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学农业气象学知识点汇总

大学农业气象学知识点汇总

大学农业气象学知识点汇总
大学农业气象学知识点汇总

农业气象学

第一章地球大气

1、大气圈:大气是指包围在地球表面的空气层,整个空气圈层称为

大气圈。

2、大气组成:干洁大气、水汽、气溶胶粒子。

3、水汽的作用:(1)在天气、气候中扮演了重要角色;(2)保温效

4、气溶胶粒子的作用:(1)保温;(2)削弱太阳辐射;(3)降低大气透明度

5、温室效应:是指大气吸收地面长波辐射之后,也同时向宇宙和地面发射辐射,对地面起保暖增温作用。

6、气象要素:表征大气状态(温度、体积和压强等)和大气性质(风、云、雾、降水等)的物理量成为气象要素。

7、大气垂直结构: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成层、散逸层。

(1)对流层特点:①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

②空气具有强烈对流运动。

③主要天气现象都发生于此。(天气层)

④气象要素水平分布不均匀。

(2)平流层: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

(3)中间层: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4)热成层: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

(5)散逸层:温度随高度升高变化缓慢或基本不变。

第二章辐射

1、辐射:通过辐射传输的能量称为辐射能,也常简称为辐射。

辐射的波粒二相性:波动性,粒子性。

2、辐射的基本度量单位

(1)辐射通量:单位时间内通过任意面积上的辐射能量,单位J/s 或W

(2)辐射通量密度:单位面积上的辐射通量,单位J/(s ?^)或W/

m2

o

(辐射强度:即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辐射能量。)

(3)光通量:单位时间通过任意面积上的光能,单位为流明(Im)。

(4)光通量密度:单位面积上的光通量,单位为(Im/ m2)

亦称为照

o

度,单位勒克斯(lx )。

3、辐射的基本定律:

(1)基尔荷夫定律:在一定温度下,物体对某波长的吸收率等于该物体在同温度下对该波长的发射率。

(2)斯蒂芬一玻尔兹曼定律:黑体的总放射能力与它本身的绝对温度的四次方成正比。说明物体温度愈高,其放射能力愈强。

(3)维恩位移定律:绝对黑体的放射能力最大值对应的波长与其本

身的绝对温度成反比。表明物体的温度愈高,放射能量最大值的波长愈短。随温度增高,最大辐射波长由长波向短波方向位移。

4、太阳常数(S。):当日地距离为平均值,太阳光线垂直入射的天文辐射通量密度,称为太阳常数。

5、太阳高度角(h):太阳平行光线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称为太阳高度角。

6、正午太阳高度角:一天中太阳高度角的最大值(当地正午12时的太阳高度角)。

7、正午太阳高度角随纬度、季节的分布规律。

(1)太阳高度角由直射点向两侧递减。

(2)夏至日: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达到一年中最大值,南半球各地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

(3)冬至日: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北半球各地达到一年中最小值,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

(4)春分、秋分: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

8可照时数(昼长):从日出至日落的时间长度,称为太阳可照时数。

9、日照百分率:实照时数与可照时数的百分比。

10、昼长岁纬度、季节的变化规律

10、太阳辐射减弱:吸收、散射、反射(反射> 散射〉吸收)

11、当大气中的水汽、尘粒等杂质较少时,主要是空气分子散射,太阳辐射波长较短的蓝紫光被散射的多,所以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

12、当空气中污染比较严重或存在较多的雾粒或尘埃等杂质时,一定范围的长短波都同样地被散射,使天空呈灰白色。(粗粒散射的原因)

13、地面辐射:地面发射的长波辐射称为地面辐射

14、大气辐射:大气发射的长波辐射称为大气辐射

15、大气逆辐射:大气辐射指向地面的部分称为大气逆辐射

16、地面有效辐射:地面发射的辐射与地面吸收的大气逆辐射之差,称为地面有效辐射

17、地面有效辐射受地面温度、大气温度、空气湿度和云的影响

地面辐射差额:在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地面所吸收的辐射与放出的辐射之差,亦称地面净辐射。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和大气逆辐射获得热量,向外放射长波辐射损失热量。

18、太阳光通过哪几个方面对农业起作用:光照时间、光强、光质

19、光合有效辐射:太阳辐射中对植物光合作用有效的光谱成分称为光合有效辐射。

20、光照时间:是指可照时数与曙暮光时数的总和,

光照时间二可照时数+曙暮光时数

21、光周期:植物对光暗时间长短的这些反应,称为光周期现象

22、植物按光周期的反应分为:短日照植物、长日照植物和中性植物

(1)短日照植物:只有在光照长度小于某一时数才能开花,如果延长光照时数,就不开花结实,如水稻、大豆、玉米、高粱、甘薯等

(2)长日照植物:只有在光照长度大于某一时数才能开花,如果缩短光照时数就不开花结实,如小麦、大麦、燕麦、亚麻、油菜、甜菜、胡萝卜、菠菜等

(3)中性植物:这类植物开花不受光照长度的影响,在长短不同的任何光照下都能开花结实,如番茄、水稻及大豆的某些早熟品种等

24、在植物成花阶段,暗期起决定作用

25、光照时间与作物引种:短日照植物,南种北引;长日照植物,北种南引。

26、光饱和点:在一定的光照强度范围内,光合作用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但超过一定的光照强度以后,光合作用便保持一定的水平而不再增加了,这种现象称为光饱和现象,这个光照强度临界点称为光饱和点。

27、光补偿点:当光照强度降低时,光合作用也随之降低,当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质与呼吸作用消耗的物质相平衡时的光照强度称为光补偿点。

28、光能利用率: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所产生的有机物中含有的能量与这块土地所接收的太阳能的比。(理论值可达到10% 生产上为0.5~1%,地产田0.1~0.2%,丰产田3注右)

29、提高作物光能利用率的途径:

①通过育种的途径:选育高光合效率新品种

②通过栽培措施:

(1)合理密植,创建合理的群体结构,增加光和面积

(2)提咼复种指数,间作套种,育苗移栽等措施,减少漏光损失(3)科学施肥,合理施肥

(4)改造自然,使光、热、水资源配合最佳

(5)及时预测和防治病虫害及其自然灾害

(6)林粮间作、抚育间作、合理修剪、少株密植

第三章温度

1、热量的传递方式:辐射、分子传导、流体热交换、潜热交换

2、热容量:物体温度升高或降低1摄氏度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3、影响土壤热容量的主要因素是土壤中水和空气所占比例。

4、中耕(保墒、增氧、增温)镇压、灌溉(以水增温、以水降温)耕翻后的土壤,土壤孔隙度增加,如果土壤含水量没有增加,如则热容量变小,当获得热能后升温迅速。

5、引起空气内能变化的原因有两种:一种是绝热变化,一种是非绝热变化。

6、干绝热变化:空气团每上升(或下降)100米,温度大约降低(或升高)1摄氏度。

7、湿绝热变化:空气团每上升(或下降)100米,温度大约降低(或升高)0.5摄氏度。

8大气稳定度:当气团开始垂直方向运动后,大气层结使它具有返

回或远离原来平衡位置的趋势和程度,叫大气稳定度。

9、大气稳定度的判定:

10、气温的垂直分布类型:日射型、辐射型、过渡型、

11、逆温:在对流层中,气温随高度的增高而升高的现象称为逆温。

12、逆温按形成原因分为:辐射逆温、平流逆温、下沉逆温、锋面逆温

13、辐射逆温:由于地面强烈辐射冷却而形成的逆温

14、平流逆温:暖空气平流到冷的地面或冷的水面上,由于近地层空气受冷地面影响大,降温较多,而上层空气受影响小,降温较小,于

是就产生了逆温现象。

15、较差:较差:一定周期内,最高温度与最低温度之差。

16、位相: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出现的时间。

17、气温日较差:一天中,气温最高值和最低值之差

18、气温年较差:一年中月平均气温的最高值和最低值之差

19、气温的非周期性变化:倒春寒现象和秋老虎

20、土壤中热量交换的主要方式是分子传导

21、土壤温度的垂直分布

(1)日射型(受热型)地面温度最高,温度随深度增加而降低,

且愈近地面变化愈大。

(2)辐射型(放热型)地面温度最低,其温度分布与白天相反,即深度增加温度增加。

(3)过渡型

22、土壤温度的时空变化:

23、三基点温度:即最高温度、最低温度和最适温度。

24、农业界限温度:标志着某些物候现象或农事活动的开始、转折或终止的日平均温度。

(1)0度——土壤冻结和解冻;

(2)5度一一早春作物播种、多数树木开始生长;

(3)10度一一多数作物生长活跃;

(4)15度一一喜温作物积极生长;

(5)20度一一水稻迅速生长、安全齐穗

25、温周期现象:在自然条件下,环境温度呈昼夜和季节的周期性变化,植物适应这种变化而呈现有节奏的生长。通常将植物对季节或昼夜温度变化的反应称为温周期现象。

26、感温性:由温度变化引起器官两侧不均匀生长的运动称感温性。

27、春化作用:低温诱导促使植物开花的作用叫做春化作用。

28、积温:某一时段内逐日平均气温积累之和。

(1)活动积温:是指高于生长下限温度的日平均温度

(2)有效积温:是指日平均温度与生长下限温度之差

29、积温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1)可以确定是丰收年还是歉收年;

(2)是作物熟性划分的标准;

(3)是制定农业气候区划、合理安排作物布区的依据;

(4)为地区间作物引种和新品种推广提供依据;

(5)编制农业气候区划的热量指标。

30、光温综合作用对作物引种的影响:

第四章大气中的水分

1、空气湿度:表示空气潮湿程度或大气中水汽含量多少的物理量。

2、空气湿度参量

(1)水汽压:空气中由水汽所产生的分压强。

(2)相对湿度(f或r):把空气中的实际水汽压与同温下饱和水汽压的比值,用百分数来表示

(3)饱和差(d):同温下的饱和水汽压和实际水汽压之差。

(4)露点温度(T):在空气中水汽含量不变和气压一定的条件下,通过降低温度而使空气达到饱和时的温度。

3、农田蒸散:农田中,植物蒸腾与株间土壤蒸发的总和。它的数值表示农田的总耗水量。

(1)气象因素:辐射差额、温度、湿度、风。

(2)植物因素:植物覆盖度、植物种类生长发育状况、气孔数目与排列、气孔张闭程度。

(3)土壤因素:土壤通气性、土壤含水量、水分向土面和根系分布流动的速度。

4、凝结或凝华的发生应具备的条件:①水汽达到饱和或过饱和。② 有凝结核存在。

5、地面凝结物:当空气与冷的地面或地物相接触,贴近地面的气层

温度下降到露点温度以下时,气层中水汽达到过饱和,便在地面或地物表面产生凝结现象。

露、霜、雾淞、雨淞。

6、近地层大气中的凝结物:当近地气层的温度下降到露点温度以下,空气中的水汽凝结成小水滴或凝华成冰晶,弥漫在空气中。

7、雾形成的条件:(1)空气中有充足的水汽;(2)天气晴朗:(3)威风;(4)大气层结稳定

8按云底距地面的高度分为:高云、中云、低云(降雨发生)

10、降水的表示方法:

(1)降水量:从云中降落的液体或固态水,未经蒸发、渗透和流失, 在单位水平面积上所积聚的水层深度称为降水量

(2)降水强度:单位时间内的降水量称为降水强度

(3)降水变率:各年距平均绝对值的平均,称为降水量的绝对变率11、土壤有效水下限:又称萎蔫系数,指当植物产生永久凋萎时的土壤

含水量。

12、土壤有效水上限:又称田间持水量,指地下水位很深时,土壤中所能保持的水量,是毛管悬着水的最大量。

13、降水对作物的影响:

14、提高水分利用效率途径:

(1)改进地面灌溉技术;(2)选择优良品种;(3)覆盖保墒(4)优化灌溉制度(5)水肥调控技术(6)耕作栽培措施配套(7)农田防护林

第五章气压与风

1、气压:是指地球大气产生的压强,即单位面积上所承受的大气压力。

2、气压的周期性变化:是指气压随时间变化而呈现出的周期性波动,主要表现为日周期性和年周期性。

3、气压的年周期变化的类型:

(1)大陆型:一年中气压最高值出现在冬季,最低值出现在夏季,年较差较大,并随纬度增加逐渐增大;

(2)海洋型:一年中气压最高值出现在夏季,最低值出现在冬季,年较差小于同纬度的陆地;

(3)高山型:一年中气压最高值出现在夏季,最低值出现在冬季,与海洋型的变化相似。

4、气压随空间的变化:大气层的厚度和空气密度都随高度增加而减小,所以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迅速降低。

(1)水平气压梯度力:水平方向上气压分布的不均匀,使水平方向上存在气压梯度。(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空气运动的原始动力)

(2)水平地转偏向力:只是在空气相对于地面有运动时才产生,空气处于静止状态时没有地转偏向力作用。地转偏向力只改变气体运动的方向,不改变速度。随着纬度减小而减小。

(3)摩擦力:空气块运动时,与接触面之间所产生的一种阻碍其运动的力称为摩擦力。(与运动方向相反、即改变速度,又改变方向)

6、空气水平运动的主要形式:

(1)地转风:水平气压梯度力与水平地转偏向力相互平衡时所形成的风称为地转风。(在北半球,背地转风而立,高压在右,低压在左;南半球相反一一白贝罗风压定律)

(2)梯度风:在自由大气中,空气做曲线运动时,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惯性离心力达到平衡时的风称为梯度风。

(3)摩擦风:空气水平运动受到地面摩擦阻力的影响,风速较自由大气中的风速小,这种在摩擦力作用下所形成的风叫做摩擦风。(在北半球背风而立,高压在右后方,低压在左前方;南半球相反。)

7、季风环流:大范围地区的盛行风向随季节有显著改变的大气环流称为季风。

8季风环流形成的原因:海陆间热力差异(主要成因)

9、冬夏季风的差异:

10、风对农业生产有利影响:

(1)风对农田小气候的调节作用;

(2)风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3)风对蒸腾作用的影响;

(4)风对花粉、种子传播的影响。

11、风对农业生产不利影响:

(1)大风对作物的危害;

(2)加重土壤风蚀和干旱程度;

(3)传播病虫害;

(4)风沙害;

(5)风沙害的防治。

第六章天气系统和天气过程

1、天气与天气系统关系:天气是由天气系统所造成的,天气系统是各种天气现象的制造者和携带者。■

2、天气:一定地区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风、云、雨、雪、冷、暖、晴、阴等)及其变化的总称,是一定地区短时间内各种气象要素(气

压、温度、湿度、风、云、降水、能见度等)综合表现出的大气物理

状态。

3、天气系统:在气压、风、温度、湿度等主要气象要素的空间分布

上,具有一定结构特征并能产生一定天气的大气运动系统。(气团、锋、气旋、反气旋、高空槽脊、低空切变线。)

4、气团:如果某一大团空气的温度、湿度和稳定度等物理量属性基本均匀一致,就称这一大团空气为一个气团。

5、影响中国的主要气团:热带太平洋气团、热带大陆气团、赤道气团、西伯利亚气团

6、锋:当两种不同性质的气团相遇时,相对暖的气团将沿相对冷的

气团往上爬升,于是在气团交界面形成狭窄而倾斜的过渡区域,该区域称为锋或锋面。

7、在锋面出现的特殊天气称为锋面天气。

8根据锋在移动过程中冷、暖气团所占的主、次地位,可将锋分为:(1)冷锋:在锋面的移动过程中,冷气团起主导作用,冷气团推动

锋面向暖气团一侧移动,这种锋称为冷锋。

(2)暖锋:在锋面的移动过程中,暖气团起主导作用,暖气团推动

锋面向冷气团一侧移动,这种锋称为暖锋。

(3)准静止锋:当冷暖气团势力相当时,锋面的移动十分缓慢或在

原地来回摆动,这种锋称为准静止锋,简称静止锋。

(4)锢囚锋:由冷锋赶上暖锋或者两条冷锋迎面相遇叠连而形成的锋。

9、气旋:在同一高度上中心气压比周围低、占有三度空间的大尺度涡旋。

(1)气旋的中心气压比周围低,又称为低压。

(2)气旋中的气流在逆时针旋转(北半球)的同时向中心辐合,

产生上升运动,空气绝热冷却,水汽凝结,成云致雨,多阴雨天气。10、反气旋:在同一高度上中心气压比周围高、占有三度空间的大尺度涡旋。

(1)反气旋的中心气压比周围高,又称为高压。

(2)反气旋中的气流在顺时针旋转(北半球)的同时由中心向四周辐散,产生下沉运动,空气绝热增温,致使反气旋范围内的广大区域

无云或少云,多晴朗天气。

11、发气旋分为:冷性反气旋和暖性反气旋。(冬季大陆出现冷性反气旋,为暖高压;夏季海洋出现暖性反气旋,为副热带高压;)

12、寒潮:是指大范围强冷空气活动引起气温下降的天气过程。

(1)主要特征:剧烈的降温和大风,有时伴有雨、雪、雨淞或霜冻。

(2)利弊:可导致牲畜和早春晚秋作物受冻、河港封冻和交通中断,

但有利于小麦灭虫越冬、盐业制卤等。

13、梅雨:每年初夏,我国湖北宜昌以东、28° N?34° N之间的江淮流域通常出现连阴雨天气,雨量很大,由于这一时期正是江南梅子黄熟的季节,故称梅雨。又因空气湿度大,物品易受潮霉烂,因而又有霉雨之称。

(1)主要特征:长江中下游多阴雨天气,雨量充沛,相对湿度很大,日照时间短,降水一般为连续性降水,常间有阵雨或雷雨,有时可达暴雨强度。

梅雨结束后,我国主要雨带北跃到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的雨量显著减少,相对湿度降低,晴天增多,温度升高,天气酷热,进入盛夏季节。

(2)对农业影响:丰梅常造成洪涝灾害,枯梅和空梅则出现旱灾。14、台风:发生在热带洋面上的低压涡旋统称“热带气旋”,在西太平洋称台风,在东北太平洋和大西洋称飓风,在印度洋称热带风暴。

15、预防台风灾害的措施:

(1)监测。目前全球广泛应用气象卫星探测台风,许多国家还使用

飞机。中国有完整的台站网和密度较大的气象雷达网,中国发射的风云气象卫星可以有效监测台风。

(2)预报。采用天气图、数值预报、数理统计或三者有机结合,特别注意运用气象卫星图、雷达资料及各种气象资料综合分析。

(3)警报服务。

(4)建立相应的防御机构,制定应急预案。

第七章气候

1、气候:气候是指一个地区多年的大气状态,包括平均状态和极端状态。

— 10

2、气候系统:

3、气候要素的特征数:总量、平均值、极值、频率、保证率

4、气候带:是根据气候成因和气候要素(最主要的是太阳辐射)的

相似划分的与纬度大致平行的带状气候区域。将全球划分11个气候带,每个半球为5个半气候带,即赤道带、热带、副热带、暖温带、冷温带和极地带

5、气候类型:大陆性气候、海洋性气候、季风性气候、地中海气候、

草原气候、沙漠气候、山地气候、高原气候。

6、大陆性海洋性气候比较

(1)大陆性气候

①夏季炎热,冬季寒冷,春温高于秋温。1月最冷,7月最热,

年、日温较差大。日照丰富,相对湿度小,云雾少。降水集中在夏季,变率大。

②植物生长期短,根系发达,谷物含蛋白质和糖分高,植株矮小,森林分布的纬度高。

(2)海洋性气候

①与大陆性气候相反,夏季凉爽,冬季温和,秋温高于春温。最冷

月和最热月均落后大陆性气候一个月,年、日气温较差小。相对湿度大,云雾多,日照少,太阳辐射弱。降水丰沛,季节分配均匀,变率小。

②植物生长期长,根系不发达,淀粉含量高,营养器官发达,森林

分布的维度低。

7、季风地中海气候特点

(1)季风气候:风向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夏季高温多雨,富有海洋性;冬季寒冷干燥,具有大陆性。

(2)地中海气候:夏季高温干燥,冬季温暖多雨。

8中国气候特征:

(1)季风性显著(3)气候类型复杂多样

(2)大陆性强烈气温的年、日变化大;冬季寒冷,南北温差悬殊,夏季炎热,全国气温普遍较高。

9、中国降水分布特征:

(1)降水的时间分配:①降水集中在夏季②降水变率冬季大于夏季(2)降水的空间分布:①季风的影响②地形的影响;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10、气候资源分布特征:(1)普遍存在;(2)数值特征;(3)变率较大

11、气候资源:光能资源、热量资源、水分资源

12、中国气候资源特征:(1)气候类型丰富;(2)太阳能资源丰富;

(3)热量资源可观;(4)降水资源分布不均;(5)风在全球居中篇中下等

13、中国气候资源的优势与不足:(1)气候资源丰富;(2)雨热同期对农业生产有利;(3)水热不同组合,气候复杂多样,区域性强;(4)涝灾害频繁。

14、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第八章农业气候

(1)农业气候资源是一种可再生的资源;

(2)具有明显的时空变化规律;

(3)农业气候资源要素的整体性和不可取代性;

(4)农业气候资源的有限性和可改造性。

2、农业气候资源特点:

(1)无限的循环性和单位时段的有限性。

(2)波动性和相对稳定性

(3)区域差异性和相似性

(4)农业气候资源是一个综合概念,具有多功能特征

(5)二重性

(6)相互依存性和可改造性

(7)有值无价性

3、农业气候资源的主要数量指标:光能资源、热量资源、水分资源、气资源

4、中国农业气候资源的特点:

(1)雨热同期,光温水资源利用潜力大;

(2)地形复杂多样,气候垂直地带性明显;

(3)气候灾害频繁是农业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

(4)农业气候生产潜力分布

5、中国农业气候区划:由三级组成,一级区为农业气候大区;二级区为农业气候带;三级区为农业气候区。

6、一级区:农业气候大区是以光热水组合为依据所划分的大区。全国划分为东部季风农业气候大区、西北干旱农业气候大区和青藏高寒气候大区。

7、中国农业气候:

(1)东部季风农业气候大区

①季风活跃,气候湿润多雨②

光、温、水资源丰富③ 水热同季④农业气候类型多样⑤气候复

杂,农业气象灾害频繁

(2)西北干旱农业气候大区

①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②降水少,变率大,季节分配不

③积温有效性高④风能资源丰富,沙化严重

(3)青藏高原农业气候大区

①太阳总辐射能多②年平均气温低,暖季温凉,最热月平均

气温不高,积温少

③基本没有绝对无霜期④降水湿润状况差异悬殊

第十章农业气象和灾害

1、农业气象灾害的发生有三种情况:

(1)由外界特殊不利气象条件所造成;

(2)是滥砍、滥垦、过牧、烧荒等不合理的人类活动;

(3)由于在生产中违背气候规律而人为导致的气象灾害。

2、低温害:寒潮、冷害、冻害、霜冻。

3、冷害:农作物生育期间遭受到0C以上的低温危害,弓|起农作物生育期延迟,或使生殖器官的生理活动受阻,造成农业减产的一种气象灾害。

(1)类型

①延迟型冷害:因持续低温使作物发育延迟(特别是营养生长阶段),不能在霜前正常成熟而减产或品质降低的一种冷害。

②障碍型冷害:作物生殖生长期间遇低温使生理过程发生障碍造成不育或部分不育而减产的一种冷害。

③混合型冷害:两者同时发生,危害更大。

④与其他气象条件组合:低温多雨型、低温干旱型、低温早霜型、低温寡照型。

(2)防御

①从调节农田小气候的角度: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利用塑料薄膜

温床育苗移栽;

②从育种的角度:选育抗寒性强的品种

③从栽培的角度:适宜的播种期

④从宏观的角度:利用低温冷害长期趋势预报调整作物布局和品

种比例。

4、冻害:指植物或动物在0C以下强烈低温作用下受到的伤害,主要发生在越冬期间、深秋和早春。

(1)根据冻害发生时间可分为初冬冻害、严冬冻害、早春冻害三类。

(2)防御

①选用适度抗寒的丰收产品,适时播种,培育壮苗

②选择冷空气难进易出、背风向阳的地段种植经济作物

③采取地膜覆盖、风障、营建防护林等调节农田小气候的技术

5、霜冻:是植物在接近0C的0C以下低温时体内冻结而产生的伤害。与冻害的不同点是在霜冻发生在作物活跃生长期间,而冻害发生在作物越冬休眠或缓慢生长期间。

(1)分类:霜冻大多发生在春节作物生长初期和秋季作物生长末期,分别称为春霜冻和秋霜冻,其中春季末次霜冻和秋季初次霜冻分别称为终霜冻和初霜冻。

(2)按霜冻发生的天气条件

①平流型霜冻(“风霜”)②辐射型霜冻(“静霜”、“晴霜”)

(3)防御

①选用耐寒作物和品种

②促进抗寒锻炼,培育壮苗,提高植株抗寒能力

③选择背风向阳避冻地形,营造防护林和风障

④采取暂时改善局地小气候的措施

⑤抑制冰核活性细菌,降低冰点温度

⑥合理安排播期栽期,使敏感期避免霜冻

6、干旱分类:土壤干旱、大气干旱、生理干旱、黑灾

(1)土壤干旱:在长期无雨或少雨的情况下,土壤含水量少,土壤颗粒对水分的吸力加大,植物根系难以从土壤中吸收到足够的水分来补偿蒸腾的消耗,造成植株体内水分收支失去平衡,从而影响生理活动的正常进行,植物生长受抑制,甚至枯死。

(2)大气干旱:空气干燥、大气蒸发力强促使植物蒸腾过快,根系从土壤吸收的水分难以补偿,水分收支失衡而造成危害。

(3)生理干旱:由于土壤环境条件不良,使根系的生理活动遇到障碍,导致植物体内水分失去平衡而发生的危害

7、水分相变引起的灾害:雪灾

8干热风:是一种复合灾害,包括高温、低湿和风三个因子

9、风力在6级以上就可以对作物产生危害

10、日灼:是指夏季强烈的太阳辐射使水果或蔬菜表面灼伤形成斑痕而品质下降,果树枝条在夏季强烈日晒可损害皮层。

第^一章农业小气候和精准农业

1、小气候:小气候指的是小范围的气候

2、小气候特点:

①范围小②差别大③稳定性强

3、农业小气候:农业生物生活环境(如农田、果园、温室。畜禽舍等)和农业生产活动环境(如晒场、喷药、农产品贮运环境等)内的气候。

4、农业小气候的特点:

(1)不均匀性;(2)复杂性;(3)稳定性;(4)易调控性;(5)生物群体主导性

5、农业小气候的研究方法:

(1)农业小气候的观测方法;

2)平行观测法

3)模型实验法

4)大气候与农业小气候相关分析法

大学农业气象学知识点汇总

农业气象学 第一章地球大气 1、大气圈:大气是指包围在地球表面的空气层,整个空气圈层称为 大气圈。 2、大气组成:干洁大气、水汽、气溶胶粒子。 3、水汽的作用:(1)在天气、气候中扮演了重要角色;(2)保温效 应 4、气溶胶粒子的作用:(1)保温;(2)削弱太阳辐射;(3)降低大气透明度 5、温室效应:是指大气吸收地面长波辐射之后,也同时向宇宙和地面发射辐射,对地面起保暖增温作用。 6、气象要素:表征大气状态(温度、体积和压强等)和大气性质(风、云、雾、降水等)的物理量成为气象要素。 7、大气垂直结构: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成层、散逸层。 (1)对流层特点:①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 ②空气具有强烈对流运动。 ③主要天气现象都发生于此。(天气层) ④气象要素水平分布不均匀。 (2)平流层: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 (3)中间层: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4)热成层: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 (5)散逸层:温度随高度升高变化缓慢或基本不变。 第二章辐射 1、辐射:通过辐射传输的能量称为辐射能,也常简称为辐射。 辐射的波粒二相性:波动性,粒子性。 2、辐射的基本度量单位 (1)辐射通量:单位时间内通过任意面积上的辐射能量,单位J/s 或W (2)辐射通量密度:单位面积上的辐射通量,单位J/(s ?^)或W/

m2 o (辐射强度:即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辐射能量。) (3)光通量:单位时间通过任意面积上的光能,单位为流明(Im)。 (4)光通量密度:单位面积上的光通量,单位为(Im/ m2) 亦称为照 o 度,单位勒克斯(lx )。 3、辐射的基本定律: (1)基尔荷夫定律:在一定温度下,物体对某波长的吸收率等于该物体在同温度下对该波长的发射率。 (2)斯蒂芬一玻尔兹曼定律:黑体的总放射能力与它本身的绝对温度的四次方成正比。说明物体温度愈高,其放射能力愈强。 (3)维恩位移定律:绝对黑体的放射能力最大值对应的波长与其本 身的绝对温度成反比。表明物体的温度愈高,放射能量最大值的波长愈短。随温度增高,最大辐射波长由长波向短波方向位移。 4、太阳常数(S。):当日地距离为平均值,太阳光线垂直入射的天文辐射通量密度,称为太阳常数。 5、太阳高度角(h):太阳平行光线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称为太阳高度角。 6、正午太阳高度角:一天中太阳高度角的最大值(当地正午12时的太阳高度角)。 7、正午太阳高度角随纬度、季节的分布规律。 (1)太阳高度角由直射点向两侧递减。 (2)夏至日: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达到一年中最大值,南半球各地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 (3)冬至日: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北半球各地达到一年中最小值,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 (4)春分、秋分: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 8可照时数(昼长):从日出至日落的时间长度,称为太阳可照时数。 9、日照百分率:实照时数与可照时数的百分比。 10、昼长岁纬度、季节的变化规律

北京工商大学管理学考点重点知识点总结

一概述。 1.选择: A管理概念:特定的环境条件下,以人为中心,对组织所有拥有的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以便达到既定组织目标的过程。 B主体:人管理是组织中的管理,管理的载体是组织,由担任主管工作的人或小组来完成; 管理的对象:一切可调用的资源 管理的目标:有效率地完成组织既定目标,达成期望效果 管理的本质:活动或过程(分配、协调或过程) 管理的职能:获取信息、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 管理的核心:协调人际关系 C.评价管理工作有效性指标:效率,效果 D管理的科学与技术之争1.作为科学的管理,客观规律性,可检验性和系统性。2.作为艺术的管理,正是指管理是一门艺术,正是指管理者在管理实践过程中随地制宜地、创造性地运用管理技术和方法来解决管理问题,它有很强的技艺和技巧性。3.离不开扎实的管理理论知识,又离不开自身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充分发挥。E.系统组织是(开放式)的 F组织与环境的关系包括两个方面:1.外部环境对组织的决定、制约和影响作用。2.组织对环境的消极被动的或者积极主动的适应。 组织环境分为一般环境和任务环境.____.一般环境,指对某一特定社会中一切组织都会发生影响、都会起作用,具有普遍意义的共有环境____任务环境,具有直接的、具体的和经常性的亦即特殊影响和特定环境。 G管理职能的拓展:1.决策是各项管理职能的核心2.创新是各项管理职能的灵魂3.协调是管理工作的本质要求H. pdca循环:提出者:美国戴明。p计划-d执行-c检查-a行动pdca循环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pdca循环特点:1.大环带小环。2.阶梯式上升 I古典管理理论:1.泰罗——科学管理理论。三个基本出发点:1,科学管理的根本目的是谋求最高工作效率,即提高劳动生产率。2.用科学管理来代替传统的经验管理。3.科学管理的核心是要求管理人员和工人双方都实行重要的精神变革——心理革命 J法约尔十四条管理原则(1)劳动分工(2)权力和责任(3)纪律(4)统一指挥(5)统一领导(6)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7)员工报酬(8)集权原则(9)等级制度(10)秩序(11)公平(12)人员的稳定(13)首创精神(14)团结合作实质:统一指挥和等级制度 2.简答.A管理的六大职能:计划、组织、人力资源管理、领导、沟通、控制。 B按组织中所处层级,将管理者划分为: 高级管理者(决策层),中层管理者,高级管理决策的执行者(执行层),基层管理者(作业层) C管理者角色分为三大类:人际角色(代表人,领导者,联络者)信息传递(监督者,传播者,发言人)决策制定(企业家,混乱驾驭着,资源分配者,判断者) D管理者的技能1.技术技能(基层管理者最重要)。2.人事技能。(中层管理者)3.概念技能(1思想技能。2设计技能) E西方管理思想与管理理论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古典管理理论阶段:泰罗开创的科学管理理论、法约尔所提出的一般管理理论,韦伯的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理论等 (2)近代的“人际关系”——梅奥人际关系学说的霍桑试验《工业文明的人类问题》“行为科学” (3)当代管理理论阶段:罗德3孔茨管理丛林,西蒙决策理论。法约尔管理过程权变管理,德鲁克经验管理,数量管理(管理科学,运营管理,管理信息) F:泰罗具体方法:1.科学作业管理2.计件付酬原理3.计划与作业分离原理。4.职能组织原理。5例外管理原理。。6.人事管理原则 G法约尔五大管理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H韦伯,组织权力的类型:@@@ 传统的权力形式(效率最低)@@@超凡的权力形式(对某人所持有的非凡性的热爱)@@@ 法理性的权力形式(最理想)

农业气象学知识点要点讲解学习

农业气象学知识点要 点

3.五大气象要素,及其周期性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答:气象要素:光:辐射、日照 热:温度 水:空气湿度、降水、蒸发 气:气压 风:风向、风速 4.辐射的特点:1、辐射要有温度;2、辐射是一种物质运动,具有能量、质量; 3、辐射可以产生热效应; 4、辐射具有二象性。即波动性和粒了性。 5.太阳高度角: 太阳高度角的计算:Sinh=Sin φSin δ+Cos φCos δCos ω 其中,φ为纬度。 δ为赤纬角,ω为时角。 赤纬角(δ) :太阳直射到地球表面的一点到地心的连线与赤道面组成的夹角,即地球上太阳直射点所处地理纬度叫赤纬。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变化,在北半球取正值,南半球取负值,即 –23.5°≤δ≤23.5° 。 时角与时间的关系:ω=(t-12)×15 ° 正午时刻太阳高度角:ω=0, h=90-φ+ δ 特殊日期正午时刻太阳高度角的计算:夏至日太阳高度角:h=90-φ+ 23.5° 冬至日太阳高度角:h=90-φ-23.5° 春、秋分太阳高度角:h=90-φ 太阳高度角的变化:日变化:日出、日落,h=0;正午,h=90° 年变化:在北半球:夏季太阳高度角大,冬季小。 计算武汉(30°N)二分、二至日出、日落时间和可照时间。 可照时间:从日出到日没的时间间隔,称为可照时数(昼长) 日出日没时角的计算: δ ?ωtg tg -=cos ? =152t ω

全天可照时间(t)为: φ为纬度。δ为赤纬角,ω为时角。ω=(t-12)×15 ° 春秋分日出正东、日没正西(春分、秋分日的赤纬为 0°) 夏至:δ=23.5°冬至:δ=-23.5° 第三章温度 1.土壤的热容量主要由什么决定?为什么? 答:在一定过程中,物体温度变化1°C所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称为热容量。它取决于物质本身的性质与温度。分为容积热容量和质量热容量。 2.何谓导热率?它表示什么意义? 定义:单位厚度间、保持单位温差时,其相对的两个面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热量。单位:J/(m·s·℃) 导热率意义:表示物质内部由温度高的部分向温度低的部分传递热量的快慢的一种能力。 3.土壤导热率随土壤湿度如何变化? 答;它随土壤湿度的增加而增大,导致潮湿土壤表层昼夜温差变化小 4.何谓导温率?它表示什么物理意义? 定义:单位体积的土壤,在垂直方向上流入或流出J焦耳的热量时,温度升高或降低的数值,也称热扩散率。单位:m2/s K=λ/ Cv 意义:表示土壤因热传导而消除土层间温度差异的能力,直接决定土壤温度的垂直分布。 5.土壤的热容量、导热率、导温率三种热特性怎么变化 答:导温率语与热率成正比,与热容量成反比;在土壤湿度较小情况下,随着土壤湿度增大而增加,当土壤湿度超过一定数值后,导温率反而减小。 9.何谓温度的铅直梯度?它和干绝热直减率、湿绝热直减率有什么不同? 答:气温垂直梯度:指高度每相差100m,两端温差,也称气温垂直递减率,或称气温直减率。单位℃/100m 。与干绝热直减率及湿绝热直减率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前者表示实际大气中温度随高度的分布,后两者指气块在升降过程中气块本身温度的变化率。 10.温带山区山体的什么部位最易引种亚热带作物?为什么? 答:山腰。因为山腰易出现你逆温现象,能搞保证作物安全过冬。

(考研)西南交通大学公共管理学常考知识点及未考知识点汇总

(考研)西南交通大学公共管理学常考知识点及未考知识点汇总 第1章公共管理导论 1.1 公共管理的意义 公共管理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整合社会的各种力量,广泛运用政治的、经济的、管理的、法律的方法,强化政府的治理能力,提升政府绩效和公共服务品质,从而实现公共的福祉与公共利益。 公共管理学的特质 1. 公共管理是以整合性的概念。 2. 公共管理是将私部门的管理手段运用于公部门 3. 公共管理重视与外部环境的关系,强调以最高管理者的战略设计、政策设计为焦点。 4. 公共管理不完全等于“政府管理”,而意味着一种新治理。 5. 公共管理强调价值调和与责任。 6. 公共管理关注政府改革和政府再造。 7. 公共管理是以科际整合的研究领域。 公共管理的特质以及与私部门管理的区别 1政治权威与经济权威公共管理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具有公权力,私组织则没有。公部门的权威来自制度与法律的授予,而私部门则是来自经济性的市场力量。 2多元制衡与自主性公共管理只有有限的管理自主权但却有着复杂的政治界面,而私部门管理则由相对充分的管理自主权。 3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政府具有促进和实现公共利益的义务和责任。这是公共管理区别于私管理的一个重要特征。而私营企业和组织往往是个人利益最大化的追求者。 4法的支配与意思自治对于政府而言,凡是法律未允许的便是非法的。而对于私领域的管理而言,法无禁

止即自由。 5政府与市场公共管理与私部门的管理的一个最重要之处在于政府与市场的区别与差异。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垄断与市场;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自由与依赖;利润与支出等。 6多元理性与经济理性公共部门处在社会各种力量作用的核心,承担着社会价值权威性分配的职责,所以政府理性往往是多元的,应考虑各种利益和价值的平衡;而私部门的管理大多为工具的经济理性,往往较少顾及其他理性的考虑。 1.5 公共管理:现时代的挑战 1关于回应维持宪政秩序和政府稳定问题 2关于如何在公共管理与维系并发展民主法治社会的基本价值问题 3关于平衡政府与市场的作用,以促进政府治理的有效性问题 4关于如何平衡目前及最近未来与较长远未来的需要问题 5关于回应全球化的挑战问题6关于如何应付科学技术革命带来的挑战问题 7如何应付越来越多的官僚腐败,重振公民对政府的信任问题 8关于重振政府的治理能力问题 9如何构建国家与社会的共同治理模式问题 10重建公共管理的道德秩序 11关于如何发展有效的组织体制的问题 12公共管理如何应付复杂、不确定与变革的问题 第2章公共管理者的角色与知能 2.3 公共管理者的技能 技术性技能术性技能主要指从事自己管理范围内所需的技术与方法。这是现代公共管理日益专业化的趋势所要求的。

农业气象学-知识点-复习

绪论 1.什么是气象?什么是气象学?答:气象是大气各种物理、化学状态和现象的总称。 气象学是研究气象变化特征和规律的科学,是农业气象学的理论基础之一。 2.农业气象学的概念,研究内容?答:气象学是研究大气中各种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的形成原因,时、空分布和变化的科学。 研究内容:农业气象探测;农业气候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农业小气候与调节;农业气象减灾与生态环境建设;农业气象信息服务;农业气象基础理论研究;应对气候变化的农业政策 3.农业生产与气象条件的关系?答a.大气提供了农业生物的重要生存环境和物质、能量基础b.大气提供农业生产利用的气候资源c.气象条件对农业设施和农业生产活动的全过程产生影响d.大气还影响着农业生产的宏观生态环境和其他自然资源e.农业生产活动对大气环境的反作用 第一章 1.什么是大气圈?答:整个空气圈层成为大气圈(地球表层是由大气圈、水圈、土壤圈,生物圈及岩石圈组成。大气是指包围在地球表面的空气层) 2.大气的成分答:干洁大气、水汽和气溶胶粒子 3大气污染的概念、环节.。答大气污染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直接或间接地把大气正常成分之外的一些物质和能量输入大气中,其数量和强度超出了大气净化能力,以致造成伤害生物,影响人类健康的现象。环节:污染源排除污染物;大气的运送扩散;污染对象 4.大气污染防治的方法和途径答:工业布局和减排;煤烟型污染防治;减少交通污染;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绿色植物和覆盖。 5.什么是气温,气压,风,湿度,云 气温:通常就是指地面气象观测场内处于通风防辐射条件下的百叶箱中离地面1.5m处的干球温度表读数气压:是作用在单位面积上的大气压力,即等于单位面积上向上延伸到大气上界的垂直空气柱的质量。以百帕(hPa)为单位 风:空气运动产生的气流称为风 湿度:表示大气干湿程度的物理量。 云:云是悬浮在大气中的小水滴,过冷水滴、冰晶或它们的混合物组成的可见聚合体;有时也包含一些较大的雨滴,冰粒和雪晶,其底部不接触地面。 6.大气的垂直结构,对流层的作用 答:大气在垂直方向上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散逸层共五层。(P21) 对流层的特点及其作用:气温虽高度增高而降低。在不同地区、不同季节、不同高度,气温见底的情况是不同的。(2)空气具有强烈的对流运动。空气的垂直对流运动,高层和低层的空气能够交换和混合。使得近地面的热量、水汽固体杂质等向上运送。对层云致雨有重要作用。(3)气象要素水平分布不均匀。由于地流层受地面影响最大,而地表有海陆,地形起伏等性质差异,使对流层中温度、湿度、CO2等水平分布极不均匀。在寒带大陆上空的空气,因受热较少和缺乏水源就显得寒冷而干燥;在热带海洋上空的空气,因受热多,水汽充沛,就比较温暖而潮湿。温度,适度的水平差异,常引起大规模的空气水平运动。 第二章 1、太阳常数、四季形成的原因。太阳常数:在大气上界,当日地距离处于平均值,垂直于太阳入射光表面的太阳辐射时的辐射度。各地得到的太阳辐射的差异是产生一年四季变化的原因。 2、太阳高度角、赤纬、可照时数 太阳高度角:太阳平行光线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称为太阳高度角。赤纬:太阳光线垂直照射地球的位置,以当地地理纬度来表示,称为赤纬。赤纬的变动范围是+23.5o—-23.5o。 可照时数:从日出到日落的时间长度,称为太阳可照时数。 3、什么是地球辐射?地面发射的长波辐射称为地面辐射,大气发射的长波辐射称为大气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的总称为地球辐射。

管理学-期末考试重点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管理基础 管理的概念 管理是指在特定的环境下,管理者通过执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整合组织中的各种资源,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管理职能的基本内涵 1、计划职能---预测未来并制订行动方案。 2、组织职能---建立组织的物质结构和社会结构。 3、领导职能---管理者为了实现组织目标而对被管理者施加影响的过程。 4、控制职能---保证组织中进行的一切活动符合预先制订的计划。 管理者的概念 管理者是在组织中通过执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带领其他人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共同努力的人。 管理者的角色 人际角色——代表人角色、联络者角色和领导者角色 信息角色——监听者角色、发言人角色和传播者角色 决策角色——企业家角色、处理混乱的角色、谈判者角色和资源分配角色 管理者的技能 1、概念技能---管理者对事物的洞察、分析、判断、抽象和概括的能力。 2、人际技能---与人共事、与人打交道的能力。 3、技术技能---管理者从事自己管理范围内的工作时所需运用的技术、方法和程序的知识及 其熟练程度。 管理者的层次 高层管理者---负责战略的制定与组织实施 中层管理者---直接负责或协助管理基层管理人员及其工作,发挥承上启下的作用 基层管理者---负责管理作业人员及其工作 不同层次的管理者对三种不同技能的要求各不相同。管理者的层次越高,对概念技能的要求也越高;越是基层管理者,越需要掌握与业务有关的技术技能,而对概念技能的要求也越少。 第二章管理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西方早期典型的管理思想 p14 1.劳动分工的观点 斯密认为,劳动分工导致劳动生产率提高。 2.经济人观点 斯密认为,所有的经济现象都是具有利已主义的“经济人”的活动所产生的。

《应用气象学》课程复习提纲

知识点准备(题型:填空、选择、名词解释、简答) Chap1 绪论 1、开展应用气象学研究的意义 2、开展应用气象学研究的途径与方法 3、科学系统的行业气象指标,应具有的“三性”和“二化”主要是什么? Chap2 农业气象 1、农业气象学概念 2、农业气象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4、太阳辐射对农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光强、光质、光周期几个方面涉足的基本概念、基 本理论。 5、热量条件对农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三基点温度、五基点温度、农业界限温度、积温、温 周期方面涉足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 6、水分条件对农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作物的需水规律、大气降水的影响、土壤水分类型及 其有效性、田间持水量、凋萎湿度、水分关键期等基本概念 7、CO2对农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农田上CO2 的日变化和垂直变化 8、农业上主要气象灾害类型及各灾害的分类 9、农业气候指标的表达形式及举例 Chap3 建筑工程气象 1、风与城市规划, 2、如何改善建筑日照条件 3、城市建设对局地气候的影响 4、采暖区划的气象指标 5、全国集中采暖区划标准及我国划分情况 6、采暖室外计算标准 7、冻胀划分及其强弱的表示方法 8、气象信息,天气预报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 9、基本雪压、基本风速、基本风压定义 10、外场施工的天气影响 11、风速、风压在非规定高度处的计算 Chap4 交通运输与气象 1、飞行湍流、飞机积冰、海洋气象导航、公路翻浆、温度力、锁定轨温、飞机颠簸等定义 2、飞机飞行的基本原理及气温、风、气压对飞行的影响 3、高原机场跑道与一般机场跑道哪个更长?为什么? 4、影响飞机飞行的气象要素以及机场关闭的标准 5、低空风切变定义及各类低空风切变对飞机飞行、起飞、降落的影响

气象学知识点总结(河北农业大学)

《气象学与农业气象学基础》 目录 绪论 第一节气象学与农业气象学 第二节大气的组成 第三节大气的结构 第一章辐射 第一节辐射的一般知识 第二节太阳辐射的基本概念 第三节太阳辐射在大气中的减弱第四节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第五节地面有效辐射 第六节地面净辐射 第七节太阳辐射与农业生产 第二章温度 第一节土壤温度 第二节水层温度 第三节空气温度 第四节温度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第三章大气中的水分 第一节空气湿度 第二节蒸发 第三节水汽凝结 第四节降水 第五节人工影响天气 第六节水分循环和水分平衡 第七节水分与农业生产 第四章气压与风 第一节气压和气压场 第二节空气的水平运动——风第三节大气环流 第四节地方性风 第五节风与农业第五章天气与天气预报 第一节天气系统 第二节天气预报 第六章农业气象灾害 第一节农业气象灾書概述 第二节由水分条件异常引起的气象灾害第三节由温度异常引起的气象灾害 第四节由光照异常引起的气象灾害 第五节由气流异君导致的气象灾害 第七章气候与农业气候资源 第一节气候的形成 第二节气候带和气候型 第三节气候变迁 第四节中国气候特征和中国农业气候特点第五节中国农业气候资源 第六节农业气候生产潜力分析 第七节气候要素的一般表示方法 第八节季节与物候 第八章小气候 第一节小气候形成的物理基础 第二节农业小气候环境的改善 第三节农田小气候 第四节设施农业小气候 第五节农田防护林小气候

绪论 第一节气象学与农业气象学 一、气象学概念、研究内容与气象要素 1气象学(概念:研究大气中各种物理过程和物理现象形成原因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 物理过程:物质和能量的输送与转化过程,如大气的増热与冷却,水分的蒸发与凝结等; 物理现象:风、云、雨、雪、、冷、暖、干、湿、雷电、霜、露等。 2 研究内容 (1)物理气象学。它从物理学方面来研究大气中的过程和现象,揭露这些过程和现象发展的物理规律。 (2)天气学。在一定地区和一定时间内,由各项气象要素一定的结合所决定的大气状态,称为天气。研究天气过程发生发展的规律,并运用这些规律预报未来天气的学科,就是天气学。 (3)气候学。气候是在一较长时间阶段中大气的统计状态,它一般用气候要素的统计量表示。研究气候形成和变化的规律、综合分析与评价各地气候资源及其与人类关系的学科,就是气候学。 (4)微气象学。微气象学是研究大气层及其它微小环境内空气的物理现象、物理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是物理气象学的一个分支。 二、气象要素(概念:表示大气状况和天气现象的各种物理量统称为气象要素。) 1.主要的气象要素有:气压、温度、湿度、降水、蒸发、风、云、能见度、日照、辐射以及各种天气现象。 三、农业气象要素学的定义、任务及研究方法 1.农业气象学概念:研究气象条件与农业生产相互作用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 2.农业气象要素:在气象要素中和农业生产相关的称农业气象要素,包括:辐射、温度、湿度、风、降水等。 3.农业气象的研究内容: (1)农业气象探测:包括一起研制、站网设置、观测和监测方法等。 (2)农业气候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 (3)农业小气候利用与调节 (4)农业气象减灾与生态环境建设 (5)农业气象信息服务:气象预报与气象情报 (6)农业气象基础理论研究 (7)应对气候变化的农业对策 4.农业气象学的任务:(1)农业气象监测。(2)农业气象预报与情报(3)农业气候分区、区划、规划与展望 (4)农业气象措施、手段的研究(5)农业气象指标、规律、机制与模式的研究 5.研究方法:通过调查、观测、试验等结合完成。 6.平行观测法:(1)生长发育状况和产量构成 (2)主要气象要素、农田小气候要素、农业气象灾害的观测和田间管理工作的记载。 7.在平行观测的普遍原则和指导下,还采用下列方法: (1)地理播种法。(2)地理移置法或小气候栽种法。(3)分期播种法。 (4)地理分期播种法。(5)人工气候实验法。(6)气候分析法。 四、我国气象及气象学的发展简史 第二节大气的组成 一、大气的组成 大气(按成分)分类:干洁空气、水汽、气溶胶粒子 (一)干洁空气组成(25km以下)(%)

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原理重点整理剖析

第一章绪论 管理:管理者在特定的环境和条件下,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活动的过程。 管理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管理者:承担管理工作、履行管理职能的人员及其集群,他们是管理的主体。 物本管理:是以任务、以物为中心,追求固定正规的管理,实行的是“任务管理制” 人本管理:是以人为中心,将经营艺术与现代管理方法融为一体的管理,是从科学走向艺术的管理,是从控制为主的专项管理转向实施更具全面性、长远性的战略管理。 公共管理:以公共组织为依托,以实现公共利益为目的,向特定区域内社会成员提供公共服务或进行公共事务管理的活动。 工商管理:以工商企业组织为主体,以向顾客提供服务或出售商品获取经济利润为目的所进行的经营管理活动。 归纳法:从典型到一般的研究方法,通过客观存在的一系列典型事务或经验进行观察,分析其特点、变化规律,进而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从中找出事物变化发展的一般规律。 演绎法:运用模型来研究管理现象及其规律的方法称为演绎法。 定量研究方法:对管理现象中可以量化的部分进行测量和分析,以寻求最优决策方案。 权变方法:由于管理环境和条件不断变化,管理没有一成不变的方法和技术。 1.管理的性质是什么? 管理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 2.关于管理的职能有哪几种观点? P5 3.德鲁克关于管理者角色的观点是什么? 管理者角色分为三类:第一,管理一个组织,求得组织的生存和发展。第二,管理管理者。第三,管理员工和工作。

4.明茨伯格关于管理者角色的观点是什么? 三大类型、十种角色。人际关系类角色:挂名首脑、领导者、联络者。信息传递类角色:监察者、传播者、发言人。决策制定类角色:发起者、麻烦处理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 5.公共管理与工商管理有哪些区别和联系?、 区别:目的、价值目标、权力来源、活动方式。P7 联系:都要履行一般的管理职能。 第二章管理理论 科学管理原理:核心是提高效率,1.工作定额原理 2.选择、培训和提高工人的劳动技艺。3.实行职能工长制(所有的管理者只承担一种管理职能)4.把计划职能同执行职能分开。5.实行刺激性的计件工资制。6.劳资双方为提高效率而合作。7.实行组织控制的例外原则。 管理过程理论:法约尔是第一个概括和阐述一般管理理论的管理学家。1.企业职能与管理职能的关系:后者包含于前者之中。2.管理的14项原则:P32 3.管理的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行为科学理论: 现代管理理论: 管理学丛林: 全面质量管理理论: 战略管理理论: 组织文化理论: 学习型组织理论: 1.古典管理理论的内容及贡献是什么? 2.霍桑实验的结论及意义是什么? 3.现代管理理论的特点与贡献是什么?

气象学知识整理

气象学知识整理 ㈠名词解释5×2′㈡填空20×1′㈢判断10×1′㈣选择10×1′㈤填图2×5′㈥简答3×5′㈦计算2×5′㈧论述1×15′ 名词解释 1.气象学:气象学就是研究大气中所发生的各种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的形成原因,时、空分布和变化规律的学科。 2.农业气象学:农业气象学就是研究气象条件与农业生产相互 关系及相互作用规律的一门学科,它是广义农学(含农、林、牧、渔、农经等)与气象学之间相互渗透的交叉学科。 3.大气污染:由于自然过程和人类活动的结果,直接或间接地把大气正常成分之外的一些物质和能量输入大气中,其数量和强度超出了大气的净化能力,以致造成伤害生物、影响人类健康的现象称大气污染。 4.黑体(绝对黑体):吸收率等于1的物体为黑体。如果有一物体,在任何温度下,对任何波长的入射辐射能的吸收率都等于1,即对投射于其上的辐射能全部吸收,这种物体就成为绝对黑体,简称为黑体。 5.灰体:如果一个物体的吸收率为小于1的常数,并且不随波长而改变,这种物体称为灰体。 6.*太阳常数:当日、地间处于平均距离时,在大气上界垂直于太阳入射光线表面的太阳辐射的辐照度称为太阳常数。建议取值1367±7W?m﹣2,通常采用1367W?m﹣2.

7.温室效应:由于大气对太阳短波辐射吸收很少,易于让大量的太阳辐射透过而达到地面,同时大气又能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使地面辐射不易逸出大气,大气还以逆辐射返回地面一部分能量,从而减少地面的失热,大气对地面的这种保暖作用,称为“大气保温效应”,习惯称“温室效应”。 8.光合有效辐射:太阳辐射中对植物光合作用有效的光谱成分称为光合有效辐射(PAR) 9.*逆温现象:在对流层中,总的看来气温是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递减的。但就其中某一层而言,在一定条件下,有时可出现气温随高度增高而增加(气温垂直梯度为负值)的现象,叫做逆温现象。按形成原因分辐射逆温、平流逆温、下沉逆温、锋面逆温 10.三基点温度:温度对于植物生命、生长和发育过程的影响,从其生理过程来讲,都有3个基本点温度,简称三基点温度,即最适温度、最低温度和最高温度。 11. “温周期现象”:植物的生长和产品品质,在有一定昼夜变温的条件下比恒温条件下要好。这种现象称“温周期现象”。 12.饱和差:某一温度下的饱和水汽压与实际水汽压之差,称饱和差。单位hPa d﹦E-e d越小,空气越接近饱和即越潮湿d=0时空气达饱和 13.露点温度:当空气中水汽含量不变且气压一定时,通过降低温度,使未饱和空气达饱和时所具有的温度称露点温度,简称露点。 气压一定,水汽越多,露点越高;反之越低

大学管理学期末重点复习

复习纲要 名词解释 1、管理:指的是协调和监管他人的工作活动,从而使他们有效率、有效果地完成工作。(综合定义:管理指一定组织中的管理者在特定的组织内外环境的约束下,运用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和控制等职能,对组织的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和利用,协调他人的活动,使他人同自己一起实现组织的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2、明茨伯格管理角色理论:三类10种 (1)人际角色:代表人、领导者、联络者 (2)信息角色:监督者、传播者、发言者 (3)决策角色:企业家、干扰应对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 3、计划:是对未来行动的规划。它是人们主观对客观的认知过程。包括5W1H( What to do it ? \ Why to do it ? \ When to do it ? \ Where to do it ? \ Who to do it ? \ How to do it ? ) 理解计划的含义:计划是预先制定的行动方案、计划是一个连续的行为过程、计划是控制的基础和前提、计划需要修正 4、目标管理:设定管理者和员工双方认可的目标并使用这些来评估员工绩效的一个过程。 5、宏观环境(PEST):是分析宏观环境的一种工具,通过政治要素(Politics)、经济要素(Economics)、社会要素(Society)、技术要素(Technology)四个方面的因素分析从总体上把握宏观环境。 6、SWOT分析:是对组织内外环境所形成的优势,劣势,机遇,威胁的分析 内部环境: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 外部环境:机遇(Opportunities)、威胁(Threats) 7、统一指挥:形成等级链:包括等级链必须是连续的,不能中断;任何下级只

气象学知识点

气象:在地球大气中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风、云、雨、雪、雷电、旱涝、寒暑等等各种各样的自然现象,把这些统称为大气现象即气象。 天气:指某一地区的某一瞬时或某一段时间内发生的阴晴冷暖干湿风雨雪霜等用几个气象要素或几个天气情况来综合描述的。 气候:指一地长时间或多年的大气状态,包括平均状态和极端状态,通常用各种气象要素的统计量来表示。 农业气象学:是研究农业生产与环境条件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联系以及其变化规律的一门学科。 大气组成:干洁大气,水汽,气溶胶粒子。 干洁大气:除水汽及其他悬浮在大气中的固液体质粒以外的整个混和气体。 酸雨:指PH值小于5.6的降水。 温室效应:是指大气吸收地面长波辐射直呼,也同时向宇宙和地面发射辐射,对地面起到保暖增温的作用。 农田中的CO2的主要来源为土壤和大气。 作物光合作用CO2的来源为大气。 辐射:自然界中一切物体,只要其温度高于绝对零度,就会不停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界传递能量,这种传递能量的方式称为辐射。 辐射的特性:波动性和粒子性 太阳辐射的波长观测范围为:0.15~4.0um 地面和大气辐射的波长观测范围为:3~120um 黑体:对于投射到该物体上的所有波长的辐射都能全部吸收的物体。 太阳常数:当地球位于日地平均距离时,在地球大气上界投射到垂直于太阳光线水平面上的太阳辐射强度。 散射:当太阳辐射通过大气时,遇到大气中的各种质点,使太阳辐射能向四面八方分散开来,这一现象称为散射。 直接辐射:太阳以平行光的形式投射到地面上的太阳辐射。 太阳高度角:太阳平行光线与水平地面之间的夹角。 散射辐射:阳光被大气散射后,以散射光形式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 总辐射:到达地面的太阳总辐射是太阳直接辐射和天空散射辐射的总和。 地面辐射:地面按其本身的温度不断向外放射长波辐射,称为地面辐射(RLu) 地面反射辐射: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有一部分被地面反射回大气空间,这部分辐射称为地面反射辐射。 大气逆辐射:大气辐射中传向地面的辐射。 地面有效辐射:地面辐射与被地面吸收的大气逆辐射之差。亦称净红外辐射。 地面净辐射:在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上,地面所吸收的辐射与放出的辐射之差,称为地面净辐射(Rn),也称地面辐射差额。 光合有效辐射:太阳辐射中对植物光合作用有效的光谱成分。 光饱和现象:在一定的光照强度范围内,光合作用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但超过一定的光照强度以后,光合作用不再随光照度增大而增加了,这种现象称为光饱和现象。 光饱和点:光合作用达到最大值时的光照强度。 光补偿点:植物的光合强度随光照度减小而降低,当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质与呼吸作用消耗的物质相平衡时的光照强度。 植物光周期现象:植物的生长发育对日照长度规律性变化的反应,称为植物的光周期现象。热容量:在一定条件下,物体温度变化1°C所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管理学复习背诵知识点

管理学复习背诵知识点 南昌航空大学110961班黄升整理 第一章管理、管理者与组织 1、管理的定义:是一定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来协调他人的活动,带领人们既有效果又有效率地实现组织目标定的过程 2、管理的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管理的载体是组织、管理是一种社会现象或文化现象) 3、管理的目的: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的目标 4、管理的性质:A管理的二重性———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B管理的普遍性C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科学性是原理、原则和方法,艺术性强调实践性)P5~6 5、管理者的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P8~9 6、管理者的角色:A人际关系——挂名头脑、领导者、联络者B信息传递——监听者、传播者、发言人C决策制定——企业家、混乱驾驭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P10 7、组织的含义:指由复数的人所组成的、具有明确的目的和系统性结构的社会实体P11 8、组织的特征:有其存在的目的的、都是由人所组成的、都存在着一种系统性的结构,用以规范调节和限制组织成员的行为P11 9、组织的系统:封闭系统和开放系统P12 10、组织的环境:一般环境、具体环境(简单稳定的环境、复杂稳定的环境、简单动态的环境、复杂动态的环境)P13 11、企业的定义:企业是依法设立的从事营利性的商品生产、流通或服务性经营活动,进行独立核算的社会基本经济组织P15 12、企业的特征:是依法设立的经济组织、是社会基本经济组织、是从事营利性经济活动的组织、是实行独立核算的经济组织P15 13、企业的职能:运营、财务、营销P16 14、企业制度:个人业主制企业、合伙制企业、公司制企业P16 15、了解委托代理关系与公司治理、企业家精神:P17 P18 16、社会责任的含义:指企业追求有利于社会的长远目标的一种义务,它超越了法律和经济所要求的义务P20 17、社会责任四阶模型:P21

农业气象学教学大纲

《农业气象学》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二、教学目标及任务 《农业气象学》课程是农学、种子科学与工程、植物保护、园艺、中药学、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草业科学等专业的科类基础课。通过《农业气象学》课程的教学,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各种基本气象要素及其时空变化规律和天气学、气候学、农业小气候等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熟悉与生物环境密切相关的气象条件的形成、演变规律和中国的主要天气、气候状况,并能够将所学知识与生产和生活实际相结合,综合分析,灵活应用。 三、学时分配 教学课时分配

四、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 绪论气象学概述 气象与气象学的概念,气象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分支学科、发展概况。农业气象学的概念,农业气象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方法。 本章教学要求: 掌握气象与气象学的概念,气象学的研究对象,农业气象学的概念,农业气象学的研究对象。 了解气象学的研究内容、分支学科、发展概况,农业气象学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 第一章地球大气 第一节大气的组成 1. 干洁大气 2. 臭氧和二氧化碳 3. 水汽和大气杂质 习题要点:大气中臭氧和二氧化碳的分布,臭氧、二氧化碳、水汽和大气杂质在气象学上的意义。 第二节大气的铅直结构 1. 大气的热力学分层 2. 大气的其它分层方法及大气上界 习题要点:大气热力学分层的依据及分层,各层在温度铅直分布和大气铅直运动上的基本特征,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特征。 第三节气象要素 习题要点:气象要素及天气现象的概念和分类。

本章重点难点: 臭氧、二氧化碳、水汽和大气杂质在气象学上的意义,大气热力学分层的依据及各层在温度铅直分布和大气铅直运动上的基本特征。 本章教学要求: 掌握:大气中臭氧和二氧化碳的分布,大气热力学分层的依据及分层,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特征,气象要素及天气现象的概念和分类。 理解:臭氧、二氧化碳、水汽和大气杂质在气象学上的意义,大气热力学分层各层在温度铅直分布和大气铅直运动上的基本特征。 了解:地球大气的主要组成成分,大气中常见的光、电、声现象。 第二章辐射 第一节辐射的基本知识 1. 辐射的概念及其特征 2. 辐射的基本定律 习题要点:辐射的概念、度量及单位,辐射的基本定律。 第二节太阳辐射 1. 日地关系和太阳视运动 2. 太阳常数和太阳辐射光谱 3.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减弱 习题要点:昼夜长短的变化和一年四季的形成,太阳高度角和太阳方位角的概念及计算,日照时数、可照时间和光照时间的概念,可照时间的变化规律,太阳常数,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减弱方式。 第三节地面辐射平衡方程 1. 直接辐射、散射辐射、总辐射、反射辐射和短波净辐射 2. 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和长波净辐射 3. 地面辐射差额 习题要点:地面辐射平衡方程,直接辐射、散射辐射、总辐射、反射辐射、短波净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长波净辐射和地面辐射差额的概念及影响因素,地面辐射差额的日、年变化规律。 第四节太阳辐射与农业生产 1. 辐射波谱与农业生产 2. 光照与农业生产 3. 光能利用与农业生产 习题要点:生理辐射、光合有效辐射、光饱和点、光补偿点和太阳能利用率的概念,不同波谱段太阳辐射的生物学意义,光、温变化对植物南北引种的影响。 本章重点难点:

《管理学与人力资源管理》知识点汇总

《管理学与人力资源管理》知识点汇总

《管理学与人力资源管理》(11747) 说明:1、加★的为重点掌握内容 以下资料仅供同学们参考,祝各位考试成功!加油噢! 第一章企业的利益相关者 一、名词解释 1.利益相关者:与公司有联系或影响的各种群体。 2.内部利益相关者:以直接方式参与企业业务活动的个人或群体,如雇员为组织提供劳务以获得工资,现实的顾客从组织购买了产品而组织则对其承担义务等。 3.外部利益相关者:以间接方式参与企业业务活动的个人或群体,如潜在消费者还没有承诺从组织购买产品,但要实现销售就必须考虑他们的需要;政府本身常常不直接涉及组织的活动,但政府法律很可能影响组织如何经营业务等等。 4.环境:组织对一般公众和整个人口所负有的责任。 5.机构投资者:如养老金基金和保险公司这样的大型组织,它们寻找机会进行大量投资从而为其成员获得利益。 6.顾客服务:确保礼貌地对待顾客和向顾客提供进行购买所需相关信息的需要。 二、简答题知识 a.利益相关者包括:1.雇员,雇员群体包括在这个类型中,如工人、管理者、兼职员工和全日制员工等。2.股东和所有者。3.管理者。4.顾客:分为现实消费者和潜在消费者。5.供应商。6.本地社区。7.政府。8.环境。以上列出,可能不完整,这意味着企业需要规划一个进行有效的内部沟通和外部沟通的系统以便能够与每一个群体进行对话。 内部(雇员、管理者、股东/所有者、现实消费者、供应商) 外部(本地社区、政府、环境/公众、潜在消费者) *特别要注意的就是有时候内部和外部利益相关者界限比较模糊,如股东和投资者,他们虽然没有直接参与组织活动,但是通过股权与组织明显有直接联系,因此他们被归纳为内部利益相关者。 b.各种利益相关者的不同期望 (1)雇员:①薪酬②培训③福利④雇佣期限及晋升空间⑤激励(2)股东/所有者:①股息收入②资本价值③长期增值目标④投资回报(3)管理者:①达成组织目标②雇员拥有的(所有雇员期望的他都期望)(4)供应商:相互信任与合作融洽(5)顾客:产品类型多样和价格合理、礼遇和尊重、良好的服务、商品生产信息和质量保证(6)本地社区:社区稳定和安全、噪音和干扰最小化、企业的良好声誊(7)政府:税收、配合变革和政策调整落实(8)环境:降低污染和能源消耗,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c.确保各方利益相关者的利益的必要性:(1)确保不同利益相关者的目标与组织使命或目的一致(2)协调各方利益(3)制定希望实现战略的时候,注意做好修定战略和政策(4)追求短期目标向长期目标的转变(5)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章管理过程 一、名词解释 管理:五个基本管理职能的运作过程,包括计划、组织、人员安排、指挥和领导、控制。 责任:是一个人确保恰当地完成任务或工作的职责。 授权:是向组织中较低层次的人传递权威和职权的过程。 记住:权威能够授予而责任不能授予是非常重要的。

农业气象学知识点要点

3.五大气象要素,及其周期性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答:气象要素:光:辐射、日照 热:温度 水:空气湿度、降水、蒸发 气:气压 风:风向、风速 4.辐射的特点:1、辐射要有温度;2、辐射是一种物质运动,具有能量、质量; 3、辐射可以产生热效应; 4、辐射具有二象性。即波动性和粒了性。 5.太阳高度角: 太阳高度角的计算:Sinh=Sin φSin δ+Cos φCos δCos ω 其中,φ为纬度。 δ为赤纬角,ω为时角。 赤纬角(δ) :太阳直射到地球表面的一点到地心的连线与赤道面组成的夹角,即地球上太阳直射点所处地理纬度叫赤纬。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变化,在北半球取正值,南半球取负值,即 –°≤δ≤° 。 时角与时间的关系:ω=(t-12)×15 ° 正午时刻太阳高度角:ω=0, h=90-φ+ δ 特殊日期正午时刻太阳高度角的计算:夏至日太阳高度角:h=90-φ+ ° 冬至日太阳高度角:h=90-φ-° 春、秋分太阳高度角:h=90-φ 太阳高度角的变化:日变化:日出、日落,h=0;正午,h=90° 年变化:在北半球:夏季太阳高度角大,冬季小。 计算武汉(30°N)二分、二至日出、日落时间和可照时间。 可照时间:从日出到日没的时间间隔,称为可照时数(昼长) 日出日没时角的计算: 全天可照时间(t )为: φ为纬度。 δ为赤纬角,ω为时角。ω=(t-12)×15 ° 春秋分日出正东、日没正西(春分、秋分日的赤纬为 0°) 夏至:δ=°冬至:δ=° 第三章 温度 1.土壤的热容量主要由什么决定为什么 答:在一定过程中,物体温度变化1°C 所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称为热容量。它取决于物质本身的性质与温度。分为容积热容量和质量热容量。 2.何谓导热率它表示什么意义 定义:单位厚度间、保持单位温差时,其相对的两个面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热量。δ ?ωtg tg -=cos ?= 152t 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