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代文学优秀论文--清代论词绝句研究

古代文学优秀论文--清代论词绝句研究

古代文学优秀论文--清代论词绝句研究
古代文学优秀论文--清代论词绝句研究

清代论词绝句研究

绪论

清代论词绝句是清代词学批评的重要形式之一,它是以绝句体进行词学批评,与其他批评形式相比自有其独具的特色与优点,即“诗”与“论”的完美结合。吴熊和先生认为“自宋以来,词论的形式,大体有四类,词话仅是其中之一。另外三类,一是词集序跋……二是词集评点……三是论词绝句……”。1清代论词绝句是词学批评的一笔宝贵的财富,我们有必要对其进行整理和研究。

近年来,吴熊和、陶然、孙克强、王伟勇等都对清代论词绝句有所搜集,所得颇丰。目前对清代论词绝句搜集最为完备的是台湾王伟勇先生,王先生于二零一零年九月出版《清代论词绝句初编》一书,共搜集到清代论词绝句133家,1067首。但是正如吴熊和先生所说:“如果翻检更多的清人诗集(清诗别集在七千种以上),所获当不止于此。”2

论词绝句自清初产生,作者代不乏人,蔚为大观,但是参与这一特殊词学批评形式研究的人却并不多,在清代则更是寥寥无几,而且评价也不高。目前所见清代词学批评论及论词绝句的有:

1.清·丁绍仪《听秋声馆词话》卷四“王士祯词”条,卷十二“王一元词”条和“尤维熊小庐词”条,卷二十“粤人词”条,引用并论及孙尔准、厉鹗、朱依真、尤维熊、谭莹五家的论词绝句。但就在这仅有的四处,作者也多批评之语,称“文靖论词绝句中,有‘人籁定输天籁好,长芦终是逊迦陵语’,未免阿好乡曲。”“朱小岑论词。古今各半,其谓美成铺张可厌,已属非是,且取乃父词论之,尤觉悖理。”“尤二娱论词,多同时朋旧,乃怀人诗耳。”“(谭莹)抑扬间有未当”。

2.清·江顺诒《词学集成》卷六曾引丁绍仪《听秋声馆词话》关于孙尔准、厉鹗、朱依真、尤维熊四人论词绝句的论述,但并未作评论。

3.清·谢章铤《赌棋山庄词话》“陈聂恒栩园词弃稿”条,引陈聂恒论词绝

1吴熊和.吴熊和词学论集.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31—133页。

句“敢言豪气全无与,诗论天然非所宜。千古风流归蕴藉,此中安用莽男儿。”

4.清·郭麐《灵芬馆词话》卷一“凌廷堪论词”条,引厉鹗论词绝句“偶然燕语人无语,心折小长芦钓师。”

5.清·陆蓥《问花楼词话》“菉婓轩”条,引厉鹗论词绝句“欲呼南渡诸公起,韵本重雕菉斐轩”,考述《菉婓轩词林要韵》一书。

6.况周颐《餐樱庑馆词话》录纳兰性德、王僧保、周之琦、朱依真等四人论词绝句。

清代论词绝句的研究目前以台湾王伟勇教授最为突出,近几年王先生不断有新成果发表,而且带动了他的弟子在此方面的研究。原杭州大学的陶然先生也有这方面成果。到2009年为止,关于清代论词绝句的单篇论文共34篇(王伟勇先生统计为30篇,盖因其没有看到程郁缀先生发表于日本的的4篇论文),硕士论文1篇,博士论文1篇。总的来说,目前台湾地区和大陆学者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对清代论词绝句的研究:

1.文献收集

主要搜集散见于清人别集中的论词绝句,以王伟勇先生2010年出版的《清代论词绝句初编》最为完备。此方面的主要成果为:

(1)孙克强先生《清代词学批评史论》,其中附录(二)共列清代论词绝句45家,凡777首。

(2)吴熊和先生主编《唐宋词汇评》(第五册),附录吴熊和、陶然先生合辑之清代论词绝句,共28家,凡601首。

(3)王伟勇先生《清代论词绝句初编》,共搜集清代论词绝句凡133家,共1067首。

2.文献解读层面的研究

这一类的研究很少做理论性的阐释,主要是对清代论词绝句作相关评述和解读,即对诗中所用典故、本事等作出诠释,并指出作者对词人词作的摘用与化用。尤以王伟勇先生的几篇论文和王晓雯女士2008年的博士论文《清代谭莹〈论词绝句〉研究》为代表,属于文献解题层面的研究。另如:

(1)陶然的《论清代的论词绝句》,此文是陶先生就读杭州大学时1995年提交的硕士毕业论文。该文主要分为两部分,一是清代孙尔准、周之琦两家论词绝句的研究,二是对当时所搜集的其他若干家如朱小岑、王僧保、谭莹等人论词绝句的相关评述,类似于文献解读的性质,并未作过多的阐释。

(2)程郁缀的《论词绝句笺评——论苏轼词》,1997年发表于日本神户大学文学部年刊《未名》。

(3)赵福勇的《清代〈论词绝句〉论贺铸〈横塘路〉词探析》,2008年发表于《台北大学中文学报》第4期,该文主要对清代论及贺铸《横塘路》一词的论词绝句作了诠释。

(4)王伟勇先生的《冯煦论词绝句论两宋词探析》,此文是王先生参加第四代宋代文学国际研讨会提交的论文,收入由杭州大学出版社于2006年出版的《第四届宋代文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一书。

3.理论层面的研究

这类研究能上升到理论层面,对清代论词绝句本身及其价值作出相关的分析与研究。主要成果有:

(1)孙克强《清代词学批评史论》,此书的“清代论词诗词的理论价值”部分主要论述了厉鹗和宋翔凤的论词绝句,并对清代论词绝句的价值做了相关论述。他认为清代论词绝句是“词学家批评理论的重要补充”、组诗“可作为简明词学史”、“词学史的丰富和补充”、“对历代词人的评议”可以为我们借鉴等。

(2)胡建次《清代论词绝句的运用类型》,此文把清代论词绝句运用类型分为两类:一是在题名中未直接标示的论词绝句,一是在题名中直接标示的论词绝句,并对陈聂恒、李其永、汪筠、汪孟鋗、周之琦、程恩泽、高旭、厉鹗、郑方坤、江昱、沈初、宋翔凤、沈道宽等18家的论词绝句作了大致描述,虽涉及理论层面,但是论述过于简单,理论性不是很强。

(3)谢永芳《谭莹〈论词绝句〉及其学术价值》,此文主要论述了谭莹论词绝句的学术价值,认为谭莹的《论词绝句》具备一定的理论品格、鲜明的地域特色和难得的史料价值,能够代表整个清代论词绝句的学术水准,并从主观与客观两方面对谭莹《论词绝句》的产生因素作了分析。

(4)孙克强、杨传庆的《清代论词绝句的词史观念及价值》,此文主要从词通史、唐宋词史、当代词史、地方词史、女性词史等论述了清代论词绝句体现的词史观念,是孙克强先生《清代词学批评史论》“清代论词诗词的理论价值”部分的发挥。

(5)范三畏的《试谈厉鹗论词绝句》,此文主要对厉鹗十二首论词绝句所体现的词学理论进行了分析。

(6)宋邦珍的《厉鹗论词绝句的传承与创新》,此文主要从“传承”与“创新”两方面对厉鹗的论词绝句进行了研究。

(7)范道济的《从论词绝句看厉鹗论词“雅正”说》,此文主要从厉鹗的论词绝句出发来阐释厉鹗论词的“雅正”说。

总之,对于清代论词绝句的早期研究,仅仅集中于厉鹗一家,近年来研究范围虽有所扩展,但亦多就某家论词绝句进行论述。目前,关于清代论词绝句还没有专著和文章予以全面、系统的研究,而且多是文献解题性质,理论层面的研究明显薄弱。

基于此研究现状,本文将对清代论词绝句做全面、系统之考察。即以清代论词绝句作为研究对象,以目前搜罗最为完备的王伟勇先生之《清代论词绝句初编》为文献基础,做出“层面性”的宏观探讨。考察其产生与兴盛的原因;对清代论词绝句的创作、内容、特点等做出分析;尝试给清代论词绝句一个准确的定位和评价。

第一章清代论词绝句概说

本章主要对清代论词绝句进行概说。首先,对研究对象——“清代论词绝句”从内容、体裁、时间上作出明确界定,以期解决“清代论词绝句是什么”这一问题。其次,对清代论词绝句的渊源、产生原因及背景进行分析。

第一节清代论词绝句的界定

马兴荣先生主编的《中国文学大辞典》给论词绝句下了如下定义:“词学研究领域中的一种传统的理论批评形式。论词者采用七言四句的诗歌体裁,来阐述自己对词史、词家、词作、风格、流派等问题的看法。进而进行总体概括、意境再现、疑难考证、得失评判。”1马兴荣先生指出了论词绝句的题材、体制、内容等,但是该定义只提到论词绝句中的“七言”而不及“五言”与“六言”,是其不合理之处。

吴熊和先生认为:“至于清人好以绝句互题词集,亦为数不少,则已不属词

论的范围了。”1吴先生界定了论词绝句的范围,把清人“以绝句互题词集”之作排除在外,但是其所列举的论词绝句中又包括了曹溶的《题周青士词卷四首》、《武林徐生以<衣锦山乐府>见质,戏题四首》,冯浩的《题汪孟鋗理冰词四首》,程恩泽的《题周稚圭金梁梦月词八首》,仇元吉的《题菊庄词》等,颇使人费解。

除此之外,陶然、王伟勇、陶子珍等都对清代论词绝句有不同的看法,其中王伟勇教授的界定最宽泛,这也是他出版的《清代论词绝句初编》所搜集数目比吴熊和、孙克强两位先生多出很大一部分的原因。可以说目前学界对于清代论词绝句的界定并不一致。而且,对一些具体作品是否属于论词绝句,也存在分歧,具体如下:

1.谢乃实的《论词名绝句一百三十首》、韩崇的《蒋大令因培燕园为李易安故居,赋此柬赠一首》、郭书俊的《题南唐后主词五首》张锡爵的《秋斋客至,剪烛论诗,偶及近代词人,漫成绝句三十首》、是否属于论词绝句。

2.朝鲜仇元吉的《题菊庄词》和徐良峙的《题弹指侧帽词》,这些域外的论词绝句是否应纳入清代论词绝句的范围;

3.清人题词集、题画、题画像等绝句是否属于论词绝句。

4.木石居士的《<名媛词选>题辞十首》和《重印<名媛词选>题辞》、姚锡钧的《示了公论词绝句十二首》等清末词人与诗人进入民国时期创作发表的论词绝句是否还应纳入清代论词绝句范围。

对清代论词绝句界定的分歧,无疑不利于对清代论词绝句的研究。对清代论词绝句的研究,首要的就是解决“清代论词绝句是什么”这一问题,我认为对清代论词绝句的界定可以借鉴对论诗绝句、词话等的研究,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界定:

1.内容为论词。不管是论词人、词作、词派,还是论词的创作与接受;不管题目中是否冠以“论词绝句”;只要是论及“词”的绝句,都应纳入论词绝句的范围,如许多“南宋杂事诗”、“题辞绝句”、“题图绝句”、“论诗绝句”等从内容上都应视为论词绝句。

冠以论“词”而实不论“词”的绝句不属于论词绝句,如张锡爵的《秋斋客至,剪烛论诗,偶及近代词人,漫成绝句三十首》,考察诗歌内容可以得知题目中的“词人”实指“诗人”。有些诗人虽也有词创作,但是这些绝句并未论及,故此组不属于论词绝句。

1吴熊和.吴熊和词学论集.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33页。

反之,题目中题为“论诗”、“论曲”等而实为“论词”的应视为论词绝句。如邵堂的《论诗六十首》之五十三,沈彩的《论妇人诗绝句四十九首》之二十一,舒位的《瓶水斋论诗绝句二十八首》之十四、十八、十九、二十五等。

需要指出的是谢乃实有《用词名绝句一百三十首》,这些绝句仅仅将词牌嵌入诗中,并非论词牌也非论词,不应视为论词绝句。

2.体裁为绝句。以绝句体为体裁,包括五言绝句、六言绝句、七言绝句,否则不属于论词绝句。清代论词绝句多为七言,五言和六言很少。目前所见到的五言体论词绝句有姚燮《论词九绝句示杜汪两丈》一组九首,六言体有高旭《<十大家词>题词》一组十首,其余全为七言体绝句。吴熊和先生《词话丛编读后》1所列论词绝句中潘际云有《题漱玉词》一首,韩崇有《蒋因培燕园为李易安故宅赋》一首,前者属于五古,后者属于七律,故不应纳入论词绝句。

3.时间为清代。民国时期及现当代的论词绝句不纳入清代论词绝句,如潘飞声的《词家四咏》,木石居士的《<名媛词选>题辞十首》和《重印<名媛词选>题辞》,三组论词绝句都作于民国时期,故不属于清代论词绝句。王伟勇先生在《清代论词绝句初编》中把作于或可能作于民国时期的论词绝句编于“附录”部分。

而域外作者作于清代的论词绝句应视为清代论词绝句。如仇元吉的《题<菊庄词>》和徐良峙的《题<侧帽>、<弹指>二词》等。

这样,综合各家观点中的合理之处,去除其矛盾及不合理之处,就可以给清代论词绝句一个明确的界定,也给本文的研究一个明确的范围——作于清代,论而及“词”的绝句。

第二节清代论词绝句的产生与产生背景

论词绝句远没有论诗绝句那么悠久的历史,论词绝句产生于清初,距论诗绝句的标志性作品——杜甫《戏为六绝句》的写作已九百余年。但是论词绝句并不是凭空产生的,他源于我国古代以韵文论诗、论文的传统。另外,清初词学振兴及论诗绝句的盛行又直接促使了论词绝句的产生。

一、清代论词绝句的产生

论词绝句是论词诗的一种。目前看到的比较早的论词诗是黄庭坚《再次韵呈

廖明略》和《赠高子勉四首》之二,这两首诗以诗歌的形式评论张耒和晁补之的词,虽然题目中没有标明“论”,但内容已经有了“论”的因素。其后,刘克庄、仇远、瞿佑等都曾对这一批评方式有所运用,这些论词诗以诗论词,已经有了清代论词绝句的因子。

清代初期,论词诗开始主要以论词绝句的形式出现。早期的论词绝句并不是专门之作,作者只是在做诗时偶然论及词,体现出“随兴而作”的特点,这从“南宋杂事诗”、“题图诗”、“题辞诗”、“杂感诗”中有许多论而及词可以看出。王士祯作于康熙元年(1662)的《真州绝句五首》之五,此绝句论及北宋词人柳永,是目前所见比较早在绝句中论及词的作品。朱彝尊的《鸳鸯湖櫂歌一百首》有三首论及词,分别是第八首论张先词、第十四首论毛滂词、第四十六论郑文妻孙氏词。此诗前有序云:“甲寅岁暮,旅食潞河,言归未遂,爰忆土风,成绝句百首……”1由此可知,此组诗当作于康熙十三年(1674)。

另外,中国古代文人有题辞的习惯,清代初期,文人开始以绝句的形式题辞,题辞绝句成为清代早期论词绝句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所见较早的题辞绝句是仇元吉的《题菊庄词》与徐良峙的《题<侧帽>、<弹指>二词》,这两首论词绝句见于冯金伯《词苑萃编》,按其记载,王伟勇教授认为此二诗当作于康熙十七年(1678)。另外,比较早的还有曹溶的《题周青士词卷四首》和《武林徐生以衣锦山乐府见质戏题四首》,这两组论词绝句见于曹溶的《静惕堂诗集》,有清雍正三年(1725)刻本。

最早在题目中标明“绝句”的是陈聂恒的《读宋词偶成绝句十首》。这组论词绝句对词人词作、词作风格、词学理论等都有探讨,不仅论说广泛而且有一定的理论价值,这是值得引起我们重视的。但是该组论词绝句也表现出内容零散、艺术水平不高等缺点,“它在论词绝句从“随兴而作”到“刻意而为”方面体现出过渡意义”2。

厉鹗作于雍正十年(1732)的《论词绝句十二首》,不仅首次在题目中冠以“论词绝句”字样,而且作品的质量也非常高,将论词绝句的创作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该组论词绝句分别评论了词人张先、柳永、晏几道、贺铸、范成大、陆游、张炎、刘辰翁、朱彝尊、严荪友、万树,另外两首评论《花间集》和《中州乐府》。厉鹗的论词绝句还吸取了中国诗歌加注的方式,分别在第四、六、七、九、十、十一、十二首后加注,对所用典故与本事加以解说,或对诗歌予以补充,1王伟勇,清代论词绝句初编.台湾:里仁书局,2010年版第86页。

有利于人们更好的把握诗歌主旨。厉鹗之后,在论词绝句中加注被较普遍的运用,如朱依真的《论词绝句二十二首》、吴蔚光的《词人绝句》、沈道宽的《论词绝句》宋翔凤的《论词绝句二十首》等。厉鹗的《论词绝句十二首》明确标明“论词”的性质,在简短的论说中包含了自己的次血理论,可谓论词绝句中的《戏为六绝句》,在清代论词绝句史上具有很高的地位。以此为导源,论词绝句迅速发展成为清代词学批评的重要形式之一。

二、清代论词绝句的产生背景

论词绝句的产生绝不是偶然现象,它的产生与清代诗词的振兴及论诗绝句创作的盛行是分不开的。

首先,清代诗词创作的振兴为清代论词绝句的产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论词绝句不仅是清代词学批评的方式之一,更是清代诗歌创作的一部分。我们不能孤立的看待它,而要把它放在整个清代诗歌的总体发展中去认识。虽然清代论词绝句只是清代诗歌创作的一小部分,但它却是清代诗歌的一枝奇葩,是清代词学批评的一种独特形式。一方面,诗歌创作振兴的结果是产生了许多优秀的诗人,这就给论词绝句的产生提供了创作主体。清代论词绝句的作者都是很优秀的诗人,如厉鹗《樊榭山房集》共有诗歌十六卷,郑方坤有《蔗尾诗集》十五卷,江昱有《松泉诗集》六卷等。另一方面,由于清词振兴,产生了许多词学流派与名家,词集的刊刻盛行,这就给清代论词绝句的创作提供了创作素材——“论”的对象。清代论词绝句中论“国朝词人”的占了很大一部分,如朱彝尊、陈维崧、厉鹗、吴绮等,都是清代论词绝句经常论及的对象。而且,清代论词绝句中有很多专论“国朝词人”的组诗,如谭莹的《论词绝句又四十首(专论国朝人)》、汪孟鋗的《题本朝词十首》、尤维熊的《评词八首》等。

其次,以绝句体论词是推尊词体的需要。以杜甫《戏为六绝句》的创作为标志,论诗绝句产生九百余年后才出现论词绝句,这么久的时间而“论”不及词。这无疑与词的地位有关,长久以来,词被视为“诗余”、“小道”。就像早期的词话存在于诗话中,随着词的发展才有了单独的词话著作,可以说,借鉴“论诗绝句”这一诗学批评形式来评论词,很大程度上出于清人推尊词体的需要。

再次,清代论诗绝句的盛行也推动了论词绝句的产生。郭绍虞先生主编的《万首论诗绝句》录清及近代作品596家8621首,作者占总数的77.10%,论词绝句占总数的93%。而清以前历代作家、作品数量总和为177家651首,可见清及近代乃论诗绝句发展最为繁荣鼎盛之期。正如前面所说,清代许多论诗绝句虽冠

名“论诗”而实为“论词”,这说明清代论词绝句是由论词绝句直接过渡而来。另外,许多清代论词绝句的作者同时具有诗人、词人与批评家三重身份,比如谭莹有三组论词绝句共一百七十六首,同时又作有许多论诗绝句。词人、诗人批评家的三重身份,使清代论词绝句的创作范围迅速扩大到词学领域。

第二章清代论词绝句的内容

清代论词绝句的范围是非常广泛的,它的批评对象几乎包括了词学领域的所有问题,本章主要从评论词人、赏析名作、歌咏本事、考证词作等四个方面来探讨清代论词绝句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评论词人

评论词人的绝句在清代论词绝句中占了很大一部分,评论的主要时期主要集中于五代、两宋、清代三个时期,而各作者对评论对象的选择却因人而异。有的作者主要对名家进行评论,如厉鹗《论词绝句十二首》,所论词人张先、柳永、晏几道、贺铸、张炎、刘辰翁、朱彝尊等皆是词坛大家。而有的作者则尽可能论及所有的词人,以谭莹的一百七十六首论词绝句为典型,其《论词绝句一百首》(实际为一百零一首)论唐五代及两宋词人,不仅评论了温庭筠、李煜、晏殊、柳永、苏轼、秦观、周邦彦、辛弃疾、姜夔、李清照等大家,还评论了黄机、廖莹中、舒亶等一些想来不受人重视的小词人,甚至连郑文妻孙氏、严蕊等这些仅有单篇只句传世的词人也做了评论。清人论词绝句品评词人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论词人风格

风格是作家在创作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特色,刘勰《文心雕龙·议对》云:“及陆机断议,亦有锋颖,而腴辞弗翦,颇累文骨,亦各有美,风格存焉。”1一个作家有独特的风格,才能在文学史上立足。故清代论词绝句评论词人,不论所评对象是二流词人还是词学史上的大家,也多注重对作家风格的评论。

苏轼是北宋著名词人,以豪放词风名于当时,影响后世。谭莹《论词绝句一百首》之三十论曰:

海雨天风极壮观,教坊本色复谁看。

杨花点点离人泪,却恐周秦下笔难。

第一句“海雨天风”系化用苏轼《鹊桥仙·七夕送陈令举》:“客槎曾犯,银河波浪,尚带天风海雨。”据东坡《记游松江》(《东坡志林》卷一)说:“吾昔自杭移高密,与杨元素同舟,而陈令举、张子野皆从余过李公择于湖,遂与刘孝叔俱至松江。夜半月出,置酒垂虹亭上。”此词写的就是这件事情,并一反常规,不写男女离愁别恨,写朋友之间的情谊,风格上飘逸超旷,别有风味。陆游《跋东坡七夕词后》曾高度评价此词:“昔人作七夕词,率部免有朱栊绮疏惜别之意,惟东坡此篇,居然星星汉上语。歌之曲终,觉天风海语逼人。”1

词与宋代的歌妓制度有很密切的关系,早期的词主要靠歌妓在歌楼酒肆传唱传播,于是在内容上多表现儿女柔情,风格上呈现出婉约的一面。至苏轼出,于婉约外别树豪放一派。清代论词绝句对此多有评论,郑方坤称其“摆脱秾华笔有神”2,江昱谓其“一扫纤秾柔软音”3。因苏轼词有别于传统,所以后人多视其“非本色”,如《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苏轼:

词自晚唐五代以来,以清切婉丽为宗。至柳永一变,如诗家之有白居易;

至苏轼又一变,如诗家之有韩愈,遂开南宋辛弃疾一派,寻源溯流,不能不谓之别格。4

虽然肯定了苏轼在词学史上的重要地位,但是又把苏轼词归于“别格”,即苏轼词“非本色”。然而苏轼词的风格并不是单一的,但后人往往关注他的豪放词风,而对他词作中表现出来的婉约一面视而不见,如沈道宽谓“教坊我欲呼雷大,铁板铜弦写壮怀。”5故谭莹次句说:“教坊本色复谁看。”

盖谭莹认为苏轼婉约词当以《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为代表,第三句“杨花点点离人泪”,即化自此词最后一句“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唐圭璋先生认为“能以杨花喻人,在对杨花的描写过程中,完成对人物形象的塑造。这比章质夫的闺怨词要高一层。””6陈师道在《后山诗话》中认为苏轼以

1陆游:《放翁题跋》(卷三),《丛书集成初编》,商务印书馆,1936年初版,P22.

2王伟勇:《清代论词绝句初编》,里仁书局,2010年版,第110页。

3王伟勇:《清代论词绝句初编》,里仁书局,2010年版,第120页。

4《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5王伟勇:《清代论词绝句初编》,里仁书局,2010年版,第170页。

诗为词,“虽极天下之工,要非本色”,同时又论定“当今词手,惟秦七黄九”,以秦观、黄庭坚为“本色”的代表。谭莹凭苏轼的《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一词立论,认为“却恐周秦下笔难”,即秦观和周邦彦面对此词也会觉下笔难,可见谭莹对苏轼婉约词风的推崇。

作家风格的多样性正是作家创作成熟的表现。正如上面所说,苏轼词兼有豪放与婉约两种风格,只是我们对东坡词豪放词风过于推崇,往往忽视苏词婉约风格的存在。值得引起我们注意的是,清代论词绝句中对东坡词风格的多样性颇为关注,除上面引用的谭莹这首论词绝句外,还有如王僧保《论词绝句》之七“慷慨黄粱一梦中,铜弦铁板唱坡公。何人创立苏辛派,两字粗豪恐未工。”1认为只以“粗豪”二字来评论东坡词是不准确的,对陈师道《后山词话》中的评论作了反驳。风格的多样化正是作家创作成熟的表现,也正因为这样,苏轼才足称大家。

2.论词人的词学渊源

词人之间的渊源与传承关系也是清代论词绝句评论的主要对象。如论晏氏家族的词学渊源与流脉。江昱《论词绝句十八首》之二:

临淄格度本南唐,风雅传家小晏强。

更有门墙欧范在,春兰秋菊却同芳。

晏殊,字同叔,封临淄公,北宋前期婉约派词人之一,有《珠玉词》传世。此诗首句写晏殊词在“格度”上本于五代的“花间派”词人、冯延巳、李煜等为代表的南唐词。所谓“格度本南唐”,盖指晏殊在体制创作小令,词风典雅流丽,这些都与南唐词对他的影响是分不开的。清·冯煦认为:“晏同叔去五代未远,馨烈所扇,得之最先,顾左宫右徵,和婉而明丽,为北宋依声家初祖。”2明确指出五代词对晏殊词风的影响。

此诗第二、三、四句论晏殊词的传承。第二句论晏几道词与晏殊词的关系。晏几道,字叔原,号小山,晏殊第八子,以词名,有《小山词》传世。《小山词》出于《珠玉词》,在宋代已经成为定评,清代论词绝句也多论及,除了江昱此首外,还有如周之琦《心日斋十六家词录·附题》之六:“珠玉传家有此儿”3,华长卿《论词绝句》之十二:“小山赋骨绍家传”4,而江昱此诗评曰:“风雅传家小晏强”不仅说明《小山词》继承了晏殊的依声家学,更进一步指出“二晏”在

1王伟勇:《清代论词绝句初编》,里仁书局,2010年版,第192页。

2郭绍虞主编《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选辑》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第63页。

3王伟勇:《清代论词绝句初编》,里仁书局,2010年版,第192页。

成就上的高下。后人论及晏氏父子成就,多认为晏几道能青出于蓝,如林大椿《珠玉词校本跋》:“晏氏父子为北宋名家,小晏尤雏凤声清。”1

第三句写晏殊词对其门生欧阳修、范仲淹的影响。晏殊多年身居要位,他唯贤是举,范仲淹、孔道辅、王安石、欧阳修等均出自其门下。欧阳修创作了很多词,内容大都与“花间”相近,主要内容仍是恋情相思、离情别绪、酣饮醉歌、惜春赏花之类。陈廷焯《词坛丛话·欧词未脱五代习气》:“欧阳公词,飞卿之流亚也。其香艳之作,大率皆年少时笔墨,亦非尽后人伪作也。但家数进小,未尽脱五代习气。”2而范仲淹现存词五首,词少而名巨。《渔家傲》咏边塞、《剔银灯》咏史、《定风波》写景,均与艳情无关。“然而,其《苏幕遮》借乡思写恋情,已经表现出向艳情题材的转移。《御街行》更是直接写男女恋情相思,题材上已经回到“花间”的传统上来,预示着宋词创作繁荣期的到来。”3如郑方坤《论词绝句三十六首》之七:

范韩司马汉三君,绮语翻题数幅裙。

更唱望江南一曲,太清未遽滓微云。

(三公俱有艳词传世,而欧阳以《江南柳》一词,遂来谗匿之口。)

此诗虽是位欧阳修鸣不平,但是也透漏出范仲淹和欧阳修都是做艳情词的大家。欧阳修、范仲淹二人都是晏殊的门人,词风有别,但是都是送出词坛大家,故谭莹第四句云“春兰秋菊却同芳”。

姜夔是南宋著名词人,于豪放、婉约之外,别创清空骚雅词风,别立所谓的“第三派”。姜夔在南宋就很受推崇,朱彝尊在所著《词综发凡》中说:“世人言词,必称北宋,然词至南宋始极其工,至宋季始极其变,姜尧章氏最为杰出。……宗之者张辑、卢祖皋、史达祖、吴文英、蒋捷、王沂孙、周密等皆具夔之一体。”4入清后,由于浙派的提倡,一时词人皆尊姜张。薛砺若著《宋词通论》说:“也可以说(姜夔)是元明清以来的唯一词林巨擘。因为中国词学自南宋中末期一直到清代的末了,可以说完全是“姜夔的时期”。5姜夔词的传承也是清代论词绝句论及比较多的话题。如沈道宽《论词绝句》二十一:

白石清声自一家,尽栞雕饰洗铅华。

流传衣钵归初祖,提倡宗风到竹垞。

1

2唐圭璋:《词话丛编》,中华书局,1996年,P3722.

3诸葛忆兵.论范仲淹承前启后的词史地位.河北学刊.2007年第四期。

4朱彝尊:《词综》,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P9.

此诗首句写姜夔词以“清声”而自成一家,次句写姜夔词对当时“溺于淫靡”和“故逞豪迈”之词风的矫正。第三四句写姜夔词对清初浙西词人,尤其是与浙西词派朱彝尊的承接关系。再如谭莹《论词绝句又四十首<专论国朝词人>》之二十六:

押帘(集名)风致亦嫣然,把臂知从石帚先。

此诗论清词人查为仁对姜夔词的学习。首句“押帘”指查为仁的词集——《押帘词》,谭莹认为其词“风致亦嫣然”。次句“把臂”同“把鼻”,意思是凭据,缘由。“石帚”是姜夔的号。第二句的意思紧承第一句,意谓查为仁的词之所以“风致亦嫣然”,是因为其写小词学习姜夔。再如汪筠《读<词综>书后二十首》之十八:

鼻祖鄱阳竟不祧,玉田未信后尘销。

蜕岩赖有清声在,一为莺花破寂寥。

姜夔,饶州鄱阳(今江西鄱阳县)人,后人多以“鄱阳”称之。张翥有《蜕岩词》传世,可知此诗评论元代著名词人张翥。汪筠认为张翥的词与姜夔、张炎的清雅词风是一脉相承的,力图建立姜夔——张炎——张翥这样一个承续的关系。

清代论词绝句论词人渊源与传承,除了以上论及的晏殊、姜夔外,主要还有柳永、苏轼、辛弃疾、周邦彦、张炎、吴文英、陈维崧等。

3.确立词人地位

清人论词绝句还热衷于确认词人在词史上的地位,以图对词人贡献做出合理的评价与定位。清代论词绝句确立词人地位,主要关注的是词史上的大家,如柳永、苏轼、姜夔、辛弃疾等;或者是当代比较著名的词人,如朱彝尊、陈维崧、彭孙遹。

在浙西词派盛行的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清人认为“宋词第一”的地位当然非姜夔莫属。宋翔凤《论词绝句二十首》之十四论姜夔:

诗从杜曲波愈阔,词到鄱阳音太希。

纵有玉田相鼓吹,还当无缝逊天衣。

此诗把姜夔和杜甫放在一起评论,一突出姜夔的重要地位。首句评论杜甫在诗歌史上的贡献,从其对诗歌的开拓及对后世的影响理论。杜甫是唐代著名诗人,他的乐府诗创作对中唐的“新乐府运动”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韩愈、孟郊学习杜甫奇崛、炼字,开创“韩孟诗派”杜甫在七绝和七律这两种诗歌体裁上也有很大的开创性,对后世诗歌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故首句说“诗从杜曲波愈阔”。

此句评论姜夔,姜夔为饶州鄱阳(今江西鄱阳县)人,故称其鄱阳。此句谓词发展到姜夔手里才真正达到了“大音希声”的境界。

清代论词绝句中论定姜夔词坛地位的,除了上面这首,评论姜夔词坛地位还有许多,如:

红牙铁板画封疆,墨守输功各挽强。

莫向此中分左袒,留待黄金铸姜郎。

——郑方坤《论词绝句三十六首》之十七秀骨清魂画亦难,千秋白石压词坛。

暗香疏影春风意,淡月黄昏一笛寒。

——章恺《论词绝句八首》之五

洞天山水写清音,千古词坛合铸金。

——周之琦《心日斋十六家词录〃附题》之十凄凉一曲长亭怨,擅绝千秋白石名。

——王僧保《论词绝句》之四除了对宋词人地位的确立,清人也热衷于对当代词人做出定位,如谭莹《论词绝句又四十首(专论国朝人)》之四论彭孙遹:

怯月凄花不可伦,即焚绮语(见《东皋杂钞》)亦周秦。

大科名重千秋在,开国填词第一人(见《依声集》)。(彭孙遹)

首句引用严绳孙评价对词人的评价:“羡门惊才绝艳,长调数十阕,固堪独步江左。至其小词,啼香怨粉,怯月凄花,不减南唐风格。”1而谭莹认为词评价未必恰当——“不可伦”,不能单以“怯月凄花”之“艳情”风貌概括彭孙遹的词风。谭莹的看法是正确的,即使彭孙遹的婉约词也不能单以艳情论,他的婉约词也有许多清婉的作品,除了婉约词,彭孙遹还有许多豪放之作。《莲子居词话》评彭孙遹词风就比较全面,“《延露词》亦有两副笔墨,如华逊来生日云云,长歌云云,酌酒与孙默云云,又时带辛气。”2“焚绮语”出自董潮《东皋杂钞》所记,写彭孙遹悔其少作焚《延露词》一事。第二句则把彭孙遹类比于宋代的周邦彦、秦观。三四句从词人功名和词学成就定位词人地位。彭孙遹于康熙十八年举博学鸿词科第一,授编修。历任吏部侍郎兼翰林掌院学士,又为《明史》总裁,仕途也算顺利,故谭莹有“大科名重”之谓。末句化用王士祯评彭孙遹评语“近世填词第一”,给彭孙遹“开国填词第一人”的评价。

1清·冯金伯《词苑萃编》卷八引。

此外,还有清人在论词绝句中对李白、柳永、苏轼、李清照、周邦彦、王沂孙、曹溶等人做出很高的定位。如:

残照西风着意愁,苍茫暝色入高楼。

词家若论开山祖,端让青莲出一头。

——高旭《论词绝句三十首》之一诗学杜诗词学柳,千秋论定却如何。(柳永)

——谭莹《论词绝句一百首》之二十五任他谣诼嫁时身,巾帼丛中第一人。

鲁国男儿争下拜,瓣香供奉藕花神。(李清照)

——华长卿《论词绝句》之三十二词品群推第一宜,潇湘听雨未还时。

(著有《潇湘听语录》)(江昱)

——谭莹《论词绝句又四十首(专论国朝人)》之二十八词坛领袖属周郎,雅擅风流顾曲堂。

南渡诸贤更青出,却亏蓝本在钱塘。

——江昱《论词十八首》之六

吾州最数侍郎曹,伯仲辛苏尽自豪。

独立秋风愁绝晚,浙江潮影一时高。(曹侍郎溶)

——汪孟鋗《题本朝词十首》之四需要指出的是清人论词绝句对词人地位的确认多出于一己或者一派的好恶,如对姜夔的评论,姜夔虽然是词坛大家,但是清人在论词绝句中给予这么高的评价,实际上和浙西词派对姜夔的推崇是分不开的。另外,清人论词绝句对一些词坛名家的评价或许是实至名归,但是有些却是当不得真的,尤其是清人评论国朝词人,难免有过誉之嫌。如席佩兰《<小湖田乐府>题辞六首》之六评吴蔚光词:“秋灯原劈红蚕茧,亲绣曹娥八字评。”1

第二节赏析作品

纵观古今中外的作家,几乎每个成功的作家都有自己广为流传的名篇名作。词作在流传过程中,人们会对其中的部分作品产生共识,形成一个时期内人们所能认同的名篇佳句。词学评论评论一个词人的作品,关注最多的肯定是其中的一些名篇佳句。

作为清代词学评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清代论词绝句有很多是对名篇佳句的赏析。人类的认知活动是植根于人们日常的自身体验的,所以人类的认知有共同性。反映在文学领域,人们往往对名篇佳句有共同的认知,反映在一个群体、一个派别、一个的地域上的时候,这种认知的共同性就更为明显。清代论词绝句对名篇佳句的赏析就体现了认知的共同性,如对苏轼《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的评赏:

一扫纤秾柔软音,海雨天风共阴森。

分明铁板铜琶手,半阙杨花冠古今。

——江昱《论词十八首》之四

海雨天风极壮观,教坊本色复谁看。

杨花点点离人泪,却恐周秦下笔难。

——谭莹《论词绝句一百首》之二十九关西大汉粗豪甚,铁板铜琶未敢夸。

除却乘风归去曲,倾心第一是杨花。

——高旭《论词绝句三十首》之十二

苏轼的这首词,江昱称半阙足以“冠古今”,谭莹称使“周秦下笔难”,高旭称“倾心第一”,可见三人都认为这是苏词中的杰作。

再如史达祖的代表作《双双燕·咏燕》,郑方坤《论词绝句三十六首》之二十曰:

崔子鸳鸯郑鹧鸪,描头画角总常奴。

追魂得似梅溪燕,软语商量一句无。

(史邦卿咏燕词云:?试入旧巢相并,还相雕梁藻井。又软语商量不定。?)史达祖,南宋著名词人,字邦卿,号梅溪。史有代表作《双双燕·咏燕》一阕,词中有“试入旧巢相并,还相雕梁藻井。又软语、商量不定。”、“红楼归晚,看足柳昏花暝。”等句。此词虽然没有一字提及“燕”,但又没有一句不是在写“燕”,是一首倍受后人推崇的咏物杰作。郑方坤极称赏“试入旧巢相并,还相雕梁藻井。又软语、商量不定。”认为是“追魂”之作,这与大部分人的评价是相同的。

清代论词绝句对于词作的赏析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很多时候,由于词派理论各异,时代风气与读者好恶不同,作者对名篇的认同会出现偏差。如朱依真《论诗绝句二十二首》之九:

雕梁软语足形容,柳暝花昏意态中。

项羽不知兵法诮,也应还著贺黄公。

(贺裳,字黄公,著《皱水轩词筌》,谓史邦卿咏燕词,白石不取其?软语商量?而取其?柳昏花瞑?,不免项羽不知兵法之议。)

黄昇《中兴以来绝妙好词选》中说:“形容尽矣。姜尧章极其称赏‘柳昏花螟’之句。”1后人对姜夔的评价颇有微词,但朱依真却是认同姜夔的。

第三节歌咏本事

词人生活、创作和作品流传过程中往往会有一些趣闻,即“本事”,而这些本事又以词人的风流韵事为主,这无疑是士大夫公事之余的谈资。清代的论词绝句对这些本事也予以关注,这与各类词话中以本事词话为最多的现象是一样的。

清代论词绝句歌咏本事之作表现出很大的集中性。首先,相对集中于词学大家。唐五代主要集中于温庭筠、冯延巳、李煜;两宋时期主要集中于张先、柳永、欧阳修、苏轼、秦观、周邦彦、李清照、辛弃疾、姜夔、张炎、吴文英等;元明清主要集中于元好问、吴激、张翥、刘基、杨慎等;所论清代词人比较分散,论及比较多的是朱彝尊、陈维崧、纳兰性德、厉鹗、彭孙遹、顾贞观、吴绮等。但是,其中也有一些作者成就不高,但是由于相关的本事流传很广,在清代论词绝句中也会被多人关注。“郑文妻孙氏本事”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古杭杂记》记载:

太学服膺斋上舍郑文,秀州人,其妻寄以忆秦娥云:?花深深。一钩罗韎行花阴。行花阴。闲将柳带,试结同心。日连消息空沉沉。画眉楼上愁岂临。愁登临。海棠开後,望到如今。?此词为同舍所见,一时传播,酒楼

妓馆皆歌之。1

盖因孙氏此词“酒楼妓馆皆歌之”,故此本事也流传甚广。朱彝尊《鸳鸯湖櫂歌一百首》之四十六、郑方坤《论词绝句三十六首》之十二、张祥和《论词绝句十首专赋闺人》之七、谭莹《论词绝句一百首》之九十八等都论及此本事。

其次,内容上相对集中于可以体现词人才华或风流韵事上。清代论词绝句虽对一部分词人进行贬抑,但是绝部分都是颂扬之作。对词人进行夸奖,词人的才华无疑是最主要的对象。如涉及李清照才华的本事,有汪筠《读<词综>书后二十首》之十五:

漱玉天才韵最娇,魏夫人亦解清谣。

晦庵定不轻相许,闺阁能文属本朝。

“晦庵”是宋代理学家朱熹的号,《朱子语类》卷第一百四十云:“本朝妇人能文,只有李易安与魏夫人。”2汪筠词诗即以此本事理论,称赞李清照、魏夫人之才华。再如江昱《论词十八首》之十六:

漱玉便娟态有余,赵家芙草梦非虚。

最怜重九销魂句,吟瘦郎君总不如。

词诗论李清照才华,用《醉花阴》本事。元·伊世珍《琅嬛记》卷中引《外传》云:“易安以重阳《醉花阴》词函致赵明诚。明诚叹赏,自愧弗逮,务欲胜之。一切谢客,忘食忘寝者三日夜,得五十阕,杂易安作,以示友人陆德夫。德夫玩之再三,曰:‘只三句绝佳。’明诚诘之。曰:‘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似黄花瘦。’政易安作也。”3另,郑方坤《论词绝句三十六首》之十二并论李清照和郑文妻孙氏,也用该本事。自古才子多风流,词人的风流韵事也是请论词绝句歌咏的主要对象。唐宋有很发达的歌妓制度,大批放荡不羁的词人如柳永、晏几道、秦观、姜夔等都有色艺双全的歌妓作娱乐伙伴。到了明代,尤其是明末,由于社会风气的影响,大批的词人与名妓更是有说不尽的风流韵事。清代论词绝中有三首论及苏轼与朝云的本事,有七首论及姜夔与歌妓小红的情事。另外,白居易与樊素、周邦彦与李师师、陈维崧与云郎等情事,在清代论词绝句中论及的都比较多。

清代论词绝句歌咏本事之作表现出很大的雷同性。对于其中一些比较出名的“本事”,尤其是关系到词坛名家的“本事”,在不同人的论词绝句中往往被反复

1张璋《历代词话》,大象出版社,2002年版,第165页。

2黎靖德:《朱子语类》,中华书局,1986年,P3332.

由上表可知,“红粉吊耆卿”本事被论及三次,“三影”本事被论及7次,“教坊雷大使”本事被论及10次,“姜夔与小红”本事被论及7次,清代论词绝句的雷同性由此可见。

考证词作

清代论词绝句中也多有许多考证词作的,主要有两种情况:一、考证某词某句的来源。二、考证词作的作者。

1.考证名句渊源

清代论词绝句考证名句渊源,或证其为由某句诗词化用而来,或证其为作者自创。

清代论词绝句中,最典型是对贺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的考证。贺铸之前的陈元靚在《岁时广记》中已经记载:“后人唐诗云‘楝花开后风光好,梅子黄时雨意浓’”1寇准也有诗云:“杜鹃啼处血成花,梅子黄时雨雾浓。”可见就词句而言,“梅子黄时雨”是有所本的,但是贺铸的“梅子黄时雨”究竟是否是化用前人诗句呢?清代论词绝句作者多有对此进行论证。认为贺铸“梅子黄时雨”是自己创发的,如王僧保《论词绝句》之二十二:

眼前有景赋愁思,信手拈来意自怡。

词客竟传佳话说,须知妙悟熟梅时。

王僧保认为,贺铸的愁思是由眼前之景引发的,贺铸以“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写愁思,是其在这黄梅时节面对空濛的烟雨与无尽的风絮,外在之景引发妙悟后“信手拈来”之作。而且,正是由于贺铸此句是无所依傍的,是“信手拈来”的佳构,所以《横塘路》才能流传千古,“贺梅子”才成为词坛佳话。

与之相对,有些清代论词绝句认为贺铸此句是有所本的,即由前人诗句化用而来。不过,即使这样,仍然认为此句名头盖过前人诗句有其独特之处。如沈道宽《论词绝句》之十四:

佳士还需好客陪,匠心惟有贺方回。

一川烟草漫天絮,梅子黄时细雨来。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高二年级组郑思萌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女性形象,分析在特定环境中的人物性 格: 2、激发学生课下阅读古代文学作品的兴趣,拓展文学知识,修炼 文学素养; 3、理解和探究中国古代女性的价值观和爱情观,培养学生正确的 价值观和独立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不能类型的古代文学中的女性形象,分析制造人物命运的 原因; 2、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和探究精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教学方法: 小组讨论法,鉴赏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4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请同学回忆下曾经在课本中学过的中国古代女性形象,并简要分析下

这些形象的人物性格 二、初步感知 接下来用四个课时分四个方面归纳中国古代的女性形象 1、中国古代才女; 2、被誉为“红颜祸水”的女性; 3、聊斋中的女鬼; 4、中国古代妓女。 三、中国古代才女 卓文君 卓文君,汉代才女,西汉临邛(属今四川邛崃)人,与汉代著名文人司马相如的一段爱情佳话至今还被人津津乐道。也有不少佳作流传后世。 卓文君她貌美有才气,善鼓琴,家中富贵。她是汉临邛大富商卓王孙女,好音律,新寡家居。司马相如过饮于卓氏,以琴心挑之,文君夜奔相如,同驰归成都。因家贫,复回临邛,尽卖其车骑,置卓文君酒舍卖酒。相如身穿犊鼻裈,与奴婢杂作﹑涤器于市中,而使文君当垆。卓王孙深以为耻,不得已而分财产与之,使回成都。事见《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又据《西京杂记》载,文君作司马相如诔文传于世;又载相如将聘茂陵人之女为妾,卓文君作《白头吟》以自绝,相如乃止。后世常将卓文君事用为典故。传说后来两人生有一女,唤名琴心。因正月初一生,故皇后赐名元春。 卓文君,一个美丽聪明,精诗文,善弹琴的女子。可叹的是十七岁年纪轻轻,便在娘家守寡。某日席间,只因司马相如一曲《凤求凰》,多情而又大胆的表白,让久慕司马相如之才的卓文君,一听倾心,一见钟情。可是他们之间的爱恋受到了父亲的强烈阻挠。卓文君凭着自己对爱情的憧憬,对追求幸福的坚定,以及非凡的勇气,毅然在漆黑之夜,逃出卓府,与深爱的人私奔。当垆卖酒为生。生活艰难,但两人感情日深。这也是一直流传至今的爱情故事里最浪漫的夜奔之佳话。 班昭 班昭(约45年?-约117年?)一名姬,字惠班。汉族,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东汉史学家,史学家班彪女、班固与班超之妹,博学高才,嫁同郡曹寿,早寡。兄班固著《汉书》,八表及《天文志》遗稿散乱,未竟而卒,班昭继承遗志,独立完成了第七表〈百官公卿表〉与第六志〈天文志〉,《汉书》遂成。帝数召入宫,令皇后贵人师事之,号曹大家(gū)。善赋颂,作《东征赋》、《女诫》。班昭为中国第一个女历史学家。 班昭家学渊源,尤擅文采。她的父亲班彪是当代的大文豪,班昭本人常被召入皇宫,教授皇后及诸贵人诵读经史,宫中尊之为师。清代女作家赵傅“东观续史,赋颂并娴”。班昭十四岁嫁给同郡曹世叔为妻,所以人们又把班昭叫做“曹大家”。以个性而论,曹世叔活泼外向,班昭则温柔细腻,夫妻两人颇能相互迁就,生活得十分美满。

_中古文学理论范畴_

《中古文学理论范畴》 詹福瑞教授的新著《中古文学理论范畴》(河北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是一部专门研究文学理论范畴的书。近几年来,许多专家学者都以为,重建中国文论话语是一个关系到中国文化发展战略的重要问题,并围绕着中国文论话语的“失语症”问题展开讨论,发表了许多启人心扉的见解。一些学者面对当今中国身患“失语症”的文论界,痛感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在一个世纪以来被饱受西学熏染、操着现代汉语的我国学者将其置于研究“对象”的客体地位,而国人手中的西方“新潮”文艺理论在经过20世纪末的速成与套用之后,越来越感到它与本土文化根基、本土创作实践之间的隔膜。因此,中国的文学理论———特别是最具有民族特色的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渴望着转客为主,进入当代现实,实现现代转型;渴望着在中国的现实土壤中找到扎扎实实的生长点,与中国当代社会一同获得健康的发展。 中国古代文论能够跨越上古、中古、近古,内在的学理原因正在于传统的学术话语能够随着时代生活的发展变化而及时得到创造性的转型,使之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继续保持旺盛的精神创造力,活的话语不仅没有蜕变为死的古董,并且成为传统精神得以传承和创新的必要手段。 詹福瑞的《中古文学理论范畴》实际上就是一部中古文论范畴发展史。他在梳理上古时期已经提出的重要概念、范畴的基础上,对中古时期适应文学的发展而提出的一系列新的概念、范畴,诸如“神思”、“体性”、 “文气”、“风骨”、“隐秀”、“通变”等等,作出了扎实的考辨、系统的阐释,叙述了演变的轨迹。譬如“神思”,先秦和两汉都没有这一概念。最早提出的当为曹植,其《宝刀赋》有“据神思而造象”语。吴华核《乞赦楼玄疏》亦有“宜得闲静,以展神思”语。刘勰运用这一概念来概括艺术想象,使之成为中古时期最富有创造性的文学理论范畴。当然,刘勰的创造继承了陆机《文赋》所讲的“精骛八极,心游万仞”,“情瞳 而弥鲜,物昭晰而互进”的情感和物象相结合的艺术构思论,并作了进一步的发展。 《中古文学理论范畴》令人信服地证明:文学理论概念、范畴在中古时期大量产生,正是因为文学的内部规律和外部规律在这一时期得到了全面的总结和深入的阐释。品读詹福瑞的这部新著,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古文学理论范畴的发展,适应着文学的发展以及作家、批评家对文学性质的认识的提高,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两汉是文学初步自觉阶段。这个阶段,由于文士的独立存在,辞赋的兴起,“文章”概念内涵的日趋专一化,文学“丽”的特色虽然被揭示出来,但文学创作的一些内部特征和规律还没有进入批评家的视野。因此,文学理论仍如先秦集中于对其性能的探讨。批评家热衷于从文学的社会作用、功能和价值来认识文学的性质。“诗言志”仍然是被不断修补和完善的主要理论范畴。 魏晋是文学自觉的阶段。这个阶段,文学创作继《诗经》、 《楚辞》之后,产生了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建安文学和正始文学,以及“三曹”、“七子”和陶渊明。这个阶段,诗占据着文坛的主导地位。文向诗靠拢,出现了骈文;赋向诗靠拢,出现了骈赋。与此相适应,文学的内部规律得到了认识和总结。随着文学观念的转型,作家、批评家对文学的性质有了新的认识,提出了“诗缘情”的概念,使之成为与“诗言志”并行的两大诗歌理论系统。随着文学的抒情个性的被认识,对文学体裁的分类与规律要求,文学创作中的艺术想象,文学表达的形式技巧以及文学风格与创作个性的关系,都初步得到阐释。然而限于理论概括能力,这个阶段除“文气”这一影响深广的理论范畴外,并没有提出更多的理论概念、范畴。 齐梁是第三个阶段,是文学自觉后的收获期。这个阶段,产生了《文心雕龙》、 《诗品》等重要文学理论批评著作。尤其是《文心雕龙》,体大而思精具有极强的理论概括性和系统性,是矗立在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的一座丰碑。文学的内部规律和外部规律在这个阶段得到全面的总结和深入的阐释,并且创造了一大批文学理论概念、范畴。神思、体性、风骨、隐秀、通变等,都是齐梁时期提出来的。文学理论范畴的大量产生,是文学自觉的突出标志,也是文学理论批评家思维能力大幅度提高的表现,他们已经有能力对纷纭繁杂的文学现象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并用最精简的名称概括外延甚广的理论内涵。 《中古文学理论范畴》在纵向勾勒文学理论范畴 — 3 5 1 —

古典文学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古典文学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郭英德 在进入正题之前,我想首先应该说明什么是目的?什么是意义?简单地说,目的是人类的文化实践所要达到的目标或终点,是人在活动之前意识预料到的、思想上预先设计的活动结果,是人们文化实践活动在观念上的内在动机。而意义,在广义上指的是人的实践活动的作用和价值。 我认为,古典文学研究的目的有三个层次,这就是:第一,客观认知;第二,审美阐释;第三,评价思辨。客观认知要回答的是“什么”(What),审美阐释要回答的是“怎么样”(How),而评价思辨要回答的则是“为什么”(Why),它们分别属于人类认识的知性、感性、理性三个层次。 那么,在古典文学研究中,客观认知、审美阐释和评价思辩三者究竟有着什么样的内涵和特色呢?我们不妨以生活中的苹果为例,稍加说明。 每一个苹果都有不同的形、色、香、味,依据不同的方面,或者综合这四个方面,我们可以对它作定性研究,分别指出它在形、色、香、味四个方面的特点。我们还可以进一步考察:这一个苹果是什么品种?它摘自何处?摘自何时?怎么被摘下来的?又怎么被运出来、卖出来的?就这些方面,我们可以对苹果作定位研究。定性和定位,这就是对单个的苹果这一研究对象的客观认知,这是研究的第一个层次。 那么,当你看到这个苹果时,它给你带来什么样的审美联想呢?从苹果的形状和颜色,你可以联想到娃娃的脸,说“她长着一副苹果脸”,或者说“她的脸红得像苹果一样”。从苹果的香气,你可以联想到一股幽淡的清香,说“远处飘来苹果似的香味”。从苹果的滋味,你可以联想到一种甜美的滋味,说“生活像苹果一样甜美”。这是一种审美的联想——由于苹果是美好的食品,所以总是联想到美好的事物;这是是一种审美的超越——超越了苹果这一客观事物、客观实体,从人与苹果的关系中寻求比喻和象征;当然这也是一种审美的愉悦——从种种比喻和象征中获得知识的满足和智慧的发现。这种审美阐释,是研究的第二个层次。 不过你还可以进一步追问和思考:这一个或这一品种的苹果有什么特殊的用途?有什么特殊的价值?这一个或这一品种的苹果同其他些个的苹果或其他品种的苹果相比较,有什么异同?它在苹果发展史上具有什么样的意义和价值?如此等等。当你在对这一个或这一品种的苹果进行评价阐释的同时,便是在探讨这一个或这一品种的苹果的意义了。这是研究的第三个层次。 为了更具体地说明客观认知、审美阐释和评价思辨三者在古典文学研究中各自不同的特征,我在这里举一首诗歌的研究作为简单的例证。 杜甫有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歌——《望岳》,诗写道:“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古代文学史题库清代文学

古代文学史题库清代文学 Revised by BETTY on December 25,2020

第八编清代文学 第一章清初诗文的繁荣与词学的复兴 一、解释:1、梅村体 2、神韵派 3、浙西词派 二、填空 1、清初的重要诗派有王世祯为代表的,钱谦益为代表的,吴伟业为代表 的。 2、清初的、、诸家,既是重要的思想家,也是当时文坛的主将。 3、清初散文三大家指侯方域、、。侯方域的散文以见长,名篇有 和。 4、“岭南三大家”是指、和。 5、“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是的诗作中的名句。 6、清初重要词派有以朱彝尊为代表的,以陈维崧为代表的,另有自成一格的着名满族词人。 7、吴伟业以为宗,其诗歌的主要内容为和,他最大的贡献在七言歌行 体,代表作是。 8、钱谦益建立起“”的真情论,主张兼采,创建诗派,其代表作 为。 三、简答 1、略述顾炎武诗歌表现的爱国思想。 2、清初有哪些较重要的词人和词派? 3、清初有哪些重要的诗派其文学主张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四、论述 1、试述钱谦益诗歌创作的成就和影响。 2、试述吴伟业诗歌创作的成就。 第二章清初戏曲与《长生殿》、《桃花扇》 一、解释:1、苏州派

2、“一人永占” 3、南洪北孔 4、《闲情偶寄》 二、填空 1、《闲情偶寄》是的戏曲论者,其中、两部分,分别是戏曲创作和表演的理论论述。 2、传奇《双熊梦》又名,作者是;《钧天乐》的作者是,《风筝误》的作者是,《秣陵春》的作者是。 3、《长生殿》的作者和《桃花扇》的作者并称为,对《长生殿》的创作影响较大的前代作品有白居易的和元代的杂剧。 4、《桃花扇》是以和的爱情故事为线索,反映兴亡的历史剧。 5、李渔擅写剧,体现其的创作宗旨,作剧十种,总题为。 为其代表作。 三、简答 1、清初剧坛上主要有哪几类作家不同风格的创作? 2、简述《清忠谱》的思想内容。 3、《长生殿》的结构有什么特点。 4、简述《长生殿》的艺术成就。 5、《桃花扇》是怎样“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的? 6、简述《桃花扇》人物形象塑造的艺术成就。 四、论述 1、试析《长生殿》的主题思想。 2、试析《桃花扇》中李香君形象。 第三章清初白话小说 一、解释:才子佳人小说 二、填空 1、清代小说创作总体上已由改编迈入的阶段。

中国古代文学经典赏析期末

中国古代文学经典赏析 1.“古体诗”与“近体诗”概念辨析 (1)区别: 近体诗就是格律诗,包括绝句和律诗,也称为今体诗(相对唐宋而言)。在唐 以前的诗称为古体诗(不包括所谓的“齐梁体”),还有唐以后不合近体的诗也称 为古体诗。总的来说可以从句法、用韵、平仄上来区别。 在句法上:古体诗每句的字数不一,每首诗的句数也可以不一样。而近体诗只 有五言和七言两种,其中每首四句的为绝句,每首八句的为律诗,每首超过八 句的为排律或称为长律。 在用韵上:古体诗每首可用一个韵,也可以用二个或二个以上的韵,也就是说 可以在一首中换韵。而近体诗每首只可以用一个韵,再长的排律也不可以换 韵。古体诗可以在偶数句押韵,也可以在奇数句偶数句都押韵。近体诗只在偶 数句上押韵(除第一句可押可不押)。古体诗可用平声韵也可用仄声韵。而近 体诗一般只可用平声韵。 在平仄方面:古体诗不讲究。而近体诗是十分讲究的。 在律诗中,第一、二句为首联,三、四句为颔联,五、六句为颈联,七、八句 是尾联。颔联和颈联必须句形一样,词性相对,平仄相反,十分工整。实际上 三、四,五、六就是二副绝好的对联。 古体诗是与“近体”相对而言的诗体。 近体诗形成以前,除楚辞体外的各种诗歌体裁,也称古诗、古风。古体诗格律 比较自由,不拘对仗、平仄,押韵宽,除七言的柏梁体句句押韵外,一般都是 隔句押韵,韵脚可平可仄,亦可换韵,篇幅长短不限,句子可以整齐划一为四 言、五言、六言、七言体,也可杂用长短句,随意变化,为杂言体。 五言和七言古体诗作较多,简称“五古”、“七古”。杂言有一字至十字以上,一 般为三、四、五、七言相杂,而以七言为主,故习惯上归入七古一类。汉魏以 来乐府诗原是配合音乐的,有歌、行、曲、辞等。唐人摹仿前代乐府而作,有 沿用乐府古题的,如李白《蜀道难》,有即事名篇另立新题的,如杜甫“三吏”、 “三别”,白居易《新乐府》,都已不合乐,实属古体诗范围。另外,唐以前即有 以四句为单位的绝句,或称“古绝句”,唐时也有作者,与讲究平仄的近体绝句 不同,也属古体诗一种。 (2)联系: 古体诗在发展过程中与近体诗有交互关系. 南北朝后期有一部分诗作开始讲求声律、对偶,但尚未形成完整的格律,是古 体到近体间的过渡形式,或称“新体诗”。唐代一部分古诗有律化倾向,如王勃 《滕王阁》为古体诗,但它平仄合律,全篇八句,在声律上近似分押仄、平两 韵的两首七言绝句。唐代律诗格律定型之后,诗人们的古体作品中更常溶入近 体句式。如王维、李颀、王昌龄、孟浩然等人的五古中颇有律句、律联。歌行 体如白居易《长恨歌》、《琵琶行》等名篇中,也有不少句子是入律的。而有的 诗作者则有意识与近体相区别,多用拗句,间或散文化,李白、杜甫、韩愈等 均有所创造。后来明、清学者自觉注意到古诗溶入律句和用拗句避律的现象。

比较文学试题及参考答案

比较文学试题 梁锋 一、单项选择(每小题2分,共20分) 1、“比较文学”一语中的“文学”一词的含义实际上只是()的意思。 A. 文学作品 B. 文学创作 C.文学研究 2、“诗学”概念起源于() A.古罗马 B.古希腊 C.古埃及 3、我国文学史上将诗歌和科学完美结合的杰作《天问》的作者是()。 A.屈原 B.李白 C.苏轼 4、对中国古代文学影响最大的外来宗教是()。 A.基督教 B.佛教 C.伊斯兰教 5、《文心雕龙》的作者是() A.刘勰 B.钟嵘 C.司空图 6、“五四”时期,我国的文学翻译把哪国文学放在第一位() A.美国 B.俄罗斯 C.英国 7、下列套话中,哪个不是中国人用来描绘日本人的() A.倭寇 B.小日本 C.鹰钩鼻 8、杨贵妃和“埃及艳后”克里奥佩特拉两个文学形象可作()研究 A.阐发 B.接受 C.平行 9、古希腊的悲剧大多属于() A.命运悲剧 B.性格悲剧 C.形而上悲剧 10、《管锥编》的作者是()。 A、钱仲书 B、鲁迅 C、郭沫若 二、多项选择(每小题3分,共15分) 11、既从事文学创作,又对佛学有精湛研究的代表性文人包括() A.王维 B.谢灵运 C.李白 D.杜甫 E.白居易 12、古代中国涉及文学分类的着作有() A.《典论论文》 B.《昭明文选》 C.《文章辨体序说》 D.《文体明辨序说》 E.《文章流别论》 13、“柳郎中词,只好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这句话提到的两位词人是() A.辛弃疾 B.柳永 C.李清照 D.苏轼 E.陆游 14、比较文学的基本特征有() A、开放性 B、综合性 C、跨越性 D、讽刺性 E、赞扬性 15、西方悲剧大致可分为哪几类() A.命运悲剧 B.性格悲剧 C.社会悲剧 D.形而上悲剧 E.悲喜剧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5分) 16、形象学17、平行研究18、母题 四、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9、比较文学的三大学派及其基本特征: 20、简述主题与母题的关系。 五、论述题(30分) 21、怎样对待“世界性”与“民族性”的矛盾

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方法

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方法(莫砺锋教授演讲) 莫教授以南京大学为例进行演讲,多次提及程千帆先生。 两大主要问题: 一、功底欠厚 二、眼光欠佳 一、功底欠厚 莫先生现身说法,以他当年读研实例说明。 当时南大研究生物质条件欠佳,书籍都摆在床上,可谓“年年岁岁一床书”(《长安古意》句)。程先生来研究生寝室视察,看到他们书籍欠缺(莫先生只有几本古代文学专业书,还有一半是外文专业书。莫先生本科外语专业出身),不是很满意,便开出书目而且还拨款给他们买书。 (一)语言文字功底——极重要 初入南大读研,程千帆先生要求每位研究生写三篇自传: 汉语白话文一篇、汉语文言文一篇、外语一篇 1、汉语文言文 《礼记·学记》“一年视离经辨志”辨志:郑玄注“谓别其心意所趣乡(同‘向’)也” 2、外语 南大许多古代文学教授外语水平出类拔萃,出访哈佛燕京学社。而其他学校的代表多是外国文学、外国史教师。 在学术已成为世界性活动的当今,即使是中国古代相关研究也和世界密不可分。选题勿重复,观点勿冲突。 E.G.域外汉学家宇文所安教授著作虽有译本,但还是读原著为好。 主张读一手文献。 3、汉语白话文 古代研究者勿轻视。因为这反映出一个人的表达能力。标准:清晰、简明、文从字顺、优美。 E.G.闻一多先生《唐诗杂论》,观点、见解、文笔俱佳。 (二)读书 以朱子为例。《朱子语类》“论读书之法”类将读书喻为“煎汤剂”(中药)“煮物”。 1、广泛涉猎——“猛火” 勿为论题所限 研究唐代文学也要了解先唐文学,以此了解唐人文化基础。E.G.《文选》 诗学、史学、哲(经)学。了解时代背景。 2、精细研读——“文火” 体会、涵泳

黄季刚(侃)先生细读者20余部。 若能记诵,则受用无穷。 E.G.1学问狂。戴东原(震)先生背诵十三经注疏。 E.G.2马茂元先生《唐诗选》乃当代学者唐诗选本最优者,据传他会背1万余首唐诗。 E.G.3王国维先生:韦庄《秦妇吟》使其当时曝得大名,有“《秦妇吟》秀才”之称。但由于作者担心遭公卿抨击而要求子孙从文集中删去,全诗失传,后近代学者众人得法藏(“伯”号)敦煌文献卷子,见一长诗,无人识得。王先生见诗中两句,立知此是《秦妇吟》全文。原因:五代孙光宪《北梦琐言》中载“内府烧为锦绣灰,天街踏尽公卿骨”句,王先生据此判断。——博览群书之故。(三)文献学(校雠学) 以书本为处理对象。 陈垣先生《史源学杂文》其孙陈智超序提及陈老先生当年课前引《诗经·郑风·扬之水》“无信人之言,人实诳女(同“汝”)”。 1、搜集材料 (1)完整程度 必看作者全集 E.G.1王力先生《汉语诗律学》中,提及《全唐诗》中唐诗“犯孤平”现象仅有三例。 下苦功,成就高。 E.G.2 钱锺书先生《宋诗选注》选吕本中《兵乱后杂诗》(组诗)“五”首之三,但实是二十九首。原因在于方回《瀛奎律髓》对此组诗已经二十九选五。 (2)真伪——极重要 莫先生读《全唐诗》,先读到宫廷诗时昏昏欲睡,至卷三八王绩诗使其眼前一亮。卷三八王绩《在京思田园见乡人问》20余句(风格类似王维《杂诗》) 此诗见于敦煌手抄本《王无功文集》。 但《全唐诗》卷三八又有一诗《答王无功<在京思田园见乡人问>》,作者朱仲晦,唐无此人生平资料,但朱熹字“仲晦”,实是南宋诗歌被误收入《全唐诗》。这是一种“异代对话”,如屈原《天问》、柳宗元《天对》。 选题难——一流、二流诗人几乎已被论尽。 《全唐诗》卷四六七有牟融一人诗作占全卷,60余首,从数量来看,适合做硕士论文。此人似乎是张籍、朱庆馀同时人,但唐代查无此人,仅汉代有同名《理惑论》作者。 ——此人诗作是明代书商伪造,《全》不察,误收。 平时阅读也要考虑版本。 E.G.《唐诗三百首》无李贺诗。莫师在为理科本科生上公共选修课时凭黄巢二首《咏菊》断定学生所持《唐诗三百首》为伪书。(因乾隆朝文字狱极盛) 莫师对清代(尤其中期)评价不高,反对影视剧过度美化。

古代文学清代课堂笔记

1.王士祯“盛世”诗人代表,提出了神韵说。王士祯的诗歌意境方面,冲淡闲远,诗歌语言方面含蓄凝练,其诗空灵淡泊、富有诗情画意,但在内容上比较贫弱,代表作《秦淮杂诗》。 2.沈德潜的“格调说”。 他的主张主要有两点: 一是诗歌抒发的思想感情要符合封建正统观念的要求,所以是做必须温柔敦厚。 二是创作方法上要学古体,近期要宗盛堂。 他的理念是前后七子理论的发挥,诗歌多歌颂功德之作。 3.翁方纲“肌理说” “肌理”含有文理与义里两个方面:文理及形式,义理即思想意义,以反对二者截然分开。其中义理主要与学问相联系,所以他的诗是学问学。 4.袁枚“性灵说” 袁枚,号简斋,钱塘人。 写诗倡言“性灵”,不拘格套,与公安派主张相似。 5.骈文中兴 清中叶出现大批骈文作家,代表作家有汪中,代表作品有《哀盐船文》。 6.桐城派 清初散文三大家:侯方域、魏禧、汪琬 桐城派是清代中期的一个著名的散文流派始于方苞,成于姚鼐。 “言有物”是作文章要符合道统,为文的目的是要通经明道:“言有序”是文章要符合文统。要与好文章必须学习古人的法则。道统与文统的结合是桐城派古文的最高境界。7.具有反清思想的明朝“遗民”诗人: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 江左三大家:吴伟业、龚鼎孳、钱谦益 【背诵默写】 你道翠生生出落的裙衫儿茜,艳晶晶花簪八宝填,可知我常一生儿爱好是天然。恰三春好处无人见。不提防沉鱼落雁鸟惊喧,则怕的羞花闭月花愁颤。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白)恁般景致,我老爷和奶奶再不提起。(合)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梦回莺啭,乱煞年光遍。人立小庭深院。炷尽沉烟,抛残绣线,恁今春关情似去年? 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停半晌,整花钿。没揣菱花,偷人半面,迤逗的彩云偏。步香闺怎便把全身现! 10.《桃花扇》的思想内容 剧情:《桃花扇》共44出,分上下两本。剧本写的是南明王朝的覆亡史。 思想内容 (1)深刻的揭露和批判南明王朝统治集团内部矛盾以及政治上的腐败。(马士英、阮大铖、许定国、左良玉、史可法) (2)《桃花扇》对复社文人的态度,反映了作家的政治理想。(通过男主人公侯方域的形象,作家赞成复社文人建立清明廉洁政治的主张和反对权奸的正义斗争。) (3)以极大的同情和憧憬歌颂了李香君、柳敬亭、苏昆生等歌姬艺人。 (4)《桃花扇》作为南明王朝的覆亡史,不可避免地要写到抗清斗争。(孔尚任以极大的崇敬描写了史可法死守扬州的壮烈斗争。) 艺术成就 (1)善于对历史事件进行集中提炼,构成戏剧冲突,在冲突中刻画出具有鲜明性格的人物形象,是《桃花扇》艺术上的突出成就,《桃花扇》的主要人物、主要情节都有事实依据。

安徽师范大学 古代文学史复习思考题

1.名词:元曲,元杂剧,旦本,末本。 2.元代文学的特点和成就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3.元杂剧的体制特征主要有哪些? 4.元杂剧兴盛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第一章关汉卿及其创作 1.为什么说关汉卿是元杂剧的奠基人? 2.关汉卿杂剧的艺术成就主要有哪些方面? 第二章元代其他杂剧作家 1.《西厢记》题材的流变情况如何? 2.白朴的《墙头马上》、《梧桐雨》各写了什么内容? 3.马致远《汉宫秋》的主题是什么? 4.元杂剧衰微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5.《倩女离魂》的情节有何特点? 第三章南戏 1.名词:南戏,南戏之祖,荆刘拜杀。 2.南戏和北杂剧在体制上有什么不同? 3.何谓四大戏文?它们在题材内容方面有何共同点? 第四章元代诗文 1.名词:元散曲。 2.散曲与词有何异同? 3.元散曲与元杂剧的关系如何? 1.名词:章回小说。 2.明代文学的主要特征如何? 3.明代长篇小说繁荣的原因和特点是什么? 4.明代长篇小说有哪些主要类型? 5.章回小说的文体特征是什么? 第一章《三国志演义》的成书与流传 1.名词:历史演义。 2.《三国志演义》的题材主要来源于哪些方面? 3.嘉靖本《三国志演义》和毛本《三国演义》在体式上有什么区别? 第二章《水浒传》的成书与流传 1.名词:英雄传奇。 2.《水浒传》的成书与《三国演义》有何相似之处? 第三章明代诗文 1.名词:台阁体,茶陵派,前后七子,唐宋派,公安派,竟陵派。 2.前后七子的文学复古有何得失和影响? 3.唐宋派的文学创作和他们的文学主张是否一致?请举例说明。 第四章《西游记》的成书与流传 1.名词:神魔小说。

2.《西游记》成书过程中有哪些重要的典籍和文学作品? 第五章明代短篇小说 1.名词:话本,拟话本,“三言二拍”,“灯话三种”。 2.什么是话本?话本和拟话本的重要区别是什么? 3.明代白话短篇小说兴衰的原因何在? 第六章明代戏曲 1.名词:明代传奇,明代中期三大传奇。 2.明代杂剧的演变趋势是什么? 3.明代三大传奇戏的题材有何特点和意义? 第七章汤显祖与《牡丹亭》 1.名词:沈汤之争,吴江派,临川四梦,临川派。 2.如何评价“沈汤之争”? 3.汤显祖为什么说“一生四梦,得意处唯在牡丹”? 清代文学绪论 1.清代学术思想的基本走向如何?它对文学思想有何影响?2.清代文学的基本特征和主要成就是什么? 3.名词:才子佳人小说。 4.李渔的拟话本小说有何艺术创新? 5.明清才子佳人小说的情节有何共同特点?其意义如何? 第一章清代诗词 1.名词:梅村体,神韵说,格调说,肌理说,性灵说,浙西词派,阳羡派,桐城派,桐城三祖。 2.清初诗坛创作有哪些主要成就? 3.如何理解清词的中兴? 4.清初“学人之文”和“文人之文”有何区别? 5.桐城派理论主张和散文创作有哪些主要内容? 第三章清代戏曲 1.名词:苏州派,一人永占,南洪北孔,地方戏。 2.清代戏曲创作走向如何? 3.“家家收拾起,户户不提防”是什么意思? 第四章蒲松龄与《聊斋志异》 1.蒲松龄的生活经历对他的小说创作有何作用? 2.《聊斋志异》与《阅微草堂笔记》的创作理念有何不同? 第五章吴敬梓与《儒林外史》 1.吴敬梓的家庭环境和个人经历对他创作《儒林外史》有何影响? 2.《儒林外史》的文学史意义体现在哪些方面? 第六章曹雪芹与《红楼梦》 1.名词:脂评,红学。 2.《红楼梦》的版本系统主要有哪两大类?各自的特征是什么?3.红学有哪些主要流派?你如何评价?

比较文学第三章

第三章平行研究 第一节类型学 一、类型学的定义与特征 1、在世界文学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一些产生于不同时空、文化、民族、语言背景下的文学现象,彼此之间并无事实联系,或虽有所接触而并未构成其内在动因,却往往存在着或明晰或隐微的共通处和契合点,类型学(typology)研究的目标就是对这种相似的文学现象加以联类比照,在寻觅整体文学演进通则和规律的同时发掘出相似类型表象下深层次的文化差异。 2、类型学中的“类型”是指具有某种通约性特征的文学要素,这种“类型”的构成虽然不排除作家作品渊源及流传的接触影响的情况,但绝大多数是其间并无事实联系存在的,所以,比较文学学者一般将类型学划入平行研究范畴之内,类型学成为比较文学平行研究中最基本也最常见的一种研究方式。 3、类型学的学科渊源 俄国比较文艺学之父、“历史诗学”奠基人亚历山大·维谢洛夫斯基一生致力于建立科学的总体文学史的学术理想,这种历史诗学理论对日后以日尔蒙斯基、康拉德、赫拉普钦科等为代表的独树一帜的俄苏比较文学历史类型学研究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就整体而言,俄苏学派历史类型学研究的方法论与美国学派倡导的平行研究宗旨非常相近,从较宽泛的意义上讲,平行研究对于跨越国界、民族、语言、文化的无事实联系的相类似的文学现象的联类比较亦可称作类型学研究。俄苏学派的历史类型学研究则旗帜鲜明地反对“欧洲中心论”,重视东西方文学之间的比较研究,认为真正的总体文学必须把整个人类文明的文学全都纳入研究的轨道,其学术视野远比美国学派弘通。 二、类型学的基本研究范畴 类型学的研究范围广阔,角度多样,大体而言,我们可以将类型学的基本研究范畴分为内容题材、人物形象、表现手法、思潮流派四个方面。 (一)内容题材的类型学相似: 如古罗马作家奥维德《变形记》中有一个关于皮格马利翁的故事,皮格马利翁狂热地爱上了自己雕刻的一尊美丽的少女像,祈求爱神将其赐予自己为妻,爱神满足了他的要求,令他美梦成真。唐杜荀鹤的《松窗杂记》记载了进士赵颜苦恋一幅画中的丽人并与之终成眷属的故事,与皮格马利翁的故事颇有神似之处。(二)人物形象的类型学相似: 如《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和莱蒙托夫的《恶魔》都描写了一个强有力的精灵如何奋起反抗宇宙间的秩序。 (三)表现手法的类型学相似: 《红楼梦》里的大观园、《莫比·迪克》里的大海、《哈克贝里·芬》里的密西西比河都提供了一个和外界开放世界相对的封闭世界,每本书的主角(贾宝玉,哈克贝里·芬,埃哈伯)都选择了一个封闭的世界而背离了那开放的世界,以追求自己认为最有价值的东西,这是三部名著所体现出的共同的结构原则。 (四)思潮流派的类型学相似: 思潮流派的类型学相似现象在文艺复兴以来的欧洲文坛有最典型的体现。如西班牙的贡戈拉风格、英国的夸饰风格、法国的典雅文学、德国的夸张风格等,存在

古代文学研究论文

古代文学研究论文 一、完善课程体系 依据人文素质教育理念,在原有课程体系基础上修改和完善,无需另建一套课程体系,而是使新增设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与原有的课程相互照应,融于同一个大的课程体系中, 形成一个有机的课程整体,使课程结构更合理、更科学。具体如下:一是在通识课程中增 设最基本的人文素质教育必修课程,如人文素质教育通论、现代社交礼仪、美学与美育、 中国通史、古典名著导读与鉴赏、实用书法书写与欣赏、世界名曲欣赏等,并给予相应的 学分。二是结合学科课程渗透人文素质教育。如古代文学教师可以结合专业必修课、专业 选修课、公共选修课等在教学中对文学院以及全学院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三是根据专 业特点开设与其相对应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可以在专业必修课中增设相应的专业人文素 质教育课程,并给予相应的学分,如开设哲学史、戏剧史、教育史等。 二、调整教学内容 这是强化大学生素质教育与培养的关键。文学是民族文化的魂魄,中国古代文学披露 的是华夏民族的精气神、炎黄子孙的奋斗史、华夏江山的正气歌,其中蕴含着深厚的人文 精神财富。古代文学教学内容要彰显人文素质的精华。既要固守文化传承,使古代文学的 精华得以继承和发扬,培养深厚的人文底蕴,还要强化古代文学中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古代文人提出众多创新思想:“守旧无功”“质疑问难”“濯去旧见以来新意”“不泥古”等。古代文学中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成为培养创新人才精神上的根基和文化价值取向,古代文学把创新作为新型人文人才的培养目标,使学生树立创新意识,与时俱进。更要关 注情商教育,培养现代人文精神。提升思想境界,发展健康个性,塑造健全人格,使之成 为学生面对社会压力、人生挫折的动力源泉。 三、建设师资队伍 教师是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主导,师者深厚的人文素质储备,是教师队伍建设的关键。师者应具有广博而深厚的文化底蕴,融文学、史学、哲学、艺术、审美、天文、地理等各 领域为一炉,以敏锐深邃的时代感受,形成对生命、对生活、对社会的独特体悟。教师的 人文素养,便是教之内功、师之根本。师资队伍建设,要注意师资来源,应尽量从本校现 有的授课教师中挑选,个别的可外聘;师资培训,可采取校内、校外两种方式。从事必修 课和专业课讲授的教师可参加校外举办的高级培训班或培训中心的学习。一般的授课教师 要参加校内普通培训班的学习,以了解人文教育的指导思想、基本内容、基本方法等知识,提高全体教师的人文素养和教育水平。 四、营造文化氛围 重视社会实践环节,拓展人文素质教育的培养空间。校园环境的文化氛围,对学生人 文素质教育与培养具有强大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开展多元文化活动,使学生的人格得到塑造,个性得到发展,精神得到升华。如请专家学者作系列人文讲座或学术报告,引导学生

中国古代文学史题库清代文学

第八编清代文学 第一章淸初诗文的繁荣与词学的复兴 一、解释:1、梅村体 2、神韵派 3、浙西词派 二、填空 1、淸初的重要诗派有王世祯为代表的_____________ ,钱谦益为代表的___________ ?吴伟业为代表的_________ 0 2、淸初的__________ 、 __________ x ___________ 诸家.既是重要的思想家.也是当时文坛的主将。 3、淸初散文三大家描侯方域、__________ 、 __________ 侯方域的散文以___________ 见长.名篇有和_________ 4、"岭南三大家'、是抬______ 、__________ 和_________ 。

5、“恸哭八军俱编素,冲冠一怒为红颜''是的诗作中的名句。 6、清初重婆词派有以朱林瞠为代表的__________ ?以陈维糕为代表的_________ ?另有自成一格的著名满族词人____________ > 7、吴伟业以______ 为宗?氏诗歌的主要内容为__________ 和__________ ,他最大的贡献在七有歌行体,代农作是______________ : 8、钱谦益建立起“___________ “的真怙论,主张兼采 ________ ?创建___________ 诗派.其代表作为_____________ 。 三、简答 1.略述顾炎贰诗歌表现的爱国思想。 2、清初有哪些较重要的词人和词派? 3.清初有哪些重要的诗派?其文学主张的基木内容是什么?

四、论述 k试述钱谦益诗歌创作的成就和影响。 2.试述吴伟业诗歌创作的成就。 第二章淸初戏曲与《长生殿》、《桃花扇》-X解释:1、苏州派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介绍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介绍 《列子》:相传为战国时郑国人列御寇所作。书中还保存了一些先秦时代优秀的寓言故事与神话传说,如《愚公移山》、《歧路亡羊》等,想象丰富,清新活泼。 《史记》:西汉司马迁著,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原名《太史公书》,共一百三十篇,分为“八书”、“十表”、“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它记载了黄帝到汉武帝时长达三千年的历史,其人物传记开我国史传文学的先河。《史记》就是古代散文史上的一座丰碑,给后人以无尽的启示与深远的影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四书”、“五经”:“四书”即《论语》、《大学》、《中庸》、《孟子》; “五经”为《诗》、《书》、《易》、《礼》、《春秋》。“五经”再加上《论语》、《孝经》为“七经”。 《楚辞》: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由于诗歌的形式就是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加工形成,篇中又大量引用楚地的风土物产与方言词汇,所以叫“楚辞”。《楚辞》主要就是屈原、宋玉等人作品,就是西汉末年刘向搜集辑录而成。后人又称楚辞为“骚体”。《楚辞》对后世文学影响深远,不仅开启了后来的赋体,而且影响历代散文创作。就是我国积极浪漫主义诗歌创作的源头。 《诸子集成》:原国学整理社辑,本书辑录先秦到南北朝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小说家等各学派代表作品二十八种。 《国语》就是我国最早的国别体史书,共二十一卷,传为左丘明所著。全书按不同国家记载史事。《国语》与《左传》明显的区别就是:《国语》分别不同国家,以记言见胜;《左传》则按年代编号,长于记事。 《吕氏春秋》:又名《吕览》,先秦杂家的代表著作,由战国末秦相吕布韦集合门客编成,全书共二十六卷。此书就是一部理论散文最早的总集。 《诗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通称为《诗》或《诗三百》,到了汉代,儒家奉它为“经”,才称《诗经》,共305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诗经》就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优良传统的源头,其思想内容与艺术成就,对我国文学,尤其就是诗歌的发展有着深广的影响。诗歌的形成以四言为主,多数为隔句用韵,并普遍运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在章法上具有重章叠句反复咏唱的特点。 《古诗十九首》:无名氏作,它继承了乐府民歌中抒情诗的技巧,又吸收了《诗经》、《楚辞》的营养,用自然、朴素的语言表达深挚的感情,它代表了汉代五言诗的艺术高峰。

中国古典文学研究生阅读书目

中國古典文學研究生閱讀書目一先秦兩漢書目 十三經註疏阮元中華書局1957年用四部備要本重印全四十冊 中華書局1982年用原世界書局縮印本影印全二冊 四書章句集註四部備要本 論語譯註楊伯峻中華書局1981年脩訂重印論語新解錢穆 孟子譯註楊伯峻中華書局 孟子正義焦循 墨子閒詁孫詒讓中華書局1954年重印 老子本義魏源中華書局1955年重印 老子校詁馬敍倫中華書局1974年版 重訂老子正詁高亨中華書局1959年版 老子校釋朱謙之龍門書局1958年版 中華書局1963年新一版 老子新譯任繼愈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莊子解王夫之中華書局1981年重印 莊子集釋郭慶藩中華書局1978年重印 列子集釋楊伯峻龍門聯合書局1958年版 中華書局1979年版 管子集校郭沫若、聞一多、許維遹科學出版社1956年版 荀子集解王先謙 韓非子集釋陳奇猷中華書局上海編輯所1958年版 韓非子集釋補陳奇猷中華書局上海編輯所1961年版 呂氏春秋集釋許維遹古籍刊行社 春秋左傳集解杜預註孔穎達疏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 春秋左傳註楊伯峻中華書局1981年版 左傳譯文沈玉成中華書局1981年版 春秋左氏傳舊註疏證中國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科學出版社1958年版 國語韋昭註二十一卷顧廣圻四部叢刊影印本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新校點本 戰國策高誘註三十三卷(宋)姚宏校正續註士禮居仿宋刻本武昌局繙刻本顧廣圻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新校點本 詩三家義集疏王先謙 毛詩正義孔穎達見十三經註疏 詩集傳朱熹上海古籍1980年版 詩經通論姚際恆中華書局1958年版 詩義會通吳闓生中華書局上海編輯所1959年版 詩選與校箋聞一多收入《聞一多全集》選刊之四 詩經選余冠英人民文學出版社1956年版

古代文学明清名词解释

繁本和简本:指的是《水浒传》的版本可分为两大系统。繁本文繁事简,均无平王庆、田虎情节。简本文简事繁,有平王庆、田虎事。 吴中四杰 高启、杨基、张羽、徐贲 台阁体:指明永乐至成化年间,以当时馆阁名臣杨士奇,杨荣,杨溥等为代表的一种文学创作风格.他们的诗文内容大多比较贫乏,多为应制,题赠,酬应而作,题材常是"颂圣德,歌太平",艺术上追求平正典丽,是诗歌发展的逆流. 三杨 杨士奇、杨荣、杨溥 茶陵派:明代成化、正德年间的诗歌流派,因该派首领李东阳为茶陵人,故称。承前启后,成为台阁体向前后七子复古运动之间的过渡,于诗文变化,颇有影响。明成化之后,日见严重的社会弊病已与粉饰太平的台阁体不相容。于是以李为首的一派起而振兴诗坛,以图荡涤台阁平正醇实的诗风。他们主性情,反模拟,推崇李杜,不拘一格;并且重视诗歌的声调、节奏、法度、用字,要以不同的风格代替台阁体。但在创作实践中,李东阳的诗文未脱离台阁之气。但是其离开台阁体的作品,如《白杨行》《马船行》等,颇有生活气息。茶陵诗人还有彭民望、谢铎、张泰及等。 前七子:是指以李梦阳、何景明为核心,包括康海、王九思、边贡、王廷相、徐祯卿等人的文学群体。他们的文学口号是“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目的在于扫荡台阁体的无聊文风,从而为由“文道合一”向“文”、“道”分离这样有利于文学自身发展的文学走向开启门径。但他们的创作落后于理论,所以没有为其理论提供成功的实践例证。 后七子:是指嘉靖、隆庆时期以李攀龙、王世贞为首,包括谢榛、宗臣、梁有誉、徐中行、吴国伦在内的文学群体。从总体上看,他们一方面继承了前七子关于重视文学自身价值的观点,同时也沿着前七子的复古道路走得更远。但后七子成员之间的文学主张和创作风格具有较大的差异,并不是一个主张和创作实践完全统一的文学流派。 唐宋派:是出现在明代嘉靖年间以反拨李梦阳、何景明为代表的前七子的复古理论为主要目标的文学派别,其主要代表人物有王慎中、唐顺之、茅坤与归有光。他们的基本观点是反对以文采取代“道统”,主张恢复唐宋时期以理学为主导的“文道合一”传统。 四声猿:是徐渭的杂剧作品。《四声猿》,包括四部杂剧《狂鼓史渔阳三弄》、《玉禅师翠乡一梦》、《雌木兰替父从军》、《女状元辞凰得凤》,被誉为“明曲第一”。王骥德《曲律》称《四声猿》为“天地间一种奇绝文字”。 明中期三大传奇:即明中叶李开先的《宝剑记》、梁辰鱼的《浣纱记》和署名王世贞等人的《鸣凤记》的三部传奇作品。它们分别是忠奸剧的定型、历史剧的新篇、时事剧的发轫,三大传奇的出现,标志着明代传奇创作的新时期的到来。 四大声腔

中国古代文学史(元明清文学)试题

中国古代文学史(元明清文学)试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元杂剧作品,取材于唐传奇的是( ) A.《赵氏孤儿》 B.《张生煮海》 C.《墙头马上》 D.《柳毅传书》 2.《陈州粜米》是( ) A.历史剧 B.爱情剧 C.公案剧 D.家庭伦理剧 3.元代“四大传奇”的共同创作倾向是( ) A.针砭时事,揭露现实的黑暗 B.颂扬男女之情的浪漫美好 C.展示人生的变幻无常 D.宣扬道德教化 4.关汉卿的性格和为人特点是( ) A.理想高远,希冀隐逸 B.风流倜傥,桀骜不驯 C.勇猛刚强,杀富济贫 D.修身养性,洁身自好 5.现存的寺公大师创作的《醉义歌》在辽诗中是( ) A.最长的诗 B.最短的诗 C.最早的诗 D.最晚的诗 6.《张协状元》对后来传奇作品的开创性贡献是( ) A.创造戏剧中诗的意境 B.创制以生、旦为主而各领一条线索的剧情结构 C.追求词藻华美 D.采用民歌的朴素风格,并含有滑稽表演的片断 7.明初高启的诗歌风格是( ) A.清新 B.沉郁 C.典雅 D.豪放 8.明代“前七子”的文学主张是( ) A.文道合一 B.独抒性灵,不拘格套 C.文必秦汉,诗必盛唐 D.引古人之精神,以接后人之心目 9.宋濂散文成就最高的是( ) A.写景散文 B.传纪文 C.序文 D.寓言 10.关于《西游记》的主旨,鲁迅提出的说法是( ) A.玩世主义说 B.游戏说 C.诛奸尚贤说 D.滑稽说 11.明代长篇小说《木寿杌闲评》是( ) A.历史演义 B.英雄传奇 C.神魔小说 D.世情小说 12.吴江派戏剧理论的核心是( ) A.注重合律侬腔 B.推崇语言本色 C.强调场上之曲 D.注重文采才情 13.沈德潜的诗歌创作主张是( ) A.师法汉魏 B.师法唐诗 C.师法宋诗 D.兼学唐宋 14.陈维崧的词风是( ) A.师法柳永,以赋为词 B.师法周邦彦,典雅精工 C.师法姜夔、张炎,清空婉约 D.师法苏轼、辛弃疾,豪放苍凉 15.下列文学主张中,与晚明公安派思想相近的是( ) A.性灵说 B.神韵说 C.格调说 D.肌理说 16.《荡寇志》的题材类型是( ) A.历史演义小说 B.公案小说 C.讽刺小说 D.英雄传奇小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