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专科 2014年《药剂学》教学大纲

专科 2014年《药剂学》教学大纲

专科 2014年《药剂学》教学大纲
专科 2014年《药剂学》教学大纲

《药剂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0021035

课程名称:药剂学

课程总学时:112 (其中理论课86 学时,实验30 学时)学分:

课程类别:必修课课程性质:专业课

面向专业:药学

开课单位:中医药系

一、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

药剂学是一门研究药物的剂型设计、制备理论、生产工艺、质量控制和合理应用等综合性技术的科学,该课程以物理化学、化工原理、药理学、药物分析、药用高分子材料等为基础,在药物研究和新药成果转化中起着关键作用,已成为药物基础研究和工业化生产之间的联系人和指导者,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药学、药物制剂、中药学等药学类专业的核心主干课程,本课程的教学对学生掌握药学基本知识与技能起到主导作用,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具有剂型与制剂的设计、制备、生产以及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可使学生全面了解药学学科,掌握药物合理应用于人体的方式,为从事药剂学工作,研究探讨新剂型和新品种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药剂学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药剂学的基本概念;了解药剂学的研究领域和任务,掌握各种制剂的基本理论、处方组成、制备工艺和质量评价指标;掌握制剂制备的基本实验技能。为今后从事药学事业以及进一步深入学习药物制剂的新技术和新剂型奠定基础。

(一)理论、知识方面

1.了解各种剂型的质量要求、质量检查方法;了解药物制剂的最新研究进展;结合剂型制备,了解重要单元操作及主要设备的原理和应用;

2.理解相关剂型的分类、制剂形成理论;理解相关制备、检测方法以及特殊处理如灭菌方法的特点和使用范围;理解常见辅料的特点及使用;

3.掌握药剂学的概念,各种剂型的概念、特点、设计基础理论、制备过程及方法;掌握

常用的辅料种类、性能、特点、用途和常用量及其对制剂质量的影响;掌握制剂中药物释放规律和影响因素;掌握制剂稳定性考察的基本方法和要点。

(二)能力、技能方面

1.能设计简单的处方;会进行药物制剂稳定性研究及有效期的计算;。

2.掌握常见剂型的制备及制备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掌握常见药物制剂的生产专用设备、器械及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掌握主要药物剂型及制剂的质量检测方法;

3.熟练掌握各种制剂的处方分析方法;熟练掌握常见剂型和制剂的制备和检测方法;

三、课程教学内容与要求

(一)第一章绪论(4学时)

1. 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教学内容】

第一节药剂学的概念与任务(1学时)

第二节药物剂型的重要性与分类1学时)

第三节药剂学的分支学科(0.5学时)

第四节GMP、GSP、GCP、GLP与GAP(0.4学时)

第五节药典、药品标准和中国药典中的制剂通则(0.5学时)

第六节处方与调剂学(0.2学时)

第七节新药和新药审批办法(0.2学时)

第八节药剂学的沿革和发展(0.2学时)

【基本要求】

了解药剂学的发展;药物给药途径;药剂学的分支学科;药品质量标准的概念、分类、内容与作用;新药的概念及审批办法;

理解药剂学的任务;药物剂型的重要性及药物传递系统的概念;GMP、GSP、GCP、GLP 与GAP的全称及概念;药典的定义、作用及内容;处方的类型、用途;

掌握药剂学、药物剂型、药物制剂的概念;按照给药途径、分散系统进行分类的药物剂型;处方药的缩写及处方药与非处方药的区别。

2.重点、难点

重点:药剂学、药物剂型、药物制剂的概念;药物剂型的分类;处方药的缩写、处方药与非处方药的区别;

难点:药剂学的任务;药物剂型的重要性。

(二)第二章液体制剂(12学时)

1.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教学内容】

第一节概述(1学时)

第二节液体制剂的溶剂和附加剂(1学时)

第三节表面活性剂(2学时)

第四节增加药物溶解度的方法(1学时)

第五节溶液型液体制剂(1学时)

第六节胶体溶液型液体制剂(1学时)

第七节混悬型液体制剂(2学时)

第八节乳剂(1.5学时)

第九节按给药途径和应用方法分类的液体制剂(1学时)

第十节液体制剂的包装与贮藏(0.5学时)

【基本要求】

了解溶胶剂的概念与性质;乳剂的形成理论;合剂、搽剂、甘油剂、芳香水剂、醑剂的概念;液体制剂的包装与贮藏;

能根据情况选用合适的乳化剂;采用适当的方法破坏高分子溶液及混悬剂的稳定性;根据药物性质选择适当的药物加入方法;

理解混悬剂的制备及质量评价;乳剂的不稳定现象及质量评价方法;常用乳化剂的种类及特点;

掌握液体制剂的概念、特点、质量要求、分类;液体制剂常用溶剂和附加剂的种类、性质、作用和选用原则;表面活性剂的概念、分类、性质及应用;溶液型液体制剂的概念、分类和制备;混悬剂的概念、特点、性质及常用稳定剂;乳剂的概念、类型;

熟练掌握各种液体制剂的处方分析方法;增加药物溶解度的方法;混合表面活性剂HLB 的计算;Stocks定律的应用。

2.重点、难点

重点:液体制剂的概念、特点、分类;常用溶剂和附加剂;表面活性剂的概念、分类、性质及应用;溶液型液体制剂的概念、分类和制备;混悬剂、乳剂的概念、特点、性质及常用稳定剂;混合表面活性剂HLB的计算。

难点:高分子溶液、混悬剂、乳剂的稳定性;表面活性剂的性质、应用;混悬剂的性质;各种液体制剂的处方分析方法。

(三)灭菌制剂与无菌制剂(10学时)

1.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教学内容】

第一节概述(1学时)

第二节热原(1学时)

第三节注射剂的溶剂(1学时)

第四节注射剂的附加剂(2学时)

第五节注射剂的制备(2学时)

第六节输液剂(1学时)

第七节粉针剂(1学时)

第八节滴眼剂(1学时)

【基本要求】

了解热原的污染途径;注射用水的制备;注射用油的质量标准;等张溶液的概念;注射剂、输液剂、粉针剂、滴眼剂的制备方法与过程;输液剂的应用、分类;

能根据情况分析滴眼剂中药物的吸收影响因素;能利用简单的方法检查并除去热原;根据主药的性质设计简单的注射剂、滴眼剂处方;

理解注射剂的分类;热原的定义、组成、性质及除去方法;粉针剂的概念;

掌握注射剂的特点、给药途径、质量要求;常用的注射用溶剂;注射剂的附加剂以及作用;输液剂、滴眼剂的概念、附加剂及质量要求;

熟练掌握注射剂、输液剂、滴眼剂的处方分析;调节溶液渗透压的两种方法;

2.重点、难点

重点:调节溶液渗透压的两种方法;注射剂、滴眼剂的质量要求;热原的含义及性质;

难点:调节溶液渗透压的两种方法;热原的性质;注射用水的制备;

(四)散剂、颗粒剂(2学时)

1.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教学内容】

第一节粉体学基础(0.5学时)

第二节散剂(1学时)

第三节颗粒剂(0.5学时)

【基本要求】

了解粉体粒子大小的表示方法、测定方法;散剂、颗粒剂的质量检查项目及方法;

会计算水溶性混合物的临界相对湿度;会分析影响混合效果的因素;会分析散剂、颗粒剂的处方;

理解粉体的密度表示方法;倍散的概念;颗粒剂的分类;

掌握粉体的概念;粉体流动性的评价方法及改善流动性的方法;粉体的吸湿性;临界相对湿度的概念、缩写;散剂的概念、特点;等量递加法的适用情况;颗粒剂的概念;

熟练掌握散剂、颗粒剂的制备过程;等量递加法的操作;

2.重点、难点

重点:散剂、颗粒剂的制备;等量递加法的操作及适用情况;粉体流动性的评价方法;

难点:影响混合效果的因素;改善粉体流动性的方法;粉体粒子大小的表示方法、测定方法。

(五)胶囊剂、滴丸剂和微丸剂(4学时)

1.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教学内容】

第一节胶囊剂(2.5学时)

第二节滴丸剂(1学时)

第三节微丸剂(0.5学时)

【基本要求】

了解软胶囊的制备;胶囊剂的质量检查;微丸剂的概念;

会分析胶囊剂的处方;会设计简单的滴丸剂制备装置;

理解空胶囊的组成、质量与规格;滴丸剂的常用基质和冷凝液;

掌握胶囊剂的定义、特点、分类;胶囊的囊材及添加剂;滴丸剂的概念,特点;

熟练掌握胶囊剂的填充;滴丸剂的制备方法;

2.重点、难点

重点:胶囊剂的定义、特点、分类;胶囊的囊材;

难点:软胶囊、滴丸剂的制备;胶囊剂的特点。

(六)片剂(8学时)

1.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教学内容】

第一节概述(1学时)

第二节片剂的辅料(1学时)

第三节片剂的制备(2学时)

第四节片剂的包衣(1学时)

第五节片剂的质量评价(1学时)

第六节片剂的包装与贮藏(0.5学时)

第七节片剂新产品的试制(0.5学时)

第八节片剂举例(1学时)

【基本要求】

了解片重的计算方法;中药片剂的分类;包衣的常用设备;了解片剂的包装和贮藏;

能分析片剂制备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会使用单冲压片机;能采取适当的方法对中药材进行前处理;会分析片剂在压片及包衣中出现问题的原因并提出解决办法;会对片剂进行简单的质量评价;

理解崩解机理;理解单冲压片机的工作原理;糖包衣和薄膜包衣的优缺点;

掌握片剂的定义、特点、分类;片剂的常用辅料及作用;崩解剂、润滑剂的加入方法;压片的三要素;糖包衣和薄膜包衣的包衣材料;

熟练掌握湿法制粒压片的制备方法及过程;糖包衣和薄膜包衣的工艺及操作要点;片剂的处方分析方法;

2.重点、难点

重点:片剂的定义、特点、分类;片剂的常用辅料及作用;湿法制粒压片的制备方法及过程;糖包衣和薄膜包衣的工艺及操作要点;

难点:单冲压片机的工作原理;片剂制备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片剂在压片及包衣中出现问题的解决办法。

(七)药物制剂工程(4学时)

1.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教学内容】

第一节粉碎、过筛与混合(1学时)

第二节制粒(1学时)

第三节蒸发、蒸馏与干燥(0.5学时)

第四节中药材浸出(0.5学时)

第五节灭菌与无菌制剂(0.5学时)

第六节沉降、过滤与空气净化(0.5学时)

【基本要求】

了解粉碎度的计算及含义;常用设备的工作原理;粉末的分等方法;冷冻干燥法的工作原理;

能使用常用的粉碎、混合、蒸馏、干燥的设备;会分析影响粉碎、过筛、混合等操作的影响因素并解决出现的问题;会分析不同灭菌方法的使用范围;

理解粉碎、过筛、混合的含义和目的;中药材的浸出溶剂和辅助剂;中药材化学成分的分类;

掌握药筛的两种分等方法;制粒的含义与目的;中药材浸出原理与过程;灭菌的含义和目的;常用的灭菌方法原理;

熟练掌握粉碎、过筛、混合、蒸馏、干燥的常用设备和操作方法;中药材浸出的影响因素;中药材的浸出方法;

2.重点、难点

重点:药筛的两种分等方法;粉碎、过筛、混合、制粒的含义和目的;中药材浸出原理和方法;灭菌的含义和目的;

难点:常用灭菌方法的工作原理;影响中药材浸出的影响因素。

(八)软膏剂、眼膏剂和凝胶剂(4学时)

1.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教学内容】

第一节软膏剂(2学时)

第二节眼膏剂(1学时)

第三节凝胶剂(1学时)

【基本要求】

了解软膏基质应符合的要求;常用的水溶性基质;糊剂的概念与特点;

能分析影响软膏剂中药物释放、穿透和吸收的因素;能根据药物性质选择适当的药物加入方法;

理解凝胶剂的概念;常用水凝胶基质及其特点;

掌握软膏剂的概念、质量要求;常用的油脂性基质及其特点;乳剂型基质常用的乳化剂;眼膏剂的定义、质量要求、常用基质;

熟练掌握软膏剂的处方分析;软膏剂的制备方法;

2.重点、难点

重点:软膏剂的基质及特点;软膏剂的制备;

难点:乳剂型基质常用的乳化剂;影响软膏剂中药物释放、穿透和吸收的因素。

(九)第九章栓剂(4学时)

1.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教学内容】

第一节栓剂(2学时)

第二节膜剂(1学时)

第三节涂膜剂(1学时)

【基本要求】

了解置换价的概念;膜剂的分类;涂膜剂的概念及特点;

能把握栓剂制备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会利用置换价计算含药栓中基质的重量;分析膜剂的处方;

理解栓剂的治疗作用特点;栓剂基质的要求;膜剂的概念;

掌握栓剂的概念、质量要求;栓剂的常用基质及其特点;常用的成膜材料及其特点;

熟练掌握栓剂的制备方法及两种方法的优缺点;膜剂的制备方法及每种方法的适用范围;

2.重点、难点

重点:栓剂的概念、治疗作用特点、常用基质;膜剂的成膜材料及制备;

难点:置换价的概念及应用。

(十)气雾剂、喷雾剂与粉雾剂(4学时)

1.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教学内容】

第一节气雾剂(2学时)

第二节喷雾剂(1学时)

第三节粉雾剂(1学时)

【基本要求】

了解阀门系统的结构及工作原理;气雾剂的制备过程及注意事项;喷雾剂的简单装置;粉雾剂吸入装置的工作原理;

会分析气雾剂的处方;分析气雾剂与喷雾剂的区别;会根据规定对气雾剂、喷雾剂、粉雾剂进行质量检查;

理解气雾剂的附加剂;喷雾剂、粉雾剂的概念、特点、分类;粉雾剂的组成;

掌握气雾剂的概念、特点、分类、组成;现常用抛射剂;

熟练掌握抛射剂的填充方法;

2.重点、难点

重点:气雾剂的概念、特点、分类、组成;常用的抛射剂;气雾剂与喷雾剂的区别;

难点:阀门系统的结构及工作原理;气雾剂的制备过程及注意事项;

(十一)经皮给药制剂(6学时)

1.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教学内容】

第一节概述(1学时)

第二节药物经皮吸收的途径(1学时)

第三节经皮给药制剂的设计(2学时)

第四节经皮给药制剂的制备(1学时)

第五节经皮给药制剂的质量控制(1学时)

【基本要求】

了解经皮给药制剂的常用材料;皮肤的基本生理结构;经皮吸收促进剂;经皮给药制剂的制备方法;

会分析药物经皮吸收的影响因素;能设计简单的经皮给药系统;理解经皮给药系统的特点;经皮给药制剂的类型及每类制剂的结构特点;

掌握经皮给药系统的概念、缩写;经皮给药系统的结构及每部分的作用;

2.重点、难点

重点:经皮给药系统的概念、结构、类型;

难点:经皮给药制剂的制备;药物经皮吸收的影响因素;经皮给药系统的设计。

(十二)第十二章缓释、控释制剂(6学时)

1.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教学内容】

第一节概述(1学时)

第二节缓释、控释剂释药原理、方法(1学时)

第三节缓释、控释制剂的设计(2学时)

第四节缓释、控释制剂体内、体外评价(1学时)

第五节口服定时和定位释药系统(1学时)

【基本要求】

了解缓释、控释制剂的类型、骨架材料;缓控释制剂的体内、体外评价方法;

会分析影响缓控释制剂的设计因素;会分析简单的缓控释制剂处方;

理解缓控释制剂的释药原理和方法;口服定时和定位释药系统的概念;渗透泵型控释片剂的释药原理;

掌握缓释、控释制剂的概念、特点;

2.重点、难点

重点:缓释、控释制剂的概念、特点;缓控释制剂的释药原理和方法;

难点:缓释、控释制剂的类型;影响缓控释制剂的设计因素。

(十三)第十三章中药制剂(4学时)

1.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教学内容】

第一节概述(1学时)

第二节常用的浸出制剂(1学时)

第三节中药丸剂(0.4学时)

第四节浸出制剂的质量控制(1学时)

第五节中药新剂型(0.6学时)

【基本要求】

了解中药丸剂的概念、辅料;中药合剂的概念;

能区别酒剂与酊剂;流浸膏剂与浸膏剂;

理解常用浸出制剂;常见浸出制剂的概念、特点及制备;

掌握浸出技术与浸出制剂的概念;

熟练掌握酒剂与酊剂;流浸膏剂与浸膏剂的区别;

2.重点、难点

重点:浸出技术与浸出制剂的概念;酒剂与酊剂;流浸膏剂与浸膏剂的区别

难点:中药新剂型的概念以及制备;

(十四)药物新剂型与新技术(6学时)

1.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教学内容】

第一节靶向制剂(2学时)

第二节固体分散体(1学时)

第三节包合技术(1学时)

第四节微型包囊技术(2学时)

【基本要求】

了解微乳、微球、纳米粒的概念及制备;固体分散体的概念、类型、制备;微型包囊的囊材与制备;

能进行包合物的制备;

理解脂质体的组成、结构、作用特点、制备;微型包囊的概念、特点;

掌握靶向制剂的含义、特点、分类;主动靶向制剂、物理化学靶向制剂的类型;包合技术的概念、材料及特点;

2.重点、难点

重点:靶向制剂的含义、特点、分类;包合技术的概念、材料及特点;

难点:脂质体的制备;微型包囊的制备。

(十五)药物制剂的稳定性(4学时)

1.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教学内容】

第一节概述(1学时)

第二节制剂中药物的化学降解(1学时)

第三节影响药物制剂降解的因素及稳定化方法(1.5学时)

第四节药物制剂稳定性试验方法(0.5学时)

【基本要求】

了解药物制剂稳定化的方法;药物制剂稳定性试验方法;

掌握制剂中药物的化学降解途径及影响因素;

熟练掌握药物半衰期和有效期的计算;

2.重点、难点

重点:药物半衰期和有效期的计算;制剂中药物的化学降解途径及影响因素;难点:药物制剂稳定化的方法

(十六)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自学)

(十七)药物制剂的配伍变化与相互作用(自学)

(十八)临床药学概论(自学)

四、实践教学内容与要求

五、学时分配表

六、大纲说明

药剂学是以剂型为中心研究其配制的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质量控制和合理应用的综合性学科,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药理学、生理学、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等学科理论知识,能够熟练操作常用的实验器材和设备。总学时数,第一学期72学时,为考查课,第二学期54学时,为考试课,考核方式为理论和实践操作结合,理论成绩占总成绩的70%,实践考核占30%。理论教学以多媒体课件为主,结合图片、动画、视频,实践教学主要训练学生的操作及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教师进行随堂辅导。

七、推荐教材及参考书

[1] 中国药典. 2010

[2] 韦超. 药剂学. 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2.08

[3] 李向荣. 药剂学.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0.02

[4] 狄留庆. 中药药剂学.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06

执笔:审阅:审批:

药剂学教学习题

《药剂学》练习题 第一章总论 一、名词解释 1. 药剂学 2. 药典 3. 处方 4. GMP 5. GLP 6. DDS 7. OTC 8. USP 9. 制剂 10. 剂型 11. 溶液型分散系统 12. 乳剂型分散系统13. 混悬型分散系统 14. 非胃肠道给药制剂 15. 固体型分散系统 16. 气体型分散系统 二、思考题 1. 药剂学的分支学科有哪些?试分别解释各学科的定义。 2. 药剂学研究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3. 药剂学总体发展可划分为哪三个时期? 4. 现代药剂学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5. 目前颁布的中国药典和国外药典有哪些?最新版本是哪一版? 6. 简述药剂学的进展。 7. 药物剂型可分为几类?试分别叙述。 8. 剂型的重要性主要包括哪些? 9. 药物制剂和剂型的发展可分为哪四个时代?试分别叙述。 10. 药物制剂的基本要素是什么? 11. 试述药物制剂与多学科的关系。 12. 试述片剂在制备与贮存期间的注意事项。 第二章液体制剂 一、名词解释 1.液体药剂 2.流变性 3.溶解、溶解度和溶解速度 4.潜溶和助溶 5.增溶和胶束 6.HLB值、CMC、cloud point 7.乳剂和混悬剂 8.凝胶和胶凝 9.絮凝和反絮凝 10.微乳和复乳 11.Zeta 电位 12. 娇味剂 13. 芳香剂 14. 着色剂 15. 掩蔽剂 二、思考题

1.液体制剂的特点及其分类方法有哪些?简述均相和非均相液体制剂的特征。试述分散度与疗效、稳定性之间的关系。牛顿流体的特点是什么?非牛顿流动流动曲线有哪几种类型? 2.流变学在药剂学中的有何应用? 3.增加药物溶解度的方法有哪几种? 4.根据 Noyes-Whitney 方程,简述影响溶解速度的因素。 5.试述表面活性剂定义、分类及结构特点。 6.影响表面活性剂增溶的因素有哪些? 7.试举例简述各类表面活性剂的特点和在药剂学中的应用。 8.简述表面活性剂的生物学性质。 9.何谓胶体溶液?有哪两类? 10.试述分子胶体和微粒胶体在结构、性质和稳定性方面的异同点。 11.热溶法冷溶法制备糖浆剂的优缺点有哪些? 12.试述乳化剂定义、种类及其乳化作用机理。 13.试述决定乳剂类型的主要因素及其转相方法。 14.简述微乳和普通乳剂的主要区别及其制备方法。 15.混悬剂处方中常用的稳定剂有哪几类? 16.何谓絮凝和反絮凝剂?其作用机理如何? 17.混悬剂的制备方法有哪些?其质量评价方法有哪些? 第三章无菌制剂和灭菌制剂 一、名词解释 1. 灭菌制剂和无菌制剂 2. 注射剂和输液 3. 等渗和等张 4. 热原和反渗透 5. 原水、纯化水和注射用水 6. 滴眼剂和洗眼剂 7. 海绵剂和冻干制剂 8. 灭菌法 9. 无菌 10. 防腐和消毒 11. 湿热灭菌法 12. 低温间歇式灭菌法 13. F 值和 Fo 值 14. 工业净化和生物净化 15. 层流和紊流 二、思考题 1.药剂学中灭菌法可分为哪几类?物理灭菌技术主要包括哪些方法? 2.影响湿热灭菌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3.使用热压灭菌设备时应注意哪些事项?

工业药剂学教学大纲汇编

《工业药剂学》教学大纲 供本科药物制剂专业用 一、说明 1、该课程的目的和任务 工业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剂型及制剂的理论、生产制备技术和质量控制的综合性应用技术学科,是本专业的专业课。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获得药物剂型及制剂的基本理论、制备技术、生产工艺和质量控制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为从事药物制剂的生产、研究、开发新制剂和新剂型等工作奠定基础。 2、课程的基本要求 掌握药物剂型及制剂设计的基本原理,掌握常用剂型的制备技术和方法,质量控制及常用辅料;熟悉制剂生产的单元操作。 3、学时安排 68学时。 4、教材选用 教材:《药剂学》(第七版),崔福德主编。参考教材:《药剂学》(第四版),屠锡德等主编;《现代药剂学》,平其能主编。 二、教学内容和要求 第1章绪论(2学时) [基本内容]工业药剂学及相关课程的研究内容及其发展;药物剂型的基本知识及相关法规。 [基本要求]掌握工业药剂学及相关课程的定义与研究范围,掌握药物剂型、制剂的重要意义及要求,熟悉药典、处方及GMP、GLP等重要名词术语的定义及意义;了解药剂学的历史、现状和发展及新药报批内容。 第2章处方前设计与优化技术(4学时) [基本内容]药物制剂处方前设计的意义、内容和重要方法。 [基本要求]掌握药物制剂处方前设计的概念、意义及要点,掌握药物重要理化性质对处方设计的意义;掌握药物的吸收、消除等体内特性对处方设计的意义;熟悉处方前设计中常用的的方法及对策,了解常用优化设计方法。 第3章药物制剂稳定性(4学时) [基本内容]药物制剂稳定性研究的意义、原理和方法。 [基本要求]掌握药物制剂稳定性研究的意义、影响药物制剂稳定性的因素与稳定化方法,掌握恒温加速试验的原理、方法及有效期预测;了解药物的化学降解途径及稳定性试验其它方法;了解新药报批中稳定性实验要求。

医用物理学讲课教案

《医用物理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医用物理学 二、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11030003 课程性质:必修 英文名称:Medical Physics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 教学总学时:48 学分:3.5 先修课程:人体解剖学、教育学 适用专业:护理类专业 开课教学系:护理系 开课教研室:电气电工教研室 学生对象:本科二年级学生 三、课程制定依据 本标准依据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对护理队伍建设领域所对应的工作岗护理人才要求的技能标准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年)》、《国务院关于当前护理教育的若干意见》而制定。 四、课程简介

医学物理学是高等医学教育中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它的任务和目的是: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医学科学所需要的物理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学习后续课程以及将来从事医疗卫生、科学研究工作打下必要的物理基础。教学内容是以高中毕业为起点,以学习医学科学所需要的物理“三基”内容为主,对物理学与医学联系密切相关的内容应作比较广泛和深入的讨论,但主要是针对这些医学问题中的物理学原理,不应过多地涉及具体的医学内容。对于那些为了保持物理学体系所必须保留而又与中学重复的内容,要求学生掌握,但不作讲授。对于全新的或是根据专业需要应加强的内容,即是教师讲授和要求学生掌握的内容,也应做到少而精,既保证教学质量又不使学生负担过重。 五、课程目标 (一)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 1. 掌握物体弹性的基本理论、流体的运动规律、液体的表面张力、毛细现象、气体栓塞。 2. 掌握机械振动的基本规律、机械波的传播规律。 3. 掌握光的干涉、光的衍射、球面成像规律、视力矫正方法。 (二)基本技能

病理学教学大纲

病理学 pathology 第一章细胞、组织的适应和损伤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各类适应及变性的概念及形态学特点(光镜及电镜特点)。 2、掌握坏死的概念以及各种坏死类型的形态学特点。 3、了解和掌握细胞损伤和适应的原因及发生机制。 (二)教学内容 1.细胞适应和细胞老化 (1)掌握肥大的概念,熟悉其类型。 (2)掌握增生的概念,熟悉其常见类型。 (3)掌握萎缩的概念和类型。 (4)掌握化生的概念和常见类型。 (5)熟悉老化的概念,了解老化的机制。 2. 细胞、组织的损伤 (1)熟悉细胞、组织损伤的原因。 (2)了解细胞、组织损伤的机制。 3. 细胞、组织的损伤的形态学改变 (1)变性 ①掌握细胞水肿的概念及病理变化。 ②掌握脂肪变性的概念、肝细胞脂肪变性的病理变化及发病机制。 ③掌握玻璃样变的概念、类型,熟悉其病理变化。 ④掌握纤维素样变性的概念,了解其病理变化。 ⑤掌握病理性色素沉积的类别,熟悉脂褐素、含铁血黄素沉积的病理特点和形成过程。 ⑥掌握病理性钙化的概念,熟悉其类型。 (2)细胞死亡 ①掌握坏死的概念、病理变化和类型及各类型的病理变化。 ②熟悉坏死的结局。

③掌握凋亡与坏死的区别,熟悉凋亡的形态特点、发生机制及生物学意义。 第二章损伤的修复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和掌握再生概念、类型、调控及各组织细胞的再生能力。 2、掌握肉芽组织的概念、组成成分及作用。 3、掌握创伤愈合基本过程和类型。 (二)教学内容 1.再生 (1)掌握再生的概念、类别和各组织的再生能力及其包含的细胞种类。 (2)熟悉上皮、毛细血管和外周神经的再生过程,了解其它组织的再生过程。 (3)熟悉修复的概念 2.细胞的生长和调控 了解再生的调控及生长因子和生长抑素的概念和作用。 3. 纤维性修复 (1)掌握肉芽组织的结构和功能。 (2)熟悉肉芽组织的结局。 (3)了解瘢痕组织的形态,了解其对机体的作用。 4. 创伤愈合 (1)掌握骨折愈合的过程。 (2)熟悉皮肤创伤愈合的基本过程和类型。 (3)了解影响创伤愈合的因素。 第三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淤血、血栓形成、栓塞、梗死的定义,它们的类型、病变特点、结 局及临床病理联系。 2、掌握血栓形成、栓塞、梗死之间的病理联系。 3、了解血栓形成、栓塞、梗死对机体的影响及临床表现。

药剂教案

课程名称:药剂学 授 课 对 象 系别:药剂学系 年级:2009 班级:药学本科 本单元 (章节) 学时数 4学时 课 程 类 型 大 课(√) 实验课( ) 讨论课( ) 章节题目 第三章 表面活性剂 教学目 的 掌握表面活性剂的概念、结构特征、分类;掌握表面活性剂的基本性质与应用; 熟悉表面活性剂的生物学性质。 了解表面活性剂的吸附性; 教 学 内 容 重点(△) 难点(○) 疑点(?) 时间 分配 (分钟) 举例/教具 1、概述 表面活性剂的概念、结构特征及表面活性剂的吸附性。 2、表面活性剂的分类 离子型、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及新型表面活性剂的种类。 3、表面活性剂的基本性质和应用 临界胶束浓度及测定;HLB值;表面活性剂的增溶作用及其应用;其他应用。 4、表面活性剂的生物学性质 对药物吸收的影响;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毒性;刺激性。△ △ △○ 20 30 95 15 多媒体 图解 联系生活中用到的表面 活性剂举例 图解 举例 讲授 讨论、思考题、作业: 1.表面活性剂的定义、种类、每类代表及特点? 2.CMC、昙点的定义,HLB的含义及计算。 3.表面活性剂的特性及其在药剂中的应用? 参考书目: 1.苏德生,王思玲主编.物理药剂学.第1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2.殷恭宽主编.物理药学.第1版,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3. 授课教师:汪效英2009年4月1日

课程名称:药剂学 授 课 对 象 系别:药剂学系 年级:2009 班级:药学本科 本单元 (章节) 学时数 2学时 课 程 类 型 大 课(√) 实验课( ) 讨论课( ) 章节题目 第四章 微粒分散体系 教学目 的 掌握分散体系的概念、分类及微粒分散体系在药剂学中的意义;微粒分散体系的基本特性;微粒分散体系的物理稳定性 熟悉微粒大小的测定方法;微粒大小与体内分布的关系;微粒分散体系的热力学动力学、光学性质 了解微粒分散体系的物理稳定性相关理论 教 学 内 容 重点(△) 难点(○) 疑点(?) 时间 分配 (分钟) 举例/教具 1. 概述 分散体系的概念、分类;微粒分散体系在药剂学中的重要意义。 2. 微粒分散系的主要性质与特点 微粒大小及测定方法;微粒大小与体内分布的关系;微粒的动力学性质、光学性质、电学性质。 3. 微粒分散体系的物理稳定性 微粒分散体系的热力学稳定性、动力学稳定性、絮凝与反絮凝。 4. 微粒分散体系的物理稳定性的相关理论△ △○ △○ 15 45 30 自学 多媒体 实例 图解 讨论、实例 图解、讲授 讨论、思考题、作业: 1. 简述微粒分散系在药剂学中的应用。 2. 试述微粒大小与体内分布的关系?有何意义? 3. 什么是絮凝、反絮凝,有何意义? 参考书目: 1.苏德生,王思玲主编.物理药剂学.第1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2.殷恭宽主编.物理药学.第1版,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3. 授课教师:汪效英2012年4月8日

《药剂学》教学大纲

《药剂学》教学大纲 大纲说明 课程代码:3835032 总学时:48学时(讲课48学时) 总学分:3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限选) 适用专业::生物工程本科 预修要求:药物化学、制药工艺学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任务: 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剂型的配制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和合理应用等的综合性技术学科。药剂学是本专业的专业课,其任务是在学习物理化学,药物化学,药理学和药物分析等课程的基础上,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具有药物剂型和制剂的制备,生产以及质量控制和合理应用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为从事临床合理用药和提供安全,有效,稳定和使用方便的药品等工作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的: 1)掌握药剂学中的各种基本概念,是药剂学的重要内容。掌握概念要准确,应用要灵活。 2)掌握药剂学中各剂型的定义、特点、质量要求、制备工艺、制剂理论及质量控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掌握制剂处方设计、常用辅料的种类、特点和应用。 3)掌握生物药剂学及药物动力学基本概念和内容。 4)熟悉制剂临床合理应用。 5)熟悉药剂学的发展趋势。 6)了解制剂中常用设备的种类、性能、特点、使用方法及安全措施。 三、教学基本要求: 1)熟悉各种剂型的定义和特点,掌握主要剂型设计基础理论,基本处方分析,制备过程,质量要求(包括溶液剂,糖浆剂,混悬剂,乳剂,胶囊剂,滴丸剂,片剂,注射剂,滴眼剂,软膏剂,栓剂,浸出制剂,气雾剂,微囊剂,缓释制剂与控释制剂)。 2)了解重要敷料操作及主要设备的原理和应用。 3)掌握重要辅料的性能,特点,用途和常用量。 4)了解制剂中药物降解的途径,规律和影响因素,稳定性试验的基本方法。 5)了解现代新型给药系统的基本类型,特点和一般制备方法。 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原则性建议: 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体现“少而精、要管用”的原则,进行启发式的教学,对于紧密联系化学工艺设计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将理论知识融会贯通,从而服务于实践。引导学努力运用现代教学手段。 五、大纲使用说明: 本校四年制生物工程本科专业统一使用本大纲 大纲正文 第一章绪论学时:2学时 本章讲授要点:药物剂型概论(给药途径与药物剂型、药物剂型的分类),处方药与非处方药,GMP与GLP的内容;药剂学的概念与任务、辅料在药物制剂中的应用、药典与药品标准简介、药剂学的沿革和发展;药剂学的分支学科 重点:药剂学的定义、重要性、研究内容与任务 难点:剂型、制剂等名词的意义

《医学物理学》课程实验教学大纲.doc

《医用物理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要求:掌握流体、液体表面现象、声波、磁场、电场、电流、几何光学、波动光学、X射线、核医学成像技术的物理原理;理解物理现象的基本过程;了解物理因子与生物体的相互作用规律等。 二、内容和要求 【要求】通过对物理学研究对象的了解,弄清物理学与现代医学的内在联系。 【内容】物理学的研究对象,物理学与医学的关系。 第一章力学基本定律 【要求】在中学力学知识的基础上总结提高,对医学上需要的力学基础知识作进一步的讨论,掌握物体弹性的一般规律,为了解生物组织的力学性质打基础。 【内容】刚体的转动角量与线量的关系转动动能与转动惯量力矩与转动定律动量矩守恒定律,物体的弹性,应力与应变,杨氏弹性模量,骨骼与肌肉的力学性质。 第二章流体的运动 【要求】掌握理想流体和稳定流动的概念、连续性方程、伯努力方程与泊肃叶定律及其应用;理解层流与湍流、雷诺数的概念、粘性流体的伯努力方程的物理意义;了解心脏作功、血液的粘度及其影响因素、人体循环系统中的血流特点。 【内容】 1.理想流体的流动 理想流体,稳定流动,液流连续原理。 2.伯努利方程 伯努利方程及应用。 3.实际流体的流动 流体的粘滞性,层流、湍流、雷诺数,泊肃叶方程,流量与流阻、压强差的关系,粘性流体的伯努力方程。 4.斯托克斯定律 斯托克斯定律,沉降速度。 5.血液在循环系统中的流动 心脏作功,血流速度分布,血流过程中的血压分布。 重点:1.稳定流动的概念,流体连续原理的应用。 2.伯努利方程的意义及其应用(计算和解释现象)。 难点:伯肃叶公式推导。

第三章振动、波动和声波 【要求】深入掌握振动与波动的基本规律。了解声学的基本概念和超声的特点及医学应用。 【内容】简谐振动谐振动方程相位相位差旋转矢量法谐振动能量振动的合成同方向同频率谐振动的合成垂直方向同频率谐振动的合成受迫振动阻尼振动共振波的产生和传播简谐波的波动方程波的强度波的衰减惠更斯原理波的叠加原理波的干涉和衍射声波声压声阻声强声强级和响度级超声的产生与接收超声的性质超声诊断与治疗多普勒效应超声血流计 第四章分子动理论 【要求】掌握液体表面张力的基本规律。掌握液体的表面张力、表面能的概念,弯曲液面的附加压强;理解毛细现象和气体栓塞;了解表面活性和表面吸附。 【内容】表面张力和表面能表面张力系数及物理意义表面吸附和表面活性物质弯曲液面的附加压强毛细现象气体栓塞 重点:表面张力,表面能,附加压强,气体栓塞。 难点:弯曲液面的附加压强 第五章热力学基础 【要求】掌握热力学第一、第二的基本内容。 【内容】功内能和热量热力学第一定律人体的能量平衡理想气体的等值过程热力学第二定律熵热力学和生命系统 第六章静电场 【要求】掌握描述静电场的两个物理量(场强和电势)的性质及关系。了解外电场与电介质的相互作用。掌握电场强度的概念及计算方法,理解高斯定理的内涵、电势的定义及求解方法、电偶层的电势;了解心电场的形成和心电图的测量原理。 【内容】电场强度点电荷的电场场叠加原理偶极子的场强电通量高斯定理电场力的功电势等势面偶极子的电势场强与电势的关系电势梯度静电场中的电介质电介质的极化极化强度介电常数电容器静电场的能量重点:高斯定理及其应用,电偶极子的电势和电偶层 难点:心电场的形成和心电图的测量原理 第七章稳恒电流 【要求】掌握电流产生的原因及其流动规律,了解生物电势的来源。掌握基尔霍夫定律,稳恒电流的性质;了解生物膜电位的形成。 【内容】稳恒电流电流密度欧姆定律的微分形式电源电动势电解质的导电性离子迁移率含源电路的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直流电在医学中的应用重点:基尔霍夫第一定律、第二定律及其应用 难点:生物膜电位的形成 第八章光学 【要求】通过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认识光的波动性质。通过光的偏振,认识光是横波。掌握相干光的概念,偏振光概念,马吕斯定律;了解双缝干涉及明暗纹条件、单缝衍射及明暗纹条件、偏振光的产生和检验。掌握单球面折射系统、共

病理学教学大纲

病理学教学大纲 (供六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使用) 前言 病理学(Pathology)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学科,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病理学的任务是运用各种方法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生发展规律,包括发病机理和病理变化,以及疾病的转归和结局,从而阐明疾病的原理和本质,为疾病的诊断、预防和治疗提供科学的理论根据。 本教学大纲的制定是根据本校六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及教学学时,在2000年制定的教学大纲基础上修订而成。 教学内容以常见病、多发病为重点,适当介绍国内外病理学新进展,反映现代科学水平,通过理论讲授与实验课实习,使学生掌握临床医学专业必需具备的病理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独立思考、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为今后的学习与实践工作打下牢固的基础。通过新进展及新技术的介绍,使学生了解本学科的发展动态及趋势,以适应未来医学发展的需要。 为方便学生学习,本大纲将教材内容分为“掌握”、“熟悉”和“了解”三级要求。“掌握”即对教材内容必须要理解透彻,并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记忆;“熟悉”是指对教材的内容能理解清楚,记住其中的主要内容;“了解”是要求能理解教材中的内容,能记住内容的梗概。 理论教学部分 绪论 1.3. 目的要求: 了解病理学的概念、内容及基本任务。了解病理学在医学中的地位、常用的研究方法及发展史。 2.4. 教学内容: 病理学的基本概念、内容及任务;病理学在医学中的地位;病理学的研究方法及发展史。

第一章细胞、组织的适应和损伤 1.目的要求: 掌握萎缩的概念和类型,掌握肥大的概念,熟悉其类型,掌握增生的概念,熟悉其常见类型,掌握化生的概念和常见类型。 熟悉细胞、组织损伤的原因,了解细胞、组织损伤的机制。 掌握变性的概念;掌握细胞水肿的概念及病理变化;掌握脂肪变性的概念、肝细胞脂肪变性的病理变化及发病机制;掌握玻璃样变的概念、类型及病理变化;掌握纤维素样坏死的概念及其病理变化;熟悉病理性色素沉积的类别及脂褐素、含铁血黄素沉积的病理特点和形成过程,熟悉病理性钙化的概念及类型;了解淀粉样变性、粘液样变性的概念; 掌握坏死的概念、基本病变和类型及各类型的病理变化,熟悉坏死的结局,掌握凋亡的概念及其与坏死的区别,熟悉凋亡的形态特点,了解凋亡的机制及生物学意义 2.教学内容: (1)(3)细胞适应和细胞老化:萎缩、肥大、增生及化生。 (2)(4)细胞、组织的损伤:原因、机制、类型和形态学改变。 第二章损伤的修复 1.目的要求: 熟悉修复的概念;掌握再生的概念、类别和各组织的再生能力及其包含的细胞种类;掌握上皮、毛细血管和外周神经的再生过程,了解其它组织的再生过程 了解细胞再生与分化的分子机制、细胞外基质在细胞再生过程中的作用。 熟悉纤维性修复的概念,掌握肉芽组织的概念、形态特征、作用及结局;掌握瘢痕组织的形态,熟悉其对机体的作用。 掌握创伤愈合的基本过程和类型;熟悉骨折愈合的过程;了解影响创伤愈合的因素。

项目教学法在药剂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项目教学法在药剂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孟鑫 来源:《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 2020年第12期 【作者简介】孟鑫(1991—),女,硕士,研究方向:药剂学。 孟鑫 (江苏护理职业学院,江苏淮安 213001) 摘要:本文分析高职院校药学专业的药剂学的教学现状。采用项目教学法,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展课程教学,以期提升教学效果,为高职院校药学专业药剂学课程教学改革提出具体思路。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药剂学;课程教学 当前,随着医药行业飞速发展,对药学专业人才培养要求越来越高。地方高校立足于行业发展,服务于区域经济,根据现代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的需要,结合药学专业培养目标,结合当下就业形势与专业实际需要,着重培养面向生产、调剂、服务与管理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药学专门人才[1]。课程是人才培养中的重要载体。教学中学生需要掌握操作技能,同时需要学生熟悉药品的生产、检验、研发等过程。了解药学相关岗位的职业要求,增强职业能力,增强就业竞争力,为将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因此,如何改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培养药学应用型人才,成为高校教师探索的重要课题。 高职教育课程教学应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培养技能为核心”的培养模式[2]。专业课程应当以项目为载体,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药剂学是药学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研究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质量控制和合理使用的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传统的药剂学教学方法单一,以教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学习的知识在实践中难以应用。实施项目教学法对学生操作技能、创新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影响[3]。项目学生为主体开展,激发学生的实践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具有重要意义。现以药剂学课程为例,探索项目教学法在药剂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一、药剂学课程教学现状 传统的教学理论与实践教学分开。理论教学由教师进行讲解,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实践教学经教师讲解演示,学生实践、撰写实验报告方式为主。实践中学生未能主动学习,也没有深入思考实验设计思路和操作过程。另外,由于课时较短,很多实验无法完整进行只能分次,单次教学中难以进行完整知识学习,不利于连贯性的学习药剂学知识[2]。传统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应当为教学中的主体,难以调动学生积极学习的兴趣。根据药剂学课程的学科特点,综合能力要求高,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而很多院校GMP实训中心面积不够,仪器设备有限,不能满足每位学生的操作练习。教师演示,学生也难以真正掌握操作技能并加以应用。仅依靠实训教学也无法使学生体验药品生产实际的工作过程,学生难以了解药品生产企业实际的生产、质控过程。难以提高教学质量,也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实训教学考核评价形式单一。很多考核以实验报告的形式为主,而实验报告无法客观、全面地反映学生学习效果,也不利于对学生操作技能、核心职业能力的考核,需要运用更全面、完整、客观的方式进行教学考核与评价[3]。应当增强过程性考核,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模式,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目前,人才培养注重对学生思维逻辑、创新创造、综合素质及职业素养的培养,而项

中药药剂学教学大纲

《中药药剂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中文名称:中药药剂学 课程英文名称:Pharmaceutic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课程编号:ZH21303 课程类型:专业核心课 学时:(总学时72、理论课学时52、实验课学时20) 学分:4 适用对象:中药学本科专业 先修课程:中药学、方剂学、中药化学、中药药理学 课程简介: 中药药剂学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药剂的配制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和合理应用等内容的一门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 《中药药剂学》是中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它不仅与本专业的各门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其他专业课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且与中药工业化生产和临床医疗密切相关,也是连接中医与中药的纽带,是实现中药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本门课程的课堂讲授、实验教学和教学实习,使学生能够掌握中药常用剂型的概念、特点、制备工艺和质量控制等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掌握现代药剂学的有关理论与技术;熟悉药剂常用辅料,专用设备的基本构造、性能及使用保养方法等内容;了解国内外药剂学研究新进展。为今后从事中药新药的研制开发和解决药剂生产中有关技术问题奠定较坚实的基础。 一、教学目标及任务 本门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要求,要保持中医药理论体系的特点,加强中药传统理论知识与现代科学技术的有机结合,药剂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技能相结合,继承传统药剂与发展现代剂型相结合,尽量避免与其他学科不必要的内容重复。在新内容上要有较大幅度的增加、扩展,如超细粉碎,超临界流体提取,半仿生提取,超声提取,絮凝沉淀,大孔树脂吸附,超滤,高速离心,喷雾干燥,冷冻干燥,一步制粒,凝胶剂,巴布剂,灌肠剂,中药注射剂指纹图谱,等等。充分反映了中医药的新法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辅料。体现了本门课程的科学性、时代性和适用性。 本门课程大致分为4大部分,第一部分为“中药调剂”;第二部分以“药剂制备基础”为主,配合散剂、浸出药剂、液体药剂等剂型;第三部分为“中药剂型”,基本上按液体、半固体、固体、气体剂型顺序编排;第四部分为“药物制剂新技术、新制剂与疗效”为中药现代化研究打下初步基础。

药物制剂教学大纲20120314

常州市工贸技工学校 药物制剂专业 课 程 教 学 计 划 学制 3年 招生对象应届初中毕业生或相当学历者学校(盖章)常州市工贸技工学校 填报日期 2012年3月

一、培养目标与业务标准 表1 培养目标与业务规格表 (一)公共基础课 1、德育 (1) 职业道德与生涯规划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旨在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与职业指

导。其任务是:使学生了解职业、职业素质、职业道德、职业个性、职业选择、职业理想的基本知识与要求,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掌握职业道德基本规范,以及职业道德行为养成的途径,陶冶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操;形成依法就业、竞争上岗等符合时代要求的观念;学会依据社会发展、职业需求和个人特点进行职业生涯设计的方法;增强提高自身全面素质、自主择业、立业创业的自觉性。 2、语文 在初中语文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现代文和文言文阅读训练,提高学生阅读现代文和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加强文学作品阅读教学,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加强写作和口语交际训练,提高学生应用文写作能力和日常口语交际水平。通过课内外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扩展必需的语文基础知识,养成自学和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接受优秀文化熏陶,形成高尚的审美情趣。 3、英语 在初中英语的基础上,巩固、扩展学生的基础词汇和基础语法;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和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使学生能听懂简单对话和短文,能围绕日常话题进行初步交际,能读懂简单应用文,能模拟套写语篇及简单应用文;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继续学习的能力,并为学习专门用途英语打下基础。 4、数学 在初中数学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基础知识。必学与限定选学内容:集合与逻辑用语、不等式、函数、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数列与数列极限、向量、复数、解析几何、立体几何、排列与组合、概率与统计初步。选学内容:极限与导数、导数的应用、积分及其应用、统计。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基本运算、基本计算工具使用、空间想像、数形结合、思维和简单实际应用等能力,为学习专业课打下基础。 5、计算机基础 在初中相关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常用操作系统的使用、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操作和使用,掌握计算机操作的基本技能,具有文字处理能力,数据处理能力,信息获取、整理、加工能力,网上交互能力,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 6、体育 在初中相关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体育与卫生保健的基础知识和运动技能,掌握科学

《医学影像物理学》教学大纲

《医学影像物理学》 Medical Imaging Physics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中文名:医学影像物理学 英文名:Medical Imaging Physics 2.课程代号:20228830 3.课程类别:基础课(选修) 4.学时:54 学分: 3 二、教学目的及要求 医学影像物理学是物理学院应用物理系医学物理方向的必修课。课程主要介绍现代四大医学影像技术,即X射线影像(包括普通X射线成像,数字X射线成像及X-CT),放射性核素成像,磁共振成像和超声成像的物理,数学原理和相关的计算机技术。课程结合物理与数学知识,侧重对成像原理进行介绍,同时也对医学成像的前沿技术如数字化成像和具体设备进行一定程度的介绍。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同学们可以加深过去所学到物理知识的应用,对医学影像设备的工作原理,相关技术有相当程度的了解,也为将来在相关行业从事工作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本课程也适合对医学影像和数字成像技术、设备感兴趣的同学选修。课程要求具备高等数学,和普通物理学的学习基础。 学完本课程后要求学生掌握X射线产生装置的原理和基本结构、X射线摄影和透视的原理、数字X射线成像技术的原理、CT的图像重建方法的分类和滤波反投影法的原理;核磁共振的基本概念、核磁共振过程的宏观描述、空间编码和成像原理;放射性核素成像的基本原理、Gamma照相机、PET和SPECT原理;声学的基本概念、超声的基本性质和在媒质中传播的特点、超声成像的种类、B超原理。 三、教学内容 a)普通X射线成像 8 b)数字化X射线成像技术 7 c)X射线 CT 8 d)成像后数字图像处理技术 3 e)核磁共振现象 6 f)磁共振成像 7 g)放射性核素成像 6 h)超声成像 9 四、教材 教材名称:本课程教材为《医学影像物理学》,2000年11月,人民卫生出版社。 教材作者:张泽宝主编 五、主要参考资料

病理学教学大纲

病理学教学大纲 (供五年制临床医学、儿科医学专业使用) 冃u m 病理学是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改变和转化规律的一门医学基础学科。通过认识和掌握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机体在疾病过程中的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改变以及这些变化与临床表现的联系,从而揭示疾病的本质,为临床正确诊断、治疗和预防疾病提供实践依据。因此,病理学被称为基础与临床之间的桥梁课程。 在临床医学实践中,病理学诊断又是诊断疾病的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因此病理学也属于临床医学的一部分。许多疾病往往须借助病理学的研究、检查才能得出结论,如脱落细胞学检查、活体组织检查,尸体解剖检查以明确诊断和死亡原因,提高临床医疗水平。 本大纲内容力求体现三基(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原则,目的是向学生传授病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病变,为学生的后期临床学习打下基础。同时要

体现当今病理学的最新进展,适当地介绍一些新的尤其是分子病理学方面的理论, 强调临床和病理的结合。加强了病理学总论的讲授和减少了各论中学生在后期临床 课程学习中将重点介绍的疾病。 目录 绪论 ........................................... ...... (-1-)- 第一章 血液循环障碍 ................................... (T) 第二章细胞和组织损伤与修复 (1) 第三章炎症 ........................................ ::……(-2) 第四章肿瘤总论、淋巴造血系统肿瘤??.: .................. (? 2)…… 第五章 心血管系统疾病.. ................. : ............ (3) .... 第六章 呼吸系统疾病 (3) 第七章 消化系统疾病 (4) 第八章 泌尿系统疾病 ( 5) 第九章 女性生殖系统疾病 ( 5) 第十章 神经系统疾病 ( 6) 第十二章 传染病和寄生虫病 第十一章 内分泌系统疾病 6)

药剂学说课稿

药剂学说课 一、课程定位 《药剂学》课程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药学专业的重要专业课之一。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制剂的处方设计、基本理论、制备工艺和合理应用的综合性技术学科,具工艺学性质。学习药剂学是药学生产、临床、经营管理服务等药学一线岗位的需要,是从事药学专业领域实际工作基本的职业能力和职业技能。 二、课程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常用制剂的生产制备流程,熟悉常用制剂的制备工艺; 2.掌握常用制剂的基本概念、基本的理论; 3.掌握常用制剂的质量评定知识; 4. 掌握基本的调剂知识; 5.了解药剂学的分枝学科与新剂型等药剂学的发展前沿。 (二)能力目标 1.具备基本的调剂技能; 2.具备药物制剂的基本操作技能; 3.具有常用医院制剂与常规制剂的制备能力; 4.具有常用制剂的质量评定能力; 5.具有一定的处方审核与处方调配能力。 (三)态度目标 1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 2.具有严格的法律、规范意识; 3.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以病人为中心的药学服务意识。 三、课程设计 1.课程设计理念: 以“够用实用”为原则,以“淡化理论强化技能”为出发点,以“技能培养”为重点,以构建“岗位人、职业人、社会人”需要的经验和知识体系为准则,加强与医药行业企业进行合作,聘请行业技术骨干进校讲学。注重理论实践相结合,力求教、学、做一体化。在教学中充分体现职业型、实践性、开放性。 2.课程设计思路

课程教学目标:本课程应以“体现高职特色,强化技能操作”为要务。做到:掌握药剂学常用剂型的概念、特点、制备工艺和质量控制等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调剂学的理论与方法,掌握现代药剂学的有关理论与技术;熟悉药剂新技术、新辅料、新工艺、新剂型,专用设备的基本构造与使用方法及保养方法等内容;了解国外制药学的发展。 教学内容主要有四大部分:基本操作、基础知识、综合应用项目、拓展知识。各部分之间环环相扣,互为基础,又相互独立。每一部分中包含多个教学情景,每一教学情景又是一个独立的教学模块。 本课程以课堂讲授、多媒体课件演示;结合实验室产品制作(教、学、做)、观看实际生产过程录像片;同时加大了企业现场观摩教学(理实一体)、生产车间参观(见习);毕业顶岗实习等多元化的模式与手段等。增强本课程的企业行业的参与度,聘请医药行业企业的技术骨干、岗位熟练工等讲解实践性强的环节。充分体现本课程的职业特色与技能培养的主线。 四、教学目标 1.专业能力:通过对本门课程的课堂讲授、实验教学,使学生掌握常用剂型的概念、特点、制备工艺和质量要求等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调剂学的理论与方法熟悉现代药剂学的有关理论,了解国内外药剂学进展概况及专用设备的基本构造和使用保养方法等内容。 2.方法能力:要求学生能初步掌握重要剂型的制备过程与技巧,为实际工作打好基础。培养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造与创新理念,更好的适应具体工作的需求。 3.社会能力:能较快较好的适应药学专业在实际工作中的要求,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团结协作,能解决实际中的具体问题,培养一定的创新精神与创业素质,具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为医药经济的发展贡献才智。 五、教材建设与使用 选用教材《药剂学》.孙耀华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版 1.教材内容的选取 根据实际需要,编写补充讲义:处方与处方制度、灭菌法、粉碎、过筛、混合等。 2.教材内容的编排 对本教材中的内容按药学岗位实际需求进行分解,把基础部分定为必修内容;部分前沿、交叉学科内容定为拓展部分,供教师选教、学生选学、自学所用。 3.配套资源的提供

药剂学教学大纲(药剂专业)

药剂学教学大纲 药物制剂专业 课程代码

《药剂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药剂学是药剂学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程之一,是研究药物剂型的配制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及合理用药的综合性应用技术学科。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药物剂型及制剂的设计、制备和生产、质量控制及合理用药的理论知识及基本技能,为从事药物制剂的设计研究、开发、生产及合理用药奠定基础。 二、课程基本要求 本课程分为掌握、熟悉、了解三种层次要求;“掌握”的内容要求理解透彻,能在本学科和相关学科的学习和工作中熟练、灵活运用其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熟悉”的内容要求能熟知其相关内容的概念及有关理论,并能适当应用;“了解”的内容要求对其中的概念和相关内容有所了解。 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药物制剂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各种药物剂型的特点和质量要求;药物制剂的基本实验方法与技能。熟悉各种剂型所需的辅料,各种剂型的基本制备方法、制备工艺及质量控制方法。了解各个剂型制备的单元操作。为从事药物制剂的剂型设计开发、生产及管理等打下基础。 药剂学教学总时数为144学时(其中理论学时为76学时,实验学时为68 学时),教学课程共分19章。本课程大体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从一章到八章,主要内容为药物剂型概论;第二部分从九章到十五章,主要内容为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第三部分从十六章到十九章,主要内容为药物制剂的新技术与新剂型。 考试内容中“掌握”的内容约占70%,“熟悉、了解”的内容约占25%,超纲的内容占5% 。 本大纲的配套使用教材是普通高等学校“十五”规划教材《药剂学》第五版(崔福德主编,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年)。 三、课程基本内容、学时分配 第一篇药物剂型概论(34学时) 第一章绪论(3学时) 一、课程内容 掌握: 1、药剂学的定义及宗旨

医学影像物理学教学大纲(12版)

医学影像物理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医学影像物理学 学时: 80 理论/实验学时:60/20 课程属性:必修课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医学物理学 开课学期:第4学期 适合专业:医学影像学 二、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为专业基础课。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历程和该领域的最新发展方向,掌握医学成像的主要方法和物理原理,以及医学图像质量保证和控制的物理原理,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为以后更深入地了解和有效使用医学影像设备,很好地控制医学图像的质量,正确利用医学图像进行诊断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 (一)理论课 在各章节内容中,按“了解”、“熟悉”、“掌握”三个层次要求。“掌握”是指学生能根据不同情况对某些概念、原理、方法等在正确熟悉的基础上结合事例加以运用,能够进行分析和综合。“熟悉”是指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把学过的知识加以叙述、解释、归纳,并能把某一事实或概念分解为若干部分,指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或与其它事物的相互关系。“了解”是指学生应能辨认的科学事实、概念、原则、术语,知道事物的分类,过程及变化倾向,包括必要的记忆。 重、难点用下划线表示。 一、绪论 1、课程的主要内容、性质特点、学习目的、参考书目和学习网站。

2、专业现状及发展前景。 3、医学影像的发展历程。 X线成像、磁共振成像、超声成像、放射性核素成像。 教学要求: 了解医学成像技术发展概况,使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目的、学习方法、课程性质和特点,以及学时安排等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 二、X射线物理 1、X射线的产生 X射线管、X射线产生的机制。 2、X射线辐射场的空间分布 X射线的强度、X射线的质与量、X射线强度的空间分布。 3、X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X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系数、X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的两种主要形式:光电效应、康普顿效应,X射线的基本特性。 4、X射线在物质及人体中的衰减 单能X射线在物质中的衰减规律、连续X射线在物质中的衰减规律、X射线的滤过和硬化、混合物和化合物的质量衰减系数、化合物的有效原子序数、X射线在人体组织内的衰减。 教学要求: 掌握:掌握X射线产生的条件及机制,影响X射线强度的因素,X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的两种主要形式,X射线的衰减规律, X射线的滤过与硬化。 熟悉: X射线管的焦点及焦点对X线成像质量的影响, X射线的基本特性,X射线量与质的概念,X射线强度的空间分布。 了解: X线管的结构,阳极效应,混合物和化合物的质量衰减系数、化合物的有效原子序数。 三、X射线影像 1、模拟X射线影像 (1)普通X射线摄影 投影X射线影像的形成、X射线透视、X射线摄影。

《病理学》实验教学大纲13页word

《病理学》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病理学 授课对象:五年制临床医学、口腔医学、预防医学、检验医学专业 学时:51学时 一、实验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病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医学主干学科,一方面,通过观察大体标本、组织切片的病理改变,理解机体在疾病过程中的机能变化及由此产生的各种临床表现;另一方面,通过临床病理讨论,认识疾病的发生、发展、结局及转归。 病理学教学的总体目标是为培养适应21世纪新医学模式的高质量医学专业人才服务,使学生通过对各类疾病一般性和特殊性规律的学习,逐步提高观察及分析思考能力,深化对各种疾病局部与整体、现象与本质的认识,形成良好的临床思维模式,为后续各学科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实验教学的主要内容与要求 实验一诊断病理学概要实习注意事项 【目的要求】 1.熟悉诊断病理学的概念及其对临床诊疗工作的指导意义 2.熟悉常规病理诊断流程 3.熟悉实验室注意事项 4.熟悉病理学、尸体解剖、活体(组织)检查、细胞学检查、病因、发病机制及免疫组织化学的专业英语 5.了解病理学研究方法 【实验时数】3小时 【实验内容】 1. 诊断病理学的概念及对临床诊疗工作的指导意义 2. 常规病理诊断流程 3. 实验室注意事项 【实验方法】 1. 多媒体示教、讲解 2. 参观临床病理诊断流程 实验二适应、损伤与修复 【目的要求】 1.掌握适应、变性、坏死、凋亡、再生和修复的概念 2.掌握各类坏死的形态特点及坏死的结局 3.掌握肉芽组织的组成、形态特点及其在损伤修复过程中的作用 4.熟悉萎缩、化生、水变性、脂肪变性和玻璃样变性的病变特征 5.熟悉肥大、增生的概念和类型 6.熟悉创伤愈合的类型 7.熟悉适应、变性、坏死、凋亡、再生、修复、肉芽组织、纤维性修复的专业 英语 8.了解损伤的原因及发生机制 【实验时数】3小时 【实验内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