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自制教具文字说明

自制教具文字说明

自制教具文字说明
自制教具文字说明

自制教具文字说明

一、教具名称

腐生微生物对自然界物质循环作用示意图

二、简单制作

1 设计意图

在讲述第五单元第四章《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时,首先讲解的就是占微生物种类最多的腐生微生物在促进生物圈中物质循环的作用。

腐生微生物能将动植物的遗体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将无机物归还到自然环境中被绿色植物再吸收和利用。因此腐生微生物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对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自然界中每天都有大量的动植物死亡,但是地球上并没有被越积越多的动植物遗体所充塞,植物生活所需的无机养料也没有枯竭。原因是自然界中大量的腐生细菌和腐生真菌,能够促使动植物遗体逐渐腐烂分解。动植物遗体分解成的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又被绿色植物吸收和利用,为制造有机物提供了原料。

微生物平常不被学生所观察,所以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也很难发现和理解,而这方面的知识主要来自书本上的讲解,所以依据书上的图解,我制作了这副示意图,图中的各部分之间的连线是可以粘贴的,这样可以多次找学生上来对图中无机环境、植物、动物、微生物之间的关系反复粘贴填图,已达到巩固的目的。示意图被填好就是一副完整的物质循环示意图,这样学生就可以清楚明了的理解微生物在此循环中重要位置。

2设计步骤

首先制定样图,根据书上过于微生物特别是腐生微生物参与生物圈物质循环的,并在其中所起的作用设计样图,也可参照书上原有的样图在进行改进。

其次收集贴图,根据样图收集所需要的贴图,可以从网上下载然后打印出来进行粘贴,也可以自己手绘,或者两者结合起来。

再次合理粘贴,将所搜集的图片按照样图粘贴在白报纸上并用彩笔合理地晕染贴图周围是整张图看上去更加统一,和谐。等到颜色晾干后就可以在原定的需要粘贴箭头的地方贴上宽胶带就可以了。

最后制作箭头,箭头是用来让学生链接每个图画之间关系的,而且要让学生反复使用,所以制作箭头最好用比较硬的纸板来做。箭头的背面先用宽胶带贴得比较光滑,然后贴上双面胶。如果双面胶用旧了可以更换。

三、教具特点

这个教具的制作比较简单,只需要寻找相应的图片粘贴在一起就可以了,但是在制作过程中注意不要牵强附会,使挂图整体显得不协调统一,如果图片的收集有一定的困难也可采用手绘的方式。当然可以贴图加手绘,我的这幅模式图就是采用这种方法。这样图片看起来既生动又美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会增加兴趣,通过动手掌握所学知识也会更加牢固。

使用方便,在需要反复粘贴的地方先用透明胶布贴上在用双面胶贴在需要学生粘贴的卡片上,透明胶布表面是光滑的,而双面胶可以贴在上面,这样可以反复使用。

四、运用对象

用在冀教版八年级上册的有关微生物对生物圈的作用一节的学习中。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自制教具文字说明

自制教具文字说明 一、教具名称 腐生微生物对自然界物质循环作用示意图 二、简单制作 1 设计意图 在讲述第五单元第四章《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时,首先讲解的就是占微生物种类最多的腐生微生物在促进生物圈中物质循环的作用。 腐生微生物能将动植物的遗体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将无机物归还到自然环境中被绿色植物再吸收和利用。因此腐生微生物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对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自然界中每天都有大量的动植物死亡,但是地球上并没有被越积越多的动植物遗体所充塞,植物生活所需的无机养料也没有枯竭。原因是自然界中大量的腐生细菌和腐生真菌,能够促使动植物遗体逐渐腐烂分解。动植物遗体分解成的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又被绿色植物吸收和利用,为制造有机物提供了原料。 微生物平常不被学生所观察,所以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也很难发现和理解,而这方面的知识主要来自书本上的讲解,所以依据书上的图解,我制作了这副示意图,图中的各部分之间的连线是可以粘贴的,这样可以多次找学生上来对图中无机环境、植物、动物、微生物之间的关系反复粘贴填图,已达到巩固的目的。示意图被填好就是一副完整的物质循环示意图,这样学生就可以清楚明了的理解微生物在此循环中重要位置。 2设计步骤

首先制定样图,根据书上过于微生物特别是腐生微生物参与生物圈物质循环的,并在其中所起的作用设计样图,也可参照书上原有的样图在进行改进。 其次收集贴图,根据样图收集所需要的贴图,可以从网上下载然后打印出来进行粘贴,也可以自己手绘,或者两者结合起来。 再次合理粘贴,将所搜集的图片按照样图粘贴在白报纸上并用彩笔合理地晕染贴图周围是整张图看上去更加统一,和谐。等到颜色晾干后就可以在原定的需要粘贴箭头的地方贴上宽胶带就可以了。 最后制作箭头,箭头是用来让学生链接每个图画之间关系的,而且要让学生反复使用,所以制作箭头最好用比较硬的纸板来做。箭头的背面先用宽胶带贴得比较光滑,然后贴上双面胶。如果双面胶用旧了可以更换。 三、教具特点 这个教具的制作比较简单,只需要寻找相应的图片粘贴在一起就可以了,但是在制作过程中注意不要牵强附会,使挂图整体显得不协调统一,如果图片的收集有一定的困难也可采用手绘的方式。当然可以贴图加手绘,我的这幅模式图就是采用这种方法。这样图片看起来既生动又美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会增加兴趣,通过动手掌握所学知识也会更加牢固。 使用方便,在需要反复粘贴的地方先用透明胶布贴上在用双面胶贴在需要学生粘贴的卡片上,透明胶布表面是光滑的,而双面胶可以贴在上面,这样可以反复使用。 四、运用对象 用在冀教版八年级上册的有关微生物对生物圈的作用一节的学习中。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自制教具说明书

自制教具说明书 班级:10物本 姓名: 陈杨华 学号:100800005 一.教具名称:自制简易密度计 二.所需材料:矿泉水瓶、棒棒冰管、食盐、弹簧称,剪刀,胶带,纸片…… 三.教具原理:根据浮力公式g 排浮V F ρ=,排V 可认为是棒棒冰管进入水中的体 积,sh V =,即:hg F s ρ=浮,其中浮F 不变,s 不变,g 不变,则ρ与h 成反比,及我们可以在棒棒冰管上标上一定的刻度,将其换算成密度,这样,简易的密度就已经完成了。 四.制作方法及装置图: 1、将棒棒冰管从中间剪开,使用上半截。 2、将适量食盐倒入并加少量水。 3、将剩下的下半截底部剪下,套在上半截底部。3将矿泉水瓶剪成一个烧杯形,然后加水。 4、将棒棒冰管底部朝下,标记此时水面在管上的位置1h ,此即密度为1g/3cm 的位置。 5、用弹簧秤称水的质量1m ,记录下来,1m 可以作为液体体积。 6、加入食盐并搅拌,然后将棒棒冰管顶部朝下放入盐水中,记录此时位置为2h 。 7、称出盐水质量2m ,计算出盐水密度为1 2m m = 盐ρ。 8、用剪刀裁好纸条,记录两次水面位置,画刻度,根据2 1h -h l -= 水 盐ρρ。 9、将画好刻度的纸条粘贴在棒棒冰馆上,那么一个简易的密度计就完成了。

五.制作中的注意事项(包括遇到的困难、有什么技巧等等) 密度计容易倾斜,为了是其能够竖直的悬浮在液体中,我们可以往密度计中加入食盐,使其重心集中在顶部,已与保持稳定。 六.教学应用:(如果有的话,说明能用于什么学习内容的教学,以及如何教学) 1.可以用于学习测量液体密度的知识,通过展示实验,使学生更深入的了解到密度的测量方法。 2.还可以用于探究影响浮力的有关因素,通过实验,使学生来理解密度对浮力的影响,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自制教具评分标准:

小学英语自制教具使用说明

精彩A B C,快乐One Two Three ——小学英语自制教具使用说明 一、制作说明: 1、使用材料: 旧台历一本,水彩笔一盒,打印纸若干,固体胶,剪刀,小刀。 2、制作过程: 将台历剪成均匀的两份,注意中间留点空隙,便于翻动。接着,把打印纸折成合适的大小,裁成均匀的52份。用水彩笔在小纸片上书写字母和数字。 本教具是由废弃的台历,加工制作而成。就地取材,制作简单。有兴趣的同行可以自己尝试制作。 作品见下图: 精彩A B C,快乐One Two Three 图一图二图三 制作者:盛壮慧桐庐县窄溪小学 二、使用说明: 使用方法一: 1、学字母,作为教学卡片 2、学数字,作为教学卡片 例如: What’s this It’s letter T. What’s the number It’s ten.…… 使用方法二: 学习新知,巩固旧知。 因为字母和数字分别由不同颜色的水彩笔书写,在学习数字和字母的同

时,可以复习颜色的单词和句型。 例如: What color is letter E It’s green. What color is number 5 It’s blue. …… 学生可以看卡片,回答。 使用方法三: 听指令,翻卡片。 例如: Letter W and number nine. …… 字母和数字也可以分开练习,看学生的程度和具体情况。刚开始可以是教师说指令,学生翻到指定的字母和数字,几个人之后,让学生来下指令,学生翻。为了增强趣味性,可以采取小组竞赛的形式。笔者曾经尝试过,效果不错。 使用方法四: 看谁记得多,记得对。 就是让学生连续看5个或者更多的字母,然后,不看教具,让学生说出看过的字母;数字也可以用同样的方法。将数字与字母相结合,进行教学巩固。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一次看的字母或数字的个数可逐渐增加, 还可以让学生说说看到的字母或数字的颜色,以加强难度。这样做,一方面,考查学生的记忆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另一方面,充分调动学生的感觉器官,使学习变得有挑战性、有趣味性。笔者曾经尝试过,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 例如: what letters have you seen Letter A, G, H, T and Y. What color are they Lettter A, it’s blue. …… 总之,通过游戏,摆脱机械操练,把枯燥的字母和数字教学,变得有趣、生动。利用各种活动形式,巩固复习字母和数字,使学生能够牢固掌握。 三、适用范围: 小学英语PEP 教材三下、四上以及其他字母、数字的会话教学等。

化学自制教具使用说明书稿件.doc

自制教具使用说明书 化学教研组

目录 一、细颈试管 (3) 二、分子运动演示实验 (5) 三、收缩式枕木 (6) 四、钟式氢气发生器 (7) 五、钟式乙炔发生器 (9) 六、蔗糖与浓硫酸反应封闭式实验装置 (11) 七、氯气的漂白性探究实验装置 (13) 八、钠与水反应所得产物气体的检验装置 (16) 九、铜和浓硫酸反应装置改进 (18) 十、收缩式酒精灯 (20)

一 细颈试管 一、教具名称:细颈试管 二、制 作 人:王玉选 三、制作时间:2014年9月16日 三、用 途:做分子之间有间隙的实验 四、优 点:制作简单、操作方便。实验现象直观明显。 五、制作方法: 用常见的试管(25*200)放在酒精喷灯火焰上 均匀受热,待快熔化时,用两手握住两头(即试管 口,试管底)均匀用力拉,待中间变为如图1所示 即可。注意:中间段要均匀,要比试管口径小。口 颈与颈颈比为3:1(如图1). 六、使用方法:先在试管里加适量水(加适量品红)使水呈红色,其量为下部容积的一半,再在上部加酒精到细颈口上端,塞上橡皮塞,反复颠倒数次,观察。

二 分子运动演示实验 一、名 称:分子运动演示实验 二、制 作 人:王玉选 三、制作时间:2014年9月21日 三、用 途:做分子运动实验 四、制作方法: 在铜丝上系上小棉花团,再把系上棉花 团的铜丝插入木方中即可(如图2)。 五、使用方法: 把装置放到实验桌上,并在棉花上滴上酚酞试液,移近浓氨水旁边的烧杯中,再在上面罩一个大烧杯,过一会观察 六、优 点:操作简单,现象直观,明显。

三收缩式枕木 一、教具名称:收缩式枕木 二、制作人:王玉选 三、制作时间:2014年10月27日 四、用途:垫酒精灯的高度。 五、制作方法: 取一块木板,把它削成上图所示的底座,然后用一带有螺丝的直径稍大的铁圆形筒套在底座上,最后把一个木质的托盘固定在铁圆形筒上方即可(如图3)。 六、使用方法:松开螺丝,根据需要调整高度再固定螺丝。 七、优点:使用方便,实用性高。

自制教具说明书1

自制教具说明书 班级: 09物本姓名:张丽平学号:090800077 一.教具名称:不反弹的小车 二.所需材料:纸盒子、四个大小一样圆形的盖子、两根一次性筷子、弹簧、小石块、双面胶、剪刀 三.教具原理:小车撞向墙壁时,接触墙壁的是小车,它因碰到墙壁而减速,而小石块由于惯性仍会以原来的速度继续向前运动。这样,在小车与小石块之间就产生了摩擦,使运动能量转变为热能,缓冲了整个小车与墙壁的碰撞,所以小车可以成功地撞向墙壁,并且不反弹。 四.制作方法及装置图: 1.用剪刀在在纸盒上钻四个孔,两个在前,两个在后,并且分别在纸盒的两边。 2.用剪刀在四个瓶盖的正中间钻孔,是一次性筷子能插入洞中并且不会松动 3.把筷子穿过纸盒上的孔,使筷子和瓶盖组合成车轮,这样就组成了一辆小车, 调节好车身与轮子,使小车能顺利前进,并减掉多余的部分 4.在纸盒的前面钻一个小孔,使弹簧能够插进去并且稳定,调整好弹簧的位置 5.在小石块的一面贴上双面胶,确保小石块能够粘在小车上 五.制作中的注意事项(包括遇到的困难、有什么技巧等等) 1.钻孔要钻在瓶盖的正中间 2.筷子能插进孔里并固定 3.纸盒上的孔不能太小,否则会阻碍轮子转动 4.小石块不能太轻,而且两面要比较平整

5.两个轴承之间的距离不能太近,要给石块滑动的距离 六.教学应用:(如果有的话,说明能用于什么学习内容的教学,以及如何教学)可用于高中物理动能转化为热能的教学。 评分标准: 评价项目评价内容权重(%)评分科学性仪器制作原理是否科学,有无错误20 趣味性科学有趣,能激发学生活动的兴趣和探索欲望20 实用性简单教具说明大问题,解决教学的重点难点或学 生难于理解的问题 20 取材取材容易,易于推广,贴近生活15 使用操作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可见性好10 外观与制作工艺外观精美,赏心悦目,制作精良10 创新性是否原创 5 总分100

自制教具说明

D C E G H 于 波 自制教具说明书

凤州初级中学 于 波 角平分器 【制作方法】将4根两两相等的木条(或硬纸板)连接在一起构成一个四边形(如图1)。 【用途】在没有圆规和量角器的情况下,用来平分一个角。 【操作方法】调整角平分器将任意相等的两边紧贴角的两边放下,过角的顶点和角平分器的第四个顶点画一条射线即为角平分线(如图2) 【数学原理】角平分器如图2放置时,两个三角形满足了SSS 线段等分器 【基本构造】如图3 【用途】等分(或找线段的任意等分点) 【操作方法】以三等分线段为例:将仪器滑竿的左端紧贴线段的 图1 图2

左端点,用托柄将旋钮托到第3个刻度处,将定位标尺旋转过线段的右端点,拧紧旋钮,将旋钮滑动到第2个刻度处,在标尺与线段的交点处描点,再将旋钮滑动到第1个刻度处,同样的方法描点,即得到线段的两个三等分点。(如图4)其余等分法相同。 【数学原理】本仪器利用了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 圆周角定理演示仪 【基本构造】如图5 【用途】用来演示圆周角定理的 容(即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在同圆 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周角所对的弧也 相等)。通过演示可以使学生直观 发现规律,进而通过数学证明 得出圆周角定理。 【演示方法】将底板下端与A 3等分点 3等分点 图4(3等分线段示意图) 图5 底板 卡槽 棉线 量角器

图6 C F G H 上时,将棉线过B 点拉紧读出角度,旋转底板,同样方法读数,多次尝试,得出结论。弧AB 所对圆周角相等。(如图6) 圆心探测仪 A A B A B A B B

图7 【基本构造】如图7做两个丁字尺 (满足CD 垂直平分AB ,GH 垂直平分EF,使两个尺子在交叉点处可以自由移动。 【用途】用来确定圆或弧的圆心。 【操作方法】如图8,调整两把尺子,使ABEF 的四点都在圆(或弧上时)两把尺子的交点即为圆心。 【数学原理】弦的垂直平分线必过圆心, 两条弦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必定是圆的圆心。

教具制作说明

一、学校名称:重庆市綦江区九龙小学 二、制作教师:吴路 三、教具名称:辘轳演示模型 四、教材实验分析: 湘教版《科学》(五上)轮轴、滑轮等实验,源于这两个探究型实验,因为需要探究,我不演示,安排好实验内容后,半数学生不知道要做什么,等在那看,又等不耐烦,还有少部分学生只是觉得好玩,打扰了在努力实验的小组同学。 实验过程中,教师不能花时间再让学生听一次实验原由、实验的目的,只能在黑板上出示个别注意事项,因为实验室无投影设备,吸引不了学生注意力,实验中途声音噪杂,学生各自“有事做”不宜打断,自己也忙于帮助解决个别小组的特殊困难。但半数学生还不知道如何下手,我希望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重新走到探究轨道上,这需要他们快速了解一系列的准备知识与排除盲点。所以我就想到用此模型让一部分学生自己通过动手实验获得知识,让这些后进生在这个时候就可以反复实验就能看明白原由。目的在于让学生感受辘轳在生活中对人们的用途,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在日常活动中,让幼儿动手操作,旋转的辘轳、不断变化的绳索和小桶,会吸引学生的兴趣;通过测量(计数)、记录、比较,使学生感到操作带来的成就感,在操作中与伙伴密切合作,进而培养学生初步的探究意识及合作精神。五、适用教材年级与课题: 五年级探究性实验(例如:制作辘轳提重物实验) 六、材料、工具与制作: 1.材料:废弃木头若干、木工板若干、螺丝钉若干、筷子24支、铁丝50厘米、水管50厘米、pvc板10*30厘米。 2、工具:电钻、射钉枪、锯、抛光机、螺丝刀、、三个钻头(6-8-10)、剪刀、520胶水、线2米。 3.制作过程: 首先测量,做初步设计,然后集中设备材料,找废旧木工板,再像木工师傅一样边量边做,锯、抛光、钻洞,上螺丝……再打磨、刻字。 七、教具功能:

自制教具说明书

自制教具说明书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自制教具说明书 单位东阿县大李联合校教师李存锋 一、教具名称:“菠萝”手工笔筒模型 二、教材分析: 人教版美术(三年级上册)《变废为宝》一课,课本中利用八幅范例作品来启发学生,联系周边可以搜集到的各种废旧物品、材料,通过自己的创意设 计,把它们变成可以利用的手工艺品和装饰品等,课本范例作品有限,我做这 个模型,来进一步的激发学生的动手制作欲望,达到引导、开拓学生眼界和示 范演示的教学初衷。 三、材料与制作: 1.材料: 废旧书本(约50多张,同等大小的,纸张与课本纸厚度相当,不要太薄)、卡片纸或较厚的纸一张。 2.工具: 小刀,圆规,剪刀,胶水或胶棒。 2.制作过程: (1)把书本拆开,每张以长的中线为折叠线,反复折叠三次,把一张纸叠成厚厚的八份小的长方形。如下图:

1、2、3,均为沿着双箭头长方形长的中线进行折叠。 (2)用小刀将这八份小长方形纸裁剪开。 (3)把每一个裁剪开的小长方形按照下面步骤进行折叠,做出有两个 小插孔 的三角形。 (4)用同类方法大量折叠三角形,然后将两个折好的三角形并在一起, 将另一个三角形插在中间。

(5)不断插接到50个三角形左右,连接成环形作为底座。在底座的外延,再不断添加三角形,将第三个三角形插在两个并排的三角形的中间位置。插到四五层左右,即可翻转向上插接,到一定高度即完成。 (6)用圆规估测出笔筒底座的半径,在选好的卡片纸或硬纸上画圆裁剪下来用胶水或胶棒粘贴在笔筒底座上,笔筒制作完成。 3.完成图。 四、教具使用说明: 1、将菠萝手工笔筒模型进行展示,进一步激发学生手工制作的兴趣和 积极性,开拓学生的视野。 2、通过展示让学生了解三角形叠纸插接的方法和规律。 五、效果分析 菠萝笔筒模型样式新颖,构思巧妙,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和动手操作欲望。 笔筒模型可以弥补课堂屏显图片进行教学的不足,通过循环展示让学生近距离和多角度的了解菠萝笔筒的结构和表现原理,更直观,生动。 菠萝笔筒取材非常容易,实用性强,有很高的利用价值和长期保存性。 通过本模型的教学应用,最终达到了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使其实用价值得 到了一定的推广。 大李小学自制教具标签

自制教具说明书

自制教具说明书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自制教具说明书 单位东阿县大李联合校教师李存锋 一、教具名称:“菠萝”手工笔筒模型 二、教材分析: 人教版美术(三年级上册)《变废为宝》一课,课本中利用八幅范例作品来启发学生,联系周边可以搜集到的各种废旧物品、材料,通过自己的创意设 计,把它们变成可以利用的手工艺品和装饰品等,课本范例作品有限,我做这 个模型,来进一步的激发学生的动手制作欲望,达到引导、开拓学生眼界和示 范演示的教学初衷。 三、材料与制作: 1.材料: 废旧书本(约50多张,同等大小的,纸张与课本纸厚度相当,不要太薄)、卡片纸或较厚的纸一张。 2.工具: 小刀,圆规,剪刀,胶水或胶棒。 2.制作过程: (1)把书本拆开,每张以长的中线为折叠线,反复折叠三次,把一张纸叠成厚厚的八份小的长方形。如下图:

1、2、3,均为沿着双箭头长方形长的中线进行折叠。 (2)用小刀将这八份小长方形纸裁剪开。 (3)把每一个裁剪开的小长方形按照下面步骤进行折叠,做出有两个 小插孔 的三角形。 (4)用同类方法大量折叠三角形,然后将两个折好的三角形并在一起, 将另一个三角形插在中间。

(5)不断插接到50个三角形左右,连接成环形作为底座。在底座的外延,再不断添加三角形,将第三个三角形插在两个并排的三角形的中间位置。插到四五层左右,即可翻转向上插接,到一定高度即完成。 (6)用圆规估测出笔筒底座的半径,在选好的卡片纸或硬纸上画圆裁剪下来用胶水或胶棒粘贴在笔筒底座上,笔筒制作完成。 3.完成图。 四、教具使用说明: 1、将菠萝手工笔筒模型进行展示,进一步激发学生手工制作的兴趣和 积极性,开拓学生的视野。 2、通过展示让学生了解三角形叠纸插接的方法和规律。 五、效果分析 菠萝笔筒模型样式新颖,构思巧妙,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和动手操作欲望。 笔筒模型可以弥补课堂屏显图片进行教学的不足,通过循环展示让学生近距离和多角度的了解菠萝笔筒的结构和表现原理,更直观,生动。 菠萝笔筒取材非常容易,实用性强,有很高的利用价值和长期保存性。 通过本模型的教学应用,最终达到了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使其实用价值得 到了一定的推广。 大李小学自制教具标签

幼儿自制教具解说

. “我是小小交通员”教玩具 又名“交通魔法箱”简介 幼儿交通安全教育是一个永恒不变的重要安全主题,车祸等意外伤害已成为危害0-14岁未成年人安全的首要原因,面对幼儿安全意识薄弱的问题,交通安全教育已刻不容缓。“交通魔法箱”操作平台,能让孩子们在愉快的各种游戏活动中轻松地掌握交通安全知识和安全演练,它内容丰富,展开收纳使用方便,非常贴近孩子们的现实生活。 一、主要功能 1、合上箱子。我们利用箱子的四周,根据孩子不同年龄段特征,分别设置了四个内容各异的交通安全教育板块: 第一板块“贴贴乐”(适合3-4岁):幼儿通过摆放不同形状的交通安全标志,达到了认识、识别安全标志和图形的目的。 第二板块“交通安全儿歌”(适合4-5岁):幼儿通过对儿歌的吟唱,学习和了解一些简单交通安全常识。 第三板块“转转乐”(适合4-5岁):在充满乐趣的转盘游戏中,孩子们轻松地掌握了如:“红灯停,绿灯行”、“没有人行道,我会走天桥”、“不把头和手伸出车窗外”等交通安全知识。 第四板块“交通安全逻辑狗”(适合4-6岁):我们充分利用当前流行的“逻辑狗”教育手段,精心制作了“交通安全逻辑狗”,不仅培养了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还训练了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2、展开“魔法箱”。箱内模拟了一个迷你城市,设置了四条街道,生活区域,人行天桥等,融入了红绿灯、斑马线、人行道等交通安全标志,配套相应的车模,让幼儿扮演不同的角色,提高孩子的兴趣,在模拟游戏中学习和认识常见的安全警示标志和交通安全规则,了解发生突发事件时的自我保护和应急处理办法。 整个教玩具操作适用年龄较广,操作平台不仅场景内容丰富,而且大小适中,便于携带和收纳。 二、制作过程。 平台的制作过程中运用了大量的环保材料,我们把孩子在家中收集来的生活废旧物品加以利用,如:旧纸盒、易拉罐、牙签、空药瓶、旧隔热垫、泡沫等。还用上了一些常见的农作物,如黄豆、红豆等,让环保意识从小扎根在孩子们心中。 精选文档

西街小学自制教具活动总结

玩具教具制作特色活动总结 为进一步丰富学生活动的内容, 提高小学生活动的兴趣。促进小学生玩教具的发展,培养教师利废利旧、使用安全材料自制教玩具,推广教师在自制教玩具方面的经验,激发创新精神,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我校特开展自制玩教具活动。 教师们利用课余休息时间,收集平时生活中的废旧物品,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自制教玩具。老师们严格按照《纲要》要求,本着“教育性、儿童性、科学性、创新性、趣味性、经济实用性、安全性、卫生性、操作性、层次性”等自制要求,本着“一物多玩”、“一物多用”、“利废利旧”的原则,充分发挥想象力,用巧手精制成丰富多样、形态各异、色彩绚丽、精美实用、好玩有趣的教玩具。有废旧报纸折成的跳房子、废旧纸盒制成的飞盘和小汽车、废旧瓶子制成的踩高跷等等。本次设计的教玩具都能遵循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便于学生操作和理解,为学生所喜欢的。设计的教玩具也能够为教育教学活动服务,能够引发学生游戏和探究兴趣,能促进学生的发展。我校的老师们在本次活动中各自拿出了看家本领,大胆创新,废物利用,变废为宝。此次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户外活动玩具的资源,拓展了学生游戏活动的空间,也为孩子们创造良好的活动环境,为教师们提供了一个展示才华的舞台,为环保事业作出了贡献。给学生带来欢乐的同时,更激励了全体教师主动学习、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活动给教师搭建了手工制作的交流平台,促进了大家的共同进步,形成一个认识、学习、创新

与实践的良好学习氛围。自制玩教具工作,促进教师以最有效的方式满足学生发展需要的有效途径。现将自制玩教具的活动做以总结:(一)自制玩教具内容丰富,具有鲜明的教育性、时代性、地域性。 自制玩教具题材和内容丰富,涵盖了我校特色课程的各个领域;自制玩教具的目的性增强,注意融入教育性、科学性和教育性于一体,注重利用玩具和游戏对儿童进行多方面的教育。 (二)注重自制玩教具的可操作性,自制玩教具的“可玩性”增强。 本次活动中大部分玩教具都具有一定程度的可操作性,表明教师在自制玩教具活动中已经具有明显的让儿童在动手动脑的操作活动中游 戏和规律,越来越重视利用玩具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探索,在动手动脑中主动学习。 (三)利用本地资源,就地取材自制玩教具。 在本次活动中出现了一批注重利用本地资源的自制玩教具,这些自制玩教具就地取材,材料易得、节能环保,制作方法简单,趣味性、游戏性强,不仅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推广性,代表着教师自制玩教具的发展方向,而且能够从小培养幼儿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行为,可以成为儿童可持续发展教育的重要途径。 本次活动是根据教育性、科学性、创新性、安全性、多功能性、可变性、综合性及可操作性的评审标准,通过活动对于更新教师的教育理念,引导和提高教师的动手能力,丰富和拓展教育教学资源,继承和发扬我校教师制玩教具的优良传统,推进进一步落实《纲要》,提高教育的质量,促进和谐社会与节约型社会的建设具有积极的意义。

自制教具说明

自制教具说明 陆文举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第2课题“水的净化”中,有“实验室用的蒸馏水是净化程度较高的水,可以通过蒸馏自来水制取(如图4-20)”图如下: 图1 此图的装置的实验一般不能在教室进行,因为它的冷凝管要用到循环水,目前全国初中的教室里一般没接通自来水,所以无法在教室里进行此演示实验。教材编者也知道这个问题,所以在教材里演示实验是(实验4-4)的一个制取蒸馏水的简易装置,如图2: 图2 对比前图,由于不用循环冷凝水,该装置最大的优点是能在教室进行演示,也能讲清楚实验的原理。但它也有一个缺点:冷凝效果不佳。 针对两个实验的缺点,本人对此实验的冷凝部分作如下改进: 准备:酒精喷灯、玻璃管。

为增大冷凝面,提高冷凝效果。制作冷凝管时用喷灯把玻璃管弯成S形(本来打算弯成螺旋状的,但手工弯成螺旋状难太大): 结果如图:

连接好胶塞: 用一个废弃水瓶,截取上半部分:

如下图安装上一个简易冷凝器就制好了: 试用看看效果:

从实验效果来看,的确比教材中的简易装置效果显著,特别是制50ml左右的蒸馏水效果更为明显,速度更快。 本人制作的“制取蒸馏水的简易装置”对比图1常用的蒸馏装置具有三方面的优点: 1、条件要求不高,不用循环水,可在教室里完成演示。 2、器材少,连接简便。 3、冷凝部分用水量更少,符合环保、绿色化学理念。 对比图2教材上使用的简易装置,有如下优点: 1、冷凝管弯成S形,增大了蒸汽冷却面积,冷效果更好。如果在容器中加 一些冰箱中的废冰,对于制较多量蒸馏水效果更佳。 2、由于冷凝管和装冷凝水的容器用胶塞固定连起,更容易固定整套装置。 3、废物利用,变废为宝。

生物自制教具范例-参考模板

第三节中学生物自制教典型范例 一、反应速度测试仪 1.自制教具的项目名称:反应速度测试仪 2.教材原实验方案的缺陷: 目前,在中小学教科书中安排的测定反应速度的实验,测试者手握一把尺子刻度值大的一端,被测者将拇指和食指对准这把尺子上的刻度值为0的一端。当测试者松手,尺下降时,被测者尽快用拇指与食指夹住这把尺子,手指所夹到尺子的刻度的大小,大致反映了被测者的反应速度。这样的测定手容易抖动,夹尺的手指常偏离尺的零刻度,增大实验误差;拇指与食指张开的宽度不一,对夹尺有影响;夹尺时手指与尺的接触面积较大,手指边缘不整齐,无法精确读数。这些不足,使得测定不能准确的反映出被测者的反应速度,也就是只能定性,无法定量。因此,对人们来说,还缺少一种克服上述缺点,能直接准确地测定通过视觉引起的反应速度的测试仪或训练工具。 3.设计方案及创新点: 设计方案简介:在底座上安装一个支架,支架前面的底座上粘上缓冲垫,支架顶部安装上滑轮,在滑轮的左下方的支架上安装一个按钮,在支架的 正面有根据自由落体公式换算出时间与距离对应的刻度表,0 刻度在上端的刻度表,支架左下方安装有固定环,刻度表的 前面设置有钢球,钢球上设制作一个环形指针并系上细线, 细线穿过导线环(同步发声控制器),绕过滑轮,再穿过按钮, 由固定环固定,支架的背面每一毫米所对应的精确到千分之 一秒的反应时间的数据表,刻度表的0刻度处的支架上设置 有导线环,能使环形指针准确对准刻度表的0刻度。 本方案的创新点: ①时间与距离对应的刻度表与数据表能直接准确读出精 确到千分之一秒的反应时间,使测定由定性提升为定量。② 通过利用支架,灵敏的按钮,滑轮,细线,导线环(声音同步 控制器)能克服因手抖动增大误差的缺陷,使操作简单、结果

第九届全国优秀自制教具展评活动方案

附件1 第九届(东方教具杯)全国优秀自制教具 展评活动方案 一、组织领导 由教育部教育装备研究与发展中心会同有关部门组成第九届(东方教具杯)全国优秀自制教具展评活动组委会,下设秘书处,具体负责组织工作。 二、评选目的 1.贯彻知行合一和能力为重的理念,促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支持新课程的全面实施,推进素质教育向纵深发展。 2.发扬广大教师设计制作教具和设计开发探究性实验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收集、整理、推广其成果,丰富教学内容,推动全国自制教具活动的开展。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自制教具和实验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收集运用新材料、新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仪器整合的经验,促进教育装备新产品的研发。 5.总结、推广各地开展自制教具和实验教学活动的经验。 三、评选范围、分类 1.评选范围 中、小学各学科(不含特殊教育康复训练器材,以下同)教学中使用的,由教师或学生自己设计制作,在历届全国自制教具评选中未

获得过一、二、三等奖的自制教具,或虽曾获奖但对原作品有重大创新改进的自制教具(不含已经正式生产的产品和纯计算机软件及声像资料)。 2.自制教具作品的分类 自制教具作品分教师作品、学生作品。 按所应用的学段分为小学作品、中学作品。 按所应用的学科划分为:(1)小学语文(XYW)、数学(XSX)、科学(XKX);音乐(XYY)、美术(XMS)、体育(XTY)、综合实践活动(XZH);(2)中学:语文(YW)、数学(SX)、物理(WL)、化学(HX)、生物(SW)、地理(DL)、通用技术(JS)、信息技术(XX)、综合实践活动(ZH)、音乐(YY)、美术(MS)、体育(TY);(3)其他(QT)(如:特教(TJ)、外语(WY),通用设备(TS)等)。 四、设立奖项 1.自制教具作品一、二、三等奖和提名奖。 2.团体总分奖和组织奖。 3.自制教具能手奖。 五、申报要求 1.按属地原则,以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为参评单位,由教育装备主管部门负责组团。各参评单位均可推荐不多于20件的自制教具(其中教师作品不多于17件,学生作品不多于3件)参加全国评选,多于规定的,以上报顺序取规定的件数。每个参评单位上报的小学作品不得少于申报作品的30%,且同一学科的作品不得

自制教具说明书

自制教具说明书 我这次所作的教具名称为“记忆旋转盘”。这是针对初一年级的语文古诗而做的教具,为的是更好的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的掌握所学的古诗。 记忆旋转盘的制作过程如下: 一,将一张硬纸板裁剪成圆形,并划分成十二个部分。每个部分上写一首古诗。 鉴于初一上册古诗共十二首故划分十二块。 二,在圆形硬纸板的中央穿一个圆形小孔,并穿一根细铁丝。 三,另取一个硬纸板,剪成第一张那样的大小,不同的是按刚辞上张硬纸板划分的十二部分中的一个部分掏空,并将一边和硬纸板固定起来,以便可以翻看, 再在其他地方用彩笔写下鼓励性的语言。同时也在中间穿一个和上张硬纸板 相同的小孔。 四,用铁丝将两张硬纸板穿在一起,并在上下两处留下一定的长度。 五,再找一张硬纸板画一个指针的形状并且剪下来,并用胶水粘到两张硬纸板上部的铁丝上,同时为了美观可把指针图成醒目的颜色。 六,在硬纸板上剪一个五角星的图案,着色,并在一侧写下“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纪念奖”、“谢谢参与”几个字,分别写在五角星的五个角上。 将两张硬纸板下侧的铁丝弯折回来,并粘上五角星的硬纸板,(注意,写奖品 的一面朝下)。 教具使用过程: 找五位同学分别转动圆形硬纸板,转到哪首古诗就背诵相对应的古诗,如果背诵准确则获得相对应的奖品奖励,如果不能则淘汰掉进行下一轮,依次类推,得出最后的冠军。 教具特点: 该教具配合游戏一块进行,能更好的调动学生的兴趣,实现对教学的辅助。同时,较为全面的巩固复习了所学的古诗,另外就是携带方便制作简单,可以大量的制作,方便学生课下自己运用。除此之外,“记忆旋转盘”还可可以重复使用,可以随时调换要巩固的内容进行其他内容的游戏。最重要的是,这个教具体现了合作和竞争的意识,符合现在教学的思想要求。

自制教具文字说明

自制教具文字说明 地理这一科的特点决定了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用大量的各形式的教学工具,因而自己制作教具也是一个重要的补充。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它能够将教材、教学设计和教具形成一个良好的整体。譬如,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教材中的等高线地图的教学就是一个难点,也是一个知识重点,教材当中对于如何读识等高线,判别等高线的特点,由于教材这个载体的限制这一部分内容显得很抽象,不直观形象。我结合七年级《地理》上册﹙人教版﹚ 一、教具名称 地形立体模型 二、简单制作 以木板为海平面,以5厘米为级差进行测量,先在山边木块上垂直地竖一根绿色标杆。各记号处的高度间隔要相同(即保证全图等高距相同),制作等高线地形模型: (1)将橡皮泥在垫板上堆成山体状。要求捏出山峰、山谷、山脊、鞍部、盆地和陡崖等部位。 (2)用手擦拭山体表面,使其光滑自然。 (3)将直尺垂直摆放在山体旁,按照相同的高度间隔,用牙签在山体表面不同高度处做上记号,并标出高程。 (4)用细线小心地沿着记号处将山体水平切开。 (5)将切下的山体块编号后分开摆放。 (6)在山体上表面涂上不同的颜色。 (7)将山体块根据编号重新摆成山体形状。 三、教具特点 自制教具是一种富有创造性的科技实践活动。通过这次我制作的地形立体模型,极大地提高教学质量,获取良好教学效果,而且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让课本上的知识简单易懂,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里进入新知的探究,对新课的教授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接着让学生在地形立体模型上找出具体的地形部位,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学习,同时为后面学习各种等高线地形图作好了铺垫。 四、运用对象 初一年级的学生,根据地形立体模型,总结山峰、山谷、山脊、鞍部、盆地和陡崖的基本特征。派代表分析结果并汇报,要求语言流畅,逻辑思维能力强。同学之间互换总结的特征,互相补充,最后老师总结特征。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地形模型的教具,可以培养学生的自由思考能力,有效地辅助教师创设高效课堂。

自制教具说明

于波

自制教具说明书 凤州初级中学 于 波 角平分器 【制作方法】将4根两两相等的木条(或硬纸板)连接在一起构成一个四边形(如图1)。 【用途】在没有圆规和量角器的情况下,用来平分一个角。 【操作方法】调整角平分器将任意相等的两边紧贴角的两边放下,过角的顶点和角平分器的第四个顶点画一条射线即为角平分线(如图2) 【数学原理】角平分器如图2放置时,两个三角形满足了SSS 线段等分器 【基本构造】如图3 【用途】等分(或找线段的任意等分点) 图1 图2

【操作方法】以三等分线段为例:将仪器滑竿的左端紧贴线段的左端点,用托柄将旋钮托到第3个刻度处,将定位标尺旋转过线段的右端点,拧紧旋钮,将旋钮滑动到第2个刻度处,在标尺与线段的交点处描点,再将旋钮滑动到第1个刻度处,同样的方法描点,即得到线段的两个三等分点。(如图4)其余等分法相同。【数学原理】本仪器利用了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 圆周角定理演示仪 【基本构造】如图5 【用途】 内容(即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在同圆 相等) 发现规律,进而通过数学证明 得出圆周角定理。

【演示方法】将底板下端与A点重合,滑动量角器中心在圆周上时,将棉线过B点拉紧读出角度,旋转底板,同样方法读数,多次尝试,得出结论。弧AB所对圆周角相等。(如图6) B

图 7 圆心探测仪 【基本构造】如图7做两个丁字尺 (满足CD 垂直平分AB ,GH 垂直平分EF,使两个尺子在交叉点处可以自由移动。 【用途】用来确定圆或弧的圆心。 【操作方法】如图8,调整两把尺子,使ABEF 的四点都在圆(或弧上时)两把尺子的交点即为圆心。 【数学原理】弦的垂直平分线必过圆心, 两条弦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必定是圆的圆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