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7-2018学年高一人教版化学必修二学案:第一章 第一节 第3课时

2017-2018学年高一人教版化学必修二学案:第一章 第一节 第3课时

2017-2018学年高一人教版化学必修二学案:第一章 第一节 第3课时
2017-2018学年高一人教版化学必修二学案:第一章 第一节 第3课时

第3课时卤族元素的结构与性质

[学习目标定位] 1.知道卤族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原子结构特点。2.能说出卤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3.进一步掌握结构与性质的内在联系。

一卤族元素的原子结构

1.填写下列表格。

2.分析观察上表,卤族元素原子结构的共同点是最外层电子数都是7,不同点是电子层数不同,其变化规律是随着原子序数增大,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归纳总结

1.卤族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都易得到一个电子,具有较强的氧化性。

2.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依次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1.已知某微粒的结构示意图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元素位于第三周期0族

B.该元素位于第四周期ⅠA族

C.该元素是非金属元素

D.该元素是金属元素

答案 C

解析 该微粒原子核内有17个质子,为第17号氯元素,氯元素是非金属元素;核外有18个电子,说明是Cl 得到一个电子形成了Cl -。 2.关于卤族元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所有卤族元素的微粒都易得电子 B .和F 同一主族的元素都是非金属元素 C .化合物中卤族元素都显负价

D .卤族元素原子的原子半径从上到下逐渐减小 答案 B

解析 卤族元素的阴离子如Cl -等不能得电子,A 选项错误;卤族元素都是非金属元素,B 选项正确;NaClO 中Cl 为+1价,C 选项错误;从F →I ,原子半径逐渐增大,D 选项错误。

二 卤族元素单质的性质

1.卤素单质物理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2.卤素单质与H 2反应 (1)填写下表

H 2+I 2

2HI

(2)分析上表可知,从F 2到I 2,与H 2反应所需要的条件逐渐升高,反应剧烈程度依次减弱,生成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依次减弱。 3.卤素单质间的置换反应

(1)按要求完成下列实验,并填写下表:

由以上实验可知,Cl 2、Br 2、I 2的氧化性逐渐减弱。

(2)由上述实验可知,Cl 2、Br 2、I 2三种卤素单质的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Cl 2>Br 2>I 2,相应卤素离子的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I -

>Br -

>Cl -

(3)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卤素单质的颜色逐渐加深,密度逐渐增大,熔、沸点逐渐升高。 归纳总结

1.卤素单质性质的相似性

(1)与H 2反应:X 2+H 2=====一定条件

2HX 。

(2)与活泼金属(如Na)反应:2Na +X 2=====点燃

2NaX 。 (3)与H 2O 反应 ①X 2+H 2O

HX +HXO(X =Cl 、Br 、I);

②2F 2+2H 2O===4HF +O 2。

2.卤素单质性质的递变性

(1)氧化性与还原性

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卤素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弱,卤素阴离子的还原性逐渐增强。(2)与H2反应的难易及氢化物稳定性

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

①与H2反应越来越难,生成的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减弱,还原性逐渐增强;

②氢化物都易溶于水,其水溶液酸性依次增强,氢化物中HCl、HBr、HI的熔、沸点依次升高。

(3)卤素单质与变价金属(如Fe)反应时,F2、Cl2、Br2生成高价卤化物(如FeX3),而I2只能生成低价卤化物(如FeI2)。

3.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可以从其最高价氧化物的酸性强弱,或从与氢气生成气态氢化物的难易程度以及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来判断。

3.关于卤素(用X表示)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卤素单质与水反应均可用X2+H2O HXO+HX表示

B.HX都极易溶于水,它们的热稳定性随核电荷数增加而增强

C.卤素单质的颜色从F2→I2按相对分子质量增大而加深

D.X-的还原性依次为F-

答案 C

解析A项,F2与H2O反应为2F2+2H2O===4HF+O2,不可用X2+H2O HXO+HX表示;B项,HX的热稳定性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减弱;D项,F2性质极为活泼,遇盐溶液先和水反应,故不能将相对分子质量大的卤素从它的盐溶液里置换出来。

理解感悟F与Cl、Br、I的性质在某些方面差别较大:①卤素单质与水的反应;②F-的还原性极弱;③HF为弱酸,而HCl、HBr、HI为强酸;④F无正价、无含氧酸,而Cl、Br、I 有最高正价和含氧酸。

4.砹是原子序数最大的卤族元素,根据卤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对砹及其化合物的叙述,正

确的是()

A.与H2化合能力:At2>I2

B.砹在常温下为白色固体

C.砹原子的最外电子层上有7个电子

D.砹能从NaCl溶液中置换出氯单质

答案 C

解析从F2到At2,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与H2化合能力逐渐减弱,A项不正确;由F2到I2,单质的颜色依次加深,I2是紫黑色固体,则砹为黑色固体,B项不正确;卤族元素的原子,最外层上都有7个电子,C项正确;因氧化性Cl2>At2,所以At2不能从NaCl溶液中置换出Cl2,D项不正确。

1.随着卤族元素原子序数递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单质的熔、沸点逐渐降低

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逐渐减弱

C.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增强

D.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增强

答案 B

解析随着卤族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单质的熔、沸点应逐渐升高,氧化性应逐渐减弱,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减弱。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F、Cl、Br的最外层电子数都是7,次外层电子数都是8

B.从HF、HCl、HBr、HI酸性递增的事实,推出F、Cl、Br、I的非金属性递增规律C.卤素按F、Cl、Br、I的顺序,其非金属性逐渐减弱的原因是随着核电荷数增加电子层数增大起主要作用

D.砹是原子序数最大的卤族元素,根据卤素性质的递变规律,砹易溶于水,难溶于CCl4

解析F的次外层电子数为2,Br的次外层电子数为18,A项错误;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可以根据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比较,B项错误;由碘微溶于水,易溶于四氯化碳,可推知,砹微溶于水,易溶于CCl4,D项错误。

3.在F2、Cl2、Br2、I2四种卤素单质中,常温下密度最小的是____________(填化学式,下同),熔、沸点最高的是____________,受热易升华的是____________,常温下呈液态的是________,颜色最深的是________,遇水能放出气体的是________。

答案F2I2I2Br2I2F2

4.(1)向NaBr和KI的混合溶液中,通入足量的Cl2后,将溶液蒸干并灼烧,最后蒸发皿中剩余的物质是________,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向KI溶液中滴入淀粉溶液,现象是______________,再滴入氯水,现象是______________,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NaCl、KCl2NaBr+Cl2===2NaCl+Br2、2KI+Cl2===2KCl+I2

(2)无明显变化溶液变蓝色Cl2+2I-===2Cl-+I2

40分钟课时作业

[经典基础题]

一、卤素的原子结构及性质变化规律

1.卤素是最活泼的一族非金属,下列关于卤族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卤素单质的最外层电子数都是7

B.从上到下,卤素原子的电子层数依次增多,半径依次减小

C.从F到I,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吸引能力依次减弱,原子的得电子能力依次减弱D.卤素单质与H2化合由易到难顺序为F2

答案 C

解析卤素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而不是单质最外层有7个电子,A项错误;卤素原子从F到I,电子层数依次增多,半径依次增大,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吸引能力依次减弱,原子得电子能力依次减弱,故B项错误,C项正确;单质与H2化合由易到难顺序为F2>Cl2>Br2>I2,D项错误。

2.下列各组物质性质比较的表示中,正确的是()

A.还原性:HF>HCl>HBr>HI

B.稳定性:HF

C.与水反应由易到难:Cl2>Br2>I2>F2

D.密度:F2

解析A项应为HI>HBr>HCl>HF;B项应为HF>HCl>HBr>HI;C项应为F2>Cl2>Br2>I2。3.砹(At)是卤族元素中位于碘后的元素,推测砹和砹的化合物最不可能具备的性质是() A.砹易溶于某些有机溶剂B.砹化氢很稳定不易分解

C.砹是有色固体D.砹化银不溶于水或稀硝酸

答案 B

解析根据卤族元素从上往下非金属性越来越弱推知B项错误;由氯化银不溶于水或稀硝酸推知D项正确。

二、卤素单质的活动性

4.在a、b、c、d四个集气瓶中分别盛有H2、Cl2、HCl、HBr中的任一种气体,若将a和d 两瓶气体混合后见光爆炸;若将a和b两瓶气体混合后,瓶壁上出现暗红色液滴,则a、b、c、d四个集气瓶中分别盛放的气体是()

A.Cl2、H2、HCl、HBr B.Cl2、HCl、HBr、H2

C.Cl2、HBr、H2、HCl D.Cl2、HBr、HCl、H2

答案 D

解析根据题给信息知a为Cl2,而与b瓶相遇出现的暗红色液滴是单质溴,b瓶盛放的只能是HBr,A、B选项均不是HBr,所以不符合要求。又a、d气体混合见光会爆炸,则d 瓶中应是H2,而不是HCl,故只有D选项正确。

5.往碘化钾溶液中先加入氯水,再加入CCl4振荡,静置后出现分层,下层呈()

A.橙红色B.紫红色C.无色D.深褐色

答案 B

解析碘化钾中加入氯水发生反应2KI+Cl2===2KCl+I2,加入CCl4后由于碘易溶于CCl4,CCl4层(下层)呈现紫红色。

三、卤素的特殊性

6.①溴水②氯水③碘酒④氯化钾⑤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其中能使湿润的淀粉-KI 试纸变蓝的是()

A.①②③B.①⑤

C.①②③⑤D.③④⑤

答案 C

解析单质碘可使淀粉变蓝,故加入物质中如含有单质碘或能与KI反应生成单质碘的,均可使湿润的淀粉-KI试纸变蓝。溴水和氯水中分别存在Br2、Cl2,可与KI反应置换出碘单

质;碘酒是碘的酒精溶液,碘以I2分子形式溶解在酒精中;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具有强氧化性,可将I-氧化生成碘单质;氯化钾不与KI反应,没有碘单质生成。

7.下面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使湿润淀粉-KI试纸变蓝色的气体必为氯气

B.氟气与熔融状态下氯化钠反应可产生氯气

C.易见光分解的AgNO3晶体,应存放于棕色细口试剂瓶中

D.溴水应存放在胶头滴瓶(棕色)中

答案 B

解析淀粉-KI试纸是检验氯气的常用品,但反过来使它变蓝的却不一定是氯气,凡能使KI中碘离子较快氧化为I2的气体均能使淀粉变蓝,如Br2蒸气、臭氧(O3)等,碘蒸气当然也能使该试纸中的淀粉变蓝。氟气与NaCl溶液相遇时,F2先与水反应生成HF和O2,不能置换出氯气,但题述的不是水溶液,可置换出氯气:F2+2NaCl(熔融)===2NaF+Cl2。固体药品应贮于广口瓶,见光易分解的应使用棕色瓶,C选项用“细口”瓶不正确,应为棕色的广口试剂瓶。D则用棕色瓶正确,但滴瓶有胶头,溴会严重腐蚀橡胶,所以不能用胶头滴瓶,D不正确。

8.溴化碘(IBr)的化学性质很像卤素的单质,它能与大多数金属、非金属化合生成卤化物,它也能与水发生以下反应:IBr+H2O===HBr+HIO,下列有关IBr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在很多反应中IBr是强氧化剂

B.IBr与水反应时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

C.IBr与AgNO3溶液反应会生成AgBr沉淀

D.IBr与NaOH溶液反应时,生成NaBr和NaIO

答案 B

解析此题是一道信息题,题中给出了三点信息:①溴化碘(IBr)暗示Br呈-1价,I呈+1价;②IBr性质与卤素单质相似;③IBr与水反应生成HIO和HBr。由②可知,IBr是一种强氧化剂。分析IBr中各元素的化合价,确定碘为+1价,溴为-1价。再结合③,可知IBr 与水的反应不是氧化还原反应,而是复分解反应。因此,A、C、D正确,B不正确。

四、元素的性质比较

9.借助碱金属和卤族元素的递变性分析下面的推断,其中正确的是()

A.已知Ca是第四周期ⅡA族的元素,故Ca(OH)2的碱性比Mg(OH)2的碱性弱

B .已知As 是第四周期ⅤA 族的元素,故AsH 3的稳定性比NH 3的稳定性强

C .已知Cs 的原子半径比Na 的原子半径大,故Cs 与水反应不如Na 与水反应剧烈

D .已知Cl 的核电荷数比F 的核电荷数多,故Cl 的原子半径比F 的原子半径大 答案 D

解析 由碱金属元素和卤族元素的递变性可知,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金属性递增,非金属性递减,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碱性增强,金属活动性增强,非金属气态氢化物稳定性减弱,A 、B 、C 错误;同主族随核电荷数增大,原子半径递增,D 正确。 10.下列有关性质的比较,不正确的是( ) A .酸性强弱:HI>HBr>HCl B .非金属性:O>S>Se C .还原性强弱:F -

>Cl -

>I -

D .碱性强弱:KOH>NaOH>LiOH 答案 C

解析 非金属元素原子得电子能力越强,其相应离子还原性越弱,故还原性强弱应为F -

[能力提升题]

11.元素X 的单质的分子是双原子分子X 2,元素X 的单质与金属镁反应时元素X 的原子形成-1价的阴离子。请回答:

(1)元素X 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哪一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金属镁与X 单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ⅦA 族 (2)Mg +X 2=====点燃

MgX 2

12.某学生往一支试管里按一定次序分别加入下列几种物质:A.KI 溶液,B.淀粉溶液,C.NaOH 溶液,D.氯水。发现溶液颜色按下面次序变化: ①无色→②棕黄色→③蓝色→④无色。 依据溶液颜色的变化回答下列问题:

(1)加入以上药品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③→④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A 、D 、B 、C

(2)I 2+2NaOH===NaI +NaIO +H 2O

13.某溶液中Cl -

、Br -

、I -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3∶4。

(1)要使溶液中的Cl -

、Br -

、I -

的物质的量之比变为4∶3∶2,则通入Cl 2的物质的量与原溶

液中I-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

(2)要使溶液中只有Cl-和Br-,而刚好没有I-,则此时Cl-和Br-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

(3)若要使溶液中只有Cl-,则通入Cl2的物质的量和原溶液中Br-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

答案(1)1∶4(2)2∶1(3)7∶6

解析通入Cl2时,Cl2先氧化还原性较强的I-,I-被氧化完全后,再氧化Br-。

(1)设原Cl-、Br-、I-的物质的量分别为2 mol、3 mol、4 mol,当变为4 mol、3 mol、2 mol 时,Br-没减少,I-减少2 mol,消耗Cl2 1 mol,故通入Cl2的物质的量与原溶液中I-物质的量之比为1∶4。

(2)当I-被氧化完全时,消耗2 mol Cl2,生成4 mol Cl-,此时Cl-和Br-的物质的量之比为6∶3,即2∶1。

(3)当Br-和I-被全部氧化时,3 mol Br-消耗Cl2 1.5 mol、4 mol I-消耗Cl2 2 mol,则通入Cl2的物质的量与原Br-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5∶3,即7∶6。

14.下表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

(1)表中元素______(填元素符号,下同)的非金属性最强;元素________的金属性最强;元素______的单质室温下呈液态。

(2)表中元素⑦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表中元素⑥⑩氢化物的稳定性顺序为____________(填写化学式,下同)>______________。

(4)表中元素⑨和⑩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

________>________。

答案(1)F K Br(2)

(3)HF HCl(4)HClO4H2SO4

15.某同学做同主族元素性质相似性、递变性实验时,自己设计了一套实验方案,并记录了

有关实验现象(见下表,表中的“实验方案”与“实验现象”前后不一定是对应关系)。

请你帮助该同学整理并完成实验报告。

(1)实验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用品:

①试剂:金属钠、金属钾、新制氯水、溴水、0.1 mol·L-1 NaBr溶液、0.1 mol·L-1 NaI溶液、CCl4液体等;

②仪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镊子、小刀、玻璃片等。

填写与实验方案对应的实验现象的标号和化学方程式):

(3)实验内容(

(4)实验结论:。

答案(1)探究同主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2)试管胶头滴管烧杯(培养皿)

(3)

(4)同主族元素性质相似;自上而下元素原子失电子能力增强,得电子能力减弱

解析本题是一个设计实验题,题目较灵活,考查基础知识和运用知识能力;另外,今后在

实验现象中应加强语言描述和记忆,这是许多学生的弱项。

(vip专享)【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 【整套】 精品配套学案 打包下载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全册)精品配 套学案汇总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第1课时实验安全及意外事故的处理 课前预习

一. 预习目标 结合初中的化学实验常识了解实验室规则及意外事故的处理办法 二. 预习内容 (一)实验室规则 1、进实验室前, 应先预习实验, 明确实验、、 , 严禁不预习进实验室. 2、进实验室后, 应先检查是否齐全. 3、实验过程中, 应严格遵守各项实验操作规程, 严禁随便地进行无关的实验, 不得大声喧 哗. 4、有意外事故, 应及时向老师报告. 5、实验完毕后, 应将仪器 , 整理清洁实验台. (二)了解安全措施 2、一些药品的保存: (1)金属钠、钾放在 (2)白磷放在中;溴用封;碘易升华, 封存 (3)氯酸钾、硝酸铵不要同可燃物混放, 防爆炸; (4)酒精等易燃物应密封且远离火源; (5)浓硝酸、硝酸银见光易分解物放瓶中阴冷处 (6)酸放在玻璃瓶中, 碱放在带的试剂瓶中. 3、安全常识-----“六防” 防爆炸:点燃可燃性气体之前要 . 如:H2,CO,CH4,C2H4,C2H2等 防暴沸:加热液体混合物应加 防失火:可燃物质要远离 防中毒:制取有毒气体应在中进行, 要注意吸收 防倒吸:加热法制取并用排水法收集时, 或吸收溶解度较大的气体时, 要安装装置防污染:制取有毒物质是要有装置 (三)掌握正确的基本操作方法. 1、药品的取用 (1)固体的取用要注意什么? ①取用固体药品一般用 . 块状的用 . 用后及时擦干净药匙或镊子. ②固体粉末时, 先试管, 把盛有药品的药匙或纸槽小心地送入试管的 , 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 让药品全部落到底部. ③块状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入玻璃容器时,先把容器 , 把药品放到容器口, 再把容器 慢慢竖立起来, 使药品缓缓地滑到容器的底部, 以免打破容器. (2)固体药品取用的几个原则: ①三不:不能用手直接取用或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特别是气体)的

(完整版)苏教版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苏教版化学必修1 专题知识点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物质的分类(可按组成、状态、性能等来分类) 物质的转化(反应)类型 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和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 氧化还原反应 1.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转移的反应 2. 氧化还原反应实质:电子发生转移 判断依据: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 氧化还原反应中概念及其相互关系如下: 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是还原剂(有还原性)得到电子——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是氧化剂(有氧化性)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 双线桥法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注意:a.“e-”表示电子。 b.双线桥法表示时箭头从反应物指向生成物,箭头起止为同一种元素, 应标出“得”与“失”及得失电子的总数。 c.失去电子的反应物是还原剂,得到电子的反应物是氧化剂 d.被氧化得到的产物是氧化产物,被还原得到的产物是还原产物 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判断 (1)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比较:氧化剂+ 还原剂→ 氧化产物+还原产物氧化性:氧化剂> 氧化产物

还原性:还原剂> 还原产物 (2)从元素化合价考虑: 最高价态——只有氧化性,如Fe3+、H2SO4、KMnO4等; 中间价态——既具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如Fe2+、S、Cl2等; 最低价态——只有还原性,如金属单质、Cl-、S2-等。 (3)根据其活泼性判断: ①根据金属活泼性: 对应单质的还原性逐渐减弱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对应的阳离子氧化性逐渐增强 ②根据非金属活泼性: 对应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弱 Cl2Br2I2S 对应的阴离子还原性逐渐增强 (4) 根据反应条件进行判断: 不同氧化剂氧化同一还原剂,所需反应条件越低,表明氧化剂的氧化剂越强;不同还原剂还原同一氧化剂,所需反应条件越低,表明还原剂的还原性越强。 如:2KMnO4 + 16HCl (浓) = 2KCl + 2MnCl2 + 5Cl2↑ + 8H2O MnO2 + 4HCl(浓) =△= MnCl2 + Cl2↑ + 2H2O 前者常温下反应,后者微热条件下反应,故物质氧化性:KMnO4 > MnO2 (5) 通过与同一物质反应的产物比较: 如:2Fe + 3Cl2 = 2FeCl3Fe + S = FeS 可得氧化性Cl2 > S 离子反应 (1)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酸、碱、盐都是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叫非电解质。 注意:①电解质、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不同之处是在水溶液中或融化状态下能否导电。②电解质的导电是有条件的:电解质必须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才能导电。③能导电的物质并不全部是电解质:如铜、铝、石墨等。④非金属氧化物(SO2、SO3、CO2)、大部分的有机物为非电解质。 (2)离子方程式: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反应的式子。它不仅表示一个具体的化学反应,而且表示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 复分解反应这类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是:生成沉淀、气体或水。 离子方程式书写方法: 写: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拆:把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拆写成离子形式 删:将不参加反应的离子从方程式两端删去 查:查方程式两端原子个数和电荷数是否相等 (3)离子共存问题 所谓离子在同一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就是指离子之间不发生任何反应;若离子之间能发生反应,则不能大量共存。 1、溶液的颜色如无色溶液应排除有色离子:Fe2+、Fe3+、Cu2+、MnO4-

鲁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

第2章元素与物质世界 一、元素与物质的分类 1.元素与物质的关系: 从本质看,元素是物质的基本组成成分,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从数量上看,110多种元素组成了几千万种的物质。 2.元素的组成形式: (1)单质:同一种元素自身组成的物质叫单质,有金属、非金属、稀有气体。 (2)化合物:不同的元素之间组成的物质叫化合物。 3.元素的存在形态: (1)游离态:元素以自身形式结合成单质时的存在状态,此时的化合价为零价。 (2)化合态:元素与另外的元素之间结合成化合物时的存在状态,此时的化合价一般为正价或负价。 二、物质的分类 1.物质分类的方法: (1)按物质是否由同种物质(分子)组成,将物质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由同种物质(分子)组成的物质叫纯净物;由不同物质的分子组成的物质叫混合物。 (2)按组成物质的元素的种类把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3)化合物的分类方法很多,如按化合物的性质分类,又把化合物分为酸、碱、盐、氧化物等;若按化合物在水溶液或在融化状态下是否导电,则可以分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若按在化学反应中的表现,则分为氧化剂和还原剂。按混合物中分散质粒度大小可将混合物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等。2.单质、氧化物、酸、碱和盐之间的相互关系 (1 (2)金属的化学通性: ①金属+非金属→无氧酸盐②金属+氧气→金属氧化物 ③较活泼金属+酸(硝酸、浓硫酸除外)→盐+氢气

④较活泼金属金属+较不活泼金属的盐溶液→较不活泼金属+较活泼金属的盐溶液 (3)氧化物的化学通性: ①酸性氧化物+水→含氧酸②酸性氧化物+碱→盐+水 ③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盐 ④碱性氧化物+水→碱⑤碱性氧化物+酸→盐+水 说明:能跟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碱性氧化物; 能跟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酸性氧化物。 (4)碱的化学通性: ①碱+酸碱指示剂: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②碱+酸性氧化物→盐+水 ③碱+酸→盐+水④盐→新碱+新盐 (5)盐的化学通性: ①盐+酸→新盐+新酸②盐+碱→新盐+新碱③盐+盐→新盐+新盐 (6)化学反应的分类 ①根据反应形式分:分解反应、化合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 ②根据反应中电子得失分: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 ③根据反应中化学粒子特征分:分子反应和离子反应等。 三、胶体 1.分散系 定义:由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混合物统称为分散系。 注意:分散系由分散质(分散成粒子的物质)和分散剂(粒子分布在其中的物质)组成,依据分散质粒子粒度来分类,可分为溶液、浊液和胶体。 2.胶体的性质 (1)丁达尔效应 让光线照射胶体时,从垂直入射光线的方向可以观察到胶体里有一条光亮的“通路”,这种现象叫做丁达尔效应。 产生丁达尔效应的原因是胶体中的分散质粒子对光有散射作用,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溶液没有丁达尔效应.因此,可用丁达尔效应来鉴别溶液和胶体(液溶胶)。 (2)电泳现象 胶体中的分散质粒子在电场的作用下,做定向移动的现象,叫做电泳现象。 电泳现象证明分散质粒子带有电荷.胶体中的分散质粒子吸附离子而带有电荷是胶体具有稳定性的主要原因.由于同种分散质粒子带同种电荷,在一般情况下,它们之间相互排斥使它们不容易聚集成大于100nm的大颗粒,故可以稳定存在较长时间。

最新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导学案全册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导学案全册

高一化学导学案 (必修1)

阅读教材5步曲 读:课前阅读教材,思考本节所讲的核心内容,如果阅读后印象不深,再阅读一遍。然后独立思考,完成学案。 划:阅读教材和学案,划出理解该概论要点与细节,以及不懂的地方,并适当做以标记。 写:带着阅读教材的体会,深入课堂,静心听讲,把教师对概念的理解,快速以简要的文字,标写在书上该概念旁,不可把黑板上所有东西茫茫碌碌照抄照写、以免影响听课的质量。 思:听课后要认真思考,把握核心概念理解的要点,形成自己理解的思路。记:用自己的语言和方式,结合老师的讲解,把所学内容的内涵记在笔记本上,并用不同颜色加以标注,以便课后复习。

导学案NO.1 年级:高一科目:化学主备:审核: 课题:过滤与结晶课型:复习课时 : 1 【考纲解读】 过滤和结晶使用的仪器及其应用 【自学与归纳】 分离和提纯的区别: 分离:是通过适当的方法,把混合物中的几种物质分开,每一组分都要保留下来,如原来是固体,最后还是固体 提纯:指保留混合物中的某一主要组分,把其佘杂质通过一定方法都除去 初中阶段我们学习过的物质的分离方法有:、、。 1、 原理:利用物质的差异,将液体和分离开来。 实验用品:、、、、。 注意事项: 过滤操作实验小结:斗架烧杯玻璃棒,滤纸漏斗角一样。过滤之前要静置,三靠两低不要忘。

2、和结晶 原理:利用的方法,使溶液中不断挥发而析出(晶体)的过程。 实验用品:、、、。 操作注意事项: 1)蒸发皿中的液体不能超过其容积 的。 2)蒸发过程中必须用不断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而使。 3)当出现时,应停止加热用蒸干。 4)不能把热的蒸发皿直接放在实验台上,应垫上。 结晶:(冷却热饱和溶液法) 结晶(冷却热饱和溶液法)是分离和提纯混合物的一种方法。它适用于物质的混合物,且混合物中一种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而另一种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的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交流与展示】粗盐的提纯 1.粗盐中含有泥沙、氯化钙、氯化镁、硫酸盐等杂质,要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行提纯。以上操作都要用到玻璃棒,它们的作用依次是: (1)________溶解。 (2)引流。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粗盐中可溶性杂质的去除方法 杂质加入的试剂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硫酸盐如Na2SO4 MgCl2 CaCl2 多余的__________、 适量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4 1.试剂:____________; 2.步骤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一化学模块I主要知识及化学方程式 一、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 1.基本方法:观察法、实验法、分类法、比较法 2.基本程序: 第三步:用比较的方法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综合、推论,概括出结论。 二、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钠在空气中缓慢氧化:4Na+O2==2Na2O 2.钠在空气中燃烧:2Na+O2点燃====Na2O2 3.钠与水反应:2Na+2H2O=2NaOH+H2↑ 现象:①钠浮在水面上;②熔化为银白色小球;③在水面上四处游动;④伴有嗞嗞响声;⑤滴有酚酞的水变红色。 4.过氧化钠与水反应:2Na2O2+2H2O=4NaOH+O2↑ 5.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2Na2O2+2CO2=2Na2CO3+O2 6.碳酸氢钠受热分解:2NaHCO3△==Na2CO3+H2O+CO2↑ 7.氢氧化钠与碳酸氢钠反应:NaOH+NaHCO3=Na2CO3+H2O 8.在碳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Na2CO3+CO2+H2O=2NaHCO3 三、氯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氯气与氢氧化钠的反应:Cl2+2NaOH=NaCl+NaClO+H2O 2.铁丝在氯气中燃烧:2Fe+3Cl2点燃===2FeCl3 3.制取漂白粉(氯气能通入石灰浆)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4.氯气与水的反应:Cl2+H2O=HClO+HCl 5.次氯酸钠在空气中变质:NaClO+CO2+H2O=NaHCO3+HClO 6.次氯酸钙在空气中变质:Ca(ClO)2+CO2+H2O=CaCO3↓+2HClO 四、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物理量关系 1.物质的量n(mol)= N/N(A) 2.物质的量n(mol)= m/M 3.标准状况下气体物质的量n(mol)= V/V(m) 4.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n(mol)=cV 五、胶体: 1.定义:分散质粒子直径介于1~100nm之间的分散系。 2.胶体性质: ①丁达尔现象 ②聚沉 ③电泳 ④布朗运动 3.胶体提纯:渗析 六、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1.定义:①条件:水溶液或熔融状态;②性质:能否导电;③物质类别:化合物。2.强电解质:强酸、强碱、大多数盐;弱电解质:弱酸、弱碱、水等。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

高一化学必修I 第1章第1节《走进化学科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知道化学是在分子层次上认识物质和制备新物质的一门科学。 2.让学生了解20世纪化学发展的基本特征和21世纪化学发展的趋势,明确现代化学作为中心学科在科学技术中的地位。 3.让学生了解现代化学科学的主要分支以及在高中阶段将要进行哪些化学模块的学习,以及这些课程模块所包含的内容。 4.使学生了解进行化学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必要技能,让学生了解高中化学的学习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查阅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概括的能力。 2.通过探究课例培养学生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同时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3.通过对案例的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从而悟出学好化学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化学史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并欣赏化学科学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2.通过化学高科技产品及技术介绍,激发学生的科学审美感和对微观世界的联想,激励学生培养自己的化学审美创造力。 3.介绍我国科学家在化学科学的贡献和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4.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引导学生思考“化学与社会”、“化学与职业”等问题,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关注与化学有关地社会问题,引领学生进入高中化学的学习。【重点、难点】 使学生知道化学是在原子、分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 【教学过程】 [电脑展示] Chemistry ----- What? Where? How? [引言] 通过初中化学课程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一些化学知识,面对生机勃勃、变化无穷的大自然,我们不仅要问:是什么物质构成了如此丰富多彩的自然界?物质是怎样形成的?物质是如何变化的?怎样才能把普通的物质转化成更有价值的物质?或许你也在思考,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化学会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情景一:溶洞景观图片(其它图片可以自己收集补充)

最新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全册)同步配套练习全集

[推荐]2020年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全册)同步练习汇 总 课时跟踪检测(一)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元素周期律 1.不符合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基本规律的是() A.核外电子总是优先排在能量低的电子层上 B.K层是能量最低的电子层 C.N电子层为次外层时,最多可容纳的电子数为18 D.各电子层(n)最多可容纳的电子数为n2 解析:选D根据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知,核外电子总是优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上,次外层电子数不超过18个,第n电子层最多可容纳的电子数为2n2个,A、B、C正确,D错误。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指原子半径、元素的主要化合价及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 B.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决定于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 C.从Li―→F,Na―→Cl,元素的最高化合价均呈现从+1价―→+7价的变化

D.电子层数相同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其最外层电子数均从1个到8个呈现周期性变化 解析:选B元素性质不包括核外电子排布,A错误;O无最高正价,F无正价,C错误;由H到He最外层电子数从1到2,D错误。 3.下列原子结构示意图正确的是() 解析:选C A项中正确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B项中正确的原子结构示意 图为;D项中正确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4.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核电荷数:Al<Na B.金属性:Na>Al C.原子序数:Na>Cl D.原子半径:Cl>Na 解析:选B A项中核电荷数大小关系为Al>Na,错误;B项中元素的金属性关系为Na>Al,正确;C项中Na是11号元素,Cl是17号元素,所以原子序数:Na<Cl,错误;D项中11~17号的元素,原子序数越大,原子半径就越小,所以原子半径:Cl<Na,错误。 5.下列排列顺序不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钠>硫>氯 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H2SO4>H3PO4 C.最高正化合价:氯>硫>磷 D.热稳定性:硫化氢>氯化氢 解析:选D氯元素的非金属性强于硫元素的非金属性,则生成相应氢化物的热稳定性应为氯化氢>硫化氢,故D项符合题意。 6.已知下列元素原子的半径为: N O Si P 原子结构示意图 原子半径(10-10 0.75 0.74 1.17 r m) A.1.43×10-10 m B.1.10×10-10 m C.1.20×10-10 m D.0.70×10-10 m 解析:选B P与N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原子序数P>N,则原子半径r>0.75,P与Si

化学必修一(鲁科版)课后答案

化学必修一(课后习题) 第一章 第一节(8页) 1.C 2.D 第二节(18页) 1.(1)B (2)氧气、水蒸气;煤油。 (3)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时,先是钠与水反应,2Na + 2H2O = 2NaOH + H2↑,后是NaOH与CuSO4反应生成蓝色的Cu(OH)2沉淀,CuSO4 + 2NaOH = Cu(OH)2↓ + Na2SO4,而不发生生成铜的置换 反应。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 + 2H2O + CuSO4 = Na2SO4 + Cu(OH)2↓ + H2↑。 2. (1)B (2)先变红,后褪色。 第三节(26页) 1`6.02×1020个 2`(1)1×10-6 mol (2)2×10-6 mol 1.204×1018 3` 2×10-3mol/L 500 L 4` 不相等。第二种情况下碳酸钠溶液的浓度为1mol/L。对于第一种情况,所得溶液体积大于1L ,其浓度小于1mol/L。 5`一定条件下: CO + 2H2→CH3OH ① 1个CO + 2个H2→1个CH3OH ② N A个CO + 2N A个H2→N A个CH3OH ③ 1mol CO + 2mol H2→1mol CH3OH ④ 28g CO + 4g H2→

32g CH3OH ⑤在同温同压下,且温度高于甲醇沸点时: 1L CO + 2L H2→1L CH3OH 6`1.204×1023个 本章自我测评(28页) 1` 4Na+O2=2Na2O; Na2O+H2O=2NaOH; 2NaOH+CO2= Na2CO3+H2O 2` (1) H O Cl (2) HCl H2O (3) Cl2 + H2O = HCl + HClO 3`略 4` D 5`(1) 0.050 L; 0.050 L。 (2)知道某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取用一定体积的溶液,就知道了其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进行化学计算十分方便。 (3) ①40g ②abdcfe ③天平,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250ml容量瓶 第二章 第一节(38页) 1`(1)碱性氧化物 (2) CaO+ H2O = Ca(OH)2

高中一年级化学必修一氧化还原反应学案和练习试题

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及判断反应是否是氧化还原反应的依据化合价的变化。 2、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能举例说明氧化还原反应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重点难点】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知识梳理】 一、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 在初中化学中,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这个反应中,氧化铜_______变为单质铜,发生了______反应,碳______氧变成了二氧化碳,发生了________反应。这两个过程是_______发生的,这样的反应称为氧化还原反应。 二、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及判断分析 木炭与水蒸气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氢气在加热条件下还原氧化铜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上述两个反应中,不仅存在氧元素的得失,而且部分元素的__________发生了变化。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这一反应中,虽不存在氧元素的得失,但某些元素的__________发生了变化,这样的反应也称为氧化还原反应。因此我们可以说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________的反应是氧化反应,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______的反应是还原反应。凡是有__________________的化学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所以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依据。 化学反应的分类方法很多,若从反应物变为产物时元素的化合价是否发生了变化,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元素的化合价有变化的反应,即_____________________,另一类是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变化的反应,称为________________。 【练习1】下列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Fe + 2HCl = FeCl2 + H2↑ B.NH4NO3N2O ↑+ 2H2O C.2NaHCO3Na2CO3 + H2O + CO2 D.2Na + Cl22NaCl E.Na 2O+ H2O2NaOH F.AgNO3 + HCl = Ag Cl↓+ HNO3 【思考】初中学过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化合、分解、置换、复分解),它们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如何?用图示表示出来。 三、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 化学反应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从原子结构来看,原子核外的电子是____________。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特别是____________与化学反应有密切关系。化合价的升降与_______密切相关。钠可以在氯气中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苏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二全书复习纲要(整理)

苏教版高一化学必修2复习纲要 专题1 微观结构与物质的多样性复习纲要 一、原子结构与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一)、原子结构: 原子的表示方法:X A Z ,其中X 是原子符号,A 表示质量数,Z 表示质子数。 原子:核电荷数= = =原子序数 质量数= + ≈相对原子质量 阳离子:(a A m+)核外电子数=质子数 - 所带电荷数,即核外电子数=a-m 阴离子:(b B n-)核外电子数=质子数 + 所带电荷数,即核外电子数=b+n (二)、同位素: 叫同位素。 (要点)两同:质子数相同,同种元素;两不同:中子数不同,不同原子. (三)、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中,能量低的电子通常在离核较 的区域内运动,能量高的电子通常在离核较 的区域内运动。据此可以认为:电子在原子核外距核由 到 ,能量是由低到高的方式进行排布。通常把能量最 、离核最 的电子层叫第一层,由里往外以此类推,共有 个电子层,分别用字母 、 、 、 、 、 、 表示,每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 个。而最外层电子数不得超过 个(K 层为最外层时,电子数不超过2个),次外层不得超过18个。 (四)、画出1-20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和离子结构示意图

二、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的关系 (一)、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的关系 核电荷数===原子序数 周期序数=;最高正价+|最低负价|=8 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最高正价(O、F除外) 周期表结构 现行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与特点: 周期:每个横行称为周期;同周期,最外层电子数从1增加到8。(第一周期除外) 族:每个纵行称为族;同主族,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注意:一定要记住主族的表示方法。 (二)、元素周期律: 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原子半径(除稀有气体元素外)、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元素的主要化合价(最高化合价与最低化合价)都呈现周期性变化。元素的性质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变化的规律叫做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律是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随着元素核电荷数的递增发生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 一般说来,元素的金属性就是元素的原子失电子的能力(因为金属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为1、2、3个,容易失电子);元素的非金属性就是元素原子的得电子的能力(因为非金属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为≧4个,容易得电子)。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全)

苏教版化学必修1知识点总结 专题一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 第一单元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 1.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1.1物质的分类(可按组成、状态、性能等来分类) (碱性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 1.2物质的转化(反应)类型 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和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 氧化还原反应 1.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转移的反应-------升失氧还 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 双线桥法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判断 (1)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比较:氧化剂 + 还原剂→氧化产物 + 还原产物 氧化性:氧化剂 > 氧化产物 还原性:还原剂 > 还原产物 (2)从元素化合价考虑: 最高价态——只有氧化性,如Fe3+、H2SO4、KMnO4等; 中间价态——既具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如Fe2+、S、Cl2等;

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质量数(中子数)不同的原子 核素:具有一定质子数和种子数的原子 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核素之间互称为同位素。 专题二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 第一单元氯、溴、碘及其化合物 1.氯气的生产原理 (1)工业制法——氯碱工业 2NaCl + 2H2O ==== 2NaOH + H2↑ + Cl2↑ 正极负极 (2)实验室制法 反应原理:MnO2+4HCl (浓) =△= MnCl2+2H2O+Cl2↑ 反应仪器:圆底烧瓶、分液漏斗 除杂:HCl气体(用饱和食盐水除)、水蒸气(用浓硫酸除) 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排饱和食盐水法 尾气处理:NaOH溶液 氯气的性质 物理性质:黄绿色刺激性气味有毒密度比空气大可溶于水 化学性质:1. Cl2与金属反应(一般将金属氧化成高价态) 2. Cl2与非金属反应 现象:发出苍白色火焰,生成大量白雾 3. Cl2与碱的反应 Cl2+2NaOH=NaCl+NaClO+H2O 84消毒液成分为NaClO 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CaCl2、Ca(ClO)2为漂白粉的成分,其中Ca(ClO)2为有效成分 氯水Cl2+H2O == HCl+HClO 成分分子:H2O、Cl2、HClO 离子:H+、Cl-、ClO-、OH- 氯水的性质 1. 酸性 2. 氧化性 3. 漂白性 4. 不稳定性 Cl-的检验:试剂:AgNO3溶液和稀硝酸现象:产生白色沉淀(不溶于稀硝酸) 结论:溶液中有Cl 次氯酸的性质 1.酸性 2.氧化性 3.漂白性 4.不稳定性: 氯气的用途:来水的消毒、农药的生产、药物的合成等 卤族单质的物理性质 1.状态:气态(Cl2)→液态(Br2)→固态(I2) 2.颜色:黄绿色(Cl2)→深红棕色(Br2)→紫黑色(I2),颜色由浅到深

(完整)高一化学必修一(鲁科版)方程式大全,推荐文档

高一化学必修一(鲁科版)方程式 钠及其化合物的相关反应: 1、钠在空气中燃烧:2Na + O 2 == Na 2O 2 钠与氧气在常温下反应:4Na + O 2 == 2Na 2O 2、Na 与H 2O 反应:2Na +2H 2O == 2NaOH +H 2↑ 3、Na 2O 2与H 2O 反应: 2Na 2O 2+2H 2O == 4NaOH +O 2↑ 4、Na 2O 2与CO 2反应: 2Na 2O 2+2CO 2 == 2Na 2CO 3+O 2 氯气的相关反应:1、实验室制Cl 2 : 4HCl(浓)+MnO 2 == Cl 2↑+MnCl 2+2H 2O 2、氯气与金属铁反应:2Fe + 3Cl 2 == 2FeCl 3 3、氯气与金属铜反应:Cu + Cl 2 == CuCl 2 4、钠与氯气反应:2Na + Cl 2 == 2NaCl 5、氯气与氢气反应:Cl 2 + H 2 == 2HCl 6、氯气与水反应: Cl 2+H 2O == HCl +HClO 7、氯气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Cl 2 + 2NaOH == NaCl + NaClO + H 2O 8、次氯酸光照分解:2HClO == 2HCl + O 2↑ 9、工业制漂白粉: 2Cl 2+2Ca(OH)2 == CaCl 2+Ca(ClO)2+2H 2O 10、漂白粉漂白原理: Ca(ClO)2+H 2O + CO 2 == 2HClO +CaCO 3↓ 11、漂白粉长期置露在空气中:Ca(ClO)2 + H 2O + CO 2 == CaCO 3↓ + 2HClO 2HClO == 2HCl +O 2↑离子检验 1、硫酸根离子的检验: Ba 2++ SO 4 2— == BaSO 4↓ 2、碳酸根离子的检验: Ca 2+ + CO 32— == CaCO 3↓ 3、银离子的检验: Cl — + Ag + == AgCl ↓铁的相关方程式 1、铁和稀盐酸Fe +2HCl == FeCl 2+H 2↑ 铁和稀硫酸Fe +H 2SO 4 == FeSO 4+H 2↑ 2、铁置换金属铜Fe +CuCl 2 == FeCl 2+Cu 铁置换金属银Fe +2AgNO 3 == Fe(NO 3)2+2Ag 3、铁和非金属反应:3Fe +2O 2 == Fe 3O 4 Fe +S == FeS 4、氧化铁与盐酸反应:Fe 2O 3 + 6HCl == 2FeCl 3 + 3H 2O 氧化亚铁与稀盐酸:FeO +2HCl == FeCl 2+H 2O 磁性氧化铁和稀盐酸:Fe 3O 4+8HCl == FeCl 2+2FeCl 3+4H 2O 5、氯化亚铁中通入氯气:2FeCl 2 + Cl 2 == 2FeCl 3 点燃 光照△△点燃点燃光照点燃点燃加热

高一化学必修一学案1

必修一导学案1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一)姓名班级【学习目标】 树立安全意识,初步形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并能识别一些化学品安全标识。【学习过程】

进行,并采取相应的尾气处理措施(灼烧、吸收、收集)。 【思考】你知道哪些尾气处理装置呢?能简单绘制装置图吗? ⑤防倒吸:加热法制取气体并用排水法收集时,注意熄灯顺序;吸收溶解度较大的气体(HCl、NH3)时,加装。 常见防倒吸装置: 拓展提升当出现 安全事 故时,该 如何处 理呢? 四、意外事故的处理 1、创伤处理:先除去伤口的玻璃,用双氧水擦洗消毒或涂碘酒,而后敷 药包扎。 2、烫伤、烧伤处理:用70%-75%的酒精轻涂伤处,再涂烫伤药膏;严重 者立即就医。 3、酸碱腐蚀处理: ①浓酸撒在实验台上:先用Na2CO3中和,再用水擦洗 ②浓酸沾在皮肤上:直接用大量,而后用3%-5%的NaHCO3中和 ③浓碱沾在皮肤上:用大量的水冲洗,涂上硼酸溶液中和 ④酸、碱溅入眼中:用大量清水冲洗,边洗边眨眼睛,然后用硼酸溶液或 NaHCO3溶液淋洗 4、其他化学灼伤处理:汞洒落,立即撒上,并打开排气扇;磷灼伤, 用CuSO4溶液涂抹伤处 练习反馈完成右 侧快 【乐套 餐一】, 并交流 订正 1、在盛放浓硫酸的试剂瓶的标签上应印有下列警示标记中的() 2、在贴有下列图标的试剂中,你认为应密封、谨慎存放在冷暗处的 是,如果老师请你分装酒精,那么你认为贴哪个图标最合

适。 3.对于易燃易爆有毒的化学物质,往往会在其包装上贴上危险警告标签。下面所列物质,贴错了包装标签的是() A B C D 物质的化 学式 浓HNO3CCl4P4KClO3 危险警告 标签 4.进行化学实验必须注意安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不慎将酒精洒到桌面上着火时,可用水将其扑灭 B.不慎将浓碱溶液沾到皮肤上,要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抹上硼酸溶液 C.配制硫酸溶液时,可先在量筒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再在搅拌下慢慢加入浓硫酸 D.鉴别食盐和芒硝晶体,可用口尝药品的味道,有咸味者,则为食盐晶体 活动二复习回顾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活动主题活动内 容 活动小结 自主学习复习回 忆化学 实验基 本操 作,填 写右侧 学案 五、实验基本操作 1.药品的取用(做到“三不”______ ______ ______ ) (1)取用粉末状或小颗粒状固体用 ________,若药匙不能伸入试管, 可用________,要把药品送入试 管____部,而不能沾在管口和管壁上。块状和大颗粒固体用________夹取。 (2)取用一定量的固体药品时使用____________。 ①称量前先调零点;②腐蚀性药品应放于内称量; ③左盘放__________,右盘放________,即______物______码 ④精确度:______ g。 (3)取少量液体可用。取用较多的液体用法,一定 量液体用量取,注意试剂瓶上的标签向。向容量瓶、 漏斗中倾倒液体时,要用引流。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高一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 (灿若寒星**整理制作) 句容市高一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S:32 O:16 Cu:64 Mg:24 Al:27 Na:23 C:12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3分,共30分) 1.加强食品检测是保证食品安全、保护公众利益的重要举措。下列一般不属于 ...食品安全检测指标的是 A.氯气B.二氧化硫C.亚硝酸钠D.碘酸钾 2.食盐分散到酒精中形成直径在1nm~l00nm之间的超细粒子,这样的分散系是 A.悬浊液B.溶液C.胶体D.乳浊液 3.从海水中提取镁,可按如下步骤进行:①把贝壳制成石灰乳;②在引入的海水中加入石灰乳,沉降、过滤、洗涤沉淀物;③将沉淀物与盐酸反应,结晶过滤、在HCl气体氛围中干燥产物;④将得到的产物熔融电解得到镁。下 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A.此法的优点之一是原料来源丰富 B.①②③步骤的目的是从海水中获取MgCl2 C.提取镁的过程涉及化合、分解、置换反应 D.第④步电解时,还会产生副产品氯气 4.下列除杂或鉴别的方法中,不正确 ...的是 A.用降温结晶的方法除去KNO3溶液中混有的少量KCl B.利用过滤的方法可以除去NaCl溶液中混有的少量MgCl2 C.利用焰色反应鉴别NaCl溶液和KCl溶液 D.利用灼烧并闻气味的方法可以鉴别丝绸和棉布 5.核内中子数为N的R2+,其质量数为A,则该离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A.N-2 B.N+2 C.A-N-2 D.A-N+2 6.下列物质①NaHCO3②(NH4)2SO4③Al2O3④(NH4)2CO3⑤Mg(OH)2⑥Fe(NO3)3中,既可以和盐酸反应也可以和NaOH溶液反应的是 A.①③④B.①②③④C.②③④⑥D.①③④⑤ 7.下列各组离子能大量共存于同一溶液中的是 A.Na+、H+、Cl-、OH-B.Ba2+、Na+、NO3-、SO42- C. H+、K+、NO3-、HCO3-D.Fe2+、Na+、Cl-、SO42- 8.右图是某学校实验室从化学试剂商店买回的硫酸试剂标签上的部分内容。据此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A.该硫酸试剂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8.4mol·L—1硫酸化学纯(CP) (500mL) 品名:硫酸 化学式:H2SO4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1知识点总结

鲁科版化学必修一 一、 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钠Na 1.钠与空气反应 ①钠在空气中缓慢氧化:4Na+O 2==2Na 2O ②钠在空气中燃烧:2Na+O 2=====△ Na 2O 2 2.钠与水反应 2Na+2H 2O=2NaOH+H 2↑ (反应物系数为2) 现象:①钠浮在水面上;②熔化为银白色小球;③在水面上四处游动; ④伴有嗞嗞响声;⑤滴有酚酞的水变红色。 过氧化钠Na 2O 2 1.过氧化钠与水反应:2Na 2O 2+2H 2O=4NaOH+O 2↑(反应物系数为2) 2.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2Na 2O 2+2CO 2=2Na 2CO 3+O 2 (反应物系数为2)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NaHCO 3和Na 2CO 3 1.在碳酸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Na 2CO 3+ HCl = NaCl+NaHCO 3 (先无明显现象) NaHCO 3+ HCl = NaCl+H 2O+CO 2↑(后产生大量气体 较快) 在盐酸中加入碳酸钠溶液:Na 2CO 3+ 2HCl = 2NaCl+H 2O+CO 2↑(产生大量气体 较慢) 2.在碳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Na 2CO 3+CO 2+H 2O=2NaHCO 3 3.碳酸氢钠受热分解:2NaHCO 3=====△ Na 2CO 3+H 2O+CO 2↑ 4.氢氧化钠与碳酸氢钠反应:NaOH+NaHCO 3=Na 2CO 3+H 2O 二、 氯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氯气Cl 2 1.与金属单质 铁丝在氯气中燃烧:2Fe+3Cl 2=====点燃 2FeCl 3 (剧烈燃烧 红棕色烟) 铜丝在氯气中燃烧:Cu+Cl 2=====点燃 CuCl 2(剧烈燃烧 棕黄色烟) 2.与非金属单质 氢气在氯气中燃烧:H 2+Cl 2=====点燃 2HCl (苍白色火焰 产生白雾) 3.氯气与水的反应 Cl 2+H 2O=HClO+HCl 4.氯气与氢氧化钠的反应 Cl 2+2NaOH=NaCl+NaClO+H 2O (氯气的尾气处理) 5.制取漂白粉(氯气能通入石灰浆) 2Cl 2+2Ca(OH)2=CaCl 2+Ca (ClO )2+2H 2O CaCl 2和Ca (ClO )2叫漂白粉 漂白粉在空气中变质:Ca(ClO)2+CO 2+H 2O=CaCO 3↓+2HClO 三、 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物理量关系 1.物理量-物质的量 单位-摩尔(mol ) ①n= N/N A N 代表微粒个数 N A 阿伏加德罗常数 N A ≈6.02×1023 mol -1 2.物质的摩尔质量M ②n= m/M M 代表物质质量 M 为摩尔质量,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单位g ?mol -1

高一化学必修一学案13

必修一导学案13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一课时)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通过交流讨论,了解金属共同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初步认识金属在生产生 活中的重要性 2、通过实验探究,知道金属钠、铝与氧气的反应 3、通过归纳整理,了解金属元素原子结构特点与其单质化学性质的联系 【学习重点】钠,铝与氧气的反应 【学习难点】钠,铝与氧气反应的实验现象的观察 【学习过程】活动一复习巩固认识金属元素 活动 主题 活动内容活动结果 自主整理 复习巩固1、阅读教材P46第一自然 段及图3-1,,归纳出自 然界中金属的存在形 态及地壳中金属元素 的含量 2、回顾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3、画出Na、Mg、Al的原 子结构示意图 4、分析原子结构特点与金属 的化学性质的联系。 5、阅读教材P46第二自然 段,归纳出金属共同的物 理性质 6、根据实验现象,写出化学方 程式或离子方程式。 铝与硫酸铜镁条燃烧 溶液反应 1、除金、铂等少数极不活泼金属外,地球上绝大多数金 属元素是以(填“单质”和“化合物”)的形 态存在的。因为多数金属的化学性质比较。 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其次是, 第三位,第四位是。含量最高的非金属 元素是,金属元素是。 2、 3、Na Mg Al 4、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多”或“少”),易 (“得”或“失”)电子,所以金属单质的化学 性质一般较(“活泼”或“不活泼”) 5、金属共同的物理性质: 不透明,有易导,易导有性。 6、指出下列氧化还原反应中的氧化剂与还原剂,并用单 线桥标明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 (1)(离子方程式) 还原剂氧化剂 (2) 还原剂氧化剂

苏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二全书复习纲要

苏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二 全书复习纲要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苏教版高一化学必修2复习纲要 专题1 微观结构与物质的多样性复习纲要 一、原子结构与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一)、原子结构: 原子的表示方法:X A Z ,其中X 是原子符号,A 表示质量数,Z 表示质子数。 原子:核电荷数= = =原子序数 质量数= + ≈相对原子质量 阳离子:(a A m+)核外电子数=质子数 - 所带电荷数,即核外电子数=a-m 阴离子:(b B n-)核外电子数=质子数 + 所带电荷数,即核外电子数=b+n (二)、同位素: 叫同位素。 (要点)两同:质子数相同,同种元素;两不同:中子数不同,不同原子. (三)、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中,能量低的电子通常在离核较 的区域内运动,能量高的电子通常在离核较 的区域内运动。据此可以认为:电子在原子核外距核由 到 ,能量是由低到高的方式进行排布。通常把能量最 、离核最 的电子层叫第一层,由里往外以此类推,共有 个电子层,分别用字母 、 、 、 、 、 、 表示,每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 个。而最外层电子数不得超过 个(K 层为最外层时,电子数不超过2个),次外层不得超过18个。 (四)、画出1-20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和离子结构示意图 二、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的关系 (一)、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的关系 核电荷数= = =原子序数 周期序数= ; 最高正价+|最低负价|=8 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最高正价(O 、F 除外) 周期表结构 现行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与特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