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五章社会主义国家

第五章社会主义国家

第五章社会主义国家
第五章社会主义国家

第五章社会主义国家

社会主义国家也叫无产阶级专政国家。是无产阶级通过暴力革命,在彻底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新型国家,是新的历史类型的国家,是最后一个历史类型的国家。

第一节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

资本主义社会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及产品的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必然引起社会主义革命。

一、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的历史前提

1、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表现为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及产品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它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与生俱来的,资本主义社会本身无法克服,而且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这一矛盾越来越尖锐、深刻。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促进生产力迅速发展的同时,大大提高了生产力的社会化水平,使生产获得了社会化的属性。主要表现在:(1)生产资料的社会化(2)生产过程的社会化(3)生产产品的社会化

2、在资本主义社会,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的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造成了资本主义单个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的矛盾,造成了资本主义与生产无限扩大的与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购买力相对下降之间的矛盾,而这些矛盾的运动和发展,其结果必然导致周期性的经济危机。

3、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展的趋势和社会购买力逐步下降的这种双向运动,使得资本主义生产与消费的矛盾逐步突出,从而产生了生产过剩的现象,当这种生产过剩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发生经济危机。

4、要根本摆脱周期性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只有消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资本主义制度,建立与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制度。

5、在社会政治领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的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及产品私人占有制的矛盾,造成了无产阶级和垄断资本家之间的矛盾尖锐化。

6、资本主义内在矛盾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的发展,使得这一矛盾在阶级关系和社会关系方面突破了一国范围,在资本主义国家内外部构成并加深了三大主要矛盾:

第一,无产阶级和垄断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第二,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后起资本主义国家与老牌资本主义国家争夺海外资本和殖民地,导致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激化,爆发帝国主义战争。

第三,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与帝国主义的矛盾尖锐

7、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说表现的三大矛盾集中地表明,以生产资料资本家占有制为核心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从历史发展过程的趋势看,必将阻碍生产力的发展。代表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无产阶级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是历史的必然,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8、无产阶级建立社会主义国家与国家当时的内外部环境分不开,在特殊历史条件的作用下,无产阶级革命首先在俄国、中国这样的国家取得成功,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

二、社会主义国家是对资本主义国家的否定

1、社会主义国家对资本主义国家的否定,首先体现为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基础是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基础的历史性否定。

2、社会主义国家对资本主义国家的否定,也体现为无产阶级统治对资产阶级统治的否定,并在这一否定中根本改变了阶级发展的历史命运。

3、社会主义国家对资本主义国家的否定,还体现在无产阶级对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的否定。

无产阶级革命的根本问题是政权问题

一切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革命首先就要夺取政权。政权是决定革命胜利与失败的关键。政权问题对于无产阶级革命尤为重要。

无产阶级与以前的一切剥削阶级革命有重要区别:

第一,无产阶级革命要“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

第二,革命的任务就是夺取政权。

因此,无产阶级与以往革命不同,夺取政权只是革命的开始。还要以国家政权为工具,改造旧的生产关系和建设新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方式

一般地说,无产阶级夺取政权有“暴力革命与和平发展”两条不同的革命道路,按照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革命理论经验,实现革命和平发展可能会有下面四种情况:

1.资产阶级还没有建立庞大的军阀制度和官僚制度,因而不可能对群众施加暴力。

2.在有健全的社会民主制度和传统的国家中,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获得大多数人民的支持,使资产阶级不敢或不能破坏议会民主制。

3.资产阶级拥有的武装力量在战争的环境中被冲跨,而又不及重新组织和掌握反革命武装力量,因而出现了没有对群众施加暴力的局面。

4.我强敌弱,在无产阶级强大压力包围下,资产阶级放弃反抗而自动向无产阶级作出重大让步。

注:马克思主义认为,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主要方式是“暴力革命”。英国宪章运动失败的历史教训而得出的结论。用和平的方式进行革命是行不通的,只有暴力革命才能达到目的。暴力革命论是通过总结无产阶级的革命实践不断完善发展起来的。

第二节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及其历史地位

一、社会主义国家是新型民主和新型专政的国家

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是无产阶级专政,是无产阶级的政治统治,是新型民主和新型专政相结合的国家。

民主概念包括三个方面的含义:

(1)民主是指公民管理国家的权利,反映的是公民与政权的关系。民主是国体问题。

(2)民主是指统治阶级实行统治的方法,是管理国家的方法,政治统治形式,是政体问题。

(3)民主是指国家活动的原则。少数服从多数。

1、新型民主:社会主义民主或人民民主,它是最高类型的民主,从公民与政权关系来看,新型民主是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享有广泛的权力。其中主要的是管理国家的权力,即管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项事业的权力,占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是国家的主人,这是新型民主的一个最主要特征。从阶级统治方法看,新型民主是工人阶级实现其阶级统治的方法。它的政权组织形式,是由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选举并可以随时撤换的代表组成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它使用民主的方法解决社会矛盾的范围是最广泛的。从国家活动的原则来看,新型民主在国家活动中的表现就是民主集中制。它要求少数服从多数,个人服从集体,局部服从整体,地方服从中央。

2、社会主义国家为何实行新型民主?

(1)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

(2)是巩固与发展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需要。

因此,社会主义国家需要发展新型民主,健全与发展民主制度。

新型专政:它是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对少数剥削者的专政,是居民中绝大多数人对少数人的专政。列宁称之为半国家。

3、新型民主与新型专政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国家是新型民主和新型专政相结合的国家。新型民主与新型专政相结合不是两方面的机械相加,而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新型民主是新型专政的前提和基础,新型专政是新型民主的保障。新型民主是目的,新型专政是手段。如果离开新型民主,即社会主义民主,无产阶级专政只能是一句空话。任何把民主与专政割裂开来,对产起来,强调一面,是完全背离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国家的理论。两者不是对立的,而是有机联系的统一体,只有两个方面的结合才构成了社会主义国家的完整概念。

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个政治形式:巴黎公社。

坚持“马列主义普遍原理同本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建立符合自己国情的,具有本国特色的无阶级专政的形式。

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是有中国特色的无产阶级专政,是无产阶级专政的特殊形式。

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

(1)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国式的无产阶级专政。

(2)人民民主专政阶级联盟的范围扩大,以工农联盟为基础包括民族资产阶级在内统一战线。

(3)政权组织形式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结构形式。(4)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政权组织形式上我国采取民族区域自治的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就是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

二、社会主义国家的特征

社会主义社会是一种全新的社会形态,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社会主义国家的主要特征:

1、社会主义国家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经济基础。

初级阶段,生产资料公有制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经济成分和集体经济成分。

2、社会主义国家以工人阶级为领导阶级,以工农联盟作为国家的阶级基础。社会主义国家是工人阶级通过它的先锋队共产党领导的国家,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农民是社会生产的基本劳动阶级。

3、社会主义国家的基础职能在于大力发展生产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社会全面发展。经济工作是当前最大的政治,经济问题是压倒一切的政治问题。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并制定了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总任务: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

4、社会主义国家是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下的国家,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构成了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特征。

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国家的领导,包括政治领导、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

5、社会主义国家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

三、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作用和地位

无产阶级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最广泛的革命,其任务和目标是要消灭私有制,消灭阶级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最终实现共产主义。

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作用概括为以下几点:

1、建立和逐步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

2、依法打击极少数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的反抗和破坏活动,维护社会主义的秩序和稳定。同时防御国际敌对势力的侵略和颠覆,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和领土完整。

3、组织和管理社会主义经济,大力发展生产力。同时根据生产力发展要求,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承担经济宏观调控职能,并且调整和改革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具体制度和体制。

4、协调人民内部的利益和矛盾,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5、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教育事业,建设社会主义文化。

6、创造条件消灭三大差别,逐步向共产主义过渡。

思考题:

名词解释:新型民主、社会主义国家

1、分析说明新型民主与新型专政的关系(P126-127)

2、为什么说工人阶级对社会主义国家的领导必须通过共产党来实现?

(P134-135)

两个社会主义国家引发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上)

两个社会主义国家引发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上) 我不知道数十年后,或者更久以后,在历史书上会怎么写!也许不会是想今天我们这样提起,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以德国为战争策源地,并在1939年侵略波兰。而是说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两个国家(是社会主义国家)先行发动起来的,意在瓜分世界的战争。这两个国家,一个是纳粹德国,另一个就是苏维埃俄国! 德国的社会主义体制和其特征 按照中国常规的知识体例,我们通常认为,纳粹德国不会和社会主义挂上钩。或许有些人知道,因为纳粹主义,其意思就是民族社会主义德国工人党,可不单纯是简单的种族主义政党。因为如果没有一些意识形态和国家主义的观点的话,纳粹党是不可能立足于一个国家的政坛的。 按照社会主义的定义来看,其制度分为三大流派,科学社会主义,民主社会主义和国家社会主义。而希特勒所领导的纳粹德意志政权,正是国家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并非共产党的

世界,因为还曾出现过一个德国社会主义工人党,简称国社党,也就是纳粹党! (今天的中国属于哪个流派?这个最简单,我们都知道,大家都是效仿苏联的,中国和苏联一样,同属科学社会主义体系下的国家。) 社会主义在意识上重视集体主义。国家社会主义下的德国,就是不把个人也不把人类作为其考虑问题、发表意见和作出决定的出发点。而是把民族当作它整个思想的中心。这个民族或者国家对它来说是一种由血缘决定的现象,它认为这是上帝授予的人类社会的组成部分。个人是会消亡的,民族是永存的,自由主义世界崇拜个人,必然导致民族的毁灭。所以要保护民族和国家,必要时牺牲个人为代价。必须使每个人逐渐认识到,他的自我同整个民族的存在相比是微不足道的。这句话,换在前苏联,中国等也很受欢迎的!国社党(纳粹党)党旗上有红底白圆心、中间是一个黑色卐字的图案。纳粹党徒声称红的象征社会主义,白的象征民族主义。党徽上的卐象征争取雅利安人胜利的斗争的使命。 国家社会主义宣称:国家是绝对物,所有个人和集团都是相对的,国家是个人真正的理性和自由意志的体现,个人必须

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文档

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文档 The basic economic system documents of the state in th e primary stage of socialism

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 度文档 小泰温馨提示:规章制度是指用人单位制定的组织劳动过程和进行劳 动管理的规则和制度的总和。本文档根据规则制度书写要求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 整修改及打印。 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我国宪法第六条第二款规定,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按照宪法的规定,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形式主 要有四种: 一是全民所有制经济。它是由国家代表全体人民占有生 产资料的一种所有制形式。 二是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经济。它是由集体经济组织内 的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一种经济形式。 三是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个体经济是由城乡个 体劳动者占有少量生产资料和产品,以个人及家庭成员从事劳动为基础的一种经济形式。

四是中外合资企业、中外合作企业和外资企业。我国基 本经济制度的确定,是总结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所作出的必然选择。 实践证明,我国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 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强国富民的正确选择,也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求,在总结社会主义建设长期实践经验,特别是总结20世纪90年代以来改革开放实践基本经验的基础上,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新发展。 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 济制度。xx同志在中共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指出: 根据我国国情,中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时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建国开始特别是近二十年来的发展,我国生产力有了很大提高,各项事业有了很大进步。然而总的来说,人口多、底子薄,地区发展不平衡,生产力不发达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尤其要把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摆在首要地位。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就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为

当今世界上的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的制度

福利制度与共产制度 当今世界上的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的制度,可以说是处在一个水乳交融的状态,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中国为了发展社会主义,正在不断地引进西方国家中对自己适用的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制度;美国家为了发展资本主义,正在不断实践、完善着共产党人也在追求的“福利国家”制度。如果让外星人来区分的话,他一定也分不清哪个是社会主义国家,哪个是资本主义国家。 二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了所谓“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国家”制度,具体包括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济三大类。社会保险是政府以法律形式,强制公民在就业期间按其应课税年工资额的一定比例向国家交纳的社会保险税,用于投保者因规定的原因丧失收入以后,向他们及其家属提供一部分补偿收入和服务,以保障他们维持基本生活。其种类主要分为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疾病和健康保险、工伤事故保险等。社会福利是由政府以拨款形式提供给公民的各种补贴。这是不以个人经济状况为转移的带有普遍性的公共财政补贴,有针对孕妇、母亲、学龄前儿童的保护和照顾的家庭补助;也有对中小学生提供免费教育、供给免费午餐、给予助学金或无息贷款等学生补助;此外,还有房租补助、食品补助、遗属抚恤等。如美国的中小学生每天可享受一顿免费热午餐,法国规定所有职工都可以获得每月固定的交通补贴等。社会救济是针对部分生活困难者和贫困家庭提供的带有生活救济性质的补贴,如对失去收入或收入低微的老弱病残者给予特殊照顾的补助:法国向失业者发放每天22法郎、外加失业前工资42%的救济金;瑞典给丧失劳动能力者提供救济金等。 目前,西方国家的社会福利内容丰富、种类繁多。据统计,英国社会福利项目不下60 种,美国公民从出生到死亡可以享受2000多种政府福利。战后各国财政预算用于社会保障的经费稳步上升,逐渐成为政府支出中的最大开支项目。1972年,欧美14 个发达国家中央财政支出平均48%用于平价住宅、社会福利、社会救济及医疗保险费用上;1988年,中央财政用于社会保障和福利的支出,美国为44.3%,联邦德国为69%,英国为44.9% 。20世纪九十年代,西方国家每年通过税收集中起来的国民收入大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 1/3左右,欧盟国家则达到50%,其中一半以上用于各类社会福利开支。 除此之外,资本主义国家富有特色的各类非政府组织、企业、基金会和慈善机构所从事的公益活动,对于平衡社会矛盾、弥补政府不足、特别是给最底层人民提供各种切实的帮助,扶持弱势群体方面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据统计,1998年美国共有160万个非营利机构,其中120万个机构中有73万个分支慈善组织、12万个福利团体和35万个宗教组织,捐赠及慈善收入总额为6214亿美元。1999年6月,英国登记注册的慈善机构也有161万个。慈善组织和慈善活动构成了当代资本主义别具特色的一道风景。许多企业直接进行广泛的社会慈善事业,如总部设在伦敦的“大都会公司”是一家经营食品、饮料的跨国企业,它每年在社会公益方面投入约1300万英镑。创建于1835年的贝塔斯曼将“直接地为实现公共利益而工作”作为公司的宗旨之一,并把大部分股份交给贝塔斯曼基金会,其收益可以用于开展各类社会公益和慈善事业。 比尔·盖茨等人在对待财富和资本的态度上有别于以往的资本家。无论是作为文明进步,还是人性的趋善,现代西方主流社会中的一部分人在对待财富的态度上,已经不是我们以往所理解的穷奢极欲、挥霍浪费或腐朽堕落,相反,他们个人生活可能十

世界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

世界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成就与现实 王家瑞 【作者简介】王家瑞,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部长。 世界社会主义是人类文明进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半世纪以来,它由西欧一隅的工人运动壮大成为改变世界历史进程和人类社会面貌的澎湃潮流,由一种抽象的思想理论变成了具体的社会制度和活生生的社会实践。回顾和思考世界社会主义的历史经验和教训,有助于我们不断加深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执政规律的认识,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和制度创新,不断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局面。一 从理论形态上讲,社会主义从1516年英国人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一书算起,至今有488年的历史。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则以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发表《共产党宣言》为标志,至今有156年的历史。从社会运动上讲,19世纪30—40年代西欧爆发了三次大规模的工人运动,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到今天已近170 年。从社会制度上讲,1871年诞生的世界上第一个工人阶级政权——巴黎公社,至今有 133年历史。1917年俄国发生十月革命,世界上出现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维埃俄国,至今不过87年而已。这样看来,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不过是短暂的瞬间,但是,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这些重大事件,却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从19世纪中叶到现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大的阶段。 第一个阶段,从19世纪40年代到19世纪末。1847年,马克思、恩格斯对当时的国际工人组织——正义者同盟进行了改造,在此基础上成立了第一个国际性的无产阶级政党组织——共产主义者同盟,并为同盟撰写了政治纲领——《共产党宣言》。这个伟大历史文献的问世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也标志着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开始。此后,科学社会主义战胜了工人运动中的其它各种社会主义派别,成为工人阶级公认的指导思想,国际工人运动从此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这一时期是资本主义的上升阶段。巴黎公社失败后,资产阶级革命在西方已基本结束,东方尚未觉醒,资本主义进入和平发展时期。马克思主义在欧美各国广泛传播,并与工人运动相结合,先后形成了第一国际和第二国际两个无产阶级的国际组织。当时,国际工人运动蓬勃兴起,深刻地影响了这些国家社会政治生活,改善了工人阶级的状况,促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不得不进行调整。 第二个阶段,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中叶。19世纪末期,第二国际中的改良主义和修正主义思潮泛滥成灾。围绕革命还是改良的争论扩大到整个社会主义运动,在反对伯恩施坦修正主义的过程中,各国左派加强了联系,并逐步形成了以俄国布尔什维克党人为核心的左派集团。他们为捍卫马克思主义的原则,维护社会主义运动的正确方向进行了不懈的理论斗争。1917年,伴随着十月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实践,社会主义运动进入高潮时期。这一时期,资本主义的各种矛盾日益突出,危机频发,资本主义开始进入帝国主义阶段,战争与革命成为时代主题。马克思主义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更为广泛的传播,共产党先后在六大洲成立起来。在方兴未艾的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强大影响下,世界民族解放运动风起云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亚大陆先后建立了11个人民民主国家,社会主义政权从一国发展到多国。拉丁美洲的古巴亦于60年代初加入社会主义阵营。至此,世界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一时期,是社会主义的规模和影响都明显扩大的时期,因而也被称为“凯歌行进”的时期。 第三个阶段,从20世纪50年代至今。世界社会主义进入制度建设和改革创新为主要内容的历史时期。十几个社会主义国家联成一体,地域上横跨欧亚,人口占了全世界的三分之一。伴随着社会主义阵营的建立,亚非拉100多个国家先后获得独立,其中有40—5 0个国家执政的民族主义政党,宣布以社会主义为目标。苏联模式被推广到其他一些社会主义国

为什么中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为什么中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在党的十七大的报告中提出: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具体表现。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从社会性质和社会发展阶段上对我国国情所作的总体性、根本性判断。那么,为什么中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呢? 我认为这是中国的最基本的国情!所谓国情,就是一定历史时期,一个国家基本状况的总体判断。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提出和形成,就是在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指导下,从现阶段中国实际出发,重新认识当代中国国情的结晶。 中国的社会主义在其发展过程中,之所以要经历这样一个长时期的初级阶段,并不是哪个人、哪个社会集团的主观臆断,而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是由中国现阶段基本国情所决定的。毫无疑问,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但是,人民群众并不能随心所欲的他造历史,只能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从事创造活动。人们不能随意挑选生产力,不能离开从前一代那里继承下来的各种条件去创造新社会。近代中国特殊的历史条件,决定了我国只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经过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道路。没有经历过资本主义充分发展的阶段。这样,当我国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进入社会主义的时候,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现代化的程度,都远远落后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用相当长的一个历史时期,去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应有的发达的生产力基础,提高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和现代化程度,实现工业化,这个历史时期就是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的说来是一个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这种不发达不仅表现在生产力上,而且表现在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上。由于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从不成熟,不完善到成熟和完备的发展,归根到底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因此,生产力的落后是本阶段最基本的特征。从具体来说这一阶段就是由自然经济和半自然经济占大比重,逐步转变的经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历史阶段。是由贫困人口占很大比重,人民生活水平比较低,逐步转变为全体人民比较富裕的历史阶段。由地区经济文化很不平衡,通过有先有后的发展,逐步缩小差距的历史阶段。由文盲和半文盲占很大比重,科技教育文化落后,逐步转变为科技教育文化比较发达的历史阶段。通过改革和探索建立和完善比较成熟的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体制的历史阶段。是广大人民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自强不息,锐意进取,艰苦奋斗,勤俭建国,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努力建设精

2019-2020学年度冀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现代社会的革命与改革第5课 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习题精

2019-2020学年度冀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现代社会的革命与改革第5课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习题精选五十五 第1题【单选题】 苏联早期的领导人布哈林说:“我们过去认为,我们可以一举消灭市场关系。而实际情况表明,我们恰恰要通过市场关系走向社会主义。”苏俄“通过市场关系走向社会主义”的政策是( ) A、开展赫鲁晓夫改革 B、实施新经济政策 C、进行戈尔巴乔夫改革 D、形成斯大林模式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俄国十月革命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都在历史的长河中掀起过巨大的浪花。根本的不同点是( ) A、革命进行的方式 B、人民群众的参与 C、旧统治的结束 D、实现了劳动人民当家做主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下图是苏俄粮食产量变化曲线图,1921-1925年粮食产量迅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实施了( ) A、农奴制改革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新经济政策 D、斯大林模式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2017年是俄国“十月革命”胜利100周年,以下论述正确的是( )

A、十月革命既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又是一场社会主义革命 B、十月革命中列宁没有亲自领导和指挥起义 C、十月革命后形成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D、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下列事件( ) ①苏联成立 ②协调美日矛盾的华盛顿会议召开 ③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④十月革命爆发 A、④③①② B、④①③② C、③④②① D、④③②①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导致欧洲版图从图一到图二变化的主要事件有( ) ①第一次世界大战②华盛顿会议③巴黎和会④十月革命 A、②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十月革命借助战争完成了一次历史性转换:俄国不再是西欧资本主义的仿效者,而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这说明十月革命的深远意义是( ) A、开辟了一条前所未有的社会主义道路 B、有力地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运动的发展 C、空前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反动统治 D、极大鼓舞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解放斗争

第五章社会主义国家知识点

第五章社会主义国家 政治学原理 2009-10-31 17:40 阅读2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本章知识点 资本主义的发展经历了两个历史阶段:自由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在资本主义发展进入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后,资本主义国家的内外矛盾进一步加深和激化。资本主义制度本身无法克服这些矛盾,只有通过无产阶级打碎资本主义国家机器,建立全新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是对以往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专政的否定,它真正实现了多数人对少数人的专政,人民翻身当家做了主人。社会主义国家的主要矛盾和基本职能与以往的剥削阶级国家有着质的不同。社会主义的使命将是彻底消灭阶级、消灭剥削,推进国家的消亡,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社会。本章主要介绍了社会主义国家产生的历史前提、建立途径、国家本质和国家职能等问题。 第一节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 本节概述: 资本主义国家基本矛盾的运动导致资本主义制度容纳生产力发展的空间越来越小,从而,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国家取代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国家,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与以往剥削阶级国家的建立不同,它必须在否定旧的国家基础上才能建立起来。本节就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历史前提、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具体途径等问题作了阐述。 知识点1: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历史前提 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是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即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发展的必然结果,是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不断发展,进而以无产阶级革命的方式推翻资产阶级统治的产物。

(1)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表现为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与生俱来的矛盾,是资本主义制度本身所无法克服的。 首先,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的社会化程度大大提高了,这主要表现在: 第一,生产资料的社会化。生产资料从封建社会小生产的个人操作,转化为许多人的共同操作,因而具有了社会属性,生产资料的这种社会化转变,使得它日益要求摆脱个人所有的属性,而获得其社会的属性; 第二,生产过程的社会化。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不是单个人和单个企业的行为,是许多人的共同协作生产活动,是全部生产者和全社会的行为; 第三,生产产品的社会化。任何一件产品,都经过了许多人的共同劳动和创造,是共同劳动和创造的成果。 其次,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础仍然是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和控制权属于资本家个人;资本家利用手中占有的生产资料雇佣工人从事生产,支配着生产过程;同时还占有劳动者创造的产品。 (2)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发展的后果: 首先,从资本主义单个企业的生产来看,其生产具有高度的组织性和经济理性,生产要素和资源的配置总是向着能够获取最大利润的目标而进行的。而从全社会的生产来看,由于市场机制本身的缺陷,致使资本主义生产具有极大的盲目性,导致了全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这两者之间矛盾的发展势必导致资源配置的严重扭曲,进而产生产品相对过剩的经济危机。 其次,由于利润最大化动机的驱使,在生产过程中,资本家总是倾向于无限扩大生产,同时尽量降低劳动力的价格,以获取更多的剩余价值。另一方面,无产者和劳动人民却越来越处于绝对贫困化或者相对贫困化的境地。这两个因素的积累和发展造成了生产能力相对过剩与社会有效需求不足之间的矛盾,从而引发产品相对过剩的经济危机。

第5课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

河北师大田家炳中学初三上第20课世界市场的形成与矛盾 课程概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冲击下,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一环-------俄国,在十月革命后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冲破了资本主义 世界体系,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开始了社会主义的伟 大探索。 一、二月革命后的俄国 1、二月革命的背景: _____________给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俄国国内的_____矛 盾、社会矛盾、民族矛盾进一步激化,群众斗争不断高涨。 2、领导阶级:____________ 3、任务:推翻_________________ 4、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由反沙皇封建专制的革命任务决定) 5、经过:1917年3月,彼得格勒工人举行武装起义,史称二月革命。 6、结果: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与工人士兵代表 苏维埃两个并存的政权,实权掌握在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手中。 二、十月革命的炮声 1、十月革命的背景: (1)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继续参加__________; (2)前线接连失利,国内持续经济危机; (3)激起了广大工人、农民和士兵的强烈不满; (4)列宁发表《________》,号召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 2、领导阶级:无产阶级 3、任务:推翻__________________ 4、性质:________________ 5、经过(夺取政权):①11月6日晚,列宁在彼得格勒的起义总指挥部斯 莫尔尼宫领导武装起义; ②11月7日,“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几声炮响后,起义军攻占了 临时政府的最后据点冬宫,彼得格勒武装起义最终胜利。 6、结果(建立政权):①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 会,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俄)诞生。 7、特点:_________暴动,武装___________ 8、影响: (1)对苏俄:俄国十月革命是世界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无产阶级革命,建立了第一个__________,为俄国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政治前提;(2)对世界:打破了资本主义_________的局面,使世界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标志着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3)对反殖民斗争: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________________人民的解放斗争;首创

第五章社会主义国家

第五章社会主义国家 第五章社会主义国家 注:社会主义国家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国家是新的历史类型的国家,它也是人类社会上最后一个历史类型的国家。 第一节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 一、无产阶级革命的历史必然性 1.马克思揭示了无产阶级完成历史任务的惟一途径是通过阶级革命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用社会主义国家代替资产阶级国家——也即是《共产党宣言》的中心思想。 2.只有通过社会主义革命,才能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一切社会变革都是要通过社会革命来实现的。社会的基本矛盾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但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是最根本的。 3.资本主义的矛盾,具体表现在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是致命的,资本主义是无法克服的。表现在经济上,是个别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的无政府状态的矛盾,其结果必然发生周期性的经济危机。表现在政治上,就是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斗争,随着资本家对无产阶级剥削的日益加强,无产阶级觉悟不断提高,这个矛盾越来越深化,其结果,必然导致无产阶级革命的爆发。 所谓生产社会化,是指同小生产相对立的、有组织的、相互联系的大规模生产。其表现为: (1)大量的生产资料和生产者集中在少数资本家企业中进行生产; (2)由于专业化分工的不断发展,造成企业间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关系更加密切; (3)通过市场调节,使资本主义生产形成一个不可侵害的整体。 4.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有三大矛盾: <1>无产阶级和垄断资本之间的矛盾尖锐。 <2>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尖锐。 <3>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与帝国主义的矛盾尖锐。 二、无产阶级革命的根本问题是政权问题 一切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无产阶级革命的根本问题,是无产阶级专政问题,政权是决定革命胜利与失败的关键;政权问题对于无产阶级革命尤为重要,无产阶级革命同以前的一切剥削阶级革命的区别: 1.从奴隶制到封建制,再到资本主义制社会,都是用新的剥削者政权代替旧的剥削者政权,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而无产阶级革命是要“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它不是一般地改变生产关系,而是要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代替私有制,从根本上消灭私有制和剥削制度。 2.在以往一切社会变革中,新的生产关系可以在旧的制度内逐渐形成,当新的生产关系基本成熟时,社会革命就爆发,社会革命的任务就是夺取政权。而无产阶级的革命的基本任务,是建立在工人资产阶级政权后,建设新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夺取政权只是革命的开始。<1>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

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什么的基本经济制度

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既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又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是党和人民的伟大创造”。 ——十九届四中全会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看作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这是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内涵的新概括和新发展,它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由于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于2019年10月28日至31日在北京召开,因此现行的教材对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多数为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的并写入宪法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为社会主义基本分配制度。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生产资料所有制是一个社会经济制度的基础,是决定一个社会基本性质和发展方向的根本因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为基础的,这一基本制度包括两层含义:第一,公有制为主体,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性质的根本体现;第二,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是我国先阶段社会主义社会还不成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一切重要的经济特征如基本分配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外开放、经济发展等,都是在这一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 社会主义公有制,是社会主义条件下全社会劳动者或部分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形式,它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它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它与社会化大生产想适应,同社会发展方向一致,是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特征,是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控制着国民经济命脉,拥有现代化的物质技术力量,控制着生产和流通。

广西人眼中真实的越南社会主义国家

广西人眼中真实的越南社会主义国家 对越南的看法,广西边境的人和广西北部的人看法是不同的,广西人和中国其他的地方人的看法是不同的,对越南要有一个正确的看法,必须广泛阅读越南文献并亲自到越南走一走。 对越南的偏见,主要源于中越70年代的一场战争,中方称之为边境冲突,事实上这场冲突一直持续到近几年,每次出差路过边境的对越反击战陵园,看着延绵着的大片白色墓碑,一种莫名的悲伤涌上心头,不远处也有一个很大的陵园,是纪念抗美援越和越南独立战争中牺牲的确中越两国烈士的,两个陵园述说着两国几十年间由兄弟反目成仇的历史。庆幸的是两国政府都在反思这段历史,越南官方媒体责怪中方历史书中对长达十年的中越战争忽略用短短的“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几句话一带而过,越南反面对这场战争的得失一直持续讨论,1984年黎笋政府下台后越南官方开始倾向于检讨中越战争,但支持的一方坚持认为战争为越南赢得了独立和尊严,反对的一方认为因为战争越南失去了最大的援助国和与中国一起开放的机会。这种讨论很象中国国内关于朝鲜战争是否值得的争辩,不同的是越南很快就从政府到民间认识到是一场不值得的战争,所以1988年迅速与中国恢复关系,而中国到现在还在争辩朝鲜战争的正确与否。 1.对越南的正确了解应该从改国经济开始,千万不要单纯认为越南是一贫困落后的国家,确切的说越南是一个贫困但发展迅速的国家,越南1988年改革开放,比中国晚了十年,但南2005年的各项指标约达到中国1998年的水平,落后大约7年左右,考滤到越南是一个战争持续了几十年的国家,取得这样的成绩实在不易,越南人口和面积和中国一个中等的省份差不多,但越南2004年外贸总额250亿美元,今年应该突破300亿美元(取自资料,不知是否有水份)这一成绩已经比中国60%的省市强,所以越南是一个进步很迅速的国家,但越南的缺点是外贸以资源出口为主,缺乏重工业和高科技,但其潜力巨大,不容忽视。 2.对越南的正确了解还该从该国的文化开始,越南号称3500年历史,但是1000以上的历史只能在中国的文献和出土文物中寻找,越南北部自从秦朝开始到唐朝一直是中国的领土,这就是越南说该国有1100年反抗外来压迫的历史,其中的1000年是反抗中国的侵略的缘由。越南真正的独立是宋朝,在一次军事失败后同意越南独立,但越南保留了中国的基本文化要素“中国的官制,科举制度,服装,节日,”在越南,超过100年以上的古代建筑都会有汉字的痕迹。 3.对越南的正确了解应该从两国边民对历史文化的认识开始,别看中国战争打得如此激烈,边民的看法和网上的说法大相径庭,有一次出差,接待的是一个办公室主任,参加过1979年战争,提起对这场战争的看法,他说:战争来得很突然,没开战前两边来往频繁,亲戚窜门是常有的事情,他家7兄弟姐妹,有3个取了越南老婆并有了孩子,因为广西男人单身多,越南因为常年战争缺乏男人,所以大量边民与越南通婚,实际上边民对战争并不是很支持的,所以边贸一开两边就热闹了起来,我们不能责怪边境烈士陵园的冷清,毕竟边民不会热衷于记忆一场与他们关系不大的战争的。 4.越南并不完全排诉中华文化,反而认为是中华文化仅存的硕果,这是我们很多中国人认识不到的,很有意思吧,越南的主体是越族,华族,壮,苗,瑶(按越南通史的说法,越族起源于北部的殴洛族(即广西壮苗瑶的祖先),与丛林土族结合成为当今的主体

现在世界上有哪些国家是社会主义国家

现在世界上有哪些国家是社会主义国家,有哪些是君主立宪制国家 现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古巴共和国 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 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 曾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 捷克斯洛伐克(至1989年) 匈牙利(至1989年) 罗马尼亚(至1989年) 保加利亚(至1989年) 波兰(至1989年) 民主德国(至1990年) 阿尔巴尼亚(至1991年) 苏联(至1991年) 蒙古人民共和国(至1991年) 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至1991年) 国名带社会主义但并未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 大阿拉伯利比亚人民社会主义民众国 斯里兰卡民主社会主义共和国 详细情况请直接点以下网址: https://www.doczj.com/doc/0f12121873.html,/zh/%E7%A4%BE%E6%9C%83%E4%B8%BB%E7% BE%A9%E5%9C%8B%E5%AE%B6.htm#.E7.8E.B0.E5.9C.A8.E6.98.AF.E7. A4.BE.E4.BC.9A.E4.B8.BB.E4.B9.89.E5.88.B6.E5.BA.A6.E7.9A.84.E5.9B.BD .E5.AE.B6 目前世界上的君主立宪制国家一般认为有: 欧洲:英国、挪威、瑞典、丹麦、荷兰、比利时、卢森堡、西班牙、安道尔、摩纳哥、列支敦士登 君主立宪制,或称「虚君共和」,是一种国家的体制。君主立宪是在保留君主制的前提下,通过立宪,树立人民主权,限制君主权力,实现事实上的共和政体。其特点是国家元首是一位君主(皇帝、国王、大公等等,教宗有时也被看做是一个君主)。与其他国家元首不同的是,一般君主是终身制的,君主的地位从定义上就已经高於国家的其他公民(这是君主与一些其他元首如独裁者的一个区别,一般独裁者将自己定义为公民的一员,但出於客观需要他必须掌权为国家服务),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摘要:中国自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进程中,中国社会处于高速发展时期。在这段发展的日子里,我们碰上了着许多发展的良机。纵观国内外的发展形势,我们紧紧抓住发展的尾巴,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实现了一个又一个质的飞跃。今后,我们将以更加积极的状态把握机遇,应对挑战。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机遇挑战 一、引言 1956年我国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进入社 会主义初级阶段。1981年6月,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第一次明确地指出“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还是处于初级的阶段”。1987年10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系统地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大会指出:正确认识我国社会现在所处的历史阶段,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首要问题,是我们制定和执行正确路线和政策的基本依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含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贡献。它为实行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武器。 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邓小平在开幕词中强调指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方针目标。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的进程中,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走过了一个又一个不平凡的日子,见证了一个又一个难忘的时刻。在过去的二十五年中,在进入初级阶段的日子里,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步伐上,我们既遇上了机遇,又碰着了挑战。在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抓住了一个又一个发展的机遇和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危急的挑战。今后,中国共产党将继续引领着人民向着更新更快更强的发展道路前进。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面临的机遇

社会主义国家对外关系

社会主义国家对外关系 社会主义国家的外交政策,既具有一般国家的基本属性,又具有社会主义的特征;既要遵循国际法和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同各国友好合作,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又要坚持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制定对外关系的正确原则、外交政策,以便为自身生存和发展创造良好的周边环境和国际环境,为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外关系,以社会主义的政治观念和意识形态为指导的包括对外关系的基本原则、国际战略和外交方针,与其他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的相互关系,以及本国在国际关系领域中的地位和功能、在地区与国际重大事务中的作用。 一、社会主义国家对外关系的基本原则 社会主义国家对外关系基本原则的确立,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其一,国际法和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这是任何国家包括社会主义国家所必须要遵循的;其二,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这是社会主义国家所必须要坚持的。也就是说,社会主义国家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应该是二者的有机结合。社会主义国家从苏俄建立起,至今已有90多年的历史,最辉煌的时候曾经有十几个。尽管不同历史时期,社会主义各国的具体国际战略和外交方针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差别,但由于上述两个因素的制约,其对外关系的基本原则还是有共同之处的,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独立自主、和平共处。

(一)坚持独立自主 社会主义国家对外关系的独立自主原则的核心是,维护国家的主权、独立、领土完整和根本利益。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后,不管其具体的国情如何,有一点是共同的,即都实现了国家的独立。 十月革命前,沙皇俄国虽然是独立的国家,但由于国力日衰,其国家独立收到西方列强的威胁,到临时政府时期,俄国更面临着被瓜分的危险。苏维埃俄国建立后,尽管处境艰难,但从根本上实现了国家的独立,拜托了西方列强的控制。从此,苏联成为一个日益强生的社会主义大国,历届政府都始终不渝地维护国家的主权、独立和根本利益。早在十月革命胜利之初,由列宁起草的《和平法令》就明确指出,凡是把一个没有明确自愿地表示统一和希望归并的弱小民族并入一个大国或强国,就是兼并或侵占别国领土,不管这种强制归并发生在什么时候,不管这个被强制归并或强制留在该国疆界内的民族的发达或落后程度如何,也不管这个民族是居住欧洲还是居住在远隔重洋的国家,都是一样的。列宁明确表示:“我们拒绝一切关于掠夺和暴力的条款,但是我们乐于接受一切关于睦邻关系的条款和经济协定,这些我们是不能拒绝的。” 东欧、亚洲的社会主义国家从建立之日起,也摆脱了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控制,实现了真正的国家独立。尽管国际环境、周边环变化莫测,其国际战略和外交方针也不断进行相应的调整,但这些国家都坚定不移的维护国家的主权、独立和根本利益。以中国为例,早在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就明确指出:“中国必须独立,中国必须解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上册2.1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和发展

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和发展【教学任务】 【教学流程】

自主探究1、新经济政策开始时间、内 容及作用? 2、苏联成立时间、加盟国? 3、斯大林模式形成时间?尝 试概括如何评价斯大林模 式? (也可以让学生完成“探究过 程”部分。) 教师出示自主探究问题 学生自学课文,自主释疑 (可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探究 后让学生同桌之间进行助学。 学生记忆后,完成“精思巧选” 的练习。 教师巡回期间,收集学生 自学过程中暴露的问题, 作为讲课过程中重点讲 述的问题。 合作交流 展示提高一、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的探索 (一)新经济政策 列宁曾说:“我们计划……用 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 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 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 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 我们错了。”: A.“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 命令的办法”指的是什么政 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列宁说这话时,苏俄发生了 怎样的变化?(①战争破坏国 民经济。②战时共产主义已经 不适应经济发展要求。) C.针对这种形势,列宁做出了 怎样的探索?内容如何?新 经济政策的实施对于苏俄的 经济发展起到了怎样的积极 作用? D、结合新经济政策的作用, 谈谈你对列宁用新经济政策 替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认 识? (二)苏联成立 1、苏联的全称? 2、识图:苏联成立初的加盟 共和国? 3、尝试归纳俄国不同时期的 名称 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重点突破:解析史料,层层设疑 教师投放材料,指导学生看图片, 读资料,以小组为单位思考、讨 论、汇总答案,推选代表发言, 回答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 性,培养他们通过分析历史资料 来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课堂活动,学以致用: 《寄给列宁的一封信》 3、情感渗透 出示图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 思考 运用世界地图拼图的欧亚部分, 指导学生根据所学到的地理知 识,按入盟时间拼接完成苏联疆 域。 分组活动,中外历史联系: -------中国史上的苏联印记 指导学生简单回顾中国历史八年 级所学内容,谈谈苏联模式对中 国历史发展的影响,找一找新中 国成立初期中国历史中的苏联印 记。 过渡:列宁逝世后,斯大林领导 苏联人民为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而继续奋斗…… 结合学生回答,教师强调:通过 两个五年计划,苏联由传统的农 业国变成了强盛的工业国,工业 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 位。(此处的课堂语言应带有激 情,以一种昂扬向上的情绪感染 学生,激发他们对于社会主义制 度的热爱和拥护) (教师可让学生对比中苏第一个 五年计划的内容,找出相同点。) 对于信函,强调书写要 点: 1、信封要注意俄国名称 变化 2、内容体现列宁对俄国 革命和社会主义探索所 作的巨大贡献 出示图片(有条件的播放 视频《苏联一五计划》)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 思考回答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第六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教学目的和要求: 1.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和特征; 2.深刻理解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及其意义; 3.掌握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性; 4. 掌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努力在实践中贯彻执行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坚持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 5.全面了解我国“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6.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有关思想。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原因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过渡时期的区别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奋斗目标 6、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战略 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 8、党的基本路线的两个基本点的关系。 9、如何理解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 10、如何正确认识党的最高纲领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的关系。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课件、自学阅读 教学时间:3学时: 教学过程和内容: 第一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大的实际 教学目的和要求: 1.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和特征;

2.深刻理解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及其意义;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原因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过渡时期的区别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课件、自学阅读 教学时间:1学时: 教学过程和内容: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一) 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历史探索 1、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发展阶段的重要论述 (1)马克思、恩格斯: 1875年,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曾对未来社会的发展作出过设想,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社会的发展经历三个阶段。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之后,未来社会将经历的革命转变时期(即过渡时期)、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和共产主义社会的高级阶段。 马克思、恩格斯并没有亲身经过社会主义社会,未来社会的发展会有什么变化,他们并不能预测,但恩格斯在晚年曾认为社会主义社会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看成是一个经常变化、不断改革的社会,这蕴含着社会主义阶段是不断发展的。 (2) 苏联的认识 列宁:在社会主义发展史上最早提到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人。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苏联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我们 (1913知道,十月革命前的俄罗斯在世界资本主义体系中是一个比较落后的国家。 年,俄国的工业总产值只相当于美国的1/13,英国的4/10,法国的6/10,俄国农村在1861年才废除农奴制。)这样,在现实生活中,首先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不是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而是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这与马克思的设想是不一

真正的社会主义国家北欧

真正的社会主义国家北欧 ?中国习惯把自己的制度称作「社会主义制度」,但是在西方,现在一般说的socialism(社会主义)一般是指北欧模式,北欧各国是早已闻名于世的高福利国家,各种福利补助内容复杂、体系庞大、名目繁多,涵盖了儿童津贴、病假补助、医疗保障、住房补贴、失业救济、养老保险等各项内容。公民从娘胎开始直到进入坟墓,几乎样样都由国家“包起来”。以瑞典为例,孕妇除了分娩住院有补助外,坐出租车到医院分娩,不论多少次都可获得政府三分之二车费的补助。小孩出生后每月可领取约1000元人民币左右的补助,一直领到18岁;16岁以前补助费由父母支配,16岁以后可由本人自立账户,自行支配。除了幼儿园要视家长经济情况酌情收费外,读小学、中学、大学都免收学费,只收书本费和住宿费,每月还可领取约800元人民币补助。生一个小孩,母亲有一年有薪假期(原工资的80%),父亲有一个月全薪产假呆在家中带小孩做家务(芬兰两个月,挪威是女权国家,有四个月)。对于社会上的所有弱势群体,如失业者和病人都有全面的照顾政策。生病超过一个月,雇主给85%的工资,超一年即由国家支付75%的工资,每次看病只需支付挂号费,治疗费药费都由雇主和国家支付。失业者领上年平均工资的75%,一年后领失业救济金,与中等收入的职员工资差不多。

总而言之,北欧国家都切实做到了幼有所托,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劳动者和所有弱势群体生活有保障。“羊毛出在羊身上”。实行高福利政策的资源,其实都来自劳动者创造的财富,只是通过高税收由国家实施再分配罢了。这些国家的个人所得税,征收率一般都达到30%-50%,高收入者的纳税率甚至达到70%-80%,也就是说,劳动者的三分之一到三分之二甚至四分之三的收入都交了税。瑞典的遗产税最高达98%,也就是说上一代留给子女的财产,最少时只剩下2%,几乎等于没有。芬兰连信教也要征收1%的宗教税。这些国家的税收大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40%-55%。这些税收绝大多数都用于国民的福利,而不是用在公款吃喝、公车消费、公费旅游等行政费用上。共同富裕 北欧国家普遍实行“收入均等化”政策,就是利用累进所得税和转移性支付,使社会各个阶级之间的收入与消费水平通过再分配趋于均等化。这种高福利、高税收的结果必然是共同富裕。根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公布的人类发展指数,北欧诸国的基尼系数历年来都排在工业化国家的前列,在0.25至0.26之间,属于收入差距最小的国家。有关资料表明,北欧这些国家最高收入阶层与最低收入阶层税前相差17倍,税后只相差3倍多一点,因此贫富不悬殊。在瑞典,贫困人口大致占3.5%,这些“穷人”年收入也在10万元人民币左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