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充电桩电缆资料汇编

充电桩电缆资料汇编

充电桩电缆资料汇编
充电桩电缆资料汇编

充电桩电缆资料汇编

TUV充电桩电缆技术规范

1.导体

-芯数:2, 3, 4, 5 带或不带信号控制线- 导体属于EN60228中第6类

- 镀或不镀锡

- 推荐线截面:0,5; 1; 1,5;2,5;4;6;10;16 mm2

注:1)未标明温度条件者均为室温,即23士2℃。

2)电缆长期使用温度为-40℃~125℃和-40℃~105℃两种等级。

3)125℃料为低烟无卤阻燃,用于单芯线。

4)105℃料为阻燃(电缆要求通过成束燃烧C),用于多芯线。

5)125℃料3000h试验温度为125℃,240h试验温度为150℃,热过载温度为175℃。

105℃料3000h试验温度为105℃,240h试验温度为135℃,热过载温度为150℃。

6) 125℃料要求抗撕性能好,6N/mm以上(按橡皮电缆的试验方法)。

7) 240h、150℃老化试验后材料不变色、不褪色。

2.隔离层允许使用合适的材料隔离层缠绕导体

3.绝缘

- 必须使用规定的绝缘材料包覆导体

- 绝缘必须为挤包,且必须是实心的和均匀的。去除绝缘后必须不损伤绝缘本身以及导体或存在的镀锡层

- 绝缘厚度的规定值应符合标准规定。绝缘厚度的平均值应不小于规定值,绝缘最薄处厚度应不小于规定值的90﹪-0,1mm

4.芯线及填充

- 芯线须绞合

- 允许使用中心填料

5.内护层(若有)

-绞合芯线必须被与外护套或绝缘相同材料的内护套包覆

-内护套必须是挤包在绝缘芯线上,允许嵌入绝缘线芯间的空隙形成实际上的圆形

-内护套与绝缘间不应产生有害的作用

-内护套不应粘连绝缘芯线

-内护套厚度规定值必须符合标准规定

6. 屏蔽

- 裸铜丝或镀锡铜丝编织的屏蔽应包覆在内护套上

- 铜丝的标称直径应符合标准给定值

- 屏蔽长度100mm内总绞接数、绞和角、填充系数均须符合标准要求

7. 护套或外护套

- 必须使用规定的护套材料包覆屏蔽或绞合芯线

- 外护套必须为单层挤包,且必须是紧密吻合,但与屏蔽或芯线不粘连

- 护套厚度的规定值应符合标准规定。

护套厚度的平均值应不小于规定值,护套最薄处厚度应不小于规定值的85﹪-0,1mm

8. 信号控制线信号控制线(若有)

-应与芯线绞合

-允许带有屏蔽层,其填充系数均须符合标准要求

-厚度规定值必须符合标准规定

9. 铭牌标识

- 商标(厂名)

- 型号

- 额定线截面标识应印刷或压印在护套上。

9. 铭牌标识

印刷的标识必须持久且可读。

2 PfG 1908 EV07BQC4Q-H 3G6mm2…(厂名或商标厂名或商标)

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系统用电缆技术规范《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系统用电缆技术规范第1部分一般规定》编制说明

中国质量认证中心2013年9月

1.背景

面对日益严峻的能源、环境、气候变化,发展新能源动力汽车已经逐步成为全球共识。电动汽车作为解决方案之一,其普及将对新能源应用以及交通系统产生积极而又深远的影响,也将为电动汽车相关传导充电系统产品行业带来良好的发展机遇。

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系统用电缆用于电动汽车与电源的充电连接,是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系统的关键设备之一,该类产品性能的优劣对电动汽车的安全可靠运行将产生直接的影响。

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系统用电缆是随着电动汽车而出现的一种新型的电缆形式,国际上先进国家也正在积极进行该产品的研发,我国自2010年以来也逐步进行该类产品的研制,由于该类产品目前尚无相应的IEC标准、也无国家标准,各方对于产品质量的控制和评估存在一定的差异。为将来更好地规范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系统用电缆的市场,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和上海电缆研究所检测中心(国家电线电缆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针对该产品的使用前景及潜在的市场需求和出口需求进行了广泛的调研,对该产品的使用场合和特点进行了积极的研究,结合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系统用电连接装置的要求,根据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系统用电缆的使用场合和特点,提出了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系统用电缆的技术规范,其中包括结构尺寸、电气性能、机械性能、抗弯曲和伸展性能、抗外部压力性能和环境性能等方面的要求,以满足用户的需求。

本技术规范主要参照了EN 50525-2-21-2011、EN 50525-2-41-2011、EN

50525-2-82-2011、EN 50525-2-83-2011、EN 50525-3-21-2011、GB/T 18487-2001等标准以及国内在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系统用电缆制造方面技术领先的电缆制造企业的企业标准,并根据检测中心对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系统用电缆模拟试验研究经验进行编制。

2.工作过程综述

2.1技术要求制定原则

为使本技术规范能够符合生产、设计和使用单位为保障产品安全运行而对产品提出的技术要求,有助于完善对电动汽车充电系统用电缆质量的检测,在技术要求制定过程中,结合国内电动汽车充电系统用电缆的发展状况,我们遵循了如下几个原则:

l 符合国家的有关政策要求;

1

l 本规范在国内成熟电缆标准的基础上,参考国外标准及企业标准,对产品的安全方面制定技术要求,与已颁布实施的相关标准相协调;

l 本规范充分考虑我国电动汽车充电系统用电缆产品生产企业的发展水平,尽量消除不同电缆企业对组件技术要求的差异性。

2.2 起草过程说明

本技术规范由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和上海电缆研究所检测中心(国家电线电缆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联合起草。

为制定本技术规范,中国质量认证中心与上海电缆研究所检测中心(国家电线电缆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收集有关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系统用电缆的技术要求及参数,跟踪有关国外标准进展,并正式启动项目。根据国内一些电缆生产企业送检充电系统用电缆样品,分析其电缆结构、电性能参数、物理机械性能参数、特殊检验要求等信息,着手编写了《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系统用电缆技术规范》基本框架及要求。

在2012年12月前,上海电缆研究所检测中心(国家电线电缆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在已完成基本技术规范基本要求的基础上组织电动汽车充电系统用电缆的生产企业进行了一次技术交流会,与企业技术人员充分探讨了在技术规范的编制过程中企业关心的技术问题,企业对技术规范提出了一些修订意见。

在2013年4月,为审慎地确保《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系统用电缆技术规范》的技术参数及编写格式符合有关各方的要求,中国质量认证中心进一步组织了有国家电线电缆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专家以及国内主要充电系统用电缆及电缆料的生产企业参加的评审会,会议对技术规范的各项内容作了进一步详细讨论,提出修改建议。根据修改建议,起草组对技术规范进行了细致的修改,并获得起草组其他单位以及评审单位认可后,形成本次送审稿。

2.3 起草组成员

本技术规范负责起草单位:中国质量认证中心、上海电缆研究所检测中心(国家电线电缆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本技术规范主要参加起草单位:无锡鑫宏业特塑线缆有限公司、广东奥美格传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阴市七星电缆有限公司、衡阳恒飞电缆有限责任公司、中天科技装备电缆有限公司、无锡市明珠电缆有限公司、中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3.技术要求主要内容说明

3.1适用范围和目的

3.1.1范围

本技术规范规定了额定电压直流1.0kV及以下和交流450/750V及以下电动汽车充电系统用电缆(以下简称充电桩电缆)的分类与命名、结构和要求、试验方法、成品电缆试验、标志、检验规则、包装运输和保管等要求。

本技术规范包括的电缆适用于慢速、快速充电电动汽车充电站充电桩与电动汽车之间的连接,也适用于便携式充电装置与充电电源之间的连接。

3.1.2目的

充电桩电缆可在室内或室外使用,室外使用时充电桩电缆应满足高寒、日光、雨水以及汽车用油类物质的侵蚀,这就要求电缆具备适用于使用场合的抗紫外线、臭氧、耐高低温和化学侵蚀等特殊性能。

充电桩电缆在使用过程中,会被频繁的拉伸弯曲或被电动汽车碾压等外界的机械损伤,所以这也要求充电桩电缆满足特殊的机械性能要求如曲绕、弯曲、车辆碾压试验等。

3.2产品型号

产品型号如下表

注:直流充系统用电缆的产品代号为“EVDC-”其它同上述。

3.3主要技术要求

本技术规范主要技术要求的制定依据如下:

1、产品型号规格选定:在参考TUV标准1908的基础上,结合国内电缆企业实际供货的产品要求,电缆分为直流充电系统用和交流充电系统用电缆,导体标称截面积定为3.2.2条规定的范围;绝缘和护套材料根据国内企业实际供货的型号以及产品实际使用条件的因素包括了热塑性弹性体、乙丙橡胶或类似合成橡胶,氯丁橡胶、聚氨酯、交联聚烯烃以及聚氯乙烯等材料。

2、产品型号命名原则:参考国内电缆标准的一般型号代号及顺序,材料代号尽量与已有国内标准的标识相同。

3、电性能要求:耐电压试验参考GB/T 12706.1-2008、EN 50525-2011、TUV1908的有关要求设定。

4、绝缘护套机械性能要求:绝缘和护套材料的机械物理性能主要参照了

TUV1908,GB/T 5023-2008中对材料物理机械性能的要求。

5、成品电缆性能要求:成品电缆的静态曲绕和曲绕试验参照了GT/T 5023.2-2008中的试验方法要求;车辆碾压试验参照了TUV标准1908中的试验方法;扭摆试验参照了ISO 14572标准中相关检验方法及要求耐气候试验参照了UL1581中规定的试验方法。

125度和105度新能源汽车电缆绝缘和护套料要求

(电缆性能符合GB/T25085,等同ISO6722)

注:1)未标明温度条件者均为室温,即23士2℃。

2)电缆长期使用温度为-40℃~125℃和-40℃~105℃两种等级。

3)125℃料为低烟无卤阻燃,用于单芯线。

4)105℃料为阻燃(电缆要求通过成束燃烧C),用于多芯线。

5)125℃料3000h试验温度为125℃,240h试验温度为150℃,热过载温度为175℃。

105℃料3000h试验温度为105℃,240h试验温度为135℃,热过载温度为150℃。

6) 125℃料要求抗撕性能好,6N/mm以上(按橡皮电缆的试验方法)。

7) 240h、150℃老化试验后材料不变色、不褪色。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