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5四川农业大学857生态学

2015四川农业大学857生态学

2015四川农业大学857生态学
2015四川农业大学857生态学

2015年四川农业大学风景园林专业生态学试题

一、选择题(30)

1.地形因子对生物的作用()

A.直接作用

B.间接作用

C.潜在作用

2.下列不属于城市土壤环境的特点的是()

A土壤贫瘠B土壤紧实C土壤盐碱化D土壤板结

3.PM2.5的指标物质是()

A二氧化碳B臭氧C重金属D颗粒污染物

4.保肥保水能力最好的土壤()

A壤土B粘土C沙土D湿土

5.判断物种是否是优势种的依据()

A数量B大小C分布范围D对群落的作用

6.什么是互利共生()

7.城市信息流的主要载体()

A建筑B绿地C人D能量

8.光化学烟雾的成分()

A二氧化碳B二氧化硫C臭氧D重金属

9.自然界少见的种群分布格局()

A随机分布B均匀分布C集群分布D团聚分布

10.成都平原属于()

A热带雨林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C温带针叶林D寒带荒漠

11.维护生态系统稳定的反馈机制()

A正反馈B负反馈C正负反馈都不是D正负反馈都是

12.人工方法延长光照可使提前开花的是()

A长日照植物B短日照植物C中日照植物D日中性植物

13.生物金字塔的某一级所有物质的总合()

A营养级B群落C种群D

14.对受干扰的生态系统进行修复的是什么()

A自然保护B生态恢复CD

15.生物生存环境低于或者高于某一温度,会出现死亡或受伤害,这种限制温度是()A最高温度B最低温度C最适温度D临界温度

二、名词解释(30)

1.光饱和点与光补偿点

2.生态型和生活型

3.斑块与廊道

4.K-对策与R-对策

5生态系统服务与生态系统健康

三、简答题(40)

1.城市水环境的特点

2.什么是城市热岛效应及其原因

3.逻辑斯谛模型的公式及各参数的生态学意义

4.日本宫胁昭林地重建的理论基础及步骤

5.什么是城市绿地以及城市绿地评价的内容

四、论述题(30)

1.论述光对园林植物的生态作用

2.在全球范围内,城市生态系统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体现在那些方面

五.实验设计(20)

从论文提目、论文目的及意义、论文关键问题、研究内容以及预期结果这五方面阐述你的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生态学概论实验指导教材

《生态学概论》实验指导 实验一生态因子的综合测定技术 第一部分生态因子测定的若干仪器与使用方法 一、实验内容: 气温、空气湿度、光照强度、土壤温度和pH测定的仪器与使用方法。 二、目的要求: 熟悉生态学生态因子测定的基本仪器的使用方法。 三、主要仪器设备: 温度计、湿度计、照度计、土壤温度计、pH计。 教师先逐一介绍照度计、温湿度计、土壤温度计、pH计等仪器使用方法和观察记录方法后,学生分成4组练习,熟悉各仪器的使用和观测方法。 照度计:测定太阳辐射强度(单位为lx, u mol m-2 s-1)一般采用照度计(国产有ST80A 型、ZF2型),它是利用光电原理制成的。光电池具有一个氧化层,在光的作用下,从那里放出电子,只要用一个低电阻的电流表把金属膜和金属基部相连接,就会发出一个与光强度成正比的电流。这种电池对300—700nm的光是不是灵敏的,而且具有反应迅速、不需要外接电源等优点。 测定时,在照度计的电池槽内装上电池,把光电头插头插入仪器的插孔,打开开关及探头盖,照度计的显示屏上显示读数,待数字稳定后,把光敏探头置于欲测光源处,便可读数。显示屏的读数分4档,每档相差10倍(单位为lx)。 温、湿度计:温度包括气温和土壤温度。常用的温度测量仪主要有以下三类: (1)玻璃液体温度计 一般分为两类,一是水银温度表,如普通温度表、最高温度表等; 另一类是利用有机液体(如酒精)制成的,如最低温度表。玻璃液体温度表用与瞬时测定,灵敏度较高。 空气湿度可用通风干湿温度计测定。通风干湿温度计分干球温度计和湿球温度计,前者用于测定气温,后者用于测定大气湿度。测定时,在湿球温度计下端的水槽中注满水,在温度计的探头上绑上纱布,把纱布的另一端放进水槽中,然后把温度计置于欲测的地方(注意要置于空气流通处)。由于水分蒸发吸收热量,湿球温度计的温度将较干球温度计的温度低,从两者的温度差反映出空气的湿度。几分钟后,分别读取干球和湿球的温度,根据干球温度和湿球温度的大小及两者的温度差,从温度计后面的表中,便可查出相对湿度的大小。 空气湿度通常用相对湿度表示。相对湿度是指在一定的温度下,空气中的实际水汽压(e) 与该温度下空气的饱和水汽压(e m) 的比率(以百分比表示),即: 相对湿度=(e/e m)×100%。 (2)自记温度计 这是利用双金属片热胀冷缩而变形的原理设计而成的温度计,它不但可以记录某个时间的温度,而且可以知道某段时间内大气温度的变化情况、温度极值(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

四川农业大学无机及分析化学

注:1.答题前,请准确、清楚地填各项,涂改及模糊不清者、试卷作废。 2.试卷若有雷同以零分计。 答题说明: 1、答题限时120分钟,闭卷; 2、使用计算器或者对数表; 3、试卷共5页,答题时尽量做在试卷上。 一、判断题(共20分,每小题1分,正确者在括号内打“√”,错误者打“×”) 1.从大量的分析对象中抽出一小部分作为分析材料的过程,称为采样。() 2.无机试样溶解后最常用的处理方法有酸溶法、碱溶法和熔融法。有机试样的分解,通常采干式灰化法和湿式消化法。() 3.土壤样品的采集之后,必须风干、粉碎、过筛,以增加其均匀程度,也便于以后的处理。() 4.系统误差是由于一些不确定的原因造成的。()

5.同一分析试样在多次重复测定时,平均值与真实值之间的符合程度,叫精密 度。 () 6.正态分布曲线清楚地反映了随机误差的对称性、单峰性、抵偿性。 () 7.滴定分析中的关键问题是如何正确操作。() 8.用来直接配制标准溶液的物质称为基准物质,KMnO 4 是基准物质。()9.根据质子理论,凡是给出质子的物质是碱,凡是接受质子的是酸。()10.某样品真值为25.00%,测定值为25.02%,则相对误差为-0.08%。()11.分析天平底盘下的垫脚螺丝是调节天平零点的。() 12.用间接法配制Na 2S 2 O 3 标准溶液,要加入少量的NaOH以维持Na 2 S 2 O 3 溶液 的微碱性。() 13.朗伯比耳定律适用于一切均匀的非散射的吸光物质。() 14.H原子量=1.0079,S原子量=32.06,故H 2 S的摩尔质量为34.0758。()15.氧化态和还原态的活度都等于1mol.L-1时的电极电位,称为标准电位。它是一个常数,不随温度而变化。() 16.酚酞和甲基橙都可用于强碱滴定弱酸的指示剂。() 17.ε在分光光度分析中表示摩尔吸光系数。() 18.基于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而建立的分析方法,称为比色法。()19.铬黑T指示剂在pH=7~11范围使用,其目的是为减少干扰离子的影响。 ()20.多元弱碱在水中各形体的分布取决于溶液的pH。() 二、选择题(共50分,每小题2分)

园林生态学-期末复习要点

园林生态学复习资料 一、单项选择题 1.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基础是整体论和。 A.信息论 B.控制论著 C.系统理论 D.稳定论 2.下列原理中,不属于景观生态学基本原理的是。 A观结构和功能原理 B.生物多样性原理 C.物种流动性原理D.景观叠加原理 3.下列要素中,不属于景观要素类型的是。 A.斑块 B.交点 C.走廊 D.本底 4.走廊具有双重性质,一方面是具有连通作用,另一方面具有。 A.障碍作用 B.网络作用 C.联系作用 D.扩散作用 5.廊道的重要特征有弯曲度和。 A.连通性能 B.控制性 C.多样性 D.封闭性 6.下列指标中,不属于景观多样性指标的是。 A.丰富度B.可及度 C.Simpson多样性指数 D.相对分块数 7.不同的森林类型的结构可分为两个系列,一个是地境系列,另一个是。 A.时间系列 B.空间系列 C.平面系列 D.立体系列 8.下列特征中,不属于网状景观的空间特征的是。 A.走廊宽度 B.网的回路C.网的面积 D.网格大小 9.在影响景观形成的气候因素中,温度和是更为重要的气候地理因素。 A.太阳辐射B.降水 C.风 D.海拔高度 10.植物可以根据其生活型分为乔木,灌木,草本植物和。 A.地被植物B.苔藓植物 C.草坪植物 D.藤本植物 11.人类对斑块结构的影响有:斑块类型,斑块大小,斑块形状和。 A.斑块生产力 B.斑块起源 C.斑块周转率D.斑块密度 12.影响污染空气散播的主要因素有气象因素,地形因素和。 A.降水因素 B.地貌因素C.植被因素 D.人口因素 13.植物的运动地靠来实现的。 A.散布 B.迁移 C.巢区活动 D.群落活动 14.景观变化的作用力之一是自然力,自然力又分为物理力和.A.化学力B.生物力 C.天然力 D.地动力 15.根据景观变化的作用力强度,景观产生四种不同的结果,它们是波动,建立新的平衡和景观替代。 A.恢复 B.破坏 C.上升 D.下降 16.景观内部的开放性,和物种以及遗传多样性是保持景观稳定的因素。 A.系统性 B.统一性 C.同质性D.异质性 17.土地的综合分类是考虑地形,气候,土壤和等各种属性。 A.地理纬度 B.海拔高度C.植被 D.动物分布 18.城市景观是什么最为明显的景观类型。 A.人为干扰 B.自然干扰 C.物质生产最高 D.系统最为稳定 19.水土流失属于下列哪种景观流。 A.物种流B.物质流 C.信息流 D.能量流 20.湖南的主要地貌类型是。 A.黄土地貌 B.河谷地貌C.山地地貌 D.冰川地貌 21景观的地理学概念起源于 A.德国 B.英国 C.荷兰 D.捷克斯洛伐克 22.景观是处于的一级生物组织层次。 A.生物圈之下,区域之上 B.群落之下,个体之上C.生态系统之上、区域之下 D.种群之上,群落之下 23.1982年,的成立,标志着景观生态学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A.风景园林学会 B.生态学会C.国际景观生态学会 D.国际生物圈组织 24.景观要素斑块在景观镶嵌体中的视觉表现就是 A.颗粒的粗糙程度 B.颗粒的形态 C.颗粒的边缘 D.颗粒的色彩 25.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中个关系表达式,表示物种与岛屿面积之间的关系。 A.S=cA z B.K=E/r C.I ij=Pij/d2 D.RDI=Rn/r.L 26.水的下渗主要取决于不同地方的 A.植被类型 B.毛细管孔隙的大小 C.土壤孔隙的大小 D.降雨量大小 27关于巢区和领域的关系,一般情况下,下列的说法是正确的。 A.巢区大于领域 B.巢区小于领域 C.巢区就是领域 D.巢区就是巢区,领域就是领域

园林生态学复习重点

绪论 海克尔定义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在其生活过程中与环境的关系,尤其指动物与其他动物、植物之间互惠或互敌对的关系。 生态学发展简史: 1.生态学萌芽时期:16世纪以前,人类依赖自然生存,在长期与自然的交往及生产实践过程中,不断积累有关植物和动物的知识,对自然地了解逐渐增多。人类在生产实践中不断积累的这些知识为生态学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2.生态学建立时期:17-19世纪。十七世纪后,有关生态学的知识逐渐丰富。十九世纪末,生态学作为生物学的分支科学诞生。 3.生态学巩固时期:20世纪初-50年代。生态学进入到生态系统这一新阶段。 4.现代生态学时期:20世纪60年代后,科学发展,生产力提高,人类与环境矛盾日益突出,人类面临人口爆炸、资源短缺、能源危机、粮食不足、环境污染五大问题的挑战,人们意识到生态对保持人类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 生态学概念和主要研究内容:(概念)园林生态学是研究城市居民、生物和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关系。(内容)1.城市地区特殊的生态环境条件与园林植物的相互作用关系。2.城市绿地生态系统改善城市环境的作用和标准。3.城市植被营建管护相关的植物群落生态学知识。4.城市景观生态规则以及城市的生态恢复与生态管理等。 第一章城市环境与生态因子 环境:是指生物个体或群体外的一切因素的总和。构成环境的各个因素称为环境因子。 生态因子:环境因子中,能对生物的生长、发育和分布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作用的因子。生境:是指植物体或植物群落所居住的地方,是具体的特定地段上对植物起作用的生态因子的总和。 城市环境的特征(简答) (1)城市环境的高度人工化特征 (2)城市环境的空间(平面和立面)特征 (3)城市环境的地域层次特征:建筑空间、道路广场空间和绿地空地空间 (4)城市境污染特征:如“热岛效应”。 城市环境容量 1.环境容量:是指某一环境在自然生态结构和正常功能不受损害、人类生存环境质量不下降的前提下,能容纳的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 2.环境污染:当污染物进入环境中的量超过环境对污染物的承受能力(环境容量时),环境就会恶化,对人体健康、动植物正常生长发育产生危害,该现象称为环境污染。 3.城市环境容量:是指环境对于城市规模及人的活动提出的限度。 生态因子的分类:气候因子、土壤因子、地形因子、生物因子、人为因子 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1. 综合性(生态环境是由许多生态因子组合起来的综合体,对植物起着综合的生态作用)2. 非等价性(对植物起作用的诸多因子是非等价的,其中必有一个或几个因子起决定性作用,这个因子称主导因子)3. 不可替代性和互补性 4. 阶段性5. 直接作用与间接作用 最小因子定律:稳态条件下,植物生长所必需元素中,供给量最少(与需要量比相差最大)的元素决定着植物的产量。

土壤生态学实验指导

土壤生态学 曹志平胡菊编 2007年10月24日 资源环境学院生态系

实验一、培养计数法测定土壤原生动物数量--------------------1 实验二、土壤中线虫的分离方法及杀死固定--------------------4 实验三、土壤螨类的分离------------------------------------6 实验四、氯仿薰蒸浸提法测定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

实验一、培养计数法测定土壤原生动物数量 目前国际上通常采用的有直接计数法和间接计数法两种。直接计数法(direct counting method),顾名思义,就是对土壤中的原生动物不进行培养,而是取一定量的新鲜土壤,加一定量的水或土壤浸出液,摇匀后即进行镜检,得到土壤原生动物丰度(单位重量土壤中的原生动物个数)。间接记数法主要是培养记数法。鉴于土壤这一特定环境,土壤原生动物种类都能形成胞囊,以渡过土壤干旱环境。风干后土壤原生动物形成的胞囊,用培养的方法诱导脱开胞囊,以推知其种类和数量分布。在培养过程中一切器皿、培养基均经高压灭菌,接种时也应避免尘埃落入,以确保培养不受污染。本实验主要采用Singh(1995)和Stout(1962)的“3级10倍”环式稀释法。 仪器、设备和材料 烘箱、培养箱、灭菌锅、培养箱、镊子、玻璃环、三角瓶、烧杯等。 方法与步骤 1土样采集 土壤原生动物很难直接从土壤、水体中采集,要通过室内培养。土壤原生动物在土壤环境干旱时,都能形成胞囊,以等待土壤水分来临后再脱胞囊而活动。所以土壤原生动物的采集,实际上是采集土壤样品,带回实验室进行培养而取得标本。 由于原生动物在土壤中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因此在一个采样区内,需采集10个采样点。用圆形采样器取土样,把土样放入铝盒带回室内。在培养之前,需测定土样含水量。 2 稀释土样 2克风干土样(如有条件,也可以直接用湿土)加18毫升无菌水,充分振荡,可用超声波仪粉碎土壤,使之与水充分混合,这时的稀释度为10;然后用定量吸管吸取2毫升102的土壤悬浮液,加入18毫升无菌水,充分摇匀,此时稀释度为103。依此法逐级稀释,即可得到103、104、105、106……的稀释液。根据原生动物的丰富度选择土壤的稀释度,但每一定量土样均要选择连续的3个稀释度,,即“3级10倍”之意(图1)。 3培养基制备 0.5克氯化钠加1.2克琼脂加98毫升蒸馏水(如用量较多,可按此比例增加),搅拌后在高压灭菌锅中加热灭菌,然后趁热到入培养皿,在凝固之前插入5个内径为1.8厘米、高为0.6厘米的玻璃环。每个土样需6个培养皿30个玻璃环。 4接种、培养和镜检 取其中的连续3级悬浮液,摇匀后每级稀释液各取1ml接种于各自的玻璃杯内,即1、2号培养皿的10个玻璃杯内各滴入1ml第一级稀释液,同样3、4号和5、6号培养皿的10个玻璃杯内分别滴入第二级和第三级稀释液(第一、二、三级稀释液的稀释度是多少,则取决于研究的土壤中原生动物数目的多寡,如采用104-106稀释度系列,则第一级稀释液为104,第二级为105,第三级为106),置于光照培养箱25℃以下培养(图1)。分别在第4、7、11天时在低倍镜下观察每个环中有无原生动物,按肉足虫、鞭毛虫、纤毛虫分别记录。低倍镜下可分清此三大类,但无法鉴定种类。可在实验结束时,再吸出在高倍镜或油镜下鉴定种类。

2016年3月四川农业大学《大学物理(专科)》1603补考作业试题及满分答案

四川农业大学《大学物理(专科)》1603补考作业试题 及满分答案 一、单选题(共20道试题,共40分) 1. 下面哪一种说法是正确的 C A. 运动物体的加速度越大,速度越大 B. 作直线运动的物体,加速度越来越小,速度也越来越小 C. 切向加速度为正值时,质点运动加快 D. 加速度为零时,速度也为零 2. 在静电场中,有关静电场电场强度与电势之间的关系,下 列说法中正确的是(D ) A. 场强大的地方,电势一定高 B. 场强为零处,电势也为零 C. 场强相等处,电势一定相等 D. 场强为零处,电势不一定为零。 3. 对于沿曲线运动的物体,以下几种说法中哪一种是正确的 ( B) A. 切向加速度必不为零 B. 法向加速度必不为零(拐点处除外) C. 法向加速度必为零 D. 若物体作匀速率运动,其总加速度必为零。 4. 下列说法中哪个是正确的D

A. 合力一定大于分力 B. 物体速率不变,所受合力为零 C. 速度很大的物体,运动状态不易改变 D. 质量越大的物体,运动状态越不易改变 5. 下列说法中哪一个是对的A A. 物体的动量不变,动能也不变 B. 物体的动能不变,动量也不变 C. 物体的动量变化,动能也一定变化 D. 物体的动能变化,动量却不一定变化 6.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A. 若安培环路上B处处为零,则该环路内电流代数和为零 B. 若安培环路内无电流,则该环路上的B必定处处为零 C. 若安培环路上B处处不为零,则该环路内必有电流 D. 若安培环路内有电流,则该环路上B必定处处不为零 7.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A. 若安培环路上B处处为零,则该环路内电流代数和为零 B. 若安培环路内无电流,则该环路上的B必定处处为零 C. 若安培环路上B处处不为零,则该环路内必有电流 D. 若安培环路内有电流,则该环路上B必定处处不为零 8. 对于理想气体,经历以下过程,其内能一定增大的是(D ) A. 先等温膨胀,后等容降压 B. 先等压膨胀,后等容降压

《园林生态学》复习题

《园林生态学》复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 1、生态系统是由两大部分组成的,即有生命类与无生命类,其中有生命类又包括以下三个组成部分,即、、。 2、大气水分种类分为、、三类。 3、由于人类有意或无意将某种生物带入适宜其栖息和繁衍的地区,该生物种群不断扩大,分布区稳定地扩展,这种过程称为。 4、温室气体主要指、、、其中对增温起着重要的作用,增温的潜力最大。 5、现代环境问题可分为三大类:、、。 6、光对生物的生态作用主要由、、三方面构成。 7、北方在引种时,可利用处理来促使树木提前休眠,准备御寒,增强越冬能力。通常可促进植物营养生长。 8、种群数量的变化是种群动态的重要标志,取决于种群的与, 和这两组对立的过程。 9、城市绿地的功能是综合的,具有生态环境效应、和效应。 10、相对湿度受到环境温度的调节:温度增加,相对湿度;温度降低,相对湿度。 11、反馈分为和。可使系统保持稳定,使系统偏离加剧。 12、由于人类有意或无意将某种生物带入适宜其栖息和繁衍的地区,该生物种群不断扩大,分布区稳定地扩展,这种过程称为。 13、A、B两种植物生长在一起时,A植物生长受到抑制,B植物不受影响的现象叫作;A植物和B植物的生长发育都得到促进,称为。 14、生态学研究对象很广,但生态学家对其中4个组织层次特别感兴趣,即、 、、。 15、城市绿地的生态环境功能是多方面的,其中,城市绿地净化环境的效应表现在能和、。 16、在热带雨林中,有很多柱状的茎和板状根的常绿木本植物分属不同的科,还有热带荒漠环境中的许多肉质植物,它们的亲缘关系都很远,这些现象说明了不同种类植物对相同环境的现象。 17、景观和景观要素的关系是相对的。景观强调的是,景观要素强调的是。 18、两个和多个群落之间(生态地带)的过渡区域,称为。

生态学实验指导汇总

实验一鱼类对温度、盐度耐受性的观测 【实验目的】 (1)认识并练习判断生物对生态因子耐受性范围的方法。 (2)认识不同鱼类对温度、盐度等因子的耐受限度和范围不同,这种不同的耐受性与其分布生境和生活习性密切相关,加深对Shelford 耐受性定律的理解。 (3)认识影响鱼类耐受能力的因素。 【实验器材】 1、实验动物:鲤鱼(Cyprinus carpio)、鲫鱼(Carassius auratus)等。 2、设备与试剂 光照培养箱、温度计、天平、加热棒、容纳箱、玻璃棒等 【方法与步骤】 1、观察动物对高温和低温的耐受能力 (1)建立环境温度梯度(5℃,室温20~25℃,35℃)。 (2)对实验动物称重,并记录其种类、驯化背景等。 (3)将鲤鱼和鲫鱼各6条分成一组,分别暴露在5℃、室温和35℃下30分钟。观察行为。如果正常,则停止观察;如有异常,则观察在该温度条件下动物死亡数达到50%时所需要的时间。如果动物明显不动,则可认定死亡。 注:将动物放入低温(高温)环境中后,如果动物马上出现死亡,说明温度过低(或过高),应适当提高(降低)2~3℃再观测。同时观察并比较室温条件下各鱼的行为。

(4)将鱼类在高温和低温出现死亡的温度条件下死亡率随时间的变化记录在表1-1中。 表1-1 极端温度下不同鱼类死亡率随时间的变化 2 观察不同淡水鱼类对盐度的耐受能力 (1)建立盐度梯度(20‰,30‰,40‰)。 (2)对实验动物称重,并记录其种类、驯化背景等。 (3)将鲤鱼和鲫鱼各6条分成一组,分别放入20‰,30‰,40‰的盐度环境中,同上观察其行为30分钟。如果正常,则停止观察;如有异常,则继续观察在该条件下动物死亡数达到50%时所需要的时间。如果动物明显不动,则可认定死亡。 (4)将鱼类在各盐度条件的死亡率随时间的变化记录在表1-2中。 表1-2鱼类对盐度的耐受性观测结果记录表

最新四川农业大学《大学物理(专科)》1603补考作业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共20道试题,共40分) 1. 下面哪一种说法是正确的C A. 运动物体的加速度越大,速度越大 B. 作直线运动的物体,加速度越来越小,速度也越来越小 C. 切向加速度为正值时,质点运动加快 D. 加速度为零时,速度也为零 2. 在静电场中,有关静电场电场强度与电势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D ) A. 场强大的地方,电势一定高 B. 场强为零处,电势也为零 C. 场强相等处,电势一定相等 D. 场强为零处,电势不一定为零。 3. 对于沿曲线运动的物体,以下几种说法中哪一种是正确的(B) A. 切向加速度必不为零 B. 法向加速度必不为零(拐点处除外) C. 法向加速度必为零 D. 若物体作匀速率运动,其总加速度必为零。 4. 下列说法中哪个是正确的D A. 合力一定大于分力 B. 物体速率不变,所受合力为零 C. 速度很大的物体,运动状态不易改变 D. 质量越大的物体,运动状态越不易改变 5. 下列说法中哪一个是对的A A. 物体的动量不变,动能也不变 B. 物体的动能不变,动量也不变 C. 物体的动量变化,动能也一定变化 D. 物体的动能变化,动量却不一定变化

6.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A. 若安培环路上B处处为零,则该环路内电流代数和为零 B. 若安培环路内无电流,则该环路上的B必定处处为零 C. 若安培环路上B处处不为零,则该环路内必有电流 D. 若安培环路内有电流,则该环路上B必定处处不为零 7.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A. 若安培环路上B处处为零,则该环路内电流代数和为零 B. 若安培环路内无电流,则该环路上的B必定处处为零 C. 若安培环路上B处处不为零,则该环路内必有电流 D. 若安培环路内有电流,则该环路上B必定处处不为零 8. 对于理想气体,经历以下过程,其内能一定增大的是(D ) A. 先等温膨胀,后等容降压 B. 先等压膨胀,后等容降压 C. 等温降压过程 D. 等压膨胀过程 9. 在系统不受外力作用的非弹性碰撞过程中C A. 动能和动量都守恒 B. 动能和动量都不守恒 C. 动能不守恒,动量守恒 D. 动能守恒,动量不守恒 10. 一半径为R的均匀带电球壳,在其球心O处放置一点电荷q,该电荷受的电场力为零,若该电荷偏离球心O ,则该电荷q的受力情况为(A ) A. 变大 B. 变小 C. 不变 D. 无法判断

生态学实验

实验一生态因子(光照强度)的综合测定 一、实验内容 1、测定不同种类树木树冠内外光照强度,分析不同盖度大小的树木光照强度的差异性。 2、测定不同群落内外光照强度,分析不同群落光照强度的差异性。 二、目的要求 1、了解测定光照强度的方法,并掌握照度计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 2、通过不同树冠内及不同群落中光照强度的测定,认识植物和光的相互作用。 三、实验仪器设备 1、照度计、钢卷尺、皮卷尺、记录纸等。 2、事先选好被测树木和测试群落。 四、实验步骤及数据记录 1、分组测定不同树冠内光的分布 在校园中选择树冠密实与疏散的树木各一株,分层测定树冠内的光照强度,分层时,层面必须与入射光垂直,同时测定树冠外的光照强度作为对照。每层重复测定6次,结果记入表1中 表1 树冠内外光照强度测定记录表 2、分组测定不同群落中光照强度的分布 选择两个不同的群落类型,在每一群落中随机设置3个样点(如群落上层、中层、下层),水平分层测定光照强度,每层重复4次,结果填入表2中,取平

均值,计算各层的相对光强。 表2 不同群落光照强度测定记录表 五、实验报告及讨论 1、绘制不同树冠内光的削减图,比较它们的异同,并讨论有关树木补偿点的问题。 2、绘制不同群落中的削减曲线,并加以比较分析。 六、实验注意事项 1、在任何情况下,不得将光电池直接暴露于强光下,以保护其灵敏度。 2、光探头要准确地放置在测定位置,使光电池与入射光垂直。 3、每一次测定量程开关必须遵循从高档到低档的顺序,以免烧坏仪器。当屏幕显示“1”时表示过载,需将量程开关调高一档;当屏幕上的第一位数字为“0”时,需将量程开关调查低一档,以增加精确度。 4、每次用毕,及时关闭电门,以免使电流计受损。 5、温度与湿度会影响仪器的灵敏度,不能把照度计存放在潮湿或温度超过40℃的地方。 6、仪器使用一段时间后,显示屏左上角出现“LOBAT”字样时,需要更换电池。

园林生态学

生态学复习重点 1、环境与环境因子:与某一特定主体有关的周围一切事物的总和,就是这个主体的环 境。构成环境的各个因素称为环境因子(因素),包括需要的、不需要的或者是有害的因子。 2、生态因子:在环境因子中,能对生物的生长、发育和分布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作用 的因子。(如温度、水、二氧化碳等直接起作用的因子,以及地形、坡向、海拔高度等间接起作用的因子。) 3、生态幅:每个物种对生态因子适应范围的大小,主要决定于各物种的遗传特性。 4、限制因子:诸多生态因子中,使植物的生长发育受到限制、甚至死亡的因子称为限 制因子 5、生境:具体的特定地段上对植物起作用的生态因子总和。(如沙丘生境、林下生境、 沼泽生境。) 6、热岛效应:城市气候最明显的特征之一,它是指城市气温高于郊区气温的现象。 7、狭管效应:地形的狭管作用,当气流由开阔地带流入地形构成的峡谷时,由于空气 质量不能大量堆积,于是加速流过峡谷,风速增大。当流出峡谷时,空气流速又会减缓。这种地形峡谷对气流的影响;称为“狭管效应”。 8、空气污染:空气污染,又称为大气污染,是指在空气的正常成分之外,又增加了新 的成分,或者原有成分骤然增加而危害人类健康和动植物的生长发育。 9、土壤污染:当土壤中含有害物质过多,超过土壤的自净能力,就会引起土壤的组成、 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微生物活动受到抑制,有害物质或其分解产物在土壤中逐渐积累通过“土壤→植物→人体”,或通过“土壤→水→人体”间接被人体吸收,达到危害人体健康的程度,就是土壤污染。 10、热岛效应:城市气候最明显的特征之一,它是指城市气温高于郊区气温的现象。 11、酸雨:酸雨正式的名称是为酸性沉降.是指pH值小于5.6的雨、雪、雾、雹等大气 降水。 12、光化学烟雾: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HC)在大气环境中受强烈的太阳紫外线照射后 产生一种新的二次污染物----光化学烟雾,在这种复杂的光化学反应过程中,主要生成光化学氧化剂(主要是O3)及其他多种复杂的化合物,统称光化学烟雾。 13、温室效应:又称“花房效应”,是大气保温效应的俗称。大气能使太阳短波辐射到达

生态学实习报告doc

生态学实习报告 由于人口的快速增长和人类活动干扰对环境与资源造成极大的压力,人类迫切需要掌握生态学理论来调整人自然、资源以及环境的关系,协调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关系,促进可持续发展。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生态学实习报告,欢迎阅读! 生态学实习报告1 实习概况 由于人口的快速增长和人类活动干扰对环境与资源造成极大的压力,人类迫切需要掌握生态学理论来调整人自然、资源以及环境的关系,协调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关系,促进可持续发展。环境生态学正是随着全球行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和人类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及寻求调节人类与环境之间协调发展的途径而产生的。 通过一学期的《环境生态学》学习,我们已初步掌握了环境生态学的一些理论知识,对环境生态学的研究内容、发展趋势和方法也有了一定的认识。为加我们的实践认识,老师精心组织安排了这次教学实习,我们也最终在实习老师的指导下顺利完成了此次教学实习的安排与目的。 200x-11-3,晴。我们在实习指导老师的带领下早上八点乘坐学校班车,从学校出发经过两个小时到达目的地――青岛xx国家森林公园,在实习指导老师的指导下顺利完成了此次教学实习的安排与目的,于下午四点多返回学校。这

次实习中我们学到了很多的东西,受益匪浅。 实习内容 1、xx国家森林公园概况 xx脉系巍然而深秀,融奇、险、清、幽于一身,有望夫山,石老山,大庵山,釜台筒,大黑涧,扎营山等四十座大小山峰环列周围,小xx群峰迭翠,怪石嶙峋,常年云雾缭绕,瞬息万变,忽隐忽现,或浓或淡,胜似梦境之迷离,素有“东崂西珠,双珠嵌云”之说。小xx地处海滨,景物独特,层峦叠嶂,奇峰陡峭,曾被前人列为胶州八景中的第一胜景。 2、森林生态系统的作用和功能 森林在人类的生存,生活和生产中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具有强大的生态功能,主要表现在: (1)森林具有维持生物多样性的作用:森林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最复杂的生态系统,是自然界最完善的物种基因库。多种多样的森林生态系统为动植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森林中蕴藏的丰富动植物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使人类宝贵的财富。 (2)森林生态系统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森林能承接雨水,减少落地降水量,使地表径流变为地下径流,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3)森林生态系统具有调节气候的作用:森林的蒸腾

物理机考题版本(四川农业大学大学物理)

1.知识点:(静电场力) 难易度:容易认知度:识记 一半径为R的均匀带电球壳,在其球心O处放置一点电荷q,该电荷受的电场力为零,若该电荷偏离球心O ,则该电荷q的受力情况为() 选项A)变大 选项B)变小 选项C)不变 选项D)无法判断 答案:C 2.知识点:(点电荷模型) 难易度:容易认知度:识记 如果要将一带电体看作点电荷,则该带电体的() 选项A)线度很小 选项B)电荷呈球形分布 选项C)线度远小于其他有关长度 选项D)电量很小 答案:C 3.知识点:(点电荷电场分布) 难易度:适中认知度:综合 有一个球形的橡皮气球,电荷均匀分布在表面上。在此气球被吹大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选项A)始终在气球内部的点电势不变 选项B)始终在气球外部的点场强不变 选项C)被气球表面掠过的点场强不变 选项D)以上说法都不对 答案:B 4.知识点:(电势能的概念) 难易度:容易认知度:识记

静电场中某点P 处电势的数值等于 ( ) 选项A )试验电荷q 置于P 点时具有的电势能 选项B )单位试验电荷置于P 点时具有的电势能 选项C )单位正电荷置于P 点时具有的电势能 选项D )把单位正电荷从P 点移到电势零点时外力所做的功 答案:B 5. 知识点:(高斯定理的理解) 难易度:适中 认知度:综合 由高斯定理的数学表达式0 i s q S d E ε∑??= 可知,下述各种说法正确的是 ( ) 选项A )高斯面内电荷的代数和为零时,高斯面上各点场强一定处处为零 选项B )高斯面内电荷的代数和为零时,高斯面上各点场强不一定处处为零 选项C )高斯面内电荷的代数和不为零时,高斯面上各点场强一定处处不为零 选项D )高斯面内无电荷时,高斯面上各点场强一定为零 答案:B 6. 知识点:(电通量的计算) 难易度:容易 认知度:综合 如图所示.有一电场强度E 平行于x 轴正向的均匀电场,则通过图中一半径为R 的半球面的电场强度通量为( ) 选项A )πR 2E 选项B )πR 2E /2 选项C )2πR 2E 选项D )0 答案:D 7. 知识点:(环路定理) 难易度:适中 认知度:综合 如图所示,两根直导线ab 和cd 沿半径方向被接到一个截面处处相等的铁环上,

园林生态学期末考试

1.园林生态学期末考试 一、名词解释 1、生态位:指自然生态系统中一个种群在时间、空间上得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得功能关系。还包括了它在生物群落中得地位与角色以及它们得温度、湿度、PH、土壤与其它生活条件得环境变化梯度中得位置。 2、生境:又称栖息地,就是生物生活空间与其中全部生态因素得综合体。植物个体、种群或植物群落在其生长、发育与分布得具体地段上,各种具体环境因子得综合作用形成了植物体得生境。 3、生态因子:就是指环境中对生物得生长、发育、生殖、行为与分布等有着直接或间接影响得环境要素。 4、种群:就是指一定得时空同种个体得总与,就是物种具体得存在单位、繁殖单位与进化单位。 5、趋同适应:不同种类得生物,生存在相同或相似得环境条件下,常行成相同或相似得适应方式与途径。 6、物候:植物在长期得进化过程中,形成了与季节温度变化相适应得生长发育节律。 7、植物群落:生物群落中得生物种群全为植物,则该群落便就是植物群落。 8、富营养化:在人类生产生活活动得影响下,大量得有机物与化肥得50%以上未能被作物吸收利用得氮、磷、钾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河流湖泊海湾等缓流水域,引起不良藻类与其它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含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她生物大量死亡。 9、光周期现象就是一天内白昼与黑夜交替得时数。有些植物开花等现象得发生取决于光周期得长短及其变换 二、填空(每空1分,7空,共7分) 1、生活型就是不同植物对相同环境条件趋同适应得结果,生态型就是同种植物得不同种群对不同环境条件趋异适应得结果、 2、生物多样性一般具有三个水平: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生态系统多样性、 3、生态学得概念就是由德国生物学家于海克尔1866年提出得。

园林生态学

生态学:研究生物环境之间相互关系及作用机理的科学研究生物及人类生存条件、生物及其群体与环 境相互作用和规律的科学 研究内容:个体、种群、群落生态学 生态系统生态学,全球、景观生态学 生态因子:在生态环境中,对生物个体或群体的生活或分布起着影响作用的因素 环境因子:构成环境中的各个要素 生态因子一般作用特征:综合性、主导性作用、直接性和间接性作用,阶段性作用、不可替代和可补偿性作用限制因子:当生态因子接近或超过某生物的耐受极限时,生物的生存、生长、繁殖、扩散或分布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这些因子就为限制因子 最小因子定律:植物生长受处于最低量营养物质的影响限制因子定律:生态因子低于最低状态时,生理现象全部停止;在最适状态下,显示了生理现象的最大观测值;最大状态之上时,生理现象停止 Shelford耐受性定律: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上或质量上的不足或过多,即接近或达到某生物的耐受限度时,就会影响该种生物的生存和分布。 光照强度的生态作用: 光是影响叶绿素形成的主要因素 光照强度促进组织和器官的分化 有利于果实的成熟,对果实的品质也有良好作用 对植物细胞的增长和分化、重量增加有重要的影响 植物对光强的适应: 阳生植物:只能在全光照下正常生长,弱光下发育不良耐阴植物:阳光充足生长最好,稍有荫蔽不受损害 阴生植物:有较强耐阴能力,不能忍受过强光照 光质对植物的影响:○1不同波长对植物有不同作用 ○2短波光多,植物茎叶富含花青素 光周期现象:生物的行为对日照长短规律性变化的反应按光周期植物分类: 长日照植物:生长发育的某阶段要求每天有较长的光照时数,日照必需大于或暗期短于某一时数才能形成花芽短日照植物:要求光照短于临界光期才能开花中日照植物:要求日照与黑暗各半的日照长度才能开花 日中性植物:对日照长短的要求并不严格,只要其他条件合适,在不同的日照长度下都能开花 积温:一段时间内温度的积累值 有效积温法则:生物在圣战刚发育过程中,必须摄取一定的热量才能完成各阶段的发育 冻害:生物在零下的低温下,体内结冰造成的伤害 冷害:喜温生物在零上温度受害或死亡+ 霜害 造成低温伤害的原因:低温值、持续时间 降温速度和回温速度、生物的种类和发育阶段 植物对极端低温的适应: 形态上,芽和叶片有脂类和鳞片保护,体表有蜡粉和密生绒毛,植株矮化。生理上,细胞水分减少,糖类积累,转入休眠,抗低温能力取决于体内化合物性质和含量。极端高温类型:根茎灼烧或干切、皮烧 极端高温对植物的影响: ○1.减弱光合作用,增强呼吸作用。○2.破坏水分平衡,加速蒸腾,有害物质积累○3.体表灼伤,导致病虫害 温周期现象:植物对温度有节奏的昼夜变化的反应 物候现象:植物在一年的生长中,随着气候的季节性变化而发生规律性变化的现象 水生植物依水分划分的生态类型: 漂浮植物:叶浮在水面,根悬垂水中,不接触土壤。如紫背萍、浮萍、凤眼莲、满江红等。 浮叶(根生)植物:叶浮在水面,根扎在水下土壤里,如荷花、睡莲、王莲等。 沉水植物:花序伸出水面,其余沉于水中,直立生活。如苦草、黑藻、狐尾藻等 挺水植物:根固定在水下土壤,茎叶等下部分浸没在水中,上部分暴露于空气。如芦苇、水葱和香蒲等。 陆生植物依水分划分的生态类型:湿生、旱生、中性大气污染:指大气中污染物质的浓度达到有害的程度,对生态系统和人类正常生存发展造成危害的现象 种群:一定时空条件下,能够进行自然交配并产生出有生殖力后代的同种生物个体的集合 植物种群基本特征: 空间特征(随机分布、均匀分布、集群分布) 数量特征、遗传特征 集群分布的原因: ○1环境资源分布不均匀,丰富与贫乏镶嵌 ②繁殖的结果(植物传播种子以母株为扩散中心) ③动物的社会行为使其结合成群 影响种群密度的参数: 1.出生率和死亡率2.种群的年龄结构 3.种群性比4.存活曲线 5.种群的增长模型 两种生态对策: r—对策:适应于多变环境。具有能够将种群增长最大化的生物学特性,在恶劣的条件下也能够生存。 K—对策:适应于可预测的稳定的环境。以高竞争能力在高密度条件下生存,但恶劣环境下很难恢复。 植物群落:在一定地段上,群居在一起的各种植物种群所构成的有规律的集合体 最小面积(表现面积):能够展现出某特定群落类型的种类组成和结构的真实特征的面积 植物群落的组成:○2亚优势种○3伴生种○4偶见种 ○1优势种和建群种【建群种:构建群落的优势种 优势种:对群落结构和环境起主要作用】 生物多样性包括3方面: ○1遗传:地球上生物个体中所包含的遗传信息总和;○2物种:有机体的多样化,包括种的丰富度和均匀度;○3生态系统:生物群落、生境与生态过程的多样化。

生态学实验报告

井冈山大学校园植物多样性调查 摘要: 关键词: 0前言 1调查方法 1.1 样地选择: 调查时间为2013年4月~5月,调查采用样方法。选择井冈山大学校本部医护室侧面湿地松地,植被类型包括乔木、灌木和草本,地形为山地地带,地势较陡,面积约为5×5m2,在设立的样地内进行植物群落学和多样性调查。 1.2 植物资源调查: 乔木层记录植物的种名、株数、高度、胸径、盖度及生长状况;灌木层和草本层记录每种植物的种名、盖度、高度及生长状况等信息(草本不包括野生种类)。在此基础上,计算出显著度、相对重要值、生物多样性指数等,并进行分析讨论。 1.3 生命表的编制 生命表是表达种群死亡过程的有力工具。通过编制生命表,可获得有关种群存活率、存活曲线、生命期望、世代净增殖率、增长率等有重要价值的信息。我们依据生物性质划分年龄阶段,作为表中最左边的一列x,观察同一时期出生的同一群生物从出生到死亡各年龄阶段开始时的存活情况,将观测值nx列再x值右边一栏,根据这些值即可算出表中其他栏目数据。p58 1.4 不同类型群落比较研究90 通过对天然次生林群落与人工林群落的对比研究,探寻天然次生林群落与人工林群落在群落组成、结构群落的发展趋势以及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差异,充分认识自然群落在维持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稳定性以及对环境改造作用的重要性。p90 2 数据整理 群落的结构特性及多样性分析85 植物群落的数量特征分析方法 植物群落调查中,必须了解各种群在群落中的数量特征,对物种组成进行数量分析是近代群落分析方法的基础。选用的描述植物群落数量特征的其他数据如

下: 多度:样地内各植物种的个体数。 相对多度:某物种个体数占样地内所有物种个体数的百分比。 公式为:相对多度=某物种个体数/所有物种个体数×100% 频度:某物种出现于样方的次数。 相对频度:某物种的频度占所有物种频度之和的百分比。 公式为:相对频度=某物种的频度/所有物种的频度之和×100% 显著度:某一物种的胸高(1.3m )断面积之和占样地面积的百分比。 相对显著度:某物种的显著度占样地内所有物种显著度之和的百分比。 公式为:相对显著度=某物种的显著度/所有物种显著度之和×100% 盖度:某物种投影面积占样地面积的百分比。 相对盖度:某物种的盖度占样地内所有物种盖度之和的百分比。 公式为:相对盖度=某物种的盖度/所有物种盖度之和×100% 密度:单位面积上的植株数。 相对密度:某物种的密度占所有物种密度之和的百分比。 公式为:相对密度=某物种的密度/所有物种密度之和×100% 重要值:某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综合数量指标。 计算公式为:乔木的重要值=相对多度+相对频度+相对显著度 灌木的重要值=相对高度+相对频度+相对盖度 植物群落的多样性分析: 物种多样性不仅反映了一个群落中物种的丰富度或均匀度,也反映了一个群落的动态特点和稳定性,以及不同的自然环境条件与群落的相互关系。 本调查采用的多样性指数为物种丰富度指数S,Simpson 指数、Shannon-Weiner 指数和Pielou 指数。 物种丰富度指数(S ),即出现在样地中的物种数目,是最简单、最古老的物种多 样性测度方法。 树种优势度即Simpson 指数(D ),是对多样性的反面,即集中性的度量,其集中 性高,即多样性程度低。计算公式为: 树种多样性指数即Shannon-Weiner 指数(H ’):表示多样性的信息度量,用来 描述种的个体出现的紊乱性和不确定性。如果从,它将属于哪个种是不定的该指数的直观意义是:可预测从群落中随机地抽取一个个体物种的不定度,物种的数目越多,个体分布越均匀,此物种的不定度越大。 ∑=-=s i i i P P H 1ln

园林生态学 (2)

1.简述生态学的发展历史? 答: (1)萌芽时期:公元16世纪前,古人在生产过程中积累的生产知识。 (2)建立时期:公元17世纪-19世纪末,生态学作为一门学科开始出现 (3) 巩固时期:20世纪初-20世纪50年代,植物和动物生态学得到长足的发展,各种著作和教材相继出版。 (4). 现代生态学时期:20世纪60年代后,生态学得到了快速发展。研究层次向更宏观与微观的方向发展;研究手段不断更新;应用生态学的迅带发展。 2.分析在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如何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答:1)生物与文化资源的和谐体 2)具有完全的生存能力 3)保护自然环境资源,物质自我循环 4)广阔的自然空间 5)维护人类健康,享受自然 6)符合审美原则 7)提供全面的文化发展,充满欢乐与进步 8)城市与人类社会科学规划的最终成果 9)面向未来,可持续发展 3.什么是生态园林?应如何发展生态园林? 以城市为中心,遵循生态学原理,采用高度艺术的手法,结合建筑、交通工具等人为外在物质,通过增加和保护生物多样性,建立合理的复合人工植物群落,在城市中心以及城市周围建立一个人与人工构筑物质及自然(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及其生存环境)和谐共存的良性循环的生态环境。 4.简述园林发展三个阶段的特点,如何理解园林发展到当代的几个转变? 1,造园阶段(传统园林阶段):主要服务于以皇帝为首的贵族阶层,主要为营建宫苑\庭院\花园等范围较小. 2,城市绿化阶段:工业革命开始,园林服务对象从少数贵族扩展到广大的城市居民,园林服务范围扩大到公园和整个城市绿地系统. 3,大地景观规划阶段: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园林从城市扩展到郊区,进而影响到大地综合体几个转变:1,从狭小的封闭庭院扩大到区域大环境建设,2,以人工化为主,突出硬质景观,转变为依赖场地条件,以植物造景为主,追求自然化,3,从城市绿地依赖人工养护向发挥绿地的自然生态过程转变,4,从以观赏游憩为建设目标到以生态环境保护为主的多目标建设,并从整体上建立良性循环的绿色生态网络. 5.什么是园林生态学?园林生态学的主要研究对象内容有哪些? 答:园林生态学是研究城市中人工栽植的各种树木,花卉,草坪等组成的植物群落内各种生物(包括各种动物及微生物)之间及其与城市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也是研究城市园林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机理的科学. 主要研究:1 城市地区特殊的生态环境条件与园林植物的相互作用关系,园林植物及城市绿地改善城市环境的作用与机理 2 城市植被的恢复重建,生态过程及生物多样性保护 3 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以及城市生态平衡的维持 4 城市景观生态规划以及城市生态管理 5 园林生态设计与生态工程技术问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