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二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习教案新部编本

二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习教案新部编本

二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习教案新部编本
二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习教案新部编本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八、期末复习

表内乘除法复习

教学内容:第94-95页复习第1题-第6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练习、回忆整理,进一步认识乘除法的含义,能熟练记忆、背诵乘法口诀,能熟练应用口诀计算表内乘除法,能正确计算乘加、乘减和乘除两步计算算式,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2、使学生能联系具体情境理解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表示的含义,体会乘除法之间的联系,能联系计算发现一些简单规律,初步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培养观察、比较和概括等初步思维能力。

3、使学生能主动思考、积极交流,具有主动学习的意识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进一步体会乘法口诀的应用价值,产生对数学的积极情感,感受计算中的简单规律,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

教学重点:乘除法含义和表内乘除法计算。

教学准备:准备乘法口诀表,口诀卡片、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回顾引入

1、回顾学习内容

这学期我们学习的数学内容主要有哪些?说给大家听一听。

提问:回顾一下这些内容的学习过程,你有哪些体会可以和同学分享?

指出:这学期我们重点学习了表内乘除法,包括乘除法的含义,乘法口诀,乘除法计算和简单的实际问题,还学习了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还认识了平行四边形、厘米和米等内容。小朋友也有很多体会,比如按几个几是多少可以编乘法口诀,学习数学需要仔细观察、比较,认真思考发现规律,解决问题要分析知识的联系,发现特点等。

2、回顾学习效果

这学期你对哪些内容最感兴趣,哪些内容学得最好,还有哪些内容觉得有一点困难?请你回忆一下,把课本上表格填一填。

交流:说说你最感兴趣和学得最好的内容,再说说哪些觉得有点困难。

3、揭示复习内容

今天我们先复习表内乘除法。

二、复习含义

1、学具操作

提问:你能用小棒摆出几个几吗?

交流:你摆了几个几,怎样摆的?(指名交流:说明摆了几个几,摆了几份,每份几根)引导:现在老师每份摆3根,摆4份。请小朋友看老师边摆边数是几个几。

2、复习第1题

让学生看图说说图里有什么?怎样摆的。引导:你能看图列出两道乘法和两道除法算式吗?交流:你列的怎样的算式?为什么可以列成5×3和3×5?那15÷5=3和15÷3=5表示图里的什么意思?追问:你知道什么时候可以写成乘法算式表示吗?那写成除法算式表示呢?小结:当要看几个几是多少时,可以写成乘法算式表示;当要看平均分的结果时,可以写成除法算式表示。(板书:几个几用乘法;平均分用除法)写除法算式时,要看清是按每几个一份分的,还是按几份平均分,根据意思写出正确的算式。

三、复习口诀和计算

1、记忆口诀

(1)口诀含义

提问:算上面的题用哪句口诀?“三五十五”表示什么意思?“六八四十八”呢?你知道表内一共有多少句口诀吗?

指出:口诀表里一共有45句口诀,是按几个几是多少这样一句一句编出来的,你能背一背所有的口诀吗?

(2)背诵口诀

提问:你知道乘法口诀表里的哪些规律?你能横着按顺序背出口诀。指名学生背口诀,再集体齐背一遍。

(3)、对口令:师生集体对口令,对于不熟练的、易混淆的口诀加强背、记。

2、看口诀说算式

引导:口诀有什么用处?出示“七九六十三”让学生写两道乘法和两道除法算式

并交流。出示“七七四十九”让学生写乘法和除法算式,说说为什么只能各写一道。

追问:哪些口诀只能写一道乘法和一道除法算式?出示卡片,每次让学生口头说出两道乘法和两道除法算式。

3、看算式说口诀、算得数(题目略)

让学生一组一组算,先说出口诀,再说出每道题的得数。提问:算乘法怎样想口诀?算除法呢?

说明:算乘法可以直接看乘数想几个几得多少,算除法要想除数和几相乘得被除数,就用几几得多少来想出商是几。

4、复习第3题

学生看题,说明题意让学生计算并填写得数,并想想能不能发现得数有什么规律?

交流得数,引导观察和5乘,和2乘,积的个位上各有什么规律或特点。提问:你发现一个数和5乘,积的个位上有什么特点吗?和2乘呢?

指出:乘法计算也有神奇的规律,你们看:一个数和5乘,积的个位上只可能是0或者5;和2乘,积的个位上只可能是0、2、4、6、8这几个数,也就是和2乘得的积一定是双数。

5、复习第5题

让学生看第一组:要先算什么?看第二组:要按什么顺序算?

说明:乘加、乘减,都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法或减法;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的两步计算的题,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一步一步计算得数。让学生自己计算,填写得数。交流得数,检查错误并订正。

6、学生口算。

教师出示乘除法口算卡片,先指名学生口算得数,再集体口算,尽可能多算一些题,口算不很熟练的题要多次呈现给学生口算,帮助学生掌握。

7、复习第6题

用2分半到3分钟完成后校对得数,统计全部完成人数和正确率,了解学生口算掌握程度。

四、复习小结

1、引导小结:你对复习过的内容有哪些体会可以和大家交流?还有哪些不明白的?

2、布置作业:完成复习第4题

加减两步计算复习

教学内容:第95页复习第7-第9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练习、归纳,进一步认识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算式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能正确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少)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能通过运算、交流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进一步体会实际问题里条件、问题间的联系,能说明解决加减法相关实际问题的思考过程,培养几何直观、发展初步的思维能力。

3、使学生体会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初步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独立思考、主动交流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加减两步计算和求比一个数多(少)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复习第一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提问:这一单元主要学习了哪些内容?指出:这一单元主要学习了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还有求比一个数多(少)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通过今天的复习,要掌握好加减两步计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能理解求比一个数多(少)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正确解决这样的问题。

二、两步计算

1、做复习第7题第一列的2题

让学生明确连加、连减再计算,指名板演。

交流:每一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请小朋友再看竖式是怎样写的,算得对不对,说说你的评价。提问:有没有小朋友哪里不用笔算而用了口算?为什么第一小题先算出的60加35时可以用口算?

指出:两步计算如果出现我们学过的口算内容,可以用口算,这样比较方便。2、做复习第7题第二、三列4题

让学生明确加减混合,接着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独立练习,指名板演。让学生评价板演题,练习有错的订正。追问:有没有可以用口算的?

3、归纳:通过上面6道算式的练习,你觉得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怎样?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小结: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是两步计算,可以按从左往右的顺序一步一步地算。计算时要注意合理算法:一是竖式可以连起来写,这样比较简便。二是能口算的可以口算,这样算起来也方便一些。

三、解决问题

1、复习第8题

学生读题,说说有哪些条件,求什么问题。

提问:根据什么求第一个问题?再根据求第二个问题?让学生列式解答,指名学生板演。交流:你能看算式再说说解决这里的问题是怎样想的吗?

指出:在解答这样的问题时,可以这样想:先根据两个有联系的条件求出第一个问题,再根据第一个问题的得数和另一个条件,求出第二个问题。

2、学生思考、交流

出示:○○○○○○○○

●●●●●●●●●●●●●●

提问:○有几个,●有几个?哪一种圆片数量多,哪一种圆片数量少?指出:●个数多,数量多一些,○个数少,数量少一些。

引导:请看图说一说,要和大的数量●个数同样多,可以怎样做?要和少的数量○的个数同样多,又可以怎样做?

指出:把小的数量加上比它多的个数,就等于大的那个数量;从大的数量里减去比它少的个数,就等于小的那个数量。按照这样的想法,就可以求出比一个数多几或者少几的数是多少。

3、看图列式解决问题

(1)出示:

①如果苹果有20个,梨有多少个?

②如果梨有28个,苹果有多少个?

(2)提问:哪种水果个数多,哪种水果个数少?

求梨有多少个可以怎样想?求苹果有多少个又可以怎样想?学生口头列式,教师板书。追问:求梨有多少个为什么用加法?求苹果的个数为什么用减法?4、学生解答:

(1)、一根红绳是4米,一根黄绳是6米,黄绳比红绳长多少米?

(2)、一根红绳是4米,一根黄绳比红绳长2 米,黄绳长多少米?

(3)、一根黄绳是6米,一根红绳比黄绳短2米,红绳长多少米?

提问:这在三道题都是哪两个数量在比较大小?哪个数量大,哪个数量小?让学生列式解答,同时指名三人板演。

交流订正:第(1)小题列的算式表示什么意思?第(2)、第(3)题各是怎样想的?比较:这三道题都是黄绳与红绳比较长短,每题的问题有什么不同?

想一想,求两个数量相差多少要怎样算?求大的那个数量怎样算?求小的那个数量呢?

指出:两个数量比较多少或者大小时,如果求两个数量相差多少,就用大数减小数。如果求大数,就用小数加上相差数。如果求小数,就用大数减相差数。5、复习第9题

让学生读题,交流知道了什么?

提问:求面包车有多少座要用什么条件?求大客车有多少座呢?引导:面包车和中巴车座数哪个多,哪个少?大客车和中巴车呢?先想一想可以怎样解决这两个问题,再列式解决。交流算式,教师板书。

提问:两道题的算法为什么会不同?

6、引导:回顾一下,解决这几个问题的过程,你有什么体会?

小结:这时的题都是两个数量比较多少、大小的实际问题。如果要求两个数量相差多少,就用大数减小数,用减法计算。如果求大数,就用小数加上相差数,用加法计算。如果求小数,就用大数减相差数,用减法计算。

四、复习小结

提问:这节课复习的主要内容有哪些?你对这些内容是怎样认识的?还有哪些体

会?

厘米和米、多边形、观察物体的复习

教学内容:第96-97页复习第10题-第1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加深认识线段,进一步明确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能用米和厘米表示实际物体的长度,进一步建立长度观念。

2、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多边形的特点,体验多边形的分类标准,能清楚地判断一个图形是几边形;进一步认识平行四边形的特点,能举例说明平行四边形。

3、使学生能根据具体情境判断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形状,感受不同位置看到的不同形状,进一步体会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发展空间观念。

准备:每人准备一张方格纸。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今天复习厘米和米、多边形、观察物体,通过复习,进一步认识线段、厘米和米,加强长度观念;进一步认识多边形,加深平行四边形特点的感受;进一步体会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形状不同,体会物体间的位置关系。

二、复习厘米和米

1、回忆整理

提问:在“厘米和米”这个单元认识了哪些知识?

能说说你对线段、厘米和米的有哪些认识吗?(交流时可以适当提示学生:线段的特点;比划1厘米和1米的长度,米和厘米的关系等。)

结合交流,画出线段并板书:直的,有长有短,两个端点。

结合交流板书:1米=100厘米

2、复习第11题

让学生按要求画出线段。提问:你是怎样画的?

指出:线段可以沿直尺的边来画,从尺子上刻度0画起,画到刻度几,这条线段就是几厘米。画线段时要注意表示出两个端点。

3、“身体尺”举例

引导:还记得身体尺吗?你有哪些身体尺?举例说一说。

提问:举例说说你可以用哪把身体尺去测量什么物体的长度。

4、复习第12题

(1)、提问:米和厘米哪个单位大一些?怎样的物体一般用厘米作单位测量?用米作单位的呢?

说明:量比较短的物体长度,一般用厘米作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长度,一般用米作单位。

(2)、比划或者举例说明下面长度大约是多少

1厘米、1米(比划出1米或举例说出课桌的长等);4厘米、4米(黑板的长)8厘米、8米(教室的长);15厘米,15米(5层楼房高度)等。

(3)、选择,复习第12题

交流选择结果,适当说明理由。

三、复习平行四边形

1、在“平行四边形”这个单元你认识了什么?线段围成的图形是按什么分成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的?正方形和长方形都有几边形?(板书:几条边围成的就是几边形。)

能在方格纸上画一个平行四边形吗?

交流画的平行四边形,说说自己是怎样画成的?

2、图形判断

出示图形,有三角形、四边形(包括一般四边形、梯形和平行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让学生说说各有几条边,再说说四边形里哪些是平行四边形。(板书:平行四边形也是四边形。)

3、平行四边形举例,在日常生活里,你在哪里见过平行四边形?

4、复习第13题

让学生独立填一填、数一数,完成表格。交流填表结果。

5、复习14题

学生先估一估,让学生量一量,填一填。

交流:这个平行四边形每条边各长多少厘米?比一比边的长度,你能发现这个平行四边形里有什么秘密吗?

请小朋友量一量你画的那个平行四边形的四条边,也有刚才的秘密吗?

归纳:这两次量平行四边形的边长,你有什么发现?

四、复习观察物体

1、复习第15题

提问:图中小朋友从哪些位置茶壶的?他们各人看到了什么形状呢?

可以和同桌商量商量。学生连线

交流:怎样连的?为什么要这样连?哪两个小朋友看到的形状正好相反?

(注意:比较壶把、壶嘴各在观察者的哪一边)

2、学生思考

提问: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你有什么感受告诉大家吗?

指出:从不同位置看同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会有不同的。

五、课堂小结

引导:能举例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吗?

你更清楚地知道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吗?

简单实际问题复习

教学内容:第97-98页第16-20题、思考题和回顾评价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进一步理解乘除法简单实际问题及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能综合应用相关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正确列式解决乘除法简单实际问题和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进一步感受乘除法简谱实际问题的特点,能说明解决问题的大致思考过程,提高综合应用知识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初步能力;能在简单问题里探索相应的规律,发展初步的探索能力,以及观察、比较、判断、推理等初步思维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日常生活里的数学问题,体会数学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里的应用,培养数学应用意识,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初步体验数学的本质,对数学产生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乘除法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2根小棒,实际问题条件卡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复习简单的实际问题

要求:通过复习,要进一步掌握乘除法简单实际问题,求比一个数多(少)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能正确分析并解答;能综合应用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里常见的一些数学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乘除法实际问题

1、观察、列式。

出示:一共12根小棒,每份摆3根,摆成了4份。

引导:你能看图列出怎样的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请小朋友自己列出算式。

交流算式,教师板书乘除法算式。

提问:列乘法算式时是怎样想的?不同除法算式表示图里什么意思?

小结:小朋友们对乘法、除法表示的意思都很清楚:

求几个几相加是多少,可以用乘法;求平均分的结果,要用除法。但是用除法要区分是按每几个一份地分,看结果是分成了几份,还是按几份平均分,看结果是每份几个。分法不同,列出的除法算式就不一样。根据数量间的这种联系,我们可以分析乘除法实际问题,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法。

板书:

2、复习第16题

学生读题,提问:图里几人浇树,浇了几个几棵?

3人浇多少棵怎样算?(学生口答,教师板书算式)

为什么要用3×4=12(棵)来算?

5人浇多少棵,9人浇多少棵各要怎样算呢?请小朋友自己列式,算出这两个问题的结果。

指出:像这样的问题,就是求几个几是多少的问题,用乘法算。

3、复习17题

让学生看图、读题,先说说图上马路两边有什么?提问:知道什么条件?求哪两个问题?

要求学生自己列式解答,指名两人板演。(各求一个问题)

检查算式、结果。提问:为什么两个问题都用除法算?为什么都除以2?

让学生口答。

指出:像这样的问题,就是平均分的问题。这里是把彩旗、花盆按2边平均分,每边有多少,所以把16面彩旗、14盆花都除以2,得到每边有多少。

4、复习第18题

比较:你认为这三道题各用什么方法做?小组里同学讨论讨论,互相说说自己的想法。交流算式,教师板书,学生口答结果。

交流:这三道题都有哪3个数量?三道题不同在哪里?解决这三个问题各是怎样想的?

小结:这三题都是有几个兴趣小组、每组几人和一共几人这三个数量,但条件和问题不完全相同,解决的方法也就不一样。第(1)题求一共多少人,是求5个9人一共多少,所以是乘法问题;第(2)、(3)题都是把45人平均分,所以是除法问题。因为第(2)题是按每9人一组平均分,第(3)题是按5组平均分,所以除数不同。

5、选条件提问题

出示条件卡片:有4棵桃树每棵桃树上有8个桃一共32个桃

引导:请小朋友看这里的条件卡片,说说知道了哪些条件。

你能选两个条件,提出一个用乘法算的问题吗?

你还能每次选两个条件,提出两个用除法算的问题吗?这两个用除法算的问题不同在哪里?

交流:回顾上面的乘除法问题,你对乘除法实际问题有什么体会或认识呢?

三、综合应用

1、复习19题

(1)、复习第19题

提问:图里的小朋友各是在干什么呀?

这里有哪几个实际问题呢?能说说每个问题的条件和要求的问题吗?

(2)、请小朋友们先求搭帐篷的问题,再求摘草莓的问题,自己列出算式、求出结果。交流算式,教师板书。

提问:搭帐篷的问题用除法算是怎样想的?摘草莓的问题为什么用加法算?集体口答结果。

(3)、划船的问题怎样解决?同桌先讨论,看哪些小朋友能想到办法。哪个小朋友说说可以怎样解决?(让学生说说理由)

说明:我们可以算6次一共可以坐多少人,这是最简单的算法,也可以想5次坐了多少人,还剩下5人能不能1次过河,还可以把35人一次一次算,每次6人,看6次能不能全部过河。

2、复习20题

引导学生看图里点子是怎样画的、每幅图里怎样变化的,观察下面的算法和数表示什么意思,小组里互相说说。

交流:每幅图是怎样画的,怎样变化的?

提问:每幅图比前一幅增加几个点?

交流:下面每道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得数是多少?(教师在图下板书算式和数,让学生感受图、式、数之间的联系)

你发现了这里的图、算式和数有什么联系吗?

接下来的算式和图,你能画一画、填一填吗?完成在课本上。

交流:你是怎样画的,怎样填的?(教师板书)小朋友说一说,下面这列数有什么规律?

3、完成思考题

引导:第20题下面这列数从4开始,按顺序每次加3,这是它的排列规律,你还有信心找出一列数里的规律吗?

请小朋友看思考题,自己先找找这两列数各有什么规律,试着在()里填一填。交流:你找到规律了吗?说一说你是怎样填数的,为什么这样填。(其中第二列可以引导看“3、6、9”和“5、10、15”,思考规律。)

提问:找这两列数的规律时,找的方法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说明:第一列数是一个一个地比较,第二列数是一个隔一个地比较,所以,找规律要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观察、比较,可以试试不同的方法,找出有什么规律。只要小朋友多观察、多比较、多思考,就会变得很聪明。

四、复习小结

1、全课小结

提问:通过复习,你对本学期学习的简单的实际问题有哪些认识和体会?

2、学期评价

谈话:你觉得你这学期你的数学学得怎样,可以得几个星?自己评价一下,觉得

能得几个星,就涂几个星,好吗?

交流:觉得能得5个星的小朋友请举手,4个星的呢?

对学生学习进行评价,主要是肯定、鼓励、表扬,激励学生进一步努力学习数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