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老年人心理需求研究分析论文

老年人心理需求研究分析论文

老年人心理需求研究分析论文
老年人心理需求研究分析论文

老年人心理需求研究分析论文

随着老龄化的不断推进,老年人群在我国人口中所占的比例在不断上升,关注老年人群的健康不仅仅是一个家庭的问题,更是一项

社会及国家需要面对的问题[1-3]。老有所乐是全社会对老年人生活

的期待,但由于躯体及心理等问题,严重影响到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为老年人提供有效的支持能够提升其生活质量和满意度,增加晚年

的幸福感。在社会人口流动的大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离开家

到异地工作,这造成了大量的空巢老人,空巢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减

少了老年人的社会支持水平[4],社会支持水平的降低在某种程度上

影响了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如何关爱老年人,提升老年人的心理

健康水平已经成为我们不得不面对的课题,我国大量的研究也表明

了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的脆弱性。社会支持包括子女、配偶、亲朋

好友等对老年人的情感支持,也包括收入状况等经济支持。有研究

认为,较低的社会支持和心理韧性是老年人心理健康问题的关键影

响因素[5-6]。夫妻关系和子女关系是中国家庭的两组重要支撑,作

为社会支持的环节,良好的子女关系让老年人有较好的精神寄托,

可以经常性的与子女进行交流和沟通,缓解内心的孤独感[7]。重大

的生活不良事件是影响老年人心理健康的重大事件,甚至会造成老

年人的抑郁等症状。本次研究以社会支持作为研究的支点,分析不

同社会支持与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性。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1.2方法

1.2.1

1.2.2质量控制

1.3统计处理

2结果

2.1不同维度下老年人心理健康和社会支持得分

研究发现,不同年龄、婚姻状况、居住状况、健康自评状况和子女关系对老年人心理健康存在显著的影响;不同年龄、文化程度、婚

姻状况、健康自评状况和子女关系对老年人的社会支持得分存在显

著影响,见表1。

2.2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得分的相关性

研究发现,离退休老年人的社会支持总分与SCL-90中的强迫、

抑郁、焦虑和敌对存在显著负相关,具体到3个维度上,客观支持

和主观支持都只与焦虑存在显著负相关,对支持的利用度与强迫、

抑郁、焦虑和敌对存在显著的负相关,见表2。

3讨论

3.1影响老年人心理健康及社会支持的因素

本次研究年龄对老年人心理症状和社会支持的影响以在70岁以

上较为明显,这可能是因为70岁以上的老年人由于躯体的老化,与

人交流的能力以及对主客观的利用度降低,同时交流的困难及躯体

的健康状况也影响到了心理的起伏变化,这一点健康自评状况的分

析情况也可以印证,自我身体情况较差者得到的社会支持评分较低,同时症状得分情况也偏高。

3.2主观支持与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

主观支持是指个体体验到的或情感上感受到的支持,指的是个体在社会中受尊重、被支持与理解的情感体验和满意程度,与个体的

主观感受密切相关。家庭中如果发生重大的不良事件,如丧偶等,

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打击是非常大的,其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同时

社会支持程度得分也就较差。根据相关性的研究也表明,主观支持

与老年人的焦虑情绪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同时主观支持也可以从子

女关系、居住状况上来分析,子女关系较差、独居、空巢老年等社

会支持相对较差,其各种心理症状表现的也就越明显,本次研究的

也得到邬俊福等研究[12-14]的认证。

3.3客观支持与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

3.4支持利用度与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

支持的利用度是评估老年人所能接受到支持的最有效指标,本次研究也说明,支持利用度与老年人心理症状评分的相关性最高。由于不同年龄的老年人受到躯体等健康状况的影响,支持利用的程度不同,虽然提供相同的支持,其结果也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因此,在未来的研究中应该重点对支持利用度进行研究,探索如果提升支持的利用度,通过干预老年的支持利用度来实现提升老年人心理健康的目标。总之,合理评估老年人的健康状况,积极探索有效的老年人支持模式,可以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幸福度。

【摘要】老年人作为一个相对弱势且迅速扩大的群体,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社会和谐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其心理健康状况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在现代老年人护理的基础上,针对老年人心理健康标准、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和心理特征,提出如何开展积极有效的心理护理。

【关键词】老年人;心理健康;心理护理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均寿命的逐渐延长,人口老龄化的程度也日趋增加,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医疗、护理工作的关注。如何提高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解决并做好有效的心理护理,使老年人在身心愉悦的状态下度过晚年生活,已成为当今老年人心理护理的重要内容,是护理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我国老龄化社会现状

1990年以来,我国老龄化人口以平均每年3.32%的速度增长,2000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达1.3亿,占我国总人口的10.09%[1],全国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预测到2015年将超过2亿,约占总人口的14%,到21世纪中叶将达到4亿左右,占总人口的1/4[2]。我国人口老龄化具有高龄、高速、数量大的特点[3],这对老年人的心理护理提出了严峻的

挑战。

2老年人心理健康标准

综合国内外心理学专家对老年人心理健康标准的研究,结合我国

老年人的实际情况,我们认为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的标准[4]有5个方面。

2.4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乐于帮助别人,也乐于接受他人的帮助,在

家中与老伴及晚辈等都能保持情感上的融洽,能得到家人发自内心的

理解和尊重;在外面,与过去的朋友和现在结识的朋友都能保持良好

的关系,有集体荣誉感和社会责任感。

2.5能保持正常的行为能正确扮演符合该年龄在各种场合内的身

份和角色,其对社会的看法,对道德伦理的认识,都能与社会上大多数

人的态度基本上保持一致,即与社会协调一致。

3老年人心理健康影响因素和特征

现代意义上的老年心理健康[4]又称心理卫生,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

最佳状态。

3.1影响老年人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

3.2影响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特征

3.2.1孤独的心理老年人的脑及体内其他器官均趋于衰退和功能

下降,处处感到力不从心,特别是心理上产生老而无用、孤独寂寞感[10]。再加上老年丧偶、独居、离退休、人际交往少、社会和家庭

地位改变、生活空间增多或身体心理及其他原因导致的行动交往不

方便,使老年人感到空虚寂寞,心理上往往产生隔绝感或孤独感,进而

感到烦躁无聊。

3.2.3敏感和猜疑的心理老年患者常敏感多疑,推测猜想自己的

病情很严重,又怀疑医生、护士甚至家人都在对他有意隐瞒病情,周

围一个细小的动作,一句无意的话语,都可能引起他的猜疑,加重其心

理负担。当患者可能出现与不治之症患者某一相似症状而产生疑心时,多表现为情绪低沉、悲伤哀痛、沉默少语,常常无端的大发脾气。

3.2.4恐惧与害怕的心理这是老年人进入病人角色的初始反应。害怕医院陌生环境,过分担心自己的病情,怕连累家庭,怕别人厌烦,怕医务人员态度不好,怕发生意外等,从而产生恐惧感。

3.2.5疑老和绝望的心理认为自己老了,病后前途渺茫,已濒临死亡边缘,心灰意冷,消极等待,甚至不接受治疗。多表现为意志消沉、精神忧郁、束手无策,常暗自伤心落泪,不愿与人交往或交谈,对治疗及疾病的转归表现漠然,不愿接受治疗和护理,消极化等待着“最后的归宿”。

4老年人的心理护理

针对老年人所独有的生理及心理特点,根据个体差异及疾病阶段所表现的不同心理,护士除自身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精湛的护理技术外,更重要的还要应用心理护理程序进行心理评估及诊断、实施护理及评价,通过心理对生理的相互作用,心理对疾病的能动作用,为恢复和增进病人健康服务。

4.2心理诊断分析病人的心理,提出心理护理诊断。对老年人来说,心理诊断不是一次完成的,应不断完善。

4.3.2对老年患者的尊重、理解和爱护是心理护理的关键老人从温暖的家庭到陌生的医院,对周围一切环境不适应,再加上疾病的折磨和对疾病认识不足而产生焦虑、恐惧情绪,作为和病人密切接触的护士,首先要尊重、关心、爱护他们。需给予其精神支持和无微不至的生活照顾,讲话礼貌,态度和蔼,耐心听取他们的主诉,对老人的健忘和嗦给予谅解,对老人的要求尽量满足。切不可奚落、挖苦老年患者,损伤其自尊心。

4.3.4积极维护老年患者的最佳心理状态,是取得良好心理治疗的必备条件由于老年人的生理功能及性格出现明显变化,我们时时、处处、事事给予理解、尊重、同情、体贴,以科学的态度给予实事求是的解答,以维护老年人的最佳心理状态。

5小结

综上所述,老年心理护理是目前心理护理研究的重要部分,心理护理不同于心理咨询和治疗,是一种经常性行为方式。针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人文关怀始终贯穿其中,最大限度地满足患者的需求,提高护士的自身素质,使护士改变陈旧的护理观念,树立起人文护理的理念。在护理过程中,只要建立了信任、和谐的医患、护患、家庭及社会关系,再配合必要的耐心和技巧,就一定能够取得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姜丹,胡亦心.老年护理面临的问题和对策[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5,22(4):54.

[3]曾毅.中国人口分析[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69-70.

[4]化前珍,郭明贤.老年护理与康复[M].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07:55-56.

[5]郑玲,吴渭虹,赵铁梅.老年患者健康教育新观点[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5,22(7):33.

[7]杨纾加,温玉洁.影响老年人健康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J].华夏医学,2003,16(4):595.

[9]林冬岩,韩春姬.老年睡眠及精神健康的研究进展[J].时珍国医医药,2006,17(1):114.

[10]王敏霞.影响老年身心健康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8,25(4):36-37.

[11]周运生,刘兰.银川市公寓老年人生活质量调查分析[J].宁夏医学院学报,2003,25(1):19.

[12]罗敏,左月燃,金宁宁,等.影响我国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因素及对策[J].护理管理杂志,2005,5(1):30.

[14]郭军英,杨宇彤.对军队疗养老干部心理护理方法的探讨[J].中国疗养医学,2007,16(3):159.

[15]吴岩.老年病人的心理特点及沟通方法[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8,29(2):35.

[16]汤智颖,张俏颖.如何做好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J].实用医技杂志,2007,14(29):29.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