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文学理论期末考试重点整理汇编

文学理论期末考试重点整理汇编

文学理论期末考试重点整理汇编
文学理论期末考试重点整理汇编

文学理论

1、把握文艺学概念以及构成部门:

文艺学是主要研究文学的性质和特点及其发生、发展的规律的科学,属于人文科学范畴。“文艺学”一词来源于苏联,如果将俄语词直接翻译的话,应该是“文学学”,但是为了符合汉语习惯就叫作“文艺学”。

一般都把文艺学内部划分为: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相互渗透、相互作用)

文学史:将文学看作是一种具体的历史发展,不断追溯这种历史发展的具体脉络与详细状况

文学批评:具体研究某部文学艺术作品或者某类文学艺术作品

文学理论:对于文学的性质、范畴以及判断标准的研究

2、文学活动的四要素:世界、作品、艺术家、读者

第一,文学是一种整体的活动,无论单单是作者还是读者或者是作品都不能构成文学,文学是由一系列的活动构成的,并且这些活动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有不同的特点,例如本来是一个小便池,但是在特定的历史语境中,小便池也成为一件艺术作品。这也就是“文学活动发展论”。

第二,与社会生活中的其他各种活动相比,文学活动有着不同的性质和特点,否则文学活动就与其他活动没有差别了。这种从总体上来研究文学活动区别于其他活动的特殊性质,就构成了“文学活动本质论”。

第三,四要素中的“世界“这一要素就是社会生活,社会生活是一切文学艺术的源泉,但是社会生活与文学艺术之间是,文学艺术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这种高于生活的过程就是作家的艺术创造活动,而研究作家如何根据生活进行艺术创造的过程和规律,就成为“文学创作论”。

第四,文学作品本身就非常复杂,尽管通常说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但是这种语言艺术包含着题材、形象、语言、结构、类型、风格等作品构成中的重要问题,而研究作品的构成因素及其相互关系,这就形成了“作品构成论”。

第五,作家创作出作品之后如果不能与读者见面,而是被束之高阁,那这部作品还不能称其为一部真正的文学作品,因为文学作品的基本审美价值并没有被体现出来。相反,文本一定要经过读者的阅读、鉴赏、批评,才能成为审美对象,成为一部真正意义上的作品,而研究读者的接受过程和规律,就成为了“文学接受论”。

一切文学作品都有源泉,这就是生活,即“世界”,生活要经过作家的艺术加工改造,才能创造出具有意义的文本,即“作品”。

3、简要回答理论的内涵,谈谈你对理论的看法

理论是跨学科的——是一种具有超出某一原始学科的作用的话语。

理论是分析和话语——它试图找出我们称为性,或者语言,或文字,或意义,或主体中包含了些什么。

.理论是对常识的批评,是对被认定为自然的观念的批评。

理论具有反射性,是关于思维的思维,我们用它向文学和其他话语实践中创造意义的范畴提出质疑。

4、思考对文学艺术双重性质的理解:

如何说明艺术中“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即作为生产的艺术与作为意识形态的艺

术之间的关系,依我看来,是马克思主义批评当前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之一。”

——特里·伊格尔顿《马克思主义与文学批评》

5、简要回答新批评的特点

第一,极端的文本中心主义,彻底割裂了文学研究与社会历史和文化、与作者和读者、与社会效果等等的联系。

第二,对文学作品结构的分析较为深入细致,常常包含了某些辩证法的因素。

第三,以语义学分析作为文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并高度重视对于文学语言的研究。

第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较为紧密,他们的理论一般都能在文学批评实践中自觉地运用。

6、20世纪西方思想中占统治地位的四种深度模式:

1)、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最重要的概念是意识形态。简单地说,它认为我们根本看不到我们周围的世界的真实面目,而只是看到那些我们被教导着要看的世界。

2)、精神分析:弗洛伊德的理论以意识和无意识之间的区分为基础,由此无意识被看作是处于歪曲的表象之后或之下的真实,而这种表象就是我们所谓的意识。

3)、存在主义:各种形式的存在主义都建立在本真存在与非本真相区别的基础上:本真是一种位于为非本真所扭曲的状况之下的自我的真实。

4)、符号学:我们已经看到的,索绪尔的语言概念以能指和所指的区别为前提。语词或声音-意象代表着潜藏其下的理念或精神观念。

7、结构主义的内涵:

结构主义批评是一种以文本为中心的各叙事要素及其整体的研究,属于广义的形式主义范畴。它一方面认为文学意义就在于文学的语言结构自身,因而致力于对文本的叙事与结构要素进行分析,另一方面又对作品的原始模型或结构模式情有独钟。

8、研究文学起源的意义所在:

概括来讲,研究文学艺术的起源主要有两方面的意义:

首先,研究文学起源不仅能够说明原始社会的文学环境,而且也说明文学在这些环境中所承担的功能。

其次,对文学艺术起源的追溯和探寻不仅在于分析现今的历史语境,更重要的是,它也是对现今文学所匮乏的维度进行反思,从而在古老的源头中重新发现再生的资源。

文学起源与发展的根本动力仍然是生产劳动

9、把握劳动说:

文学起源劳动说认为,艺术活动也是人类的一种特殊的生产活动,艺术生产同人类的其他生产活动一样,必须具备社会物质条件和人的意识条件,而劳动对社会意识的产生,对于表现这种意识的物质媒介符号——即语言——产生,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首先,劳动提供了文学活动的前提条件

其次,劳动产生了文学活动的需要

再次,劳动构成了文学描写的主要内容

最后,劳动制约了早期文学的形式

10、物质生产与艺术生产发展的“不平衡关系”:

“物质生产的发展例如同艺术生产的不平衡关系……关于艺术,大家知道,它的一定的繁盛时期决不是同社会的一般发展成比例的,因而也决不是同仿佛是社会组织的骨骼的物质基础

的一般发展成比例的。”——马克思

文学随着生产劳动而产生,随其发展而发展,但文学进程也有其特殊情况,它同经济发展不同步,时快时慢,甚至与生产成反比关系。马克思指出的是两者不平衡关系体现在,一、某些文艺类型只能兴盛在生产相对低阶段;二、不成正比例,经济落后的国家或地区反而在艺术上领先。

11、《毛诗序》中,诗发生了什么变化

(1)在《毛诗序》中,“诗”从文献名称的《诗》(即《诗三百》)变成了文体名称,“诗”就此有了文学概念的含义:“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2)《毛诗大序》还全面总结了《诗经》艺术经验,把《周礼·春官·大师》中的“六诗”说发展为“六义”说,其云:“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

12、列举西方关于文学概念的早期表述:

(1)文学是模仿

“从荷马起,一切诗人都只是模仿者,无论是模仿德行,或是模仿他们所写的一切题材,都只得到影象,并不曾抓住真理。”

——柏拉图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都提出模仿,但是模仿的本源是不同的

(2)文学是修辞:修辞学(rhetoric)在古希腊语中指与政治雄辩术有关的口头言辞技巧,亚里士多德《修辞学》指出:“恰当的演说方法”“在悲剧和史诗朗诵的艺术中,早已就用上了”。除了声音、节奏,还包括“避免粗俗”、“具有积极的修饰意义”的词汇。词汇的变化“可以使语言显得格外堂皇美丽”,“给平常的语言赋予一种不平常的气氛”。

(3)文学是虚构与想像:亚里士多德深刻地指出:“诗人的职责不在于描述已发生的事,而在于描述可能发生的事,即按照可然律或必然律可能发生的事。”就提示了虚构与想象的倾向和原则。亚里士多德又说:“为了获得诗的效果,一桩不可能发生而可能成为可信的事,比一桩可能发生而不可能成为可信的事更为可取。”在“可然律或必然律”的前提下进行创造性的虚构是文学艺术应有的特点。

13、意识形态的含义是什么

1、错误意识

2、领导权或阶级合法化

3、物化

4、日常生活的意识形态

5、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的理论

6、支配权的意识形态

7、语言上的异化

14、简述话语及其作用:

话语不只是一个狭义的作为文本单位的语言学概念,话语建构了我们谈论的话题,界定了我们的认识对象,规定了我们有意义地谈论话题的规则。一言以蔽之,话语乃是一种我们知识和认识的建构。

话语的作用:首先,把语言活动和人密切关联起来。其次,将历史维度引入对文学的考量。

15、什么是含蓄

含蓄是文本的话语蕴藉的典范形态之一,指在有限的话语中隐含或蕴蓄仿佛无限的意味,使读者从有限中体味无限。

16、什么是含混

含混(也称歧义、复义或多义),是文本的话语蕴藉的典范形态之一,指看似单义而确定的话语蕴蓄多重不确定意义,令读者回味无穷。

17、语言的内涵:

是人类最重要的社会交际工具。

广义的语言可以有三个层面:语言、言语、话语。狭义的语言指,包括语言系统的各种一般规则和信码,这是其所有使用者都必须共享的,只要它被作为传播手段而使用。那些规则就是我们学一种语言时所学会的各种原则,它们使我们得以用语言说出我们想说的。

18、言语的内涵:

是指包括说、写或描绘的各种行为,它们使用语言的结构和各种规则、是由实际的说者和作者生产出来的。

19、符号结构的三个层面:声音层面、意义单元、世界层面

20、简述“符号结构”的表现:

1)审美性

通过对文学语言同科学语言及日常语言的对比,韦勒克深入揭示了文学文本的符号结构所具有的审美性特征。

首先,他将文学语言同科学语言进行了比较。

其次,文学的审美性也表现在与日常语言的比较上。

(2)虚构性

虚构性来自于文学的“语言结构”性质,它使文学艺术与现实生活区别开来。韦勒克指出,虚构性是用以区分艺术与生活的新术语,它只不过是一种“让人信以为真”的手段。

首先,小说中的陈述并非是真实的,不是逻辑上的命题

其次,小说中的人物、事件无论多么鲜明、生动,也都是作家根据某些艺术规律虚构的,没有历史性

最后,小说中的时空也并非是现实生活中的时空

(3)想象性

在韦勒克的文学本质论中,与虚构性并行的是想象性。文学作品一方面作为一个客观的符号结构而存在,另一方面它也是一个经验的存在,在接受的过程中离不开读者的具体化,而具体化的过程就是一个充满了想象的心理过程。想象性是以虚构性为前提的。

(4)三者间的相互关系

文学的本质是韦勒克文学理论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文学的审美性、虚构性和想象性都是建立在作品存在方式论基础之上的。韦勒克认为文学作品是基于想象性和虚构性的艺术,而审美性具有最根本的性质。文学必须以审美功能作为决定性的因素,也是虚构与想象两者水乳交融的产物。虚构是超越现实和把握想象的关键所在,想象通过虚构化行为与文本反映的世界联系了起来。虚构充当了想象的媒介角色,想象通过虚构获得了具体形态并以虚构的方式对文本施加影响。

21、后现代的五个主题:批判在场概念、否定本原概念、拒斥统一性、拒绝任何先验标准、后现代的基本方法论

22、从结构化角度,列举六种文学观念:

1.模仿论:模仿论重视文学的社会历史属性,重视作者的意图及理性力量的作用,重视对超个人的社会现实的表征,这都有其合理性方面,但若以此来概括文学活动的全部则是远远不够的。

2.实用论:实用论主要强调文学对现实世界的作用,这是一种强调文学对社会的功能和效用的理论体系。实用论关注文学的道德感化与社会功用,有可取之处,但又有忽视文学审美愉悦功能之嫌。

3.表现论:表现论并不排除文学对外界对象的描写,但认为这些外界事物只有经过作家的自我与情感的过滤之后才具有意义。表现论强调文学表现自我情感,突出情感、想象和天才的地位,有其合理之处,但过于重视情感无疑以偏概全。

4.客体论:客体论的特点是突出语言在文学创作、语言建构、文学解读中的地位,使文学语言以及作为语言系统的文学成为文学理论的焦点,但有脱离作者、读者和社会历史,对文学进行孤立化研究的倾向。

5.游戏论:游戏论本身并不是一个统一的理论,这里的游戏实际上涵盖了两种性质不同的游戏:一是看重文学的非功利性与超越性的严肃的游戏,一是偏向文学的消闲性与娱乐性的轻松的游戏,也就是自由的游戏与工具的游戏,如何将两种游戏协调起来是游戏论面临的一个问题。

6.文化论:文学文化论留意到新的文学经验与文学变异形态,有助于从多方面看待和理解文学在文化活动中的地位,也有助于观察文学与社会文化的多重关系,但它又有模糊文学与一般文化、文学与非文学边界的危险。

23、文学性研究概论的主要内容:

“文学性”是文学批评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理论术语,是能够“使一部作品成为文学作品的东西”。换言之,“文学性”的问题实际上就是,使某一作品成为文学作品的标准有哪些的问题,而这一问题也正是从本质上将文学活动区别于其他活动。归根结底,“文学性”是一个关涉文学本质的问题,对“文学性”的追问最终都将落脚于“什么是文学?”这一文学研究的基本问题和文学理论应当解决的首要问题之上。虽然“文学性”问题“似乎是文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但是我们也“应当承认,关于文学性,我们尚未得到令人满意的定义,”而从历来对它的关注和研究上来看,都是建立作品本体论之上的,因为那些“依然如故”的东西大多隐藏在文学文本的背后。

24、简要列举建国以来的几种马克思主义文学基本概念

文学活动论、文学反映论、艺术生产论、审美意识形态论、艺术交往论

25、把握艺术交往论的内涵:

文学作为一种语言符合的艺术,更是主体与主体之间对话与交往的理想之域。这里以作品为中心构成了作家与作家、作家与此岸世界、作家与读者等的交往关系。文学就成为四要素的一个交往结构。

26、韦勒克、沃伦的文学观念

认为文学史符号体系或符号结构,提出“文学研究应该是绝对‘文学的’”。文学不能代替社

会学或政治学,它有它自己的存在理由和目的。“文学研究的合情合理的出发点是解释和分析作品本身。”他围绕文学作品划定了一个封闭的界限。文学和作家传记、创作心理学、社会思想及其他艺术的关系的研究被视为“外部”的,也就是“非文学”的。文学始终应该有自身的“文学性”,文学作品是一个“交织着多层意义和关系的复杂的”艺术整体。这样文学才有自身存在的价值,人们也该对它进行审美的评判。

27、把握作者之死的内涵和内容

(1)“作者之死”(the death of the author)并不是指一个特定的作者经验的或真实的死亡,而是指从极端意义上看,作者在文本中是缺席的。主要是由于后结构主义者罗兰·巴尔特1967年初次发表的一篇论文的标题,“作者之死”变成一句时髦的口号。在一定程度上,巴尔特向流行的作者形象的权威地位发起了挑战。

(2)基本内容

首先,作者是一个多维的空间。

我们现在知道文本不是一行释放单一的“神学”意义(从作者-上帝那里来的“信息”)的词,而是一个多维的空间,各种各样的写作在其中交织着、冲突着,没有一种是起源性的。文本是来自文化的无数中心的引语构成的交织物…作者一旦被驱逐,解释一个文本的主张就变得毫无益处。给文本一个作者,是给文本横加限制,是给文本以最后的所指,是封闭了写作。

——罗兰·巴特

其次,作者的观念是不断变动的。

作者的观念并不是一个无时间性的永恒观念:作者的形象及其含义随着时间、文化传统、话语形态等等的改变而改变。

——福柯《什么是作者》

再次,作者意图是阅读和意义构成的重要因素,但是阅读和意义构成不可避免地超越“纯粹的”(mere)作者意图。

与其说作者是“真实的”作者,不如说是你的个性的投射,是你的作者观念。它也说明作者不仅会死,而且甚至当他还活着的时候,他的某些方面就已经死了。

最后,不可能放弃作者这一观念,但是作者生平与作品之间的关系非常复杂,拥有许多中间环节,对作者生平的解答绝不等于对文学文本的解答。

我们可以揣摩、幻想并告诉我们自己关于作者的故事,但是作者只是一种虚幻的影子。坚持作者是一种仍然需要的幽灵观念,我们就能认为伟大的文学文本的确是那些作者的幽灵出没的作品。最有震撼力的文学作品,是那种既被认为是独一无二的,没有其他人能写出的作品,但是在不只一种意义上,它们的权威就是这幽灵性。

28、陌生化的内涵

对日常生活的感觉方式支持的习惯化过程的逆反,创造性地破坏了我们习以为常的东西,以便把一种童稚的、生机盎然的前景提供给我们。

29、艺术发现的内涵

艺术发现是作家在内心积累了相当多的感性材的基础上,无意识地依据自己认识生活和评价生活的思想原则和审美趋向,对外在事物进行观察和审视时所得到的一种独特的领悟。首先,艺术发现名曰“发现”,其实不是外来的,而是由作家内心酝酿成的。

其次,艺术发现是作家被内在积累的材料所引发,并与主体当前由于某种“关注”而形成的心理趋向、优势兴奋中心相联系,突然间向外在事物、事件、现象的投射。

30、物化的概念

物化,即通过语言、文字、纸张等媒介,把精神性的艺术构思转化为物质性的文本。物化是文学创造过程的最后阶段。

31、把握艺术真实的定义内涵

(1).与生活真实不同,艺术真实以假定性情景表现对社会生活内蕴的认识和感悟

第一、艺术真实是假定的真实

第二、艺术真实是内蕴的真实

艺术真实不是生活真实的自然主义摹本,而是对它的反映。反映具有主观能动性,就是说,艺术真实是作家对社会生活的认识和感悟的产物。认识是理智的体察,感悟是直觉的把握。文学创造正是在既有理智体察又有直觉把握(对某些抒情诗来说可能只是一种直觉把握)的心理机制和思维活动中,以“历史理性”的眼光,透过生活真实的表层对社会生活的内蕴作出艺术的揭示

(2).与科学真实不同,艺术真实对客体世界的反映具有主观性和艺术性

A.主观性文学艺术创造是站在人的生命体验与审美感受以及对社会生活给予人文关怀的立场上,因而其对客体世界的认识、感悟与表现带有浓厚的主体性或主观性。

B.诗艺性艺术真实不同于科学真实还在于它的诗艺性,文学按照主观化方式把握客体世界以激发人们的审美情感为目的的价值取向,使它必然要讲究“诗艺”。

艺术真实的概念可以作如下表述:它是作家在假定性情境中,以主观性感知与诗艺性创造,达到对社会生活的内蕴,特别是那些规律性的东西的把握,体现着作家的认识和感悟。无疑,这是一种特殊的真实,是主体把自己的“内在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而创造出来的审美化真实。它既不像生活真实那样与生活本身是同一的,也不像科学真实那样能够验证和还原。

32、把握艺术概括的定义

是作家依据自己的体验和认识,以主体的审美价值追求能动介入方式,对富有特征的事物给予独特艺术处理,从而在主体与客体相统一的基础上,创造既具有鲜明的独特个性又具有相当普遍意义、体现着一定审美价值取向的艺术形象之方法。

33、把握形式创造的内涵

从艺术构思到作品诞生的全过程,作家对内容的孕育创造本身也是对形式的孕育创造,两者完全是一体化过程或属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其内在关系体现为内容形式化与形式内容化互动,从而构成形式创造的基本内涵。

34、知道有意味的形式的内容

艺术作品的基本性质就在于它是“有意味的形式”,作品的各个部分、各质素之间的独特方式的排列、组合起来的“形式”是“有意味”的,它主宰着作品,能够唤起人们的审美情感。

35、近代文学类型发展的三个阶段: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象征主义

36、文学作品的四种基本体裁:诗、小说、剧本、散文和报告文学

37、文学文本的三个层次:文学言语层面、文学形象层面、文学意蕴层面

38、把握从作品到文本的全部内容

1.文本的内涵

从词源学上看,“它的词根texere表示编织的东西,如在纺织品(textile)一词中;还表示制造的东西,如在‘建筑师’(architect)一类的词中”(霍兰德)。

一般意义上认为“文本就是由书写而固定下来的语言”(利科)。

2.后现代的文本论

首先, 文本则属于一个“方法论的领域”,“维系在语言之中,它只存在于言说活动中。”

其次, 文本总是呈现为所指的无限延迟。

再次,文本把多元性分析的重心放在过程中而非结果上。

最后,读者不是被动的消费者,而是积极主动的“生产者”。

3.超文本

(1)所谓超文本(hypertext)就是指今天电脑网络和信息技术条件下借助各种技术手段形成的电子文本。

(2)超文本的特点

首先,链接是超文本的生产性所在。

其次,分叉选择强调读者在阅读过程中选择的多样性,是对读者主动性、生产性的进一步肯定和强化。

最后,“非顺序”特征,亦即超文本的“非线性的文本性”。

4.文本与作品的的差异

第一,相对来说,文本论强调能指,而作品论则重视所指。

其次,从作品论到文本论的另一个重要变化,是从“有机统一结构”向“网状结构”的转变。从作品论到文本论的第三个方面的转变,涉及到两个转向。作品论完成了从作者中心到作品中心的转向,而文本论则实现了由作品中心向读者中心的范式转换。

39、把握文学意境的四个特征

(1)“境生象外”与意境的空间美

(2)意境的动态美与传神美

(3)意境的高度真实感与自然感

(4)意境的虚实结合

40、把握叙事构成

1.三分法:在热奈特看来,叙述实际上包括了三个不同的概念:一个是所讲述的故事内容,一个是讲述故事的语言组织,还有一个就是叙述行为。

第一方面是叙述内容,指构成一段叙述话语主题的故事内容,即被讲述的故事,包括事件、人物、场景等等。

第二方面是叙述话语,即叙事作品中讲述故事的语句。

第三方面是叙述动作,即产生出叙述话语的“叙述”活动本身。

2.二分法:叙事理论中一个最根本的区分是“故事”(story)与“话语”(discourse)之间的区分。

乔纳森·卡勒认为,叙事学的一个基本前提是叙事包含双重结构:被告知的层面(故事)与讲述层面(话语)。在这个意义上,“故事”指的是叙述者意欲使我们相信发生了的事件或行为,事件(明确或含蓄地)得到了呈现。另一方面,“话语”指这些事件被叙述的方式,它们如何被告知的方式,即讲述的组织形态。当然,这两个层面实际上不可能截然分开,更多的叙事理论已经注意到它们相互作用的方式。

41、知道叙事性作品的共时性向度和历史性向度

叙事作品是一种话语系统,它的内部结构可以从两个向度进行分析:首先是历时性向度,即根据叙述的前后顺序研究句子与句子、事件与事件之间的关系,一般文艺理论中所讲的结构主要是指这种历时性向度的结构关系;其次是共时性向度,研究内容各个要素与故事之外的文化背景之间的关系。前者我们称为表层结构,后者成为深层结构

42、把握文本时间的概念

文本时间(也可以称为“叙事时间”),则是故事内容在叙事文本中具体呈现出来的时间状态,也就是是作者对故事内容进行创作加工后提供给读者的文本秩序。文本时间又分为叙述时间和阅读时间,前者是作品内部叙述时采用的时间,而后者则是读者阅读时所花费的时间。

43、把握作者与隐含作者的关系

作者与隐含的作者:作为现实的个人,作者从属于现实世界,无疑具有坚实的心理内容和社会属性;“隐含作者”则存在于文本世界内。隐含作者又常常被称为“作者的第二自我”,是作者在文本中代理人。这样,隐含作者立足于现实世界与文本世界的交叉点上,承担沟通二者的功能。

44、把握隐含作者和叙述者的关系

隐含作者和叙述者:如果借用结构层次的概念,隐含作者无疑位于话语行为的深层结构之中。相对而言,叙述者是承担话语陈述行为的主体,通常活跃于表层结构之中。叙述者和隐含作者一样从属于虚构的文本世界,但是,后者是更为隐蔽的幕后操纵者,前者则如同主持人一样和我们直接对话,或者提供旁白、幕后音。

45、把握诗歌对普通语言有组织的悖反的内容

诗歌是对普通语言有组织的悖反,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声音结构方面诗歌里的语词具有使发音受阻或停滞的功能;二是诗歌利用了韵律和普通句法之间的矛盾,形成了一种紧张关系;三是诗歌中的语义不同于普通语言中的语义。

46、什么是文学风格

文学风格是指作家的创作个性在文学作品的有机整体中通过言语结构所显示出来的、能引起读者持久审美享受的艺术独创性。此定义的要点是:1.创作个性是风格形成的内在根据;2.主体与对象、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是风格存在的基本条件;3.文体和语言组织是风格呈现的外部特征。

47、什么是流派风格

是指一些在思想感情、文学观念、审美趣味、创作主张、取材范围、表现方法、语言格调方面相近的作家在创作上所形成的共同特色,是一种群体文化的表现

48、把握文学接受和文学消费的区别

首先,文学消费具有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的二重性,而文学接受则纯属一种精神文化范围内的活动。

其次,文学消费既包括阅读行为,也包括未含阅读活动的消费行为;而文学接受则一定是一种阅读或欣赏的精神活动

第三,文学消费与文学接受的主客观条件不同

第四,文学消费研究具有综合的多视角的特点,而文学接受研究则偏于审美经验或艺术心理这一独特视角。

49、把握读者理论出现的三个新发展

(1)读者反应批评

(2)解构主义读者理论与阅读理论

(3)文化研究的读者理论

50、知道传媒变化与文学之间的关系

文学与生产工具和生产方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生产工具与生产方式的变革涉及文学艺术对自身形态的重新塑造以及文学生产者与文学消费者之间关系的调整,涉及文学与周边文化环境的一系列对话。自从印刷术出现之后,文学生产已经具有了愈来愈明显的经济意义。

51、把握隐含读者的概念

所谓“隐含的读者”,是相对于现实读者而言的,是指作家本人设定的能够把文本加以具体化的预想读者。也就是说,是作家预想出来的他的作品问世之后,可能出现的或应该出现的读者。这种预想有时是自觉的,有时可能是不自觉的。

52、把握期待视野的概念

在文学阅读之先及阅读过程中,作为接受主体的读者,基于个人与社会的复杂原因,心理上往往会有既成的思维指向与观念结构。读者的这种据以阅读文本的既成心理图式,叫作阅读经验期待视野,简称期待视野(expectation horizon)

53、把握异变与读者期待视野之间的关系

第一,某些政治观念会导致异变;

第二,某些预定文化观念会导致异变;

第三,文化视野会导致异变;

第四,个人经验会导致异变;

第五,文学欣赏能力会导致异变。

54、把握文学批评的概念

文学批评作为文学理论的重要内容和文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批评主体按照一定的理论思想和批评标准,对批评对象进行分析鉴别、阐释、判断的心理活动,表达着批评主体的立场观念和价值取向。

文学批评包括理论与实践两大部分,实践部分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文学批评的操作练习,在有条件的时候,直接参与社会文学批评活动,使大学的文学教学同变化中的文学实际发生天联,让学生对不断变化中的文学现象,对文学中的新生事物产生兴趣,并作出自己的独立判断;理论部分是讲解文学批评的性质、功能、标准、原则以及文学批评写作的方法、技巧。

55、

56、把握文学批评的作用

(1)文学批评就是在理论的规范之下逐步地集中读者的思想。

(2)文学批评产生影响的另一个层面是介入文学的发展。

57、把握20世纪上半叶以前的六种文学批评模式

(1)

(2)社会学批评(2)心理学批评(3)马克思主义批评

(4)语言学批评(5)结构主义批评(6)美学解释学

58、

59、把握20世纪60年代以后文学研究的方法的新特点

20世纪60年代之后,随着后结构主义与解构主义的兴起,文学研究方法出现了新的特点。一是兼容性,一种方法常常包含其他方法的要素或步骤,二是研究的对象不局限于文学,而走向跨学科化、泛文本化的文化批评。学科与知识由分化走向综合,种族、宗教、性别等问题的凸显,大众文化的发展,解构主义的影响等。

文学理论期末复习资料

名师整理优秀资源 1.文学理论的含义:文学理论是一门研究文学特性和普遍规律的人文学科。 2、文学理论的研究对象:文学和文学活动 3.文学是社会意识形态——倾向性: (一)含义:是指文学在反映特定社会生活时表现或流露出来的价值取向。它是作家一定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不自觉的显现,包括政治和思想的、道德的、民族的、宗教的等倾向。 (二)怎么表现: 1)倾向应当从场面和情节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而无需特别把它指点出来。同时,作家不必把他所描写的社会冲突的历史的未来的解决办法硬塞给读者。 2)从场面和情节中自然流露出倾向性更符合艺术表现规律,做着的见解越隐蔽,对艺术作品来说就越好。 (三)为什么表现:通过形象来反应生活这是文艺的特征。从生活出发,从人物出发,运用形象思维,通过典型化去概括和反应生活塑造感性形象。典型化意境揭示社会人生意蕴和文化心理意蕴,这是文艺创作最基本的规律。文艺的特点和规律决定了作家的审美认识,审美评价,审美情感和审美理想。必须寓于形象体系之中。 4.席勒式的含义:席勒创作中部分存在着主观唯心主义的创作倾向,即创作不是从生活出发,而是从主观观念出发,以主观的热情代替对客观,现实的清醒观察,以抽象的观念演绎代替对现实关系的真实具体生动的艺术描写,把作品中的人物变成某种精神的传声筒。 5.什么是莎士比亚化: 莎士比亚的剧作不是席勒式的某种主观精神的传声筒,用抽象理想代替生活真实的唯心主义创作倾向,而是从生活出发的,反应现实本质的作品,作者的倾向和理想,不是生硬的表达出来,而是依于“福斯泰夫式的背景”,惊人的独特的实践性中,通过生动丰富的剧情自然而然的流露出来。 莎士比亚化是马克思,恩格斯对莎士比亚创作经验的科学组织是他们对现实主义创作原则和创作方法的形象化表述。它凝结了马恩长期反对唯心主义创作思想和创作原则的积极成果。 文学是审美的艺术:6. 名师整理优秀资源 文学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还有其特殊的审美属性,是社会意识形态和审美艺术的统一。文学作为审美艺术的特征,主要体现为情感性、形象性和超越性。 7、情感性 (一)文学的情感性,是指文学表达情感并以此激发读者共鸣、促进社会情感交流的特性。 (二)情感性是文学审美活动的基本特征: 1)审美是一种非实用而又使人产生情感愉悦的活动。 2)审美是一种非概念而又能引起情感与认知的自由协调运动的过程。 3)审美是一种个体的同时又可以普遍传达的内心情感体验。 由审美价值评价的上述特征可以看出,情感构成了审美活动的心理基础。文学的主要目的是表达情感,以情动人,情感因素在文学中具有主导形式,因此,情感性成为文学作为审美艺术的重要特征。 文学的情感性的形式尽管有不同,但都是要发乎真情实感,不能无病呻吟。 (三)情景交融是文学审美活动的现实表现: 1)审美艺术是人类在一定思想观念指导下的创造活动,其中既表现了创造者的感性直观,也融合了创造者的理性观念,也融合了创造者的理性观念,因此是直观与认识,情感与理性的相互统一。

文学理论期末考试重点整理汇编

文学理论 1、把握文艺学概念以及构成部门: 文艺学是主要研究文学的性质和特点及其发生、发展的规律的科学,属于人文科学范畴。“文艺学”一词来源于苏联,如果将俄语词直接翻译的话,应该是“文学学”,但是为了符合汉语习惯就叫作“文艺学”。 一般都把文艺学内部划分为: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相互渗透、相互作用) 文学史:将文学看作是一种具体的历史发展,不断追溯这种历史发展的具体脉络与详细状况 文学批评:具体研究某部文学艺术作品或者某类文学艺术作品 文学理论:对于文学的性质、范畴以及判断标准的研究 2、文学活动的四要素:世界、作品、艺术家、读者 第一,文学是一种整体的活动,无论单单是作者还是读者或者是作品都不能构成文学,文学是由一系列的活动构成的,并且这些活动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有不同的特点,例如本来是一个小便池,但是在特定的历史语境中,小便池也成为一件艺术作品。这也就是“文学活动发展论”。 第二,与社会生活中的其他各种活动相比,文学活动有着不同的性质和特点,否则文学活动就与其他活动没有差别了。这种从总体上来研究文学活动区别于其他活动的特殊性质,就构成了“文学活动本质论”。 第三,四要素中的“世界“这一要素就是社会生活,社会生活是一切文学艺术的源泉,但是社会生活与文学艺术之间是,文学艺术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这种高于生活的过程就是作家的艺术创造活动,而研究作家如何根据生活进行艺术创造的过程和规律,就成为“文学创作论”。 第四,文学作品本身就非常复杂,尽管通常说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但是这种语言艺术包含着题材、形象、语言、结构、类型、风格等作品构成中的重要问题,而研究作品的构成因素及其相互关系,这就形成了“作品构成论”。 第五,作家创作出作品之后如果不能与读者见面,而是被束之高阁,那这部作品还不能称其为一部真正的文学作品,因为文学作品的基本审美价值并没有被体现出来。相反,文本一定要经过读者的阅读、鉴赏、批评,才能成为审美对象,成为一部真正意义上的作品,而研究读者的接受过程和规律,就成为了“文学接受论”。 一切文学作品都有源泉,这就是生活,即“世界”,生活要经过作家的艺术加工改造,才能创造出具有意义的文本,即“作品”。 3、简要回答理论的内涵,谈谈你对理论的看法 理论是跨学科的——是一种具有超出某一原始学科的作用的话语。 理论是分析和话语——它试图找出我们称为性,或者语言,或文字,或意义,或主体中包含了些什么。 .理论是对常识的批评,是对被认定为自然的观念的批评。 理论具有反射性,是关于思维的思维,我们用它向文学和其他话语实践中创造意义的范畴提出质疑。 4、思考对文学艺术双重性质的理解: 如何说明艺术中“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即作为生产的艺术与作为意识形态的艺

四川大学文学理论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文学是属于社会意识形态的一门特殊的艺术,它运用语言媒介对人类的社会生活进行评价性的审美反映。 理论的任务:①从现象中概况出普遍性问题→解释现象;②实现价值构建。 艾泽拉姆斯的四个视点理论:文学与世界、文学与作家、文学与作品、文学与读者 : 再现论 1、含义:文学本质是人类对于外在自然和社会生活的模仿和再现。 2、发展:①古希腊罗马时期:摹仿说(德谟克利特、亚里士多德、赫拉克利特);②文艺复兴时期:镜子说(达芬奇);③19世纪:再现论(别林斯基);④20世纪:反映论(毛泽东)。 , 表现论 1、含义:文学本质是主体内在性的一种表现。*主体内在性:包括思想、心灵、情感、想象、灵感、趣味、人格等非常复杂而具有个体性的东西,既具有有条理的理性思想,更具有朦胧的无意识的因素。 2、表现论的优点与缺点:A优点:一是把握到了文艺的主体性、自由性、创造性、虚构性特征。二是把握到了文学的情感性特征。三是能够认识文学的个体性,文学是主观的表现,不同的文学作品是不同人的心灵的外化。B缺陷:它忽视了文学与外在世界的关系,忽视了文学语言的审美特性。而且,它是一种基于主体性哲学视野下的一种文学本质的认识。它容易走向极端,把表现束缚在个人狭隘的主观空间,成为一种狭隘的情感的宣泄,倘若如此,这样的文学就不再是感人的文学,也不是美的文学。 文本性理论 ` 1、文学文本:指语言形态的实体。 2、形式客体论:它是在对抗文学是社会反映观念基础上出现的,主要以俄国形式主义、语义学和新批评、法国结构主义为代表。 3、意向客体论:认为文学的本质是文学在作者创作、读者阅读、欣赏、接受过程中产生的意向性的存在,是一种意向性客体。<意向性客体论避免了形式主义文学本质观的片面性和及极端性,认识到文学的本质是一种互动的意向性过程,而并非静态的纯客体的形式。它强调了读者意识,为接受美学的文学本质观念奠定了基础。> 读者反应说 * 1、读者:文学作品创作的参与者和消费者。 2、特点:①强调读者参与意义生产过程;②极大地抬高了读者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关注读者心理个体和社会环境的差异性。 3、评价: 从读者视点来思考文学的本质,强调了文学是读者与文本的一种关系,读者及其阅读是成为文学的一个决定性维度。这种看法改变了以往单纯从作者、世界或作品视点去看文学本质的局限性,打开了文学本质探讨的新维度。但过分强调读者的地位,容易陷入对文学界定的主观主义或相对主义的泥潭中,以至于丧失文学的特殊性。

文艺理论第一章本章知识点

本章知识点 本章概述: 文艺学,是一门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它包括三个分支,即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这三个分支之间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与渗透。文学理论具有独特的研究对象和任务,具有鲜明的实践性和价值取向。文学研究的视角和方法的多样性使文学理论呈现出不同的形态:文学哲学、文学社会学、文学心理学、文学符号学、文学价值学、文学信息学和文学文化学等。 第一节文学理论的性质 本节概述: 文学理论的性质应从三个方面来解答: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对象任务、应有的品格。目前,国内外文学理论界一般把文艺学区分为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三个分支,这三个分支在研究的范围、对象、任务、功能上都有所不同。文学理论的任务一般规定为五个方面:即文学活动论、文学活动本质论、文学创作论、文学作品构成论和文学接受论。文学理论应有的品格包括它的实践性和它为人民、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 知识点1: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 20世纪以来,各门科学得到迅速的发展,分工更具体、明确,不能不影响到文学学科的发展;再加之文学实践的需要,文学研究视角、方法的多样化及其成熟,文艺学终于形成了若干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分支,而严格意义上的文学理论才作为文艺学的一个独立分支得以成立。 目前,国内外文学理论界一般把文艺学分为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三个分支,这三个分支在研究的范围、对象、任务、功能上都有所不同。 文艺学所包括的三个分支虽然各有其独特的研究范围、对象、任务和功能,但又是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互相作用的,并不是截然分开的。文学理论要以文学史所提供的大量材料和文学批评实践所取得的成果为基础。如果文学理论不根植于具体文学作品的分析和文学发展历史的研究,

文学理论教程A__B试题及答案

《文学理论教程》a试题及答案 一、概念题(10分,每小题2分) 1.文学文本:.文学文本又称本文,是指由作者写成而有待于阅读的单个文学作品本身,它是包含完整意义的实际语言形态和形象系统,也是一个由表及里的多层次审美结构。 2.陌生化:陌生化是指俄国形式主义对于语言的阻拒性、反常性的强调,它意在打破人们在经验中形成的惯常化、自动化反应,使人重新关注周围的世界,带着惊奇的眼光和诗意的感觉去看待事物,它是文学性艺术性的真正源泉。3.期待视野:期待视野是作为接受主体的读者在阅读之先或之中,基于个人和社会的复杂原因,在心理上形成的一个既成的心理结构图式。 4.原型:原型即原始意象,它是容格对艺术客体的解释,是集体无意识的内容,原型是一切心理反应具有普遍一致性的先验形式,这种形式是人类远古生活的遗迹,是重复了亿万次的那些典型经验的积淀和浓缩。它是悠远的历史起点。5.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即通过主体的活动,把自己的本质力量(人的全部特性和能力)体现在客体当中,使客体成为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和展示。 二、填空题(20分,每小题1分) 1.依据冲突性质,戏剧可分为悲剧、喜剧、正剧 2.依据表现形式,诗歌可分为格律诗、自由诗、散文诗 3.抒情作品的三个结构要素是声音、画面、情感经验。 4.构成文学叙事的三方面涵义是叙述内容、叙述话语、叙述动作。 5.英加登的“文本五层面”说是指声音、意义、世界、观点、形而上。 6.亚里士多德提出的悲剧六因是指形象、性格、情节、言词、歌曲、思想。 7.文学话语活动的五要素包括说话人、受话人、本文、沟通、语境。 8.审美意识形态的复杂组合包括无功利与功利、形象与理性、情感与认识。 9.常见的风格形态分类包括简约与繁丰、刚健与柔婉、平淡与绚烂、谨严与疏放、。 10.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三块基石是对象化理论、意识形态论、艺术生产论。 11.中国古代文论的心理学观点主要有虚静说、神思说、妙悟说、性灵说。 12.人类文学传播的三个阶段包括口头传播、文字传播、电子传播。 13.王国维把文学意境分为有我之境、无我之境。 14.马克思主义的批评标准是美学观点、历史观点。 15.文学接受对象的文化属性包括认识属性、审美属性、文化价值 16.常见的批评文体包括论文、点评、随笔、序跋。 17.文学风格形成的客观因素包括时代精神、民族传统、地域风情 18.故事行动序列的典型形式有首尾接续式__ 中间包含式、左右并联式 19.三国时期王弼关于本文层次的说法是言、象、意。 20.文学创作的一般过程包括_生活积累、艺术构思、物化传达。 三、选择题(20分,每小题2分)(在正确的题号上打“√”) 1.历史上关于雅与俗的两种表述方式是:1.②④ ①寓庄于谐②阳春白雪③曲高和寡④下里巴人⑤文以载道 2.文学抒情在本质上属于: 2.①②③⑤ ①现实评价②自我表现③审美体验④情感宣泄⑤艺术形式 3.文学阅读活动对读者的要求是: 3.①②④ ①期待视野②对话欲望③思想正确④情感丰富⑤见仁见智 4.依据手段和材料,艺术可分为: 4.①②③⑤ ①表演艺术②造型艺术③综合艺术④影视艺术⑤语言艺术 5.现实主义的基本特征是: 5.①②③

医学数字图像处理期末考试重点汇编

1、模拟图像:空间坐标和明暗程度都是连续变化的、计算机无法直接处理的图像。 2、数字图像:空间坐标和灰度均不连续的、用离散的数字(一般整数)表示的图像(计算机能处理)。是图像的数字表示,像素是其最小的单位。 3、当一幅图像的 x和 y坐标及幅值 f都为连续量时,称该图像为连续图像。 为了把连续图像转换成计算机可以接受的数字形式,必须先对连续的图像进行空间v和幅值的离散化处理。 (1)图像的采样:对图像的连续空间坐标 x和 y的离散化。 (2)图像灰度级的量化:对图像函数的幅值 f的离散化。 4、均值平滑滤波器可用于能否锐化图像?为什么?不能,均值滤波法有力的抑制了噪声,同时也引起了模糊,模糊程度与邻域半径成正比。 5、均匀采样: 对一幅二维连续图像 f(x, y)的连续空间坐标 x和 y的均匀采样,实质上就是把二维图像平面在 x方向和 y方向分别进行等间距划分,从而把二维图像平面划分成 M × N个网格,并使各网格中心点的位置与用一对实整数表示的笛卡尔坐标(I, j)相对应。二维图像平面上所有网格中心点位置对应的有序实整数对的笛卡尔坐标的全体就构8成了该幅图像的采样结果。 6、*均匀量化: 对一幅二维连续图像 f(x, y)的幅值 f的均匀量化,实质上就是将图像的灰度取值范围[0, Lmax]划分成L个等级(L为正整数, Lmax=L-1),并将二维图像平面 上 M× N个网格的中心点的灰度值分别量化成与 L个等级中最接近的那个等级的值。 7、图像增强技术根据处理空间的不同,可以分为哪两种方法?空域方法和频域方法 8、**空间分辨率 ( 1 )空间分辨率是图像中可分辨的最小细节,主要由采样间隔值决定。 (2**)一种常用的空间分辨率的定义*是单位距离内可分辨的最少黑白线对数目(单 位是每毫米线对数),比如每毫米80线对。另外,当简单地把矩形数字化仪的尺寸看作是“单位距离”时,就可把一幅数字图像的阵列大小 M×N称为该幅数字图像的空间分辨率。 (3)对于一个同样大小的景物来说,对其进行采样的空间分辨率越高,采样间隔就越小,景物中的细节越能更好地在数字化后的图像中反映出来,也即反应该景物的图像的质量就越高。 (4)一幅数字图像的阵列大小(简称为图像大小)通常用 M×N表示。在景物大小不变的情况下,采样的空间分辨率越高,获得的图像阵列 M×N就越大;反之,采

《文学理论教程》重点复习整理___童庆炳版

《文学理论教程》童庆炳要点 第一编导论 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 1.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学科统称为文艺学。本从俄文翻译而来,其正确名称为文学学,后传为文艺学。 2.文学理论的性质: 学科归属(文艺学的三个分支之一: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史) 对象(世界,作品,作家,读者(艾布拉姆斯《镜与灯一一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 任务:文学活动发展论,文学活动本质论,文学创作论,作品构成论,文学接受论。 文学活动的结构和发展关系规定了文学理论的任务和学科品格(实践性和价值取向(民主的,科学的,现代的)) 3.文学理论有哪几种基本形态?其划分的依据是什么? 基本形态:文学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符号学,价值学,信息学,文化学。 依据:文学哲学,是从哲学角度对文学的阐述和解释。它的特点是从哲学的高度对文学是什么作出总体解释。 文学社会学,是从社会和历史的角度研究文学与社会整体关系的新兴的交叉学科。属于文艺社会学的一个分支。它的基本特征为对文学与社会作多维研究,从而阐明文的发生、发展及其变化更新的基本规律。 文学心理学。从心理学角度研究文学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是介于文学学与心理学之间的边缘交叉学科。它着力探讨文学活 动中作为主体的人的心理结构,可以更深入地揭示人类文学活动的内在规律,揭示人类作为文学创作主体与鉴赏主体的心理奥秘, 从而提高文学创作主体和文学鉴赏主体的审美心理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文学信息学,是以信息的文学加工,文学信息的形态,文学信息的功能,文学信息的传播、处理和利用等为研究对象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 文学价值学,是对文学进行价值论研究的理论。价值是客体对于主体的有用性,是一种效用关系。文学价值论把文学视为主体为了满足特殊需要而有目的的创造精神价值的活动。 文学文化学是从文化的角度对文学研究的理论。文学文化学是一个综合各种理论、方法,从各个具体不同视角宏观研究文学, 从广度与深度对文学研究的理论。 文学符号学是在符号学理论的基础上出现的,是运用符号理论对文化的研究。 文学接受学则突破传统的文艺批评模式,将视角探入文学阐释学、接受美学、作者与读者之间的交流活动的特征和规律。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 1.建设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应注意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1 )以马克思主义作为理论指导。即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作为指导。(2)以马恩创立的,列毛和一些学者丰富发 展了的马克思文学理论为指导。 二:中国特色。以中国特有的历史文化和现实经验为土壤去移植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必须吸收中国传统的文学理论遗产,寻求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学理论的结合点。 三:必须在研究中国当代文学发展情况的基础上,概括当代文学实践的新经验,回答当代社会主义文学运动提出的新问题。面对20世纪西方文论的挑战。 总之: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密切结合中国独特的历史文化,现实经验,充分借鉴传统文学理论的精华,敢于面对当代文学发展的复杂事实,敢于面对20世纪西方文论的挑战,敢于采用一些新方法,具有中国特色的当代形态的文学理论就一定能健康建立并发展起来。 2.关于文学活动及其构成 1、四要素构成:世界,作品,作家,读者。该四要素在文学活动中形成相互渗透,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整体关系。 (列举几种文学原始发生的学说?)包括巫术发生说(P37)、宗教发生说(P38)、模仿说(P39补充)、游戏发生说(P39)以及 劳动说。 2、劳动说具体阐述:马克思主义认为,文学起源于人的生产劳动。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首先,劳动提供了文学活动的提前条 件。这是因为人通过劳动既锻炼了大脑,又在劳动中解放了前肢,同时在劳动中创造出具有丰富表意功能的语言系统。其次,劳动产生了文学活动的需要。人在集体劳作过程中,为了传递信息、协调行动,产生了最初的文学。如鲁迅把这样的产生过程称为 “杭育杭育派”。再次,劳动构成了文学描写的主要内容。如远古诗歌《弹歌》就为:“断竹,续竹,飞土,逐宍。”生动地描写 了制作武器去狩猎的过程。最后,劳动制约了早期文学的形式。早期文艺是诗、乐和舞三位一体的结合体,它和劳动过程直接相 关。狩猎动作衍化为舞蹈,劳动号子与呼喊发展为诗歌,劳动动作的声音和节奏,形成了最初的音乐。因此,劳动制约了早期的文学形式。无论是“巫术说”、“宗教说”还是“游戏说”,本质上都是原始人的劳动,都可以归结到“劳动说”上。 文学活动的发展:物质生产是文学发展的决定因素。政治,道德,哲学,宗教关念等是影响因素。 3、生活活动的美学意义是什么?)马克思主义指出,动物与人创造能力的差别在于动物只能依据生物本能来创造,而人的创造则 是依靠自己的头脑思考。更具这一论述,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说明生活活动的美学意义。1生活活动导致人与对象之间的诗意情 感关系:人的生活活动的美学意义在于,人作为与自然相对的一方,其感觉与对象保持一种自由的关系。人感觉事物的角度是多样的。如《诗经》中的《硕鼠》表达了人对老鼠的厌恶,比以此引申为恶人。而秦观词:“梦破鼠窥灯,霜送晓寒侵被”中的老鼠,又作为艺术作品中的可爱小生灵了。人的感觉不当可以同对象发生功利的、伦理的和道德的关系,而且还可以发展成为一种诗意情感的关系。只有人才

汇编语言-期末考试-试题讲课教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CPU要访问的某一存储单元的实际地址称() A.段地址B.偏移地址 C.物理地址D.逻辑地址 2.某存储单元的物理地址是12345H,可以作为它的段地址有() A.2345H B.12345H C.12340H D.1234H 3.执行后使BX=0的同时也使CF=0,OF=0的指令是() A.XOR BX,BX B.OR BX,BX C.AND BX,BX D.CMP BX,BX 4.循环控制指令LoopNZ/LoopNE控制循环继续执行的条件是() A.CX≠0且ZF=1B.CX≠0且ZF=0 C.CX≠0或ZF=1D.CX≠0或ZF=0 5.在执行DAA指令,当高四位BCD码校正时产生进位,如要把此进位值送入AH中,对这进位值的操作应是() A.DAA校正指令的功能已自动加在AH中 B.进位值在AF中,校正后根据AF内容再加在AH中 C.进位值在CF中,校正后根据CF内容再加在AH中 D.进位值在AL最高位上,校正后根据AL最高位内容再加在AH中 6.AND,OR,XOR,NOT为四条逻辑运算指令,下面的解释正确的是() A.指令XOR AX,AX执行后,AX内容不变,但设置了标志位 B.指令OR DX,1000H执行后,将DX最高位置1,其余各位置0 C.指令AND AX,OFH执行后,分离出AL低四位 D.NOT AX,执行后,将AX清0 7.在执行下列指令时,需要使用段寄存器DS的指令是() A.STOSW B.ADD AL,CL C.NEG BX D.INC DA[BX] 8.无论BH中原有的数是奇数或偶数,若要使BH中的数一定为奇数,应执行的指令是()A.ADD BH,01H B.OR BH,01H C.XOR BH,01H D.TEST BH,01H 9.完成对CL寄存器的内容乘以4的正确操作是() A.ROL CL,1B.MUL4 ROL CL,1 C.SHL CL,1D.MOV CL,2 SHL CL,1SHL CL,CL 10.下面各传送指令中,正确的是() A.MOV[DI],[SI]B.MOV[DX+DI],AL C.MOV WORD PTR[BX],0100H D.MOV AL,BX 11.汇编语言语句格式中对名字项的规定如下,请找出其中错误的说法() A.名字的第一个字符可以是大写英文字母及小写英文字母 B.名字的第一个字符可以是字母、数字及、@、_ C.名字的有效长度≤31个字符 D.在名字中不允许出现$

(完整word版)文学理论期末考试重点整理

文学理论期末考复习 1、生活活动对文学活动的意义 人的生活活动是文学活动的前提。人的创造是依靠自己头脑的思考,在创造过程开始之前就已考虑到了自己创造的结果。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说明人的生活活动对文学活动的美学意义。 ①生活活动导致人与对象之间的诗意情感关系。 “对象”指客体,“诗意情感”是指诗化客体。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对象化是指外化,呈现,形式化。人的生活活动的美学意义在于,人作为与自然相对的一方,其感觉可以和对象保持一种自由的关系,这样才能生发出诗化的关系,而不像动物的生命活动完全从属于自然。在生活活动的过程中,人可以根据自身所处的条件自由地选取感觉事物的角度,人感觉事物的角度又是多样化的,人的生活活动除了经济技术和革命实践意义之外,就是审美创造意义。 ②生活活动导致人的自觉能动的文学创造。 “自觉”在哲学意义上自己能够意识到自己的存在,“能动”指能通过自己的力量去改变。人的生活活动是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合目的性”是指人的活动是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根据一定的需要而设计的,“合规律性”是指人的生活活动不是主观随意的,而是合乎或遵循一定规律的。文学作为人的一种活动形态,它不是被动的消极的,而是一种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的自觉能动的创造,在这种创造中,可以达到感性与理性的统一,也就是达到全面地表现人的本质特性。 ③生活活动使文学成为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 人的生活活动是对人“本质力量的确认”。人的生活活动作为对人的本质

力量的确认,实际上是审美产生的基础。在审美活动中,人在直观的层次上是审“对象”,而在深蕴的层次上,却是通过对象来审“自己”。只有在先在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过程中,才能实现“审己”。同时,文学活动作为一种审美活动,也是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认。通过创造和欣赏文学,人的本质力量可以尽情展现出来,使人更深切地体会到自身存在的价值。 2、模仿论和表现论有什么区别。 ①在文学本质论上突出作者的决定作用。模仿论认定文学是世界的 反映,表现论则认定文学是作者心灵的表现,英国浪漫诗人华兹 华斯曾说:“诗是强烈情感的自我流露。” ②表现论强调作者对作品意义的生成作用。模仿论虽不否认这一 点,但更强调了解作品所描写的世界和写作背景,因而看重考据 式的批评。 ③表现论不强调文学创作应遵循的客观规律,而是将文学创作同科 学研究等活动对立起来,高扬“文学天才”的作用。 3、劳动在文学发生中的意义。 ①劳动提供了文学活动的前提条件:人类的生产活动是一切其他基 本活动的前提,这一方面在于人要满足基本生存需要后才能从事 其他活动,另一方面在于人就是在这种生产活动中生成的。 ②劳动产生了文学活动的需要。人的活动都伴随着一个自觉的目 的,而这一目的又是源于某种需要而设定的。如,史前人类在集 体进行的劳动中,为了协调行动,交流情感与信息,减轻疲劳等,就由这些需要产生了语言和最初的文学。 ③劳动构成了文学描写的主要内容。远古时代遗存的作品中大都描

微机原理与汇编期末复习重点

单选、填空(单选10个,20分;填空10个,20分) 1、8086通用寄存器?P23 通用寄存器又称数据寄存器,主要用来保存算术或逻辑运算的操作数、中间运算结果。当用作16位时,称为:AX、BX、CX、DX;当用作8位时,AH、BH、CH、DH存放高字节,AL、BL、CL、DL存放低字节,并可独立寻址。 2、8086地址线、寻址范围?P37 8086系统有20根地址线。可供寻址范围0~220 -1,其存储器的最大容量为1MB,对应的地址范围:00000H~FFFFFH。 3、总线的分类?P39 按总线内部信息传输的性质分类:数据总线(DB)、地址总线(AB)、控制总线(CB)和电源总线(PB)。 按总线在系统结构中的层次位置分类:片内总线、内部总线、外部总线 按总线的数据传输方式分类:串行总线、并行总线 按总线的传输方向分类:单向总线(地址总线)、双向总线(如数据总线) 4、寻址方式?P67 8086系统中的操作数主要有3种:立即数操作数,寄存器操作数和存储器操作数。指令构成:操作码+操作数。 立即寻址方式。指令中包含操作数。如:MOV AX,12H 寄存器寻址方式。操作数存在于指令规定的8位或16位寄存器中。 如:MOV BX,AX 直接寻址方式。是存储器直接寻址方式的简称,是一种针对内存的寻址方式。指令代码中给出操作数的偏移地址,即有效地址(EA)。默认情况下,操作数存放在数据段(DS)。物理地址=16dx段地址(DS)+偏移地址(EA)。 如:①MOV AH,[3000H] ;将地址为DS:3000H存储单元中的数复制到AX寄存器中。当(DS)=5000H时,物理地址=16dx5000H+3000H=53000H,指令的执行结果(AX)=(53000H)(53001H)。②在汇编语言中,也可以用符号地址代替数值地址来表示有效地址。如:MOV AX,[A] 寄存器间接寻址方式。对内存的寻址方式。操作数的有效地址(EA)在指定的寄存器中,EA放在基址寄存器BX、BP或变址寄存器SI、DI中。 物理地址=16dx(DS)+(BX)/(DI)/(SI); 物理地址=16dx(SS)+(BP)。如:MOV AX,[BX] ;将地址为DS:BX存储单元中的数复制到AX寄存器中。 变址寻址方式。操作数的有效地址是变址寄存器(SI或DI)的内容与指令中指定的位移量的和。即有效地址EA=[变址寄存器]+位移量。 物理地址=16dx(DS)+(SI)/(DI)+ 8位(16位)位移量 例如:MOV AX,100H[SI] ;将地址为DS:SI+100H存储单元中的数复制到AX 基址寻址方式。操作数的有效地址是基址寄存器(BX或BP)的内容与指令中指定的位移量的和。 物理地址=16dx(DS)+(BX)/(BP)+ 8位(16位)位移量 例如:MOV AX,10H[BX] ;将地址为DS:BX+10H存储单元的数复制到AX寄存器基址变址寻址方式。有效地址EA=基址存储器+ 变址存储器,即两个寄存器中的内容之和为操作数的有效地址。 物理地址=16dx(DS)+ (BX)+(SI)/(DI);例如:MOV AX,[BX] [SI] 或MOV

文学理论期末复习题

文学理论课后习题 1、文学理论:文学理论是文艺学的分支学科之一。它与其他四个分支关系密切,它通过横向的审视,侧重研究文学中带有一般性的普遍规律,它指导和制约着文学批评和文学史等分支的研究,但它本身又必须建立在对特殊的具体的作品、作家、文学现象的研究基础上。 2.文学批评:文艺学三分支之一,指分析评价具体的文学作品作家和文学现象的学科,是批评主题按照一定的理论思想和批评标准,对批评对象进行分析鉴别阐释判断的理性活动,表达着主体的立场观点和价值取向。 3.文学史:文艺学三分支之一,是一门以研究主流文学为对象的,理清并描述文学演变过程,探讨其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 4.试从学科归属、对象任务和学科品格三个角度,说明文学理论的性质 答: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文学理论是文艺学中的三个分支之一,与其他分支有密切的联系,它通过对文学问题的审视,侧重于研究文学中带有一般性普遍规律,它力图指导、制约其他分支的研究。 从对象任务上看,1、对象以文学的普遍的规律为研究对象,具体地说,是以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以及相关的科学方法为研究对象。2、任务:文学本质论,文学创作论,作品构成论和文学接受从学科品格上看,具有实践性和自身独特的价值取向。 5.文学理论的几种基本形态及划分依据答:基本形态有:文学哲学,文学社会学,文学心理学,文学符号学,文学价值学,文学信息学,文学文化学。 划分依据是: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接受和文学创造——艺术价值——文学消费。 6、文学活动的四要素;作品、作家、世界、读者 第三章 1.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即通过主体的活动,把自己的本质力量体现在客体当中,使客体成为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和展示。 2.文学活动的对话性结构:指文学活动不同要素之间的互动关系。围绕作品这个中心,作者与世界、读者之间建立起来的是一种话语伙伴关系。其中,分别够成了若干对主体间性关系,包括自我与自我、自我与现实他者、自我与超验他者以及自我与潜在他者。在文学活动中,主体和对象的关系始终处于发展与变化之中。 3.游戏发生说的代表人物:康德、席勒、谷鲁斯 4.简要论述文学起源上的“劳动说”。 答:把劳动作为文学发生的起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①、劳动提供了文学活动的前提条件。 ②、劳动产生了文学活动的需要。③、劳动构成了文学描写的主要内容。④、劳动制约了早期文学的形式。 5.试辨证说明文学发展的诸多原因。 答:1、经济因素决定着文学的发展。2、上层建筑各部门的相互影响制约着文学的发展。3、诸多因素形成合力,共同影响着文学发展。 第四章 1.话语蕴藉:是指文学活动的蕴蓄深厚而又余味深长的语言与意义状况,表明文学作为社会话语实践蕴涵着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 2.审美意识形态:是指与现实社会生活密切缠绕的审美表现,其集中形态是文学、音乐、戏剧、绘画、雕塑等艺术活动,。 3.怎样理解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 答: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是指文学的审美表现过程与意识形态相互浸染,彼此渗透的状况,表明审美中浸透了意识形态,意识形态巧借审美传达出来,具体的说,文学的双眸意识形态表现在,文学成为具有无功力性、形象性和情感性的话语与社会权利结构之间的多重关联域,其直接的无功力性、形象性、情感性总是与深层的功利性、理性和认识性等缠绕在一起。如果从目的、方式和态度三方面来看,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表现为无功利性与功利性、形象性与理性、情感性与认识性的相互渗透状况。 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在无功利、形象、情感中隐含功利、理性和认识。文学具有审美意识形态属性,这实际上告诉我们,文学的属性不是单一的而是双重的;审美与意识形态复杂地缠绕在一起,由此看,文学具备审美与社会的双重属性;即是审美的又是社会的。 4.怎样理解文学的话语蕴藉属性?

文学理论教程第四版考试题目单项选

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 1. 无论是中国还是在西方,最早研究文学的学科都叫(C) A.文艺学 B.文学学 C.诗学 D.文学理论 2. 严格意义上的文学理论作为文艺学的独立的分支是在(D) A. 17世纪 B. 18世纪 C. 19世纪 D. 20世纪 3. 国内外文学理论界一般把文艺学区分为(A) A.文学理论、文学史、文学批评 B.文学理论史、文学史、文学批评史 C.文学理论、文学理论史、文学史 D.文学理论、文学学、文学批评 〈〈镜与灯- 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的作者是(D) A.亚里士多德 B.黑格尔 C.英伽登 D.艾布拉姆斯 在文学研究中提出文学活动由世界、作品、艺术家、欣赏者四个要素构成的理论家是(D) A.亚里士多德B.黑格尔C.英伽登D.艾布拉姆斯 在中国古代提出知人论世”批评方法的是(B) A. xx B. xx C. xx D. xx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的建设 作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基石之一的文学活动论把文学艺术看成是(C) A.社会生活的反映 B.精神生产 C.人的生活活动 D. 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作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基石之一的文学反映论把文学看成是(B) A.人的生活活动 B.社会生活的反映 C.精神生产 D.主体与主体之间的对话与交往

马克思主义解答文学源泉问题用的是(C) A.辩证唯物主义 B.历史唯物主义 C.反映论 D.辩证法 作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基石之一的艺术生产论把文学看成是(C) A.人的生活活动 B.社会生活的反映 C.精神生产 D.主体与主体之间的对话与交往 作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基石之一的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把文学看成是(C) A.人的生活活动 B.社会生活的反映 C. 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D.主体与主体之间的对话与交往 作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基石之一的文学艺术交往论把文学看成是(C) A.人的生活活动 B.社会生活的反映 C. 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D.主体与主体之间的对话与交往 第三章文学作为活动 文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C) A.社会生活 B.文学作品 C.人 D.摹仿 文学活动的前提是(B) A.生活的积累 B.人的生活活动 C.知识的积累 D.作家的出现 人的生活活动的美学意义在于,人作为与白然相对的一方,其感觉可以同 对象(C) A.发生第一性和第二性的关系 B.形成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 C.保持一种白由的关系 D.形成对立关系

花卉学期末考试复习重点及答案(汇编)

◆复习重点 ◆温度三基点 ◆保护地栽培:用花卉栽培设施创建的栽培环境,叫保护地;在保护地中进行栽培叫 保护地栽培 ◆胚培养(属有性繁殖,是广义的组织培养) ◆远缘杂交不亲合(生殖隔离)。在杂交不亲合的组合中,有的是胚乳发育不良(胚 正常)。把正常幼胚从种子中取出,并在人工培养基中培育,获得杂种植株,从而克服杂交不亲和的障碍 ◆实生苗 ◆花台:高出地面栽植花木的种植地。一般是高40~60cm的台上填土栽植观赏植物, 又称高设花坛。我国常布置成“盆景式”花台。 ◆二年生花卉: 秋播后,以幼苗越冬休眠或半休眠。 ◆换盆 ◆长日照花卉: ◆春化作用 ◆半活期 ◆倒盆:把花盆从一个地方搬到另外一个地方。 ◆花坛:按照设计意图在一定立体范围内栽植观赏植物以表现群体美的设施。 ◆幼期 ◆花芽分化 ◆缩剪 1.花卉的自然分布中心(按原产地分类) 1)中国气候型(大陆东岸气候型):冬冷夏热,气温差异较大,夏季降雨多。 包括中国大部分省区,以及日本、北美洲东部、巴西南部、大洋洲东南部、非洲东南部。温暖型:长江以南的低纬度地区及冬季较温暖的地区,生长的植物包括喜温球根花卉及不耐寒的宿根花卉。 冷凉型:华北、东北等高纬度地区及冬季较冷的地区,以耐寒宿根花卉居多。 如:非洲菊(扶郎花) 2 ) 欧洲气候型(大陆西岸气候型) ?包括欧洲大部分区域、北美西海岸、南美洲西南部、及新西兰南部。 ?气候特点:冬不太冷,夏不太热,冬夏温差较小,雨量四季分布,但降水总体偏少。 ?如三色堇、雏菊、勿忘草、紫罗兰。 3) 地中海气候型 ?包括地中海沿岸地区、南部非洲、大洋州西南部、北美西南部及智利中部。 ?气候特点:冬春多雨,冬季较温暖,最低温6~7度;夏季干燥,20~25度。属比较温暖地区,但无高温。 ?秋植球根花卉种类多,如仙客来、风信子、小苍兰;及不耐寒的一、二年生花卉如瓜叶菊、风铃草。 4)墨西哥气候型(高原热带气候型) ?包括墨西哥地区、南美和非洲中部的山地及喜马拉雅山北部到中国云南的山岳地带。 ?气候特点:年温差小,周年气候14~17度,雨量丰富,多集中在夏季。 ?原产花卉喜冬暖夏凉,如晚香玉、大丽花、百日草。

文学理论期末复习

文学理论期末复习 一.理想型文学 1.概念:理想型文学是一种以直接抒情的方式表现主观理想的文学形态。它的基本特征是表现性和虚幻性。 2.特征:表现性--理想型文学超越现实,突出表现性,具有明显的理想主义色彩。表现,指把内在主观世界状况以形象呈现出来。显然,在理想型文学中,主观思想具有高于一切的地位。理想型文学艺术地创造了一个理想世界。如,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创造了一个人人平等的理想乐土。 虚幻性--理想型文学充分运用夸张、变形、虚构的手法,不求外表的真实,而遵循情感的逻辑,追求情感的真实。理想型文学并非完全不从现实生活中汲取素材,但这种素材一经作家的处理便具有独特的夸张,变形的色彩。如,李白“白发三千丈”的夸张,追求的就是一种情感的真实。 二.诗 1.概念:一种语词凝练,结构跳跃,富有节奏和韵律、高度集中地反映生活和抒发思想感情的文学体裁,可以分为抒情诗与叙事诗,格律诗和自由诗等。诗的基本特征是,凝练性,跳跃性,音乐性 2.特征:凝练性---体现在用高度概括的艺术形象,极其精炼的文学语词最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和表达思想感情,一切样式的文学作品都是现实生活的集中反映,但诗的概括性更为突出,它反映生活不是以广泛性和丰富性取胜,而是以集中性和深刻性见长。如《长恨歌》用了120句,840字,高度集中地反映了社会生活,在有限的词句中,准确、含蓄、生动地表现事物的特征,勾勒出生活的场景。 跳跃性----诗在结构上具有突出的跳跃性特征,它遵循想象情感的逻辑,常常由这一端跳跃到另一端,或由过去跳跃到未来,超越了时间的藩篱、空间的鸿沟。诗的跳跃多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动作构成,动作之间没有持续性,只被同一个情节维系着。诗的跳跃性有多种结构形式,主要有时间上的,空间上的,时空综合的,关联式的,平行式的等等。采用何种跳跃结构,由诗人所要反映的生活和表达的思想感情而定。 节奏韵律性---在各种文学样式中,诗是最强调韵律性的。诗的节奏主要指诗句中长短,强弱不同的音有规律地变化。诗的韵律,也称押韵,是指韵母相同的字在相同位置上有秩序地反复出现,韵律包括头韵。腹韵和尾韵。诗的押韵,一方面可以加强诗的节奏感,达到和谐整齐的感官审美效果,一方面主要是为了促进情感的抒发和意境的创造。 三.剧本 1.概念:一种侧重以人物台词为手段,集中反映矛盾冲突的文学体裁。可以分为悲剧喜剧正剧。按场次分,可以分为独幕剧和多幕剧。它的基本特征是,浓缩地反映现实生活,集中地表现矛盾冲突,以人物台词推进戏剧动作。 2.特点:浓缩地反映现实生活--受舞台表演时间、空间的限制,剧本对现实生活的反应具有高度浓缩性,为了使舞台这块小天地尽量多的容纳社会生活反复广阔的内容,剧作家必须把生活写得高度浓缩、凝练,用较短的篇幅、较少的人物、较简省的场景、较单纯的事件,将生活内容概括地、浓缩地再现在舞台上。剧本再现生活的浓缩性要求清洁结构单纯集中,只有使剧情高度集中概括,才能充分发挥戏剧的表现功能,在有限的时空中表现丰富的内容。如《茶馆》只有三幕,却表现了五十年的社会变迁,产生特殊的艺术效果。 集中地表现矛盾冲突--没有集中的矛盾冲突就没有戏剧,这已成为一条公认的定理。跟小说相比,剧本更要把矛盾冲突加以高度集中,使之达到尖锐、剧烈的程度,剧本要集中地表现矛盾冲突,是由戏剧艺术的时空特征决定的。戏剧是直接面向观众的艺术,如果没有尖锐剧烈的矛盾冲突,舞台上必然出现冷场,不能唤起观众的审美注意力。因此,集中

文学理论知识点

文学理论知识点 一.文学作品的类型:现实型、理想型、象征型 1.现实型:现实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写实的方式再现客观事实的文学形态。 2.理想型:理想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抒情的方式表现主管理想的文学形态。 3.象征型:象征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暗示寄寓审美意蕴的文学形态。 二.文学的基本体裁:诗、小说、剧本、散文和报告文学 1.诗:是一种语词凝练、结构跳跃、富有节奏和韵律、高度集中地反映生活 和表达思想感情的文学体裁。 特征:凝练性、跳跃性、音乐性 2.小说:是一种侧重刻画人物形象、叙述故事情节的文学样式。 特征:深入细致的人物刻画,完整复杂的情节叙述,具体充分的环境描写三.文学作品的文本层面:言语层、形象层、意蕴层 1.文学言语层面:指文学文本首先呈现于读者面前、供其阅读的具体言语系 统。特征:内指性、心里蕴含性、阻据性 2.文学形象层面:是读者在阅读文学言语系统过程中,经过想象和联想而在 头脑中唤起的具体可感的动人的生活图景。 特征:主观和客观的统一 假定与真实的统一 个别与一般的统一 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 3.文学意蕴层:指文本所蕴含的思想、感情等各种内容,属于文本结构的纵 深层次。 三个层面:历史内容层、哲学意味层、审美意蕴层 四.文学典型 1.定义:作为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是文学话语系统中显出特征的富于 魅力的性格。一般又称典型人物或典型性格。 2.举例说明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1)一方面,典型性格是在典型环境中形成的,如《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就 是环绕着她的典型环境的产物。

2)另一方面,典型人物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作用。这种现象在无产阶级英 雄典型那里表现得尤为充分,如《红岩》。 五.意境、意象、审美 1.意境定义: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是指抒情型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 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 2.特征:情景交融、虚实相生、韵味无穷 3.意象定义:这里主要指审美意象,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是指以表 达哲理观念为目的,以象征性、荒诞性为其基本特征的达到人类审美理想境界的表意之象。 4.审美定义:审美是人类掌握世界的一种特殊形式,指人与世界(社会和自 然)形成一种无功利的、形象的和情感的关系状态 六.叙事 1.定义:简单地说,就是用话语虚构社会生活事件的过程。 2.构成:叙述内容、叙述话语、叙述动作 3.特征:第一,叙事的内容是社会生活事件的过程 第二,叙事是话语的虚构 七.结构 表层结构深层结构 ↓↓ 事件之间关系关联性多种行动之间关联 八.行动:行动序列→只指一种行动 行动序列的形成:首尾相接、中间包含、左右并连 九.文本时间:是指故事内容在叙事文本中具体呈现出来的时间状态,是作者对故事内容进行创作加工后提供给读者的文本秩序。 故事时间:是指故事发生的自然时间状态,是故事内容中虚构的事件之间的前后关系。 十.抒情性作品 1.定义:指以表现作者个人主观情感为主、偏重审美价值的一类文学作品,与叙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