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分子化学 第三章

高分子化学 第三章

高分子化学 第三章
高分子化学 第三章

第三章参考答案

2.下列烯类单体适于何种机理聚合自由基聚合,阳离子聚合或阴离子聚合

并说明理由。

解:

①.氯乙烯,适于自由基聚合。Cl

-是吸电子基团,有共轭效应,但均较弱

②.偏二氯乙烯,适于自由基聚合,但也可进行阴离子聚合。两个Cl

-原子的共同作用使其可进行两种聚合。

③.丙稀腈,适于自由基聚合和阴离子聚合。CN

-基是强吸电子基团,并有共轭效应。

④. 2-腈基丙稀腈,适于阴离子聚合。两个CN -基的吸电子基团倾向

过强,只能阴离子聚合。 ⑤.

丙稀,由于烯丙基效应,使其易向单体转移,不能进行自由基聚

合。一般采取配位聚合的方式合成聚合物。 ⑥.

异丁烯,适于阳离子聚合。3CH -是供电子基团,且与双键有超共

轭效应,而且两个3CH -的共同作用,使其可以阳离子聚合。 ⑦.

苯乙烯,适于自由基聚合,阳离子和阴离子聚合。因为共轭体系π

电子容易极化并易流动。 ⑧. 四氟乙烯,适于自由基聚合。F -原子体积小,结构对称。 ⑨.

2-腈基丙烯酸酯,适于阴离子聚合和自由基聚合。CN -基和

COOR -两个吸电子基团使其易于阴离子聚合,同时又具有共轭效应,

可进行自由基聚合。 ⑩.

异戊二烯,适于自由基聚合,阳离子和阴离子聚合。因为共轭体

系π电子容易极化并易流动。

3.

判断下列烯类能否进行自由基聚合,并说明理由。

解:

①. CH 2=C(C 6H 5)2 偏二苯乙烯,不能。因为二苯基的空间位阻过大,只能

形成二聚体。

②. ClHC=CHCl 1,2-二氯乙烯,不能。因为单体结构对称,1,2-二取代又

具有较大的空间位阻。 ③.

CH 2=C(CH 3)C 2H 5 2-甲基丁烯,不能。由于双键上的电荷密度过大,

不利于自由基的进攻,且易转移生成稳定的烯丙基自由基。 ④.

CH 3CH=CHCH 3 2-丁烯,不能。因为单体结构对称,空间位阻较大,

且易生成烯丙基自由基。 ⑤.

CH 2=CHOCOCH 3 丙烯酸甲酯,能。酯基有弱的吸电子效应及共轭效

应。 ⑥.

CH 2=C(CH 3)COOCH 3 甲基丙烯酸甲酯,能。1,1-二取代空间位阻小,

且酯基有共轭效应。 ⑦.

CH 3CH==CHCOOCH 3 2-丁烯酸甲酯,不能。由于 1,2-二取代具有较

大的空间位阻。

⑧. CF 2=CFCl

三氟氯乙烯,能。由于氟的原子半径小,位阻效应可以忽略。

5.

是否所有的自由基都可以用来引发烯类单体聚合试举活性不等自由基3~4例,说明应用结果。()

不是。过于活波和过于稳定的自由基都不能引发烯类单体聚合。只有活性适中的自由基才能引发单体聚合。例如:??3 CH H 和过于活波,易引起爆聚,很少在自由基聚合中应用;??256 RCH H C 和自由基都可以用来引发烯类单体聚合;而()?C H C 356有三个苯环与P 独电子共轭,非常稳定,无引发能力,而成为阻聚剂。

14.氯乙烯、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合时,都存在自动加速现象,三者

有何异同这三种单体聚合的链终止方式有何不同氯乙烯聚合时,选择半衰期约2h的引发剂,可望接近匀速反应,解释其原因。

当转化率达一定值时,随转化率的增加,反应速率会突然增加,这种现象称自动加速。这是由于凝胶效应所致,体系的粘度增大,使链终止过程中链的重排受阻,链自由基双基终止速率降低,同时链增长速率变化不大,导致自动加速。

单体的种类不同,聚合物在单体中的溶解情况不同,凝胶效应也不同,三种单体出现自动加速的转化率不同,即自动加速的程度不同。以本体聚合为例,苯乙烯是其聚合物的良溶剂,其出现自动加速的转化率较高,约为50%,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是其聚合物的不良溶剂,其自动加速的转化率较低,在约大于10%时出现,而氯乙烯单体在聚合时由于聚氯乙稀-氯乙烯是部分互溶体系,氯乙烯溶胀体中单体的含量约为30%,类似于沉淀聚合,凝胶效应严重,因此,其自动加速将更早到来。

链终止方式与单体的种类和聚合温度有关,一般偶合终止的活化能低,低温有利于偶合终止,升高温度,歧化终止增多。

⑴氯乙烯:其链转移常数较高,约3

10 ,其转移速率超过了链终止速率,

所以其终止方式主要是向单体转移。氯乙烯聚合时,选择半衰期约

2h的引发剂,可使其接近匀速反应,是由于正常聚合使速率减少的部

分与自动加速部分互补,从而达到匀速。

⑵ 苯乙烯:其链转移常数较小,为5410~10--,其终止方式主要是正常终

止为主,D

C X n +=

。如:60℃时苯乙烯以偶合终止为主,占77%,

而歧化终止占23%。

⑶ 甲基丙烯酸甲酯:其链转移常数较小,为5410~10--,其终止方式主要

是正常终止为主,D

2C X n +=

ν

。如:60℃时甲基丙烯酸甲酯以歧化终

止为主,占79%,而歧化终止占21%。

17. 动力学链长的定义是什么与平均聚合度的关系链转移反应对动力学链长

和聚合度有何影响

动力学链长是指一个活性种从引发到终止所消耗的单体分子数。

[]

p

t 2

2p R k 2M k =

ν

数均聚合度是指平均每个聚合物分子所包含的重复单元数。 稳态条件下:∑∑++=

+=

tr

td tc p

tr

t p n R R R R R R R X 2

⑴.无链转移时 td

tc p n R R R X +=

2,

如果活性链均为偶合终止:ν2X n =,歧化终止:ν=n X , 两种终止方式:D

2C X n +=

ν

(C 、D 是偶合、歧化终止分率)

⑵.对容易发生向单体、引发剂、或溶剂转移的体系:

歧化终止:

[][][][][]

[][][][]M S C M I C C M k R k M S C M I C C X S

I M p p

t S I

M n +++=++++=2

221

偶合终止:

[][][][][]

[][][][]M S C M I C C M k R k M S C M I C C X S

I M p p t S I

M n

+++=++++=2

221

1

ν

链转移反应对动力学链长和聚合度的影响:链转移反应通常包括链自由基向单体、引发剂和溶剂等转移,发生链转移会导致自由基提前终止,使聚合度降低,向大分子转移的结果是使大分子链产生支化(分之间转移一般产生长支链,分子内转移一般产生短支链)。

计算题

8.

用过氧化二苯甲酰作引发剂,苯乙烯聚合时各基元反应活化能为

6.125=d E ,6.32=p E ,mol kJ E t 10=,试比较50℃增至60℃,以及80℃

增至90℃,总反应速率常数和聚合度变化的情况怎样光引发的情况又如何

?

?

??

10 6.32 6.12550

6050

6080

90

50

60

=======n n n n t p d X X X X k k k k mol kJ E mol kJ E mol kJ E 求:已知:

[][]

mol kJ E E E E e k k Ae

k M I k fk k R t d p T T R E RT

E

t d p p 4.902

1

212

1111

2

12

1=-+

==∴

=?

??

?

??=???

? ??--

总活化能:

总反应速率常数:Θ

34.275.2 80

90

5060

==k k k k 升高温度,速率常数增大。

()

[]

[]mol

kJ E E E E I M k fk k X t d p n t d p n 2.352

1

212 2

12

1-=--=?

=

=ν:

无链转移,歧化终止时

???

?

??-=21111

2

T T R E n n n e X X

719.0675.0

80

90

5060

==n n n n X X X X 升高温度,聚合度减小。

mol

kJ E E E E t p n 6.272

1=-==光引发时:

3.136.1 80

90

809050605060====n n n n X X k k X X k k 升高温度,速率常数和聚合度均增加。

12. 以过氧化叔丁基作引发剂, 60℃时苯乙烯在苯中进行溶液聚合,苯乙烯

溶液浓度为()10.1-?L mol ,过氧化物浓度为()101.0-?L mol ,初期引发速率和聚合速率分别为11711105.1100.4----????s L mol 和。苯乙烯为理想体系,计算

()d fk ,初期聚合度,初期动力学链长和聚合度,求过氧化物分解所产生

的自由基平均要转移几次,分子量分布宽度如何计算时采用下列数据和条件:

5100.8-?=M C ,4102.3-?=I C ,6103.2-?=S C , 60℃下苯乙烯密度为1887.0-?ml g ,苯的密度为1839.0-?ml g 。

[][]?

?

?

?

103.2102.3100.8105.1

,100.4 01.0 ,0.1 645711====?=?=?=??=??===-----d X fk C C C s L mol R s L mol R L mol I L mol M n d S I M p i 分布宽度转移次数=?

求:,,,

已知:ν[]

[]911

100.201

.02100.422--?=??==∴=I R fk I fk R i d d i Θ解:

375010

0.4105.111

7

=??==--i p

R R ν动力学链长:

[]L mol S 50.978

839

88710411=??? ???-=溶剂浓度:

聚合度:苯乙烯一般为偶合终止。

[][][][]45654n

n S I

M n 1035.2102.2102.3100.8103.1X 1

4255

X M S C M I C C 21

X 1-----?=?+?+?+?==+++=聚合度:偶合终止时:

ν

每个自由基平均转移的次数:

偶合终止生成大分子占55%(55.010

35.2103.14

4

=??=--大分子总数偶合终止形成大分子数),对应链转移终止占45%(45.010

35.21005.14

4

=??=--大分子总数链转移形成大分子数)。即,有2×55个链自由基偶合终止,就有45次链转移终止,因此每个增长链在消活前平均转移次。即:

()41.055245=?=消失速率转移速率

分子量分布宽度:

41

.14255

60006000

13

9995.02

1,425512

====-==-

==-=

n w w n

n X X d p

X X p p

X 偶合终止:

如果是歧化终止:

[][][][]456541075.3102.2102.3100.8107.21

2667

1

1-----?=?+?+?+?==+++=n

n S I

M n X X M S C M I C C X 聚合度:歧化终止时:

ν

歧化终止生成的大分子占72%,对应转移终止占28%。即有72个链自由基歧化终止,就有28次链转移终止,因此每个增长链在消活前平均转移次。

()39.07228=

87

.12667

4999

4999

119996.01

1,266711

====-+==-

==-=

n w w n

n X X d p

p X X p p

X 歧化终止: 15. 用过氧化二苯甲酰作引发剂,苯乙烯在

60℃进行本体聚合,试计算链引

发、向引发剂转移、向单体转移三部分在聚合度倒数中各占多少百分比对聚合度有什么影响

计算时需选用下列数据:[]104.0-?=L mol I ,8.0=f ,16100.2--?=s k d ,

11176--??=s mol L k p ,117106.3--???=s mol L k t ,1887.0-?=ml g ρ,05.0=I C ,

41085.0-?=M C

[]L mol

M 53.8104

1000887.0=?=单体浓度:

解:

[][]5

212

11033.6I -?=???

? ??=M k

k f k R t

d

P p 聚合反应速率: []5.49410

33.6106.3253.817625

72

22

2

=?????==

-p

t p

R k M k ν动力学链长:

[][]3

4

1032.153

.804.005.01085.05.49421211--?=?+?+?=++=M I C C X I

M n ν

偶合终止时:

()()[][]()%

44.6 1085.0%

4.17 103.2 %8.75100.121

41

41

31

占,

的贡献:向单体转移部分对

占的贡献:向引发剂转移部分对占的贡献:正常偶合终止对------?=?=?=M n I n n C X M I C X X ν

高分子化学 第三章

第三章参考答案 2.下列烯类单体适于何种机理聚合自由基聚合,阳离子聚合或阴离子聚合 并说明理由。 解: ①.氯乙烯,适于自由基聚合。Cl -是吸电子基团,有共轭效应,但均较弱 ②.偏二氯乙烯,适于自由基聚合,但也可进行阴离子聚合。两个Cl -原子的共同作用使其可进行两种聚合。 ③.丙稀腈,适于自由基聚合和阴离子聚合。CN -基是强吸电子基团,并有共轭效应。

④. 2-腈基丙稀腈,适于阴离子聚合。两个CN -基的吸电子基团倾向 过强,只能阴离子聚合。 ⑤. 丙稀,由于烯丙基效应,使其易向单体转移,不能进行自由基聚 合。一般采取配位聚合的方式合成聚合物。 ⑥. 异丁烯,适于阳离子聚合。3CH -是供电子基团,且与双键有超共 轭效应,而且两个3CH -的共同作用,使其可以阳离子聚合。 ⑦. 苯乙烯,适于自由基聚合,阳离子和阴离子聚合。因为共轭体系π 电子容易极化并易流动。 ⑧. 四氟乙烯,适于自由基聚合。F -原子体积小,结构对称。 ⑨. 2-腈基丙烯酸酯,适于阴离子聚合和自由基聚合。CN -基和 COOR -两个吸电子基团使其易于阴离子聚合,同时又具有共轭效应, 可进行自由基聚合。 ⑩. 异戊二烯,适于自由基聚合,阳离子和阴离子聚合。因为共轭体 系π电子容易极化并易流动。 3. 判断下列烯类能否进行自由基聚合,并说明理由。 解: ①. CH 2=C(C 6H 5)2 偏二苯乙烯,不能。因为二苯基的空间位阻过大,只能 形成二聚体。

②. ClHC=CHCl 1,2-二氯乙烯,不能。因为单体结构对称,1,2-二取代又 具有较大的空间位阻。 ③. CH 2=C(CH 3)C 2H 5 2-甲基丁烯,不能。由于双键上的电荷密度过大, 不利于自由基的进攻,且易转移生成稳定的烯丙基自由基。 ④. CH 3CH=CHCH 3 2-丁烯,不能。因为单体结构对称,空间位阻较大, 且易生成烯丙基自由基。 ⑤. CH 2=CHOCOCH 3 丙烯酸甲酯,能。酯基有弱的吸电子效应及共轭效 应。 ⑥. CH 2=C(CH 3)COOCH 3 甲基丙烯酸甲酯,能。1,1-二取代空间位阻小, 且酯基有共轭效应。 ⑦. CH 3CH==CHCOOCH 3 2-丁烯酸甲酯,不能。由于 1,2-二取代具有较 大的空间位阻。 ⑧. CF 2=CFCl 三氟氯乙烯,能。由于氟的原子半径小,位阻效应可以忽略。 5. 是否所有的自由基都可以用来引发烯类单体聚合试举活性不等自由基3~4例,说明应用结果。() 不是。过于活波和过于稳定的自由基都不能引发烯类单体聚合。只有活性适中的自由基才能引发单体聚合。例如:??3 CH H 和过于活波,易引起爆聚,很少在自由基聚合中应用;??256 RCH H C 和自由基都可以用来引发烯类单体聚合;而()?C H C 356有三个苯环与P 独电子共轭,非常稳定,无引发能力,而成为阻聚剂。

高分子化学第四章作业讲解

第一节习题 1 在热机械曲线上,为什么PMMA 的高弹区范围比PS 的大? (已知PMMA 的=g T 378K ,=f T 433—473K ;PS 的=g T 373K ,=f T 383—423K 2 为什么热机械曲线上f T 的转折不如g T 明晰? 3 假如从实验得到如下一些高聚物的热-机械曲线,如图6-12,试问它们各主要适合作什么材料(如塑料、橡胶、纤维等?为什么? 橡胶 (a (b (a (b 图6-12高聚物的温度-形变曲线 4 从化学结构角度讨论以下各对聚合物为什么存在g T 的差别. T ε 20 60 100 140 180 A 塑料 T ε -60 0 40 B 20 210 T ε C 纤维 80 100 T ε D 塑料

CH 2CH 2 (1 (150K 和 CH 2 CH CH 3 (250K (2 CH 2 CH C O OCH 3 (283K 和 CH 2 CH O C O CH 3 (350K (3 CH 2 CH 2O (232K 和 CH 2 CH OH (358K (4 CH 2

CH C OC 2H 5 O (249K 和 CH 2 CH 2 CH CH 3 C OCH 3 O (378K 5 从结构出发排列出下列各组高聚物T g 顺序并简要说明理由。 (1 C CH 3 CH 3 C , C H H C , CH 2

CH CH CH 2 , (CH CH n , C H C H , CH 2CH 2 (N CH 2(5NHCO CH 2(4CO n , H (2 (CH 2 CH Cl n , (CH 2 C Cl

高分子化学答案第四章

3. 试列出绘制二元共聚物组成曲线的基本步骤,并按次步骤绘制下列6种二元共聚物的组成曲线,同时说明其所属的共聚类型。 答:二元共聚物组成曲线(F 1-f 1曲线)绘制步骤: ● 判断曲线类型:写出竞聚率r1、r2并比较其大小与0和1的大小关系,判断其所属共 聚物组成曲线类型(5中典型曲线中的一种); ● 写F 1-f 1式(二元共聚物组成与单体组成关系式):代入具体单体对应的r1、r2值到 F 1-f 1式中,并且化为最简式; ● 计算:代入几个f 1值(0, 0.2, 0.4, 0.5, 0.6, 0.8, 1),根据F 1-f 1式计算F 1值;如果是有恒 比点共聚(反S 形曲线)或嵌段共聚(S 形曲线),再代入F 1 = f 1,计算出恒比点; ● 绘图:依据上述选取的f 1与对应的F 1值绘图,横坐标为f 1值,纵坐标为F 1值。 (1)r 说明控制共聚物组成的主要方法有几种,如果两种单体进行共聚的竞聚率为 r 1=0.40, 21并说明如何控制共聚物组成达到要求。 解:控制共聚物组成的主要方法:(1)控制转化率(在一定范围内);(2)补加消耗得快的 单体(活泼单体);(3)上述两种方法同时应用。 r 1=0.40, r 2=0.60(r 1 < 1, r 2 < 1,有恒比点共聚),且F 1-f 1的公式及曲线如下: 令F 1=0.5,求得f 1=0.55 按照f 1=0.55,f 2=0.45投料即可得到共聚物组成为F 1=0.5的聚合物。(亦可从图中求出) 5. 已知苯乙烯和甲基丙烯酸甲酯的Q 值分别为1.00和0.74,e 值分别为-0.80和0.40,试计算这两种单体分别进行共聚时的竞聚率,并说明共聚类型。 解: Q 苯乙烯=1.00, Q MMA =0.74, e 苯乙烯=-0.80, e MMA =0.40,则: 由竞聚率皆小于1可知聚合为有恒比点共聚,共聚物组成曲线为反S 形。 图4-2 交替共聚组成曲线0.000.200.400.600.80 1.00 f 1 12112-22-f f f )e (e e 211211e Q Q r --=) e (e e 1 22122e Q Q r --=

高分子化学 第七章

第七章(P.199) 2.解释和区别下列诸名词:配位聚合,络合聚合,插入聚合,定向聚合,有 规立构聚合。 配位聚合:配位聚合是指单体分子首先在活性种空位上配位,形成 络合物,而配位活化后的单体在金属-烷基之间插入增长。配位和插入反复进行的聚合过程。故又称作络合引发聚合或插入聚合。配位聚合是离子过程,也称为配位离子聚合。 络合聚合:配位聚合和是同义词,其含义一方面是指引发剂有配位或络合能力,另一方面指聚合过程中伴有配位或络合反应,但配位一词更为确切。 插入聚合:配位聚合和插入聚合是同义词,其含义是指单体是通过插入的方式来完成增长的。 定向聚合:也称有规立构聚合,指形成立体规整聚合物的聚合反应。 有规立构聚合:指形成有规立构聚合物为主的聚合反应。任何聚合过程或聚合方法,只要形成形成有规立构聚合物为主,都是有规立构聚合。 3.区别聚合物的构型和构象。简述光学异构和几何异构。聚丙稀和聚丁二烯 有几种立体异构体? 构型和构象:⑴. 构型是指分子中由化学键所固定的原子在空间的几何排列。要改变构型必须经过化学键的断裂和重组,构型不同的异构体有旋光异构体和几何异构体。⑵. 构象是原子绕C-C单键内旋转而产生的分子在空间的不同形态。

光学异构和几何异构:⑴. 光学异构体是指由构型所产生的异构现象,是由手性中心所产生的,有R (右)和S (左)型,也称对映异构或手性异构。⑵. 几何异构是由分子中双键或环所产生的,有Z (顺式)和E (反式)构型。 聚丙稀和聚丁二烯的立体异构体:⑴. 丙稀有三种立体异构体,即:全同立构聚丙烯。间同立构聚丙烯和无规立构聚丙烯。⑵. 聚丁二烯可能有四种立体异构体,即:顺式-1,4,反式-1,4,、全同-1,2,间同-1,2-聚丁二烯。 5. 下列哪些单体能够配位聚合,采用什么引发剂?形成怎样的立构规整聚合 物?有无旋光活性?写出反应式。 ⑴ . 丙稀能进行配位聚合,引发剂可选用()Cl AlEt TiCl 23,,-δγα,形成全同 立构聚丙烯,由于分子中仅有假手性中心,所以聚合物无旋光性。 ⑵ . 异丁烯能进行配位聚合,无定向可言,仅考虑速率,引发剂可选用 34AlEt TiCl -,两甲基相同,无立体异构现象,也无旋光性。 ⑶ . 丁二烯能进行配位聚合, Ziegler-Natta 型、π-烯丙基型和烷基锂型 引发剂都可选用,选用34AlEt TiCl -,顺式-1,4占95%,选用 ()134<-Ti Al AlR TiCl ,反式-1,4占91%,形成的聚合物是几何异构体, 没有旋光性。选用()()[]陈化103=-V Al AlR acac V ,间规-1,2占92~96%, 选用()()未陈化3656AlR H CNC Cr -,等规-1,2占97~100%。也无旋光性。 ⑷ . 胺基丙酸不能进行配位聚合。

高分子化学 第四章

第四章 1. 无轨、交替、嵌段、接枝共聚物的结构有何差异?举例说明这些共 聚物名称中单体前后位置的规定。 ⑴. 无规共聚物:两结构单元M 1、M 2按概率无规排布,M 1、M 2连续 的单元数不多,自一至十几不等。多数自由基共聚物属于这一类型,如氯乙烯一醋酸乙烯酯共聚物。 ⑵. 交替共聚物:共聚物中M 1、M 2两单元严格交替相间。苯乙烯~ 马来酸酐共聚物属于这一类。 ⑶. 嵌段共聚物:由较长的M 1链段和另一较长的M 2链段构成的大分 子,每一链段可长达几百至几千结构单元,这一类称作AB 型嵌段共聚物。也有ABA 型(如苯乙烯一丁二烯一苯乙烯三嵌段共聚物SBS )和(AB )。(AB)x 型。 ⑷. 接枝共聚物:主链由M 1单元组成,支链则由另一种M 2单元组成。 抗冲聚苯乙烯(聚丁二烯接枝苯乙烯)属于这一类。 3. 说明竞聚率21,r r 的定义,指明理想共聚、交替共聚、恒比共聚时 竞聚率数值的特征。 ⑴. 定义:竞聚率为均聚增长和共聚增长速率常数之比。 2122 21211 1k k r k k r = = ⑵. 竞聚率数值的特征: ①. 理想共聚:1,21=r r ;

②. 交替共聚:021==r r ; ③. 恒比共聚:理想恒比共聚:1121,1f F r r ===其 5. 示意画出下列各对竞聚率的共聚物组成曲线,并说明其特征。 5.01=f 时,低转化阶段的1F 约是多少? 且曲线不对称。 =?可求出由组成方程:12 2221211212111F f r f f f r f f f r F +++=

6. 醋酸烯丙酯(028.0 ,13.1=-=Q e )和甲基丙烯酸甲酯 (74.0 ,41.0==Q e )等摩尔共聚,是否合理? 根据e Q -式: ()[]()[]0066.041.013.113.1exp 74 .0028.0exp 211211=--=--= e e e Q Q r ()[]()[]056.1413.141.041.0exp 028 .074.0exp 122122=+-=--= e e e Q Q r 由21,r r 值知,醋酸烯丙酯易和甲基丙烯酸甲酯反应而共聚,而甲基丙烯酸甲酯则易与自身反应而均聚,所以等摩尔共聚,不合理。但如果使醋酸烯丙酯的量远大于甲基丙烯酸甲酯的量,可以得到交替共聚物。 7. 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甲酯、苯乙烯、马来酸酐、醋酸乙烯酯、 丙稀腈等等单体与丁二烯共聚,交替倾向的次序如何?说明原因。(提示:如无竞聚率数据,可用 e Q , 值) ⑴. 当0 ,021→→r r 时表现为交替共聚,因此,可以从 021→r r 的 程度来判断两单体交替共聚的倾向大小 ⑵. 从e 值差值的大小来判断,e 值相差较大的单体,交替共聚的倾 向大。 由此交替共聚的次序为:

高分子化学 第三章教学教材

高分子化学第三章

第三章参考答案 2.下列烯类单体适于何种机理聚合?自由基聚合,阳离子聚合或阴离子聚 合?并说明理由。 解: ①.氯乙烯,适于自由基聚合。Cl -是吸电子基团,有共轭效应,但均较弱 ②.偏二氯乙烯,适于自由基聚合,但也可进行阴离子聚合。两个Cl -原子的共同作用使其可进行两种聚合。 ③.丙稀腈,适于自由基聚合和阴离子聚合。CN -基是强吸电子基团,并有共轭效应。

④. 2-腈基丙稀腈,适于阴离子聚合。两个CN -基的吸电子基团倾向过 强,只能阴离子聚合。 ⑤. 丙稀,由于烯丙基效应,使其易向单体转移,不能进行自由基聚 合。一般采取配位聚合的方式合成聚合物。 ⑥. 异丁烯,适于阳离子聚合。3CH -是供电子基团,且与双键有超共轭 效应,而且两个3CH -的共同作用,使其可以阳离子聚合。 ⑦. 苯乙烯,适于自由基聚合,阳离子和阴离子聚合。因为共轭体系π电 子容易极化并易流动。 ⑧. 四氟乙烯,适于自由基聚合。F -原子体积小,结构对称。 ⑨. 2-腈基丙烯酸酯,适于阴离子聚合和自由基聚合。CN -基和COOR -两个吸电子基团使其易于阴离子聚合,同时又具有共轭效应,可进行自由基聚合。 ⑩. 异戊二烯,适于自由基聚合,阳离子和阴离子聚合。因为共轭体系π 电子容易极化并易流动。 3. 判断下列烯类能否进行自由基聚合,并说明理由。 解: ①. CH 2=C(C 6H 5)2 偏二苯乙烯,不能。因为二苯基的空间位阻过大,只 能形成二聚体。

②. ClHC=CHCl 1,2-二氯乙烯,不能。因为单体结构对称,1,2-二取 代又具有较大的空间位阻。 ③. CH 2=C(CH 3)C 2H 5 2-甲基丁烯,不能。由于双键上的电荷密度过大, 不利于自由基的进攻,且易转移生成稳定的烯丙基自由基。 ④. CH 3CH=CHCH 3 2-丁烯,不能。因为单体结构对称,空间位阻较 大,且易生成烯丙基自由基。 ⑤. CH 2=CHOCOCH 3 丙烯酸甲酯,能。酯基有弱的吸电子效应及共轭效 应。 ⑥. CH 2=C(CH 3)COOCH 3 甲基丙烯酸甲酯,能。1,1-二取代空间位阻 小,且酯基有共轭效应。 ⑦. CH 3CH==CHCOOCH 3 2-丁烯酸甲酯,不能。由于 1,2-二取代具有 较大的空间位阻。 ⑧. CF 2=CFCl 三氟氯乙烯,能。由于氟的原子半径小,位阻效应可以忽 略。 5. 是否所有的自由基都可以用来引发烯类单体聚合?试举活性不等自由基 3~4例,说明应用结果。(P.67) 不是。过于活波和过于稳定的自由基都不能引发烯类单体聚合。 只有活性适中的自由基才能引发单体聚合。例如:??3 CH H 和过于活波,易引起爆聚,很少在自由基聚合中应用;??256 RCH H C 和自由基都可

高分子化学 第二章

第二章参考答案 3. 己二酸与下列化合物反应,那些能形成聚合物? 解:己二酸为2官能度单体,f =2。 a. 乙醇:2-1体系不能形成聚合物,生成己二酸二乙酯。 b. 乙二醇:2-2体系形成线形聚合物,即聚己二酸乙二醇酯。 c. 甘油:2-3体系形成体型聚合物。 d. 苯胺:2-1体系不能形成聚合物,生成己二酰二苯胺。 e. 己二胺:2-2体系形成线形聚合物,即己二酰二胺或称尼龙-66。 5. 下列多对单体进行线形缩聚:己二酸和己二醇。己二酸和己二胺, 己二醇和对苯二甲酸,己二胺和对苯二甲酸。简明给出并比较缩聚物的性能特征。 ⑴. 己二酸和己二醇:形成线形聚酯。分子中无氢键,且分子柔软,所 以,聚合物的熔点低,强度小,且不耐溶剂,易水解,不能用作结构材料。但可作为聚氨酯的预聚物、药物载体、可降解的缝合线等。 ⑵. 己二酸和己二胺:形成线形聚酰胺,即尼龙-66。其有较高的结晶 度、熔点和强度,可以用作高强度的合成纤维和工程塑料。 ⑶. 己二醇和对苯二甲酸:形成线形芳香聚酯,即涤纶聚酯,苯环的存 在,提高了聚酯的刚性、强度和熔点,亚乙基赋予聚酯的柔性,使 涤纶聚酯成为合成纤维的第一大品种。 ⑷. 己二胺和对苯二甲酸:形成半芳胺,即尼龙-6T,其热稳定性好, 熔点高。 6. 简述线形缩聚中的成链和成环倾向。选定下列单体中的m值,判 断其成环倾向。

在线形缩聚时,单体及中间产物有成环倾向,一般,五、六元环的结构比较稳定,易成环;另外单体浓度对成环倾向也有影响,因成环是单分子反应,缩聚是双分子反应,因此,低浓度有利于成环,高浓度有利于线形缩聚而成链。 ⑴. 氨基酸:当1 m时,经双分子缩合后,易形成六元环。甘氨酸形成 = 甘氨酸酐。 当2 m时,经消去反应,可能形成丙烯酸。 = 当4 3or m=时,分子内形成酰胺后,易形成五、六元环。 当5 m时,主要形成线形聚合物。 ≥ ⑵. 乙二醇与二元酸:不易成环,主要形成线形聚合物。 7. 简述线形缩聚的逐步机理,以及转化率与反应程度的关系。 线形缩聚的逐步机理——逐步和平衡。 ⑴. 线型缩聚反应的逐步性 缩聚反应形成聚合物是官能团之间相互反应的结果。缩聚早期,单体很快消失,转变成二聚体、三聚体、四聚体等低聚物,转化率很高,但反应程度不高,以后的缩聚反应则在低聚物之间进行。聚合度随反应时间而增加。延长聚合时间的主要目的主要是提高反应程度和分子量,而不在于提高转化率。缩聚早期,单体的转化率就很高,而分子量和反应程度却很低。 ⑵. 线型缩聚反应的平衡性 许多缩聚反应是可逆的,其可逆的程度可由平衡常数来衡量。根据其大小,可将线型缩聚大致分成三类:①平衡常数小,如聚酯化反应,K≈4,低分子副产物水的存在对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影响很大,应除去。②平衡常数中等,如聚酰胺化反应,K≈300~500,水对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有所影响。③平衡常数很大或看作不可逆,如聚碳

高分子化学第四章作业

第一节习题 1 在热机械曲线上,为什么PMMA 的高弹区范围比PS 的大? (已知PMMA 的=g T 378K ,=f T 433—473K ;PS 的=g T 373K ,=f T 383—423K) 2 为什么热机械曲线上f T 的转折不如g T 明晰? 3 假如从实验得到如下一些高聚物的热-机械曲线,如图6-12,试问它们各主要适合作什么材料(如塑料、橡胶、纤维等)?为什么? 橡胶 (a ) (b ) (a ) (b ) 图6-12高聚物的温度-形变曲线 4 从化学结构角度讨论以下各对聚合物为什么存在g T 的差别. T ε 20 60 100 140 180 A 塑料 T ε -60 0 40 B 20 210 T ε C 纤维 80 100 T ε D 塑料

CH 2CH 2 (1) (150K) 和 CH 2 CH CH 3 (250K) (2) CH 2 CH C O OCH 3 (283K) 和 CH 2 CH O C O CH 3 (350K) (3) CH 2 CH 2O (232K) 和 CH 2 CH OH (358K) (4) CH 2 CH C OC 2H 5 O (249K) 和 CH 2 CH 2 CH CH 3 C OCH 3 O (378K) 5 从结构出发排列出下列各组高聚物T g 顺序并简要说明理由。 (1) C CH 3 CH 3 C , C H H C , CH 2 CH CH CH 2 , (CH CH )n , C H C H , CH 2CH 2 (N CH 2()5NHCO CH 2()4CO )n , H (2) (CH 2 CH Cl )n , (CH 2 C Cl )n , (CH CH )n , Cl Cl Cl (CH 2 CH C CH 2Cl )n (3) (CH 2 CH CH 3 )n CH C 2H 5 n (CH 2 ) (CH 2CH C 4H 9 )n , ,

4-高分子化学(第四版)第四章--自由基共聚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第一部分 高分子化学
教学目的: 掌握共聚合的定义和作用,共聚高分子的分类 及分子结构特点,了解共聚方程的推导思路和假定,掌握 竞聚率的定义及不同竞聚率下的产物特点。 重点内容:
1、掌握基本概念 共聚合;无规共聚;交替共聚;接枝共聚;嵌段共 聚; 竞聚率。 2、共聚的作用及典型共聚高分子的性能。 3、共聚合的动力学推倒过程中的基本假定。 4、竞聚率及作用。
1
第4章自由基共聚合
(Free Radical Copolymerization)
5、不同竞聚率下的共聚物的结构特点。
2
主要英文词汇: 难点内容:自由共聚合的聚合反应动力学推导假定、推导
过程;竞聚率的定义和应用。 Copolymerization—共聚合 Radical copolymerization—共聚合 Random copolymer—无规共聚物 Alternatinig copolymer—交替共聚物 Block copolymer—嵌段共聚物 Graft copolymer—接枝共聚物 Reactivity ratio--竞聚率
3 4
熟悉内 容: 了解共聚的推导思路;
了解自由基共聚合的主要工业应用。
参考教材或资料: 1、潘祖仁,高分子化学,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年第三版
2、郝立新等,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7年 3、George Odian,Principle of Polymerization(M),2nd,New York:John Wiley & Sons,Inc.,1981 4、应圣康,余丰年等,共聚合原理,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84年
4.1 引言 均聚合:由一种单体进行的聚合反应,成为均聚合,所得 的聚合物称作均聚物。 共聚合: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单体共同参加的聚合反应,称 作共聚合,所得的产物含有两种或多种单体单元,称作共 聚物。 备注:共聚物不是几种单体各自均聚物的混合物。 对于二元共聚的理论已研究得相当详细,三元共聚动 力学和组成问题相当复杂;实际上,三元以上的共聚只限 于实际应用,较少在理论上进行定性分析。
6
5
1

第七章聚合物化学反应

第七章聚合物化学反应 一、名称解释 1. 聚合物化学反应:研究聚合物分子链上或分子链间官能团相互转化的化学反应过程。聚合物的化学反应根据聚合物的聚合度和基团的变化(侧基和端基)可分为相似转变、聚合物变大的反应及聚合物变小的反应。 2. 功能高分子:是指具有传递、转换或储存物质、能量可信息的高分子,其结构特征是聚合物上带有特殊功能基团,其中聚合物部份起着载体的作用,不参与化学反应。按功能的不同,可分为化学功能高分子、物理功能高分子和生物功能高分子。 3. 高分子试剂:也叫反应性高分子,即高分子试剂上的基团起着化学试剂的作用,它是各类高分子的化学试剂的总称。 4. 高分子催化剂:将能起催化剂作用的基团接到高分子母体上,高分子本身不发生变化,但能起催化低分子反应。这种催化剂称作高分子催化剂, 5. 低分子基质:低分子反应物中的特定基团与保护试剂作用后受到保护不再参与主反应,这种受到保护的低分子反应物称作低分子基质。 6. 高分子基质:将要准备反应的低分子化合物以共价键形式结合到聚合物载体上,得到高分子基质。 7. 接枝:通过化学反应,在某些聚合物主链上接上结构、组成不同的支链,这一过程称为接枝,形成的产物称为接枝共聚物。 8. 嵌段:形成嵌段共聚物的过程。 9. 扩链:分子量不高的聚合物,通过适当的方法,使多个大分子连接在一起,分子量因而增大的过程称为扩链。 10. 交联:聚合物在光、热、辐射、或交联剂作用下,分子链间形成共价键,产生凝胶或不溶物,这一过程称为交联。交联有化学交联和物理交联。交联的最终目的是提高聚合物的性能。如橡胶的硫化等。 11. 交联剂:使聚合物交联的试剂。 12. 降解:降解是聚合度分子量变小的化学反应的总称。它是高分子链在机械力、热、超声波、光、氧、水、化学药品、微生物等作用下,发生解聚、无规断链及低分子物脱除等反应。 13. 老化:聚合物及其制品在加工、贮存及使用过程中,物理化学性质及力学性能逐步变坏,这种现象称老化。橡胶的发粘、变硬、或龟裂,塑料制品的变脆、破裂等都是典型的聚合物老化现象。导致老化的物理因素是热、光、电、机械应力等。化学因素是氧、酸、碱、水以及生物霉菌的侵袭,实际上,老化是上述各因素的综合作用的结果。 14. 聚合物的无规降解:聚合物在热的作用下,大分子链发生任意断裂,使聚合度降低,形成低聚体,但单体收率很低(一般小于3%),这种热降解称为无规降解

高分子第三章习题参考答案

高分子第三章习题参考答案 第1题:无规、交替、嵌段、接枝共聚物的结构有何差异?在这些共聚物名称中,对前后单体的位置有何规定? 参考答案: 无规共聚物是聚合物中两单元M1、M2无规排列,而且M1、M2连续的单元树不多。 交替共聚物是聚合物中两单元M1、M2严格相间。 嵌段共聚物是聚合物中由较长的M1链段和另一较长的M2链段构成的大分子。 接枝共聚物是聚合物主链由单元M1组成,而支链则由另一单元M2组成。 无规共聚物名称中前一单体为主单体,后为第二单体。 嵌段共聚物名称中的前后单体则代表单体聚合的次序。 接枝共聚物中前单体为之链,后单体则为支链。 第3题;当r1= r2=1;r1= r2=0;r1>0,r2=0;r1·r2=1等特殊情况下,d[M1]/ d[M2]=f([M1]/ [M2]),F1=f(f1)的函数关系如何? 参考答案: 当r1= r2=1时,d[M1]/ d[M2]= [M1]/ [M2],F1= f1; 当r1= r2=0时,d[M1]/ d[M2]=1,F1= 0。5; 当r1>0,r2=0时,d[M1]/ d[M2]=1+r1·[M1]/ [M2],F1>50%; 当r1·r2=1 ,d[M1]/ d[M2]= r1·[M1]/ [M2] ,F1= r1·f1。

第6题:两单体的竞聚率r1=2.0,r2=0.5,如f10=0.5,转化率C=50%,试求共聚物组成。 参考答案:因为换化率大于10%,只能用积分公式计算。 式中 因为:γ=0 所以: 故而:

整理上式得:f12-3f1+1=0 解方程得: 将f1和f10及C代入: 解得:F1=0.62 第13题: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甲酯、苯乙烯、马来酸酐、醋酸乙烯酯、丙烯腈等单体与丁二烯共聚,试以交替倾向的次序排列,说明原因。 参考答案: 根据r1·r2乘积的大小,可以判断两单体交替共聚的倾向。即r1·r2→0,两单体发生共聚;r1·r2越趋向于零,交替倾向月大。各单体的r1、r2和r1·r2值如下表:

高分子化学第二章 缩聚和逐步聚合(复习内容)

第二章缩聚与逐步聚合 名词解释 连锁聚合(Chain Polymerization):活性中心引发单体,迅速连锁增长的聚合。烯类单体的加聚反应大部分属于连锁聚合。连锁聚合需活性中心,根据活性中心的不同可分为自由基聚合、阳离子聚合和阴离子聚合。 逐步聚合(Step Polymerization):无活性中心,单体官能团之间相互反应而逐步增长。绝大多数缩聚反应都属于逐步聚合。 加聚反应(Addition Polymerization):即加成聚合反应,烯类单体经加成而聚合起来的反应。加聚反应无副产物。 缩聚反应(Condensation Polymerization):即缩合聚合反应,单体经多次缩合而聚合成大分子的反应。该反应常伴随着小分子的生成。 线形缩聚(Linear Poly-codensation):在聚合反应过程中,如用2-2 或 2 官能度体系的单体作原料,随着聚合度逐步增加,最后形成高分子的聚合反应。线型缩聚形成的聚合物为线形缩聚物,如涤纶、尼龙等。 体形缩聚(Tri-dimensional Poly-condensation):参加反应的单体,至少有一种单体含有两个以上的官能团,反应中形成的大分子向三个方向增长,得到体型结构的聚合物的这类反应。 官能度(Functionality):一分子聚合反应原料中能参与反应的官能团数称为官能度。 平均官能度(Aver-Functionality) :单体混合物中每一个分子平均带有的官能团数。即单体所带有的全部官能团数除以单体总数 反应程度(Extent of Reaction):参加反应的官能团数占起始官能团数的分率。 转化率(Conversion)参加反应的反应物(单体)与起始反应物(单体)的物质的量的比值即为转化率。 凝胶化现象(Gelation Phenomena) 凝胶点(Gel Point):体型缩聚反应进行到一定程度时,体系粘度将急剧增大,迅速转变成不溶、不熔、具有交联网状结构的弹性凝胶的过程,即出现凝胶化现象。此时的反应程度叫凝胶点。 结构预聚物(Structural Pre-polymer):具有特定的活性端基或侧基的预聚物称为结构预聚物。结构预聚物往往是线形低聚物,它本身不能进一步聚合或交联。 问答题 1.讨论下列两组反应物进行缩聚或环化反应的可能性。(m=2-10) (1) H2N(CH2)m COOH (2) HO(CH2)2OH+HOOC(CH2)m COOH 解:(1)m=3、4时易形成环,其余主要进行缩聚反应,形成线性聚合物。 (2)该体系不易成环,主要生成线性聚合物。 2.解释下列名词 (1)均缩聚、混缩聚、共缩聚; (2)平衡缩聚和非平衡缩聚; (3)DP与X n;

《高分子化学》第二章知识点

第二章缩聚及其他逐步聚合反应 缩聚反应 1、按聚合机理或动力学分类: *连锁聚合(Chain polymerization) *逐步聚合(Stepwise polymerization) 大部分缩聚属于逐步机理,大多数烯类加聚属于连锁机理 2、逐步聚合的种类: *缩聚:官能团间的缩合聚合反应,同时有小分子产生。 *聚加成:形式上是加成,机理是逐步的。 *开环反应:部分为逐步反应,如水、酸引发己内酰胺的开环生成尼龙-6 *氧化偶合:单体与氧气的缩合反应,如2,6-二甲基苯酚和氧气形成聚苯撑氧,也称聚苯醚(PPO)。 *Diels-Alder反应:共轭双烯烃与另一烯类发生1,4 加成,制得梯形聚合物.即多烯烃的环化聚合。 (附1)重要的逐步聚合物 3、绝大多数天然高分子都是缩聚物。

4、线性缩聚反应单体需要满足的条件:2-2官能度体系、反应单体不易成环、较少副反应。线形缩聚反应的机理特征 ①逐步特性:官能团之间逐步反应 n-聚体+m-聚体=(n+m)-聚体+水 高分子链向两个方向增长,分子链逐步增长 ②可逆平衡:缩聚产物被反应中伴生的小分子降解,单体分子与聚合物分子之间 )aABb +ab 存在可逆平衡的反应。aAa + bBb=( k?/k -1 平衡常数:K=k?/k -1 可逆程度,可根据平衡常数K衡量。线形缩聚大致分三类: K较小:反应可逆。如聚酯化反应(K=4),低分子副产物的存在对分子量影响较大,需高温减压脱除; K中等:如聚酰胺反应K=300-400),低分子副产物对分子量有所影响,一定程度减压脱除; K很大:可看作不可逆反应。如聚砜、聚碳酸酯等反应K>1000。 单体的转化率:参加反应的单体量占总单体量的百分比 7、缩聚:官能团间的缩合聚合反应,同时有小分子产生。 8、缩聚反应的特点:单体具有官能团:OH,NH?, COOH, COOR, COCI等;产生小分子副产物;缩聚物和单体分子量不成整数倍;缩聚物有特征官结构能团。 9、官能度体系:(缩聚批注中也有提及) 官能度:分子中能参与反应的官能团数。

高分子化学 第七章

第七章(P、199) 2.解释与区别下列诸名词:配位聚合,络合聚合,插入聚合,定向聚合,有规立构 聚合。 配位聚合:配位聚合就是指单体分子首先在活性种空位上配位,形成 络合物,而配位活化后的单体在金属-烷基之间插入增长。配位与插入反复进行的聚合过程。故又称作络合引发聚合或插入聚合。配位聚合就是离子过程,也称为配位离子聚合。 络合聚合:配位聚合与就是同义词,其含义一方面就是指引发剂有配位或络合能力,另一方面指聚合过程中伴有配位或络合反应,但配位一词更为确切。 插入聚合:配位聚合与插入聚合就是同义词,其含义就是指单体就是通过插入的方式来完成增长的。 定向聚合:也称有规立构聚合,指形成立体规整聚合物的聚合反应。 有规立构聚合:指形成有规立构聚合物为主的聚合反应。任何聚合过程或聚合方法,只要形成形成有规立构聚合物为主,都就是有规立构聚合。 3.区别聚合物的构型与构象。简述光学异构与几何异构。聚丙稀与聚丁二烯 有几种立体异构体? 构型与构象:⑴、构型就是指分子中由化学键所固定的原子在空间的几何排列。要改变构型必须经过化学键的断裂与重组,构型不同的异构体有旋光异构体与几何异构体。⑵、构象就是原子绕C-C单键内旋转而产生的分子在空间的不同形态。 光学异构与几何异构:⑴、光学异构体就是指由构型所产生的异构现象,就是由手性中心所产生的,有R(右)与S(左)型,也称对映异构或手性异构。

⑵、 几何异构就是由分子中双键或环所产生的,有Z(顺式)与E(反式)构型。 聚丙稀与聚丁二烯的立体异构体:⑴、 丙稀有三种立体异构体,即:全同立构聚丙烯。间同立构聚丙烯与无规立构聚丙烯。⑵、 聚丁二烯可能有四种立体异构体,即:顺式-1,4,反式-1,4,、全同-1,2,间同-1,2-聚丁二烯。 5. 下列哪些单体能够配位聚合,采用什么引发剂?形成怎样的立构规整聚合 物?有无旋光活性?写出反应式。 ⑴ 、 丙稀能进行配位聚合,引发剂可选用()Cl AlEt TiCl 23,,-δγα,形成全同立 构聚丙烯,由于分子中仅有假手性中心,所以聚合物无旋光性。 ⑵ 、 异丁烯能进行配位聚合,无定向可言,仅考虑速率,引发剂可选用 34AlEt TiCl -,两甲基相同,无立体异构现象,也无旋光性。 ⑶ 、 丁二烯能进行配位聚合, Ziegler-Natta 型、π-烯丙基型与烷基锂型引 发剂都可选用,选用34AlEt TiCl -,顺式-1,4占95%,选用 ()134<-Ti Al AlR TiCl ,反式-1,4占91%,形成的聚合物就是几何异构体, 没有旋光性。选用()()[]陈化103=-V Al AlR acac V ,间规-1,2占92~96%, 选用()()未陈化3656AlR H CNC Cr -,等规-1,2占97~100%。也无旋光性。 ⑷ 、 胺基丙酸不能进行配位聚合。 ⑸ 、 戊二烯能进行配位聚合, 与丁二烯相似。除1,4-加成、1,2-加成外, 还有3,4-加成。 ⑹ 、 环氧丙烷能进行离子开环聚合,引发剂可选用甲醇钠等低活性引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