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尿液白蛋白偏高是怎么回事-

尿液白蛋白偏高是怎么回事-

尿液白蛋白偏高是怎么回事-
尿液白蛋白偏高是怎么回事-

尿液白蛋白偏高是怎么回事?

我们不可否认的是,现在各种健康隐患随处可见,已经严重威胁到了人体的健康与安全,在接受检查的时候,也会发现很多的指标异常,比方说尿液中蛋白的含量增多,导致白蛋白偏高现象的出现,就是需要提高警惕的,这说明人体健康已经受到了威胁,那么尿液白蛋白偏高是怎么回事?

正常情况下,人体尿液里不含蛋白质或只含有微量蛋白质,但当肾脏发生病变时,随血液循环流动的蛋白质流经肾脏时,因为肾脏滤过功能的降低而使蛋白质“漏网”。蛋白质漏进尿液从尿道排出来形成了蛋白尿。尿蛋白越高说明肾脏滤过功能越差,这是衡量肾脏功能的重要指标。

衡量尿蛋白指标的高低需要做24小时尿蛋白定量检测,结果出现减号-表示呈阴性,是正常情况;出来加号+表示呈阳性,加号越多说明尿蛋白越高。具体表示如下:尿蛋白<0.1g/L:-;尿蛋白为0.1—0.2g/L:±;尿蛋白为0.2—1.0g/L:+;尿蛋白为1.0~2.0g/L:++;尿蛋白为2.0—4.0g/L: +++;尿蛋白

>4.0g/L: ++++。g/L表示每升(L)尿液里含有多少克(g)蛋白质。

尿液白蛋白偏高原因:

患者出现尿蛋白偏高,尿蛋白偏高的原因考虑最多的应该是肾病,因为肾病最容易导致尿蛋白。正常的情况下,蛋白都会回吸收的,如果肾脏出现损伤的情况下,根据肾脏纤维化发展原则即肾脏纤维化开始启动,肾脏出现回吸收的功能下降,就会漏出一些蛋白,从而导致尿蛋白的产生,出现尿蛋白偏高。

血尿、蛋白尿虽然是判断肾脏病病情严重程度及其预后的重要指标,但是肾病患者不能一叶障目。数值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病情能得到真正好转。只要病情得到控制,潜血、尿蛋白数值自然会降下来。所以要想真正恢复健康,治病于本是最重要的。

通过上面的介绍,大家对尿液白蛋白偏高是怎么回事也都很

清楚了,掌握了具体的原因之后,就能在日常生活中做好相应的防护措施了,可以说保护好自己的身体健康是至关重要的,调理好生活起居,提高养生保健意识才能做到防患于未然。

尿微量白蛋白的临床检测的注意事项(精)

尿微量白蛋白的临床检测的注意事项 欧阳嵘 目前,我国患糖尿病、高血压、心脑血管病的人数日益增多。随着病程的发展,肾脏受累的可能性与受累的程度也不断上升。通常情况下血尿素和血肌酐的测定值正常时并不能排除肾脏的受损, 而尿 常规蛋白测定结果为阳性时,肾脏的损伤往往已达到不可恢复的阶段,尿微量白蛋白(MAU) 的测定已越来越多地用做肾组织损伤的早期诊断指标,其临床意义也已日益为临床医生所重视。若在发生微量白蛋白尿的这一阶段积极有效地控制血糖、降压、降脂、减少蛋白摄入量、改善生活方式,仍有希望阻止病情向大量蛋白尿发展或延缓其发展速度,同时也能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1-2]。但在临床实际操作中,尿微量白蛋白的测定亦有很多需要注意的相关事项,值得我们临床医生去关注。 1、尿微量白蛋白的定义 1982年Viberti等发现1型糖尿病时尿总蛋白在参考范围内,而尿白蛋白排泄却增加,由此提出了“微量白蛋白尿”的概念,并把它作为糖尿病早期肾损害一个敏感指标[3]。其特征是尿白蛋白浓度为 20-200mg/L或白蛋白排泄率20-200μg/min(或30-300mg/24小时),或白蛋白/肌酐比率30-300mg/每克肌酐)。此时尿常规试纸条检测蛋白为阴性。尿常规试纸条检测蛋白为阳性时白蛋白浓度已大于 200mg/L(或白蛋白排泄率大于200μg/min),称为大量白蛋白尿。因尿蛋白浓度受主客观因素影响比较大,故临床上更多采用白蛋白排

泄率或尿白蛋白/肌酐比率来表示尿白蛋白的值。国际上多采用白蛋白排泄率表示尿中白蛋白的排出量。 2、尿微量白蛋白发生的机理 白蛋白(Albumin)占血浆总蛋白量的60%,分子量为69kD,是一种带有负电荷的大分子蛋白。正常情况下在肾小球滤过膜上有许多小孔起机械屏障作用,膜孔直径为5.5nm,限制大分子物质(如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的滤过。在滤过膜上还存在着带负电荷糖蛋白和硫酸乙酰肝素,这些带负电荷的结构形成了滤过膜的电子学屏障,限制了带负电荷的分子滤过。血浆白蛋白分子量69 kD,且由于其带负电荷,所以正常情况下只有极少部分能滤过,经肾小球滤过的蛋白质几乎全部被近曲小管以主动方式重吸收,因此最后随着尿液而排出的白蛋白只有极少量。正常情况下,绝大部分蛋白不能通过滤过膜。但在病理情况下[4],如各种炎症、代谢异常和免疫损伤,使肾小球血流动力学异常,肾小球滤过膜损害是造成尿微量白蛋白排出量增加的重要原因。糖尿病病人由于长期高血糖使非酶糖酰化速率增加,导致缺氧,血液黏度增高,同时内皮细胞释放内皮素和一氧化氮等血管活性物质使肾小球毛细血管张力改变,进而引起肾血流动力学变化,使肾小球处于高滤过状态并导致肾损害,同时糖尿病患者肾小球滤过膜上硫酸乙酰肝素合成减少,硫酸肝素分子带有许多阴离子侧链,对于维持基底膜电荷和孔径的大小起重要作用,导致肾小球滤过膜电荷选择性屏障受损,使尿微量白蛋白在尿中排出增加[。再加上糖尿病病人存在三多一少症状,近曲小管内的尿流速增加,导致被滤出的白蛋白又不

尿检微量白蛋白高是怎么回事呢-

尿检微量白蛋白高是怎么回事呢? 一般来说,当人体感觉到不适且去医院接受检查的时候,通常会对尿液进行检测,如果尿液中蛋白的含量比较高,就说明身体状况出现了问题,因为正常尿液中蛋白的含量很少,基本上没有,只有肾功能出现问题时,才会让蛋白有机会渗透到尿液中,那么尿检微量白蛋白高是怎么回事呢? 微量白蛋白是指在人体尿中出现微量白蛋白。白蛋白是一种血液中的正常蛋白质,但在生理条件下尿液中仅出现极少量白蛋白。微量白蛋白尿则反映人体肾脏异常渗漏蛋白质。 一般情况下来说,人体代谢症状,尿中基本没有蛋白,具体到每升尿白蛋白不超过20mg(<20mg/L),所以叫微量白蛋白。如果在体检后发现尿中的微量白蛋白在20mg/L-200mg/L范围内,就属于微量白蛋白尿。尿微量白蛋白高证明肾病患者已有大量白蛋白漏出,可能出现低蛋白血症,要及早进行规范治疗。

造成微量蛋白过量的原因可能是:1.体位性蛋白尿,2.组织性蛋白尿,3.肾小管性蛋白尿,4.肾小球性蛋白尿。体位性蛋白尿可能是生理性的,当然要排除病理性,才能认为是生理性的。组织性蛋白尿内见肾自身分泌蛋白。肾小球能滤过蛋白,正常情况下只能滤过小分子蛋白,病理时通过的蛋白分子变大,量多。 肾小管能重吸收肾小球滤过蛋白,一般只能重吸收小分子蛋白。你是微量蛋白过量,如果大分子蛋白不过量,那可以认为肾小球滤过功能正常,而肾小管重吸收能力出现问题。建议:查肾脏B超,肾功能,24小时尿蛋白定量,尿常规,必要时肾穿刺。当出现尿微量白蛋白偏高时,要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确诊。判断是微量白蛋白后,应抓紧时间治疗。 通过上面的介绍,大家对尿检微量白蛋白高是怎么回事也都很清楚了,其实在做尿检的时候还有很多的指标也是需要参考一下的,这样综合分析判断,才能对自身的病情和健康状况有更清楚深入的了解,也就可以放心防治了。

尿蛋白与尿肌酐比值测定在肾病诊治中的临床意义

尿蛋白与尿肌酐比值测定在肾病诊治中的临床意义 发表时间:2014-08-12T11:08:14.280Z 来源:《医药前沿》2014年第14期供稿作者:蒋素凤 [导读] 尿蛋白与肌酐比值是一种用于监测尿蛋白排出情况、评价肾脏功能的指标,能够可靠反映24小时尿蛋白量。 蒋素凤 (江苏省镇江市润州区工业园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检验科 212002) 【摘要】目的探讨尿蛋白与尿肌酐比值测定在肾病诊治中的临床意义,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择本院在2013年7月-2014年4月收治的肾病患者80例,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正常体检人群76例,为对照组。主要观察两组患者随机尿蛋白、24h 尿蛋白和随机尿蛋白/尿肌酐。结果观察组随机尿蛋白、24h 尿蛋白和随机尿蛋白/尿肌酐为0.13±0.10 g/L、26.13±6.81 mg/24h和0.11±0.14,明显高于对照组4.62±1.57 g/L、163.27±11.46 mg/24h和3.80±2.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机尿蛋白/24h 尿蛋白与24h 尿蛋白相关。结论随机尿蛋白/肌酐比值可用于临床尿蛋白程度的监测,与24h 尿蛋白高度相关,作为肾病筛查的指标之一。 【关键词】随机尿蛋白 24h 尿蛋白随机尿蛋白/尿肌酐肾病 【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4-0230-02 24 h尿蛋白定量是诊断蛋白尿的常用指标,受患者依从性影响较大,尿液收集常不准确,结果波动较大,影响临床结果的判断。尿蛋白与肌酐比值是一种用于监测尿蛋白排出情况、评价肾脏功能的指标,能够可靠反映24小时尿蛋白量,具有快速、简便、精确特点。本研究旨在探讨尿蛋白与尿肌酐比值测定在肾病诊治中的临床意义,分析与24h尿蛋白的相关性,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随机选择本院在2013年7月-2014年4月收治的肾病患者80例,为观察组,男性46例,女性34例,年龄31~68岁,平均年龄51.06±6.71岁;其中高血压肾病24 例,糖尿病肾病21例,急、慢性肾小球肾炎35例。选取同期正常体检人群76例,为对照组,男性41例,女性35例,平均年龄51.18±6.20岁,两组在性别、年龄各项指标等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和指标[3-4] 收集所有患者早晨6 点至次日早晨6点之间24 h尿液,并留取次日留取随机尿。应用东芝TBA-1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分析。主要观察两组患者随机尿蛋白、24h 尿蛋白和随机尿蛋白/尿肌酐。 1.3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并采用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随机尿蛋白、24h尿蛋白和随机尿蛋白/尿肌酐比较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随机尿蛋白、24h尿蛋白和随机尿蛋白/尿肌酐为0.13±0.10 g/L、26.13±6.81 mg/24h和0.11±0.14,明显高于对照组4.62±1.57 g/L、16 3.27±11.46 mg/24h和3.80±2.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随机尿蛋白、24h 尿蛋白和随机尿蛋白/尿肌酐比较 组别例数随机尿蛋白(g/L) 24h 尿蛋白(mg/24h)随机尿蛋白/尿肌酐 对照组 76 4.62±1.57 163.27±11.46 3.80±2.59 观察组 80 0.13±0.10▲ 26.13±6.81▲ 0.11±0.14▲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2.2 随机尿蛋白/24h 尿蛋白与24h 尿蛋白的相关性实验组的随机尿蛋白/24h 尿蛋白与24h 尿蛋白的相关系数r 为0.9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随机尿蛋白/24h 尿蛋白与24h 尿蛋白的相关系数r 为0.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相关性均较好(P <0.05)。 3 讨论 目前临床上检测尿蛋白定量大多用24h 尿液测定,由于尿样收集过程时间长,留取不方便,费时且患者留尿量不准确,尤其低龄患儿收集24 h尿样更为困难,导致检验结果误差较大。每天肌酐从尿中的排泄相对恒定,且个体差异不大,因此尿肌酐可作为判断肾小球损害的较敏感性指标之一,也是评价肾功能损害程度的常用指标。随着医学检验技术的进展,尿清蛋白/肌酐比值逐渐应用到肾病的诊断上,可反映尿蛋白的排泄状况。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随机尿蛋白、24h 尿蛋白和随机尿蛋白/尿肌酐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随机尿蛋白/尿肌酐与24h尿蛋白有相同的趋势,经相关性检验,与24小时尿蛋白排泄量之间具有高度相关性。随机尿蛋白和尿肌酐的浓度由各自的排泄率和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情况决定。每天随机尿蛋白和尿肌酐的浓度排泄相对稳定且个体差异不大,随机尿蛋白/尿肌酐可反映肾脏功能,且具有快速、简便、精确等特点。是临床上替代24h 尿蛋白和诊断蛋白尿较为理想的指标,可作为肾病的筛查指标。综上所述,随机尿蛋白/肌酐比值可用于临床尿蛋白程度的监测,与24h 尿蛋白高度相关,作为肾病筛查的指标之一。 参考文献 [1].喻群英随机尿蛋白与尿肌酐比值测定在肾病诊断治疗中的临床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2010,8(35):265—266 [2].朱联生.随机尿蛋白/肌酐比值测定在糖尿病肾损伤中的临床应用[J]. 安徽医药,2010,14(10):1196-1197 [3].刘丹,唐菊英.尿白蛋白/肌酐比值与白蛋白排泄率检测的比较[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2010,4(8):1367-1468 [4].吕军,许翔,吕梅,等.尿蛋白与尿肌酐比值测定在肾病诊治中的临床意义[J].中国临床新医学,2014,7(1):37-39

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偏高怎么办呢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偏高怎么办呢 导语: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都会听到很多中老年朋友抱怨自己老是经受糖尿病和高血压的疾病困扰,而当这两种疾病同时发作的时候也就大大影响了他们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都会听到很多中老年朋友抱怨自己老是经受糖尿病和高血压的疾病困扰,而当这两种疾病同时发作的时候也就大大影响了他们的工作和家庭生活。同时也非常容易引发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偏高的症状,因此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偏高怎么办呢?接下来的时间就请朋友们和我一起进入到今天的学习内容。 预防糖尿病、肾病,应该更多的了解尿微量白蛋白这一检查,因为尿白蛋白检查是及时发现糖尿病肾病的首选指标,早期的糖尿病肾病患者尿中只有微量白蛋白,因此这一检查又被称为“尿微量白蛋白检查”。1型糖尿病患者在起病1~5年后就要进行尿微量白蛋白的筛查;2型糖尿病患者在确诊糖尿病后,需要马上进行这项筛查,结果正常者仍然需要每年检查。 “尿微量白蛋白”这一检查,留取尿液有四种方式: ①取任意时刻的尿液,测定尿白蛋白浓度、尿白蛋白/肌酐; ②留取24小时尿液,测定尿白蛋白总量; ③留取一段时间内尿液(4小时或过夜),测定尿白蛋白排泄率; ④踏车运动后留取一段时间尿(通常留1小时尿),测定尿白蛋白排泄率,即为“运动诱导的尿微量白蛋白检测”。 病理性增高:见于糖尿病肾病、高血压、妊娠子痫前期,是肾损伤的早期敏感指标。人体代谢正常情况下,尿中的白蛋白极少,具体到每升尿白蛋白不超过20mg(<20mg/L),所以叫微量白蛋白。如果在体检后发现尿中的微量白蛋白在20mg/L-200mg/L范围内,就属于微量白蛋 生活常识分享

尿液白蛋白偏高是怎么回事-

尿液白蛋白偏高是怎么回事? 我们不可否认的是,现在各种健康隐患随处可见,已经严重威胁到了人体的健康与安全,在接受检查的时候,也会发现很多的指标异常,比方说尿液中蛋白的含量增多,导致白蛋白偏高现象的出现,就是需要提高警惕的,这说明人体健康已经受到了威胁,那么尿液白蛋白偏高是怎么回事? 正常情况下,人体尿液里不含蛋白质或只含有微量蛋白质,但当肾脏发生病变时,随血液循环流动的蛋白质流经肾脏时,因为肾脏滤过功能的降低而使蛋白质“漏网”。蛋白质漏进尿液从尿道排出来形成了蛋白尿。尿蛋白越高说明肾脏滤过功能越差,这是衡量肾脏功能的重要指标。 衡量尿蛋白指标的高低需要做24小时尿蛋白定量检测,结果出现减号-表示呈阴性,是正常情况;出来加号+表示呈阳性,加号越多说明尿蛋白越高。具体表示如下:尿蛋白<0.1g/L:-;尿蛋白为0.1—0.2g/L:±;尿蛋白为0.2—1.0g/L:+;尿蛋白为1.0~2.0g/L:++;尿蛋白为2.0—4.0g/L: +++;尿蛋白

>4.0g/L: ++++。g/L表示每升(L)尿液里含有多少克(g)蛋白质。 尿液白蛋白偏高原因: 患者出现尿蛋白偏高,尿蛋白偏高的原因考虑最多的应该是肾病,因为肾病最容易导致尿蛋白。正常的情况下,蛋白都会回吸收的,如果肾脏出现损伤的情况下,根据肾脏纤维化发展原则即肾脏纤维化开始启动,肾脏出现回吸收的功能下降,就会漏出一些蛋白,从而导致尿蛋白的产生,出现尿蛋白偏高。 血尿、蛋白尿虽然是判断肾脏病病情严重程度及其预后的重要指标,但是肾病患者不能一叶障目。数值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病情能得到真正好转。只要病情得到控制,潜血、尿蛋白数值自然会降下来。所以要想真正恢复健康,治病于本是最重要的。 通过上面的介绍,大家对尿液白蛋白偏高是怎么回事也都很

尿微量白蛋白

尿微量白蛋白 微量白蛋白尿:指在尿中出现微量白蛋白,定义是24小时尿白蛋白排泄率在30-300mg;微量白蛋白尿反映肾脏异常渗漏蛋白质。 检测方法:临床上主要使用免疫透视比浊法尿微量白蛋白进行检测。除此之外,放射免疫法、酶联免疫法和化学发光等方法。 免疫透视比浊法:抗原抗体结合后,形成免疫复合物,在一定时间内复合物聚合出现浊度。当光线通过溶液时,可被免疫复合物吸收。免疫复合物量越多,光线吸收越多。光线被吸收的量在一定范围内与免疫复合物的量成正比。利用比浊计测定光密度值,复合物的含量与光密度值成正比,同样当抗体量一定时,光密度值也与抗原含量成正比。本法较单向琼脂扩散试验和火箭电泳等一般免疫化学定量方法敏感、快速简便,但要求免疫复合物的数量和分子量达到一定高度,否则就难以测出。该方法注意事项:1、抗原或抗体量大大过剩,可出现可溶性复合物,造成误差。2、应维持反应管中抗体蛋白始终过剩。3、易受到脂血的影响。 意义:正常情况下,由于肾小球滤过膜电荷选择性屏障的静电同性排斥作用,MAU大部分不能通过滤过膜,而各种炎症、代谢异常和免疫损伤均可导致滤过膜上负电荷减少,静电排斥力下降,造成MAu从尿中漏出增多;尿微量白蛋白是早期发现肾病最敏感、最可靠的诊断指标,判断肾小球受损程度的重要蛋白,是糖尿病肾病最早期的生化表现,也是肾病进展和发生心血管事件危险性的一个重要标记。 24小时尿蛋白 24小时尿蛋白:包括尿液中出现的所有蛋白(分子量最小的白蛋白,分子量较中-大的免疫球蛋白、转铁蛋白、β2一微球蛋白等); 检测方法:24小时尿蛋白定量检测前必须排除泌尿系感染、运动等影响,要先用量杯量总尿量,然后搅匀,取出一小杯测定每100毫升的蛋白量,再根据实际尿量进行计算,可计出24小时的蛋白量,检测方法为双缩脲比色法、比浊法和染料结合法;意义:24小时尿蛋白可以反映各期肾炎、肾病等早期病变、治疗效果及转归化时; 两者区别 微量白蛋白主要是指白蛋白,主要早期反映肾小球滤膜的损害; 尿蛋白是包括白蛋白,还包括分子量较中-大的免疫球蛋白、转铁蛋白、β2一微球蛋白等,尿蛋白异常反映可能为肾小球损害,也可能为肾小管损害。

尿检微白蛋白是什么意思呢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尿检微白蛋白是什么意思呢 导语:随着现代社会实体经济日益俱下,很多白领人士为了保住自己的饭碗,所以他们经常都会养成憋尿的习惯,从而才能挪出更多的时间来进行工作。可 随着现代社会实体经济日益俱下,很多白领人士为了保住自己的饭碗,所以他们经常都会养成憋尿的习惯,从而才能挪出更多的时间来进行工作。可这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却容易导致他们出现一些肾脏疾病,因此很多朋友都会进行尿检微白蛋白,那么尿检微白蛋白是什么意思呢?接下来的时间就请朋友们和我一起去讨论一下。 尿微量白蛋白英文缩写:mAlb。量白蛋白尿是指在尿中出现微量白蛋白。微量白蛋白尿是指在尿中出现微量白蛋白。白蛋白是一种血液中的正常蛋白质,但在生理条件下尿液中仅出现极少量白蛋白。白蛋白是一种血液中的正常蛋白质,但在生理条件下尿液中仅出现极少量白蛋白。微量白蛋白尿反映肾脏异常渗漏蛋白质。尿微量白蛋白的增高多见于糖尿病肾病、高血压、妊娠子痫前期,是肾损伤的早期敏感指标。尿微量白蛋白,是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等的早期肾脏受损的表征。尿微量白蛋白正常值的参考值为0.49~2.05mg/mmol·Cr或4.28—18.14mg/g·Cr。 微量白蛋白尿是指在尿中出现微量白蛋白。白蛋白是一种血液中的正常蛋白质,但在生理条件下尿液中仅出现极少量白蛋白。微量白蛋白尿反映肾脏异常渗漏蛋白质。尿微量白蛋白的增高多见于糖尿病肾病、高血压、妊娠子痫前期,是肾损伤的早期敏感指标。尿微量白蛋白正常值的参考值为0.49~2.05mg/mmol·Cr或4.28—18.14mg/g·Cr。尿微量白蛋白是评估肾脏受损程度:当发现尿微量白蛋白在20mg/L-200mg/L范围内,尿常规尿蛋白的显示为阴性(-)或(+-),就属于微量白

第二篇 ALB尿微量白蛋白检测

第一部分 尿微量白蛋白(U-Albumin)的临床意义 1982年Viberti等发现了糖尿病患者尿中总蛋白在正常范围,而尿白蛋白排泄增加的现象,首先提出了尿微量白蛋白的观点,并指出了这种蛋白的出现是肾病发生的早期预兆。 随着检测技术的进步,目前主要用于对糖尿病、高血压患者早期检测发现微量蛋白尿,以便及时采取保护肾功能的措施,如限制蛋白的摄入量、禁烟、及时控制血糖和血压。 因此及时检测尿微量白蛋白,对控制和防止早期肾病的发生极为重要。 1、微量白蛋白尿的基本概念 多种疾病可引起尿白蛋白排泄率持续增加,尿中用常规方法不能检测到,叫微量白蛋白。其含量在20-200mg/L,此时如能及时治疗,肾脏损害处在尚可逆转的时期,这种常并发于糖尿病,高血压病人中的尿蛋白,称微量白蛋白。 2、尿正常代谢及尿蛋白的形成 尿是在肾脏内形成的。体内血流经肾小球毛细管时,其中的细胞、大分子蛋白质和脂类等胶体被截留,其余成份则经半透膜滤过进入肾小球中此称为原尿。原尿通过肾小管时,绝大部分水分及电介质和葡萄糖等物质又被吸收回血,同时肾小管也分泌一些物质加入尿中,最后生成终尿。经输尿管、膀胱、尿道排出体外。 病理情况下,由于肾小球内压力增高滤过增加或是基底膜改变,导致高滤过率而出现蛋白尿。 3、微量白蛋白正常值: 健康成年人尿微量白蛋白参考区间 24h尿:<30mg/L(24h最高量) (摘自卫生部医政司“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2006,第三版p356) 与定性法比较有下列优点: *敏感性高,可测出定性法阴性的标本 *精密度CV5-8% *定量结果测定范围广5-200mg/L *标本量少,20ul尿液 *特异性强能抗尿中多种物质的干扰 *测量时间快,3分钟报告结果 4、尿微量白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1) 、对高血压病的应用价值

尿白蛋白肌酐比值的意义

尿白蛋白肌酐比值的意义 尿蛋白听起来似乎是一个比较陌生的指标,但是对于体检过的人来说,这个指标往往可以反映出很多的疾病问题,很多患上糖尿病或是甲状腺疾病的患者在这个指标上就会出现异常,所以体检的时候检查尿白蛋白肌酐比值很重要,接下来我们就为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尿白蛋白肌酐比值的意义。 临床上常有人将尿浓缩和尿稀释混为一谈,有的将Mosenthal试验直接说成是尿浓缩试验,也有作者仅做了尿浓缩试验,但是其结论却包含了肾脏的浓缩功能和稀释功能。所以有必要区分肾脏的浓缩功能与稀释功能,尿肌酐与血肌酐比值在区分这两者在临床有很强的实际意义。尿崩症、低钾血症、高钙血症和Fanconi综合征主要是肾脏的浓缩功能障碍而出现多尿,而急性肾小管坏死和明显水钠潴留的患者主要是肾脏的稀释功能 障碍而出现少尿。 本研究通过尿肌酐与血肌酐比值检测,只需要测定尿肌酐与血肌酐比值就可以了解肾脏浓缩稀释功能以及肾小球滤过功能,

方便快捷,且检测项目少,受到的影响因素就相对减少,比较准确。与上面的方法相比,尿肌酐与血肌酐比值检测具有省时、方便、准确、经济的优点,为临床诊断提供一种便快捷的途径。 尿肌酐偏低,可以采用中医进行调节。由于尿肌酐降低是因为患者肾脏内发生了纤维化,而纤维化导致肾脏固有细胞损坏,破坏了肾脏固有细胞的组织结构,损伤了肾功能。由于固有细胞受到损伤,固有细胞本来具有的排毒功能受到了破坏,体内大量的代谢毒素不能有效的排除出体外而在体内大量聚集,所以才会导致尿肌酐下降。所以要调节尿肌酐偏低这种状况,首先要阻断肾脏纤维化,修复受损的残存固有细胞组织结构,恢复其排毒功能。但是这个修复过程比较漫长,要想让反映肾脏排毒功能的血肌酐下降,就必须在修复好受损的残存固有细胞之后才能实现,所以使尿肌酐升至正常值是中医全息疗法治疗肾脏病的远期效果。 上面的这些内容就是关于尿白蛋白肌酐比值的意义的介绍了,其实,造成比值出现或高或低的因素有很多,所以大家在发现问题的时候千万不要惊慌,有的时候指标不一定代表着患上某种疾病,大家一定要去正规的医院检查之后才能确定。

微量蛋白偏高的原因

微量蛋白偏高的原因 尿蛋白,我们都知道这样的现象是处于一种疾病所反应的尿常规,当我们的尿尿开始有了异常之后首先要检查的就是这个尿常规,如果发现到有尿蛋白现象的话就要及时做治疗,而如果还伴有一种微量蛋白,并且还偏高,那么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又该如何来解决了,首先我们得及时找到它的原因到底是什么?下面就来看看这个微量蛋白偏高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首先检查是否因为肾脏疾病引起的,首选需要找出来尿蛋白偏高的原因,之后采取针对性治疗才好,特别要注意控制病情的发展,严重的会导致尿毒症等多种疾病,胰岛素对于肾脏副作用比较小,所以可以适量配合胰激肽原酶治疗,一般是因为肾小球,高血压,肥胖,吸烟,等多种原因,避免过度担心,注意及时缓解,控制自己的饮食,多吃点健康的食物,要注意喝点水,有助于身体排毒。 当一名患者有高血压或糖尿病或同时患有这两种疾病(经常同时发生)时,肾脏血管会发生病变改变了肾脏滤过蛋白质(尤其是白蛋白)的功能,这使得蛋白质渗漏到尿中。微量蛋白尿是糖尿病影响肾脏的早期征象,为糖尿病肾病。 蛋白尿虽然不是特别的明显,但是如果是慢性肾病就一定要

检查一下是否有这种症状出现,而且应及时做好治疗的措施。慢性肾病蛋白尿不仅是肾脏受到损伤的标志,大量蛋白质在经肾小管排泄时也会促发肾小管上皮细胞的炎症和纤维化,从而加速慢性肾脏病发展。 研究证实,大量尿蛋白是促使慢性肾病进展至终末期肾衰竭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因此应作为慢性肾脏病治疗的重要的目标。尿蛋白的系膜毒性:蛋白尿肾病模型中,肾小球中有低密度脂蛋白和极低密度脂蛋白的载脂蛋白B以及载脂蛋白A沉积这些聚集最终也可导致肾小球硬化。尿蛋白对近曲小管细胞的毒性作用:发生蛋白尿时,进入肾小管上皮细胞内的蛋白量增加,使溶酶体活性增加,提示蛋白引起溶酶体溢入小管细胞浆,随后的细胞损伤可刺激炎症和疤痕形成。 以上就是关于这个微量蛋白偏高的原因,微量蛋白患者平时在工作的时候一定要避免身体过度劳累,同时还要多注意休息,休息时间好了之后对疾病才会有缓解,同时也要避免自己会有抽烟和喝酒的现象,要加强锻炼,强身健体,吃食物的时候也要选择一些比较容易消化的食物。

最新糖尿病肾病防治专家共识(2014 版)

最新糖尿病肾病防治专家共识(2014 版)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最主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是目前引起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的首要原因。早期诊断、预防与延缓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对提高糖尿病患者存活率,改善其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为规范糖尿病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微血管并发症学组组织国内的内分泌和肾内科领域专家共同制定了共识。该共识近日发表在中华糖尿病杂志上,主要内容如下。 一、糖尿病肾病的定义与诊断 糖尿病肾病是由糖尿病引起的肾脏损伤,以往用DN(diabetic nephropathy)表示,2007 年美国肾脏病基金会(NKF)制定了肾脏病生存质量指导指南,简称NKF/KDOQI。该指南建议用DKD(diabetic kidney disease)取代DN。2014 年美国糖尿病协会(ADA)与NKF 达成共识,认为DKD(diabetic kidney disease)是指由糖尿病引起的慢性肾病,主要包括肾小球滤过率(GFR)低于60 ml·min-1·1.73 m2 或尿白蛋白/ 肌酐比值(ACR)高于30 mg/g 持续超过3 个月。糖尿病性肾小球肾病(diabetic glomerulopathy)专指经肾脏活检证实的由糖尿病引起的肾小球病变。 糖尿病肾病的诊断分为病理诊断和临床诊断。肾脏病理被认为是诊断金标准。糖尿病主要引起肾小球病变,表现为肾小球系膜增生、基底膜增厚和K-W (Kimmelstiel-Wilson)结节等,是病理诊断的主要依据。糖尿病还可引起肾小管间质、肾微血管病变,如肾间质纤维化、肾小管萎缩、出球动脉透明变性或肾微血管硬化等,这些改变亦可由其他病因引起,在诊断时仅作为辅助指标。 目前糖尿病肾病临床诊断的依据有尿白蛋白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早期可表现为尿白蛋白阴性,症状不明显,易被忽略,但目前仍缺乏比尿微量白蛋白更可靠敏感的糖尿病肾病早期检测指标。 (一)糖尿病肾病临床诊断依据 1. 尿白蛋白:微量白蛋白尿是糖尿病肾病早期的临床表现,也是诊断糖尿病肾病的主要依据。 其评价指标为尿白蛋白排泄率(UAE/AER)或ACR。个体间UAE 的差异系数接近40%,与之相比ACR 更加稳定且检测方法方便,只需要检测单次随机晨尿即可,故推荐使用ACR。 尿白蛋白排泄异常的定义见表1,因尿白蛋白排泄受影响因素较多,需在3-6 个月内复查,3 次结果中至少 2 次超过临界值,并且排除影响因素如24h 内剧

检测尿微蛋白的临床意义

尿微量白蛋白 微量白蛋白尿是指在尿中出现微量白蛋白。白蛋白是一种血液中的正常蛋白质,但在生理条件下尿液中仅出现极少量白蛋白。微量白蛋白尿反映肾脏异常渗漏蛋白质。英文缩写:mAlb 参考值:0﹒49~2﹒05mg/mmol·Cr或4﹒28-18﹒14mg/g·Cr。当患者有高血压或糖尿病或同时患有这两种疾病(经常同时发生)时,肾脏血管会发生病变改变了肾脏滤过蛋白质(尤其是白蛋白)的功能,这使得蛋白质渗漏到尿中。微量白蛋白尿是糖尿病影响肾脏的早期征象,为糖尿病肾病。 尿微量白蛋白,是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等的早期肾脏受损的表征。无论哪种疾病引起的尿微量白蛋白都是因起始原因不同造成的肾脏固有细胞的损伤,使肾脏固有细胞的结构发生改变,功能随结构的变化而变化,在尿液中的体现。 对于微量白蛋白尿的治疗,目前西医应用的很广泛是激素进行抗炎,减轻肾脏固有细胞的渐进性损伤。激素治疗微量白蛋白尿,短时期,会产生较好的效果。但是,由于已受损的肾脏固有细胞没有修复。所以,通常会在遇到感冒、感染的影响时,导致病情反复并进行性加重。 微量白蛋白尿也是整个血管系统改变的征象,并可认为是动脉病变的“窗口”,因为它是肾脏和心血管系统改变的早期指征。临床中,通常应用尿微量蛋白指标来监测肾病的发生。尿微量蛋白的检测是早期发现肾病最敏感、最可靠的诊断指标。通过尿微量白蛋白的数值,结合发病情况、症状以及病史述就可以较为准确的诊断病情。判断病

情进入了纤维化那个阶段。所以,定期检测尿微量白蛋白(U-MA),普通人应当每年一次,而已增高的患者应每3个月测试一次。这样,对于肾病的预防及早期治疗都起的了积极作用。 尿微量白蛋白正常值 尿微量白蛋白是评估肾脏受损程度:当发现尿微量白蛋白在 20mg/L-200mg/L围,尿常规尿蛋白的显示为阴性(-)或(+-),就属于微量白蛋白尿,这个时候说明肾脏已经损伤,如果患者能够经过规的修复肾单位,逆转纤维化治疗,尚可彻底修复肾小球,消除蛋白尿。而当尿中微量白蛋白超过200mg/L时,尿常规测试尿蛋白阳性(+)~(+++),就应该警惕了,此时证明机体已有大量白蛋白漏出,可能出现低蛋白血症,肾病发展离不可逆期只有一步之遥,如果不及时进行医治,就会进入尿毒症期。 了解尿微量白蛋白尿检查 预防糖尿病肾病,应该更多的了解尿微量白蛋白这一检查,因为尿白蛋白检查是及时发现糖尿病肾病的首选指标,早期的糖尿病肾病患者尿中只有微量白蛋白,因此这一检查又被称为“尿微量白蛋白检查”。1型糖尿病患者在起病1~5年后就要进行尿微量白蛋白的筛查;2型糖尿病患者在确诊糖尿病后,需要马上进行这项筛查,结果正常者仍然需要每年检查。“尿微量白蛋白”这一检查,留取尿液有四种方式!①取任意时刻的尿液,测定尿白蛋白浓度、尿白蛋白/肌酐;②留取24小时尿液,测定尿白蛋白总量;③留取一段时间尿

尿微量白蛋白MALB检测

尿微量白蛋白MALB检测 1检验目的 指导本室工作人员规范操作本检测项目,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 2 实验原理 将未稀释的样品加入含有抗人血清白蛋白特异性抗体的缓冲液变浊溶液吸光度值(340nm)与尿液样品中白蛋白浓度成正相关。 3 标本: 3.1 病人准备:留取24h尿液标本(加苯防腐)混匀后记录尿液总量取少量尿液离心;清晨中段尿。 3.2 类型:尿液 3.3 标本存放尿液的稳定性:20~25℃保存可稳定1天,2~8℃保存至少可稳定2天; -20℃保存可稳定6个。 3.4 标本运输常温条件下运输。 3.5 标本拒收标准细菌污染的标本。 4 实验材料

4.1 试剂:上海倍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Malb试剂盒 4.1.1 试剂组成 R1:TRIS /HCL缓冲液:20 mmol/l,pH 7.4;氯化钠:150 mmol/L;聚乙二醇6% R2:抗人白蛋白TRIS /HCL缓冲液:20 mmol/l,pH 7.4氯化钠:150 mmol/l 4.1.2 试剂准备:试剂为即用式。 4.1.3 试剂稳定性与贮存:2-8°C下保存期限:见试剂标签上的有效期。机上稳定期:90天。 4.1.4变质指示:当试剂有浊度时,表明有细菌污染则试剂不能使用。 4.2 校准品:使用试剂盒里校准品自动分析仪进行校准。 5 仪器 AU2700生化分析仪,罗氏P800生化分析仪, 西门子ADVIA-2400生化分析仪,东芝TBA-120生化分析仪 6 操作步骤

6.1 样品的准备:将标好号的样品离心后放到仪器规定的位置。 6.2 试剂的检测:仪器开机后,检查各种试剂的位置,体积等确认无误后方可进行测定。 6.3 项目基本参数:参见生化检验AU2700生化分析仪,罗氏P800生化分析仪, 西门子ADVIA-2400生化分析仪,东芝TBA-120生化分析仪项目测定参数。 6.4仪器操作步骤:参见生化检验AU2700生化分析仪,罗氏P800生化分析仪, 西门子ADVIA-2400生化分析仪,东芝TBA-120生化分析仪操作规程。 7 质量控制 在每一批标本中都应把非定值血清水平I与II质控做为未知标本进行分析,以2S为质控警告限,3S为失控限,绘制质控图,判断是否在控。 8 计算方法 以MALB校准品校准仪器后,在病人结果可报告范围内,仪器直接报告可靠的检测结果,以mg/L报告。

尿白蛋白肌酐比值的意义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尿白蛋白肌酐比值的意义 导语:尿蛋白听起来似乎是一个比较陌生的指标,但是对于体检过的人来说,这个指标往往可以反映出很多的疾病问题,很多患上糖尿病或是甲状腺疾病的 尿蛋白听起来似乎是一个比较陌生的指标,但是对于体检过的人来说,这个指标往往可以反映出很多的疾病问题,很多患上糖尿病或是甲状腺疾病的患者在这个指标上就会出现异常,所以体检的时候检查尿白蛋白肌酐比值很重要,接下来我们就为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尿白蛋白肌酐比值的意义。 临床上常有人将尿浓缩和尿稀释混为一谈,有的将Mosenthal试验直接说成是尿浓缩试验,也有作者仅做了尿浓缩试验,但是其结论却包含了肾脏的浓缩功能和稀释功能。所以有必要区分肾脏的浓缩功能与稀释功能,尿肌酐与血肌酐比值在区分这两者在临床有很强的实际意义。尿崩症、低钾血症、高钙血症和Fanconi综合征主要是肾脏的浓缩功能障碍而出现多尿,而急性肾小管坏死和明显水钠潴留的患者主要是肾脏的稀释功能障碍而出现少尿。 本研究通过尿肌酐与血肌酐比值检测,只需要测定尿肌酐与血肌酐比值就可以了解肾脏浓缩稀释功能以及肾小球滤过功能,方便快捷,且检测项目少,受到的影响因素就相对减少,比较准确。与上面的方法相比,尿肌酐与血肌酐比值检测具有省时、方便、准确、经济的优点,为临床诊断提供一种便快捷的途径。 尿肌酐偏低,可以采用中医进行调节。由于尿肌酐降低是因为患者肾脏内发生了纤维化,而纤维化导致肾脏固有细胞损坏,破坏了肾脏固有细胞的组织结构,损伤了肾功能。由于固有细胞受到损伤,固有细胞本来具有的排毒功能受到了破坏,体内大量的代谢毒素不能有效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整理]ALB尿微量白蛋白检测

第一部分尿微量白蛋白(U-Albumin)的临床意义 1982年Viberti等发现了糖尿病患者尿中总蛋白在正常范围,而尿白蛋白排泄增加的现象,首先提出了尿微量白蛋白的观点,并指出了这种蛋白的出现是肾病发生的早期预兆。 随着检测技术的进步,目前主要用于对糖尿病、高血压患者早期检测发现微量蛋白尿,以便及时采取保护肾功能的措施,如限制蛋白的摄入量、禁烟、及时控制血糖和血压。 因此及时检测尿微量白蛋白,对控制和防止早期肾病的发生极为重要。 1、微量白蛋白尿的基本概念 多种疾病可引起尿白蛋白排泄率持续增加,尿中用常规方法不能检测到,叫微量白蛋白。其含量在20-200mg/L,此时如能及时治疗,肾脏损害处在尚可逆转的时期,这种常并发于糖尿病,高血压病人中的尿蛋白,称微量白蛋白。 2、尿正常代谢及尿蛋白的形成 尿是在肾脏内形成的。体内血流经肾小球毛细管时,其中的细胞、大分子蛋白质和脂类等胶体被截留,其余成份则经半透膜滤过进入肾小球中此称为原尿。原尿通过肾小管时,绝大部分水分及电介质和葡萄糖等物质又被吸收回血,同时肾小管也分泌一些物质加入尿中,最后生成终尿。经输尿管、膀胱、尿道排出体外。 病理情况下,由于肾小球内压力增高滤过增加或是基底膜改变,导致高滤过率而出现蛋白尿。 3、微量白蛋白正常值: 健康成年人尿微量白蛋白参考区间 24h尿:<30mg/L(24h最高量) (摘自卫生部医政司“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2006,第三版p356) 与定性法比较有下列优点: *敏感性高,可测出定性法阴性的标本 *精密度CV5-8% *定量结果测定范围广5-200mg/L *标本量少,20ul尿液 *特异性强能抗尿中多种物质的干扰 *测量时间快,3分钟报告结果

尿微量白蛋白正常值

尿微量白蛋白正常值 微量白蛋白尿是指在尿中出现微量白蛋白。白蛋白是一种血液中的正常蛋白质,但在生理条件下尿液中仅出现极少量白蛋白。微量白蛋白尿反映肾脏异常渗漏蛋白质。尿微量白蛋白的增高多见于糖尿病肾病、高血压、妊娠子痫前期,是肾损伤的早期敏感指标。尿微量白蛋白正常值的参考值为0.49~2.05mg/mmol〃Cr或4.28—18.14mg/g〃Cr。通常应用尿微量蛋白指标来监测肾病的发生。尿微量蛋白的检测是早期发现肾病最敏感、最可靠的诊断指标。通过尿微量白蛋白的数值,结合发病情况、症状以及病史陈述就可以较为准确的诊断病情. 尿微量白蛋白是评估肾脏受损程度:当发现尿微量白蛋白在20mg/L-200mg/L范围内,尿常规尿蛋白的显示为阴性(-)或(+-),就属于微量白蛋白尿,这个时候说明肾脏已经损伤,如果患者能够经过规范的修复肾单位,逆转纤维化治疗,尚可彻底修复肾小球,消除蛋白尿。而当尿中微量白蛋白超过200mg/L时,尿常规测试尿蛋白阳性(+)~(+++),就应该警惕了,此时证明机体已有大量白蛋白漏出,可能出现低蛋白血症,肾病发展离不可逆期只有一步之遥,如果不及时进行医治,就会进入尿毒症期。

微量白蛋白尿诊断 判断依据:尿中蛋白排出增加是糖尿病肾病的特征之一,根据蛋白排出量,可将糖尿病肾病分为早期肾病期和临床肾病期。微量白蛋白尿是临床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主要依据。 ①正常尿中微量白蛋白小于20微克/分(即30毫克/24小时)。 ②早期肾病期,也叫微量白蛋白尿期,即尿白蛋白排泄率持续在20~200微克/分。 ③临床蛋白尿期,尿蛋白逐渐增多,尿白蛋白排泄率超过200微克/分,也就是超过300毫克/24小时,相当于尿蛋白总量超过0.5克/24小时。 注意事项:微量白蛋白尿用常规的方法基本不能查出,临床上多采用免疫化学技术测定,所以仅仅检查尿常规是不能发现尿中微量白蛋白的。 取样方法 检测尿微量白蛋白时,尿样的留取方式有三种:定时留尿法计算出单位时间内的尿白蛋白排出率。 留尿方法: ①主要取临睡前至次晨这一时间段的尿样本进行检测, ②临睡前排尿并准确记录时间(精确到分钟),睡前尿样不留。

人尿微量白蛋白(m-Alb)检测试剂盒(透射微板法)

人尿微量白蛋白(m-Alb)检测试剂盒(透射微板法) 简介: Viberti 等人发现尿中白蛋白排泄的增加率,可以提示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肾病发作,但此时尿中总蛋白排泄正常,尿常规蛋白定性实验为阴性,而尿白蛋白排泄增加,称之为微量白蛋白(microablumin ,m-Alb)尿。 Leagene 人尿微量白蛋白(m-Alb)检测试剂盒(透射微板法)其检测原理是尿液中的白蛋白与抗白蛋白特异抗体在液相中反应生成m-Alb 抗原抗体复合物,使反应液呈一定浊度。本试剂盒专门用于人尿液中的微量白蛋白含量测定。本试剂盒仅用于科研领域,不宜用于临床诊断或其他用途。 组成: 操作步骤(仅供参考): 1、 准备试剂:临用前,各种试剂均应平衡至室温。 2、 绘制标准曲线:取白蛋白标准(198mg/L),依次稀释后供标准曲线用,其浓度分别为 198mg/L 、99.0mg/L 、49.5mg/L 、19.8mg/L 、9.9mg/L 。 3、 m-Alb 测定操作:酶标仪检测,按下表依次加入试剂: 4、 充分混匀, 盖上塑料膜,37℃孵育。 5、 再次混匀,酶标仪测定波长处的吸光度。以空白管调零,读取标准管和各待测管的最终 吸光度为A 2。 编号 名称 TC0687100T Storage 试剂(A): m-Alb buffer 10ml RT 试剂(B): 白蛋白标准(198mg/L) 0.1ml -20℃ 试剂(C): m-Alb 抗体工作液 0.15ml -20℃ 试剂(D): m-Alb 生理盐水 10ml RT 使用说明书 1份 标准管 待测管 m-Alb buffer(μl) 200 200 白蛋白标准(μl) 20 待测样本(μl) 20 混匀,m-Alb 生理盐水调零,读取起始吸光度A 1,然后加入: m-Alb 抗体工作液(μl) 20 20

《糖尿病微循环障碍临床用药专家共识(征求意见稿)》要点

《糖尿病微循环障碍临床用药专家共识(征求意见稿)》要点 1 背景 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可导致患者肾功能衰竭、失明、截肢和心脑血管事件,致残率和致死率高,给患者的健康和生命造成了严重威胁。微循环障碍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发生的重要病理生理基础之一,在控制血糖的同时改善微循环障碍,对于预防、延缓、治疗糖尿病各种慢性并发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临床工作中,对于微循环障碍在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机制,认识尚不充分,相关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欠规范。 2 糖尿病微循环障碍的定义 2.1 微循环障碍微循环由微动脉、后微动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真毛细血管、动-静脉吻合支和微静脉及其流经其内的液体所组成,是循环系统的基础结构,也是血液与组织间实现物质交换的主要场所和功能单位。在炎症反应、代谢障碍等病理情况下,可发生血管细胞功能障碍,自主神经功能异常及内分泌激素分泌紊乱,导致微血管舒缩功能紊乱、血管壁通透性升高以及血液流变性变化,并可出现微血管结构和毛细血管密度的异常,影响组织的物质交换和器官功能。这种病理情况下,微循环结构及功能的异常导致其不能与组织和器官代谢水平相适应,影响组织的物质交换和器官功能状态称之为微循环障碍。 2.2 糖尿病微循环障碍由糖尿病相关因素导致的微循环障碍称之为糖尿病微循环障碍。它不仅在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而

且还参与了胰岛素抵抗及糖尿病的发生发展。 3 糖尿病微循环障碍的表现 3.1 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肾病自然病程分为5期:急性肾小球高滤过期、正常白蛋白尿期(尿蛋白排泄正常或间歇性白蛋白尿)、早期糖尿病肾病期(持续微量白蛋白尿)、临床糖尿病肾病期(显性白蛋白尿,部分进展为肾病综合征)、肾衰竭期。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患者肾功能衰竭的主要原因。 3.2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表现分为6期(具体分型、分期标准参考相关指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导致糖尿病患者失明的主要原因。 3.3 糖尿病神经病变糖尿病神经病变主要可累及周围神经、自主神经、颅神经,脑及脊髓也可受累,早期表现为神经纤维脱髓鞘和轴突变性、Schwann细胞增生。 3.4 糖尿病足病糖尿病患者因周围神经病变合并或不合并周围血管疾病,前者可引起足部过高的机械压力,从而导致足部软组织及骨关节系统的破坏与畸形形成。如果合并不同程度的感染,可从轻度的、表皮的浅表感染到严重的坏疽等。如不及时治疗,严重时可导致截肢。糖尿病足是目前非创伤性截肢的主要原因。 3.5 其他糖尿病心肌病变可在代谢紊乱及微血管病变的基础上引发心

晨尿微量白蛋白测定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诊断意义(一)

晨尿微量白蛋白测定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诊断意义(一) 【摘要】目的:证实晨尿微量白蛋白测定可代替24h尿微量白蛋白测定。方法:取124例住院的糖尿病患者晨尿和24h尿液同时行尿微量白蛋白测定,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晨尿微量白蛋白和24h尿微量白蛋白浓度两者之间存在正相关性。结论:晨尿微量白蛋白测定可代替24h尿微量白蛋白测定。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晨尿微量白蛋白DiagnosticSignificanceofEarlyMorningUrineMicroAlbuminDeterminationtoEarlyDiabetesNephrosi s AbstractObjective:Toprovetheearlymorningurinemicroalbumindeterminationmayreplace24hours urinesmicroalbumindetermination.Methods:Takesdiabetespatientearlymorningurineand24hours urine,which124examplesishospitalizedwithfashionableurinemicroalbumindetermination.Results: Theearlymorningurinemicroalbuminand24hoursurinesmicroalbumindensitytwobetweenhasthere levance.Conclusion:Theearlymorningurinemicroalbumindeterminationmayreplace24hoursurines microalbumindetermination. Keyword:Diabetesnephrosis;Earlymorningurine;Microalbumin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糖尿病的发病率也在逐年上升,每年约增加100万新发糖尿病患者,且主要在发展中国家流行。因此,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显得尤为重要。众所周知,尿微量白蛋白是糖尿病肾病的一个早期诊断指标,但是,连续24h留取尿液对当今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人们来说,增加了诸多不便,尤其是门诊患者。我院多年来开展了晨尿微量白蛋白检测项目,大大地方便了患者,简化了留取尿液的复杂程序,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对象与方法 本组收集的病例均为近2年在我科住院的糖尿病患者,其中有179例同时行晨尿和24h尿微量白蛋白测定,去除55例不合格病例,还剩124例,其中男性65例,女性59例。患者年龄在11岁~85岁,平均年龄54.76岁,病程长短不一,所收集病例尿常规检查蛋白均为阴性,肾功能正常、否认肾炎、近期尿路感染、发热、心力衰竭等病史。受检者留取晨起第一次尿液和同日24h尿液(放入一固定容器中、内加防腐剂)。本实验采用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同位素研究所所提供的放射免疫测定药盒检测,放射源为I125,本药盒主要用于测定人尿中白蛋白的含量,采用免疫沉定剂(DP-R试剂)分离法,操作简便、快捷、准确、可靠。 2结果 根据白蛋白放射免疫测定药盒说明书提供的正常参考值,晨尿微量白蛋白为0.82ug/ml~8.68ug/ml。24h尿微量白蛋白30mg~300mg为微量白蛋白尿阳性,笔者将本组病例分为两组即晨尿微量白蛋白<8.68ug/ml组和晨尿微量白蛋白≥8.68ug/ml组,结果显示:晨尿微量白蛋白<8.68ug/ml者,其24h尿微量白蛋白均<30mg,最高值仅为24.03ug/ml,且进一步分析发现,晨尿微量白蛋白<10ug/ml者其24h尿微量白蛋白也均<30mg,见表1。对两组资料行相关分析,第一组(尿微量白蛋白<8.68ug/ml)相关系数r=0.8054,直线方程y=0.804+1.723X。第二组(尿微量白蛋白≥8.68ug/ml)相关系数r=0.8162,直线方程y=2.249+1.612X。由此可得出结论:晨尿微量白蛋白测定分别与相应的24h尿微量白蛋白浓度具有直线相关性,晨尿微量白蛋白测定完全可代替24h尿微量白蛋白测定。表1晨尿微量白蛋白与24h尿微量白蛋白的关系例(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