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支气管动脉栓塞术

支气管动脉栓塞术

支气管动脉栓塞术

81

C hapter Summary

B ackground

? C F most common cause of hemoptysis (see Table 6.5)

? M edical therapy often successful:

–S top chest physiotherapy and penicillin

–V itamin K, tranexamic acid

–V asopressin, octreotide

–A ntibiotics

? E ndoscopic and surgical treatment possible ? E mbolization—? rst-line treatment

? S ystemic supply usually:

–B ronchial—variable anatomy

–C ollaterals:

°Subclavian branches

°Intercostal

°Phrenic

°Left gastric

°Esophageal

? S hunts possible:

–S pinal cord, carotid/vertebral circulation

–U p to 325 μm in size

I ndications

? M edical management failed

? M assive/moderate hemoptysis

? C onsider in chronic/recurrent when:

–P revious massive hemoptysis

–R ecurrent hemoptysis <2 weeks post-treatment

–N ot responding to treatment

–B ridge to transplantation

P reprocedure Evaluation

? H ematology and coagulation pro? le

? A ttempt to identify site:

–C linical history

–I maging—CXR, CT

–B ronchoscopy

E quipment

? C atheters, 4–5 Fr:

–R everse curve (Sos, Simmons, etc.)

–A ngled (vertebral)

–M icrocatheters

–P igtail ? E mbolic agent:

–P V A, gelatin sponge, spherical, glue

–C oils not recommended unless very distal ? 4–5 Fr vascular sheath

T echnique

? U sually GA (especially younger patients) ? F emoral access

? A uthor’s suggested order of investigation:–B ilateral subclavian arteries and branches (if indicated)

–R ight intercostal bronchial trunk (switch to reverse curve catheter if necessary) –O ther bronchial arteries

–A ortogram

? P V A common embolic material:

–300–500 μm size

–U p to 1,000 μm used when large shunts seen ? M onitor for collaterals to spine and cerebral circulation (consider higher ? uoroscopy rate during embolization)

P ostprocedure Care

? S upportive care

? P ost-embolization syndrome can occur

? D/C home average 2 days post

O utcomes/Complications

? >90 % successful

? R ecurrent hemoptysis common

? D eath—10–40 %

–O ften complication of anesthesia:

°Consider potential for 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 if high risk

? N ontarget embolization:

–S pinal ischemia:

°Can be self-limited

°Avoid small particles!

–M yocardial infarction

–S troke, cortical blindness

–P hrenic nerve palsy

–I schemic colitis

–P eripheral ischemia

? P ain

? D ysphagia

? E sophageal ? stula

? P ulmonary/bronchial infarction

? A rterial dissection

6 Bronchial Artery Interventions in Children

支气管动脉栓塞术

81 C hapter Summary B ackground ? C F most common cause of hemoptysis (see Table 6.5) ? M edical therapy often successful: –S top chest physiotherapy and penicillin –V itamin K, tranexamic acid –V asopressin, octreotide –A ntibiotics ? E ndoscopic and surgical treatment possible ? E mbolization—? rst-line treatment ? S ystemic supply usually: –B ronchial—variable anatomy –C ollaterals: °Subclavian branches °Intercostal °Phrenic °Left gastric °Esophageal ? S hunts possible: –S pinal cord, carotid/vertebral circulation –U p to 325 μm in size I ndications ? M edical management failed ? M assive/moderate hemoptysis ? C onsider in chronic/recurrent when: –P revious massive hemoptysis –R ecurrent hemoptysis <2 weeks post-treatment –N ot responding to treatment –B ridge to transplantation P reprocedure Evaluation ? H ematology and coagulation pro? le ? A ttempt to identify site: –C linical history –I maging—CXR, CT –B ronchoscopy E quipment ? C atheters, 4–5 Fr: –R everse curve (Sos, Simmons, etc.) –A ngled (vertebral) –M icrocatheters –P igtail ? E mbolic agent: –P V A, gelatin sponge, spherical, glue –C oils not recommended unless very distal ? 4–5 Fr vascular sheath T echnique ? U sually GA (especially younger patients) ? F emoral access ? A uthor’s suggested order of investigation:–B ilateral subclavian arteries and branches (if indicated) –R ight intercostal bronchial trunk (switch to reverse curve catheter if necessary) –O ther bronchial arteries –A ortogram ? P V A common embolic material: –300–500 μm size –U p to 1,000 μm used when large shunts seen ? M onitor for collaterals to spine and cerebral circulation (consider higher ? uoroscopy rate during embolization) P ostprocedure Care ? S upportive care ? P ost-embolization syndrome can occur ? D/C home average 2 days post O utcomes/Complications ? >90 % successful ? R ecurrent hemoptysis common ? D eath—10–40 % –O ften complication of anesthesia: °Consider potential for 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 if high risk ? N ontarget embolization: –S pinal ischemia: °Can be self-limited °Avoid small particles! –M yocardial infarction –S troke, cortical blindness –P hrenic nerve palsy –I schemic colitis –P eripheral ischemia ? P ain ? D ysphagia ? E sophageal ? stula ? P ulmonary/bronchial infarction ? A rterial dissection 6 Bronchial Artery Interventions in Children

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肺结核咯血的护理

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肺结核咯血的护理 发表时间:2013-04-15T17:02:39.373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第5期供稿作者:赵苏云 [导读] 目的:探讨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肺结核大咯血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护理方法。 赵苏云(南京市胸科医院结核一科 210029) 【摘要】目的:探讨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肺结核大咯血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通过对27例肺结核大喀血的患者行经皮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及护理后,均取得显著疗效。结论:支气管动脉栓塞对肺结核大咯血的治疗是一种有效而快捷的手段,配合有效的护理措施,明显提高了疗效,不仅减轻了患者的痛苦,而且挽救了患者的生命,取得满意效果。 【关键词】支气管动脉栓塞肺结核咯血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3)06-0238-01 咯血是肺结核常见急症之一,大部分患者经内科治疗可得到控制,但大喀血病例多因内科治疗无效而危及生命。随着介入放射学的兴起,支气管动脉栓塞术已成为治疗大咯血的一种重要手段。我院结核科2009年9月至2011年9月对27例肺结核大咯血患者进行了支气管动栓塞治疗,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27例。其中男17例,女10例,年龄20~65岁,平均42岁。均为一次咯血量>200mL,并于24h内反复发生或24h咯血>500mL,经内科保守治疗无效,又不宜进行外科手术治疗的肺结核咯血患者。 1.2 方法手术前做好常规检查以及术前准备,采用改良的seldinger技术经皮穿刺股动脉插管,行支气管动脉造影,找到出血部位后将明胶海绵颗粒,通过导管缓慢送至动脉出血部位的远端而栓塞止血。栓塞后再次造影,以确认病灶处血管床明显减少至消失。再寻找有无其它出血的血管,如有则再进行栓塞,直至无出血动脉。 2 结果 支气管动脉栓塞后,20例患者取得及时止血效果,5例患者栓塞后咯血明显减少,3天后有少量陈旧性血液咯出。1例患者栓塞后7天后再次咯血,经内科治疗后血止。其中l例患者在栓塞后2个月再次发生大咯血,支气管动脉造影示血管再通,予以再次栓塞后咯血停止。术后无严重并发症。 3 护理 3.1 术前护理 3.1.1 心理护理术前向患者及家属耐心的说明治疗的方法、优点、效果及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向其介绍成功的病例治疗成功的,病例使患者及家属认识到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的优点,消除患者的紧张恐惧心理,增强患者的信心,使患者有良好的状态接受手术治疗。 3.1.2 术前准备术前行双侧腹股沟区备皮,包括会阴部。详细询问药物过敏史,做好碘、普鲁卡因过敏试验,术前禁食禁饮4~6h,以防造影剂过程中患者发出呕吐而窒息。,保证充足睡眠。做好必要的检查,如血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出凝血时间及血型、B超、CT 等检查。备好各种抢救用药,由护士陪送至放射科。 3.2 术中的护理(1)准备好必要的器械(如:吸引器连接完好、准备气管切开包等)及一切急救用品、药品。(2)术中密切心电监护及造影剂过敏反应。如出现呕吐时应暂停使用造影剂,将患者头偏向一侧,必要时使用吸引器将呕吐物吸出,防止呛咳或窒息,立即给予抗过敏处理,氧气吸入,并监测生命体征变化。(3)术中密切观察患者四肢感觉,如遇异常应及时提醒医生停止检查,及早处理,以防脊髓损伤。 3.3 术后的护理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监测生命体征的变化,多功能监测呼吸、心率、血压、指脉氧qh,连续监测24h,观察患者咯血情况。患者绝对卧床24h,穿刺部位沙袋压迫6h,穿刺肢体制动6h。观察穿刺点有无渗血及血肿形成观察,穿刺肢体足背动脉的搏动强度,足背皮肤颜色及温度,以防止动脉血栓形成。严防护理并发症。注意有无脊髓动脉损伤,脊髓动脉分支来源于支气管动脉或与支气管动脉交通,若将栓塞剂或高浓度造影剂经导管注入可引起脊髓损伤。虽采用微导管进行选择栓塞,可以有效避免脊髓动脉的损伤,但护士还是应该在术后密切观察患者有无上肢麻木、下肢无力、大小便失禁等症状,发现上述情况应立即报告医生,作相应的紧急处理。预防感染:保持局部伤口敷料干燥,作好基础护理,保持大小便通畅,避免大小便污染伤口。应用有效抗生素,防止感染的发生。健康教育:嘱患者多饮水,以利于造影剂的排出,嘱患者进食高热量、高蛋白,富含纤维素的食物,饮食宜清淡、可口,忌烟、酒、海鲜食物。术后应坚持积极的抗结核治疗,强调坚持服药及定期复查的必要性。 4 讨论 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肺结核大咯血,目前已成为临床上保守治疗无效后的首选止血治疗方法。不仅可以快速止血,而且能够挽救患者的生命。成功的护理可以为治疗创造良好的条件。术前实施有效的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可以明显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提高穿刺成功率,缩短手术时间;术后做好对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的观察及护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因此,介入治疗后的患者,要求护士要有高度的责任心、敏锐的观察力、及时判断处理手术不良反应的能力,这样就能够有效的减少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以保证患者及早康复。本文27例肺结核大咯血患者采用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和术前、术后精心的护理,未发生并发症,疗效满意。

咯血的介入治疗流程及规范

咯血的介入治疗流程及规范 24小时咯血量200ml~300ml以上或血细胞比容减少30%可以诊断为大咯血。呼吸系统疾病9%~15%可引起咯血,其中大咯血占1.5%,死亡率极高,达60%~80%,主要为失血性休克或呼吸道大量血液堵塞窒息而致死。 病因 咯血常见的病因以肺结核(38%)、支气管扩张(30%)、支气管肺癌(9%),慢性肺部炎症和肺脓肿(9% )多见,同时肺动脉-静脉瘘、肺动脉栓塞、肺隔离症、肺霉菌病、肺外伤、先天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肺动脉高压、支气管动脉瘤、支气管动脉—肺动脉瘘、支气管动脉曲张、凝血异常等也可以导致大咯血。 临床表现 咯血病人常有原发肺内病变存在,且有反复咯血病史且逐渐加重以及贫血貌。据估计肺泡内积血量达400ml即可出现明显的氧气交换障碍,并且症状出现与出血速度密切相关,当病人出现面色、脉搏、呼吸、血压改变和紫绀等威胁生命的症状或需输血维持血容量均可视为大咯血。 解剖基础 支气管动脉的起始 咯血大部分来自支气管动脉(90%以上),肋间动脉等,绝大多数开口于第5胸椎体上缘到第6胸椎体下缘范围内的主动脉腹侧壁。 右侧支气管动脉起源于:右侧肋间动脉(44.9%);主动脉降部(30.6%); 主动脉弓(14.3%);右锁骨下动脉(10.2%) 左侧支气管动脉主要起源于:主动脉降部(86.5%);主动脉弓(10.9%)。 此外支气管动脉尚可起自头臂干,甲状颈干,胸廓内动脉,心包膈动脉,膈下动脉,腹主动脉,甚至冠状动脉等。 支气管动脉的走形及分布

支气管动脉自体循环大动脉发出以后都位于气管、支气管背侧,穿行于同侧迷走神经各分支组成的复杂的肺神经丛中,沿两侧支气管进入肺门。 另外亦有分支到食管中段、气管及支气管旁淋巴结、肺间质淋巴结等,脊髓前、后动脉均可能起源于肋间动脉或与肋间支气管动脉共干。 支气管动脉栓塞术 采用Seldinger技术经股动脉选择性插管至支气管动脉,先行支气管动脉造影确定出血部位、程度,再行治疗性支气管动脉栓塞出血血管。自从1963年Viamonle 成功实施了第一例选择性支气管动脉造影(Selective bronchial arteriography, SBAG),1974 年法国学者Remy首先应用支气管动脉栓塞术(Bronchial artery embolization,BAE)治疗大咯血成功。 人们已逐渐开始并不断增多利用BAE治疗大咯血,并取得较为满意效果,目前,大多数学者推荐为首选治疗方法。 适应症及禁忌症 适应症 一般说来,任何急性大咯血或反复较大量咯血;一次咯血量≥200ml,经内科治疗无效或经手术治疗又复发咯血,如支气管扩张症所知的大咯血、肺结核咯血、肺肿瘤咯血、肺部血管畸形咯血等。怀疑出血来自支气管动脉,而无血管造影禁忌症者均可考虑行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 包括 (1)反复大咯血,胸部病变广泛功能差,无法作肺切除者(大咯血患者大多有长期肺疾患); (2)需手术治疗,暂不具备手术条件,必须先控制出血者; (3)咯血经手术治疗后复发者; (4)拒绝手术治疗的大咯血病人, (5)支气管动脉栓塞术后复发咯血者。 禁忌症 (1)严重出血倾向,插管局部皮肤感染,碘过敏,肝肾功能障碍,严重甲亢,体弱,发热和感染者; (2)肺淤血以及肺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的先天性心血管病患者; (3)支气管动脉或肋间动脉与脊髓动脉沟通,在造影或栓塞时,将引起脊髓损伤而致截瘫者; (4)导管在靶血管固定困难或者试注对比剂明显返流者。

支气管动脉造影及栓塞术护理常规

支气管动脉造影及栓塞术护理常规 【概述】 支气管动脉造影及栓塞术是经股动脉行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插管,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下,用栓塞材料栓塞出血的支气管动脉,是临床诊断治疗大咯血的重要手段。 【术前护理】 1.讲解治疗的优越性、可行性、必要性及过程,取得患者的配合。 2.完善术前检查(血型、血常规、凝血、肝肾功能等)。 3.碘过敏试验。 4.备皮上至肚脐,下至大腿上1/3,备皮后清洗。 5.训练患者床上大小便。 6.术前禁食、禁水4h。 【术后护理】 1.术后平卧,常规监测生命体征24h。 2.保持术侧肢体伸直并制动24 h,可嘱患者较小范围的活动肢体或自下而上按摩肢体,20 m in/ 次,3 次/d,以避免股动脉处弯曲后出血或完全制动后出现下肢血栓。 3.穿刺处给予绷带加压包扎24 h并用沙袋压迫 6 h,密切观察有无渗血和局部血肿形成。 4.观察术侧肢体的皮肤颜色、温度、肢端血运及知觉变化,每30分钟检查足背动脉搏动情况及肢体 疼痛,如有异常,立即通知医生。 5.观察有无再次咯血,一旦发生,做好急救护理。 6.并发症观察及处理:最常见的并发症为胸闷、胸痛、胸骨后烧灼感、低热,一般不需特殊处理。 最少见而严重的并发症是误栓脊髓动脉导致脊髓缺血及损伤,表现为运动障碍、尿潴留等,如有异常,立即通知医生做相应处理。 【健康指导】 1.术后4-6 h,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清淡易消化饮食,少量多餐。鼓励患者多饮水,每 日饮水量在 2000ml以上,禁食油炸、生、冷、硬及辛辣等刺激性的食物。 2.指导患者保持穿刺处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潮湿和污染。 3.交待患者一旦发现穿刺部位不适等及时报告医护人员,以便及时处理。 4.避免剧烈咳嗽、打喷嚏。

1例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术后并发脊髓损伤的护理

1例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术后并发脊髓损伤的护理 目的为选择性支气管肺动脉栓塞术后并发脊髓损伤的患者提供全方面、精细化的护理,达到顺利治疗,促进康复的目的。方法应用表格式的护理评估工具,对患者进行自理能力、危险因素、压疮发生、导管滑脱四方面的内容进行全方面的评估,对患者现存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支持及有效护理干预。结果患者以良好的状态配合治疗与护理,达到疾病最大限度的康复。结论全方面精细化的护理为患者的康复提供了有利的保障。 關键词:支气管动脉栓塞;脊髓损伤;护理 选择性支气管肺动脉栓塞术做为咯血的姑息治疗措施,是通过导管将栓塞剂有选择性地注入某一支气管动脉,借以堵塞血管,控制大出血,有效率达76.6~92.9%[1],脊髓损伤是介入治疗中最严重的并发症[2],罕有报道,常在术后4~12h内出现症状。我科1例进行选择性支气管肺动脉栓塞术后第1d出现胸以下躯体感觉消失,肢体无法动弹,患者一度出现心理应激反应,针对此特殊患者,进行全方面的评估,现将我们采取的护理措施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患者,男,59岁,因”反复咳嗽、咳痰2年余,加重伴咯血2d”入院。入院后经内科止血治疗无效,于入院后第2d行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术后出现双下肢无法动弹,查体:剑突以下平面温痛觉减弱,腹壁反射稍减弱,双下肢肌力0级,肌张力低,故请全院多学科会诊,考虑脊髓损伤,胸髓、脊髓前动脉综合症。患者自觉恢复无望,欲取床头柜上的水果刀结束自己的生命,幸好家属发现,立即制止,才幸免于难。 1.2方法应用护理评估工具:住院患者自理能力评估表(Barthel指数),根据患者情况所得分数为0分,为重度依赖;导管滑脱危因素评估表,评估的危险因素有:导管类型、语言沟通、意识状态、活动能力、年龄、拔管倾向,患者留置的导管有导尿管、吸氧管、静脉置管,评估所得为了10分,患者存在拔管倾向,评级为高危险;住院患者压疮评估表(Barthel指数),评分为6分,等级为极度危险;住院患者跌倒/坠床危险因素评估表,评估的项目包括:是否特殊人群、意识、感觉、病情、精神、药物、自理能力、既往有无跌倒/坠床史、有无家人陪伴,根据患者情况评估所得为9分,提示为高危人群。根据此患者的特殊性,提出了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确定护理工作的难点、方向和目标。 2护理措施 2.1心理护理该患者表现的负性情绪为焦虑、绝望,对机体免疫功能可能产生抑制作用,直接影响其预后,所以,首先应认识到这是医务工作者的事,不应对患者的”无理要求”而报怨。对患者的心理关爱,不应单纯针对患者本人,家属也是一个值得关爱的群体,有时候甚至比直接关心患者本人更能给患者以温暖。

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肺结核大咯血的护理

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肺结核大咯血的护理 发表时间:2013-02-25T16:02:48.263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35期供稿作者:李洪兰梁静朱光竹[导读] 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肺结核大咯血安全、有效,可以作为临床上保守治疗无效后的首选止血治疗方法。 李洪兰梁静朱光竹(四川省达州市中心医院感染科四川达州 635000) 【摘要】总结了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肺结核大咯血患者的护理,主要包括术前心理护理、术前准备,术后一般护理、病情观察等。认为精心、优质的护理,认真、细致的病情观察,有利于提高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的成功率,缩短疗程,减轻患者的痛苦和家庭的经济负担。【关键词】肺结核大咯血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35-0246-02 肺结核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咯血是肺结核常见症状之一,大咯血是肺结核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采取内科保守治疗方法,往往效果不佳,外科治疗又受诸多因素影响而不能及时实施,患者多死于失血性休克或窒息,死亡率可高达50%以上[1]。随着介入放射学的发展,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术(SBAE)成为临床抢救治疗肺结核大咯血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2]。本科自2010年1月~2012年5月对35例肺结核内科保守治疗无效的大咯血患者施行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经精心护理提高了治愈率,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35例,男28例,女7例,年龄17—63岁,平均40岁。35例均为一次咯血在300 ml以上或24h内咯血总量在500 ml以上,经积极保守治疗,应用多种止血药物及控制感染治疗仍反复咯血。 1.2手术方法患者取仰卧位,局部麻醉下经皮股动脉穿刺插管至气管分叉水平,在先进的X线影像系统监视下行推拉导管技术,经造影明确出血部位后,注入明胶海绵颗粒或栓塞微球,分别逐级栓塞异常血供动脉,栓塞血管后再注人造影剂反复检查血流是否完全阻断,并反复检查是否还有异常血供动脉,无复通和异常血供动脉拔出导管,穿刺点压迫止血15min,加压包扎回病房。 2 结果 本组病例患者中,32例术后咯血停止,2例有再次少量咯血,经内科治疗咯血停止,1例术后3 d又大咯血,经第二次支气管动脉造影证实为另一支气管动脉出血所致,再次做支气管动脉栓塞,咯血停止。 3 护理 3.1术前护理 3.1.1术前准备协助医生做好血型,血常规,凝血酶原时间,肝肾功能等检查。做好碘过敏试验及腹股沟皮肤准备,术前4h禁食、禁水,准备并检查术中需要的抢救药品和物品。 3.1.2心理护理咯血患者本身有紧张、恐惧的心理,加上对介入治疗缺乏了解,部分患者还担心治疗费用,顾虑重重,心理压力较大。护理人员要耐心倾听患者的主诉,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该技术的安全性及其优越性,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该手术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治疗成功的病例,消除患者紧张、恐惧的心理,减轻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负担,以良好的心理状态接受治疗。 3.2术后护理 3.2.1术后一般护理 3.2.1.1体位及活动拔出穿刺管后,穿刺部位局部压迫止血15min后加压包扎,并用1㎏的沙袋压迫6 h,注意沙袋不能移位,术后卧床24 h,床上大小便,术侧肢体保持平伸并制动12 h,术后24h后鼓励患者做轻微活动,72h后方可下床适当活动,应避免下蹲、剧烈咳嗽、用力排便等增加腹压的动作。对年老、体弱者可适当延长卧床时间。 3.2.1.2饮食护理术后4-6h后,给予患者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清淡易消化饮食,少量多餐,多饮水,促进造影剂的排泄。 3.2.1.3基础护理做好口腔及皮肤护理,保持口腔、皮肤清洁,预防压疮等并发症的发生。 3.2.2病情观察 3.2.2.1生命体征以及有无再次咯血的观察介入治疗后再咯血的主要原因是栓塞后支气管动脉再通所致,其次是肺动脉或其他动脉出血的可能。术后应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咯血情况,一旦发生再次大出血,做好急救处理。本组有2例栓塞后有再次少量咯血,经药物治疗咯血停止,1例行2次栓塞后咯血停止。 3.2.2.2观察穿刺局部有无渗血和局部血肿形成,本组病例无渗血和血肿发生。 3.2.2.3观察足背动脉搏动有无减弱或消失,下肢皮肤温度、颜色、知觉有无异常改变,以防止沙袋压迫过重或血肿压迫血管造成肢体供血障碍而致下肢缺血性坏死。如有趾端苍白,小腿剧痛,皮肤温度下降,感觉迟钝,提示有股动脉栓塞可能,应立即报告医生,积极处理。本组病例无下肢缺血性坏死及股动脉栓塞发生。 3.2.2.4有无脊髓损伤的观察脊髓损伤是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最严重的并发症,其原因是由于支气管动脉与脊髓动脉有吻合(在人群中有5%的人脊髓动脉分支来源于支气管动脉或与支气管动脉交通),高浓度的造影剂流入脊髓动脉所致。术后应注意观察有无感觉障碍、剧烈背痛、肢体麻木无力、尿潴留等症状,发现上述情况应立即报告医生作相应的紧急处理。本组病例无脊髓损伤并发症发生。 4 小结 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肺结核大咯血安全、有效,可以作为临床上保守治疗无效后的首选止血治疗方法。护理人员精心、优质的护理,认真、细致的病情观察,有利于提高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的成功率,缩短疗程,减轻患者的痛苦和家属的经济负担。参考文献 [1]孙永娟,白靓.肺结核大咯血的诊治要点[J]临床肺科杂志,2005,10(2):216. [2]彭建扬,徐荆煌,翁志成,等.大咯血的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J]介入放射学杂志,2007,16(1):57-59.

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大咯血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大咯血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目的:观察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大咯血的临床护理。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2年3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71例行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的大咯血患者,根据随机原则,将患者分为观察组36例与对照组35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部患者采用支气管动脉栓塞法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给予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结果:经治疗后,两组患者优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支气管动脉栓塞法治疗大咯血,术后24~48h是护理的关键,护理过程中,除采用必要的护理措施外,还应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情况,注意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标签:支气管动脉栓塞;大咯血;临床护理 支气管肺毛细血管受到损伤,血管壁通透性增加,炎症、肿瘤等均易导致支气管黏膜或病灶毛细血管受破坏而造成患者咯血,临床研究指出,15%左右的呼吸系统疾病会引起患者咯血,其中大咯血占1.5%[1]。采用支气管动脉栓塞法治疗大咯血是目前较为常用的技术,但增加了护理难度,为更好地对采用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大咯血的患者进行护理,笔者所在医院选择7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其临床护理方法,旨在为临床提供参考,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1月-2012年3月收治的71例行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的大咯血患者,其中男50例,女21例,年龄21~69岁,平均(49.7±4.5)岁;经CT等影像学检查,患者为肺结核致咯血46例,转移性肺癌12例,支气管扩张咯血13例;根据随机原则,将患者分为观察组36例与对照组35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排除标准 排除全身出血性疾病、严重出血倾向患者。排除插管局部皮肤感染、碘过敏及肝肾功能障碍、严重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排除体弱、发热、肺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的先天性心血管疾病患者。 1.3方法 全部患者采用支气管动脉栓塞法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给予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临床护理路径具体方法如下。

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方法和注意事项

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方法和注意事项 如果出现了支气管动脉栓塞,那么就会对自己的呼吸系统,特别有影响,所以对于很多患者,为了缓解自己的呼吸,为了更好的治疗这种疾病,很多的患者选择了支气管动脉栓塞手术,那么支气管动脉拴塞手术方法,以及它的注意事项有哪些?就来看看下面详细解答。 方法 1.一般经股动脉穿刺插入导管,将导管送至胸4~胸6水平,寻找支气管动脉开口。当导管头有嵌顿感时,表明可能已插入支气管动脉,可试注2~3ml造影剂证实之。当上述方法未能找见支气管动脉时,应扩大寻找范围,以防遗漏变异起源的支气管动脉。 2.当导管确实插入支气管动脉后,即可进行造影,以进一步了解病变性质、范围、血供及血管解剖情况。造影剂用量一般不

超过10ml,流速2~3ml/s,摄片2张/s×3,1张/s×2。 3.栓塞时,尽可能将导管深入支气管动脉,颗粒样栓塞物如明胶海绵、Ivalon、微球等与造影剂混合,置于5ml注射器内,在电视监视下经导管慢慢推注,并观察血流阻断情况。若为治疗咯血,则应完全堵塞靶血管。如采用不锈钢圈,最好在钢圈释放前,先用明胶海绵碎块栓塞血管远端(不锈钢圈投放方法参见颈外动脉栓塞术)。 4.栓塞后重复血管造影,了解栓塞情况,满意后拔管,穿刺部位压迫止血,加压包扎。 注意事项 1.被栓塞血管必须准确无误。如导管不能深入血管,试注造影剂当出现返流时即禁止栓塞。 2.咯血病灶可能有多个供血动脉,故在栓塞一支主要供血动脉后,对其它参与供血的动脉亦应经造影证实后逐一栓塞。 3.栓塞后咯血又复发者,应经血管造影查明原因,如属栓塞物未能完全堵塞靶血管或血管再通,可再行栓塞治疗。

支气管动脉栓塞护理常规

支气管动脉栓塞护理常规 编号:内科·呼吸·检查治疗(64010402)组稿者:李莉审核者刘扣英批准者:院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执行时间:2012.09 一、术前准备 1.心理护理:介绍支气管动脉栓塞介入治疗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介绍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注 意点。 2.术前指导:鼓励患者有效咳嗽、戒烟、术前6小时禁食禁饮。 3.做好各种检查护理,如血常规、出凝血时间、肝肾功能、心电图、B 超、胸透等。 4.准备手术用药:利多卡因、造影剂、安定、阿托品等。 5.备皮,协助清洗。 6.遵医嘱肌肉注射术前用药。 二、术中护理 1.协助患者采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建立静脉通路,吸氧。 2.术中与患者交流,分散其注意力并使其放松情绪。 3.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面色、呼吸、血压、心率。 4.注入栓塞剂前向患者解释因栓塞剂的注入可出现胸骨后烧灼感、胸闷、肋间痛、咽下疼痛等不适。 5.观察足背动脉搏动是否减弱及有无脊髓损伤现象,若患者诉剧烈背痛、下肢麻木,及时提醒医生并积极处理。 三、术后护理 1.患者卧床休息24小时,穿刺侧肢体平伸制动12小时,12小时后可在床上轻微活动,但应避免剧烈咳嗽、用力排便等增加腹压的动作。 2.穿刺处用绷带加压包扎,6小时后去除,观察穿刺处有无出血、渗血、血肿。 3.严密观察双下肢皮肤颜色、温度及感觉、肌力、足背动脉搏动情况。 4.监测生命体征。 5.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易消化的饮食,避免刺激性食物诱发咳嗽,少食多餐。 四、并发症的护理 1.脊髓损伤:是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最严重的并发症,表现为术后数小时开始出现横断面脊髓损伤症状,损伤平面高时可影响呼吸,应密切观察患者双下肢运动、感觉、肌力及有无尿潴留的发生。发现上述情况应立即报告医生作相应的紧急处理。 2.栓塞后综合症:是支气管动脉栓塞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主要表现为发热、胸闷、胸骨后灼热感等。予持续低流量吸氧,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对症处理后可逐渐缓解。 参考文献: [1]北京协和医院护理常规.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5 [2]尤黎明,吴瑛.内科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支气管动脉栓塞术后护理

支气管动脉造影栓塞术得护理大咯血就是呼吸科常见得急症之一,死亡率高,近年来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咯血、尤其对内科药物治疗无效而又不能进行外科手术治疗得大咯血就是一种安全有效得治疗方法,有效率达93、5%,同时支气管动脉栓塞术也为以后选择择期外科手术创造机会,并对无法进行外科手术得患者提供一次最佳治疗得可 能。 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向病人及家属解释栓塞得目得、过程,消除病人紧张焦虑得心理,取得患者得合作。 2.术前常规:抽取血常规、血型、凝血四项、肝肾功能;做好碘过敏试验及腹股沟备皮。 3.准备好急救措施。 术后护理: 1. 生命体征:绝对卧床休息24小时,氧气吸入、心电、血氧监护24小时,严密观察瞳孔、意识及生命体征。 2. 饮食指导:少食多餐,瞩其清淡半流食,鼓励多饮水,促进造影剂得排出。保护肾功能,一般术后补水2000毫升以上。 3. 尿量观察:术后8小时尿量达到800-1000毫升,

嘱其多饮水。 4. 穿刺点局部观察:取平卧位,手术侧制动24小时,绷带固定24小时,嘱患者有力或咳嗽时按压住穿刺部位,观察穿刺处有无出血及血肿。 5. 穿刺侧肢体得观察:观察穿刺侧下肢得颜色、温度、感觉,特别就是足背动脉搏动情况,如果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提示有出血或栓塞可能。 6. 防止再次大咯血得护理:由于侧枝循环得建立,局部炎症慢性侵蚀及肺动脉损伤破裂,患者可有不同程度得少量暗红色血块或血痰咯出,避免打喷嚏及解大便用力,避免剧烈咳嗽,监测血压,重视降压药物得使用。 7. 栓塞综合征得观察:观察患者有无发热、胸闷、胸骨后烧灼感、肋间痛、吞咽疼痛、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 脊髓损伤得观察:这就是栓塞术最严重得并发症,常在术后数小时发生,常为单瘫,发展为横断性得截瘫伴感觉障碍及尿潴留等,一般在2-3天达高峰,绝大部分患者在数天至2月内部分恢复或完全恢复,尤其注意患者下肢得反应、肌张力与躯体感觉功能就是否丧失,这就是估计脊髓损伤最可靠得办法。

急性大咯血支气管动脉栓塞的介入治疗及护理

急性大咯血支气管动脉栓塞的介入治疗 及护理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摘要】目的探讨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肺部大咯血的介入治疗及护理。方法以23例急性大咯血病人为例,通过选择性支气管动脉造影,用PVA栓塞颗粒、明胶海绵颗粒或弹簧栓将出血异常支气管动脉栓塞。结果1例三天后咯血复发,再次栓塞止血,其余各例一次性栓塞成功,随访半年未见复发。23例都用PVA栓塞颗粒或明胶海绵栓塞,2例又用弹簧栓栓塞支气管动脉主干。结论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急性大咯血是可靠、有效的急症止血方法。有效的介入护理对手术成功及患者病情恢复至关重要。 【关键词】大咯血支气管动脉介入栓塞治疗护理 咯血是常见的急症之一,当咯血量大于300ml/24h时,临床上称之为大咯血[1]。大咯血严重危及生命,最大的危险是引起窒息,其次是休克。最常见的病因是支气管扩张、肺结核、肺癌、尘肺、囊状纤维化等。国内外都有相当多的相关报道,我院由于介入开展晚,仅四年时间,故将我院23例大咯血介入治疗护理的病历进行回顾总结。 1材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本组23例,年龄32―72岁,平均52岁。 1.2术前准备:所有病人常规检查胸部平片,急诊查CT扫描、血常规、凝血四项检查、腹股沟区备皮、碘过敏试验,除外其它血管造影禁忌症。术前充分准备各类急救的器械和药品。 1.3介入治疗方法:采用传统Seldinger技术穿刺右侧股动脉,5FMik导管选择性行双侧支气管动脉造影,必要时行内乳动脉和肋间动脉造影,寻找出血部位的供血动脉或异常血管,了解支气管动脉、肋间动脉和胸段脊髓动脉是否存在共干,根据情况用明胶海绵颗粒栓塞靶血管或弹簧栓栓塞动脉主干,直至中远段支气管动脉不显影,动脉血流完全或基本阻断即告栓塞成功。 2结果 2.1支气管动脉DSA表现:支气管动脉与肋间动脉共干15例,8例支气管动脉迂曲、增粗、紊乱,合并有A-P分流的4例,造影剂明显外溢者6例,所有病例全部是先用PVA栓塞颗粒或明胶海绵颗粒栓塞,2例用弹簧栓栓塞主干,直至异常血管影消失,A-P分流消失。 2.2不良反应:术后患者不同程度存在发热,进行对症处理,全组病例无发现异位栓塞或脊髓损伤等严重并发症。 2.3临床随访:全组病人1例栓塞后1天出现大咯血,复查DSA 造影发现动脉栓塞不彻底,再次急诊DSA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大咯血停止,9例病人术后咯血即停止,13例3~5天左右咯少量暗红色血,随访6个月咯血无复发。 3护理

介入治疗护理常规完整版

介入治疗护理常规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介入治疗护理常规 一、专科评估 1、术前评估 ①心理评估对介入手术知识缺乏的患者及其家属易产生恐惧、紧张的心理,应耐心讲解介入治疗的相关知识,做好解释工作,减轻不良情绪,使其积极配合治疗。 ②术前准备告知患者术前需配合医生完成各项检查,确定检查结果符合手术标准后,方可制定制定治疗计划。告知患者术前12小时禁食,术前4小时禁饮,指导患者练习床上咳嗽、咳痰及大小便。 2、术后评估 ①手术的情况:手术方式、术中情况、麻醉情况 ②一般评估:生命体征、氧饱和度、静脉穿刺情况 ③特殊评估:伤口敷料有无出血,穿刺侧肢体伸直制动24小时 ④重点评估:疼痛、双肺呼吸音、皮肤完整性 ⑤营养状况:进食情况,有无恶心呕吐 ⑥心理情况:有无焦虑、是否知晓病情、疾病的接受程度。 ⑦用药情况:一般药物及化疗药物的作用及副作用 二、术前护理:向患者详细介绍治疗的方法,如支气管动脉插管造影术、支气管动脉灌注术及支气管动脉栓塞术的具体方法、过程及术中需注意的问题,说明介入治疗的效果,帮助患者消除焦虑、恐惧心理,协助患者完成术前各项检查,评估患者全身情况及测量生命体征并记录,指导患者加强营养,预防感冒,保证充足睡眠,必要时术前夜遵医嘱给予镇静催眠药。①支气管动脉插管造影的方法,患者在CT引导下,常规消毒一侧腹股沟动脉搏动最明显的部位,经皮股动脉穿刺成功后,将导管沿动脉向心方向插入达同侧支气管动脉时,注人造影剂2-3ml,经屏幕观察造影剂流向靶血管时,即为满意。②支气管动脉灌注的方法。将准备好的抗癌药物,一般为2-3种,分别溶人40-lOOml等渗盐水中,用注射器抽吸后,逐一用手法经导管注入支气管动脉,所有药物可在15-30min注完。③支气管动脉栓塞的方法。在灌注术后,若肿瘤血管较丰富,导管进入供血动脉较深,该动脉与脊髓动脉无关联,患者一般情况良好时,可在灌注后,再注入栓塞剂。 三、术后护理:①测量生命体征并记录。以后每小时测量生命体征1次,观察足背动脉情况,连续6次正常者可改每4hl次。术后指导患者少量多次饮水,促进造影剂排出,嘱患者有尿意及时排尿,防尿储留。②绝大多数患者术后需静卧24h,避免大幅度的翻身,可每隔2h活动1次肢体。并注意观察穿刺部位敷料有无渗血、渗液情况。⑧术后2-3h,患者可能出现感觉障碍、偏瘫,甚至截瘫、尿潴留等情况,应注意观察记录,发现异常通知主管医师。④支气管动脉灌注抗癌药物后,部分患者可出现恶心、呕吐,症状严重时,应通知医师,并遵医嘱处置。⑤部分患者可出现胸肋部疼痛,应注意分散患者的注意力,避免其精神紧张,疼痛严重影响休息时,应遵医嘱给予镇痛药。⑥术后第2天应指导患者循序渐进地进行活动,加强营养,戒烟酒,逐步加强身体锻炼,提高机体的免疫力。 四、健康教育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