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感 官 检 验

感 官 检 验

感 官 检 验
感 官 检 验

第三章感官检验

第一节管管检验的种类

教学内容:感官检验的意义、注意事项、内容和方法

教学目标:掌握感官检验的内容和方法

教学重难点:感官检验的方法

教学方式:教师教授

教学课时:2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复习】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在第二章学习时,讲到的食品分析的一般检测项目是什么?

【引入】对,食品检验的一般检测项目是感官指标、理化指标和卫生指标三项。其中理化指标和卫生指标属于理化检验,理化检验是用各种仪器和化学方法进行的能够精确地分析食品的组分成分,有害成份的含量,并根据具体的数字表示结果和对比,监督食品的质量,对食品进行等级确定。但人们对食品的要求除了质量和等级的要求之外,还很重视食品的色香味,可以说有时人们对食品的色、香、味的要求更甚于食品的质量和等级,而且即使食品理化指标合格,而感官检验不合格,同样为不合格产品。因此食品的感官检验在食品检验中是一项不可缺少的项目,而且在食品检验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所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食品的感官检验。

【板书】第三章感官检验

第一节感官检验的种类

【引导】在第一章绪论中我们就了解了感官检验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检验。在学习这些具体的感官检验之前,我们先对感官检验做一个大概的了解,为什么我们要进行感官检验,它有什么意义。

【板书】一、概述

1、感官检验的意义

【讲解】食品的感官检验是在心理学、生理学和统计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检验方法,借助人的感觉器官——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来检验食品的色

泽、香味、口味和形状。人们对一种食品的感官评价不是由哪一个感觉器官的感受单独能代表的,而是所有感觉器官对食物的总体感受;同时,一种食品的口味是否为人们喜爱,在一定程度上受人们的主观和习惯影响,每个民族的风俗习惯不一样,对食物的品味要求也不一样,这都必须经过人们的品评经验。

尽管科学技术在不断发展,仪器分析的测定范围不断扩大,但食物的一些芳香和微妙的口味差别,食品总体对嗅觉、味觉的刺激,对食品总体感受等,仍不能用仪器分析检测出来,因此感官检验是食品分析中一向不可替代的指标。【举例】几种酒样的理化指标——酒精度、总酯、有害物质等的数据基本上接近,但在奉为上却有一定或明显的区别(清香、麦香、酱香),而这些差别是用理化检验难以判明的。因为一种酒的独特风格的形成,不仅取决于各种成分数量多少,还取决于各种成分互相间的协调、平衡、衬托、缓冲、掩盖的关系,而人们对酒的感官品评则是综合复杂的反应。

【板书】1)感官检验是感觉器官对食品的综合评价指标,是仪器不能代替的

【讲解】人的有些感觉器官是很灵敏的,有时理化检验都不如我们的感觉检验灵敏。

【举例】蛋白质最初分解和油脂开始蠔败事的理化指标变化不大,但敏感的嗅觉便可察觉到氨味和哈喇味。

【总结】从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有时我们的感官检验比理化检验和仪器还要灵敏。

【板书】2)感官检验有时比理化检验和仪器还要灵敏

【讲解】在讲第二章时,我就说过感官检验是食品检验的第一步,在食品检测中最先进的一项不可缺少的重要检测目标之一。因为它具有方法简单、直观,一体化且多方面的特点,通过眼睛看、鼻子闻、嘴尝就能辨别食物的优劣。所以,在生产过程中,常以感官检验了解各工序的质量情况,查出原料、半成品的优劣。【板书】3)具有方法简单、直观,一体化且多方面的特点

【讲解】前面我们说过食品的感官检验是在心理学、生理学和统计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检验方法,它会受到人的心理和生理变化的影响,因此感官检验具有人为性和主观性,不能因一个人的评价做准,所以食品的感官检验一般采取群检,即对产品编号,由不同的人员进行感觉评分,最后综合其结果。

【板书】感官检验方式:群检

【过渡】感官检验人员与普通的化学分析人员是不一样的,他不仅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还需要有灵敏的感觉器官,因此对于一些要求高的产品,通常需要训练有素的专业人员来进行。例如:品酒师。而作为一名感官检验员通常需要注意什么呢?

【板书】2、感官检验人员注意事项:

【讲解】1)作为感官检验人员首先要严格遵守作息制度,不迟到不请假,不中途退出品评场所,品评期间应尽量休息好,要精神饱满。偶有小恙,如感冒、头疼等都不宜参加品评。

2)其次平时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尽量避免抽烟、喝酒,且评选前30min不吸烟。品评期间早、中餐忌食生葱、生蒜等辛辣食物。不将有异味的物品和有气味的化妆品携入工作场所,品评者应饮食正常,过饱过饥对品评都有影响。

3)品评前最好先刷牙漱口,保持口腔清洁,以便品评做出正确的鉴别。

4)个人评选暗评时要独立品评和考虑。不相互议论和交换评分表,不得询问样品情况。不要安排个人场外活动,一般不接待来访者,不吐露酒类品评的情况。

5)评分和评语要书写确切,字体清楚。

6)品评期间,除正式品评外,不得饮酒和交换样品。

7)在品评过程中,有不公平或行为不正者,作为废卷或取消品评资格。

8)集体评议时(明评),允许申诉,质询、答辩有关产品质量问题。

【过渡】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出,许多因素都会影响到食品的感官检验,除了上面我们需要注意的地方之外,感官检验的品评时间安排和顺序安排也会影响到最终的检验结果,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样的时间安排和顺序安排是最为合适的。【板书】3、品评时间

【讲解】人的生理和心理因素会影响到感官检验的结果,因此品评期间应尽量休息好,要精神饱满,因此品评时间应选在人的精神最好的时候,且时间不宜过长,因为人的感觉器官易疲劳。

【板书】上午9点开始,下午2点开始,每次不超过2h。

【板书】4、品评编排

【提问】如果我现在给你们吃一粒糖,在让你们吃一个桔子,你们会有什么感觉?

【讲解】对,你吃桔子是只感觉到酸味,而没有甜味,这是因为糖的甜味浓,而桔子的甜味淡,浓的味道把淡的味道给掩盖住了,所以我们在感官检验时通常应先淡后浓,先清后烈,颜色先浅后深。

【板书】1)先淡后浓,先清后烈,颜色先浅后深。

【讲解】人的感觉器官是极易疲劳,所以一天不能检验的样品太多,通常一天不超过20个样品,每5个组成一组(轮),一天四组(轮);每评完一组,稍事休息,用清水漱口后再评,让感觉器官得以恢复。

【板书】2)每天不超过20个样品,每5个一组,每天四组;每评完一组,稍事休息

【讲解】除了上面的影响因素之外,检验场所的环境好坏也直接影响到检验结果的准确度。

【板书】5、环境

【讲解】检验场所温度适宜,空气清新,光线充足,不允许有异味、香味、烟味等。环境舒适,安静,座位也要舒适。使检验人员保持情绪正常,精力集中,尽可能没有外界刺激、干扰,以免对检验人员产生生理和心理的影响。防止感觉器官过度疲劳,桌上放1杯茶水,1杯清水,桌旁放1个痰盂。

【过渡】我们对感官检验做了一个大概的了解,知道了感官检验的意义和影响感官检验的因素。下面我们了解一下感官检验的具体方法。

【板书】二、感官检验的内容和方法

【讲述】人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身体中形成了直接反应内外环境中的各种刺激的特殊构造,这些构造被称为感受器,感受器受到刺激时,就能引起清楚的感觉,这类感受器又称为感受器官,人们的感觉可分为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等。下面我们先看看视觉检验

【板书】1、视觉检验

【讲解】视觉检验就是用肉眼来观察食品的形态特征,是感官检验的第一步,且方法快速简单,在很短时间内就能评判出食品的质量。其检测项目和检验方法及注意事项有:

【讲解及板书】检验项目:

1)包装——完整、商标、生产日期、保质期

2)外观——颜色、光泽、有无霉斑等

3)透过感——清澈、混浊

4)静置——气泡、沉淀、悬浮物

【讲解及板书】检验方法及注意事项:

1)色盲者不应参加检验;

2)在自然光下进行检验,不宜在灯光下进行,因为灯光会给食品的颜色造成假象,给视觉检验者带来错觉;

3)遵循从里到外的检验顺序,先检验外部,再检验内部;

4)对于瓶装饮料,慢慢倒置,在自然光下观察饮料的色泽、透光感、沉淀等有无异常现象;

5)光线不强时,可用白纸作底增强反光,光线太强时,可用遮光罩,让光线只透过样品;

6)观察是否气泡及流动状态,最后记录和计分。

【过渡】感官检验一般都是先外后里,即先检查外部在检查内部,食品的外部除了通过眼睛观察之外还可以用耳朵去听。

第二课时

【板书】2、听觉检验

【讲解】听觉检验是根据声音的不同检验产品。一般常用于罐装食品的检验,其方法是用特别的有弹性的敲检棒(细木棍或细竹棍)或手,对罐盖中心(或食品外表)轻轻敲打,由发出的声音来检验真空度的大小,判断食品的质量。

【举例】挑选西瓜——透过敲击声判别生熟

【过渡】人的嗅觉是很灵敏的,一些食品气味的轻微变化,只能用嗅觉检验,是化学、仪器方法不能代替的,有时仪器也比还灵敏。

【板书】3、嗅觉检验

【讲解】嗅觉检验是利用嗅觉对食品气味进行评价的方法。而且嗅觉是最灵敏的。

嗅觉是辨别各种气味的感觉、认得嗅觉器官是鼻腔。嗅觉是有气味的物质的气体分子或溶液在口腔内蒸发后,岁空气进入鼻腔的嗅觉部分而产生。嗅觉部分位于鼻粘膜深处(最上部)称为嗅膜(因为有黄色色素又称为嗅斑),嗅膜上的嗅细胞是杆状,一端在嗅膜表面,附有粘膜的分泌液,另一端为嗅球部分与神经细

胞相联系。当有气味的分子接触到嗅膜后,被溶解于分泌液中,借化学作用而刺激嗅觉细胞,因刺激而发生神经兴奋,通过传导至大脑中枢,遂发生嗅觉。位于人鼻腔顶端的嗅觉器官特灵敏,极小量的气味都能闻出来。

【举例】50mL空气中,乙硫醇 2.2×10-12,香草酸3×10-10

茨醇3×10-8麝香5×10-8乙醇 2.88×10-4

【讲解】而人对某一物质气味感觉的最低含量就叫做气味阙值。且每个人的气味阙值不同。

【板书】气味阙值:人对某一物质气味感觉的最低含量。

【提问】平时生活中,你们如果长时间待在一间满是花香的房子里,会有什么样的感觉?

【讲解】对,你渐渐会闻不到这种香味,就像古语所说“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这都说明我们的嗅觉器官极易疲劳,变得迟钝,这种现象叫做有限的嗅觉缺损。但嗅觉迟钝之后,嗅觉对其他气味的敏锐度不变。

【板书】有限的嗅觉缺损:嗅觉极易疲劳,长时间闻一种气味会使嗅觉变迟钝的现象。

【讲解及板书】检验项目:

1)辨别气味的性质及强度,如香、臭、腥、臊、浓、淡、刺激性的大小;

2)辨别气味的香型,酱香、花香、果香、清香、奶香等;单一香型,还是混合香型;

3)有无异味,如:煤油味、卫生球味、大蒜味;

4)是否是食物固有的气味,有无变质的气味。

【讲解及板书】检验方法及注意事项:

1)由远而近,由少到多,防止强烈气体的突然刺激;

2)头部稍向下低,将食品放在鼻下,收缩鼻孔,让气味自下而上,在鼻腔中形成涡流,加强嗅觉;

3)清淡食物,固体加热到15~25℃,趁热掰开或用玻璃棒蘸取少许样品,为其内部气味;液体可加盖加热到60℃或剧烈振荡后闻其味;

【过渡】人的味觉器官的灵敏度仅次于嗅觉,由于食品中的可溶性物质溶于唾液

或液态食物直接刺激舌面的味觉神经,才发生味觉。当对某种食品滋味发生好感时,则各种消化液分泌旺盛而食欲增加。所以味觉检验也是感官检验中的一项重要的指标。

【板书】4、味觉检验

【讲解】味觉检验是利用舌上的味蕾感觉食物味道优劣。舌的表面粘膜分布着不同形状的味觉触头,在触头的周围存在着味蕾,味蕾才是味道的感受器。不同形状的味觉触头对味道的感受力、敏锐性及持久性是不一样的。

【讲解及板书】1)味道与舌的关系、敏锐性、持久性

味道主要指酸、甜、苦、咸。

甜味——舌尖——蕈状触头——最敏感——来得快,去的也快

咸味——舌尖两侧——蕈状触头——仅次于舌尖

酸味——舌的两侧——叶状触头——仅次于舌尖

苦味——舌根——轮状触头——最迟钝——来得慢,去的也慢

【讲解】有的触头可以感受到两种以上的味道,有的只能感受到一种味道,因此舌的每个部位所感受的味道也不是绝对固定的。

【设问】有些同学可能从我们开始讲味道时就有疑问了,我们平时除了酸甜苦咸四味之外还可以感受到其他的滋味呀,比如:辣,麻等,这些难道我们的舌头尝不出来吗?

【解答】其实麻辣这些味道并不是我们舌头真正能品尝到的味道,而是食物刺激口腔黏膜后产生的某种感觉。

涩味——舌体粘膜的收敛感,主要是由单宁等引起的

例如:果酒中常有涩味,啤酒也有,不熟的水果等

辣味——食物刺激口腔黏膜后引起的疼痛感

麻——味觉暂时变得迟钝

金属味——舌面接触金属而产生的味觉。

【讲解及板书】检验方法及注意事项:

1)检验前不要抽烟喝酒、不吃辛辣刺激的食物,要刷牙漱口,保持味觉的正常;

2)检验时,先用舌尖接触食物,再取少量食物放入口中,仔细咀嚼,缓慢回味,最后咽下,在此过程中品评食物的味道和强度,比如酸、甜、苦、咸、辣,是淡

还是浓等;还要记录食物的口感,如松软、坚硬、绵软、粗糙、细腻、化渣等。

3)食品保持在20~40℃的温度下检验;

4)先淡后浓,先清后淡;

5)遇到味道强烈的食物时,每次品评完后应用温水漱口后,稍事休息

6)遇到变质或刺激性强的食物时,应将食物吐出而不应咽下。

【过渡】最后我们来看看感官检验的最后一项。

【板书】5、触觉检验

【讲解】触觉检验主要靠受伤的触觉神经,采用触、摸、捏、揉、搓、按等动作对食品的轻重,软硬、韧性、弹性、拉力、粘稠、滑腻等性质的描述。

检查食品的组织状态,新鲜程度,保存效果,有无吸潮,结块或龟裂,崩解等想象。

【举例】西瓜和甜瓜的成熟、质地——用手敲、按、挤压

【举例】饴糖、蜂蜜等的稠度和是否有杂质

一般在20℃下,用掌心或指头揉搓,根据润滑感来评价其纯度,因为纯蜂蜜的结晶手捻无沙粒感,而掺了蔗糖的蜂蜜结晶有较硬的沙粒感。

谷物——抓一把,评价水分的多少

肉类——捏、按,根据肉的弹性和硬度评价其新鲜程度

动植物油脂——搓,鉴别其稠度

【小结】这一节我们主要对感官检验做了系统的学习,了解了感官检验的注意事项、检验方法和检验项目以及影响因素。

【作业】课后习题:P

1、3

57

4

P

58

板书

第三章感官检验

第一节感官检验的种类

一、概述

1、感官检验的意义

1)感官检验是感觉器官对食品的综合评价指标,是仪器不能代替的

2)感官检验有时比理化检验和仪器还要灵敏

3)具有方法简单、直观,一体化且多方面的特点

感官检验方式:群检

2、感官检验人员注意事项:

3、品评时间

上午9点开始,下午2点开始,每次不超过2h。

4、品评编排

1)先淡后浓,先清后烈,颜色先浅后深。

2)每天不超过20个样品,每5个一组,每天四组;每评完一组,稍事休息

5、环境

二、感官检验的内容和方法

1、视觉检验

检验项目:

1)包装——完整、商标、生产日期、保质期

2)外观——颜色、光泽、有无霉斑等

3)透过感——清澈、混浊

4)静置——气泡、沉淀、悬浮物

检验方法及注意事项:

1)色盲者不应参加检验;

2)在自然光下进行检验,不宜在灯光下进行,因为灯光会给食品的颜色造成假象,给视觉检验者带来错觉;

3)遵循从里到外的检验顺序,先检验外部,再检验内部;

4)对于瓶装饮料,慢慢倒置,在自然光下观察饮料的色泽、透光感、沉淀等有无异常现象;

5)光线不强时,可用白纸作底增强反光,光线太强时,可用遮光罩,让光线只透过样品;

6)观察是否气泡及流动状态,最后记录和计分

2、听觉检验

3、嗅觉检验

气味阙值:人对某一物质气味感觉的最低含量。

有限的嗅觉缺损:嗅觉极易疲劳,长时间闻一种气味会使嗅觉变迟钝的现象。

检验项目:

1)辨别气味的性质及强度

2)辨别气味的香型

3)有无异味

4)是否是食物固有的气味,有无变质的气味

检验方法及注意事项:

1)由远而近,由少到多,防止强烈气体的突然刺激;

2)头部稍向下低,将食品放在鼻下,收缩鼻孔,让气味自下而上,在鼻腔中形成涡流,加强嗅觉;

3)清淡食物,固体加热到15~25℃,趁热掰开或用玻璃棒蘸取少许样品,为其内部气味;液体可加盖加热到60℃或剧烈振荡后闻其味;

4、味觉检验

1)味道与舌的关系、敏锐性、持久性

味道主要指酸、甜、苦、咸。

甜味——舌尖——蕈状触头——最敏感——来得快,去的也快

咸味——舌尖两侧——蕈状触头——仅次于舌尖

酸味——舌的两侧——叶状触头——仅次于舌尖

苦味——舌根——轮状触头——最迟钝——来得慢,去的也慢

检验方法及注意事项:

1)检验前不要抽烟喝酒、不吃辛辣刺激的食物,要刷牙漱口,保持味觉的正常;

2)检验时,先用舌尖接触食物,再取少量食物放入口中,仔细咀嚼,缓慢回味,最后咽下,在此过程中品评食物的味道和强度,;还要记录食物的口感。

3)食品保持在20~40℃的温度下检验;

4)先淡后浓,先清后淡;

5)遇到味道强烈的食物时,每次品评完后应用温水漱口后,稍事休息;

6)遇到变质或刺激性强的食物时,应将食物吐出而不应咽下。

5、触觉检验

产品检验规程.doc

产品检验规程 1、目的 为确保产品的符合性,满足顾客对产品质量要求,特制定本检验规程,对产品的检验实施有效控制。 2、适用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采购产品,在制品和成品的检验。 3、职责 3.1技质部为产品检验的归口管理部门,其他部门配合。 3.2技术厂长为产品检验的主管领导。 3.3产品检验由兼职质检员进行,并对检验结果负法律责任。 4、控制规程 4.1本规程依据国家标准,企业标准和产品特点制定。 4.2技质部负责制定本公司主要采购产品的验证规范、在制品检验规范、最终产 品检验规范; 4.3进货检验:依据“采购产品验证与确认规程”进行严整; 4.4过程检验 根据在制品的重要程度和加工的难易程度,过程检验采用:产品工序流程纪录卡、自/互检、巡检、首件检验方式; 4.4.1“产品工序流程纪录卡”随在制品流程,每道工序完成后,由此工序责 任人于“纪录卡”上标印。任务单下达后,确立关键工序,流程时下道工序人员对上道工序进行例行检验,并将结果纪录于“纪录卡”上: 4.4.2每道工序的操作人员,都必须对生产的半成品进行自检。下道工序人员, 对上道工序的在制品进行常规检查,如发现轻微质量问题,报请所在部门处理; 4.4.3巡检方式是质检员按《工艺手册》、“图纸”不定时的对每道工序进行例行 检验,及对发现的重大问题进行处理。对确认不合格的在制品,出具“不合格通知单”。送责任部门、技质部: 4.4.4产品数量大于50樘:或结构过于复杂(技质部视情形而定),投入批量生 产前,应进行首件检验,检验人员按《工艺手册》、《钢质防火门检验标准》规程进行,检验后填写《产品首件检验纪录单》; 4.4.5对例行检验不合格的在制品,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处理;

如何看检验报告(完全版)

如何看检验报告(完全版) 1。血常规 一般看病最常做的就是3大常规,这也是住院病历里面必须的,特别是小孩子发烧感冒时,建议大家去医院要自己要求验,看看是不是病毒感染,这样可以避免医生滥用抗生素。 血常规化验现在一般取指尖血(过去取耳垂末梢血),内容包括血红蛋白浓度、白细胞计数和分类及血小板计数,均用英文字首缩写表示。 血红蛋白(HGB) 正常值为120-150g/L 白细胞计数(WBC) 正常值为4×109/L-10×109/L 其中中性白细胞(NEUT%)正常时为0.5-0.7 淋巴细胞(LYM%) 正常时为0.2-0.4 嗜酸细胞(MXD%) 正常时为0-0.02 血小板(PLT ) 正常值为100×109/L-300×109/L HCT 红细胞平均体积(MCV)正常值为82-92fL 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正常值为340-360g/L 临床意义: 如果HGB值低于120g/L,就说明有贫血存在,应该进一步检查是什么性质的贫血,如果HGB值高于160g/L,可能是因为患有血红蛋白增高症或者血液被浓缩的缘故,WBC代表的白细胞是人体的防御系统的重要组成,相当于国家的军队,共总数的增高(超过10×109/L)时,多表明有炎症、感染存在,此时病人多有发热症状,如果白细胞总数太高在(30-50)×109/L以上,病人是于少年儿童或年青人,伴有较严重的不能解释的贫血,请不要掉以轻心,应该进一步做骨髓穿刺检查,排除白血病的可能,白细胞总数低于4×109/L,可由接受放射线,病毒感染药物及化学物质中毒等引起。中性白细胞比例增高多意味着感染(特别是细菌感染)存在,淋巴细胞增高多见于慢性疾病及长期接受放射线照射,嗜酸性白细胞增高时,往往说明体内有过敏原存在引起的过敏,如寄生虫(蛔虫多见),过敏性炎症,过敏反应等。PLT减少时,可能会有出血,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增高时,说明血液呈高凝状态,易发生血栓。 红细胞计数(RBC)和血红蛋白(HGB)减低,即可诊为贫血。按红细胞体积大小可分为巨细胞性贫血,小细胞性贫血和正细胞性贫血。MCV(红细胞平均体积)和MCHC(平均血红蛋白浓度)为主要分型依据。 2.尿常规 蛋白(PRO)正常为阴性 尿糖(GLU)正常阴性 红细胞(RBC)正常0-1/高倍

产品质量检验规程

产品质量检验制度 一、总则; 1、为加强公司产品质量保证工作,明确质量检验工作任务、范围、职责, 由品质管理部在公司范围内负责对此制度的监督及执行。 2、本制度包含:产品质量检验制度及控制程序、计量管理制度,各种标 识的用途和定义以及对不良品德管理制度。 二、产品质量检验制度及控制程序 1、品质管理不的基本职责: a/ 负责对原材料、外协件(外协加工件、外协毛坯件)、毛坯、半成品、制成品,直至成品出厂整个过程的质量检验工作。 b/ 执行不良品不流出之原则,保证出货产品符合规定的标准、技术要求。c/ 负责各种量、检具、仪器的校正及管理。 d/ 负责客户之抱怨、不良反馈等情况的分析处理。 e/ 负责统计技术只运用及各类检验报告的整理。 f/ 负责员工对产品品质的教育规划与培训。 g/ 制定各类产品检验标准。 h/ 对各类进料制程的品质保证、检验执行以及理化分析记录。 2、检验工作应严格贯彻质量标准、严格执行检验制度,检验人员应按产 品图纸,技术文件要求进行检验,作出正确判断,做好不良品的管理工作。 3、检验工作应做到“预防为主”坚持首件检验,重视制程检验,严格完 工检验,机加操作人员须做到“三字”。(即:看、做、量;a/上机之前

先看一下代加工件有无不良;b/确认后再上机;c/下机后测量一下是否符合要求。)加强关键工序、关键零件、关键产品的质量检验,并须建立质量记录存档。 4、检验人员要努力做好“三员”(质量检验员、质量宣传员、质量分析员) 检查工艺操作规程,贯彻执行情况,遇到违规操作情况应及时劝阻,必要时向该部门负责人反映,迅速采取措施。 5、不定期组织抽查库存、合格半成品、成品,考核检验工作的质量。 6、做好计量理化工作、严格量检具,周期检定维护。 7、生产过程的质量检验; a/ 各环节检验人员,应按产品图纸,技术标准和工艺规程的要求进行检验,合格产品,由检验人员签字后随《产品QC工程表》流入下道工序,不良品应开具《不良品通知单》交品管部办理手续处理。检验员在检验前,须先做到了解产品,了解工序,确定责任区内的检验量,灵活检验方式。 b/ 各生产环节的检验,均须强调“首检”,加强“巡检”,严格“终检”,操作者“自检”。 (1)、首检:凡设计变更、量产、试做的首件均须进行检查,首件检查应有操作者自检合格后交首检,首检合格后,检验员在《产品QC工程表》及《检验日报表》上签字并加盖产品专属章,以此方准成批加工生产,检验员应对首检后的产品负责。 (2)、巡检:在生产过程中反复进行,检验员2小时/次,做好巡检记录,并对巡检的产品负责。原则上,批量产品实行抽检,比率不少于10%,

检验规程

检验规范目录

SP/GC-01-2008元件和材料进厂检验工艺

进货验证时,10个以下全检;10个以上采取抽检,抽检20%+1。当抽检发现不合格品时,应加大抽检量至50%,如果仍不合格则视为本批产品不合格。 SP/GC-02-2008.生产过程检验规程

1、总则 本规程规定了本公司生产的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加工过程(半成品)的检验内容、检验方法及一般要求,通过加工过程的跟踪检验,确保产品质量符合国标的规定和要求。 2、检验内容 2.1产品钣金 按图样要求,检验零部件各部尺寸、加工精度是否满足要求。主要检验以下方面: a.展开尺寸; b.去角、冲孔尺寸及位置尺寸; c.零部件尺寸; d.表面处理(毛刺、焊接、磨光等); e.外形尺寸。 2.2产品元器件装配、接线 a.设备内装的开关电器和元件应符合图纸及有关的国家标准,按照制造厂说明书(使用条件、飞弧距离)进 行安装,必须在成套设备内进行调整和复位的元件应是易于接近的。 b.母线和绝缘导线的尺寸和额定值应符合承载的电流和所承受的机械力。 c.导线的颜色应符合GB2681的要求。 d.指示灯、按钮的颜色应符合GB2682的要求。 e.布线 1)布线应整齐、美观、压接牢固、线号清晰且元器件之间的导线不应有中间接头或焊接点,线束需缠套 有不自燃的软管。 2)绝缘导线不应支靠在不同电位的裸带电部件和带尖角的边缘上,应用适当的方法固定线束。 3)过门的导线,应使门的移动不会对导线产生任何机械损伤,线束的受弯半径大于10倍的线束外径。 4)电气间隙配电箱≥6mm、无功功率补偿装置产品≥8mm、低压配电柜≥10mm;爬电距离配电箱≥ 8mm、无功功率补偿装置产品≥14mm、低压配电柜≥12.5mm 5)验证成套设备的裸露导电部件和保护电路之间是有效连接,接地连接电阻不大于0.1Ω 6)无功功率补偿装置其他要求: a.操作器件的运动方向应符合GB4205之规定要求要求; b.装置中所选用的电器元件及辅件的额定电压、额定电流、使用寿命、接通和分断能力、短路强度 及安装方式等方面应适合指定用途及本身相关标准,并按照制造厂的说明书进行安装; c.所有电器元件及辅件应按照其制造厂的说明书(使用条件、需要的飞弧距离、拆卸灭弧栅需要的空间等)进行安装; d.电器元件及辅件的安装应便于接线,维修和更换,需要在装置内部操作调整和复位的元件应易于操作:

产品检验规程

产品检验规程一、目的和范围1、为了验证各部分构件是否满足规定要求,防止不合格构件转入下一制作工序,确保不合格构件不转序、不出厂,以维护本厂质量信誉; 2、本制度适用于生产过程和最终检验活动。二、职责1、归口管理部门:质检部 2、生产技术科负责提供各构件各工序检验所需的标准、图样、工艺文件及检验技术文件等; 3、供销科参与不合格构件的处置及与设计图纸有变更的工程的处置; 4、车间负责产品自检;质检部作自检记录并存档,妥善保管。三、内容1、检验由经过培训、考核并授权的质检人员进行; 2、质检科负责策划本厂各工序的检验活动,指定检验计划和检验规程,并按此验证质量,确保不合格构件不转序、不入库、不出厂; 3、对分承包方所制作的铁塔,按规定的质量要求进行验证; 4、根据本厂实际情况确定验证方式; 5、各工序检验由质检部专人负责,做到每一工序检验无遗漏,经检不合格的构件通报技术部,能够重新

整改的,整改后进行复检,对不能整改的构件做废料处理,具体处理办法按《质量文件》的不合格品的控制规定进行处理; 6、对本厂各工序的验证不允许实施紧急放行,验证各工序构件质量时须保证验证后的质量符合规定质量要求; 7、质检人员根据检验规程要求,认真进行过程检验、巡回抽检和完工检验; 8、质检员对各生产工序所制作的首件实施检验,检验合格后允许进入下一工序,以此类推; 9、工艺文件规定自检的项目由操作人员实施自检,并在《构件加工流动卡片》上签字,质检人员进行巡回抽检; 10、我厂在生产过程中各工序不允许意外放行; 11、每个铁塔制作完成后,需有相应的最终检验合格单、质量保证文件齐备后方可入库 A:制作完工的铁塔依具检验规程和标准规定,由质检人员填写检验记录和签发产品合格证,并加盖检验印章予以确认。 B:对检验不合格的构件按“不合格品的控制”的规定,施实不合格品的措施。C:按标准规定要求,定期委托有质检资质的检验部门进行性能试验审定

过程检验规程

过程检验规程 1.目的: 规定过程检验的方式、标准,确保生产过程中产品质量能够及时控制,防止 不合格产品转入下道工序。 2.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过程加工的产品 3.职责: 工序操作工: 加工过程中自检. 过程检验员: 按本指示要求对加工过程进行首检、巡检和产品完工后的成品检. 4. 定义: 首件检验:是在生产开始时上班或换班或工序因素调整后,换人换料换活换工装调整设备等对制造的第1 件或前几件产品进行的检验.包括操作工自检,操作工互检和检验员首件确认。 巡回检验:是指检验员在生产现场按一定的时间间隔对有关工序的产品和生产条件进行监督检验. 半成品检:是指对全部加工活动结束的半成品零件进行的检验,半成

品检验的工作包括验证前面各工序的检验是否已完成,检验结果是否符合要求即对前面所有的检验数据进行复核。 5. 运行程序: 5.1操作工首检: 5.1.1首次加工按图纸要求自检合格。 5.1.2向过程检验员报首检结果,提交样件最少2件。 葫芦岛国华能源装备集团有限公司 5.1.3首件未经检验合格不得继续加工或作业。 5.3检验员首检: 5.3.1过程检验员对首次加工样件,按《工序检验标准》要求作首件检验。 5.3.2首件判定后,过程检验员应对首件合格件打上确认标识,以便作业参照,并保留到该批产品完工. 5.3.3首检记录:首检过程如实记录于【生产过程首检、巡检质量记录表】中. 5.4操作工自检: 5.1.6首检合格,过程加工可正式量产作业,操作工应在量产中保持一定频次的自检(每0.5小时一次自检),以保证质量的稳定。 5.5个别装配难度大的零件或测量难度大的零件,首检按操作工→车间管理人员→检验员,三方确认原则执行 5.6巡检:

检验报告

检验报告SURVEY REPORT 项目名称 “申舟1”轮状况检验

受广州海事法院的委托,署名验船师于2018年08月08日赶赴浙江省台州市乐清湾4#锚地,对钢质机动多用途船 “申舟1”轮 船籍港:上海,总吨:7382 进行了船舶结构及设备状况检验,现报告如下: 第1部分:说明 1.1 内容说明 本报告仅供各方利益人对船舶目前的状况进行比较具体的了解,本报告不影响船舶检验机构所发证书和报告的有效性。 1.2部分填写说明: 本报告如在描述有关结构或涂层的状况及设备情况时,将所评估的项目划分成5个标准,其基本标准如下: 第2部分:船舶概况 2.1 船舶描述 “申舟1”轮系于2011年01月02日在泰兴市粤美船厂安放龙骨并于2011年12月26日建成的钢质机动多用途船,航区为近海。 该轮按国内近海航区设计,B级冰区加强,可装散货和干杂货,散装货物应在整个货物处所范围内均匀装载。可装运1CC和1AA型集装箱,装有装载仪。 该轮为钢质全焊接船。单甲板、双底、双壳,带有顶边舱、边压载舱船型;球尾、前倾艏柱带球鼻线形。单机、单舵柴油机推进尾机型船舶。 该轮首部设首楼甲板,尾部设尾楼甲板,尾楼甲板上方设置有7层甲板室,分别为主甲板、A-甲板、B-甲板、C-甲板、D-甲板、驾驶甲板和顶棚甲板。

该轮设置有3个货舱,配有纵向折叠式风雨密舱口盖。 该轮悬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上海海事局发证。 该轮为单壳双底结构,货舱区域两舷布置高边柜、底边柜。 该轮船体结构除货舱区域高边柜和底边柜、双层底艉纵骨架式,其余均采用横骨架式,所有结构按《船舶与海上设施法定检验规则》(2004)及《修改通报》(2006、2008)进行计算与校核。 该轮有3个货舱,位于船中Fr.No.33- Fr.No.163, No.1货舱总容积约4354. 9m3(含舱口围),No.2货舱总容积约4834.5m3(含舱口围),No.3货舱总容积约3726.3m3(含舱口围),参考载货量约10165吨。 该轮可装载散货和集装箱:装载散货时,舱盖和甲板上不允许载货,NO.1货舱最大参考装载量3427.6t,NO.2货舱最大参考装载量3805.1t,NO.3货舱最大参考装载量2932.9t;装集装箱时,本船适用于装载1CC和1AA集装箱,货舱内装载276TEU,舱盖上装载400TEU,合计676TEU。 在Fr.No.33- Fr.No.168之间设置有压载水舱,在 Fr.No.14- Fr.No.33之间设置有燃油舱、轻油舱。 艉部Fr.No.-5-22在主甲板上设驾驶楼和生活区,主甲板以下为机舱;驾驶楼及生活区在主甲板上共有7层甲板,分别为分别为主甲板、A-甲板、B-甲板、C-甲板、D-甲板、驾驶甲板和顶棚甲板;机舱内有3层主平台,分别为底层甲板、中间平台、上层甲板;该轮烟囱位于生活区后部甲板上;左右C-甲板分别设置有一部救生艇,救生艇为封闭型式。 该轮配置的主机为中速柴油机,通过减速齿轮箱驱动螺旋桨,机舱集控室、驾驶台控制。 艉部艉主甲板为艉甲板,布置有两台艉绞缆机;主甲板下中部为舵机舱,两舷为淡水舱。 船艏甲板上配有两部锚机及绞缆机。 2.2 船舶主要参数

检测报告模板

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培根 告测报检 XDJSJC-001 工程名称:委托部门:金属实验室建设单位:兴达新能源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电建一公司施工单位:胜利监理监理单位:金属实验室日月年 法拉兹·日·阿卜——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收都不可耻。. 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培根

声明 1、本检测报告无检测、审核、批准人签字无效。 2、本检测报告涂改、换页、漏页无效。 3、对本检测报告若有异议或需要说明之处,应于收到报告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我部门书面提出,本部门将给予及时的解释或答复。 检测机构: 单位地址: 邮政编码: 联系电话: 法拉兹·日·阿卜——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收都不可耻。. 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培根 检测机构名称 报告编号:

批准:审核:检测:(两人以上签章) 法拉兹·日·阿卜——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收都不可耻。. 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培根

检测报告 一、工程概况 工程名称及位置、结构形式、建筑面积。 工程开工时间、建设单位名称、设计单位名称、施工单位名称、监理单位名称。 检测原因(不符合基本建设程序或质量事故等)、委托单位及进场检测日期。 二、检测目的 通过现场检测对该工程基础、主体钢结构的工程质量是否满足设计要求进行评定。 三、检测依据 1、设计图纸及相关技术资料 2、《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GB/T50344-2004 3、《网架结构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GJ78-91 4、《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JGJ81-2002 5、《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1 6、《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23-2001 7、其它相关技术标准及通过鉴定的新检测方法或科研成果等等 四、检测项目 1、基础混凝土强度检测; 2、焊接球节点无损检测及尺寸偏差检验; 3、焊接钢板节点无损检测和尺寸偏差检验;

出厂检验规程

减速器出厂检验规程 一、范围 1、本规范适用于我公司生产的带式输送机用减速器和刮板输送机用减速器、顺槽用刮板转载机用减速器的所有型号产品。 2、本规程规定了输送机用减速器出厂检验的项目及方法。 二、检验依据 MT/T101—2000刮板输送机用减速器检验规范 MTT681—1997带式输送机用减速器检验规范 三、检验项目及方法 1、外观 1.1通过目测进行检验,外观应光洁,喷漆均匀,合口、端盖、上下盖等螺栓是否齐全;是否打铭牌,铭牌上内容是否清晰、正确。 1.2检查所有螺栓进行是否规格是否正确,螺帽有无松动现象。 2、运转试验 2.1运转试验前应查看润滑油充油情况。 2.2将减速器安装到试验台,采用背对背对拖方法进行空载、升温和噪声试验,安装方法及试验参数设置方法参照《减速器试验台操作规程》。 2.3空载试验应进行正反向各连续运转30min,查看各密封处、结合处有无漏油现象,各连接件,紧固件有无松动现象,运转是否平稳,有无冲击或强烈震动现象。 2.4进行温升实验时,控制试验台进行加载负荷达到100%负荷,并连续运转3h后油温不超过100℃,若减速器本身有冷却系统时,油温应不超过90℃。 2.5在进行温升试验时同时进行噪声试验,噪声最大值不得超过92dB。 3、试验结束后将减速器试验台采集的数据用A4纸打印。

四、检验结束 对所有检测项目检测完成后,经检测的数据填写进检验报告,并将减速机试验台采集的数据附于检验报告后。

圆环链出厂检验规程 一、范围 1、本标准适用于我公司生产的所有规格型号圆环链的出厂检验。 2、本规程规定了矿用高强度圆环链出厂检验的项目及方法。 二、检验依据 MT/T522—2004矿用高强度圆环链检验规范 三、检验项目及方法 1、外观 1.1目测圆环链的表面质量,焊接区有无夹渣、烧伤,毛刺是否去净。 1.2查看链环表面及其圆弧处有无明显凹痕。 2、尺寸 2.1圆环链的尺寸及偏差应符合GB/T12718—2001标准中的规定。 2.2圆环链尺寸检验应包括链环尺寸和链条长度尺寸两项内容。 2.3圆环链尺寸检验结果的判定按表一执行。 3、静拉伸强度试验 3.1拉伸试验用材料试验机进行试验。 3.2圆环链在材料试验机上的安装固定参考《万能材料试验机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3.3将试验的圆环链装夹在试验机上后,按照GB/T12718—2001标准中规定的试验负荷加载至一半时,在将负荷降至0负荷,并标定其长度,然后再以最大每秒20N/mm2的速度加载负荷至上标准中规定的试验负荷的100%—110%,并测定加载负荷试验下的长度,最后计算出负荷下伸长率。 3.4计算出负荷伸长率后对试验圆环链继续加载负荷,直到断裂为止,并

检测报告模板

无创产前亲子鉴定遗传咨询报告 一.检测结论 检测结果支持“韩梅梅”胎儿DNA样品与“李磊”提供的DNA样品之间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即DNA样品的提供双方符合生物学亲子关系。 待测样品的累计父权指数(CPI)为5.51E+82,亲权概率为>99.99%。在本报告中,胎儿DNA样品为检测对象,男方提供的为待测样品。 二.样品信息 检案号:PPT2017070581 委托人:韩梅梅 检测对象样品:血液 待测样品类型:血液 受理日期:2017年6月29日 检测日期:2017年7月11日 本报告属于实验室科研检测报告,仅对本次送检样本负责,不作为司法鉴定用途。三.检测方法 本检测方法使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孕妇外周血中的游离DNA进行测序和

分析,筛选出胎儿特异的SNP位点(在本检测中称为信息位点)并与待测样品的测序结果进行比对,检验两个样品是否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具体方法如下: 1.在高速离心机中分离血液,获得血浆; 2.提取血浆和待测样品中的DNA; 3.采用高通量测序和液相杂交捕获技术对样品进行测序; 4.使用超级计算平台对测序结果进行分析; 5.如果胎儿浓度达到要求,出具报告;如果胎儿浓度过低,需要重新抽取 孕妇外周血。 四.检测结果 1.待测样品SNP分型清晰,无污染,符合质控标准;

图1. 待测样品SNP分型图。蓝色和红色用于标识不同的染色体。 2.从检测对象中分析筛选出379个信息位点,符合质控标准; 3.与待测样品SNP分型结果比对后,信息位点中有1个位点不符合孟德尔遗 传定律,错配率为0.2639%; 4.所有信息位点在22条常染色体上的分布情况,绿色为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 的信息位点,红色为不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的信息位点;

检验报告(完全版)_[图片]

如何看检验报告(完全版) [图片] 1。血常规 一般看病最常做的就是3大常规,这也是住院病历里面必须的,特别是小孩子发烧感冒时,建议大家去医院要自己要求验,看看是不是病毒感染,这样可以避免医生滥用抗生素。 血常规化验现在一般取指尖血(过去取耳垂末梢血),内容包括血红蛋白浓度、白细胞计数和分类及血小板计数,均用英文字首缩写表示。 血红蛋白(HGB) 正常值为120-150g/L 白细胞计数(WBC) 正常值为 4×109/L-10×109/L 其中中性白细胞(NEUT%)正常时为0.5-0.7 淋巴细胞(LYM%) 正常时为 0.2-0.4 嗜酸细胞(MXD%) 正常时为 0-0.02 血小板(PLT ) 正常值为

100×109/L-300×109/L HCT 红细胞平均体积(MCV)正常值为82-92fL 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正常值为 340-360g/L 临床意义: 如果HGB值低于120g/L,就说明有贫血存在,应该进一步检查是什么性质的贫血,如果HGB值高于160g/L,可能是因为患有血红蛋白增高症或者血液被浓缩的缘故,WBC代表的白细胞是人体的防御系统的重要组成,相当于国家的军队,共总数的增高(超过10×109/L)时,多表明有炎症、感染存在,此时病人多有发热症状,如果白细胞总数太高在(30-50)×109/L以上,病人是于少年儿童或年青人,伴有较严重的不能解释的贫血,请不要掉以轻心,应该进一步做骨髓穿刺检查,排除白血病的可能,白细胞总数低于4×109/L,可由接受放射线,病毒感染药物及化学物质中毒等引起。中性白细胞比例增高多意味着感染(特别是细菌感染)存在,淋巴细胞增高多见于慢性疾病及长期接

检验规范通用要求

一、关于检验通用规范的规定 1、目的: 1.1确保供应商供应的产品质量符合我公司以及国家标准规定的要求。 1.2我公司生产的产品满足客户要求并符合国家、国际及地区的法律法规; 2、范围: 2.1公司所有产品的采购、生产、转运、储存、包装、发货的通用要求。 2.2本公司的所有检验人员以及与产品质量有关的其他人员; 3、通用检验规范 3.1公司所有产品(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原则上均需执行抽样检验,合格品才能入库或出货 3.2检验员以满足客户需求为宗旨,对每一批来料入库或出货执行下述项目之检验: 3.2.1包装、标签、数量、型号等项目的核对 3.2.2产品规格(外观、结构、装配、电气性能、安全规定)做选择性或必要性之检验。 (1)若客户有特殊要求,则按客户要求检验 (2)若产品出货到有ROHS要求国家或地区,其来料产品或出货产品要求能满足ROHS要求 3.3抽样计划 3.3.1一般特性采用,均以GB2828-2003单次正常随机抽样一般检验水平Ⅱ;特殊特性采用,均以GB2828-2003单次正常随机抽样特殊S-2水准; AQL值:CR(致命缺陷):0 MA(重要缺陷):0.4 MI(次

要缺陷): 1.0 定义:CR(致命缺陷):指产品存在可能对生产者或使用者造成人身意外伤害或可能造成客户抱怨之财产损失、违反法律法规及环境规定。(安全/绿色环保等) MA(重要缺陷):产品某一特性为满足规定要求(结构或功能)或严重外观缺陷。 MI(次要缺陷):产品存在一些不影响功能与使用性的缺陷(一般指外观小瑕疵)。 3.3.2检验项目大致可区分为: a.外观检验 b.尺寸、结构性检验 c.电气特性检验 d.化学特性检验 e.物理特性检验 3.3.3检验方法大致可区分为: a.外观检验:一般用目视、手感、限度样本。 b.尺寸检验:如游标卡尺、量表。 c.结构性检验:如拉力计、扭力计。 d.特性检验:使用检测仪器或设备(如万用表、电容表、试剂、试验机等)。 3.3.4检验分类:产品(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因供料厂商的品质信赖度,公司生产熟练度及物料的数量、单价、体积等区分为全检、抽检、免检。 全检:数量少,单价高;

检验报告

1.结构 英文名称:silicon carbide,俗称金刚砂。纯碳化硅是无色透明的晶体。工业碳化硅因所含杂质的种类和含量不同,而呈浅黄、绿、蓝乃至黑色,透明度随其纯度不同而异。碳化硅晶体结构分为六方或菱面体的α-SiC和立方体的β-SiC(称立方碳化硅)。α-SiC由于其晶体结构中碳和硅原子的堆垛序列不同而构成许多不同变体,已发现70余种。β-SiC于1. 碳化硅的工业制法是用优质石英砂和石油焦在电阻炉内炼制。炼得的碳化硅块,经破碎、酸碱洗、磁选和筛分或水选而制成各种粒度的产品。 2.种类 碳化硅有黑碳化硅和绿碳化硅两个常用的基该品种,都属α-SiC。①黑碳化硅含SiC 约95%,其韧性高于绿碳化硅,大多用于加工抗张强度低的材料,如玻璃、陶瓷、石材、耐火材料、铸铁和有色金属等。②绿碳化硅含SiC约97%以上,自锐性好,大多用于加工硬质合金、钛合金和光学玻璃,也用于珩磨汽缸套和精磨高速钢刀具。此外还有立方碳化硅,它是以特殊工艺制取的黄绿色晶体,用以制作的磨具适于轴承的超精加工,可使表面粗糙度从Ra32~0.16微米一次加工到Ra0.04~0.02微米。 3.特性 碳化硅由于化学性能稳定、导热系数高、热膨胀系数小、耐磨性能好,除作磨料用外,还有很多其他用途,例如:以特殊工艺把碳化硅粉末涂布于水轮机叶轮或汽缸体的内壁,可提高其耐磨性而延长使用寿命1~2倍;用以制成的高级耐火材料,耐热震、体积小、重量轻而强度高,节能效果好。低品级碳化硅(含SiC约85%)是极好的脱氧剂,用它可加快炼钢速度,并便于控制化学成分,提高钢的质量。此外,碳化硅还大量用于制作电热元件硅碳棒。 碳化硅的硬度很大,莫氏硬度为9.5级,仅次于世界上最硬的金刚石(10级),具有优良的导热性能,是一种半导体,高温时能抗氧化。 碳化硅分类及性质: 基本信息列表 中文名称:碳化硅 中文别名:碳化硅晶须

(零部件)检验规程

1.目的 对进货检验过程实施控制,确保采购及外协产品的质量符合规定要求。 2.使用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本公司采购及外协的进货检验。 3.职责 3.1采购人员负责进货产品的送检工作。 3.2技质部人员负责进货产品检验与记录,并对质量问题进行反馈。 3.3技质部人员负责提供进货产品检验方法和标准。 4.工作内容 4.1外协外购件进行分类 4.1.1外协件 根据公司生产的需要,外协件主要分为:机械加工零件(部件)和表面处理等。 4.1.2 根据外购件的用途和性能,外购件主要分为:棒料、钢管、配套件、箔材、板材、工具及辅助材料等。 4.2进货检验及判定标准 4.2.1进货检验判定依据:外协外购件进货检验规程、产品图纸、技术标准等。 4.3检验工作程序 供方供货→采购员(检验室)报检→检验员对待检物料进行抽样检验并填写检验结果→入库。 供方首次供货: 供方必须将样件,自检报告单、合格证、生产许可证、营业执照和注册证书复印件交予采购人员,技质部依据图纸等技术要求制定检验项目,交予检验人员进行检验,检验人员填写《零部件检验记录单》。 样件检验完成后,检验单交予采购人员,以据作鉴定报告,采购人员通知供方列入《合格供方清单》。 4.4检验工作要求 4.4.1检验员严格按产品图纸、工艺要求进行检验并如实填写测试数据。 4.4.2检验员将检验结果报给技质部负责人,负责人依据产品图纸、工艺要求和装配要求,判定物

料是否合格,并批准同意入库或退货并通知办理相关手续。 4.5质量问题的处理 4.5.1检验员或技质部负责人在接到质量信息后,立即赶到生产线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进行处理。 4.5.2检验员负责填写和记录质量问题后报给技质部负责人,技质部负责人每周依据检验员的记录汇总,向采购人员提供信息以便统计供应商业绩集中考评。 4.6进行检验规定 4.6.1 进行检验抽样: 技术文件中列出的重要零件必须逐一检验并记录,其余零部件的抽样方案如下: 表要求执行(参考GB2828-81,一般检验水平Ⅲ抽取样本) 若产品一次抽样不合格,再次送货后需要再次实行抽样检验,在次检验如下: 4.6.2外观检查 按上面抽样比例进行检查。 4.6.3原材料检验标识验证 采购人员收集供方产品合格证等文件并存档,检验员必须对原材料的合格标识进行核实,发现 标识有问题及时通知技质部负责人,并传递信息到采购人员核实标识情况,由采购人员核实后方可验收,否则不必进行检验,直接退货,并按不合格品记录数量。 4.6.4性能检验和试验 抽检项目必须符合产品图纸、技术标准和行业标准等要求。

原材料检验规程完整

原材料检验规程汇编目录

1 非生产类物料及辅助物料检验规范 2 型钢原材料检验规范 3 钢板类原材料检验规范 4 钢管类原材料检验规范 5 铜板原材料检验规范 6 其它板材类原材料检验规范 7 U-PVC 管原材料验收规范 8 五金件进料检验规范 9 包装材料进料检验规范 10 电子元件进料检验规范 11 塑料件进料检验规程 12 注塑用胶料原材料检验规范

1 非生产类物料及辅助物料检验规范 1 目的 对非生产物料及部分辅助物料的符合性、适用性进行初步验证,使采购物资能初步符合使用效果。 2 范围适用于非产品用途的小五金配件、易燃化危品、工具、 切削刀具、机电维修配件、模夹具材料、办公用具、厂房维修物料等,以及用于产品的部分辅助物料、低值易耗物料。 3 检验细则 3.1 物资供应商应为合格供方。(临时供方物资由使用部门试用证实合格后方可确认。) 3.2 验证物资的合格证、说明书或其它证明资料。 3.3 查验是否有图纸要求、规格型号要求或其它特殊要求等资讯。 3.4 检验物资的适用性及坚固耐用、安全性。 3.5 部件、配件是否齐全。 3.6 电器构件应安全可靠,符合国家电器安全规范。 3.7 接电试验后无异常声音、运转灵活,其应用性能完好。 3.8 验证有使用期限的物资是否在有效使用期限内。 3.9 物资有没有变形、变质、掺杂或沉淀严重等现象 3.10 如属用于产品上的新物料,应做有关试验或试用

3.11 计量器具验证如下内容:产品合格证、生产厂家、厂址、出厂编号及出厂日期,检验外观应完整无损、配件齐全,按相关内校检验规范进行校验或送外校。 3.12 易燃化危品在验证时应注意远离火源,做好现场防护。 3.13 焊接工艺用的设备、电焊条、防护罩涉及特殊过程增加以下 检测内容: a 电焊条药皮不能有裂纹、气泡、杂质、剥落、凸节、破头等缺陷。 b电焊条要进行抽样2?3条试焊确认。 c 焊接设备应进行接电调试并做试焊确认。 d 防护罩应做试装后的强光检验。 e 焊接工艺所需物资的验证由特殊过程的巡查进一步确认。 3.14 水泥进料应做以下检测: a 水泥由指定供应商提供指定的牌号、标号。 b 水泥验证外包装是否符合要求,无淋湿、结块。 c 特殊过程巡查时应做塌场试验。

软件产品检测报告

软件产品检测报告 1. 引言 该报告主要介绍了对北京瑞易吉成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实施的中国文史出版社“中央文化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项目本次功能测试的测试过程和测试结果,通过对测试过程的检查和对测试结果的分析,达到对系统质量的认识和对整个系统的整体评估以及在以后的开发和测试工作中如何改进使软件更加符合用户的实际需求,更加易用等。 1.1.编写目的 本文档作为该系统测试的测试标准,内容关系到本次系统测试可能涉及到的测试内容和测试技术解决方案。 1.2.系统概述 该系统是数字出版的内容生产的管理系统。各种内容资源通过导入工具、结构化地存储到内容资源库中,能够方便地实现内容重用和多媒体多渠道发布。 实现了出版流程再造,其中的协同编纂模块采用了灵活的工作流、严格的权限管理和明晰的版本管理,支持安全高效的内容生产。 采用了国际先进的技术标准,能够按照文件类型定制DTD模板以及拆分标准和规则,搭建了系统的内容资源库框架,支持XML内容和非XML内容的存储,实现了企业内容资产管理的目标。

2. 测试描述 2.1.测试范围与内容 对北京瑞易吉成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实施的中国文史出版社“中央文化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项目进行测试,保证使用方的功能正确,保证系统核心模块的稳定和安全,为项目的验收提供参考。以此,本计划列出了在此次功能测试过程中所要进行的内容和实施的方案及测试资源的安排,作为测试活动的依据和参考。 本次测试的对象为北京瑞易吉成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实施的中国文史出版社“中央文化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项目,测试范围为:中央新闻出版总署招标文件的数字化加工、内容资源管理、编辑加工和产品发布四个包的功能清单。 本次测试的主要内容有功能测试(含容错测试)、性能测试、安全性测试、易用性测试等。 2.2.测试依据 本次测试所依据的文档包含开发方提供的《需求规格说明书》、《操作手册》、《用户手册》,《维护手册》,《设计文档》等相关开发文档。 并依据IT行业项目的通用标准,包括功能测试标准、缺陷标准、易用性标准。 对于项目的易用性标准,原则上由测试方提出易用性问题修改的建议,由开发方对测试方提交的问题进行确认。 2.3.测试环境 硬件平台

产品过程检验规程

产品过程检验 1、适用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公司生产的成套设备中组装过程的检验。 2、目的 规范检验程序,确保本公司产品质量符合要求。 3、职责 生产部门负责控制满足生产要求必须的条件,并进行监督检查。 质检部门按要求对生产过程中零、部件加工实施检验,并保存检验记录。 4、检验规程 根据生产工艺流程,在每道加工环节设定过程检验。 车间各工序组装人员装完本工序元器件后,根据图纸进行全面检查确认,确认无误后在“产品装配施工卡”的相应栏目签字。 对成批加工的零部件必须采取“三检制”,即:操作人员在进行首件加工完成并自检合格后,进行互检,然后交车间检验人员检验。确认合格后,操作者在继续加工,在生产过程中,车间检验人员还必须进行巡检,发现不合格品立即停止加工,剔出不合格产品,找出原因采取措施后,方可继续加工。待未经加工完成并经操作人员自检合格后,填写“送检单”,报车间检验人员,有车间检验员进行检验,在“产品装配施工卡”上填写检验记录,转送下道工序。 检验工程中发现不合格品时应填写“不合格品报告单”报质监部门确认处理。

成品总装完成并经装配人员自检合格后,连同“产品装配施工卡”及该产品的其他图样一并送到质监部门,由质检部门进行最终全面检验。 检验人员根据检验结果(除巡检外),对被检产品还应进行“合格”或“不合格”的检验状态标识。 对检验过程中发现不合格产品均须及时作出明显的“不合格”标识,随后对不合格品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进行处理。 根据型式试验报现场生产产品要满足一致性的要求。 5、验项目、检验要求、检验方法

否按图纸要求配备齐全 元件领料 安装 可靠性安装、安装方式 根据图纸及产品装配施 工卡,检查核对元器件的 规格、数量及安装方式、 可靠性 一次装配 母线的选用、连接正确性、安 全性 根据图纸及产品装配施 工卡,检查选用母线的载 流量是否正确,一次系统 是否正确,连接是否可 靠、安全 二次装配二次线、号牌、连接头、线束 采用目测、对线灯,根据 图纸及产品装配施工卡、 工艺守则等,检查二次 线、号牌、接线头、排扎 线是否合理正确 一致性元器件规格、型号、生产厂及 产品结构 根据型式试验报告中产 品描述

检验规程(生产许可证用)

/C11-A/0 输送带进厂检验规程 1 适用范围 1.1 本规程适用于本公司普通输送带的进厂检验。 2 检验依据 GB/T4490-1994 输送带尺寸 GB/T7984-2001 尼龙输送带 GB/T9770-2001 普通用途钢丝绳芯输送带 3 检验项目 3.1 输送带的外观质量、基本尺寸、物理机械性能检验报告、型式试验报告。 4 检验方法 4.1经营处负责向质检处提供分承包方的质量检验报告、产品合格证、型式试验报告,供质检处复核。 4.2 检验输送带外观质量:其表面应平整,无影响其使用的明疤、缺胶和裂痕。带芯应由覆盖层完全封闭,不得有外露。 4.3 外形基本尺寸检验:用卷尺、卡尺按照产品标准要求检验。 5.判定 5.1 输送带外观质量、基本尺寸检验,有一个检验项目不合格,取双倍

试样复验,如复验后仍有一个项目不符合标准规定,则判定该卷产品不合格,执行不合格品处置程序。 6.记录 6.1 每卷保留一个记录,不合格结果优先记录。 6.2 检验合格后填写《原材料进厂检验记录》 轴承进厂检验规程 1 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本公司轴承产品的进厂检验。 2 检验依据: GB/T3637 MT/T655-1997《煤矿用带式输送机托辊轴承技术条件》 3 轴承验收项目 3.1 应有厂家提供的生产合格证,合格证必须标有型号、生产厂家、出厂日期等,无合格证的不准验收。 3.2 外观检验:内、外圈及滚动体外表必须光滑、发亮、不得有麻点、锈斑、凸、凹不平现象,转动时均匀、轻快,不得有卡壳、跳动现象。 3.3 尺寸检验 a)轴承公称尺寸及性能参数应符合表1的规定:

b)径向游隙参照《机械设计手册》第4卷中表28-1-6-11中的基本要求 的游隙数。 3.4 硬度检验: 3.1使用里氏硬度计检验 3.2内、外圈及滚动体硬度标准在HLD766至HLD812之间 4 抽样数量 当同一型号轴承数量不超过10件时,必须每件都要检查,当数量大时,采用10%抽检,但每次抽检数不得少于10件。其中3%作记录(最少不少于3件)。 5 判定方法 5.1轴承硬度不符合标准规定,则判定该批产品不合格,执行不合格品处置程序。 5.2轴承表面质量、基本尺寸或合格证有一个检验项目不合格,取双倍试样复验,如复验后仍有一个项目不符合标准规定,则判定该批产品不合格,执行不合格品处置程序。 6.记录 6.1 每批保留三个记录,不合格结果重点记录。 6.2 检验后填写《原材料进厂检验记录》

制程检验规范

1目的 本文件规定了制程检验的作业规定,指导制程品管人员(IPQC)有效执行制程检验,以防止不良品批量产生及本工序不良品流入下工序,以提早发现并解决质量问题。 2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内部生产的半成品、加工品、成品的过程质量控制。 3定义 3.1首件检验:是在生产开始时(上班或换班)或工序调整后(换人、换料、换产品、换工装、调整设备等)对生产出来的第1件(大件产品)或前3件(非大件)产品进行的检验。 3.2 自主检验:是指在生产过程中,由作业员对其所生产的产品之外观、性能等所进行的部分或全部检验的过程。 3.3 巡回检验:是指IPQC检验员在生产现场周期性地对各工序的产品和生产条件进行监督检验。 3.4 转序检验:转序检验是指本工序完成后,转入到下一道工序前,由IPQC检验员对其进行的抽样检验。 4职责 4.1制造部 负责产品的首件制作 负责生产过程中每工序产品的自主检验 负责参与不合格品的评审和处理 4.2 品管部 负责首件检验和记录 负责制程巡检和转序检验 负责参与不合格品的评审和监督处理情况 5 作业内容 5.1 检验前准备: 检验员于物料上线前依据周生产计划表、派工单,了解当日生产之产品,需事先掌握下列状况: A. 订单要求 B. 客户特殊要求 C. 紧急上线,未经进料检验之物料 D. 是否有特采物料 E. 是否有新进员工

F. 是否为新产品 G. 是否有设计变更 H. 是否发生客诉之产品 I. 是否有上次生产出现过质量异常之产品 5.2 首件生产及检验 5.2.1 首件确认时机 A. 每日刚开始生产时; B. 换人、换机、换料、换产品生产时; C. 修机、异常处理后重新生产时 5.2.2 生产部门依照《生产管理程序》在正式生产前先做首件加工。 5.2.3 操作员在加工好第一个产品时,首先按图纸或工艺文件的要求进行自主检查,自检合格后交品管检验员,检验员依样品、图纸、工艺文件进行重要尺寸、外观等检验,合格由检验员在首件产品上作“首件合格“标示,放置于生产线旁做封样参照,并做好《首件检查记录表》。 5.2.4首件检查不合格时,检验员向操作者指出不合格部位,要求其改进;若首件产品经整改后第二次还达不到要求的,应立即通知品管组长和生产班组长现场解决,直至确认合格后,方可继续批量生产;若首件一直达不到要求,品管组长上报部门经理要求停产,通知相关部门进行整改。 5.3 正式生产 首件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正式生产,并依照《生产管理程序》对生产制程实施控制。 5.4 自主检查 5.4.1 生产操作员在作业过程中依照工艺图纸或作业指导书(SOP)进行自主检查,发现问题自我纠正或报告线长或检验员,经品管部确认后再行处理。 A. 经品管部同意,确认可返工/返修的由生产线长在第一时间安排人员返工/返修; B. 不可返工/返修需申请报废的,由生产填写《报废申请单》报批;不可返工/返修需申请让步接收时,由生产主管填写《不合格品评审报告》报相关部门会签; 5.4.2 自主检查中作业员如发现产品质量异常时,应立即停止作业,向线长报告,寻求改善对策;线长对于自己不能解决的异常,要及时通知主管和工艺人员寻找对策解决。若本部门解决不了,请相关技术部门协助解决,确保所生产产品为合格品; 5.5 巡回检验 5.5.1 品管检验员按照相关作业指导书/工程图纸、BOM、生产工单等资料要求,对生产过程中的产品进行检验,巡检时不仅应按规定抽检产品,而且还应观察作业者的作业方法是否正确、使用的生产物料是否正确、设备、工装、量具是否处于受控状态,并随时对有疑点的工位进行抽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