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JJG507-1987精密步进电阻式衰减器检定规程

JJG507-1987精密步进电阻式衰减器检定规程

JJG507-1987精密步进电阻式衰减器检定规程
JJG507-1987精密步进电阻式衰减器检定规程

MV_RR_CNG_0100 精密步进电阻式衰减器检定规程

1. 精密步进电阻式衰减器检定规程说明

编号JJG507-1987

名称(中文)精密步进电阻式衰减器检定规程

(英文)Verification Regulation of Step Attenuators

归口单位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

起草单位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

上海测试技术研究所

主要起草人吴 瑛 (上海测试技术研究所)

金为轩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

批准日期1987午7月6日

实施日期1988年5月6日

替代规程号

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新生产、使用中和修理后的各种精密步进电阻式衰减器的检定。

主要技术要求1 频率范围:DC~3 000 MHz。

2 衰减范围: 0~100 dB。

3 衰减准确度:

0.1 dB步进档:±(0.1~0.2) dB;

1 dB步进档:±(0.06~0.4)dB;

10 dB步进档:±(0.1~1.5) dB。

4 特性阻抗:50 Ω、7

5 Ω同轴插头座为L16(N)、L27等。

5 电压驻波系数:1.10~1.40。

6 起始衰减量:≤1 dB。

是否分级 否

检定周期(年) 1

附录数目 2

出版单位中国计量出版社

检定用标准物质

相关技术文件

备注

2. 精密步进电阻式衰减器检定规程摘要

一概述

精密步进电阻式衰减器可用来检定信号发生器、接收机、频谱分析仪等测量仪器内的衰减器。也可用来测量各种同轴元件的衰减特性和放大器的增益。

精密步进电阻式衰减器,一般由放入屏蔽盒或腔体内的若干节T型或∏型电阻网络按一定要求串接而成,通过开关转换使衰减量步进。如TO32、TS14、TO5、SH-2、DPU、WS3701以及MN570C型等衰减器都属于这类衰减器。

二技术要求

1 频率范围:DC~3 000 MHz。

2 衰减范围: 0~100 dB。

3 衰减准确度:

0.1 dB步进档:±(0.1~0.2) dB;

1 dB步进档:±(0.06~0.4)dB;

10 dB步进档:±(0.1~1.5) dB。

4 特性阻抗:50 Ω、7

5 Ω同轴插头座为L16(N)、L27等。

5 电压驻波系数:1.10~1.40。

6 起始衰减量:≤1 dB。

三检定条件

(一) 环境条件

7 环境温度:10~35℃。

8 相对湿度:45~80%。

9 电源电压:220±10 V;50±0.5 Hz。

10 周围环境无影响检定系统正常工作的机械振动和强电磁场干扰。

(二) 主要仪器设备

11 衰减校准装置一套。

11.1 工作频段:30~3 000 MHz。

11.2 测量范围:0~100 dB。

11.3 准确度:0~60 dB优于±0.02 dB/10 dB;

60~100 dB±(0.12~0.5)dB。

参考型号:TO7A、VM-3等。

12 信号发生器两台

12.1 频率范围:30~3 000 MHz。

12.2 频率稳定度:±1×10-4/15 min。

12.3 幅度稳定度:优于±0.01 dB/min。

12.4 输出功率:>40 mW;

参考型号:XG-13、XG-26、XB-7(幅度、稳定度优于±0.01 dB/min方可采用)。

13 相应频段去耦衰减器或隔离器两只

13.1 去耦衰减器衰减量:10 dB或隔离器隔离度≥20 dB。

13.2 电压驻波系数:1.05~1.10;

参考型号:TS23MI系列(经挑选)。

14 相应频段75 Ω/50 Ω阻抗转换衰减器两只。

电压驻波系数:1.05~1.10;

参考型号:WS10 801。

15 50 Ω同轴测量线一台

频率范围:400~3 000 MHz;

参考型号:CLX-2、TC8A。

16 75 Ω同轴测量线一台。

频率范围:150~500 MHz;

参考型号:CLX-20B、PI-5。

17 相应频段同轴匹配负载一只。

电压驻波系数:≤1.04。

18 测量放大器一台。

参考型号:FP-2、XF-01。

19 示波器一台。

参考型号:325型。

四检定项目及检定方法

(一) 外观及工作正常性检查

20 送检前,用户应按说明书的要求,对衰减器触点开关进行清洗,保持良好接触。

21 送检衰减器应附有说明书,合格证书或前次检定证书以及保证仪器正常工作所必须的附件。

22 检定前,对被检衰减器进行外观检查,被检衰减器上应有型号、序号。开关位置应正确,步进应灵活,接头内外导体应清洁,无机械损伤等。

23 检定10 dB步进档衰减量达100 dB的衰减器,衰减校准装置必须采用“外调制”工作方式。衰减量为80 dB或80 dB以下的衰减器,“内调制”、“外调制”两种工作方式均可采用。

(二) 衰减量的检定

24 检定前准备工作

24.1 检定人员必须熟悉被检衰减器及检定系统所用仪器设备的性能及操作方法。

24.2 被检衰减器特性阻抗为50 Ω时,按图1连接检定系统。放置检定系统的工作台要平稳牢固,所有连接处要拧紧,保证接触良好,被检衰减器的特性阻抗为75 Ω时,将50 Ω/75 Ω阻抗转换衰减器按图1中虚线所示接入检定系统。

24.3 按照“衰减校准装置”说明书规定的操作要求,把各开关、旋钮置于合适位置,再接通电源,开机预热。

24.4 接通信号源、本振源的电源,同时将输出旋钮调至最小位置,预热约40min。

图1 检定系统方框图

24.5 将信号源调谐在被检频率上,本振信号源调谐在被检频率加(或减)30 MHz频率上。

调节本振信号源的输出,使混频电流慢慢增加到“装置”所规定的数值。TO7A的10~1 000 MHz 频段的混频器为双平衡混频器,无混频电流指示,应按说明书规定的方法调节。

24.6 将“装置”内的标准衰减器置最大衰减位置,被检衰减器各档均置“0”,调信号源输出电平至:-(10~30)dB m量级,微调本振频率,使示波器显示清晰方波,此时信号与本振的差频基本为30 MHz。减小“标准衰减器”的衰减量,直至示波器荧光屏上的方波显示成一直线,这时将“中振相位”倒相,观察差拍信号,并微调本振频率使差拍最好。将“中振相位”开关倒回原处。

24.7 调“标准衰减器”至“装置”工作在线性区起始点(TO7A为20 dB左右),再调信号源输出,使“装置”平衡指示器指零。并观察几分钟,确认每分钟内的漂移或摆动小于0.01 dB,即可进行衰减量的检定。

25 被检衰减器各步进档的衰减量分别进行检定,在检定0.1 dB或1 dB步进档时,应采用被检衰减器内部其他档衰减量作去耦,使检定结果更符合实际使用情况。

26 检定频率点按附录1选取。用户有特殊要求时,可酌情增加检定频率点。

27 将衰减器被检档置起始位置,按24.7款使“装置”在线性区起始点平衡指示器指零。

28 再次将“中振相位”开关倒相,微调本振频率使差拍最好,将“中振相位”开关倒回原处,再微调“标准衰减器”使平衡指示器指零,记下标准衰减器读数值A1。(TO7A将光栅显示器复“0”)

29 被检衰减器置待检位置,调“标准衰减器”使“装置”平衡指示器再次指零,记下标准衰减器读数A2,则衰减测量值A=A2-A1。(TO7A的衰减测量值A可从光栅显示器直接得到)

30 每一检定点重复测量三次,将三次测量平均值作为实际值,一并记入检定记录表1中。

31 用“内调制”工作方式检定,衰减量达60 dB;用“外调制”方式检定,衰减量达70 dB以上时,“装置”第一次平衡应提高信号电平10 dB,即把“标准衰减器”原置于线性区起始点衰减量减小10 dB(原20 dB时,现为10 dB)。其余测量同28~30条。

32 用“内调制”工作方式检定达70 dB衰减量或用“外调制”工作方式检定达80 dB 衰减量以上时,应采用“两步替代法”测量。

32.1 将被检衰减器置于已检定好的20 dB档作为被检衰减器起始点,其余测量步骤同28~3l条。

32.2 设三次测量平均值为A′,则实际值A为:A=A20+A′。

式中,A20为被检衰减器20 dB档的实际值。

33 被检衰减器各档标称值与实际值相差不大于被检衰减器的技术指标中所规定的误差时为合格。

(三) 起始衰减量的检定

注: 本项目适用于出厂时和修理后的衰减器检定,使用中的衰减器可以免检。

34 按附录1选取检定频率点。

35 被检衰减器先不接入检定系统,按24条做好检定前的准备工作,并使“装置”处于第一次平衡状态。记下“标准衰减器”读数A1。(光栅复零)

36 将被检衰减器置“0”dB,接入检定系统,调节“标准衰减器”使“装置”平衡指示器再次指零,记下“标准衰减器”读数A2,则起始衰减量的测量值A0=A2-A1(光栅显示器直接读得)。重复测量三次,取算术平均值为实际值,并记入检定记录表3中。

(四) 电压驻波系数的检定

注: 本项目适用于出厂时和修理后的衰减器检定,使用中的衰减器可以免检。

37 按图2接好检定系统。整个系统连接应平稳可靠,开机预热40 min。

图2 驻波检定系统方框图

38 根据驻波指示器的要求使信号源工作在“方波调制”或“等幅”状态,并调谐在检定频率点上,使信号源正常工作。

39 调谐好测量线。调节信号源输出使驻波指示器工作在检波晶体二极管平方律检波范围内。

40 检定频率点按附录1选取。

41 对被检衰减器的每一衰减档分别测得输入端和输出端的电压驻波系数,记入检定记录表2中。

五检定结果的处理和检定周期

42 凡是检定项目都合格的被检衰减器,发给检定证书。个别项目不合格者,发给检定结果通知书。

43 检定周期一般不得超过一年。

注:需要查阅全文,请与出版发行单位联系。

电阻阻值表

贴片电阻阻值标注方法 1.E-24标注方法9 ' l2 A5 H+ q1 a4 ]' Y E-24标注法有两位有效数字,精度在±2%(-G),±5%(-J),±10%(-K) (1)常用电阻标注 XXY XX代表底数,Y代表指数 例如 470 = 47Ω: f# q7 ~' Q, B O0 e0 m M F' r 103 = 10kΩ 224 = 220kΩ (2)小于10欧姆的电阻的标注) V) @" I* . R5 M 用R代表单位为欧姆的电阻小数点,用m代表单位为毫欧姆的电阻小数点 例如9 d8 e' B$ e4 u/ D \5 H0 X+ O 1R0 = Ω3 o7 \3 u: R7 k. s$ H R20 = Ω 5R1 = Ω. e/ H( y" U5 w6 a0 Y2 j R007 = Ω& o1 w- f+ X7 _9 n$ F$ U 4m7 = Ω 2.E-96标注方法 E-96标注法有三位有效数字,精度在±1%(-F)- T: a) P- n/ _3 c (1) 常用电阻标注 XXXY XXX代表底数,Y代表指数( U: J6 l1 u( x% Z 例如 4700 = 470Ω 1003 = 100kΩ 2203 = 220kΩ% b) m0 U+ ]& w8 z, @ (2) 小于10欧姆的电阻的标注 用R代表单位为欧姆的电阻小数点,用m代表单位为毫欧姆的电阻小数点4 n" O. `+ u) B H. @, R- |2 x 例如# }( \* N: f8 }4 j. @- b. C 1R00 = Ω R200 = Ω/ ]; \' q8 Q; {$ y' u( l8 Y( { 5R10 = Ω R007 = Ω& W' `# ! k/ n 4m70 = Ω+ V/ _. g- C& d9 z- G: U% x3 n# t

衰减器原理及其设计

衰减器原理及其设计 时间:2012-01-07 来源:作者: 关键字:衰减器原理 衰减器广泛地应用于电子设备中,它的主要用途是: (1)调整电路中信号的大小; (2)在比较法测量电路中,可用来直读被测网络的衰减值; (3)改善阻抗匹配,若某些电路要求有一个比较稳定的负载阻抗时,则可在此电路与实际负载阻抗之间插入一个衰减器,能够缓冲阻抗的变化。 通常,衰减器接于信号源和负载之间,衰减器是由电阻元件组成的四端网络,它的特性阻抗、衰减都是与频率无关的常数,相移等于零。 实际应用中,有固定衰减器和可变衰减两大类。 1、固定衰减器的设计 常用的固定衰减器有L型、T型、X型和桥T型等几种结构,其电路形式和计算公式见表5.1-16。

注:RC为特性阻抗;RC1、RC2为两侧特性阻抗,B为固有衰减值N=EB。 其中L型属于不对称衰减器,主要用于阻抗匹配,而T型、X型、桥T型属于对称衰减器,主要用于衰减。一端接地的衰减器称为不平衡衰减器;反之,两端不接地的衰减器称为平衡衰减器。 例:设计一衰减器,匹配于信号源内阻RS-600欧与负载电阻RL=150欧之间,其衰减量为30DB。 解计算过程: (1)因为RS、RL不相等,所以选用一节倒L型和一节对称T型号组成衰减器,如图5.1-19A所示 倒L型电路计算: (2)T型电路计算:由于总衰减量为30DB,所以T型衰减量为 (3)电路简化:对设计电路进行变换,进而得到简化电路,由图5.1-19A变换为图B及图C的形式。

2、可变衰减器的设计 可变衰减器,一般是指特性阻抗值恒定的,而它的衰减值是可变的衰减器,此外,还有一种分压式可变衰减器,由于它的负载往往是高阻抗,因此对这种分压式可变衰减器的特性阻抗就没有什么具体要求。 1)可变桥T型衰减器可变桥T型衰减器的电路结构如图5.1-20所示。

工作用廉金属热电偶检定规程

工作用廉金属热电偶检定规程 本规程适用于长度不小于750mm的新制造和使用中的分度号为K的镍铬-镍硅热电偶、分度号为N 的镍铬-镍硅热电偶、分度号为E 镍铬-铜镍热电偶、分度号为J的铁-铜镍热电偶(以下分别简称K、N、E、J、X型热电偶)在-40-1300℃范为内的检定。 一技术要求 1热电极的名义成分如表1规定。 注:①不同分度号两镍铬极不可互换; ②不同分度号两铜镍极不可互换; ③镍铬—镍硅采用镍铬—镍铝分度表。 2 不同等极热电偶在规定温度范围内,其允差应符合表2表定。

注:①允差取大值;②t为测量端温度。 3 热电偶的外观应满足下列要求: 3.1 新制热电偶的电极应平直、无列痕、直径应均匀;使用中的电偶的电极不应有严重的腐蚀和明显缩径等缺陷。 3.2热电偶测量端的焊接要牢固、呈球状,表面应光滑、无气孔、无夹渣。 二检定条件 4标准器 4.1 一等、二等标准铂铑10—铂热电偶各1支。 4.2 测量范围为:―30~300℃的二等标准水银温度计一组,也可选用二等标准铂电阻温度计。 5 仪器设备 5.1低电势直流电位差计一套,准确度不低于0.02级﹑最小步进值不大于1μV,或具有同等准确度的其他设备。 5.2多点转换开关,寄生电势不大于1μV。 5.3参考端恒温器,恒温器内温度为(0±0.1)℃。 5.4油恒温槽,在有效工作区域内温差小于0.2 ℃。 5.5管式炉,其长度为600 mm ,加热管内径约为40 mm。 5.5.1 管式炉常用最高温度为1200 ℃,最高均匀温场中心与炉子几何中心沿轴线上偏离不大于10 mm ;在均匀温场长度不小于60 mm,半径为14 mm 范围内,任意两点间温差不大于1 ℃。 5.5.2 为保证管式炉温场符合检定要求,可在炉中心置一耐高温恒温块。 5.5.3 均匀温场测试方法见附录3 。 5.6 控温设备,应满足检定要求。 5.7 热电偶测量端焊接设备。 5.8 钢卷尺、游标卡尺。 5.9 读数望远镜或3~5倍放大镜。 6 电测设备环境条件应符合使用条件。 三检定项目和检定方法 7 热电偶的几何尺寸与外观,用钢卷尺、游标卡尺和目力检查,应符合要求。 8 经外观检查合格的新制热电偶,在检定示值前,应在最高检定点温度下,退火2 h 后,随炉冷却至250℃以下,使用中的热电偶不退火。 9 热电偶的示值检定温度,按热电偶丝材及电极直径粗细决定,如表3所示。

衰减器课程设计的基本原理及电路图

信号衰减器原理及设计 衰减器是在指定的频率范围内,一种用以引入一预定衰减的电路,一般以所引入衰减的分贝数及其特性阻抗的欧姆数来标明。 衰减器广泛地应用于电子设备中,它的主要用途是: (1)调整电路中信号的大小;(2)改善阻抗匹配,若某些电路要求有一个比较稳定的负载阻抗时,则可在此电路与实际负载阻抗之间插入一个衰减器,能够缓冲阻抗的变化。 通常,衰减器接于信号源和负载之间,衰减器是由电阻元件组成的二端口网络,它的特性阻抗、衰减量都是与频率无关的常数,相移等于零。 实际应用中,有固定衰减器和可变衰减两大类。 1、固定衰减器的设计 常用的固定衰减器有对称型的T型、∏型、桥T型和倒L型(不对称型)等几种结构,其电路形式和计算公式如下。 图1. T型衰减器 图2. ∏型衰减器 1 2 1 1 2 2 1- = + - = N N R R N N R R C C 1 1 2 1 2 2 1- + = - = N N R R N N R R C C 1 )1 ( 2 1- = - = N R R N R R C C

图3. 桥T 型衰减器 图4. 倒L 型衰减器 式中,Rc 为二端口网络的特性阻抗(对称时),即输入输出阻抗,Rc1和Rc2两侧特性阻抗,分别为非对称衰减器的输入输出阻抗;20 10A N =,为输入电压与输出电压之比,A 为衰减的分贝数。 电压比分贝:dB=20lg (Uo/Ui ) 以上衰减器中,T 型、∏型、桥T 型属于对称衰减器,主要用于衰减。而倒L 型属于不对称衰减器,主要用于阻抗匹配。 倒L 型不对称衰减器构成阻抗匹配器,与对称衰减器所不同的是,不能指定衰减量,其输入输出阻抗确定后,其衰减量也就确定了。其衰减值见下表。 表1 倒L 型衰减器衰减值与输入输出阻抗比的关系 值得注意的是,桥T 型衰减器中,有两个电阻的值即为特性阻抗(输入输出电阻),且计算公式简洁,用于组成可调衰减器非常方便。 例1:设计一衰减器,匹配于信号源内阻R S =800欧与负载电阻R L =150欧之间,其衰减量为30dB 。 解:因为RS 、RL 不相等,所以选用一节倒L 型和一节对称T 型构成衰减器,如图5所示。 (1)倒L 型电路计算: 10.14 8001501111166.41150 800800 150721.11)150800(800)(1 1 1 2 12112 22111=???? ??--=??? ? ? ?--=Ω =-=-=Ω=-?=-=--C C C C C C C C C R R N R R R R R R R R R (2)T 型电路计算: 由于总衰减量A=30dB ,N=10^(30/20)=31.62;所以桥T 型衰减量N 2为 N 2=N/N 1=31.62/10.14=3.1184 计算R1和R2 1 122 11 2 2111112)(-? ???? ?--=-=-=C C C C C C C C C R R N R R R R R R R R R

JJG141-2000工作用贵金属热电偶检定规程

工作用贵金属热电偶检定规程 JJG 141—2000 目次 1 概述 2 技术要求 3 检定条件 4 检定方法 5 检定结果处理和检定周期 附录A 铂铑10-铂热电偶整百度和检定点的热电动势值及微分热电动势值 附录B 铂铑13-铂热电偶整百度和检定点的热电动势值及微分热电动势值 附录C 铂铑30-铂铑6热电偶整百度热电动势值及微分热电动势值 附录D 工作用贵金属热电偶(双极法)检定记录 附录E 工作用贵金属热电偶(同名极法)检定记录 附录F 工作用贵金属热电偶检定结果整理表 附录G 检定证书(背面)格式80工作用贵金属热电偶检定规程 本规程适用于长度不小于700mm的Ⅰ、Ⅱ级工作用铂铑10-铂、铂铑13-铂及长度不小于450mn的Ⅱ、Ⅲ级工作用铂铑30-铂铑6热电偶的首次检定、后续检定和使用中的检查。 1 概述 铂铑10-铂、铂铑13-铂和铂铑30-铂铑6热电偶是国际电工委员会(IEC)颁布的8种通用热电偶型号中的3种贵金属热电偶。 铂铑10-铂热电偶的正极名义成分含量为铂90%、铑10%;铂铑13-铂热电偶正极名义成分含量为铂87%、铑13%;负极均为纯铂。它们长期使用温度上限为1300℃,短期使用温度上限为1600℃。铂铑30-铂铑6热电偶正极名义成分含量为铂70%、铑30%;负极名义成分含量为铂94%、铑6%。长期使用温度上限为1600℃,短期使用温度上限为1700℃。热电偶两电极直径均为0.5-0.02mm。 2 技术要求 2.1热电偶参考端为0℃时的热电动势,对分度表的示值允许误差换算成温度时,铂铑10-铂、铂铑13-铂热电偶不得超过表1规定;铂铑30-铂铑6热电偶不得超过表2规定。 表1 注t为测量端温度。

衰减器原理

衰减器原理,用途及设计 - 衰减器原理,用途及设计 衰减器广泛地应用于电子设备中,它的主要用途是: (1)调整电路中信号的大小; (2)在比较法测量电路中,可用来直读被测网络的衰减值; (3)改善阻抗匹配,若某些电路要求有一个比较稳定的负载阻抗时,则可在此电路与实际负载阻抗之间插入一个衰减器,能够缓冲阻抗的变化。 通常,衰减器接于信号源和负载之间,衰减器是由电阻元件组成的四端网络,它的特性阻抗、衰减都是与频率无关的常数,相移等于零。 实际应用中,有固定衰减器和可变衰减两大类。 1、固定衰减器的设计 常用的固定衰减器有L型、T型、X型和桥T型等几种结构,其电路形式和计算公式见表5.1-16。

注:RC为特性阻抗;RC1、RC2为两侧特性阻抗,B为固有衰减值N=EB。 其中L型属于不对称衰减器,主要用于阻抗匹配,而T型、X型、桥T型属于对称衰减器,主要用于衰减。一端接地的衰减器称为不平衡衰减器;反之,两端不接地的衰减器称为平衡衰减器。 例:设计一衰减器,匹配于信号源内阻RS-600欧与负载电阻RL=150欧之间,其衰减量为30DB。 解计算过程: (1)因为RS、RL不相等,所以选用一节倒L型和一节对称T型号组成衰减器,如图5.1-19A

所示倒L型电路计算: (2)T型电路计算: 由于总衰减量为30DB,所以T型衰减量为 (3)电路简化: 对设计电路进行变换,进而得到简化电路,由图5.1-19A变换为图B及图C的形式。

上一页1 2 下一页 2、可变衰减器的设计 可变衰减器,一般是指特性阻抗值恒定的,而它的衰减值是可变的衰减器,此外,还有一种分压式可变衰减器,由于它的负载往往是高阻抗,因此对这种分压式可变衰减器的特性阻抗就没有什么具体要求。 1)可变桥T型衰减器

热电偶标定规程

热电偶标定规程

目录 1.0目的 (2) 2.0范围 (2) 3.0参考 (2) 4.0安全 (2) 5.0定义 (2) 6.0责任 (2) 7.0热电偶 (3) 7.1概述 (3) 7.1.1结构 (3) 7.1.2外套材料 (3) 7.2技术标准 (3) 7.3外观检查 (4) 7.4校验 (4) 7.4.1检查仪器与设备 (4) 7.4.2校验方法 (4) 7.4.3冷端非0℃值时,应按下式计算: (5) 7.5使用和维护 (6) 8.0附录 (6)

1.0目的 制定本规程的目的在于为本规程的最终用户提供明确的内容和步骤,确保仪表维护检修人员在执行任务时能够在没有监督或很少监督的情况下,按照赛科规定的标准,以安全有效可靠的方式履行自身的职责。 2.0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 热电偶 3.0参考 本规程参考了以下文件: 电偶使用说明书 4.0安全 在执行规程时,你若确认出未知的HSE风险,向你的直接主管进行汇报。 为了确保检修人员以及仪表设备本体的安全,在执行相关操作之前必须了解和参考以下的安全提示: 1.禁止在爆炸性环境中打开处于带电工作状态的热电偶的接线盖 2.无论是在安装、维护或者使用的时候都要考虑到环境状况对热电偶的影响因素。 3.在有毒有害场所执行任务的人员,应事先了解相关的材料安全数据表。 5.0定义 6.0责任 本规程仅适用于具有专业知识的仪表维护人员的操作。 1.ES仪表工程师、主管和技术员应确保本规程在工作中得以贯彻和执行。 2.仪表维修人员应根据实际情况,就安全和技术上的任何疑问及时与其直接主管人进 行沟通。 3.任务完毕后把完成的签过字的规程或检修记录返回给主管用于审核及归档。

衰减器

功率衰减器是一种能量损耗性射频/微波元件,元件内部含有电阻性材料。除了常用的电阻性固定衰减器外,还有电控快速调整衰减器。衰减器广泛使用于需要功率电平调整的各种场合。 原理 1.技术指标工作频带 2.衰减量 3.功率容量 4.回波损耗 5.功率系数 6.基本构成 7.主要用途 8.相关参数 9.种类位移型光衰减器 10.薄膜型光衰减器 11.衰减片型光衰减器 12.注意事项原理 13.技术指标工作频带 14.衰减量 15.功率容量 16.回波损耗 17.功率系数 18.基本构成 19.主要用途 20.相关参数 21.种类位移型光衰减器 22.薄膜型光衰减器 23.衰减片型光衰减器 24.注意事项 原理: 衰减器是在指定的频率范围内,一种用以引入一预定衰减的电路。一般以所引入衰减的分贝数及其特性阻衰减器抗的欧姆数来标明。在有线电视系统里广泛使用衰减器以便满足多端口对电平的要求。如放大器的输入端、输出端电平的控制、分支衰减量的控制。衰减器有无源衰减器和有源衰减器两种。有源衰减器与其他热敏元件相配合组成可变衰减器,装置在放大器内用于自动增益或斜率控制电路中。无源衰减器有固定衰减器和可调衰减器。 技术指标 工作频带 衰减器的工作频带是指在给定频率范围内使用衰减器,衰减器才能达到指标值。由于射频/

微波数字衰减器结构与频率有关,不同频段的元器件,结构不同,也不能通用。现代同轴结构的衰减器使用的工作频带相当宽,设计或使用中要加以注意。 衰减量 无论形成功率衰减的机理和具体结构如何,总是可以用下图所示的两端口网络来描述衰减器。图中,信号输入端的功率为P1,而输出端得功率为P2,衰减器的功率衰减量为A (dB)。若P1 、P2 以分贝毫瓦(dBm)表示,则两端功率间的关系为P2(dBm)=P1(dBm)-A(dB)可以看出,衰减量描述功率通过衰减器后功率的变小程度。衰减量的大小由构成衰减器的材料和结构确定。衰减量用分贝作单位,便于整机指标计算。 功率容量 衰减器是一种能量消耗元件,功率消耗后变成热量。可以想象,材料结构确定后,衰减器的功率容量就确定了。如果让衰减器承受的功率超过这个极限值,衰减器就会被烧毁。设计和使用时,必须明确功率容量。 回波损耗 回波损耗就是衰减器的驻波比,要求衰减器两端的输入输出驻波比应尽可能小。我们希望的衰减器是一个功率消耗元件,不能对两端电路有影响,也就是说,与两端电路都是匹配的。设计衰减器时要考虑这一因素。 功率系数 当输入功率从10mW变化到额定功率时,衰减量的变化系数表示为dB/(dB*W)。衰减量的变化值的具体算法是将系数乘以总衰减量功率(W)。如:一个功率容量50W,标称衰减量为40dB的衰减器的功率系数为0.001dB/(dB*W),意味着输入功率从10mW加到50W时,其衰减量会变化0.001*40*50=2dB之多! 基本构成 构成射频/微波功率衰减器的基本材料是电阻性材料。通常的电阻是衰减器的一大功率衰减器种基本形式,由此形成的电阻衰减器网络就是集总参数衰减器。通过一定的工艺把电阻材料放置到不同波段的射频/微波电路结构中就形成了相应频率的衰减器。如果是大功率衰减器,体积肯定要加大,关键就是散热设计。随着现代电子技术的发展,在许多场合要用到快速调整衰减器。这种衰减器通常有两种实现方式,一是半导体小功率快调衰减器,如PIN 管或FET单片集成衰减器;二是开关控制的电阻衰减网络,开关可以是电子开关,也可以是射频继电器。 衰减器有以下基本用途:1) 控制功率电平:在微波超外差接收机中对本振输出功率进行控制,获得光敏衰减器最佳噪声系数和变频损耗,达到最佳接收效果。在微波接收机中,实现自动增益控制,改善动态范围。2) 去耦元件:作为振荡器与负载之间的去耦合元

Pi型衰减器设计

低成本的表面贴PIN管的Pi型衰减器 简介 模拟衰减器在射频以及微波网络方面得到了很广泛的应用。无论是采用砷化镓微波集成电路(GaAs MMICs)还是采用PIN管的网络,它们都是通过电压来控制射频信号的功率的。在商业应用中,比如蜂窝电话网,个人通信网络,无线局域网以及便携式无线电等,衰减器的造价是设计中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描述了一种利用塑胶封装的表面贴片设计的低造价、宽频带的PIN管Pi型衰减器。 背景 图1描绘了基本的Pi型衰减器以及它的设计 方程。调整分流电阻R1和串联电阻R3以满足 衰减值A=20 log(K),同时提供与系统特性阻抗 匹配的输入输出阻抗。当PIN管工作在高于其截 止频率fc(见附录A)时,它可以用作为流控可 变电阻。故可用三个PIN管代替Pi型电路中的 固定电阻来构造一个可变衰减器。 作为一个例子,图2给出了一个由三个PIN管构成的衰减器,这个电路在10MHZ到500MHZ的频率范围内有良好的性能。然而,在Pi型电路中用三个PIN 管作为三个可变电阻导致了网络的不对称,这就使偏置电路相当复杂。

4个PIN管组成的Pi型衰减器 如图3,如果用两个PIN管来代替电阻R3,会有很多好处。首先,由于网络的最大隔离度是由串联的PIN管决定的,用两个PIN管取代一个管子将提高衰减的最大值,或是在一定的衰减量下使频率上限增加一倍。第二,代替串联电阻的两个PIN 管180度反相工作,使得偶数阶的非线性产物得以抵消。第三,构成的衰减器网络是对称的,而且偏置电路非常简单。V+是一固定电压,Vc是控制网络衰减量的可变电压。采用两个串联PIN管代替一个管子的唯一负面影响就是导致插损的轻微增加,合计小于0.5dB。R1和R2分别作为串联PIN管D2和D3的偏流电阻,它们必须做得足够高以减小插损;然而,如果它们作得太高,就需要非常高的控制电压Vc。如果设计者不需要很大的带宽的话,可以通过在R1和R2及RF线之间加装一些扼流圈来改善插损特性,这些电感可以降低网络射频部份的电阻。R3和R4的选择视具体的PIN管而定;选择合适的话,它们将在串联与并联的PIN管之间提供

0603贴片电阻阻值表.

常用贴片电阻阻值速查表 说明:现在的电子产品正在向小而精的方向发展,很多大规模类电子产品都使用贴片电阻来减小产品的整体体积。我们作为电子爱好者也是经常接触到高精尖的 电子产品,有时候也要自己DIY —些小巧精悍功能各异的小物件。可是很多人对贴片电阻的标识数据不是很了解,电阻小且不好测量,为解决部分人员对贴片电阻标识的不解,也为大家以后方便速查,本人通过各种电子书籍参考,特制作出该速查文档用于电子爱好者速查贴片电阻阻值。 ――小c电子下面列出了常用的5%和1%精度贴片电阻的标称值和换算值,仅供大家使用时参考。 电阻阻值换算关系 Q = Q k = k Q = 1,000 Q M = M Q = 1,000,000 Q 微型贴片电阻上的代码一般标为3位数或4位数的,3位数精度为5%, 4位数的精度为1%,请大家根据精度要求挑选合适的代码类型。 代码为3位数精度5%数字代码=电阻阻值代码为3位数精度5% 数字代码=电阻阻值 代码为3位数精度5% 数字代码=电阻阻值 代码为3位数精度5%数字代码=电阻阻值

1R1=0.1 Q R22=0.22 Q R33=0,33 Q R47=0.47 Q R68=0.68 Q R82=0.82 Q 1R0=1Q 1R2= 1.2 Q 2R2=2.2 Q 3R3=3.3 Q 2R7=4.7 Q 5R6=5.6 Q 6R8=6.8 QQ 8R2=8.2 Q 100=10 Q 120=12 Q 150=15Q180=18Q 220=22Q 270=27Q 330=33Q 390=39Q 470=47Q 560=56Q 680=68Q 820 =82Q 101=100Q 121=120Q 151=150Q 181=180Q 22仁220Q 27仁270Q 33仁330Q 39仁39 0Q 471=470Q 56仁560Q 68仁680Q 82仁820Q 102=1K Q 122=1.2K Q 152=1.5K Q 182=1.8 K Q 222=2.2K Q 272=2.7K Q 332=3.3K Q 392=3.9K Q 472=4.7K Q 562=5.6K Q 682=6.8K Q 82 2=8.2K Q 103=10K Q 123=12K Q 153=15K Q 183=18K Q 223=22K Q 273=27K Q 333=33K Q3 93=39K Q 473=47K Q 563=56K Q 683=68K Q 823=82K Q 104=100K Q 124=120K Q 154=150 K Q 184=180K Q 224=220K Q 274=270K Q 334=330K Q 394=390K Q 474=470K Q 564=560K Q 684=680K Q 824=820K Q 105=1M Q 125=1.2M Q 155=1.5M Q 185=1.8M Q 225=2.2M Q 27 5=2.7M Q 335=3.3M Q 395 3.9M Q 475= 4.7M Q 565= 5.6M Q 685= 6.8M Q 825=8.2M Q 106=10M Q 代码为4位数精度1%数字代码=电阻阻值代码为4位数精度1% 数字代码=电阻阻值 代码为4位数精度1% 数字代码=电阻阻值 代码为4位数精度1%数字代码=电阻阻值 0000=00 Q 00R1=0.1 Q 0R22=0.22 Q 0R47=0.47 Q 0R68=0.68 Q 0R82=0.82 Q 1R00=1Q 1R20=1.2 Q 2R20=2.2 Q 3R30=3.3 Q 6R80=6.8 Q 8R20=8.2 Q 10R0=10Q 11R0=11Q 12R0=1 2Q 13R0=13Q 15R0=15Q 16R0=16Q 18R0=18Q 20R0=20Q 24R0=24Q 27R0=27Q 30R0=3 0Q 33R0=33Q 36R0=36Q 39R0=39Q 43R0=43Q 47R0=47Q 51R0=51Q 56R0=56Q 62R0=6 2Q 68R0=68Q 75R0=75Q 82R0=82Q 91R0=91 Q 1000=100Q 1100=110Q 1200=120Q 1300 =130Q1500=150Q1600=160Q1800=180Q 2000=200Q 2200=220Q 2400=240Q 2700=270

JJF(闽) 1016-2005 热电偶检定炉校准规范 内容

热电偶检定炉校准规范 1 范围 本校准规范适用于各类热电偶检定炉、退火炉计量性能的校准。 其他类似的温度炉也可参照本规范进行校准。 2 引用文献 JJG 351-1996 工作用廉金属热电偶检定规程 JJG 141-2000 工作用贵金属热电偶检定规程 JJG 75-1995 标准铂铑10-铂热电偶检定规程 JJG 668-1997 工作用铂铑10-铂、铂铑13-铂短型热电偶检定规程 JJG (闽)4-1992 工作用镍铬-镍硅、镍铬-铜镍(康铜)短型热电偶检定规程 JJF 1071-2002 国家计量校准规范编写规则 JJF 1059-1999 测量结果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 3 概述 热电偶检定炉是热电偶计量检定中重要的配套设备,在热电偶检定过程中提供恒温温场。它主要由热电偶检定炉体和与其配套的精密温度控制装置组成,基本机构如图1所示。 4 计量特性 不同用途的热电偶检定炉各项技术指标应符合表1要求。 表1 温度传感器信号 控制输出 图1

5 校准条件 5.1 环境条件 5.1.1 检定炉可放置在常温实验室内。 5.1.2 校准用测量设备环境条件应符合校准设备使用要求。 5.2 标准器及其辅助设备 5.2.1 校准时所用的标准器由表2列出。 表2

5.2.2 辅助设备 5.2.2.1 热电偶转换开关,寄生电势≤0.4μV 。 5.2.2.2 参考端恒温器,恒温器内温度为(0±0.1)℃。 5.2.2.3 钢直尺,最大允许误差为±0.2mm 。 5.2.2.4 绝缘电阻表,输出电压直流500V ,准确度:10级。 5.2.2.5 定位装置 定位装置由2块定位块和2支石英测试管组成。定位块尺寸如图2,材料为耐火材料。测试管为Ф8×6×700(mm)石英管2支,分别插入定位块1孔(径向孔)和2孔(轴向孔)形成支梁,如图2所示。 图2 定位块、石英测试管示意图 6 校准项目和校准方法 6.1 校准项目 校准项目见表3。 6.2 校准方法 6.2.1 绝缘电阻 在环境温度为15℃~35℃,相对湿度45%~75%的条件下,断开热电偶检定炉电源。用绝缘电阻表测量检定炉电源端子和接地端子之间的绝缘电阻应符合表1规定。 6.2.2 用于校准廉金属热电偶检定炉(包括短型热电偶检定炉)的两支二等标准铂铑10-铂热电偶(以下简称为标1和标2),必须是同一支一等标准偶分度出来的,通过计算得出它们在1000℃时热电动势值'1标e 和' 2标e ,按式(1)计算,得到标2和标1的系统差值系统e ?: ' 1' 2标标系统e e e -=? (1) 或者将该两支标准热电偶捆扎后置于1000℃的炉中,炉温稳定后,轮换读取2支标准偶的热电动势值各4次,取平均后相减,亦可得出标2和标1的系统差值系统e ?。 R14

可调光衰减器设计

课程设计 课程名称光通信原理课程设计题目名称可调光衰减器的设计学院 专业班级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2014年10月24日

一、引言 提出了一种基于热光调节的可调光衰减器结构。该衰减器通过腐蚀光纤包层到一定厚度和长度后,在表面涂覆较大热光系数的聚合物材料得到。从模场变化角度分析了传输光束的衰减与涂覆材料折射率的关系,并从实验上测试了使用不同涂覆材料时的衰减。理论分析与实验结果均表明在涂覆材料折射率略大于原光纤包层材料折射率时,涂覆材料折射率微小的变化将引起传播光束衰减的大幅度变化,并且光纤被腐蚀的长度越长或包层材料剩余厚度越小,衰减越大。因此,由热光系数大、折射率略大于光纤包层的聚合物材料所组成的可调光纤衰减器,具有衰减调节范围大且功耗小、插入损耗小、成本低、低偏振特性、易于与其它光纤器件祸合或集成等特点。 可调光衰减器(V OA)的用途是降低或控制光信号,按其工作原理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机械型分立式微光学衰减器、液晶型可调光衰减器、光纤可调光衰减器、微机电系统(MEMS)光衰减器和平面波导型光衰减器等。其中,光纤可调光衰减器具有结构简单、插入损耗小、成本低、可直接与光纤或作为尾纤与其它波导器件对接等突出的优点而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有关光纤模场(热光)控制的可调光衰减器研究却很少。 光波导的光场分布主要是由折射率的空间分布和波导的几何结构所决定,因此改变光纤包层折射率,将改变光纤中光束的传输特性。据此本文提出一种结构简单的光纤型热光可调光衰减器的设计方案:通过腐蚀光纤包层,使包层剩余厚度少于一定值后,在其表面涂覆较大热光系数的聚合物材料得到。 二、方案论证 1.工作原理 将单模光纤中某一段的包层腐蚀到一定厚度以后,在其外部涂覆上折射率热光可调的材料。当材料折射率受热光调节发生变化时,经过上述处理的光纤模场发生变化,从而引起模场失配甚至导模能量泄漏衰减。下面从模场变化的角度分析涂覆材料折射率与衰减的关系。 通常用高斯模型来近似描述单模光纤中光能量的分布。模场直径(MFD)定义为光能量降低到exp(-2)时的光斑直径,用符号2w。表示,r为离开光轴的距离,则光纤截面上的光强I(r)按下式分布:

热电偶检修规程

热电偶温度元件检修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热电偶温度元件检修工艺技术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全厂热电偶温度元件的运行维护及检修。 2.规范性引用文件 《火力发电厂分散控制系统在线验收测试规程DL_T_659-1998》 《热工检定规程》 3.概述 温度测量是电力生产,特别是火力发电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手段,它直接影响着发供电过程中机组的安全性和经济性。经过长期实践,对于不同测温范围,采用不同的测温元件进行温度测量,对于高温介质多采用热电偶来进行温度测量。 3.1原理 将两根不同成分的导体两端连接在一起组成闭和回路时,如果把其中的一个接头加热,就会在回路中产生电势,这种现象叫做“热电效应”,所产生的电势叫热电势。产生热电势的两根导体的组合体叫热电偶,每个单根导体叫热电极。热电偶被加热的一端叫工作端或测量端,另一端称为冷端或参比端。 3.2结构 热电偶由热电极、绝缘材料、保护套管、接线盒四部分组成。 4.检修内容与质量标准 4.1拆卸 4.1.1清除灰尘及污渍。 4.1.2 热偶体检查: a) 热电偶的外观应满足下列要求:热电偶的电极直径应均匀、平直、无裂纹,使用中的热电偶不应有严重的腐蚀或明显缩径等缺陷。 b) 各部分装配应正确,可靠,无缺件。 c) 元件引出线无断路或短路现象。 d) 热电偶的骨架不得有显著的弯曲现象(不可拆卸的热电偶不作此项检查)。 e) 用万用表检查热电偶元件有无断路现象。

f) 用兆欧表进行测量。测量时应将热电偶各个接线端子相互短路,并接到兆欧表的一个接线柱上,兆欧表另一个接线柱的导线紧夹于热电偶的保护管上。双支热电偶,还应测量不同感温元件输出端之间的绝缘电阻。绝缘电阻应≥20 MΩ。 4.2检定 4.2.1 热电偶的检定条件 a) 检修后的热电偶电极应均匀,平直无裂纹;使用中的热电偶不应有严重的腐蚀或明显缠绕等缺陷。 b) 冰点恒温器的测量范围-20 — +50℃,最小分度值小于0.5℃的精密水银温度计 c) 300℃以下的热电偶元件的检定,在水、油恒温槽内,与二等标准水银温度计进行比较检定,又叫比对。 d) 300℃以上的热电偶元件的检定,在管式检定炉中,采用双极比较法或微差法,与二等标准铂铑10-铂热电偶进行比较检定。 4.2.2 校验热电偶元件所用的标准仪器和设备: a) 二等标准铂铑10-铂热电偶。 b) 管式检定炉。 c) 热电偶热电阻自动检定装置。 d) 可控硅调压器。 e) 数字万用表。 f) 计算机。 g) 打印机 h) 热电偶元件的校验接线如图一所示: 图一双极比较法校验接线图 4.2.3 热电偶的检定:

热电偶检定规程 Word 文档

热电偶检定规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量检定规程 JJG351 96 工作用廉金属热电偶1996年8月23日批准1997年3 月1日实施 国家技术监督局

目录 一技术要求 二检定条件 三检定项目和检定方法 四检定结果处理和检定周期 附录 附录1 热电偶用补偿导线的检定方法 附录2 带补偿导线热电偶的检定方法 附录3 管式炉炉温温场测试方法 附录4 标准铂铑10—铂热电偶在0∽1300℃附范围内,整百度的热电动势和温度对照表编制方法表附录5 K、N、E、型热电偶热电动势允差表 附录6S、K、N、E、J、型热电偶整百度点,微分热点动势表附录7 S、K、N、E、J、型热电偶分度表 附录8 廉金属热电偶检定记录格式 附录9 检定证书(背面)格式

工作用廉金属JJ G351-96 热电偶检定规程代替JJ G351-84 本检定规程经国家技术监督局于1996 年8 月23 日批准,并自1997 年 3 月 1 日起施行。 归口单位:辽宁省技术监督局 起草单位:沈阳合金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合金厂 本规程技术条文由起草单位负责解释。 本规程主要起草人: 邵树成(沈阳合金股份有限公司) 王振华(上海合金厂) 参加起草人: 张家怡(沈阳市计量测试技术研究所) 任春岩(沈阳合金股份有限公司) 雷宗杰(天津德塔控制系统有限公司)

工作用廉金属热电偶检定规程 本规程适用于长度不小于750mm的新制造和使用中的分度号为K的镍铬-镍硅热电偶、分度号为N 的镍铬-镍硅热电偶、分度号为E 镍铬-铜镍热电偶、分度号为J的铁-铜镍热电偶(以下分别简称K、N、E、J、X型热电偶)在-40~ 1300℃范为内的检定。 一技术要求 1热电极的名义成分如表1规定。 表1 热电偶名称热电极名称极性名义成分(℅) 镍铬①正极Ni 90 Cr 10 镍铬-镍硅(铝)③ 镍铬负极Ni97 Si 3 镍铬硅正极Ni84.4 Cr14.2 Si1.4 镍铬硅-镍硅 镍铬负极Ni 95.6 Si 4.4 镍铬①正极Ni 90 Cr 10 镍铬-铜镍 铜镍②负极Fe 100 铁正极Fe 100 铁-铜镍 铜镍②负极Cu 55 Ni 45 注:①不同分度号两镍铬极不可互换; ②不同分度号两铜镍极不可互换; ③镍铬—镍硅采用镍铬—镍铝分度表。 2 不同等极热电偶在规定温度范围内,其允差应符合表2表定。 表2 热电偶名称分度号等级测量温度范围(℃ ) 允差① Ι―40~1100 ±1.5℃或±0.4℅t②镍铬—镍硅(铝) K Ⅱ―40~1300 ±2.5℃或±0.75℅t Ι―40~1100 ±1.5℃或±0.4℅t 镍铬硅—镍硅N Ⅱ―40~1300 ±2.5℃或±0.75℅t Ι―40~800 ±1.5℃或±0.4℅t 镍铬—铜镍E Ⅱ―40~900 ±2.5℃或±0.75℅t Ι―40~750 ±1.5℃或±0.4℅t 铁—铜镍J Ⅱ―40~750 ±2.5℃或±0.75℅t 注:①允差取大值;②t为测量端温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量检定规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量检定规程 JJG351 96 工作用廉金属热电偶 1996年8月23日批准 1997年3 月1日实施 国家技术监督局 目录 一技术要求 二检定条件 三检定项目和检定方法 四检定结果处理和检定周期

附录 附录1 热电偶用补偿导线的检定方法 附录2 带补偿导线热电偶的检定方法 附录3 管式炉炉温温场测试方法 附录4 标准铂铑10—铂热电偶在0∽1300℃附范围内, 整百度的热电动势和温度对照表编制方法表 附录5 K、N、E、型热电偶热电动势允差表 附录6 S、K、N、E、J、型热电偶整百度点,微分热点动势表 附录7 S、K、N、E、J、型热电偶分度表 附录8 廉金属热电偶检定记录格式 附录9 检定证书(背面)格式 工作用廉金属JJ G351-96 热电偶检定规程代替JJ G351-84 本检定规程经国家技术监督局于 1996 年 8 月 23 日批准,并自 1997 年 3 月 1 日起施行。 归口单位:辽宁省技术监督局 起草单位:沈阳合金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合金厂 本规程技术条文由起草单位负责解释。 本规程主要起草人: 邵树成(沈阳合金股份有限公司) 王振华(上海合金厂) 参加起草人: 张家怡(沈阳市计量测试技术研究所) 任春岩(沈阳合金股份有限公司) 雷宗杰(天津德塔控制系统有限公司) 工作用廉金属热电偶检定规程 本规程适用于长度不小于750mm的新制造和使用中的分度号为K的镍铬-镍硅热电偶、分度号为N 的镍铬-镍硅热电偶、分度号为E 镍铬-铜镍热电偶、分度号为J的铁-铜镍热电偶(以下分别简称K、N、E、J、X型热电偶)在-40~1300℃范为内的检定。 一技术要求 1热电极的名义成分如表1规定。 注:①不同分度号两镍铬极不可互换; ②不同分度号两铜镍极不可互换; ③镍铬—镍硅采用镍铬—镍铝分度表。 2 不同等极热电偶在规定温度范围内,其允差应符合表2表定。 表2

电调衰减器设计指导

可以用三个二极管来代替电路中的固定电阻,构造一个可变衰减器,不过,这样会导致网络中的不对称,从而导致产生一个相当复杂的偏压网络。用两个PIN二极管来代替其中的串联电阻可以获得几个性能方面的好处。首先,由于串联二极管具有容性电抗而使网络与其它部分相隔离,用两个二极管代替一个电阻可以提高最大衰减值或在一定衰减值的条件下使频率上限翻倍。其二,代替串联电阻的两个二极管是180度反接的,这样就抑制了偶数次信号畸变的产生。其三,由此而得到的衰减器网络是对称的,从而可以大大简化偏压网络。电源电压V+是一固定电压,Vc是控制网络衰减的可变电压,用两个二极管代替电阻的唯一缺点是可能会增加介入损耗。 四元二极管pi型衰减器需要一个恒定的电压V+和一个可变的控制电压Vc。对于1.25V的V+,可变控制电压的范围为0V到大约5V。电压V+的值代表了回程损耗与控制电压范围之间的一个折衷,更低的V+可以降低回程电压,但同时也会使控制电压的工作范围缩小。 本文中介绍的衰减器是在8mm厚的RF4型印刷电路(PCB)上实现的。RF4具有良好的机械稳定性和耐久性,成本低,但其损耗大,难于控制,而且介质系数与工作频率密切相关。另一方面,玻璃纤维增强型聚四氟乙烯(PTEE)PCB材料具有良好的高频特性,但是相对昂贵一些,机械稳定性也比较差,不适合于某些表面贴装工艺。选用针对高频工作要求进行了优化的PCB基底材料可以改善高频性能,各种测量参数对频率的依赖程度受到与HSMP-381 6二极管四元组、PCB、其它元件及连接器相关的寄生效应的影响。

将PIN二极管用做衰减元件时,PIN二极管具有比等效的GaAs MESFETs更高的线性度,通过使用具有厚I层及低介质张弛频率(fdr)的多个PIN二极管就可以将信号畸变减小到最低程度。在Avago公司PIN二极管产品线中HSMP-381x系列产品的I层最厚。在低衰减状态,大部分RF能量仅仅是从输入端传输到输出端而已。不过在高衰减状态,更多的RF能量被倾入衰减器,会使信号失真度上升。当Vc接近0时,几乎没有电流流过两个串联的二极管,它们接近于零偏压状态,其结电容将随RF电压同步变化,幸运的是,由于两个二极管是反向串联的,所以可以抑制由受RF调制的电容所产生的某些失真或畸变。由于封装的两个反串二极管具有完全互相匹配的特性,因此可以得到最佳的失真抑制能力。 Pi衰减器的相位偏移随衰减值而变化。总的相位偏移接近90度,在三个相隔较远的工作频率点(100、900和1800 MHz)测试时此相位偏移表现相当稳定。

ADS设计电调衰减器

利用ADS设计电调衰减器 马景民1 罗正祥2 羊恺3 曾成4 罗建5 (电子科技大学光电信息学院,成都 610054)1、2、4、5(电子科技大学空天科学技术研究院,成都 610054)3 摘要:本文利用ADS仿真软件高效快速的设计了S波段窄带电调衰减器,此衰减器主要分为3dB分支电桥和PIN二极管两部分,射频信号为2.3~2.4GHz,直流调谐电流范围为0.02~6.32mA,传输衰减范围为0.9 ~19.8dB,带内反射均优于16dB,基本达到了设计目标。 关键词:S波段;电调衰减器;3dB分支电桥;PIN二极管 1 引言 现代通信对整机动态范围要求越来越大,单用AGC电路来控制其动态范围已不能满足动态要求,因此衰减器得到广泛应用。目前衰减器已发展有多种结构,除了电阻衰减网络以外,近年来又发展了PIN二极管构成的电调衰减器,GaAs MESFET T型衰减器,在此基础上发展了多位数控衰减器[1]。有时为了固定传输系统内传输功率的功率电平,传输系统内必须接入衰减器,对微波产生一定量的衰减。衰减量固定不变的称为固定衰减器;衰减量可在一定范围内调节的称为可变衰减器。衰减器是一种双端口网络,双端口网络的衰减主要由以下两种原因引起:一种是由于网络内部有损耗,吸收了所通过的电磁波的一部分功率而造成衰减,这种衰减器称为“吸收衰减”;另一种是由于电磁波在网络输入端的反射而引起的衰减,这种衰减称为“反射衰减”。应用这两种衰减原理制成的衰减器有吸收式衰减器和反射式衰减器[2]。 电调衰减器是一种控制射频信号输出功率的部件,它是自适应干扰抵消系统中的关键部件。目前电调衰减器有两种结构:一种是机电式,它是通过伺服电机控制两个耦合线圈的耦合系数,从而达到幅度控制。这种衰减器结构复杂,惰性大.跟踪性能差;另一种是全电子式,它利用PIN二极管的电导调制特性来达到幅度控制。这种衰减器结构简单、响应时问短、跟踪特性好[3]。 本文针对中国自主开发的TD-SCDMA标准,设计实现了一款预失真系统中必不可少的关键部分:2.3~2.4GHz电调衰减器。电调衰减器的主要指标有:工作频带、输入输出反射、起始衰减量、衰减量和衰减量的变化规律等。 2 工作原理 PIN二极管由两层高掺杂半导体材料夹了一层高阻本征半导体I层组成,其等效阻抗随着不同的偏压条件而变化[4]。当微波信号和直流偏置同时作用到PIN管时,二极管的工作状态还主要取决于其直流偏置状态。如PIN二极管处于正向偏压时,由于正向电流己使i层中存储电荷,所以不管微波信号的正负极性如何,都可以维持导通状态。而反向偏置时,微波信号频率足够高,其正半周信号来不及将载流子注入到i层,因此二极管处于截止态。这样,PIN二极管所呈现的阻抗大小,只取决于直流偏置,而与微波信号无关。因此,我们就可以用较小的直流功率来控制PIN二极管的工作状态,从而控制较大的微波功率[5]。 PIN管电调衰减器的电路结构形式有很多,如环行器的单管衰减器,3dB定向耦合器的双管衰减器,多管反射式或吸收式衰减器等[1]。本文所设计的电调衰减器为3dB分支电桥电调衰减器,原理图如图1所示[5] 图1 3dB分支电桥电调衰减器原理图 由上图可知,分支电桥端口1作为输入,则端口2为隔离端,端口3、4为等幅IQ输出端;当分支电桥的端口1加入功率时,端口3、4为等幅正交信号,如果端口3、4存在反射信号,则在端口2叠加,而在端口1相互抵消。利用此关系可构成输入输出端口具有良好匹配性能的电调衰减器。图1中在端口3、4接PIN二极管,加正偏压时,PIN等效为电阻R f,再串联50Ω电阻R,用微带短路器进行微波接地。则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