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吉祥八宝寓意

吉祥八宝寓意

吉祥八宝寓意
吉祥八宝寓意

吉祥八宝即八吉祥,又称八瑞吉祥,八宝吉祥,藏语称“扎西达杰”,是藏族绘画里最常见而又赋予深刻内涵的一种组合式绘画精品。大多数以壁画的形式出现,也有雕刻和塑造的立体形,这八种吉祥物的标志与佛陀或佛法息息相关。其图案在各种藏族生活用品、服装饰品中非常常见。

宝伞

梵语称“CHATTRA”,藏语音“Rinchen Dug”,象征佛陀教诲的权威。

古印度时,贵族、皇室成员出行时,以伞蔽阳,后演化为仪仗器具,寓意为至上权威。佛教以伞象征遮蔽魔障,守护佛法。藏传佛教亦认为,宝伞象征着佛陀教诲的权威。

宝鱼

梵语称“SURVANA MATSYA”,藏语音“Sergyi Nya”,象征自在与解脱,也象征慧眼。

金鱼鱼行水中,畅通无碍。佛教以其喻示超越世间、自由豁达得解脱的修行者。藏传佛教中,常以雌雄一对金鱼象征解脱的境地,又象征着复苏、永生、再生等意。

宝瓶

梵语称“KALASHA”,藏语音“Terchen-pahi Bumpa”,象征阿弥陀佛也象征

灵魂永生。

宝瓶藏传佛教寺院中的瓶内装净水(甘露)和宝石,瓶中插有孔雀翎或如意树。即象征着吉祥、清净和财运,又象征着俱宝无漏、福智圆满、永生不死。

莲花

梵语称“PADMA”,藏语音“Padma Zangpo”,象征出污泥不染的品质及修成正果。

莲花莲花出污泥而不染,至清至纯。藏传佛教认为莲花象征着最终的目标,即修成正果。

白海螺

梵语称“SHANKHA”,藏语音“Dungkar Yakhyil”,象征佛法音闻四方。

白海螺佛经载,释迦牟尼说法时声震四方,如海螺之音。故今法会之际常吹鸣海螺。在西藏,以右旋白海螺最受尊崇,被视为名声远扬三千世界之象征,也即象征着达摩回荡不息的声音。

吉祥结

梵语称“SHRIVATSA”,藏语音“Palgyi Behu”,象征着代表有关宇宙的所有理论和哲学的《梵网经》,它象征着,如果跟随佛陀枣达摩之网,就能从生存的海洋中打捞起智慧珍珠和觉悟宝珠。

吉祥结吉祥结较为原初的意义象征爱情和献身。按佛教的解释,吉祥结还象征着如若跟随佛陀,就有能力从生存的海洋中打捞起智慧珍珠和觉悟珍宝。

胜利幢

梵语称“DHVAJA”,藏语音“Choggi Gyaltshan”,象征着修成正果的胜利。胜利幢为古印度时的一种军旗。佛教用幢寓意烦恼孽根得以解脱,觉悟得正果。藏传更用其比喻十一种烦恼对治力,即戒、定、慧、解脱、大悲、空无相无愿、方便、无我、悟缘起、离偏见、受佛之加持得自心自情清净。

金法轮

梵语称“CHAKRA”,藏语音“Sergyi Khorlo”,象征佛陀教义的传播。

金轮古印度时,轮是一种杀伤力强大的武器。后为佛教借用,象征佛法象轮子一样旋转不停,永不停息。

“佛家八宝”亦称“吉祥八宝”或“八吉祥“或“八瑞相”等,即“轮螺伞盖花罐鱼长”,有一定的寓意,排列顺序为-法轮、宝伞、金鱼(双鱼)、宝瓶(贯)、莲花、法螺、盘长、白盖。-象征大法圆转,万世不息;宝伞象征张弛自如,曲覆众生;金鱼(双鱼)象征坚固活泼;宝瓶(贯)象征福智圆满,具空无漏;莲花象征出世超凡,无所污染;法螺象征有菩萨意,妙音吉祥;盘长象征回环贯彻,一切通明;白盖象征遍覆三千,净一切业。

瓦当欣赏

瓦当欣赏 瓦当欣赏 瓦当又称"瓦头",指的是陶制筒瓦顶端下垂的特定部分,其样式主要有圆形和半圆形两种。瓦当是古代建筑用瓦的重要构件,具有保护木制屋檐和美化屋面轮廓的作用。中国的瓦当最早起源于西周时期(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771年)。约在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晚期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模式,并成为一些大型建筑的重要构件。早期的瓦当多为半圆形,主要纹饰为兽面纹,后来逐渐向卷云纹等其它纹饰发展。当时各诸侯国烧造和使用的瓦当图案种类繁多,各不相同。秦始皇(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10年在位)统一六国后,瓦当在图案形态和题材内容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更加丰富多彩。秦代主要盛行各种动物图案的瓦当。汉代(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是瓦当工艺发展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的瓦当做工精细,新出现了装饰有篆体文字的瓦当,这些文字瓦当多为小篆书体,排列组织和谐匀称,布局讲究,显示出汉代质朴浑厚的艺术风格。文辞多为一些祈福的吉语,其艺术观赏性可与精致的印章相媲美。 瓦当的造型千姿百态,它不但是绘画、工艺和雕刻相结合的艺术,也是实用性与美学相结合的产物,在古建筑上起着锦

上添花的作用。瓦当不仅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同时也是考古学年代判断的重要实物资料。此外,瓦当还是中国书法、篆刻、绘画等方面的宝贵资料,对研究中国古代各个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瓦当是中国古代建筑瓦件,是接近屋檐的最下一个筒瓦的瓦头,形状有半圆或圆形,表面多装饰有花纹或文字。它既有保护房屋椽子免受风雨侵蚀的实用功能,又有美化屋檐的装饰功能。中国最早的瓦当集中发现于陕西扶风岐山周原遗址,这里是西周的发祥地,多为素面半圆形瓦当,个别的有重环纹半瓦当。到了战国时代,七雄争霸,各国所用的瓦当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但基本上是以图象瓦当为多如山东临淄齐故城出土的树木双兽纹半瓦当;河北易县燕下都出土的饕餮纹半瓦当;陕西凤翔秦都雍城出土的动物纹圆瓦当和咸阳出土的云纹、葵纹瓦当等,其中以秦动物纹瓦当最为杰出。秦代以后,云纹、葵纹瓦当流行了起来。进入汉代,瓦当在使用的广泛性和艺术性方面都臻至它的鼎盛时期。分布的地域极广。西汉瓦当除了变化多端的各式云纹瓦当外,西汉中期出现了瓦当的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大类——文字瓦当,其直径多在15-18.5厘米之间,小的直径有13厘米,大的可达 22厘米。文字少则1字,多则12字。依文字内容可分为宫苑、官署、祠墓、宅舍、吉语、纪事等几大类。文字的写法线条在刚柔、曲直、方圆、疏密、倚正等诸多方面都达到了

关于瓦当的知识,你了解多少

关于瓦当的知识,你了解多少? 瓦当是古代中国建筑中筒瓦顶端下垂部分。在瓦当这一小小的图形空间内,古代中国匠师们创造了丰富多彩的艺术天地,是中国特有的文化艺术遗产。秦砖汉瓦【秦·雁龟鹿马纹瓦当】直径17.5厘米。当面中心圆环饰绳纹,圆内一乳丁,圆外双栏四格界,每格各有两只雁、龟、鹿、马,神态各异。出自陕西省咸阳市窑店秦遗址。当时的建筑装饰构建体现了中国雕塑艺术的成就,“秦砖汉瓦”是古代中国建筑构建上的艺术典范。【战国·秦·瑞兽纹瓦当】直径13.5厘米。当面一兽,张口伸舌,前爪撑地,后爪高抬超过头部,尾巴下垂,似在玩闹。造型灵动。出宁夏固原。西汉瓦当以“延年益寿”、“长生无极”等吉祥语作为装设内容、动物纹样多采用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等“四神”,反映了古代中国的信仰。在圆面范围内,尽量体现形体的伸展力度,神态性格明显,是一种艺术性极强的装饰浮雕作品。【汉·虎纹贴面】半圆形,直径24.0厘米。贴面饰一老虎正面图,虎目圆睁,虎爪用力着地,虎鬃直竖,似有腾空跃起进攻之势。图案传神生动。出自陕西省汉中地区。汉代瓦当是在秦代瓦当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与秦瓦当相比,汉代瓦当不仅数量多,而且种类更加丰富,制作也日趋规整,纹饰图案井然有序。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文字瓦当的大量出现,不尽完善了

瓦当艺术,同时也开辟了一个全新的艺术领域和研究范围,更加鲜明的反映当时社会经济、思想意识形态。总之,汉代瓦当数量之多、质量之精、时代特征之鲜明、文化内涵之丰富,把中国古代瓦当艺术推向了最高峰。瓦当名称由来【战国·秦·夔凤纹瓦当】直径14.5厘米。颈部弯曲,尖喙下垂,尾部高翘分叉,一爪前伸。形象略拙,尾部有阴刻装饰。出自陕西省凤翔县雍城遗址。瓦当文字中间有自名曰“当”,如“京师庾当”之类;曰“瓦”,如,“都司空瓦”,“长水屯瓦”之类;又有曰“裳”,如“长陵东裳”等,曰“甬”,如“庶氏冢甬”等等。前人训当为“底‘,谓瓦栉比置于檐际,瓦瓦相值,而带瓦头的简瓦正当众瓦之底,带有阻挡、遮挡的作用。陈直先生引用班固《西都赋》“裁金以饰珰”句,释“珰”为“椽头饰也”。以今瓦当之位置考察,正是位于简瓦之端,椽头之上,用于蔽饰屋檐口出头之木,故“瓦当”之得名很可能因其位置和作用而来。瓦当文化意义 【战国·鹿纹瓦当】直径15.0厘米。当面一鹿侧立,头部扬起,前腿微曲,鹿角夸张高扬,体态匀称,机警灵敏。出自陕西省凤翔县雍城遗址。瓦当的造型。千姿百态,既是绘画、工艺、雕刻相结合的艺术,又是实用与美术相结合的艺术,在一些古建筑上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不仅以典雅大方、宏伟壮丽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而在考古学上可以帮助我们断代,同时还是研究我国书法、篆刻、绘画等方面的珍贵资料,

屋顶上的瓦当吉祥图案寓意

屋顶上的瓦当吉祥图案寓意 瓦当是古代中国建筑中覆盖建筑檐头筒瓦前端的遮挡。特指东汉和西汉时期,用以装饰美化和蔽护建筑物檐头的建筑附件。瓦当上刻有文字、图案,也有用四方之神的“朱雀”“玄武”“青龙”“白虎”做图案的,是屋檐最前端的一片瓦为瓦当,瓦面上带著有花纹垂挂圆型的挡片。 瓦当的纹样元素图案设计优美,字体行云流水,极富变化,有云头纹、几何形纹、饕餮纹、文字纹、动物纹等等,为精致的艺术品,属于中国特有的文化艺术遗产。 黄易《汉画室集秦汉瓦当》 屋顶上的“吉祥语” 瓦当上的图案方寸之内构思巧妙、布局多样,可以一分为二、也可以一分为四,在对称中寻求变化。汉代瓦当出现了瓦当中心以乳钉分隔画面的布局形式。带字瓦当有1字至12字不等,多为情意绵绵的吉语,如“长乐无极”“长毋相忘”“长乐未央”“与天无极”等。

汉“维天降灵,延元万年,天下康宁”十二字瓦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瓦当当面逐渐变小,以卷云纹为主要纹饰,文字瓦当有所减少。唐代的瓦当,多为莲花纹瓦当,文字瓦当几乎绝迹。从宋代开始,兽面纹瓦当盛行,明清则多用蟠龙纹瓦当。 秦汉瓦当博采众长,形成清新写实的艺术风格。在陕西一带的大小博物馆中都曾有数量相当丰富的秦汉瓦当,内容题材多为动物瓦当和文字瓦当。瓦当出土地点并非仅限于陕西一地,但由于关中为秦汉都城所在地,所以出土的瓦当数量位居全国之首。

汉“有万熹”瓦翻模拓本 秦汉瓦当的发现始于北宋,根据当时的文献记载,北宋时期就已经有人开始研究和收藏瓦当了。宋人王辟之在《渑水燕谭录》中记载的出土与宝鸡的“羽阳千岁”瓦,黄伯思在《东观余论》中记载的“益延寿”三字瓦,是瓦当出土与收藏的最早文献记载。 到了清朝,有更多的文人雅士喜好收藏瓦当https://www.doczj.com/doc/0f17295418.html,。康熙初年,由林佶编著的《汉甘泉宫瓦记》一书中记载了“长生未央”瓦,当时名士皆有题咏,一时声名大震。乾隆初年,浙人朱枫搜获瓦当三十余种,著成了《秦汉瓦图记》。这两本著作的问世拉开了清代瓦当收藏的序幕。

瓦当的前世今生

中国古建筑艺术——瓦当 摘要:瓦当是古代建筑屋面的构件,是具有双重功能的珍宝起着保护木制飞檐和美化屋面轮廓的作用。瓦当不仅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同时也是考古学年代判断的重要实物资料,成为记录历史的语言,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 关键词:瓦当,屋檐,纹饰,汉代瓦当,建筑 瓦当俗称瓦头,是屋檐最前端的一片瓦(也叫滴水檐) 前端或位于其前端的图案部分。是古建筑的构件,是用以 蔽护屋檐,其瓦筒部分则遮挡了两行板瓦之间的缝隙,防 止了屋面雨水渗漏,增加了建筑物的牢固和美感,瓦当的 图案设计优美,字体行云流水,极富变化,有云头纹,几 何形纹、饕餮纹、文字纹、动物纹等等,为精致的艺术品。(金乌瓦当)瓦当是我国古代宫室房屋檐端的盖头瓦,俗称“筒瓦头”或“瓦头”。瓦当文字中有自名“当”者,古人训“当”为“底”,因为陶瓦一块压一块,从屋脊一直排列到檐端,而带头的瓦正处在众瓦之底。瓦当的下面是椽头,当可以抵挡风吹、日晒、雨淋,保护椽头免受侵蚀,延长建筑寿命。所以,瓦当的名称很可能是由其所处的位置和作用而得来的。 迄今为止,瓦的实物最早见于西周早期遗址。约在春秋晚期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模式,并成为一些大型建筑的重要构件。最早的瓦当集中发 现于陕西扶风岐山周原遗址,这里是西周的发祥地,多为 素面半圆形瓦当,个别的有重环纹半瓦当。周代人们便发 明了瓦。西周中晚期周原(今陕西扶风)上的建筑已经 有瓦当使用。战国时期,城市建筑业的日益发达,随之引 起了砖瓦制陶工艺的发展。瓦和瓦当使建筑增加了美感。(灰陶半圆形瓦当) 同时解决了屋顶防雨水问题,使我国古代建筑摆脱了“茅茨土阶”的简陋状态。 不同历史时期的瓦当,有着不同的特点。 西周的瓦当种类已不少,最大的每个长约50厘米,宽约30厘米,厚约1.5厘米。西周瓦当一般多为素面,少数装饰着简单的雷纹。战国时期千丈之城和万家之邑到处可见。城邑的扩建促进了建筑陶瓷业的迅速发展。 齐、楚、燕、韩、赵、魏诸国还大力推广应用印纹、刻划、暗花、堆贴等瓦当装饰工艺。燕齐等国多为半瓦当,燕国瓦当多见饕餮纹、双龙纹、双鸟纹等,齐国瓦当多见树木骑马纹,各种形态的云纹,楚韩赵魏等国瓦 当多见云纹、奔鹿、玄鸟、豹纹和莲花纹、葵纹等。秦瓦当 纹饰取材广泛,山峰之气、禽鸟鹿獾、鱼龟草虫皆有,图案 写实,简明生动。这时的瓦当纹饰以动物形象居多,画面 与写意相融,图案构思巧妙,有将画面一分为二、也有一分 为四的,在对称中求变化,均衡自然,富于生气。汉代瓦当 在工艺上达到顶峰。纹饰题材有四神、翼虎、鸟(长生无极) 兽、昆虫、植物、云纹、文字及云与字、云与动物等。出现了以瓦当心乳钉分隔画面的布局形式。带字瓦当有1字至12字不等,内容有吉祥语如“长乐未央”、“与天无极”等,也有标明建筑物名称与用途的。

瓦当

汉代瓦当的美学内涵 内容摘要:文章主要从各个层面论述汉代瓦当的题材丰富、造型优美、结构多变,形神皆备的特点,从而探讨其美学内涵。 关键词:瓦当形神皆备美学内涵 据文献记载,瓦的出现是在母系社会进入父系社会以后的事。瓦作为中国古代建筑材料,是中国建筑史划时代的进步。瓦的实物最早见于西周早期遗址。中国古代的瓦分为板瓦和筒瓦两种。在房屋的顶部覆瓦时,相对宽大的板瓦先顺次仰置于屋顶,然后再以相对弧度较窄的筒瓦覆扣于板瓦与板瓦纵向相接的缝上。在最接近屋檐的最下的一个筒瓦头部有一个下垂的半圆或圆形部分,即瓦当,俗称瓦头。瓦当是瓦最出彩的部分。瓦当解决了屋顶防雨水问题,它的主要功能是起防风雨浸蚀、蔽护屋檐、延长建筑物寿命,又起美化装饰屋檐的作用。瓦当的实物最早见于西周中晚期陕西扶风召陈遗址。从考古资料看,汉代瓦当出土数量最多,形式最为丰富,质量最高,是我国古代瓦当艺术中的独一无二的珍品,汉代瓦当主要出土于陕西、河南和山东三省,其中陕西西安一带尤多,来自于建筑遗址、烧窑、灰坑及墓葬中,其最珍贵之处是它的实用与美观,功能与装饰的完美统一。 西汉自“文景之治”后,有“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之说。商业走向繁荣,经济得到极大的复苏,故建筑方面也取得了很多重要进展,西汉宫廷楼台秉承周、秦、楚遗风,气势宏伟雄壮,如长乐宫、未央宫、明光宫以及上林苑,各抱地势,连属成群,华丽豪奢,建筑规模宏大。这些为瓦当艺术在汉代大放异彩奠定了广阔的发展基础。而在这些建筑上必会配用造型精巧和意义深远的瓦当以显示皇家的气息与威严,从而构成了独具汉代民族特色的建筑风格。瓦当一方面是建筑实用品,同时又是一种装饰工艺品,故其自身所包含的上层社会意识形态方面的内容,又在不自觉中成为上层阶级弘扬社会伦理、政治抱负、政治功绩和艺术偏好的附属品。汉代瓦当题材十分丰富,人文与自然并存,神话与现实并存,抽象与写实并存,其题材丰富、造型优美、结构多变,形神皆备的特点不仅体现了古人杰出的艺术技巧,同时也折射出高超的艺术成就和美学内涵。 一、题材丰富 虽然汉代盛行儒学和经学,且儒家遵从的“成教化、助人伦”的思想被规定为从文学到绘画和音乐等广大艺术领域的功利职责,但是汉代的艺术创作的特点恰恰没有被这一思想束缚。汉代先贤的艺术嗅觉极其敏锐,艺术感悟极其深远。汉代瓦当选择的题材丰富多彩,取材几乎囊括了天上、地下、神话世界、人间生活的各个部分。瓦当题材主要分为三个方面:图案纹瓦当、图像纹瓦当和文字纹瓦当。 1.图案纹主要有卷云纹、水纹、植物纹等,这类纹饰是对现实生活中具体形象的高度概括、提炼和抽象。图案已脱离其具体直观形象,是对自然中的行云流水、树木花草程式化的写意,既是生活的图案,又是纯粹的图案,它运用简略的几何线条描写勾勒,线条本身不断地产生新的生命力,具有抽象的美。 2.图像纹主要有四神纹、鹿纹、鱼纹、龙凤图腾纹、人物纹等。这类纹饰

最新岭南版美术四年级上册 瓦当介绍

瓦当 瓦当是中国古代汉族传统绘画形式之一。特指东汉和西汉时期,用以装饰美化和蔽护建筑物檐头得建筑附件。瓦当上刻有文字、图案,也有用四方之神得“朱雀”“玄武”“青龙”“白虎”做图案得,是屋檐最前端得一片瓦为瓦当,瓦面上带著有花纹垂挂圆型得挡片。 瓦当得图案设计优美,字体行云流水,极富变化,有云头纹、几何形纹、饕餮纹、文字纹、动物纹等等,为精致得艺术品。 瓦当俗称瓦头。是屋檐最前端得一片瓦(也叫滴水檐)前端或位于其前端得图案部分。是古建筑得构件,起着保护木制飞檐和美化屋面轮廓得作用。不同历史时期得瓦当,有着不同得特点。秦瓦当纹饰取材广泛,山峰之气、禽鸟鹿獾、鱼龟草虫皆有,图案写实,简明生动。这时得瓦当纹饰以动物形象居多,有鹿、四神、鸿雁、鱼及变化得云纹。画面与写意相融,图案构思巧妙,有将画面一分为二、也有一分为四得,在对称中求变化,均衡自然,富于生气。汉代瓦当在工艺上达到顶峰。纹饰题材有四神、翼虎、鸟兽、昆虫、植物、云纹、文字及云与字、云与动物等。出现了以瓦当心乳钉分隔画面得布局形式。带字瓦当有1字至12字不等,内容有吉祥语如“长乐未央”、“长生未央”、“与天无极”等,也有标明建筑物名称与用途得。魏晋南北朝时期得瓦当当面较小,纹饰以卷云纹为主,文字瓦当锐减。在唐代,莲花纹瓦当最常见,文字瓦当几乎绝迹。宋代开始用兽面纹瓦当,明清多用蟠龙纹瓦当。 瓦当文字,秦汉宫殿楼台屋顶瓦片上得模印文字,多作篆书,结字因势变体,用笔抑扬顿挫,曲屈富变化,具粗犷纵逸得趣味,故为书家珍重,篆刻家也常模拟瓦当风格入印。 瓦当又称"瓦头",指得是陶制筒瓦顶端下垂得特定部分。瓦,即具有圆弧得陶片,用于覆盖屋顶;所谓“当”,据解释:“当,底也,瓦覆檐际者,正当众瓦之底,又节比于檐端,

中国传统——瓦当其纹样

中国传统——瓦当及其纹样 屋檐最前端的一片瓦为瓦当,瓦面上带著有花纹垂挂圆型的挡片。瓦当的图案设计优美,字体行云流水,极富变化,有云头纹、几何形纹、饕餮纹、文字纹、动物纹等等,为精致的艺术品。

瓦当俗称瓦头。是屋檐最前端的一片瓦(也叫滴水檐)前端或位于其前端的图案部分。是古建筑的构件,起着保护木制飞檐和美化屋面轮廓的作用。 不同历史时期的瓦当,有着不同的特点。秦瓦当纹饰取材广泛,山峰之气、禽鸟鹿獾、鱼龟草虫皆有,图案写实,简明生动。这时的瓦当纹饰以动物形象居多,有鹿、四神、鸿雁、鱼及变化的云。

画面与写意相融,图案构思巧妙,有将画面一分为二、也有一分为四的,在对称中求变化,均衡自然,富于生气。汉代瓦当在工艺上达到顶峰。 纹饰题材有四神、翼虎、鸟兽、昆虫、植物、云纹、文字及云与字、云与动物等。出现了以瓦当心乳钉分隔画面的布局形式。带字瓦当有1字至12字不等,内容有吉祥语如“长乐未央”、“长生未央”、“与天无极”等,也有标明建筑物名称与用途的。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瓦当当面较小,纹饰以卷云纹为主,文字瓦当锐减。 在唐代,莲花纹瓦当最常见,文字瓦当几乎绝迹。

宋代开始用兽面纹瓦当,明清多用蟠龙纹瓦当。 瓦当又称"瓦头",指的是陶制筒瓦顶端下垂的特定部分。瓦,即具有圆弧的陶片,用于覆盖屋顶;所谓“当”,据解释:“当,底也,瓦覆檐际者,正当众瓦之底,又节比于檐端,瓦瓦相盾,故有当名”。

瓦当是瓦的头端,瓦用于中国古代建筑的屋面,主要功能作用是防水、排水,保护木构的屋架部分。 在实用上,既便于屋顶漏水,起着保护檐头的作用,也增加了建筑的美观。其样式主要有圆形和半圆形两种。瓦当是古代建筑用瓦的重要构件。

瓦当图案艺术特征在现代标志设计中的运用

学术论坛 设计学 ART EDUCATION 2013 / 09 190 瓦当图案艺术特征在现代标志设计中的运用 【内容摘要】文章简要介绍了瓦当艺术的历史文化、发展阶段及其演变,同时也折射出其所处时代的人们的思想文化、政治、宗教信仰和对生活寄予的美好愿望。并重点总结瓦当图案的艺术特征中的构图和造型手法,分析其与现代标志设计的共通之处和可借鉴之处。通过对瓦当图案的研究与学习,作者认为应从中国传统瓦当图案中汲取营养,在现代标志设计中更好地借鉴传统设计语言并实现创新,推进中国当代标志设计的发展。【关键词】瓦当 图案 标志 设计 ◆ 仵倩 一、瓦当艺术 在传统建筑中,铺设屋顶的重要建筑材料——瓦,从形态上来分有筒瓦和板瓦两种。瓦当是装饰在屋顶垄缝上最下面一块筒瓦的瓦头,具有排水、防蛀、防侵蚀及美化装饰屋檐的作用。目前考古发现最早的瓦当实物出土于陕西扶风周原遗址,为素面半圆形瓦当,距今有大约4000年的历史。西周时期的瓦当有素面无花纹和刻画花纹两类,有些瓦当上残留有绘饰的朱红色。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瓦当纹饰各具特色,以秦国、齐国、燕国的瓦当纹饰艺术效果最为突出。齐国瓦当多为半圆形,常见左右对称式的树木双兽纹,图案的布局和装饰风格简洁疏朗。燕国的瓦当多以狰狞的饕餮作为纹饰,复杂厚重的纹样呈现出森严、狞厉、粗犷的美感。秦国以及后来的秦代瓦当主要为圆形,图案有云纹、网纹、葵纹、花瓣纹、四叶纹等,也有鹿、鱼、鸟等动物纹样,以动物纹瓦当尤为精彩杰出。西汉是瓦当艺术的鼎盛时期,瓦当工艺精湛,图案的种类和形式极大丰富,有动物纹、植物纹、云气纹、几何纹、文字纹等类别,构图巧妙、造型生动、线面结合,作品风格质朴浑厚、自由奔放、大气磅礴。特别是以“四神纹”为代表的动物纹瓦当和以吉祥文字装饰的瓦当,将瓦当装饰艺术的水平推到了巅峰。东汉末年,佛教传入中国,象征着佛法庄严的莲花纹开始大量在瓦当上使用,直至隋唐,莲花纹一直是瓦当图案的重要题材。此外,唐代的宝相花纹瓦当、人物纹瓦当、联珠纹瓦当也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宋元明清时期,瓦当的装饰作用和装饰效果明显淡化,图案的种类相对减少,明清宫殿主要用龙纹瓦当,雕刻精细华丽。 二、瓦当图案的艺术特征 (一)构图上的严谨多变与巧妙适形 瓦当图案均为严谨而巧妙的适合纹样。无论是适合半圆形还是圆形,图案的构图都紧凑饱满而又舒展大方,很好地适合装饰面的外轮廓。作为适合图案,其构图方式有以下几种情形: 1.自由均衡适合 运用动植物或其他物象自身的形态与动态,在装饰空间内做均衡有序的布局安排,注意正负空间的均匀,如果是多个形象的组合,则注意形与形之间的主次、疏密、动静的关系。让形象充分显示出自身的美感特征和态势的同时,又很好地适合在装饰空间之中。如瓦当的代表——四神瓦当(图1),均采取自由均衡式构图,使青龙、朱雀、玄武、白虎的形象饱满适合在圆形的空间中,动作舒展不拘谨,又不失威严震慑之意。另一个佳作是秦代的奔鹿纹瓦当,不仅简洁概括出奔跑着的鹿的特征,而且还很好地注意了正负空间的均衡、疏密、动静的关系。汉代“千秋万世长乐未央昌”文字纹瓦当,因势将多个文字进行字体大小、笔画粗细和线条曲直的改变,合理匀称地将文字适合在圆形中。 2.左右对称适合 左右对称适合在半圆形和圆形瓦当中十分常见。以垂直的中轴线把瓦当分为左右空间均等的两部分,左右两边安排相同或相近的形象。这种构图方式庄重、稳定、大方,也不失自然活泼。如战国齐树木双马纹瓦当(图2),以树的树干为中轴线把瓦当分为左右 均等相同的空间,是对现实生活场景的描绘,手法抽象概括,但不失美感。圆形莲花纹瓦当中,象征圣洁的莲花构图左右完全对称,符合佛教含义的庄严神圣。 3.上下对称适合 上下对称适合是以水平线将圆形瓦当分为上下均等的两部分,上下各安排相同或相似的形象,与左右对称适合异曲同工。较之左右对称,上下对称适合构图的瓦当出现的较少,典型的有秦“四鸟纹瓦当”,汉“上林”“甘林”文字纹瓦当。 4.中心放射适合 中心放射适合构图以瓦当圆形的圆心为对称点,以通过圆心交叉的垂直线与水平线为骨架和分割线,把圆形空间分为均等的四部分,在每一部分中安排相同和相似的形象。图案四面均齐,充分适合圆形,视觉上饱满均匀。此中心放射式构图较为典型的是云纹瓦当,以中心乳丁为对称点,以垂直线和水平线将其分割成等均的四部分,每部分各有一个蘑菇状的云纹纹饰。视觉上给人严谨饱满的感觉。文字纹“长乐未央”纹饰的瓦当也同样采取中心放射式构图,将文字进行合理的变形,使其适合在圆形之中。 5.中心旋转适合 中心旋转适合也是以瓦当的圆心为基点,围绕着圆心的形象具有方向和动感,围绕着圆心做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造型也多以曲线形出现,图案显得活泼生动,同时也严谨地适合在圆形中。葵纹瓦当即是运用中心旋转适合构图的典型例子。粗曲线围绕当心乳丁旋转适合,如一个太阳花或顺时针旋转的水涡,极具动感美。 (二)造型上的高度概括与大胆夸张变形 简练概括是瓦当图案在造型上最重要的特征。瓦当有限的装饰空间和模制的制作工艺决定了造型上需要省略细节,将自然形象高度提炼,简化的同时又特征鲜明。造型的概括体现为平面化,如瓦当图案中对动物的表现多为动物侧面姿态,造型平面剪影化,轮廓鲜明清晰,省略繁复的结构、细节,突出动物的形态与动态。再如瓦当图案中的莲花纹则是以俯视的角度平面展开,表现莲花的基本造型特征。造型的概括还体现为将形象概括为简洁的点、线、面元素,点、线、面的有机组合使得瓦当图案在简练中具有形式美感和一定的符号化特点。如秦“云鸟纹瓦当”中,运用“S”形曲线、圆点、简洁的块面构成的鸟形有机组合,图案形式感极强。 夸张变形是瓦当图案另一重要的造型特征。一方面,夸张变形是为了更好地适合圆形空间,另一方面,夸张变形也能够突出形象的美感和特征,使图案更具艺术性和感染力。如四神纹瓦当中的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动物,都夸张了动物自身的形体与动态特征,并加入创作者的想象,使之更生动凝练,成为瓦当图案中的经典之作。文字纹瓦当也常常“因形而变”,由于要适合圆形,因此文字需要整体变形,增减笔画,组合字体。如“日乐富昌”瓦当,“字体为缪篆,盘曲纠绕,线条流畅圆润,极富装饰性”①是对夸张变形的极好诠释。变形后的文字具有更强的艺术效果。 (三)寓意上的以形达意与吉祥象征 瓦当装饰图案具有装饰的审美性,同时也具有装饰的功能性。除了视觉上的美感之外,也具有更深层面的寓意美。瓦当图案无论

瓦当

“弃二亲,捐骨肉,绝五谷,废诗书,背天地之宝。”五谷即五穀,为粮食的总称。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需部》:“谷,假借为穀。” “来谷”读为“赉穀”,即祈求天赐嘉谷,使五谷丰登。这与“蕲(祈)年宫当”的“祈年”的意义相同。祈年、祈穀是国之大事。《礼记·月令》:孟春,“是月也,天子乃以元日,祈穀于上帝。”郑玄注:“谓以上辛郊祭天也。”春秋传曰:无郊祀后稷,以祈农事。《诗经·云汉》:“祈年孔夙,方社不莫,昊天上帝,则不我虞,敬恭明神,宜无悔怒。”郑玄注:“祈丰年。甚旱,祭四方与社。”孔颖达疏:“正义曰:月令,孟春祈穀于上帝,孟冬祈来年于天宗是也。祭四方与社,即以社以方是也。” 凤翔县孙家南头堡子壕秦遗址除出土“来谷宫当”瓦当外,还出土“蕲(祈)年宫当”瓦当14件(其中13件为发掘品)。“橐泉宫当”7件、“竹泉宫当”4件。这几种文字瓦当均出土于此遗址第四层的文化层中。该文化层的时代为战国晚期至秦统一。[1]由此可知,这里同时并存着四座不同名称的宫殿建筑组群,彼此相距不远,同处于同一宫城内。来谷宫、竹泉宫,文献失载;蕲年宫、橐泉宫位于何处?文献记述不一,让人莫衷一是。新考古资料的发现使人们获得了清晰的认识。① 孙家南头堡子壕秦遗址的第五层出土物中的槽形板瓦与弧形板瓦伴出,动物纹瓦当与葵纹、云纹瓦当伴出,其时代为战国文化层,上限可到战国早期偏晚。遗址的第四层,出土上述文字瓦当及戳印文字的板瓦和筒瓦200余件,戳印文字和“左颓”、“左瓦”等,时代为战国晚期至秦统一。第三层为汉、唐、宋文化堆积层。清晰的地层关系为判断上述几种宫殿的时代提供了重要依据。关于蕲年宫的建造年代,一说“德公起”(《史记·秦本纪》:穆公“葬雍”条,《正义》引《庙记》);一说“穆公所造”(《三辅黄图》);一说“惠公起”(《汉书·地理志》右扶风雍县条)。堡子壕秦遗址不见春秋时代的文化堆积,因而前一、二两说不可信,惠公(前399-前387年在位)起说可暂从。橐泉宫,《汉书·地理志》右扶风雍县条及《史记·秦本纪》穆公“葬雍”条《正义》注均云为“秦孝公造”。《水经注·渭水注·雍水》条下云:“盖秦惠公之故居所谓祈年宫也,孝公又谓之为橐泉宫。”新的考古资料证明二者并非一宫,而是同时并存的两座宫殿。《水经注》之说不足信,橐泉宫为孝公起说可暂从。关于“来谷宫”、“竹泉宫”何时何人造?不见于文献记载。根据出土物的地层分析,时代为战国晚期至秦统一,似为战国晚期的某位秦君所造。综上言之,位于堡子壕遗址区的上述四座宫殿始建于战国,沿用至秦王朝。 来谷宫和蕲年宫是秦君祭祀上帝及后稷,祈求丰年的重要处所。秦迁都咸阳后一些重大的郊祀活动仍在雍,秦始皇曾在蕲年宫举行过加冕典礼就是佐证。 二、阳陵泾置瓦当(汉) “阳陵泾置”瓦当系西汉景帝阳陵邑遗址出土。阳陵邑位于陵园的东侧,东西长4500米,南北宽1000米,面积4.5平方公里。已探明东西向街道11条,南北向街道31条。有条宽62米的主街道把阳陵邑分为南北两区,南区为宫署区,北区为民居区。经局部试掘,出土了大量的砖瓦建材、生活用具以及封泥、货币等文物。在出土的众多瓦当中有“阳陵泾置”2件。其中1件完整,另一件边轮微残。当面径约15厘米,边轮宽约1厘米。边轮的内侧有阳弦纹一周,当心为大乳钉纹外绕圆环纹。当面以双勾线分为四等份,“阳陵泾置”四字分置于四个界域内。[2](P179-181)(图3-4) 图3

瓦当

古建筑构件古建筑构件 摘要:瓦当与滴水同为中国传统建筑屋檐的重要构件,二者相间排列在屋檐顶上,但滴水的诞生要比瓦当晚一千多年,我们从滴水的自身因素包括功能和审美要素与外部条件包括气候要素和区域差异的两个方面来分析滴水起源滞后的原因,从而解开这个一千多年的困惑。关键词:滴水功能审美气候区域 瓦当,俗称勾头,瓦头或者筒瓦头,位于中国传统建筑屋檐的顶端,具有护檐束水的功能。据目前的考古资料来看,最早的瓦当出现于西周中期1,然后由半圆形向圆形过渡,此后圆形瓦当历朝历代一直都在沿用。滴水,俗称滴子,是屋面瓦件之一,位于建筑物屋顶仰瓦形成的瓦沟最下面。从目前的考古资料来看,最早的实物资料和滴水形象出现于南北时期或者在唐代的绘画或者石刻上2,位于建筑上的实物大多发现于宋辽时期及其之后,为重唇板瓦,明清时期比普通板瓦多一个如意形的“滴唇”,用以防止雨水回流3。瓦当和滴水都位于中国传统建筑屋檐的顶端,不同之处在于他们的具体功能、具体的位置与形状之间略有差异,瓦当位于由合瓦形成的瓦垄的底端;而滴水位于由仰瓦形成的瓦沟的最下面,垂吊在屋檐顶下,在其他方面如材料、烧制技术等方面等很相似,几乎没有区别。在二者共存的时代,瓦当和滴水一上一下相间排布在屋檐顶上,好似一对孪生兄弟,周晓陆教授认为滴水是瓦当的延伸;但是,滴水的出现要比瓦当晚一千多年。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我们首先把技术要素排除在分析范围之外,而从滴水的自身因素包括功能和审美要素与外部条件包括气候要素和区域差异两个方面加以分析探讨,从而解开这个尘封一千多年的困惑。一、从滴水的功能来分析作为古建筑构件,一般因其实用功能而产生,然后或许会经过艺术性的装饰,具有实用和审美双重功能。滴水也不例外,实用功能是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滴水的主要实用功能便是防止雨水的回流,雨水的回流深度与雨量的大小、屋顶平缓有关。防止雨水回流有两个好处,一是防止雨水对檐椽的侵蚀以及雨水渗入屋内,二是防止雨水对建筑物台基的冲刷区域过宽,从屋顶上流下的雨水只落在屋檐顶正下方的有限区域内,从而较好地保护台基平整和墙基的稳定。但是,根据目前的考古资料来看,在南北朝以前,并没有发现有滴水的使用,然而在郑州商城的考古发掘中,发现了作坊遗址、半地穴遗址和地面上的房屋遗址等,其中发现的房屋遗址有版筑墙和夯土台基,更重要的是发现了夯土高台残迹,夯层平匀而且坚硬,夯土技术已达成熟阶段,被广泛应用于工程建设中 其出现是中国古代建筑技术的大事4 5 6,高台建筑往往是夯土与木构架相结合而形成的7。雨水对夯土台基与木构架建筑物的损坏程度并不小,中国传统建筑的大屋顶将雨水汇聚在屋檐而流下,这会将夯土台基冲刷的千沟万壑,对墙基也会有不利的影响,同时也会减少木构架的使用寿命,针对这些问题,考古资料告诉我们古人是有办法解决的,也正是这些因素延迟了滴水的起源时间。保护台基的一种措施便是散水。《清式营造则例》:“台基下四周,与土衬石平之墁砖,以受檐上滴下之水者。”从这里可以推断出散水是在台基的底部,而且台基也不会超出屋檐的遮盖范围,这样屋檐流下的雨水打在散水上,才会对台基起到保护作用。陕西周原的考古资料表明,在西周时期,为了避免从瓦沟流下的雨水冲坏墙基,在屋檐下的四周铺满鹅卵石,雨水打在上面就四散开了,再顺着排水沟流走,这就是当时的散水。在近期的北朝邺城佛寺遗址的发掘中也同样发现了散水8,散水因能较好地保护台基而受到广泛的运用,甚至在砖石台基出现之后,仍然能看到散水的影子。保护台基的另一种措施便是建造一排檐廊,加上屋顶的出檐,形成了上下两层屋顶9,将屋檐的宽度加以延伸,也能使台基处于屋檐的保护之下,免受雨水的冲刷。随着夯土台基逐渐被砖石台基所代替,砖石台基对雨水已经有了很强的抗冲刷性,防止雨水对砖石台基的冲刷不再是大屋檐的主要作用

嘉兴古镇瓦当艺术特色与文化内涵研究

2012年第24期总第326期前沿 Forward Position No.242012Sum No.326 嘉兴古镇瓦当艺术特色与文化内涵研究 赵 斌(嘉兴学院设计学院,浙江嘉兴314001) [摘要]本文以嘉善瓦当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考察、资料收集和对比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嘉善瓦当的纹样和艺术形式进行深入的分析;从中国传统美学、哲学等角度对瓦当的文化内涵进行探讨与总结,并指出嘉善瓦当具有丰富的地方文化与艺术价值。[关键词]瓦当纹样;艺术形式;文化内涵[中图分类号]K876.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267(2012)24-0198-02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2嘉兴市哲学社科规划课题(项目编号:00312018)。[作者简介]赵斌,嘉兴学院设计学院讲师,中级室内设计师,主持设计嘉兴学院陈省身陈列馆设计,新秀箱包展厅设计等,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多篇论 文 ,《景德镇国税局》2011年荣获IDAA 金奖等。瓦当,俗称“瓦头”或“筒瓦头” ,乃屋檐最前端的一片瓦,瓦面上常常带有花纹或文字的装饰性的圆形或半圆形图案,是我国古代建筑物中独有的既具实用功能又极富艺术审美特色的装饰构件。就其历史发展而言,瓦当早在西周时期已有使用,到秦汉则臻至极盛。而嘉善瓦当,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始建于南宋位于嘉善魏塘镇东门大胜寺的泗洲塔下出土过干窑的瓦当,雄辩地说明干窑 瓦当生产历史的久远。明万历《嘉善县志》载 :“砖瓦出张泾汇者曰东窑,出干家窑者为北窑。 ”2003年编印的《嘉善县地名志》说:干窑在“清咸丰十年后,窑业迅速 发展,民国时期,窑业鼎盛” 。明清时期窑业兴盛,多产‘京砖’,瓦当文化灿烂,史称‘千窑之镇’。随着社会的发展,瓦当慢慢的退出历史舞台,近年来,全国各地对古建筑整修和保护如浪潮般的掀起,以及大量仿古建筑的陆续建造,瓦当这一民间艺术因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审美意蕴重新得到人们的亲睐和重视。 一、嘉善瓦当的纹样 瓦当的使用,不仅可以使屋檐椽头免受日晒雨侵,延长建筑物寿命,并且以其美妙生动的图案与文字,达到装饰和美化建筑物的艺术效果,它是实用与美观相结合的产物,为我国古代建筑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瓦当在中国民间运用十分广泛,作为民间图案的一个重要种类,嘉善瓦当的纹样具有以下特点:题材广泛、纹饰内容丰富多彩、具有祈祥纳福的象征意义和颂扬伦理道德体现幽默趣味的功能;其寓意和联想能充分地引起民众共鸣;与江南的民俗活动相联系,富有江南地方特色。 (一)植物类瓦当 以植物为素材组织而成的各种纹饰的总称,是传统纹样的一个类属。在瓦当上常见的样式有莲花纹、菊花纹、石榴纹、缠枝藤蔓纹等,还有一类江南水乡特有的,如:莲藕、江南菱、葫芦等。这些植物纹样图案精美、风格独 特、富有吉祥意义。在嘉善西塘瓦当陈列馆中就陈列了一个宋代的莲花瓦当,整体构图饱满,采用正视构图,中心为凸出的莲房,莲房外围向四周伸展出宽肥莲瓣,以十瓣左右为多,在相邻两瓣尖之间,又伸出叠压在下层的莲瓣尖,莲纹之外,围绕宽沿,莲实饱满,具有浓郁的装饰意趣。 (二)动物类瓦当 根据不同特征以形寓意的动物纹样在瓦当装饰上主要有青龙、白虎、朱雀、玄武、蝙蝠、兽面纹等,多为中国传统富有吉祥寓意的动物。嘉善干窑生产的瓦当中,有很多关于龙的图腾瓦当,目前嘉善瓦当发掘的有清代的双龙戏珠瓦当、双龙祝寿瓦当等等,它是我国古代文化心态的典型反映,具有多重含义。它首先反映了人们的图腾理念,等级观念,其次是表达人们的纳祥祈福寓意观念。 (三)文字类瓦当 文字瓦当是图案瓦当的发展,文字瓦当的出现与汉字的演化有必然联系。文字瓦当分标名类和吉祥语类两大类别。标名类是在瓦当上写明建筑物的名称,即宫殿、官署、 陵园之名。如“上林 ”“蕲年宫当”。吉祥语类瓦当是表达人们祈祷吉祥的愿望,如“延年益寿”“长乐无极”等。文字瓦当,是非常重要的史证资料,对研究建筑史和文字演变史均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嘉善瓦当清代有“福、禄、寿、喜”等文字,到了太平天国,有“天下太平”等字样;北伐时,则有“成功革命史”字。 (四)其他类型瓦当 在嘉善周边还发掘一些比较有特色的瓦当。如长剑瓦当、暗八仙瓦当、尤其是人面瓦当,这种瓦当在整个瓦当历史中都属于比较特别的,采用抽象的表现手法,线条简练、构图饱满、整个画面给人朴素、清新之感。 二、嘉善瓦当的艺术特色 嘉善瓦当造型千姿百态,它不但是绘画和雕刻相结合的艺术,也是实用性和美学相结合的产物。嘉善瓦当制作 · 891·

中国传统图案纹样

中国传统图案纹样 (2009-03-31 13:42:18) 转载▼ 标签: 文化 1 几种典型的中国传统图案纹样 1.1 铜器纹 青铜器是中国奴隶制社会体现权势和等级的物品,它不但本身具有较高的价值,而且在古代人们的文化思想意识中,这些青铜器都被赋予了神圣的权力,有至高地位的寓意。可以在许多出土的文物中发现这点。铜器纹饰常装饰在器物的腹、颈、盖和足部。纹饰的内容,大体可分为动物、人物和几何形3类。其中以动物纹样应用最多。动物纹样有2类,一类是变形奇特、虚拟的怪兽纹,如饕餮纹、龙纹、凤鸟纹、蟠螭纹;另一类是自然界的动物,如:象纹、鱼纹、蝉纹、鹿纹、龟纹等。人物纹主要有宴乐、狩猎和战斗纹等。几何形纹主要有云雷纹、瓦纹、线纹、鳞纹、环带和重环纹等。

1.1.1 饕餮纹 青铜器常见纹样,为一种图案化的兽面,故也称兽面纹。首先采用饕餮纹这个名称的是宋代的《宣和博古图》。饕餮为传说中的一种贪食的恶兽,也比喻贪婪凶恶的人。青铜器上的饕餮面形,变化众多,一般表现为横眉裂口,宽鼻瞪眼,形象怪异。也有的双眉直立,有的眉作兽形,有的像正面的牛头形。构成多数以鼻为中心,作对称形。如图1所示。 1.1.2 龙纹

龙被看作是自然力量的象征而加以崇拜。以龙作装饰大体有两种含义:《左传昭公二十九年》:“龙,水物也。”说龙是水神,是水做的灵物;另一种是天象的象征。《易乾》:“飞龙在天。”以飞龙象征宇宙的星宿。古代农业社会,非常注意天象,天象的变化足以造成人间的祸福。这是古人对大自然力量的一种幼稚的解释。商周青铜器上的龙纹,基本形似蛇,作蟠曲状,有耳,无角,无足,龙身排列有两列规则的鳞纹。属于龙纹的还有蟠龙纹、蛟龙纹、两尾龙纹等。 1.1.3 风鸟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