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WCp-(Co+Cr)复合材料涂层组织及耐磨性能

WCp-(Co+Cr)复合材料涂层组织及耐磨性能

WCp-(Co+Cr)复合材料涂层组织及耐磨性能
WCp-(Co+Cr)复合材料涂层组织及耐磨性能

WCp/(Co+Cr)复合材料涂层的组织及耐磨性能

【摘要】采用ac-hvaf活性燃烧高速燃气喷涂设备在q235钢表面喷涂wcp/(co+cr)复合材料涂层,应用光学金相显微镜分析涂层的显微组织,应用扫描电镜分析涂层断口形貌。结果表明,wcp/(co+cr)复合材料涂层组织致密均匀;涂层具有良好的耐磨性,其相对耐磨性比淬火回火态中碳45钢提高40倍。

【关键词】wcp/(co+cr)复合材料;q235钢;耐磨性;显微组织

0 前言

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对机械产品零件表面的性能要求越来越高,改善材料的表面性能,不但可有效地延长其使用寿命,提高生产力,而且能节约资源,减少环境污染,加强稀有金属资源保护[1]。先进表面工程技术促进了绿色制造技术在机械工业中的应用[2]。因此,研究和发展机械产品的表面保护和表面强化技术,对于提高零件的使用寿命和可靠性,对于改善机械设备的性能、质量,增强产品的竞争能力,对于推动新技术的发展,对于节约材料、节约能源等都有重要意义[3]。热喷涂技术是一种利用热源将喷涂材料加热至熔融状态,并通过气流吹动使其雾化高速喷射到零件表面,以形成喷涂层的表面加工技术[4]。热喷涂技术的喷涂温度、熔滴或粉末颗粒对基体表面的冲击速度及形成涂层的材料性能构成喷涂

技术的核心。热喷涂技术正是适应这种需要发展起来的一种较好的金属材料表面防护和强化技术[5]。热喷涂技术与其它薄膜与涂层

涂层耐磨试验方法

涂层耐磨性试验方法与测试仪器 作者:振作来源:发布:2006-5-8 文章摘要:摘要:叙述了国内外常用的涂层耐磨性试验方法及其主要技术特征,介绍了国产涂层耐磨性试验仪器的开发应用现状。耐磨性。由此可见,各种材料耐磨性的优劣对于评价和控制产品质量至关重要,因而在经济上占有举足轻重的 关键字:耐磨技术标准测定 摘要:叙述了国内外常用的涂层耐磨性试验方法及其主要技术特征,介绍了国产涂层耐磨性试验仪器的开发应用现状。 关键词:涂层;耐磨性;试验方法;测试仪器 磨损是致使材料破坏,失效的形式之一。据有关文献报导,对我国冶金矿山,农机、煤炭、电力和建材 5 个工业部门的不完全统计,每年由于磨损而需要补充的配件达 10 6 t ,价值 15 ~ 20 亿元。由此可见,各种材料耐磨性的优劣对于评价和控制产品质量至关重要,因而在经济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迄今,工业发达国家对于不同材料均有相应的磨损试验方法,如日本工业标准 JIS H8503 规定了有关金属镀膜耐磨性试验方法;JIS H8615 叙述了铬电镀层的耐磨性试验;又如美国材料试验协会标准 ASTM D 968 — 93 和 ASTM D 658 — 81(86) 分别规定用落砂法和喷砂法测定有机涂层的耐磨性;而在国际标准— 97 中则采用旋转磨擦橡胶轮法测定色漆和清漆的耐磨性;在 IS08251 — 87 和 JIS H8682 中均规定用磨擦轮磨耗试验机测定铝和铝合金表面阳极氧化膜的耐磨系数。我国已有国家标准 GB / T1768 — 79(89) 《漆膜耐磨性测定法》,近年又在 GB /— 2000 中规定用落砂耐磨试验机测定铝合金建筑型材表面氟碳漆膜的耐磨性。综上所述,不难看出,目前国内外涂料镀层耐磨性试验,方法多样,各具特色。尽管对于上述各种试验方法及其应用性能的评价人们在认识上不尽相同,但就多项检测手段的开发和推广应用来说,仍以采用旋转磨擦橡胶轮法、落砂法和喷砂法较为普遍。本文拟重点探讨这些常用试验方法的技术特征与相关仪器的开发应用现状,供业内人士参考。 1 涂层耐磨性的试验方法 涂层耐磨性系指涂层表面抵抗某种机械作用的能力,通常采用砂轮研磨或砂粒冲击的试验方式来测定,它是使用过程中经常受到机械磨损的涂层的重要特征之一,而且与涂层的硬度、附着力、柔韧性等其它物理性能密切相关。国内外常用的涂层耐磨性试验方法及其主要技术特征如表 1 所示。 表 1 涂层耐磨性试验方法及其主要技术特征

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现状与展望

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现状与 展望 学院:萍乡学院 专业:无机非金属材料 学号:13461001 姓名:蒋家桐

摘要综述了金属基复合材料的进展情况,重点阐述了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和金属基复合 涂层的进展,包括其性能、现有品种、制备工艺、应用情况. 同时报道了目前本领域研究存在的问 题,如:力学问题、界面问题、热疲劳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展望发展前景. 关键词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复合涂层材料,界面,热疲劳,功能梯度材料 随着近代高新技术的发展,对材料不断提出多方面的性能要求,推动着材料向高比强度、高比刚度、高比韧性、耐高温、耐腐蚀、抗疲劳等多方面发展[1 ] . 复合材料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材料当前面临的问题,推进了材料的进展.金属基复合材料(MMC) 是以金属、合金或金属间化合物为基体,含有增强成分的复合材料. 这种材料的主要目标是解决航空、航天等高技术领域提高用材强度、弹性模量和减轻重量的需要,它在60 年代末才有了较快的发展,是复合材料一个新的分支. 目前尚远不如高聚物复合材料那样成熟,但由于金属基复合材料比高聚物基复合材料耐温性有所提高,同时具有弹性模量高、韧性与耐冲击性好、对温度改变的敏感性很小、较高的导电性和导热性,以及无高分子复合材料常见的老化现象等特点,成为用于宇航、航空等尖端科技的理想结构材料. 1 进展情况 目前,金属基复合材料基本上可分为纤维增强和颗粒增强两大类,所用的基体包括Al , Mg ,Ti 等轻金属及其合金以及金属间化合物等,也有少量以钢、铜、镍、钴、铅等为基体. 增强 纤维主要有碳及石墨纤维、碳化硅纤维、硼纤维、氧化铝纤维等,增强颗粒有碳化硅、氧化铝、硼 化物和碳化物等. 用以上的各种基体和增强体虽可组成大量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品种,但实际上 只有极少几种有应用前景,多数仍处在研究开发阶段,甚至也有不少品种目前尚看不到其应用 前景[2 ] . 1. 1 纤维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 纤维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由于具有高温性能好、比强度、比模量高、导电、导热性好等优 点,而成为复合材料的主要类型. 1. 2 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 由于纤维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存在上述缺点,从而未能得以大规模工业应用,只有美国、 日本等少数发达国家用于军事工业. 为此,近年来国际上又将注意力逐渐转移到颗粒增强金属 基复合材料的研究上. 这一类金属基复合材料与纤维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相比制备工艺简单, 成本低,可采用常规金属加工设备来制造,这样有利于其开发和应用. 可见,颗粒增强金属基复 合材料是非常有发展前途的. 金属基颗粒复合材料通常是作为耐磨、耐热、耐蚀、高强度材料开发的,目前用于颗粒增强

编织复合材料的细观结构与力学性能

3D编织复合材料的细观结构与力学性能 摘要归纳、梳理三维编织复合材料细观结构表征方面较有代表性的单胞模型,分析、比较各结构模型的优缺点,从理论分析与试验测试两方面总结三维编织复合材料刚度和强度性能的研究成果与进展,探讨细观结构表征与力学性能预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展望今后的研究重点与发展方向。 关键词三维编织复合材料;细观结构;力学性能 Microstructure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3D Braided Composites ABSTRACT Typical unit cell models on microstructure of 3D braided composites were summarized.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various models were compared. Developments of research on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3D braided composites were introduced from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experimental test perspectives. Finally, problems in the present study were discussed and further development trend is prospected KEYWORDS 3D braided composites; Microstructure; Mechanical properties 1 引言 三维编织复合材料是20世纪80年代为满足航空航天部门对高性能材料的需求而研发出的先进结构材料,具有高度整体化的空间互锁网状结构,可有效避免传统层合复合材料的分层破坏,冲击韧性、损伤容限与抗疲劳特性优异,结构可设计性强,能够实现异形件的净尺寸整体成型,因此在结构材料领域倍受关注。 力学性能是三维编织复合材料结构设计的核心,直接关系应用安全性与可靠性,细观结构是影响力学性能的关键,正确描述细观结构是准确预测宏观力学性能的必要前提。细观结构表征与力学性能预报一直是三维编织复合材料的研究重点,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2 三维编织复合材料的细观结构单胞模型 Ko[1]首次提出“纤维构造”术语,定义出图1所示的立方体单胞模型,单胞由四根不计细度的直纱线组成,纱线沿体对角线方向取向并相交于立方体中心,模型大致描述出了编织体内部的纱线分布情况。

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姓名:@@@ 学号:@@@@ 学院:@@@@ 专业:@@@@

目录 1金属基复合材料发展史 (1) 2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制造方法 (1) 2.1扩散法 (1) 2.1.1扩散粘结法 (1) 2.1.2无压力金属渗透法 (2) 2.1.3预制体压力浸渗法 (2) 2.2沉积法 (2) 2.2.1反应喷射沉积法(RAD) (2) 2.2.2溅射沉积法 (2) 2.2.3化学气象沉积法 (2) 2.3液相法 (2) 2.4熔体搅拌法 (3) 3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应用概况 (3) 3.1金属基复合材料的范畴界定 (3) 3.2金属基复合材料全球市场概况 (3) 3.2.1MMCs在陆上运输领域的应用 (4) 3.2.2MMCs在电子/热控领域的应用 (4) 3.2.3MMCs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 (5) 3.2.4MMCs在其它领域的应用 (5) 3.3中国的金属基复合材料研究现状 (7) 4金属基复合材料研究的前沿趋势 (7) 4.1金属基复合材料结构的优化 (7) 4.1.1多元/多尺度MMCs (8) 4.1.2微结构韧化MMCs (8) 4.1.3层状MMCs (8) 4.1.4泡沫MMCs (8) 4.1.5双连续/互穿网络MMCs (8) 4.2结构-功能一体化 (8) 4.2.1高效热管理MMCs (8) 4.2.2低膨胀MMCs (9) 4.2.3高阻尼MMCs (9) 4.3碳纳米管增强金属基纳米复合材料 (9) 5总结与展望 (9) 参考文献 (10)

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摘要:在过去的三十年里,金属基复合材料凭借其结构轻量化和优异的耐磨、热学和电学性能,逐渐在陆上运输(汽车和火车)、热管理、民航、工业和体育休闲产业等诸多领域实现商业化的应用,确立了作为新材料和新技术的地位。本文概述了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发展历史和制造方法。并且在综述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研究与应用现状的基础上,对其研究的前沿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金属基复合材料;制造方法;性能;应用;前沿展望 金属基复合材料(MMCs),是在各金属材料基体内用多种不同复合工艺,加进增强体,以改进特定所需的机械物理性能。金属基复合材料在比强度、比钢度、导电性、耐磨性、减震性、热膨胀等多种机械物理性能方面比同性材料优异得多。因此,金属基复合材料在新兴高科技领域,宇航、航空、能源及民用机电工业、汽车、电机、电刷、仪器仪表中日益广泛应用。 1金属基复合材料发展史 近代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研究始于1924年Schmit[1]关于铝/氧化铝粉末烧结的研究工作。在30年代,又出现了沉淀强化理论[2,3],并在以后的几十年中得到了很快地发展。到了60年代,金属基复合材料已经发展成为复合材料的一个新的分支。到了80年代,日本丰田公司首次将陶瓷纤维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用于制造柴油发动机活塞,从此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研制与开发工作得到了飞快地发展。土耳其的S.Eroglu等用离子喷涂技术制得了NiCr-Al/MgO-ZrO2功能梯度涂层。目前,金属基复合材料已经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特别是航空航天部门推进系统使用的材料,其性能已经接近了极限。因此,研制工作温度更高、比钢度、比强度大幅度增加的金属基复合材料,已经成为发展高性能材料的一个重要方向。1990年美国在航天推进系统中形成了3 250万美元的高级复合材料(主要为MMC)市场,年平均增长率为16%,远远高于高性能合金的年增长率[4]。到2000年,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市场价值达到了1.5亿美元,国防/航空用金属基复合材料已占市场份额的80%[5]。预计到2005年市场对金属基复合材料的需求量将达161 t,平均年增长率为4.4%。 2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制造方法 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种类繁多,制造方法多样,但总体上可以归纳为4种生产方法。2.1扩散法 扩散法是将作为基本的金属粉末与裸露或有包覆层的纤维在一起压型和烧结,或在基体金属的薄箔之间置入增强剂进行冷压或热压制成金属基复合材料的方法[6]。 2.1.1扩散粘结法 这种方法常用于粉末冶金工业。对于颗粒、晶须等增强体可以采用成熟的粉末冶金法,即把增强体与金属粉末混合后冷压或热压烧结,也可以用热等压工艺。对于连续增强体比较复杂,需先将纤维进行表面涂层以改善它与金属的润湿性并起到阻碍与金属反应的作用,再浸入液态金属中制成复合丝,最后把复合丝排列并夹入金属薄片后热压烧结,对于难熔金属

提高涂料耐磨性的方法

改善UV涂料耐磨、耐擦伤性能的措施 漆膜的耐磨性与耐擦伤性虽然在理论上有明显区别,但在涂料工程师的手中,要想把二者完全区分开来仍然比较困难,漆膜抗擦伤性能的测试结果往往包含了磨耗的问题。因此,下面将UV木板涂料耐磨性与耐擦伤性的改善手段一起讨论。综合起来,提高竹木地板UV 涂料耐磨性、耐擦伤性的手段大致可总结为如下几条: ·选用耐磨性、耐擦伤性较强的主体树脂; ·有利的光固化工艺(高的光强、惰性气氛); ·有助于克服表面氧阻聚的助剂(活性胺); ·添加耐磨无机填料(二氧化硅粉、氧化铝粉末、纳米无机填料等); ·添加助剂(偶联剂、硬质蜡、含氟表面活性剂、改性聚硅氧烷助剂等)。 (1)确定树脂的耐磨、耐擦伤性在调制UV木地板涂料时,选用什么样的主体树脂是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之一,除了成本、固化速率、硬度等比较基本的因素外,各种树脂所具有的耐磨性如何是大家不得不考虑的问题。比较大型的UV树脂制造商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基础性的工作。Sartomer公司在2002年发布的一份报告中,给出了几种代表性树脂的耐磨性研究结果。所考察的树脂包括较为普通的环氧丙烯酸酯(CN120)、脂肪族聚氨酯丙烯酸酯(CN963E75)以及5种CN2000系列的聚酯丙烯酸酯;混合稀释单体由DPGDA、1,3-丁二醇双丙烯酸酯、3EOTMPTA(SR454)组成;光引发剂为KIP 100F。树脂、混合稀释单体、光引发剂以50:46:4的比例调配。涂膜充分辐照固化后,采用泰伯尔CS17法测试漆膜耐磨耗性能,负载1000g,每旋转500周,测定膜失重(mg单位)。磨耗测试结果如图5-9所示。 该测试显示,在摩擦旋转圈数较低时,各种磨耗损失较为接近,无明显送别。随摩擦圈数

2018年功能性涂层复合材料行业分析报告

2018年功能性涂层复合材料行业分析报告 2018年11月

目录 一、行业管理体制与法规政策 (5) 1、行业主管部门及监督管理体制 (5) 2、行业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 (5) 二、行业发展概况 (7) 1、功能性薄膜复合材料行业概况 (7) 2、从终端应用角度看行业发展前景 (9) (1)消费电子市场应用分析 (10) ①智能手机 (11) ②平板电脑 (12) ③可穿戴设备 (13) (2)汽车电子市场应用分析 (14) (3)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市场应用分析 (16) (4)薄膜包装材料市场应用分析 (18) 3、功能性涂层复合材料市场发展趋势 (19) (1)应用领域扩大,产品精密化发展 (19) (2)环保需求日益增长,产品向绿色化方向发展 (19) (3)功能性涂层复合材料是未来行业重点发展方向 (20) (4)市场需求快速变化,企业研发创新投入不断增长 (20) (5)企业由提供单一或少数种类产品向提供综合解决方案发展 (21) (6)我国市场前景广阔,迎来发展机遇 (21) 三、行业竞争格局和市场化程度 (21) 四、行业主要企业简况 (23) 1、国际企业 (23) (1)3M公司 (23)

(3)日本日东 (24) (4)艾利丹尼森 (24) (5)罗曼(Lohmann) (24) (6)思卡帕集团(Scapa Group PLC) (25) 2、国内企业 (25) (1)康得新 (25) (2)激智科技 (26) (3)新纶科技 (26) (4)晶华新材 (26) (5)苏州泰仑电子材料有限公司 (27) (6)碳元科技 (27) (7)深圳市美信电子有限公司 (28) 五、行业主要壁垒 (28) 1、技术壁垒 (28) 2、大客户采购认证壁垒 (29) 3、人才壁垒 (30) 4、全方位产品线的规模效益壁垒 (30) 5、资金及配套设施壁垒 (30) 6、管理能力壁垒 (31) 六、行业市场供求状况及变动原因 (32) 七、行业利润水平的变动趋势及变动原因 (32) 八、行业技术特征和经营特征 (34) 1、行业技术水平及技术特点 (34) 2、行业周期性、区域性或季节性特点 (35)

国产涂层耐磨性试验仪器的开发应用现状

国产涂层耐磨性试验仪器的开发应用现状 (2008-4-1 8:47:31) 68人次浏览磨损是致使材料破坏,失效的形式之一。据有关文献报导,对我国冶金矿山,农机、煤炭、电力和建材 5 个工业部门的不完全统计,每年由于磨损而需要补充的配件达 10 6 t ,价值 15 ~20 亿元。由此可见,各种材料耐磨性的优劣对于评价和控制产品质量至关重要,因而在经济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迄今,工业发达国家对于不同材料均有相应的磨损试验方法,如日本工业标准 JIS H8503 规定了有关金属镀膜耐磨性试验方法; JIS H8615 叙述了铬电镀层的耐磨性试验;又如美国材料试验协会标准 ASTM D 968 — 93 和ASTM D 658 — 81(86) 分别规定用落砂法和喷砂法测定有机涂层的耐磨性;而在国际标准 ISO7784.2 — 97 中则采用旋转磨擦橡胶轮法测定色漆和清漆的耐磨性;在 IS08251 — 87 和 JIS H8682 中均规定用磨擦轮磨耗试验机测定铝和铝合金表面阳极氧化膜的耐磨系数。我国已有国家标准 GB / T1768 — 79(89) 《漆膜耐磨性测定法》,近年又在 GB / T5237.5 — 2000 中规定用落砂耐磨试验机测定铝合金建筑型材表面氟碳漆膜的耐磨性。综上所述,不难看出,目前国内外涂料镀层耐磨性试验,方法多样,各具特色。尽管对于上述各种试验方法及其应用性能的评价人们在认识上不尽相同,但就多项检测手段的开发和推广应用来说,仍以采用旋转磨擦橡胶轮法、落砂法和喷砂法较为普遍。本文拟重点探讨这些常用试验方法的技术特征与相关仪器的开发应用现状,供业内人士参考。 1 涂层耐磨性的试验方法 涂层耐磨性系指涂层表面抵抗某种机械作用的能力,通常采用砂轮研磨或砂粒冲击的试验方式来测定,它是使用过程中经常受到机械磨损的涂层的重要特征之一,而且与涂层的硬度、附着力、柔韧性等其它物理性能密切相关。国内外常用的涂层耐磨性试验方法及其主要技术特征如表 1 所示。

金属基复合材料复习大纲(完整版)

金属基复合材料复习大纲 一.内生增强的金属基复材的特点. 答:1.增强体试从金属体中原位形核、长大的热力学稳定相,因此,增强体表面无污染,避免了与基体相容性不良的问题,且界面结合强度高。 2.通过合理选择反应元素(或化合物)的类型、成分及其反应性,可有效地控制原位生成增强体的种类、大小、分布和数量。 3.省去了增强体单位合成、处理和加入等工序,因此其工艺简单,成本较低。 4.从液态金属基体中原位形成增强体的工艺,可用铸造方法制备形状复杂、尺寸较大的近净成形构件。 5.在保证材料具有较好的韧性和高温性能的同时,可较大程度地提高材料的强度和弹性模量。 补:外加增强的金属基复材的特点:1.颗粒表面有污染;2.界面结合差;3.润湿性。 二.金属基复材的特点. 答:1.高比强度、高比模量;2.导热、导电性能;3.热膨胀系数小,尺寸稳定性好;4.良好的高温性能;5.耐磨性好;6.良好的疲劳性能和断裂韧度;7.不吸潮,不老化,气密性好。 三.增强体的作用. 答:传递作用承受力,提高金属基体的强度、模量、耐热性、耐磨性等性能。 四.金属基复材增强体应有的基本特性. 答:1.增强体具有能明显提高金属基体某种所需特性的性能;2.增强体应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3.与金属有良好的浸润性。 五.选择增强体的原则. 答:1.力学性能:杨氏模量和塑性强度;2.物理性能:密度和热扩散系数;3.几何特性:形貌和尺寸;4.物理化学相容性;5.成本因素。 六.碳纤维制造的过程. 答:1.拉丝:可用湿法、干法或者熔融状态三种中任意一种方法进行; 2.牵伸:在室温以上,通常是在100~300℃范围内进行,W.Watt 首先发现结晶定向纤维的拉伸效应,而且这效应控制着最终纤维的模量; 3.稳定:通过400℃加热氧化的方法。这显著地降低所有的热失重,并因此保证高度石墨化和取得更好的性能。 4.碳化:在1000~2000℃范围内进行; 5.石墨化:在2000~3000℃范围内进行。 七.先驱体转化法工艺流程图. 答:二氯二甲基硅烷 脱氢 裂解 纺丝 不熔化处理 金属钠 缩合 重排 八.氧化铝纤维的制备. 答:1.淤浆法:以氧化铝粉末为主要原料,同时加入分散剂、流变助剂、烧结助剂,分散于水中,制成可纺浆料,经挤出成纤,再经干燥、烧结得到直径在200μm 左右的氧化铝纤维; 烧成 聚硅烷 聚碳硅烷 聚碳硅烷纤维 不熔化聚碳硅烷纤维 碳化烷纤维

金属基复合材料综述

金属基复合材料综述 专业: 学号: 姓名: 时间:

金属基复合材料综述 摘要:新材料的研究、发展与应用一直是当代高新技术的重要内容之一。其中复合材料,特别是金属基复合材料在新材料技术领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金属基复合材料对促进世界各国军用和民用领域的高科技现代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倍受人们重视。本文概述了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发展历史及研究现状,对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分类、性能、应用、制备方法、等进行了综述,提出了金属基复合材料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金属基复合材料;分类;性能;应用;制备;发展趋势 Abstract: The research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new composites are one of the important matters in modern high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met al matrix composites and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the classific ation of the metal matrix composites, performance, application and preparation methods, w as reviewed, and put forward the metal matrix composit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res earch, discusses the metal matrix composites trend of development. Keywords: Metal matrix composites; Classification; Performance; Application; Preparation; Development trend. 1.引言 复合材料是继天然材料,加工材料和合成材料之后发展起来的新一代材料。按通常的说法,复合材料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性质的单一材料,通过不同的复合方法所得到的宏观多相材料。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对材料性能的要求日益提高。常希望复合材料即具有良好的综合性能,又具有某些特殊性能。金属基复合材料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高性能材料之一,对促进世界各国军用和民用领域的高科技现代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的制造方法的出现,高性能增强物价格的不断降低,金属基复合材料在各方面将有越来越广阔的应用前景。

山大复合材料结构与性能复习题参考答案.doc

1、简述构成复合材料的元素及其作用 复合材料由两种以上组分以及他们之间的界面组成。即构成复合材料的元素包括基体相、增强相、界面相。 基体相作用:具有支撑和保护增强相的作用。在复合材料受外加载荷时,基体相一剪切变形的方式起向增强相分配和传递载荷的作用,提高塑性变 形能力。 增强和作用:能够强化基体和的材料称为增强体,增强体在复合材料中是分散相, 在复合材料承受外加载荷时增强相主要起到承载载荷的作用。 界面相作用:界面相是使基体相和增强相彼此相连的过渡层。界面相具有一定厚度,在化学成分和力学性质上与基体相和增强相有明显区别。在复 合材料受外加载荷时能够起到传递载荷的作用。 2、简述复合材料的基本特点 (1)复合材料的性能具有可设计性 材料性能的可设计性是指通过改变材料的组分、结构、工艺方法和工艺参数来调节材料的性能。显然,复合材料中包含了诸多影响最终性能、可调节的因素,赋予了复合材料的性能可设计性以极大的自由度。 ⑵ 材料与构件制造的一致性 制造复合材料与制造构件往往是同步的,即复合材料与复合材料构架同时成型,在采用某种方法把增强体掺入基体成型复合材料的同时?,通常也就形成了复合材料的构件。 (3)叠加效应 叠加效应指的是依靠增强体与基体性能的登加,使复合材料获得一?种新的、独特而又优于个单元组分的性能,以实现预期的性能指标。 (4)复合材料的不足 复合材料的增强体和基体可供选择地范围有限;制备工艺复杂,性能存在波动、离散性;复合材料制品成本较高。

3、说明增强体在结构复合材料中的作用能够强化基体的材料称为增强体。增强体在复合材料中是分散相。复合材料中的增强体,按几何形状可分为颗 粒状、纤维状、薄片状和由纤维编制的三维立体结构。喑属性可分为有机增强体 和无机增强体。复合材料中最主要的增强体是纤维状的。对于结构复合材料,纤 维的主要作用是承载,纤维承受载荷的比例远大于基体;对于多功能复合材料, 纤维的主要作用是吸波、隐身、防热、耐磨、耐腐蚀和抗震等其中一种或多种, 同时为材料提供基本的结构性能;对于结构陶瓷复合材料,纤维的主要作用是增 加韧性。 4、说明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为何有最小纤维含量和最大纤维含量 在复合材料中,纤维体积含量是一个很重要的参数。纤维强度高,基体韧性好,若加入少量纤维,不仅起不到强化作用反而弱化,因为纤维在基体内相当于裂纹。所以存在最小纤维含量,即临界纤维含量。若纤维含量小于临界纤维量,则在受外载荷作用时,纤维首先断裂,同时基体会承受载荷,产生较大变形,是否断裂取决于基体强度。纤维量增加,强度下降。当纤维量大于临界纤维量时,纤维主要承受载荷。纤维量增加强度增加。总之,含量过低,不能充分发挥复合材料中增强材料的作用;含量过高,由于纤维和基体间不能形成一定厚度的界面过渡层, 无法承担基体对纤维的力传递,也不利于复合材料抗拉强度的提高。 5、如何设才计复合材料 材料设计是指根据对?材料性能的要求而进行的材料获得方法与工程途径的规划。复合材料设计是通过改变原材料体系、比例、配置和复合工艺类型及参数,来改变复合材料的性能,特别是是器有各向异性,从而适应在不同位置、不同方位和不同环境条件下的使用要求。复合材料的可设计性赋予了结构设计者更大的自由度,从而有可能设计出能够充分发掘与应用材料潜力的优化结构。复合材料制品的设计与研制步骤可以归纳如下: 1)通过论证明确对于材料的使用性能要求,确定设计目标 2)选择材料体系(增强体、基体) 3)确定组分比例、几何形态及增强体的配置 4)确定制备工艺方法及工艺参数

2014年多功能涂层复合材料行业分析报告

2014年多功能涂层复合材料行业分 析报告 2014年4月

目录 一、行业主管部门、监管体制和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 (4) 1、行业主管部门、监管体制 (4) 2、行业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 (4) 二、多功能涂层复合材料行业概况 (6) 1、多功能涂层复合材料行业简介 (6) 2、多功能涂层复合材料行业发展概况 (7) 3、市场供求概况及变动原因 (10) (1)消费电子领域多功能涂层复合材料市场发展概况 (11) (2)我国汽车领域多功能涂层复合材料市场分析 (16) (3)我国建筑节能领域多功能涂层复合材料市场分析 (18) (4)我国航空航天领域多功能涂层复合材料市场分析 (20) 三、多功能涂层复合材料行业发展趋势 (21) 1、更加注重研发创新,产品快速更新,品牌优势越发明显 (21) 2、功能性材料是未来行业重点发展方向 (22) 3、行业内企业从单一功能产品供应商向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变 (22) 四、行业竞争格局和市场化程度 (22) 五、行业内主要企业情况及市场份额 (23) 1、国际知名跨国企业 (24) (1)3M (24) (2)德莎 (25) (3)日东电工 (25) 2、台资背景的多功能涂层复合材料企业 (26) (1)苏州金开达 (26) (2)王佳胶带(上海) (26) 3、近年来快速成长的内资新锐 (27) (1)苏州斯迪克新材料 (27)

(2)中山金利宝 (27) 六、进入本行业的主要障碍 (28) 1、技术壁垒 (28) 2、管理能力壁垒 (28) 3、采购认证壁垒 (29) 4、全方位产品线的规模效益壁垒 (30) 5、资金壁垒 (30) 七、行业利润水平的变动趋势及变动原因 (31) 八、影响行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 (32) 1、有利因素 (32) (1)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 (32) (2)下游产业的快速发展对本行业产品的需求空间巨大 (32) (3)国家科技实力的提升对本行业有明显支撑作用 (33) 2、不利因素 (33) (1)新技术研发是行业最大挑战 (33) (2)企业成本上升,盈利能力受到挑战 (33) 九、行业技术水平及技术特点 (34) 十、行业的周期性、区域性或季节性特征 (35) 1、周期性特征 (35) 2、区域性特征 (35) 3、季节性特征 (36) 十一、上下游行业发展状况对本行业的影响 (36) 1、多功能涂层复合材料上下游关系 (36) 2、多功能涂层复合材料行业在产业链中的地位 (37) 3、上游产业与本行业的关联性及影响 (38) 4、下游产业与本行业的关联性及影响 (40)

金属基复合材料知识讲解

金属基复合材料

1、复合材料的定义和分类是什么? 定义:是由两种或多种不同类型、不同性质、不同相材料,运用适当的方法,将其组合成具有整体结构、性能优异的一类新型材料体系。 分类:按用途可分为:功能复合材料和结构复合材料。结构复合材料占了绝大多数。 按基体材料类型分类可分为:聚合物基复合材料、金属基复合材料、无机非金属基复合材料(包括陶瓷基复合材料、水泥基复合材料、玻璃基复合材料)按增强材料形态可分为: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包括连续纤维和不连续纤维)、颗粒增强复合材料、片材增强复合材料、层叠式复合材料。 3、金属基复合材料增强体的特性及分类有哪些? 增强物是金属基复合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以下特性:1)能明显提高金属基体某种所需特性:高的比强度、比模量、高导热性、耐热性、耐磨性、低热膨胀性等,以便赋予金属基体某种所需的特性和综合性能;2)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在金属基复合材料制备和使用过程中其组织结构和性能不发生明显的变化和退化;3)有良好的浸润性:与金属有良好的浸润性,或通过表面处理能与金属良好浸润,基体良好复合和分布均匀。此外,增强物的成本也是应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分类:纤维类增强体(如:连续长纤维、短纤维)、颗粒类增强体、晶须类增强体、其它增强体(如:金属丝)。 4、金属基复合材料基体的选择原则有哪些? 1)、金属基复合材料的使用要求;2)、金属基复合材料组成的特点;3)、基体金属与增强物的相容性。 5、金属基复合材料如何设计?

复合材料设计问题要求确定增强体的几何特征(连续纤维、颗粒等)、基体材料、增强材料和增强体的微观结构以及增强体的体积分数。一般来说,复合材料及结构设计大体上可分为如下步骤:1)对环境与负载的要求:机械负载、热应力、潮湿环境 2)选择材料:基体材料、增强材料、几何形状 3)成型方法、工艺、过程优化设计 4)复合材料响应:应力场、温度场等、设计变量优化 5)损伤及破坏分析:强度准则、损伤机理、破坏过程 6、金属基复合材料制造中的关键技术问题有哪些? 1)加工温度高,在高温下易发生不利的化学反应。在加工过程中,为了确保基体的浸润性和流动性,需要采用很高的加工温度(往往接近或高于基体的熔点)。在高温下,基体与增强材料易发生界面反应,有时会发生氧化生成有害的反应产物。这些反应往往会对增强材料造成损害,形成过强结合界面。过强结合界面会使材料产生早期低应力破坏。高温下反应产物通常呈脆性,会成为复合材料整体破坏的裂纹源。因此控制复合材料的加工温度是一项关键技 术。 2)增强材料与基体浸润性差是金属基复合材料制造的又一关键技术,绝大多数的金属基复合材料如:碳/铝、碳/镁、碳化硅/铝、氧化铝/铜等,基体对增强材料浸润性差,有时根本不发生润湿现象。 3)按结构设计需求,使增强材料按所需方向均匀地分布于基体中也是金属基复合材料制造中的关键技术之一。增强材料的种类较多,如短纤维、晶须、颗粒等,也有直径较粗的单丝,直径较细的纤维束等。在尺寸形态、理化性能上也有很大差异,使其均匀地、或按设计强度的需要分布比较困难。 7、金属基复合材料的成形加工技术有哪些? 1)铸造成型,按增强材料和金属液体的混合方式不同可分为搅拌铸造成型、正压铸造成型、铸造成型。2)塑性

金属基复合材料重点

第一章 1.内生增强的金属基复合材料具有如下特点(第5页): 1)增强体是从金属基体中原位形核、长大的热力学稳定相,因此,增强体表面无污染,避免了与基体相容性不良的问题,且界面结合强度高。 2)通过合理选择反应元素(或化合物)的类型、成分及其反应性,可有效地控制原位生成增强体的种类、大小、分布和数量。 3)省去了增强体单独合成、处理和加入等工序,因此,其工艺简单,成本较低。 4)从液态金属基体汇总原位形成增强体的工艺,可用铸造方法制备形状复杂、尺寸较大的近净成形构件。 5)在保证材料具有较好的韧性和高温性能的同时,可较大幅度地提高材料的强度和弹性模量。 第二章 1.增强体的作用(第8页) 增强体是金属基复合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起着提高金属基体的强度、模量、耐热性、耐磨性等性能的作用。 2.选择增强体的主要考虑因素(5个)(原则)展开 (1)力学性能:杨氏模量和塑性强度; (2)物理性能:密度和热扩散系数; (3)几何特性:形貌和尺寸; (4)物理化学相容性; (5)成本因素。 第三章 3.分析论述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可设计性(为什么复合材料具有可设计性) (1)复合材料是由增强体、基体、界面三部分组成。 (2)基体和增强体材料是可以选择的,比如增强体的大小、形貌、分布等都会造成所制备复合材料性能的不同。同时,金属基体的组分比例也将影响复合材料表现出的宏观性能。(3)界面的设计: (4)此外,选择不同的制备工艺和成型工艺也会影响复合材料性能。 (5)设计者可以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与要求来设计具有不同特性与性能的复合材料,以满足工程实际对高性能复合材料及结构的要求。 (6)复合材料在弹性模量、线膨胀系数和材料强度等方面具有明显的各向异性性质,可以根据不同方向上对刚度和强度等性能的特殊要求来设计复合材料及结构。 (7)复合材料的不均匀也是其显著特点。复合材料的几何非线性及物理非线性也是要特殊考虑的。 (8)复合材料具有不同层次上的宏观、细观和微观结构,因此可以采用力学理论和数值分析手段对其进行设计。 (9)复合材料设计涉及多个变量的优化及多层次设计的选择。复合材料设计问题要求确定增强体的几何特征、基体材料和增强体的微观结构,以及增强体的体积分数。 复合材料的设计主要包含 功能设计、结构设计和工艺设计 复合材料设计的基本步骤:

复合材料的性能和应用

摘要:近年来,各种复合材料制备技术日益更新,从陶瓷基复合材料、金属基复合材料到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各种制备技术都得到了很大改善,使得复合材料的性能和应用得到了显著提高。本文综述陶瓷基复合材料、金属基复合材料、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等几种重要的研究方法以及应用。 关键词:先进,复合材料,制造技术。 正文:一·陶瓷基复合材料 工程陶瓷的开发是目前国内外甚为重视的新型材料研究领域。纯陶瓷材料因其脆性,不能满足苛刻条件下的使用要求。因此,目前广泛采取增韧技术来提高陶瓷的使用性能。纤维和晶须增韧陶瓷是一类有效的方法。用纤维来增韧陶瓷的技术是十年代以后开始的,最初是用碳纤维增强陶瓷,八十年代以来又开发了用陶瓷纤维和晶须增韧陶瓷,增韧效果不断取得进展,增韧技术也不断有所创新。连续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是最有前途的高温结构材料之一,以其优异的高韧性、高强度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 连续纤维补强陶瓷基复合料(Continuous Fiber Reinforced Ceramic Matrix Composites,简称CFCC)是将耐高温的纤维植入陶瓷基体中形成的一种高性能复合材料。由于其具有高强度和高韧性,特别是具有与普通陶瓷不同的非失效性断裂方式,使其受到世界各国的极大关注。连续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已经开始在航天航空、国防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20世纪70年代初,科学家在连续纤维增强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和纤维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研究基础上,首次提出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的概念,为高性能陶瓷材料的研究与开发开辟了一个方向。随着纤维制备技术和其它相关技术的进步,人们逐步开发出制备这类材料的有效方法,使得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技术日渐成熟。 由于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有着优异的高温性能、高韧性、高比强、高比模以及热稳定性好等优点,能有效地克服对裂纹和热震的敏感性[5-6],因此,在重复使用的热防护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和广泛的市场。连续纤维增韧陶瓷基复合材料具有类似金属的断裂行为,对裂纹不敏感,不会发生灾难性破坏。其耐高温和低密度特性,使其成为发展先进航空发动机、火箭发动机和空天飞行器防热结构的关键材料。 二·金属基复合材料 金属基复合材料具有比强度高,比刚度高,耐热,耐磨,导热,导电,尺寸稳定等优点,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新材料,金属基复合材料广泛应用于制造航空抗天零部件,也用于制造各种民用产品。 按基体分,金属基复合材料分为:铝基、镁基、钛基、锌基、铁基、铜基等金属基复合材料;按增强材料分,可分为:纤维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其纤维有C、SiC、Si3N4、B4C、Al2O3等纤维;粒子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增强粒子有:Al2O3、TiC、SiC、Si3N4、BN、SiC、MgO等。 纤维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制造方法: (1)叠层加压法:工艺过程是:将金属(合金)箔片或纤维增强金属片按要求剪裁,并一层一层的进行叠层,然后加热加压进行成型和连接,一般是在真空或气体中进行。适于这种方法的材料有铝、钛、铜、高温合金,其增强纤维随需要而定。为了改善连接性能,有事在两片之间加入中间金属或在待连接表面涂覆或沉积一层中间金属。 (2)辊轧成型连接法:其主要的基材是铝、钛箔片,增强纤维主要是B、C、SiC、Si3N4等,有时在基材表面要涂覆一层低熔点的中间金属,增强纤维表面要预先浸沾铝或经物理气相沉积(PVI)、化学气相沉积(CVI)处理。 (3)钎焊法:在增强纤维与基材之间加入箔状、粉末状或膏状的钎料,经真空钎焊或保护钎焊而成。钎焊法可以制造管材、型材、叶片等。 (4)热等静压法:如图2所示,其工艺过程是:将纤维与基材进行叠层并装入一模具中,

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力学性能是材料最重要的性能。树脂基复合材料具有比强度高、比模量大、抗疲劳性能好等优点,用于承力结构的树脂基复合材料利用的是它的这种优良的力学性能,而利用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功能的功能复合材料,在制造和使用过程中,也必须考虑其力学性能,以保证产品的质量和使用寿命。 1、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刚度 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刚度特性由组分材料的性质、增强材料的取向和所占的体积分数决定。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力学研究表明,对于宏观均匀的树脂基复合材料,弹性特性复合是一种混合效应,表现为各种形式的混合律,它是组分材料刚性在某种意义上的平均,界面缺陷对它作用不是明显。 由于制造工艺、随机因素的影响,在实际复合材料中不可避免地存在各种不均匀性和不连续性,残余应力、空隙、裂纹、界面结合不完善等都会影响到材料的弹性性能。此外,纤维(粒子)的外形、规整性、分布均匀性也会影响材料的弹性性能。但总体而言,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刚度是相材料稳定的宏观反映。 对于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层合结构,基于单层的不同材质和性能及铺层的方向可出现耦合变形,使得刚度分析变得复杂。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对单层的弹性常数(包括弹性模量和泊松比)进行设计,进而选择铺层方向、层数及顺序对层合结构的刚度进行设计,以适应不同场合的应用要求。 2、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强度 材料的强度首先和破坏联系在一起。树脂基复合材料的破坏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且破坏模式复杂。各组分性能对破坏的作用机理、各种缺陷对强度的影响,均有街于具体深入研究。 树脂基复合材强度的复合是一种协同效应,从组分材料的性能和树脂基复合材料本身的细观结构导出其强度性质。对于最简单的情形,即单向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强度和破坏的细观力学研究,还不够成熟。 单向树脂基复合材料的轴向拉、压强度不等,轴向压缩问题比拉伸问题复杂。其破坏机理也与拉伸不同,它伴随有纤维在基体中的局部屈曲。实验得知:单向树脂基复合材料在轴向压缩下,碳纤维是剪切破坏的;凯芙拉(Kevlar)纤维的破坏模式是扭结;玻璃纤维一般是弯曲破坏。 单向树脂基复合材料的横向拉伸强度和压缩强度也不同。实验表

金属基复合材料

1、复合材料的定义和分类是什么? 定义:是由两种或多种不同类型、不同性质、不同相材料,运用适当的方法,将其组合成具有整体结构、性能优异的一类新型材料体系。 分类:按用途可分为:功能复合材料和结构复合材料。结构复合材料占了绝大多数。 按基体材料类型分类可分为:聚合物基复合材料、金属基复合材料、无机非金属基复合材料(包括陶瓷基复合材料、水泥基复合材料、玻璃基复合材料) 按增强材料形态可分为: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包括连续纤维和不连续纤维)、颗粒增强复合材料、片材增强复合材料、层叠式复合材料。 3、金属基复合材料增强体的特性及分类有哪些? 增强物是金属基复合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以下特性:1)能明显提高金属基体某种所需特性:高的比强度、比模量、高导热性、耐热性、耐磨性、低热膨胀性等,以便赋予金属基体某种所需的特性和综合性能;2)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在金属基复合材料制备和使用过程中其组织结构和性能不发生明显的变化和退化;3)有良好的浸润性:与金属有良好的浸润性,或通过表面处理能与金属良好浸润,基体良好复合和分布均匀。此外,增强物的成本也是应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分类:纤维类增强体(如:连续长纤维、短纤维)、颗粒类增强体、晶须类增强体、其它增强体(如:金属丝)。 4、金属基复合材料基体的选择原则有哪些? 1)、金属基复合材料的使用要求;2)、金属基复合材料组成的特点;3)、基体金属与增强物的相容性。 5、金属基复合材料如何设计? 复合材料设计问题要求确定增强体的几何特征(连续纤维、颗粒等)、基体材料、增强材料和增强体的微观结构以及增强体的体积分数。一般来说,复合材料及结构设计大体上可分为如下步骤:1)对环境与负载的要求:机械负载、热应力、潮湿环境 2)选择材料:基体材料、增强材料、几何形状 3)成型方法、工艺、过程优化设计 4)复合材料响应:应力场、温度场等、设计变量优化 5)损伤及破坏分析:强度准则、损伤机理、破坏过程 6、金属基复合材料制造中的关键技术问题有哪些? 1)加工温度高,在高温下易发生不利的化学反应。在加工过程中,为了确保基体的浸润性和流动性,需要采用很高的加工温度(往往接近或高于基体的熔点)。在高温下,基体与增强材料易发生界面反应,有时会发生氧化生成有害的反应产物。这些反应往往会对增强材料造成损害,形成过强结合界面。过强结合界面会使材料产生早期低应力破坏。高温下反应产物通常呈脆性,会成为复合材料整体破坏的裂纹源。因此控制复合材料的加工温度是一项关键技术。 2)增强材料与基体浸润性差是金属基复合材料制造的又一关键技术,绝大多数的金属基复合材料如:碳/铝、碳/镁、碳化硅/铝、氧化铝/铜等,基体对增强材料浸润性差,有时根本不发生润湿现象。 3)按结构设计需求,使增强材料按所需方向均匀地分布于基体中也是金属基复合材料制造中的关键技术之一。增强材料的种类较多,如短纤维、晶须、颗粒等,也有直径较粗的单丝,直径较细的纤维束等。在尺寸形态、理化性能上也有很大差异,使其均匀地、或按设计强度的需要分布比较困难。 7、金属基复合材料的成形加工技术有哪些? 1)铸造成型,按增强材料和金属液体的混合方式不同可分为搅拌铸造成型、正压铸造成型、铸造成型。2)塑性成形,包括铝基复合材料的拉伸塑性、金属基复合材料的高温压缩变形、铝基复合材料的轧制塑性、铝基复合材料的挤压塑性、金属基复合材料的蠕变性能、非连续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超塑性(包括组织超塑性、相变超塑性、其他超塑性)。3)连接,具体又可分为:应用于MMCs 的常规连接技术(包括熔融焊接、固相连接、钎焊、胶粘),新型MMCs 连接技术(包括等离子喷涂法、快速红外连接法(RIJ )),机械切削加工(包括5.4.1 SiCw/Al复合材料的切削加工、(Al3Zr+Al2O3)P/ZL101A原位复合材料的切削加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