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音版二年级音乐上册(简谱)第3课《演唱 快乐的音乐会》教学设计

人音版二年级音乐上册(简谱)第3课《演唱 快乐的音乐会》教学设计

《快乐的音乐会》教案

课型:以唱歌为主的综合课

教学目标:

1.能了解歌中小胡琴、小喇叭、小铜鼓的外型及演奏姿势。

2.能用欢快的情绪,明亮柔和的声音,完整准确地演唱歌曲。

3.能通过自己对其它乐器的认识,大胆的为歌曲创作第四、第五段歌词。

教材分析:

〈快乐的音乐会〉是有马华作词,潘振声作曲的一首民歌风格的儿童歌曲。

歌曲为2/4拍,一段体的分节歌。这首歌词曲结合紧密,级进、流畅的旋律不时

地插入八分、四分休止符,使得旋律收放有度,极尽得意地炫耀了小乐手吹、拉、

弹、唱的技巧,风趣的道白加入使歌曲略有停顿,引出第三句转句,一个小小的

低回,噢,原来是吸引了小动物“听众”跟着高兴地蹦跳,音乐会也因此获得了

成功。

歌曲活泼欢快,耐人回味。是一首让学生喜爱的儿童歌曲。

但是这首歌曲有三段,二年级的孩子用一节课的时间很难掌握。并且第一段中小

胡琴的声音节奏和歌曲最后结束句的节奏对孩子来说是这首歌曲的最大难点。为

了让孩子更好的掌握歌曲的这两处节奏我分别采用了拍手带动法和对比演唱法

进行了处理。

教学重点:

1.使孩子能用欢快的情绪,明亮柔和的声音,完整准确地演唱歌曲。

2.了解歌中小胡琴、小喇叭、小铜鼓的外型及演唱姿势。

教学难点:

1、准确掌握歌中节奏:比如

2/4 x x x x x x x x x x 0 x x 0 嗞扭扭嗞扭扭扭得儿喂

(第一段小胡琴的声音)

2/4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0 跳呀蹦呀跳呀蹦呀得儿喂

(歌曲的结束句)

2、创作第四、第五段歌词。

教学过程:

一、师生同唱问好歌、发声练习:

二、导入:今天,老师带大家参加一场音乐会,好不好?

三、新授:

1、熟悉乐器、学习演奏姿势:首先我们看看节目单上都有哪些乐器在演奏

那?(老师分别出示小胡琴、小喇叭、小铜鼓的图片请同学辨认)。

同时让孩子们表演这些小乐器的演奏姿势。

2、范唱:你们想听一下这三种乐器演奏的音乐会吗?仔细听是那种乐器演

奏的,用动作表现出来。

3、学唱歌曲:下面老师唱什么乐器,你就来接什么乐器的声音

4、说歌词:这场音乐会中还有哪些嘉宾那?(小猫,小狗),在二胡演奏

的时候小猫小狗做出那些动作了?在喇叭演奏时又是什么样的?那好

我们一起来唱一遍前两段

5、创编歌词:大家看书,第三段有没有不一样的地方?那我们把空白处填

上好吗?你们填的真好,都能当作词家了。

6、完整演唱:我们完整的演唱一遍

7、.加上动作完整地表演歌曲(点击)

让我们一起来唱,一起来跳吧.、、

五、拓展创编

“嘘,别出声,我好象听到谁在叫我(在学生刚演唱完之后,教师故作神秘状)。噢,原来是小鸡和小鸭。(媒体展示小鸡小鸭图片)原来呀,他们也被同学们的歌声吸引了,想来参加音乐会,欢迎吗?(要求学生不仅要说出小乐器和小动物的名称还要说出其是怎么“唱歌”的)

生:欢迎。

师:“可是他们要求同学们也把它们唱进歌里,能行吗?让我们一起来试试。”

(师生集体创编歌词)

师:“同学们多棒啊,瞧,你们现在又变成小作家了。想不想让更多的小动物来参加我们的音乐会?”

生:想。

(媒体展示:各种动物头饰)

师:“我们现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选择,然后创编歌词并分角色表演”

[设计思路:拓宽学生的思路,激发学生的创作意识。]

六、小组表演,才艺展示。

师:“快乐音乐会现在开始。哪个小组愿意上台表演?(小组进行表演)。

[设计思路:通过该环节给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培养他们的音乐表现能力,并戴上小动物的头饰,激发其表演兴趣。]

四、结束

1.把孩子们创作的第四、第五段歌词加入歌中,让大家完整的唱一遍。(注意提醒孩子们的演唱情绪)

2.“我宣布今天的音乐会圆满成功!”老师带头鼓掌。

3.下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