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读《红色延安的故事》有感

读《红色延安的故事》有感

读《红色延安的故事》有感

董事长推荐了《红色延安的故事》(理想信念篇),我从书中缅怀革命前辈事迹,对那片红色土地充满敬仰与好奇。9月,团委在延安举办培训班,我踏上了这片神圣的土地,近距离瞻仰革命前辈走过的足迹。

巍巍宝塔山,滚滚延河水。延安,是一个时代的风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延安是进步青年无限向往的福地。我常常想,这些进步青年、知识分子、各行精英历尽千辛、尝遍万苦、趋之若鹜地到一个缺衣少食、高原苦寒的陕北边陲之地舍生忘死干革命,为了什么?按照现代人的思维,他们应该“孔雀东南飞”啊!应该投奔到“北上广深”和“中心城市”啊!

恰恰相反。这是一种什么现象?他们有着怎样的精神境界?书中一个个鲜活的故事还原了一幕幕真实的场景:

“学生们第一年发了两身衣服,一身单衣,一身棉衣;第二年发了一尺布,打补丁;第三年发了二尺布,打补丁。”——面对国统区的车水马龙、纸醉金迷、高官厚禄,他们难道不懂得追求房子、票子、车子、帽子吗?——是啊,艰苦的环境没有改变他们的初心。

“日军恼羞成怒,夺过她怀中的孩子,扔进旁边沸腾的开水锅里,活活煮死,在张立扑向开水锅的瞬间,日军又用刺刀捅向张立,并残忍地挑开了她的胸膛,她用自己和孩子的生命坚守了党的秘密。”——面对敌人的刺刀,他们难道不懂得舐犊情深、退一步海阔天空吗?——是啊,侵略者的残暴没有屈服他们的意志。

“两个陕北高原的儿女,一对沐浴革命风雨成长起来的夫妻,用生命和热血,在黄土地上演绎了又一个‘刑场上的婚礼’,临刑前高呼‘打倒国民党反动派’,年仅19岁。”——面对国民党的利诱劝降和严刑拷打,他们难道不懂得人生多彩、生命可贵吗?——是啊,鲜血的代价没有动摇他们的信仰。

从他们的行为里,我领悟到理想信念的力量。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才会以身犯险,四万多名热血青年突破艰难险阻奔赴圣地延安;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才会以身舍亲,不顾亲子安危舍生取义坚守革命誓言;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才会以身许国,不惧囹圄之难粉身碎骨留下壮烈遗篇。

七八十年后的今天,有多少人好了伤疤忘了痛,只知道盲目追捧歌星、影星、球星、哈韩、哈日?有多少人时常记起长眠于地下的他们?听一听他们的故事、八一八他们的“卦”?走一走他们的路、追一下他们的梦?

我常常想,如果我穿越回那个时代,他们当年做到的那些壮举,我能做到吗?换个角度,如果他们穿越到这个时代,以他们的革命热情与铮铮铁骨,干事创业会是什么劲头?

延安,不仅仅是一个时代的风骨,更是一座永恒的丰碑,给予我们共产主义接班人精神的力量,指引着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前进的方向!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继续挖掘延安精神这个宝藏,教育各级领导干部始终保持和发展共产党人的先进性”,向全党发出“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伟大号召。中核集团董事长、党组书记王寿君在《红色延安的故事》推荐语上写到“牢记兴核强国使命,坚定核铸强国梦的信心和决心”,点燃了中国核工业人矢志报国的激情。中核集团团委在培训中把延安精神与核工业使命深度融合,独创了长征沙盘推演、华龙一号拼接等精品课程,坚定了广大团干核铸强国梦的理想信念。

抚今追昔,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源于一代又一代人的接力拼搏。中国历经苦难与辉煌,站起来了、富起来了,还要强起来。作为新时期的青年人,我们当怀报国志,当学报国策,当兴报国业。作为核四院一名一线青年,重读革命故事重走革命道路,对我的思想触动是深刻的,对比先贤,我做的还远远不够。

是夜,当我走过宝塔山下,漫步延河岸边,天空飘起小雨,如歌如诉,这是一片英雄的土地,这里发生的故事,值得我们每个中国人深深铭记,“革命理想高于天”,延安精神代代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