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跟骨粉碎性骨折的治疗

跟骨粉碎性骨折的治疗

跟骨粉碎性骨折的治疗
跟骨粉碎性骨折的治疗

跟骨粉碎性骨折的治疗

[关键词] 跟骨粉碎性骨折;半量甘露醇;创伤性水肿

[key words] heel bone comminuted fracture; half-dose mannitol; traumatic swelling

跟骨关节内粉碎性骨折术后皮肤坏死并发症发生率为8%~20%,

常导致钢板外露,甚至继发骨髓炎而致手术失败。目前临床上常用

半量甘露醇进行脱水治疗,但大剂量甘露醇易造成不可逆的肾功能

损害。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9年3月~2011年3月收治的跟骨粉碎性骨折134例,其中,男78例,女56例;年龄18岁~65岁,平均32.5岁;交通肇事伤69例,坠落伤42例,打击伤15例,其他10例;左跟骨骨折65例,右跟骨骨折57例,双侧12例;按sanders分类法[2]:ⅱ型22例,ⅲ型74例,ⅳ型38例,全部为闭合性骨折;伤后至入院就诊时间为1~24 h,平均4 h。本组患者均在伤后4 h~2周内手术,其中79例在24 h内进行,55例于伤后2周内全身情况平稳后、足踝肿胀控制后再进行手术。所有患者按数字随机法分为a、b两组,每组各67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为防止其他因素影响,本研究的纳入标准:①年龄在18~65岁之间;

②闭合性骨折;③不符合排除标准者。拟定的排除标准:①年龄在18岁以下或65岁以上;②开放性损伤及骨折;③糖尿病病史者;④其他器官或全身感染病史未愈者;⑤hiv免疫缺陷综合征者;⑥皮质类固醇药物治疗者(包括全身及局部外用);⑦原有中风及肢体肿胀,神经性营养不良者;⑧无法判定疗效或资料不全等影响疗效判断者。

1.3 治疗方法

a组患者采用消肿方内服,消肿方参考广州中医药大学李钊、何才勇等[4-5]报道配制(成分:当归、黄芪、牛膝、丹参、泽泻、茯苓、猪苓、川芎等)。每日8~10 g,自入院起连续服用,服用至术后1周。b组患者采用20~30 min内滴完20%甘露醇注射液(福州海王福药,规格125 ml∶50 g)125 ml,根据病情,每日1次或2次,连续使用7 d或足踝消肿停止使用。

1.4 手术方法

于足踝肿胀控制后再进行手术,采用外侧“l”形切口[6],注意保护腓肠神经及腓侧肌腱,显露骨折后,向下牵引跟骨结节。由跟骨结节后上方向塌陷翻转的跟骨后关节面钻入4.5 mm克氏针,达软骨面下0.3~0.5 cm,向后下方搬动克氏针尾部,适当内翻,撬拨复位向前塌陷翻转的跟骨后关节面,恢复结节角。跟骨内外两侧横向挤压,恢复跟骨宽度,纠正跟骨的内外翻畸形,恢复bhler角和gissanc角的正常角度,用数枚克氏针临时固定已复位的诸个骨折块。因骨折块压缩造成骨质部分缺损,可行自体髂骨移植。或于缺损区域填充人工骨,

复位满意后,根据骨折类型、粉碎程度及距下关节损伤情况,选择合适的跟骨钢板,固定跟骨内、外侧壁骨折块,结节部骨折块及后关节面骨折块,确切固定后拔除临时固定之克氏针。c型臂透视骨折复位及固定良好后,关闭切口,放置引流管一根,接负压引流,棉垫包扎。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3~5 d,脚抬高3 d,术后24 h开始脚趾活动,48 h开始踝活动,并拔除引流物。

1.5 观察项目及疗效评估标准

所有患者在入院后即开始接受治疗,两组术后均给予同等物理方法治疗(抬高患肢、制动等)。于术后7 d观察结果,同一病例由同一位医师观察、测量并记录,其中肿胀程度参照健侧肢体。

肿胀评估标准[5]:按照临床观察标准分为4度。0度为无肿胀;1度为稍肿胀,但皮纹存在;2度为肿胀较明显伴皮纹消失,但无水泡;3度为明显肿胀,并出现张力性水泡。

皮肤坏死疗效判断标准[7]:①显效为术后患肢肿胀完全消褪,患肢皮色正常,局部感觉与健侧相同,手术切口一级愈合中;②有效为术后肿胀消褪明显,患肢皮色红褐色,局部疼痛明显缓解,手术切口有红肿,皮缘有小块非连续黑痂;③无效为术后皮肤坏死或钢板外露。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消肿效果比较

术后7 d两组患者肿胀程度比较,a组完全消肿率(0级)达到79.10%,高于b组(46.29%),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χ2=18.359,p<0.01)。见表1。

表1 两组消肿效果比较[n(%)]

注:与b组比较,χ2=18.359,*p<0.01

2.2 两组围术期治疗皮肤坏死疗效比较

手术7 d后两组患者疗效对比,a组显效率为56.72%,高于b组(35.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28,p<0.05)。a组皮肤坏死率为4.48%,低于b组(13.43%)。

表2 两组围术期治疗皮肤坏死疗效比较[n(%)]

注:与b组比较,χ2=7.228,p<0.05

3 讨论

3.1 预防跟骨粉碎性骨折术后皮肤坏死的回顾

跟骨骨折是足部的常见损伤,占跗骨骨折的60%~65%、所有骨折的2%[8-9]。跟骨粉碎性骨折多为高能量损伤,常因交通事故或高处坠落致伤,足部软组织被挤压而损伤严重。对于sanders分类ⅱ型和ⅲ型的跟骨骨折目前多主张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可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但因足踝部肿胀,术后常并发皮肤坏死,导致钢板外露,甚至继发骨髓炎而致手术失败。

现代医学认为,跟骨骨折后常出现患足肿胀主要原因是外伤性炎症反应,损伤后由于组织出血,体液渗出,同时由于疼痛,反射性造成肌肉痉挛,造成静脉及淋巴管瘀滞,回流障碍。肌肉舒缩功能的降低,

静脉和淋巴回流缓慢或瘀滞。由于长期静脉、淋巴瘀滞,其管壁扩张,通透性增加,造成组织间水肿。

因为水肿与术后皮肤坏死并发症可能性的存在,所以对有皮肤瘀痕、局部张力较高的闭合性损伤的患者应严禁急诊手术,手术操作将影响皮肤血运,术后皮肤坏死的风险增加。对于跟骨粉碎性骨折后软组织肿胀严重的患者目前临床更多主张待跟部肿胀消退、水疱愈合、后足部皮肤褶皱征为阳性再行手术。因此在患者受伤后应尽早采用消肿措施,这有利于患者选择治疗方案和手术时机。本文所有患者在入院后即开始接受消肿治疗,两组术后均给予同等物理方法治疗(抬高患肢、制动等)。药物治疗上临床普通采用半量甘露醇进行脱水,本文采用中药消肿方进行对比治疗研究,为临床治疗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3.2 甘露醇在跟骨骨折治疗中消肿的原理

甘露醇是一种渗透性脱水药物,具有多种作用[10-11]:利尿;促进血管外液向血管内转移,降低组织压;减少红细胞积压或凝聚,降低血液黏稠度,增加血流量,改善微循环。临床主要应用甘露醇20%的高渗溶液,因为该高渗溶液不易从毛细血管透入组织,故可迅速提高血浆渗透压,使组织间液向血浆转移,产生组织脱水作用,减轻组织水肿。另外,甘露醇几乎不被肾小管吸收,使原尿渗透压升高,对水的重吸收减少,它还能抑制髓袢升支对nacl和水的重吸收,从而使尿量增加,最终起到消除肢体肿胀的作用。最新分子生物学研究表明,甘露醇还是一种有效的氧自由基清除剂,具有抗细胞凋亡的作用,保护组织、细胞继发性损害(缺血再灌注损伤)。甘露醇进入人体后,

可使血浆渗透压在短时间内明显升高,达到降低水肿、利尿消肿的作用。因此临床工作中,甘露醇必须高浓度快速滴注,方能奏效。大剂量甘露醇会诱发急性肾功能衰竭,研究表明,甘露醇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与单次大剂量、特别是首次大剂量有明显关系,而半剂量应用甘露醇既有有效的安全边界,又能达到同样的治疗效果,成为临床应用的首选剂量。但甘露醇还会诱发水和电解质紊乱、寒战、发热、排尿困难、组织水肿、局部皮肤坏死等,尤其是20%甘露醇对局部静脉损伤较严重,成为常见的临床并发症。有关研究结果表明,常规静脉滴注20%甘露醇,静脉炎发生率为81.67%。因此如何合理预防甘露醇静滴后静脉炎的发生也是临床需要积极处理的问题。

3.3 中药在跟骨骨折治疗中消肿的优势

中医学认为,术后皮肤愈合不良或坏死和感染系由邪毒入侵,深达入骨,阻滞经络,气血瘀滞,久而化热,热盛肉腐,附骨成痈而致。治疗当以清热解毒、行瘀通络为主。正如《普济方·折伤门》中言“血行脉中,贯于肉理,环周一身,因其机体外固,经髓内通,乃能流注不失其常。若因伤折,内动经络,血行之道不得宣通,瘀积不散,则为肿为痛,治宜除去恶瘀,使气血流通则可复原也”[5]。

本文参考广州中医药大学报道配制消肿方,方中运用当归、黄芪以补气养血,川芎、丹参以温通经络、活血化瘀,配以茯苓、猪苓、泽泻以健脾渗湿利水,牛膝既可活血又可引药下行达到利水之功。诸药合用,使水湿自除,肿胀自消[4]。临床实验结果显示,手术7 d后,a 组完全消肿率(0级)达到79.10%,高于b组(46.29%),两组治疗

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显效率达到56.72%,高于b组(35.82%)。a组皮肤坏死率4.48%,低于b组(13.43%)。可见,中药消肿方在跟骨粉碎性骨折围术期可提高消除水肿效果,减少皮肤坏死发生率。[参考文献]

[1] sanders r, fortin p, dipasquale t, et al. operative treatment in 120 displaced intra-articular calcaneal fractures: results using a prog-nostic computed tomography scan classification [j]. clin orthop,1993,(290):87-95.

[2] benirschke sk, kramer pa. wound healing complications in closed and open cal-caneal fractures [j]. orthop trauma,2004,18(1):1-6.

[3] tennent td, calder pr, salisbury rd, et al. the operative management of displacedintra-articrlar fractures of the calcaneum: a two-centre study using a defined protocol [j]. injury,2001,32:491-496.

[4] 何才勇,林晓光,张志明.中药内服配合外洗、外敷治疗跟骨骨折术后皮肤愈合不良或坏死临床观察[j].新中医,2010,42(4):30-31. [5] 李钊.消肿方配合手术治疗跟骨粉碎性骨折36例[j].陕西中医,2010, 31(4):470-471.

[6] sanders r. current concepts review, displaced intra articular fracture of thcal caneus [j]. j bone joint surg

am,2000,82(2):225.

[7] 吴勇.跟骨骨折术后切口皮肤坏死的围手术期预防策略[j].中国实用医药,2010,5(22):62-63.

[8] lim eva, leung jpf. complications of intraarticular calcaneal fractures [j]. clin orthop,2001,(391):7-16.

[9] barei dp, bellabarba c, sangeorzan gj, et al. fracture of the calca-neus [j]. orthop clin north am,2002,33(1):263. [10] 王晓平.七叶皂苷钠、纳洛酮及甘露醇联合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17(12):1845-1846. [11] 王惠冰.甘露醇和β-七叶皂苷钠致兔耳静脉和周围组织损伤的研究[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08,10(2):86-88.

跟骨粉碎性骨折的治疗

跟骨粉碎性骨折的治疗 [关键词] 跟骨粉碎性骨折;半量甘露醇;创伤性水肿 [key words] heel bone comminuted fracture; half-dose mannitol; traumatic swelling 跟骨关节内粉碎性骨折术后皮肤坏死并发症发生率为8%~20%, 常导致钢板外露,甚至继发骨髓炎而致手术失败。目前临床上常用 半量甘露醇进行脱水治疗,但大剂量甘露醇易造成不可逆的肾功能 损害。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9年3月~2011年3月收治的跟骨粉碎性骨折134例,其中,男78例,女56例;年龄18岁~65岁,平均32.5岁;交通肇事伤69例,坠落伤42例,打击伤15例,其他10例;左跟骨骨折65例,右跟骨骨折57例,双侧12例;按sanders分类法[2]:ⅱ型22例,ⅲ型74例,ⅳ型38例,全部为闭合性骨折;伤后至入院就诊时间为1~24 h,平均4 h。本组患者均在伤后4 h~2周内手术,其中79例在24 h内进行,55例于伤后2周内全身情况平稳后、足踝肿胀控制后再进行手术。所有患者按数字随机法分为a、b两组,每组各67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为防止其他因素影响,本研究的纳入标准:①年龄在18~65岁之间;

②闭合性骨折;③不符合排除标准者。拟定的排除标准:①年龄在18岁以下或65岁以上;②开放性损伤及骨折;③糖尿病病史者;④其他器官或全身感染病史未愈者;⑤hiv免疫缺陷综合征者;⑥皮质类固醇药物治疗者(包括全身及局部外用);⑦原有中风及肢体肿胀,神经性营养不良者;⑧无法判定疗效或资料不全等影响疗效判断者。 1.3 治疗方法 a组患者采用消肿方内服,消肿方参考广州中医药大学李钊、何才勇等[4-5]报道配制(成分:当归、黄芪、牛膝、丹参、泽泻、茯苓、猪苓、川芎等)。每日8~10 g,自入院起连续服用,服用至术后1周。b组患者采用20~30 min内滴完20%甘露醇注射液(福州海王福药,规格125 ml∶50 g)125 ml,根据病情,每日1次或2次,连续使用7 d或足踝消肿停止使用。 1.4 手术方法 于足踝肿胀控制后再进行手术,采用外侧“l”形切口[6],注意保护腓肠神经及腓侧肌腱,显露骨折后,向下牵引跟骨结节。由跟骨结节后上方向塌陷翻转的跟骨后关节面钻入4.5 mm克氏针,达软骨面下0.3~0.5 cm,向后下方搬动克氏针尾部,适当内翻,撬拨复位向前塌陷翻转的跟骨后关节面,恢复结节角。跟骨内外两侧横向挤压,恢复跟骨宽度,纠正跟骨的内外翻畸形,恢复bhler角和gissanc角的正常角度,用数枚克氏针临时固定已复位的诸个骨折块。因骨折块压缩造成骨质部分缺损,可行自体髂骨移植。或于缺损区域填充人工骨,

跟粉碎性骨折

主诉:摔伤左足,肿痛、功能障碍3天。 现病史:患者于2003年9月12日10时从约2米高处摔下,致伤左足跟部,当时神志清,左足跟部疼痛,畸形,肿胀,不能活动,无皮破出血。送当地医院拍片,诊断为左跟骨粉碎性骨折,当时未做任何处理,今来我院求治,门诊以“左跟骨骨折”收住我科。伤后患者精神差,纳呆,小便已排,夜寐尚可。 既往史:平素体健,否认有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无高血压、心脏病史,无其它外伤史,无手术、输血及中毒史。否认有药物、食物及其它过敏史。 个人婚育家族史:出生于原籍,已退休,否认外地长期居住史。已婚,育一男孩,发育正常。个人无特殊嗜好,否认有家族遗传病史。 体格检查 T:36.7℃P:92次/分R:23次/分BP:110/80mmHg 神清,精神不振,表情痛苦,被动体位,查体合作。双目有神,语言清晰,对答切题,未闻及咳嗽、呕呃、叹息之声。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舌体大小适中,活动灵活,舌底脉络清晰,未见迂曲。脉弦。全身皮肤粘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头颅大小形态正常,无压痛,双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口耳鼻未见异常分泌物。颈软无抵抗,胸廓对称无挤压痛,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罗音。心界大小正常,心律齐,心脏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肝脾及双肾区无扣击痛。脊柱无压痛,活动自如。骨盆挤压、分离试验阴性。除左跟部外,余肢体无异常发现。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二阴未查。 专科情况: 左足部肿胀,跟部肿甚,局部皮肤有青紫瘀斑。跟骨横径增宽,足弓减小,外踝下高突,压痛及扣击痛明显,且可触及异常活动,功能障碍。足背动脉搏动可触及,胫后动脉搏动未触及,足趾活动及血循良好。 辅助检查: X片示:(本院:172977 )左跟骨骨折,折块粉碎,横径增宽,外侧壁高突,关节面下陷,结节角减小,约-10o。

跟骨骨折手术治1心得

跟骨骨折的手术治疗 跟骨是最常见的跗骨骨折,占全身骨折的2%,约75%的跟骨骨折为关节内骨折,对于跟骨骨折的治疗有很多方面存在学术上是争论。对跟骨骨折要选择合适的手术时间、治疗方法、手术方式和术后处理。 为了帮助提高对跟骨骨折治疗和手术的认识,对跟骨的功能解剖和力学特性作一简要的复习。跟骨的大体解剖是在复杂的皮质骨和松质骨支持结构上面具有四个小关节为特点。这独特的解剖使距下关节和跗横关节能够进行高度的偶合和精确的连动活动。足负重近50%通过跟骨。骨间韧带坚固地将距骨连接固定到跟骨上。内侧距跟韧带发育的很好和非常坚强。而外侧跟距韧带较薄和较弱。在跟骨内部骨小梁结构的差异很大,骨小梁的骨密度可有40倍的差异。骨小梁密度最高的部位在后关节面处。皮质骨最厚的部位在跟骨内侧载距突的部位。在后关节下用3.5 mm的螺钉作拔除负载试验能够达到接近200kg。这些数据接近在胫骨皮质骨研发生的强度。 一、手术时机: 跟骨骨折后选用手术时机很重要。各种手术时机各有其优缺点。 1.急诊手术张力性水泡出现前)Fermandez和Koella 优点:骨折界线清楚、复位准确性较高和住院时间短。 缺点:手术出血较多、皮肤准备较差,易发生创口感染。 注意点:伤后要尽早的手术,最好在严重的肿胀或张力性水泡出现之前手术,可以减少术后的肿胀、愈合困难和创口感染等创口并发症。这种时机的选择最好适用于跟骨严重的粉碎性骨折;骨折后就诊较早的病人。 2. 伤后3—7天: 优点: 具有急诊手术和急诊延迟手术时间的优点 缺点: 少于急诊手术和急诊延迟手术时间的缺点。 注意点:要想办法加快肿胀的消退和保持跟骨短缩后的皮肤张力 3. 急诊延迟:伤后1—2周 优点:局部的手术界线清楚、出血少、感染机会小 缺点:由于跟骨骨折发生跟骨短缩和高度的降低,在待手术期中可以 发生跟部的皮肤约定程度的挛缩,以致骨折复位后造成相对的皮肤缺损,创口皮肤缝合较为困难和易发生创口愈合困难,甚至发生创口裂开和感染。 注意点:要保持跟骨短缩后的外侧皮肤张力。 4. 晚期手术: 二、不同手术入路的切开复位内固定 (一)改良延长的跟骨外侧“L”型切口(Gould,1984): 这一切口可以将腓长肌腱炎、皮瓣血供阻断和腓肠神经损伤等并发症降低到最低程度。 1,适应证: A·伤后2一3周的陈旧性骨折。 B·载距突或粗隆骨折块的广泛粉碎。 C·舌型骨折块或关节压缩型骨折块位,在距骨下面向外脱出,位于距骨的外侧。 D·跟骰关节的移位骨折。 E·关节压缩性骨折从内侧切口不能完成复位的任何骨折。 F·尤其适应于“Blow out fractures”(5个骨折块/3个关节)和距下关节粉碎性骨折。

跟骨骨折治疗方法的选择

跟骨骨折治疗方法的选择 足跟骨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骨折之一,多数患者是由于高处坠落足跟着地压缩所致。由于结构复杂、周围组织特殊、关节面易塌陷,跟骨骨折在临床治疗上有比较多的难点。跟骨骨折的治疗总起来可概括为非手术方法和手术方法。从理论上和认知上说,治疗方法的优序选择是先非手术方法后手术治疗。本文结合临床实例,总结了跟骨骨折的相关经验,以期推动骨科治疗的发展。 标签:跟骨;骨折;手术治疗 许多骨科的一线工作者和专家学者为提高跟骨治疗的临床效果做了大量工作,但结果并不能尽如人意。特别是在跟骨骨折范畴中的关节内骨折,其临床效果一直差强人意。本文回顾了国内外关于跟骨骨折的资料记录,对跟骨骨折的原理及治疗标准、治疗手段及考虑的因素等作出了概述,以期推动跟骨临床治疗的发展。 1跟骨概述 1.1损伤机制跟骨骨折按照骨折的程度大致,其作用原理可分为高能量作用和低能量作用。高能量强压撞击,最常见的有高处坠落和车祸,这种损伤常常导致跟骨粉碎性或关节内骨折,且伴有脊柱骨折或损伤;低能量容易损伤导致轻微移位骨折。不管哪种能量,都是由剪切力和(或)压缩力引起的。 1.2分类方法跟骨骨折有较多的临床分类方法,每种方法均有其各自的优、缺点,且每种方法的分类主要依据都是X线及CT表现。临床上应用较广泛的是Sanders分型,这种方法被多数骨科医生认可,并依据其分类选择跟骨骨折治疗方法及预后判断临床效果。本文所述治疗方法也是基于Sanders分型。 这种分型方法,于1990年由Sanders提出。这种分型的依据是跟骨后关节面的损伤程度。该分型方法对治疗方法的选择和预判非常重要。Sanders分型主要有:①Ⅰ型:无移位的关节内骨折;②Ⅱ型:跟骨后关节面为两部分骨折,有一条骨折线两个骨折块;③Ⅲ型:跟骨后关节面有两条骨折线、三个骨折块; ④Ⅳ型:跟骨后关节面为四部分骨折块,属于严重的粉碎性骨折。 2跟骨治疗方式的选择 跟骨骨折的治疗具有挑战性,目前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法。保守治疗适合于移位小的骨折,手术治疗针对于移位较大或粉碎性骨折。 2.1跟骨治疗应考虑的因素 2.1.1患者年龄老年患者(生理年龄50~55岁的患者)优先选择保守治疗的方法;

跟骨钛板及人工骨移植在跟骨关节面塌陷骨折治疗中应用及相关观察论文

跟骨钛板及人工骨移植在跟骨关节面塌陷骨折治疗中的应用及 相关观察 【摘要】目的:分析跟骨钛板及人工骨移植临在床中治疗跟骨关节面塌陷骨折的应用及相关观察。方法:对39例跟骨关节面塌陷骨折患者进行硬膜外麻醉后实施膜下剥离、暴露外则、清除碎骨、进行跟骨钛板及人工骨移植固定、加压包扎、抗生素辅助治疗,临床床随访5个月~24个月,平均15个月。结果:按kerr百分评分系统进行疗效评定,男性患者总有效率为95.23%,而女性患者总有效率为88.88%。结论:跟骨钛板及人工骨移植在临床中治疗跟骨关节面塌陷骨折疗效较好,可重建关节面完整性及稳定性,包扎后固定牢靠外加功能锻炼恢复较好,且无并发症发生。 【关键词】跟骨钛板及人工骨移植;跟骨关节面塌陷骨折;临床疗效;病情恢复观察 【中图分类号】r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064-01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se the calcaneus titanium plate and artificial bone grafting in the treatment of the bed with joint surface subsidence fracture application and related observation. methods: 39 cases with joint surface subsidence fracture patients with epidural anesthesia is carried out after the film stripping, exposure is clear,the broken bone, bone with titanium plate and artificial bone

跟骨骨折护理

跟骨骨折护理 【术前准备】 1.心理护理顾虑手术效果,担心骨折预后,易于产生焦虑、恐惧心理。应给予耐心的开导,介绍骨折的特殊性及治疗方法,并给与悉心的照顾,以减轻或消除心理问题。 2.饮食宜高蛋白、高维生素、高钙、粗纤维及果胶成分丰富的食物,且易消化。 3.体位抬高患肢,以利静脉回流,减轻肿胀。 4.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神志、瞳孔、头痛;下肢感觉、活动异常;大小便情况。 5.功能锻炼抬高患肢,24小时后开始主动活动踝关节。 【术后护理】 1.体位同术前护理。 2.功能锻炼方法同术前护理,预防关节僵硬及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 健康教育 1.功能锻炼需坚持按计划练习,骨折愈合后,可负重锻炼。 2.心理与营养保持心情愉快,增加营养,利于骨折愈合。 3.复诊定期拍X片,了解恢复情况。

跟骨骨折护理 【术前准备】 1. 心理护理由于对疾病预后的不确定,担心患肢残疾。针对患者的心态采取相应的措施,同情理解患者,讲解有关疾病的知识、治疗的大致过程及可能出现的情况,介绍相同的成功病例经验,稳定患者情绪;做好家属思想工作,允许亲人陪伴,给予患者以亲情的支持,使患者增强自信心,处于最佳心理状态,愉快接受手术。 2. 饮食护理向患者宣教加强营养的重要性,注意食物的色、香、味,增加食欲。术前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如适当食鱼类、肉类、海产品及新鲜蔬菜水果、早晚各饮鲜牛奶250ml。有消瘦、贫血、低血症等全身情况较差者,静脉输入营养物质,如20%脂肪乳剂、5%复方氨基酸。 3. 体位抬高患肢,促进血液回流,减轻肢体肿胀。减少患肢的不适和疼痛。 4. 观察足趾的末梢血液循环及感觉、温度、活动情况。 5. 合并症的观察与护理 (1)颅底骨折注意病人神志、瞳孔有无异常,有无头痛及其严重程度,有无喷射性呕吐,有无耳、鼻流液,“熊猫眼”迹象。出现脑脊液耳漏或鼻漏时处理:①避免用力咳嗽;②不可局部冲洗、阻塞外耳道和鼻腔;随时以无菌棉球吸干流出的脑脊液,保持口、鼻、耳清洁;③抬高头部。 (2)脊柱骨折有无双下肢感觉、活动异常,大小便有无障碍。处理:参见“脊柱骨折”相关内容。 6. 骨科常规术前准备,如备皮、皮试等。 【术后护理】 1. 体位抬高患肢,促进血液回流,减轻肢体肿胀。 2. 凡是采用石膏外固定者,应严格按石膏护理常规护理。手术后应注意石膏表面的渗血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处理。注意患肢末端皮肤色泽、温度及足背动脉搏动和足趾活动情况,警惕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发生。 3. 并发症的护理 (1)感染跟骨骨折术后感染比较常见,感染一旦发生,切口难以愈合,严重者会导致跟骨骨髓炎。其主要原因是:术前皮肤等软组织水肿明显,该处软组织少,皮肤血运差,抵御感染能力下降。保护措施:术前一天、术中、术后使用抗生素,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进行支持疗法增强病人体质,增强病人抗感染能力。观察伤口渗液情况,术后充分引流,保持切口清洁干燥。一旦发生感染应加强局部换药,选择敏感抗生素,若久治不愈的深部感染可取出内固定的钢板和螺钉。 (2)切口裂开由于跟骨骨折后,其高度塌陷,改部位皮肤挛缩,伤后2周左右手术,骨折复位后,造成皮肤相对缺损,加上钢板内固定后,缝合切口皮肤张力高,且该处软组织少,此种情况下切口易裂开,钢板外露,一旦出现此并发症,往往需要皮瓣转移闭合创面,方可治愈。护理措施:若条件许可,伤后尽早手术,最好在严重肿胀或张力性水疱出现前手术。抬高患肢,促进血液回流,

跟骨骨折不同分型治疗方案的选择

跟骨骨折不同分型治疗方案的选择 目的评价跟骨骨折根据不同分型选择不同治疗方案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非手术治疗Ⅰ型跟骨骨折7例,闭合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术治疗Ⅱ型跟骨骨折7例,切开复位跟骨解剖型钛板内固定术治疗Ⅱ型跟骨骨折8例、Ⅲ型跟骨骨折16例、Ⅳ型跟骨骨折2例,距下关节融合术治疗Ⅳ型跟骨骨折2例。结果所收录病例治疗后均随访12个月以上,按照Mayland足部评分标准评价治疗效果:Ⅰ型优良率为100.0%,Ⅱ型优良率为93.3%,Ⅲ型优良率为83.3%,Ⅳ型优良率为16.7%。结论(1)跟骨骨折应根据不同分型选择相应治疗方案;(2)骨折分型越严重,治疗越复杂,疗效越差。 标签:跟骨骨折;非手术;闭合复位;切开复位;内固定 跟骨骨折为最常见的跗骨骨折,占全身骨折的2%,约占跗骨骨折的60%,约有75%的跟骨骨折为关节内骨折[1]。对跟骨骨折要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手术方式,手术时机和术后处理。本科2007年7月~2012年9月共收治不同类型的跟骨骨折患者35例46足,根据不同骨折分型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进行了总结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治疗方案 1.3 手术方法 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术:椎管内麻醉,侧卧位,在C型臂X线机透视下复位,先经跟骨结节偏内侧上方钻入第一根骨圆针,不穿过骨折线,助手一手握持骨圆针向下撬拨,另一手握持足背部,将足弓跖屈,术者双手合抱于足跟内外侧进行侧方挤压,同时纠正内外翻畸形,透视证实骨折复位,Bohler角和Gissane 角恢复,将此骨圆针缓慢钻入穿过骨折线到跟骨前部。此时助手继续维持骨折复位状态,术者经跟骨结节偏外侧向前钻入第二根针(导针),经导针植入直径6.3 mm半螺纹空心螺钉,稍加压固定。拔出第一根骨圆针,针道内插入导针引导,植入第二枚空心钉。切开复位跟骨解剖型钛板螺钉内固定术:患者采用椎管内麻醉或全麻。单侧骨折尽量取侧卧位,有合并其他部位损伤的采取患侧臀部垫高的半侧卧位,对双侧骨折的患者,如无其他合并损伤采取俯卧位,对于伴有其他合并损伤不宜取俯卧位的均采取仰卧位,术中做复位固定的一侧需交替垫高臀部,并内旋髋关节,使手术侧的跟骨外侧朝上,以便手术。切口显露:均采取外侧“L”型切口[2],在止血带控制下手术。切口的纵向部分,起始于外踝上4 cm,跟腱与腓骨远端后缘连线的中点上,水平部分位于足背皮肤与足底皮肤交界处,向前达第5跖骨基底近端1 cm处,切口的纵横拐角处尽量圆钝,避免造成皮肤死角。术中尽量不用电刀,采取锐性剥离,用手术刀紧贴跟骨外侧壁骨膜与腓骨长短肌

跟骨骨折(已修改)

住院志医保号 足踝科住院号1006553 姓名:高世君单位及职业:无,农民 性别:男家庭住址:四川省仁寿县高家镇石寿村9组 年龄:45岁入院日期:2010-7-24 民族:汉族记录日期:2010-7-24 籍贯:四川省仁寿县病史叙述者:患者本人 婚姻:已婚可靠程度:基本可靠 主诉:右足疼痛、肿胀、活动困难1天。 现病史:1天前从约3米高处货车上坠落后右足着地,当时即感右足剧痛不能站立、肿胀、活动困难。无头晕、昏迷、意识障碍等。无麻木、放射痛,右足无皮肤破溃。被工友送到当地医院就诊,拍X线片示“右跟骨骨折”,予石膏托固定,静滴抗生素及七叶皂苷等治疗,患者病情平稳,为进一步治疗于今日转我院就治,经急诊科检查,拍片,以“右跟骨骨折”收入院。 自发病以来,患者神清,精神好,饮食及睡眠正常,大、小便正常。

住院志 足踝科住院号1006553 既往史: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史,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否认外伤、手术及输血史。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 个人史:生于原籍,无疫源地久居史,无放射性物质及毒物接触史。烟酒少量。 婚育史:已婚,育1子,妻子及儿子身体健康。 家族史:否认家族性遗传病及传染病史。 体格检查 体温36.4℃,脉搏80 次/分,呼吸20 次/分,血压110/ 70 (mmHg) 一般情况:体位自主神志清楚面容自然发育良好营养中等体型正力型 皮肤粘膜:颜色正常皮疹无 出血点及瘀斑无肝掌无蜘蛛痣无其他无 浅表淋巴结: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 头部:眼:角膜透明巩膜无黄染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对称,灵敏耳:耳廓无畸形外耳道通畅听力粗测正常乳突压痛无 鼻:鼻中隔居中分泌物无 口腔:粘膜红润,无异常分泌物 咽:不红,双侧扁桃体无

跟骨骨折两种手术入路的选择及疗效分析

跟骨骨折两种手术入路的选择及疗效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跟骨骨折的手术入路选择及术后疗效分析。方法54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34例采用扩大“L”形切口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A组),20例采用跗骨窦入路小切口切开复位微创跟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B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疗效、手术时间、术后切口并发症、影像学资料及术后功能恢复情况(按照Maryland 足功能评分标准)。结果术后随访9~21个月,平均随访14个月。A组手术时间为(1.8±0.2)h,长于B组的(1.2±0.3)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出现局部切口感染及皮肤坏死10例(29.4%),与B组的2例(10.0%)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影像学表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功能恢复优12例,良22例;B组术后功能恢复优8例,良12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跟骨关节内骨折采用经跗骨窦入路小切口切开复位微创跟骨锁定钢板的治疗,取得了的复位优良和固定坚强的效果,在术后早期局部皮肤并发症方面,较跟骨关节内骨折采用扩大“L”形切口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具有较明显的优越性。 关键词跟骨骨折;微创内固定;开放手术 跟骨骨折发生率高,致残严重,在创伤骨科较常见,占所有跗骨骨折的60%,其中90%为21~45岁男性,关节内移位骨折占60%~75%[1]。现阶段对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通常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等手术治疗,但跟骨外侧皮肤血运差,皮下无筋膜层覆盖,传统外侧入路手术后皮肤感染坏死率较高。现将本院2008年6月~2015年10月54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08年6月~2015年10月收治的54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男46例,女8例;年龄18~67岁,平均年龄39.1岁。其中双跟骨骨折20例,合并有脊柱复合型损伤12例。所有病例在入院后2~14 d内进行手术。跟骨骨折Sanders分型[2]:Ⅱ型18例,Ⅲ型23例,Ⅳ型13例。两组病例临床表现为软组织不同程度的肿胀、畸形、压痛等。X线表现:距下关节面塌陷,高度丢失,Bohler角变小或消失,最小为-5°,最大为15°。34例采用扩大“L”形切口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A组),20例采用跗骨窦入路小切口切开复位微创跟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B组)。 1. 2 方法 1. 2. 1 术前治疗患肢布朗氏架抬高,消肿及止痛治疗。常规行跟骨侧、轴位X线及CT平扫,辅助三维重建。观察骨折粉碎程度,常规测量Bohler角、Gissane角,评定骨折类型。所有病例在入院后2~14 d行手术,且由同一组医生进行。由麻醉师行硬膜外或全身麻醉,术前0.5 h抗生素预防性用药。

跟骨骨折

跟骨骨折护理 定义:定义:以足跟部剧烈疼痛,肿胀和瘀斑明显,足跟不能着地行走,跟骨压痛为主要表现的跟骨骨折。 病理病因 成年人较多,常由高处坠下或挤压致伤。经常伴有脊椎骨折,骨盆骨折,头、 胸、腹伤, 初诊时切勿遗误。跟骨骨折为跗骨骨折中最常见者,约占全部跗骨骨折的60%。多由高处跌下,足部着地,足跟遭受垂直撞击所致。(1)跟骨结节纵行骨折多为高处跌下时,足跟外翻位结节底部着地,结节的内侧隆起部受剪切外力所致。很少移位,一般不需处理。 (2)跟骨结节水平(鸟嘴形)骨折为跟腱撕脱骨折的一种。如撕脱骨块小,不致影响跟腱功能。如骨折片超过结节的1/3,且有旋转及严重倾斜,或向上牵拉严重者,可手术复位,螺丝钉固定。 (3)跟骨载距突骨折为足内翻位时,载距突受到距骨内下方冲击而引起,极少见。一般移位不多,如有移位可用拇指将其推归原位,用短腿石膏固定4-6周。 (4)跟骨前端骨折较少见。损伤机制为前足强烈内收加上跖屈。应拍X线斜位片,以排除跟骨前上突撕裂骨折,短腿石膏固定4-6周即可。 (5)接近跟距关节的骨折为跟骨体的骨折,损伤机制亦为高处跌下跟骨着地,或足跟受到从下面向上的反冲击力量而引起。骨折线为斜行。X线片正面看,骨折线由内后斜向前外,但不通过跟距关节面。因跟骨为骨松质,因此轴线位观,跟骨体两侧增宽;侧位像,跟骨体后一半连同跟骨结节向后上移位,使跟骨腹部向足心凸出成摇椅状。 引发病症 1、跟骨畸形或骨突形成:是最常见的后遗症, 当跟骨限局性部位

跟骨骨折影像 力增大后,易形成胼胝、疼痛,由于跖侧皮质不平刺激跖筋膜,造成跖筋膜炎而致疼痛。 2、距下关节创伤性关节炎:病人常诉跗骨窦处疼健康搜索对确诊者可行关节融合术火罐网。 3、腓骨肌腱卡压综合征:表现火罐网在外踝下方有限局性或广泛性压痛及活动时疼痛易被误诊为距下关节创伤性关节炎行三关节融合术,而未能解除疼痛健康搜索可将增生造成卡压的跟骨部分广泛切除并松解肌腱火罐网,即可缓解症状。 4、屈趾肌腱粘连爪状趾畸形:见于屈趾及屈肌腱可行肌腱切断或松解术。 5、跟腱无力:因结节关节角减少跟骨结节上移使跟腱相对松弛行走时无力,呈跟足步态可作跟骨截骨术矫正。 6、跟后垫痛:跟垫结构破坏脂肪组织营养不良,痛阈下降。 7、神经嵌压:胫后神经或腓肠神经的跖内、外侧支受压所致。 8、足外翻畸形:跟骨体骨折后其外侧骨块向外移位导致外翻平足可作距下关节融合矫正,或作跟骨截骨术火罐网。 9、跟骨感染:常因撬拨复位或切开复位所致严重者可引起跟骨骨髓炎。 病理诊断 足跟可极度肿胀,踝后沟变浅,整个后足部肿胀压痛,易被误诊为扭伤。X线检查 跟骨骨折

跟骨骨折诊疗常规

跟骨骨折诊疗常规 2013-03-25 本文行家:骨科收藏 跟骨骨折诊疗常规 【病情评估】 1. 体格检查:接诊医师及时完成体格检查,重点注意足部跟骨畸形情况,局部皮瓣血运情况,距下关节活动情况,多为高处坠落伤,同时注意有否存在其他部位的骨折,胸腹部损伤,必要时请专科医生会诊,协助诊疗。 2.影像学检查:X线检查:对损伤部位及时拍摄肩部创伤系列X线片(足前后位,侧位,轴位,斜位,broden位X线片)以确诊骨折及了解骨折类型。CT检查:进一步明确距下关节面是否受累及骨折移位情况,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 3.化验及辅助检查:行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血生化检查、肝功,传染病三项、血型、出凝血时间检查。查心电图及胸透。 【诊断】 1.判断是否有骨折 (1)病史:包括外伤性质(多为高处坠落伤)、时间、机制、部位、是否合并开放性伤口及有无出血情况及伤后处理经过。 (2)损伤部位可出现肿胀、皮下瘀斑、张力性水泡、跟骨畸形、压痛、反常活动、距下关节关节功能受限。

(3)是否有神经血管损伤则有相应’表现。 (4)X线发现骨折移位情况,侧位判断跟骨高度丢失(Bohler's角丢失)和后关节面的旋转;轴位判断内外翻和足跟宽度;前后位、斜位判断前途、跟骰关节面是否受累;Broden 位判断后关节面移位情况。 2.判断骨折的类型 常用Sanders跟骨骨折分型:根据CT30°半冠状位扫描,最大程度显示距下关节后关节面,将跟骨平均分为3柱,跟骨后关节面由平行于跟骨纵轴的A.B两线分为3 个等大的区域,产生3种潜在的骨折块,外侧、中央、内侧; I型:所有无移位的关节内骨折 II型:后关节面2片段骨折,根据骨折线的位置分为A.B.C3个亚型 III型:后关节面3片段骨折,按照2个骨折线的位置分为AB.AC或BC3个亚型 IV型:后关节面4片段骨折,为严重的粉碎性关节内骨折,常不止4个骨块。 3.鉴别诊断:是否合并腓肠神经损伤,周围皮瓣坏死,是否为病理骨折,是否合并头颅胸腹部损伤。 【治疗方案】 非手术治疗:对存在以下情况者可选择保守治疗。 不能负重的老年患者、全身情况不能耐受手术者、局部皮肤和软组织的条件差、有下肢周围缺血性疾病者;距下关节外骨折:前突骨折、载距突骨折,内侧和外骨突,或体部的关节外骨折无移位或移位<2mm者(SandersI型),可给以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4-6周,早期不负重功能锻炼。结节撕脱性骨折,可予螺钉内固定,以恢复跟腱力量。 手术治疗:跟骨骨折后局部软组织会出现肿胀,水泡等其他情况,应等伤后1-2周,消肿后手术,早期可给予外固定架、石膏临时固定。对于合并以下情况之一可以选择手术治疗 (1)跟骨的长度(轴长和水平长):缩短明显; (2)跟骨的宽度:增加1cm; (3)跟骨的高度降低,跟距高、骰骨至底线高、舟骨至底线高和跟骨高。降低≥2cm;(4)跟骨的Bohler's角:缩小≥15°、消失或反角; (5)跟骨的Gissan's 角:缩小≥90°或增大≥130°; (6)跟骨距下关节的不平整:骨折块移位≥2mm(Crosby LA,1996); (7)跟骰关节的不平整:骨折块移位或间隙≥2mm; (8)伴有的跟骨周围的脱位:跟骨骨折伴有跟骰关节、距下关节或后关节面的脱位或半脱位;

跟骨关节内骨折分类及治疗方法选择(一)

跟骨关节内骨折分类及治疗方法选择(一) 跟骨是足部最大的跗骨,在跗骨骨折中占60%。最常见的致伤原因是高处坠落,近来随着交通业及建筑业的发展有升高的趋势。由于跟骨为足内外弓的共同后臂,骨折后其结构和形态的改变对承重与行走的影响极大。因此,及时有效的治疗对患者负重、行走功能的恢复意义重大。 1跟骨关节内骨折病因跟骨关节内骨折主要是由垂直压缩应力引起,当身体从高处坠落后,距骨外侧似一个楔子作用在跟骨交叉角部位,将跟骨劈裂。如果外力继续作用,则中央三角区即被压缩,跟骨后关节面向前下方倾斜。如果暴力较大,尚有其他不同方向作用力可致一向后继发骨折线,此骨折线较低时为舌状骨折,较高时为跟骨压缩骨折。此外还有内、外翻应力及撕脱应力作用。上述应力作用导致足弓塌陷,跟骨体两侧皮质骨被挤破变得横径增宽,关节面塌陷。Bohler角减小、消失。跟骨结节块上移致跟腱相对延长、松弛,出现外伤性扁平足,足跟内、外翻畸形。这些改变导致足部应力不正常分配,对跟距关节乃至整个肢体负重力线都产生影响,严重影响足部正常功能及产生关节异常活动,引起疼痛。继而引起创伤性关节炎。跟骨向外侧破裂突出后可压迫腓侧肌腱,产生撞碰综合征,出现疼痛。手术切开治疗就是针对这些改变,力求恢复正常解剖关系。恢复跟骨高度及已增大宽度,准确恢复Bohler角及塌陷后关节面非常重要,这直接关系到术后效果。顾湘杰等认为Bohler角和临界角(即距跟后关节面交角)恢复同疗效的关系有显著相关。 2跟骨关节内骨折分类及治疗方法选择跟骨骨折根据骨折线是否波及距下关节分为关节内骨折和关节外骨折。关节内骨折有很多分类方法,过去关节内骨折多根据X线平片分类,如最常见的分类法把骨折分为舌型骨折和关节压缩型骨折,但X线平片分类难以识别关节内骨折的粉碎情况及骨块的移位情况,对治疗和预后缺乏指导意义。对诊断和治疗比较有指导意义的是根据CT分类法,CT分类法使我们对关节内骨折的病理变化更加清楚,较常见的是Sanders分型,Ⅰ型:所有无移位骨折;Ⅱ型:二部分骨折;Ⅲ型:三部分骨折,典型骨折有一中央压缩骨块;Ⅳ型骨折累及后关节面四个部分,有四个以上骨折块。跟骨骨折后可以出现:a)跟骨高度丧失,尤其是内侧壁;b)跟骨宽度增加;c)距下关节面破坏;d)外侧壁突起;e)跟骨结节内翻。治疗跟骨骨折所要达到的理想目标是:a)恢复距下关节面的外形,特别是后距下关节面的解剖关系;b)恢复跟骨的高度和宽度;c)恢复腓骨肌腱走行的腓骨下间隙;d)恢复跟骨结节的内翻对线。跟骨骨折的治疗,过去多采用保守治疗和跟骨撬拨术,但均不能有效地矫正跟骨后关节面骨折的移位,难以恢复向外侧凸起的外侧壁骨块,虽然跟骨撬拨术可以恢复Bhler's角,但对后关节面移位、足跟增宽、跟骨内翻难以矫正,且术后须石膏固定,不能早期活动。随着近年来手术技术的进步及内固定材料的改进,对于跟骨关节内骨折予以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手术效果越来越好。切开复位可直视下整复后关节面骨折块和跟骨外侧壁骨块,纠正足跟增宽,有效防止肌腱炎和创伤性关节炎,术中牵引、撬拨可纠正跟骨短缩和跟骨内翻,恢复Bhler's角和Gissane角。钛板及螺钉固定可使骨折得到稳定的固定,利于早期功能锻炼。 足跟外侧软组织较薄,皮肤血运差,抗感染力弱。跟骨关节内骨折,特别是SandersⅢ型、Ⅳ型骨折,多由高能量损伤所至,外力压迫足后跟及周围皮肤,直接或间接导致足后跟及周围皮瓣的血供部分或完全中断。此外手术时需剥离骨折端周围软组织,会再次损伤足后跟及周围皮瓣的血供,产生皮肤坏死,继发感染。因此如何保护局部的软组织血供,如何把握手术时机显得极为重要。皮肤坏死、切口感染是影响切开复位手术开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我们的经验是认真做好术前准备,伤后抬高患肢,石膏固定,20%甘露醇静点,待伤后7~10d 破坏的周围血管再生,软组织肿胀消退后再手术。此时手术,可降低皮瓣坏死的机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