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十课 财产犯罪心理

第十课 财产犯罪心理

第十课 财产犯罪心理
第十课 财产犯罪心理

财产犯罪心理

一、诈骗犯罪的心理分析

(一)诈骗犯罪人的心理特征

1.认识特征

(1)具有较大的灵活性,他们一般思维敏捷,反应快,善于观察他人的表情变化,善于想象和联想。

(2)熟悉市场行情,了解经济法规,善于砖法律的空子。

(3)自我评价过高,自以为手法高明,很难被识破,存在侥幸心理。

(4)对社会心理现象比较熟悉,他们依据的社会心理是与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和状况有密切联系。诈骗犯主要利用人们对某些社会角色崇敬的心理,利用一部分人的虚荣心、同情心、急于求助的心理,利用他们疏忽大意和拉关系、开后门的庸俗心理进行诈骗。

2、情绪、意志特征

诈骗犯的情绪色彩不明显,没有强烈的情绪表现,情绪表现沉稳;同时,在意志方面表现为克服实施诈骗行为时自身伪装的缺陷。

3、个性特征

(1)具有冒险性

(2)诈骗犯给人的外部印象常常是诚实,活泼,善于交际,待人和气肯帮助人。(3)诈骗犯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应变能力和模仿能力。

4、动机特征

极端的个人主义、利己主义。

(二)诈骗犯罪的行为特征

1、伪装性

2、狡猾性

3、多变形

4、短暂性

5、非暴力性

6、具有明显的行为痕迹

(三)被害人的心理弱点

1、急功近利心理

2、盲目崇拜心理

3、需求迫切心理

4、盲目轻信心理

5、投机钻营心理

6、趋炎附势心理

7、疏于防范心理

8、易受暗示心理

9、知识不足、缺乏经验

有时候被害人被骗,本身心理上并没有可受谴责的原因,可称为无过错的被害人心理,主要包括以下两种:

1、同情心理

2、相近心理

(四)诈骗犯罪的心理历程

1、预备期

2、诱饵上钩期

3、行骗期

4、逃跑期

二、盗窃犯罪的心理分析

(一)盗窃的犯罪行为分类

1、普通盗窃

2、高智能盗窃

3、职业化盗窃

4、病态盗窃

(二)盗窃犯罪的行为特征

1、根据盗窃犯罪时有无预谋,可将其行为特征分为预谋型、机会型和冲动型三种。

2、根据盗窃犯罪的组织形式差异,可将其行为特征分为单人盗窃、二人以上共

同盗窃、盗窃犯罪集团等形式。

(三)犯罪人的心理特征

1、在认识上,错误意识较突出

2、在情绪方面,恐惧与侥幸心理相互交错

3、在意志方面,品质较薄弱

(1)盗窃犯罪人的自制力差,个体畸形需要的膨胀而缺乏控制力进行犯罪活动;(2)盗窃犯罪人的犯罪意志很顽固。

4、需要动机特征

5、盗窃犯罪的习惯

6、嫉妒报复心理

7、满足不良精神需求

三、暴力犯罪心理

暴力犯罪通常是指以暴力或暴力相威胁直接侵犯或危害到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的犯罪,一般包括杀人罪、伤害罪、强奸罪、抢劫罪等。

(一)我国暴力犯罪的特点

1、犯罪主体绝大多数是青少年

2、暴力犯罪的突发性

3、暴力犯罪动机的复杂性

4、暴力犯罪的恶劣性

(二)暴力犯罪人的一般心理特征

1、暴力犯罪人的情绪特征

(1)愤怒

(2)怨恨

(3)嫉妒

(4)恐惧

2、暴力犯罪的意志特征

(1)自制力失调是暴力犯罪人的主要意志特征

(2)暴力犯罪人的意志薄弱还表现为易受暗示、顺从、盲目模仿等。

3、暴力犯罪的人格缺陷

(1)自我意识补偿型

(2)自我纵容型

(3)虐待狂型

(4)自我保护型

(三)杀人犯罪心理

1、杀人犯罪的动机类型

(1)利欲动机

(2)性欲动机

(3)报复动机

(4)逃避或恐惧动机

(5)政治动机

(6)变态杀人

2、杀人犯罪的动机特征

(1)多样性和复杂性

(2)强烈的内在冲动性

(3)恶性转化性

(四)抢劫犯罪的心理特征

1、从犯罪人的认识能力看,抢劫犯具有反社会性的野蛮英雄主义情节;

2、从犯罪分子的性格特征看,抢劫犯的外倾性格特征十分明显;

3、大多数抢劫犯是出于物质追求,是为了满足贪欲;

4、抢劫犯多表现出人格的不成熟和严重的缺陷。

5、侥幸心理

6、恶作剧心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