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一带一路”战略给大学生带来的机遇

“一带一路”战略给大学生带来的机遇

“一带一路”战略给大学生带来的机遇

中文文献:

原标题:授权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

新华社北京3月28日电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28日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全文如下:

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

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

(经国务院授权发布)

前言

2000多年前,亚欧大陆上勤劳勇敢的人民,探索出多条连接亚欧非几大文明的贸易和人文交流通路,后人将其统称为“丝绸之路”。千百年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薪火相传,推进了人类文明进步,是促进沿线各国繁荣发展的重要纽带,是东西方交流合作的象征,是世界各国共有的历史文化遗产。

进入21世纪,在以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为主题的新时代,面对复苏乏力的全球经济形势,纷繁复杂的国际和地区局面,传承和弘扬丝绸之路精神更显重要和珍贵。

2013年9月和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下简称“一带一路”)的重大倡议,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参加2013年中国-东盟博览会时强调,铺就面向东盟的海上丝绸之路,打造带动腹地发展的战略支点。加快“一带一路”建设,有利于促进沿线各国经济繁荣与区

域经济合作,加强不同文明交流互鉴,促进世界和平发展,是一项造福世界各国人民的伟大事业。

本论:

“一带一路”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积极推进沿线国家发展战略的相互对接。为推进实施“一带一路”重大倡议,让古丝绸之路焕发新的生机活力,以新的形式使亚欧非各国联系更加紧密,互利合作迈向新的历史高度,中国政府特制定并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

2013年9月,习总书记在访问中亚四国时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10月,又在访问东盟国家期间提出了“海上丝绸之路”的构想。“一带一路”为中国解决在新一轮国际贸易投资规则制定中被边缘化和产能过剩等问题,重新焕发生产活力提供新的动力,也为周边国家乃至全世界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

首先是加强经济合作,促进优势互补,并增强抗风险的能力。与周边国家展开的农业、能源、交通运输、工业、旅游、金融上的双边合作能够促成共同发展,如中国先进的铁路技术和其他基建技术经验、较强的资金实力能够帮助周边国家较快地完成相关基建任务,同时解决中国部分产业产能过剩的问题,形成以中国为主导的区域经济合作的了新局面。另外由于各方面的合作日趋紧密,各国都能从进出口增强对经济危机、自然灾害等变故的抵抗能力。第二是有助于我国的对外投资和储备的多元化。中国现有的对外投资是以外汇储备为主,具有较高的风险性。而“一带一路”的建设无疑为中国提供了一条新的投资方向,能够使中国将部分外汇储备用于投资实体。

而对于大学生来说,“一带一路”的发展既是一次挑战,也是一次机遇。首先,中国现今的部分产业,如制造业上,缺乏技术竞争力,主要依靠人口红利和廉价的生产原料成为制造大国,因此造成了经济结构不平和,发展不合理,环境问题和能源、资源问题严重。改革势在必行。在“一带一路”的建设中,国家会采取一些技术倾斜政策以鼓励跨国公司技术溢出向中国的内陆地区,利用好新一轮以高新技术为依托的企业的价值链和供应链重新布局的机遇,使更多的外资向中国内陆投资,带动当地的技术和生产能力的发展;另一方面也会鼓励东部沿海地区的制造业向内陆,尤其是中西部转移。这都向我们说明了在这个大环境下,“一带一路”的建设中将会产生对高技术、高智商人才的大量需求,拥有先进的技术背景将会给个人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同时,由于投资道路的拓宽,金融和投资行业的进一步繁荣也是可以预期的。假如缺乏技术或其他必要的知识背景,就会逐渐被人才市场、被时代所淘汰。在技术革新如此迅速的今天,不进步就意味着退步,所以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体系,根据时代发展调整自身的发展理念显得尤为必要。

根据国家的发展规划也可以看出,未来中西部地区将逐渐成为中国的建设重点和对外对内的经济中心,因此对于大学生来说,转移思路并投身于中西部的建设中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一方面响应了国家的号召,另一方面中西部现在的人才竞争、生活压力都不如东部沿海地区激烈,对人才的需求又势必将大幅增长。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首先应提升自身实力,同时应拓宽自身眼光,顺应时代潮流,才能获得更好的职业发展。

一带一路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建设方案,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对于一带一路的发展建设,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带一路心得体会

2000多年前,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用智慧、勇气和汗水开拓了连接亚欧非大陆各文明的人文、贸易交流通路,与沿线各国人民共同铸就了辉煌的古丝绸之路。千百年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已深深融入到中华民族的灵魂与血液中,成为了中国参与全球政治、经济、文化等交流活动的重要依托。

新的历史时期,习近平主席准确把握国际秩序深刻调整、全球经济一体化不断深入的大趋势,高屋建瓴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和有关国家积极响应。建设"一带一路",共同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经济合作架构,将让中国与世界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推动更多国家和地区开展全方位合作,共克时艰、共创辉煌。这充分展示了中国主动参与国际事务的积极姿态和负责任大国的形象,表明中国将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承担起应负的责任与义务,为世界和平、繁荣与稳定作出更大贡献。

"一带一路"是促进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繁荣的合作共赢之路,是增进理解信任、加强全方位交流的和平友谊之路。中国将秉承丝路精神,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

"一带一路"建设将以政策沟通为重要保障。我们将本着求同存异理念,积极推动沿线各国构建多层面的政策交流机制和联动机制,加强顶层设计和战略谋划,协商研究确定有利于深化区域合作的制度安排,探索建立"一带一路"双多边合作机制,推动共同编制合作规划或签署合作备忘录,促进政治互信,深化利益融合,努力形成合作"最大公约数".

"一带一路"建设将以设施联通为优先领域。我们将在尊重国家主权和安全关切的基础上,推动沿线各国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技术标准体系对接,共同推进交通、能源、信息等国际骨干通道建设,突出抓好区域间互联互通,打通缺失路段,畅通瓶颈路段,提升通达水平,努力为沿线各国合作交往提供多元优质、便捷畅通、安全高效的基础设施网络。

"一带一路"建设将以贸易畅通为重点内容。我们将与各国一道研究解决投资贸易便利化问题,努力消除投资和贸易壁垒,构建区域内和各国良好的营商环境,积极推动共同商建自由贸易区,促进各经济体间发展自由贸易关系,形成覆盖"一带一路"、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贸区网络,激发释放合作潜力,做大做好合作"蛋糕".

"一带一路"建设将以资金融通为重要支撑。我们将与沿线各国深化金融合作,加强亚洲货币稳定体系、投融资体系和信用体系建设,共同发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支撑作用,积极稳妥推动建立上海合作组织融资机构和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加快组建并发挥丝路基金的作用,推动沿线国家加强金融监管合作,逐步在区域内建立高效监管协调机制,构建区域性金融风险预警系统。

当今世界正发生复杂深刻的变化,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继续显现,世界经济缓慢复苏、发展分化,国际投资贸易格局和多边投资贸易规则酝酿深刻调整,各国面临的发展问题依然严峻。共建“一带一路”顺应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潮流,秉持开放的区域合作精神,致力于维护全球自由贸易体系和开放型世界经济。共建“一带一路”符合国际社会的根本利益,彰显人类社会共同理想和美好追求,是国际合作以及全球治理新模式的积极探索,将为世界和平发展增添新的正能量。

当前,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高度关联。中国将一以贯之地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深度融入世界经济体系。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既是中国扩大和深化对外开放的需要,也是加强和亚欧非及世界各国互利合作的需要,中国愿意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承担更多责任义务,为人类和平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新加坡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认为,丝绸之路既是中国古老文明的一部分,也是当代中国文明在国际政治舞台上自信和复兴的有效方法,是大国崛起所依托的时代精神。“一带一路”构想与“中国梦”的理念相辅相成。推动沿线各国实现经济战略相互对接、优势互补。

在思想上,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一名普通公民,我时刻通过各种途径关注国家和国际的动态在学习上我,认真学习每一科专业课课程和选修课程,取长补短,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效率,高质量地完成课业,我还广泛涉猎其他专业知识,不断开拓视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