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幼儿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幼儿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幼儿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幼儿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教育活动中所传递的信息是( c )

A.教育影响

B.教育物质资源

C.教育内容

D.教育途径

2.人类自身再生产不仅指人的繁衍生存,还指( a )

A.个体社会化

B.人类的延续

C.社会的发展

D.知识的传播

3.为工作的母亲照管儿童成为学前教育目标是(a )

A.工业社会初期

B.工业社会

C.农业社会初期

D.农业社会

4.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a )

A.文化

B.政治

C.经济

D.教育

5.认为儿童是民族和国家的财富,是家族传承和繁衍的工具是(b )

A.人本位的儿童观

B.社会本位的儿童观

C.神本位的儿童观

D.教育本位的儿童观

6.出生到3岁儿童的社会化主要是在(d )

A.社会机构中进行

B.托儿所中进行

C.幼儿园中进行

D.家庭中进行

7.个体发展是由头到脚、由中间向四周进行的,这表明个体发展具有(a )

A.规律性

B.个别差异

C.阶段性

D.社会性

8.教育史上第一个承认游戏教育价值的是(a )

A.福禄贝尔

B.卢梭

C.蒙台梭利

D.夸美纽斯

9.皮亚杰认为心理特点为“自我中心化”的儿童处于(b )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思维阶段

C.具体运算思维阶段

D.形式运算思维阶段

10.我国教育家陶行知提出的教育方法是(b )

A.自然后果法

B.教学做合一

C.整个教学法

D.发现式教学法

11.教育著作《林哈德与葛笃德》的作者是(c )

A.戈尔曼

B.洛克

C.裴斯泰洛齐

D.加德纳

12.《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规定,幼儿园教育要以游戏为(a )

A.基本活动

B.教育活动

C.主要活动

D.生活活动

13.教师在布置活动区域时,尽量把性质相似的活动区安排在一起,以免相互干扰,这是活动区之间的( b )

A.界限性

B.相容性

C.转换性

D.规则性

14.积木、拼板、穿珠等材料应投放在(a )

A.操作区

B.木工区

C.科学区

D.语言区

15.会选择和利用建造材料,正确地建造物体,这种结构游戏的要求是针对(b127 )

A.小班

B.中班

C.大班

D.学前班

16.我国学前教育中特有的一条教育原则是(b )

A.独立自主性原则

B.保教结合原则

C.发展适宜性原则

D.综合性原则

17.教师在教学中出示实物或教具,进行示范性操作的方法是(c )

A.讨论法

B.语言法

C.演示法

D.环境体验法

18.让幼儿分析讨论和角色扮演“如果你是一位老年人,在生活中有很多不方便,你的心情会怎么样?”这是移情训练的(c )

A.认知提示

B.情绪追忆

C.情感换位

D.巩固深化

19.在家庭中,人们调剂精神、消除疲劳、恢复体力,这是家庭的(c )

A.经济功能

B.教育功能

C.休息娱乐功能

D.繁衍后代功能

20.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也是终身教师,这是家庭教育的(c )

A.率先性

B.丰富性

C.终身性

D.深刻性

21.解除父母的后顾之忧,保证父母安心地参加工作,这是托儿所的(d )

A.保育性

B.教育性

C.社会性

D.社会福利性

22.能正确辨别基本颜色,但还不能正确命名颜色的是( d )

A.3个月儿童

B.6个月儿童

C.1岁儿童

D.3岁儿童

23.2个月的婴儿每天睡眠时间一般为(c )

A.8—10小时

B.13—14小时

C.17—18小时

D.21—22小时

24.处于发展的不平衡期,甚至出现“撒野”行为的是(a )

A.1—2岁

B.3—4岁

C.4—5岁

D.5—6岁

25.在刚入园时,当与家人暂时分离后,幼儿会出现情绪不安的表现,称为( c )

A.分离依恋

B.分离异常

C.分离焦虑

D.分离断乳

26.幼儿与同伴说:“我看到一条象牛那样大的狗”,幼儿的这种说谎属于(b )

A.夸耀式的说谎

B.分不清事实与想象的说谎

C.掩盖式的说谎

D.模仿式的说谎

27.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托儿所、幼儿园与家庭是(b )

A.合同关系

B.伙伴关系

C.指导与被指导关系

D.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关系

28.以联邦政府以及州政府为主投入资金,由受过培训的教师对家庭环境不佳的儿童提供负责的学前教育的“提前开端计划”是( d )

A.日本

B.澳大利亚

C.法国

D.美国

29.毛毛对小朋友说:“昨天我爸爸带我去动物园了”,其实他爸爸、妈妈计划近期带他去一次动物园,他的说谎行为属于( a199

)A.分不清事实与想像的说慌 B.夸耀式说谎 C.掩盖式说慌 D.模仿式说谎

30.社区教育形式是多样的,应面向社区内的( d

A.学前儿童

B.青少年

C.成人

D.全体成员

31.“三优”工程是由全国妇联倡导的群众性活动,其宗旨是( d365 )

A.提高家长教育水平

B.创造良好育人环境

C.推动儿童社会化进程

D.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32.社区教育的真正发展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a)。

A.美国B.英国C.法国D.日本

33.我国社区学前教育的“三优工程”是指(b )。

A.优产、优生、优育B.优生、优育、优教C.优产、优生、优教D.优生、优护、优教

34.我国农村不发达地区为了适应所在地区园舍缺乏、设备不足、适龄幼儿多的特点而采取的农村社区学前教育形式是(c)。

A.二部制幼儿园B.完全幼儿园C.学前班D.巡回辅导班

举例论述题

.试分析学前班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危害以及原因,并提出改革建议。

答:答:教师在指导角色游戏时应注意:

1\丰富儿童的知识经验。

开阔眼界是发展角色游戏的基础,教师要善于利用各种途径,如散步、郊游、参观、看电影等来丰富儿童的知识经验,激发儿童的游戏兴趣。

2\尊重儿童的意愿。

角色游戏的主题反映了儿童对周围生活的认识,主题应该由儿童自己提出,教师不要硬性规定。对于年龄小的儿童,教师可以利用玩具以及富有情感的语言启发儿童,帮助他们确定游戏主题。例如,教师看到一个孩子在使劲地切菜,便可启发说:“你忙着切菜,给谁吃呀?”孩子说:“我给幼儿园切菜”。老师接着说:“那你是幼儿园的厨师了,你跟谁一起玩幼儿园的游戏呢,你还会烧饭吗?等。

在选择角色的过程中,教师应允许儿童扮演各种角色,根据他们的经验自由表现。

3\在游戏中善于观察儿童的表现,进行个别教育。

角色游戏是按儿童的意愿进行活动,他们在活动中可以充分、真实地表现自己,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儿童的游戏活动,了解每个儿童的特点与表现,通过游戏教育他们。例如,一个儿童胆小、孤僻,很少参加游戏,教师观察到这一现象后,可以带领他去参加别的儿童的游戏活动,到“商店”买东西,到“娃娃家”做客,并鼓励他大胆与人交往,说话声音要大一些等。

根据儿童游戏的情况,参与到游戏中,促进儿童游戏情节的发展。

当儿童游戏出现困难,或者游戏内容单调乏味,以至于不能顺利进行等情况,教师可以适时地参加到游戏中,扮演其中的角色,可以起到示范榜样和指导作用。如,儿童在玩食堂游戏是,出现了混乱局面,教师可以扮演卫生检查员的角色,提出改进意见,使食堂工作变得有秩序了。

.试分析学前班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危害以及原因,并提出改革建议。

答:学前班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危害:1、影响幼儿身体的正常发育2、制约幼儿

智力的发展3、压制幼儿良好个性的形成4、不利于幼儿入学后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学前班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原因:1、迎合了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态2、师资力量薄弱3、办学条件差

学前教育区别与学校教育,要杜绝学前班“小学化” 倾向。

1、以游戏活动为主,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促进幼儿的发展。

学前班的教育活动应以游戏为主,掌握知识不是学前班的主要目的,而应通过游戏活动来增强体质,增长经验,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2、根据农村幼儿卫生习惯差、社会适应能力弱等特点,抓好生活常规的培养和文明礼貌的教育。农村幼儿没有养成个人身体和服装清洁卫生的习惯,而且语言表达能力差,不爱说话,教师在日常教育中要重视生活卫生习惯的培养,及时纠正幼儿的不良行为。还要使幼儿逐渐学会与别人相处,待人有礼貌等行为规范。

3、根据农村幼儿知识面窄、语言表达能力差等特点,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读写算能力,为入小学打基础。

由于许多农村学前班附设于小学内,可以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小学生到学前班当老师,利用课余时间开展活动,既丰富了幼儿生活,同时使幼儿学到了许多知识。

4、充分利用大自然对幼儿进行教育。

农村在自然条件上与城市相比有无与伦比的优势,有广阔的户外活动场地和丰富的自然材料,如各种豆子、树叶、石子、麦秆、黄泥等,我们可以利用这些材料制作教玩具、布置环境,开展各种游戏活动,丰富幼儿的生活,发展孩子的能力。

5、正确评价学前班的教育质量。

学前教育机构不允许进行任何形式的测验与考试,应该纵合评价儿童的发展水平。学前班幼儿发展的评价主要通过幼儿在教育教学中的表现进行的,主要评价每个幼儿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对学前班教师的考评,更多地注重教师的全面技巧。

一、单项选择题

1.下面不属于儿童入学后的适应性问题的是()。

A.睡眠不足

B.情绪低落

C.经常感冒

D.人际关系不良

2.在幼小衔接过程中,智育的核心是()。

A.非智力因素

B.思维能力

C.记忆知识

D.掌握技能

3.幼小衔接的工作重点应该放在()方面。

A.入学的适应性

B.幼儿身体素质

C.文化课学习

D.社会性培养

4.在幼小衔接工作中,教师要培养幼儿主动与同伴、老师交往,友好相处,这属()方面的适应能力。

A.主动性

B.独立性

C.人际交往

D.规则意识

5.非智力品质主要是指影响智力活动的各种个性品质,不包括下列中的()。

A.兴趣

B.意志

C.自信心

D.创造力

6.研究结果证明,幼小衔接工作取得成功的有效保证是()。

A.幼儿教师的素质

B.园校的沟通

C.家庭的配合

D.社区的帮助

7.幼小衔接教育的实质问题是()。

A.主体的适应性问题

B.幼儿园小学化问题

C.小学幼儿园化问题

D.幼儿的读、写、算问题

8.下列不属于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原因的是()。

A.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态

B.幼儿的兴趣

C.师资力量薄弱

D.办学条件差

二、名词解释

1.幼小衔接

2.过渡期

3.幼儿教育小学化

三、判断题

1.幼儿园课程的开设就是为了幼儿能顺利地进入小学阶段的学习。

2.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工作是由幼儿园和小学来完成。

3.幼儿阶段也需要让儿童养成阅读图书的良好习惯。

4.幼小衔接工作主要是在幼儿大班和小学一年级之间的事情。

5.儿童入学后如果不适应,容易发生睡眠不足、人际交往不良、学习兴趣下降等现象

6.幼儿园与小学阶段教育的区别就是小学开始分科教学。

7.幼儿园向小学阶段过渡只要顺其自然,不需要老师花太多精力。

四、简答题

1.如何摆脱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或“小学化教学”,发挥儿童学习的自主性?

2.幼小衔接教育的实质问题是什么?怎样做好幼小衔接教育工作?

3.列举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危害。

4.儿童入学后的适应性问题表现在哪些方面,解决这些问题有何意义?

5.对幼儿园来说,幼小衔接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内容?

6.幼小衔接工作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一、单项选择题

1.C.经常感冒属于疾病范畴,不属于适应性问题。

2.B.思维能力是智育的核心成分。

3.A.幼小衔接的工作重点是要解决这一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不适应问题。

4.C.人际交往能力可以帮助幼儿结交新朋友,取得教师的帮助。

5.D.创造力属于智力范畴。

6.A.幼儿教师的观念直接影响到幼小衔接工作的质量。

7.A.幼小衔接根本上是解决生理、心理等的适应性。

8.B.幼儿的兴趣不属于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原因。

二、名词解释

1.幼小衔接:指幼儿园与小学直接过渡的特定阶段。学前阶段与小学阶段存在不同的教学特点,主导活动、作息制度、师生关系、环境布置、社会期望等都存在差异,导致儿童的生理、心理和社会性方面都出现不适应状态。幼小衔接是个长期的、整体性的工作,需要各个环节的密切配合。

2.过渡期:指幼小衔接的特定阶段。在幼儿园与小学这两个前后发展阶段之间存在一个兼具两个阶段特点的交叉时期。在这个时期,儿童既保留了上一阶段的某些特征,又拥有下一阶段刚刚出现的某些特点。

3.幼儿教育小学化:指幼小衔接工作中的一种误区。是提前用小学的教育方式对待幼儿。表现在两种情况中:一种是提前让幼儿学习小学的教材,如提前学习汉语拼音、书写汉字等,幼儿不能或不甚理解,学习中只能较多使用机械记忆和死记硬背的方法,体会不到学习乐趣;一种是教学的组织形式和方法小学化,如教师长时间用言语方式教学。

三、判断题

1.×。幼儿园的教学是符合幼儿年龄阶段需要的,而不是专门为人学做准备。

2.×。幼小衔接工作需要幼儿园、小学、社会等多个方面相互配合完成。

3.√。

4.×。幼小衔接工作是长期的,贯穿多个年龄段。

5.√。

6.×。幼小两个阶段的区别包含多个方面,分科教学只是学习方面。

7.×。幼小衔接阶段对幼儿身心发展影响很大,需要各个方面的关注。

四、简答题

1.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或“小学化教学”,不但扼杀了儿童学习的主动性,还彻底摧毁了儿童的好奇心、求知欲、创造力和想像力。而活动教学法、发现教学法等强调学习以主动认知建构为主的教学方法,则能够给儿童以足够的空间和环境,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从中体验发现的乐趣、学习的满足和解决问题后的成就感,从而真正变成“学习的主人”。

2.幼小衔接教育的实质问题是主体的适应性问题,为解决这一实质问题必须做好以下几点:

(1)、培养入学意识。通过参观了解小学的生活情况,减少幼儿对小学的恐惧感。

(2)培养社会适应能力。要在认识兴趣、学习积极性、意志力、自信心等个性品质方面,以及社会交往能力方面,对幼儿进行培养和训练,这样才能缩短进入小学后的适应期。

(3)培养学习适应能力。引导幼儿从小养成爱读书的习惯、做事情认真的习惯、注意力集中听老师讲课的习惯、保持文具和书本整洁的习惯等。同时,对大班的幼儿需要适当加入一些基本的认字、算术知识的学习。

(4)培养生活适应能力。小学有许多新的规则和任务,因此,必须通过游戏让幼儿懂得一些基本的规则,有意识地学会调节自我控制能力。

3.幼儿教育小学化危害很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影响幼儿身体的正常发育。幼儿时期,是身体各种机能迅速发育的时期,尤其是高级神经系统和骨骼肌肉的发育,常会使他们不停顿地活动,在活动中得到发展。如果把孩子限制在狭小的教室里,每天几小时静坐,将会使某些部分神经细胞长期处于抑制状态,严重制约身体各机能的迅速发育。

(2)制约幼儿智力的发展。幼儿时期,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智力发展时期,抽象逻辑思维尚处于萌芽状态;思维的形式主要靠表象,而非抽象的词语或概念。幼儿思维的这种具体性和形象,就决定他们只有充分运用各种感觉器官,广泛地与人、与物直接接触,在动态生活中获得大量的感性经验,智力才有进一步发展提高的可能。

(3)压制幼儿良好个性的形成。幼儿期是各种心理过程迅速发展的时期,也是一个人个f!生开始形成的时期。在良好的环境中成长的幼儿一般都比较活泼好动,好奇好问,兴趣广泛,喜欢与同伴交往,喜欢得到成人的重视和夸奖。生活中常常可以看到幼儿是不会因为自己不断变换活动方式感到疲劳的,相反,往往由于活动过于单调或重复而引起厌倦。幼儿园过多的集体教学活动,使得幼儿没有充分的游戏时间和自由活动时间,也使得教师没有时间和精力与幼儿进行更多的个别接触和交谈。而这些被挤掉的活动,却正是幼儿形成良好个性所不可缺少的。

(4)不利于幼儿入学后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大量实践经验证明,在幼儿园提前进行知识教育并没有达到为人学做好充分准备的教育目标。虽然在入学之初,幼儿园的幼儿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准备显得较为轻松,但事实上使幼儿处于一种松懈的状态,他们会以为教师在课堂上讲的内容都是他们已经掌握的,没有必要再认真听

讲,儿童表现为注意力涣散。这种不良的学习习惯,为儿童以后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带来了许多消极的影响。学前教育有别于学校教育,有其特有的教学目标、管理模式和教育方法,要注意杜绝幼儿园“小学化”的倾向。

4.幼小不衔接造成了幼儿入学后各方面的问题,严重影响身心发展。儿童入学后的适应性问题主要表现为:在身体方面,睡眠不足,身体疲劳,食欲不振,体重下降;在心理方面,精神负担重,心理压力大,情绪低落,自信心不足,学习兴趣降低;在社会性方面,人际交往不良,人际关系紧张,有的学生甚至还出现怕学、厌学的情绪。这些问题如不能很好的解决,不仅会严重影响初入学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而且还会对其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产生消极影响。

幼儿园与小学共同配合搞好幼小衔接工作,不仅十分必要而且意义非常重大。它既有利于儿童入学前后的学习和发展,也为小学生在中高年级以及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更为顺利实施九年义务教育,解决学生中出现的厌学、辍学等问题,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提供保障。因此,幼儿园与小学都要认真研究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共同做好衔接工作。

5.在幼儿园方面,幼小衔接教育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培养幼儿对小学生活的热爱和向往。幼儿对小学生活的态度、看法、情绪状态等,对入学后的适应性关系很大。因此,幼儿园阶段应注意培养幼儿愿意上学,对小学的生活怀着兴趣和向往,为做一名小学生感到自豪的积极态度,并让幼儿有机会获得对小学生活的积极情感体验。

(2)培养幼儿对小学生活的适应性。幼儿入学后,是否适应小学的新环境,适应新的人际关系,对其身心健康影响很大。培养幼儿的社会适应性,特别是主动性、独立性、人际交往能力等,不仅关系着幼儿入学后的生活质量,也关系着他们在小学的学习质量,是幼小衔接的重要内容。适应性的内容包括:培养幼儿的主动性;培养独立性;发展人际交往能力;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和任务意识。

(3)帮助幼儿做好入学前的学习准备。学习准备应着眼幼儿终身学习的需要,发展他们基本的学习素质,并在此过程中,帮助他们打下今后学习的基础。幼儿园大致需要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良好的非智力品质;发展思维能力和基础能力。

6.有关教育机构在解决幼小衔接工作的时候需要通力配合,关键在于转变观念,加强研究,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做好过渡期的教育工作。

(1)进行幼儿园与小学教育的双向改革,双方都把培养儿童的基本素质作为衔接工作的着眼点,共同创造合理的过渡期的外部教育环境与条件,搞好衔接工作。

(2)转变观念,提高教师素质,认真研究过渡期儿童的特点与发展需要,有的放矢地做好过渡期的教育工作。许多幼小衔接的研究结果证明,提高广大教师的素质是幼小衔接工作取得成功的保证。而提高教师素质的关键则在于转变旧有观念,提高教师对衔接意义的认识,加深广大教师对儿童过渡期特点的理解,从而使广大教师能够自觉研究过渡期每个儿童不同的发展特点及需要,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衔接工作。

(3)结合地区特点及幼儿身心发展的个别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幼小衔接工作。各地区都要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立足于当地幼儿的具体情况,针对幼儿过渡中的最主要的问题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

(4)加强家、园、学校、社区力量的相互配合。幼小衔接工作仅仅依靠幼儿园或小学单方面的力量是不够的,幼儿园、小学、家长、社区必须互相配合,形成影响幼儿成长的教育合力。

一、单项选择题

1.环境分为物质环境和()。

A.社会环境

B.精神环境

C.城市环境

D.局部环境

2.物质环境是学前教育存在与发展的()。

A.必备条件

B.主要条件

C.次要条件

D.生活条件

3.我国最早提出并回答先天与后天关系问题的是()。

A.孟子

B.荀子

C.孔子

D.老子

4.现代教育认为,影响个人发展的因素是环境、教育和()。

A.遗传

B.社会

C.家庭

D.学校

5.导致儿童个别差异的物质性基础是()。

A.后天环境

B.教育

C.遗传素质

D.成熟

6.创设幼儿园环境时应考虑不同地区、不同条件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这体现了()原则。

A.开放性

B.经济性

C.发展适宜性

D.参与性

二、名词解释

1.精神环境

2.物质环境

3.环境的界限性

4.环境的相容性

5.环境的转换性

6.幼儿常规

三、判断题

1.幼儿园环境所具有的教育性与可控性是相互独立的。

2.参与性原则就是环境创设过程中幼儿与教师需要共同参与整个过程。

3.环境创设中的开放性原则就是幼儿园要多搞活动,让外界多参与幼儿园的各种建设。

4.教师要尽量让幼儿感受到环境是由幼儿自己决定的。

5.在调整环境的时候,教师只需要考虑教学内容的变化,而不是环境的发展性和教育

四、简答题

1.什么叫幼儿园环境?

2.什么叫发展适宜性原则?如何具体体现这一原则?

3.幼儿园内环境的特点表现在哪些方面?

4.影响幼儿园内环境质量的重要因素有哪些?

一、单项选择题

1.B.环境分物质和精神两个部分,均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2.A.物质环境是发展的基础。

3.C.孔子最早提出先天与后天关系。

4.A.遗传因素在个体发展中有重要的影响。

5.C.遗传因素是个体差异的物质基础。

6.B.少花钱多办事是我们的优良传统。

二、名词解释

1.精神环境又称非物质环境或社会环境,它的内涵是指在社会生活中人与人的社会关系以及社会信息。

2.物质环境由天然环境和人工环境所组成。气候、山、河、海洋、空气、水等为天然环境;城市和农村的建设、工作劳动环境条件、个人居住条件等为人工环境。

3.环境的界限性指各活动区要划分清楚,界限明确,便于幼儿开展活动和教师进行管理。

4.环境的相容性指在布置活动区时要考虑各个区域的性质,尽量把性质相似的活动区安排在一起,以免相互干扰。

5.环境的转换性指教师在考虑划分各个区域的同时,也要考虑幼儿可能出现的将一个活动区内的活动延伸转换至其他活动区的需要。

6.幼儿常规即幼儿的行为常规。具体来说就是教师按照幼儿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有顺序地制定一系列的行为规范,让幼儿经常固定地执行,从而形成良好的习惯。

三、判断题

1.×。教育性与可控性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

2.√。

3.×。开放性原则是指将大、小环境有机结合。

4.√。

5.×。环境也应该是动态发展的过程。

四、简答题

1.幼儿园环境按其性质可分为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两大类。

广义的物质环境是指对幼儿园教育产生影响的一切天然环境与人工环境中物质要素的总和,包括自然风光、城市建筑、社区绿化、家庭物质条件、居室空间安排、室内装潢设计等。狭义的物质环境是指幼儿园内对幼儿发展有影响作用的各种物质要素的总和,包括园舍建筑、园内装饰、场所布置、设备条件、物理空间的设计与利用、各种材料的选择与搭配等。

广义的精神环境泛指对幼儿园教育产生影响的整个社会精神因素的总和,主要包括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道德、风俗习惯、生活方式、人际关系等。狭义的精神环境指幼儿园内对幼儿发展产生影响的一切精神因素的总和,主要包括教师的教育观念与行为、幼儿园人际关系、幼儿园文化氛围等。

2.发展适宜性原则是指幼儿园环境创设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及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促进每个幼儿全面、和谐地发展。

从年龄的一般特征来看,幼儿园小班、中班、大班幼儿在身心发展上的特点是存在明显差异的。因此,教师要根据不同的年龄特征提供相应的发展环境。比如:设计相适应的教学内容;提供合适的教学器具;开展有层次的游戏。同时,根据最近发展区的原理,为不同的幼儿制定相应的发展目标。

幼儿园的环境应该是宽松的、自由的、和谐的,并且是安全的和多样的。

3.幼儿园内环境的特点表现为环境的教育性和可控性。

(1)环境的教育性。幼儿园作为专门的幼儿教育机构,其环境创设与其他非教育机构有显著区别。它是根据幼儿园教育的目标及幼儿的发展特点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精心创设的。环境创设不仅是美化的需要,更是教育者实现教育意图的重要中介,教育者把教育意图隐含在环境中,让环境去说话,让环境去引发幼儿应有的行为。

(2)环境的可控性。幼儿园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相比具有可控性,即幼儿园内环境的构成处于教育者的控制之下。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社会上的精神文化产品、各种儿童用品,在进入幼儿园时必须经过精心的筛选甄别,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以有利于幼儿发展为选择标准;另一方面,教师根据教育的要求及幼儿的特点,有效地调控环境中的各种要素,维护环境的动态平衡,使之始终保持在最适合幼儿发展的状态。

环境的教育性与可控性之间是相互联系的,环境的教育性决定了环境的可控性,使可控性有了明确的标准和方向。反过来,可控性又保证了教育性的实现,二者具有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

4.影响幼儿园内环境质量的重要因素,包括物质因素和精神因素。

(1)物质因素。如前所述,物质环境是幼儿园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幼儿园教育的关系十分密切,会对幼儿园环境质量产生重要影响。教师应结合幼儿园的各级教育目标,科学合理地选择材料与安排空间,满足幼儿活动的需要。

(2)精神因素。精神环境是幼儿园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幼儿园教育的关系十分密切。在影响幼儿园环境质量的各种精神因素中,人的因素、幼儿园文化的作用是十分巨大的。①人的因素。在人的因素中,幼儿教师是幼儿园中对幼儿发展影响最大的因素。在一定的物质条件具备后,教师的观念和行为是影响幼儿园环境质量的决定因素。②幼儿园文化。相对于人与物等可见的因素而言,幼儿园文化比较抽象,但对幼儿园环境质量的影响却是巨大的。

幼儿心理学试题及答案[1]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 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30分) 1.可以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大量资料,较易作出结论的一种研究方法是( )。 A.问卷法 B.谈话法 C.观察法 D.实验法 2.最近发展区存在于儿童心理发展的( )。 A.任何时候 B.关键期 C.最佳期 D.敏感期 3.下列属于5~6岁幼儿特征的是( ) A.认识依靠行动 B.开始掌握认知方法 C.开始接受任务 D.最初步生活自理 4.幼儿知道“夏天很热,最好不要到户外去”反映了幼儿( )。 A.感觉的概括性 B.知觉的概括性 C.思维的概括性 D.记忆的概括性 5.四岁幼儿一般能集中注意约( )。 A.5分钟 B.10分钟 C.15分钟 D.20分钟 6.下列哪种现象能表明新生儿的视听协调?( ) A.有些婴儿听到音乐会露出笑容 B.听到巨大的声响,婴儿会瞪大眼睛 C.婴儿听到母亲叫“宝宝”,就会去找妈妈 D.婴儿看到大人逗他说话,会一跳一跳表现出快乐的样子 7.正常婴儿主要依靠何种感觉定位?( ) A.视觉 B.听觉 C.触觉 D.运动觉 8.下列哪种推理属于传导性推理?( ) A.爸爸告诉孩子:“地上一道一道的是车沟。”孩子就说:“爸爸脑门上也有车沟。” B.孩子看到母鸡带着一群小鸡,认为老师带小朋友做游戏时也像母鸡。 C.有个孩子认为金鱼是世界上最骄傲的动物,因为它总是摇头晃脑的。 D.有人喊孩子的爸爸,爸爸没回答,孩子就说:“爸爸没听见。” 9.在指导幼儿观察绘画时,下面哪句指导语易把幼儿的观察引向观察个别事物?( ) A.图上有些什么呢?

电大专科学前教育《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试题及答案2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一、名词解释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发展的连续性 2.客体永久性 3.直觉行动思维 4.依恋 5.结构性游戏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____ 学前儿童心理年龄特征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2.在怀孕后的第四周,胚胎第一个形成的是一-----。 3.婴儿从____垂,开始对颜色有分化性反应,能辨别彩色和非彩色。 4.是婴儿的第一个社会性行为。婴儿通过笑能引起其他人对他作出积极的反应。 5.社会心理学家认为,在同伴群体中的评价标准出现之前,____是影响儿童最有力的人物。 6.到了2岁左右,儿童歌曲的基本结构有了一定的了解,自发唱出来的“咿呀之歌”已经具有了歌曲所具备的一个大体的构架和轮廓,心理学家称之为婴幼儿的-------一。 7.托马斯将儿童的气质分为三种类型:--------、--------和____。 8.心理学家Parten根据学前儿童在游戏中的社会性参与程度,将游戏分为四种:___ _、平行游戏、--------和-------一。 9.儿童一般要到六七岁才能获得 -------一的认识。 10.自我意识是一个多维度结构,从形式上看,自我意识包括一----、-------和-------。 11.班杜拉认为,儿童是通过----------而习得新行为。 12.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人的知识既不是来自一---- ,也不是来自-------,而是来自----------的相互作用。 三、筒答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简述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任务。 2.简述儿童产生惧怕的原因。 3.简述安沃斯提出的儿童依恋的模式类型。 四、论述题(16分) 试论述同伴关系对儿童发展的作用。 五、案例分析题(20分) 材料:其其性子很急,每次拿小人书,都是拿一大叠,翻得很快,

第一二章心理学考试试题 -

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 2018级幼儿心理学试题 班级姓名成绩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80分) 1.人的大脑可以划分为()个机能分工的叶。 A.3 B.2 C.4 D.5 2.儿童出生时,皮层的结构分化水平,特别是对()的分化水平已发展得相当高。 A.感觉信息 B.触觉信息 C.知觉信息 D.体觉信息 3.儿童到()岁时,大脑皮层已变得相当成熟,大脑皮层区表面的大小占成人皮层区表面大小的80%-90%。 A.10 B.8 C.5 D.7 4.比较而言,()对人类心理的作用尤为重要。 A.物质环境 B.社会环境 C.自然环境 D.家庭环境 5.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是()。 A.主观能动的 B.消极被动的 C.客观主动的 D,积极主观的6.幼儿园里最常用、最实用的研究方法是()。 A.调查法 B.实验法 C.观察法 D.谈话法 7.梦是()的一种极端形式 A.幻想 B.创造想象 C.再造想象 D.无意想象 8、个性心理特征不包括() A、能力 B、气质 C、性格 D、情感 9、下列不属于认识过程的是() A、感知觉 B、记忆 C、能力 D、想象 10、心理过程不包括() A、气质过程 B、认识过程 C、情感过程 D、意志过程 11.现代儿童心理学证明,儿童早在()就已经具备人类基本的感觉和知觉。 A、新生儿期 B、婴儿晚期 C、幼儿初期 D、先学前期

12.人们常说:“入芝兰之室,就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指的是感觉的() A.感觉的互相作用 B.感觉的对比性 C.感觉的适应性 D.感觉的敏感化 13.在检查色盲时,能够区分图中的数字,这体现视觉的哪一功能()A.差异功能 B.背景辨别 C.视觉填充 D.对象再认功能 14.人类最古老的感觉是() A嗅觉 B痛觉 C 味觉 D视觉 15.视觉悬崖实验说明6个月大的婴儿就明确具有() A、深度知觉 B、形状知觉 C、方位知觉 D、可见度 16.最新研究表明,()个月和9个月是婴儿自我效能感发展的两个高峰。 A 1 B 2 C 3 D 8 17. 下列关于感知觉说法正确的是() A、儿童出生后最先产生的是视觉 B、研究发现胎儿已有听觉 C、儿童年龄越小,视敏度越高 D、婴儿没有痛觉 18.冬季人们刚穿上棉衣时,感到身上负担很重,行动不方便,可是过了一段时间就没有这种负担重的感觉了、行动如初,这是()现象。 A.感觉对比B.感觉的适应 C.感觉的相互作用 D.敏感化 19.实证研究中最基本的方法是() A.谈话法 B.调查法 C.实验法 D.观察法 20、()不仅保证了婴儿正确处理自己的行动与结果的关系,也是儿童日后形成自我认识和自我意识的基础。 A.多通道感知 B.可知度 C.知觉 D.自我效能感 21、在方位知觉的发展中,儿童在()能够正确辨别上下。 A、3岁 B、4岁 C、5岁 D、6岁 22、儿童知觉行为的可知度既依赖于环境的直接提供,也依赖于具体情境中() A、成人的指导 B、对象的特点 C、儿童的目标 D、儿童的身体条件 23、“视觉悬崖”实验是用来测试幼儿的__知觉。() A、感知觉 B、深度知觉 C、视知觉 D、方位知觉

幼儿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三

幼儿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三) 幼儿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三)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干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与儿童最初的情绪反应相联系的需要是()。 A.社会性需要 B.爱的需要 C.尊重的需要 D.生理需要 2.幼儿记忆的特点之一是()。 A.形象记忆占优势 B.语词记忆占优势 C.意义记忆用的多 D.机械记忆效果好 3.幼儿在听老师讲《卖火柴的小女孩》时,头脑中会浮现出小女孩的生动形象,这种心理活动属于()。 A.创造想象 B.无意想象 C.再造想象 D.幻想 4.幼儿思维的典型方式是()。 A.直觉行动思维 B.具体形象思维 c.抽象逻辑思维 D.辩证思维 5.幼儿园老师上课时,一边弹琴,一边组织孩子们按音乐节奏做各种动作,老师的这种注意品质是()。 A.注意的稳定性 B.注意的广度 C.注意的转移 D.注意的分配 6.儿童学习语言过程中最早出现的句型是()。 A.电报句 B.单词句 c.联合复合句 D.判断句 7.新生儿的心理,可以说一周一个样,满月之后,是一月一个样,可是周岁以后发展速度就缓慢下来,两三岁以后的儿童,相隔一周,前后变化就不那么明显了,这表明了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进程的一个基本特点是()。

A.发展的连续性 B.发展的整体性 c.发展的不平衡性 D.发展的高速度 8.通过分析儿童的绘画、日记等了解儿童心理的方法是()。 A.实验法 B.测验法 C.观察法 D.作品分析法 9.学前儿童心理学中的“儿童”一般是指()。 A.O~6、7岁 B.O~12岁 C.O~15岁 D.0~18岁 10?儿童某种知识和形成某种能力比较容易,儿童心理某个方面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称为()。A.转折期 B.敏感期 C.危机期 D.最佳发展期 11.大约6~10周后,人脸可以引发婴儿微笑,这种微笑被称为()。 A.社会性微笑 B.愉快 C.交往 D.高兴 12?现在的幼儿与几十年前的幼儿的某些心理特点,如:思维的具体形象性、活泼、好动等特点基本相同,这说明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具有()。 A.可变性 B.整体性 C.阶段性 D.稳定性 13.到3岁时,儿童脑的重量大约是()9。 A.390 B.900 C.125 D.1000 14.出生()个月以内是视觉发展的敏感期。 A.1 B.3 C.6 D.9 15.问一个3岁的儿童“你有姐姐吗?”,他说“有”,再问“你姐姐有弟弟吗?”,他却说“没有”,这说明学前儿童的思维具有()特点。 A.片面性 B.经验性

幼儿心理学第一章第二章-练习题

2013年第一学期幼儿心理学练习题 (1) 一填空题(22`) 1心理现象划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过程。 2 心理过程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心理是______的机能,是对_________的反映。 4 影响幼儿心理发展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5 生理成熟时指儿童身体___________和_______。 6儿童动作发展的顺序是会______,然后会_____,再会______ ,最后才会______。 7幼儿的认识活动为__________开始向_________发展。 8 幼儿的心理活动以_________为主,开始向_________发展二选择题(24`) 1 在下面的心理现象中属于心理过程的是()。 A 需要B信念 C 理想 D 情感 2 儿童生长发育的顺序是()发育最早。 A 躯干B头部C上肢D下肢 3 儿童生长发育速度的规律是在出生头几年生长发育()。 A 很快B减慢 C 不快不慢D 很慢 4 教育因素对幼儿心理发展中起着()作用。 A 决定 B 可能性C自然的物质前提D主导

5环境因素对幼儿心理发展起着()作用。 A 制约B决定C自然的物质前提D 现实 6()幼儿的个性初具雏形。 A 5-6岁 B 4-5岁 C 3-4岁 D 2-3岁 7认识依靠行动是()幼儿的心理发展特征。 A 1-3岁 B 3-4岁 C 4-5岁 D 5-6岁 8 好学好问是()的幼儿心理发展特征之一。 A 1-3岁 B 3-4岁C4-5岁D 5-6岁 9 4-5岁幼儿最主要的心理特征是()。 A 活泼好动 B 好学好问 C 爱模仿 D 独立性强 10 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指的是儿童每个年龄阶段中形成并表现出来的()。 A 个别心理特征 B 所有的心理特征 C 典型的心理特征 D 笼统的心理特征 11 幼儿期的主要活动是()。 A 学习 B 游戏 C 劳动 D 音乐 12 爱模仿是()幼儿心理发展特征。 A 3-4岁 B 4-5岁 C 5-6岁 D 1-3岁 三判断题(10`) 1 心理现象简称心理。() 2 心理是人脑的机能,所以脑会自发的产生心理。() 3 环境因素对幼儿的心理发展起着决定作用。()

教师资格考试幼儿心理学模拟试题

一、不定项选择题(每题l分,共30题,每题有一个或多个答案,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1.学与教相互作用的过程是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的要素有()。 A.幼儿 B.教师 C.教学内容 D.教学媒体 E.教学环境 2.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如()。 A.实物 B.文字 C.口头语言 D.图表 E.图像 3.幼儿的自我评价主要有以下特点()。 A.从依赖成人的评价到独立评价 B.从外部行为到内部品质的评价 C.从比较笼统到比较细致的评价 D.从主观情绪到客观性的自我评价 E.具有一定的道德评价能力 4.根据埃里克森的理论,2~3岁的发展任务是培养()。 A.自主性 B.主动性 C.勤奋感 D.自我同一性 E.亲密感 5.在学校环境中,学生的个别差异主要表现为()。 A.家庭文化背景的差异 B.志向水平的差异 C.智力的差异 D.人格的差异 E.学习风格的差异 6.加涅按照学习的结果将学习分为()。 A.言语信息 B.智慧技能 C.认知策略 D.态度 E.运动技能 7.桑代克提出的学习规律包括()。 A.强化律 B.练习律 C.准备律

E.同化律 8.游戏是补偿现实生活中不能满足的愿望和克服创伤性事件的手段,是儿童借助想象来满足自身欲望的虚拟活动,持这种观点的是()。 A.斯宾塞 B.格罗斯 C.拉扎鲁斯 D.皮亚杰 E.弗洛伊德 9.皮亚杰认为,儿童的游戏发展水平与智力发展相应,主要有三种类型的游戏()。A.练习游戏 B.角色游戏 C.象征性游戏 D.规则游戏 E.结构游戏 10.在技能形成过程中,练习中期出现进步的暂时停顿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为()。A.抑制现象 B.挫折现象 C.高原现象 D.低分现象 E.消退现象 11.按照游戏的目的性可以将幼儿游戏分为()。 A.创造性游戏 B.教学游戏 C.无规则游戏 D.有规则的游戏 E.常规游戏 12.吹拉弹唱属于()。 A.识记技能 B.心智技能 C.操作技能 D.认知技能 E.外部技能 13.弗洛伊德认为,个性是一个整体,由彼此相关的()构成。 A.本我 B.自我 C.超我 D.能力 E.气质 14.人们对于某种行为要求的依据或必要性缺乏认识与体验,不知不觉受到群体的压力而产生的跟随他人行动的现象称为()。 A.模仿 B.从众 C.服从

儿童心理学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 1.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C)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 A.0— 8."9岁 B.0—3岁 C.0—6岁 D.0— 13."14岁 2.以时间为标准,在同一时间对某个年龄组或几个年龄组的儿童的心理发展进行研究的方法属于(A) A.横向研究 B.纵向研究 C.平行研究 D.实证研究 3.对一组或一个儿童进行定期的系统的随访观察,找出心理发展过程特点的方法称为(B) A.横向研究 B.纵向研究 C.平行研究 D.实证研究 4.下列属于新生儿无条件反射的是(A)。

A.抓握反射 B.吮吸反射 C.转向反射 D.张嘴 5.大脑机能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是(A) A.大脑皮层抑制机能的发展 B.大脑皮层兴奋机能的发展 C.神经兴奋过程的发展 D.条件反射的出现。 6.第二信号系统的出现是在(A) A.出生后的下半年起 B.出生后一年 C.出生起 D.出生后两年 7.一般认为,婴儿从(D)起开始对颜色有分化反应。A.生后1个月 B.生后2个月 C.生后3个月 D.生后4个月 8.设置视崖装置以检查儿童深度知觉的心理学家是(A)A.吉布森和福克

B.皮亚杰 C.维果斯基 D.福禄贝尔 9.幼儿的记忆以(B)为主。 A.有意记忆 B.无意识记忆 C.再认记忆 D.重复记忆 10."儿童通过多次尝试,通过拉桌布取得放在桌布中央的球,下次在看到床单上的球就会通过拉床单来拿到手。此阶段孩子的思维处于(B)。 A.具体形象思维阶段 B.直觉行动思维阶段 C.抽象思维阶段 D.具体思维阶段 11."直觉行动思维直到学龄时期,也仍然是“概念智力”的一个基础,这段话出自(A) A.皮亚杰 B.吉布森和福克 C.维果斯基 D.福禄贝尔 12."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儿童依靠(B)进行思考

小度写范文[幼儿心理学的教案]学前教育幼儿心理学模板

[幼儿心理学的教案]学前教育幼儿心理学 了解与掌握心理健康的定义对于增强与维护人们的健康有很大的意义。当人们掌握了衡量人的心理健康标准,以此为依据对照自己,进行心理健康的自我诊断。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幼儿心理学的教案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 幼儿心理学的教案篇一 设计思路: 幼儿的情绪表现完全是外显的,缺少控制的,情绪常常极度强烈而高涨,小班幼儿更是如此,孩子的情绪不是很稳定,有一半的幼儿在入园初期都是哭着度过的,每天哭着喊爸爸,妈妈,怎么劝都不好用,慢慢地对幼儿园熟悉了,你会发现孩子有时哈哈大笑、手舞足蹈,有时大发脾气、哇哇大叫,调节情绪能力较弱。为了让幼儿尽快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并且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我特意设计了《情绪变变变》的心理健康的教学活动,将心理健康目标与语言目标有机融合。游戏是幼儿的生命,所以活动始终以游戏贯穿始终。设置情境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合于游戏中,发挥增效作用。并采用卡片联想、生活经验联想来激发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认识日常生活中笑、生气、哭的情绪变化,并产生相应的体验。 2、学习用语言表达感受,用适当的方式表达、调节自己的情绪。 3、体验关爱、分享的快乐。 活动重难点: 正确认知自己的情绪,学习控制自己的情绪。 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音乐,相关材料,三个大班幼儿。

2、心理准备:幼儿坐成半圆形。 活动过程: 游戏《找朋友》导入,引起幼儿兴趣。 (通过游戏帮助幼儿熟悉同伴,拉近与教师、同伴的心理距离。) 创设情境,引导幼儿体验感受情绪的变化。 (1)介绍三个大班幼儿,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2)情境:三名幼儿在一起玩耍,很开心,结果开始争抢玩具,相互开始生气,最后一名幼儿没有抢到玩具,开始哭 (通过创设情境让幼儿更直观的对这三种情绪变化的过程产生共鸣,帮助幼儿理解。) 3、幼儿体验。 (1)尝试用语言去讲述自己的感受及情绪经验,并学学笑、生气、哭时的表情。 (2)引导幼儿讲述生气、难过哭时可以做些什么? (3)师幼共同小结几种表达自己情绪的方式: 可以独自呆一会儿消消气;可以对别人说出生气的原因;为别人想一想;或者轻轻的哭一哭、睡一觉、看看书、听听音乐、做做游戏等等,这样很快就会好了。 游戏《情绪变变变》,让幼儿明白生活中要做个笑宝宝。

学前心理学第三章历年试题

学前心理学第三章历年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幼儿在教室里边听音乐边做动作,这种现象属于() A.注意的范围B.注意的分配 C.注意的稳定性 D.注意的转移 2.幼儿园老师上音乐课时,一边弹琴,一边组织孩子们按音乐节奏做各种动作。老师的这种注意的品质是( ) A.注意的稳定性B.注意的范围C.注意的转移D.注意的分配 3.幼儿开始学跳舞时,注意了脚的动作,手就一动不动;注意了手的动作,脚步又乱了,这说明儿童注意的() A.稳定性比较差 B.范围比较小 C.转移能力有限 D.分配能力较差 4.3岁前儿童的注意基本上都属于 ( ) A.无意注意B.有意注意 C.选择性注意D.定向性注意 5.以下对婴儿注意偏好描述错误 ..的是( ) A.偏好简单的刺激物B.偏好曲线 C.偏好对称的刺激物D.偏好集中的刺激物 6.3~6岁儿童注意的特点是() A. 无意注意占优势,有意注意逐渐发展 B. 有意注意占优势,无意注意逐渐发展 C. 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都没什么发展 D. 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同步发展 7.学前儿童在游戏活动中,能逐渐与别人联系、合作活动,这说明他们的注意的( ) A.选择性增强 B.范围扩大 C.稳定性提高 D.分配提高 8.幼儿正在教室里画画,教室外突然传来一阵喧哗声,孩子们不由自主地探头去看,或侧耳倾听。这种现象属于() A.注意的分配 B.注意的转移 C.注意的广度 D.注意的分散 9.研究表明,在良好的教育环境下,一般情况3岁幼儿能集中注意( ) A.3~5分钟 B.5~10分钟 C.15分钟 D.20分钟 10.儿童最早出现的注意属于() A.选择性注意 B.定向性注意 C.有意注意 D.有意后注意 11.教师在组织幼儿活动时,要提出具体而明确的要求,在同一个短时间内不能要求幼儿注意事物的更多方面,这主要是考虑到幼儿注意的( ) A.选择性 B.稳定性 C.范围 D.分散 12.对一类刺激物注意得多,而在同样的情况下对另一类刺激物注意得少,这是( ) A.定向性注意 B.选择性注意 C.有意注意 D.有意后注意 13.教师组织幼儿排练文艺节目时,既要求幼儿边唱边跳,同时,还要求幼儿具有丰富的表情。在此,幼儿所表现出的注意品质属于() A.注意的选择性 B.注意的稳定性 C.注意的范围 D.注意的分配 14.1岁前儿童注意的发展,主要表现为注意() A.选择性的发展B.稳定性的发展 C.集中性的发展D.分配能力的发展 二、解释概念或术语题 15.选择性注意 16.注意

幼儿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幼儿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每小题1分,共30分) 1.可以在较短时间获得大量资料,较易作出结论的一种研究方法是()。A.问卷法B.谈话法C.观察法D.实验法 2.最近发展区存在于儿童心理发展的()。A.任何时候B.关键期C.最佳期D.敏感期 3.下列属于5~6岁幼儿特征的是()A.认识依靠行动B.开始掌握认知方法C.开始接受任务D.最初步生活自理 4.幼儿知道“夏天很热,最好不要到户外去”反映了幼儿()。A.感觉的概括性B.知觉的概括性C.思维的概括性D.记忆的概括性 5.四岁幼儿一般能集中注意约()。 A.5分钟 B.10分钟 C.15分钟D.20分钟 6.下列哪种现象能表明新生儿的视听协调?()A.有些婴儿听到音乐会露出笑容B.听到巨大的声响,婴儿会瞪大眼睛C.婴儿听到母亲叫“宝宝”,就会去找妈妈 D.婴儿看到大人逗他说话,会一跳一跳表现出快乐的样子7.正常婴儿主要依靠何种感觉定位?()A.视觉B.听觉C.触觉D.运动觉 8.下列哪种推理属于传导性推理?() A.爸爸告诉孩子:“地上一道一道的是车沟。”孩子就说:“爸爸脑门上也有车沟。” B.孩子看到母鸡带着一群小鸡,认为老师带小朋友做游戏时也像母鸡。 C.有个孩子认为金鱼是世界上最骄傲的动物,因

为它总是摇头晃脑的。D.有人喊孩子的爸爸,爸爸没回答,孩子就说:“爸爸没听见。” 9.在指导幼儿观察绘画时,下面哪句指导语易把幼儿的观察引向观察个别事物?() A.图上有些什么呢? B.图上的小松鼠在做什么呢? C.这图告诉我们一件什么事呢? D.图上讲的是个什么故事? 10.下面不属于影响学前儿童攻击性行为因素的是()A.榜样B.强化C.移情D.挫折 11.下列活动属于“言语过程”的是()A.听故事B.练习打字C.弹琴D.练声 12.下面属于4~5岁幼儿想象特点的是()A.想象出现了有意成分 B.想象活动没有目的,没有前后一贯的主题 C.想象形象力求符合客观逻辑 D.想象依赖于成人的语言提示 13.下列哪种活动反映了儿童的形象思维?()A.做游戏,遵守交通规则过马路 B.过家家,用玩具锅碗瓢盆做饭、吃饭 C.给娃娃穿衣、喂奶 D.儿童能算出2+3=5 14.用以控制幼儿情绪的“消退法”,其理论依据是()。A.行为主义理论B.认知理论C.人本主义理论D.精神分析理论 15.让一个4岁半的幼儿看“牛、人、船、猪”四图,要求拿出不同的一,他拿出了“船”,是因为()。

学前儿童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横向研究:在同一时间对某个年龄组或几个年龄组的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加以观察,求出某种心理水平的代表值,或求出几个年龄组儿童的代表值加以比较。 2.具体形象思维:指依赖于事物的具体形象、表象以及表象的联想而进行的思维。 3.记忆策略:是指为提高记忆效果而采用的手段以及对自身记忆活动的有意识控制的心理活动。 4.自传体记忆:是指婴儿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具体事件的记忆 5.亲社会行为: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对他人有益或对社会有积极影响的行为,包括谦让、帮助、合作、分享、安慰和捐赠等。 6.依恋:是婴儿与母亲或其他养育者之间形成的亲密的,持久的情感关系,婴幼儿以依恋行为(如微笑、啼哭、吸吮、喊叫、抓握、偎依和跟随等)表达对依恋对象的依恋关系。7.观察学习:就是通过观察他人(范型或称榜样)所表现的行为及其结果而习得新行为。8.关键期:(见简答题) 9.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整体的反映,是对感觉信息的组织和解释过程。 10.象征性游戏:通过使用替代物并扮演角色的方式,来模拟社会生活的假装或想象游戏。 二、填空 1.发展的社会性是指个体的心理发展不能脱离(社会条件)。 2.发展的阶段性是指个体心理发展过程是由一个个(特定的发展阶段)组成的。 3.发展的差异性是指每一个儿童的心理都有自己的(发展速率)、(特色和风格)等,从而构成个体间心理发展的不同。 4.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证研究法)和(理论研究法)两大类。 5.纵向和横向的研究取向具体体现为(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三种方法。6.调查法包括(谈话法)、(问卷法)、(测验法)和(产品分析法)四种。 7.尽力减少环境中的(噪音)是保护儿童听力的重要保障。 8.6、7岁时儿童的脑重约(1280 )克,已基本接近成人脑重的90%。12岁达1400克(即成人脑的平均重量)。 9.个体心理是在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个体自身心理因素的相互作用中得到发展的,这就体现了(发展的普遍性)。 10.美国心理学家范茨专门用(视觉偏爱)的方法研究了婴儿对形状的辨别和偏好。11.多通道知觉主要指(视觉-听觉)、(视觉-触觉)、(视觉-动觉)之间的联合。12.研究表明儿童方位知觉的发展顺序为先(上下),再(前后),然后是(左右)。13.儿童思维发展的总趋势,是按(直觉行动思维)在先,(具体形象思维)随后,(抽象逻辑思维)最后的顺序发展起来的。 14.直觉行动思维一方面使儿童的动作(得以协调),一方面把客体从时间和空间上(组

自考学前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自考学前教育心理学试 题及答案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自学考试学前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目前对创造力和智力的关系较为一致的看法是( C ) A.智力高者必定有高创造性 B.高创造性者智力未必高 C.高智力是高创造性的必要而非充分条件 D.高智力是高创造性的充分必要条件 2.问题解决的基本过程分为( C ) A.实践归纳、提出问题、研究问题与解决问题 B.提出问题、查阅文献、思维求索与得出结论 C.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与验证假设 D.提出问题、研究问题、文献查阅与得出结论 3.维特罗克提出了学生学习的( B ) A.同化模式 B.生成模式 C.顺应模式 D.启发模式 4.下列说法符合奥苏伯尔观点的是( D ) A.接受学习必然导致机械学习,发现学习必然导致意义学习 B.接受学习必然导致意义学习,发现学习必然导致机械学习 C.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都必然导致意义学习 D.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都可能是有意义的,也可能是机械的 5.智力技能按其性质可分为( A ) A.感知技能与思维技能 B.决策技能与推理技能 C.元认知技能与决策技能 D.监控技能与反思技能 6.蒙台梭利认为,动作教育主要训练幼儿的( C ) A.跳的动作、跑的动作与抓握动作 B.坐的动作、走的动作与跑的动作 C.基本动作、大肌肉动作与小肌肉动作 D.走的动作、抓握动作与书写动作 7.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是( D ) A.自然科学 B.偏重自然科学的边缘科学 C.社会科学 D.偏重社会科学的边缘科学 8.“经典条件作用理论”是由哪位心理学家提出来的( D ) A.华生 B.弗洛伊德 C.斯金纳 D.巴甫洛夫 9.“中介变量”的概念首先是由谁提出来的( C )

幼儿心理学各章测试题

文档幼儿心理学(针对亳州学院考试)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1.幼儿心理学 2.关键期 3. 生理成熟 二、填空题 1.影响幼儿比较多的具体环境主要有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是儿童心理发展的物质前提。 3.动机的基础是人的__________。 4.这种推动人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动力 就是人的活动__________。 5.人的个性特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三个方面。 6.心理是__________的机能。 7. __________是心理的内容与源泉。 8. __________为幼儿心理发展提供最基本的自然物质前提。 9.环境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主要指社会生活条件和 __________的作用。 三、选择题 1.幼儿心理学中的“幼儿”,其年龄阶段一般是指 _______。 A.0-3岁 B.3-6岁 C.6-12岁 D.0-18岁 2.一个小黑点,有的孩子看后说像蚂蚁,而有的孩子则说 像芝麻,但在成人看来那只是一个小黑点。上述这段话说 明________。 A.心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带有主观色彩的。 B.心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被动的。 C.小孩子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不准确的。 D.成人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准备的。 四、简答 1.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 第二章幼儿心理发展年龄特征概述 一、名词解释 1.儿童心理年龄特征二、填空题 1. 1-3岁是儿童_______、_______的一个重要时期。 2. 幼儿前期出现的新的心理活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选择题 1. 3~4岁是学前时期,也是幼儿园小班年龄,这时 期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_。 A.生活范围扩大 B.认识依靠行动 C.情 绪作用大 D.爱模仿 2.人生最早出现的认识过程是_______。 A.感觉和知觉 B.感觉和记忆 C.知觉和记忆 D.记忆和想象 3.下列关于婴儿动作发展规律不正确的是_______。 A.从整体动作到分化动作 B.从小肌肉动作到大肌肉动作 C.从上部动作到下部动作 D.从无意动作到有意动作 4.下列属于5~6岁幼儿特征的是_______。 A.认识依靠行动 B.开始掌握认知方法 C.开始接受任务 D.最初步生活自理 5. 开始使用工具的年龄是_______。 A.0—1岁 B.1—3岁 C.3—6岁 D. 6岁后 6.3~4岁儿童的认识活动下列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_______。 A.往往依靠动作和行动 B.是先做再想 C.抽象逻辑性萌芽 D.是非常具体的 7. 婴幼儿大肌肉运动准确性的发展,比小肌肉的发展_______。 A.要晚些 B.要早些 C.要不明显些 D.时间差不多 四、判断题 1.认生是婴儿认识能力发展的重要变化.() 2.婴儿期的特点之一是婴儿会说话了。() 3.婴儿已有了对物体大小、形状的知觉。() 4.婴儿认知活动的发生,突出表现在感知的发生和视觉、听觉的发展上。()

学前心理学题目及答案 (2)

《学前心理学》考试试题(1) 一、选择题(10分) 1、儿童言语的形成中,出现单词句阶段的年龄段是()。 A. 6个月—1岁 B.1岁—1.5岁 C.1.5岁—2岁 D.2岁—3岁 2、()是维持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手段。 A.想象 B.思维 C.记忆 D.语言 3、下列属于儿童两种信号系统活动的发展第三阶段的是()。 A.直接刺激词的反应 B.词的刺激直接反应 C.直接刺激直接反应 D.词的刺激词的反应 4、下列那一时期是初步掌握本族语言的时期()。 A.婴儿期 B.学前期 C.少年期 D.先学前期 5、关于幼儿记忆的年龄特征不正确的是()。 A. 记得快忘得也快 B.容易混淆 C.语词记忆占优势 D.较多运用机械记忆 6、不属于研究学前儿童信息的基本原则的是()。 A.客观性 B.发展性 C.教育性 D.理论性 7、幼儿初期的心理特点是()。 A.思维具体形象 B.行为具有强烈的情绪性 C.爱玩、会玩 D.个性初具雏形 8、()是人生最早出现的认识过程,是其它认识过程的基础。 A.记忆 B.想象 C.感知觉 D.思维 9、在方位知觉的发展中,儿童在()能够正确辨别前后。 A.3岁 B.4岁 C.5岁 D.6岁 10、在儿童大脑皮质各区域中,最早成熟的是()。 A.顶叶 B.颞叶 C.枕叶 D.额叶 二、填空题(10分) 1、再造想象是根据一定的,尤其是语言文字的描述说明,形成关于某种事物的形象的过程。 2、了解幼儿掌握概念水平的常用方法。 3、判断是概念与概念之间的联系,是人脑凭借语言的反映事物之间或者之间的肯定或否定性联系的过程。 4、是培养儿童正确发音的关键期。 5、是对客体的感知中,在自己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行动中进行的思维。 6、幼儿情绪情感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社会化、、自我调节化。 三、名词解释(20分) 1、问题言语 2、情绪情感 3、同伴关系 4、能力 5、理智感 四、简答题(30分) 1、创造想象有何表现? 2、简述依恋感发展的四个阶段? 3、简述幼儿口语表达能力发展的趋势。

学前教育及幼儿心理学

《幼儿心理学》复习纲要 第一章幼儿心理学概述 一、识记 1、幼儿心理发展一般为分三个阶段:幼儿初期、幼儿中期、幼儿晚期。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弗洛伊德、日内瓦学派皮亚杰。普莱尔就是科学儿童心理学的创始人,《儿童心理》被公认就是第一步科学的、系统的儿童心理学著作,霍尔提出“复演说”,就是美国儿童心理研究的开创者。英国的高尔顿就是遗传决定论的鼻祖。行为主义的创始人华生就是环境决定论的代表。调与作用论的代表人物就是德国心理学家斯特恩与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格塞尔的成熟论认为发展的本质就是结构性的,认为支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有两个:成熟与学习。格塞尔的观点主要来源于她著名的双生子爬梯实验。相互作用论的观点代表人物有皮亚杰、瓦龙以及苏联的社会文化历史学派。 2、口语学习的关键期就是 1~3 岁,形象视觉发展的关键期就是 0~4 岁,掌握数概念的关键年龄就是 5 岁左右,幼年就是心理发展的关键期。洛伦茨首次提出印刻概念,关键期最基本的特征就是,它只发生在生命中一个固定的短暂时期。 3、心理发展的动力就是幼儿在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中,社会与学校教育向幼儿提出的要求所引起的新需要与幼儿原有的心理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就是幼儿心理发展的内因。` 4、目前,主要从两个方面来探讨幼儿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一就是幼儿认知过程(智力活动)发展的年龄特征,在思维发展中,其年龄特征表现为:在幼儿初期,以直觉动作思维为主,具体形象思维开始萌芽;到了幼儿中期,具体形象思维开始占思维的主导地位;而到了幼儿晚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但抽象逻辑思维已萌芽。二就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年龄特征,包括兴趣、动机、情绪、自我意识、能力、性格、人格等,自我意识发展的年龄特征就是其中最主要的环节。 二、名词解释 5、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就是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成熟直至衰老的生命全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特点与规律的学科。 6、幼儿心理学:研究幼儿期(3 岁至 6 、7 岁)儿童心理发展特点与规律的学科。 7、幼儿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就是在一定社会与教育条件下,在幼儿心理发展的

完整word版,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试题

第一章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概述 习题答案 习题 一、填空题 1.达尔文根据长期观察自己孩子的心理发展的记录而写的一书是儿童心理学早期专题研究成果之一,它对推动儿童心理的传记法(或日记法)研究有重要影响。 2.科学的儿童心理学产生于。 3.德国生理学家和实验心理学家是儿童心理学的真正创始人。 4. 是美国心理研究运动的创始人,享有“美国儿童心理学之父”的称号。 5.心理学家桑代克在1903年出版的标志着教育心理学的诞生。 二、选择题 1.()的《儿童心理之研究》(1925)一书可以说是我国第一本儿童心理学专著。 A 黄翼 B 孙国华 C陆志伟 D陈鹤琴 2.通过书面形式,以严格设计的问题和表格,由被调查者自行填写、回答,从而收集资料和数据的方法叫()。 A 问卷法 B 观察法 C 个案法 D 书面调查法 3.在一特定时间同时观测不同年龄的不同个体来探究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的研究方法称为()。 A纵向研究 B追踪研究 C横向研究 D横断研究 4.我国第一份公开发表的儿童心理学和教育学的学术杂志()在1985年创刊。 A 《心理发展与教育》 B《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 C 《心理发展》 D 《发展心理学与教育学》 5.根据观察的时间安排可以把观察法分为()。 A全面观察 B集中观察 C 重点观察 D分散观察 三、判断题 1.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是儿童发展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相结合的产物。() 2.普莱尔提出了个体心理发展的“复演说”。() 3.美国的格塞尔把实验法引入儿童心理学领域,进行了有名的儿童情绪条件反射实验研究。() 4.自然实验的主要优点在于它的控制比较严格,所获得的数据的可重复性高,数

幼儿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幼儿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10分) 1、儿童言语的形成中,出现单词句阶段的年龄段是( B )。 A. 6个月—1岁岁—岁岁—2岁岁—3岁 2、( A )是维持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手段。 A.想象 B.思维 C.记忆 D.语言 3、下列属于儿童两种信号系统活动的发展第三阶段的是( A )。 A.直接刺激词的反应 B.词的刺激直接反应 C.直接刺激直接反应 D.词的刺激词的反应 4、下列那一时期是初步掌握本族语言的时期( D )。 A.婴儿期 B.学前期 C.少年期 D.先学前期 5、关于幼儿记忆的年龄特征不正确的是( C )。 A. 记得快忘得也快 B.容易混淆 C.语词记忆占优势 D.较多运用机械记忆 6、不属于研究学前儿童信息的基本原则的是( D )。 A.客观性 B.发展性 C.教育性 D.理论性 7、幼儿初期的心理特点是( B )。 A.思维具体形象 B.行为具有强烈的情绪性 C.爱玩、会玩 D.个性初具雏形 8、( C )是人生最早出现的认识过程,是其它认识过程的基础。 A.记忆 B.想象 C.感知觉 D.思维 9、在方位知觉的发展中,儿童在( B )能够正确辨别前后。 岁岁岁岁 10、在儿童大脑皮质各区域中,最早成熟的是( C )。 A.顶叶 B.颞叶 C.枕叶 D.额叶 二、填空题(10分) 1、再造想象是根据一定的(图形)、(图表)、(_符号),尤其是语言文字的描述

说明,形成关于某种事物的形象的过程。 2、了解幼儿掌握概念水平的常用方法(分类法 )、(排除法)、(解释法)、(守恒法)。 3、(判断)是概念与概念之间的联系,是人脑凭借语言的反映_事物之间或者事物与其特征之间的肯定或否定性联系的过程。 4、(四岁0左右是培养儿童正确发音的关键期。 5、(直觉行动思维)是对客体的感知中,在自己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行动中进行的思维。 6、幼儿情绪情感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社会化)、(丰富和深刻化)、(自我调节化)。 三、名词解释(20分) 1、问题言语 问题言语是在碰到困难或问题时产生的自言自语,常常用来表示对问题的困惑、怀疑或惊奇等等。 2、情绪情感 情绪是人类与动物共有的,通常是有机体的生理需要是否满足而产生的体验;情感是人类社会特有的,通常是指人的社会需要是是否满足而产生的体验。 3、同伴关系 同伴关系是儿童在早期生活中,除亲子关系之外的在同龄伙伴中建立的又一重要社会关系。 4、能力 能力是个性心理特征之一,它是顺利完成某种活动的条件。 5、理智感 理智感是由于是否满足认识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是人类所特有的高级情感。 四、简答题(30分) 1、创造想象有何表现 (1)独立创造,一定新意性 (2)提出不寻常 (3)讲故事,编结尾

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学前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前言 (一)大纲的适用对象 本大纲适用于学前教育专业教学 (二)总学时安排 总学时72学时. (三)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必修课,是专业基础课.课程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初步掌握从事幼儿教育工作所必需的心理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初步形成运用学前心理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在教育幼儿过程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热爱幼儿,对幼儿教育工作感兴趣,进而树立热爱幼教事业的专业思想. 课程的任务是要求学员比较全面地掌握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 (四)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主要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征问题.课程涉及到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及其表现的条件,原因和培养策略,会接触到学前教育专业其他有关课程如《学前教育学》等讨论的对象,但本课程是从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角度进行讨论,其视点与有关的教育课程不同. 二、基本要求 (一)课程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初步掌握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包括: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和发展趋势;学前儿童的认识,情感,个性和社会性等各个方面发展的规律和特征;关于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与学前儿童心理和教育有关的社会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知识. (二)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课程的重点:一是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二是要注意把所学理论与生活和工作实践中所遇到的学前儿童心理表现及教育问题结合起来. 课程的难点是对学前儿童心理研究方法的掌握及对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特点和规律的理解. 三、本课程具体内容与要求 第一章学前儿童心理学概述 习的目的和要求: 初步了解学前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认识学习学前心理学的意义;掌握学前儿

幼教心理学各章检查检验测试题

,. 幼儿心理学(针对亳州学院考试)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1.幼儿心理学 2.关键期 3. 生理成熟 二、填空题 1.影响幼儿比较多的具体环境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是儿童心理发展的物质前提。 3.动机的基础是人的__________。 4.这种推动人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动力就是人的活动__________。 5.人的个性特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 6.心理是__________的机能。 7. __________是心理的内容与源泉。 8. __________为幼儿心理发展提供最基本的自然物质前提。 9.环境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主要指社会生活条件和__________的作用。 三、选择题 1.幼儿心理学中的“幼儿”,其年龄阶段一般是指 _______。 A.0-3岁 B.3-6岁 C.6-12岁 D.0-18岁 2.一个小黑点,有的孩子看后说像蚂蚁,而有的孩子则说像芝麻,但在成人看来那只是一个小黑点。上述这段话说明________。 A.心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带有主观色彩的。 B.心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被动的。 C.小孩子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不准确的。 D.成人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准备的。 四、简答 1.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 第二章幼儿心理发展年龄特征概述 一、名词解释 1.儿童心理年龄特征二、填空题 1. 1-3岁是儿童_______、_______的一个重要时期。 2. 幼儿前期出现的新的心理活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选择题 1. 3~4岁是学前时期,也是幼儿园小班年龄,这时 期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_。 A.生活范围扩大 B.认识依靠行动 C.情 绪作用大 D.爱模仿 2.人生最早出现的认识过程是_______。 A.感觉和知觉 B.感觉和记忆 C.知觉和记忆 D.记忆和想象 3.下列关于婴儿动作发展规律不正确的是_______。 A.从整体动作到分化动作 B.从小肌肉动作到大肌肉动作 C.从上部动作到下部动作 D.从无意动作到有意动作 4.下列属于5~6岁幼儿特征的是_______。 A.认识依靠行动 B.开始掌握认知方法 C.开始接受任务 D.最初步生活自理 5. 开始使用工具的年龄是_______。 A.0—1岁 B.1—3岁 C.3—6岁 D. 6岁后 6.3~4岁儿童的认识活动下列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_______。 A.往往依靠动作和行动 B.是先做再想 C.抽象逻辑性萌芽 D.是非常具体的 7. 婴幼儿大肌肉运动准确性的发展,比小肌肉的发展_______。 A.要晚些 B.要早些 C.要不明显些 D.时间差不多 四、判断题 1.认生是婴儿认识能力发展的重要变化.() 2.婴儿期的特点之一是婴儿会说话了。() 3.婴儿已有了对物体大小、形状的知觉。() 4.婴儿认知活动的发生,突出表现在感知的发生和视觉、听觉的发展上。()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