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传统的回归:“成人礼”的现代意义

传统的回归:“成人礼”的现代意义

传统的回归:“成人礼”的现代意义
传统的回归:“成人礼”的现代意义

传统的回归:“成人礼”的现代意义对于文化人类学家和民俗学家来说,“成人礼”并不是一个陌生的概念。这是一个几乎在全世界不同民族、部落、氏族中都曾经存在或至今还依然存在着的通过礼仪。它的丰富多彩,形式多样,令许多文化人类学家和民俗学家惊讶不已。它是对于生命存在的一种真正的确证,一种文化的介入。是人类对于生殖现象认识的一个飞跃,也是人类对于婚姻文化建立起来的第一个习惯性规则。确实,“成人礼”对于人类社会的进化发展曾产生过巨大的影响。但有人会认为,那仅仅是在原始社会,至多或者是在传统社会中,今天,人们对于“成人礼”已经淡弱甚至放弃了。事实果真如此吗?本文就试图通过对于传统“成人礼”的叙述和它所具有的文化内容的发掘,重拾“成人礼”或成人宣誓在现代或当下的存在价值和意义,让从传统中回归的“成人礼”文化,在现代社会重放异彩。

一、传统“成人礼”形式多样

从本质上来看,“成人礼”是对于一个人在进入负有使命的成人社会时所进行的一系列仪式,通过这种仪式,证明他们已经从青少年进入了成人行列,并相应地获得成人社会所具有的各种权力,尤其是婚姻——性关系权力。

从我们所知的“成人礼”习俗来看,所有的“成人礼”都有一整套相关的仪式,只有通过所有的仪式,才能加入真正的成人行列,获得并拥有成人的各种权力义务。在古代的中原地区,主要以“冠礼”和“笄礼”作为“成人礼”。而“冠礼”和“笄礼”,尤其是“冠礼”,下面的内容是其仪式过程中不可或缺的:

第一,实行严格的年龄限制。这就是男子在20岁,女性在出嫁即十六七岁时举行仪式。《礼记·乐记》载:“男二十而冠,女许嫁而笑。”

第二,行“冠礼”时须裸祭祖先,即以酒来祭把祖先。《孔子家语》载:“行冠事,必于祖庙以裸享之礼将之。”裸,以酒灌祭祖先。这与“女子许嫁,笄而醒之,称字”②相似,醴为甜酒。说明“冠礼”或“笄礼”须举行向祖先祷告的祭祀仪式。

第三,冠笄礼时仪式非常隆重。首先,须择吉日佳宾,即“冠礼喜筮日筮宾。”③其次是于祖庙之中行“冠礼”,并须备有礼乐之器。其三是亲朋齐集,司礼人发表祝辞。其四是“冠礼”后取字。所谓“男子二十,冠而字。”④

而在我国的一些少数民族和国外的一些部落、氏族、民族中,则有五花八门的“成人礼”礼仪,如古吴越的“断发文身”,百越民族中的凿齿、拔牙、染齿,西南一些少数民族中的“穿裙子”和“穿裤子”礼,以及象澳大利亚土著的割痕、拔牙、耐苦考验等礼仪,这些“成人礼”也都有各自与习俗相结合的仪式。人们只有通过这些仪式,“成人礼”才算完成,成人的权力和义务才能最终获得。

世界上流行过的“成人礼”不仅仪式多样而繁杂,且由于各自对“成人礼”仪式及认可的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种不同的类型⑤:

1.标志型这是一种以某种物化或在身体上留下痕迹作标志的“成人礼”仪式。它的目的是将成人与未成人者用非常直观的形态加以区别,以使成人者享受到成人权利的同时,也

遵守成人所需要遵循的各项禁忌,并利于社会成员的监督。标志型成人仪式是“成人礼”最古老的形式之一,目前在许多民族中仍然存在的染齿、文身等是它的遗存。

2.拔除型这是一种类似于宗教仪式或由宗教人员介入进行的“成人礼”型式,早期以女子初潮后立即实行隔离、破身等仪式为代表,后来则发展到类似于瑶族的“度戒”、彝族的换裙礼等型式。一方面拔除未成人者的不祥或邪祟,另一方面则指导少女如何去过婚后生育、抚养孩子、操劳家务等现实生活。拔除型的根源可能来自于人类对于女性月经古老的禁忌。

3.考验型

这是一种通过各种磨难来考验参加“成人礼”者的仪式,习俗规定,只有通过考验的成人者,才能为社会群体所接纳。这种考验型的“成人礼”仪式,对于在自然条件低下而又艰苦、危险的环境中生存的原始人来说,是非常必要的。考验型的“成人礼”仪式,大都以男子为多。仪式有诸如割礼、拔牙、凿齿、烟熏、鞭打、割痕、有时限的放逐等等不同的形态,以各自文化可以容纳和认可的度为限。

4.装饰型

这是一种在成人时进行某种点缀装饰以象征成人的仪式,这种仪式非常明显是标志型“成人礼”的延续和发展,因为装饰的目的,与标志型……成人礼”一样是为了区别成人与非成人者,并最终可以确定成人者的权利和义务。古代汉族的冠礼和笄礼,裕固族的“帐房戴头”等都是这类“成人礼”的代表。

5.象征型这是一种以替代物或某种仪式来表达成人的“成人礼”型式,其目的是通过物化或仪式,象征性地表示成人。因此,象征手法或意义,往往大于“成人礼”本身的仪式。如纳西族等民族中实行的“穿裙子礼”、“穿裤子礼”,彝族的“换裙”礼,亚马逊平原亚瓜人的流头礼等等都是以象征性的替代物和仪式来表达成人,从而赋予参加者成人权利的型式。需要指出的是,类型的划分仅仅是为了在学术上进行某种规范,使我们能更清楚地感受到“成人礼”所拥有的不同的形态。而事实上,每个民族所实行的“成人礼”,从来都不是可以机械地进行强行划分归类的。如冠礼既具有装饰的内容,同时也是一种成人权利和男女生别的象征。割礼、拔牙、文身,既是对“成人礼”参与者的考验,也是成人标志的方式。所以,从文化意义上来说,不同类型之间的“成人礼”,其目的和价值指向不仅是可以互相转换的,而且也是互相贯通的,甚至仅仅是多种文化蕴含的表征之一。

二、传统“成人礼”文化意义丰富多彩

“成人礼”之所以来到人类中间,成为人类文化发展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仪式,必定有它独特、深刻而又多种多样的文化蕴含。正是这些文化蕴含,支持着“成人礼”的存在和在历史过程的不同阶段得以延续。从大的来看,“成人礼”的文化意义集中体现在下述几个方面:1.建立标志系统

从国内曾经存在的“成人礼”来看,建立标志系统,是非常明显的文化目的。冠礼、文身、凿齿、染齿、改变服饰等,都是如此。

由于建立标志系统的需要,“成人礼”的标志都选在明显的部位。冠礼、笄礼、帐房戴头是如此,文身也是如此。“成人礼”的文身在古吴越是文刺于额头,⑥高山族对于“成人礼”的文身就是在额头,黎族则在脸上,至于手脚上,则并不很重要的文身。

割礼虽然并不是最明显,但如果能理解我们后面所推定的“成人礼”作为一种婚姻一性关系的标志体系,那么,割礼仍然是非常直观的。

拔牙不仅明显,而且不容改变,因为凡成人者,只要一经拔去牙齿,便不可能再生长出来,而要检验是否成人只要露出牙齿一看便知。

世界上所有盛行“成人礼”的民族,建立标志都是最主要的文化主题,极端的是以完全毁伤自己的身体来建立标志,如菩托库多人在下唇和耳轮上塞进巨大的栓子,爱斯基摩人的男子则在下唇中两口角所穿的孔中塞进骨片、象牙、石子、木片等物。澳大利亚土著也有以在鼻子中穿进木条、骨片作为成人标志等。较为温和的则以象征性的仪式或物化作为标志。如赞比亚对女孩子“成人礼”的标志是裹毯子和挑毯子,穆里克人则以戴帽子来象征成人,阿卡洛列人则以截短自己的头发作为成人的标志等(是极端还是温和不说明文化进化)。

这一切的标志,形式上是区别成人与非成人,目的是区别成人与非成人可能享有的所有权力。

2.通过考验,确认成人

考验是“成人礼”仪式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文化内容,通过各民族、落部或氏族间“成人礼”不同考验的人才能被接纳为正式成员。为了保证每一个通过“成人礼”的成人都可以承担成人的责任和义务,传统的“成人礼”对于成人的考验是非常严格的。

在火地岛的锡克兰人中,考验有两种形式,一是用带着面具的“魔鬼”对参加“成人礼”者进行恐吓,二是对妇女保守这种面具的秘密,否则将会被处死。至于曼旦——印第安人的“成人礼”中则有一个可怕的“波克杭”钩悬仪式,麦克劳德(W C Macleod)这样叙述:曼旦人房屋有四根中柱,参加成丁礼者被用绳子缚在钩上举起未,悬挂在一根柱子上。他身体赤裸,手持巫术袋,钓上还系着盾牌。当悬挂完毕,便由一个随从将他旋转起来。他因旋转而虚脱,然后一个旁观者高呼:“死了!”把他弄下来放在地上,他一直躺到真的死去或苏醒过来,无人理睬。假如真的死去,被认为是“大神”带走了(这是很少发生的);苏醒则认为是“神”使他复生。⑦

而潘格威人则用毒蚂蚁口丁咬和有毒植物扎刺等方式来考验参加成人礼者。这种考验几乎盛行于世界绝大多数拥有成人礼的民族之中,尤其是男性成人礼中。割礼、文身、凿齿、鞭打、恐吓等都是考验的形态。我国瑶族成人礼“度戒”的考验则非常具有典型性。度戒除了由师公作法请神、安名(即取法名)、喊村、路祭、睡阴床等仪式之外,还要经过上刀梯、踩火砖和翻高台的考验,只有通过这些考验者,才算真正地成人。因此,非常明显,考验只不过是为了确认成人。考验是手段,确认成人才是目的。然而,同样非常有趣的是,所有这些考验,都与下面另一个文化主题相关联,即参加成人礼者的死亡一再生过程。

3.完成死亡——再生过程

在“成人礼”的死亡——再生过程中,死亡是手段,再生是目的。再生是一种更高层次上的新生,其本质结构是:死亡一再生一新生一生命一性权力(繁殖的权力),它以再生后的生命个体获得某种标志而结束,与建立标志归于统一。

“成人礼”中“死亡”的目的之一是与自己的儿童期隔断,同时,从男性来说是与女性隔断,从女性来说是与男性隔断,而最终是与原生命(末成年的生命)隔断。这种隔断在我国的一些

“成人礼”中已经不是很明显,但部分改变自我,则还是明显可见的。黎族关于文身由来的兄妹婚传说中,妹妹文身,其实就是隔断原生命(妹妹)的一种有效手段。冠礼笄礼、穿裙子礼、穿裤子礼、凿齿、拔牙、文身都是改变部分原我以替代整个旧我的方式,目的是与未成人前的生命隔离分断。

既然与原生命隔断,那么就必然要有新生。这种新生有点类似于我们所说的脱胎换骨,它的最主要表征是给完成“成人礼”的新生者以一个新的名字。在我国冠礼笄礼后都要取字,世界上许多民族在举行“成人礼”后都要赋予一个新的名字,并对旧名字实行禁忌。上海松江、青浦的“庆号”也是如此。

姓名从现代人看来,本应是一种符号,与主体没有本质上或内在上的联系。但原始人却将它视之为主体,至少是人身体的一部分,它象身体中的眼睛、鼻子、嘴巴、耳朵一样是不可缺少的。对于名字的恶意将导致对身体器官一样的损害。因此产生了种种禁忌,如不让人知道自己的真名,常常取两个名字,非隆重场合不使用名字等等。古时称字不称名,其原始含义也在于对名字的禁忌。据弗雷泽的研究,这些禁忌,主要是为了防止敌人利用巫术而伤及主体。⑧

但名字的作用还包含另一层原始思维,即它象新生儿取名一样,标志着一种生命主体,这种新生命主体拥有蓬勃的生机就是因为他的名字是远离死亡,不被死神所知的。许多民族在年长之后还要重新取名,其文化蕴含也在于这儿。

所以,“成人礼”的新生往往以取一个新名字结束,这个新的名字就象婴儿一样,赋有新的生命。而这种新的生命,被隐含在文化之中则是繁殖的权力和能力,因此,“成人礼”后随之而来的就是具有婚姻——性关系的权力,即具有繁殖后代的权力。

4.文化、生活、行为方式的教育

“成人礼”越是发展到后期,其文化教育的意义就越直观,因此,如苏联学者柯斯文干脆就认为,“成人礼”是一种教育的仪式。⑨

确实,“成人礼”与氏族、部落或民族文化的教育,是密切结合在一起的。在非洲、拉丁美洲的印第安人中,女性“成人礼”就是一种集中式的学校教育,她们往往在女性月经初潮时举行各种仪式,或者隔离之后,由祭师或氏族部落中的年长者传授氏族部落的知识和各种生活交际的礼节。这种“成人礼”的教育方式,后来发展为秘密会社,甚至成为学校教育的先导。

在中国各民族中存在的“成人礼”中,文化教育同样是一个最为重要的内容。基诺族男女在举行“成人礼”时,长老们需要为他们传唱民族渊源的史诗,歌唱传统的生活习惯和“法规”,讲授生产过程和传授古老的生产经验,并告诉参加“成人礼”者如何谈恋爱等等。而瑶族在举行度戒仪式时,除了一般的仪式之外,还需要讲述历史英雄人物的故事,进行民族传统以及谋求民族兴盛的教育,同时传授十条戒律:1.不得误杀生灵等畜类;2.不得呼天叫地毁骂日月;3.不得污骂父母六亲九眷;4.不得“将直为曲”(要求为人正派),不得贪财爱色;5.不得贪生畏死;6.不得邪淫生意;7.不得欺贫爱富;8.不得轻慢朋友、父母、兄弟;9.不得怕虎怕蛇,风顺雨行;10.不得骂师骂圣。⑩直截了当地教育参加“成人礼”者该如何做人,并且将生活行为标准一览无余地展现在参加成人礼者面前。

不过所有的教育都体现了一种精神:那就是,参加成人礼者从此必须结束可以不负责任的婴幼儿和青少年时期,进入成人群体,负起成人的责任和义务,成为文化的建设者和传承者。

2.传统的回归:“成人礼”的现代意义

对于文化人类学家和民俗学家来说,“成人礼”并不是一个陌生的概念。这是一个几乎在全世界不同民族、部落、氏族中都曾经存在或至今还依然存在着的通过礼仪。它的丰富多彩,形式多样,令许多文化人类学家和民俗学家惊讶不已。它是对于生命存在的一种真正的确证,一种文化的介入。是人类对于生殖现象认识的一个飞跃,也是人类对于婚姻文化建立起来的第一个习惯性规则。①

确实,“成人礼”对于人类社会的进化发展曾产生过巨大的影响。但有人会认为,那仅仅是在原始社会,至多或者是在传统社会中,今天,人们对于“成人礼”已经淡弱甚至放弃了。事实果真如此吗?本文就试图通过对于传统“成人礼”的叙述和它所具有的文化内容的发掘,重拾“成人礼”或成人宣誓在现代或当下的存在价值和意义,让从传统中回归的“成人礼”文化,在现代社会重放异彩。

一、传统“成人礼”形式多样

从本质上来看,“成人礼”是对于一个人在进入负有使命的成人社会时所进行的一系列仪式,通过这种仪式,证明他们已经从青少年进入了成人行列,并相应地获得成人社会所具有的各种权力,尤其是婚姻——性关系权力。

从我们所知的“成人礼”习俗来看,所有的“成人礼”都有一整套相关的仪式,只有通过所有的仪式,才能加入真正的成人行列,获得并拥有成人的各种权力义务。在古代的中原地区,主要以“冠礼”和“笄礼”作为“成人礼”。而“冠礼”和“笄礼”,尤其是“冠礼”,下面的内容是其仪式过程中不可或缺的:

第一,实行严格的年龄限制。这就是男子在20岁,女性在出嫁即十六七岁时举行仪式。《礼记·乐记》载:“男二十而冠,女许嫁而笑。”

第二,行“冠礼”时须裸祭祖先,即以酒来祭把祖先。《孔子家语》载:“行冠事,必于祖庙以裸享之礼将之。”裸,以酒灌祭祖先。这与“女子许嫁,笄而醒之,称字”②相似,醴为甜酒。说明“冠礼”或“笄礼”须举行向祖先祷告的祭祀仪式。

第三,冠笄礼时仪式非常隆重。首先,须择吉日佳宾,即“冠礼喜筮日筮宾。”③其次是于祖庙之中行“冠礼”,并须备有礼乐之器。其三是亲朋齐集,司礼人发表祝辞。其四是“冠礼”后取字。所谓“男子二十,冠而字。”④

而在我国的一些少数民族和国外的一些部落、氏族、民族中,则有五花八门的“成人礼”礼仪,如古吴越的“断发文身”,百越民族中的凿齿、拔牙、染齿,西南一些少数民族中的“穿裙子”和“穿裤子”礼,以及象澳大利亚土著的割痕、拔牙、耐苦考验等礼仪,这些“成人礼”也都有各自与习俗相结合的仪式。人们只有通过这些仪式,“成人礼”才算完成,成人的权力和义务才能最终获得。

世界上流行过的“成人礼”不仅仪式多样而繁杂,且由于各自对“成人礼”仪式及认可的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种不同的类型⑤:

1.标志型这是一种以某种物化或在身体上留下痕迹作标志的“成人礼”仪式。它的目的是将成人与未成人者用非常直观的形态加以区别,以使成人者享受到成人权利的同时,也遵守成人所需要遵循的各项禁忌,并利于社会成员的监督。标志型成人仪式是“成人礼”最古老的形式之一,目前在许多民族中仍然存在的染齿、文身等是它的遗存。

2.拔除型这是一种类似于宗教仪式或由宗教人员介入进行的“成人礼”型式,早期以女子初潮后立即实行隔离、破身等仪式为代表,后来则发展到类似于瑶族的“度戒”、彝族的换裙礼等型式。一方面拔除未成人者的不祥或邪祟,另一方面则指导少女如何去过婚后生育、抚养孩子、操劳家务等现实生活。拔除型的根源可能来自于人类对于女性月经古老的禁忌。

3.考验型

这是一种通过各种磨难来考验参加“成人礼”者的仪式,习俗规定,只有通过考验的成人者,才能为社会群体所接纳。这种考验型的“成人礼”仪式,对于在自然条件低下而又艰苦、危险的环境中生存的原始人来说,是非常必要的。考验型的“成人礼”仪式,大都以男子为多。仪式有诸如割礼、拔牙、凿齿、烟熏、鞭打、割痕、有时限的放逐等等不同的形态,以各自文化可以容纳和认可的度为限。

4.装饰型

这是一种在成人时进行某种点缀装饰以象征成人的仪式,这种仪式非常明显是标志型“成人礼”的延续和发展,因为装饰的目的,与标志型……成人礼”一样是为了区别成人与非成人者,并最终可以确定成人者的权利和义务。古代汉族的冠礼和笄礼,裕固族的“帐房戴头”等都是这类“成人礼”的代表。

5.象征型这是一种以替代物或某种仪式来表达成人的“成人礼”型式,其目的是通过物化或仪式,象征性地表示成人。因此,象征手法或意义,往往大于“成人礼”本身的仪式。如纳西族等民族中实行的“穿裙子礼”、“穿裤子礼”,彝族的“换裙”礼,亚马逊平原亚瓜人的流头礼等等都是以象征性的替代物和仪式来表达成人,从而赋予参加者成人权利的型式。需要指出的是,类型的划分仅仅是为了在学术上进行某种规范,使我们能更清楚地感受到“成人礼”所拥有的不同的形态。而事实上,每个民族所实行的“成人礼”,从来都不是可以机械地进行强行划分归类的。如冠礼既具有装饰的内容,同时也是一种成人权利和男女生别的象征。割礼、拔牙、文身,既是对“成人礼”参与者的考验,也是成人标志的方式。所以,从文化意义上来说,不同类型之间的“成人礼”,其目的和价值指向不仅是可以互相转换的,而且也是互相贯通的,甚至仅仅是多种文化蕴含的表征之一。

三、从现代成人节看传统“成人礼”文化意义的延续

大家知道,在传统社会中,“成人礼”仪式对于人类的存在和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和影响,在规范人类的行为和建立社会秩序等方面有着其他文化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世界上的许多国家和地区,在现代社会中依然保存、发展或重新建立了新的成人仪式或成人节,来传达一个人类个体在进入负有使命的成人社会时必须具有的道德感、责任心、法律权利和义务。

在日本,传统的“成人礼”是从中国传入的冠礼和笄礼中衍生而来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担忧当时的青年在生活贫困和社会混乱之失去信心,日本国会于1948年立法,规定每年的1月15日为全国年满18岁男女青年的成人节,以激发青年的自觉性和树立他们的自信心。从此之后,他们可以吸烟、喝酒和结婚。而违法则要负全责。现在,成人节依然是日本青年非常重要的节日,青年人通过这一节日而获得一定的社会道德、法律意识和成人责任感的教育。

在原民主德国,规定14周岁的男女青年在每年的4、5月份由政府出面,学校举办成人节,参加成人节的青年男女学生须举行非常庄严隆重的宣誓仪式,届时各界代表,学生家长都莅临祝贺。之后男孩可以系领带,女孩可以涂口红、穿高跟鞋,并由“你”改称“您”。

在前苏联,每年的6月或7月初举行成人节,几年满18周岁的青年男女都会收到一张请柬,被邀请参加成人节或过夏令营。在信仰基督教的地区则同时将自己年满18周岁的子女送到教堂,举行坚信礼。

在台湾,则由政府出面为20岁的现代青年男女举行“加冠”“及笄”仪式,策划青年们自己的未来。

在我国大陆,现代成人仪式的责任和法律教育发端于上海,1994年之后,全国各地许多省市自治区和县市,都由共青团出面组织这项活动。在浙江,1995年浙江团省委曾在杭州青少年宫广场为18岁的青年男女举行了“千人成人宣誓仪式”。2000年浙江省人大通过设立成人节的决定,规定12月9日为浙江省成人节,全省凡年满18周岁的青年必须参加成人宣誓及有关的公民意识教育和社区志愿服务。这种强调公民意识教育的现代成人仪式,我们从成人宣誓誓词中可以窥一斑而见全豹:

我是中华人民兵和国公民,在18岁成年之际,面对国旗,庄严宣誓:

我立志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正确行使公民权利,积极履行公民义务,自觉遵守社会公德。服务他人,奉献社会;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完善人格,强健体魄,为中华民族的富强、民主和文明,艰苦创业,奋斗终身!

非常明显,这种成人节或成人宣誓仪式,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既有传统的,也有现代的,既有显义的,也有隐义的。具体来说,包括下述几方面:

1.通过成人节的相关仪式和活动,将成人与非成人区别开来。如果说,在没有“成人礼”或成人节的民族中,有关成人的概念是模糊的,那么,现代的成人节,就把这种模糊性完全明确化。不仅从宪法等法律方面给予了确认,也通过社会性的成人节仪式更进一步地加以具体化,因此,意义是非常重大的。原因是,现代人生理上的成熟与现代人心理上或文化上的成熟,有着巨大的差异,后者的滞后性,使一些(至少在我国是如此)年轻人长期处于父母亲的监护之下,没有成长的意识。成人节可以使这种意识时间化、具体化,对于年青人从生理成熟转向心理和文化上的成熟显然是非常有用的。传统的“成人礼”曾经在最大程度上利用了这种成人与非成人的区别,从而把成人的责任和义务等特殊的文化内容,赋予成人,强化成人的社会性。

2.通过成人节的相关活动和宣誓,明确成人的社会责任和社会义务,从而加强公民意识。人是社会性的动物,拥有广泛的文化规范和约束。如果说,在未成人阶段,作为个体的“人”主要是学习一般的生存文化知识,社会可以免除他们许多与之年龄不相称的责任和义务,那么,在进入成人阶段,则需要负起成人社会所有的责任和义务。因此,通过成人宣誓来完成这种角色的转换,不仅是必要的,而且也非常及时。

如果说,从生理上的成熟,现代人可能在13—15岁之间完成,那么,一般进入社会所具有的文化知识教育,即心理或文化上的成熟,则大约在18岁左右完成。这时,他们基本上可以从高中毕业,人生面临着一个大的转折——从家庭、学校走向社会,须担负起家庭、社会、劳动工作甚至结婚生子抚育后代的责任和义务。因此,成人宣誓教育可以及时弥补角色转换过程中的缺环,将一般的生存知识与社会文化相衔接,从而明确他们的成人社会责任和社会义务,强化他们的公民意识。这一点,在传统的“成人礼”中比现代的成人节宣誓,更加突出和被强调。许多民族或氏族部落,甚至规定,没有通过“成人礼”的个体,将永远是长不大的“孩子”,不能享有成人各种权利。

3.通过成人节的相关活动和宣誓教育,可以使年青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18岁是一个特殊的年龄,不仅在于18岁从生理发育角度来看,大多数人已经基本结束,还在于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今后将面对的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因此,对于18岁的年青人说,大都在这时思考人生观、价值观,通过成人宣誓教育,可以帮助他们适应这种社会角色转换的需要,树立当下社会需要的人生观、价值观。而这种观念或内容,在传统的“成人礼”仪式当中,常常被显著地强调。如前述瑶族“度戒”礼中10条道德规范约束,便是明证。这种说教

在汉民族的“冠礼”中也不可或缺,在举行“冠礼”过程中,其中有一个内容就是请一个德高望

重的人给举行冠礼者说上一段祝祷的词,这段祝祷的词就包含着严肃人生观、价值观:“祝曰:…令月吉日,始加元服。弃尔幼志,顺尔成德。寿考惟棋,介尔景福。?再加,曰:…吉月令辰,乃申尔服。敬尔威仪,淑慎尔德。眉寿万年,永受胡福。?三加,曰:…以岁之正,以月之令,咸加尔服。兄弟具在,以成厥德。黄句无疆,受天之庆。?”11其中的“弃尔幼志,

顺尔成德”、“敬尔威仪,淑慎尔德”和“兄弟具在,以成厥德”便包含着人生观、价值观的说教。

4.通过成人节的相关活动和宣誓,可以强化个体的成人意识。一个人是否能成为一个有益于社会的真正成人,除了生理和社会外在的附加文化之外,非常重要的还在于个体需要建立自主的成人意识。只有具有这种成人意识的人,才会自觉地按照成人社会的一切规范和道德来要求自己。而成人节的宣誓及相关的活动,将极大的强化着每一个参与者个体的成人意识。这是这些参与成人节活动者今后人生过程中,终其一生都是必不可少的社会公德和社会责任意识。试想,面对国旗,面对隆重的成人宣誓仪式,宣读着神圣而庄严的誓词,能不升腾起成人自豪感的意识,恐怕也是困难的。

四、结语

传统文化是一种血液,它流淌于每一个生存于其间的个体之中,如果说,我们不能直观地感受它的存在,并不是它本身不存在,而是因为它已经深深地融人了我们的生存之中,融入了我们的生命之中。“成人礼”以及相关的文化,虽然在历史的长河中几起几落或发生过或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但它的有益内容,有效成份,却从来都没有退出过我们的文化视野。

原因就在于,成人永远都是每一个社会最重要也是最不可忽略的组成部分。如果说。原始社会或传统社会过分地强调了成人所具有的社会价值和存在,而现代社会又过分地强调了末成人的存在,那么,传统“成人礼”的现代回归,则是对于这两者的一种平衡和调和。现代“成人礼”的存在,说明传统文化中的有益有效部分,永远都是人类的不可忽视的精神财富。现代并不都是对传统的反叛,在很大程度上它是一种延续,一种类似于人类父子相传的生理上的延续,而且是具有个性特征——从社会文化角度来看,是具有独特民族文化个性特征的延续。

关于感恩的演讲稿:回归传统节,感受冬至日

亲爱的老师,亲爱的学生: 早上好! 今天,我们演讲的主题是回到传统节日,感受冬至。 春雨京春清谷日,夏满秋夏连接,秋季暴露秋冷霜,冬雪雪冬少寒。另外两天是冬至。 冬至是中国农历中的一个重要的日期;冬至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古人认为,从冬至,天地开始逐渐gradually,代下一个周期,是一天的日子。因此,以后的一般农历新年的崇拜,家庭晚餐等习俗,也经常出现在冬至。冬至也被称为年轻时代,一是年年近,不是很多天;第二是冬至的重要性。据记载,周琴时代到冬季为第一个月,到冬至为新年的第一年。已经有冬至的争论,汉代的冬至,唐宋的宋朝,至今仍然如此。唐,宋时期,冬至是崇拜日,皇帝在节日仪式的郊外举行,人们在这一天尊重父母的崇拜,也就是人们第一次冬天节日是庆祝新的一年的到来。现在超过2500年,在这个强烈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下,冬至仍散发不可抗拒的魅力力。在冬至还有一些地方要庆祝。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冬至和清明,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保留到现在。可以说,每一个假期都是基于中国儿童的希望和愿望从国家性质,是国家亲和力和凝聚力的体现。 冬至之后,四处都是最冷的阶段,也就是人们常说九个,我们国家有39个冷,在三个争论中热。所以冬至,或锻炼身体的好时机。冬天来了,很多学生害怕寒冷,不想活动,不知道,冬天是一个好的时间运动,冬天在户外运动,身体经常是冷刺激,可以增强身体的感冒,支气管炎等常见疾病在冬季抵抗;阳光暴晒在阳光下外,太阳的紫外线不仅可以促进身体的造血功能,预防贫血和预处理血液有积极的作用,而且还能促进身体吸收钙和磷,生长发育。 此外,太阳的紫外线可以杀死人体皮肤,衣服上的病毒和细菌,身体有消毒作用。学生在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冬季运动不仅有利于身体的健康成长,学习效率,运动也会有积极的作用。冬至到来,我们长大了一岁,让我们静静地感受即将到来的冬至的气息!让我们痴迷中国传统文化的气氛,记住自己的历史使命,中国传统文化遗产。 1/ 1

传统的回归:“成人礼”的现代意义

传统的回归:“成人礼”的现代意义对于文化人类学家和民俗学家来说,“成人礼”并不是一个陌生的概念。这是一个几乎在全世界不同民族、部落、氏族中都曾经存在或至今还依然存在着的通过礼仪。它的丰富多彩,形式多样,令许多文化人类学家和民俗学家惊讶不已。它是对于生命存在的一种真正的确证,一种文化的介入。是人类对于生殖现象认识的一个飞跃,也是人类对于婚姻文化建立起来的第一个习惯性规则。确实,“成人礼”对于人类社会的进化发展曾产生过巨大的影响。但有人会认为,那仅仅是在原始社会,至多或者是在传统社会中,今天,人们对于“成人礼”已经淡弱甚至放弃了。事实果真如此吗?本文就试图通过对于传统“成人礼”的叙述和它所具有的文化内容的发掘,重拾“成人礼”或成人宣誓在现代或当下的存在价值和意义,让从传统中回归的“成人礼”文化,在现代社会重放异彩。 一、传统“成人礼”形式多样 从本质上来看,“成人礼”是对于一个人在进入负有使命的成人社会时所进行的一系列仪式,通过这种仪式,证明他们已经从青少年进入了成人行列,并相应地获得成人社会所具有的各种权力,尤其是婚姻——性关系权力。 从我们所知的“成人礼”习俗来看,所有的“成人礼”都有一整套相关的仪式,只有通过所有的仪式,才能加入真正的成人行列,获得并拥有成人的各种权力义务。在古代的中原地区,主要以“冠礼”和“笄礼”作为“成人礼”。而“冠礼”和“笄礼”,尤其是“冠礼”,下面的内容是其仪式过程中不可或缺的: 第一,实行严格的年龄限制。这就是男子在20岁,女性在出嫁即十六七岁时举行仪式。《礼记·乐记》载:“男二十而冠,女许嫁而笑。” 第二,行“冠礼”时须裸祭祖先,即以酒来祭把祖先。《孔子家语》载:“行冠事,必于祖庙以裸享之礼将之。”裸,以酒灌祭祖先。这与“女子许嫁,笄而醒之,称字”②相似,醴为甜酒。说明“冠礼”或“笄礼”须举行向祖先祷告的祭祀仪式。 第三,冠笄礼时仪式非常隆重。首先,须择吉日佳宾,即“冠礼喜筮日筮宾。”③其次是于祖庙之中行“冠礼”,并须备有礼乐之器。其三是亲朋齐集,司礼人发表祝辞。其四是“冠礼”后取字。所谓“男子二十,冠而字。”④ 而在我国的一些少数民族和国外的一些部落、氏族、民族中,则有五花八门的“成人礼”礼仪,如古吴越的“断发文身”,百越民族中的凿齿、拔牙、染齿,西南一些少数民族中的“穿裙子”和“穿裤子”礼,以及象澳大利亚土著的割痕、拔牙、耐苦考验等礼仪,这些“成人礼”也都有各自与习俗相结合的仪式。人们只有通过这些仪式,“成人礼”才算完成,成人的权力和义务才能最终获得。 世界上流行过的“成人礼”不仅仪式多样而繁杂,且由于各自对“成人礼”仪式及认可的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种不同的类型⑤: 1.标志型这是一种以某种物化或在身体上留下痕迹作标志的“成人礼”仪式。它的目的是将成人与未成人者用非常直观的形态加以区别,以使成人者享受到成人权利的同时,也

中国传统节日的现代意义

中国传统节日的现代意义 ——中秋节 人文学院11小学教育080311130、汪怡婕 当代社会处在全面变革的过程之中,中西古今各种文化因素错综复杂,在节俗文化上,同样有着多样化的表现。传统节日、新型政治节日、外来节日在当代节日习俗中都有一定的影响。比较而言,在广大农村, 传统节俗的风气较浓厚,人们一般仍然过农历的各种节日。 在现代城市生活中,主要传统节日还有相当的影响,但主要为商家利用,作为经济活动开展的时机。毋庸讳言,无论城乡,传统节日的影响在消退。消退的原因如上论述,一方面是社会进程的客观原因,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实用性的季节时间提示意义与祭祀性的神性意义已经明显失效。传统节日在传统社会是重要的时间标志,它与生产生活都有密切关系。人们依照传统的农时在其基础上形成的一系列岁时节日,安排一年四季的物质与精神生活。进入现代社会之后,特别是引进西方历法体系之后,我们的主要生活形态发生了重大变化,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文化转型,由传统的农业社会时间体系进入现代工业文明的时间体系。我们的生活节奏不再是依靠观测太阳方位来确定,我们的时间计量依靠物理结构的钟表。因此,传统节日在现代生活中实在的辅助意义已明显消退,传统节日地位的下降,可以理解。但是,如果遵循社会演化规律,传统节日的变化只能是程度上的,或者是形式的变化,人们追求生活和谐、闲适,以及满足精神需要的本性是不会改变的。因此我们可以从社会变化的角度来看待节日地位变化,但不能用来说明我们必须抛弃传统的理由。 另一方面,传统节日地位的明显下降是人为干预的结果。一段时间内,人们对传统节日的有意漠视,甚至觉得是旧的风俗习惯,应该进行禁止、改造、抛弃。因此,传统节日所负载的精神层面有益因素,也被丢弃。因而导致传统节日的空洞化、表层化,人们对传统节日的感觉大多只剩下回忆,传统节日的社会地位的急剧衰落,造成传统节日文化传统的中断。这种人为的阻断是当前社会出现节日文化断裂的重要因素。这种断裂的后果是严重的。那么,我们是否可以在“进步的代价”的借口下,聊以自慰?是否可以用旧习俗难以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需要为托辞,来表明我们“与时俱进”的姿态?我觉得对于文化传统的问题,应该特别慎重,尤其在我们这样一个急剧变化的时代,我们应该特别具有一种文化自觉意识。要珍重与呵护我们祖先传承下来的精神财富,为我们的后人留下一些念想。 一种事物是否为人们接受、认同,就看它是否具有认知的价值与生活的意义。传统节日是在数千年的文明传承中形成的时间生活传统。它不仅是一个时间段落标志,在节日之上,人们赋予了丰富的文化意义,节日表达着中国人的情感与信仰。它与中国人的精神联系紧密而强烈。而现代时间体系背后没有本民族的情感与信仰,对我们来说它是一种纯技术的计时手段。因此,我们对元旦没有知觉,却对春节特有感情。 中秋在传统的四大节日中,虽然成型最晚,但影响很大。部分原因是中秋节俗有久远源头,更重要的是

举办成人礼的意义和影响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举办成人礼的意义和影响 孔老夫子提出“克己复礼”,“礼义”作为核心价值观传承了两千多年,中国因此而成为“礼义之邦”,国力强大,社会稳定。荀子说“人无礼则不立,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即见礼仪之为重,无礼无立,人而无立,如何去走向社会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故而人一定要知礼懂礼守礼。《礼记·内则》把一个人的生命划分为不同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任务。华夏文化是礼仪的文化,而冠礼是华夏礼仪的起点。冠礼之后是学习和践行华夏礼仪的开始,一个孩童,经过冠礼的教育和启发,能获得新的思想导引和行为规约,在冠礼中真正体味到自身的责任和承担。以一个成人的行为来衡量自己,学着去做一个社会性的人,既要拥有独立的自体意识,更要拥有属于大局的集体意识。这样才能是一个成熟的人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才能在新的平台上以新的状态面对新的生活,接受挑战且越战越勇。 一、文化意义 “仁、义、礼、智、信、忠”六德,是我们中华民族延续千年的道德血脉。犍为文庙的成人礼参照汉式冠笄礼,把握住了传统文化的精髓以及时代跳动的脉搏,传承中华传统,让中华民族和传统文化,深入人心。通过在文庙举办成人礼活动,弘扬和传承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儒家礼教文化,宣扬谦谦君子的雅教礼仪。 通过成人礼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成人礼,接受了传统文化的熏陶,在启发心智,洗涤心灵的同时,培养心怀感恩、铭记历史、胸怀天下、勇于奉献、珍惜友谊的优秀品格,从而受益终身,并加深自己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和感悟。二、责任意义 通过成人礼活动,可以使学生明确其社会责任和社会义务,从而加 强个体进入负有使命的成人社会时须具备的道德感和责任心。可以进一 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主人翁意识,使之更好的融入社会、服务社

传统节日的起源、功能及其现代意义

传统节日的起源、功能及其现代意义 节日是纪念日或祭祀的日子,是一个民族文化传统不断传承的驿站,也是人生不断成长的见证。从字源意义上讲"?" ,竹约也(《说文解字》),也就是一节一节延续不断;预示着" 节" 的存在意义,同时也具有保留与传承的含义。节也具有"节奏"、"节点"、"节操" 意思,我们祖先一直讲究人应该与自然节奏和天地韵律和谐,追求" 天人合一" 。" 节"是天地四时的交合之处,是"天"、" 地"的节奏,自然也应该是"人"的节奏,是连通自然节奏与人生命运的"节点" ,保持人们应有的"节操"、生活的"节奏",这也是我们为什么要过"节" 的原因。 可是今天,我们的传统节日正遭受着前所未有的冲击、困境与尴尬。春节在人们心中"年味"越来越淡,中秋节成为了月饼节;面临洋节,中和节、龙抬头、上巳节、浴佛节、七夕、中元节、下元节也越来越被人们遗忘。这不能不使感到警惕,并报以忧虑。 这是传统节日现代性异化:单纯的追求娱乐审美,而忽略了传统节日最基本的功能?D?D社会功能(社会凝聚、社会认同、心理归属)。。发挥不出社会功能"根" 的作用,传统节日只能停留在"器"的层面;现在我们过传统节日的时候,过于注重审美娱乐功能,忽略了传统节日的"根",从而会造成传统节日今天所面临的局面。 缺少了" 根" ,意味着传统节日被" 阉割" 化了,从而造成过节的形式简单重复,于是便形成春节缺少"年味" ,端午成了粽子

节、中秋成了月饼节的尴尬。 只有令传统节日重现"根"的内涵,恢复" 根" 的功能,传统 节日才更有吸引力,才更有有竞争力,更有张力。 一、传统节日的起源 要重现传统节日" 根"的内涵,恢复"根"的功能,必须从起源出发,一切传统节日都有它的源头,只有从源头出发,才能弄清楚传统节日的本质。 1.图腾崇拜与传统节日的起源原始社会氏族部落相信部落群体(以下简称初民)起源于图腾,相信图腾部落成员能够化身为图腾或者相反,相信氏族成员与动物、植物等图腾之间存在学员亲属关系,因此而崇拜图腾。 初民每在一定时间就会对本族的图腾进行祭祀活动,而在这些最初的祭祀活动过程中,已经孕育了传统节日的雏形。随着氏族的不断扩大,参与祭祀的成员也随之增加,由氏族到部落,再到国,对于图腾的单纯祭祀,渐渐演化成为广大国民的节日。如我国对创始神女娲的祭祀,后来形成了每年正月初七的" 人胜节" ,如古代吴越人对繁衍本族的龙图腾祭祀,以表示他们是" 龙" 子身份,每年的五月五日举行一次盛大的图腾祭祀,形成了后来的端午节。 2.自然神崇拜与传统节日的起源 自然崇拜晚于图腾崇拜,他们产生与形成具有一定的联系。万物有灵观念是自然神形成的基础,也是自然崇拜的基础。" 图腾崇拜

成人礼活动策划书

成人礼活动策划书 活动背景: 冠(笄)之礼是我国汉民族传统的成人仪礼,是汉民族重要的人文遗产,它在历史上,对于个体成员成长的激励和鼓舞作用非常之大。华夏先祖对于冠礼非常重视,所谓“冠者礼之始也”,《仪礼》将其列为开篇第一礼,绝非偶然。 现代的成人礼是在少男少女年龄满18岁时举行的象征迈向成人阶段的仪式。中华成人礼串连了自然、人文、古代、今朝,把握住了传统文化的精髓以及时代跳动的脉搏,让中国的民族和传统文化,有了一个很好的落脚点。青少年在活动中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启发心智,洗涤心灵,培养成心怀感恩、铭记历史、胸怀天下、勇于奉献、珍惜友谊的优秀品格,从而受益终身。 组织开展成人仪式主题教育活动,积极推动完成一名“未成年人”向“社会人”的良好过渡,是全社会人们共同的职责。“中华成人礼”的推出,不仅体现出全社会对青少年的关心和爱护,同时也彰显了社会对于当今少年的期望。活动宗旨本次活动旨在通过行成人礼,宣传传统文化,使青少年在活动中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启发心智,洗涤心灵,培养成心怀感恩、铭记历史、胸怀天下、勇于奉献、珍惜友谊的优秀品格,从而受益终身。活动目的 1、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寓教于乐;

2、传达个体进入负有使命的成人社会时须具备的道德感和责任心; 3、激发个体承担起家庭和社会的责任的意识,促进心理觉醒,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 4、使社会和父母意识到孩子们作为独立个体的事实,促进平等对话,和谐相处。 5、为活动场地大成殿吸引人气,增加知名度和人流量 6、利用金陵汉服文化协会自身宣传优势以及庞大的汉服同袍(爱好者)为基础,给大成殿以及相关赞助商家带来后项收益 7、通过此次活动,利用活动场地独特的历史环境和地理位置,形成其自身的公园文化底蕴,并成为金陵汉服文化协会及传统文化爱好者长期的活动基地。活动时间 全文结束》》年6月5日10:00-15:00 活动地点 南京市夫子庙大成殿活动流程 9:3010:00签到(现场志愿者9点到达,分配任务) 参与者凭签到信息免费入场,参与者若有汉服请穿汉服到场(志愿者按区域帮助各位参与的同学列队,就位) 10:0011:00 成人礼仪式(大成殿)流程如下: 1、陈服器 大成殿入口西南角房间为更衣间。(受礼者在此间更换仪式衣装)

民间传统节日的社会功能与现代意义

民间传统节日的社会功能与现代意义 蔡梦寥 摘要:民间传统节日,是人民群众在长期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过程中形成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具有族群认同、社群整合、社会交际、文化教育、道德教化、文体娱乐、经济贸易以及文化承载等功能。民间传统节日的保护具有重大的时代意义。但民间传统节日现状却不容乐观,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加以保护。 关键词:民间传统节日;社会功能;保护 1民间传统节日的社会功能我国的民间传统节日,丰富多彩,盛传不衰,是我国民族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间传统节日之所以具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是与它强大的社会功能分不开的。 下面我们将以苏州为主,举例稍作说明。 111民间传统节日具有族群认同功能 节日对族群认同的功能是显而易见的。这儿所讲的族群,首先指的是民族。 斯大林曾对民族下过这样的定义:所谓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 0我们曾对民俗作过这样的表述:/民俗是在特定社会群体中形成的以一定的心理结构为依据,具有趋同性(自发规范作用)和传承性的行为模式。0节日文化作为一种民俗文化,它既是共同心理的文化表现,倒过来又不断地加强与稳定这种共同的心理,从而增强民族的认同感和凝聚力。一些海外华人的后裔,虽离开祖国已经多年,甚至连中国话也不会说了,但一到过年挂红灯笼,端午吃粽子,中秋吃月饼时,他们仍会强烈地感受到自己是中华民族的后人。大陆和台湾,疏离了400年,分割了100年,对抗了50年,但每到过年过节,大家便体认到,两岸都是炎黄子孙,是血脉相连的同胞兄弟。 一些地方性或行业性的节日,对同乡或同业的认同功能也是十分明显的。 112民间传统节日具有社群整合与社会交际功能 节日除对族群具有认同功能外,还具有整合社群的功能,使人们能有序相处、协同劳作,营造出和谐安祥的社群气氛。 节日和家族、家庭的关系密切,每个节日几乎都无法与家庭分开。过年合家团聚吃年夜饭;年初一,要按辈分高低,拜年祝福;清明聚族扫墓祭祖;中秋合家团坐一起吃月饼共享天伦之乐;节时节日,女儿女婿要给娘家送礼物,娘家也会回赠,,这一切都在无形中,强化了人们的辈分、长幼观念,使家族、家庭人员相处有序,往来有仪。 苏州的吴江等地,过去农历三月二十八有长工节。苏州是全国主要的水稻生产区,三月下旬,正是水稻种植最为繁忙的季节,长工劳动强度大,体力支出多,因此希望改善生活是理所当然的事,而作为东家来说,也正是最要长工出力的时候。长工节前后,东家一般都会善待长工,因为稻田里农活的好坏全在长工手里。正如俗话所说:/小菜碗在东家娘娘厨里,生活出勒浪我手里0。/长工节0对调节雇主与长工关系,保护农业生产力、维护长工权益,都曾发挥过积极作用。 苏州横泾渡村一带每年有/赕酒仙0民俗节庆活动,这一活动不仅具有祖师崇拜的宗教意味,同时还是酒业员工的节日和酒业同人的行业例会。届时,同业公祭酒神,行业员工放假一天,还可免费享用酒宴。同时对行业中衡器、量器进行校验,规定行规,规范行业行为,对酒业社群起到了整合作用。 太湖渔民每年清明有/祭禹0之举,实际上这是太湖渔民的一个丰收节。太湖渔业生产,旺淡季节划分鲜明,清明实在是太湖渔业年度的分界线。清明祭禹,正好是渔业生产由旺转淡之时,渔民们正好利用庙会,重新组织生产。太湖渔船的作业方式是夏秋两船结/对0、冬春四

传统节日的资料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传统节日的资料 篇一:传统节日教育活动过程资料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传统节日教育活动过程资料 皇甫小学 皇甫小学传统节日教育活动过程资料 篇二:中国一些主要的传统节日 中国一些主要的传统节日 春节:一年之始,万象更新,主要活动是在除夕夜吃年夜饭、祭祀和守岁等,另外正月初一、二、三日是大年三天,也要祭祀供奉。这三天,一般除了做饭,不做任何工作,忌讳说不吉利的话,要拜访至亲和尊贵的亲戚。春节从初一到十五,各地还举行各种庙会、社火、乡戏等活动,是传统节日中最为热闹和奢侈的节日。 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元夕节、上元节、灯节。节日里有吃元宵、观花灯、耍社火、猜灯谜等习俗。除吃元宵外,各地还有许多不同的饮食习俗。陕西人吃"元

宵茶",即在面汤里放进各种蔬菜和水果做成;河南洛阳、灵宝一带吃枣糕;云南昆明人多吃豆面团。 二月二:俗称"龙抬头",也叫青龙节,是一年农业生产开始的标志。活动有撒灰引龙、熏虫、挑菜、忌针线(以防"扎坏龙眼")等。关于此节风俗的记载唐代就有。至于二月二这天的吃喝,一改春节期间大吃油腻之风,要动素食。 寒食节、清明节:祭扫祖坟、踏青游春,忌动烟火。 四月八:相传是释迦牟尼的诞辰日,多有庙会和朝山活动。 端午节:也叫端阳节,相传是为纪念屈原而来。主要有吃粽子、赛龙舟的活动,有的地方如青海还有系索(用五色丝线拧成的细绳,缚在手脚腕上)、插杨柳、戴香包等习俗,以用来驱虫和祈求吉祥平安。 六月六:亦称“晒虫节”,有“六月六,晒丝绸”的民谚。此日午间晾晒丝、绸、皮、毛等经常不穿的衣物,以防虫蛀。还有“翻经会”“晒袍会”等,陕西还有放捞河灯和汲水造酒的活动,有的地区还举行“六月场”活动,青年男女通过对歌、赶表,掷花包形式,寻求恋爱对象。六月六也是布依族和瑶族的重大节日。 七夕节:也叫乞巧节,传说是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民间一般在当晚摆供桌,女子乞巧,以求给予好的女工。也有青年男女谈情说爱的,也称为中国的情人节。

冬至的演讲稿

升旗仪式上小学生冬至演讲稿——冬至日,成长日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们: 大家好! 北风吹着,但是我们不觉得冷,心里暖洋洋的,因为今天是冬至日。冬至,这是一个源 于汉代的节日,在古代,冬至比过年还受人们重视,同时,冬至日还被人们称为“安身静体” 的节日,在这一天,人们都会互赠好礼,相互拜访,将抛开所有的烦恼,快快乐乐的过完这 一天。 而今天,我们又迎来的冬至,家家户户准备了饺子混沌,将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延续下去。过完冬至,意味着人们的年龄将大一岁,在我的眼里,冬至就成了一个成长日,在这一天,我们要反思自己的过去,思考我们的未来。我们是祖国的未来,祖国的未来靠我们, 所以我们必须勇敢的担起这一职责。对我们来说,我们只有不断的学习,追求进步,才能真 正成为祖国未来的接班人。那么同学们,让我们从现在做起,热爱我们的祖国,树立远大的 目标,热爱家庭,孝顺父母,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同时,我们还要养成诚实守信,勤俭节 约的好习惯,我相信,只要我们从现在开始磨练自己,只要我们从身边的每一点小事做起, 我们必将成为一个自强不息,具有远大理想、人格健全、品德高尚的接班人。 最后,在这美好的冬至日,在这美好的成长日里,我给大家送去我最真挚的祝福,祝愿 老师们身体健康,工作顺利,祝愿同学们开开心心,取得好成绩,祝愿天下所有人都平平安安,谢谢大家!篇二:冬至节国旗下讲话 说“冬至” 老师们,同学们: 早上好,今天(12月22日)是我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冬至。说起冬至, 有些同学嘴馋了,因为这一天,按照习俗,家家户户是要吃汤圆的。 冬至是我国汉族一个传统节日,至今仍有不少地方有过冬至节的习俗。早在二千五百多 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冬至来了,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 的一个。时间在每年的阳历12月21日至23日之间。 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过了冬至,白天就会一天天变长。冬 至过后,各地气候都进入一个最寒冷的阶段,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进九”,我国民间有“冷在 三九,热在三伏”的说法。 现代天文科学测定,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阳光对北半球最倾斜,北半球白天最短, 黑夜最长,这天之后,太阳又逐渐北移。 在我国古代对冬至很重视,冬至被当作一个较大节日。冬至过节源于汉代,盛于唐宋, 相沿至今。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而且有庆贺冬至的习俗。《汉书》中说:“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人们认为:过了冬至,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回升,是一个节气循环 的开始,也是一个吉日,应该庆贺。 现在,一些地方还把冬至作为一个节日来过。北方地区有冬至宰羊,吃饺子、吃馄饨的 习俗,南方地区在这一天则有吃汤圆、长线面的习俗。今天是冬至,希望大家今天也能吃到 热气腾腾的汤圆。我的讲话完毕,谢谢!篇三:冬至演讲稿 回归传统节,感受冬至日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回归传统节,感受冬至日》 2015年12月22日凌晨1:11,阳光恰好直射在地球的南回归线上,北半球开始进入白 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是的,明天就是24节气中的冬至。冬至节在我国有2500年的历史。 这一节令在现代人看来,可能仅仅是是划分时间的标记,甚至一个无关紧要的日子;然

成人礼简报

团委简报 2017第(19)期 2017年12月8日 感恩·担当·立志 ——2018届高三年级成人礼为了更好培养青年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肩负起当代青年的历史使命,2017年12月7日下午14: 30--16:30,校团委于我校操场为高三年级学生举行了主题为“感恩·担当·立志”的成人礼仪式。校长张勇、副校长文峰、谢晓霆、刘延凯等领导,以及全体高三学生和家长出席活动。 下午14:30,在雄壮的国歌声中成人礼正式开始,张勇校长代表学校 向步入成人行列的 青年学生致以热烈 祝贺,并勉励他们 要弘扬优良传统、 坚定理想信念、勇 于肩负责任,做一

个有梦想、懂感恩、敢担当的人。 紧接着,高三教师代表王琴玲用朴实而真诚的话语为这些稚气尚存但心怀壮志的面庞献上诚挚祝福,期望拥有蓬勃朝气的高三年级同学在未来的学习、生活道路中树立“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的自信,坚定自我、勇往直前。 而后在庄严乐声 和仪仗队的见证下, 父母与孩子携手踏上 成人路,穿越成人门, 告别稚嫩,走向成熟。 孩子们,不要迷茫! 你们成长之路将始终伴随着家人的陪伴、师长的关注。孩子们,昂首阔步!祝你们在迈向成人门的同时打开通向成功的胜利之门! 接下来家长代表和学生代表分别致辞,他们用饱含深情的话语道出了家长与孩子的心声,生动演绎了孩童成长路上父母和教师付 出的辛劳以及孩子 们心中埋藏的深深 感恩之情,浓浓真 情打动了现场的家

长和学生。接下来家长和孩子互赠信件和礼物的环节将现场的气氛推向了高潮。在庄严而深情的氛围中,家长和孩子携手交换心里话,拉近了心与心的距离,架起了和谐沟通的“心”桥梁。 最后,伴随着优美的生日歌旋律,学校为高三年级各班送上了班级生日蛋糕作为他们的成人节礼物。在各位家长和教师的见证下,高三全体同学在摇曳的烛光中许下了十八岁的美好心愿,立志用行动书写不悔的青春。 本次成人礼活动是学校为步入成人行列的学生们举 行的一场青春洗礼。通过参与赠送生日礼物、交换信件、步入成人门、踏上成才路、投下心愿卡等环节,学生逐步理解了成长的真谛,懂得了成长的涵义。在今后的日子里,相信他们一定会做一个感恩父母、回馈社会,负责任、敢担当、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勇于求索的社会主义好青年,用自己的不懈努力书写出辉煌而灿烂的人生。 呈送:团区委办公室、区教育局团委办公室、校党支部、校办公室 编印:共青团平安一中委员会 二〇一七年十二月八日

冬至日包饺子方案

“孩子家长齐动员、欢欢乐乐迎新年”——包饺子活动(范县第二幼儿园2017 年-2018 年上学期) 一、活动意图: 此次活动我们以亲子的形式开展,主旨在让家长和孩子通过共同制作饺子的活动,增进家长与孩子之间的亲情,感受期末冬至日的节日气氛。更重要的是要孩子们在活动中感受“家”的温暖,度过了一个别有意义的冬至日。 二、活动准备: *各班分别分成 6 组,每组选一名组长。 *各班运用自己熟悉的比赛方式安排包饺子比赛活动。 1、家长:每个组长带一个刀,一个案板,一个擀面杖个。 2、幼儿园:调好的饺子馅,活好面,装饺子馅的盆(每个班至少6个),装饺子的托盆(每个班一个),一次桌布、手套、口罩,酱油、醋(每个班各一瓶) 3、班级:教师当天穿园服(扎马尾)、PPT(幼儿在园活动照片)、 音乐、视频、准备幼儿的碗勺、寝室内的床铺都叠放起来(空出场地煮饺子)

三、活动对象:全园教职员工及家长、幼儿(以班级为单位) 活动时间:2017年12 月22日下午 1、家长务必在2:00 到班。 3、教职员工在2:00 之前准备好活动场地。 活动地点:本班教室 四、活动流程: 致词: 首先我们非常感谢各位家长从百忙之中抽空来参加我们今天的亲子活动,谢谢你们对我们工作的支持!期末将至,我们将期末亲子活动与我国的传统美食——饺子相结合,让孩子们在认识,知道饺子的制作方法,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兴趣,同时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体验劳动的乐趣。临近期末了,我们欢聚在一起开展了以“孩子家长齐动员、欢欢乐乐迎新年”主题,本次亲子活动是“包饺子”。 接下来我来介绍一下今天的活动的流程: (一)欣赏包饺子过程,家长与幼儿一起包饺子。 1、先欣赏包饺子的过程:(事先找一个家长代表或保育员示 范)示范语:“将饺子馅放入皮中央,如果技术不熟练的话,不要放太多

传统成人礼之家长寄语(精选3篇)

传统成人礼之家长寄语(精选3篇) 传统成人礼之家长寄语1孩子们: 今天你们长大了,在未管所这个特殊的环境里,所里为你们专门举行成人仪式。作为家长能来参加你们的成人仪式,见证你们人生的重要时刻,我们每个家长内心都十分激动,真心为你们高兴。今天,来参加你们的成人仪式,我愿代表所有的家长给你们送上祝福。 希望你们扎实改造。孩子们,你们与社会上其他孩子相比,不同的是曾做过严重的错事。幸运的是,国家和社会没有抛弃你们,为你们的改造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所里的领导和警官诚心诚意地教育引导你们,希望你们改好。你们要知错能改,好好地遵守所里的纪律规定,彻底地改掉自身的坏毛病,争取早一天成为受社会欢迎的新人。 希望你们认真学习。要珍惜青春时光,争取多学本领,为今后的生活打好基础。现在,你们在这里改造,所里给你们提供了很好的学习条件,你们要争取多学点知识,多学点技术。孩子们,你们年纪轻轻就跌了跟头,就尝到了失败的苦头。这与我们这些做家长的没有管好你们有很大关系,我们也经常自责、反省。但一味的沉沦、埋怨是于事无补的。希望你们能振作起来,为过去悔罪,为未来做好打算。 希望你们健康成长。孩子能健康成长是每个做家长的最起码的企盼。在所里,我们也看到了你们有一个好的成长环

境,我们感到很放心。希望你们要听领导、警官的话,养成好的生活习惯,要有个成年人的样子,要真正变得懂事、成熟起来。 最后,我代表所有未管所里孩子的家长再次向未管所的领导、警官表示感谢!向社会上所有关爱帮助我们孩子的人士表示感谢!祝孩子们改造进步,早日新生! 传统成人礼之家长寄语2尊敬的长安中学领导、老师,各位家长,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今天是个很特殊的日子,我很高兴在这里见证同学们步入成人的行列。在此请允许我代表所有在座同学的父母,向步入18岁成人行列的同学致以诚挚的祝福和热烈的祝贺!向辛勤教育你们健康成长的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 同学们,今天你们踏上了成人的旅途,作为父母,我们感到自豪和骄傲。十八个春夏秋冬,十八载岁月轮回,时间就像一本不停翻过的相册,记录着你们十八年来生命中的每一个瞬间。十八年的艰辛、劳苦和付出,十八年的快乐、幸福与自豪,都将成为我们心中永远的珍藏,正是你们,让作为父母的我们人生更灿烂,正是你们,让我们的生命更精彩! 同学们,18岁意味着什么?18岁意味着告别未成年人的时代,意味着获得中国公民权利的.到来,意味着独立承担法律责任的到来,意味着青年时代的到来,意味着理性成熟的到来……18岁的到来,意味着美好和欢乐,更意味着责任和奋斗,我们相信你们会用智慧和意志,支撑起自己、家庭

传统节日的现代意义

传统节日的现代意义 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在我的家乡淮安,端午节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日。我们那至今还流传着端午节来源的传说,以至于每个小孩都能脱口而出。 相传,在战国时期,楚秦争夺霸权,诗人屈原很受楚王的器重。可惜他遭到以上官大夫为首的一帮奸佞之臣不断地在楚王面前诋毁屈原。导致楚怀王渐渐疏远屈原,甚至流放了屈原。有着远大志向的屈原深受打击,倍感心痛。 公元前229年,秦国攻占了楚国八座城池,接着又派人请楚怀王去秦国议和。屈原看穿了秦王的阴谋,冒死向楚王陈说厉害,楚王不但不听,反而将屈原大骂一顿。后来楚怀王果然被秦王囚禁起来。后来楚顷襄王继位,继续疏远屈原。不久,秦王又派兵攻打楚国。楚王慌忙出逃。楚国国度郢城被攻破。屈原听到此噩耗后,万念俱灰,仰天长啸,投入了汨罗江中。江上百姓听说此事,纷纷来到江边,奋力打捞屈原尸体。还拿来粽子,鸡蛋投入江中。希望屈原的尸体能够免遭伤害。从此以后,每逢五月初五,人民就用这样的方式来纪念屈原。 虽然端午节的叫法很多,但是在我们哪儿,人们都称之为娃娃节。因为端午节好像都是围绕小孩子过的。每逢端午,家家都要在吃早饭前放一些鞭炮,以示节日的到来。每一家的早饭几乎是大同小异,因为那天是端午节。粽子,鸡蛋,大蒜等,是每家必吃的东西。好多口味的粽子,如红枣的.赤豆的.咸肉的……每家都是口味独特。当然,吃完早饭之后,就是孩子们的时间了。每个孩子就会拿上几个鸡蛋。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斗蛋。谁的鸡蛋最后破就证明谁最有福气。当然,鸡蛋先破的孩子也不会很难过,因为他们还有鸡蛋吃。斗完鸡蛋之后,父母便会扯着嗓子召回自家的儿女。因为他们在已经烧好了加入艾草的开水,准备为儿女们洗澡,希望可以洗掉孩子们身上的晦气。在孩子的吵闹声中,父母帮孩子洗完澡。刚洗完澡,他们便会用雄黄酒在孩子的额头上写一个王字,接下来便会在孩子的肚脐眼处也点一些。剩下的雄黄酒就用来擦拭床头和床沿,还有在床底也泼洒一些。接着,他们会为孩子穿上老虎鞋,戴上新绒线。不仅脖子上戴,手腕和脚上也要戴。那些花花绿绿的的绒线,是孩子们最最期待的东西。因为那五彩斑斓的绒线点缀他们美好而欢乐的童年。是他们童年里一道挥之不去的色彩。把他们的回忆渲染的五彩缤纷。即使是现在想起,依旧还是那么地温馨.那么地向往。孩子们手上和脚上的绒线要一直系到七月初七,才剪下来,说是要给牛郎织女做鹊桥之用。到了中午,全家人要聚在一起吃一顿丰盛的午饭,除了一些鸡鸭鱼肉蛋外,还要有一些黄瓜.片粉.红萝卜等。且家里的成年男性还要喝雄黄酒。据说:不能饮酒的小孩妇女只要就正午晒过的红萝卜片蘸上雄黄酒吃,就会一年不肚子痛。全家人就在这样热闹的气氛中吃完团圆饭,而后在一起聊聊天,尽情享受着与家人在一起的愉悦时光。 只是由于我们那的地形与历史原因,所以在端午节那天,没有什么龙舟比赛。但是,我们那里却是有集会的。大人们会给孩子们买一些新衣服,玩具。所以说,端午节又被称为娃娃节。因为在这个节日里,孩子们就是中心。 可是,随着现代生活的变化。端午节已经渐渐地被人们所淡忘,渐渐地被边缘化。原来的鞭炮声没有了,原来的都鸡蛋的活动也看不见了。本来应该是全家团聚在一起和和美美地吃上一顿丰富午饭的时候,现在却只能看见老人们孤独地守在桌旁。那些美味,已经味同嚼蜡。社会的步伐加快了,人们每天都在这样的快节奏生活着,他们已经没有时间来好好地过一次端午节了。尤其是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吃对于一般人来讲已经没有什么吸引力了。特别是那些小孩子,他们已经习惯了西方的情人节.圣诞节.万圣节…….而对于端午节,则是几近无知。那些逐渐消失的游戏,在他们看来,远远没有网络游戏玩的带劲。在他们看来:端午节,想说爱你不容易。 当我们在渐渐淡忘调它时,韩国的申端成功却给了我们当头一棒。还有其它一些东亚国家的端午节庆活动的热闹开展,都给我们留下了这样一个问题:我们的传统节日到底怎么

冬至是传统节日吗

冬至是传统节日吗 冬至是传统节日 冬至,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早在二千五 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中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时间在每年的公历12月21 日至23日之间。 冬至作为一个节日,至今已有2500年以上的历史据记载,周秦 时代以冬十一月为正月,以冬至为岁首过新年。《汉书》有云:"冬 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也就是说,人们最初过冬至节是为了 庆祝新的一年的到来。古人认为自冬至起,天地阳气开始兴作渐强,代表下一个循环开始,是大吉之日。因此,后来一般春节期间的祭祖、家庭聚餐等习俗,也往往出现在冬至。冬至又被称为"小年", 一是说明年关将近,余日不多;二是表示冬至的重要性。把冬至作为 节日来过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周历的正月为夏历的十 一月,因此,周代的正月等于我们现在的十一月,所以拜岁和贺冬 并没有分别。直到汉武帝采用夏历后,才把正月和冬至分开。因此,也可以说专门过"冬至节"是自汉代以后才有,盛于唐宋,相沿至今。 汉代以冬至为"冬节",官府要举行祝贺仪式称为"贺冬",官方例行放假,官场流行互贺的"拜冬"礼俗。《后汉书》中有这样的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所以这天朝廷上下要放假休息,军队待命,边塞闭关,商旅停业,亲朋各以美食相赠,相互拜访,欢乐地过一个"安身静体"的节日。魏晋六朝时,冬至称为"亚岁",民众要向父母长辈拜节;宋朝以后,冬至逐渐成为祭祀祖先和神灵的节庆活动。 唐、宋时期,冬至是祭天祀祖的日子,皇帝在这天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百姓在这一天要向父母尊长祭拜。

回归传统节感受冬至日国旗下讲话

回归传统节感受冬至日国旗下讲话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你们知道我国的二十四节气吗?“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初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这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歌》,想必大家一定还能脱口而出吧。在这二十四节气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那就是冬至。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主题是《回归传统节,感受冬至日》。 冬至这天阳光恰好直射在地球的南回归线上,北半球开始进入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老师们,同学们,下一周即将到来的12月22日,就是我国24节气中的冬至。 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我国已经测出冬至来了,时间在每年的阳历12月21日至23日之间。冬至这一天,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长。根据冬至的阴晴冷暖可以预示未来的天气:冬至阴天,来年春旱;冬至晴,新年雨,冬至雨,新年晴;冬至无雨一冬晴;冬至有雪来年旱,冬至有风冷半冬。 冬至过后,各地都进入最寒冷的阶段,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进九”,我国民间有“冷在三九,热在三伏”的说法。自冬至后的第一天到开春,人们习惯数着"九"来衡量天气的变化。“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据记载,周秦时代以冬十一月为正月,以冬至为岁首过新年。也就是说,人们最初过冬至节是为了庆祝新一年的到来。如今过了

2500多年,在这浓厚的历史文化背景下,冬至仍散发着不可抗拒的 魅力。同学们,不知道以往每年的冬至日你们是怎么过的呢?你们知道冬至这天有哪些风俗习惯呢?古人有诗云:“家家捣米做汤圆,知是明朝冬至天。”在我们江南地区,吃汤圆、吃米团是过冬至的传统习俗,冬至的汤圆又叫“冬至团”,民间更有“吃了汤圆大一岁”之说。北方地区有冬至宰羊,吃饺子、吃馄饨的习俗。冬至吃饺子,是不忘"医圣"张仲景"祛寒娇耳汤"之恩。至今还有“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谣。 既然冬至意味着难熬的严冬的到来,人们为何又要大加庆祝呢?这是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东西方在这个问题上有着惊人一致的智慧。在西方,诗人雪莱说——“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在东方,老子说——物极必反,哀极必兴,否极泰来。是啊,人生的拐点往往在最低点开始攀升,只要我们牢记最可宝贵的希望,就如过了夜最长,昼最短的冬至,尽管气温日降,但毕竟昼渐长,夜渐短,终将春回大地。 但如今,不少同学只记得万圣节、圣诞节等西方节日,却忘了 我们中国自己的传统节日。国学大师文怀沙说,几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就是“精神的氧气”,毕竟“树的影子拉得再长,也离不开树根;我走得再远,也走不出妈妈的心。”中华文明养育了我们五千年,历史的印记早已烙在每个炎黄子孙的生命里。当我们追韩剧、追日漫,万圣节送糖果的时候,我们是否想起活字印刷术,道德经,还有那汨罗江畔的身影?

中国古代成人礼

中国古代成人礼 古代中国华夏族的成年礼:男子行冠礼(一般二十岁),女子行笄礼(一般十五岁)。这个传统从西周一直延续到明朝,而我国秦代时已有了较为完备的记述,文献记载分为冠礼和笄礼,最初在上层社会流行,后来向民间延伸。由最初的繁缛复杂逐渐简化,以至于今天已经被人们所遗忘,而只在个别地区保留着一些记忆碎片。我以为这不可谓不是我们文化传承中的一大损失。洞头这种传承相对活态的七夕成人节习俗可谓古代成人礼的活化石,有着一种“吹尽黄沙始见金”的价值和特别重要的借古开今的借鉴意义。近些年,随着国人文化自觉意识的觉醒,恢复和重建成人礼的呼声日渐高涨。 冠礼是成年礼的一种高级和代表性形式,也可以说是对成年人婚姻资格的一种道德审查。即定日期。定在成人者生日(公历农历皆可)或对其有重要意义的日子。不过春节、中秋,家人团聚的日子,不宜请人来参加;清明主祭祀,主题不相符,家庙无法两用。冠礼即是跨入成年人行列的男子加冠礼仪。《礼记》云:“夫礼,始于冠”、“男子二十,冠而字”。对于冠礼非行不可,《礼记》的解释是:“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义也。礼义之始在于正容体、齐颜色、顺辞令……故冠而后服备,服备而后容体正、颜色齐、辞令顺……已冠而字之,成人之道也。”照这么说,不懂礼义的就不是人了,不行冠礼,则一生难以“成人”。冠礼从氏族社会盛行的成丁礼演变而来,一直延续至明代。具体的仪式是由受礼者在宗庙中将头发盘起来,戴上礼帽。由于要穿戴的服饰很多,包括冠中、帽子、幞头、衣衫、革带、鞋靴等,于是分为3道重要程序,分3次将不同材料制成、代表不同含义的帽子一一戴上。“三加”之后,还要由父亲或其他长辈、宾客在本名之外另起一个“字”,只有“冠而字”的男子,才具备日后择偶成婚的资格。 与男子的冠礼相对,女子的成年礼叫笄礼,也叫加笄,在15岁时举行,就是由女孩的家长替她把头发盘结起来,加上一根簪子;改变发式表示从此结束少女时代,可以嫁人了。 中国传统文化向来讲究对天地自然的感恩敬畏和对社会伦理的遵从。这种朴素的敬畏与感恩能够约束人们的行为,让人们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该摒弃什么该追求什么。尽管谁也没有见过七仙女,但是大自然中种种神秘现象和生活里的种种奇迹,使人们认识到人的力量之渺小。而人们虔诚的对宇宙自然的感恩和敬畏最终表现在对世间万物的关怀。虽然随着人类探月工程和航天技术的发展,七仙女在人们心目中的印象变得越来越模糊,但源于百姓内心深处的那种柔软情愫却并没有消失。 习俗是人们在长期的集体生活中逐渐形成并共同认可和遵守的习惯。社会中的每个成员的一举一动都会自觉不自觉地受到习俗的约束和熏陶,这种习俗也许没有明文规定,但社会习俗和社会伦理构成了人与人的价值认同和社会的舆论导向,是维系族群和社会稳定的精神纽带。当代社会,那些古老的乡规民约伦理仪式依然不能简单地被取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仍然需要优秀民俗传统的涵养。 从古至今,人类社会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回报父母的亲情和养育之恩是我们生活亘古不变的主题。在洞头,祖先崇拜与忠孝传家通过七夕成人节已使传统文化深入人心,每个孩子从出生就在一年一度的七夕习俗里播下了感恩和成长的种子,而这粒种子一定会在传统文化的滋润中成长成才。我想,如果其他地方也能借鉴洞头这种既古老又富有时代特色的成人礼,无疑会使我们青少年的精神境界在浓郁的传统文化氛围中走向成熟与强健,并带着强大的正能量去追求创新与超越,不断塑造精彩完美的人生。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内涵

一、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 文化学认为,文化的结构可以分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个层面。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自然也不例外。 (一)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内涵的物质层面 1,传统节日中的饮食文化 众所周知,中华民族的节日里蕴藏着丰厚的“吃”文化。在某种程度上,我们的节日就是一路“吃”过来的。如:春节吃饺子,正月十五吃元宵,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等等。而且,绝大多数传统节日都是在古老祭祀仪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些伴随着祭神、祭祖以及节日饮食而逐渐形成一种习俗的食物,都负载着一种深厚的民俗情感。它们不仅为后来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且,节日食品的献祭、馈赠与集体分享,构成了中国节日物质生活的重要传统, ① 体现着中国人处理天人关系与社会关系的表达方式。 2,传统节日中的服饰文化 每逢节日来临,人们都会穿上节日的盛装,这在春节时候体现得尤为明显。可以说,节日是一个民族的特色盛装的展示舞台。与便装相比,盛装雍容、典雅、庄重、讲究、繁琐,它更注重节日文化内涵的表达与展示,是我们研究一个民族历史、文化、艺术、工艺的重要参照,具有更为重要的历史认识价值、艺术价值、文化价值和科学价值。比如唐装的演变和发展就是很好的例证。 2,传统节日中的节日仪式文化 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最早起源于祭祀。发展到今天的节日庆典活动大多都与古老的祭祀仪式、迎神赛会、驱邪免灾等活动有密切关系。保留到现在的民俗活动,如安塞腰鼓、端午龙舟、上元花灯等,不仅增添了中华民众的节日乐趣,也成了中华民族文化独特的一部分。 另外,作为与节日仪式相关的民间文艺,如祭神神词、神话、传说、故事等民间文学样式,祭神歌舞、戏剧等表演艺术以及搭建神棚、扎纸结彩等民间工艺,也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宝库。 (二)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内涵的精神层面 1.人与人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和谐、美满:贵和尚美 贵和尚美作为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之一在传统节日中常有流露,传统节日是人们期盼和谐思想的具体体现。如:通过团拜、探亲等仪式活动密切了与周围人的关系;通过节日化装的巡游、节日锣鼓的敲打、节日竞赛的开展,释放内心的情感、期望,加强村落社区成员之间的情感依赖和精神交流,从而使这里的人际关系更加和谐,社会秩序更加安定。 节日也调节了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关系。一方面,通过节日,一个民族可以用和平的方式向其他民族展示自己的强大,弘扬本民族精神;另一方面,不同民族的人聚在一起庆祝节日,能增进民族认同和文化认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