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江苏省产业结构的演变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

江苏省产业结构的演变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

江苏省产业结构的演变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
江苏省产业结构的演变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

江苏省产业结构的演变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

选题的背景及研究意义进入二十一世纪人类经济活动正以高新技术为动力推动着一场世界性新的产业革命并极大地推进着产业结构发展的进程当西方发达国家进入工业化社会之后更多的经济学家开始关注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问题。其中克拉克在《经济发展条件》年中指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就业结构将发生由第一产业为主向以第二产业继而第三产业为主的转变。进入新世纪后罗默年通过对经济增长的计算后认为长期经济增长是由技术进步含经济制度的变迁贡献的而短期经济增长是由资本和劳动等要素投入的增加所贡献的。然而资本、劳动和技术是在一定产业结构中组织在一起进行生产的对于给定的资本、劳动和技术不同的产业结构会导致不同的生产。我国“十五”规划纲要的指导方针之一就是“坚持把结构调整作为主线我国已经进入了必须通过结构调整才能促进经济发展的阶段。要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积极主动、全方位地对经济结构进行调整。”产业结构是经济结构中最主要的方面之一也是经济结构调整中要处理的首要问题。调整产业结构一是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二是要推进产业结构的高度化这是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强省之一的江苏省其产业结构随着科技进步正逐步地由技术水平低的传统技术产业向现代技术产业以至高新技术产业转变从劳动密集型向资金密集型再向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演进从初加工工业向高加工工业演进主导产业先由消费资料部门向生产资料部门再向消费资料部门和服务部门转换从与国际市场联系较少向与国际市场相适应建立完善的内外贸相结合的全方位的产业结构转变。这些转变都标志着江苏省产业结构正不断地向更高层次发展。尽管如此从总体上来看江苏省产业结构仍然存在诸多不协调如产业结构整体层次较低、自主创新意识不强对资源能源过度依赖城乡二元结构江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江苏省产业结构的演变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问题严重苏南苏北区域差异加大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等问题仍旧存在有的问题还处于日益加剧的状况。江苏省如何在国家产业政策的指导下从省情出发充分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正确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关系到全省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在江苏省“十一五”规划中明确地提出了产业发展的基本要求即“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进产业全面优化升级。调强第一产业发展能力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调优第二产业结构提升制造业发展质量调高第三产业比重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通过专业化和深加工不断提高增加值率形成以高新技术为主导、高效农业为基础、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产业发展新格局。”嘲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国外研究现状美国学者的相关研究美国经济学家里昂惕夫早在世纪年代就着手研究投入产出分析研究美国的经济结构和经济的均衡问题他的《美国经济结构》、‘投入产出经济学是这个领域的经典之作。投入产出技术应用于以下几个专门问题①美国对外贸易②地区经济平衡和裁军③环境污染问题④世界范围的经济增长目前投入产出分析方法已经在世界各国进行产业结构分析中运用得最普通的工具。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库兹涅茨对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的关系有更深入的研究他的代表作《现代经济增长》和‘各国经济增长》在现代经济增长的分析框架内研究的经济变化的一般趋势并得到他称之为的“世界性进程”的现代经济增长的六大特征初步讨论了国际相互依赖的若干机制。嘲发展经济学创始人之一、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刘易斯在年发表了著名论文劳动无限供给条件下的经济发展》提出了发展中国家劳动力转移的二元经济结构模型。另一位发展经济学家赫希曼在年出版的‘经济发展战略》提出的“不平衡增长”的模型即发展中国家必须按照一个平衡增长路线发展。经济学家罗斯托是最早提出主导产业理论的学者将经济成长划分为六个阶段将经济理论与经济史结合起来进行分析其经济增长阶段论和非总量部门分析法在当代经济学中影响很深第一章绪论钱纳里将开放的产业结构理论规范化提出了“发展型式”理论将研究领域

扩展到发展中国家揭示了经济发展和结构变动的“标准形式”归纳出一些基本的发展模式以及各国经济发展与结构变动的不同特点找到一些规律性的事实和结论。日本学者的相关研究在产业结构的研究方面战后的日本学者研究内容更具备创造性。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莜原三代平在年提出的“动态比较费用论”、赤松要提出的“雁行形态理论”、关满博在年提出的产业的“技术群体结构”他们都触及到东亚区域产业结构循环演进的问题意识到一国的产业结构变动与所在国际区域的周边国家或世界相关联。其他国外学者的相关研究德国经济学家霍夫曼对工业化进程中的产业结构演进问题进行开创性研究提出“霍夫曼比例”以及“霍夫曼定理”英国经济学家邓宁、荷兰经济学家丁伯根、加拿大经济学家希金斯对产业结构研究都有突出的贡献。国内研究现状我国由于长期受传统计划经济理论的束缚对产业结构问题认识不足对产业结构理论的研究和实际应用起步较晚。直至上世纪年代初通过国外产业结构理论的引进、消化和吸收人们对产业结构理论的认识才逐步得到发展。因此国内研究现状与国外的差距较大。国内产业结构的研究方法主要有案例研究、经济计量学和博弈论三种近年来又出现了两种实证研究方法一种是普劳特的“实验方法”另一种是时间序列的分析方法国家发改委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员王岳平主要研究当前中国经济增长的问题提出在经济高速发展的状况下产业结构升级与资本深化将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并且侧重研究开放环境下工业结构的升级以及发展中国家在技术产业升级的路径选择问题主要代表作有《我国工业发展的特点、矛盾和对策》、《开放条件下的工业结构升级》。郭克莎和王延中考察了经济发展过程中产业结构演变的特点及规律分析三次产业结构以及各次产业内部结构的变动状况时将产业的投入结构与产出结构结合起来分析拓宽了系统分析产业结构变动趋势的空间并且运用资源配置江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江苏省产业结构的演变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效应分析方法测算了三次产业间的资源流动和结构变化对生产率增长和经济增长的作用。主要代表作有‘中国改革中的经济增长和结构变动》、《中国产业结构变动趋势及政策研究》、《我国资源总配置效应分析》。一江小涓在研究产业政策问题中发现尽管我国比较完整地模仿了日本的产业政策体系但实际效果却差强人意。她采用西方公共选择理论的研究思路从公共利益的显示与判断、决策者的能力和利益取向、行政系统的效率和运作成本等方面对我国以往以政府干预为主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思路进行检讨认为在产业结构的调整中应该更多地发挥市场机制的引导作用。主要代表作有‘中国推行产业政策中的公共选择问题》、《国有企业的能力过剩、退出和退出援助政策》。刘伟主要研究发展经济学中的产业结构演变提出的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分析模型、以及产业结构与要素效益的关系模型对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迸一步分析三次产业中各个行业对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主要著作有《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以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推动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法经济学》。江苏省发展计划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所所长顾为东对近十年来江苏省产业结构调整过程进行总结的基础上全面研究世界各国对产业结构调整实施资本支持的经验从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金融资本三个方面提出了江苏产业结构调整的资本支持的战略对策。主要作品是《经济结构调整与资本支持战略》。与国外的产业结构研究相比我国产业结构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存在着理论基础薄弱、研究条件差、主要指标数据不完备、分析工具手段落后等问题在分析产业结构问题时缺乏整体性思路和综合性方法。国内学者在产业经济学领域中研究产业结构问题时将投入产出技术应用于实证分析还是很少的。在研究某国或地区产业结构情况时应该更多地关注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并且要将各种理论、方法综合起来考察与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例如灰色关联理论、协整理论、分析理论、模型、计量经济模型、、人工神经网络等等理论与方法模型。目前国内利用综合性方法来分析和论证问题思路较为少见。要建立适合我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产业结构的理论和方法体系需要借鉴国外产业结构研究的先进方法考查中国发展现状和趋势这将是我国今后产业结构研究的重点。第一章绪论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创新点分析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本课题从江

苏省省情出发在对中国宏观经济进行概要性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江苏省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分析模型、产业结构与要素效益的关系模型、以及投入产出动态模型对江苏省产业结构的发展过程、现状特征以及产业结构发展方向作出定性和定量的分析研究并对江苏省三次产业对江苏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进行了定量的分析通过科学地调整江苏省产业结构良性地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正确地选择主导产业以优化江苏省产业结构从而达到资.

我国三大产业结构变化分析改 赵梓希

我国三大产业结构变化及其原因分析 130410131 赵梓希 【摘要】建国后,尤其是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我国的产业发展实现了由少到多,由弱到较强的转变,三大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有明显的改善,我国已经由一个传统的农业经济大国转变为工业经济大国。产业结构的变化对促进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就业困境的改善,国际地位的提高等诸多方面均发挥着无可取代的作用。回顾历史,我们不难发现,其中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而后的一些历史重大事件都值得我们去分析其影响,以便于今后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关键字】产业结构三次产业比重变化重大历史事件 一、我国产业结构变化 建国以来,尤其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与此相伴随,我国产业结构也经历了重大的变革和调整。 1、总体变化 建国以来,我国产业结构发生很大的调整,第一产业在GDP中所占的比重明显下降,第二产业比重稳步提高,第三产业较低回落后逐年持续上升,综合分析可以看出,第二产业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第三产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大趋势,对促进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发挥功不可没的作用。 图1 1952—2014年我国三大产业在GDP中作占得比重(%)

2、三大产业结构的个体变化 从总体上看,第一产业在GDP中所占的比重呈持续下降的趋势,从1952年的50.95%下降到2014年的9.17%,可以看出我国已经不是一个以发展农业为主的国家了。 图2 1952—2014年第一产业在GDP中所占的比重(%) 第二产业在GDP中所占的比重出现极增到下降再增,改革开放后先降后升的趋势,从1952年的20.88%上升到1960年的44.37%,随后下降到1968年的31.05%,后再次上升。改革开放后,从1978年的47.87%下降到1990年的41.34%,随后呈上升趋势,上升到2009年的47.45%。2010年来有小幅下降,截止14年达42.72%的水平。但总体来讲自没有发生很大的变化。 图3 1952—2014年第二产业在GDP中所占的比重(%) 第三产业在GDP中所占比重呈前期平稳后期逐步上升趋势。从1952年的28.16%下降到1978年的23.94%,随后逐渐上升到2014年的48.11%。(其中在1984年,2013年

江苏省产业结构的演变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

江苏省产业结构的演变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 选题的背景及研究意义进入二十一世纪人类经济活动正以高新技术为动力推动着一场世界性新的产业革命并极大地推进着产业结构发展的进程当西方发达国家进入工业化社会之后更多的经济学家开始关注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问题。其中克拉克在《经济发展条件》年中指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就业结构将发生由第一产业为主向以第二产业继而第三产业为主的转变。进入新世纪后罗默年通过对经济增长的计算后认为长期经济增长是由技术进步含经济制度的变迁贡献的而短期经济增长是由资本和劳动等要素投入的增加所贡献的。然而资本、劳动和技术是在一定产业结构中组织在一起进行生产的对于给定的资本、劳动和技术不同的产业结构会导致不同的生产。我国“十五”规划纲要的指导方针之一就是“坚持把结构调整作为主线我国已经进入了必须通过结构调整才能促进经济发展的阶段。要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积极主动、全方位地对经济结构进行调整。”产业结构是经济结构中最主要的方面之一也是经济结构调整中要处理的首要问题。调整产业结构一是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二是要推进产业结构的高度化这是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强省之一的江苏省其产业结构随着科技进步正逐步地由技术水平低的传统技术产业向现代技术产业以至高新技术产业转变从劳动密集型向资金密集型再向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演进从初加工工业向高加工工业演进主导产业先由消费资料部门向生产资料部门再向消费资料部门和服务部门转换从与国际市场联系较少向与国际市场相适应建立完善的内外贸相结合的全方位的产业结构转变。这些转变都标志着江苏省产业结构正不断地向更高层次发展。尽管如此从总体上来看江苏省产业结构仍然存在诸多不协调如产业结构整体层次较低、自主创新意识不强对资源能源过度依赖城乡二元结构江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江苏省产业结构的演变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问题严重苏南苏北区域差异加大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等问题仍旧存在有的问题还处于日益加剧的状况。江苏省如何在国家产业政策的指导下从省情出发充分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正确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关系到全省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在江苏省“十一五”规划中明确地提出了产业发展的基本要求即“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进产业全面优化升级。调强第一产业发展能力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调优第二产业结构提升制造业发展质量调高第三产业比重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通过专业化和深加工不断提高增加值率形成以高新技术为主导、高效农业为基础、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产业发展新格局。”嘲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国外研究现状美国学者的相关研究美国经济学家里昂惕夫早在世纪年代就着手研究投入产出分析研究美国的经济结构和经济的均衡问题他的《美国经济结构》、‘投入产出经济学是这个领域的经典之作。投入产出技术应用于以下几个专门问题①美国对外贸易②地区经济平衡和裁军③环境污染问题④世界范围的经济增长目前投入产出分析方法已经在世界各国进行产业结构分析中运用得最普通的工具。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库兹涅茨对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的关系有更深入的研究他的代表作《现代经济增长》和‘各国经济增长》在现代经济增长的分析框架内研究的经济变化的一般趋势并得到他称之为的“世界性进程”的现代经济增长的六大特征初步讨论了国际相互依赖的若干机制。嘲发展经济学创始人之一、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刘易斯在年发表了著名论文劳动无限供给条件下的经济发展》提出了发展中国家劳动力转移的二元经济结构模型。另一位发展经济学家赫希曼在年出版的‘经济发展战略》提出的“不平衡增长”的模型即发展中国家必须按照一个平衡增长路线发展。经济学家罗斯托是最早提出主导产业理论的学者将经济成长划分为六个阶段将经济理论与经济史结合起来进行分析其经济增长阶段论和非总量部门分析法在当代经济学中影响很深第一章绪论钱纳里将开放的产业结构理论规范化提出了“发展型式”理论将研究领域

省级区域经济差异研究(江苏)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省级区域经济差异研究 —以江苏为实证分析 班级: 国贸11401 序号: 9 专业: 国际经济与贸易 编写人: 黄韬 二零壹陆年六月 I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摘要: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是各个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在中国主要表现为东、中、西三大带之间以及省际、省内之间的较大差异,这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经济活动的空间布局状态。江苏省是中国经济发达的省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经历了均衡发展(1952~1978年)、非均衡发展(1979~1993 年)、区域共同发展(1994~2000 年)、促进苏北大发展(2001~2002年)、沿江开发(2003~2009年)等5个阶段[1]。但由于地理、产业结构、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差异,江苏省的区域经济差异较为显著,这也引起国内外学者广泛关注。省内在空间上主要表现为苏南、苏中和苏北三大区域之间的差异,其中苏南以沪宁线处于由轴线向网络化发展阶段,苏中处于由点向轴线发展的阶段,苏北处于增长极发展阶段。本文主要以GDP为测度,从投资和地理等方面探究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并针对这些方面给出一定的对策。 关键词:区域经济经济差异投资 GDP 前言(为什么) 关于区域经济的差异,我们总是试图在寻求解决办法,虽然让区域间实现完全平衡是不可能的,但尽力去缩小差异,避免过大的区域间经济差异以保证区域间的居民不存在过大的贫富差距则是必要的。找到造成区域差异的原因,在仍然保持各区域经济向上发展的同时,均衡发展,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人民的幸福感提高。更重要的是,有利于解放经济,充分调动生产力,例如:若从MPC(边际消费倾向)角度分析,MPC往往随着收入的递增而递减,这也就是说当一个地区的经济越趋近于平衡(体现在居民间收入更平衡,可用基尼系数衡量),则该地区的消费支出越大,根据凯恩斯乘数理论,则对于该地区的总收入或者说总产出将达到倍增效果。基于此,我认为我们在重视地区发展时,不能单一以总量指标来一决高低,在某种意义上经济均衡的地区,发展的后力更足。同时,这也就是写这篇论文的原因。 一.研究区域简介 江苏,简称“”,省会,位于中国大陆东部沿海中心,长三角北翼,拥长江、淮河、京杭大运河从南贯北。公元1667年因东西分置而建省。江苏省际陆地边界线3383公里,面积10.72万平方公里,占中国总面积的1.12%,人均面积在中国各省区中最少。江苏地形以为主,平原面积达7万多平方公里,占江苏面积的70%以上,比例居中国各省首位。2015年,江苏达7976.3万人,居中国第5位。2015年,江苏13市GDP全部进入中国前100名,达87995元人民币[1],居中国各省首位。江苏人均GDP、综合竞争力、地区发展与民生指数(DLI)均居全国各省第一,成为中国综合发展水平最高的省份,已步入“中上等”水平。二.现状 ①整体区域现状 自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作为华东经济中心“长三角经济圈”的核心成员,依托十分优秀的地理位置,和一定的政策扶持,成为了中国省域经济的标杆。从 2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

湖南经济结构演变的特点及趋势

湖南经济结构演变的特点及趋势

湖南经济结构演变的特点及趋势 经济结构变动是经济增长过程中出现的必然现象,经济结构的及时合理调整又是经济总量获得增长的必备条件。经过20余年的改革发展,湖南经济在发展速度及总量扩张上虽有很大突破,但经济结构尚带有一定的计划经济体制痕迹与传统内陆封闭型经济烙印;同时,由于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一些改革措施还没有完全到位,经济结构调整又碰到新的问题。特别是在加入WTO以后,我省经济结构调整已经属于经济全球化不断加深的国际背景下的开放性调整,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快速发展形势下的升级性调整,短缺经济结束、买方市场初步形成后的需求导向型调整,经济发展实现阶段性转变和体制转轨进入攻坚阶段后的战略性调整。尽管机遇和挑战并存,但结构调整的难度越来越大。因此,认清和掌握我省经济结构的演变规律,对加快我省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有效应对加入WTO后的各种挑战尤为重要。本文就我省经济结构演变的特点作初步分析,提出几点建议,仅供参考。 一、湖南经济结构演变的特点

(一)产业结构演变的特点 经济发展过程也是产业不断升级的过程,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其产业结构层次就越高。主要表现为:第一产业增加值比重不断下降;第二产业则随工业化的推进呈现倒U 型曲线,即当一国工业化由初级阶段进入加速阶段,其增加值比重上升较快;当工业化进入成熟阶段,其比重则趋于缓慢上升继而停滞、缓慢下降;第三产业总体上呈上升趋势。目前我省产业结构总体上处于升级优化阶段,其演变的主要特点: 1、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改革开放以后,湖南经济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国内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146.99亿元增加到2001年的3983亿元,年均增长8.8%,比全国同期平均速度高0.7个百分点。伴随而来的是三次产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农业作为基础产业继续得到相应发展;工业落后的局面得到基本的扭转,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第三产业快速发展,促使湖南产业结构向高级化方向迈进。三次产业结构由1978年的40.7:40.7:18.6,演变成2001年的20.7:39.5:39.8(见表1)。第一产业大幅下降20个百分点,且90年代下降的幅度大大高于80年代;第二产业的比重80年代有所下降,由1980年的40.2%下降到1990年的33.6%,但90年代又回升了近6个百分点,2001年为39.5。第三产业比重一路攀升,大幅上升近20个百分点,2001年达到

江苏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及对策

江苏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及对策 ——以苏南、苏北的比较为重点 摘要:地区经济的非均衡发展,地区差距的存在,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种普遍现象。随着中国经济总体的迅猛发展,这种不平衡的现象也越来越严重,政府虽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但差距并没有明显缩小。而作为经济发达、增长迅速的江苏省,也存在着同样的问题,尤其是苏南、苏北差距逐步扩大,严重制约了其总体经济实力的进一步提升和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本文旨在描述苏南、苏北经济发展的现状,从差异中分析差距产生的原因及随之而来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江苏,区域经济,差异 中国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 众所周知,江苏经济的发展在地域上并非是整齐划一的,而是存在着一定的梯度,即苏南、苏中和苏北三个层次。按最新统计口径来划分,苏南包括南京、无锡、常州、苏州、镇江5个地级市,土地面积达28090平方公里, 2007年年末总人口达2329.50万人,非农业人口比重达48.6%;苏中包括南通、扬州、泰州3个地级市,土地面积达20432平方公里,2007年年末总人口达1726.08万人,非农业人口比重达30.1%,苏北则包括徐州、连云港、淮安、盐城、宿迁5个地级市,土地面积达54357平方公里,2007年年末总人口达3298.49万人,非农业人口比重达28%。 表1 2007年江苏三大区域主要经济指标 注: 根据《江苏省统计年鉴2008》中的相关数据计算得出该表。 表1中的各项指标均显示出苏南的社会经济状况优于苏中、苏北,尤其是苏南和苏北的差距甚大。苏南地区的生产总值是苏北的 3.2倍,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苏北的 1.5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是苏北的1.7倍,苏北地区产业结构最不合理,第一产业比重过大。面对区域差距,江苏省要想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必须积极促进苏南、苏北区域共同协调发展。 一、苏南、苏北的差异 1984年10月20日,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这一决定解开了束缚苏南进行大规模商品生产的枷锁,使得苏南发展突飞猛进,而苏北沉浸在联产承包责任制带来的美梦中,必然导致它将远远落后于苏南地区。[1]苏南苏北差距的扩大,引

苏州市产业结构分析及建议

近几年来,苏州市第三产业发展较快,既促进了产业结构的优化,也拉动了经济的增长.但就总体而言,苏州第三产业的比重仍不算高,还低于第二产业;而且其内部结构也不尽合理,比如仍以商饮业等传统服务业为主.而具有高附加值、知识密集型的现代服务业发展不够。下面是为大家带来的苏州市产业结构分析及建议,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苏州市产业结构分析及建议 一、苏州产业结构的演变及其现状 产业结构是一定历史条件与特定环境的产物,它总是随着科技进步和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社会分工和市场经济的深化而不断演变。世界各国的产业结构演变呈现出产业结构的中心按第一产业、第二产业、服务业的顺序转移的一般趋势。具体说来就是,第一产业产值占GDP比重存在不断下降的趋势;第二产业产值占GDP比重则首先是迅速增长,然后趋于稳定;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则趋于不断增长。美国经济学家西蒙·库兹涅茨的研究也证明了这一一般规律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苏州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伴随着经济总量的快速增长,苏州的产业结构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发展,三次产业产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1978年的215712演变为2004年的26731(参见图一)。 注根据苏州市历年统计年鉴及其统计公报数据绘制 很明显,苏州的产业结构的演变基本上符合世界范围内的产业结构演变的一般规律。但是,从苏州当前的经济发展水平来看,苏州的产业结构又与这一“一般规律”有着相当大的差别,具体来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第二产业产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较大 按照历年汇率计算,苏州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在1978年仅为415美元,1992年首度超过1000美元,达到11524美元,到2004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已升至70083美元,居国内大中城市第二。按照“一般规律”,苏州市的第二产业产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应远小于西蒙·库兹涅茨模式中人均GDP为1000美元时第二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44%;又有1995年,世界中上等收入国家的人均GDP为4260美元,第二产业产值占GDP比重平均为37%。但是,苏州市当年第二产业产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却高达67%,远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同时,与国内其他大中城市相比,苏州市第二产业产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位居第一。 (二)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较小 西蒙·库兹涅茨模式中人均GDP为1000美元时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40.7%; 1995年,世界中上等收入国家的人均GDP为4260美元,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平均为53%。2004年,苏州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约为70083美元,而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仅为31%。显然,苏州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与其当前经济发展水平是不相适应的。同时,

最新区域产业结构演变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

区域产业结构演变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 产业结构演变趋势理论可根据是否考虑外贸因素对产业结构的影响,分为封闭型产业结构理论和产业结构理论。 封闭型产业结构理论一般不考虑外贸因素对产业结构的影响和作用,即在封闭的情况下研究产业结构演变的趋势。主要有:配第-克拉克定律、霍夫曼的工业化阶段理论、技术集约化规律、库兹涅茨的现代经济增长理论。 配第-克拉克定律由英国经济学家威廉-配第发现并由克拉克经济实证研究而系统归纳,其基本结论是:随着经济的发展,第一产业的就业比重不断降低,第二、第三产业的就业比重将增加,亦即劳动力会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转移。配第-克拉克定理适用于区域产业结构演变。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区域,其第一产业所占比重越小,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所占比重越大。三次产业劳动力的比重次序由“一、二、三”向“三、二、一”的转变。 霍夫曼定律揭示的是工业结构演变的重工业化阶段,消费资料与资本资料工业之间的增加值的比例关系的变化规律。他认为,在工业化进程中,霍夫曼比例,即消费品部门的增加值与资本货物部门的增加值之比,是不断下降的。他把工业化阶段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消费资料工业发展迅速,在制造业中占有统治地位;资本资料工业则不发达,在制造业中所占比重较小。处于这一阶段的国家有:巴西、印度、新西兰等。

第二阶段,资本资料工业发展较快,消费资料工业虽也有发展,但速度减缓,而资本资料工业的规模仍远不及消费资料工业的规模。(日本、荷兰、加拿大、匈牙利) 第三阶段,消费资料工业与资本资料工业在规模上大致相当。(英国、美国、德国、法国) 第四阶段,资本资料工业的规模将大于消费资料工业的规模。处于这一阶段的当时还没发现。 技术集约化规律,即在工业化过程中,工业的资源结构呈现出向以技术为主题的结构演进的趋势。在工业化初期,工业资源结构中劳动力的数量占据突出地位,形成以劳动集约型工业为主的阶段。工业化中期,工业资源结构中的资本积累及积累能力居突出地位,形成以资本集约型工业为主的阶段。后工业化时期,技术资本品的质量和劳动力质量为工业资源结构中最重要的因素,从而进入技术集约化阶段。 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美国经济学家库兹涅茨把人均收入开始增长,并伴随有不同形式的经济进步的时期称为“经济时代”,把其后的经济发展称为“现代经济增长”。“现代经济增长”不是指狭义的经济增长,而是指经济时代以后的经济全面发展。库兹涅茨的现代增长理论不仅证实了配第-克拉克定理,而且更广泛更深入探导了产业结构演变规律。 “雁行模式”,由日本经济学家赤松要提出的。该理论模式认为,在需求与供给相互作用制约下,落后国家的产业结构要经历三个阶段的

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特点及成因-推荐下载

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特点及成因 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特点 党的十六大以来,江苏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两个率先” 全局,坚持“富民优先”、“科 教优先”、“环保优先” 、“节约优先”的方针,深入实施“科教兴省”、“经济国际化”、 “城市化”、“区域共同发展”、“可持续发展”五大战略,总体上呈现出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趋向和特征。 从十六大以来的情况看,江苏经济发展具有以下一些特征。 一、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结构调整是经济发展的永恒主题,结构的变化反映的是经济发 展最为深刻的变化。近年来,江苏坚持以“调高调优调强”为基本取向,着重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新兴产业的先发优势、服务业的配套优势、传统产业的品牌优势。 优先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新兴产业潜力大、成长快、爆发力强、附加值高,发展新兴产业是产业优化升级的战略方向。自2006年召开全省新型工业化会议以来,我省就把发展新兴产业作为调整经济结构的战略举措,集中力量在最有条件、最有基础的领域寻求突破。省委省政府确定今后一个时期重点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和新医药、节能环保、软件和服务外包、物联网等六大新兴产业。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我省服务业占GDP 比重偏低。2008年,全球经济总量中服务业 占比达到67.3%,发达国家有的已达到80%,我省还不到40%。为解决这一结构性矛盾,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发展提速、比重提高、结构提升”的总体思路,决定实施“服务业提速计划”。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任务。2009年,四大传统产业实现的主营业务收入占到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的41.5%,从业人员占到46.6%。 省委、省政府决定实施“传统产业升级计划”。到2012年,四大传统产业实现“五个 明显提升”,即创新能力、发展后劲、品牌效应、集聚水平、经济效益明显提升。 坚决淘汰落后产能。淘汰落后产能是优化产业结构的必然要求。江苏坚持把产业结构调整与节能减排结合起来,大力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加大高效节能技术和产品推广力度,控制产能过剩行业盲目扩张和重复建设,坚决淘汰钢铁、水泥、小火电等高耗能、高排放的落后产能,从源头上降低能耗、减少排放,全省共关闭小火电机组760万千瓦,占全国15%,近三年关闭小化工4685家,其中沿太湖流域关闭2000多家。 、管路敷设技术通过管线不仅可以解决吊顶层配置不规范高中资料试卷问题,而且可保障各类管路习题到位。在管路敷设过程中,要加强看护关于管路高中资料试卷连接管口处理高中资料试卷弯扁度固定盒位置保护层防腐跨接地线弯曲半径标高等,要求技术交底。管线敷设技术包含线槽、管架等多项方式,为解决高中语文电气课件中管壁薄、接口不严等问题,合理利用管线敷设技术。线缆敷设原则:在分线盒处,当不同电压回路交叉时,应采用金属隔板进行隔开处理;同一线槽内,强电回路须同时切断习题电源,线缆敷设完毕,要进行检查和检测处理。、电气课件中调试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 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试卷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根据生产工艺高中资料试卷要求,对电气设备进行空载与带负荷下高中资料试卷调控试验;对设备进行调整使其在正常工况下与过度工作下都可以正常工作;对于继电保护进行整核对定值,审核与校对图纸,编写复杂设备与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方案,编写重要设备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方案以及系统启动方案;对整套启动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进行调试工作并且进行过关运行高中资料试卷技术指导。对于调试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技术问题,作为调试人员,需要在事前掌握图纸资料、设备制造厂家出具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报告与相关技术资料,并且了解现场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电气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技术电力保护装置调试技术,电力保护高中资料试卷配置技术是指机组在进行继电保护高中资料试卷总体配置时,需要在最大限度内来确保机组高中资料试卷安全,并且尽可能地缩小故障高中资料试卷破坏范围,或者对某些异常高中资料试卷工况进行自动处理,尤其要避免错误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动作,并且拒绝动作,来避免不必要高中资料试卷突然停机。因此,电力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调试技术,要求电力保护装置做到准确灵活。对于差动保护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技术是指发电机一变压器组在发生内部故障时,需要进行外部电源高中资料试卷切除从而采用高中资料试卷主要保护装置。

南京产业结构演进的分析和思考

南京产业结构演进的分析与思考 改革开放以来,南京的经济增长方式随着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不断向集约型方向转变,产业结构也日趋合理。但由于南京作为制造业相对发达的城市,重化工业又占有相对较高的比重,加之自然资源比较贫乏,在未来经济发展中,要实现科学发展的根本要求,进一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对于全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显得至关重要。 本文从数据变化的视角,对近年来南京产业结构演变过程进行分析,通过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不足和问题的剖析,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建议,以期促进南京经济社会健康、稳定、可持续地发展。 一、发展状态的基本表现 (一)三次产业总体结构分析 近年来,南京市经济保持了较快的发展态势。2008年初步测算全市GDP完成3775亿元,是2000年的3.5倍。从产业结构来看,2008年我市三次产业GDP比重依次为:2.5:47.5:50,呈现“三、二、一”结构形态。

1、三次产业结构的演变轨迹 2008年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达到1795、1887亿元,占GDP比重达到97.5%,成为南京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撑,推动南京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地发展。 近五年来南京三次产业生产总值及其所占GDP比重(表1-1) 由表1-1可知,近五年来,南京市产业结构基本呈现以下变化: 一是第一产业增加值不断上升,但所占GDP比例逐步下降。2004年全市第一产业增加值为75.27亿元,到2008年增至93.00亿元,年均增长3.3%(可比价)。从所占GDP比重来看,第一产业占GDP比重始终最低,并呈逐步下降的趋势。从2004年的3.6%逐渐下降到2008年的2.5%,五年下降了1.1个百分点。 二是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速较快,所占GDP比重呈下降趋势。

江苏经济发展分析

王萍 (淮阴师范学院) 摘要:江苏是一个经济大省。多年来,多项经济指标位于全国前列,然而江苏的经济发展却极不平衡。区域发展差异比较大,尤其是苏北与苏南的差距更大。本文从经济总量、均量、外向程度、产业结构、居民生活等方面, 首先定量分析了1995年以来苏北、苏中、苏南三大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演变轨迹; 进而阐释了形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 最后立足于欠发达的苏北, 提出了缩小江苏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战略对策。 Jiangsu is an economic province. For years, many economic index is located in the front in the whole country, But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jiangsu province but is extremely uneven. Regional development difference is big, Especially with the gap between the northern south bigger. This article from the economic output, finally, extroverted degree,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people life and so on, First the quantitative analysis since 1995, the south of jiangsu province, the middle three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evolvement track; And then illustrates the main reason for this difference formation; Finally based in less developed northern jiangshu province, Put forward the narrowing jiangsu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strategic countermeasures for the difference. 关键词:江苏;经济发展;区域经济;苏南;苏北 前言:江苏是我国经济最发达、发展最快的省份之一,但由于自然地理、社会、经济等诸因素叠加的影响,该地区经济发展存在明显的阶梯特征。目前,苏南工业化程度比较高,已经形成了从到的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带。苏中地区总体处于工业化初期,也基本形成了沿江工业化集聚带。但苏北仍处于工业化初期。 正文: 一(1)差异体现 经济总量 1990 年代中期以来,苏北与苏南的综合经济实力都在迅速增强。至 2005 年末,苏北与苏南的 GDP 分别达到亿元、亿元,占全省份额依次为%,%。从 GDP 增长率看,1995 年至 2005 年,苏北与苏南 GDP 的年均增长速度分别为%,%。苏南增速明显快于苏北。就总体看,90 年代中期以来,苏北与与苏南的差距呈现扩大趋势。 经济均量 1995年,苏北与苏南的人均GDP分别为3859元、13657元,比值为1:。到2005年,苏北与苏南的人均GDP 分别为9971元、42710元,比值变为1:。苏北与苏南的差距明显扩大。从增长速度看,苏北与苏南人均GDP的年均增速分别为%、%。苏北比苏南慢个百分点。 (2)差异成因 1.基础设施的投入建设基础设施的不健全,投资环境差,是造成长期以来苏北地区落后于苏南地区的一个主要客观因素。 2地理位置苏北地处苏鲁豫皖四省边界,与江苏经济核心区相距甚远,受其辐射较弱。加上与之相邻的地区也多为各省边远且贫困地区,广大区域范围内缺乏实力雄厚的增长极,而且实际上各自长期处于分散发展状态,唯一的沿海港口城市连云港也发展滞后,缺乏对腹地的带动能力。苏中地处江苏中部,依靠便捷的长江通道,实现了与全省政治、文化中心南京及苏南发达城市的广泛联系,获得了经济核心区发展所带来的各种辐射带动力。苏南地处长三角这一全国主要的经济核心区和城市密集带,紧邻全国最大的经济中心-上海,基本上属于上海 1 小时辐射圈内,故发展极为迅速。 3人文环境在现代经济中,基于文化底蕴的人文环境越来越成为主导城市与区域形象的窗口和标志。深厚的文化积淀往往是城市与区域的魅力所在,成为吸纳投资的磁力源。

江苏省产业结构分析

江苏省产业结构分析 摘要:合理的产业结构是区域健康发展的前提。它不但有利于充分利用区域资源,发挥区域优势,提高区域产业经济效益,增强区域经济实力,而且还有利于满足区域不断增长的人口和社会发展需求。同时合理的产业结构,也是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区域持续发展的保证。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因素很多,如何正确分析我国的区域经济差异,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产业结构存在差异的原因,提出了不同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的对策。 关键词:合理的产业结构;区域经济;江苏;经济发展 Abstract: The rational industrial structure is the prerequisit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health. It is not only conducive to the full use of regional resources to play a regional advantage, improve the regional industrial economic efficiency, enhancing the regional economy, but also to meet the region's growing population and social development needs. Have a reasonable industrial structure, but also protecting the environment to ensure the realization of region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ffecting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factors, how to correctly analyze the regional economic disparities in China, on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grea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he paper analyzes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in Jiangsu Province reasons for differences in industry structure, regional structure made of different Adjustment. Key words: rational industrial structure; regional economy; Jiangsu; economicdevelopment

江苏经济发展分析

江苏经济发展分析 王萍 (淮阴师范学院) 摘要:江苏是一个经济大省。多年来,多项经济指标位于全国前列,然而江苏的经济发展却极不平衡。区域发展差异比较大,尤其是苏北与苏南的差距更大。本文从经济总量、均量、外向程度、产业结构、居民生活等方面, 首先定量分析了1995年以来苏北、苏中、苏南三大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演变轨迹; 进而阐释了形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 最后立足于欠发达的苏北, 提出了缩小江苏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战略对策。 Jiangsu is an economic province. For years, many economic index is located in the front in the whole country, But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jiangsu province but is extremely uneven. Regional development difference is big, Especially with the gap between the northern south bigger. This article from the economic output, finally, extroverted degree,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people life and so on, First the quantitative analysis since 1995, the south of jiangsu province, the middle three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evolvement track; And then illustrates the main reason for this difference formation; Finally based in less developed northern jiangshu province, Put forward the narrowing jiangsu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strategic countermeasures for the difference. 关键词:江苏;经济发展;区域经济;苏南;苏北 前言:江苏是我国经济最发达、发展最快的省份之一,但由于自然地理、社会、经济等诸因素叠加的影响,该地区经济发展存在明显的阶梯特征。目前,苏南工业化程度比较高,已经形成了从到的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带。苏中地区总体处于工业化初期,也基本形成了沿江工业化集聚带。但苏北仍处于工业化初期。 正文: 一(1)差异体现 经济总量 1990 年代中期以来,苏北与苏南的综合经济实力都在迅速增强。至 2005 年末,苏北与苏南的 GDP 分别达到 3220.08 亿元、9591.77 亿元,占全省份额依次为 20.7%,61.8%。从 GDP 增长率看,1995 年至 2005 年,苏北与苏南 GDP 的年均增长速度分别为11.9%,14.2%。苏南增速明显快于苏北。就总体看,90 年代中期以来,苏北与与苏南的差距呈现扩大趋势。 经济均量 1995年,苏北与苏南的人均GDP分别为3859元、13657元,比值为1:3.54。 到2005年,苏北与苏南的人均GDP 分别为9971元、42710元,比值变为1:4.28。苏北与苏南的差距明显扩大。从增长速度看,苏北与苏南人均GDP的年均增速分别为11.1%、 13.5%。苏北比苏南慢 2.4 个百分点。 (2)差异成因 1.基础设施的投入建设基础设施的不健全,投资环境差,是造成长期以来苏北地区落后于苏南地区的一个主要客观因素。 2地理位置苏北地处苏鲁豫皖四省边界,与江苏经济核心区相距甚远,受其辐射较弱。加上与之相邻的地区也多为各省边远且贫困地区,广大区域范围内缺乏实力雄厚的增长极,而且实际上各自长期处于分散发展状态,唯一的沿海港口城市连云港也发展滞后,缺乏对腹地的带动能力。苏中地处江苏中部,依靠便捷的长江通道,实现了与全省政治、文化中心南京及苏南发达城市的广泛联系,获得了经济核心区发展所带来的各种辐射带动力。苏南地处长三角这一全国主要的经济核心区和城市密集带,紧邻全国最大的经济中心-上海,基本上属于上海 1 小时辐射圈内,故发展极为迅速。

江苏省经济增长与环境影响关系分析(一)

江苏省经济增长与环境影响关系分析(一) 摘要]基于生态效率指标分析江苏省1991年~2006年环境指标生态效率的发展趋势,应用人类环境影响方程的衍生公式,根据生态效率的历史趋势预测2015年江苏省可能的污染排放量,发现如果维持目前经济增长模式,到2015年江苏省可以实现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但是同期废水、二氧化硫排放量和工业固废产出量也都将超过一倍。 关键词]生态效率环境负荷经济增长 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经济发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但其经济发展模式总体上仍是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为代价,实现“高增长”为目的的。在这种发展模式下,由于环境容量和资源供给有限,单位产品资源消耗量又过大,导致经济高速增长与环境污染加剧、资源利用效率低下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并对江苏省未来经济持续发展形成了越来越强的压力和制约。因此,江苏省必须最大限度提高资源和污染物排放的生产率,以降低单位产品的资源消费和污染物排放。否则,将造成生产成本上升,直接影响江苏省经济竞争力。本文将从环境影响方程和目标情景法来分析,江苏省在现有的基础上,环境效率提高到什么程度,才能满足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且对环境的影响最小。 一、生态效率的定义 “生产态效率(eco-efficiency)”概念在1992年由“世界可持续发展商业理事会”(WBCSD)首次提出,是“生态资源满足人类需要的效率”,经济指标与资源或环境指标的投入产出比.,强调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生态效率是将资源、经济和环境三个指标连接起来的,在最优秀的经济目标和最优秀的环境目标之间建立一种最佳的链接。 (1) 根据⑴式,可以进一步给出生态效率相关指标。在本文中,生态效率被作为生产率的一种测度。经济指标使用国内生产总值GDP(不变价)。环境指标使用废水排放量、废气排放量和固体废物(固废)产生量。由于废气排放量和固废产生量的数据缺乏,所以这里用排放量和工业固废产生量近似替代。废水排放量、排放量和工业固废产生量都是指未考虑末端处理的产生量。环境与经济指标时间序列数据选择能够反映江苏省经济快速发展阶段的1990年~2006年,数据来自江苏省统计年鉴、江苏省环境质量公报与中国环境统计年鉴。 二、人类环境影响公式 人类环境影响公式即IPAT方程式: I=P×A×T(2) 这里,I指环境负荷,可以具体指污染排放量;P指人口数量;A指人均GDP;T指单位GDP的环境负荷。 GDP=P×A(3) 如果以E表示生产率,由于E与T是倒数关系,G表示GDP。那么IPAT方程式可以表示为:I=G/E(4) 这样根据式子(4)就可以进行污染排放方面的预测。 如果基准年的环境负荷为I0,GDP为G0,生产率为E0,过去一段时间的GDP年均增长率为g,生态效率率的年均增长率为e,假设未来一段时间GDP和生态效率年均增长率维持不变,那么要预测的第n年的GDP、生态效率和环境负荷分别为: (5) (6) (7) 三、江苏省经济发展和环境负荷分析 1.经济发展目标分析 对江苏省1991年~2006年GDP进行指数拟合,R2=0.957拟合程度高。获得的指数趋势预

江苏省全要素生产率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江苏省全要素生产率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摘要:本文采用C-D生产函数,对江苏省1985—2009年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进行估算,对江苏省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和经济增长源泉做简要分析,由此对江苏省经济发展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全要素生产率;经济增长;Cobb—Douglas生产函数 经济发展是一个国家追求的根本目标,而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必要前提。全要素生产率是分析经济增长源泉的重要工具,尤其是政府制定长期可持续增长政策的重要依据。估算全要素生产率有助于进行经济增长源泉分析,即分析各种因素(投入要素增长、技术进步和能力实现等)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识别经济是投入型增长还是效率型增长,确定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另外,估算全要素生产率也是制定和评价长期可持续增长政策的基础,具体来说,通过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对经济增长贡献与要素投入贡献的比较,就可以确定经济政策是应以增加总需求为主还是应以调整经济结构、促进技术进步为主。近年来,全要素生产率TFP 逐渐成为众多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 本文采用索罗残差法,对江苏省1985—2009年间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进行了估算,并依据估算结果对此间江苏省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和经济增长源泉做简要分析,试图对上述疑问作出解答,并对江苏省的经济发展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一、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自内生经济增长理论产生以来,许多学者通过实证分析探讨了世界各国及地区间经济增长过程中的生产率变动状况。在研究方法上,过去十多年的实证分析主要集中在3个方面:一是通过建立线性回归方程,估计要素投入与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由此探讨经济增长的源泉问题;二是进一步分析和发展估计全要素生产率(即广义技术进步)增长的理论和方法;三是解释单位资本产出和人均产出的动态分布规律。 王小鲁(2000)选择1953-1999年数据,利用生产函数法对我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进行估计,认为我国在1953-1978年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为0.17%,1979-1999年为1.46%。张军(2003)认为中国在改革开放前TFP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甚微,改革开放后有了显著提高。王传久(2007)基于1999-2005年中国采矿业统计数据,运用面板数据固定效应模型,估计了我国采矿业生产函数,计算了中国采矿业全要素生产(TFP)率指数、增长率,以及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对产出增长的贡献。李小平(2005)认为对大部分行业而言,TFP并不是产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