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课标高中化学选修教材《物质结构与性质》—三种版本的

新课标高中化学选修教材《物质结构与性质》—三种版本的

新课标高中化学选修教材《物质结构与性质》—三种版本的
新课标高中化学选修教材《物质结构与性质》—三种版本的

新课标高中化学选修教材《物质结构与性质》—三种版本的比较研究作者:蔡文联文章来源::《化学教学》2007年01期点击数:31 更新时间:2008-3-24

新课标高中化学选修教材《物质结构与性质》—三种版本的比较研究

蔡文联饶志明余靖知

摘要:根据2003年出版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编定的高中化学教材已通过审定的有三种版本,分别由人民教育出版社、江苏教育出版社、山东科技出版社出版。高中化学课程8个模块中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是属于化学基本理论知识的模块。本文将对新版三种教材(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的设计思路、体系结构、栏目设置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以期有助于教师理解新课标、选择教材、教法以及把握教学尺度。

为了适应我国21世纪初化学课程发展的趋势,化学课程标准研制组经过深入的调查研究,多次讨论修改,于2003年出版了《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他们将高中化学课程采用模块的方式分为必修和选修两部分,共8个模块,其中必修模块2个,选修模块6个。新课程“在保证基础的前提下为学生提供多样的、可供选择的课程模块”,兼顾“学生个性发展的多样化需要”,适应不同地区和学校的条件。目前以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编写的新版高中化学教材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初审通过的共有3种,分别是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宋心琦主编,以下简称人教版),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王祖浩主编,以下简称苏教版),山东科技出版社出版(王磊主编,以下简称山东科技版)。

在6个选修模块中,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突出化学学科的核心观念、基本概念原理和基本思想方法。在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的高中化学课程改革中,如何将新课程理念很好地融合进化学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的教学中,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本课程的意义,是值得广大化学教师研究、推敲的。因此,针对上述三种版本的教材(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进行具体的分析、比较、评价,

对教师在选择教材、教法以及把握教学尺度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教材的简介

1.1教材的设计思路

结构决定性质,进而影响到物质的用途。随着时代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化学与生活、生产中的各个方面越来越紧密的联系在一起。物质结构理论“揭示了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结构与性质的关系,有助于人们理解物质变化的本质,预测物质的性质,为分子设计提供科学依据”,并且物质结构理论还与医学、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能源科学信息科学等多门学科息息相关。物质结构理论为这些科学提供理论依据,为科学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高中化学课程改革将“物质结构与性质”作为选修模块3,就是在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核心的前提下,帮助学生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通过学生自己不断探索,理解物质构成的奥秘,增强学习化学理论知识的兴趣,提高抽象思维能力,是在高中化学必修课程之后,对物质结构理论的拓展与加深。

本着这个宗旨,三种教材(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在设计上的总体思路均为:让学生“了解人类探索物质结构的重要意义和基本方法,研究物质构成的奥秘,认识物质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2教材的主要内容

教材从原子、分子水平上介绍物质是怎样构成的,围绕着“微粒之间的不同作用力”这条基本主线展开,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有关物质结构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二是有关物质结构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教材通过各种栏目或附加的资料展示相关的化学知识,引导学生在化学学科的背景下去掌握物质结构的知识,体会物质结构的探索是无止境的。

2.三种教材内容的编排

2.1以课程标准为本,整体设置教材的体系结构

三种教材(物质结构与性质)所编排的内容都是严格按照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设置的,但在此基础上编者根据各自的设计风格整体设置教材的具体结构,对教材的编写形式、侧重方向的确定都有很大的自由度,使得三种教材具有各自鲜明的特色和编写方式。

针对三种教材的体系结构与化学课程标准内容的比较(见附录)。通过比较可以看到三种教材在内容编排上的异同。

2.1.1人教版

教材的引言部分体现了课标主题4“研究物质结构的价值”的大部分内容标准,其中包括“人类探索物质结构的价值、研究物质结构的意义”等等。第1章“原子结构与性质”基本上是按照化学课标主题1“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所要求的内容进行编写,主要包括“原子结构的构造原理、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电子排布、能级跃迁”等内容,此外在第2节“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还包含课标主题4“研究物质结构的价值”中“认识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系的关系,了解元素周期系的应用价值”这部分内容;第2章“分子结构与性质”主要内容包括“共价键的形成、类型、键参数,共价分子的结构,分子间作用力对物质性质的影响,氢键的存在对物质性质的影响”同时还密切联系实际说明了“手性分子”、“等电子原理”、“无机含氧酸的酸性”等知识,这一章包括了主题2“化学键与物质的性质”与主题3“分子间作用力与物质的性质”的部分内容;主题2与主题3的其余内容编排在教材第3章“晶体结构与性质”中,所包含的内容与课标一致,只是知识出现的顺序有所不同。

2.1.2苏教版

根据课程标准的4个主题进行整体编排,将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教材划分为5个专题。专题1“揭示物质结构的奥秘”及专题5“物质结构的探索无止境”与课标主题4“研究物质结构的价值”相对应;专题2“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中所编排的内容与课标主题2“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基本上一致,其中第二单元“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还包含课标主题4中“认识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系的关系,了解元素周期系的应用价值”这部分内容;教材专题3和专题4将课标主题2“化学键与物质的性质”、主题3“分子间作用力与物质的性质”的内容进行融合,重新编排,从另一个角度划分为“微粒间作用力与物质性质”、“分子空间结构与物质性质”,专题3包含了“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分子间作用力”及其构成的晶体等主要内容,专题4则着重编排了“分子或离子的构型、配合物的成键情况”及其与物质性质的关系等内容,并通过实例介绍了“手性分子”、“等电子原理”的应用。

2.1.3山东科技版

教材把课程标准中的4个主题融合为三章进行编写,课标主题1“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与教材第1章“原子结构”的内容编排一致,其中课标主题4“研究物质结构的价值”中“认识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系的关系,了解元素周期系的应用价值”这部分内容也被分散到教材第1章第2节“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里;教材第2章“微粒间的相互作用”与第3章“物质的聚集状态与物质性质”对应于课标主题2“化学键与物质性质”、主题3“分子间作用力与物质性质”,在内容安排上是把两个主题内容进行融合,重新分类,第2章的主要内容为“共价键、离子键、配位键、金属键、分子间作用力、分子的立体模型”等,第3章的内容是在承接第2章的基础上,主要编排了在微粒间作用力的作用下形成的“金属晶体、离子晶体、原子晶体、分子晶体以及这些物质的性质”,还包括了“物质聚集的其他状态”的内容。

2.1.4三种教材内容编排具体实例

三种版本的教材在呈现“晶体”的相关内容时,编排的方式不同。人教版、山东科技版的编排方式较为类似,它们是将微粒间的相互作用与物质的聚集状态分为两章来设置,而苏教版是将二者合并,教材中每介绍一种微粒间的相互作用接下来就引出这种相互作用所形成的晶体,如:金属键—金属晶体、共价键—原子晶体。从内容的设置来看,苏教版的编排,使得相关知识排列紧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感到有章可循,而教师在教学中更容易找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进行适当指导。

但是,在“物质的聚集状态”这方面的内容,苏教版仅仅是根据新课标介绍了几种晶体,而人教版、山东科技版的教材在这方面有所拓展。人教版除了介绍“晶体”外还简单介绍了“非晶体”的知识;山东科技版则拓展得较深,教材用一节的篇幅来介绍除“晶体”以外的物质的聚集状态,如非晶体、液晶、纳米材料、等离子体。

2.2通过多样化的教材栏目,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新版的三种教材关注学生的化学素养,重在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因此编者在编写教材时,穿插了丰富多彩的栏目,将其作为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一种重要手段。通过阅读这些内容生动的栏目,学生遵循栏目的提示,明确自我学习的方向,获得自主学习化学的思想和方法,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兴趣。同时,在教师和学生之间,更突出了以学生为课堂的主体,让学生体验到不同的学习方式,增强师生之间以及教材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同时提高了学习的效果。

表1教材栏目设置及出现频次统计

人教版栏目

思考与交流

学与问

资料卡片

科学探究

实践活动

科学视野

科学史1话

频次

5

11

8

6

2

12

6

苏教版

栏目

你知道吗

活动与探究

交流与讨论

观察与思考

问题解决

信息提示

化学史话

拓展视野

整理与归纳

回顾与小结

练习与实践

资料卡

频次

13

5

25

1

12

5

5

12

3

3

9

2

山东科技版栏目

联想

置疑

观察

思考

活动

探究

交流

研讨

身边的化学

身体内的化学

化学与技术

资料在线思维历程频次32

3

4

13

3

2

5

7

5

栏目精要概括追根寻源拓展视野学海无涯知识支持方法引导工具栏迁移应用

频次

11

5

12

5

4

3

2

9

上表对三种教材所包含的栏目进行了统计,以下针对栏目的类型及其设置的意义进行分析:表2教材栏目归类分析

栏目

学与问

交流与

思考

科学探

究实践

活动

资料卡片

科学视

野科学

史话

习题

你知道吗

活动与探究交流与讨论资料卡信息提示

化学史话

拓展视野整理归纳

回顾总结练习与实践

问题解决山东

科技

联想·质疑

活动·探究交流·研讨工具栏方法导引

知识支持

身边的化学身体里的化学化学与技术资料在线

思维历程

追根寻源

拓展视野

学海无涯

精要概括迁移应

通常设在新课学习之前,根据学生已有经验,营造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动机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讨论、探究的自主学

为学生

进一步

学习提

供必要

的知识

储备,

如数

据、背景、条件等引导学

生多角

度认识

物质的

密切关

系,联系

生活,社

会、技

术,学以

致用

在原有

知识基

础上拓

展学生

的知识

层面,

使得部

分学生

能够向

更高水

帮助学

生构建

良好的

知识网

络,系

统地掌

握知

识,提

高学习

效率

通过设

置多样

化的问

题,培

养学生

分析问

题、解

决问题

的能

力,对

所学知

识有所

反馈

三种教材中所出现的栏目种类众多,各种栏目也都具备各自的内容和功能,培养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但在上述的分析比较后,我们发现有些具备同一功能的栏目又细分为几个栏目,如山东科技版的教材中为学生学习新知识提供基本资料的栏目有“工具栏”、“知识支持”,将学生所学知识与现实联系的栏目有“身边的化学”、“身体里的化学”、“化学与技术”等,这些功能相同的栏目设计过多会显得重复、累赘,使教材不够整体自洽,建议将其合并。

2.3运用丰富的插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物质结构与性质”是一门理论性的课程,学生在学习这些化学基本概念和理论时容易产生枯燥乏味的感觉,导致疲乏被动的学习状态。因此,编者在编写教材时根据高中生的特点穿插了丰富的图片,增加了理论知识的趣味性,唤起学生的求知欲,以下是对三种教材中的图片的分类统计和分析:

表3三种教材中图片的分类、统计

从上表的分类统计,可以看出三种教材中数量占多数的插图是“理论、模型、分类、归纳”。这是由“物质结构与性质”这门课程的特点决定的。这类图片有助于学生在学习抽象的化学理论知识时,将抽象化为形象,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教材中还安排了部分“实验仪器装置”的插图,将现代科学技术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初步“了解研究物质结构的基本方法和实验手段”,扩大学生的视野;“生产、生活、科技”类插图是让学生体会到物质结构理论在实际中的应用,认识到“人类探索物质结构的价值”,了解20世纪化学发展的基本特征和21世纪化学发展的趋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类插图在人教版和山东科技版中出现得较多,在苏教版中较少;“人物”这类插图是为学生学习化学提供良好的学科背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2.4编排多样化的习题,注重实践性探究,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习题的编排在教材编写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通过多样化的习题可以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同时学生解决问题的程度也能反映出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程度。新教材中习题的编排数量不多,但是形式多样,综合性强,不仅有适量的巩固性习题用以评价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情况,还出现了如调查报告、小论文、查阅资料等实践性题型。这些新题型的出现既突出了新课程的理念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主旨,又使学生能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各方面取得相应的发展。

表4教材习题分类统计及所占百分比

注:习题数量统计包括每一章(专题)后的习题

从统计比较结果来看,新教材的习题与以往教材的习题相比有两大特色,其一是主观题在总习题数中所占的比例较大,三种教材中的问答题、调查研讨以及实验设计这些题型占大部分,而客观题如选择题只占了20%~30%左右,苏教版则更少一些。这样的习题构成有助于在立足于基础知识的要求上,更加全面地考核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二,在大量的主观题中出现了具有新颖性、启发性和探索性的新题型,其中包括小论文、调查咨询、查阅资料、用计算机制作物质结构模型、方案设计等,这是新教材习题设计的又一大亮点。人教版中编排的习题新题型出现得较多,苏教版中传统题型较多。学生通过这类新题型可以有更多机会主动体验到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团队合作的精神,充分利用课程资源,感受到化学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在多个方面取得不同程度的发展。

3.对三种教材的几点评价与建议

3.1三种教材根据这门课程的特点在整体安排上的指导思想是相同的,首先是设置问题情境,利用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知识特点,引导学生推理、论证,体验科学思维的过程,培养抽象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拓展学生视野,向学生渗透化学思想方法,养成积极思考的习惯,最后帮助学生归纳总结,做到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兼顾。

3.2三种教材内容总体编排是遵照化学课程标准进行的,但不同版本有些内容呈现方式与课标之间还是有些不符。如课标主题4“研究物质结构的价值”,人教版将其大部分内容安排在引言和第一章,

苏教版在专题1、专题2、专题5中分散编排相关内容,而山东科技版中只出现了“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系的关系”这一内容,其余内容虽然通过部分栏目有所表现,但并不完整,知识呈现不够系统化。

3.3“物质结构与性质”是一门属于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课程,如果在教学中多采用活动探究如实验、模型制作、方案设计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启迪思维,对这门课程的学习有很大帮助。三种教材都安排了一些需要学生动手的活动探究,苏教版教材中包含实验部分较多。教师在选择与运用教材时可根据教学设计的需要适当补充一些有助于学生建构知识成的实践活动,帮助学生体验理论探究的过程。

3.4习题的编排在三种教材中都体现出发展学生多元智能,从多方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但不足的是在教材中很少出现习题范例。习题范例作为学生学习解题的示范,具有很好的借鉴性、参照性和引导性,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正确的思维方式有很大的帮助,而三种教材在这方面的编排都略显不足。同样,苏教版的教材在栏目“问题解决”中设置的诸多问题也欠缺一些适当的参照、引导,让学生独立解决这些问题的难度增大,因此,教师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要注意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引导。

3.5已通过初审三种新版教材在印刷方面采用的是全彩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眼前色彩丰富,有助于激发学习兴趣,不易产生疲劳、枯燥、厌学的情绪,而且教材印刷用纸纸质较好,防水,经久耐用。

国内外高中化学主流教材比较_卢帆

因为国外教材很多都是由一些知名出版公司编纂的,所以,“一纲多本”的现象在国外非常普遍,这为中学教材的选择提供了很大空间。同一出版社也可能出版不同的教材,如美国的Prent ice H all公司目前就有数种高中化学教材。 一、内容的多样性与系统性 美国出版的主流高中化学教材内容都涵盖了化学学科的主要领域,由Prent ice H all公司的《化学—— —与变化着的世界相联系》、M cgraw H ill公司的《化学—— —物质与变化》以及M cgraw H ill公司的《化学》(国际版)的章名可以看出,它们都以学科内容为主,根据学科逻辑和教学规律编写教材,能使学生对化学学科有总体的了解。这也许是高中生一生中最后一次系统地学习化学了,作为未来的合格公民,他们应该了解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必要的科学基本知识,具备领悟科学的能力,能与朋友和同事交谈和沟通有关社会生活和政府政策中所涉及的科学内容,这样的教材体系有助于达到这一目标。 英国教材的内容和章节安排与美国教材相比,差别很大。英国的化学教材分为“高水平”(A-L evel)和“一般水平”(O-L evel)两类。“A”水平的难度较大,加入了很多我国大学“普通化学”教材中的内容,如:质谱、红外和核磁共振的原理和简单的读谱知识;1到54号元素电子层结构;轨道杂化;离域电子;有机化合物的分子形状;有机物的性质与分子结构的关系;由仪器测定结果推断有机物的结构;苯的结构;亲核取代的原理等。 二、强调方法的学习 国外的英语版高中主流化学教材十分重视科学的方法论,强调科学的发展过程。Prent ice H all公司的教材《化学—— —物质的研究》、《化学—— —与变化着的世界相联系》和M cG raw H ill公司的教材《化学—— —物质与变化》的第一章都不约而同地介绍“科学方法”。例如,在《化学—— —物质与变化》(C hem ist ry-M at t er and C hange)的第一章中首先用测得的大气层中氟氯烃和臭氧层中臭氧的浓度变化关联研究为例介绍科学研究中的主要环节,然后解说科学方法中的主要名词,在列出观察、假设、实验、结论、理论、科学定理等名词后,将科学方法用图解的形式表达出来,并且在以后的章节中,还多次反复联系到各种科学方法,以巩固学生对科学方法的理解。 在《化学—— —与变化着的世界相联系》教师用书中提出了“独立思考,创新思考,批判思考(Independent t hinking, C reat ive t hinking,C rit ical t hinking)”的教学宗旨并贯穿始 国内外高中化学主流教材比较 卢帆 中外教育 57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全部教材目录以及高考考点分布(最新)打印版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全部教材目录必修1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 第二节离子反应 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 第二节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 第三节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一节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 第二节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 第三节硫和氮的氧化物 第四节硫酸、硝酸和氨 必修2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第一节元素周期表 第二节元素周期律 第三节化学键 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 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 第三节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 第三章有机化合物 第一节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 第二节来自石油和煤 第三节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 第四节基本营养物质 第四章化学与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开发利用金属矿物和海水资源 第二节化学与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 选修1 化学与生活 第一章关注营养平衡 第二章第一节生命的基础能源---糖类 第二节重要的体内能源---油脂 第三节生命的基础---蛋白质 第四节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第二章促进身心健康

第一节合理选择饮食 第二节正确使用药物 第三章探索生活材料 第一节合金 第二节金属的腐蚀和防护 第三节玻璃、陶瓷和水泥 第四节塑料、纤维和橡胶 第四章保护生存环境 第一节改善大气质量 第二节爱护水资源 第三节垃圾资源化 选修2 化学与技术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工业 课题1 化学生产过程中的基本问题课题2 人工固氮技术──合成氨 课题3 纯碱的生产 第二单元化学与资源开发利用 课题1 获取洁净的水 课题2 海水的综合利用 课题3 石油、煤和天然气的综合利用第三单元化学与材料的发展 课题1 无机非金属材料 课题2 金属材料 课题3 高分子化合物与材料 第四单元化学与技术的发展 课题1 化肥和农药 课题2 表面活性剂精细化学品 选修3 物质结构与性质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 第一节原子结构 第二节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 第一节共价键 第二节分子的立体结构 第三节分子的性质 第三章晶体结构与性质; 第一节晶体的常识 第二节分子晶体与原子晶体 第三节金属晶体 第四节离子晶体

高中化学新教材与老教材的区别

高中化学新教材与老教材考纲的区别 高中化学新课标苏教版完成的教学任务有必修1、2和选修1(化学与生活),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共5本书的教学。和老教材的比较总结如下: 一、能力要求 由原来的观察、实验、思维、自学四种能力,改成: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解答)化学问题的能力;化学实验与探究能力三种能力。提法更具体、更易操作 二、考查内容 原: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常见元素的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有机化学基础、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五个方面。 新:化学学科的特点和化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有机化学基础和化学实验五个方面。 分析:突出了方法和学科特点,不再单独列出内容计算,而把计算内容分散到具体的知识内容中。 三、知识条目的变化 (一)、删除内容 1、了解温度对溶解度的影响及溶解度曲线。 2、结晶、结晶水合物、风化、潮解的概念。 3、了解胶体的概念及其重要性质和应用改为了解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 4、理解极性键和非极性键、了解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 5、燃烧热、中和热”。其它的提法略有变化。 6、以合成氨工业生产为例,用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观点理解工业生产的条件。 7、理解ⅡA族元素(单质、化合物)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8、以过氧化钠为例,了解过氧化物的性质。 9、初步了解常见化肥的基本性质。 10、P元素及其相关内容,含磷洗涤剂对环境及人类健康的影响。 11、初步了解生活用水的净化及污水处理的基本原理。 12、了解金属的通性,金属冶炼的一般原理。初步了解金属的回收和资源保护。(二)、增加的内容 1、了解分子间作用力对由分子构成某些物理性质的影响。 2、了解焓变的概念。 3、了解焓变和熵变是与反应方向有关的两种因素。 4、了解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

高中化学人教版教材目录(全)

高中化学人教版教材目录(全) 必修1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归纳与整理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 第二节离子反应 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 归纳与整理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 第二节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 第三节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 归纳与整理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一节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 第二节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 第三节硫和氮的氧化物 第四节硫酸、硝酸和氨 归纳与整理 附录I 后记 周期表 必修2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第一节元素周期表 第二节元素周期律 第三节化学键 归纳与整理 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 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 第三节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 归纳与整理 第三章有机化合物 第一节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 第二节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

第三节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 第四节基本营养物质 归纳与整理 第四章化学与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开发利用金属矿物和海水资源第二节化学与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归纳与整理 结束语 附录 后记 化学与生活 第一章关注营养平衡 第一节生命的基础能源---糖类 第二节重要的体内能源---油脂 第三节生命的基础---蛋白质 第四节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归纳与整理 第二章促进身心健康 第一节合理选择饮食 第二节正确使用药物 归纳与整理 第三章探索生活材料 第一节合金 第二节金属的腐蚀和防护 第三节玻璃、陶瓷和水泥 第四节塑料、纤维和橡胶 归纳与整理 第四章保护生存环境 第一节改善大气质量 第二节爱护水资源 第三节垃圾资源化 归纳与整理 附录 后记 化学与技术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工业 课题1 化学生产过程中的基本问题 课题2 人工固氮技术──合成氨 课题3 纯碱的生产 归纳与整理练习与实践

高中化学选修三原子结构与性质知识总结

原子结构与性质 一 原子结构 1、原子的构成 中子N (核素) 原子核 近似相对原子质量 质子Z → 元素符号 原子结构 决定原子呈电中性 电子数(Z 个) 体积小,运动速率高(近光速),无固定轨道 核外电子 运动特征 电子云(比喻) 小黑点的意义、小黑点密度的意义。 排布规律 → 电子层数 周期序数及原子半径 表示方法 → 原子(离子)的电子式、原子结构示意图 2、三个基本关系 (1)数量关系:质子数 = 核电荷数 = 核外电子数(原子中) (2)电性关系: ①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②阳离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或 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电荷数 ③阴离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或 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电荷数 (3)质量关系:质量数 = 质子数 + 中子数 二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决定 X) (A Z

三相对原子质量 定义:以12C原子质量的1/12(约1.66×10-27kg)作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值。其国际单位制(SI)单位为1,符号为1(单位1一般不写) 原子质量:指原子的真实质量,也称绝对质量,是通过精密的实验测得的。 如:一个氯原子的m(35Cl)=5.81×10-26kg。 核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各核素的质量与12C的质量的1/12的比值。一种元素有几种同位素,就应 有几种不同的核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相对诸量如35Cl为34.969,37Cl为36.966。 原子比较核素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是对核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取近似整数值,数值上与该质量 核素的质量数相等。如:35Cl为35,37Cl为37。 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按该元素各种天然同位素原子所占的原子个数百分比算出的平均值。如: Ar(Cl)=Ar(35Cl)×a% + Ar(37Cl)×b% 元素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用元素同位素的质量数代替同位素相对原子质量与其原子个数百分比 的乘积之和。 注意①、核素相对原子质量不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②、通常可以用元素近似相对原子质量代替元素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必要的计算。 四微粒半径的大小比较和10电子、18电子微粒 1.原子半径和离子半径 1.电子层数相同时(同周期元素),随原子序数递增,原子半径减小 例:Na>Mg>Al>Si>P>S>Cl 2.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时(同主族元素),随电子层数递增原子半径增大。 例:Li<Na<K<Rb<Cs (1)分子:Ne、CH4、NH3、H2O、HF ; (2)离子:Na+、Mg2+、Al3+、NH4+、NH2-、H3O+、OH-、O2-、F-。 3.18电子的微粒:2.(1) (1)分子:Ar、SiH4、PH3、H2S、HCl、CH3CH3、N2H4、H2O2、F2、CH3OH、CH3F 等; (2)离子:S2-、Cl-、K+、Ca2+、HS-。

人教版与苏教版的高中化学教材比较

人教版与苏教版的高中化学教材比较 针对08年高考化学科考试说明,觉得对人教版和苏教版这两套教材应该有一些对比和分析,参考了一些有关两套教材比较分析的资料,做了一些简单的整理、比较和分析,仅供参考。 人教版特点: 1、突出现代化学正在逐步走向定量化的特征。自始至终注意提供定量的信息,设计一定数量的定量计算内容(焓变,平衡常数及转化率等),给学生提供有关化学反应定量研究的基本训练。 2、合理处理抽象概念。根据高中生现有的认知发展水平和接受能力,尽量从学生熟悉的事实出发,用浅显的语言,分析抽象概念的物理意义,降低学习难度,尽量避免繁杂的数学推导和只给结论的极端做法。 3、重视学习者的参与。尽可能启发学生动脑,动手来构建自己的概念体系,避免填鸭式的知识简单罗列,创设学生的发展空间。 4、富有张力,适于教师因材施教。教材主体内容保持在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范围内以适应学生的主体部分,以提高性栏目形式设计提高内容,但在知识的深度、广度上有所增加。 增加:盖斯定律、盐桥、焓变、熵和熵变、平衡常数、活化能、反应速率常数、沉淀溶解平衡与溶度积等。 苏教版特点: 1、着力挖掘和体现化学学科的核心观念、知识结构、思想方法。如: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化学反应速率和方向、限度,化学反应中的微粒观,等。 2、注重科学性,突出新思想、新内容,避免内容在科学性上与现代科学脱节,如“化学平衡常数”的引入,也避免为了“浅出”而随意、错误的解释概念,使得教材具有长的生命力,如“熵和熵变”的引入。 3、将定性与定量,现象与本质有机统一。如:化学反应的焓变与盖斯定律,化学反应限度与化学平衡常数,沉淀溶解平衡与溶度积;将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盐类水解平衡、沉淀溶解平衡都与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勒夏特列原理)相统一。 4、注重学生知识发展的阶段性和连续性。注重与大学化学内容的衔接(如:焓变、熵变、化学反应方向、沉淀溶解平衡等),注重与必修内容的衔接(如:原电池原理、电解池原理、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等),注重模块本身内容的衔接(如:反应焓变→反应方向的判断→化学平衡移动→溶液中的电离平衡、水解平衡、沉淀溶解平衡等)。 5、关注核心知识与STSE内容的整合。如,在“化学反应的热效应”中融入“能源的充分利用”,在“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中融入“化学电源”(纽扣式电池、铅蓄电池、燃料电池等),在“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中融入“纯碱去污、泡沫灭火器、溶洞的形成”等。 增加:盖斯定律、盐桥、焓变、熵与熵变、碰撞理论和过渡态理论、化学反应的方向性、电离常数、化学平衡常数、电离度、沉淀的溶解平衡和溶度积,等。

(完整)人教版新课标高中化学目录各册大全,推荐文档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1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归纳与整理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 第二节离子反应 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 归纳与整理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 第二节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 第三节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 归纳与整理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一节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 第二节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 第三节硫和氮的氧化物 第四节硫酸、硝酸和氨 归纳与整理 附录Ⅰ相对原子质量表 附录Ⅱ部分酸、碱和盐的溶解性表(20℃) 附录Ⅲ一些常见元素中英文名称对照表元素周期表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2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第一节元素周期表 第二节元素周期律 第三节化学键 归纳与整理 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 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 第三节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 归纳与整理 第三章有机化合物 第一节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

第二节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 第三节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 归纳与整理 第四章化学与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开发利用金属矿物和海水资源 第二节化学与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 归纳与整理 结束语 附录Ⅰ相对原子质量表 附录Ⅱ部分酸、碱和盐的溶解性表(20℃) 附录Ⅲ一些常见元素中英文名称对照表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与生活选修1 第一章关注营养平衡 第一节生命的基础能源---糖类 第二节重要的体内能源---油脂 第三节生命的基础---蛋白质 归纳与整理 第二章促进身心健康 第一节合理选择饮食 第二节正确使用药物 归纳与整理 第三章探索生活材料 第一节合金 第二节金属的腐蚀和防护 第三节玻璃、陶瓷和水泥 第四节塑料、纤维和橡胶 归纳与整理 第四章保护生存环境 第一节改善大气质量 第二节爱护水资源 第三节垃圾资源化 归纳与整理 附录Ⅰ我国居民膳食中某些元素每日的适宜摄入量或推荐摄入量 附录Ⅱ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附录Ⅲ我国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

人教版高中化学新教材特点

人教版高中化学新教材特点 作者:佚名文章来源:转载点击数: 1956 更新时间:2007-1-9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 化学》是以《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为依据编写的,全套教材由必修和选修两部分组成,共计 8 册。 一、教科书的编写指导思想 1 .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 试行 ) 》为指导,以《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 ( 实验 ) 》为依据,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宗旨,全面体现高中化学的课程目标。 2 .贯彻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把促使全体学生的发展作为教科书设计的出发点,把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教科书改革的重点。努力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创设学生自主活动和探究的情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学习、获取过程,获得科学探究的亲身体验,以利于学生构建自身发展所需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增进对物质世界的认识。在这些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3 .实现教科书的选择性。努力体现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关于教科书模块化的指导思想,发展多样化的教科书,重视教学内容及要求等方面的选择性。拓展学生的选择空间,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4 .体现基础性和时代性的结合,密切联系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实际。例如,介绍化学在促进生产发展、资源开发、材料制造、保障健康等方面的巨大贡献 , 使学生知道其他相关科学如医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材料科学、信息科学等与化学科学的密切联系等。内容的选择适当反映由于不恰当地运用科学技术成果而产生的负面影响,体现社会发展对化学科学提出的新要求,帮助学生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作用,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培养社会责任感和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形成。 5 .更新教科书的呈现方式,为学生创造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机会和空间,并采用设置相应栏目、增加必要的旁注等方式,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提示、引导或提供有关活动的建议等。此外,

高中化学选修三-教师用书(人教版)

本书根据教育部制订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和人民教育、课程教材研究所化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著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质结构与性质(选修3)》的容和要求编写的,供使用该书的高中化学教师教学时参考。 全书按教科书的章节顺序编排,每章包括本章说明、教学建议和教学资源三个部分。 本章说明是按章编写的,包括教学目标、容分析和课时建议。教学目标指出本章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所要达到的目标要求;容分析从地位和功能、容的选择与呈现以及容结构等方面对全章容做出分析;课时建议则是建议本章的教学课时。 教学建议是分节编写的,包括教学设计、活动建议、问题交流和习题参考答案。教学设计对各节的容特点、重点和难点、具体教学建议等作了较详细的分析,并提供了一些教学方案供参考。活动建议是对“科学探究”“实验”等学生活动提出具体的指导和建议。问题交流是对“学与问”“思考与交流”等栏目所涉及的有关问题给予解答或提示。习题参考答案则是对各节后的习题和每章的复习题给予解答或提示。 教学资源是按章编写的,主要编入一些与本章容有关的教学资料、疑难问题解答,以及联系实际、新的科技信息和化学史等容,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教科书,并在教学时参考。 由于时间仓促,本书的容难免有不妥之处,希望广大教师和教学研究人员提出意见和建议,以便修订改进。 本书编写者:吴国庆、俊、徐伟念、王建林、忠斌、胡晓萍、学英、王乾(按编写顺序)本书审定者:文鼎、王晶 责任编辑:俊 责任绘图:宏庆 人民教育课程教材研究所

化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 2005年6月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 本章说明 教学建议 第一节原子结构 第二节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教学资源 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 本章说明 教学建议 第一节共价键 第二节分子的立体结构 第三节分子的性质 教学资源 第三章晶体结构与性质 本章说明 教学建议 第一节晶体的常识 第二节分子晶体与原子晶体 第三节金属晶体

高中化学新旧教材知识点对比

高中化学新课标教材知识点对比简表

选修5 有机化学基础 新教材与老教材相比新增知识点: 1、有机物的分类(1按谈的骨架分为链状和环状有机物;2按官能团分类:须知道醚、酮的官能团) 2、有机物的同分异构现象:碳链异构、官能团位置异构、官能团异构、顺反异构等。 3、有机物的键线式表示(以“资料卡片”形式出现) 4、有机物的命名:烯烃、炔烃苯的同系物的命名。 5、研究有机物的一般步骤和方法:(1)分离、提纯(a蒸馏b重结晶c萃取) (2)元素分析与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a元素分析b质谱法确定相对分子质量) (3)分子结构的测定(a红外光谱b核磁共振氢谱) 6、二烯烃的1,2-加成和1,4加成(以“资料卡片”形式出现) 7、乙醇与浓氢溴酸的取代反应 8、丙酮(科学视野) 9、有机合成(1)有机合成的过程(2)逆合成分析法 10、果糖 11、氨基酸的性质(1)两性(2)成肽反应 12、蛋白质的四级结构 13、核酸 14、缩聚反应 注意缩聚物结构式书写与以往不同,增加了端基原子或端基原子团。 15、酚醛树脂的制备 选修3内容与老教材变化较大,基本为全新知识。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 第一节原子结构新增能层、能级、轨道等概念,构造原理,泡利原理、洪特规则,电子排布式、轨道式,等。 第二节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新增周期表分区,对角线规则,电离能、电负性等 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 第一节共价键新增共价键的方向性、饱和性,σ键π键,键参数,等电子原理,等 第二节分子的立体结构新增加层电子对互斥模型,杂化轨道,路易斯结构式,配合物理论 第三节分子的性质新增分子内氢键,手性分子,无机含氧酸酸性 第三章晶体结构与性质 第一节晶体的常识新增晶体有关知识,晶胞概念 第二节分子晶体与原子晶体新增分子密堆积概念,冰的晶体结构, 第三节金属晶体新增电子气理论,金属晶体的原子堆积模型。 第四节离子晶体新增决定晶体结构的几何因素、电性因素、键性因素,晶格能

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材分析化学教材分析人教版

化学必修2模块教材分析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化学2有三个一级主题:物质结构基础、化学反应与能量、化学与可持续发展,对应的教材在内容设置上包括四章,分别是第一章: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三章:有机化合物,第四章:化学与可持续发展。《化学2》在化学1的基础上突出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的作用,强调化学变化与能量的关系,同时通过有机化合物的知识来进一步认识化学结构和反应的关系。最终将化学与可持续发展这一大背景相联系,更加显现化学的重要性。化学2的主要特点是突出化学理论: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以元素知识为基础,将其应用于理论:化学反应反应与能量、有机化合物知识、化学与社会等。化学2在整个化学教材中起一种承前启后的作用。承前是指化学1所学的元素知识在化学2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中、在第四章化学与可持续发展中又遇到,化学2的学习是对前面知识的一种复习和拓展。如在化学1中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中学习了Na、Al、Mg、Cu的性质,在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中学习了Cl等元素。在化学2的物质结构周期律中有碱金属当然主要是Na,有卤素,主要有Cl,而在化学与可持续发展中Na、Al、Mg、Cu、Fe、Cl、Br、I等都有。而启后是指通过对化学2的学习,为学习后面选修模块的知识打下一定的基础。化学2所学的知识在选修模块中都要继续学习。如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对应了物质结构与性质,化学反应与能量对应了化学反应原理,有机化合物对应了有机化学基础,化学与可持续发展对应了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下面分章讨论。 1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1.1 地位和功能 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是化学中的重要理论知识,也是中学化学中的重要内容。通过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对所学元素化合物等化学知识进行综合、归纳,从理论进一步认识、理解。同时,也作为理论指导,为学生继续学习化学打基础。这部分知识作为化学2(必修)的内容,既是必修化学的重要内容,也是选修化学的基础。 在初中学生对原子结构、元素周期表就有所了解,在化学必修1学习了元素及其化合物(包括金属、非金属)的知识,这为我们学习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打下一定了基础。同样,这对我们后面的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如对我们在化学2第二章我们要学习的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三章要学的有机化合物知识,在选修模块要学的物质结构与性质都有极大的帮助。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是化学的核心内容,在初中学生对原子结构、元素周期表就有所了解,在化学必修1学习了元素及其化合物(包括金属、非金属)的知识,这为我们学习物质结构

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目录全

全 1.《化学1》教材目录: 引言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归纳与整理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 第二节离子反应 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 归纳与整理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 第二节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 第三节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 归纳与整理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一节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 第二节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 第三节硫和氮的氧化物 第四节氨硝酸硫酸 归纳与整理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后记 2.《化学2》教材目录: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第一节元素周期表 第二节元素周期律 第三节化学键 归纳与整理 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 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 第三节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 归纳与整理 第三章有机化合物 第一节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 第二节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

第二节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 第四节基本营养物质 归纳与整理 第四章化学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 第一节开发利用金属矿物和海水资源 第二节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 归纳与整理 结束语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3.《化学与生活(选修1)》教材目录: 引言 第一章关注营养平衡 第一节生命的基础能源——糖类 第二节重要的体内能源——油脂 第三节生命的基础——蛋白质 第四节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归纳与整理 第二章促进身心健康 第一节合理选择饮食 第二节正确使用药物 第三章探索生活材料 第一节合金 第二节金属的腐蚀和防护 第三节玻璃、陶瓷和水泥 第四节塑料、纤维和橡胶 归纳与整理 第四章保护生存环境 第一节改善大气质量 第二节爱护水资源 第三节垃圾资源化 归纳与整理 附录一附录二附录三 后记 4.《化学与技术(选修2)》教材目录: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工业 课题1化工生产过程中的基本问题 课题2人工固氮技术──合成氨 课题3纯碱的生产

三种高中化学新教材栏目设置比较

三种高中化学新教材栏目设置比较 作者:陈经佳文章来源:中学化学教学参考点击数:21 更新时间:2008-3-24 三种高中化学新教材栏目设置比较 陈经佳 本文重点比较人民教育出版社(以下简称人教版。版)、山东科技出版社(以下简称鲁科版)和江苏教育出版社(以下简称苏教版)出版的教材。研究比较这三种教材,我发现新课程化学教材与传统化学教材相比较,新教材的优点主要有:①新教材令人耳目一新,图文并茂,生动形象;②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重视活动方法;③适合中学生心理和生理特点,符合中学生的感受;④与学生的生活、科技的发展联系紧密;⑤探究味浓,逐一设置探究情景,注重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和对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培养。但三个版本的教材在围绕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目标设置栏目上各有千秋。 一、思考、讨论与交流栏目设置比较 三个版本的教材与传统的教材最大的区别就是设置了很多思考、讨论与交流的栏目。将思考、讨论与交流栏目引进教材,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思想。这些栏目出现在新内容之前,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或在新内容之后,通过讨论交流使学生对新内容的认识更加深刻。 人教版教材主要设置了“思考与交流”和“学与问”栏目。出现在新内容之前的“思考与交流”提出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出现在新内容之后的“思考与交流”栏目往往是要求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交流总结新内容的本质和规律等。例如:《化学1》27面的“思考与交流”栏目就要求学生从电离的角度概括出碱和盐的本质。“学与问”栏目往往针对所学的知识或者所做的实验提出一些思考题。 鲁科版教材将在新内容前后的思考、讨论与交流栏目分别设置为“联想·质疑”和“交流·研讨”。“联想·质疑”主要在学生已有的经验或者熟悉的事实和现象的基础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课本“问题交流”“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课本“问题交流”“课后习题”参考答案三、问题交流 【学与问】 1. 原子核外电子的每一个能层最多可容纳的电子数为2n2。 2. 每个能层所具有的能级数等于能层的序数(n)。 3. 英文字母相同的不同能级中所容纳的最多电子数相同。 【思考与交流】 1. 铜、银、金的外围电子排布不符合构造原理。 2. 符号[Ne]表示Na的内层电子排布与稀有气体元素Ne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 O:[He]2s22p4 Si:[Ne]3s23p2 Fe:[Ne]3s23p63d64s2或[Ar]3d64s2 四、习题参考答案 1. A、D 2. D 3. B 4. C 5. C 6. C是Mg的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而A、B、D都不是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 【科学探究1】 1. 元素周期表共有7个周期,每个周期包括的元素数目分别为:第一周期2种;第二周期8种;第三周期8种;第四周期18种;第五周期18种;第六周期32种;第七周期为不完全周期。每个周期开头第一个元素的最外层电子的排布通式为ns1,结尾元素的最外层电子的排布通式为ns2np6。因为第一周期元素只有一个1s能级,其结尾元素的电子排布式为1s2,跟其他周期的结尾元素的电子排布式不同。 2. 元素周期表共有18个纵列;每个纵列的价电子层的电子总数相等。 3. s区有2个纵列,d区有8个纵列,p区有6个纵列;从元素的价电子层结构可以看出,s区、d区和ds区的元素在发生化学反应时容易失去最外层电子及倒数第二层的d电子,呈现金属性,所以s区、d 区和ds区的元素都是金属。

4. 元素周期表可分为主族、副族和0族;从教科书中图1-16可知,副族元素(包括d区和ds区的元素)介于s区元素(主要是金属元素)和p区(主要是非金属元素)之间,处于由金属元素向非金属元素过渡的区域,因此,把副族元素又称为过渡元素。 5. 这是由元素的价电子层结构和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性质递变规律决定的,在元素周期表中,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非金属性逐渐增强,金属性逐渐减弱,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非金属性逐渐减弱,金属性逐渐增强,结果使元素周期表右上角三角区域内的元素主要呈现出非金属性。 6. 由于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之间并没有严格的界线,处于非金属三角区边缘的元素既能表现出一定的非金属性,又能表现出一定的金属性,因此,这些元素常被称为半金属或准金属。 【科学探究2】 1. (略) 2. 锂和镁在过量的氧气中燃烧,不形成过氧化物,只生成正常氧化物;铍和铝的氢氧化物都是两性氢氧化物;硼和硅的含氧酸酸性的强度很接近,都是弱酸。教科书上几对处于对角的元素在性质上相似,可以粗略认为它们的电负性相近的缘故。 三、问题交流 【学与问1】 同周期的主族元素从左到右,元素最高化合价和最低化合价逐渐升高;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学与问2】 同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其主要原因是由于核电荷数的增加使核对电子的引力增加而带来原子半径减小的趋势大于增加电子后电子间斥力增大带来原子半径增大的趋势。 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其主要原因是由于电子能层增加,电子间的斥力使原子的半径增大。 【学与问3】 1. 第一电离能越小,越易失电子,金属的活泼性就越强。因此碱金属元素的第一电离能越小,金属的活泼性就越强。 2. 气态电中性基态原子失去一个电子转化为气态基态正离子所需要的最低能量叫做第一电离能(用I1表示),从一价气态基态正离子中再失去一个电子所需消耗的能量叫做第二电离能(用I2表示),依次类推,可得到I3、I4……同一种元素的逐级电离能的大小关系:I1

高中化学(新教材人教版)

高中化学(新教材人教版)第一册第三章参考教学设计 第一节.物质的量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使学生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了解物质的量与微观粒子数之间的关系。 .使学生了解学习物质的量这一物理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使学生了解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涵义。 4.使学生了解摩尔质量的概念。了解摩尔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之间的关系。 5.使学生了解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物质的质量之间的关系。掌握有关概念的计算。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抽象概括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并通过计算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概念和运用、巩固概念。 情感目标 使学生认识到微观和宏观的相互转化是研究化学的科学方法之一。培养学生尊重科学的思想。 强调解题规范化,单位使用准确,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的量这个词对于学生来说比较陌生、难以理解。容易和物质的质量混淆起来。因此教材首先从为什么学习这个物理量入手,指出它是联系微观粒子和宏观物质的纽带,在实际应用中有重要的意义,即引入这一物理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然后介绍物质的量及其单位,物质的量与物质的微粒数之间的关系。教师应注意不要随意拓宽和加深有关内容,加大学生学习的困难。 对分子质量的区别和联系,自然引出摩尔质量的定义。有利于学生的理解。 量之间的计算。这类计算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有关化学计算的能力,还可以通过计算进一步强化、巩固概念。 形成。 教法建议 1.在引入物质的量这一物理量时,可以从学生学习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入手,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理解物质的量是联系微观粒子和宏观物质的桥梁,可以适当举例说明。 2.物质的量是一个物理量的名称。不能拆分。它和物质的质量虽一字之差,但截然不同。教学中应该注意对比,加以区别。 3.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但是这一概念对于学生来讲很陌生也很抽象。再加上对高中化学的畏惧,无形中增加了学习的难点。因此教师应注意分散难点,多引入生活中常见的例子,引发学习兴趣。 4.应让学生准确把握物质的量、摩尔的定义,深入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1)明确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是以微观粒子为计量对象的。 (2)明确粒子的含义。它可以是分子、原子、粒子、质子、中子、电子等单一粒子,也可以是这些粒子的特定组合。

高中化学选修三《物质结构与性质》《电离能》教案-新版

第二节原子结构和元素的性质 第2课时电离能 教材分析 电离能是高中化学选修三第一章第二节原子结构和元素的性质中的内容。本节引入电离能和电负性,定量体现或衡量原子的得失电子的能力,能够使同学更直观的比较原子得失电子的能力。电离能是元素的重要性质,决定电离能的主要因素是原子的结构,反过来电离能的大小又体现原子的结构,因此本节学习能使同学们加深对性质和结构之间关系的理解,为以后学习化学键、分子的结构和性质、晶体结构与性质奠定基础。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电离能的定义及其表示方法 2.了解电离能的意义 3.掌握逐级电离能、第一电离能的变化规律及其成因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习题归纳总结电离能的引入意义及变化规律 2.根据图像、表格分析递变规律,同时注重特殊性,并分析其成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图像、表格的观察和分析,得出结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总结问题的能力和科学态度。 2.通过电离能数据比较原子失电子难易,推测原子结构,培养学生科学推理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第一电离能的递变性 教学难点 从原子结构理论解析第一电离能的递变规律及特殊性 教学方法 以思维为核心,开展问题探究:通过分析图像、图表,引导学生开展积极的思维活动,培养学生科学推理能力,完成知识构建。

教学过程 【引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元素原子得失电子的能力是元素的重要性质,而原子得失电子的能力主要有两个影响因素:原子半径和价电子数。因此,我们可以定性的从原子半径和价电子数来分析原子得失电子的能力。在元素周期表中,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价电子数逐渐增大,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引力逐渐增强,因此原子失去电子能力越来越弱,得到电子的能力越来越强。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价电子数相同,而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引力逐渐减弱,因此原子失去电子能力越来越强,得到电子能力越来越弱。 然而,在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中,仅用定性的分析是不够的,为此,人们常用电离能、电负性来定量地衡量或比较原子得失电子的能力,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电离能。首先我们来学习电离能的定义及表示方法。 【板书】电离能 一、电离能的定义及表示方法 【教师】:气态基态电中性原子失去一个电子转化为气态基态正离子所需要的最低能量称为第一电离能,用I1表示,单位:kJ/mol。其中“气态”“基态”“电中性”以及“失去一个电子”都是为了满足“能量最低”,保证统一的标准,便于定量的衡量和比较。 多电子气态原子失去一个电子转化为+1价气态阳离子,此时所需要的最低能量称为第一电离能,用I1表示,该气态+1价阳离子再失去一个电子形成+2价气态阳离子,这时所需的最低能量称为第二电离能,用I2表示。依次还有第三、第四电离能等…… 【板书】I1、I2、I3、I4…… 【教师】:下面我们来看一个练习 【学生】:回答 【教师】:从表中数据,我们不难看出,多电子原子逐级电离能逐渐增大,因为随着电子的逐个失去,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数越来越大,当它再要失去一个电子时,需克服的电性引力也越来越大,消耗的能量自然也越来越多,表现的结果就是逐级电离能逐渐增大。由此可见,电离能数据的大小,可以定量的衡量原子或离子失去电子能力的大小,电离能越大越难失电子,电离能越小越容易失电

高中化学选修3全册教案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 全部教学案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 教材分析: 一、本章教学目标 1.了解原子结构的构造原理,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常 见元素(1~36号)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2.了解能量最低原理,知道基态与激发态,知道原子核外电子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跃 迁产生原子光谱。 3.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知道电子云和原子轨道。 4.认识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系的关系,了解元素周期系的应用价值。 5.能说出元素电离能、电负性的涵义,能应用元素的电离能说明元素的某些性质。 6.从科学家探索物质构成奥秘的史实中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在抽象思维、理 论分析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科学的价值观。 本章知识分析: 本章是在学生已有原子结构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地研究原子的结构,从构造原理 和能量最低原理介绍了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以及原子光谱等,并图文并茂地描述了电子云和 原子轨道;在原子结构知识的基础上,介绍了元素周期系、元素周期表及元素周期律。总之, 本章按照课程标准要求比较系统而深入地介绍了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为后续章节内容的 学习奠定基础。尽管本章内容比较抽象,是学习难点,但作为本书的第一章,教科书从内容 和形式上都比较注意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有利于增强学 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比较系统地掌握原子结构的知识,在原子水平上认识物质 构成的规律,并能运用原子结构知识解释一些化学现象。 注意本章不能挖得很深,属于略微展开。 相关知识回顾(必修2) 1.原子序数:含义: (1)原子序数与构成原子的粒子间的关系: 原子序数====。(3) 原子组成的表示方法 a. 原子符号:A z X A z b. 原子结构示意图: c.电子式: d.符号表示的意义: A B C D E (4)特殊结构微粒汇总: 无电子微粒无中子微粒 2e-微粒8e-微粒 10e-微粒 18e-微粒 2.元素周期表:(1)编排原则:把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 排成横行叫周期;再把不同横行中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有 上到下排成纵行,叫族。 (2)结构:各周期元素的种数 0族元素的原子序数

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目录及重难点概括.doc

1.《化学1》必修: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重点,难点) 分析:在这章中引入了新的物理量,然后会改变学生以前常规的计算模式,并且这章的计算公式应用起来比较灵活(限制条件比较多),学生很容易混淆。重难点在于物质的量相关的公式推导和应用。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 第二节离子反应(重点,难点) 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重点,难点) 分析:本章第一节是为了为第二节“离子反应”打好基础,“离子反应”包括后面的“氧化还原反应”都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和重点,这两节的知识在后面的学习中都会用到。而且考试也会经常出现相关题目。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重点) 第二节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重点,难点) 第三节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 分析:熟记相关化学反应方程式,熟记几种重要金属的化学性质及其反应的现象。重点掌握几种重要金属的化合物性质和反应方程式。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一节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 第二节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 第三节硫和氮的氧化物(重点,难点) 第四节氨硝酸硫酸 分析:这章难度不大,但很多学生还是会出现很多问题,方程式背不到或是记得很混乱。不知道该从哪方面去背。然后就是这章方程式比较多,自然题型也比较多并且复杂。重点还是化学物质性质的掌握和运用以及相关反应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2.《化学2》必修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第一节元素周期表 第二节元素周期律(重点,难点) 第三节化学键(重点,难点) 分析:这章的学习重难点是根据元素周期律推断某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

的强弱,会比较元素间氧化能力,还原能力强弱。掌握各种化学键的性质,会判断某种化合物所含的化学键类型。 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 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重点,难点) 第三节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重点,难点) 分析:本章的所有知识点都是高考的一个重点和难点,第1节“化学能与热能”会为选修4中“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做好铺垫,环环相扣。第2节“化学能与电能”学生将学习到“原电池”,在学习这块的时候主要是要知道发生反应的条件,并且各级发生什么反应,怎样写电极反应式。掌握理解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并且会判断改变反应条件后反应的移动方向。 第三章有机化合物 第一节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重点) 第二节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重点,难点) 第二节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重点,难点) 第四节基本营养物质 分析:这章是我们中学阶段第一次接触有机物,因为以前没有接触过,所以觉得比较难比较抽象。这章重难点是官能团的性质,简单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同分异构体的判断,有机化学反应的现象,条件,产物等。 第四章化学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 第一节开发利用金属矿物和海水资源 第二节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 分析:本章比较简单。主要介绍金属的冶炼方法,能源问题。结合实际学生好理解,题型相对比较简单。 3.《化学与生活(选修1)》 第一章关注营养平衡 第一节生命的基础能源——糖类 第二节重要的体内能源——油脂 第三节生命的基础——蛋白质 第四节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分析:这章主要介绍了生命体体内重要的三种物质,糖类、油脂和蛋白质。注意掌握它们的性质和有关反应方程式。 第二章促进身心健康 第一节合理选择饮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