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word版)社会学教程考试重点

(完整word版)社会学教程考试重点

(完整word版)社会学教程考试重点
(完整word版)社会学教程考试重点

社会学教程考试重点

绪论

1、社会学的产生标志:孔德,《实证哲学教程》【选择】

实证方法认为科学的假说必须由经验事实来检验,理论只有得到经验证据的完备支持才可以接受。

2、斯宾塞的观点:社会的进化过程同生物进化一样,生存竞争、

优胜劣汰、适者生存也在社会中起支配作用。

3、迪尔凯姆的观点:社会学具有独立的研究对象,即社会事实,

用社会事实来说明社会问题。

4、社会学学科特点:(1)整体性观点、(2)方法和知识的综合性、

(3)科学性、(4)应用性、(5)建设性和批判性【简答】

第一章社会及其构成

1、社会实在论认为社会本身是真正的客观存在,它是独立于个人,更是超乎于个人的另一个整体。这一整体比它的各个组成部分更大一些,社会有自己的结构和运转规则,而这些规则又不一定反映个体意志。

2、社会唯名论认为只有每个个体的存在才是客观真实的,社会不过是用来称谓一群人的名称而已。它是个人及其行为的一种组合。

3、文化是人类所创造的物质的和精神的成果,它包括人类创造的器物和其他物质产品、技术和知识、规范和习俗、信仰和价值等。【名词解释】

4、文化的结构:文化元素、文化丛、文化模式【选择】

5、文化元素是指文化中的最小而有意义的单位,即它是独立地能反映某种文化意义的东西。

6、文化丛是指由相关的文化元素相互结合而形成的功能单位。【名词解释】

7、文化模式是相关文化丛经过有秩序、有条理的整合而形成的整体。

8、文化的功能:(1)整合功能、(2)导向功能、(3)维持秩序的功能、(4)传续功能【简答】

9、亚文化是指在一定族群范围内处于次要地位的文化。

10、文化相对主义认为,文化没有高低优劣之分,文化之间的差异是相对的,因此不能站在本民族文化的立场上、用本民族文化的价值观念去评论其他民族的文化。

第二章人的社会化

1、社会化的含义:是个人学习群体和社会的文化,发展自己的社会性,把自己整合到群体中去的过程。【名词解释】

2、人的社会化的基本内容:(1)学习生活的基本技能、(2)学习谋生的基本手段、(3)学习社会行为规范、(4)明确生活目标、(5)培养社会角色【简答】

3、社会化结构:家庭、同龄群体、学校、工作单位、大众传播媒介。【选择】

4、心理上的断乳是指少年、青年在其成长的过程中力图脱离家庭及其他方面的监护、独立自主地进入某些社会生活领域,但是他们又经验不足,从而产生的危机状况。

5、继续社会化是人们在基本社会化的基础上,继续学习群体和社会的文化,以适应社会生活、适应角色变化的过程。【简答】

6、再社会化是由于原来的社会化失败或其基本上已不适用,而重新学习社会的价值和行为规范的社会化过程。

7、个性的含义:个性作为个体的稳定的心理特征一般表现为它的倾向性,即在一定的、具体的条件下对个体的某种态度和行动的积极的、选择性的推动。

8、社会个性的含义:建立在个体的个性基础之上,是群体中大多数人共有的个性特点。

第四章社会互动

1、社会行动:指向他人、并以他人的符合自己预想的反应为目的的行为。【名词解释】

2、社会互动(社会相互作用或社会交往):使人们对他人采取社会行动和对方做出反应性社会行动的过程,是发生于个人之见、群体之间、个人与群体之间的相互的社会行动的过程。【名词解释】

3、社会互动的类型:(1)不同行为主体之间的社会互动:人际互动、群体互动(2)不同性质的社会互动:合作、竞争、冲突(3)集体行为

4、集体行为是指缺乏组织的一群人受到某一因素的刺激或影响而形成的众多人的共同行为。

5、集体行为的特征:群体性、非组织性、突发性【选择】

6、拟剧论是从符号互动论中发展出来的、具有自身特点的、说明日

常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相互作用的理论。研究的是人们运用哪些技巧在别人心目中创造印象。

戈夫曼将人们运用各种技巧和方法左右他人,以在他人那里建立良好印象的过程称为“印象管理”。

7、社会交换论:霍曼斯、布劳把人与人之间的互动看作交换行为。霍曼斯—行为主义:一切行为都可以用刺激—反应的公式来表示,不论是动物还是人类行为。

布劳—社会结构:交换的主体可以由个人扩展到群体和社会组织,于是交换也可以创造社会制度和社会结构。

8、社会角色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与人们在社会关系体系中所处的地位相一致、社会所期望的一套行为模式。

9、社会角色的类型:(1)先赋角色与自赋角色、(2)规定角色与开放角色(3)理想角色与实际角色

10、角色扮演是指一个人承担某种社会角色,并按着这一角色所要求的行为规范去活动。

11、角色扮演中的问题:

角色混淆:角色认知不清、场景分辨不清

角色紧张:疲于应付

角色冲突:角色之间、内部出现矛盾

角色失败:未能和无法成功的扮演某种角色【案例分析】

第三章初级社会群体

1;社会群体是指人们生活于其中的群体,是处于社会关系中的一群

人的合成体。

2、社会群体的类型:(1)按群体的规模分类:小群体和大群体、(2)按成员间关系的亲密程度分类:初级社会群体和次级社会群体、(3)按群体内部行为规范的正式程度分类: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4)按群体形成的基本缘由分类:血缘群体、地缘群体、业缘群体和趣缘群体、(5)其他分类:内群体和外群体、参照群体

3、内群体是指一个人所属于的、对其有认同感和忠诚的群体。

4、参照群体也称参考群体,是人们在确定自己的地位时与之进行比较的人类群体,是人们在决定其行为和态度时所参照的群体。

5、初级社会群体的的特征:(1)规模较小、(2)持续的直接而全面的交往、(3)人际关系亲密、(4)非正式控制【简答】

6、初级社会群体的功能:(1)个人社会化的基本场所、(2)个人走向社会的桥梁、(3)满足人的多方面的需要、(4)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5)初级社会群体的负功能:抑制个人发展、损害社会利益【简答】

7、家庭类型:

核心家庭指由一对夫妻及未婚子女组成,主要强调夫妻关系。

主干家庭指由两对以上的均为异代的夫妇及其未婚子女组成。

联合家庭指家庭中任何一代含有两对及两对以上同代夫妻组成。【选择】

第六章

社会组织的特征:1.人们有目的、有意识组织起来的群体2.目标简单、

明确3.组织成员关系不那么亲密4.社会组织成员可替代性强【简答】社会组织的类型:1.帕森斯从社会体系的角度分类(经济生产组织、政治目标组织、整合组织、模式维持组织)2.布劳从组织受惠者的角度分类(互利组织、服务组织、经营组织、公益组织)3.艾兹奥尼从权威性性质分类(强制性组织、功利性组织、规范性组织)

韦伯科层制:1.分工明确2.等级化形成权威体系3.纪律严明有成文规章 4.行政人员因具备专业技能资格而被选中 5.行政人员升迁取决于年资、政绩、上司评价6.行政人员是专职的公职人员,组织中的职务是他们的职业

科层制的功能:1.追求高效率的目标2.成员行为具有准确性、稳定性、可靠性3.能人结构、密切配合、事本主义原则有效保障组织运转

科层制的负功能:1.官僚主义导致目标置换(把规则当作目标)2.按专才选用人员,专家遇到专业范围外的问题束手无策,导致训练出的无能 3.严格分层导致上下级沟通繁琐 4.事本主义导致成员间缺乏情感沟通,影响工作积极性5.彼得原理:官僚制内成员会一级一级爬到他力有未逮的地步

第七章社会阶级与社会阶层

1、马克思的阶级理论

第一、阶级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它与生产力发展的一定阶段相联系,以剩余产品的出现为前提。本质是剥削

第二、阶级是有相同的经济地位和共同利益的社会集团,共同的利益使他们具有共同行动的可能性

第三、阶级内部可以划分为不同阶层,同一阶级的不同阶层在对待问题的态度上有差异,但他们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

第四、阶级斗争是阶级对立的必然产物,当阶级矛盾不可协调时,就可能爆发社会革命。社会革命是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

第五、阶级的消亡有赖于消除阶级产生的基础,消灭私有制和生产力高度发展是阶级消亡的基础。

2、韦伯的社会分层理论:财富经济—经济标准、权力—政治标准、

声望—社会标准【

3、社会分层的功能:(1)功能论、(2)冲突论、(3)关于社会分

层与社会平等问题

4、社会流动的类型:(1)按社会流动的方向划分:垂直流动和水

平流动、(2)按流动主体的特征划分:群体流动和个人流动、(3)按流动的参照基点划分:代际流动和一生流动

5、影响社会流动的因素:(1)社会结构的性质、(2)经济和社会

的发展程度、(3)教育的普及与发展、(4)家庭背景、(5)社

会网络资源【简答!】

6、我国的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

第八章社区

1、社区的来源:滕尼斯写了《社区与社会》一书以论述社会的变

迁。他认为这是两种不同的社会生活状态,其中前者是指由具

有共同习俗和价值观念的同质人口所形成的、关系密切、富有

人情味的社会组合方式。后者是由契约关系和理性意志形成的

社会组合。

2、社区是聚居在一定地域内的、相互关联的人群形成的共同体。

3、社区的构成:(1)以一定的社会关系为基础组织起来的人群、

(2)一定的地域界限、(3)共同的社会生活、(4)社区文化、(5)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简答!】

4、城市化是指人口向城市聚集,城市数量不断增加,城市规模不

断扩大的过程。【名词解释】

5、郊区化是指人口从城市中心区迁移到郊区的现象。

6、逆城市化是城市人口迁往农村居住和农村地区人口增加的现

象。

7、当前我国的城市化战略

城市发展方针: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小城市,积极发展小城市。

我们可以把农村居民过上城市居民那样的生活,即生活方式的城市化称为城式化,这是农村居民的就地“城市化”。

第九章社会制度

1、社会制度的类型:(1)本原的社会制度(经济制度和家庭制度)

与派生的社会制度(政治、教育、宗教制度、社会福利、科学

制度、医疗卫生制度)、(2)正式制度(法律)与非正式制度

(道德、习俗)

2、社会制度的功能;(1)满足人的需要、(2)导向功能、(3)整合

与控制功能、(4)文化传递功能、(5)社会制度的负功能:制

度压制个性、阻碍社会变迁【简答!】

3、负功能是指某一部分行动的后果降低了整体(系统)的适应力

和活力的现象,即消极作用。

4、潜功能是指那些行动者没有预料到和认识到的、有助于系统的

调整和适应的客观后果。

第十章社会问题【案例分析】

1、社会问题是指社会中发生的被多数人认为是不合需要或不能

容忍的事件或情况,而需要运用社会群体的力量加以解决的问题。

2、社会问题的一般特征:破坏性、普遍性、复杂性、时空特征

3、社会解组论认为社会是一个组织起来的体系,社会规范是其维

护者,社会的剧烈变动使原来的社会规范失效,社会松散,于是社会问题发生。

4、价值冲突论认为社会并不是整合的,而是存在着不同的利益群

体,这些不同利益群体各自持有自己的价值观念,当这些价值观念互相对立和冲突时就会产生社会问题。

5、偏差行为论认为社会规范是指导人们的行为并实现社会整合

的工具,人们对社会行为规范的偏离就是对社会整合的破坏,这种危害普遍的社会原则的现象蔓延开来就是社会问题。

6、标签论认为一些群体(主要是弱势群体)的偏差行为是由于强

势群体的狂加标签而产生的。强势群体对弱势群体施加标签才是问题的实质。

第十一章社会控制

1、社会控制的类型:(1)统治与制约、(2)正式控制与非正式控

制、(3)外在控制与内在控制、(4)积极的控制与消极的控制2、社会控制的功能:(1)维持社会秩序、(2)维持正常生活、(3)

促进社会发展、(4)社会控制的反功能:不合理的社会控制不

能维护多数人的利益,僵硬而有力的社会控制不利于人们对合

理目标的追求

3、社会控制的方式:(1)习俗(违背习俗收到指责、攻击和孤立)、

道德(内心信念、社会舆论)和宗教(教育和制裁)、(2)政

权、法律和纪律、(3)社会舆论与群体意识

4、越轨行为是指违反社会规范的、出格的行为。

5、失范理论认为社会的正常状态是社会各部分相互协调处于整

合状态。失范是指社会失去行为规范而出现的反常状态。

6、亚文化群体论认为所谓偏差者或越轨者并不是自己有意违反

社会规范,实际上他们也在遵从行为规范,无非在主流文化群

体看来属于越轨亚文化。亚文化群体是指一定社会中、在文化

价值上与主体社会有显著差异的群体。

7、越轨行为的控制:(1)周密地推进改革,减少社会解组现象,

制定社会政策,减轻对弱势群体的伤害、(2)建立社会预警系

统、(3)重建社会道德体系、(4)加强法制建设

城市社会学2017

城市社会学2017

一、多项选择题 1(5分) 治理的基本特征包括 ?A)治理既涉及公共部门,也涉及私人部 门√ ?B)治理是一个过程√ ?C)治理是一整套规则 ?D)治理不是一种正式的制度,而是持续 的互动√ ?E)治理是协调√ 治理的特征主要包括: ?A)治理的基础不是控制,而是协调√?B)治理不是一种正是的制度,而是持续的互动√ ?C)治理既涉及公共部门,也涉及私人部门√ ?D)治理是自上而下的 ?E)治理不是一整套规则,而是一个过程√2(5分)

制度的文化主要由哪些层面构成? ?A)精神文化、社会意识等概念 ?B)传统、习惯、经验与知识积累形成的 基本层面√ ?C)理性设计和建构的制度文化的高级层 面√ ?D)民风民俗 ?E)机构、组织和设备等的实施机制层面 √ 3(5分) 现代化的城市危机的影响因素主要表现为 ?A)商业化 ?B)信息化√ ?C)全球化√ ?D)知识化 ?E)城市化√ 4(5分) 城市文化传播的过程包括 ?A)采纳阶段√ ?B)接触阶段√

?C)显现阶段√ ?D)融合阶段√ ?E)选择阶段√ 5(5分) 城市社会福利的内容主要包括 ?A)针对外来人口的社会福利体系 ?B)满足社会成员基本生活需求的服务体 系√ ?C)满足社会共同生活需要的服务体系 √ ?D)针对军人家属的设置福利体系 ?E)针对特殊困难者的社会福利服务体系 √ 6(5分) 城市文化冲突具有的主要特征包括 ?A)经济型 ?B)时代性√ ?C)民族性√ ?D)社会性

?E)区域性√ 7(5分) 治理和统治的区别在于 ?A)权力的时限不同 ?B)行为主体不同√ ?C)权力运用的方式不同√ ?D)服务的对象不同 ?E)权力配置的形式不同√8(5分) 城市公共危机的基本特征包括 ?A)两面性√ ?B)紧迫性√ ?C)不确定性√ ?D)高风险性 ?E)社会性√ 9(5分) 城市文化的功能主要包括 ?A)娱乐休闲的功能√ ?B)社会规范的功能√

(完整word版)社会学教程考试重点

社会学教程考试重点 绪论 1、社会学的产生标志:孔德,《实证哲学教程》【选择】 实证方法认为科学的假说必须由经验事实来检验,理论只有得到经验证据的完备支持才可以接受。 2、斯宾塞的观点:社会的进化过程同生物进化一样,生存竞争、 优胜劣汰、适者生存也在社会中起支配作用。 3、迪尔凯姆的观点:社会学具有独立的研究对象,即社会事实, 用社会事实来说明社会问题。 4、社会学学科特点:(1)整体性观点、(2)方法和知识的综合性、 (3)科学性、(4)应用性、(5)建设性和批判性【简答】 第一章社会及其构成 1、社会实在论认为社会本身是真正的客观存在,它是独立于个人,更是超乎于个人的另一个整体。这一整体比它的各个组成部分更大一些,社会有自己的结构和运转规则,而这些规则又不一定反映个体意志。 2、社会唯名论认为只有每个个体的存在才是客观真实的,社会不过是用来称谓一群人的名称而已。它是个人及其行为的一种组合。 3、文化是人类所创造的物质的和精神的成果,它包括人类创造的器物和其他物质产品、技术和知识、规范和习俗、信仰和价值等。【名词解释】 4、文化的结构:文化元素、文化丛、文化模式【选择】

5、文化元素是指文化中的最小而有意义的单位,即它是独立地能反映某种文化意义的东西。 6、文化丛是指由相关的文化元素相互结合而形成的功能单位。【名词解释】 7、文化模式是相关文化丛经过有秩序、有条理的整合而形成的整体。 8、文化的功能:(1)整合功能、(2)导向功能、(3)维持秩序的功能、(4)传续功能【简答】 9、亚文化是指在一定族群范围内处于次要地位的文化。 10、文化相对主义认为,文化没有高低优劣之分,文化之间的差异是相对的,因此不能站在本民族文化的立场上、用本民族文化的价值观念去评论其他民族的文化。 第二章人的社会化 1、社会化的含义:是个人学习群体和社会的文化,发展自己的社会性,把自己整合到群体中去的过程。【名词解释】 2、人的社会化的基本内容:(1)学习生活的基本技能、(2)学习谋生的基本手段、(3)学习社会行为规范、(4)明确生活目标、(5)培养社会角色【简答】 3、社会化结构:家庭、同龄群体、学校、工作单位、大众传播媒介。【选择】 4、心理上的断乳是指少年、青年在其成长的过程中力图脱离家庭及其他方面的监护、独立自主地进入某些社会生活领域,但是他们又经验不足,从而产生的危机状况。

Word、Excel基础教程(全)

第一课:word 2003介绍与工作介面 一、word 2003介绍 word 2003是由微软公司出品的Microsoft office系列办公软件之一,他主要用于办公文件排版方面,拥有强大的图片混排和表格制作的功能,也用于其它印刷品的排版,比如宣传单、杂志等,因为其操作简单、介面友好、功能强大,所以在自动化办公方面应用非常广泛,是现代办公室不可缺少的软件之一。 二、word 2003工作介面 1)标题栏:位于Word 2003工作窗口的最上面,用于显示当前正在编辑文档的文件名等相关信息。 2)菜单栏:包括“文件、编辑、视图、帮助”等菜单。 3)常用工具栏:是一般应用程序调用命令的一种快捷方式。 4)标尺:包括水平标尺和垂直标尺,可快速设置文档的页边距和缩进量,或表格的栏宽和制表位。 5)工作区:编辑文档。 6)状态栏:用来显示文档当前的状态。 三、Word 2003基本操作 1、启动Word 2003 (1)单击“开始/程序/microsoft office/ Word 2003”, (2)双击桌面Word 2003图标即可。 2、退出Word 2003 (1)鼠标点击标题栏上的关闭按钮, (2)双击标题栏上Word 2003图标, (3)Alt+F4。 第二课:Word 2003文本的操作 一、文档的基础操作 1、文档的建立、保存与打开 (1)新建文档

启动Word 2003后,会自动建立一个默认空白文档,单击“文件/新建”命令或Ctrl+N或 单击工具栏的“新建”按钮。 (2)保存文档 方法一、“文件/保存”命令或Ctrl+S 方法二、常用工具栏的“保存”按钮 (3)打开文档 方法一、“文件/打开”命令或Ctrl+O 方法二、在打开对话框的“查找范围”栏内,选择要打开的文档, 2、输入文字和符号 (1)输入文字 建立新文档后,将光标定位到文本插入点,直接可以在文档中输入英文,如果要输入中文,必须切换到中文输入法状态。输入法的切换:单击任务栏中的输入法图标或Ctrl+Shift即可。 (2)在文档中插入符号和特殊字符 如键盘上没有的符号可在“插入/符号或特殊符号”中选择——> 在“字体”框内选择一种字体,不同的字体有不同的符号——> 选择需要在文档中插入的一个符号——> 单击“插入”按钮即可。 二、文本的清除: ◎Backspace(退格键)删除光标以左的内容 ◎Delete (删除键) 删除光标以右的内容 (注:分清“插入/改写”模式,改写模式下可直接改写文本。) 二、文本的选定 ◎鼠标:在“选定栏”:单击选行,双击选段,三击选全文(注:Alt+鼠标拖动选中矩形块。)三、全选和清除: ◎全选:①[编辑]→[全选],②Ctrl+A ◎清除:①[编辑]→[清除],②Delete(或选中后“剪切”) 四、撤消和恢复: ◎[编辑]→[撤消] Ctrl+Z (注:可进行多步撤消) 五、剪切与复制 ◎Ctrl+C 复制◎Ctrl+X 剪切◎Ctrl+V 粘贴 六、查找和替换: ◎[编辑]→[查找] Ctrl+F 编辑→查找→输入查找内容→点击“查找下一处”。 ◎[编辑]→[替换] Ctrl+H 编辑→替换→输入查找内容和替换内容→点击“替换”或全部替换。 七、光标定位: ◎[编辑]→[定位] Ctrl+G ,编辑→定位→输入页号、行号等→点击“下一处” 八、 Word 2003文档的页眉和页脚 ◎[视图]→[页眉和页脚] (注:页眉和页脚常用于标注一些较固定的信息:如公司名称、地址、电话、页码、日期等)

农村社会学期末重点

第四章 (一)农业内卷化(involution)理论 “农业内卷化”理论是由美国经济人类学家吉尔茨提出来的。20世纪60年代,吉尔茨正式提出其著名的农业“内卷化”(involution)理论:爪哇群岛地区的水稻产量在劳动生产率不变的情况下,会随着劳动力投入的增加而增长。换言之,即是在边际报酬率递减的单位工作日条件下扩张总数量。(共存、强迫种植制度) (一)农业内卷化(involution)理论 “内卷化”概念指,一个系统在外部扩张受到约束的条件下内部的精细化发展过程。 “农业内卷化”是指在资本、土地资源在限定的条件下,劳动力持续地被吸收到农业中获取收益并使农业内部变得更精细、更复杂的过程。 (二)“高水平均衡陷阱”理论 艾尔温认为人口压力和人地比例失调导致了中国经济的落后,而人口压力通过两条途径起作用:它蚕食了小农农场维持家庭生计以外的剩余,而使小农无法积累起“资本”;它也把传统农业推到了一个很高的集约化水平,但对于新式投资却起到了抑制作用。这样,中国的农业和农村就长期陷入了“高水平均衡陷阱”中而不能自拔。 (三)“过密化”理论 黄宗智提出,该理论大致包含五个方面的内容: 1.“过密化”概念是以单位劳动日边际报酬递减为代价换取单位面积劳动投入的增加; 2.“过密化”的形式主要表现在长江三角洲地区扩大经济作物的种植和经营面积; 3.“过密化”的动力来源于日益增长的人口压力,人口的增长推动农业密集化; 4.“过密化”的商品化是非质变的商品化,它与推动近代发展的质变性商品化有着根本的区别; 5.“过密化”可能带来的发展是有限的,生产越是密集化,就越是难以把劳动力抽出而走上通过资本化提高生存率的道路。 人地关系的演变,不仅直接体现在人口数量与土地面积的增减,而且受到经济社会制度的影响。其中,脆弱的农地私有制和分家析产的财产继承制度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一)农地私有制; (二)分家析产继承制。(促使人口过密化) 以1950年6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为标志,第一次建立起农民土地所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土地制度的雏形,实现了“耕者有其田”,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农村经济得以迅速恢复。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两面性 积极的方面: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保持农地集体所有的前提下,使农户获得了生产经营自主权,集体把农民追求个人利益的要求合法化,很大程度上释放了农民的积极性,是农村经济体制的大变革。 消极的方面:在这种体制下,人地关系也发生新的变化:人地矛盾更趋紧张。 农村社会关系 ? 1.社会关系的含义:社会关系是人们在共同的社会活动过程中所结成的物质关系和思想关系的总和。 ?社会关系的类型 ?按社会关系涉及的领域分物质关系和思想关系 ? ?按结成社会关系的主体分一是个体与个体的关系,二是个体与群体的关系;三是群体与群体 ?根据社会关系建立的基础,社会关系可以分为: ?血缘关系: ?地缘关系: ?业缘关系:

城市社会学重点(补充版)知识分享

城市社会学重点(补充 版)

城市社会学 题型:填空名词解释不定项选择题论述简答时间:6月3日晚 第一章 城市社会学概述 1城市概念的关键理解: 1)人口聚集(城市和城市社会组织行成的基础) 2)非农生产(区别于农村,体现社会分工) 3)市场(城市运作的经济动力) 体的城市社区,而多元城市社区的结合构成了城市社会这一开放性社会系统。若从主体与客体角度看,是人与自然和文化的有机统一体;若从地狱共同体的角度,是多类社区的有机结合体;若从历史演进的角度看,是古代、近代、现代城市更替的社会有机体。 4经典社会学的城市观点: ?滕尼斯礼俗社会和法理社会 (1)礼俗社会:以农村为代表的礼俗社会,人们有共同的利益和生活目标,亲属关系、邻里关系、朋友关系等自然的社会关系支配一切,大家共同劳动,团结互助,亲密无间,由共同的语言和传统维系在一起,有共同的善恶观念,具有强烈的认同感。

(2)法理社会:以城市为代表的法理社会,法律和理性支配一切,习俗和情感的作用减弱,人们唯我独尊,自私自利,彼此冷漠,互不关心。 ?涂尔干的机械团结和有机团结 ⑴机械联结是指在共同信仰和习惯、共同仪式和标志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社会联系,是乡村的特征; ⑵而有机联结是城市的特征,它是建立在相互差别基础上的依赖于复杂的劳动分工的社会联系,人们从事不同职业,相互依存,形成一个整体。 ★迪尔凯姆认为分工是城市的特征,是破坏传统社会整合性的力量和建立新型社会聚合力的基础。他认为城市内的社会差别和个性发展,是保持社会聚 ?齐美尔的城市精神生活 ⑴主要观点:城市生活环境复杂、生活节奏较快、社会组织严密、时间观念强、感官刺激强烈,个人应学会适应城市。在他看来,都市是完全不同于乡村的世界,都市的制度和过程改变了人的心理、性情和行为,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性的都市人的生活方式。个人必须适应都市。 ⑵齐美尔指出出现代生活最深刻的问题是个人面对都市中的各种力量、传统、文化和技术如何保持存在的自主性和个体性,个人如何调整自己以适应外部力量。 认为同农村人的偏狭、封闭相比,都市人在精神上是自由的,但是与这种自由相伴而生的是孤独和失落的情感。 ⑶齐美尔认为都市中的“客观精神”与“主观精神”的发展不平衡。在他看来,正是都市滋养和产生了现代两种形式的个人主义:第一都市将个人从各种压迫性的关系中解放出来,赋予每一个个人自由和独立性;第二,在19世纪浪漫主义的鼓舞下,另一种个人主义理想出现了。 ?韦伯的城市历史研究和比较研究。 韦伯考察了西方和东方历史上的城市并加以比较,在1920年发表的《论城市》一书中提出了“理想型的完全城市社区”。他认为这种完全城市社区应该具备贸易、军事、法律、社交和政治等方面的职能。它需要具备下列特征:①城市以贸易和商业为基础;②城市相对自治;③城市内存在一定的民间社团性组织和正式组织;④防卫力量。韦伯认为只有中世纪的城市才是完全城市社区。同时,他强调政治、经济因素对城市发展的作用,政治、经济的互动不同,产生的城市也就不同。 5城市社会学在我国的早期探索:20世纪初传入我国,最早资料可查是1917年清华大学教授狄特莫指导该校学生在北京西郊对195家居民的生活费用调查。 第二章 城市社会学 1人类社会生命网:竞争、冲突、适应、同化 2社会生态平衡:帕克认为,人类社会是由生态和文化两个层次组织起来的,竞争是共生层次的基础,而沟通及共识是文化层次的基础的,两个层次是整个社会的两面。 3帕克的城市社会学研究总的来说,有三点:第一,帕克把城市看作一种分析单位。第二,帕克认识到日益以正规结构为其特征。第三,帕克强调城市生活的心理因素。

《社会学教程》每章要点及思考题

《社会学教程》每章小结及思考题 第一章社会学的对象与学科性质(2) 小结: 1. 奥古斯特·孔德(1798~1857)于1838年第一次提出了“社会学”这个新名词及建立这门新学科的大体设想,提出用科学的方法研究社会,被认为是社会学的创始人。 2. 社会学学科形成的过程中,早期的社会学家赫伯特·斯宾塞(1820~1903)、埃米尔·迪尔凯姆(涂尔干)(1858~1917)、马克斯·韦伯(Max Weber ,1864~1920)、卡尔·马克思(1818—1883)等发挥了重要作用。 3.1897年严复翻译斯宾塞的《社会学研究》,1903年以《群学肄言》出版。严复被认为是引入西方社会学的第一人。在社会学的引进和学科化过程中,吴文藻、孙本文等做了大量工作。 4.关于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社会学家们有着不同的看法。他们关注社会关系与社会结构、社会行动与社会过程、社会制度。从综合的角度出发,可以这样界定社会学:社会学是从社会整体出发,通过社会关系和社会行动来研究社会结构及其功能、社会过程及其原因和规律的社会科学。 5. 社会学的知识体系包括三个部分:社会学理论、社会研究方法、应用社会学。 6.社会学的功能包括:1.为社会发展战略的选择和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2.有利于制定和实施科学的社会规划;3.提供组织管理的知识;4.为建立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提供生活质量做出贡献。 关键术语 实证方法 社会关系 社会结构 社会行动 社会过程 思考题: 1. 社会学这门学科是如何产生的?

2. 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3.社会学的功能有哪些? 第二章社会及其构成 小结: 1. 社会指由一定联系、相互依存的人们组成的超乎个人的、有机的整体,是人们生活的体系。社会是由有意志的个体组成的,是个体通过互动而形成的,由相关的社会关系积累、连结而成。 2. 作为社会的构成要素的人具有两重属性: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人作为社会行动者反映了他的主体性与客体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阐述了需要对人的行为的激励作用。 3. 社会关系从更加抽象和概括的意义上说明处于相同或类似的社会相对位置上的人们之间的共有行为模式,如父母与子女的关系,老师和学生的关系等。可分为三大类:血缘关系、地缘关系、业缘关系。 4文化是社会的重要组成要素。文化的基本要素是传统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其中尤以价值观最为重要。文化可分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5. 文化的功能包括整合;导向;维持秩序;传续。 6.文化纷繁多样,各具特色。在同一族群内,也会存在主文化和亚文化的区分。对待本族和他族文化存在我族中心主义和文化相对主义两种态度。 7.文化的变迁不可避免,它的出现主要是发现、发明和传播。两种文化接触时常常会发生文化的冲突。 关键术语 社会 社会关系 文化 主文化 亚文化 我族中心主义 文化相对主义

农村社会学复习题

《农村社会学》复习题 1、农村社会学的含义:通过农村社会中个人的社会化及其行为来研究农村社会关系、社会结构及其特殊规律性的科学。 2、农村社会学研究的重点是什么?农村社会的个人、特定地域的农村社会、农村。 3、农村社会学最先起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哪个国家?美国 4、中国乡村建设运动的代表人物是谁?梁漱溟 5、“三农”的内容:农业、农村、农民 6、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家庭的生育观念方式发生了哪些了变化? 答:在生育子女的数目上-----由多变少;对子女性别的选择上-----由注重生男孩子到生男生女都一样。 7、农村基层政治组织包括哪些?政党组织、政权组织 8、新农村建设的内容:生产发展(要加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加强农业服务体系,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完善农村流通体系,增加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生活宽裕(挖掘农业增收潜力,增加非农业产业收入,完善增收减负政策,发展农村社会保障事业,积极发展农村卫生事业)、乡风文明(加快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发展农村文化事业,加强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倡导健康文明的新风尚)、村容整洁(村庄布局要合理,有较完善的基础设施,实行清洁生产和生活)、管理民主(积极推进农村基层政权组织建设,提高农民的自我组织化程度,积极推进农村基层民主建设) 9、农业生产经营者占我国农村劳动力的大多数,他们从事的是哪些农业劳动?农、林、牧、副、渔业 10、贫困分为哪两种?其内容是什么? 答:贫困分为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绝对贫困又叫生存贫困。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下,个人和家庭依靠其劳动所得和其他合法收入不能维持其基本的生存需要,这样的个人或家庭就称之为贫困人口或贫困户。从生产方面看,劳动力缺乏再生产的物资条件,难以维持自身的简单再生产,生产者只能进行萎缩再生产;从消费方面看,人们无法得到满足衣、食、住等人类生活基本需要的最低条件,即人们常说的“食不裹腹.衣不遮体,住不避风寒”的状况。相对贫困是指与社会平均水平相比其收入水平少到一定程度时维持的那种社会生活状况,各个社会阶层之间和各阶层内部的收入差异。通常是把人口的一定比例确定生活在相对的贫困之中。比如,有些国家把低于平均收入40%的人口归于相对贫困组别;世界银行的看法是收入只要(或少于)平均收入的1/3的社会成员便可以视为相对贫困。 11、我国农村的人口问题最突出的表现是:人口基数大、且增长过猛,过快、人口质量低 12、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包括哪两个关键性的概念? 答:它包括两个关键性的概念:一是人类需求,特别是世界上穷人的需求,即“各种需要”的概念,这些基本需要应被置于压倒一切的优先地位;二是环境限度,如果它被突破,必将影响自然界支持当代和后代人生存的能力。关于环境能力的有限性的思想,技术的状况以及社会组织的状况,决定了环境满足现在和未来的各种需要的能力是有限的。衡量可持续发展有三方面的主要指标:经济的、环境的和社会的,这三方面缺一不可。 13、城市化阶段发展规律是什么? 答:在历史的进程中,城市化水平在总体上呈“S”型“慢——快——慢”的节奏发展。在空间序列上,城市化要经历“前城市化——集中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的过程。 15、农村现代化的最终目标是什么?城乡融合

社会学概论总复习重点(精心整理)

社会学概论总复习重点 一、社会学的含义: 郑杭生定义: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 王思斌定义:社会学是从社会整体出发,通过社会关系和社会行动来研究社会结构及其功能、社会过程及其原因和规律的社会科学。 戴维波普诺定义:社会学是对于人类社会和社会互动进行系统、客观研究的一门学科。 老师PPT定义:社会学是一门对社会秩序和社会进步进行实证研究的学科。 二、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的联系: 1.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由最初的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转变成为既密切又相互独立的并列关系。 2.社会学为社会工作提供重要的理论知识基础。 3.社会工作拓展了社会学理论知识的应用平台、并在实践中检验与丰富社会学理论知识与方法。 三、社会的定义: 1.社会唯实论(斯宾塞、迪尔凯姆、齐美尔) 社会是由各种制度和规范构成的有机整体,社会外在于个人,并对个人具有强制性。“结构—功能角度) 2.社会唯名论(韦伯、吉丁斯)

社会只是单纯的名称,是人们的主观想象或抽象,而不是一个实体,只有个人才是真实存在的。(“社会行为”角度) 3.外在形态:社会是指享有共同地球和共同文化的相互交往的人口有机结合而成的人类共同体。 4.内在本质:社会是以生产关系为基础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是一个社会关系体系或系统。 四、文化的含义: 1.广义:文化是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 2.狭义:文化是人类的精神和观念方面的创造。 五、文化的特点:(老师PPT观点) 1.集体创造性(纯自然的东西不是文化只有人类制造的加工出来的东西才是文化。) 2.普遍性(具有广泛性,不是个人行为。) 3.象征性(具体的事物或者现象具有特定的文化含义。) 4.多样性(民族文化) 5动态性(具有传递性和变迁性) 六、“文化滞后” 1.英国社会学家威廉奥格本提出。 2.文化是各个组成部分相互依赖的,当文化发生变革时,各部分变革速度不同就会不平衡,从而造成社会问题。 3.一般物质文化先于非物质文化发生变革。

城市社会学复习

第一章 1、城市社会学研究的主要课题城市发展研究、城市空间结构研究、城市生态与生态城市研究、城市社会结构研究、城市化研究、城市文化研究、城市社会问题研究、城市规划研究、城市管理研究 2、城市社会学理论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两个占有主导地位的理论流派:人类生态学派、社区学派。 3、城市社会学研究方法的三个层次:一是城市社会学方法论;二是社会学研究的具体方法与技术;三是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城市社会学研究方法体系。 第二章 1、定义城市的不同学派有:防御说、私有制说、集市说、地利学说。 2、中世纪东西方城市发展有哪些不同点?答:a、从城市发展的进程来看,中国城市持续发展,而欧洲城市发展经历了一个由衰亡到复兴的历史。B、从城市的地位与作用来看,中国城市是政治中心,主要承担军事、行政职能,而欧洲的城市主要承担经济职能。C、城市内部矛盾不同,中国中世纪的城市内部主要矛盾是封建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的矛盾,而西欧的城市内部矛盾则是工商业者、自由民与封建主之间的矛盾。D、城乡关系不同,中国封建社会城市与农村的关系特点不同。欧洲中世纪的城市是通过垄断价格、商品交换不等价实现对农村的剥削;中国城市是作为政治中心出现的,不仅在经济上剥削农村,而且在政治上控制农村。 第三章 1、试模仿沃思论述的“城市人格”及其成因方法,分析“乡村人格”及其成因。答:第一个因素:人口规模。农村人口减少,个性化与多样化的机会减少。随着农村人口减少,原先的竞争、理性的关系被初级程度降低,社会互动呈现实名制的特点。第二个因素:人口密度。一方面,密度减少,人与人之间的压力变小,是人与人之间的态度变得友善;另一方面,密度减少导致城乡之间的距离缩小。第三个要素:人口同质性。同质性构成了阶段和种族的界限。同质性越高,社会分化减弱。公共生活实名性和个人性程度提高。 2、根据新城市主义的观点,空间尺度与社会交往是怎样的关系? 答:新城市主义是建筑与规划之间中主张复兴传统社区空间格局的运动。 城市环境的设计要满足一下要求:a、尺度要小,所有场所都可步行抵达;b、要有适当尺度的公共场所,以便人们有机会参与更大范围内的公共性活动或表达和维护他们的社群利益;c、社区的格局是混合型的,以便满足居民的购物、娱乐、学习、交往、接受公共服务等多方面的需要;d、居民与工作机会应该保持合理比例,原则上愿意工作的居民可得到的工作岗位在比例上是平衡的;e、创造有利于人们直接交往的人文环境;f、要有鲜明的街区建筑。所有的设计理念都指向促进日常际遇、人际交往、社群互动的目标,指向有助于培育和发挥社会沟通网络和社区归属感。 第四章 1、城市地域结构是城市功能组织在地域空间上的配置,是城市功能地域结构的表现。 2、城市区位优势指:a、交通的便利性b、经济腹地c、沿海通商条件d、原料产地 3、工业布局理论奠基人是韦伯 4、库利在货运中转理论中发现,城市可以成为服务周围地区的中心集散点。 5、传统的城市地域结构理论:同心圆模型、扇形模式、多核心模式、城市域模型。 6、都市带指有许多都市区连绵而成的巨大的、多核心的城市密集地域结构系统,它是城市发展经历了以集聚为主的城市化和聚集与扩散并行的两阶段之后形成的一种布局,是伴随社会生产技术水平的迅猛发展,作为城市化的新阶段在地域形态上的反映。 7、城市地域运动的两个特性:结节性和均质性,从而呈现两种地域运动:结节运动和均质运动。 8、简述同心圆理论、扇形理论、多核心理论的异同。 答:它们是传统城市地域结构理论。 同心圆理论: 是伯吉斯通过对美国芝加哥的研究总结出城市社会人口流动对城市分异的五种作用力:向心、专门化、分离、离心、向心型离心。城市内部各个功能区是按同心圆状配置的,围绕城市中心,形成许多环带。这些环带是:中心商业区,位于城市中y,是城市商业、社会活动、是民生活和公共活动的集中点,是城市的中枢;过渡带,围绕城市商业区形成城市的过渡带;工人住宅区,居住环境优于第二层中产阶级住宅带,居住环境十分优越,具有一流的旅馆和公寓,并且出现地方性的商业中心;通勤带,沿高速交通线路建设的高级住宅区。 扇形理论: 是美国社会学家霍伊特与1939年提出的是以房租指标研究城市地域运动,交通干线从城市中心向外辐射,功能地域沿交通路线扩展,是城市呈扇形向外发展。 该模型是在同心圆模式的基础上强调交通线路作用,因此可以说是同心圆模式的变种。 多核心模式: 1945年,美国社会学家哈里斯和乌尔曼提出多核心模式与同心圆模式和扇形模式相比,多核心模式不仅强调城市地域分化到一定程度之后会产生离心作用,城市的生长是围绕多个核心进行的;多核心模型强调郊区的存在;强调生态环境对城市地域分化的重要影响,强调交通条件对城市地域分化的影响,最开始是分割继而导致离心化。 9、简述地域分化的结果。

社会学教程试题及答案

社会学教程 1. 填空题。 a. 孔德:社会学创始人,提出了社会学的概念和学科的基本框架,而且提出了用科学的方法研究社会 的基本思想。 b?文化概念:我们认为,文化是与自然现象不同的人类社会活动的全部成果,它包括 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的和非物质的东西。自然界本无文化,自从有了人类,才有了文化。 c. 交换理论代表人物:霍慢斯和布劳。 d?农村社区及社会社区:.社会学一般根据社区的结构、功能和人口状况、组织程度等综合因素将社区分为农村社区和城市社区两大基本类型。 (一)农村社区:是指以从事农业活动为主的人们所组成的地域性社会生活共同体。 其特点是: 1. 人口密度较低; 同质性强。 2. 经济活动较简单,商品交换水平较低; 3. 社会结构简单,居民的阶层分化程度较低; 4. 社区设施和文化生活比较简单; 5. 居民的传统观念比较浓厚,社会文化的变迁速度比较慢,有强的社区意识和归属感。 (二)城市社区: 是指以从事工商业及其他非农业社会活动的居民所组成的、有一定人口规模的地区性社会 生活共同体。 其特点是: 1. 人口集中、人口密度大; 2. 经济活动复杂,商品经济发达; 3. 社会结构复杂、社会流动大; 4. 社会生活设施完备、精神文化生活丰富; 5. 社会生活的节奏快,社会文化的变迁速度快。 e. 集体行动概念提出者: 2. 名词解释。 a. 社会角色:社会角色是指与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模式,它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望,它构成社会群体或组织的基础。 (1)角色是社会地位的外在表现。 (2)角色是人们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和行为模式。 (3)角色是人们对于处在特定地位上的人们行为的期待。 (4)角色是社会群体或社会组织的基础。 b. 社会互动:社会互动就是行动者对其他行动者行为的回应行动。互动的性质上可分为理性互动与非理性互动。 c. 文化及其概念:我们认为,文化是与自然现象不同的人类社会活动的全部成果,它包括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的和非物质的东西。自然界本无文化,自从有了人类,才有了文化。 文化的特征 1、超生理性、超个人性 2、复合性

新手必看的Word入门教程

新手必看的Word入门教程 (本文由一览旗下液压英才网资深顾问袁工分享) 新建文件夹: Word是一个文字处理软件,属于微软的Office系列,国产的是金山WPS, 文字处理主要包括,文字录入、排版、存储、打印等等各个方面,我们先来做好准备工作; 1、打开我的文档 1)在桌面上双击“我的文档”图标,进入文件夹; 2)在空白处单击鼠标右键,在出来的菜单中选择“新建”命令;

3)在出来的下一级菜单中,选择上边的“文件夹”命令; 4)这时在工作区出来一个新的文件夹,名称那儿是蓝色的,按退格键删除里头的“新建文件夹”, 然后输入自己姓名的拼音,输好后再用鼠标点一下图标,这样一个自己名字的文件夹就建好了; 这儿也可以输汉字,点击输入法图标,选择一个汉字输入法,输入自己的名字就可以; 5)在图标上双击,进入文件夹看一下,由于是新建的文件夹,里头还是空的,后面我们会逐渐保存上自己的文件; 本节学习了新建文件夹的一般方法,如果你成功地完成了练习,请继续学习;输入文字或保存: 1、启动Word 1)单击屏幕左下角的“开始-所有程序-Microsoft Office-Microsoft Office Word 2003”,就可以启动Word,也可以在桌面上创建一个快捷方式;

2)Word窗口主要由菜单栏、工具栏、工作区组成,文字一般输到工作区中,有一个一闪一闪的竖线; 3)记住常用的菜单“文件”菜单、“视图”菜单和“格式”菜单,工具栏中是一些常用的菜单命令,用图片表示,使用很方便; 2、输入文字 1)在工作区中点一下鼠标,这样就会出现一条一闪一闪的光标插入点,文字就输在它这儿; 2)点击输入法图标,选择汉语输入法,这儿选择的是紫光输入法; 3)输入自己的姓名,然后按回车到下一行,输入班级、学校; 注意观察光标插入点的位置变化,它会随着文字逐渐后退; 3、保存文件 1)点击菜单“文件-保存”命令,第一次保存,出来一个“另存为”对话框;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乡村社会学》期末题库及答案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乡村社会学》期末题库及答案 考试说明:本人针对该科精心汇总了历年题库及答案,形成一个完整的题库,并且每年都在更新。该题库对考生的复习、作业和考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会给您节省大量的时间。做考题时,利用本文档中的查找工具,把考题中的关键字输到查找工具的查找内容框内,就可迅速查找到该题答案。本文库还有其他网核及教学考一体化答案,敬请查看。 《乡村社会学》题库及答案一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总计3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你认为正确的答案序号填入题后的括号内) 1.乡村社会学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 )。 A.日本 B.中国 C.美国 D.德国 2.乡村社会成员的主体是( )。 A.乡村居民 B.农民 C.小商人 D.乡镇企业工人 3.-位村干部与乡镇干部、其他村干部和村民等人建立的角色关系,叫( )。 A.复式角色 B.角色丛 C。实际角色 D.自致角色 4.人们通过直接的社会联系和心理沟通所结成的、人际关系比较亲密的社会共同体是( )。 A.初级社会群体 B.社会群体 C.次级社会群体 D.社会组织 5.由父母与一对已婚子女及孙子女等组成的家庭是( )。 A.核心家庭 B.联合家庭 C.主干家庭 D.其他家庭 6.关于社会组织内部分层、权力分等、分科设层、各司其职的组织结构形式和管理方式是( )。 A.家长制 B.泰罗制 C.法约尔的管理理论 D.科层制 7.乡村基层政权组织的主体是( )。 A.乡镇党委会 B.乡镇人民政府 C.村党支部 D.村民委员会

8.人类社会最原始的关系是( )。 A.血缘关系 B.地缘关系 C.业缘关系 D.趣缘关系 9.当前我国乡村城镇化的道路选择是( )。 A.严格控制大城市,重点发展中等城市,有选择发展小城市 B.适度发展大中城市,合理发展小城市 C.大力发展各类城市,特别是大中城市 D.以大中城市为龙头,以小城镇为主体 10.根据一定的标准把人们划分为高低有序的若干等级层次的过程及现象称为( )。 A.社会分化 B.社会分层 C.社会流动 D.社会变迁 11.调查人员从一个社会中抽出一些熟悉社区情况的人们为评判员,让他们按事先规定的高低层次对社区成员进行分类的方式是( )。 A.主观法 B.声誉法 C.客观法 D.评判法 12.由于社会关系或环境失调,致使社会主体或部分成员的正常生活或社会进步发生障碍,从而引起人们的关注,并需要运用社会力量加以解决的问题是指( )。 A.经济问题 B.政治问题 C.民族问题 D.社会问题 13.到2000年底我国绝对贫困人口仍有( )。 A.3000万 B.3500万 C.4000万 D.4500万 14.社会保障的实质是(+ )。 A.经济保障 B.政治保障 C.思想保障 D.社会保障 15.在社会现代化进程中,各国可能有不同的起点,不同的条件和社会制度,但现代化的道路相同,这种观点属于( )。 A.依附理论 B.趋同理论 C.均衡理论 D.后工业社会论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总计15分。每题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答案,错选、多选、少选均不得分,请将你认为正确的答案序号填入题后的括号内)

最新社会学概论期末考试复习材料资料讲解

《社会学概论》(本科)复习范围 (一)考试方式: 期末考试采用闭卷、笔试考试的方式。试卷分值为100分,比例占总成绩的70%,考试时间为90分钟。 (二)试题类型: 1.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2.多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8分) 3.名词解释题(每题5分,共20分) 4.简答题(每题8分,共32分) 5.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三)期末重点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民主在美国》的作者是()。 A.孟德斯鸠B.孔德C.托克维尔D.马克思 2.一人身兼数职、顾此失彼、疲惫不堪的处境是()的表现。 A.角色失败 B.角色冲突 C.角色不清 D.角色中断 3.从()角度出发可以将社会关系划分为血缘关系、地缘关系和业缘关系。 A.关系的密切程度 B.关系的规范化程度

C.关系建立的基础 D.关系的协调程度 4.把社会群体分为内群体与外群体,是根据()的标准。 A.结构特征 B.互动关系 C.归属感 D.从属关系 5.如果某种社会制度无法满足特定的社会需求、带来社会冲突的制度后果,我们称其为社会制度的()。 A.显功能B.潜功能C.正功能D.反功能 6.大城市居民向小城镇或农村迁移的现象被称为()。 A.城乡融合B.城市贫民化C.逆城市化D.城乡二元结构 7.经过社会革命或其他剧烈的社会变动,社会分层结构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1949年之后中国的分层结构发生的变化就是这样的。这种变动称为()。 A.开放性社会结构 B.结构性流动 C.非结构性流动 D.社会变迁 8.()认为,社会问题的产生主要是由于社会不同群体之间价值和利益冲突。 A.社会解组论 B.偏差行为理论 C.社会建构论 D.冲突论 9.云南傣族泼水节时,载歌载舞的人群是()。 A.偶合人群B.常规人群C.表意人群D.行动人群 10.在现代化过程中,会出现一些与现代性因素极为相像,但在实质上却与现代化的要求背道而驰的现象,这种现象被称为()。 A.错位 B.脱节 C.畸变 D.失衡 11.科塞是()的代表人物。

城市社会学第3阶段测试题

第三阶段测试卷 考试科目:《城市社会学》第九章至第十二章(总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学习中心(教学点)批次:层次: 专业:学号:身份证号: 姓名: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城市社会问题在不同时间、不同地区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特征,体现了城市社会问题的() A、普通性 B、特殊性 C、爆发性 D、复合性 2、在城市社会问题的综合治理中,把城市看作一个整体,体现的是()。 A、整体性原则 B、协调性原则 C、特殊性原则 D、互动性原则 3、下列关于城市流动人口描述不正确的是()。 A、数量大 B、从事经济活动为主 C、短期停留 D、增长速度快 4、工人不愿意结构现有的报酬或劳动条件,自愿放弃失业,是()。 A、自愿性失业 B、非自愿性失业 C、结构性失业 D、非结构性失业 5、劳动者暂时退出工作岗位,等待新的就业机会,反映的是()。 A、隐性就业问题 B、结构性就业问题 C、间断劳动就业问题 D、显性就业问题 6、功能主义者看来,贫困的原因是()。 A、生产资料占有的不平等 B、利益争夺 C、社会快速变迁的结果 D、失业 7、城市发展指标体系应有利于进行国内各地区的对比,反映的是指标编制的()。 A、主体性原则 B、科学性原则 C、可比性原则 D、动态性原则 8、下列关于城市发展模式描述错误的是()。 A、城市发展模式是一个复杂的整体模式 B、城市发展模式具有多样性 C、城市发展模式各国有统一的模式 D、城市发展模式具有阶段性和动态性 9、从城市的经济增长模式看,城市发展模式可分为() A、外延粗放型发展模式与内涵集约型发展模式 B、“外溢”式发展模式与“跨越”式发展模式 C、可持续发展模式与不可持续发展模式 D、要素自发式模式与制度先导模式 10、关于生态经济城市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农村社会学》考研大纲

《农业知识综合四》考研大纲 《农村社会学》考研大纲 一、总体要求 掌握关于农村社会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研究方法,能够应用相关理论和方法认识农村社会现象,对现实发展中遇到的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进行分析和解释。 二、主要内容 第一章绪论 1、农村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2、农村社会学的产生 第二章中国的农村社会学 1、中国农村社会学的建立和发展 2、乡村建设运动 第三章农民 1、农民的涵义和特征 2、农民的社会化 第四章农村的婚姻与家庭 1、农村的婚姻观 2、农村家庭结构、功能和家庭关系 3、农村家庭网络 第五章农村社会组织 1、我国农村社会组织的演变 2、我国农村社会组织的主要类型和功能 3、农村社会组织存在的问题与建设 第六章农村社会分层与流动 1、农村社会分层的标准 2、农村社会分层的现状和特征 3、农村社会流动 第七章农村社区 1、农村社会及其特点 2、农村社区的类型和结构 3、农村社会发展 第八章农村社会问题及社会控制 1、农村社会问题 2、农村社会控制 第九章农村社会保障 1、农村社会保障的涵义及其主要内容 2、中国农村社会保障的演变 3、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现状和发展 第十章农村社会变迁 1、农村社会变迁及其特点 2、影响农村社会变迁的因素

3、中国农村改革与社会转型 第十一章农村可持续发展 1、可持续发展观和农村可持续发展目标 2、中国农村可持续发展目标 3、中国农村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 第十二章中国农村城市化与现代化 1、农村城市化的理论 2、中国农村城市化的实践 3、中国农村社会现代化目标和内容 4、中国农村社会现代化的战略及实践 《发展经济学》考试大纲 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发展中国家 一、发展中国家的兴起 二、发展中国家的特征及分类 第二节发展经济学及其研究对象 一、发展经济学产生的背景 二、发展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三、发展经济学的特点 四、发展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第三节经济发展理论的发展与演变 一、早期经济发展思想对发展经济学的影响 二、发展经济学的演变 第四节发展经济学在中国的发展与应用 一、发展经济学在中国的发展 二、发展经济学在中国的历史使命 第二章经济发展的基本思路 第一节经济发展的结构主义思路 一、代表人物及产生背景 二、结构主义思路的主要观点 三、结构主义思路的政策建议 第二节经济发展的新古典主义思路 一、代表人物及产生背景 二、新古典主义思路的主要观点 三、新古典主义思路的政策建议 第三节经济发展的激进主义思路 一、代表人物及产生背景 二、激进主义思路的主要观点 三、激进主义思路的政策建议, 第四节经济发展的新制度主义思路 一、代表人物及产生背景 二、新制度主义思路的主要观点

城市社会学期末试题精选文档

城市社会学期末试题精 选文档 TTMS system office room 【TTMS16H-TTMS2A-TTMS8Q8-

城市社会学 一名词解释。 1城市生态化:城市生态化以人和环境的协调为根本价值取向,以生态文明为标志,调控人口再生产、物质资料再生产和生态环境在生产过程,推动绿色生产、生活和消费,发展生态工业和生态农业,逐步形成人工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相融合的复合型城市生态系统。就是维护城市生态系统的稳定,实现城市自然—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2货运中转理论:货运中转理论是由美国社会学家库利提出的一种假说,它强调交通运输在城市定位中的作用。所谓货运中转,是指商品在运输中不得不中断原来的运输方式,并转到另一种运输系统中去的情形。货运中转有两种情形:一是单纯由地理因素造成的机械性中转,另一种是商业性中转或称贸易中转。 3 城市人口结构:是指一定时期内人口性别、年龄、家庭、职业、文化、民族等方面的构成情况。 4、家庭结构:是指家庭中成员的构成及其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状态,以及由这种状态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联系模式。 5、社会流动:是指社会成员从一个阶级向另一个阶级,从一个阶层向另一个阶层,从一个职业向另一个职业,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的位置移动现象。它是社会自我调节的机制之一。 6、城市化:是指人口、地域、产业结构、生活方式等由农村型向城市型转变的过程 7、郊区化:是指在特大城市郊区,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特大城市出现的地域职能结构变化的新形式特大城市的人口和各项职能活动,包括具有向心倾向的商业、服务业,纷纷向郊区迁移,使郊区迅速发展成为具有多项市区地域功能的地域综合体,这个过程成为“郊区化” 8、逆城市化:是指人口由城市向农村地域的迁移,是城市化达到一定阶段后出现的城市人口反向流动,是郊区化的发展。 9、城市文化冲突:是指在城市文化传播过程中不同城市文化系统或文化元素之间的矛盾,既表现为不同城市文化系统(如本土文化和外来文化)之间的冲突,也表现为同一城市文化系统内不同文化元素(如主文化和亚文化)之间的冲突。 10、城市文化融合:是指在城市文化传播过程中不同城市文化系统或文化元素之间相互借鉴、吸收、调整和适应的过程,具体表现为文化分化、文化整合和文化适应三个过程。 11、城市社会问题:是指在城市中存在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严重失调或冲突现象,又称城市问题。 12、城市人口容量:是指一个城市的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能够维持多大规模的人口得以生存的潜力。二:1、城市社会学研究的主要课题 (1)城市发展研究,(2)城市空间结构研究,(3)城市生态与生态城市研究,(4)城市社会结构研究,(5)城市 化研究,(6)城市文化研究,(7)城市社会问题研究,(8)城市规划研究,(9)城市管理研究. 2、城市社会学研究的意义 理论意义:1)科学认识城市社会现象 1)揭示城市社会发展规律 2)理性认识城市社会问题 3)科学预测城市社会发展趋势 实践意义1)预防和缓解城市社会问题 2)加速推进城市化进程 3)科学进行城市规划和管理 4)引导积极健康的城市生活方式 3、现代城市发展的规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