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针灸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的临床疗效分析

针灸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的临床疗效分析

针灸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的临床疗效分析
针灸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的临床疗效分析

针灸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的临床疗效分析

发表时间:2020-01-10T10:08:04.133Z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9年13期作者:齐欢张燕张瑀黄婧[导读] 目的:观察针灸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的疗效,分析影响其疗效的相关因素。

齐欢张燕张瑀黄婧黑龙江省中医医院针灸科 150036 【摘要】目的:观察针灸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的疗效,分析影响其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根据治疗方案将77例缺血性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患者分为对照组(32例)与观察组(45例),所有患者均接受降血压、降血脂、抗血小板、脑保护等常规治疗,对照组加用针刺治疗,观察组则加用针刺、温和灸治疗,治疗1个月后进行疗效评价。然后再将观察组基本痊愈、显效患者定义为A组,有效、

无效患者定义为B组。结果:①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失语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及对照组患者失语评分均显著升高,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显示观察组失语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②观察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显示,后遗症期、脑卒中次数是影响针灸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性别、年龄、体质指数是其非独立相关因素。结论:针灸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的疗效确切,其疗效受病程、脑卒中次数等因素影响。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运动性失语;针刺;针灸 [Abstract]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on aphasia caused by exercise after ischemic stroke,and analyze the related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therapeutic effect. Methods:according to the treatment plan,77 patients with sports aphasia after ischemic stroke were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32 cases)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45 cases). All patients received routine treatment such as lowering blood pressure,lowering blood fat,antiplatelet,brain protection,etc.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acupuncture,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acupuncture,mild moxibustion,and the curative effect was evaluated one month later. Then the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ho were basically cured and effective were defined as group A,and the patients who were effective and ineffective were defined as group B. Results:① before treatment,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aphasia score betwee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P > 0.05). After treatment,the aphasia score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before(P < 0.05). ②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P < 0.05). ③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sequelae period and the number of stroke wer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and gender,age and body mass index were independent factors. Conclusion: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on motor aphasia after ischemic stroke is definite,which is affected by the course of disease,the number of strokes and other factors. [Key words] ischemic stroke;motor aphasia;acupuncture;Acupuncture

流行病学研究调查表明,大约1/3的脑卒中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失语,其中以运动性失语最为常见[1]。值得注意的是,此类患者如未及时得到康复治疗,该后遗症极有可能伴随患者终生,给患者生活质量带来极大的影响,因此探索治疗脑卒中后失语患者的有效方法成为当前神经内科学研究的重要课题[2]。本研究旨在探讨针灸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的疗效,并进一步分析影响其疗效的相关因素,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77例缺血性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符合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标准[3],中医辨证为气虚血瘀型[4];②符合运动性失语的诊断标准[5];③病情基本稳定,无意识障碍且合作性好;④自愿针刺或针灸治疗。排除标准:①发病前即有智力障碍、语言功能异常、构音器官器质性病变等;②合并严重的视力障碍或听力障碍;③合并重要脏器功能障碍,全身状况较差;④既往有精神疾病史。根据治疗方案将上述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32例)与观察组(45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降血压、降血脂、抗血小板、脑保护等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再加用针刺治疗,方法如下:选用百会、四神聪、廉泉、金津、玉液、风池、通里、足三里等穴位。常规消毒腧穴局部,选用华佗牌28号2寸以及1.5寸毫针(批号:苏械注准20152270970)。百会、四神聪穴:采用2寸毫针沿着帽状腱膜向左平刺0.3~0.5寸,以150次/min的速度捻转3min,留针30min;廉泉穴则采用齐刺法,即采用2寸毫针先于廉泉穴斜刺向舌根大约1.0寸,再在其左右两旁1.0寸处斜刺1针,得气后均匀提插捻转5~10 s,留针30min;金津、玉液穴则采用1.5寸毫针点刺出血即可,不留针;通里、足三里穴:采用2寸毫针直刺1.0~1.5寸,平补平泻法30s,留针30min。1次/d,15次为1个疗程。

观察组则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再加用针刺、温和灸治疗,针刺方法与对照组一致,温和灸方法如下:选用百会、廉泉、足三里等穴位。点燃艾条一端,对准腧穴局部,距离皮肤2.0~3.0 cm进行熏烤,以患者可以耐受的温热感为宜,每个穴位灸10min直至皮肤潮红。1次/d,15次为1个疗程。所有患者均在2个疗程结束后进行疗效评价。

1.3 疗效相关因素分析及各指标赋值

疗效评价结束后,将观察组患者中疗效评价为基本痊愈、显效的患者定义为A组,疗效评价为有效、无效的患者定义为B组。收集其临床资料指标,其赋值方法如下:①性别:男=1,女=0;②年龄:>65岁=4,56~65岁=3,45~55岁=2,<45岁=1;③后遗症期:是=1,否=0;④脑卒中次数:≥2次=1,1次=0。

1.4 观察指标

浅析针灸治疗脑卒中后便秘的临床疗效

浅析针灸治疗脑卒中后便秘的临床疗效 发表时间:2016-08-07T12:55:37.523Z 来源:《医师在线》2016年6月第12期作者:孟丹[导读] 本文总结近年来临床上,针灸治疗脑卒中后便秘的临床研究,旨在为为临床治疗本病提供更多的借鉴。 (山东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本科在读;山东济南250300) [摘要]:本文总结近年来临床上,针灸治疗脑卒中后便秘的临床研究,旨在为为临床治疗本病提供更多的借鉴。[关键词]:脑卒中后便秘;针灸 临床中便秘是以大便排出困难、排便不适及排便时间延长为主诉的症候群。近年来,随着生活压力的加大与生活方式的不合理,脑卒中患者逐渐增多。脑卒中是临床常见病,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的特点。中老年病人的脏腑功能减退,再因卒中病人长期卧床、活动受限等因素的影响,很容易引起脑卒中后便秘,常常困扰着患者,极大地降低了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给患者本人和家属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本文总结近年来临床上,针灸治疗脑卒中后便秘的临床研究,旨在为为临床治疗本病提供更多的借鉴。 1.病因病机 中风后便秘多因虚、火、痰、瘀所致,在中风恢复期及后遗症期患者,由于久病虚衰,脾肺气虚,气虚便秘更为多见,气虚则无力推动粪便在大肠内传送,所以容易导致大便秘结难解。临床治疗常采用益气润肠通便法;同时中风后患者易抑郁,忧思过度,或者久坐少动,身体气极容易积滞,而大肠“以通为用”,气机通降失常,更易导致传导糟粕能力受抑制;中风患者多为中老年人,气血逐渐亏虚,气虚无力推动,血虚无力濡养,最终导致阴亏则肠道失润,大便干结,排出困难,阳虚则肠道失于温煦,阴寒凝滞,津液不同导致大便干燥,排便困难;中风后久治不愈的慢性患者,在原本气血亏虚的体质基础上,出现了瘀结,阻滞气机导致便秘。以上是关于脑卒中后便秘的病因病机的讨论。 2.针灸治疗 2.1毫针疗法 任珍、吴清明[1]通过调气通腑针刺法与单纯服用药物进行疗效对照,观察两组临床症状积分以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显示便秘的临床症状积分均较前显著减少。中风后便秘的治疗采用调气通腑针刺法较生血通便颗粒疗效显著,持续采用调气通腑针刺法治疗,其疗效更好。魏爱翔等[2]通过针刺治疗对比软皂通便灌肠法治疗,结果显示显示治疗组有效率96.67%,对照组有效率90.00%。 2.2腹针、体针、头针 郑巧平[3]采用腹针、体针和头针结合的方法治疗中风后便秘40例,经治疗,临床总有效率为97.5%。临床观察表明,以头腹针为主,配合体针的疗法,对中风后便秘有显著的临床疗效,而且易于操作,安全性高,无痛苦,值得推广。张国忠等[4]选取双侧天枢穴,配以补泻手法中的泻法治疗卒中后便秘,总有效率达93.33%,并且认为针刺能平衡阴阳、调和内分泌、益气活血、增强机体免疫力。周炜等[5]治疗组采用针刺头穴足运感区对脑血管病后便秘的疗效,对照服用番泻叶治疗,治疗组总有效率虽然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但治疗后2,4周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针刺组副作用的产生明显少于对照组。 2.3耳穴压豆 徐秀菊[6]认为耳穴压豆通过持续的、强弱不等的刺激耳部穴位,以调整经络气血的盛衰和脏腑功能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同时,耳穴压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患者畏针心理,同时减轻就医的经济压力。 2.4艾灸 赵建玲、张波等[7]观察热敏灸治疗缺血性中风后便秘的有效性,选取70例中风后便秘患者随机分为热敏灸治疗组和中药对照组,每组各35例。结果显示,热敏灸能缩短缺血性中风后便秘患者的首次排便时间,疗效优于中药治疗组(P<0.05)。同时热敏灸治疗缺血性中风后便秘的近期疗效好转率优于中药(P<0.05)。 2.5电针 刘未艾等[8]将70例中风后便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治疗组选取天枢(双)、丰隆(双)、支沟(双)、左水道、左归来、左外水道(水道穴旁开2寸)、左外归来(归来穴旁开两寸),予天枢、左水道等电针治疗,对照组予番泻叶泡服治疗。结果显示两组远期疗效,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不良反应发生例数比较,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少于对照组。提示:电针治疗中风后便秘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3.小结 综上所述,针灸治疗卒中后便秘的疗效确切,操作简单,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患者的经济压力,在未来临床治疗过程中应研究多种针灸方法,不断推广疗效优、见效快、使病人得到更加舒适的治疗。 参考文献: [1]任珍,吴清明,李丹丹.调气通腑针刺法治疗中风后便秘[J].中国针灸,2013,33 (10):893-896. [2]魏爱翔,安玉兰.针刺治疗中风后便秘30例临床观察[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6(10):890. [3]郑巧平.针刺治疗中风后便秘40例[J].浙江中医杂志,2012,47(12):905. [4]张国忠,窦伟,陈沛源,等.针灸治疗脑血管病患者便秘30例近期疗效观察[J],2002,6(7):1034. [5]周炜,王丽平.头皮针治疗脑血管病后便秘的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2001,21(6):341-342. [6]徐秀菊.耳穴压豆治疗中‘风便秘62例体会[J].甘肃中医,2003,16(11):34. [7]赵建玲,张波,黄建华,等.热敏灸治疗缺血性中风后便秘的临床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2010,37(6):1114-1115. [8]刘未艾,吴清明,李向荣,等.电针治疗中风后便秘的疗效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08,24(9):17-18.

针灸治疗中风失语

针灸治疗中风失语的临床研究进展

针灸治疗中风失语的临床研究进展 [摘要] 中风,是以突然昏扑,半身不遂,语言謇涩或失语,口舌歪斜,偏身麻木为主要表现,并具有起病急,变化快,如风邪善行数变的特点的疾病中风也叫脑卒中。中风,西医称脑血管意外或脑卒中,是指一组由各种不同病因使脑血管发生病变引起急性脑部疾病临床上以起病急骤与出现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症侯为特征,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且有 20%的中风患者存在着不同程度失语。随着我国人口构成结构的逐渐老龄化,中风失语越来越困扰着我国中老年人的工作和生活,而针灸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独特方法,在治疗中风失语方面具有显著疗效。为了更好的将针灸应用于中风失语的临床治疗,现将近2O年关于针灸治疗中风失语的文献概述如下。 关键词中风失语头针舌针体针综合应用 中风是以突然昏扑,半身不遂,语言謇涩或失语,口舌歪斜,偏身麻木为主要表现,并具有起病急,变化快,如风邪善行数变的特点的疾病中风也叫脑卒中。中风,西医称脑血管意外或脑卒中,是指一组由各种不同病因使脑血管发生病变引起急性脑部疾病临床上以起病急骤与出现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症侯为特征,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无论世界不同地区或不同类型国家,脑血管意外都是主要的死亡原因与致残原因。中风在我国古代是四大难症之首, 它是以猝然昏倒,不省人事,伴发口角歪斜、语言不利而出现半身不遂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疾病。如今有调查表明:我国每年新发完全性脑卒中220-250万人,每年死于脑卒中者100-140 万人,死亡率在城市占第三位,在农村占第四位,积累下来的为数更多的存活者中约75%致残,5年内复发率高达41%。如何最大限度地降低死亡率、致残率是我们医疗卫生事业面临的重要任务. 1 病因病机 中风的发病突然,是其病理是逐渐形成的。与肝、肾、心、脾的关系最为密切,其病因与虚、风、痰、火四者密切相关,发病机理罗为复杂。①情志所伤或

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效果观察

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效果观察 发表时间:2018-08-07T10:13:36.303Z 来源:《心理医生》2018年7月19期作者:罗志平[导读] 分析脑中风后遗症患者开展中医针灸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 罗志平 (哈尔滨市夏氏骨伤医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00) 【摘要】目的:分析脑中风后遗症患者开展中医针灸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60例脑中风后遗症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治疗中单纯采用补阳还五汤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开展针灸治疗,1疗程为1个月,在3个月后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中风后遗症治疗中,采用补阳还五汤联合针灸治疗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及应用。 【关键词】针灸;中风后遗症;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2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19-0351-02 中风临床上也被称为卒中,产生该病症的原因较复杂,且具有较强的多样性。主要有饮食作息不规律、脾气暴躁、或烦躁易怒等,临床症状主要有猝然昏厥、嘴歪眼斜、身体行动功能缺失等等,对患者正常的工作和生活都造成了非常显著的负面影响[1]。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3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脑中风后遗症患者6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中男12例,女18例,患者年龄43~72岁,平均年龄(52.3±5.8)岁,患者病程1~12年,平均病程(6.5±2.3)年。对照组中男11例,女19例,患者年龄43~74岁,平均年龄(54.2±4.7)岁,患者病程1~10年,经诊断,患者均符合中风后遗症的诊断标准。 1.2 方法 1.2.1对照组单纯采用补阳还五汤进行治疗,其主要成分为当归、桃仁、地龙和黄芪等,若患者的中风后遗症时间较短,则可采用水蛭、桑枝和穿山甲等药物起到活血化瘀的作用。若患者有较为显著的心悸或心阳不足的症状,应采用补阳还五汤加入艾灸草和桂枝对患者进行治疗。若患者后遗症时间较长,则应加入续断、牛膝、杜仲、肉苁蓉和熟地黄等起到良好的辅助治疗作用。若患者出现半身不遂且伴有言语不清的症状,则应在补阳还五汤基础上加入全蝎、石菖蒲、天竺黄、远志和天麻等多种成分,从而起到祛风除痰,醒脑开窍的作用[2]。 1.2.2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观察组患者行针灸1次/d,时间为25min,12d为一个疗程,连续治疗两个疗程,且中间应休息2d,此后对患者进行继续治疗。在急性期当中,所采用的治疗方法以泻为主。而在恢复期应以补为主,此外还要对患者开展艾灸治疗。在针灸时应做好针具的消毒工作,准确找到穴位,必要时可标出穴位的位置。患者存在着一定的个体差异,所以在针灸操作中可能会出现一定的偏差,针灸时主要的取穴部位为胃经俞穴、随症配穴和胆经穴等,治疗中应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采取不同的针灸治疗方式。 1.3 疗效评价 患者临床病症和生命体征均恢复正常水平,可实现独立生活和自理记为痊愈;患者临床症状和生命体征有所好转,能够扶杖行走或能够实现基本生活行为自理记为好转;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无明显变化记为无效[3]。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治疗,观察组治愈18例,好转9例,无效3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治愈9例,好转6例,无效15例,治疗总有效率为50%,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中风在临床上属于急性脑血管意外,该病症死亡率较高,此外存活的患者还会出现不同的后遗症,对患者正常的工作和生活会产生十分明显的不利影响。因此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其进行救治和处理,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从而也能够更好地提高患者康复的几率,改善预后效果[4]。在针灸辅助治疗中,患者受损受损的神经与堵塞的脉络会在一定程度上得以改善,进而也可更好地促进患者的康复。 在临床治疗中,首先应确认患者是缺血性中风后遗症还是出血性中风后遗症,针灸治疗的过程中,在急性期应采取强刺激的针灸方式,以阳经穴为主;在恢复期治疗中针灸的力度应适中,以患者感觉舒适为宜,治疗中还应取阴经、阳经穴位积极开展辅助治疗[5]。但在治疗中必须要注意的一点是患者患病的时间越长,针灸治疗效果也就越差。针灸治疗时患者患病的时间最好在6个月以内,针灸治疗的时间越早,效果就越好。 在中风后遗症的治疗中,针灸辅助治疗渐渐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该疗法的应用也使得患者神经功能受损的症状得到了显著的改善,促进了患者的康复,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首先应对患者的病症类型予以确定,采用针灸方式治疗中风偏瘫时,若患者处于急性期,则针灸是应采取强刺激的方式,针灸操作主要集中于阳经穴位。若患者处于恢复期,针灸的力度应较轻,针灸的位置主要集中于阴经。在治疗中应坚持尽早治疗的原则[6]。一般而言,发病6个月内进行针灸介入治疗能够取得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在临床研究中发现补阳还五汤能够十分有效地抑制凝血酶。此外,其对血管壁还有较强的刺激作用。同时还能释放抑制因子,这些因子会在皮下组织内与血小板黏结在一起。此外其还能十分有效地起到抗血栓以及止血的作用[7]。所以对于中风后遗症采取针灸治疗联合药物治疗的方式具有非常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具有安全、有效等多个优势,其在临床应用中可实现良好的治疗效果,与单纯的药物治疗相比,其临床治疗效果更为显著,因此也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和应用[8]。

88 康复科 中风后运动性失语中医临床路径(2017年版)

中风后运动性失语临床路径 (2017年版)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的住院患者。 一、中风后运动性失语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中风后运动性失语。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脑梗死(ICD-10编码为:I63)或脑出血(ICD-10编码为:I61)。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制订的《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试行,1995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考2014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制定的《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 2.病类诊断 (1)中经络:中风病无意识障碍者 (2)中脏腑:中风病有意识障碍者 3.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中风后运动性失语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风痰瘀阻证 气虚血瘀证 肝肾亏虚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中风后运动性失语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中风后运动性失语。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8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中风病且伴有运动性失语的住院患者。 2.由脑肿瘤、脑外伤等非脑卒中疾病引起的运动性失语患者不进入本路径。有昏迷、脑疝、并发心肌梗塞、合并严重肝肾功能障碍、重症感染、严重认知功

能障碍等情况者不能进入临床路径。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既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言语功能评定(汉语标准失语症检查)、头颅CT或MRI、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血脂、电解质、血糖、心电图、心脏彩超、凝血功能等。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维生素B12水平、叶酸水平、甲状腺功能、胸部正侧位片、TCD、颈动脉和双下肢血管彩超、头颅MRA、DSA或CTA、动态心电图、脑电图、事件相关电位(P300)、功能核磁共振(fMRI)、全腹B超等。 (八)治疗方法 1.康复治疗方法 (1)针刺治疗 体针 头针 舌针 (2)其他中医特色疗法 穴位注射 推拿疗法 (3)运动康复 (4)物理因子疗法 2.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1)风痰瘀阻证:搜风化痰,化瘀通络。 (2)气虚血瘀证:益气养血,化瘀通络。 (3)肝肾亏虚证:滋养肝肾。 3.护理调摄要点 (九)出院标准 1.语言听理解、口语表达功能有所改善。 2.日常交流能力改善。

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语言障碍临床观察分析

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语言障碍临床观察 [摘要]目的:通过对中风后遗症语言障碍患者采取针灸治疗的方法,分析与探讨治疗后语言康复的效果,讨论出更适合于中风后遗症患者的针灸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某医院接受针灸治疗的80例中风后遗症患者,将该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患者40例,对于对照组患者采取单纯针灸治疗,实验组采用语言康复训练结合针灸治疗,在治疗前后,进行语言表达能力及偏瘫患侧肢体肌力状况进行对比,找出差异,而且采取对于中风后遗症患者的护理工作。结果:在对中风后遗症患者实验组进行针灸与语言康复训练后语言表达能力明显好于单纯针灸治疗的对照组,数据显示比较具有一定的统计学意义,此外语言康复训练结合针灸治疗的实验组的患侧肌力也明显好于单纯针灸治疗的对照组,结果具有一定的统计学意义。结论:为了提高中风后遗症患者的语言障碍,文中对患者采取语言康复训练结合针灸治疗,治疗后中风后遗症患者在语言表达能力及肢体肌力都有很好的的疗效。 [关键词]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语言障碍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中风患者也在逐渐增加,中风是老年人的常见病与多发病,中风后遗症患者的症状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语言障碍以及肢体运动障碍,这两大原因会影响中风患者的预后自理能力身心健康及其社会交往能力的两个重要因素,对于患者中风后遗症患者采取针灸治疗及其语言的综合训练,可以使患者得到满意的治疗效果。护理人员在实施语言康复训练的过程中观察到语言功能锻炼的实施可以有效地提高针灸治疗的效果和患者语言表达能力,对于患者肢体肌力恢复也具有促进作用,对于中风后遗症患者不仅要采取合理的治疗还要进行康复的护理工作。通过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患者具有一定的优势,配合语言康复训练,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脑血流,促进脑功能和语言功能的尽早恢复。本文将分析语言康复训练在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患者的效果,具体情况如下。 1、临床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取某医院的80例中风后遗症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单纯针灸治疗的对照组40例,语言康复治疗结合针灸治疗40例。年龄在11-53岁之间。 1.2操作方法 选取某医院接受针灸治疗的80例中风后遗症患者,将该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患者40例,对于对照组患者采取单纯针灸治疗,实验组采用语言康复训练结合针灸治疗,在治疗前后,进行语言表达能力及偏瘫患侧肢体肌力状况进行对比,找出差异。 1.2.1基础护理 在中风患者患病之前,大多数患者患有基础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中风患者大多数年龄偏大、自身抵抗力差,容易并发症例如呼吸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等,应尽量避免风寒,出门是要注意慎天气变化,避风寒,生活中不能太过劳累。对于患者的病房要保持清洁卫生,病室环境温湿度要适宜,定时打开病房窗户通风,对于年老体弱,及其鼻饲的患者要做好口腔护理,护理人员要做好指导深呼吸及有效咳嗽,对于痰多粘稠难咳患者,要要遵照医师的安排服用化痰药物,以及可以采取配合雾化吸入、协助翻身叩背来进行排痰。尽可能让患者训练膀胱自行排尿,医护人员定时给患者使用便盆或尿壶,进行排尿,对于尿潴留患者可采用腹部按摩的方法,必要时要通过行留置导尿;患者要尽可能保持阴部皮肤清洁干燥。对于便秘者,要采取腹部按摩并配合治疗便秘中药进行服用。医护人员要做好每日晨晚间重点观察病人的排便及血压脉搏呼吸情况,一般来说,对于病情的稳定情况可以通过观察血压平稳状况,对于血压过高患者要防止出现脑溢血的复发,而对于血压偏低要做好防止脑梗塞的再发呼吸不畅通,对于痰多患者,要及时吸痰防止病人窒息,有不少患者昏厥,主要是因为在排便过程中太用力所造成的。 1.2.2心理护理

针灸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针灸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发表时间:2018-06-28T09:41:14.397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18年第5期作者:郭燕军马玉霞 [导读] 观察针灸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研究时间自2016年5月开始至2017年8月结束 郭燕军马玉霞 张掖市中医医院甘肃张掖 734000 【摘要】目的:观察针灸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研究时间自2016年5月开始至2017年8月结束,选取67例我科收治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样本,以治疗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针灸治疗组(n=34)和常规治疗组(n=33),常规治疗组予以常规治疗,针灸治疗组予以针灸治疗。而后对比两组患者运动功能、平衡功能、日常生活能力以及认知能力。结果:针灸治疗组运动功能、平衡功能、日常生活能力以及认知能力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中医针灸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康复的临床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针灸;缺血性脑卒中;临床疗效 缺血性脑卒中主要是由于大脑供血不足导致的一类脑血管疾病,而且缺血性脑卒中还存在病程长、疾病急、致残率高等特点,治疗不及时还可能会遗留下吞咽功能障碍、言语障碍、偏瘫等后遗症,给患者的预后埋下了极大的安全隐患[1]。通过临床试验发现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取针灸治疗具有较好的疗效。因此本文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取针灸治疗的效果展开系统分析。具体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础资料 将2016年5月-2017年8月我科收治[我科收治或我院针灸科收治]的67例缺脑卒中患者根据随机抽签的方式分为针灸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例数分别为34例、33例。常规治疗组男16例、女17例,年龄44-75岁,平均年龄(59.5±6.7)岁,病程1-2月,平均病程(3.5±1.2)个月;针灸治疗组男17例、[例数是不是明显错误?好像填倒了 备注数据经核实无误。]女17例,年龄45-76岁,平均年龄(60.5±6.6)岁,病程1-2月,平均病程(3.5±1.3)个月。两组患者在上述基线资料比较中差异不显著(P>0.05),一致性较佳。 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均符合缺血性脑卒中临床诊断标准;(2)患者均为初次发病,[发病多久后入院治疗的?根据文章整体情况,建议改为对中风后肢体功能活动障碍的康复治疗 备注:一般资料以具体写明病程,酌情考虑。]既往无车祸史、手术史;(3)患者既往无痴呆、精神病史;(4)本次研究向院伦理委员会申请并取得同意,同时得到家属签字同意。[有些期刊需要伦理证明,是否需要患者及家属同意? ] 排除标准:(1)排除存在晕血、晕针情况的患者;(2)排除存在其他脑部疾病的患者;[中风和脑出血,脑梗死之间是什么关系?脑出血,脑梗死都排除了,用什么患者研究?](3)对本次研究存在异议的患者。 1.2治疗措施 常规治疗组—常规治疗,包括主动训练联合被动训练,每天2次,每次30min,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调节训练内容以及训练强度;配合常规扩血管、溶栓治疗等[2]。 针灸治疗组—针灸治疗,选取穴位为:手三里穴、曲池穴、外关穴、合谷穴、环跳穴、阳陵泉穴、足三里穴、风市穴、三阴交穴、百会、风池等[似乎只是取了四肢穴,而头部穴位如醒脑开窍的百会,风池,头针等?取穴是否显得不够专业?];对于存在吞咽功能障碍的、运动功能障碍的患者要适时增加相应穴位,针刺深度以患者感受到“酸麻胀痛”为宜,每天1次,连续治疗5次,间歇2天,再进行治疗,可根据患者的具体预后情况适当调整治疗方案[3]。 1.3观察指标以及评价标准 观察指标:运动功能、平衡功能、日常生活能力以及认知能力。 评价标准:(1)运动功能:采取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ugl-Meyer)进行测评;(2)平衡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能力:采取巴氏指数量表进行测评;(3)认知能力:采取NHISS量表进行测评。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统计软件版本为SPSS20.0,包括计量资料(运动功能、平衡功能、日常生活能力以及认知能力),以()表示,检验方法为t检验,以P<0.05认为本次研究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针灸治疗组治疗前运动功能、平衡功能、日常生活能力以及认知能力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针灸治疗组各项指标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体分析见表1。

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观察

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观察 发表时间:2011-08-16T15:50:48.733Z 来源:《心理医生》2011年第2期供稿作者:孟宪梅 [导读] 随着对中风诊断、抢救水平的提高,其死亡率大幅度下降,但致残率则明显上升 孟宪梅(黑龙江省双鸭山市饶河县中医院黑龙江双鸭山 156700) 【中图分类号】R255.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1)2-0075-01 中风是以猝然昏仆,不省人事,或有口眼歪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为主证的一种疾患,因其发病急促,变化多端,如风性善行而数变,类比而称为“中风”。其发病多由肝阳偏亢,气血上逆所致,故有眩晕、指麻等先兆症状。 由于中风时病情轻重不同,分为病在经络与病在脏腑两种类型。病在经络时病位浅,病情轻,仅表现瘫痪症状,如偏瘫、面瘫等。病在脏腑时病位深,病情重,表现为突然昏倒,不省人事等精神神经症状及瘫痪症状。 中风后遗症是危害广大人民身体健康的常见多发病,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甚至造成终身残疾。针灸是首选的康复治疗方法。我院自2000年以来,采用综合疗法治疗200例,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男104例,女96例,年龄在10~77岁之间,小于30岁6例,30~50岁10例,51~60岁24例,61~70岁110例,大于70岁50例。病程小于l月130例,l~6月30例,6月以上~l年10例,脑血栓形成140例,脑栓塞28例,脑溢血2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2例。 2 治疗方法 2.1 明确治疗原则中风后遗症的病理基础是大脑组织的损害,且其损害面积的大小,部位的差异,病程的长短,均与日后的康复有很大的关系,促进大脑组织损害的康复,是治疗中风后遗症的第一目的。故针灸方法应遵循醒脑开窍为主,疏通经络,调和气血为辅的治疗法则,以起到标本兼治。 2.2 针刺治疗采用传统针灸法。参照杨长森主编《针灸治疗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头皮针平刺,采用捻转手法进针,针体直刺进针,采用提插手法。急性期用泻法,恢复期用补法。根据病情常取以下穴位:①醒脑开窍:取百会、人中、太冲;②流涎、口眼歪斜,眼不能闭合,取地仓透颊车、大迎、承浆、迎香、攒竹、鱼腰、丝竹空、阳白;③上肢不能活动或上举困难,取肩井、巨骨、天宗、肩髎、肩贞、肩内陵、曲池、合谷。④指不能伸握时,取合谷、后溪、内关透外关、大陵、阳池、八邪等;⑤下肢不能活动或抬高困难时,取环跳、秩边、阳陵泉、足三里、解溪、太冲;⑥踝关节不能背屈、跖屈时,取解溪、太冲、绝骨、昆仑等。 2.3 针灸时机脑血栓形成所致后遗症者,在病情稳定后即可接受针灸疗法治疗。脑出血所致后遗症者,则在病情稳定10天后再实行针灸疗法。 2.4 灸疗配穴中风后遗症如出现肢体浮肿或关节肿痛,灸法能起到较好的利水消肿、活血、止痛作用,并以特定电磁波治疗仪(TDP)等灸疗仪器大面积灸为宜。 2.5 功能锻炼治疗同时,强调功能锻炼,要求早期下床锻炼,患肢不能活动者,嘱家属对患肢进行被动活动。 3 疗效标准 基本痊愈:肢体活动自如,言语清楚,生活自理,能参加适当的劳动;显效:肢体活动有明显恢复,肌力较疗前上升2度,可自行走路,言语较清楚,生活不能完全自理;进步:肢体活动范围和功能较疗前有改善,肌力较疗前上升1度;无效:疗后元明显进步。 4 治疗效果 200例中,基本痊愈160例(80%),显效26例(13%),进步10例(5%),无效4例(2%),其显效率为93%。70岁以上治愈率低;病程短,治愈率高;左侧偏瘫治愈率高于右侧;弛缓型高于痉挛型;性别与疗效无明显差异。 5 体会 随着对中风诊断、抢救水平的提高,其死亡率大幅度下降,但致残率则明显上升,其致残的基本表现是由于肢体运动的障碍而引起日常活动能力的降低或丧失,使患者生活质量下降。中风偏瘫常用针刺手法,并配合功能康复训练,是与现代康复技术结合的产物,强调从偏瘫早期开始介入针灸治疗对疗效有很大关系,也与病轻的轻重、体质好坏及患者情绪、家属的护理有关。因此,要经常做好患者思想工作,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对能动的肢体鼓励作功能锻炼,对瘫痪肢体要经常作被动活动,尤其肢体远端的功能往往恢复较慢,医生、患者和家属对治疗疾病要有耐心和坚强的意志。 笔者发现偏瘫患者,很大一部分平时身体健康,所以,高血压病被忽视或不注意及时治疗,往往容易发生偏瘫,而平时血压很高的病例,因坚持长期治疗,发生偏瘫较少。因此,应定期体检,及时治疗,以预防偏瘫的发生。

针刺配合康复治疗中风后感觉性失语的临床观察

针刺配合语言康复治疗中风后感觉性失语的临床观察 周蕾1 胡浩宇2郑水红2徐雪2 作者单位:321000 金华,金华市中医院针灸科(周蕾);金华市中医院神经科(胡浩宇、郑水红、徐雪) 通信作者:周蕾, Email:zjjhzhoulei@https://www.doczj.com/doc/0f15287746.html, [摘要]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语言康复治疗中风后感觉性失语的临床疗效。方 法将66例中风后感觉性失语患者按就诊单双日分为治疗组32例(针刺加语 言康复,单)和对照组34例(语言康复组,双)。针刺组采用头皮针(语言二区、三区、运用区及视区)、舌针、体针相结合,并在头皮针留针时进行语言 训练,对照组仅予语言康复训练。两组治疗前后予《汉语失语检查法》评定失 语状况,并进行疗效评价。结果针刺加康复训练治疗感觉性失语与对照组相 比总有效率及自发谈话、理解、复述、命名功能都有差异(P

失语的分类及康复训练方法

失语的分类及康复训练方法 失语的分类,有以下四种:(1)运动性失语(又称表达性失语):病人不能说话,心里明白,对别人的话能理解。(2)感觉性失语(又称接受性失语):病人能表达,但出现逻辑错误,也不能理解别人的话。(3)命名性失语(又称健忘性失语):对某件物品能说出用途,就是说不出名称。(4)混合性失语:既有运动性失语又有感觉性失语,病人既听不懂别人说话的意思,又不会说。 失语证的病变都在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目尚无特效药物专门作用于语言中枢。因此,语言的康复训练就十分重要。方法如下 运动性失语对完全失语症病人的康复训练要像教小孩说话一样从学发音开始,由简单到复杂,如让病人用喉部发“啊”音,然后再说常用单字,如“吃”、“喝”、“好”到“吃饭”、“喝水”、“好人”等单词,也可出示卡片,让病人读出上面的字,会说的词了,再练习简单的语句,他人说上半句,病人接下半句,慢慢过渡到说整句话,然后再训练复杂的句子,最后可让病人读简单的文章。训练时说话与视觉刺激结合,如说“吃”时与饭菜结合起来,或以看图识字法,说与看图结合起来。不完全性失语病人能说出一些单字、词组、句子或说话不流利,病人常有词汇贫乏、讲话缓慢、重复语言等对类病人要耐心地教,反复复述阅读的句子,练习灵活性、锻炼语言的运用技巧。 感觉性失语这类病人的训练要比运动性失语困难些,可运用视觉逻辑法、手势法进行训练,如给病人端上脸盆,放好毛巾,并对病人说“洗脸”,病人虽不理解“洗脸”二字之意,但从逻辑上他会理解你是让他洗脸。如此反复多日进行,久而久之,就会使语言与视觉结合,语言功能得以恢复,手势法即家属用手势与语言结合的方法来训练病人,如让病人“吃饭”,训练者拿筷子以吃饭的动作多次示范,病人很快就会理解,从而主动拿筷子吃饭。 命名性失语即看到实物而叫不出名字。可用生活中常用的物品给他看,并说出名称和用途,到较少见的物品,同时还要注意反复强化已掌握的词汇。 混合性失语此类病人语言康复训练困难,必须采取说、视、听三结合的方法反复多次进行,如让病人穿毛衣,则必须既说“穿毛衣”让病人听,又要指着准备好的毛衣,并作出手势示意让病人看。 2 如何了解失语病人的感受及需要 可从病人手势及表情中理解其需要,并利用实物图片法、手势法、文字书写法等,结合病人的日常生活习惯与病人沟通,具体方法如下。 手势法手捂前额表示头痛,手在腹部移动表示肚子不舒服,手掌上下翻动表示要翻身,抬高臀部表示大小便。 实物图片法利用常用物品或自制图片,手指水杯表示口渴,手指头表示头痛。

针灸治疗中风失语

针灸治疗中风失语得临床研究进展

针灸治疗中风失语得临床研究进展 [摘要] 中风,就是以突然昏扑,半身不遂,语言謇涩或失语,口舌歪斜,偏身麻木为主要表现,并具有起病急,变化快,如风邪善行数变得特点得疾病中风也叫脑卒中。中风,西医称脑血管意外或脑卒中,就是指一组由各种不同病因使脑血管发生病变引起急性脑部疾病临床上以起病急骤与出现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症侯为特征,就是中老年人得常见病、多发病,且有20%得中风患者存在着不同程度失语。随着我国人口构成结构得逐渐老龄化,中风失语越来越困扰着我国中老年人得工作与生活,而针灸作为中国传统医学得独特方法,在治疗中风失语方面具有显著疗效。为了更好得将针灸应用于中风失语得临床治疗,现将近2O年关于针灸治疗中风失语得文献概述如下。 关键词中风失语头针舌针体针综合应用 中风就是以突然昏扑,半身不遂,语言謇涩或失语,口舌歪斜,偏身麻木为主要表现,并具有起病急,变化快,如风邪善行数变得特点得疾病中风也叫脑卒中。中风,西医称脑血管意外或脑卒中,就是指一组由各种不同病因使脑血管发生病变引起急性脑部疾病临床上以起病急骤与出现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症侯为特征,就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无论世界不同地区或不同类型国家,脑血管意外都就是主要得死亡原因与致残原因。中风在我国古代就是四大难症之首, 它就是以猝然昏倒,不省人事,伴发口角歪斜、语言不利而出现半身不遂为主要症状得一类疾病。如今有调查表明:我国每年新发完全性脑卒中220-250万人,每年死于脑卒中者100-140 万人,死亡率在城市占第三位,在农村占第四位,积累下来得为数更多得存活者中约75%致残,5年内复发率高达41%。如何最大限度地降低死亡率、致残率就是我们医疗卫生事业面临得重要任务、 1 病因病机 中风得发病突然,就是其病理就是逐渐形成得。与肝、肾、心、脾得关系最为密切,其病因与虚、风、痰、火四者密切相关,发病机理罗为复杂。①情志所伤或所老肾衰,致阴阳失调,发为本病。或因暴努伤肝,使肝阳暴动,引起心火,风火相

针灸治疗脑卒中偏瘫临床分析

针灸治疗脑卒中偏瘫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15-09-15T16:11:30.260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1期作者:龙开君 [导读] 湖南省体育运动医疗专科医院湖南长沙 410008 脑卒中偏瘫是脑中风学名,又称脑血管意外,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因脑血液循环障碍引起的突发性疾病。 湖南省体育运动医疗专科医院湖南长沙 410008 摘要:目的:探讨针灸治疗脑卒中偏瘫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 9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8例,采取常规康复与中西药治疗;观察组48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运用针灸头针体针并用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3 个疗程后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1.67% 和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各项指标评分也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针灸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效果明显,且对神经功能重建有显著作用,能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脑卒中;偏瘫;针灸;疗效 脑卒中偏瘫是脑中风学名,又称脑血管意外,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因脑血液循环障碍引起的突发性疾病。此病多发于中老年人群,大多数患者经抢救后仍会留下后遗症,导致患者神经功能出现障碍,偏瘫是脑卒中最常见的表现,严重影响患者及家属的生活质量。多年的临床治疗发现,针灸治疗对脑偏瘫患者神经功能重建有显著作用:增加脑部含氧量、增加氧在毛细血管内向脑组织的弥散半径、改善缺血脑组织的氧供给、减少细胞凋亡、促进凋亡细胞恢复具有很大功效[1]。本文对96例患者的研究旨在观察针灸治疗脑卒中偏瘫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病例选自医院2008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9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其中男性64例,女性32例。年龄39.5 ~ 83.6 岁,平均为(47.5 ± 6.8)岁。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认知功能,病程等基础资料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符合全国第四次脑血管会议制定的脑卒中偏瘫诊断标准;②有一侧肢体瘫痪;③经各项检查均为首次发病,且病程都< 28 d,无明显其他并发症。③患者年龄35~85 岁,且存在认知功能和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神级功能损害检测评分≥ 17 分。排除标准:①精神意识障碍患者;②严重的认知功能障碍或者昏迷患者;③不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48例患者采取常规治疗,给予常规神经内科药物,脑梗死患者以改善微循环、抗凝为主,脑出血患者以脱水降颅压为主,并营养脑神经、改善脑血液循环等;服用中药补阳还五汤,临症加减。 1.2.2 观察组48 例患者在接受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运用针灸治疗[2]。 1.2.2.1体针治疗: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取穴以手足阳经穴为主,辅以太阳、少阳经穴。初病只取患侧,久病双侧刺灸。主穴取百会、人中、内关、风池、风府、手三里、足三里、极泉、尺泽、曲池、外关、肩颈、合谷、膻中、阳陵泉、云门、三阴交、太溪、环跳、涌泉等腧穴。每次于患侧施针约12 个腧穴,斜刺针深度约1 ~ 1. 5 寸,每天1 次,每次20 ~30 min,20 d 为1 个疗程,1个疗程后休息3 d 再进行下个疗程的治疗。 1.2.2.2 头针治疗:偏瘫对侧大脑皮层投射区进行常规局部消毒,进针一般选用28 ~ 30 号1. 5 ~ 2 寸长的不锈钢毫针。针与头皮呈30°左右夹角快速进针至头皮下,当针达到帽状腱膜下层时,指下感到阻力减小,这时使针与头皮平行继续捻转进针,根据穴区的不同一般可刺入0. 5 ~ 1 寸。然后运针,只捻转不提插,为固定针的深度及方便捻针,一般以拇指掌侧面与食指桡侧面夹持针柄,以食指的掌指关节快速连续屈伸,左右旋转针身,捻转速度每分钟200 次左右,进针后持续捻转2 ~ 3 min,反复操作2 ~ 3 次即可起针,留针期间嘱其活动肢体(重症患者可作被动运动)加强肢体的功能锻炼。起针时,如针下无沉紧感,可快速抽拔出针,也可缓缓出针,起针后用消毒棉球按压针孔片刻以防出血。 1. 3 疗效判定标准根据第四届全国脑血管会议通过的脑卒中偏瘫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与临床疗效评定标准评定疗效。按神经功能缺损及病残程度:基本治愈:能独立行走,生活自理(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 ~100%,病残程度为0 级);显著进步:能拄拐杖行走,生活基本自理(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 ~ 90%,病残程度为1 ~3 级);进步:患侧肢体能动,肌力提高1 ~ 2 级,但无法独自站立(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 ~ 45%);无变化:连续治疗3 个月无改善(功能缺损评分波动范围为± 17%)。总有效率=(基本治愈+ 显著进步+ 进步)/病例数× 100%[3]。 1.4 观察指标[4]: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八项指标,总分0 一45 分,轻型:0-15分,中型:16-30分,重型:31-45分。②偏瘫评测用Fngl - meyer 评测法上肢运动(FMA 上肢)的最高分为66 分,下肢(FMA 下肢)为34分,上下肢运动总分(FMA 运动)100 分。 ③Barthel 指数(也叫“巴氏指数”)将其15 个条目中,每一项目分为四个水平(第一水平:自理;第二水平:在器械帮助下自理;第三水平:需要他人的帮助;第四水平:完全依赖别人)。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 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 检验,以P < 0. 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针灸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为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同时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及各项指标评分也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脑梗死运动性失语患者的语言康复训练

脑梗死运动性失语患者的语言康复训练 2008年08月10日星期日 08:58 言语是人类大脑特有的功能,是交流思想的重要工具。脑梗死所致运动性失语是一种危害较大的常见临床症状,病人不能说话,或只能讲一两个简单的字且不流利,用词不当,但对别人的语言能理解,对自己用错词也知道。因此,失语患者的语言康复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自2001年以来,我们对经头颅CT扫描证实为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的32例患者进行了语言训练,和对照组比较,患者语言功能康复明显。 1 临床资料 1.1 对象训练组32例,为2002年3月至2004年11月住院的能够接受语言训练(意识清楚,理解力正常)的脑梗死运动性失语患者。训练组除接受常规治疗外还接受一个疗程(20 d)的语言康复训练。32例患者中男性24例,女性8例;年龄50岁~60岁;发病至入院时间:26例脑梗死后1周内入院,6例病后20 d~30 d入院;训练开始时间:患者入院后2 d~3 d。对照组30例,为2000年2月至2002年2月的住院病例,均为意识清楚、理解力正常的脑梗死运动性失语患者。30例患者中男性22例,女性8例;年龄50岁~60岁;发病至入院时间:25例脑梗死1周内入院,5例病后20 d~30 d入院;入院后仅接受常规治疗2个疗程(每个疗程10 d,共20 d左右)。 1.2 根据患者言语障碍程度,将运动性失语分为两类。 1.2.1 完全失语不能自发和复述言语。 1.2.2 不完全失语自发言语或(和)复述有不同程度的障碍,依据其程度又分为轻度:语量51字/min~99字/min,说话略费力,可复述长句;中度:语量<50字/min,说话费力、含糊不清、可说短语名(<3个字),可复述某些词组、短语;重度:患者仅能用同样的几个字回答任何问题;能复述部分字词。 2 语言康复训练方法 2.1 利用口形及声音训练对于不能随意支配自己唇舌发出想要发的声音的完全失语、重度、中度不完全运动性失语患者,我们在训练开始时,先教会患者通过口形及声音支配控制自己的唇舌运动练习发音。即训练者先做好口形、发音示范,然后指导患者通过镜子观察自己发音时的口形,来纠正发音错误或通过录音机将自己的发音和正确的发音作比较纠正。首先练习最容易见效的韵母、声母如发“a”声,或用嘴吹火柴诱导发唇音。用简单的“是”、“不是”让患者回答,说话时语速缓慢,并给患者充分的时间回答问题[1]。 2.2 利用语言训练磁带练习我们将日常生活用词组、句子制成适宜患者跟读的盒式录音带,每面磁带有30 min练习内容,每次练习2 min~3 min间隔休息15 s。磁带配有背景音乐,起始处有一段鼓励、暗示患者进行语言训练的录练习,改善发音。先易后难,我们一般先让患者练习A面(2个字的词组),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后,根据患者语言康复情况练习B面(句子)。每次练习30 min,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