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肥胖型高血压

肥胖型高血压

肥胖型高血压
肥胖型高血压

肥胖型高血压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

Nat Rev Endocrinol 综述

由于导致心血管和肾脏疾病,肥胖合并高血压与发病率和死亡率升高有关。联系肥胖与高血压潜在的作用机制包括:饮食、代谢、内皮和血管功能障碍、神经内分泌失调、钠潴留、肾小球高滤过、蛋白尿、适应不良免疫和炎症反应。内脏脂肪组织也变得对胰岛素和瘦素抵抗,它是信号分子和激素(如乙二腈、瘦素、抵抗素、TNF和IL-6)分泌改变的位点,从而加重肥胖相关的心血管疾病。

越来越多的证据也表明,肠道微生物在调节这些机制的过程中也具有重要作用。尿酸和肠促胰岛素或二肽基肽酶4活性改变进一步促进肥胖患者高血压的发展。肥胖相关性高血压的病理生理机制与绝经前肥胖和患有2型糖尿病的妇女尤为相关,这类患者处于高危动脉硬化和内皮功能障碍中。这篇综述主要讨论肥胖与高血压的关系,重点强调潜在的作用机制和可用于临床的治疗靶点。

要点:

?肥胖患者高血压发病率极高,受累患者心血管(CVD)和慢性肾疾病患病率和死亡率升高?脂联素改变、胰岛素抵抗、交感神经系统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肾异常变化、适应不良免疫反应以及肠道微生物改变是联系高血压与肥胖的关键因素

?高果糖饮食导致的高尿酸血症是一个新出现的饮食诱导的肥胖相关高血压发生的关键因素?二肽基肽酶4-肠促胰岛素系统失调促进适应不良免疫反应和相关的肥胖型高血压的发生?雌激素介导的CVD保护作用在肥胖患者中被抵消,因而强调绝经前肥胖妇女的CVD风险比年龄匹配的肥胖男性高

?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和肾脏去神经辅助疗法是一种新兴的肥胖型高血压治疗措施

肥胖与高血压

从正常血压进展为高血压表型是基因、环境、行为和饮食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图1)。肥胖合并高血压会产生两个重要的后果。首先,这种并发症在肥胖和高血压人群中是隐匿性的,这类人群有较高的CVD患病率和死亡率,包括冠心病、充血性心力衰竭、心源性猝死、慢性肾疾病(CKD)、肾终末期疾病和中风。

其次,肥胖增加难治性动脉高压风险,因此需要多种药物和治疗设备,如肾交感神经切除术。相反,在人体研究中,未来高血压患者体重增加幅度比正常血压人群高,表明高血压本身促进肥胖风险升高,暗示肥胖与高血压有着更深的联系。

图1. 通过饮食、遗传、表观遗传和环境的相互作用,肥胖促进高血压的发生。

由于雌激素的心血管保护作用,与年龄匹配的男性比较,妇女绝经前能够避免CVD的发生(包括高血压)。但是,在肥胖或2型糖尿病(T2DM)存在的情况下,这种保护作用消失。人口研究显示,绝经前肥胖妇女发生高血压的风险(43-56%)比年龄匹配的肥胖男性大大升高(20-27%)。

肥胖妇女体重减轻5-10kg,发生高血压的风险明显降低25%。而且,母亲和父亲肥胖似乎也增加子女青年时期发生肥胖和高血压的风险。考虑到不同性别间心血管生理上的差异,相对于男性,妇女可能需要性别特异性及更为激进的疗法和生活方式干预治疗肥胖及其心血管并发症。

饮食因素

果糖、脂肪和钠

当前,全球肥胖的流行主要归因于过度食用高能量食物,如高糖、高脂和高钠食物,以及日益增加的久坐生活方式。1967年美国引入高果糖玉米糖浆(HFCS),1970年到1990年,它的消耗量较其它碳水化合物显著增加,与肥胖、CRS和糖尿病有关。HFCS比其它糖类更易转化为脂肪,增加循环中甘油三酯、胰岛素、血糖和LDL胆固醇,以及增加那些具有升高代谢综合症和CVD进展风险的因子。

HFCS消耗量增加也与尿酸合成(糖类特有的一个物质)升高有关,现有的证据支持尿酸在高血压和CVD发生中的作用。但是,关于果糖和尿酸能够诱发高血压的假设仍有争议。例如,在啮齿类动物

研究中,出现了相互矛盾的结果,有的研究表明摄入果糖对血压没有影响,而有的研究则表明能够升高血压。

如果果糖能够溶解于水中(像加糖饮料一样)或添加到高脂或高盐饮食中被完全吸收,这种差异可归因于测量血压的方法不同。由于研究设计、治疗周期、营养成分不同或添加到饮食中的果糖形式(果糖、HFCS、蔗糖或天然水果)这些差异,临床研究结果同样也有争议。而对于减少钠盐摄入能够降低高血压这一假设,研究人员呈现出了一致的证据。

但是,给予含果糖的高脂饮食可导致高血压,然而从饮食中撤出果糖后,血压仍持续升高。同样,连续给予小鼠高果糖和高脂饲养6个月也发生高血压。这些结果表明,果糖与盐或高脂有协同作用。因此,要明确HFCS在肥胖型高血压发病中的作用,仍需要设计良好的前瞻性研究。

心脏保护营养素

在过去50年间,美国不良的饮食改变进一步被ω-6和ω-3脂肪酸摄入失衡加重。ω-3脂肪酸必须从饮食中获得。人类饮食的变化含有等量ω-6和ω-3脂肪酸。但是,在过去50年,由于植物油(豆油和玉米油)和谷类饲养的动物肉类消耗量升高(这些食物富含ω-6而不含ω-3脂肪酸),美国人的饮食中缺乏ω-3脂肪酸。

由于冷水性海洋鱼类含有较高的ω-3脂肪酸和ω-6/ω-3脂肪酸比例平衡,引起了营养学家更多的关注。在meta分析中,鱼油补充剂降低高血压患者血压。但是,关于鱼油能够预防CVD的报告没有确定的结论。

联合饮食,特别是饮食疗法阻止高血压(DASH)的饮食,富含来自水果、蔬菜的营养素,并且含有中等水平的钠、ω-6和ω-3脂肪酸,它的出现作为平衡策略治疗高血压的一部分。诸如DASH饮食一样的疗法还包括绿叶蔬菜(如卷心菜、菠菜和莴苣)和块根类蔬菜(胡萝卜和甜菜根),它们都富含无机硝酸盐。

甜菜根汁也含有较高的无机硝酸盐,也能降低血压。这些食物中的硝酸盐可能能够促进升高的一氧化氮(NO)生物利用度,对血管如血管舒张有多方面的有益作用。

肠道微生物、肥胖和高血压

新出现的证据表明,与遗传和饮食因素有关的肠道微生物改变可引起代谢性疾病,导致肥胖、胰岛素抵抗、T2DM和高血压。在ob/ob和db/db小鼠中,盲肠中拟杆菌门细菌(所谓的“好细菌”)数量减少,同时伴有厚壁菌门细菌(所谓的“坏细菌”)数量相应升高。细菌脂多糖具有调节脂肪组织中激素(apelin)的作用,改变血糖稳态和炎症。

高脂喂养的小鼠厚壁菌门细菌数量逐渐升高表明,饮食质量能够调节肠道微生物。肠道微生物改变导致模式识别受体功能、免疫和炎症反应以及胰岛素敏感性异常。这些研究表明,治疗性处理肠道微生物(例如,粪便移植或口服益生元或益生菌)具有潜在的抑制免疫和炎症反应,改善胰岛素敏感性的作用,这种方法可作为一种治疗人类肥胖和高血压的新型疗法。

肥胖型高血压的发病机制

肥胖患者高血压的发生依赖于肥胖、遗传、表观遗传和环境因素间的相互作用(图1)。肥胖患者脂肪细胞功能异常促进血管和全身胰岛素抵抗,自主神经系统(SNS)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功能障碍。肾脏结构和功能改变(包括激活的肾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也在肥胖型高血压中起着重要作用。

例如,一些研究者证明,较瘦的患者动脉高压由外周血管抵抗升高介导产生,而肥胖患者的高血压部分是由血管内容量、心脏输出量和肾近曲小管钠吸收增加介导。但是,血管内RAAS不同组分间的串话,尤其是Ang Ⅱ和醛固酮,也能调节血管收缩,其作用独立于肾控制。大量的证据也表明,尿酸可能也影响脂肪细胞功能,导致血管和肾损伤。而且,肠促胰岛素信号也是重要的胰岛素抵抗和免疫功能调节因子。

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即表观遗传机制)也是促进肥胖型高血压的病理生理机制。表观遗传机制包括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和micro RNA(mi RNA)调节。例如,病态肥胖症患者miR142-3p 和miR-140-5p表达升高,它们同样也是该疾病的生物标志物。

表观遗传因素也与肥胖型高血压发病相关,有助于子宫内表观遗传程序形成,可用于解释胎儿和新生儿疾病的起源。大量的证据也表明,早期生活环境因素也参与肥胖和高血压发病的编码过程。

血管损伤

内皮功能障碍和动脉硬化被认为是肥胖患者血管异常的早期表现,发生在高血压前期和高血压之前(图1)。动脉僵硬度增加可见于血压正常但肥胖的患者和易于发生高血压的患者。而且,动脉僵硬度最高四分位组患者高血压发病率更高。细胞外基质改变和血管平滑肌功能异常促进动脉硬化。

但是,大量的研究证据表明内皮功能障碍也促进动脉硬化,与胰岛素抵抗显著相关。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中可观察到,在高血压发生之前血管对胰岛素的反应性受损,表明胰岛素抵抗是高血压发生的早期事件。

肾损伤

肾功能异常也可导致肥胖患者以及肥胖动物模型高血压的发生(图1)。肥胖增加肾小管钠吸收,在血浆钠水平升高后,促进压力尿钠排泄曲线代偿性向高压方向移动。而且,这些对钠和压力尿钠排泄的影响也可由脂肪组织量和细胞外基质蓄积增加引起,从而挤压肾髓质。胰岛机能亢进和不适当的RAAS和SNS激活也能促进钠重吸收。

以炎症、内皮功能异常和血管平滑肌增殖为特点的肾血管重构,也在高血压患者和动物模型中观察到。全身免疫和炎性反应导致的小管间质炎症、尿酸水平升高、小管间质炎性细胞浸润、前炎性免疫细胞和炎症反应增强、氧化应激和纤维变性都能促进肾损伤。

SNS过度激活

肥胖与不同组织(包括心脏、肾脏和骨骼肌)中SNS激活和压力反射异常有关,导致血压改变。不管血压是多少,与健康个人比较,肥胖个体肾脏SNS活性升高(以肾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升高表示)。有趣的是,肥胖但血压正常的个体心脏SNS活性降低,而肥胖和高血压患者SNS活性升高。因此,

肾脏和心脏SNS活性升高可能是引发肥胖型高血压的其中一个机制。对高脂犬模型的研究表明,肾脏去神经能降低血压和升高钠排泄,这强调了肾脏SNS激活在肥胖型高血压中的重要性。

多个因素也可通过激活SNS促进肥胖型高血压的发生,这些因素包括高胰岛素血症、高瘦素血症、RAAS激活、压力发射异常和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图1)。

RAAS

在肥胖患者中,不适当激活RAAS调节胰岛素抵抗、SNS激活、免疫功能失调和肾脏钠处理异常,共同导致心血管和肾脏功能障碍(图1)。除了传统的内分泌RAAS蛋白,心脏、肾脏、血管、脂肪组织、免疫细胞核大脑也表达RAAS蛋白,作为组织特异性局部作用的一部分。

免疫和炎症机制

大量的证据表明,在肥胖患者中,先天和获得性免疫功能失调以及炎症反应异常促进血管功能异常,是高血压发生的病理机制。但是,其作用机制和调节介质仍不是很清楚。在肥胖和高血压中,免疫介导的损伤可见于血管、中枢神经系统、肾脏和脂肪组织,包括血管周围组织(图1)。

饮食中果糖和尿酸

高果糖饮食降低肾清除率,通过脂肪组织和果糖激酶增加尿酸生成和肝脏产物,从而增加高尿酸血症。有趣的是,血清尿酸与高血压患者非杓形血压昼夜变化模式独立相关,采用别嘌醇降低血尿酸水平能够降低24h动态舒张压和白天收缩压。但是,这些研究发现仍需要大型流行病学和干预研究证明。

肠促胰岛素和DPP-4

胰升糖素样肽(GLP-1)和葡萄糖依赖的促胰岛素释放肽是肠道衍生的激素,能够增加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和抑制糖原释放,因而调节餐后和长期葡萄糖稳态。这些肠促胰岛素快速被肽链端解酶DPP-4降解,DPP-4在血液中循环,限制其作用底物激素的半衰期为2min左右。DPP-4由脂肪组织分泌,抑制脂肪和肌肉细胞胰岛素介导的葡萄糖摄取,表明肽链端解酶对胰岛素抵抗有直接的作用(图1)。

雌激素

在绝经前妇女中,雌激素能够降低CVD风险。但是,在绝经前的肥胖和糖尿病妇女中,这种心脏保护作用消失。男性和女性交感-肾上腺神经系统调节差异表明,绝经前妇女可能能够更好地控制刺激SNS激活的信号,因而避免动脉高压的发生,这一结果与在较瘦的高血压大鼠中所观察到的相关。在这些女性患者中,其动脉硬化发生的概率比年龄匹配的男性高很多,这就能够解释为何肥胖限制绝经前肥胖妇女的雌二醇心血管保护作用。

治疗

改变生活方式(包括热量限制和锻炼)可有效限制肥胖对高血压的作用(图2)。但是,很多患者发现难以坚持减重计划,这样的计划施行的最初几年退出率很高。因此,当肥胖患者不能顺从减重计划或当单独的减重措施不能降低高血压时,药物干预是有效的(图2)。

靶向RAAS能潜在改善肥胖型高血压的多种病理生理组成,包括升高GLP-1水平和调节SGLT2或SNS过度激活。血管紧张素受体抑制剂氯沙坦能够减少血尿酸水平,但是其它阻断剂却没有这种作用。DPP-4抑制剂和GLP-1类似物也可用于辅助治疗T2DM患者高血压。

由于难治性高血压复杂的病理生理机制,正确的治疗肥胖型高血压患者是临床医生最为关心的问题。醛固酮拮抗剂和通过肾脏去神经控制SNS的不当激活正成为一种新的难治性高血压的治疗方法(图2)。

图2. 肥胖型高血压可能的作用机制和治疗策略

结论

肥胖型高血压有多种发病机制,包括:胰岛素抵抗、脂联素改变、SNS和RAAS不适当的激活、肾脏、心脏和血管结构和功能异常、适应不良免疫反应。高果糖饮食引起的高尿酸血症也能促进血管功能障碍、肾损伤和免疫激活。DPP-4介导的肠促胰岛素信号能够影响肥胖状态下的血管功能、免疫反应和尿钠排泄。在没有肥胖的绝经前妇女中,当她们变胖时,雌激素介导的胰岛素敏感性会被抵消。

肥胖患者肠道微生物改变是另一个促进胰岛素抵抗和免疫失调的因子。相对于非肥胖的个体而言,肥胖个体难治性高血压更常见,特别是OSA患者,它是高血压治疗的一个重要挑战。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和肾去神经辅助疗法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手段,可用于控制难治性高血压。

临床仍需要靶向肥胖型高血压的治疗策略,其中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尤其具有发展前景。同样也需要关注治疗肥胖儿童高血压临床应用的研究。尽管治疗手段在不断发展,肥胖型难治性高血压仍然是卫生保健的一大难题。

肥胖与高血压有何关系

肥胖与高血压有何关系? 来源:大众医药网作者:不明2006-4-16 当体重超过标准体重的20%以上时称肥胖标准体重可由下列公式计算: 儿童标准体重(公斤)=年龄×2+8 成人标准体重(公斤)=身高(厘米)-105。若体重超过标准体重的20%~29%为轻度肥胖,体重超过标准体重的30%~50%称中度肥胖,体重超过标准体重的50%称重度肥胖。 肥胖与高血压有何关系,年来许多学者进行了量的调查研究,结果发现胖人患高血压病较瘦人患高血压病多2~3倍。他们还发现不论在儿童或成年人,也不论在发达或不发达社会,体重或体重指〔体重指数=体重(kg)÷身高(m)〕均与血压呈显著正相关,与腰围和臀围的比例呈正相关。可靠的瞻性研究已经证明,时期内体重增加快的个体,其血压增高也快。我国的南北方人群对比研究结果,无论是单因素或多因素分析均证明了体重指数偏高是血压升高的独立因素。 肥胖是饮食、遗传与运动诸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饮食中摄入的总热量超过了机体消耗的能量,往往导致肥胖。而饮食及运动均是可向有利方面改变的因素。现已研究证明,轻型高血压患者只要能通过改善饮食结构,适当增加活动量就能使血压下降,并可多年维持在正常范围内,也反证了体重与血压的关系,提示对高血压的治疗除药物治疗外,非药物治疗也是十分必要和有效的。 体重影响血压的机理目前尚不十分清楚,有学者认为肥胖时往往有高胰岛素血症,它可导致钠潴留。肥胖者往往进食热量过高,过多的碳水化合物可引起交感神经兴奋,激活体内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导致血压升高。减轻体重有利于降低血浆中去甲肾上腺素及肾上腺素水平,降低RAS活力,利于降低血压。所以,从防治高血压的角度看,必须提倡合理饮食和适当运动,防止饮食中摄入的总热量超过机体的消耗能量,否则将导致肥胖而发生高血压。

肥胖型高血压

肥胖型高血压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 Nat Rev Endocrinol 综述 由于导致心血管和肾脏疾病,肥胖合并高血压与发病率和死亡率升高有关。联系肥胖与高血压潜在的作用机制包括:饮食、代谢、内皮和血管功能障碍、神经内分泌失调、钠潴留、肾小球高滤过、蛋白尿、适应不良免疫和炎症反应。内脏脂肪组织也变得对胰岛素和瘦素抵抗,它是信号分子和激素(如乙二腈、瘦素、抵抗素、TNF和IL-6)分泌改变的位点,从而加重肥胖相关的心血管疾病。 越来越多的证据也表明,肠道微生物在调节这些机制的过程中也具有重要作用。尿酸和肠促胰岛素或二肽基肽酶4活性改变进一步促进肥胖患者高血压的发展。肥胖相关性高血压的病理生理机制与绝经前肥胖和患有2型糖尿病的妇女尤为相关,这类患者处于高危动脉硬化和内皮功能障碍中。这篇综述主要讨论肥胖与高血压的关系,重点强调潜在的作用机制和可用于临床的治疗靶点。 要点: ?肥胖患者高血压发病率极高,受累患者心血管(CVD)和慢性肾疾病患病率和死亡率升高?脂联素改变、胰岛素抵抗、交感神经系统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肾异常变化、适应不良免疫反应以及肠道微生物改变是联系高血压与肥胖的关键因素 ?高果糖饮食导致的高尿酸血症是一个新出现的饮食诱导的肥胖相关高血压发生的关键因素?二肽基肽酶4-肠促胰岛素系统失调促进适应不良免疫反应和相关的肥胖型高血压的发生?雌激素介导的CVD保护作用在肥胖患者中被抵消,因而强调绝经前肥胖妇女的CVD风险比年龄匹配的肥胖男性高 ?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和肾脏去神经辅助疗法是一种新兴的肥胖型高血压治疗措施 肥胖与高血压 从正常血压进展为高血压表型是基因、环境、行为和饮食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图1)。肥胖合并高血压会产生两个重要的后果。首先,这种并发症在肥胖和高血压人群中是隐匿性的,这类人群有较高的CVD患病率和死亡率,包括冠心病、充血性心力衰竭、心源性猝死、慢性肾疾病(CKD)、肾终末期疾病和中风。 其次,肥胖增加难治性动脉高压风险,因此需要多种药物和治疗设备,如肾交感神经切除术。相反,在人体研究中,未来高血压患者体重增加幅度比正常血压人群高,表明高血压本身促进肥胖风险升高,暗示肥胖与高血压有着更深的联系。

肥胖与糖尿病-高血压病的相关性

肥胖与糖尿病\高血压病的相关性 近年来,伴随肥胖者逐渐增高,高血压、糖尿病及相关疾病的患病率日益增高。大量资料表明,肥胖是2型糖尿病(T2DM)、心血管疾病和高血压病(HT)等的危险因素。肥胖症的流行趋势日益严峻,据WHO估计目前全世界超重人数已超过10亿,肥胖者超过3亿。肥胖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全球性问题[1]。因此,研究肥胖与T2DM、HT的相关性已成为21世纪心血管和内分泌领域的热点,具有重要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08年在扬州市级机关门诊部健康体检中筛选出200例肥胖者为观察组;非肥胖者200例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年龄均在20~50岁。既往均无HT和T2DM病史。 1.2 方法由经专业培训的内科医生和护士对受试者(空腹、脱鞋、免冠、穿单衣裤)测身高、体质量、腰围(WC),计算体重指数(BMI);休息至少15 min后测右肱动脉血压。晨起6:00~8:00采静脉血8 ml,测定过夜空腹血糖(FPG)。 BMI=体重/(身高)2,BMI≥24为超重,BMI≥28为肥胖[2];血压诊断标准:收缩压≥140 mm Hg和/或舒张压≥90 mm Hg或近2周服用降压药;糖尿病诊断标准:静脉血空腹血糖≥7.0 mmol/L[3]。 2 结果 两组年龄比构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BMI、WC、收缩压、舒张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组一般临床资料比较(x±s) 组别例数年龄(岁)BMI(kg/m2)WC(cm)收缩压(mm Hg)舒张压(mm Hg) 观察组20044±629.8±3.694±8138±1788±9 对照组20040±1022.6±2.373±6127±1675±7 注:观察组的HT和T2DM分别为49%和8%显著高于对照组9%和2.5%(P<0.05) 3 讨论

机车乘务员超重、肥胖与高血压关系的调查分析

机车乘务员超重、肥胖与高血压关系的调查分析 发表时间:2018-05-07T14:35:42.733Z 来源:《医师在线》2018年2月上第3期作者:丁乃成[导读] 因此,避免超重、肥胖的发生发展,是早期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的重要措施,必须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哈尔滨铁路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摘要】目的:探讨机车乘务员职工超重、肥胖对高血压的影响,为早期防治高血压提供依据。方法:对笔者单位参加健康体检的在职员工体检,对体重正常200人和超重、肥胖的200人进行测量身高、体重、血压,对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女职工超重、肥胖率显著高于男性职工,超重、肥胖人群的高血压患病率显著高于体重正常人群。结论:超重、肥胖与高血压的发生关系密切,呈正相关,对超 重、肥胖的职工要加强宣传,加强体育锻炼等有效措施控制体重,减少超重、肥胖对机车乘务员健康的影响。【关键词】机车乘务员;超重;肥胖;血压;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不合理的膳食结构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体力劳动逐渐减少,能量摄入多于消耗,致多余能量以脂肪的形式存于体内,使超重和肥胖的患病率呈上升趋势。而发展中国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超重和肥胖的患病率亦呈上升趋势,中国也不例外[1],调查显示,中国成人肥胖率为7.1%,估计肥胖人数6000 多万[2]。由于超重基数大,预计今后肥胖患病率将会有较大幅度增长。肥胖问题已成为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肥胖不仅影响人们体型的美观,更是一种危害人们健康的慢性病,它是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高尿酸血症等代谢性疾病及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的可改变的危险因素。有研究显示2006年美国15.5%的儿童和成年人被诊断为肥胖症,这个数据较30年前增加了3倍多[3]。肥胖发生的同时往往伴随着血压的异常,导致心血管病等疾病的发生。由于肥胖发生率呈上升趋势,为及早采取预防措施,防止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本文对体检资料进行比较和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研究对象选择体重正常200人(随机选取男100人,女100人)和超重、肥胖的200人(随机选取男100人,女100人);年龄23-58岁,平均年龄42.5±3.2岁;测量身高体重测量身高时要求脱鞋。测量血压(Bp)用水银柱式血压计测量血压,在静息15min后测量右臂肱动脉压;测量体重前排空大小便及脱鞋和外套;两组人群在年龄、身高、工作时间、学历、工作岗位等资料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判断标准①根据《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规定的标准,即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m2),其<18.5为偏瘦,18.5~23.9 为正常,24.0~27.9 为超重,≥28 为肥胖;②高血压:舒张压≥90 mmHg和(或)收缩压≥140 mmHg,或已确诊为高血压并治疗者[4]; 1.3统计方法采用SPSS19.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为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2结果体重正常组男性高血压发病率5%,女性高血压发病率8%;超重、肥胖组的女性肥胖率38%高于男性肥胖率27%;男性超重人群高血压发病率1 2.3%(9/73),女性为17.7%(11/62);男性肥胖人群高血压发病率29.6%(8/27),女性为36.8%(14/38);二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1 两组机车乘务员的BMI和高血压的比较 3讨论 近年来,肥胖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医学问题。体重指数异常与遗传因素、饮食与体力劳动、年龄与性别、吸烟与饮酒、社会经济与文化因素及睡眠时间等息息相关。机车乘务员体检超重及肥胖检出率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在性别上也有差异,女性高于男性。其原因可能为:与雌激素有关,雌激素水平升高促进脂肪的合成,如长期口服避孕药物的妇女体重更易增长;女性的妊娠过程和更年期也是导致女性肥胖的重要因素。近年来我国人群超重和肥胖率呈明显增加趋势。因此,研究不同人群的血压水平及超重和肥胖的患病率,有效预防和控制包括超重和肥胖在内的高血压发病危险因素,是本区目前急需解决的健康问题。超重和肥胖是高血压及其他心血管疾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肥胖可导致心脏肥大,心输出量、心搏出量和心肌负担增高。近10年来我国人民BMI与血压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基线BMI每增加1,高血压危险5年内增加9%[5]。本研究也显示,在男性组和女性组,高血压患病率均随BMI的增加而呈增加的趋势,提示超重、肥胖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因此,避免超重、肥胖的发生发展,是早期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的重要措施,必须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如开展各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使人们充分意识到肥胖对健康的危害,自觉纠正不良的生活方式。合理营养,健康饮食,做到低盐低糖低脂肪,少吃动物内脏,少饮酒,多吃蔬菜水果,多做有氧运动。同时定期进行健康检查,早期发现超重人群,对BMI≥24Kg/m2的人群进行干预并检测相关疾病,特别是对40岁以上的人群进行体重、血压、血糖等监测,预防体重过度增长,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参考文献】

肥胖型高血压健康管理计划

题目:肥胖型高血压健康管理计划 学生姓名:文智 学号: 09003001090 年级: 09级预防班 专业:预防医学 学科名称:健康教育学 2013年06月08日

一、背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肥胖的发病率逐年攀升,并伴随着高血压发病率的不断升高,已成为全球关注的健康问题。肥胖相关性高血压临床上常见,但其发生机制复杂,由多因素参与,目前仍无令人信服的阐述,因此治疗面临困境。肥胖和高血压的关系是双向的,高血压患者易趋向于肥胖,而肥胖患者更易趋向于高血压。单纯体重下降,可明显的持续降低血压。体重减少9.5公斤,收缩压下降26毫米汞柱,舒张压下降20毫米汞柱。高血压病是指在静息状态下动脉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增高(>=140/90mmHg),常伴有脂肪和糖代谢紊乱以及心、脑、肾和视网膜等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 二、目标任务 1、健康体检:通过广泛宣传和动员,开展35岁以上居民每年首诊测血压;高危人群筛查测量血压,让患者主动与卫生医疗单位联系测血压; 2、建立档案:对在体检中确诊的高血压病的肥胖患者全部建立健康档案。 3、追踪随访:对确诊的高血压病的肥胖患者,每年提供4次面对面的随访。每次随访要询问病情,进行血压、体重测量和评估;对用药、饮食、运动、心理等进行健康指导,并填写随访表。对已建档的高血压病的肥胖患者每年3次定期进行随访,并填写随访表入档。

三治疗方法(综合性): 1、非药物治疗: (一).饮食保健 1、节制饮食,腔制热量:正常人由于神经和内分泌关系统的调节,食物的摄入量和消耗量之间通常处于相对平衡状态。当摄入食物的热量超过消耗量时,就引起肥胖。 2、低脂肪和低胆固醇食物:食用含不饱和脂肪酸的植物油(1~3级油皆可,4级稍差),最好是橄榄油、玉米油,它们还有降血脂功能。少吃肥肉、动物内脏、黄油、鱼子等。 3、蛋白质与维生素要充足:高血压病的肥胖患者要适当多吃一些含蛋白质高的瘦肉、鱼、奶类、蛋、豆类及豆制品。尤其大豆含优良蛋白质,还可降低血胆固醇,增强机体抵抗力及免疫力。鱼肉中含有含硫氨基酸(甲硫氨酸),可防止血压上升,这是沿海渔民高血压病少的重要原因。维生素有促进脂质代谢的功能。维生素C和芦丁有扩张血管、改善血管通透性、降低血压和胆固醇作用。维生素B6有降脂作用,维生素E有增强免疫力、抵抗衰老的作用。应鼓励高血压患者多吃含高维生素的食物,如新鲜绿叶蔬菜、水果及一定量的粗粮。 4.限制钠盐:钠盐与高血压的关系,早在百年前就有人关注到了。目前一致认为,高血压患者应吃低钠食物。钠盐在内分泌激素作用下,可小动脉对升压物质的敏感性增加,小动脉收缩,血压上升;钠有促进水分吸收的作用,每进入体内1克钠盐,组织间可吸收水分(因渗透压上升)200~300毫升,使血容量增加。

高血压与体质指数的关系

高血压与体质指数的关系 摘要目的:通过对奎屯市城乡居民的体重指数(BMI)与高血压发病率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为确定高血压危险因素与开展相应合理的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指导。方法:运用多阶段整群采样方法,对新疆奎屯市抽出年龄范围在18~60岁的3678名居民(男性居民1800人,女性居民1878人)进行系统编号与体检。在详细问卷调查并进行身高、体重与血压的测量后,应用SPASS软件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以此确定BMI与高血压的关系。结果:人群平均血压值以及高血压的患病率随BMI 的增加呈现上升趋势。通过将BMI值按<24,24~27.9以及≥28标准划分分析,高血压居民总患病率依次21.7%、74.8%与94.9%,农村为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高血压与BMI水平密切相关,因此,保持BMI值在正常规定范围内是有效的预防高血压症状的重要举措。现汇报如下。 关键词:体重指数;高血压;患病率 众所周知,近年来高血压一直被称为是威胁人类生活与健康的重要慢性疾病。且通过对内地人群的一些相关研究证实,该疾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且随着BMI的增加,人的血压也在增加。但由于这些研究还处于初始阶段,在解释BMI 和高血压间的因果关系上略写狭隘与片面。本文通过5年间对奎屯市城乡居民的随访研究,对因BMI值的不同导致人群平均血压值与高血压患病率水平进行定量分析,为奎屯市综合防治高血压疾病提供依据指导。 1 材料与方法 1.1常规资料 按照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将奎屯市中心和附近农村地区年龄在18-60岁的3678名居民进行系统编号并做体质检查。其中城镇居民1800人,农村居民1878人,城镇人口居住时间均为3年以上。男女比例均衡(男1680:女1648),无孕妇和产妇成员,身体功能、病史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 1.2 研究方法 由经过系统培训的技术人员入户对居民做问卷调查并对其身高、体重与血压进行身体测量,血压须按照《2013年修订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进行测量。 1.3诊断标准 首先依据国际上通用的衡量人体肥胖程度的标准-体重指数(BMI)对居民身体状况进行划分。(1)营养不良:BMI<18.5;(2)正常:BMI18.5-23.9;(3)超重:BMI24.0—27.9;(4)肥胖:BMI ≥28. 其次,按照WHO规定的标准,无其他病史的成人收缩压≥140mmHg或(和)舒张压≥90mmHg即判定为高血压。 1.4 对比分析 通过对入户得到的基础和检测信息等资料输入电脑,运用SPSS19.0软件对将居民的体重的分布情况以及体重分布与高血压患病率之间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以及分析t检验与χ2检验,p<0.05作为分析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 2.结果 2.1多阶段整群采样方法测得的居民BMI的分布情况分析 通过调查年龄在18-60岁的奎屯市城乡居民,其中城镇居民1800人,农村居民1878人。根据国际通用衡量肥胖程度的系数BMI城镇人口分析最终诊断为,营养不良占15.2%,正常体重人群占53.4%,超重者占27.3%,肥胖患者占4.1%。

腹型肥胖与高血压病的关系研究

腹型肥胖与高血压病的关系研究 摘要: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腹型肥胖与高血压病存在相关性,如何防治腹型肥胖合并高血压病已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综述腹型肥胖与高血压病的流行病学及病理生理学的相关性,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提供指导和参考。 关键词:腹型肥胖;高血压病;相关性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肥胖的人数逐年上升,据2002年全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调查表明,我国超重人口达2亿,肥胖人口达600多万。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认为,肥胖与高血压的发生关系密切,据估计,60%~70%的成年人发生高血压是因为肥胖造成的,而腹型肥胖者更容易发生高血压。本文就腹型肥胖与高血压病的相关性,检索国内外文献,对有关腹型肥胖及高血压病的文献进行整理、综合。中文文献的搜索数据库为万方数据库、维普资讯和睿医数据库,英文文献的搜索数据库为PUBMED,中英文文献的搜索时间均为2000年至2012年,关键词均为腹型肥胖、高血压。综述如下。 1 腹型肥胖与高血压病相关性的流行病学研究 大量调查研究表明腹型肥胖与高血压病存在正相关性,腹型肥胖是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腰围(WC)、腰臀比(WHR)及腰身比(WHTR)是判定腹型肥胖的主要指标。其中,腰围与高血压的相关性已经得到许多流行病学的证据。有研究表明,腰围与年龄、性别、体重指数、胰岛素抵抗相比,是最强的血压升高的危险预测因素。Lettie 等对香港6193名青少年进行腰围与血压水平的分析显示,腰围超标者发生高血压的相对危险度为正常组的2.4倍。尹小菁等对广州市天河区员村地区15岁以上居民进行个人健康情况调查显示:腹型肥胖组(男/ 女:WC≥85/80 cm)高血压的患病率(50%)高于正常腰围组(男/女:WC<85/80cm)的高血压患病率(15.38%),且腹型肥胖组高血压患病率高于BMI肥胖组(P<0.05)。从国外的资料上看,Vasant等分析了英国进行的3次全国横断面调查资料显示,1994年、1998年和2003年,腰围超过正常的人群(男/女),其发生高血压的相对危险度为正常组的1.99/2.18倍、1.90/2.59倍和1.86/2.20 倍。MARZENA 等对波兰5 916 名18~80 岁居民进行腰围与高血压相关性分析显示腰围超标者高血压的患病率,男性为41.7%、女性为42.6%。此外,一篇关于腰身比预测成人高血压的Meta 分析显示:所研究人群的男性和女性腰身比的AUC 值分别为0.680和0.718。对以中国人群为研究对象的3项研究进行亚组分析,男性和女性腰身比的AUC值分别为0.686 和0.795。与腰围和腰臀比相比,腰身比对高血压的AUC值最大,且女性的AUC 值大于男性。这和Ashwell等的结果一致,且和已有的国外研究结果也一致。 2 腹型肥胖并发高血压病的机制 2.1 肾交感神经兴奋 最新的研究表明在腹型肥胖的人群中,肾交感神经活性明显增强,且肾交感神经可通过压力反射长期调控血压。压力反射长期影响血压的机制间接地来自于肾交感神经激活实验,肾动脉内长期、低剂量灌注去甲肾上腺素可导致钠水的重吸收增强,且产生持续地血压升高。而肾脏去交感神经后可导致压力-尿钠排泄曲线调整到低血压状态。许多动物实验表明,切断肾交感神经可有效减轻以高脂饮食喂养的狗的钠潴留及降低血压,使用α和β受体阻滞剂或可乐定(可减弱中枢交感神经兴奋)亦可缓解饲养高脂食物的狗的血压升高程度。肥胖高血压患者在联合使用α和β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一个月后,对比起体重正常的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可明显降低。Krum 等报道了45例患者采用经皮导管肾动脉交感神经射频消融技术治疗顽固性高血压,随访观察1年后,其收缩压和舒张压较术前均有显著性下降。上述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表明,腹型肥胖人群的肾交感神经活性增强是导致血压升高的重要原因。2.2 选择性瘦素抵抗瘦素能向中枢神经系统发送饱腹信号,通过激活产热组织如棕色脂肪组织的交感神经达到降低食欲并增加能量消耗的作用,瘦素也能激活非产热组织如肾脏和肾上腺交感神经引起动脉血压的增高。有研究表明,腹型肥胖者的血浆瘦素水平较外周型肥胖更高,对瘦素的抵抗现象更为严重。Rahmouni等研究者对肥胖刺鼠的研究表明,该动物模型中瘦素对于摄食和体脂量的抑制作用明显弱于对照组,而瘦素对肾交感神经传出活性的增强现象则有所保留。Haynes等的研究数据表明,饮食诱导的肥胖模型中存在选择性瘦素抵抗,且除了肾交感神经对瘦素的应答以外,动脉血压对瘦素的应答作用也得以保留。可见,在腹型肥胖者中,血浆较高的瘦素水平对肾交感神经活性和动脉血压的刺激作用是高血压发生的主要机制。

几种常见高血压类型_寿松涛

有关高血压的称谓或术语很多,为帮助读者了解这方面的一些有关知识,下面简单介绍几种高血压的概念。 青年高血压目前将发病年龄介于15 ̄20岁的高血压患者称为青年高血压,有时也指40岁以下的高血压患者。目前对于诊断青年高血压的血压值标准尚无统一意见。临床上,青年高血压相对少见,患者周围血管阻力和舒张压常明显增高,多伴有心动过速,病情发展较快,常伴有高血压视网膜病变及肾功能障碍。对于青年高血压患者,应注意除外继发性高血压。该病患者对降压药治疗效果不佳。 老年高血压在高血压诊断标准中,老年人高血压的诊断与成年人相同。老年高血压有哪些特点呢?临床上,老年人高血压较为常见,病情发展缓慢。有些老年人年轻时血压正常或偏低,进入老年期后血压才慢慢升高,这时多表现单纯收缩期高血压,以单纯舒张期高血压为主者罕见。如果老年前期就有高血压者,进入老年期后的高血压可表现收缩压和舒张压同时升高。老年高血压脉压差增大,常伴有靶器官损害,如高心病或冠心病(表现如心绞痛、心力衰竭)、脑卒中(如脑梗死 或脑出血)和肾功能不全等,容易发 生直立位低血压。实验室检查血浆 肾素水平降低。 肥胖性高血压肥胖有两种类 型:一种是单纯性肥胖,另一种是继 发于某种特定疾病的肥胖。在肥胖 患者中,高血压的发病率高于体重正 常的人群,特别是中心型肥胖是高血 压的重要致病因素。有研究报道,体 重每增加10%,收缩压升高约6.5毫米 汞柱。肥胖性高血压是指单纯性肥胖 伴有轻、中度高血压的患者。中年期 肥胖妇女,特别是绝经期后患高血压 的较多。肥胖性高血压可能与肥胖患 者的生活习惯、饮食嗜好、运动较少、 高脂血和多种内分泌激素(高胰岛素 血、血儿茶酚胺和醛固酮水平升高, 甲状腺素转化增加)分泌异常有关。 肥胖性高血压患者易患动脉硬化、 冠心病,脑卒中发生率也较高。控制 热能摄入和减轻体重是降压治疗的 前提和基本措施。 直立位高血压顾名思义,直 立位高血压是指直立位时舒张压≥ 90毫米汞柱,卧位时舒张压正常。患 者由卧位变为直立位时在血压升高 的同时常伴有心动过速。该病患者 的血压呈轻度或临界性升高。直立 位高血压可能与患者体位变换时体 内血容量再分布,使有效循环血容 量相对不足,刺激交感神经兴奋性 增高有关。目前尚未发现此类高血 压对靶器官有何不良影响,因此,不 宜应用利尿药治疗,应用利尿药治 疗后反而会加重症状和血压升高的 幅度。 白大衣性高血压凡在家庭测 血压正常而在诊所测定血压偏高者 称谓“白大衣性高血压”。白大衣性 高血压患者发病率约为30%左右, 在临界性高血压患者中发病率约为 21%,女性高于男性,多见于体形消 瘦的女性,与高血压家族史无明显 关系。动态血压监测是鉴别白大衣 性高血压的主要方法,对于患有单 纯收缩期高血压的患者,特别是女 性应除外白大衣性高血压的可能。 白大衣性高血压多是由于不良环境 的刺激,使患者处于精神紧张状态 引起的。有些白大衣性高血压最终 可以发展成为真正高血压。 应激性高血压是指在大手 术、创伤、严重烧伤和强烈的精神刺 激后发生的高血压。有的学者将大 手术前、中、后发生的高血压称为围 术期高血压。诊断根据术前无高血 压史,围术期血压≥160/100毫米汞 几种常见高血压类型□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急救中心主任医师寿松涛特别企划 谚语山是一步一步登上来的,船是一橹一橹摇出去的。 10

肥胖与高血压的关系毕业论文

三峡大学全日制自学考试 毕 业 论 文 准考证号: 姓名: 专业层次: 交稿时间: 联系电话:

肥胖与高血压的关系 班级:护本18班姓名:李好指导教师:张辉 【摘要】目体重与血压呈正相关关系。本文研究肥胖通过摄取较多超重和肥胖是导致高血压的重要因子。合理平衡的膳食和规律性、科学性的加强运动以减肥,是控制血压的坚定后盾。 【关键词】导尿管;体质指数、肥胖、高血压 BMI指数(即身体质量指数,简称体质指数又称体重,英文为Body Mass Index,简称BMI),是用体重公斤数除以身高米数平方得出的数字,是目前国际上常用的衡量人体胖瘦程度以及是否健康的一个标准。主要用于统计用途,当我们需要比较及分析一个人的体重对于不同高度的人所带来的健康影响时,BMI值是一个中立而可靠的指标不过,随着科技进步,现时BMI值只是一个参考值。要真正量度病人是否肥胖,体脂肪率比BMI更准确、而腰围身高比又比体脂肪率好、但是最好的看法是看内脏脂肪(若内脏脂肪正常,就算腰围很大及体脂肪率很高,健康风险不高,)。因此,BMI的角色也慢慢改变,从医学上的用途,变为一般大众的纤体指标。成人的BMI数值:过轻:低于18.5正常:18.5-24.99过重:25-28肥胖:28-32非常肥胖, 高于32。 由于存在误差,所以BMI只能作为评估个人体重和健康状况的多项标准之一。 传统的是成人体重标准是少于30,但亚洲成人指标近被改为27.5。一个BMI达到23的亚洲成年人被认为是超重,而理想指数是18.5至22.9。 身高体重指数这个概念,是由19世纪中期的比利时通才凯特勒最先提出。它的定义如下: 体质指数(BMI)=体重(kg)÷身高^2(m) 肥胖者容易患高血压,在儿童时期就有此表现,肥胖儿童有时出现血压波动。在20~30岁之间的肥胖者,高血压的发生率要比同年龄而正常体重者高1倍。在40~50岁的肥胖者,高血压的发生机会要比非肥胖者多50%。有人发现,身体超重的程度与高血压的发生

45岁以上人群肥胖指标与高血压的关系研究

45岁以上人群肥胖指标与高血压的关系研究 姜德超冯丹魏予辰吴少龙* (公共卫生学院,中山大学,广东广州,510080) 摘要:目的研究浙江与甘肃两省45岁以上人群肥胖指标(体质指数、腰围)与高血压患病情况的关系。方法采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浙江与甘肃两省45岁以上人群2012年调查数据,选取其中接受2012年完整调查(高血压患病情况、体质指数、腰围、年龄等)的1350位受访者的截面数据进行分析;采用F检验、χ2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以及ROC 曲线,分析BMI和WC对高血压患病情况的影响。结果(1)浙江甘肃两省45岁以上人群中,女性人群不同BMI与WC等级间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男女性人群不同BMI与WC等级间高血压患病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组高血压患病率均高于正常组;男性人群高血压前期患病率差异在不同BMI 与WC等级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控制人群特征,男女性居民BMI和WC等级情况与高血压患病情况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性居民高血压患病率随着BMI和WC等级的升高而升高。(4)ROC曲线表明,男女性WC曲线下面积均高于BMI曲线下面积,说明WC是反映肥胖对高血压影响的较好测量指标。结论在浙江与甘肃两省45岁以上人群中,居民高血压患病率随BMI或WC等级升高而升高,肥胖(尤其是腹型肥胖)是高血压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关键词:高血压;肥胖;体质指数;腰围 Association between Adiposity Indicators and Hypertension in 45-Years-Old or above Populations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diposity indicators and hypertension in 45-years-old or above populations in Zhejiang and Gansu provinces.Methods Totally 1350 residents aged 45-years-old or above were selected from China Health and Retirement Longitudinal Study (CHARLS)2012 pilot survey, according to available data of indicators such as blood pressure, body mass index (BMI), waist circumference(WC), age, etc. F test, χ2 test, logistic regressions and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 (ROC)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diposity indicators and hypertension. Results 1.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SBP),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DBP) and BMI, WC i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among female populations with different levels of BMI and (WC) (P<0.05). 2.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ypertension morbidity and BMI, WC i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among male and female populations and the morbidity of adiposity group is higher than normal group;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re-hypertension morbidity and BMI, WC i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among male populations (p<0,05). 3.Control variables such as area, age, etc., logistic regressions revealed tha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ypertension morbidity and BMI, WC is still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among male and female populations and the higher level of BMI, WC, and the higher hypertension morbidity. 4.The areas under the ROC of WC was higher than BMI, WC was a better adiposity indicator to predict for hypertension. Conclusion The promotion of BMI *吴少龙(1976-),男,管理学博士,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讲师,通讯作者;姜德超(1991-),男,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本科生;冯丹(1978-),女,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讲师,魏予辰(1992-),女,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本科生;

13~18岁青少年血压偏高与超重和肥胖关系的调查分析

13?18岁青少年血压偏高与超重和肥胖关系的调查分析 【摘要】目的:了解苏州市某区13?18岁青少年血压偏高、超重和肥胖情况,为提高学生健康意识,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5 年9-12 月对某区13?18 岁青少年8472 人进行健康体检,血压偏高诊断标准按儿童青少年高血压诊断标准;超重和肥胖评价标准采用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BMI 超重、肥胖筛查分类标准。结果:共调查13?18 岁青少年8 472 人,其中男4 468 人,女4 004 人。血压偏高2 106 人(24.86%),其中男1 137 人,女969 人;超重1 222 人(1 4.42%),其中男804 人,女418 人;肥胖616 人(7.27%),其中男464 人,女152 人,合计1 838 人,占调查人数的 21.69% 。在超重和肥胖学生中,血压偏高率为37.49%。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均随着体重增加,血压偏高检出率也随之上升,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生组字2=183.46 、女生组字2=79.33 , P0.05)。结论:13?18岁青少年血压偏高与超重和肥胖具有相关性,应在社区、学校、家庭内开展健康生活方式教育,减少肥胖发生。 【关键词】青少年;高血压;超重;肥胖 doi:10.14033/https://www.doczj.com/doc/0e8926754.html,ki.cfmr.2018.6.035 文献标识码B 文 章编号1674-6805(2018)06-0071-02

肥胖从20 世纪70 年代开始流行于发达国家的学龄儿童,大部分国家的儿童和青少年肥胖检出率均呈现不断上升趋势[1] 。儿童肥胖不仅是成年肥胖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而且是成人肥胖症、高血压、冠心病及糖尿病等各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危险因素。因此,本研究对苏州市某区13?18 岁青少年血压偏高、超重和肥胖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为给青少年肥胖健康管理提供理论支持,以提高社会、学校、家庭对青少年健康问题的关注,为制定有效的干?A 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5 年9-12 月对苏州市某区13?18 岁青少年进行健康体检,共计8472 人,男生4 468 人,女生4 004 人。 1.2 方法血压测量采取经校正的水银血压计或电子血压计,学生测量前1 h 内无剧烈活动,测坐位安静时右上臂肱动脉血压,对初次测量血压偏高学生用水银血压计复测。身高赤足免冠、站立正姿测量;体重穿单衣测量。测量操作者经统一培训。 1.3 诊断标准 1.3.1 高血压诊断标准按文献[2] 《中国6?22 岁儿童青少年血压百分位数正常值(LMS 法)》:正常/高血压前期(<P 95),高血压(P 95?99),严重高血压(》P 99)。血压偏高指高血压和严重高血压。 1.3.2 超重、肥胖筛查依据文献[3] 《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

高血压调查报告

高血压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希望通过本次调查活动使自身及社区人员能对这种疾病有所了解,提早控制, 积极治疗。 二.调查对象:社区相熟人员 三.调查内容:高血压的病因和防治的基本知识,社区人员对高血压的了解程度和其自身的血压状况等。 四.调查时间:十一假期 五.调查方式:通过网络和图书馆查资料,与社区相熟人员访谈。 六.调查结果:高血压是指在静息状态下动脉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增高(>=140/90mmHg),常伴 有脂肪和糖代谢紊乱以及心、脑、肾和视网膜等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以器官重塑为特征的全身性疾病。休息5分钟以上,2次以上非同日测得的血压>=140/90mmHg可以诊断为高血压。 1、高血压的病因: (1)、性别与年龄 女性在更年期以前,患高血压的比例较男性略低,但更年期后则与男性患病率无明显差别,甚至高于男性。 (2)、不良生活习惯 大量调查结果表明饮食结构对高血压、中风的发生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过多的钠盐、大量饮酒、膳食中过多脂肪的摄入,均可使血压升高。另有研究表明有经常熬夜习惯的人易患高血压病,甚至发生中风,而生活井然有序,平时早睡早起者患高血压比例低。 (3)、工作压力过重 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人们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各方面的压力也越来越大,随之,人体将产生一系列的变化,其中,体内的儿茶酚胺分泌增多,它们会引起血管的收缩,血压的升高,心脏负荷加重。 (4)、性格 性格与血压也密切相关,性格、情绪的变化都会引起人体内产生很多微妙的变化,比如说一些促使血管收缩的激素在发怒、急躁时分泌旺盛,而血管收缩便会引起血压的升高,长期如此,将会导致血压升高。 (5)、遗传 大量的临床资料证明高血压与遗传因素有关。如父母均患高血压,其子女的高血压发生率可达46%;父母中一人患高血压,子女高血压发生率为28%;父母血压正常,子女高血压发生率仅为3%。(6)、超重或肥胖 体重与血压有高度的相关性。有关资料显示,超重、肥胖者高血压患病率较体重正常者要高2~3倍。 (7)、吸烟 吸烟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引起血压升高。据测:吸两支烟10分钟后由于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加,而使心跳加快,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升高。吸烟者易患恶性高血压,而且烟叶中尼古丁影响降压药的疗效。 (8)、饮酒 过量饮酒量与血压之间存在剂量—反应的关系,随着饮酒量的增加,收缩压和舒张压也逐渐升高。过度饮酒还有导致中风的危险。我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建议男性每日饮酒不超过30mg(约1两白酒),

青少年高血压的管理策略(完整版)

青少年高血压的管理策略(完整版) 20世纪70年代,医学界对于儿童高血压没有一致的定义,并且在无症状的儿童或青少年中不常规测量血压。那时人们认为儿童高血压是一种罕见的疾病,即使发现儿童血压升高,也会被认为是继发于其他的疾病。直到1977年,NHBPEP(National High Blood Pressure Education Program )制定了第一个儿童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近年,随着多项大规模的儿童血压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加拿大、美国、欧洲等均制定、更新儿童高血压的诊疗指南。近期2018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发布,其中对儿童与青少年高血压的诊断、治疗等均有更新。 青少年高血压的定义和流行病学 青少年期是指从标志青春期开始的第一性征及第二性征的出现到发 育成熟的大约10年的过渡期。WHO定义青少年期为12岁-19岁;大多数西方国家界定为11-12岁至21-22岁。我国把青少年期定义为11-12岁至17岁-18岁,相当于中学教育阶段。2018年中国高血压指南把儿童高血压定义为1-18岁。青少年时期发生的高血压,以原发性高血压为主,多数表现为血压水平的轻度升高(1级高血压),通常没有不适感,无明显临床症状,常常因为不易被发现而漏诊。

儿童原发性高血压症状轻微不易发现导致该病的知晓率和诊断率很低,流行病学统计具有一定困难。根据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调研报告,我国中小学生的高血压患病率为14.5%,男生高于女生(16.1% vs 12.9%)[1]。另外一项对于中国儿童青少年高血压患病率的Meta分析纳入48个研究的儿童青少年高血压患者共29804人,研究显示中国儿童青少年高血压患病率为6.47%[2]。美国对于青少年高血压发病率也进行了多项研究。自1999-2012年间,对美国2000余名8-17岁儿童血压监测,发现其高血压发病率1.6-3.1%左右[3]。2016ESH儿童青少年高血压指南纳入了多项大规模流行病学研究,发现欧洲不同国家青少年高血压患病率在2.2%-22%不等[4]。 近年随着多项临床研究结果公布,发现约30%-40%的儿童在被诊断为高血压的时候已经出现靶器官损害的早期改变,以左心室构型改变为主[5] 。有研究发现青少年高血压可持续至成年,并且在没有干预的情况下,约40% 的高血压儿童发展成为成年高血压病人,高血压儿童在成年后发生心血管疾病及肾脏疾病的风险明显增加[6]。 青少年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和病因 青少年原发性高血压的影响因素较多,其中肥胖和盐摄入过多是关联

高血压分类和分型

高血压分类和分型 在高血压患者中约90%为原发性高血压,约10%为继发性高血压,1原发性高血压即高血压病,其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2继发性高血压是指继发某种疾病或原因发生的血压升高,如;继发于急慢性肾小球肾炎,肾动脉狭窄等肾疾病之后的肾性高血压。继发于嗜铬细胞瘤等内分泌疾病之后的内分泌性高血压,继发于脑瘤等疾病之后的神经原性高血压,以及机械性血流障碍性高血压,医源性高血压,妊娠高血压综合症和其它原因引起的高血压。 根据高血压对心,脑,肾等器官的损害程度,高血压可分为 1期高血压;临床无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损伤, 2期高血压;临床表现有---左心室肥厚或劳损,视网膜动脉出现狭窄,蛋白尿或血肌酐水平升高, 3期高血压;临床出现有---左心衰竭,肾功能衰竭,脑血管意外,视网膜出血,渗出,合并或不合并视乳头水肿。 2,什么叫原发性高血压; 原发性高血压起病缓慢,早期无症状,一般在40--50岁偶于体检时发现血压升高,有头晕,眼花,耳鸣,失眠乏力等症状,有时可有心前区不适甚至心绞痛,或因过早搏动而引起心悸,血压波动较大,容易发生心力衰竭,很多人对血压的变化及其早期控制未预以足够重视,只有当高血压严重危及其健康甚至生命时,才开始紧急治疗,其原因就是在血压异常的初期时,大家并没有出现心,脑,肾器官的器质性损伤,同时也未发现头痛,头晕,耳鸣,心悸,气喘,肢体麻木等特别症状和体征,所以极易放松警惕。 3,什么叫继发性高血压 指肾实质发生病变,如肾动脉狭窄,肾素瘤等在继发性高血压中占首位,再一个就是药物性高血压,包括糖皮质激素,口服避孕药,甘草类制剂等引起。 4,什么叫睡眠性高血压 这种高血压常在睡眠时或睡醒后血压升高,其原因同睡眠时呼吸浅,暂停,心率快慢波动,血氧饱和度下降,二氧化碳浓度升高而导致的交感活性增高有关,多见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的患者以及有鼾症伴有睡眠呼吸暂停的人。由于睡眠时上呼吸道分泌物增多或阻塞,引起血氧饱和度下降,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导致交感活性增强,而交感活性亢进可引起周围阻力小动脉发生代偿性改变,引起管壁增厚,管腔狭窄,使之血压升高,并常因气血改变而发生各种心律失常及其它心血管疾病。

高血压与肥胖因素关系研究

高血压与肥胖因素关系研究 关键词:高血压、肥胖、心血管疾病 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合并肥胖者的主要影响因素,为高血压合并肥胖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社区医院门诊病人为基础进行病例对照研究,其中以门诊收治的高血压合并肥胖患者372人为病例组,在同一社区人群中选择血压和体重均正常者437人为对照组;对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和实验室检查。运用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方法,探讨高血压合并肥胖者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高血压合并肥胖的发病危险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男性高于女性;有家族遗传倾向者发病风险明显增高,父亲肥胖(OR=5 04,95%CI=3 12~8 14),父亲高血压(OR=2 46,95%CI=1 81~3 35),母亲肥胖(OR=2 55,95%CI=1 78~3 64),母亲高血压(OR=2 14,95%CI=1 60~2 86);膳食口味偏咸(OR=2 45,95%CI=1 82~3 29)与饮酒(OR=1 92,95%CI=1 37~2 68)等行为可以增加发病风险,而坚持骑车或步行上班(OR=0 64,95%CI=0 46~0 89)、饮用牛奶(OR=0 73,95%CI=0 55~0 97)等行为则可降低发病风险。病例组血脂异常率高于对照组(P<0 01),提示高血压合并肥胖可增加血脂紊乱的风险。父亲高血压,母亲肥胖,母亲高血压;膳食口味偏咸与饮酒等行为可以增加发病风险,而坚持骑车或步行上班等行为则可降低发病风险。病例组血脂异常率高于对照组,提示高血压合并肥胖可增加血脂紊乱的风险。结论将戒烟限酒、减少食盐的摄入量,适量运动、合理膳食作为高血压合并肥胖人群的主要预防措施;家族遗传倾向是高血压与肥胖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应对此类高危人群加强一、二级预防。 流行病学调查发现,体质指数(BMI)与血压水平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在以人群为基础的前瞻性研究中,BMI始终是高血压的一个重要而且独立的危险因素。目前,高血压与肥胖均为我国常见多发疾病,且肥胖与血脂异常关系密切,高血压合并肥胖可增加心血管疾病发生的危险,威胁人群健康。本研究旨在探讨高血压合并肥胖者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心血管病的防治提供依据。 1 1 1 对象 分别从北京市海淀区和陕西省西安市各1所社区医院门诊的高血压对象中收集病例,并在同一社区中收集对照。共收集362例病例和437名对照,其中男性391人,女性408人。 病例与对照入选标准(1)病例:收缩压(SBP)≥160mmHg,或者舒张压(DBP)≥90mmHg,或者服用降血压药物,并且体质指数(BMI)≥28,无糖尿病病史,空腹血糖7mmol/L,年龄25~69岁。(2)对照:无高血压病史,SBP135mmHg,DBP85mmHg,BMI25,无糖尿病病史,空腹血糖7mmol/L,年龄25~69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