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课题——关于农村初中语文课外阅读的实验研究(同名4188)

课题——关于农村初中语文课外阅读的实验研究(同名4188)

课题——关于农村初中语文课外阅读的实验研究(同名4188)
课题——关于农村初中语文课外阅读的实验研究(同名4188)

关于农村初中语文课外阅读的实验研究实施方案

文安县大柳河镇中学王震一、课题的提出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人类的进步史是一部阅读史。纵观古今中外,大凡有所成就的人,无不博览群书。当代青少年担负着建设祖国的重任,他们要开拓视野,增长知识,发展思维,丰富情感。这一切,都离不开阅读。

作家茅盾曾说过:“课堂上就那么薄薄的几本课本,谈不到多,要大力开展课外阅读、假期阅读。”语文教育家吕叔湘先生总结新时期语文教学的得失后说:“少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异口同声地说是得益于课外看书。”可见,教材的更新永远赶不上时代的节奏,课本上有限的几篇文章决不能培养出曹雪芹、鲁迅、余秋雨这样的大家。要想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必须扎扎实实开展课外阅读。而作为我们农村初中,开展课外阅读,优化学生课外阅读状态尤为刻不容缓。

其实语文新课程标准也明确规定:初中阶段的阅读量应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到三部中外名著,如《爱的教育》、《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三国演义》等等。各地中考也把名著阅读纳入中考考查范围。可见,良好的课外阅读在语文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成长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是不容置疑的。

但是,由于信息传播的多样化,价值观的多元化给我们的学生带来了众多的诱惑,由于缺少阅读的氛围和必要的引导,由于学业的压力导致阅读时间的缺失,中学生的读书问题正日益成为大问题。提起读书,多数教师和家长还是简单地把阅读看作课内语文学习的补充,认为学好课本是最重要的。对于阅读在学生的语文学习之外,例如情感的发展,学习能力的培养,知识背景的拓宽等方面的作用,人们的认识还远远不够。

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使得学生听说读写的各项语文基本能力之间发展呈现出不平衡的现象,“写”的地位过于偏重,迫使听说读的能力成为其附庸,失去了本身的独立性。阅读能力的训练未能落到实处,未能还其本来面目;过重的学习负担,使挣扎于茫茫题海的学生,失去了原本可以用来阅读的宝贵时问和形成扎实的基础知识、积累丰富的社会经验的机会,久而久之,冷落了阅读训练,忽视了阅读能力的培养;现行教材这个“例子”,就入选的课文来看,思想内容、艺术形式诸方面存在着数量太少、视野太窄、单调划一的不足,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知识渴求,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离不开有效的阅读学习,因此课外阅读就显得更加重要。目前,中学生特别是农村初中生的课外阅读现状不容乐观,就具体表现在这么几个方面:没有阅读兴趣,阅读量和阅读时间少,对课外读物选择的错位,缺少必要的阅读指导等。

以本校的课外阅读教学情况为例,笔者曾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对本校600

名学生(每个年级200名)的阅读现状进行了问卷调查,现就部分调查情况列表如

下:

的事,为了实现语文教学的阅读目标,培养具有语文素质的合格中学生,特制定以“农村初中生语文课外阅读的实验研究”为课题蓝图。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新课程标准》对九年义务教育的阅读作了相应的要求,要求学生具有独立的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鉴于此,我们语文教师需要在引导学生会读一本语文教科书的基础上,走出课堂,走向生活,广泛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博览群书,吸收名家名篇的语言精华,也就是说我们需要鼓励学生开展语文课外阅读。

为贯彻素质教育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开展农村初中语文课外阅读的研究,致力于在教学中摈除语文教师阅读教学的某些陈旧观念,取缔那些有悖于素质教育方针的做法,例如有的教师认为课外阅读会浪费学生时间。很多语文老师在上语文课的时候,学生读书的时间只有几分钟,大部分时间被教师的烦琐分析和频繁提问所占有。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批评的那样,“学生在课堂上阅读得很少,而关于阅读的谈话却很多”。这些教师在课堂上如此,在课下不但不鼓励学生读书,而且阻止学生阅读课外书,理由是为了学生的前途,不能浪费时间。

再就是有的教师认为课外阅读就是学生自由发挥。有些语文老师以为只要按照课本和大纲上好课就可以了,至于课外阅读,那是学生自己的事情。所以部分语文老师在阅读教学中只重视课堂阅读,而对课外阅读只是提倡却缺少对学生必要的辅导。

本课题的研究探讨有利于拓展学生的阅读空间,提升阅读档次,培养完美人格,树立人生目标。特别是农村学生相对于城市学生阅读条件差,阅读资源匮乏,阅读习惯难以养成,阅读教学始终处于弱势,严重制约了素质教育的发展的情况下,开展本课题的研究就更具有现实意义。首先,拓展课外阅读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了解语言的丰富性,认识更多的语言现象,有利于语言的积累。其次,拓展课外阅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再次,拓展课外阅读有助于

学生理解语言和文章的的表现形式,有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语文课外阅读也是发展所必须。这主要体现在:“终身学习”型社会发展的需要;学生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全面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学校进行人文化教育的需要……因此,我们应当对语文课外阅读给予更多的重视,投入精力进行调研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研究的目标和原则

(一)研究的目标

1、进一步研究并掌握当前农村初中语文课外阅读的体系,拟订各年级课外

阅读的培养目标。

2、探索课外阅读的模式,探究基本原理,基本途径和基本经验。

3、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全面素质

的提高。

通过课外阅读交流活动,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爱好,指导学生读书的方法,提高阅读效率。培养学生感悟文章内容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通过读书,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困惑,感受作品的人文魅力,体悟作品的生命诠释,树立学生的自信,培养学生的勇气,端正学生的态度。

4、通过本课题的实验,提高教师指导课外阅读的能力和教科研水平,推进

学校图书馆、班级图书架的建设,改善学生的阅读环境,形成学校的阅读特色,使得我校学生的阅读实现质的飞跃。

(二)研究的原则

1、主体性原则:引导学生主动阅读,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良好的方

法,并努力积累语言文字,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2、发展性原则: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位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主动、

生动、和谐、全面的发展,并具有丰厚文学素养。

3、愉悦性原则:在阅读活动中,运用多种生动活泼的形式,激发学生的课

外阅读兴趣,让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气氛中主动阅读,勤于积累,灵活运用。

4、激励性原则:运用多种形式鼓励学生阅读课外读物,积累语言,为提高

学生学习语文的自觉性,为学生提高学生语文水平打好基础。

5、差异性原则:坚持因材(人)施教原则,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

阅读要求,使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都得到提高。

6、轻负担原则:实验在减轻学生负担,不加重教师负担的前提下实施,寻

求轻负担高效率的阅读指导途径。

四、理论依据

1、《中学语文新课标》中以全新的理念谈到了语文课外阅读的问

题,它要求中学生“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点”、“有较丰富的积累”。通过课外阅读,学生可以间接向社会、向生活学习,对他人经验教训可反复咀嚼体味,从中不断发现丰富完善自我

2、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

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而所谓的课外阅读,是指学生在课外的各种独立的阅读活动,它是课外语文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遍、最经常的形式,是课堂阅读的继续与扩展,是阅读能力训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让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借助丰富的人类文化精品滋养

段性总结。

3、深化实施阶段:(2009年11月——2010年6月)根据研究方案,在各科教学中具体实施,同时开展好各子课题的研究。及时收集研究信息,注意调控,不断完善操作过程。定期召开研讨会,总结交流经验。完成各子课题的实验,写好研究报告。

4、结题总结阶段:(2010年7月)汇集材料,整理分析研究结果,撰写研究报告,申请结题,举办研究成果展览。召开验收鉴定会,对课题研究进行评审验收。

课题组成员情况及其分工:

主要负责人:吴淑芹

组员:何红英李建立刘玲郭辉利郭广迁

分工情况;

吴淑芹:全面计划、组织课题的研究和总体规划,侧重初三年级

刘玲:推动课题的进程,做好课题结题的调查和撰写结题报告和论文收集,负责初二年级。

郭辉利:做好《手抄报》的组织工作,撰写中期报告和实践论文,负责初二年级。

何红英:做好广播站和《青青草》校刊的建设,负责初一年级

郭广迁:做好课外阅读小组的建设,协调联系家长开展课外阅读的实施,撰写实践论文,负责初一年级

李建立:做好图片、数据、声像等资料的收集,协调各种校内读书竞赛的组织工作,撰写实践论文,负责初三年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