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空调)统一设计规范和要求

(空调)统一设计规范和要求

(空调)统一设计规范和要求
(空调)统一设计规范和要求

中央空调设计规范和要求
为了统一中央空调设计理念,规范空调设计要求,达到空调方案的可 行、可靠,满足客户对空调效果的需求,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空调设计规 范和要求。 一、设计的基本条件和要求 1、首先要了解工程概况,房间的功能,房间的面积, 各房间是否需要空调, 业主对空调的基本要求和意向,以便做方案比较与设计。 2、根据各房间的面积、功能、负荷大小来选择末端设备型号,负荷大小要 考虑房间的朝向,房间内设备散热、围护结构的隔热程度等。 3、设计时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房间负荷配置、内外机配比、设备安装 位置、水泵、冷却塔等要符合规范要求及工程实际情况,新风量配置,风 管设计长度、风速、静压、室外机安装高度,噪音,气流组织形式等。 4、方案比较:根据工程的基本情况确定最经济适用的方案。基本情况有机 房位置、能源、空调使用情况等。根据各房间负荷的大小,对主机设备进 行选型设计。根据末端设备的流量配置水泵流量,计算水系统沿程阻力确 定水泵的扬程,再选水泵的型号。对方案要有个说明:包括工程概况、设 计参数,主机安装位置、冷却塔安装位置、空调方式等。
二、空调主机设计参数 序 号 1 2 房间名称 旅游旅馆、标准间 酒吧 冷负荷 序 指标 号 ( w/㎡ ) 100~130 320~350 19 20 房间名称 医 院 :一 般手 术室,超诊所 冷负荷 指标 ( w/m 2 ) 100~150 300~500

3 4 5 6 7 8 9
西餐厅、咖啡厅 中餐厅、宴会厅 商店、小卖部 中庭、接待
160~200 220~300 100~160 90~120
21
洁净手术室 X 光, CT,B
120~150 130~200 200~350 250~400 100~120 120~250 300~400 100~120 130~200 150~200 75~100 90~140 80~90 200~250 180~220
22 商场、百货大楼 23 影剧院:观众席 24 休息厅(允许吸烟) 化妆室 25 26 体育馆:比赛馆 27 观众休息厅 (允许吸烟) 28 贵宾室 29 展览厅、陈列室 30 会堂、报告厅 31 图书阅览 32 科研、办公 33 公寓、住宅 34 餐馆 35 足浴休闲
小会议室 (少量吸烟) 200~300 大会议室 (不许吸烟) 180~280 美容、美体 220~260 160~200 90~120 250~350 200~250 250~350 100~120 100~120 140~160 170~230
10 健身房、保龄球 11 弹子房 12 室内游泳池 13 舞厅(交谊舞) 14 舞厅(迪斯科) 15 办公 16 医院、高级病房 17 家用户式空调 18 KTV
三、空调末端设计参数 序 号 1 2 3 4 5 房间名称 旅游旅馆、标准间 酒吧 西餐厅、咖啡厅 中餐厅、宴会厅 商店、小卖部 冷负荷 序 指标 号 ( w/㎡ ) 180-200 320-350 200-230 260-320 200 19 20 21 房间名称 医 院 :一 般手 术室,超诊所 洁净手术室 X 光, CT,B 冷负荷 指标 ( w/m 2 ) 200 300~500 200 130~200 200~350
22 商场、百货大楼 23 影剧院:观众席

6 7 8 9
中庭、接待 小会议室 (少量吸烟) 大会议室 (不许吸烟) 美容、美体
150 260 280 320-360 250 150 250~350 250~300 300~400 200 200 200-220 230-300
24 休息厅(允许吸烟) 化妆室 25 26 体育馆:比赛馆 27 观众休息厅 (允许吸烟) 28 贵宾室 29 展览厅、陈列室 30 会堂、报告厅 31 图书阅览 32 科研、办公 33 公寓、住宅 34 餐馆 35 足浴休闲
250~400 200 200~250 300~400 200 200 200~260 200 200 180~200 260~320 230
10 健身房、保龄球 11 弹子房 12 室内游泳池 13 舞厅(交谊舞) 14 舞厅(迪斯科) 15 办公 16 医院、高级病房 17 家用户式空调 18 KTV
四、系统设计要求 1、室内、外机配比: 室内、外机配比是指室内机制冷量之和与室外机制冷量之和的比值换算 成百分比值,同时开机或同时使用率高时建议不要超过 100%;不同时 开机或同时使用率低时建议最大值不能超过 130%,超过此值将严重影 响空调效果。 2、室外主机位置 (1)室外主机安装位置应空气畅通、散热良好,不形成短路;散热不好 时,应考虑改进措施,如加导风管、格栅等。 (2)机组的噪音不会对周围产生影响。

(3)多台外机时应排列整齐美观,同行间距应在 200 毫米以上,两行间 应留有 1 米以上维修空间,各机组的出风与回风应不会相互影响, 标高应尽量一致,高差﹤0.5 米。 (4)机组与基础之间应加 10 毫米厚的减震橡胶板。 (5)主机周围是否有足够的维修空间,是否有辐射源,是否有腐蚀性气 体,是否是多油烟、易燃易爆环境,是否有利于化霜水的排放。 3、末端设备位置 进行风机盘管设计时要考虑到房间气流组织良好,分布均匀,送回风口 间距适中。风机盘管接管一侧要留出检修口位置方便检修,同时要考虑 到检修口尺寸(不小于 400*400) ,室内是否有可燃腐蚀性气体泄漏、油 雾等。 风机盘管的标高要尽量一致, 嵌入式风机盘管高度不要高于 3 米, 以保证空调效果,并根据风机盘管型式不同分别计算最大安装高度和最 小安装高度。 进行空气处理机组设计时要考虑空调房间的噪音,空调箱的送风口需加 消音静压箱,以减低风机噪声和均匀送风,且不得不加风管直接将风吹 在室内,否则由于其出风口风速很高,将产生很大的风噪。对噪音值要 求严格的场所最好不要安装在房间内。 设备与风管的连接应采用软连接, 以防振动和噪音传递到风管上。 4、新风量设计 (1)先搞清楚空调系统有无新风要求,有新风要求时计算最大新风量和最 小新风量。建筑物新风量根据房间使用性质按下表采用 空调房 间类型 每人每小时新 风量 3 [m /(h.人)] 备注 空调房 间类型 每人每小时新 风量 3 [m /(h.人)] 备注

影剧院 体育馆 商场 高级客 房
25 25 25 30
不吸烟 不吸烟 不吸烟 少量吸烟
餐厅 办公室 会议室 一般病 房
30 25 60 60
少量吸烟 不吸烟 大量吸烟 不吸烟
(2)生产厂房应补偿排风、保持室内正压或保证每人不小于 30m3/h 的新 风量的最大值确定。 (3)舒适性空气调节,每小时换气次数宜为 5-8 次,循环风量为房间体积 乘以换气次数, 新风量按循环风量的 10-15%考虑。 其余换气次数可 参考下表: 房间名称 卫生间 开水间 制冷机房 变电室 配电室 油罐室 电梯机房 5、冷冻水系统设计 (1)管路中末端设备个数不多、各末端设备距离主机距离相差不大的场合 可用异程式管路,如下图:
室内机 进水 回水 室内机 室内机 室内机
换气次数 (次/小时) 5~10 6~10 4~6 5~8 3~4 4~6 8~15
房间名称 厨房(中餐) 厨房(西餐) 职工餐厅 车库 浴室(无窗) 洗衣房 锅炉房、换热战
换气次数 (次/小时) 40~50 30~40 25~35 5~6 5~10 10~15 10~15
这种形式的优点是管路简单,安装方便,但各盘管因距离主机远近不 同,水力损失不同,使各盘管水力不平衡,从而导致冷(热)量分配出现 偏差。 (2) 、管路中末端设备个数多、各末端设备距离主机距离相差大的场合应

用同程式管路,一般单程距离超过 40 米时要考虑同程布管,如下图:
室内机 进水 回水 室内机 室内机 室内机
正与异程式缺点相反,同程式的优点是不论各末端距主机远近,它们 水管路长度基本相等。这样就克服了水力不平衡的缺点。同程式的缺点则 是管路较复杂,给安装、施工带来不便,造价高于异程式水路循环。 (3)在空调系统中所有水管管径一般按照下述公式进行计算:
D(m)=
L(m3/h) 0.785x3600xV(m/S)
公式中:L----所求管段的水流量 V----所求管段允许的水流速 推荐管内水流速:
管径 15 20 25 32 40 50 65 80
闭式系统 0.4~0.5 0.5~0.6 0.6~0.7 0.7~0.9 0.8~1.0 0.9~1.2 1.1~1.4 1.2~1.6 开式系统 0.3~0.4 0.4~0.5 0.5~0.6 0.6~0.8 0.7~0.9 0.8~1.0 0.9~1.2 1.1~1.4 管径 100 125 150 200 250 300 350 400
闭式系统 1.3~1.8 1.5~2.0 1.6~2.2 1.8~2.5 1.8~2.6 1.9~2.9 1.6~2.5 1.8~2.6 开式系统 1.2~1.6 1.4~1.8 1.5~2.0 1.6~2.3 1.7~2.4 1.7~2.4 1.6~2.1 1.8~2.3
(4)水管壁厚应满足以下标准: 公称直径 DN mm in 20 25 0.75" 1" 外径 mm 26.75 33.5 普通镀锌管 无缝钢管
壁 厚 不镀锌理论重量 外 径 壁 厚 重 量 mm kg/m mm mm kg/m 2.75 1.63 25 3.0 1.63 3.25 2.42 32 3.5 2.46

32 40 50 65 80 100 125 150 200 250 300 400 500
1.25" 1.5" 2" 2.5" 3" 4" 5" 6" 8"
42.25 48.0 75.5 75.5 88.5 114.0 140.0 165.0
3.25 3.50 3.75 3.75 4.00 4.00 4.50 4.50
3.13 3.84 4.88 6.64 8.34 10.85 15.04 15.04
38 45 57 76 89 108 133 133 219 273 325 426 530
3.5 3.5 3.5 4.0 4.0 4.0 4.0 4.0 6.0 7.0 8.0 9.0 9.0
2.98 3.53 4.62 7.10 8.38 10.26 12.73 12.73 31.54 45.92 62.54 92.55 105.50
(5)空调水系统设计注意事项 A、当冷源设备布置在楼面上时,必须充分考虑并妥善解决设备的隔振和 噪声传播问题。 B、设备层设于中间楼层时,宜优先考虑采用风冷式机组,层高要符合设 计要求。 C、确定空调水系统的压力时,必须保持系统压力不大于冷水机组,末端 设备、水泵及管道部件的承压能力。 D、一般情况下,冷水循环泵宜安装在冷水机组的进水端。 E、当冷水机组进水端承受的压力大于冷水机组的承压能力,但系统静水 压力(包括机组所在地下层建筑高度)小于冷水机组的承压能力时,可将 冷水循环泵安装在冷水机组的出水端,水系统在竖向可不分区。 F、当冷水循环泵安装在冷水机组的出水端,而定压点设在冷水机组的进 水端时,若机组阻力较大,建筑物和膨胀水箱高度较低,则水泵吸入口可 能会产生负压。

H、当水系统的静水压力大于标准型冷水机组的承压能力时,应选择采用 工作压力更高的加强型机组,或对水系统进行竖向分区:水系统的竖向分 区应看建筑高度, 一般建筑高度在 100m 以下, 可不分区; 建筑高度超过 100m, 竖向一般考虑分区。 (6)冷冻水泵的选择 通常选用每秒转速在 30~150 转的离心式清水泵,水泵的流量应为冷 水机组额定流量的 1.1~1.2 倍(单台工作时取 1.1,两台及两台以上并联 工作时取 1.2) 。水泵的扬程应为它承担的供回水管网最不利环路的总水压 降的 1.1~1.2 倍。最不利环路的总水压降,包括冷水机组蒸发器的水压降 Δ p1 、该环路中并联的各台空调末端装置的水压损失最大一台的水压降 Δ p2、该环路中各种管件的水压降与沿程压降之和。冷水机组蒸发器和空 调末端装置的水压降,可根据设计工况从产品样本中查知;环路管件的局 部损失及环路的沿程损失应经水力计算求出,在估算时,可大致取每 100m 管长的沿程损失为 5mH2O。这样,若最不利环路的总长(即供、回水管管长 之和)为 L,则冷水泵扬程 H(mH2O)可按下式估算。 Hmax =Δ p1 +Δ p2 +0.05L(1+ K) 式中 K 为最不利环路中局部阻力当量长度总和与直管总长的比值。当最不 利环路较长时 K 取 0.2~0.3;最不利环路较短时 K 取 0.4~0.6。 (7)冷却水泵的选择 冷却水泵的流量应为冷水机组冷却水量的 1.1 倍。 水泵的扬程就为 冷水机组冷凝器水压降 Δ p1、冷却塔开式段高度 Z、管路沿程损失及管件 局部损失四项之和的 1.1~1.2 倍。Δ p1 和 Z 可从有关产品样本中查得;沿 程损失和局部损失应从水力计算求出,作估算时,管路中管件局部损失可

取 5mH2O,沿程损失可取每 100m 管长约 5 mH2O 。若冷却水系统来回管长为 L,则冷却水泵所需扬程的估算值 H(mH2O)约为 H =Δ p1 + Z + 5 + 0.05L 依据冷却水泵的流量和扬程,参考有关水泵性能参数选用冷却水泵。 6、风系统设计: (1) 、气流组织形式 A、上送下回送风方式:送风气流不直接进入工作区,有较长的与室内空 气掺混的距离,能够形成比较均匀的速度场和温度场,尤其是孔板送风, 比较适用于温、湿度及洁净度要求高的场合。 B、上送上回送风方式:特点为可以将送回风管集中于空间上部,可设置 吊顶使管道成为暗装,且工作区为回流区,人体舒适感强;而且单侧上送 上回的射流可贴附吊顶,以延长送风距离,是舒适性中央空调中常用的方 式。 C、下送上回送风方式:分为地板送风,诱导器送风、下侧送风。要求降 低送风温差,控制工作区内的风速,有一定的节能效果,并有利于改善工 作区的空气质量。 D、中送风方式,在某些高大空间内,若实际工作区在下部,不需要将整 个空间都作为控制调节的对象,则采用中送风,可节省能耗。但这种气流 分布会造成空间竖向温度分布不均匀,存在着温度分层现象。 (2) 、风口设计和安装 室内机送回风口位置在同一房间内,防止气流短路,送回风的间距应 适中,保证气流组织良好。另考虑到装修吊顶配合风口尽量装在装饰面中 心,且安装螺丝尽量不要放在风口下方。当湿度较大地区,不推荐采用铝

合金风口,夏季易结露,可以采用木质、塑料风口,必须采用铝合金风口 时,应对风口做妥善保温处理。 (3)空气处理机连接风管的长度应根据风机的静压值和管内送风速度确 定。风管不应过长,以防止末端风口送不出风。风管和设备内的风速 如下表所示: 应用场所 室外空气入口 空气过滤器 风机出口 主风管 住宅 推荐 2.5 1.3 6.0 4.0 最大 4.0 1.5 8.5 6.0 5.0 4.0 公共建筑 推荐 2.5 1.5 9.0 6.0 4.0 3.5 最大 4.5 1.8 11.0 8.0 6.5 6.0 单位: m/s 工厂 推荐 2.5 1.8 10.0 9.0 5.0 4.0 最大 8.0 1.8 14.0 11.0 9.0 8.0
支风管 (水平) 3.0 支风管 (垂直) 2.5
(4)风管的压力损失值为摩擦压力损失与局部压力损失之和,风管管件少 时, 估算值为 4~5Pa/m; 风管管件多时, 按摩擦压力损失的 6~7Pa/m。 (5)计算并填写风管的最大最小安装长度,风机的静压值,并计算风管的 风速值。 (6)镀锌钢板风管板材的厚度(mm) 风管直径D 或长边尺寸 b
D(b)≤320 320圆形 风管
0.5 0.6 0.75 0.75 1.0 1.2 按设计
矩形风管 中 、 低压 高压系统 除 尘 系 统 风 管 系统
0.5 0.6 0.6 0.75 1.0 1.0 1.2 0.75 0.75 0.75 1.0 1.0 1.2 按设计 1.5 1.5 2.0 2.0 2.0 按设计
注:1 螺旋风管的钢板厚度可适当减小10%~15%. 2 排烟系统风管钢板厚度可按高压系统.

3 特殊除尘系统风管钢板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4 不适用于地下人防与防火隔墙的预埋管.
7、冷凝水设计 设计冷凝水排水系统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1)水平干管必须沿水平方向保持不小于 0.2%的坡度; 连接设备的水平支 管应保持不小于 1%的坡度。当水平干管坡度达不到要求时最好每隔 6m 加设一个排气孔。 (2)当冷凝水收集装置处位于空气处理装置的负压区时,出水口处必须设 置水封。水封的高度应比凝水盘处的负压大 50%左右。水封的出口应 与大气相通,一般可通过排水漏斗与排水系统连接。 (3)设计冷凝水系统时,应对冷凝水管进行绝热保温,保温厚度采用 10-15mm 橡塑保温。 (4)冷凝水管的管径应根据冷凝水量和坡度通过计算确定,一般情况下, 每 1KW 冷负荷 1h 约产生 0.4kg 冷凝水。通常可根据冷负荷借助表确 定冷凝水管的公称直径。 冷凝水管的公称直径规格 冷 负 荷 公 称 直 径 冷 负 荷 公 称 直 径 冷负荷(KW) (KW) 7 7.1~17.6 17.7~100 (mm) 20 25 32 (KW) 101~176 177~598 599 ~1055 (mm) 40 50 80 1056~1512 1513~12462 〉12462 公称直 径 (mm) 100 125 150
(5)室内机与冷凝水管连接应用软管连接,长度≤150 毫米,软连接管不

能作为弯头使用。在软连接管后应该有支架固定。 8、定压系统设计 一般来说,定压点选择在循环水泵的吸入口,因为这里是系统中能量 最低的地方,经过水泵加压后,任何一点能量都比它高,这是目前广泛采 用的定压点位置。其水力工况稳定性很好。 目前空调水系统中常用的定压方式主要有 3 种:膨胀水箱定压,补给水泵 定压和气体定压罐定压。 (1) 、膨胀水箱定压方法可同时实现系统补水、膨胀、定压这 3 个功能。 膨胀水箱要设在系统的最高处,膨胀水箱的容积是由系统中水容量和最大 的水温变化决定的,可以由下式计算: VP=α δ tV3 VP—膨胀水箱有效容积 m3 α —水的体积膨胀系数,通常取 0.0006/ ℃ δ t—最大的水温变化值, ℃ V3—系统内的水容量,即系统中管道和设备内存水量的总和,m3 系统的水容量,可以在设计完成后从各管道和设备计算求得,也可以参考 下表所提供的数据来确定。 系统内的水容量 项目 供冷时 供暖时 (2)气压罐定压 全空气方式 0.40 ~0.55 1.25 ~2.00
(L/m2,建筑面积)
与机组结合使用方式 0.70~1.30 1.20~1.90

气压罐定压的优点是易于实现自动补水、自动排气、自动泄水和自动过 压保护,缺点是需设置闭式补水箱,所以初期投资较高。建议只有不方便 安装膨胀水箱时采用。 四、消声减振部分 1、通风机和水泵的进出口宜采用软管同管道连接; 2、当消声和隔振要求较高时,管道和支、吊架间应设有弹性材料垫层; 3、当设备转速小于或等于 1500r/min 时,宜选用弹簧隔振器,当设备转速 大于 1500 r/min 时,选用橡胶隔振器。 4、消声器内流速控制值如下表 条件 降噪要求 Db(A) 流速范围(m/s) 3~5 5~8 8~10 10~18
特殊安静要求空调消声 ≤30 较高安静要求空调消声 ≤40 一般安静要求空调消声 ≤50 工业通风消声 ≤60
5、房间空调器噪声标准限值 额定制冷量 (W) 室内噪声 Db(A) 整体式 <2500 2500~4500 >4500~7100 >7100 ≤53 ≤56 ≤60 分体式 ≤45 ≤48 ≤55 ≤62 室外噪声 Db(A) 整体式 ≤59 ≤62 ≤65 分体式 ≤55 ≤58 ≤62 ≤68
6、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1993)

区域类别
0类 (特别需要安静的住宅区、 高级宾馆区) 1 类(居住及文教机关为主的区域) 2 类(居住、商业混合区) 3 类(工业区) 4 类(城市交通干线两侧区域)
昼间 Db(A) 50 55 60 65 70
夜间 Db(A) 40 45 50 55 55
五、典型建筑空调系统 1、客房空调方式:一般认为最为适宜的是风机盘管+独立新风系统。 2、大堂空调方式:大堂是旅客活动的公共场所,一般净空较高,通常采用 全空气空调方式。 3、餐厅、宴会厅和多功能厅: 空调方式可根据空间大小,层高等具体情况, 采用全空气系统或风机盘管+新风系统。对于与厨房相通的餐厅和宴会 厅,必须做好空调系统与厨房通风系统的协调,保证餐厅、宴会厅内正 压,避免厨房的油烟等串入餐厅、宴会厅。 4、办公楼空调方式:大型办公楼空调方式主要有:风机盘管+独立新风系 统、全空气系统、水环热泵系统、变制冷剂流量多联机系统。中小型办 公楼空调方式一般采用风机盘管+新风系统、 水环热泵系统、 多联机空调 系统。 5、商场建筑空调系统:商场特点是空间大,冷负荷中湿负荷比较大,室内 污染物多,一般不宜采用风机盘管+新风系统,宜采用全空气系统,全空 气系统有以下优缺点: 1)优点:新风引入简单,保证有足够的新风;可集中进行空气的去湿、过

滤及消声处理,保证商场的舒适性和空气品质;在过渡季节可采用全新 风供冷,可推迟或少开制冷机组;由于空气集中处理,系统本身简单, 维护管理方便。 2)缺点:风管和机房,占用建筑空间多。 其它适当的空调方式,如吊挂式或柜式空调机组,虽具有不占或少占建 筑面积的优点,但不足是机组噪声大,有的机组所配置的盘管排数少, 除湿能力低,维修不便。因此,在采用这类机组时,应增设初、中效过 滤, 选用 6~8 排管的空调机组。 考虑负荷的不均匀性以及运行维护的方 便性,现在有很多新建商场超市采用风管机组,可以根据使用特点灵活 地控制每台机组的开启和关闭,运行比较节能。 6、室内游泳馆空调设计 室内游泳馆的空调设计,目的是为游泳者和观众提供舒适的室内空气环 境,主要分游泳池区、观众席和其它附属服务性房间(如更衣室、浴室、 卫生间) 。各部分对空气参数要求不同,应分别设置多种供暖通风系统。 通常游泳池区夏季仅设机械通风,冬季考虑供暖系统设计。池区通风系 统的空气不能循环使用,且排风量应大于送风量,以保持池区空间处于 负压状态,防止水蒸气和含氯气体影响其它区域和房间。观众席考虑空 调系统设计。更衣室、浴室和卫生间应考虑供暖和排风系统设计。

常用空调机室外机尺寸一览表总结常用空调机位最小尺寸

1 住宅空调搁板设计指引 目录: 一、空调室外机尺寸 二、空调搁板平面尺寸 三、空调搁板立面形式 四、优秀楼盘空调搁板节点赏析一、空调室外机尺寸

2 注:1、1匹空调制冷量约为2300~2600W;1.5匹空调制冷量约为3200~3600W;2匹空调制冷量约为4800~5500W;3匹空调制冷量约为6800~7200W;5匹空调制冷量约 常用空调机室外机尺寸一览表(宽×高×深)mm 空调 品牌 名称 1匹分体 1.5匹分体2匹分体 适用面积10~17m2适用面积15~25m2适用面积25~35m2 室外机尺寸室外机尺寸室外机尺寸 宽高深宽高深宽高深海尔780 540 250 780 540 250 780 540 250 海信800 570 260 800 570 260 格力850 540 320 850 540 320 美的780 540 250 790 540 270 春兰650 510 250 760 540 260 长虹780 550 270 780 550 270 800 560 260 科龙760 540 260 760 540 260 华宝760 540 260 760 540 260 格兰仕830 500 310 830 500 310 奥克斯820 540 320 820 540 320 新科700 530 250 760 530 255 富士通700 540 250 700 540 250 大金770 550 290 770 550 290 830 740 300 夏普730 540 250 780 540 270 800 640 300 松下780 540 290 780 540 290 日立780 500 300 820 520 280 800 590 350 三星740 530 260 740 530 260 700 620 280 三菱重工790 540 250 850 640 290 890 840 350 LG 770 540 250 770 540 250 最大尺寸汇总850 570 320 850 640 320 890 840 350 空调 品牌 名称 2匹柜机3匹柜机5匹柜机 适用面积25~35m2适用面积35~50m2适用面积50~85m2 室外机尺寸室外机尺寸室外机尺寸 宽高深宽高深宽高深海尔780 650 250 860 730 308 海信980 640 350 950 840 340 950 1250 420 格力950 700 350 950 840 420 美的850 700 340 900 860 330 春兰830 650 320 950 750 370 920 1155 410 长虹800 560 260 880 660 320 科龙760 540 260 960 800 420 960 800 420 华宝 格兰仕830 530 320 1030 960 420 奥克斯820 540 320 870 700 380 新科860 710 310 950 810 350 富士通900 700 350 900 700 350 大金830 740 300 830 740 300 夏普800 640 300 950 840 350 960 800 360 松下900 800 320 900 800 320 1100 1200 320 日立800 590 350 800 870 350 950 1150 390 三星700 620 280 880 640 310 三菱重工890 840 350 1030 850 340 1040 1250 340 LG 870 660 320 870 660 320 最大尺寸汇总980 840 350 1030 960 420 1100 1250 420

通风与空调节能工程验收规范(参考Word)

通风与空调节能工程验收规范 1 一般规定 1.1本章适用于通风与空调系统节能工程的施工与验收。 1.2通风与空调系统节能工程的施工与验收,除应执行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被批准的设计图纸和《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43等国家现行相关技术标准的要求和规定。 1.3通风与空调系统节能工程所使用的设备、管道、阀门、仪表、绝热材料等产品的规格、型号及技术参数必须符合施工图设计要求,产品质量及性能检测报告应符合国家相关的标准。 1.4 通风与空调系统节能工程的绝热材料和设备进场时,应按下列要求进行核查或复验: 1对风机盘管机组、组合式空调机组、柜式空调机组、新风机组、单元式空调机组、热回收装置等设备的风量、风压及热工技术性能进行核查; 2 对风机的风量、风压、效率等技术性能进行核查; 3 对绝热材料的导热系数、材料密度、吸水率进行复验; 4 对合同中约定的复验项目进行复验。 1.5通风与空调系统,应随施工进度对与节能有关的隐蔽部位或内容进行验收,并应有详细的文字和图片资料。 1.6通风与空调系统节能工程验收的检验批划分应按本规范3.3.4条的规定执行。当需要重新划分检验批时,可按照系统、楼层、建筑分区划分为若干个检验批。 2主控项目 2.1通风与空调节能工程中的送、排风系统、空调风系统、空调水系统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各系统的制式及其安装,应符合施工图设计要求; 2 各种设备、自控阀门与仪表应安装齐全,不得随意增加、减少和更换; 3 水系统各分支管路水力平衡装置的安装位置、方向应正确,并便于调试操作; 4 空调系统安装完毕后应能进行分室(区)温度调控。对有分栋、分户、分室(区)冷、热计量要求的建筑物,空调系统安装完毕后应能实现相应的计量要求。 检验方法:按设计施工图进行核对。 检验数量:全数检查。 2.2风管的制作与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风管材料的品种、规格、厚度与性能等,应符合施工图设计和现行国家产 品标准的要求; 2 风管的严密性及风管系统的严密性检验和漏风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和现行 国家标准《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的有关规定; 3 风管与部件、风管与土建风道及风管间的连接应严密、牢固; 4 需要绝热的风管与金属支架的接触处、复合风管及需要绝热的非金属风管 的连接和加固等处,应有防冷桥的措施。 检验方法:按设计施工图核对、尺量、观察检查,查阅产品进场验收记录、检查风管及风管系统严密性检验记录。

室外空调机位的规范使用

室外空调机位的规范使用 新建小区室外空调机位的设计主要有两类,一类设置在业主房屋外墙的高度范围内,另一类则设置在业主飘窗的顶板之上,后者比较容易产生空调机位的使用纠纷。 为避免纠纷,首先需要了解飘窗的结构,通常在业主室内可以直观看到飘窗的顶板要低于房顶300mm左右,而由室外看飘窗的顶板距上层业主的地面大约300mm左右,一般飘窗顶板上空调机位的高度为600mm左右;其次需要了解空调外机的安装特点,由于飘窗顶板上方安装空调外机的空间高度仅有600mm左右,一般无法使用随机配置的壁挂式支架,只能将空调外机安装在飘窗顶板上,需要用水平减震支架以降低噪音传导并防止空调外机倾倒、坠落,并要处理好地脚螺栓孔的防雨。 不可否认,室外空调机位设计的第一类方案最理想,即便于安装也能避免纠纷;受各种条件限制而出现的另一类设计方案容易产生纠纷的原因,主要是相邻业主误认为空调机位有部分占用了自家房屋的外墙,并会受到空调外机噪音的更多影响。可见,设计和物业管理单位有责任避免此类纠纷的发生,还要防范因安装不当形成的安全隐患,应事先明确规范并加强宣传和管理,为此还需要解决以下认识问题: 一、飘窗随房屋出售后,属于业主所有,因此飘窗顶板的使用权是受我国法律保护的财产权利; 二、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居民楼的外墙属于相邻业主共有,空调机位设置应符合建筑设计规范,而统一在飘窗顶板上设置空调机位并不存在侵害相邻共有权; 三、将空调外机安装在自家飘窗顶板上方,可以减少空调噪音(主要是通过飘窗顶板传导)对相邻业主的影响; 四、可以避免空调安装(地脚螺栓钻孔)不当造成他人飘窗顶板漏水,减少新的邻里纠纷; 五、室内墙预留空调安装孔,应高于冷凝水管预留接口,应低于自家飘窗顶板上沿,确保空调冷凝水下流、热气上行顺畅; 六、业主安装空调前需了解空调安装及使用要求,物业管理单位应按规范向业主说明并加强管理,避免邻里纠纷,消除安全隐患。 实际,新建小区室外空调机位使用中存在的混乱现象,还与空调外机安装的通道不畅有关,正是这一设计缺陷又使空调安装人员为图方便而误导业主,甚至建议业主将外机安装于自家飘窗下方的空调机位,因此就形成对他人财产权利的侵犯并引起民事纠纷。

家用中央空调设计规范

家用中央空调设计规范 1 总则 1.0.1为保证家用(商用)中央空调设计的质量,使设计符合安全、适用、经济、卫生和保护环境的基本要求,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上海地区新建与扩建的居住和公共建筑中,以舒适性要求为主,制冷量在7-80kw的家用(商用)中央空调的设计。改建工程可参照本规范执行。 1.0.3家用(商用)中央空调设计时,除执行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2 术语 2.0.l家用(商用)中央空调 主要用于居住和公共建筑中,以满足舒适性为目的,制冷量在7-80kw范围内,带集中冷热源的空调型式。 2.0.2空调风系统 空气经冷热、过滤等处理的送回风系统。 3 设计参数 3.1室外气象参数

3.1.1冬季空调室外计算温度,应采用历年平均不保证一天的日平均温度。 3.1.2冬季空调室外计算相对湿度,应采用历年最冷月平均相对湿度。 3.1.3夏季空调室外计算干球温度,应采用历年平均不保证50h的干球温度。 3.1.4夏季空调室外计算湿球温度,应采用历年平均不保证50h的湿球温度。 3.1.5夏季空调室外计算日平均温度,应采用历年平均不保证5天的日平均温度。 3.1.6冬季室外平均风速,应采用累年最冷三个月各月平均风速的平均值。 3.1.7夏季室外平均风速,应采用累年最热三个月各月平均风速的平均值。 3.1.8夏季太阳辐射照度,应根据当地的地理纬度、大气透明度和大气压力,按7月21日的太阳赤纬计算确定。 3.1.9一些主要城市的室外气象参数,应按《暖通空调气象资料集》中“室外气象参数”采用。 3.2室内空气质量

3.2.1冬季空调室内计算参数,应符合以下规定: 温度18-22℃ 人员经常活动范围内风速不大于/s 当无辅助热源时,冬季室外空调计算温度采用5℃。 3.2.2设计集中采暖时,冬季室内计算温度,应根据房间的用途,按下列规定采用: 1.民用建筑的主要房间,宜采用16-20℃; 2.辅助房间,不宜低于下列数值: 浴室25℃ 更衣室23℃ 托儿所、幼儿园、医护室20℃ 盥洗室、厕所12℃ 办公用室16℃ 3.2.3夏季空调室内计算参数,应符合以下规定: 温度24-28℃ 相对湿度不大于65%

常用空调机室外机尺寸一览表总结常用空调机位最小尺寸

住宅空调搁板设计指引 目录: 一、空调室外机尺寸 二、空调搁板平面尺寸 三、空调搁板立面形式 四、优秀楼盘空调搁板节点赏析 一、空调室外机尺寸

注:1、1匹空调制冷量约为2300~2600W;1.5匹空调制冷量约为3200~3600W;2匹空调制冷量约为4800~5500W;3匹空调制冷量约为6800~7200W;5匹空调制冷量约 常用空调机室外机尺寸一览表(宽×高×深)mm 空调品牌名称 1匹分体 1.5匹分体2匹分体 适用面积10~17m2适用面积15~25m2适用面积25~35m2室外机尺寸室外机尺寸室外机尺寸 宽高深宽高深宽高深 海尔78 4 50 海信8 570 260 格力85 40 320 美的78 40 270 春兰65 40 260 长虹78 5 60 科龙76 40 260 华宝76 40 260 格兰仕83 00 310 奥克斯82 40 320 新科7 530 255 富士通7 540 250 大金77 5 00 夏普73 4 00 松下78 40 290 日立78 2 50 三星74 3 80 三菱重工79 4 50 LG 77 40 250 最大尺寸汇总85 4 50 空调品牌名称 2匹柜机3匹柜机5匹柜机 适用面积25~35m2适用面积35~50m2适用面积50~85m2室外机尺寸室外机尺寸室外机尺寸 宽高深宽高深宽高深 海尔78 30 308 海信98 4 420 格力95 40 420 美的85 60 330 春兰83 5 410 长虹8 660 320 科龙76 420 华宝 格兰仕83 960 420 奥克斯82 00 380 新科86 10 350 富士通9 700 350 大金83 40 300 夏普8 84 60 松下9 8 00 320 日立8 87 390 三星7 640 310 三菱重工89 85 0 340 LG 87 60 320 最大尺寸汇总98 96 0 420

采暖通风与空调设计规范汇总

说明:本目录收集载有暖通空调制冷专业内容(章、节)和相关内容的国家标准GB、国家标准建筑系列GB50×××、GBJ、建设部标准CJJ、CJ、JJ、ZBP、ZBJ等的目录,有些标准规范虽用于公共建筑和专门工程建筑,但并无暖通空调内容章节故不收录。 一、基础类 1.1GB3100-93国际单位制及应用 1.2GB3101-93有关量、单位和符号的一般原则 1.3GBJ1-86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 1.4GBJ144-88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制图标准 1.5GBJ155-92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术语标准 1.6CJJ55-93供热术语标准 1.7CJJ65-95环境卫生术语标准 1.8GB140-59输送液体与气体管道的规定代号 1.9GB4270-84热工图形符号与文字说明 1.10GB4457-84至GB4640-84机械制图 1.11GB11943-89锅炉制图 1.12GB50178-93建筑气候区划标准 1.13JGJ35-87建筑气象参数标准 1.14JGJ37-87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1.15GBJ300-88建筑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统一标准 1.16GB/T16732-97建筑采暖通风、空调、净化设备计量单位及符号 1.17GB/T16803-97采暖、通风、空调、净化术语 二、暖通空调一般设计规范 2.1GBJ19-87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2.2GB50028-93城镇燃气设计规范 2.3GB50176-93民用建筑热共设计规范 2.4GB50189-93旅游宾馆建筑热工与空气调节节能设计标准 2.5GB50264-97设备及管道绝热工程设计规范 2.6JGJ26-95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 2.7CJJ34-90城市热力网设计规范 2.8GB4272-92设备及管道保温技术通则 2.9GB8175-87设备及管道保温设计导则 2.10GB11790-89设备及管道保冷技术通则 三、住宅及公共建筑类 3.1GB50038-94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 3.2GBJ96-86住宅建筑设计规范

室外空调机位的设计要点

空调室外机位的设计要点 一、空调规格及空调板设计的技术参数 二、空调位基本通风要求 三、空调百叶效果控制及选择 四、空调板布置、管线设计及安装 五、附录《住宅典型空调位评价参考》 一、空调规格及空调板设计的技术参数 注: 1、空调板最小净尺寸未计外保温的厚度;已考虑安装栏杆百叶的50mm安装量; 2、室外机上部和四周按各留出最小100mm的净距计(冷媒管接人方向最小需150mm,宜大 于200mm);多机位平行摆放时,两机间间距不应小于200; 3、当空调板中有屋面雨水立管或阳台雨水立管穿过时,搁板宽度应加大150mm,或加大 空调板深度l50mm。 二、空调机位基本通风要求

三、空调百叶效果控制及选择

空调百叶有以下几种常用形式进行装饰,并设活动扇,便于安装:防雨百叶、一字百叶、矩管或金属格栅、栏杆百叶。当采用百叶或矩管时,百叶挡板宽度宜≥40,净垂直间隔宜≥60。穿孔板不太常用,当采用穿孔板围护时,要保证空隙率≥75%且孔径及形状利于通风。 1、“Z”形百页:又叫防雨百页,其设计为Z形的目的为防止雨水飘入空调位。但必须向下才能起到防雨作用。夏天时,向下的百页通风效果明显不如向上的百页。且从下往上容易看到空调外机(右图)。 为了解决前述问题,对防雨百页安装的做法为呈外斜45°向上方向布置(左图),并需在空调位内另设排水系统。

2、“一”形百页:对三层以上的空调机体遮挡完全,立面效果优良(下图),且比 Z 形百页通风效果明显提升。百叶挡板呈外斜角度≤30°水平方向布置通风效果最佳。需在空调位内另设排水系统。

3、矩管百页:从右图实例(龙湖·大城小院)可以看到,由于矩管具有一定深度,机位内部可视度低,对三层以上的空调机体遮挡完全,立面效果优良。矩管材料可以用氟碳铝合金管或防腐木条。矩管规格宜为60*20~30,空隙间隔宜不小于60。矩管的深度过小则如下图(万科·水晶城)机体内部可视度高,顶层空调机体仍然暴露,立面效果不佳。百页单方成本约350元,在满足项目总体成本的前提下(特别是高档楼盘)可尽量选用。

(完整版)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标准号:GB 50019-2003 ◆发布日期:2003 年 ◆实施日期:2004 年4 月1 日 ◆发布单位:建设部 ◆出版单位:中国计划出版社 第二章室内外计算参数 第一节室内空气计算参数 第 2.1.1 条设计集中采暖时,冬季室内计算温度,应根据建筑物的作途,按下列规定采用: 一、民用建筑的主要房间,宜采用16 -20 ℃; 二、生产厂房的工作地点: 轻作业不应低于15 ℃;中作业不应低于12 ℃;重作业不应低于10 ℃。 注:( 1 )作业各类的划分,应按国家现行的《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执行。 ( 2 )当每名工人占用较大面积(50 -100m2 )时,轻工业可低至10 ℃;中作业可低至7 ℃,重作业可低至 5 ℃。 三、辅助建筑及辅助用室,不应低于下列数值: 浴室25 ℃;更衣室23 ℃;托儿所、幼儿园、医务室20 ℃;办公用室16 -18 ℃;食堂14 ℃;盥洗室、厕所12 ℃。 注:当工艺或使用条件有特殊要求时,各类建筑物的室内温度,可参照有关专业标准、规范的规定执行。 第 2.1.2 条设置集中采暖的建筑物,冬季室内生活地带或作业地带地平均风速,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民用建筑及工业企业辅助建筑物,不宜大于0.3m /s ; 二、生产厂房的工作地点,当室内散热量小于23W/m3[20kcal/ (m3 · h )] 时,不宜大于0.3m /s ;当室内散热量天于或等于23W/m3 时,不宜大于0.5m /s 。

注:设置空气调节的条件,应符合本规范第 5.1.1 条的规定。 第 2.1.4 条当工艺无特殊要求时,生产厂房夏季工作地点的温度,应根据夏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及其与工作地点温度的允许温差,按[表 2.1.4 ]确定。 夏季工作地点(℃)[表 2.1.4 ] 注:如受条件限制,在采取通风降温措施后仍不能达到本表要求时,允许温差可加大 1 -2 ℃。 第 2.1.5 条设置局部送风的生产厂房,其室内工作地点的允许风速,应按本规范第 4.3.5 条至第 4.3.7 条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 2.1.6 条夏季空气调节室内计算参数,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舒适性空气调节室内计算参数: 温度应采用24 -28 ℃;相对湿度应采用40%-65% ;风速不应大于0.3m /s 。 二、工艺性空气调节室内温度基数及其允许波动范围,应根据工艺需要并考虑必要的卫生条件确定;工作区的风速,宜采用0.2 -0.5m /s, 当室内温度高于30 ℃时,可大于0.5m /s 。 注:设置空气调节的条件,应符合本规范第 5.1.1 条的规定。 第二节室外空气计算参数 第 2.2.1 条采暖室外计算温度,应采历年平均不保证 5 天的日平均温度。 注:本条及本节其他文中所谓“不保证”。系针对室外空气温度状况而言,“历年平均不保证”,系针对累年不保证总天数或小时数的历年平均值而言。 第 2.2.2 条冬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应采用累年最冷月平均温度。 第 2.2.3 条夏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应采用历年最热月14 时的月平均温度的平均值。 第 2.2.4 条夏季通风室外计算相对湿度,应采用历年最热月14 时的月平均相对湿度的平均值。 第 2.2.5 条冬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温度,应采用历年平均不保证 1 天的日平均温度。

中央空调设计规范标准[详]

中央空调设计规 1 总则 1.0.1 为保证家用(商用)中央空调设计的质量,使设计符合安全、适用、经济、卫生和保护环境的基 本要求,制定本规。 1.0.2 本规适用于地区新建与扩建的居住和公共建筑中,以舒适性要求为主,制冷量在7-80kw 的家用(商用)中央空调的设计。改建工程可参照本规执行。 1.0.3 家用(商用)中央空调设计时,除执行本规的规定外,尚应符合现行有关标准、规的规定。 2 术语2.0.l 家用(商用)中央空调 主要用于居住和公共建筑中,以满足舒适性为目的,制冷量在7-80kw 围,带集中冷热源的空调 型式。 2.0.2 空调风系统 空气经冷热、过滤等处理的送回风系统。 3 设计参数3.1 室外气象参数 3.1.1 冬季空调室外计算温度,应采用历年平均不保证一天的日平均温度。3.1.2 冬季空调室外计算相对湿度,应采用历年最冷月平均相对湿度。3.1.3 夏季空调室外计算干球温度,应采用历年平均不保证50h 的干球温度。3.1.4 夏季空调室外计算湿球温度,应采用历年平均不保证50h 的湿球温度。3.1.5 夏季空调室外计算日平均温度,应采用历年平均不保证5 天的日平均温

度。 3.1.6 冬季室外平均风速,应采用累年最冷三个月各月平均风速的平均值。3.1.7 夏季室外平均风速,应采用累年最热三个月各月平均风速的平均值。3.1.8 夏季太阳辐射照度,应根据当地的地理纬度、大气透明度和大气压力,按7 月21 日的太阳赤纬计 算确定。 3.1.9 一些主要城市的室外气象参数,应按《暖通空调气象资料集》中“室外气象参数”采用。 3.2 室空气质量 3.2.1 冬季空调室计算参数,应符合以下规定: 温度 18- 22℃ 人员经常活动围风速不大于0.4m/s 当无辅助热源时,冬季室外空调计算温度采用5℃。 3.2.2 设计集中采暖时,冬季室计算温度,应根据房间的用途,按下列规定采用: 1.民用建筑的主要房间,宜采用16-20℃; 2.辅助房间,不宜低于下列数值: 浴室 25℃ 更衣室 23℃ 托儿所、幼儿园、医护室 20℃ 盥洗室、厕所 12℃ 办公用室 16℃

采暖通风与空调设计规范.

采暖通风与空调设计规范(一) 4.。3 散热器采暖 4.3.1 选择散热器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散热器的工作压力,应满足系统的工作压力,并符合国家现行有关产品标准的规定; 2 民用建筑宜采用外形美观、易于清扫的散热器; 3 放散粉尘或防尘要求较高的工业建筑,应采用易于清扫的散热器; 4 具有腐蚀性气体的工业建筑或相对湿度较大的房间,应采用耐腐蚀的散热器; 5 采用钢制散热器时,应采用闭式系统,并满足产品对水质的要求,在非采暖季节采暖系统应充水保养;蒸汽采暖系统不应采用钢制柱型、板型和扁管等散热器; 6 采用铝制散热器时,应选用内防腐型铝制散热器,并满足产品对水质的要求; 7 安装热量表和恒温阀的热水采暖系统不宜采用水流通道内含有粘砂的铸铁等散热器。 4.3.2 布置散热器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散热器宜安装在外墙窗台下,当安装或布置管道有困难时,也可靠内墙安装; 2 两道外门间的门斗内,不应设置散热器; 3 楼梯间的散热器,宜分配在底层或按一定比例分配在下部各层。 4.3.3 散热器宜明装。暗装时装饰罩应有合理的气流通道、足够的通道面积,并方便维修。 4.3.4 幼儿园的散热器必须暗装或加防护罩。 4.3.5 铸铁散热器的组装片数,不宜超过下列数值: 粗柱型(包括柱翼型)20片 细柱型25片

长翼型7片 4.3.6 确定散热器数量时,应根据其连接方式、安装形式、组装片数、热水流量以及表面涂料等对散热量的影响,对散热器数量进行修正。 4.3.7 民用建筑和室内温度要求较严格的工业建筑中的非保温管道,明设时,应计算管道的散热量对散热器数量的折减;暗设时,应计算管道中水的冷却对散热器数量的增加。 4.3.8 条件许可时,建筑物的采暖系统南北向房间宜分环设置。 4.3.9 建筑物的热水采暖系统高度超过50m时,宜竖向分区设置。 4.3.10 垂直单、双管采暖系统,同一房间的两组散热器可串联连接;贮藏室、盥洗室、厕所和厨房等辅助用室及走廊的散热器,亦可同邻室串联连接。 注:热水采暖系统两组散热器串联时,可采用同侧连接,但上、下串联管道直径应与散热器接口直径相同。 4.3.11 有冻结危险的楼梯间或其他有冻结危险的场所,应由单独的立、支管供暖。散热器前不得设置调节阀。 4.3.12 安装在装饰罩内的恒温阀必须采用外置传感器,传感器应设在能正确反映房间温度的位置 采暖与通风设计规范(二) 4.4 热水辐射采暖 4.4.1 设计加热管埋设在建筑构件内的低温热水辐射采暖系统时,应会同有关专业采取防止建筑物构件龟裂和破损的措施。 4.4.2 低温热水辐射采暖,辐射体表面平均温度,应符合表4.4.2的要求。 表 4.4.2 辐射体表面平均温度(℃)

中央空调及暖通空调设计规范标准

暖通空调设计规范参考依据: 目前,家用中央空调有如下四种基本方式: 1、分体多联机空调系统 2、水源热泵空调系统 3、风冷热泵冷热水机组加风机盘管空调系统 4、分体式风管机空调系统。 为配合我院“住宅设计导则”的编制,加强设计质量管理,提高住宅设计质量,特编制本导则,望暖通专业设计同志在试行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资料,并反馈我总工办,以便今后进一步完善本导则,精益求精,更好地为用户服务。在编制过程中征求周姜象,顾锡等同志的意见,并承蒙吴有筹高工的审阅,在此表示感谢。 家庭中央空调设计导则 1总则 1.0.1为保证家用(商用)中央空调设计的质量,使设计符合安全、适用、经济、卫生和保护环境的基本要求,制定本导则。 1.0.2本导则适用于江苏省和上海市的夏热冬冷地区的各类住宅建筑,以舒适性要求为主,制冷量在7~80KW的家庭中央空调的设计。 1.0.3空调设计时,除执行本导则外,尚应符合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2术语 2.0.1家用(商用)中央空调 用于住宅建筑和一般公共建筑,制冷量在7-80KW范围内,带集中冷热源的舒适性空调系统。 2.0.2空调风系统 空气经冷热、过滤等处理的送回风系统。 3设计参数 3.1室外气象参数 室外气象参数按《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J-19-872001版)附录表和《暖通空调气象资料集》采用。 3.2室内空气质量 3.2.1冬季空调室内空气计算参数应符合下列规定: 温度18~22℃;室内工作区风速〈0.4m/s;新风换气次数1.0次/h; 3.2.2夏季空调室内空气计算参数,应符合下列规定: 温度24~26℃;相对湿度〈65%;室内工作区风速〈0.5m/s;新风换气次数1.0次/h 3.2.3室内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应小于0.15mg/m3 3.2.4通风与空调系统产生的噪声传至主要房间的噪声级应小于46db(A)。 4空调设计 4.1负荷计算 4.1.1在方案设计阶段,可采用单位建筑面积热指标法估算确定。

空调机室外机预留位置基本知识

空调室外机预留位置的基本知识 一、空调机的组成: 空调机一般分为三大部分,一个是室内机,也就是和我们密切相关的、给我们制冷降温并将冷气吹送到我们室内的部分;另一个是室外机,顾名思义,这个室外机一定安装在居室外面;最后是管道、冷媒等。 二、空调室外机最理想的安装位置在哪? 室外机安装的理想位置是北墙或东墙,那里受太阳的直射少;如果一定要装在南墙或西墙,最好有遮阳的物体,同时一定要保证室外机的空气正常流通。 三、空调室外机的专用空调间如何预留空间? 通常室外机最好安放在室外,任何的专用空调间都会造成散热效率损失,浪费能源。如果为了外立面美观,需要设计空调室外机专用的空调间,那么也应该尽量将其设计成通风良好的空间,保持室外机五面通风,也就是说前面、上面、两侧面、后面都要保持与墙体等障碍物有足够的距离。前面要设计通风百页窗(百页窗也会降低通风效率,因此,最好室外机的前面没有任何物体阻挡)。由于室外机前面有风扇将高温气体排出,因此室外机的前面距离百页窗应保持在100毫米以上;室外机的一个侧面和背面有散热片,因此这两个侧面需要吸风循环,因此保持这两个侧面距离障碍物200毫米以上;室外机的上面和下面也是吸风循环的通道,因此需要保持距离障碍物200毫米以上;室外机的另一个侧面需要安装管子,因此也需要预留200毫米以上的空间,以便管子拐弯和盘整。

在有些建筑上,开发商专门设计了空调间,预留了室外机的安放空间,这种空调间一面设置了百页窗,且百页窗的面积过小、过于密集,导致空调室外机通风受阻,散热效率损失严重,这种设计是非常失败的。 那么怎样才能设计出合理的空调间呢?首先,需要根据房间的面积和高度,确定空调的匹数(或者制冷功率),然后根据空调的匹数,确定常用空调室外机的最大外形尺寸,用最大外形尺寸,宽度+400毫米,高度+400毫米,深度+400毫米,这样设计的室外机空调间,才能保证室外机的基本工作条件。百页窗的宽度要大于空调机的宽度+400毫米,高度也要大于空调机的高度+400毫米,百页窗的密度要尽量小,页片与水平的夹角不大于30度,通风效率保持在80%以上为宜。例如下表所示的空调室外机的外形尺寸,这些数据可以向相应的空调厂家询问。 四、安全、舒适、便于维护保养是设计的灵魂

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doc

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1 前言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标[2008]102 号文件“关于印发《2008 年工程建设国家标准制定、修订计划(第一批)》的通知”,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主编,会同国内有关设计、科研和高等院校等单位组成编制组,共同编制本标准。 在标准编制过程中,编制组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总结了国内实践经验,吸收了 发达国家相关设计标准的最新成果,认真分析了我国暖通空调行业的现状和发展,多次征求了国内各有关单位以及业内专家的意见,通过反复讨论、修改和完善,形成征求意见稿。本规范共分11 章和10 个附录。主要内容是:总则,术语,室内空气计算参数,室外设 计计算参数,供暖,通风,空气调节,冷热源,监测与控制,消声与隔振,绝热与防腐。本规范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范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进行解释,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负 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本规范在执行过程中,请各单位注意总结经验,积累资料,随时将有关意见和建议反馈 给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暖通空调规范编制组(北京市北三环东路30 号,邮政编码100013),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本规范主编单位、参编单位名单: 主编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参编单位: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 国家气象信息中心 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 清华大学 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 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 天津市建筑设计院 天津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同济大学 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 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 中南建筑设计院 山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 新疆建筑设计研究院 贵州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2 中建(北京)国际设计顾问有限公司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开利空调销售服务(上海)有限公司 特灵空调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同方股份有限公司 丹佛斯(上海)自动控制有限公司

(空调)统一设计规范和要求

中央空调设计规范和要求 为了统一中央空调设计理念,规范空调设计要求,达到空调方案的可行、可靠,满足客户对空调效果的需求,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空调设计规范和要求。 一、设计的基本条件和要求 1、首先要了解工程概况,房间的功能,房间的面积,各房间是否需要空调,业主对空调的基本要求和意向,以便做方案比较与设计。 2、根据各房间的面积、功能、负荷大小来选择末端设备型号,负荷大小要考虑房间的朝向,房间内设备散热、围护结构的隔热程度等。 3、设计时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房间负荷配置、内外机配比、设备安装位置、水泵、冷却塔等要符合规范要求及工程实际情况,新风量配置,风管设计长度、风速、静压、室外机安装高度,噪音,气流组织形式等。 4、方案比较:根据工程的基本情况确定最经济适用的方案。基本情况有机房位置、能源、空调使用情况等。根据各房间负荷的大小,对主机设备进行选型设计。根据末端设备的流量配置水泵流量,计算水系统沿程阻力确定水泵的扬程,再选水泵的型号。对方案要有个说明:包括工程概况、设计参数,主机安装位置、冷却塔安装位置、空调方式等。 二、空调主机设计参数

三、空调末端设计参数

四、系统设计要求 1、室内、外机配比: 室内、外机配比是指室内机制冷量之和与室外机制冷量之和的比值换算成百分比值,同时开机或同时使用率高时建议不要超过100%;不同时开机或同时使用率低时建议最大值不能超过130%,超过此值将严重影响空调效果。 2、室外主机位置 (1)室外主机安装位置应空气畅通、散热良好,不形成短路;散热不好时,应考虑改进措施,如加导风管、格栅等。

(2)机组的噪音不会对周围产生影响。 (3)多台外机时应排列整齐美观,同行间距应在200毫米以上,两行间应留有1米以上维修空间,各机组的出风与回风应不会相互影响, 标高应尽量一致,高差﹤0.5米。 (4)机组与基础之间应加10毫米厚的减震橡胶板。 (5)主机周围是否有足够的维修空间,是否有辐射源,是否有腐蚀性气体,是否是多油烟、易燃易爆环境,是否有利于化霜水的排放。3、末端设备位置 进行风机盘管设计时要考虑到房间气流组织良好,分布均匀,送回风口间距适中。风机盘管接管一侧要留出检修口位置方便检修,同时要考虑到检修口尺寸(不小于400*400),室内是否有可燃腐蚀性气体泄漏、油雾等。风机盘管的标高要尽量一致,嵌入式风机盘管高度不要高于3米,以保证空调效果,并根据风机盘管型式不同分别计算最大安装高度和最小安装高度。 进行空气处理机组设计时要考虑空调房间的噪音,空调箱的送风口需加消音静压箱,以减低风机噪声和均匀送风,且不得不加风管直接将风吹在室内,否则由于其出风口风速很高,将产生很大的风噪。对噪音值要求严格的场所最好不要安装在房间内。设备与风管的连接应采用软连接,以防振动和噪音传递到风管上。 4、新风量设计 (1)先搞清楚空调系统有无新风要求,有新风要求时计算最大新风量和最小新风量。建筑物新风量根据房间使用性质按下表采用

室外空调机位的设计要点-7页文档资料

为了解决前述问题,对防雨百页安装的做法为呈外斜45°向上方向布置(左图),并需在空调位内另设排水系统。 1、“Z”形百页:又叫防雨百页,其设计为Z形的目的为防止雨水飘入空调位。但必须向下才能起到防雨作用。夏天时,向下的百页通风效果明显不如向上的百页。且从下往上容易看到空调外机(右图)。 空调室外机位的设计要点 ----整理:HZS技术工作室 一、空调规格及空调板设计的技术参数 二、空调位基本通风要求 三、空调百叶效果控制及选择 四、空调板布置、管线设计及安装 五、附录《住宅典型空调位评价参考》 一、空调规格及空调板设计的技术参数 注: 1、空调板最小净尺寸未计外保温的厚度;已考虑安装栏杆百叶的50mm安装 量; 2、室外机上部和四周按各留出最小100mm的净距计(冷媒管接人方向最小需

150mm,宜大于200mm);多机位平行摆放时,两机间间距不应小于200; 3、当空调板中有屋面雨水立管或阳台雨水立管穿过时,搁板宽度应加大 150mm,或加大空调板深度l50mm。 二、空调机位基本通风要求

三、空调百叶效果控制及选择 空调百叶有以下几种常用形式进行装饰,并设活动扇,便于安装:防雨百叶、一字百叶、矩管或金属格栅、栏杆百叶。当采用百叶或矩管时,百叶挡板宽度宜≥40,净垂直间隔宜≥60。穿孔板不太常用,当采用穿孔板围护时,要保证空隙率≥75%且孔径及形状利于通风。 2、“一”形百页:对三层以上的空调机体遮挡完全,立面效果优良(下 图),且比 Z形百页通风效果明显提升。百叶挡板呈外斜角度≤30°水平方向布置通风效果最佳。需在空调位内另设排水系统。 3、矩管百页:从右图实例(龙湖·大城小院)可以看到,由于矩管具有一 定深度,机位内部可视度低,对三层以上的空调机体遮挡完全,立面效果优良。矩管材料可以用氟碳铝合金管或防腐木条。矩管规格宜为60*20~30,空隙间隔宜不小于60。矩管的深度过小则如下图(万科·水晶城)机体内部可视度高,顶层空调机体仍然暴露,立面效果不佳。百页单方成本约350元,在满足项目总体成本的前提下(特别是高档楼盘)可尽量选用。 4、栏杆百页:对散热有利,造型美观,但造价较高,建议有条件选用。 四、空调板布置、管线设计及安装 1、空调板布置

通风与空调规范gb-50738-2011

通风与空调规范gb-50738-2011 篇一:2015年现行建筑工程通风与空调常用规范 篇二:通风空调考试题及答案 暖通专业规范考试题 选用规范1、GB 50738-2011 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规范 2、GB 50243-2002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2、GB 50242-2002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一、单选题(共25道题,每题1分) 1、 GB50738-3.3.4通风与空调工程使用的绝热材料和风机盘管进场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C )的有关要求进行见证取样检验。 A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规范 B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C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D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2、 GB50738-4.3.2矩形风管的弯头可采用直角、弧形或 1 内斜线形,宜采用(B),曲率半径宜为一个平面边长。 A内圆外方形 B内外同心弧形 C内外偏心弧形 D外圆内方形 3、 GB50738-4.3.5变径管单面变径的夹角宜小于30?,双面变径的夹角宜小于60?。圆形风管三通、四通、支管与总管夹角宜为(C)。 A 10~50? B 15~60? C 25~60? D 30~60? 4、 GB50738-6.2.3电动、气动调节风阀应进行驱动装置的动作试验,试验结果应符合产品技术文件的要求,并应在(C)下工作正常。

A工作压力 B设计压力 C最大设计工作压力 D最小设计工作压力 5、 GB50738-6.2.7三通调节风阀手柄开关应标明(B);阀板应调节方便,且不与风管相碰擦。 A开启的角度 B调节的角度 C关闭的角度 D以上均正确 6、 GB50738-6.4.3散流器的扩散环和调节环应(A),轴向环片间距应分布均匀。 A同轴 B同向 C同列 D同位 7、 GB50242-8.3.6散热器背面与装饰后的墙内表面安装距离,如设计未注明时应为(B) A 20mm B 30mm C 40mm D 50mm 8、GB50738-15.2.1风管强度与严密性试验应按风管系统的类别和材质分别制作试验风管,并且 2 不应小于(C)平方米。 A 5 B 10 C15 D20 9、GB50738-6.6.1软接风管包括(B),软接风管接缝连接处应严密。 A复合风管和柔性风管 B柔性短管和柔性风管 C复合风管和防火风管 D柔性短管和防火风管 10、GB50738-7.2.8支吊架焊接应采用(D),焊缝高度应与较薄焊接件厚度相同,焊缝饱满、均匀。 A点焊 B角焊缝点焊 C满焊 D角焊缝满焊 11、GB50738-7.3.4支吊架定位放线时,应按施工图中管道、设备等的安装位置弹出支吊架的中心线,确定支吊架安装位置。严禁将管道(C)作为管道支架。 A预留端 B分支管 C穿墙套管 D其他吊架 12、GB50738-7.3.4-4公称直径DN100~150沟槽连接管道支吊架允许最大间距为(B)

中央空调招标技术要求

中央空调招标技术要求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November 28, 2020

一、招标范围 11号住宅楼等2项工程,地下三层,地上分为11#楼和12#楼两栋住宅,一至三层及地下一层一部分为商业。商业部分设置集中空调,在地下二层制冷机房内设两台水冷螺杆冷水机组,冷却塔设于裙房屋顶。招标范围为图纸所示全部中央空调工程的内容。具体如下: 1.制冷机房内全部设备、管道、阀门、附件等(含控制器及控制箱柜)供货安装; 2.空调系统全部水管、冷凝排水管、阀门、仪表、附件等供货安装; 3.冷却塔供货安装(含控制箱柜); 4.风机盘管及其附件等供货安装(含调速开关及配电管、线);其配套风管制作安 装; 5.新风机组及风阀、附件等供货安装。(含控制箱柜);其配套风管的制作安装; 6.全部管道、设备、桥架的支吊架及设备减震; 7.所有管道、设备保温。及管道、设备、支架防腐。 8.所有管线孔洞的开凿或预留及其孔洞的修补(屋面的修补和防水处理除外); 9.送、回风风口采购,安装; 10.单机试运转及系统调试; 11.该部分施工资料的编制、整理、汇总、移交;该部分竣工图的编制。 12.投标人除供货、安装、调试、检验、验收外,需负责运输、装卸、现场保管仓储、成品保护,并对接管方的管理人员进行技术培训。 二、界限划分: 1、给水界限:总包单位负责制冷机房供水管做到从地下二穿顶板下20CM处,预留 管箍丝堵封闭。冷却塔进水管总包单位施工至屋顶阀门处。阀后水表、防污隔断阀及管线等由投标人负责(水表甲供)。 2、排水界限:以地面为界,制冷机房及冷却塔处排水排至地面即可。 3、采暖界限:总包单位负责将采暖供回水管做到分、集水器总控制阀处,阀门及 阀后管段由投标人负责。 4、给、排水及采暖管连接均由投标人负责。 三、技术要求:

采暖通风与空调设计规范

采暖通风与空调设计规范 采暖通风与空调设计规范(一) 4.。3 散热器采暖 4(3(1 选择散热器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散热器的工作压力,应满足系统的工作压力,并符合国家现行有关产品标准 的规定; 2 民用建筑宜采用外形美观、易于清扫的散热器; 3 放散粉尘或防尘要求较高的工业建筑,应采用易于清扫的散热器; 4 具有腐蚀性气体的工业建筑或相对湿度较大的房间,应采用耐腐蚀的散热器; 5 采用钢制散热器时,应采用闭式系统,并满足产品对水质的要求,在非采暖 季节采暖系统应充水保养;蒸汽采暖系统不应采用钢制柱型、板型和扁管等散热器; 6 采用铝制散热器时,应选用内防腐型铝制散热器,并满足产品对水质的要求; 7 安装热量表和恒温阀的热水采暖系统不宜采用水流通道内含有粘砂的铸铁等 散热器。 4(3(2 布置散热器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散热器宜安装在外墙窗台下,当安装或布置管道有困难时,也可靠内墙安装; 2 两道外门间的门斗内,不应设置散热器; 3 楼梯间的散热器,宜分配在底层或按一定比例分配在下部各层。 4(3(3 散热器宜明装。暗装时装饰罩应有合理的气流通道、足够的通道面积, 并方便维修。 4(3(4 幼儿园的散热器必须暗装或加防护罩。 4(3(5 铸铁散热器的组装片数,不宜超过下列数值: 粗柱型(包括柱翼型) 20片

细柱型 25片 长翼型 7片 4(3(6 确定散热器数量时,应根据其连接方式、安装形式、组装片数、热水流量以及表面涂料等对散热量的影响,对散热器数量进行修正。 4(3(7 民用建筑和室内温度要求较严格的工业建筑中的非保温管道,明设时,应计算管道的散热量对散热器数量的折减;暗设时,应计算管道中水的冷却对散热器数量的增加。 4(3(8 条件许可时,建筑物的采暖系统南北向房间宜分环设置。 4.3(9 建筑物的热水采暖系统高度超过50m时,宜竖向分区设置。 4.3.10 垂直单、双管采暖系统,同一房间的两组散热器可串联连接;贮藏室、盥洗室、厕所和厨房等辅助用室及走廊的散热器,亦可同邻室串联连接。 注:热水采暖系统两组散热器串联时,可采用同侧连接,但上、下串联管道直径应与散热器接口直径相同。 4.3.11 有冻结危险的楼梯间或其他有冻结危险的场所,应由单独的立、支管供暖。散热器前不得设置调节阀。 4.3.12 安装在装饰罩内的恒温阀必须采用外置传感器,传感器应设在能正确反映房间温度的位置 采暖与通风设计规范(二) 4(4 热水辐射采暖 4(4(1 设计加热管埋设在建筑构件内的低温热水辐射采暖系统时,应会同有关专业采取防止建筑物构件龟裂和破损的措施。 4.4.2 低温热水辐射采暖,辐射体表面平均温度,应符合表4.4.2的要求。 表 4.4.2 辐射体表面平均温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