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

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

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
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

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2017级本科培养方案一、专业简介

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依托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学科及力学学科,将无人机、通用航空飞机、民用航空飞机、战斗机等飞行器作为重点对象,具有突出的专业特色。现具有专职教师9名,其中副教授2名,讲师7名,硕士生导师5名。近年来,完成多项省、市、国家级科研课题,完成航天科技集团、航天科工集团、中国商用飞机有限公司等重点专项课题,建立航空航天工程学部“创新飞行器设计实践基地,学生在实践基地完成创新型飞行器设计、制造和控制仿真等实践工作。

本专业注重工程教育与工程训练相结合,注重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在加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培养方面取得了很好的实效,得到有关用人单位的高度评价。多年来招生和就业情况良好。

二、培养目标及服务面向

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国家战略性航空航天产业迅猛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备较好的数学、力学基础知识和航空航天工程基本理论,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技术创新意识、工程管理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和研究人员。

毕业生应掌握空气动力、飞行器总体设计、强度分析、结构设计和飞行力学等方面的专业知识,熟悉间飞行器设计与制造相关领域的新技术,能够在航空航天企业、民航部门、科研院所、通用航空及相关领域中从事科研、设计、制造和开发等高级工程技术和管理方面的工作。

三、培养要求

1、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较好的人文素养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体魄;

2、具有从事领域工作所需的自然科学知识和社会科学知识;

3、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基础知识,掌握飞行器设计基础、力学基础、机械设计、自动控制原理、电工与电子技术等方面的基础理论。

4、掌握本专业领域内所需的飞行器设计的空气动力、强度分析、结构设计和

飞行力学方面的专业知识,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熟悉本专业领域各方向的专业技术,了解学科前沿及发展趋势。

5、具有本专业必需的制图、计算、测试、文献检索、基本工艺操作等基本技能及较强的计算机和外语应用能力。

6、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创新意识和较高的综合素质。

7、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环境下的交流、竞争与合作的初步能力。

四、培养模式

卓越工程师培养按照“3+1”模式进行,即3年的在校学习和累计1年的与企业联合培养。3年学校学习的主要任务是着重进行工科基础教育,1年企业培养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在学校专业教师和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的联合指导下,通过参加飞机设计的科研、生产实践过程,学习企业的先进技术、先进设备和先进企业文化,将专业理论联系于生产实际,同时完成该阶段的教学计划安排,达到使学生受到真实工程锻炼,深化专业理论知识,提高工程实践能力、职业素质、岗位适应能力、现场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团队协作精神的目的。

五、主干学科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学科、机械工程、力学。

六、专业核心课程

空气动力学基础、飞机结构力学、计算流体力学及软件技术、飞机CAD\CAE软件技术、飞行器空气动力学、飞行力学、飞机总体设计、飞机结构强度。

七、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使学生毕业后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和更快地进入工作角色,课程体系中特别加强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在理论课进行的同时完成相应的实践教学环节。

在学科基础课、专业课、专业选修课中基本都设置了相应的实验内容,目的在于加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培养:在通用工程基础课中设置工程训练内容,如电类的电子工艺实习、计算机基本操作类的实践如计算机综合训练等;

在专业基础类实践中,设置专业技能的实践环节,例如飞机总体设计课程设计、CFD计算流体力学仿真实验,创新飞行器设计、制造、飞行器运动仿真等,主

要考虑学生通过实践类的环节,体会专业基础课程的内涵,深刻理解与掌握本专业学科体系、能够有初步的专业技能;专业实践性环节主要使学生通过综合运用知识的训练,掌握专业的基本工作技能,适应市场对人才的各种需求,所设置的实践性环节有专业课程设计、综合实验研究、专业认识和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理论课程体系的设计符合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

1、工程训练B:共2周,目的是使学生初步获得机械加工的感性认识和基本操作技能。

2、电工电子实习:共2周,目的是使学生初步获得电工电子学相关知识和实验方案。

3、课程设计:共6周,包括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专业课程设计2项。

4、专业综合实验:共3周,进行实验空气动力学基础、飞行器空气动力学、实验空气动力学等专业基础课的综合性实验,完成标准模型风洞试验测量。

5、毕业综合训练:共7周,通过到飞机设计所、飞机制造造及应用部门接触实际,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科研、生产实际相结合,了解和掌握飞行器设计和研制方法、生产及运行管理过程。

6、毕业设计:共16周,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工程技术和科学研究基本训练的主要教学环节。

七、学制、学位及毕业学分要求

学制:四年

学位:工学学位

表1课时/学分分配表

表2 专业教学计划

八、课程体系配置流程图

九、教学进程表

注:分散进行( ) 军训★电工实习* 专业实习△课程设计◆工程训练▲综合训练# 上机实习■考试∣假期〓机器测绘●综合实验○教学实习$ 技能实习□认识实习◇拆装实习& 生产实习×毕业设计※毕业实习◎

十、课程体系及教学进程表

十一、课程体系与培养要求的对应关系矩阵

课程体系中每门课程都应承载知识、能力和素质培养的具体要求。各专业要确定所设课程对能力及素质培养的作用,建立每门课程与学生能力及素质要求的对应关系。

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doc资料

化学工程与工艺(卓越工程师) 2010级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经济全球化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基 础理论、实验技能、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掌握化学工程与化学工艺方面的系统知识,获得化工工程师基本训练,具有开拓创新意识和进行产品开发和设计的能力,以石油和天然气加工为特色,能在炼油、化工、能源、环保和军工等部门从事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生产过程的控制、化工过程软件开发、生产技术管理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的国际化工程技术人才。 二、业务要求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学生在学习数学、物理、化学、外语、计算机等课程的基础上,主要学习物理化学、单元操作、化学反应工程及化工热力学等基础理论知识。受到化学与化工实验技能、工程实践、计算机应用、科学研究与工程设计方法的基本训练。本专业不仅是通用的过程工程学科,而且是高新科技和新兴工业的重要支撑学科。实验班学生培养注重过程工程和产品工程,特别是石油和天然气加工过程中的过程工程和产品工程两个方面的均衡发展,并以通用过程工程为主线培养,营造应用型工程师培养的良好基础。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良好的文化素质、道德修养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2)掌握化学工程、化学工艺、应用化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3)掌握化工装置工艺与设备设计方法,掌握化工过程模拟优化方法; (4)具有对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备进行研究、开发和设计的初步能力; (5)熟悉国家对化工生产、设计、研究与开发、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6)了解化学工程学的理论前沿,了解新工艺、新技术与新设备的发展动态; (7)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8)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三、主干学科和学位课程 主干学科:化学工程与技术 学位课程:高等数学、基础外语、大学物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程序设计语言(C)、物理化学、化工原理、化工热力学、化学反应工程、石油炼制工程。 四、毕业要求及学时、学分分配

武汉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样本

武汉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方 案 1 2020年4月19日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 试点方案 二○一一年十二月

目录 1. 专业基本情况 (2) 2. 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基础 (5) 3. 合作培养依托单位 (6) 4. 培养方案 (7) 4.1 本科阶段 (7) 5. 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 (17) 5.1 校内学习阶段 (18) 5.2 企业学习阶段 (20) 5.3 学生校外学习期间相关要求及注意事项....... 错误!未定义书签。 6. 工程教育改革理论研究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1 工程教育思想和教学规律研究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2 工程教育理论提升.......................................... 错误!未定义书签。附件1:武汉理工大学“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校企联合培养协议书 ........................... 错误!未定义书签。附件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卓越工程师培养专业标准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件3: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 (29) 附件4:武汉理工大学计算机工程师企业培养方案 (36) 附件5:武汉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

师资队伍建设方案 (39) 2 2020年4月19日

1. 专业基本情况 发展历史: 武汉理工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国家“211工程”的重点建设高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是我校恢复高考制度以来开办的最早专业院系之一,我校计算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创办和建设能够追溯到1979年,是国内较早创办计算机专业的院校之一,迄今已有30年的办学历史。1984年开始招收计算机应用专业本科生,1986年开始招收计算机应用方向研究生,1992年获计算机应用硕士学位授予权,1997年被评为湖北省重点学科,获计算机应用博士学位授予权,获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正在申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当前已经过第一轮评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被授予武汉理工大学本科品牌专业。 经过30年的发展与建设,武汉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当前已具备“计算机应用技术”博士学位授予权、“计算机应用技术”和“计算机软件与理论”硕士学位授予权、“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计算机软件工程”学士学位授予权,“计算机应用技术”为湖北省重点学科,形成了从本科到博士的培养体系。 专业特色: 坚持计算机专业特色教育方向,要根据计算机相关专业的特点决定,其特点是:知识更新快、与其它学科交叉多、应用面 3 2020年4月19日

贵州大学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制定原则试行

贵州大学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 培养方案制定原则意见 根据《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的有关要求,为探索我校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途径,使“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试点专业的教学组织管理有序开展,特制定贵州大学“卓越计划”培养方案编制原则意见。 一、指导思想 1.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科教兴国战略及人才强国战略,树立“面向工业界、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工程教育理念,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实际工程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着力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 2.秉承“明德至善、博学笃行”的办学传统,以“兴学育人”为根本,以“立足贵州、服务地方”为宗旨,以培养“能吃苦、能适应、能创造、能奉献”的“四能人才”为己任,通过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致力于实现: (1)教育理念、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体系与运行机制的综合改革与创新,符合人文、科学与工程教育并重,单一学科向综合学科、专业教育向素质教育、单一专业人才培养向复合型人才培养转变的发展方向,体现科学与技术基础之上的包括社会、经济、文化、道德、环境等多因素的“大工程观”。 (2)学生具备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扎实的基础知识、过硬的工程设计与工艺研发本领、较强的组织管理与协调能力、宽阔的国际视

野与胸怀、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 二、培养目标 贵州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坚持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创新能力统一发展的现代工程教育理念,以培养工程一线的栋梁、输送工程领域精英的后备人才为立足点,培养信念执着、品德优良、人格健全、知识面宽、应变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开拓创新精神突出、研究潜力大、擅长技术开发和应用的高级专门人才。 三、培养方案制定基本要求 “卓越计划”人才培养方案主要包含专业培养标准的制定与实现和企业培养方案的制定与实施。其基本要求为: 1.试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要树立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积极引进、借鉴国内外同类学校相近或相同专业的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大胆探索和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方式,形成层次清晰、模块多元、保障有力的工程本科人才培养体系。 2.试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要从确定专业培养目标和标准入手。人才培养目标、标准要按照国家“卓越计划”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根据学校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服务面向、办学优势与特色等制定;培养标准要细化为知识、能力和素质大纲,明确知识、能力和素质三个方面的培养要求;将知识、能力和素质大纲以矩阵表的形式落实到具体的课程和教学环节。 3.根据专业培养标准进行课程体系的梳理与调整。贯彻“优化基础、强化能力、提高素质、发展个性、鼓励创新”的应用设计型人才

通信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

东华理工大学通信工程专业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培养方案 Ⅰ培养目标 遵循立足专业、贴近行业、服务企业培养宗旨,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实际工程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着力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着力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坚实的通信技术、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等相关专业学科理论,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能在通信行业、政府机关和国民经济各部门中从事3G及各类移动通信设备和系统的研究、设计、应用开发、分析、制造、运营及管理的高级通信工程技术人才。 Ⅱ培养标准 一、具备运用通信3G工程师所必需的工程技术及专业基础知识,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中相关问题的能力 1.1具备较扎实的移动通信基础知识,以及从事通信工程项目工作所需的工程科学技术基础 1.1.1具备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和交流能力;能正确认识工程对于客观世界和社会的影响,理解工程专业及其服务于社会、职业和环境的责任; 1.1.2 具有运用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建立通信系统数学物理模型并进行分析、求解的基本能力; 1.1.3 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具备良好的外语应用能力和交流能力,熟练掌握资料查询、文献索引及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 1.1.4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具有良好的文化修养和健康的心理素质、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我调控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习惯,遵纪守法。 1.2具备运用电子技术基础知识解决通信系统工程实现过程中相关硬件电路的设计与调试、分析与解决故障的基本能力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

南昌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进展情况报告 南昌大学是教育部批准的全国首批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的61所高校之一。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关于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等战略部署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大力推进我校高等工程教育改革,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结合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和我校在工程教育方面取得的经验和优势,我校先后召开了校长办公会、人才培养模式研讨会、相关工科学院“卓越计划”专题研讨会,并邀请行业、企业代表共商大计。目前,我校“卓越计划”的实施正稳步进行,进展顺利。主要做法有: 一、召开各类研讨会 为了实施好“卓越计划”,学校分管教学副校长带领教务处及专家组先后多次到学院调研专业情况和教学情况。9月27日,分管副校长带领教务处有关人员到机电学院调研实践教学情况,明确指示要抓好有利时机,利用专业优势,切实加强与省内知名汽车企业(江玲)友好合作,加快建设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实践的平台和机会,为“卓越计划”打好坚实基础。10月17日,学校邀请了工科学院相关行业企业的专家、代表召开了南昌大学“卓越计划”研讨会,与会人员就如何实施“卓越计划”,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难点等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与会者一致认为,校企双方要乘“卓越计划”的东风,进一步加强合作,做到合作双赢。同时,也只有做到合作双赢,“卓越计划”才能顺利实施。11月15日,分管副校长带领专家组和其它申报“卓越计划”的负责人,来到机电学院检查实施“卓越计划”专业的整体建设情况。在听取和研讨了专业建设问题后,要求申报单位抓紧时间,针对各自专业在实施该计划中存在的不足,加快建设,特别是合作企业的选定和培养基地建设要尽快落实。

西南科技大学“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试点工作方案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工作方案

2011年5月 目录 一、前言 (2) 二、指导思想 (3) 三、培养目标 (3) 四、培养体系 (4) 1、试点范围与规模 (4) 2、选拔方式 (5) 3、培养模式 (5) 4、竞争机制 (6) 5、专业培养 (6) 6、学生管理 (6) 7、学籍管理 (6) 五、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设计 (7) 1、培养目标和要求 (7) 2、教学计划 (7) 3、课程体系 (7) 4、教学模式 (8) 5、实践环节 (8) 6、考核方式 (9)

六、校企合作模式 (9) 七、组织管理体系 (10) 1、组织结构 (10) 2、经费保障 (11) 3、资源保障 (11) 4、教学管理 (11) 5、师资队伍建设 (12) 八、区域内的大中型企业 (12) 一、前言 高等教育肩负“科教兴国”的历史使命,必须主动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技术服务。根据国家发展战略,为更好地发挥我校高等工程教育的优势,着力培养“品德优良、基础扎实、素质高、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的多种类型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特制订西南科技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工作方案。 西南科技大学是以工学为主的多科性学校,现有在校研究生和普通本专科学生2.7万余人。在工学、农学、理学、经济学、法学、文学、管理学、教育学等8大学科门类,设有67个本科专业、 34个硕士学位授权点、12个工程硕士授权领域。有1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2个部省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7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6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与董事单位共建共享实验室17个。经过长期的探索与实践,学校已经成为“建材、机械制造、电子信息、土建、地质、采矿、农业等行业的工程师摇篮”,培养出一大批杰出人才及业务骨干,具有“基础知识扎实,动手能力强,有吃苦耐劳精神和团结协作的工作作风”。抗震救灾期间,在心理援助,建筑检测、环境监测,重大设备应急处置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半个多世纪以来,学校扎根西部,坚持开放办学,不断深化办学体制改革,

自动化卓越工程师班人才培养方案

自动化卓越工程师班人才培养方案 (080801) 一、专业介绍 自动化专业始建于1993年,并在2013年10月入选教育部第三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本专业拥有一支具有丰富教学经验、较高基础理论水平和较强科研能力的教师队伍,立足于河北省经济发展需求、面向工程实践,形成了培养工业自动化生产线相关技术工程应用型人才的教育模式,构建了完善的教学体系。建立了以三个教学平台(基础教学平台、专业基础教学平台、专业教学平台)和四个层次(理论基础、工程应用基础、工程应用和扩展专题讲座)为主的分层式、模块化课程群。具有“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和“控制工程”专业硕士学位点,在学科建设上注重多学科的交叉融合,构建了培养卓越工程师创新能力的学科平台。 自动化是控制技术、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仪表等技术的综合应用。自动化包括了许多学科,其基础是控制论、信息论和系统论。自动化专业主要研究自动控制的原理和方法,自动化单元技术和集成技术及其在各类控制系统中的应用。该专业主要学习电工技术、电子技术、控制理论、信息处理、系统工程、自动检测与仪表、计算机技术与应用、网络技术和人工智能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二、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良好的数学、自然科学知识和较高文化素质修养、敬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具有坚实的自动控制理论基础知识,掌握自动控制技术、检测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基本理论与设计方法,具有较强的工程意识、工程实践能力和工程素质,能在在自动化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教学、设备研发、设计制造、生产开发或管理工作的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 本专业期待毕业生5年左右达到以下目标: 1.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较好的人文修养,具有工程职业道德与社会责任感; 2.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知识,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及计算机应用知识,具有从事自动化相关领域工作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3.熟悉自动化领域相关的技术技能,具备较强的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具有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开发、制造和测试能力; 4.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良好的交流、团队合作和领导才能,能够在自动化领域相关企业从事技术服务和管理等岗位的工作,具有适应全球化的发展的能力。 三、培养要求 注重基础理论、专业基础及专业知识体系的构建,通过校内综合课程设计、工程实训基地和校外合作企业的联合实践训练,同时注重科技创新活动等方式,致力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具有国际视野的应用型自动化卓越工程人才。本专业的学生在毕业时应获得以下10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具备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具有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 2.具有从事自动化专业相关工作所需的数学、自然科学、经济和管理知识; 3.具有运用自动化工程基础知识和专业理论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运用所掌握自动化工程专业的理

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培养方案

东南大学2012级自动化本科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 门类:工学专业代码: 080602 授予学位: 工学学士 学制:四年制定日期: 2012年10月 一. 培养目标 通过参及实践课程、企业工程项目和各类交流项目,培养个性健全、情操高尚、基础扎实、知识面广、工程实践能力强、掌握各种现代自动化系统监测、控制、管理和信息处理技术、能在自动化领域从事工程设计、开发、管理等方面工作、能够跟踪本领域新理论新技术、能适应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创新精神的卓越工程师。 二. 培养标准 本培养标准是在国家通用标准的指导下,按照自动化类卓越工程师的行业标准,结合电气、计算机、信息等技术飞速发展的需求,体现东南大学自动化学科特色,制定的培养自动化类高层次、高素质、宽口径、设计型、研究型工程师的培养方案。相对于行业标准,加强了软件设计、运动控制和过程控制技术、工程设计、工程伦理等方面的要求。 本培养标准如下: 1、具有丰富的人文科学素养及从事工程开发和设计的工程科学技术知识,了解本专业的前沿发展现状和趋势。 1.1具有从事工程开发和设计所需的工程科学技术知识以及人文科学知识(对应国家通用标准1、3) 1.1.1工程科学以数学、自然科学、数学和相关自然科学为基础,包括数学、模拟、仿真和测试及试验的应用。 1.1.2 工程技术包括电工电子技术、控制理论、信息科学、计算机技术等相关学科的知识,注重原理性知识的掌握及探究,并侧重发现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1.1.3 自动化基础知识:掌握自动化基本元件、控制理论基础、控制工程初步设计方法。 1.1.4人文科学:具备较丰富的工程经济、管理、社会学、情报交流、法律、环境等人文知识。至少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可运用其进行技术交流。 1.2掌握扎实的自动化工程理论及技术,了解控制系统建模、分析及设

贵州大学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制定原则

贵州大学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制定原则(总15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贵州大学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 业培养方案制定原则意见 根据《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的有关要求,为探索我校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途径,使“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试点专业的教学组织管理有序开展,特制定贵州大学“卓越计划”培养方案编制原则意见。 一、指导思想 1.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科教兴国战略及人才强国战略,树立“面向工业界、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工程教育理念,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实际工程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着力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 2.秉承“明德至善、博学笃行”的办学传统,以“兴学育人”为根本,以“立足贵州、服务地方”为宗旨,以培养“能吃苦、能适应、能创造、能奉献”的“四能人才”为己任,通过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致力于实现: (1)教育理念、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体系与运行机制的综合改革与创新,符合人文、科学与工程教育并重,单一学科向综合学科、专业教育向素质教育、单一专业人才培养向复合型人才培养转变的发展方向,体现科学与技术基础之上的包括社会、经济、文化、道德、环境等多因素的“大工程观”。

(2)学生具备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扎实的基础知识、过硬的工程设计与工艺研发本领、较强的组织管理与协调能力、宽阔的国际视野与胸怀、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 二、培养目标 贵州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坚持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创新能力统一发展的现代工程教育理念,以培养工程一线的栋梁、输送工程领域精英的后备人才为立足点,培养信念执着、品德优良、人格健全、知识面宽、应变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开拓创新精神突出、研究潜力大、擅长技术开发和应用的高级专门人才。 三、培养方案制定基本要求 “卓越计划”人才培养方案主要包含专业培养标准的制定与实现和企业培养方案的制定与实施。其基本要求为: 1.试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要树立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积极引进、借鉴国内外同类学校相近或相同专业的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大胆探索和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方式,形成层次清晰、模块多元、保障有力的工程本科人才培养体系。 2.试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要从确定专业培养目标和标准入手。人才培养目标、标准要按照国家“卓越计划”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根据学校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服务面向、办学优势与特色等制定;培养标准要细化为知识、能力和素质大纲,明确知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2017级本科培养方案一、专业简介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成立于1985年,现有内燃机和热能工程两个专业方向,对应的一级学科为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该专业是辽宁省普通高校本科重点支持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有航空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辽宁省飞行器及动力装置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辽宁省航空推进系统先进测试技术重点实验室、机械振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发动机构造强度及振动系列课程省级教学团队等优势学科与优质教学资源的支撑。 本专业注重工程教育与工程训练相结合,注重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在加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培养方面取得了很好的实效,得到有关用人单位的高度评价,近年来毕业生的就业率达到95%以上。 二、培养目标及服务面向 培养具有爱国敬业精神,具备扎实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素养,掌握热能工程、动力工程、动力机械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能源动力类专业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本专业毕业生可从事内燃机、燃气轮机及热力电厂的设计、制造、运行、管理、开发和营销等方面工作,也可从事流体机械、制冷及低温工程、水电动力工程等的设计、研发、运营、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三、培养要求 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及正确运用本国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 2、较系统的掌握本专业领域技术理论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工程力学、机械学、热流科学、电工与电子学、控制理论、市场经济及企业管理等基础知识。 3、具有热动力设备及系统专业知识,掌握内燃机、燃气轮机、汽轮机、锅炉等设备原理、结构和性能的设计分析方法,了解其学科前沿及发展趋势。 4、具备机械工程设计的基本能力,掌握文献检索、资料使用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及新技术研究、开发与应用的能力,较高的设计和绘图能力。

(建筑工程管理)武汉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精编

(建筑工程管理)武汉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

计算机科学和技术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 划” 试点方案 二○壹壹年十二月

目录 1. 专业基本情况2 2. 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基础5 3. 合作培养依托单位6 4. 培养方案7 4.1 本科阶段7 5. 质量保障和监控体系17 5.1 校内学习阶段18 5.2 企业学习阶段20 5.3 学生校外学习期间相关要求及注意事项25 6. 工程教育改革理论研究20 6.1 工程教育思想和教学规律研究20 6.2 工程教育理论提升21 附件1:武汉理工大学“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计算机科学和技术 专业校企联合培养协议书22 附件2:计算机科学和技术卓越工程师培养专业标准23 附件3:计算机科学和技术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29 附件4:武汉理工大学计算机工程师企业培养方案36 附件5:武汉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和技术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师资队伍建设方案39

1.专业基本情况 发展历史: 武汉理工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国家“211工程”的重点建设高校。计算机科学和技术专业是我校恢复高考制度以来开办的最早专业院系之壹,我校计算科学和技术专业的创办和建设能够追溯到1979年,是国内较早创办计算机专业的院校之壹,迄今已有30年的办学历史。1984年开始招收计算机应用专业本科生,1986年开始招收计算机应用方向研究生,1992年获计算机应用硕士学位授予权,1997年被评为湖北省重点学科,2002年获计算机应用博士学位授予权,2007年获计算机科学和技术壹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正在申报计算机科学和技术壹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目前已通过第壹轮评审。2010年计算机科学和技术专业被授予武汉理工大学本科品牌专业。 经过30年的发展和建设,武汉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和技术专业目前已具备“计算机应用技术”博士学位授予权、“计算机应用技术”和“计算机软件和理论”硕士学位授予权、“计算机科学和技术”和“计算机软件工程”学士学位授予权,“计算机应用技术”为湖北省重点学科,形成了从本科到博士的培养体系。 专业特色: 坚持计算机专业特色教育方向,要根据计算机相关专业的特点决定,其特点是:知识更新快、和其它学科交叉多、应用面广、办此类

2015土木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

土木工程(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卓越工程师指导性培养 方案 部门:建筑工程学院 部门负责人:陆峰 审核:陶庭先 校长:刘宁 制订日期:2015年8月 一、培养目标与基本要求 学校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诚信实干、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掌握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与土木工程专业基础,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和国际视野,了解土木工程学科的前沿发展现状和趋势,具备土木工程师技术能力,能从事土木工程领域的设计、施工、监理、项目管理、咨询、防灾减灾、教育和科学研究等工作的高素质工程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基本要求: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2、掌握专业所需的基础科学理论知识,掌握本专业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及必要的专业知识,具有本专业所必需的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业务素养。 3、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具有创新能力和较强实践能力,具有较强的终身学习能力、获取及处理信息的能力。 4、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适应能力,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受到必要的军事训练,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 5、具有独立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和创新精神,具备一定的社会活动能力、从事本专业业务工作的能力和适应相邻专业业务工作的基本能力与素质,重视工程实践,具有工程经济观点,受到工程设计方法和科学研究方法的初步训练。 6、初步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刊,具有一定的听、说、写作基础。 7、懂得一定的社会、人文、科学知识,具有较好的文化素养和心理素质,以及一定的美学修养。 毕业要求: 1、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熟悉建设法规和工程经济、能体现对职业、社会、环境的责任; 2、具有从事土木工程专业需要的一般性(自然科学和专业基础)和专业性的工程理论和技术;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辑

高教信息 HIGHER EDUCATION INFORMATION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辑) 2011年专辑(总第36期) 主办:广西工学院高等教育研究室2011年1月18日 目录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介 (1)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要点解读 (5) ●浙江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方案(试行) (9) 主编:秦福利责任编辑:张玉凤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介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项目,也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对促进高等教育面向社会需求培养人才,全面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和引导作用。 简要概况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截止2010年,我国开设工科专业的本科高校1003所,占本科高校总数的90%;高等工程教育的本科在校生达到371万人,研究生47万人。该计划对促进高等教育面向社会需求培养人才,全面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和引导作用。 启动会 2010年6月23日,教育部在天津召开“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启动会,联合有关部门和行业协(学)会,共同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教育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陈希出席会议并讲话。教育部党组成员、部长助理林蕙青主持会议。工信部、人社部、财政部等22个部门和单位的有关负责同志出席了会议,“卓越计划”专家委员会的部分院士、20多家企业的代表和60多所高校的院校长参加了会议。 培养特点 “卓越计划”具有三个特点: 一是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培养过程; 二是学校按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培养工程人才; 三是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 实施期限 “卓越计划”实施期限为2010―2020年,参与计划的全日制工科本科生要达到10%的比例,全日制工科研究生要达到50%的比例。

2015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方案

2015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80601 一、专业特色 着力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配合安徽大学“三基并重,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结合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的产业发展与市场人才需求特点,在企业深度参与下,以完善知识结构、强化综合能力和提高工程素质为培养核心,不断丰富工程内涵、优化学生知识结构、强化学生素质、企业和社会环境的综合工程实践教育,进一步加强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以电力电子、电力系统分析、电机设计与控制以及综合电气自动化系统等专业方向为特色,强化“强电与弱电,软件与硬件,系统与元件”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毕业生适应面宽,具有良好的就业前景。 二、培养目标 1.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工程职业道德; 2.具有良好的团队协调和合作精神,进而具备电气工程领域的领导能力; 3.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管理科学基础和外语综合能力; 4.具有较宽广领域的工程基础知识,具有扎实的电气工程专业的基础知识,并通过分析、建模仿真和实验等先进方法,能够创造性地利用电气工程基本原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 5.掌握电力电子、电机、电力系统的生产、运行、管理的基本技能,能够在电气工程的特定领域进行科学研究、产品开发、技术管理或知识创新工作,具备较强的社会竞争力; 6. 能够在全球化的环境里保持清晰意识,有竞争力地、负责任地行使自己的职责; 7.能够胜任各种经历的工作,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 三、培养规格 (一)培养层次 本专业为国家和地方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和较强工程实践能力的电气工程及其相关领域的工程技术人才。 (二)具体要求 本专业的学生主要学习工科基础知识和电气工程专业知识,培养的学生不仅具有扎实、宽广的理论基础,而且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并注重人文科学素质培养。本专业所培养的毕业生在知识、能力和素质方面应达到如下要求: 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电气工程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 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电气工程中的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针对复杂电气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电气系统、单元或工艺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4.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复杂电气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复杂电气工程问题,选择与使用恰当的设计、仿真工具,进行仿真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6.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电气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评价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

武汉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进展报告

武汉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进展报告 一、总体概况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面向工业、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工程教育理念,遵循“三创”教育的办学思想,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立高等工程教育人才培养的新机制,建立现代工程教育体系,引领我国高等工程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 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精神,树立全面发展和多样化的“三创”人才观念,树立主动服务国家战略要求,主动服务行业企业需求的观念。改革和创新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立高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和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二)总体思路 在总结国内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以工程实际为背景,通过密切学校和行业企业的合作、制订人才培养标准、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建设高水平工程教育师资队伍,着力提升学生的工程素养、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目标定位 充分借鉴世界先进国家高等工程师教育的成功经验,在实现“打造世界一流本科教育,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学校本科发展目标的前提下,整合优质教学资源,遵循工程的集成与创新特性,以强化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与工程创新能力为核心,重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致力于培养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优异的创新和实践能力、能够引领未来工程技术发展方向的高级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 (四)参与专业 武汉大学主要是在水利电力类、测绘科技类、电子信息类、动力机械类、土建资环类等工科专业中选择具有优势和特色的专业参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培养层次以本科为主,硕士、博士为辅。2012年2月,《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学科专业名单的通知》(教高厅函〔2012〕7号)发布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学科专业名单,武汉大学共有土木工程、水利水电工程、测绘工程、遥感科学与技术四个本科专业,其中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是教育部与水利部联合共建。 (五)培养层次 在水利电力类、测绘科技类、电子信息类、动力机械类、土建资环类等工科专业中选择具有优势和特色的专业参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培养层次以本科

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

化学工程与工艺(卓越工程师) 2010级培养方案 了解化学工程学的理论前沿,了解新 工艺、新技术与新设备的发展动态; (7) 掌握文献检索、资料 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 实际工作能力; (8) 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三、主干学科和学位课程 主干学科:化学工程与技术 学位课程:高等数学、基础外语、大学物理、中 国化马克思主义、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 学、程序设计语言(C)、物理化学、化工原理、 化工热力学、化学反应工程、石油炼 制工程。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经济全球化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 基础理论、实验技能 化工工程师基本训练 特色,能在炼油、化 化工过程软件开发、 、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掌握化学工程 ,具有开拓创新意识和进行产品开发和设 工、能源、环保和军工等部门从事工程设 生产技术管理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的国 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 与化学工艺方面的系统知识,获得 计的能力,以石油和天然气加工为 计、技术开发、生产过程的控制、 际化工程技术人才。 二、业务要求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 学生在学习数学、物理、化学、外语、 物理化学、单元操 作、化学反应工程及化工热力学等基础理 程实践、计算机应 用、科学研究与工程设计方法的基本训练 而且是高新科技和新兴工业的重要支撑学科。实验班学生 油和天然气加工 过程中的过程工程和产品工程两个方面 计 算机等课程的基础上,主要学 论知识。受到化学与化工实验技能、 。本专业不仅是通用的过程工程学 培养注重过程工程和产品工程,特 的均衡发展,并以通用过程工程为 营造应用型工程师培养的良好基础。毕业生应获得 以下几方面的知 识和能力: 科, 别是石 主线培养, (1) 具有良好的文化素质 (2) 掌握化学工程、化学 (3) 掌握化工装置工艺与 (4) (5) 具有对新产品、新工 熟悉国家对化工生产 、道德修养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工艺、应用化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 设备设计方法,掌握化工过程模拟优化方 艺、新技术和新设备进行研究、开发和设 、设计、研究与开发、环境保护等方面的 知识; 法; 计的初步能力; 方针、政策和法规; (6)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进展报告 2013年1月28日 2011年9月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列入第二批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试点高校,2012年2月我校通信工程、信息安全2个本科专业被批准为“卓越计划”试点专业,学校正式启动“卓越计划”试点专业的建设工作。一年来,学校根据教育部“卓越计划”的相关要求,稳步推进“卓越计划”的实施,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进展。 一、总体概况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科教兴国战略及人才强国战略,树立“面向工业界、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工程教育理念,深化工程教育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深化互利共赢的校企合作,在企业的深度参与下,整合优质教学资源,以实际工程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着力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出一批适应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需求的高素质卓越工程师,并创建具有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特色的工程人才培养模式。 (二)总体思路与目标定位 我校着力实施“卓越计划”,大力推进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试点工作,探索具有我校特色的工程教育培养体系和工程教育模式,创建在省属高校中具有示范意义的卓越工程师培养基地。 2011年起,每年组织工科专业申报“卓越计划”,从点到面,面上逐渐推开,力争在十二五期间有条件的所有工科专业都申报“卓越计划”,到“十二五”末参与

“卓越计划”的全日制工科本科生人数达到30%。” (三)参与专业、培养层次、学生情况 目前我校参与“卓越计划”项目的是本科生层次的通信工程和信息安全两个专业学生,通信工程专业80人,信息安全专业40人,总共有120人参与。 2012年1月,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和软件工程作为校级“卓越计划”项目实施。2012年8月,我校组织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软件工程、电子信息工程和自动化4个专业,申报国家“卓越计划”试点专业,正在教育部的审批过程中。 二、组织管理 为了更好地实施“卓越计划”,建立了校院两级组织管理体系。 学校成立了“卓越计划”领导小组、专家咨询委员会、工作办公室等机构,每个机构职责明确,从组织架构上形成了“卓越计划”实施的有力保证。详见附件2。 学院成立了领导小组、校企合作专家组和“卓越计划”试点专业工作组,负责组织实施,详见附件7。 我校将进一步加大“卓越计划”资金支持力度,重点做好专业课程建设、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改革等,另外在师资培训、学生交流、教研立项等方面也给予大力支持。 三、政策措施 (一)学校层面出台的政策措施 1.经费保障。学校给予每个“卓越计划”试点专业每年20万元专项经费,同时对参与“卓越计划”工作的专业以及相关课程给以额外的工作量补贴。

浙江大学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

浙江大学博士研究生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 计算机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代码:0812 ) (一级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一、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工程技术创新能力的“国际化、专业化、复合型”的拔尖创新型工程博士人才,使学生毕业后能够胜任大型计算机系统的分析、设计与项目管理工作。 在计算机与软件工程领域方面,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良好的国际视野,能应用工程理论和方法解决工程中的实际问题,能做出一些创新性的工程技术研究成果,能够对相应的工程领域的技术进步与企业发展做出贡献;具有对快速变化的工业技术的敏锐洞察力及对其发展产生影响的能力;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与组织能力。 二、培养原则 遵循个性化、模块化与国际化的培养原则: ●个性化,即培养方案个性化,根据生源特点和实际需求制定,因材施教。 ●模块化,即课程设置模块化,包括专业基础模块课程、专业特色模块课程,并开设 前沿性讲座,进行研讨式教学。 ●国际化,即培养环节国际化,通过共享海外一流学科伙伴计划等途径,促使每人在 学期间至少一次海外实践经历。 三、学制:基于质量控制的弹性学制,一般在3-5年,基本年限为3.5年 四、课程学习要求 课程设置实行学分制。本专业博士研究生必须修满的最低学分数为14学分,其中公共学位课4学分,专业学位课6学分,选修课2学分,读书报告2学分。 1、公共素质类课程要求 2、专业学位课

3、专业特色课 以前沿性讲座为主,采用研讨式教学,按研究方向分别开设,2学分,32学时。 五、培养环节要求 1、读书报告要求:要求每位博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做读书报告6次,其中至少公开在学科或 学院的学术论坛做读书报告1~2次。完成累计6次计2学分。 2、工程实践要求:博士生应结合导师团队的研究方向和合作企业需要,参与半年以上的工 程实践。工程实践可以结合导师团队的工程项目或到合作企业进行工程实习。 3、开题报告要求:论文开题报告之前要求有足够的文献阅读量,选题来自工程实践,博士 研究生应填写规定格式的开题报告,并在研究所(或本专业)公开、集中进行,要求对所选课题的立论依据、研究方案、研究基础、可行性和进度安排等进行全面介绍和论证。 由学科博士生导师、企业导师为主体组成3~5名专家认证小组(博导比例不少于70%),对选题的创新性、可行性进行相关论证。开题报告的时间,可根据博士研究生本人研究进展确定,但最迟应在入学后第二学年末进行。 4、专业外语要求:文献阅读以外文文献为主,能以外文撰写学术论文或技术报告,并参加 相关学科的国外专家学术报告会。 5、工程研究要求:博士生在确定工程研究选题后,需要进行不少于两年的工程技术研究工 作。工程技术研究应注重应用工程理论和方法解决某项有意义的具体问题时的首创性。 课题及其创新性解决方案要强调“来源于工程实践、创新于工程实践、最终能够指导工程实践”。博士研究生需要提出创造性的研究方案,并能够验证其在行业中的创新性、可行性及可推广性。 6、出口标准要求:博士生根据其研究内容和成果撰写学位论文。学位论文是综合衡量博士 生培养质量和学术水平的重要标志,应在导师团队指导下由博士生本人独立完成。博士学位论文应具有系统性、完整性、应用性、学术性和创造性。论文的基本论点、结论和建议能够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体现出在工程研究与实践中的创新性和贡献性。 具体应满足以下三个条件之一: 1、作为主要技术骨干(前3位),完成至少1项省部级以上重大工程、技术开发、技术改造项目的规划、设计、实施;或前沿领域的应用基础性技术研究项目。 2、作为技术负责人,在研究开发、技术创新、技术管理方面成果突出: 作为主要完成者获国家级科技成果奖(前3位)、或省部级一等奖(前2位)、或省部级二等奖(第一获奖者)1项;或获国家发明专利1项(第一发明人)。 或作为主要的方案设计者或执行者,所完成的重大项目被该行业的国有大中型企业或代表性企业采用并推广,已产生重大经济效益和社会影响。 3、作为主要完成者,完成的重大工程项目的设计方案及其论证报告,重大工程项目的设计及其设计报告,或重大工程/技改项目的系列研究报告;或作为第一完成人将已完成的重大工程项目撰写为案例,并且已成功应用于其他工程项目中,得到应用企业的高度认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