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态旅游是一种正在迅速发展的新兴的旅游形式

生态旅游是一种正在迅速发展的新兴的旅游形式

生态旅游是一种正在迅速发展的新兴的旅游形式
生态旅游是一种正在迅速发展的新兴的旅游形式

生态旅游是一种正在迅速发展的新兴的旅游形式,也是当前旅游界的一个热门话题,生态旅游是针对旅游业对环境的影响而产生和倡导的一种全新的旅游业。有关人士预测,在不久的将来,以走向保护区、亲近大自然为主题的“生态旅游热”将在全球兴起。生态旅游作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实践形式,被认为是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首要的、必然的选择,因而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普遍重视和迅速发展,并将成为21世纪国际旅游的主流。据有关资料介绍,目前生态旅游已成为我国旅游业中增长最快的一部分,年增长率达30%以上。在我市,随着蓬莱阁西苑、田横山文化公园和兴瑞庄园等景区(点)的出现,生态旅游已经不知不觉地加入到了蓬莱大旅游的队伍中。在对生态旅游的理论研究方面,西方发达国家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就已开始,而在我市、甚至在全国范围内,生态旅游研究都还是一个刚刚开始探索的新课题。

一、生态旅游的概念

(一)生态旅游的定义:

“生态旅游”一词的最早出现可追溯至1965年,自20世纪中叶以来,人类的环境伦理观开始向旅游领域渗透,随着现代旅游产业的大规模发展,其渗透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增大,人们对传统的大众旅游形式所带来的生态环境危机也日益关注,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了将环保与旅游作为研究对象的新的旅游方式。但对于“生态旅游”这一新词语,世上至今还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世界旅游组织将之定义为:以生态为基础理论的旅游,是专项自然旅游的一种形式;生态旅游学会则解释为:为了解当地环境的文化与自然历史知识,有目的地到自然区域所做的旅游,这种旅游活动的开展在尽量不改变生态系统完整的同时,创造经济发展机会,让自然资源的保护在财政上使当地居民受益;第一届东亚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域会议认为:生态旅游应为倡导爱护环境,或者提供相应的设施及环境教育,以便旅游者在不损害生态系统或地域文化的情况下访问、了解、鉴赏、感受自然及文化地域。

综上所述,生态旅游的概念可以这样归纳:生态旅游是一种在生态学和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以自然区域或某些特定的文化区域为对象,以享受大自然和了解、研究自然景观、野生生物及相关文化特征为旅游目的,以不改变生态系统的有效循环及保护自然和人文生态资源与环境为宗旨,并使当地居民和旅游企业在经济上受益为基本原则的特殊形式的旅游行为。它包括三重含义:1、经历的质量----提供旅游者高质量的旅游经历

即享受自然、认识自然、满足旅游者的旅游体验。生态旅游以回归大自然为基调,于是必须以良好的生态环境为旅游对象物,必须有特定的旅游观赏内容,如优美的自然景观,独特的人文文化等,以满足人们享受自然、认识自然的需求。生态旅游不仅能使旅游者返璞归真,享受大自然,在清新、开阔、洁净的环境中修养身心,而且能够了解、研究特定区域内的自然景观、野生动植物以及相关的文化历史特征,使旅游者从中获得高质量的旅游经历。

2、资源的质量----保护当地自然、历史和文化资源

生态旅游,就是让游人在良好生态环境中或旅游游览,或度假休息,或健康疗养;同时认识自然,了解生态,丰富科学知识,进而增强环境意识和生态道德观念,更自觉地关爱自然,保护环境。可见,生态旅游是一种对环境保护负有责任的旅游方式,它同传统旅游形式的本质区别在于生态旅游必须具有促进生态保护和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特点。因此,生态旅游又要有目的地提高旅游景区的旅游环境质量,使人们在享受、认识自然的同时,又能达到保护自然的目的,从而实现人与环境的和谐共处。其根本宗旨就是贴近自然、保护自然、维护生态的平衡。生态旅游必须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有机结合起来,强调在维护良好环境质量的前提下开展旅游,生态旅游不能把生态消费摆在首位,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因此,必须要保持旅游区域内的环境质量和保持生态自然资源和文化遗产的多样性,实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和有序发展,保持好优异的自然环境。

3、生活的质量---提高当地居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

即通过旅游开发,为旅游区筹集资金,为当地居民创造就业机会,有效发展经济,能够使当地居民在生态环境质量不降低的基础上,在经济上、财政上获得益处。

(二)生态旅游的特点

1、自然性:指旅游生态环境和文化环境的原始自然性。它包括三个方面:

第一,指旅游者所到的旅游区域具有独特的自然生态风光,人口相对稀少,由于受工业化影响程度较低,保存着生态环境的相对原始状态;

第二,是指在这个区域内具有独特的历史和现实的文化,其生活方式和文化模式保留纯自然原始状态的系统,对于旅游者具有心理文化上的吸引力。因为使旅游者选择去某地旅游的共同心理特征是了解、观察、体验有别于他们本土文化模式的异域文化;

第三,指在上述两个内容的基础上设计的特种旅游项目和线路,要体现特定的旅游生态环境特征相对集中、自然地理条件与人文条件和谐相存的要求,项目和线路能够使旅游者体验到过去未曾体验到的心理感受。

2、保护性:和传统的旅游活动相比,现代生态旅游的最大特点就是其保护性。现代生态旅游的保护性体现在旅游业中的方方面面,对于旅游开发规划者来说,保护性体现在遵循自然生态规律和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旅游产品开发设计上;对于旅游开发商来说,保护性体现在充分认识旅游资源的经济价值,将资源的价值纳入成本核算,在科学的规划开发基础上谋求持续的投资效益;对于管理者而言,保护性体现在资源环境容量范围内的旅游利用,杜绝短期经济行为,谋求可持续的三大效益协调发展;对于游客,保护性则体现在环境意识和自身的素质,珍视自然赋予人类的物质及精神价值,保护旅游资源及环境成为一种自觉行为。

3、参与性:生态旅游的参与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生态旅游可以让旅游者亲自参与自然与文化生态系统之中,在实际体验中领会生态旅游的奥秘,从而更加热爱大自然,崇尚高雅文化,这也有利于自然与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同时,通过参与来保证旅游者获得与众不同的经历和充分的旅游体验;另一方面,生态旅游是旅游者、旅游地居民、旅游经营者和政府、社团组织及研究人员广泛参与的一种旅游活动。所以,生态旅游还要求旅游者、旅游地居民、旅游经营者和政府、社会组织及研究者广泛参与旅游决策与管理,从而提高旅游决策和管理的科学性、民主性,有利于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4、高品位与普及性:在生态旅游开展的早期,生态旅游的参与者多为特定族群,一般来说是具有较高的教育背景或文化素养的人。但近些年生态旅游发展的现实却表现出生态旅游正朝着普及化的方向发展,参加生态旅游的游客已不仅仅只限于有经济实力和社会地位的上层人士,越来越多的普通工人、职员、学生等都加入到生态旅游的队伍中。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大众环境意识的提高,到大自然中呼吸新鲜空气、修身养性的生态旅游将成为人们的基本生活需求,生态旅游者的队伍还将不断地扩大。

(三)生态旅游资源的分类

按照生态旅游资源的属性,可以把生态旅游资源分为自然生态旅游资源系统和人文生态旅游资源系统两大类型。

1、自然生态旅游资源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四类:

一是地文生态旅游资源,包括:(1)地质景观生态旅游资源,如岩石、矿物、古生物化石、火山、地震遗迹等;(2)地貌景观生态旅游资源,如山岳景观、岩溶景观、海岸地貌等。二是水体生态旅游资源,包括河流、湖泊、温泉、瀑布、海滨等。三是气候天象生态旅游资源,包括宜人的气候、天象奇观等。四是生物生态旅游资源,包括森林生态旅游资源

<:taotao signid=""><:taotao signid="">(一)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原则

旅游资源开发作为一项经济活动,只有按照旅游经济活动的规律进行,才有可能获得成功。旅游资源的开发必须要有严肃的科学性,不合理的开发,就是对旅游资源的破坏,就会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我们绝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来换取旅游业的一时发展。为此,生态旅游的开发遵

循一定的科学原则就显得尤为重要。从国内外生态旅游发展的理论和实践来看,制定生态旅游规划,实施生态旅游开发时,主要应遵循以下原则:

1、永续利用原则

“永续利用”是时代的产物,它是一种使人类在开发旅游资源时不但顾及到当代人的经济需要,而且还顾及到不对后代人进一步需要构成威胁和危害的发展策略。尽管它不意味着为后代和将来提供一切,造就一切,但它却通过对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三者的协调,使当代人用最小的代价获取最大的旅游资源利用,造福子孙后代。

2、保护性开发原则

要使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就必须加强对旅游资源的保护。针对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而言,开发和保护的关系应体现的总的原则是:开发应服从保护,在保护的前提下进行开发。资源得到妥善保护,开发才能得到收益;开发取得收益,反过来可促进保护工作。但是,一旦开发与保护出现矛盾,保护对开发拥有绝对否决权。

3、特色性原则

旅游资源贵在稀有,其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与众不同的独特程度,即特色。有特色,才有吸引力;有特色,才有竞争力。特色是旅游资源的灵魂。

4、协调性原则

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必须与整个生态区的环境相协调,既有利于突出各旅游资源的特色,又可以构成集聚旅游资源的整体美,使游客观后感到舒适、自然。

5、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统一的原则

市场经济就是追求效益最大化,生态旅游作为旅游的一种形式,也追求效益最大化,但这个效益不仅是指经济效益,还包括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者必须高度地协调统一。而当三者出现矛盾时,以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高于一切为指导原则,即经济效益必须从属于上述两种效益。实际上,当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达到最大化、最优化时,其经济效益肯定也是相当可观的。

(二)生态旅游发展中应注意的问题

1、保护生态资源,改善生态环境

不可否认,我市是生态环境保护较好的地区之一。但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环保工作必须长抓不懈,不能掉以轻心。如果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不仅生态环境质量会严重下降,使生态旅游无法开展,而且将会严重制约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所以,当务之急是保护好现有的生态资源,坚决制止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同时,加大植树、种花、种草力度,尽快提高森林和绿地的覆盖率,力争城市的整体绿化水平有较大的提高。

2、编制生态旅游资源开发规划

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必须规划。应对全市的生态旅游资源进行详细的调查研究,建立从可行性论证-开发规划-监督管理的科学可行的开发程序,坚决反对“一哄而上”的无规划的开发。应建立市政府直接领导下的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协调小组,编制具有指导意义的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的全市生态旅游发展规划,以指导和协调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工作,制止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中的不良行为。

3、制定法规,加强科学管理

生态旅游会不会对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是弊大还是利大,这并不取决于是否开发旅游,而是取决于是否在这一过程中实现了科学的管理。要保护生态环境,就要加强科学管理,而科学管理的基础在于完善的法制。因此开发生态旅游必须有切实可行的法规作保障,并加强对生态旅游区的科学管理,做到“以法兴游”、“以法治游”,杜绝一切破坏环境资源的现象。

4、突出生态旅游产品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

生态旅游成败的关键在于生态旅游产品的开发。我市的生态旅游还处于研究探索和起步阶段,生态旅游产品存在着类型单一、档次低等诸多问题。因此,应吸收国内外发展生态旅游的先进经验,

并结合我市的实际情况,立足本地资源和历史文化优势,大力开发独具特色的半岛型生态旅游产品,重点开发登山探险游、动植物观赏游、海滨度假观光游、农业观光游和温泉康疗等专项旅游产品。在生态旅游产品的开发过程中,一是要突出特色,二是丰富生态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以此建立新型的生态旅游市场体系,推动我市生态旅游的发展。

5、提高参与性,改变单一的观光结构

在21世纪中,休闲度假将取代观光旅游成为旅游的主体。而让游客能亲自参与和亲身体验是休闲度假产品风靡世界的最直接原因。在考虑旅游与生态的关系时,仅仅关注如何将生态资源利用于旅游事业是不够的,还应该掌握生态旅游者的消费心理和兴趣倾向,在提供优美的生态环境的同时,建立起使生态旅游者能够参与的新型观光结构,延长其逗留时间。

6、完善逗留设施,提高服务水平

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旅游产品,旅游接待设施和服务都是不可忽视的开发内容。必须创造出可供游客逗留的环境,这既包括硬件设施,也包括软件方面的服务和管理,两者缺一不可。必须全方位地开发食、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互相配合的项目,进行综合性的开发。旅游接待设施的建设可按照“区内游,区外住”的原则,以减少其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7、加强生态旅游研究和人才的培养

生态旅游是一种新兴的特殊旅游方式,需要高素质的专业管理人才和服务人才。应利用旅游院校、培训班、专题讲座、学术会议等各种形式及请进人才、派出学习等办法培养一大批生态旅游方面的专业人才,加强对生态旅游理论和规划方面的研究,为我市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乡村旅游发展前景调查报告

乡村旅游发展前景调查报告 在省、市旅游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县切实抢抓云南旅游?二次创业?的大好机遇,突出重点打造凤凰谷、菌子山精品旅游景区,整合带动发展乡村旅游产业。 一、乡村旅游发展优势及前景 (一)发展优势 **位于滇桂两省结合部、中国第三大河流珠江上游。全 县国土面积2783平方公里,辖4镇(丹凤、雄壁、彩云、葵山)4乡(五龙、竹基、龙庆、高良),104个村委会、5个社区786个村民小组,全县总人口38.78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16.86%,是曲靖市少数民族人口比例最大的县。东与罗平县接壌,南与文山州的丘北县毗邻,东南同广西壮族自治 区的西林县一水相依,西南和红河州的泸西县连接,北倚陆良县。在云南六大旅游片区中,**处于滇中与滇东南两大旅游片区的结合部,是滇东南旅游精品线路中的连接环。 1、交通区位优势。**不仅区位优越,而且交通便捷,距省城昆明174公里,距曲靖120公里,国道324线(高速化)穿越 **境内,省道以(且)马(关)线连通文山、凤凰谷、菌子山两大景区和五龙旅游集镇,师(宗)弥(勒)公路贯通红河州周边县市,形成了较为理想的旅游交通网络,而四通八达连接全县4镇4 乡的乡村公路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完善的交通条件。 2、旅游资源优势。境内群峰叠翠,溪流纵横,?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是地形、地貌、气候特征的真实写照。这里自然风光优美,旅游资源丰富,类别组合好,具有独特性、差异性和唯一性的鲜明特征。菌子山景区享有?天然奇石园、天 然大花园、天然野果园、天然动物园、天然植物园、天然菌 子园?等美誉;凤凰谷景区是?是世界第一高洞,形象逼真的 生命之门,传说中凤凰涅磐的地方,中国唯一生命文化主题公 园?。随着旅游基础服务设施的不断完善和宣传营销力度的

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

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外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人们对乡村生活的向往,亲近大自然的需要,近几年来我国乡村旅游的蓬勃发展。我国地域 辽阔,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我们大力发展旅游业,促进经济的发展。就国内目前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指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对国内乡村旅游发展趋势做以预判,同时期望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推动国内乡村旅游积极稳步的发展。我国广大农村拥有较好的生态环境和特色农业,大力开发乡村旅游市场,意义重大。 关键词:乡村旅游现状分析发展对策 一、乡村旅游背景及意义 所谓乡村旅游,是以农村地区为特色,以农民为经营主体,以旅游资源为依托,以旅游活动为内容,以促进农村发展为目的的社会活动。随着中国旅游业的发展,旅游者的心理逐渐成熟趋向多元化,旅游过程更注重对相互文化的体验,农村和郊区相对于城市来说,天地光阔,自然风光秀美,空气清新,加之和城市相异的文化,对于生活在紧张、拥挤、繁杂、宣嚣、多污染的城市中的居民有巨大的吸引力。当社会、经济、科技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就产生了乡村旅游。 乡村旅游是现代旅游业中的一项新事物,然而它却以极快的速度在各国发展起来。我国地域广阔,自然景观差异很大,农业资源丰富,乡村民风民俗丰富多彩,有着发展乡村旅游的优越条件。乡村旅游不仅为城市居民提供了新的休闲产品,而且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充分利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资源,维护农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开发乡村旅游资源是我国旅游事业不断发展及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主要有如下几点现实意义: 1、有利于加强城乡文化交流,改变农业生产落后的观念 通过城市居民的参与活动,把先进的科技知识带到乡村,有利于科技推广;

6章 生态旅游与可持续发展

第六章《生态旅游与可持续发展》测试题 姓名:得分: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计20分) 1、在全世界普及的四种新兴旅游活动中,生态旅游居首位,其次是文化旅游、参与性旅游和休养保健旅游。 2、生态旅游具有天然性、保护性、知识性、高层次性、参与性的特点。 3、发展生态旅游应遵循的原则有:少而精的原则、保护原则、严格管理原则、双赢原则。5、目前我国开放的生态旅游区主要为森林公园、自然旅游点、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天然湿地保护区等。 6、可持续发展强调的环境与经济的协调,追求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其核心思想是健康的经济发展应建立在生态可持续能力等决策的基础上。 7、可持续发展概念包括人类需要、资源限制和公平三个要素。 8、可持续发展概念的出现是近20年的事,它是在人类面临人口、资源、环境生态的严峻形势下产生的。 9、1999年10月1日,世界旅游组织第13届大会通过的《全球旅游道德规范》 第三条明确规定了有关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10、生态旅游提供给旅游者的必须是具有良好生态环境、基本上是以大自然为目标的旅游产品,它包括大众生态旅游产品、高质生态旅游产品、和特种生态旅游产品三个部分。 11、在实施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政府的宏观决策和管理措施是决定性的因素。 13、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实质,就是要求旅游与自然、文化资源和人类生存环境成为一个整体,即旅游、资源、人类生存环境三者的统一。 14、旅游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形成和生态旅游的兴起是以“保护环境 、崇尚自然”为宗旨的全球性绿色浪潮在旅游业中的反映。 二、单项选择(每小题1分,共计15分) 1、生态旅游是在经济 B 国家或地区首先发展起来的。 A、发达 B、欠发达 C、特别发达 D、 2、“生态旅游”一词的最早出现可追溯至 B 年,学者贺兹特建议对文化、教育以及旅游再反思,并倡导所谓的生态的旅游。 A、1955 B、1965 C、1975 D、1985 3.1980年加拿大学者(B)在他的论文中首次提出了“生态旅游”这一概念。 A.贺兹特 B.克劳德·莫林 c.菲利普·科特勒 D.塞勃罗斯‘拉斯柯瑞 4、20世纪80年代后,生态旅游以每年 B 的发展速度发展。 A、10-20% B、10-30% C、30-40% D、20-30% 5、生态旅游与普通旅游的根本区别是 B 的不同。 A、旅游对象 B、旅游方式 C、旅游者 D 旅游结果 6、基本上没有受到人类活动干扰的生态环境是B。 A、次生态 B、原生态 C、泛生态 D、广生态7.1999年,我国政府以举办( B )世界园艺博览会为契机,向海内外旅游者展示了我国美好的自然环境,宣传了我国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A.青岛 B.昆明 C.三亚 D.厦门 8.世界环境日是在每年的( B )。 A.5月5日 B.6月5日 C.7月5日 D.8月5日 9、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了《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从理论上阐述了 B是人类解决环境与发展间矛盾的根本原则。 A、发展经济 B、可持续发展 C、提高人们素质 D、提高人们生活水平 10、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在全球 B急剧膨胀、繁荣背后的危机日益暴露的现实下提出来的,并迅速得到了广泛的接受。 A、经济 B、旅游业 C、交通业 D、饭店业 11、第一次明确提出旅游可持续发展概念的是 A年4月在荷兰召开的“各国议会旅游大会”上,不仅形成了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而且做出了有关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结论以及建议措施。 A、1989 B、1990 C、1992 D、1999 12.可持续旅游产品是与当地环境、社区和文化保持协调一致的产品,具有(C)的特征。 A.低成本、高附加值和高知识含量 B.低成本、低附加值和高知识含量 c.高成本、高附加值和高知识含量 D.高成本、低附加值和高知识含量 13.(A)是旅游经济的细胞。 A.旅游产品 B.旅游企业 C.旅游市场 D.旅游需求 14、下列生态旅游产品中,属特种生态旅游产品的是 B 。 A、乡村旅游 B、冰川探险旅游 C、森林旅游 D、海洋旅游 15、下列属人文生态旅游资源的是B。 A、岩溶景观 B、民族风情 C、古生物化石 D、峡谷地貌 三、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计10分) 1.生态旅游作为在可持续发展原则指导下,以(ACD)为目的的一种新型绿色消费方式,深受人们的关注。 A.观赏和感受生态环境 B.提高生态旅游规模 C.普及生态知识 D.维护生态平衡2.下列关于生态旅游的描述,正确的是(ABD)。 A.生态旅游是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开展的一种旅游活动 B.生态旅游不同于旅游生态学研究活动 c.生态旅游是在经济发达国家或地区首先发展起来的 D.生态旅游被看做是传统大众旅游的替代品 3.下列关于国外生态旅游发展现状的描述,正确的是(ABCD )。 A.无论是参与生态旅游的人数,还是生态旅游收入都以超乎寻常的速度发展 B.推动生态旅游发展的主要为发达国家及原始自然资源主要分布区 C.从世界范围来看,生态旅游的客源地主要集中在欧美及亚太的经济发达国家 D.从世界范围来看,生态旅游的接待地多数为经济相对比较落后的发展中国家 4.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和方法主要有(BCD)。

乡村旅游的定义

(一)乡村旅游的定义 西班牙旅游学术界将乡村旅游分为传统乡村旅游和现代乡村旅游。传统的乡村旅游出现在工业革命以后,主要来源于一些来自农村的城市居民以“回老家”度假的形式出现。虽然传统的乡村旅游对当地会产生一些有价值的经济影响,并增加了城乡交流机会,但它与现代乡村旅游有很大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传统乡村旅游活动主要在假日进行;没有有效地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没有给当地增加就业机会和改善当地的金融环境。实际上,传统的乡村旅游在世界许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目前都广泛存在,在中国常常把这种传统的乡村旅游归类于探亲旅游。 现代乡村旅游是在20世纪80年代出现在农村区域的一种新型的旅游模式,尤其是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发展迅速,旅游者的旅游动机明显区别于回老家的传统旅游者。现代乡村旅游对农村经济的贡献不仅仅表现在给当地增加了财政收入,还表现在给当地创造了就业机会,同时给当地衰弱的传统经济注入新的活力。现代乡村旅游对农村的经济发展有积极的推动作用,随着具有现代人特色的旅游者迅速增加。现代旅游已成为发展农村经济的有效手段。 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对乡村旅游还没有完全统一的定义,中国学者一般认为,乡村旅游是以农民为经营主体,以农民所拥有的土地、庭院、经济作物和地方资源为特色,以为游客服务为经营手段的农村家庭经营方式。实际上是一种“农家乐”的概念。去年在贵州举行的乡村旅游国际论坛上,中国专家们形成了一个比较统一的意见,认为我国的乡村旅游至少应包含以下内容:一是以独具特色的乡村民俗文化为灵魂,以此提高乡村旅游的品位丰富性;二是以农民为经营主体,充分体现“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享农家乐”的民俗特色;三是乡村旅游的目标市场应主要定位为城市居民,满足都市人享受田园风光、回归淳朴民俗的愿望。 乡村旅游的迅速发展,逐渐呈现出产业的规模化和产品的多样化。国外乡村旅游类型主要有:农业旅游、农庄旅游、绿色旅游、偏远乡村的传统文化和民俗文化旅游、外围区域的旅游等。 国内乡村旅游基本类型大致包括以下几类:以绿色景观和田园风光为主题的观光型乡村旅游;以农庄或农场旅游为主,包括休闲农庄、观光果园,茶园、花园、休闲渔场、农业教育园、农业科,普示范园等,体现休闲、娱乐和增长见识为主题

论我国生态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

论我国生态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近年来,生态旅游以其对坏境的关注,对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的多重维护得到了广泛地认同,被看做是实现可持续旅游的最佳形式。本人通过旅游实践及相应的专业学习对我国生态旅游的发展现状及对策进行了浅析。 一、我国生态旅游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中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与文化资源,具备许多开展生态旅游的优势, 但同时也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生态旅游特殊专项化与经济效益之间的矛盾 就目前我国大众旅游的发展态势而言,其对生态坏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而生态旅游是实现可持续旅游的一种发展模式,比大众旅游更注重对当地自然和文化的保护、更注重对旅游者的教育,消费高于国内大众旅游的消费水平,是高层次的旅游活动。所以从目前我国的形势来看,生态旅游应该是特殊专项化的,但特殊专项化能带来保护资源所需要的大量资金吗?就目前来说我国生态旅游正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各个方面都不成熟,开展还受到诸多限制,其接待人数、经济收入是主要的考核指标,恐怕真正意义上的生态旅游难以担此重任。所以这就造成了生态旅游特殊专项化与经济效益之间的矛盾。在这方面的案例依据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张家界武陵源,为了经济利益进行无节制、超容量的开发。(二)生态旅游地差别迥异,认证标准难以统一 在生态旅游泛化现象日益严重的推动下,不少专家学者投身于生态旅游的认证和标准的建立,以期能在全国乃至全世界范围内通行,通过此认证标准的就是生态旅游景区,打造生态旅游的示范基地,统一规范“混乱”的生态旅游市场。但随着生态旅游的发展,生态旅游标准的发展呈现多样化的特征,认证项目数量急剧增加,但只有少数的国际性标准正在形成和推广。还有很多认证体系是建立在国外经典的认证体系基础上的,但盲目采用舶来发达国家的标准,不利于我国对生态旅游的发展和引导规范。各个生态旅游地的资源特色不同,所认证的重点和核心要素不一,很难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统一的标准。 (三)生态旅游的经营管理模式不成熟 生态旅游的经营管理的主要对象是政府、企业、社区、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者,构成生态旅游的利益相关者。由于我国的生态旅游正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各个方面的发展都受到很多的限制:我国政府关于生态旅游开发、建设、保障、检测等方面的政策法规尚未建立;企业无论是对生态旅游产品开发的理论与实践,还是对生态旅游经营管理人才队伍的培养都没有优化的模式;社区是被动的承受对象,教育培训和参与旅游的利益分配机制不完善;自然保护区的设施设备、环境评价、容量控制等问题尚未解决;我国公民的生态意识还有待提高,对其行

永城市生态旅游发展调研报告

永城市生态旅游发展调研报告 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旅游产业发展,确立了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积极实施产业开发和带动战略,促使旅游产品的结构优化、调整和产业提档升级,相继实施了以芒砀山汉文化旅游区、陈官庄红色旅游区、生态湖休闲旅游区为主的“三大支点”旅游项目建设,形成以“汉兴之地、面粉之城、能源之都、生态之市”四位一体的旅游形象品牌。不仅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更有力地推动了永城市三大文明建设。 2009年12月25日,永城市被授予“中国国际旅游文化目的地”和“中国最受欢迎的旅游文化名城”称号;芒砀山旅游区被授予“中国国际最具发展潜力的旅游景区”,2011年获得中国最具潜力的十大遗迹遗址排行榜第一名。 一、永城基本概况 永城市地处豫、皖、苏、鲁四省交汇处,其北枕郑徐高铁,南接沱浍河航运、西依京九铁路,东傍济祁高速,G30高速横穿芒砀山景区,与刑商永铁路、永淮亳高速、311国道共同构成永城旅游交通骨干网络。永城与连云港、徐州、商丘、开封、郑州、洛阳、西安七大旅游城市一脉相连,距离徐州观音机场1小时车程,距商丘观堂(在建)机场1小时车程,距离济南、南京、郑州、合肥四省会城市3小时车程,是“承接华东与中原,联动沿海与内地,呼应四省省会”

的战略旅游高地。 全境属暖温带季风性半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4.3℃。永城属淮河流域,黄淮平原腹地,境内浍河、包河、沱河、王引河等贯穿全境注入淮河。2013年沱浍河复航工程正式开工,目前河南境内工程进度过半,预计2017年复航运行。 城市绿地总面积达到80公顷,中心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22%,绿地率5.6%,人均公共绿地面积3.56平方米。 二、旅游资源开发概况 永城市生态旅游发展可利用资源比较丰富,前期由于经济发展、土地容量及技术原因等开发较晚。永城市可以利用开发的生态旅游资源分为四类,一是以采煤沉陷土地为基础规划发展的湿地旅游;二是利用采煤沉陷区土地综合治理项目,经过成片开挖形成的水域旅游;三是以芒砀山为主的森林旅游;四是以芒砀山省级地质公园为主的山地型人文生态旅游。 (一)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现状 1.永城薛湖—陈集区域采煤沉陷区生态旅游湿地公园建设项目。 计划总投资50亿元,利用13平方公里采煤沉陷区,建设以湖中休闲渡假为主题的生态湖;利用12平方公里塌陷区复垦土地范围,建设国家森林公园、植物王国主题生态园;建设一个星级渡假主题酒店。目前该项目为规划项目,待沉

我国生态旅游发展前景

我国生态旅游发展前景 ——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班级: 学号:20 姓名:黄松

我国生态旅游发展前景 摘要:生态旅游是以生态学原则为指导,以自然区域和一些特定的文化地域为旅游对象,旅游者在欣赏自然景观和了解生态现象的同时受到环境教育,以保护自然和人文旅游环境为宗旨,并能使当地居民受益的一种可持续的旅游。 生态旅游是世界旅游活动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从旅游发展的角度看,生态旅游是近年世界旅游业中增长最快的部分,年增长率达到25%~30%,生态旅游俨然已成为世界性旅游的潮流,并将成为21世纪国际旅游的主流。以下针对我国生态旅游发展的十大重点领域进行前景分析。 内容: 一、风景名胜观光旅游 风景名胜资源,系指富集着以独特自然景物和悠久历史文物古迹取胜,以景物环境为载体,人类实践创造的,有普遍社会价值的优秀财富。我国山河壮丽,景观奇特,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具有丰富的风景名胜资源。 依托丰富的风景名胜旅游资源,以下几种主要模式适合风景名胜旅游资源的开发:(1)科学考察为主导的风景名胜旅游。可以开展此类旅游的有黄龙寺九寨沟风景名胜区、五大连池等。(2)历史古迹类风景名胜旅游,如古长城、八达岭十三陵风景名胜区等。(3)文化类风景名胜旅游,如我国的四大佛教圣地的普陀山、五台山、峨眉山、九华山等风景名胜区。属古石窟艺术文化的,如我国的麦积山、龙门、云冈、敦煌等风景名胜区。(4)自然类风景名胜旅游,如桂林漓江山水、庐山、秦皇岛北戴河、承德避暑山庄、海南三亚等。(5)民族风情观赏类风景名胜旅游,如内蒙古草原风光、海南黎族村寨等。(6)现代工程观赏类风景名胜旅游,如长江三峡大坝、南京长江大桥等。 二、红色旅游 “红色旅游”是指以革命纪念地、纪念物及其所承载的革命精神为吸引物,组织接待旅游者进行参观游览,实现学习革命历史知识、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振奋精神、放松身心、增加阅历的旅游活动。“红色旅游资源”指的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新中国成立以前,包括红军长征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等重要的革命纪念地、纪念物及其所承载的革命精神。从地域范围上,主要是指革命老区和红军长征线,但以长征沿线为重点,这就形成了井冈山、瑞金、韶山、遵义、延安、西柏坡一条“红色”主线。国家大力培育的重点红色旅游区包括:以上海为中心的“沪浙红色旅游区”;以韶山、井冈山和瑞金为中心的“湘赣闽红色旅游区”;以百色地区为中心的“左右江红色旅游区”等。围绕着“红色旅游”线路开发与挖掘沿线的旅游资源,可以形成上下一线的旅游链条,形成当地旅游资源的整体联动,进而促进本地旅游经济上档次、上水平,促进本地经济快速健康地发展。 三、民俗旅游 民族旅游以观赏、理解以及参与地域性风土人情为目的,特别适合于较短时段、较短路途的乡村旅游。它主要是将旅游区纳入文化之中,进而展示区域文化特征。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各个民族及支系,都有自己传统的民族文化,独特的地理环境和生活习性,各地区、各民族的服饰文化、饮食文化、建筑文化、交通、宗教、节庆、婚丧、礼仪、集市等都具有特色,并富有极为强烈的可视性和独有的观光魅力。 根据资源的特点,民俗旅游开发方式应该采取多种模式:(1)集锦荟萃式,如深圳的中国民俗文化村、北京的中华民族园等;(2)复古再现式,杭州和香港的宋城、无锡的唐城、吴文化公园均属于此类;(3)原地浓缩式,如当地政府或投资商在当地觅取合适地段,建以当地民俗文化为主题的主题公园,集中呈现民俗精华,如海南中部的苗寨和黎寨风情园均属此类;(4)原生自然式。它是在一个民俗文化相对丰富的地域中选择一个最典型、交通也

生态旅游开发的目标和原则

生态旅游开发的目标和原则 /h1 生态旅游开发的总体目标是区域可持续发展。其开发对象是一切具有生态美的自然和文化客体。自然环境和生态文化是生态旅游开发的基础,缺乏这两者,就很难称得上是生东旅游。生态旅游最初在提出来时就是作为一种环境发展战略,目的是通过旅游,提高生态旅游资源的价值,因此生态旅游的开发首先关注的是自然环境和生态文化的保护,“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生态旅游开发也是一个多目标体系,这与一般的旅游开发有较大的不同.其开发成功的标志不是最大的商业利润.而是社会、经济、生态的协调发展。要在保护当地生态旅游资源的前提下,既满足旅游者的需要,同时也关注当地群众的利益,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具体体现在社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态旅游者高质量的体验以及自然和文化环境质量得到维护。为此,应遵循如下的开发原则,以保证生态旅游开发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一、科学规划原则 科学地规划是生态旅游健康发展的基础。旨目的、无系统的开发只能导致生态旅游资源的破坏,短期的经济利益代替长期的可持续发展,片面的保护与地区经济发展的冲突。生态旅游的科学规划就是通过对生态旅游资源进行调查、分析与评价,并根据生态旅游市场的需求特点,提出生态旅游规划的总体思想、基本原则以及具体目标。在规划的过程中,特别要注意生物多样性与自然、人文环境的保护规划,因为大部分能开展生态旅游的地方都具有较为独特的自然生态和文化生态遗产。同时应注意对生态旅游地旅游环境承载力的研究。由于生

态旅游类型多样,层次复杂,既有自然性、高品位性和专业性的旅游,也有文化性、通俗化和大众化的旅游,因此进行生态旅游产品和旅游商品的开发规划,应选择适当的开发模式。对生态旅游区的经营管理人员、经营服务设施也应做预先的系统规划,生态旅游最终能否成功达到规划目标,很大程度上与经营管理密不可分。 二、持续发展原则 可持续发展日前已经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趋势。可持续发展是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是生态、社会和经济全方位的发展,包括人类需要、资源限制和公平三大要家。生态旅游的开发,不仅要满足旅游者获得在旅游地享受的需要,而且也要满足旅游地的群众获得经济发展的需要;不仅要合理利用当地的生态旅游资源,更要为当地的生态旅游资源的维持和发展创造条件。所以生态旅游的开发不是单方向,而是双向的,是旅游者、投资主体和当地社会之间的平衡和互动,这样才能达到公平。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实质是要求旅游与自然、文化、经济和人类生态环境成为一个整体。生态旅游开发是改善地区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的系统工程的一个人口,通过生态旅游的开发促进区域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从更大的层丽上来看,生态旅游需要全社会积极有序的参与。 三、最大限度的社区参与与防“泄露”原则 鼓励最大限度的社区参与,让当地群众加入到生态旅游业的开发,这也是区域生态旅游开发成功的原则之一。我国人口众多,一些具有较好生态旅游资源的地方在经济上比较贫穷,生态旅游开发如果完全脱离当地社会是很难成功的。积极地获得当地政府、社区和群众的支

生态旅游相关理论

生态旅游相关理论

第二章生态旅游相关理论 内容提要 生态旅游理论自20世纪80年代提出后,一直受到旅游学界的关注。随着生态旅游开发实践的展开,近年来我国的生态旅游理论研究也取得了一定进展。生态旅游之所以能够在短短十几年间在全球迅速发展,离不开各种理论的支撑和指导。在众多指导生态旅游迅速发展的理论中,生态文化、可持续发展理论、生态美学等至关重要。了解各种理论对生态旅游发展所做出的影响,我们才能将其到指导生态旅游的实践中,并且为生态旅游有关理论的补充提供新鲜的血液。 第一节生态文化 一生态文化概述 生态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区别。广义的生态文化是一种生态价值观,或者说是一种生态文明观,它反映了人类新的生存方式,即人与自然和谐的生存方式。这种定义下的生态文化,大致包括三个层次,即物质层次、精神层次和制度(政治)层次。狭义的生态文化是一种文化现象,即以生态价值观为指导的社会意识形式。 生态文化是人们在漫长的历史发展演化中,在适应、改造自然过程中形成的各种生态观念、生态知识、生态经验。最初这些生态性内容仅以“单体”形式出现,没有上升到系统的文化层面,随后这些知识经验在漫长的历史演替中日积月累逐渐融入人们的思想精神并形成生态观念,它又进入社会生产生活之中并积累成制度、措施、经验,它又外在地表现于人们的实践、服务于人民的生存并物化为各种成果、风俗习惯等,由此集结并以“生态文化”统一的概念出现,生态文化由此成为一种关注人与自然的文化,它以“文化”、“智慧”的形式聚集人类改造自然的力量,反过来又成为人类可以利用的武器改造自然;在社会历史领域中,生态的许多理念依然显示出合理性并为人所用,生态文化又成为解决社会、经济、环境等综合问题的一把钥匙。 二生态文化对生态旅游的价值 生态文化渗透在生态旅游之中,生态旅游是对生态文化的阐释。当人类意

生态旅游区项目总体规划推荐(标准版)

生态旅游区项目总体规划推荐 (标准版) Frequent work plans can improve personal work ability, management level, find problems, analyze problems and solve problems more quickly. ( 工作计划)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文字可以自由修改

生态旅游区项目总体规划推荐(标准版)导语:工作计划是我们完成工作任务的重要保障,制订工作计划不光是为了很好地完成工作,其实经常制订工作计划可以更快地提高个人工作能力、管理水平、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青龙湾生态旅游区总体规划 项目负责人: .9 目录 第一章规划总论 一、规划区地理位置及范围 二、规划原则 三、规划依据 四、规划期限 第二章风景旅游资源及评价 一、区域概况 二、风景旅游资源类型分析

三、风景旅游资源特点 四、旅游开发条件分析 五 、总体评价 第三章区域形象设计与旅游项目策划 一、景区性质 二、主题形象设计 三、旅游项目总体构思 四、旅游业发展目标定位 第四章功能分区与分区规划要点 一、功能分区 二、规划结构 三、分区规划要点 第五章旅游区容量与服务设施规划 一、旅游区容量计算 二、旅游服务设施规划

第六章旅游资源与生态保护规划 一、环境影响评估 二、保护措施 第七章配套规划 一、旅游交通规划 二、建筑风貌规划 三、给排水、供电与电讯规划第八章旅游市场开发策略规划 一、市场机会分析 二、客源市场定位 三、市场开发策略 第九章规划实施建议 一、分期建设计划 二、旅游人才及教育计划 三、开发体制与政策建议 附件一:规划图纸

中国生态旅游发展现状和发展未来的思考

中国生态旅游发展现状和发展思路的思考 关键词生态旅游中国前景可持续发展 摘要:随着人类文明的进一步发展,生态环境越来越引起全世界广泛的重视。为了兼顾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生态旅游概念顺势而生。我国生态旅游起步迟,但基础雄厚,发展快,我们应加大投入和策划,让生态旅游在我国普及起来。 一生态旅游的概念 “生态旅游”这一概念是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特别顾问、墨西哥专家豪·谢贝洛斯拉斯喀瑞(H.Ceballos-Lascurain)在1983年首次提出来的。生态旅游是指在一定自然地域中进行的有责任的旅游行为,为了享受和欣赏历史的和现存的自然文化景观,这种行为应该在不干扰自然地域、保护生态环境、降低旅游的负面影响和为当地人口提供有益的社会和经济活动的情况下进行。生态旅游的内涵更强调的是对自然景观的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旅游。 二中国旅游业现状 随着经济的增长、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工业化却使得我们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面临下降的威胁。虽然这些年旅游业价格一再下跌,广大百姓也可以享受的起旅游花费,但是普通的走马观花式的旅游已经无法满足游客需求。现在人旅游的目的更多的在于享受清新、轻松、舒畅的自然与人的和谐气氛,探索和认识自然,增进健康,陶冶情操,接受环境教育,享受自然和文化遗产,所以回归大自然、欣赏大自然美景、享受原野风光和自然地域文化的需求无法满足。 然而同时,许多旅游区已不同程度地遭受到污染和破坏有些旅游区的环境和生态污染十分严重,过度的人工开发,过度的谋取暴利,环境已经不堪重负,旅游业的能否进一步发展成了问号。所以只有促进自然生态系统的良性运转,保护生态环境免遭破坏,让旅游和保护均有收益时,旅游业才能长期可持续发展。 三中国生态旅游现状 1982年,中国第一个国家级森林公园——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建立,将旅游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有机结合起来。此后,森林公园建设以及森林生态旅游突飞猛进的发展,至1999年初全国已经建起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森林公园近900处。从1956年开始建立第一批自然保护区以来,至1997年底,共建各类自然保护区932处,其中国家级的有124处,被正式批准加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的有14个。中国共有512处风景名胜区,总面积达9.6万平方公里。在1999年,四川成都借世界旅游日主会场之机推出了九寨沟、黄龙、峨眉山、乐山大佛等景点,开发生态旅游产品。随后,湖南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举办国际森林保护节,推出武陵园等生态旅游区。以湖南和四川为起点,生态旅游逐渐在全国范

生态旅游区建设与服务规范(DB33-T 634—2007)-PDF版

ICS03.200 A12 生态旅游区建设与服务规范The criterion for construction and service for ecologic tourism region 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前言 本标准由浙江省旅游局提出,浙江省旅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浙江大学旅游研究所、浙江省旅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杭州市余杭区风景旅游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周玲强、聂献忠、肖歌、金炳雄、骆文斌、白鸥、郑萍、陈寿田、华抗美。

生态旅游区建设与服务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术语与定义、资源保护、环境保护、规划建设、经营服务、制度与管理、生态教育、社区共建等方面的基本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浙江省内各类生态旅游区。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7-1997海水水质标准 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9664-1996文化娱乐场所卫生标准 GB9667-1996游泳场所卫生标准 GB/T10001.1-2006标志用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第1部分:通用符号 GB/T15971-1995导游服务质量 GB16153-1996饭馆(餐厅)卫生标准 ISO1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规范及使用指南 3术语和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术语和定义。 3.1 旅游资源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 3.2 生态旅游 指以吸收自然和文化知识为取向,尽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确保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将生态环境保护与公众教育同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的旅游活动。 3.3 生态旅游区 生态旅游区是指通过本标准评定,具有明确地域界限的,以开展生态旅游活动为目的的特定旅游区域。 4总则 4.1总体目标 生态旅游区以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国策为依据,对旅游景区实行生态化发展与管理,实现区域内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4.2生态旅游应遵循的原则 4.2.1环境友好原则。

浅析生态旅游内涵和基本特征(经典)

浅析生态旅游内涵和基本特征 一:引文 人类的旅游活动至少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但只是到了近代,旅游才真正地成为一个产业,对人类的社会生活带来日益重要和深远的影响。作为旅游业的一个分支,生态旅游则出现得更晚。它是人们在面临日益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的前提下提出来的,是人们生态意识、环保意识不断增强的结果。 二生态旅游的内涵: 尽管生态旅游的影响日益扩大,但给生态旅游下一个定义并非易事。自从谢贝洛斯·拉斯喀瑞提出生态旅游的概念以来,很多研究人员和国际组织纷纷从不同角度和各自研究领域对生态旅游进行了界定。卢云亭和王建军曾列举了73条中外学者提出的生态旅游的定义,可见生态旅游作为新兴学科的定义之多。[3]一个概念的内涵往往可以从这个概念的定义体现出来。对生态旅游的多种定义也可看出研究者对生态旅游内涵的理解存在较多分歧。通过多本相关书籍的阅读和纵观各学者对生态旅游的提出背景和生态旅游的发展实际,我个人认为,生态旅游的内涵至少应体现下面几方面: (一)原生态旅游资源是生态旅游的旅游对象。这里的“原生态旅游资源”不仅包括自然旅游资源,也应包括人文旅游资源。旅游资源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4]。旅游资源大体上可分成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两大类型。自然旅游资源如广阔的草原、神奇的冰川、寂静的山谷、“飞流直下三千尺”的瀑布等,它们对游人有着无穷的魅力,毫无疑问是生态旅游的旅游对象。但对人文旅游资源是否是生态旅游的游览对象目前在学术界存在较大争议。我个人认为,原生态的人文旅游资源也应包含在生态旅游的范畴之内,比如,有重要历史价值的考古发掘遗址,保存完好的古代建筑,少数民族特有的民俗风情,富有当地特色的地方风俗与民间礼仪和民间节庆等都应是生态旅游的旅游对象。其原因有二:(1)人文旅游资源与自然旅游资源一样,都是今天的

生态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东北师范大学大学生毕业设计(论文) 东北师范大学 毕业论文 课题名称生态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学生姓名:赵红 联系方式: 准考证号:9 专业:旅游管理 2011年8月15日

<论文摘要> 生态旅游已经被确定为世界旅游业中迅速发展的领域。该文针对中国生态旅游发展的十大领域,即风景名胜观光旅游、红色旅游、民俗旅游、体育旅游、考察/探险旅游、观光农业旅游、湖泊湿地旅游、山(岳)地旅游、草原旅游和森林旅游等的发展前景做了分析,以期为提高我国生态旅游业得竞争力提供借鉴。分析了生态旅游的发展现状与发展原则,随着生态旅游的出现与发展,关于生态旅游的研究也应运而生。从生态旅游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中,人们逐渐认识到旅游的长足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存在着矛盾,踢出了可持续发展理论,并认识到发展生态旅游的必要性生态旅游发展的广度深度都远远不能适应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收入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人民对生态旅游消费的需求将进一步上升,生态旅游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因此,研究和探讨我国生态旅游发展的现状、趋势及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建议;对策

目录: 一、生态旅游的概念…………………………………………………………. 二、生态旅游发展的现状……………………………………………………(1)生态旅游是一种满足高品位游客需要的旅游活动。…………………. (2)生态旅游是一种借助与外部旅游资源的旅游活动…………………….. (3)生态旅游是一种带责任感的旅游…………………………………………. 三、我国生态旅游地的类型……………………………………………………… (1)森林休憩生态游………………………………………………………………… (2)草原风情生态游………………………………………………………………… (3)湿地观鸟生态游………………………………………………………………… (4)沙漠探险生态游…………………………………………………………………. (5)农业体验生态游…………………………………………………………………. (6)海洋度假生态游………………………………………………………………… 四、我国生态旅游存在的问题……………………………………………………(一)旅游资源的粗放开发和盲目利用。…………………………………………(二)风景区生态环境系统失调.。………………………………………………….(三)风景区环境污染严重………………………………………………………… 五、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一)加强森林公园建设,保护森林资源。………………………………………. (二)统一规划、有序开发。…………………………………………………………(三)增强环保意识,强化法制观念。…………………………………………… 六、现阶段我国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1、国民生态意识淡薄………………………………………………………………… 2、缺乏必备的景区规划和监管机制………………………………………………… 3、生态法制的有待完善和健全……………………………………………………

《生态旅游》题库---选择题

《生态旅游》题库---选择题 1、关于生态旅游内涵描述不正确的是() A、以生态学观点和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针 B、以自然生态环境为场所 C、一种专项的自然旅游形式 D、一种对环境负有真正保护责任的旅游活动 2、关于生态旅游目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获取最大的旅游经济效益 B、欣赏、享受和认识大自然 C、为当地居民提供经济机会 D、为社会提供公共环境教育 3、生态旅游的对象是() ①自然生态景观 ②人文生态景观 ③历史文化知识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4、下列不属于九寨沟生态旅游景区荣获的国际桂冠的是() A、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B、世界人与生物圈保护区 C、4A级旅游景区 D、绿色环球21 5、九寨沟景区是生态极品旅游区,其拥有的最壮丽的自然景观不包括() A、翠海 B、云海 C、叠瀑 D、彩林 6、九寨沟因为下列何种原因而得名() A、景区内有九条沟 B、景区内现住有九个村寨 C、景区内原住有九个村寨 D、地处九寨沟县境内 7、九寨沟生态旅游景区开辟的绿色通道是指() ①开通以石油液化气为燃料的绿色观光车 ②铺设黑色柏油路 ③修建木质战道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8、九寨沟景区生态旅游坚持开发与保护双赢的重要举措是 () ①沟内游沟外住 ②限量旅游 ③使用生态厕所 ④保景富民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9、九寨沟生态旅游景区实行限量旅游标准是每天最大游客容量为() A、8000人 B、1 0000人 C、1 2000人 D、1 5000人 10、生态旅游活动的首要原则的是() A、旅游者行为约束原则 B、旅游地生态保护原则 C、旅游业经济发展原则 D、旅游地经济发展原则 11、下列不属于生态旅游主要判定标准的是()

生态旅游及其类型浅析

生态旅游及其类型浅析

摘要 生态旅游近几年来在我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作为绿色旅游消费,被认为是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首要且必然的选择。生态旅游的类型极多并且是一种依赖当地资源的旅游、旅游对象是原生、和谐的生态系统,生态旅游已成为当前世界上发展最快、最具活力的一个产业。同时生态旅游也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环境价值的综合体现。发展生态旅游,不仅有利于优化自然生态环境和旅游产品结构,促进资源实现市场价值,而且对提高城市知名度,强化旅游“富民”功能,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浅析了生态旅游的类型以及对我国生态旅游发展趋势及前景进行简要分析,以便更好的发展生态旅游。 关键字:生态旅游生态旅游类型浅析发展趋势和前景

目录 1 绪论 (1) 2 生态旅游的概念 (2) 3 生态旅游现状 (3) 4 生态旅游的类型 (5) 4.1 陆地生态旅游 (5) 4.1.1 森林生态旅游 (5) 4.1.2 草原生态旅游 (5) 4.1.3 荒漠生态旅游 (6) 4.1.4 湿地生态旅游 (6) 4.2 水体生态旅游 (6) 4.2.1 海洋生态旅游 (6) 4.2.2 河流生态旅游 (7) 4.2.3 湖泊生态旅游 (7) 4.2.4 温泉生态旅游 (7) 4.3 人工生态旅游 (8) 4.3.1 农业生态旅游 (8) 4.3.2 城市生态旅游 (8) 4.4 文化生态旅游资源 (8) 4.4.1 宗教生态旅游 (8) 4.4.2 民俗生态旅游 (9) 5 我国生态旅游发展趋势和前景 (9) 总结 (11) 致谢............................................. 错误!未定义书签。参考文献.. (12)

生态旅游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生态旅游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为推动“旅游活县”战略,促进我县生态旅游大发展,**年6月下旬至7月中旬,由县人大教科文卫工委牵头,抽调部分人大代表、县旅游局相关领导和人员组成调研组,先后到盘龙、凤鸣、南溪等街道乡镇的乡村旅游点和重庆秀山、酉阳县,就如何加快我县生态旅游发展进行了调研考察。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旅游产业,按照“十二五”旅游发展规划的要求,以“增A添星”创建活动为载体,着力实施“旅游活县”战略,狠抓旅游项目建设,重点景区打造快速推进。 **年,全县接待游客达到16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8.4亿元,分别比上年度增长30.1%和37.7%。**年1—6月,全县接待游客102.76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8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4.94%和24.**%。 (一)景区建设步伐加快 一是龙缸景区通过精心规划,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配套设施建设,实现成功开园并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目前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的各项工作进展顺利。县城至龙缸景观廊道——“百里画廊”,目前已分片区在沿线道路旁栽种部分景观和经济植物;二是**景区提

档升级加快推进,完成了南滨路油化工程、桃园步行街等建设;启动旅游码头、游客接待中心、生态广场、停车场、征地拆迁及景区绿化工作;三是三峡梯城景区完成了磐石城、龙脊岭公园、登云梯、三峡文物园、下岩寺等景点的硬件建设,游览、安全、卫生、邮电、旅游购物配套设施建设等进一步完善,**年申报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现已通过验收并授牌。 (二)乡村旅游前景向好 近年来, 各乡镇(街道)把乡村旅游作为产业发展的重点,全力打造,各显特色。一是乡村旅游节庆活动靓点纷呈。栖霞油菜花节、水口荷花节、巴阳枇杷节、宝坪红高粱节、蔈草采茶节、平安钓鱼节、盘龙美食节、清水土家女儿会等10余个乡村旅游节庆年年举办,已成为旅游发展的热点。二是以“农家乐”、“果农乐”、“牧家乐”、“休闲茶园”为主体的乡村旅游发展较快。目前,全县有农家乐100余家,其中星级农家乐20家,日接待能力10000余人次。三是从提升生态旅游的文化品位和服务档次入手,推动了乡村旅游产品生产开发。桃片糕、票草牛肉干、歧阳茶、巴山妹刺绣、中蜂蜂蜜、黑木耳、**草编、云艺木制工艺品等为代表的旅游商品生产企业10余家,从业人员600余人。我县的乡村旅游逐步成为市民及周边区县游客的重要休闲方式,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

DB33-T634-2007生态旅游区建设与服务规范

DB33-T 634-2007 生态旅游区建设与服务规范

前言本标准由浙江省旅行局提出,浙江省旅行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生态旅行区建设与服务规范1 范畴

本标准规定了术语与定义、资源爱护、环境爱护、规划建设、经营服务、制度与治理、生态教育、 社区共建等方面的差不多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浙江省内各类生态旅行区。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舞按照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3095-1996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3097-1997 海水水质标准 GB 3838-2002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 9664-1996 文化娱乐场所卫生标准 GB 9667-1996 游泳场所卫生标准 GB/T 10001.1-2006 标志用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第1部分:通用符号 GB/T 15971-1995 导游服务质量 GB 16153-1996 饭馆(餐厅)卫生标准 ISO 14001-2004 环境治理体系规范及使用指南 3 术语和定义 本标准采纳下列术语和定义。 3.1 旅行资源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凡能对旅行者产生吸引力,能够为旅行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 3.2 生态旅行 指以吸取自然和文化知识为取向,尽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不利阻碍,确保旅行资源的可连续利用, 将生态环境爱护与公众教育同促进地点经济社会进展有机结合的旅行活动。 3.3 生态旅行区 生态旅行区是指通过本标准评定,具有明确地域界限的,以开展生态旅行活动为目的的特定旅行 区域。 4 总则 4.1 总体目标 生态旅行区以可连续进展的差不多国策为依据,对旅行景区实行生态化进展与治理,实现区域内 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可连续进展。 4.2 生态旅行应遵循的原则 4.2.1 环境友好原则。 4.2.2 清洁生产原则。 4.2.3 社区参与共享原则。 4.3 生态旅行区等级 生态旅行区(点)等级划分为二级,从高到低依次为生态旅行示范区和生态旅行达标区。 5 差不多要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