解决的新问题。综合性较强,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 5、针对性:结合我院系实际情况和本专业特点,选题须具有适宜的工作量和难度,可操作性强,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可以完成。 6、原则性:“一人一题”是选题工作的重要原则,对于必须多人共同完成的大型课题,合作的学生必须有自己独立完成的任务,分工要明确,并有确定的分课题名称。 (二)、选题应注意的问题:

毕业论文的选题不同于一般科研选题,毕业生应结合专业方向以及未来的职业生涯和事业领域选题。选题应注意以下三方面: 1、要坚持选择有科学价值和现实意义的课题。 毕业论文课题研究的目的是为了运用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去认识社会,改造社会,以推动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因此,毕业论文的选题,必须紧密结合航海技术发展的社会需要,以促进物流业的发展和解决航海技术现实存在的问题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选题既要观点正确,方向正确,还要尽其所能追求新颖和创新,预见其应具有的理论价值和对现实的指导意义或推动作用。 (1)、从现实存在的问题中选题。 学生要运用所学的航海技术专业理论的科学知识,去寻找和发现航海技术中存在的弊端、谬误和急待解决的问题。 (2)、要从寻找科学研究和实践操作中的空白处或边缘领域中选题。 航海学科是一个新兴的正在完善中的学科,存在许多理论和实践的空白,航海技术专业学生应有独特的眼光和超前的意识去思索,去发现,去研究。 (3)、要从寻找现有理论研究的不足处和错误处选题。 航海技术理论既然是正在不断完善及迅猛发展的学科,在先前学者已提出来的研究成果中,必然存在许多不完善的地方。并且许多理论随着社会的发展,需要不断丰富、完善和发展,这种补充性或纠正性的研究课题,也是有科学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的。 2、要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切实可行的课题。 撰写毕业论文是一种创造性劳动,毕业生不但要有个人的见解和主张,同时还需要具备一定的主、客观条件。学生在选题时,还应结合自己的特长、能力、兴趣及所具备的客观条件来选题。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做准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