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与东南亚贸易互补性研究

中国与东南亚贸易互补性研究

中国与东南亚贸易互补性研究
中国与东南亚贸易互补性研究

中国与东南亚贸易互补性研究

内容摘要

中国与东南亚大多数国家都是发展中国家,随着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中国与东盟的经济合作也进一步加强,促进了各自的经济发展,扩大双方的贸易与合作,双方各有比较优势,在自然资源、产业结构和生产能力上的差异,导致在产业间和产业内形成了贸易互补性的特征。

中国与东盟之间的区域国际分工的不断深化,又有利于中国与东盟的区域经济合作,更好地调配和整合资源。

关键词:贸易互补性贸易互补性指数显性比较优势指数

The Research on Economic Complementarities of China

and Southeast Asia

ABSTRACT

China and most of the Southeast Asia countries are all developing countries, with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Free Trade Area between China and the ASEAN ,the economic cooperation of China and ASEAN is further strengthened and promote each economic development, expand bilateral trade and cooperation mode, the two sides gain their own comparative advantages. the differences of the natural resources and industrial capacity resulted in the formation of trade complementary features between the industries and intra-industry.

The continuous deepening of the international division between China and ASEAN makes for the regional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better integration and deployment of resources between China and the ASEAN.

KEYWORDS:Trade complementarities; 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dex Intra-industry trade index; Trade

complementary index

正文目录

第一章前言 (1)

第一节选题意义 (1)

第二节中国与东南亚贸易现状 (1)

一、双方从改革开放到现今的进出口贸易额快速增长 (2)

二、进出口的贸易结构发生很大变化 (2)

第二章中国与东南亚贸易互补性分析 (4)

第一节从两个专业术语看贸易互补性 (4)

一、两个专业术语 (4)

二、对典型的进出口商品的分析 (4)

第二节从中国与东盟的贸易差额来分析 (6)

第三节从产业内贸易来分析 (8)

第三章中国与东盟的贸易互补性的总结和建议 (10)

参考文献 (12)

致谢 (13)

第一章引言

第一节选题意义

中国与东南亚大多数国家都是发展中国家,随着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中国与东盟的经济合作也进一步加强,促进了各自的经济发展,扩大双方的贸易与合作,双方各有比较优势,在自然资源、产业结构和生产能力上的差异,导致在产业间和产业内形成了贸易互补性的特征。

中国与东盟绝大多数国家在自然资源方面各有所长,形成了出口商品在结构上的互补。自然资源是形成产业间互补的主要原因,东盟的相对不发达的国家,如越南、缅甸、老挝、柬埔寨倾向于自然资源的出口,而中国的自然资源正逐渐减少,有些资源由于地域关系也不是中国所长,正好可以通过进口,缓解资源压力;而新加坡等新兴工业国家,可以和我们交流技术,互补不足。随着近年来部分东盟国家劳动力成本的逐步高涨,中国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上的优势越来越明显。中国出口的大部分产品由于其不可替代性,受到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和泰国等国的欢迎。单就产业结构而言,新加坡可能更希望与中国开展服务业方面的合作,打开中国的市场;印度尼西亚等处于工业初级阶段的东盟国家,可能更希望来自中国的投资;柬埔寨等欠发达东盟国家,可能更需要与中国合作进行资源开发,需要中国的先进技术。

伴随着跨国公司在东南亚的发展,跨国公司内部贸易也不断扩大,通过跨国公司内部贸易也将使得中国东盟产业内贸易得到发展。仅以消费类电子和电子配件为例,在中国和东盟国家的出口贸易中牞电子产品均为出口的主导商品,并形成了各自的电子产品出口的比较优势。东盟国家在工业电子产品出口方面处于相对优势,而中国在家用电器出口方面却占有较大优势。在各国国内经济快速发展的前提下,东盟国家工业电子厂商可以在中国找到潜在的巨大需求,同时中国的家用电器产品也将大量进入东盟国家市场。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启动,关税的减让和非关税壁垒的减少,将大大刺激双方的贸易量,促进双方产业结构的深化。

中国与东盟之间的区域国际分工的不断深化,又有利于中国与东盟的区域经济合作,更好地调配和整合资源。

第二节中国与东南亚的贸易现状东盟是一个区域性的国家集团,其内部各国之间,无论是经济规模,产业结构,收入水平还是经济发展阶段,都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在经济结构上,除了新加坡以外,其他东盟国家与中国的经济结构很相似,又处在相同的发展阶段,产业结构的相同性导致了不可避免的市场竞争。但是在动态中的竞争格局中,相互的互补性也是显而易见的,成为又方贸易高速境长的主要动力。

近几年来,中国与东南亚的多边贸易和中国与东南亚各个国家之间的经济贸易关系都取得了迅速的发展。并且这种发展还说明了:中国与东南亚之间存在着很强的贸易互补性。也正是这种很强的贸易互补性构成了双方贸易持续发展的一个坚实的基础。一年比一年增加的数据也证实了这一点。

一、双方从改革开放到现今的进出口贸易额快速增长

从改革开放到现今的这几十年间,主要是从91年到现今中国与东盟的经贸关系不断深入,双边贸易额得到了快速的增长。双边进出口额从1991年的79亿美元增长到了2005的1303.7年亿美元,以年均22.05%的高速增长,超过了中国与其它国家贸易额的增长速度,也超过了中国全部进出口贸易总量的增长速度。下表1-11显示了1991年至2005年中国与东盟进出口贸易的情况。

表1-1 中国与东盟进出口贸易情况

中国进出口总额(亿美元)

年份中国与东盟进出口贸易额(亿

美元)

1991 79.6 1357

1992 85 1655.3

1993 107 1957

1994 132.1 2366.2

1995 184.5 2808.6

1996 203.9 2898.8

1997 243.6 3251.6

1998 234.8 3239.5

1999 270.4 3606.3

2000 359.2 4743

2001 416.1 5096.5

2002 547.6 6207.7

2003 782.5 8512.1

2004 1058.8 11547.4

2005 1303.7 14221.2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商务部网站数据

由表1-1的数据可以看出:中国与东盟双边进出口贸易的增长速度基本上都超过了中国进出口总额的增长速度,显示了强劲的增长势头。特别是在2002年中国与东盟签订在2010年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协议以后,双方的进出口贸易得到了更加迅速的增长。

二、进出口的贸易结构发生很大变化

表1-2 1993年、1999年、2001年东盟对中国出口商品的结构

(单位:出口额:亿美元、比重:%)

1993年1999年2001年

产品出口额比重产品出口额比重产品出口额比重

矿产品14.7 32.4 计算机

及设备19.4 20.3 机械电

器设备

152.5 48.3

木材及木制品10.3 22.6 机械、

电器设

17.1 17.9 矿产品44.6 14.1

机械、

电器设

5.6 12.4 燃油10.9 11.4 塑料21.8 6.9

油脂3.8 8.4 油脂5.2 5.4 化工产

20.9 6.6

金属及金属制品2.4 5.3 木材5.1 5.1 纸浆及

10.3 3.3

合计36.8 81.2 合计57.7 60.3 合计250.2 79.3

资料来源:李光辉,“中国与东盟的经贸关系”

从表1-22中可以看出: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之间的商品结构有了很大的改善,不断优化。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双边贸易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在进出口贸易额快速增长的同时,进出口商品的结构得到了进一步的优化。这也从另外一个方面说明: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贸易存在着广泛的互补性,正是因为贸易上的互补性,才能使双方能够深化彼此间的合作,这也是双边贸易能够得到持续、快速增长的坚实基础。

第二章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贸易互补性分析

第一节从两个专业术语看贸易互补性

一、两个专业术语

〔一〕显性比较优势指数

显性比较优势指数是指一国总出口中某类商品的出口所占比例相对于世界贸易总额中该商品贸易所占比例的大小。

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大于1,说明该国某类商品的出口相对集中,该国在这类商品的出口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小于1,则相反。〔二〕贸易互补性指数

贸易互补性指数是指出口国在某类商品上的显性比较优势与进口国在这类商品上的比较劣势的乘积。

当某国的主要出口商品类别与另一国的主要进口商品类别相吻合时,两国间的互补性指数就大;相反,当某国的主要出口商品类别与另一国的主要进口商品类别不一致时,两国间的互补性指数就小。一般来说,如果贸易互补性指数的值大于1,我们就可以判断两国之间在商品上存在着贸易互补性;如果贸易互补性指数的值小于1,则结论相反。

二、对典型进出口商品的分析

〔一〕能源、资源性产品贸易的互补性分析

表2-13东盟主要产油国原油和主要产气国天然气出口上的显性比较优势指数,见下表

表2-1东盟主要国家的原油和天然气的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值情况

原油产品天然气产品

年份文莱越南印尼马来西亚文莱印尼马来西亚2000 N/A 4.63 1.88 0.76 N/A 9.57 2.92 2001 10.27 4.51 2.20 0.74 40.97 8.50 3.02 2002 11.95 4.66 2.18 0.79 43.00 9.54 2.86 2003 14.61 5.27 2.56 1.11 37.90 9.21 3.07 2004 N/A N/A 2.35 1.53 N/A 2.80 3.65 资料来源:联合国国际贸易中心(ITC)数据

通过表2-1们可以看到,在原油产品和天然气产品的出口方面,文莱都是显性比较优势最高的国家,其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值远远大于1,在出口上显示了很强的比较优势。原油、天然气这两类产品的出口就占到了该国出口份额的90%以上,石油和天然气是该国的经济支柱可见一斑。

越南原油出口的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值也很高,2000年至2002年每年的数值都超过了4,2003年达到了5.27。原油产品的出口一直是越南出口的第一大类产品,其出口份额常年保持在20%左右,是该国外汇收入的主要来源。

印度尼西亚方面,天然气出口的显性比较优势指数指数值要远高于其原油产品的指数值,表明该国在天然气出口上的竞争力更大。马来西亚原油产品在2000年至2002年的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值都小于1,到了2002年之后,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值逐渐增大并超过1,而天然气产品的出口则在几年之中都保持了2至3左右的水平,2004年更是增加到3.65。

从我国进口能源的角度来看,目前我国由于经济的高速增长,能源需求量与日俱增,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的能源消费大国。在原油商品进口方面,我国原油进口的需求也是逐年增长。这表明:我国在原油产品的进口方面是处于比较劣势的,而且这种比较劣势在近几年逐渐地明显。这刚好和东盟主要国家原油产品出口的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值较大,出口比较优势明显相对应。结合各国原油产品出口的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值和中国原油产品进口的显性比较优势指数,我们可以计算出中国与东盟主要产油国在原油产品上的贸易互补性指数。见下表2-24。

表2-2 中国与东盟产油国的原油的贸易互补性指数

年份文莱越南印尼马来西亚

2000 N/A 5.844 2.368 0.96

2001 10.67 4.688 2.286 0.768

2002 12.29 4.798 0.241 0.811

2003 19.46 7.024 3.410 1.479

2004 N/A N/A 4.587 2.996

资料来源:联合国国际贸易中心(ITC)数据

通过表2-2们可以看到:在双边原油产品的贸易方面,除了我国同马来西亚在2000年、2001年和2002年的贸易互补性指数值小于1之外,我国同东盟四国的贸易互补性指数都是显著大于1的。我们可以做出推断:中国与东盟主要国家在石油特别是原油产品的进出口贸易方面存在着很强的互补性,双方可以在这一领域深化和扩展彼此间的合作。

〔二〕橡胶及其制品互补性分析

下表2-35是泰国、印尼、马来西亚在天然橡胶产品出口上的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和同中国的贸易互补性指数。

4数据来源:郑晓辉,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互补性研究

表2-3 东盟主要国家的天然橡胶贸易指数分析表

泰国印尼马来西亚

年份显性比较

优势指数

值与中国贸

易互补性

指数

显性比较

优势指数

与中国贸

易互补性

指数

显性比较

优势指数

与中国贸

易互补性

指数

2000 37.17 8.46 24.23 5.51 11.66 2.65 2001 39.52 8.34 27.21 5.74 10.99 2.32 2002 39.68 9.14 46.58 7.72 17.88 2.96 2003 39.83 12.44 28.00 8.75 10.30 3.22 2004 60.13 14.45 49.30 10.45 22.15 3.98 资料来源:联合国国际贸易中心(ITC)数据

从表2-3数据分析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泰国、印尼、马来西亚三国天然橡胶产品的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值都很高,表明三国在天然橡胶产品的出口方面显示了很强的比较优势。其中,泰国的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值最高,其次是印尼和马来西亚。

〔三〕工业制成品分析

在中国同东盟工业制成品的双边贸易中,机电产品的进出口已经成为彼此之间贸易的第一大类商品。机电产品的贸易额在1999年和2004年占双边贸易总额的比例分别达到了34%和57%,年平均增长率为45.7%,超过了所有商品贸易的增长率。表2-46的是中国与东盟国家机电产品的贸易情况。

表2-4 中国与东盟机电产品的贸易情况(单位:亿美元)

年份中国对东盟出口

机电产品贸易额占中国对东盟出

口贸易总额的比

重(%)

中国从东盟进口

机电产品贸易额

占中国从东盟进

口贸易总额的比

重(%)

2001 100.69 54.8 109.44 47.1

2002 128 54.3 161 51.6

2003 166.38 53.8 267.8 56.6

2004 236.6 55.2 365.7 58.8

2005 304 55 472 63 资料来源:中国海关统计

从表2-4的情况可以看到,机电产品的进出口贸易在双方近几年来的贸易中都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无论是从中国对东盟的出口,还是从中国从东盟的进口来看,机电产品都是双边贸易的第一大类商品。每年占中国对东盟出口贸易总额和中国从东盟进口贸易总额的比重都超过了50%,产业内贸易的现象十分明显。

第二节从中国与东盟的贸易差额来分析

以下表 2-5 7是选取中国对东盟国家1990—2005年贸易差额共 16年的统计数据。由此可以看出 ,从总体来看 ,中国对东盟从 1993年开始一直保持着贸易逆差 ,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贸易逆差为 5位数的是 1994—1997年 ,贸易逆

6数据来源:中国海关统计

差为 6位数的是 1998—2002年 ,贸易逆差为 7位数的是 2003—2005年 ,所

以从总体来看 ,贸易逆差有扩大的趋势。具体看每个国家 ,则差别很大 ,中国

对东盟新成员16年以来一直保持着贸易顺差;对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 16年

以来一直保持贸易逆差;对文莱、菲律宾整个 20世纪 90年代都保持着贸易顺

差 ,但从 2000年开始却一直保持着贸易逆差;对泰国 1996年以前一直是顺差 ,自 1996年起连续 10年是贸易逆差 ,且逆差值越来越大;对新加坡 16年的贸

易中 ,有 10年是顺差 ,6年是逆差。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 ,中国对东盟的贸易逆差主要集中在文莱、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等国家。1993年和 1994年中国对东盟贸易差额波动较大。1992年中国对东盟贸易顺差5732万美元 , 1993年一下子变成贸易逆差 131250万美元 ,差额为 136982万美元。到了 1994 年贸易逆差却突然减少到46090万美元 ,差额为 85160

万美元。这是为什么呢?是什么让中国一下由贸易顺差转变为贸易逆差的呢?

表2-5 中国与东盟贸易差额统计表

国家年份文莱缅甸柬埔

印尼老挝马来西

菲律宾新加坡泰国越南东盟

1990 441 11946 50870 -42422 375 -50149 12507 112408 45244 49 78029 1991 842 18025 169 -92220 893 -27611 12301 95165 42615 1057 31092 1992 514 12790 1259 -

108282

2417 -18466 5445 79494 47027 3365 5732 1993 1064 15987 1911 -75968 3361 -37968 6784 -40065 14903 15336 -131250 1994 1626 22577 3427 -53734 3159 -50437 20328 6639 29488 15022 -46090 1995 3445 46829 4590 -61402 4132 -78961 75437 10281 14098 38823 -37102 1996 3844 38371 5650 -85240 1852 -87283 64258 14829 -63534 53367 -99719 1997 3332 49671 3068 -83259 1711 -57322 101277 -14142 -51284 72264 -29134 1998 913 45682 6551 -12848 993 -107162 98921 -29425 -

126473

81107 -163992

1999 810 30485 4854 -

127184 1260 -193184 47175 44113 -

134519

50957 -280087

2000 -4833 37162 10457 -

134013 2800 -291513 -21291 70141 -

213754

60811 -484033

2001 -

13108 36316 17085 -

105218

4695 -298288 -32610 66243 -

237674

78699 -483860

2002 -

22079 58786 22701 -

108190

4466 -432209 -

117492

-6234 -

264225

103249 -761227

2003 -

27848 74070 26865 -

126508

8704 -784552 -

321414

-

162108

-

499893

172603 -

1640081

2004 -

20317 73150 42184 -95925 8823 -

1008868

-

479072

-

130687

-

573893

177804 -

2006801

2005 -

15459 66053 50870 -8618 7783 -948932 -

818215

11618 -

617138

309256 -

1962782

资料来源:何正全,“中国对东南亚贸易逆差分析”

根据国际贸易理论 ,各国利用资源 ,技术或规模效应等方面的比较优势采取专业化生产 ,然后通过贸易满足多样化需求就可以为该国带来福利。中国和东盟在自然禀赋 ,生产传统 ,技术水平和地理位置等方面具有相似性 ,并且各国基于自身比较优势 ,在东亚产业转移过程中都选择了以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为

主导出口产业 ,这种出口商品较高的重合度导致中国和东盟各国的出口竞争逐渐显现出来。中国在与东盟的自由贸易中 ,自身的比较优势逐渐减少 ,对东盟的出口面临压力 ,而从东盟进口则表现出依赖加强的趋势 ,导致东盟具有优势的产品大量进入中国市场 ,从而冲击中国国内缺乏竞争力的产业 ,必须出现与东盟贸易逆差不断扩大的现象。中国与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泰国之间的自由贸易可能会扩大中国与上述国家之间的贸易逆差。中国与东盟之间在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产品的生产上存在着竞争关系。由于东盟国家的经济规模相对较小 ,而且在主要制造业上相对于中国的比较优势不明显 ,因此与东盟的合作关系不会对中国制造业带来大的冲击。随着中国产业结构的变化 ,中国对印度尼西亚、泰国等的天然气、石油、木材和粮食的需求将会增加 ,中国与东盟各国结成自由贸易同盟对改善东盟国家的贸易条件有利。由于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泰国的出口与中国进口之间的互补性大于中国出口与上述国家进口之间的互补性 ,中国与东盟之间的自由贸易关系发展可能会导致中国与这些国家间的双边贸易逆差扩大。

第三节从产业内贸易来分析

产业内贸易体现的贸易互补性(以机电产品为例)

在这里,得引进一个专业术语那就是产业内贸易指数。产业内贸易指数是用来测度一个产业的产业内贸易程度的指数。其公式是:

产业内贸易指数=1-︱某类商品的出口额-进口额︱/(出口额+进口额)

产业内贸易指数越高说明产业内贸易程度越高。那引第二章第二节中的表2-4可以算出2001年至2004年的产业内贸易数据。这些数据都是很高的,说明我国与东南亚国家在机电产品领域的产业内贸易非常活跃

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产业内贸易所体现的贸易互补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随着中国与东盟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对同一类商品的变体需求也在逐渐增强。消费者需要差别化和多样化的产品,来满足他们不同层次的需求。而双边产业内贸易的发展,可以在基于规模经济和产品差别化的基础上向本区域内的消费者提供更多可选择的商品款式,更好地来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商品的差别化和多样化使得同一类商品仍然可以在双边之间进行贸易,也形成了双边产业内贸易的互补性,而这种互补性也将更好地提高双方消费者的福利水平。

其次,中国与东盟之间双边产业内贸易的发展还体现了自身的特点:虽然双方在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等产品领域内存在产业内贸易,但由于双方在同一产业中参与国际分工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双方具有优势的产品也各有不同,因此,形成了彼此之间互补的发展特点。例如:机电产品是中国从东盟进口和对东盟出口的第一大类商品,但是中国对东盟出口的机电产品是以通用机械电器

为主,而中国从东盟进口的机电产品中很大一部分是电子元器件类产品。在工业电子产品的出口方面,东盟国家较早地形成了比较优势,而中国处于相对弱势。我们以机电产品中的家用电器为例进一步说明这种互补性。从中国与东盟家电产品贸易的基本状况可以看出,我国自东盟进口的家电产品主要是家用电器的零件、配件和附件。而我国对其出口的产品除了一部分零配件以外,整机等制成品的比例也很高。从 2004 年家用电器贸易的数据来看,我国从东盟进口最多的是手持式无线电话机零件,其次是彩色阴极射线电视显像管,第三为冷凝器为热交换器的压缩式制冷机组,此外还有录音机、录像机零件和摄像机和数字照相机的零件。从列举的进口产品来看,主要都是手提电话、彩电、冰箱、空调、照相机等家用电器的零配件,整机制成品的比例非常少;而从我国对东盟出口的产品来看,家用电器制成品部分的比例明显高于东盟。例如:VCD 播放机就是中国对东盟出口家电产品中排在第五位的商品。此外,彩色电视机、洗衣机、空调、电风扇等的出口也占有很重要的地位。通过对其他工业制成品的分析我们也可以看到类似的特点。由此可以看出:中国与东盟各国产业内的分工正在加强,由此带来的产业内贸易互补性的表现也越来越明显。

第三章对中国与东盟的贸易互补性的总结和建议

一、结论

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贸易存在着广泛的互补性,这种互补性不但在资源性产品、农产品贸易等领域表现明显,而且在工业制成品的产业内贸易方面也是一个逐步加深的趋势。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区域内的关税将会逐步降低,各种贸易便利化和自由化的促进措施将会逐步地实施,因此,双边贸易的这种互补性在未来的几年中在深度和广度上将会有更大的加深和扩展。双边贸易互补性的增强无疑将会使自由贸易区建立的贸易创造效应显著增加,大大有利于区域内整体福利水平的提高。总而言之,通过对中国-东盟之间贸易互补性状况的分析,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中国与东盟的合作将会促进双方共同的发展,实现互利双赢。双边经贸关系在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趋势下必将取得更大的发展。

二、建议

加强与东盟国家间的国际分工和合作。充分利用各国的比较优势,合理配置地区内的资源,避免恶性竞争,是我们今后同东盟合作的工作重点。只有通过进一步的协议分工发挥各自所长,更好地发挥规模经济的优势,才能促进区域内双边贸易更紧密的结合。目前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恰恰有利于区域内资源的整合。自由贸易区建立之后,我国在加强对东盟的对外贸易过程中要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增强互补性、提高竞争力。进一步优化产品和产业结构,是推动中国和东盟区域经贸合作、增强双方经济互补性的内在要求通过各国之间的协调机制,可以在区域内建立良好的协作分工体系,进行产业间的横向协作与产业链上的纵向合作,充分发挥各国的优势,实现有序竞争,共同打开国际市场。

在我国大力支持企业“走出去”的过程中,我们的企业可以通过加大对东盟国家的海外投资,更好地开发和利用当地的资源;更好地利用国际分工优化资源的配置,通过投资带动双边贸易更进一步的发展。东盟国家自然资源丰富,而我国的经济发展又有着大量的资源需求。在今后开展双边经贸合作的过程中,我们除了在资源产品的贸易方面加大力度之外,完全可以鼓励我们的企业“走出去”,到东盟国家投资建厂,更好地开发和利用当地丰富的自然资源。同时,通过投资带动我与东盟国家之间双边贸易更进一步的发展。

2006年4月,中国最大的天然橡胶生产者海南天然橡胶集团股份公司已经同柬埔寨王国穗港发展投资有限公司签订了正式租地种植橡胶合同,迈出了中国橡胶企业走出国门租地种植经营的第一步。根据合作协议,海南橡胶集团取得了在柬埔寨六万二千六百五十九公顷,约九十四万亩土地的经营权,除了种植天然橡胶以外还将在当地建设橡胶和木材加工企业,开展橡胶贸易业务。海南橡胶集团继投资缅甸之后,还将继续与印尼、马来西亚等国寻求新的合作,计划到2010年,投资超过十三亿元人民币在东南亚建立三十万吨的橡胶初级产

品加工厂以及境外橡胶贸易公司。此举无疑将大大缓解我国橡胶国内供给不足的局面。中国的石油企业也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不断加强同东盟国家在石油的勘探、开采等领域的合作。通过采取购买油田股权的方式,我国的中石化、中海油、中国石油等石油企业正在积极地参与同东盟各产油国的合作,利用地缘优势共同建设周边国家至中国的石油天然气输送项目。目前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在印尼9个区块拥有权益;中国石油在印尼7个合同区块拥有权益;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在印尼也拥有-个勘探区块。2002年,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以5.85亿美元的资金收购了西班牙瑞普索公司在印尼资产的五大油田的部分权益,并获得每年4000万桶的份额原油。这是中国公司并购国外资产数额最大的项目之一。并购完成后,中海油成为印尼最大的海上石油生产商。2003年,中国海洋石油公司又收购了印尼东固液化天然气项目储量的股权,计划从2007年起每年向福建提供260万吨液化天然气。2005年,中石化公司与印尼国有油气公司PERTAMINA签署合资协议,双方将在印尼东爪哇共同兴建一座日生产能力15万至20万桶的炼油厂8。此外,我国与越南签署的合作勘探北部湾的协议也是我国与东盟能源合作的一个部分。我国与文莱之间在石油贸易继续进行的同时,也在积极探讨合作勘探开发油气资源的事宜。由以上可知,我国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把目光放在了东盟。双方之间通过投资合作进行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不但可以最大化地利用当地的丰富资源,而且也会大大带动双边贸易的发展,对中国与东盟各国的发展都将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朱军生,索多奇. 中国-东盟机电产品竞争与互补分析[J].上海管理科学 ,

2003,(02) .1-2

[2].薛芳.中国与东盟国家的贸易互补性研究J.商场现在代.2007.三月下旬刊

[3].陶媛媛,蔡茂森. 中国与东盟出口商品比较优势变化的实证分析[J]上海综合经济 , 2004,(06)

[4].郑晓辉. 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的互补性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18-30

[5].蒋瑛,郭岘灵,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下双边贸易关系分析[J].广东社会科学.2005年第9期

[6].于津平,中国与东亚国家和地区间的比较优势与贸易互补性[J],世界经济,2003年第5期

[7].宋岩,中国与东盟的贸易相关指数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5年第7期

[8].李静,黄军,中国与东盟贸易结构的互补性分析[J],特区经济,2005年7月

[9].吴丹、邹颖娟,国际直接投资与东亚国家间贸易的互补性关系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第7期。

[10].潘青友,中国与东盟贸易互补和贸易竞争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4年第7期

[11].陈建军,肖晨明. 中国与东盟主要国家贸易互补性比较研究[J]. 世界经济研究, 2004,(08).

[12].许苹. 中国与东盟出口产品结构比较研究[D]湖南大学, 2003.

[13].荣静,杨川. 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竞争和贸易互补实证分析[J]. 国际贸易问题, 2006,(08).1-4

[14].徐圆. 中国与东盟贸易关系及结构分析[J]世界经济研究 , 2005,(05)

[15].陈雯.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关系评析[J],当代亚太,2003年第8期;

[16].孙林、李岳云.中国与东盟主要国家农产品的贸易、竞争关系分析[J].世界经济研究,2003年第8期;

[17].许宁宁,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J],红旗出版社,2003年4月

[18].John Weiss. China and Its Neighbours:Partners or Competitors for Trade and Investment?[G] .China in a Globalizing World. 2005, :47-74 [19].Robson,P.,The Economics of International Integration, Fourth

Edition,NewYork,1998

[20].Ali M.E1-Agraa, Internat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 London, 1998, second edition

中国与东南亚文化现象比较

从自然影响下说中国与东南亚文化 不可否认,自然是影响一个文明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诚如曾经辉煌的四大文明古国无不依附于大河,多山多岛的地理环境造成了古希腊小国寡民的现状并同时成就了其独特的民主政治。而在中国古,北方广阔草原与它的游牧文化,中国腹地平原与它的农耕文化,南方临海与其渔业文化等无不体现了这一点。 即使不很专业的去研究,也不难发现,东南亚文化很多方面都有这中国的影子。历史是其一个不可避免的因素,这些都曾是中国的藩属。但从自然上看也并不难发现其共通性,东南亚与中国一样都是一个具有多样统一性的地域。大陆与岛屿并存,山地与平原同在的地理特点,同时存有亚热带与热带气候逐渐过渡的自然条件,有频繁的民族迁徙和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往,构成了多样的生活模式及多彩的民族文化。下面将说明在这共同自然文化下对两者的影响。 首先是语言,东南亚各国的语言有很多借鉴了汉语(特别是方言)。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从语言的分析,可以看出文化的接触和民族间的关系,这恰好像考古家从陶器、装饰品和兵器的分布可以推出结论一样。东南亚各国在语言上出现的汉语借词现象,不仅真是生动地记录了中国与东南亚各国文化交流的历史,同时也反映了其人口的一部分重要的构成——中国移民。 其次华人移居东南亚有着悠久的历史。自古有三国、两晋和南北朝时期游牧民族阻断了前往西域的陆上通道,对外交往智能依靠海路,从而推动了航海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下南洋。而近代,清末英法联军的入侵、甲午中日战争和义和团运动的失败。再到辛亥革命之后,军阀混战,形成了几次大的东南亚移民的高潮。尽管称谓不同,但由于生活方式、民族习俗、生产模式的相同相似使其有着天然的文化同源和民族亲缘关系。跨境毛南族相互间建立了密切的经济文化关系,具有和睦相处,共生共融的特点。 再者中国与东南亚都同样以农耕文明为主的生活方式,使双方人民勤劳俭朴、重视家庭,这是农业社会长期形成的一种基本生活方式和行为模式,是约定俗成的价值观。以如家为核心的东方价值观在几千年的历史进程中,对东南压地区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最后说到中国与东南亚地区的另外一重要的文化想通之处——信仰。佛教是中国与东南亚文化交流的重要渠道。在古代,东南亚是中国和印度文化主要的辐射带。正式在这样的条件下,起到了文化交流的桥梁,沟通了彼此的宗教感情,融合了民族艺术,创造了相似的宗教生活,推动了文化经济的发展与合作。 几近相似的地理环境、历史的相通和民族同源和华人同根,使中国与东南亚有着独有的的文化共性的资源优势。我想不管是中国还是东南亚,都应该重视这种优势,不仅要注重学术界的交流和合作,更要发挥民间外交的强大力量。

中俄两国的贸易往来互补性研究

中俄两国的贸易往来互补性研究 关于《中俄两国的贸易往来互补性研究》,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以下为学术堂为大家提供的中俄两国的贸易往来互补性研究,如该篇不是您所需要的,可下拉到本页底部,查看更多! 摘要:中国和俄罗斯在外交领域是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不仅在战略安全方面有诸多合作,作为邻国,两国在贸易往来方面也有着天然的优势,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采用贸易互补性指数、强度指数、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分析2006年至2016年十年间两国贸易记录数据,发现中国对俄贸易关系仍有较大发展潜力,中国与俄罗斯有各自不同的资源优势,双方贸易具有良好的互补性。两国可以在优势互补基础上加强能源领域以及边贸合作,并积极拓宽经贸合作领域,深化双方经济协作,促进两国经贸发展,实现互利共赢。 关键词:中国;俄罗斯;贸易互补;实证分析;

中俄两国有长达数千公里的边境线,自苏联解体以来,两国在贸易方面的合作逐渐加深,作为具有极高发展潜力的大国,两国在贸易往来方面各有优势,深化两国经济合作对维持两国的战略安全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长期以来,在中俄贸易体系中,俄罗斯在资源结构方面具有相对优势,而中国在轻工业部门产品方面略有优势,因此,双方在贸易往来上的互补呈现出相对平衡的状态,具有较高的发展空间。对中俄贸易互补性开展实证分析,有助于客观反映双方的贸易关系,对优化双边贸易结构,拓展经贸合作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俄贸易发展历史及现状 (一)中俄贸易发展历程

20世纪90年代初,苏联已成为强弩之末,国家经济结构趋于崩溃边缘,政治体制名存实亡,出于各自利益,中苏之间近30年的冰冷关系有所好转,双方开始恢复小规模的贸易往来;苏联解体后,由于俄罗斯采用休克疗法,双方贸易形式仅限于军火交易和边境口岸贸易,物资紧缺的俄方为弥补缺口,以易货交易形式加大了从中国进口的商品规模,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20世纪末。21世纪以来,随着中俄边界的最终确立,双方签订的《中俄睦邻友好条约》奠定了中俄深化合作的政治基础,外交级别也延伸至全面战略协作关系,除08年经济危机外,十几年来双方贸易额始终保持着10%左右的增长率[1]. (二)中俄贸易发展现状 尽管中俄贸易额长期保持着高速增长,但相比美国、欧盟、日韩等地区,中俄之间的贸易规模仍存在较大差距,由于中俄在战略安全上达成共识,在未来会有较好的发展前景[2].截止2013年,中俄贸易额突破900亿美元,中国已经成为俄罗斯

东南亚经济

一、出口导向型经济对东南亚经济发展的影响。(25分) 答: (1)概念:所谓出口导向型经济,指一国采取各种措施手段来促进出口工业的发展,用工业制成品和半制成品的出口替代初级产品出口,促进出口产品的多样化,以增加外汇收入,并带动工业体系的建立和经济的持续增长。 (2)背景:①国内:国内廉价劳动力资源丰富;产业成本下降,竞争力增强;沿海经济特区的设立,距市场近②国外:实行开放政策后,中国同西方资本主义大国的关系出现重大转机;中国的海外市场扩大;“朝阳产业”与“夕阳产业”之间的转移。 (3)影响:①采取出口导向型政策,引进,吸收先进技术和资金,与具有绝对优势的廉价劳动力资源相结合,使资源、配置效率得到提高,极大地促进了东南亚经济的发展。②促进了东南亚企业不断改进技术,优化生产结构,提高产品的质量,提高了东南亚企业的竞争力和国际化水平。③通过对外贸易,互通有无,有利于更好的利用外资,形成外债清偿能力。④可以通过外部市场的开拓,拉动传统部门的发展,带动相关产业和部门的发展,不仅为东南亚国家的剩产品或闲置生产资源找到了出路,还扩大了就业量。⑤可以更好地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达到长期经济的高增长。 二、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及启示是什么?(25分) 答: (1)原因:①“出口导向”型经济模式的缺陷,技术升级、产业升级失败。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的阶段,生产成本会提高,出口会受到抑制,会引起东南亚国家国际收支不平衡;当出口导向战略成为众多国家的发展战略时,会形成它们之间的相互挤压;产品的阶梯性进步是继续实行出口替代的必备条件,仅靠资源的廉价优势是无法保持竞争力的。东南亚国家在实现了高速增长之后,没有解决此类问题。②经济全球化带来的负面影响,以及金融自由化的一系列失误。经济全球化会导致东南亚国家间利益冲撞加剧,资本流动能力增强,防范危机的难度加大。 ③出口不振,GDP增进大幅度下降,利用率下降,经常项目收支状况恶化。东南亚国家贸易结构相对单一,极易受国际市场波动的影响。④外债负担沉重,构成不合理。八十年代中期以来,东南亚国家经常项目几乎一直存在着赤字,原本就不平衡的国际收支状况雪上加霜,货币贬值压力加大,最终诱使国外投资者发动了对东南亚国家货币的攻击。⑤汇率政策僵硬,金融调控机制失措,难以适应瞬息万变的国际金融市场。 (2)启示:①产业发展应以充分利用我国的比较优势为主导。随着资源结构的升级,资金逐渐由相对稀缺变为相对丰富,劳动力由相对丰富变为相对稀缺,产业结构和技术结构自然要随着比较优势的变化而升级。如此按比较优势来发展产业,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快速发展,以及较快速地缩小和发达国家的差距。②经济快速发展可能会导致房地产和股市的发展产生过热现象,很容易变成泡沫。因此,政府应考虑经济的合理布局,增加土地的有效供给,避免经济活动过度集中于一两个城市。对于减低股市的过热现象,政府应避免采用金融抑制政策,让银行储蓄有合理的利率水平。③对于国外资金应以鼓励直接投资为主。利用外国直接投资的方式有利于国外先进技术向国内转移。此外,政府可以允许外国资金一些条件成熟的国内企业到国外的资本市场去上市,而要谨慎考虑开放国内的资本市场和允许外国资金直接炒买炒卖流动性大的国内股票、债券以及允许国内企业借用外债等融资方式。④要早日彻底改革银行体系,真正实现“银行

中国与东南亚贸易互补性研究

中国与东南亚贸易互补性研究 内容摘要 中国与东南亚大多数国家都是发展中国家,随着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中国与东盟的经济合作也进一步加强,促进了各自的经济发展,扩大双方的贸易与合作,双方各有比较优势,在自然资源、产业结构和生产能力上的差异,导致在产业间和产业内形成了贸易互补性的特征。 中国与东盟之间的区域国际分工的不断深化,又有利于中国与东盟的区域经济合作,更好地调配和整合资源。 关键词:贸易互补性贸易互补性指数显性比较优势指数

The Research on Economic Complementarities of China and Southeast Asia ABSTRACT China and most of the Southeast Asia countries are all developing countries, with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Free Trade Area between China and the ASEAN ,the economic cooperation of China and ASEAN is further strengthened and promote each economic development, expand bilateral trade and cooperation mode, the two sides gain their own comparative advantages. the differences of the natural resources and industrial capacity resulted in the formation of trade complementary features between the industries and intra-industry. The continuous deepening of the international division between China and ASEAN makes for the regional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better integration and deployment of resources between China and the ASEAN. KEYWORDS:Trade complementarities; 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dex Intra-industry trade index; Trade complementary index

高中地理-旅游资源的评价 最新

2.3旅游资源的评价 教学目的: 1.结合实例,简述旅游资源的开发评价基本内容 2.针对某一实例,评价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 重点与难点:旅游资源的评价内容与开发条件 课时:1 教学过程: 前面学习了许多著名旅游景点的特点及其地理成因,当然我们也知道这些景区每年都会接待大量的游客,获取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因为旅游业带来的经济效益巨大,各地纷纷开发旅游资源,往往是大量的设施建设起来了,但并未吸引大量旅游者,从而造成资源的浪费(例:长清的五峰山、莲台山) 究其原因:没有对旅游资源进行科学分析和可行性研究。即没有做好旅游资源的评份 ——资源资源的评价。 探索:天坛公园 如果让你来评价天坛公园,你会从哪些方面进行评价?换言之:评价内容包括哪些方面? 资源本身(独特性等) 资源环境(所在地的环境条件) 开发条件(交通、客源、其它服务设施等) 一、资源资源本身的评价: 资源特色 价值和功能 资源组合状况 结构和规模等 1、资源旅游的特色(独特性) 旅游资源对游客的吸引力的大小是由其特色所决定的。因此特色成为旅游地生存与发展的关键。例:中国的山地景观有很多,但各个山都有自己的特色,如果没有特色,其景观差不多,那么对旅游者的吸引力就会大打折扣。 教材中的例子:颐和园与苏州园林。 2、价值和功能 旅游资源的价值和功能是构成旅游资源的基础,是旅游资源开发规模、等级、市场定位的决定因素。 旅游资源价值包括: 美学 艺术 文化 科学 等各个方面,不同的价值使旅游具有了娱乐、度假、休憩、健身、商务等不同功能。从而对游客产生吸引力。 例:美学艺术价值高——观光(黄山) 文化和科学价值高——文化旅游、科考(雅鲁藏布江谷地) 根据某一地的功能,可确定其所在地的开发方面。

中国与东南亚文化交流

在历史进程中,中国与东南亚诸国有不同程度的交流和接触,带来相互深远的影响。 中国与马来西亚之间的交流,可追溯至汉朝时期,其后历代均保持着频繁的经贸和文化交流,虽然清朝初期采取闭关锁国政策,但其后海禁开放,两国之间的交流又再次活跃起来,及至民国时期,中马两国人民为抗日再并肩作战。 中国与印度尼西亚交往,早在汉朝开始。中国的陶瓷贸易开启了中印交往的大门,及至唐代,两国之间的佛教文化交流,为佛教作出巨大贡献。明朝时,明成祖加强发展海外诸国联系,印度尼西亚也是朝贡国家之一。 中国与文莱的交往,最早出现于唐代。及至宋代,文莱成为中国海外交通的枢纽区域,两国的官民船队经常往来,增进了两地的贸易交往。在明代,中国与文莱的交往更趋密切,两国之间存在着友好关系。 中国与越南交往,早在商周时期已有迹可寻。越南除受中国儒家思想影响外,中越的佛教文化交流,也是两国间主要交流的载体。明朝时期,中越双方更因与其他国家有战争而关系更为密切。近代越南的内战,形成南北对峙局面,华人在当中也占了重要位置。 中挝官方交往最早的记载是三国东吴黄武六年,老挝堂明国王遣使来朝。到了唐代,文单国四次遣使,受到热情接待,唐皇赐以封号。中挝两国的文化渊源关系,可以从老挝有关民族起源的神话传说中得到印证。 柬埔寨与中国的交往最早见于东汉至三国年期。南朝时,两国更发展至宗教文化交流。文化艺术方面也互有影响,“扶南乐”是扶南带有佛教色彩的宗教乐舞,三国时期孙权建立了“扶南乐署”,而这种音乐亦由当时传入中国,直至隋唐时盛行于宫廷内。 早在西汉年间,中国的航船就行驶到过泰国地区。及至宋元时期,泰国的素可泰王朝兴起,素可泰多次遣使访华,中泰的邦交变得非常密切。另外,旅居泰国的华侨将中国的医学带到泰国,而泰国的药物亦为中国医学所采用,令中国的医方中含有不少出自东南亚的香料成分。 中缅交往可以追溯至公元前四世纪,当时南方陆上丝绸之路经已开通,两国交往开始频繁。宋元时期,两国的交往出现了重要转型,由于宋朝时北方的陆上交通受阻,因而开发了海上交通,令宋朝与缅甸之间的联系进一步加强。明清期间,朱元璋曾派使者出缅,双方使臣频有往来,而当时的海上贸易亦有持续发展。

浅谈东南亚殖民经济一二

浅谈东南亚殖民经济一二 摘要:根据对东南亚殖民时期各宗主国实行的不同殖民经济政策,进行一定程度上的讨论,找出造成不同殖民经济政策的原因,从其中找出当时各殖民国家自身的经济发展状况,对各国以后的发展轨迹进行印证。 关键词:东南亚殖民经济政策发展资本主义重商主义 东南亚地区在历史上经历了很长一段殖民地时期,由于各宗主国自身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差异以及在该地区实行的殖民政策不同,导致了东南亚各地区的政治经济发展水平不同,这不但在历史时期有过影响,而且在当今的地域政治和国际关系以及其本国经济发展中有着极其深刻的影响。所以在本文中,就东南亚地区在殖民时期各经济状况进行简要概述并进行讨论。 在讨论东南亚殖民经济时,大概分纵向分析和横向分析,因为在不同历史阶段,各宗主国的自身的经济发展水平是不同的,一刀切式的横向分析显然是有失公允的,在同一时期在同一殖民地,在分析上要考虑历史遗留的因素,进行一定程度的纵向分析是非常必要的。 一、早期葡西的殖民活动 1511年葡萄牙开始了东南亚的殖民活动,但是直到1641年被荷兰打败丧失马六甲,在这130年的时间里,葡萄牙大多数只是在东南亚在各商业航线上建立据点,而并非进行殖民领土的扩张。葡萄牙的殖民者由于其本身人力和财力有限,其主要精力在于控制海上贸易交通线。葡萄牙在东南亚殖民进行大量的香料贸易以牟取利益,在16世纪20年代以后,葡萄牙的殖民官吏和商人热衷于私人贸易,使得宗主国和殖民地都没有从这种私人贸易中获得最大利益。葡萄牙的海外冒险通常被看成是带有中世纪性质的,即它关注的征服、掠夺、收纳贡赋和强迫改宗,对东南亚经济和贸易的结构的作用是微不足道和消极的。葡萄牙人始终未能将任何欧洲商品输出到亚洲。他们为了购得东南亚的香料,依靠暴力保障的垄断和在亚洲地区从事的转口贸易,而这种贸易把东南亚与欧洲市场直接连接起来,这正是东南亚地区纳入世界贸易体系的伊始。但是这种贸易使得东南亚开始为国际市场的需求进行产品的生产,在客观上催化了东南亚商品经济的萌芽发展,但是由于葡萄牙在该地区的殖民经济政策带有浓厚的封建贸易性质,所以该商品经济先天不足,有很严重的依赖性。 西班牙在菲律宾的殖民经济政策实施封赐制度和对外贸易的国家垄断制度。赐封制是一种封建性掠夺和奴役的制度,这种制度源于西班牙本国,并在美洲殖民地推行多年的一种制度,它是指国王把被征服国家的一定范围的土地上的征收赋税之权力赐予在殖民事业中有功的人员。但赐给的并非土地所有权,土地依然归国王所有,而是赐予对封地内的居民的征税权和使用劳役的权利。封君们获得此项权利后,应负责维持封地内的秩序,有责任保护居民,并在发生灾害时给予援助。西班牙另一殖民经济政策是实行贸易垄断,这是早起殖民时期西方殖民国家普遍推行的经济政策,带有浓厚的封建专制主义色彩,其特点是国王、王室与殖民政权垄断对外贸易。这个政策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是重商主义学说。西班牙的重商主义特别表现为重金主义,认为金银才是一国的真正的财富。因而它严禁金银外流,争取更多的黄金入口,竭力掠夺殖民地的黄金,并通过垄断殖民地

旅游资源互补性研究_1

旅游资源互补性研究 摘要:对长江三峡资源的一般集中在旅游资源的独特性、可开发性等方面,本文试从旅游资源的互补性着手,对区域性旅游资源进行共享多赢方面的进行基础性探索,为跨区域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思路。 关键词:旅游资源互补性长江三峡金三角 旅游资源是构成旅游活动的三大要素之一,是旅游系统中最根本的要素。的对旅游资源展开研究是一个地区进行旅游规划和旅游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必不可少的环节,也是一个区域制定旅游产业规划和发展旅游业的基础。 一、旅游资源互补性研究的意义 1.形成对旅游资源的再认识 旅游资源是有限的,很多是不可再生的,科学的利用好现有资源有重要的意义。通过不同思路的研究,我们总能找到其令人惊喜的价值,从而谋划出新的旅游产品和线路。旅游资源的互补性研究就是从不同尺度的地域范围、不同的角度以互补性进行和研究现有资源,重新评价和定位现有的旅游资源,挖掘更多的资源优势。

2.为发展跨区域旅游、谋求共赢提供支持 随着国内外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资源的利用已经逐渐打破原来的行政区划,跨区域协作、优势互补成为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对旅游资源的互补性研究愈发显得重要,通过分析旅游资源的共生互补,合理安排旅游资源开发的时序、重点和方向,最终获得资源共享多赢。毕业论文 3.利于解决区域间旅游合作 区域合作能否成功,关键在于区内各旅游体能否实现资源互补、优势互补,使区内差异性旅游资源可以有效结合,从而产生更大经济效应。例如长江三峡、川黔渝无障碍旅游区的建立均是一种新型互补的旅游竞争合作关系。 二、旅游资源互补性概念及模式 1.旅游资源互补的涵义 互补的概念来自于几何学,是指两个角度之和为180度的角互为补角。旅游资源的互补是指旅游资源之间由于种类、规模、形状、文化内涵、

我国与东盟国家的贸易关系汇总

我国与东盟国家的贸易关系 (线索:东盟介绍——发展历程——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前景展望)一、东南亚国家联盟(东盟)的由来 东南亚国家联盟的前身是由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三国于1961年7月31日在曼谷成立的东南亚联盟,1967年8月,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和新加坡等5国外交部长在泰国首都曼谷举行会议,发布《东南亚国家联盟成立宣言》,宣告东南亚国家联盟(简称东盟,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ASEAN)正式成立。成员国外长会议是最高决策机构,每年举行正式例会和特别会议各一次。常设委员会为执行机构,负责处理日常事务,执行外交部长会议的决议。 东盟的宗旨是通过成员国共同努力,加快本地区的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文化发展;维护正义和法制及遵守联合国宪章原则,促进区域合作与稳定;在经济、社会、文化、科技等领域,促进互利合作;扩大成员国间的贸易;研究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等。 二、发展历程 1991年,中国与东盟开始正式对话?当年7月,时任中国外长钱其琛出席了第24届东盟外长会议开幕式,标志着中国开始成为东盟的磋商伙伴? 1997年12月,时任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出席首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会议期间,中国与东盟领导人发表了《联合宣言》,确定了面向21世纪的睦邻互信伙伴关系?中国与东盟关系进入一个新阶段? 2003年10月,第七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期间,温家宝总理与东盟领导人签署了《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联合宣言》?在这次会议上,中国正式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双方政治互信进一步增强? 2004年11月,温家宝总理出席第八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提出了加强双方合作的十点新倡议?会议期间,双方签署了《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货物贸易协议》和《中国与东盟争端解决机制协议》,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进入了实质性建设阶段? 2007年1月14日,中国与东盟在菲律宾宿务签署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服务贸易协议》?协议的签署为中国-东盟如期全面建成自贸区奠定了坚实基础? 2009年8月15日,中国与东盟共同签署中国-东盟自贸区《投资协议》?协议的签署标志着双方成功地完成了中国-东盟自贸区协议的主要谈判,中国-东盟自贸区将如期在2010年全面建成? 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建成?这是最大的由发展中国家组成的自贸区?惠及人口最多的自贸区? 总的来说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中俄贸易互补性及发展对策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0c18249542.html, 中俄贸易互补性及发展对策研究 作者:李艳 来源:《对外经贸》2013年第04期 [摘要]中俄两国政治互信,地理位置毗连,在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源、科技合作以及产业结构方面具有较强的互补性,然而两国贸易结构失衡,贸易秩序不规范使双方的贸易合作滞后于两国的政治合作。应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加强现有领域合作,扩大对俄合作新领域;利用WTO平台,削减贸易壁垒,促进中俄贸易自由化发展;投资与贸易互动,以扩大投资合作带动贸易发展;发展服务合作,带动商品贸易发展;坚持世代友好、紧密合作,积极推动两国的政治文化交流,为中俄经贸合作奠定良好的合作基础,以推进中俄经贸关系向更高的台阶发展。 [关键词]中俄贸易;贸易结构;资源互补 [中图分类号]F75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2095-3283(2013)04-0037-02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俄罗斯贸易保护主义兴起背景下黑龙江对俄贸易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12512236)。 一、中俄贸易发展具有较强的互补性 1自然资源互补性强 中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资源丰富,但人口众多,人均资源极其匮乏,如水资源、耕地、森林和草地等资源在绝对数量上位列世界前茅,但在人均占有量上远不及世界平均水平,有些原料必须从国外进口。自然资源的缺乏成为威胁我国经济安全的重要问题。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初已成为石油净进口国,现在60%的石油需要进口。目前人均水资源量不足世界人均水平的1/3,正常年份近2/3城市不同程度缺水。随着自然资源拥有量不断减少,人口却是 每年净增长。再加上开发利用不够,资源浪费严重,以中国的发展速度来衡量,资源短缺将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一大挑战。而我们的邻国俄罗斯资源十分丰富,尤其是自然资源品种多储量大,拥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以及丰富的铜、镍、锌、铝、钛等有色金属,钨、铂、锡等稀有金属。除此之外,俄罗斯的森林资源、水资源、渔业资源拥有量也位列世界前茅。所以双方资源互补性明显,有利于发展双方的经贸合作。 2劳动力资源互补性强 中国人口众多,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劳动力资源相对过剩,而俄罗斯地广人稀,人口数量为143亿,且人口总量日趋减少,另外主要人口集中在首都莫斯科及周边区域,俄远东地

东南亚知识点总结(填空版及答案)

东南亚知识点 一、位置 (1)交通位置:。 (2)纬度位置:绝大部分地区位于(90°E—140°E 10°S—23.5°)。二.范围(11国) (1)中南半岛:六个国家:。(2)马来群岛:六个国家:。(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岛) 三.自然地理特征 1、地形:中南半岛:。 马来群岛:。 2、气候::分布,降水类型:。 :分布,降水类型:。3、河流:(1)主要河流:注入印度洋:。 注入太平洋:。 (2)主要水文特征: 相同点:①;②;③。 不同点:①中南半岛径。②马来群岛径。(3)水文水系特征: ①马来半岛:流向:;上游:; 下游:。 ②马来群岛:。 四.人文地理特征(人口稠密,人多地少) 1、人口及分布:①是世界上人口的地区之一。 ②集中分布在。 ③是东南亚人口最多的国家,改过人口一半以上分布在。 2、人种与宗教:属于人种。居民大多信仰。印尼、马来西亚把教定为国教,菲律宾居民多信仰教。 3、集中:东南亚是世界上海外华人分布最集中的地区, 五. 经济发展 1、东南亚经济发展区位因素: (1)有利:①。 ②。③。 (2)不利:①。②。

2、农业生产 (1)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盛产)。 ①,主要粮食作物。 ②。主要经济作物:。 (2)区位优越条件:。(3)特色农产品:主要稻米出口国:。 是世界上天然橡胶最大生产国。 3、著名矿产 (1)锡矿带:。(2)石油:。 4、经济特征: (1)丰富的资源和物产为东南亚国家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2)由于过去长期受殖民统治,致使经济结构、为主。(3)东南亚各国家独立后,为了振兴经济,比较重视发展。 (4)近年利用当地,引进外国资本和先进的工业技术发展加工工业,取得显著的成效。 (5)东南亚有丰富的资源。 六. 东南亚热点问题探究 1、东盟(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国与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的有利因素: ①。 ②。 ③。 2、印尼地震、海啸:原因。 3、克拉地峡①巨大的经济意义,。 ②对我国的影响:。 4、缅甸迁都:原因:。 5、泛亚铁路 (1)区位条件:①。 ②。 ③。 (2)作用(意义): 。(3)东线经过的平原地区是世界上重要的稻米产区,试分析其生产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 ①有利条件。 ②主要制约因素。

中国与巴西贸易文献综述

《中国与巴西贸易发展研究》的文献综述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世界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同时也是巴西第一大贸易伙伴;巴西是世界第七大经济体,同时也是中国第九大贸易伙伴。中国与巴西同为“金砖五国”之一,同为发展中大国、新兴市场国家。近几十年来,中国与巴西贸易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两国间经济交往日益密切。虽然到目前为止中国与巴西经济贸易仍然有良好的互补性,但是我们也无法忽视两国经贸交往中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我们详加研究中国与巴西贸易的贸易历史、贸易结构,并从中找出中国与巴西贸易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基于对中国与巴西的贸易发展研究,我们可以找出中国与巴西,乃至中国与各个与巴西类似的新兴发展中大国的贸易发展影响因素,从而更好的促进中国与巴西等新兴大国的贸易互惠之路。 一、关于中国与巴西贸易发展历程 关于中国与巴西的贸易发展历史,周志伟介绍了1974年,中国与巴西建立外交关系。同年,中国与巴西双边贸易额仅为1742万美元,除在1985年达到12亿美元外,在1993年之前基本维持在10亿美元之内。1993年,中国与巴西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同年中巴贸易额增至10.8亿美元。2009年3月,中国首次超过美国成为巴西的第一大出口市场;4月,中国取代美国保持70多年的巴西最大贸易伙伴地位,同时,巴西也成为中国的第九大进品来源国,中国成为继葡萄牙、英国和美国之后,巴西历史上第4个最大贸易伙伴国①。据巴西外贸秘书处最新统计,2013年,巴西与中国双边货物进出口额为833.3亿美元,增长10.4%。其中,巴西对中国出口460.3亿美元,增长11.6%;巴西自中国进口373.0亿美元,增长8.9%;巴方顺差87.2亿美元,增长25.0%。 魏子清、徐子明介绍了中国与巴西的贸易发展历程与中国与巴西的政治发展历程相类似,主要分为两个时期,一个是疏离阶段,另一个是发展阶段。疏离阶段始于16 世纪葡萄牙殖民时期与澳门的商船往来。1881 年,巴西与清政府建立了正式的外交关系,互派使节,是拉丁美洲国家中较早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1913 年,巴西政府承认了中华民国政府。1949 年蒋介石政权败退台湾后,巴西同中国大陆也断绝了外交关系,直至1973年,中国与巴西关系仍处于僵局。此阶段中国与巴西贸易发展迟缓,只有少量的民间贸易往来。发展阶段始于直至1973 年10 月,巴西出口商协会主席科丁纽受我国贸易促进会邀请,率工商代表团访华。并于1993年,中国与巴西确立战略伙伴关系,自此中国与巴西贸易开始了前所未有的发展②。郑秉文等介绍了中国与拉美关系发展60年,中国与巴西关系是中国与拉美关系的重要一环,中国与巴西贸易关系主要经历了民间交往、政府建交、共同发展、平稳发展和新世纪的“跨越式”发展③。董全英、毛在丽也介绍了中国与巴西的贸易发展历史和现状,也是主要从中国与巴西建交开始,至1993年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开始快速发展。 ①周专伟.巴西崛起和世界格局[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②魏子清、徐之明.中国与巴西关系的发展历程、特点和问题[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2013 ③郑秉文、孙洪波、岳云霞.中国与拉美关系60年:总结和思考[J].拉丁美洲研究,2009

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力量急剧增长,十多年来经济不断高速增长,国民生产总值和经济总量一再成倍加大,对外贸易的地域和规模也迅猛扩展。在2009年发生了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后,中国的经济总量仍然保持了9%左右的增长。并且,中国的经济总量于2010年成功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崛起,引起了世界的密切关注,也引来了诸如“中国威胁论”等影响中国与世界关系的言论。 从大的格局来说,冷战结束,终结了中国与邻国间的政治分割。各国之间都基于各自长远战略利益与现实实际利益加以考、处理国家之间的关系。中国的邻国包括了诸多国情差异巨大的国家,在整个世界上是较为少见的,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的复杂性。 在与我国相邻或隔海相望的东亚国家中,最为复杂的当属中日关系,其次为中朝与中韩关系。中国与日本关系之间,既有每每引起矛盾和冲突的历史遗留问题,又有紧密合作与竞争并存的现实关系。钓鱼岛、参拜晋国神社、历史教科书、慰安妇、日军遗留毒气弹、南京大屠杀等等的历史遗留问题。近几年,日本经济持续萎靡不振,而我们在今年年内有望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引起了日本国内右翼分子的不满与敌视,也使日本政府对我国的态度更加捉摸不定。同时伴随着日本在对外政策上加快谋求政治大国或“正常国家”的步伐,强化日美同盟,防范和牵制我国的行动不断升级,使中日关系在发展中又存在着许多隐患。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中日之间关系的友好一面。现如今,中国为日本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国和商品出口国,索尼、东芝、丰田、本田、马自达,在我们的大街上随处可见,我们的产品也大量销往日本。这都可以说明,我们同日本之间也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这要求我们对待中日关系是要理智、客观、冷静。 我国和朝鲜、韩国之间的关系,虽不如与日本那样复杂,但也是扑朔迷离、纷繁复杂。在上世纪50年代,我们抗美援朝,与朝鲜军民并肩作战,将“联合国军”赶出了三八线,保卫了自己和朝鲜人民的家园,挫败了美帝国主义的阴谋。可以说,我们与朝鲜本应有着革命战友般的友谊,但是朝鲜核问题也使我们与朝鲜兄弟之间有些不愉快的小矛盾。我国与韩国之间的关系也是复杂多变。历史上,虽然我们帮助朝鲜军民抵御了侵略,但在韩国人眼中,我们却是造成朝鲜半岛分裂现状的凶手之一。两国关系在历史上长期处于敌对状态。但改革开放后,现如今,我国境内现有超过一百万的韩国公民居住,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韩国人海外居住地。我国的白菜、葱、蒜等农产品大量销往韩国,我国大量持有着韩国国债,持有量位居前三。同时韩国也向我国大量出口汽车等工业产品,两国经贸往来日益密切。同日本一样,我们与韩国也日益成为联系密切的利益共同体。 近年来,中俄关系的发展取得长足进步,两国高层互动频繁,涉及政治、军事、经济、科技、文化等诸多领域。横跨要大陆的俄罗斯,从沙俄时代到至今,一直是中国北方最大的邻国和影响中国国家安全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从地缘政治上,中俄之间有漫长的边界线,我国北方边缘方向仅有俄罗斯和蒙古两个国家,俄远东地区和蒙古的形势相对稳定,不存在重大现实热点问题和安全隐患。同时,我国和俄罗斯的睦邻友好关系处于良性状态,并且不会在短期内长生重大动摇。

东南亚经济总特征及原因

1、日本的经济特征、发展条件和分布 经济特征: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程度高。经济结构以工业为主,农业不占主要地位,对外依赖性强,需要从外国进口大量原料和燃料,产品销售也依赖国际市场 发展条件:有利: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人口密集,劳动力素质高。不利条件:资源贫乏,国市场狭小。发展途径:大力发展海上运输(工业集中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海),进口原料和燃料,开拓国际市场。 原料来源:石油-西亚、东南亚煤炭——中国,澳大利亚铁矿石——巴西、印度棉花——中国、美国。 2、最冷月在2月份,最热月在8月份,海洋性很强, 主要原因是:岛国深受海洋影响, 暖流影响。 东线岸线都是迎风坡——冬季多雪(东亚西北季风带来日本海的水汽抬升) 3、日本的农业 发达的渔业(日本暖流和签到寒流交汇形成的道渔场,近海和远洋捕捞、水产养殖业发展) 农业特点:人多地少,耕地少,发展小型农业,精耕细作,侧重水利和生物技术 4、东亚的季风气候 5、东亚的水稻种植业 6、东南亚经济总特征及原因 总特征:初级产品输出为主 自然条件:气候湿热、土壤肥沃(火山灰——板块交界)、适合天然橡胶、油棕、椰子、蕉麻生长,矿产源(石油、锡)丰富 历史原因:长期受到殖民统治,称为殖民者的掠夺宝地 生产习惯:生产惯性(长期掠夺式开发)和经济基础差 7、东南亚的地理环境和经济特征 中南半岛山河相间,纵列分布,马来群岛地形崎岖,河流短促 位置:位于亚洲和大洋洲,印度洋和太平洋的十字路口上 气候:热带季风和热带雨林(克拉地峡为界) 经济:初级产品输出为主 8、马六甲海峡的位置,沟通了~~~ 9、湄公河上下游水域的变化原因,水文特征、开发问题和意义 10、南亚的气候分布、成因和农业 南亚的气候是热带季风气候,西南季风过强过弱影响着农业的收成,搞好水利是南亚稳产的关键。 11、南亚洪涝灾害的原因 12、雅鲁藏布江水能丰富的原因 13、印度的经济特点 主要工业分布

中国—巴西双边贸易分析

中国—巴西双边贸易分析 【摘要】中国和巴西是世界上国土最大的两个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快并都有巨大的经济潜力, 从20 世纪90 年代起,两国经过多年的努力,双边经贸关系取得了稳步发展。巴西成为中国在拉美的最大贸易伙伴,而中国则于2009 年4 月成为巴西的第一大贸易伙伴。本文介绍了中巴经贸关系现状,提出了中巴贸易中存在的问题。着重强调了中巴应加强双边贸易,高度重视互补性经贸合作,加大我国对巴出口,充分挖掘两国贸易的合作潜力,优化商品结构,有效应对反倾销,促进中国在拉美地区的市场多元化。 【关键词】中巴双边贸易贸易摩擦商品结构 进入21世纪以来, 我国和巴西的对外贸易、对外投资和利用外资都获得了快速发展,双边贸易呈现出加速发展的态势。目前, 巴西是中国在拉美地区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国, 也是中国从拉美地区进口最多的国家, 中国于2005年超过德国并连续3年成为巴西的第三大贸易合作伙伴国, 并于2008年成为巴西第二大贸易伙伴国, 仅次于美国, 是巴西第三大出口目的地和第二大进口来源地。目前,巴西是中国在拉美和金砖国家中最大的贸易伙伴;中国是巴西全球最大贸易伙伴、第一大出口市场和第二大进口市场。据中方统计,2010年中巴贸易额达625亿美元,同比增长47.5%。2005年至2010年间,中巴贸易平均增速高达43.3%,高出同期中国外贸整体增速23.1个百分点。目前,中国是巴西出口增长最快的市场之一,也是巴西重要商品的主要出口市场。中国已连续三年成为巴西农产品的最大买主。 一、中巴经贸关系现状 新中国成立后, 中巴两国就有民间贸易来往。20世纪70年代初, 巴西工商界积极要求同我国建立贸易关系, 军政府随之松动了对华政策, 两国遂于1972年恢复了直接贸易。1974年两国建立外交关系, 在1978~2004年期间中巴签订了9个重要性的经贸往来文件, 两国贸易交流和经济合作关系得到稳步、持续的发展。中巴两国建交30多年来,双边经贸关系取得了长足发展。 1、中巴贸易关系 据中国海关统计, 1974年两国建交时双边贸易额仅为1742 万美元, 1979 年贸易额就增加到2116亿美元, 是1974 年的12倍。其后, 20世纪80年代中巴年均贸易额达7155亿美元, 90年代年均贸易额又增至14194亿美元, 到20世纪最后一年(2000年) 中巴双边贸易额增至28145亿美元。[4]进入21世纪以后, 中巴双边贸易继续保持高速发展态势。据巴西的统计数据: 2003年中巴双边贸易额突破50亿美元, 达到66181亿美元; 2005年突破100亿美元, 达到121188亿美元; 2007年突破200亿美元, 达到233167亿美元(表1) 。从贸易差额来看, 在2001~2006年期间, 都是中国处于贸易逆差, 巴西处于贸易顺差。到2007年, 中国处于贸易顺差, 巴西处于贸易逆差, 差额为18169亿美元。 表1 2001~2010年中国与巴西双边贸易情况(单位: 亿美元)

东南亚经济概论

东南亚经济概论

3.泰国的政治体制对其经济发展有和影响? 4.东南亚国家中经济发展较落后的国家有哪些?有哪些发 展优势和条件? 5、在东南亚金融危机期间,马来西亚采取了什么独特的政 策? 六、论述 1、新加坡与印尼共守马六甲海峡,为什么经济发展程度不 一? 2、试述东南亚新兴工业化四国的经济发展特点。 七、案例 1、近年来,由于东盟十个成员国经济发展 差距较大,新加入的缅甸、老挝、越南和柬埔 寨的经济相对落后,给东盟经济共同发展带来 了新的课题,东盟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 东盟的解决方案: 2001年7月召开的东盟第三十四届外长会议通过了一项推动四个新成 员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缩小东盟各国之间的发 展差距,加速东盟一体化进程的《河内宣言》。 宣言敦促各国加快履行1998年第六次东盟首脑 会议通过的《河内行动纲领》和《2020年远景》 提出的缩小发展差距的各项决议,呼吁国际社 会积极支持东盟一体化努力,并通过各项次区 域合作计划,以促进本地区的发展。东盟决心 通过与对话国和国际社会的合作,调动一切资 源,优先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人力资源开发、 信息通信技术以及地区经济一体化四个领域。 2001年9月,东盟第三十三届经济部长会议同 意原东盟六国从2002年1月1日开始单边向新 成员国提供优惠关税,成员国在双边和志愿的 基础上贯彻《东盟一体化特惠制》,并以东盟 新成员提出的产品为基础。 2、1997年7月一场由泰铢贬值引发的东亚 地区金融危机震撼了世界,东盟国家首当其冲, 他们是怎么共同应对危机的。 解决办法:1998年10月在马尼拉召开的第三十届东盟经济部长会议提出在2010年建成 “东盟投资区”。1998年12月在河内召开的第 六届东盟首脑会议通过的《河内宣言》、《河 内行动计划》和《大胆措施声明》,将原东盟 六国自由贸易区启动的时间提前一年,即从 2003年1月1日提前到2002年1月1日。1999 年9月27—28日在新加坡召开的东盟经济部长 会议上,部长们重新批准了于2002年启动东盟 自由贸易区的决议。1999年11月在马尼拉召开

长株潭城市群人文旅游资源整合研究

长株潭城市群人文旅游资源整合研究 摘要:作为旅游活动三大要素之一的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前提条件。长株潭城市群人文旅游资源丰富,但人文旅游资源在开发利用过程中,还存在种种问题。挖掘长株潭人文旅游资源内涵,将其整合为一个整体,将有利于长株潭城市群旅游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的提升。 关键词:长株潭城市群;人文旅游资源;资源整合 长沙、株洲、湘潭三市是湖南旅游业的中心,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齐全的基础设施。在长株潭城市群(以下简称长株潭)一体化建设进程中,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整合是重要部分。《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2008~2020年)》中,明确将休闲旅游产业和红色旅游工程列为长株潭城市群旅游产业发展重点[1]。 一、长株潭城市群人文旅游资源概况 长株潭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丰富,集名城、名山、名水、名陵、名人等自然和人文景观于一体,种类多、品味高、综合性强,形成了可供观光游览、朝拜祭祀的旅游目的地。作为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长沙是湖湘文化的发源地和集中地,有“楚汉名城”和“革命摇篮”之称。长沙的文化遗产和文化古物主要有:宋代四大书院的岳麓书院,西汉马王堆古墓女尸,三国孙吴纪念简牍,湖南省博物馆等。还有刘少奇故居等红色旅游资源和世界之窗、海底世界等文化主题公园。株洲是一块古老而神奇的土地,华夏始祖炎帝神农氏在这里创造了中华民族文明之源的农耕文化。主要人文旅游资源有:炎帝陵、云阳山、醴陵李立三故居、醴陵红官窑等,还有株洲工业园等工业旅游资源。湘潭韶山是伟人毛主席的故乡,一直以其独特的政治特色成为世人关注和举世闻名的旅游胜地。湘潭主要人文旅游资源有:韶山景区、湖湘文化的发源地—隐山、彭德怀纪念馆、齐白石纪念馆等。从整体上看,长株潭旅游资源分布比较集中,类型多样,内容齐全,同时旅游资源各有特色,具有互补性。 二、长株潭城市群人文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长株潭地区旅游资源丰富,每年吸引着大批游客前往旅游观光。2008年,长株潭旅游景区的游客总量达到5081.92万人次,占湖南省游客总量的39.96%。同年,实现旅游总收入393.65亿元,占湖南省旅游总收入的48.67%,其中长沙、株洲、湘潭的旅游综合收入分别为3000.98亿元、909.5亿元、654.76亿元,各占其城市地方生产总值的10.00%、5.34%及6.85%,是名符其实的湖南旅游产业中心[2]。虽然株洲、湘潭近年来在接待游客人数以及旅游收入方面的增速增长较快,但是由于起点较低,与长沙相比仍然存在相当大的差距。而且长株潭区域旅游规划尚有欠缺,致使旅游资源开发和整合时缺乏相应的合作与协调,从而导致一些恶性竞争的局面。在建设长株潭两型社会综合改革试验区环境下,各种形态的资源因素正沿着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转化着,但在人文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