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排水工程考试复习资料

排水工程考试复习资料

排水工程考试复习资料
排水工程考试复习资料

排水工程(下)复习资料

第一章污水的性质与污染指标

1、生物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BOD :在水温为20° C的条件下,由于微生物(主要是

细菌)的生活活动,将有机物氧化成无机物所消耗的溶解氧量。

生化需氧量代表了第一类有机物即可生物降解有机物的数量,可生物降解有机物的降解分为两个阶段:碳氧化阶段和硝化阶段。

2、化学需氧量COD :用强氧化剂(我国法定用重铬酸钾),在酸性条件下,将有机物氧化

成CO2和H2O所消耗的氧量,用CODcr表示,一般写为COD。

(了解)优点:较精准的表示污水中有机物的含量,测定时间仅需数小时,且不受水质的限制?缺点:不能像BOD那样反映出微生物氧化有机物、直接的从卫生学角度阐明被污

染的程度;此外,污水中的还原性无机物被氧化也需要消耗氧,所以的误差。

3、BOD5/COD的比值可以作为污水是否适宜采用生物处理的判别标准,比值称

为可生化性指标,比值越大,越容易被生物处理。

第二章水体污染与自净

1、氮的存在形式:含氮有机物,无机氨氮,亚硝酸盐,硝酸盐危害:硝酸盐在

缺氧酸性条件下,可还原成亚硝酸盐,亚硝酸盐与伸胺

成亚硝胺,亚硝胺是三致(致癌、致突变、致畸形)物质磷的存在形式:有机磷,无机磷

危害:加速水体富营养化

COD值存在一定

故把BOD 5/COD的

R=NH作用,形

富营养化:富营养化是一种氮、磷等植物营养物质含量过多所引起的水质污染现象。

2、、污染物随污水排入水体后,经过物理的、化学的与生物化学作用,使污染物的浓度降低

或总量减少,受污染的水体部分地或完全地恢复原状,这种现象称为水体自净或水体净化。水体所具备的这种能力称为水体自净能力或自净容量。

水体自净过程按机理分为三类:物理净化作用,化学进化作用,生物化学进化作用。

3、、水环境容量:在满足水环境质量标准的条件下,水体所能接纳的最大允许污染物的负荷

量,又称为水体纳污能力。

4、氧垂曲线:污水排水水体后, 故

称为氧垂曲线。

DO 曲线呈悬索状下垂

当耗氧速率> 复氧速率时,溶解氧曲线呈下降趋势;

当耗氧速率=复氧速率时,为溶解氧曲线最低点,

即临界亏氧点或氧垂点;

当耗氧速率< 复氧速率时,溶解氧曲线呈上升趋电盘世卜科可If

Bi:M7 (中901^ ? DO的奁兌

氧垂曲线方程的工程意义:(1 )用于分析受有机物污染的河水中溶解氧的变化动态,推求

河流的自净过程以及其环境容量,进而确定可排入河流的有机物的最大限量。(2)推算确定最大缺氧点即氧垂点位置以及到达时间,依次制定河流水体防护措施。

5、水处理技术的分类:

一级处理:主要去除污水中悬浮状态固体污染物质,物理处理法大部分能完成一级处理

要求。BOD 一般可以去除30%左右。(格栅,沉砂池,初沉池)

二级处理:主要去除污水中呈胶体状态和溶解状态的有机污染物质(即BOD、COD物质),去除率达90%以上,使有机污染物达到排放标准。(生化处理)

三级处理:在一级二级处理后,进一步处理难降解有机物、磷和氮等可溶性无机物。

第三章污水的物理处理

1、格栅的处理对象:用来截留较大的悬浮物或漂浮物,如纤维、碎皮、毛发、木屑、果皮、蔬菜、塑料制

品等,用以减轻后续处理构筑物的处理负荷,并使之正常运行。

格栅的分类:

(1)按形状分平面格栅和曲面格栅。

(2 )按栅条的净间距可分为

粗格栅(50~100mm),保护入流设施用粗格栅1泵房

中格栅(10~40mm),保护污水提升泵房选用中格栅

细格栅(3~10mm),各种不同类型水处理设施不同管径的管道对于允许通过杂质大小要

求各异,根据水处理设施或管道不产生堵塞的原则进行格栅间距选择。(污水处理厂前端)(3)按清渣方式分为人工清渣格栅和机械清渣格栅。

★ 2、沉淀理论根据悬浮物性质、浓度及絮凝性能,沉淀分为四种类型:

(1 )自由沉淀,悬浮物浓度不高时,沉淀过程中,颗粒之间互不碰撞,呈单颗粒状,各自独立的完成沉淀过程。

(2 )絮凝沉淀(干涉沉淀),在沉淀过程中,颗粒与颗粒之间可能互相碰撞产生絮凝作用,使颗粒的粒径与质量逐渐加大,沉淀速度不断加快。

(3 )区域沉淀(成层沉淀、拥挤沉淀),沉淀过程中,相邻颗粒之间相互妨碍干扰,沉速大的颗粒也无法超越沉速小的颗粒,各自保持相对位置不变,在聚合力作用下颗粒群结合成一个整体向下沉淀,与澄清水之间形成清晰的液-固界面,沉淀显示为界面下沉。(4)压缩,区域沉淀的继续,即形成压缩。颗粒之间互相支承,上层颗粒在重力作用下挤出下层颗粒的间隙水,使污泥得到浓缩。

3、在单位时间内通过沉淀池单位表面积的流量,称为表面负荷或溢流率,用q表示

3 2

(m/s,m/h, m / (m .h))o表面负荷的数值等于颗粒沉速U o。

q 的范围:初沉池1.5~3.0 m3 /(m2.h),二沉池生物膜法1.0~2.0 m3 / (m2.h),

活性污泥法1.0~1.5 m3 /(m2.h)。

4、沉砂池(了解)

(1 )平流沉砂池:由入流渠,出流渠、闸板、水流部分以及沉砂斗组成。具有截留无机颗粒效果好,工作稳定,构造简单,排沉砂较方便等优点。

(2)曝气沉砂池:可以克服平流沉砂池沉砂中含有15%有机物仍需洗砂再外运的缺点。曝气装置使池内水做旋流运动,无机颗粒之间的相互碰撞摩擦机会增加,把表面附着有

机物除去,旋流产生的离心力把相对密度较大的无机颗粒甩向外层并下沉,相对密度较轻的有机物旋至中心部位被带走,使有机物含量低于10%。

(3)钟式沉砂池:利用机械力控制水流流态与流速,利用驱动装置通过转动轴带动转盘叶片旋转,依靠向心力使重的砂沉入池底部。由吸砂泵通过排砂管装置将沉淀于池底的沉砂吸排出池外,并使用机物随水流带走。

5、沉淀池:(作用要知道)

按沉淀池的用途和工艺布置不同,可粗略分为:

(1 )初次沉淀池。设置在沉砂池之后,作为化学处理与生物处理的预处理,可降低污水的有机负荷。

(2 )二次沉淀池。用于化学处理或生物处理后,分离化学沉淀物、分离活性污泥或生物

(3)污泥浓缩池。设在污泥处理段,用于剩余污泥的浓缩脱水。

按沉淀池内水流方向不同,可分为平流式沉淀池、竖流式沉淀池、辐流式沉淀池。

第四章活性污泥法

1、活性污泥法是以活性污泥为主体的污水生物处理技术,实质是自然界水体自净的人工模拟,不是简单的

模拟,而是经过人工强化的模拟。

2、在微生物群体的新陈代谢功能的作用下,使活性污泥具有将有机污染物转化为稳定无机物的活力,故此

称之为活性污泥。

活性污泥的组成:(1)具有代谢功能活性的微生物群体Ma; (2 )微生物(主要是细菌)内源代谢、自身氧化的残留物Me;(3)由原污水挟入的难为细菌降解的惰性有机物质

Mi;(4)由污水挟入的无机物质Mii。

3、(5分题)活性污泥净化反应过程:在活性污泥处理系统中,有机污染物作为营养物质被

活性污泥微生物摄取、代谢与利用的过程,也就是所谓的活性污泥反应过程。结果得到

净化,微生物获得能量合成新的细胞,活性污泥得到增长。由物理、化学、物理化学以及生物化学等反应过程组成。

(1 )初期吸附去除

活性污泥系统中,在污水与回流活性污泥接触后的较短时间内,由于物理吸附和生物吸附的作用,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即被大量去除,出现很高的BOD去除率。

活性污泥在表面上富集着大量的微生物,在其外部覆盖着多糖类的粘质层,当其与污水接触时,污水中呈悬浮和胶体状态的有机污染物即被活性污泥所凝聚和吸附而得到去除,这一现象叫做初期吸附去除作用。

(2 )微生物的代谢

有机物在微生物酶的作用下进入微生物细胞体内。微生物对摄入细胞体内的有机污染物,进行氧化分解(产物为CO2和H2O),合成代谢,内源代谢,最终去除水中有机污染物。

4、表示及控制混合液中的活性污泥浓度的两项指标:

(1 )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MLSS,又称为混合液污泥浓度,表示的是在曝气池单位容积混合液内所含有的活性污泥固体物的总重量。MLSS=Ma+Me+Mi+Mii

(2 )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浓度MLVSS,表示混合液活性污泥中的有机性固体物质的部分的浓度。MLVSS= Ma+Me+Mi ,(其中,活性污泥起作用的是Ma )

5、沉降-浓缩性能两项指标

(1 )污泥沉降比SV,混合液在量筒内静置30min后所形成沉淀污泥的容积占原混合液容积的百分率,以%表示。

(2 )污泥容积指数SVI。物理意义是在曝气池出口处的混合液在经过30min 静沉后每g 干污泥所形成的沉淀污泥所占有的容积,以mL计。

混合液(1L)30min静沉所形成的活性污泥容积(mL)SV( mL / L)S

VI

混合液(1L)中悬浮固体干重(g)MLSS( g/L)

6、每日排出系统外的活性污泥量:X Q W X r(Q Q W)X e

Q W—作为剩余污泥排放的污泥量,X r—剩余污泥浓度,

Q —污水流量,X e —排放处理水中的悬浮固体浓度。

污泥龄c :曝气池内活性污泥总量(VX )与每日排放污泥之比,称为污泥龄c,即活性污

剩余污泥量:Xr 值是从二次沉淀池底部流出,回流曝气池的污泥浓度,剩余污泥浓度也同 此值。它是活性污泥特性和二次沉淀池沉淀效果的函数,可以通过下式求其近似值:

7、BOD-污泥负荷N s ,所表示的是曝气池内单位重量(

内能够接受,并将其降解到预定程度的有机污染物量(

BOD )。

F

QS

—N S

QS a

, [kgBOD/(kgMLSS ? d)], M XV

其中Q —污水流量 m 3

/d , S a —原污水中有机污染物 BOD 的浓度mg/L ,

3

V —曝气池容积 m , X —混合液悬浮固体 MLSS 浓度,mg/L 。

负荷值-容积负荷N v :单位曝气池容积(m 3

),在单位时间(1天)内,能够接受,并将其 降解到预定程度的有机污染物量(

BOD )。N 竺,kgBOD/ ( m 3

曝气池? d ) , N v N s X

v

V

8、活性污泥微生物的增殖是微生物合成反应和内源代谢二项生理活动的综合结果,也就是

说活性污泥的净增殖量,是这两项活动的差值:

X aS r bX , S r S a S e

X —活性污泥微生物的净增殖量

kg/d , X —曝气池混合液含有的活性污泥量

kg 。

S r —活性污泥微生物作用下,污水中被降解、去除的有机污染物( BOD )量,kg/d 。

S a —进入曝气池污水含有的有机污染物量,

S e —经处理后水中残余的有机污染物量。

a —污泥产率,b-微生物内源代谢的自身氧化率

9、 有机污染物降解和需氧的组成是:微生物对有机污染物的氧化分解和其本身在内源代谢

期的自身氧化。 O 2 a 'QS r bVX v

O 2 —混合液需氧量,kg O 2/d , Q —污水流量m 3/d , V —曝气池容积, m 3, a '—微生物氧化分解过程需氧率,

b '—微生物内源代谢需氧率 kg ,

S r —活性污泥微生物作用下,污水中被降解、去除的有机污染物( BOD )量,

3

X V —单位曝气池容积内的挥发性悬浮固体(

MLVSS )量,kg/ m

10、 劳伦斯-麦卡蒂方程式

(1 ) 劳-麦氏对污泥龄提出的新概念: 单位重量的微生物在活性污泥反应系统中的平均停

留时间,易名为“生物固体平均停留时间”或“细胞平均停留时间”

,以c 表示之

泥在曝气池内的平均停留时间,又称为生物固体平均停留时间,

(d)

(X r ) max

106

S V I

kg )活性污泥,在单位时间(1d ) VX VX

(2 )单位底物利用率:单位微生物的底物利用率为一常数,以q表示,表达式为:

dT )

u q ,其中X a —单位微生物量,(竺)u —微生物对有机底物的利用速度。

X a

dt

(3) 劳伦斯-麦卡蒂方程是以生物固体平均停留时间

c ,单位底物利用率

q ,作为基本参

数,并以第一第二方程式表达;

第一基本方程式:丄 Yq K d ,

c

其中Y —微生物产率,q —单位有机物底物利用率,

K d —衰减系数,d 1

其中s —微生物周围有机物浓度,

mg/L ;

K —单位微生物量的最高底物利用速度即莫诺方程中的

Vmax ;

K s —系数,其值等于q=1/2K 时的有机污染物浓度,又称半速度系数; X a —反应器内微生物浓度,即活性污泥浓度,

mg/L ,g/m 3

11、活性污泥法系统

(1) 传统活性污泥法

特征:有机污染物沿池长浓度降低,

前段混合液中溶解氧浓度低, 甚至不足,但池末溶解氧

含氧量很充足。

优点:对污水处理效果好,

BOD 去除率可达90%以上,适于处理进化程度和稳定程度要

求高的污水。

缺点:①曝气池容积大,占地多,基建费用高②供氧速度难以与耗氧速度相吻合、

适应③对

水质水量变化适应性差,运行效果易受水质水量变化影响。

(2) 阶段曝气活性污泥系统,与传统活性污泥法的不同点是污水沿曝气池的长度分散的 均衡的进入 优点:①有机污染物负何以及需氧率得到均衡,缩小耗氧速度与充氧速度的差距

②污水分散注入,提高曝气池对水质水量冲击负荷的适应能力

优点:BOD 去除率达到90%以上,由于回流污泥活性完全恢复,在曝气池内的反应迅速

而充分。

(4 ) 吸附-再生活性污泥法,

特征:将活性污泥对有机物降解的吸附于代谢两个过程分别在各自的反应器内进行。

优点:①污水与活性污泥接触时间短,吸附池与曝气池容积之和小 ②对于水质水量的冲击负荷具有一定的承

受能力。

问题:处理效果低于传统法,不宜处理溶解性有机物含量多的污水。

12、氧化沟

第二基本方程式:

ds )

KX a S

)

u

dt K S S

③混合液中的活性污泥沿池长逐步降低,

沉池的固液分离效果。

(3) 再生曝气活性污泥法

特征:二沉池排出的污泥进入再生池内进行曝气,

降解有机污染物,一般将曝气池的容积的

出流混合液的污泥浓度较低, 有利于提高二

活性恢复后在进入曝气池与污水混合接触,

1/4作为再生池。

(1)工作原理与特征:

在构造方面的特征:①环形沟渠状,平面多为椭圆形或圆形;②进水装置简单。

在水流混合方面的特征:流态上介于完全混合和推流之间,有利于活性污泥的生物聚凝作用,

将其分为富氧区和缺氧区,可以进行硝化反硝化,取得脱氮效应。

在工艺方面的特征:①可考虑不设初沉池,有机性悬浮物在氧化沟内能达到较好的好氧稳定程度;②可考虑使氧化沟与二沉池合建,省去回流装置;③BOD负荷低,

对水温水质水量有较强的适应能力,污泥龄高,污泥产率低。

(2)常用氧化沟:卡罗赛氧化沟,交替工作氧化沟,二沉池交替运行氧化沟系统,奥巴勒型氧化沟系统,曝气-沉淀一体化氧化沟,

13、间歇式活性污泥处理系统(SBR工艺)

特征:①不用设置调节池;② SVI值低,不发生污泥膨胀;③通过对运行方式调节,能脱氮除磷;④应用自控仪表,实现全自动化;⑤运行管理得当,水质优于连续式;⑥采用集有机污染物降解与混合液沉淀于一体的反应器-间歇曝气曝气池,系统组成简单。

工作原理:流入,反应,沉淀, 排放,待机(闲置)五个工序在同一个曝气池内进行、实施,有机污染物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降解。(连续式推流曝气池内有机污染物是随着

空间降解)。

14、AB法污水处理工艺(吸附-生物降解工艺)

主要特征:①全系统分为预处理段,A段,B段等3段,不设初沉池;② A段由吸附池和中间沉淀池组成,B段由曝气池和二沉池组成③ A、B段各自拥有独立的污泥回流系统,两端完

全分开,每段有适于本段水质特征的微生物种群。

A段:负荷高,产泥率高,主要依靠微生物吸附作用,对负荷、温度、pH值以及毒性有一定适应能力

B段:以生物降解为主,冲击负荷不影响,污泥龄长,曝气池容积可以减小40%,以A段为首要条件。

15、提高d C的方法:(1)提高K La值,加强液相主体的紊流程度,降低液膜厚度,加速

气、液界面的更新,增大气、液接触面积等;(2 )提高C s值,提高气相中的氧分压。16、表示空气扩散装置技术性能的主要指标:

(1)动力效率Ep ;(2 )氧的利用率E A;(3 )氧的转移效率E L。

17、曝气池的长度L和宽度B之间保持的关系:L>=(5~10)B;

当空气扩散装置安设在廊道底部的一侧时,池宽与池深的关系:B=(1~2)H

18、活性污泥的培养与驯化(城市污水一般使用同步陪驯法)

(1 )异步陪驯法:先培养后驯化

(2 )同步陪驯法:培养与驯化同时进行或交替进行;

(3)接种法,利用其他取水处理厂的剩余污泥,在进行适当培驯。

19、活性污泥系统运行效果的检测项目:

(1 )反映处理效果的项目:进出水总的和溶解性的BOD、COD,进出水总的和挥发性的SS,进出水的有毒物质;

(2 )反映污泥情况的项目:污泥沉降比SV%,MLSS,MLVSS,SVI,溶解氧,微生物观察等

(3 )反映污泥营养和环境条件的项目,氮、磷、pH、水温等。

20、活性污泥法系统运行中的异常情况

(1 )污泥膨胀,主要是由丝状菌大量繁殖引起的,也有由污泥中结合水异常增多导致的

污泥膨胀。

(2 )污泥解体,导致这种异常现象的原因有运行中的问题,也可能是由于污水中混入了有毒物质。(3)污泥腐化,二沉池中有可能由于污泥长期滞留而产生厌气发酵生成气体H2S,CH 4.,从而使大块污泥上浮,腐化变黑,产生恶臭。

(4)污泥上浮,不是由于腐败造成的,而是由于在曝气池内污泥泥龄过长,硝化进程高,在沉淀池底部产生反硝化,氮脱出附于污泥上,污泥比重降低,整块上浮。

(5)泡沫问题,主要原因是污水中存在大量合成洗涤剂或其他起泡物质。

第五章污水生物处理(二)一一生物膜法

1、生物膜处理法的主要特征

(1 )微生物相方面的特征:①参与净化反应微生物多样化②生物食物链长③能存活世代

时间较长的微生物④分段运行与优占种属

(2 )处理工艺方面的特征:①对水质水量变动有较强的适应性②污泥沉降性能好,宜于固液分离③能够处理低浓度废水④易于维护运行、节能。

2、生物滤池

(1 )概念:生物滤池是以土壤自净原理为依据,在污水灌溉的实践基础上,经较原始的间歇砂滤池和接触滤池而发展起来的人工生物处理技术。

(2 )类型:普通生物滤池,高负荷生物滤池,塔式生物滤池,曝气生物滤池,

3、生物转盘

原理:生物转盘由盘片,接触反应槽,转轴,以及驱动装置所组成。传动装置驱动转盘以较

低的线速度在反应槽内转动,转盘交替的和空气与污水接触一段时间后,转盘上附着一层栖

息着大量微生物的生物膜,微生物种属逐渐稳定,新陈代谢功能也逐步发挥出来,达到稳定

的程度,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微生物膜所吸附降解。转盘转动离开污水与空气接触,生物膜

上的固着水层从空气中吸收氧,传递到生物膜和污水中,使溶解氧含量达到一定浓度,甚至

饱和。

特征:①微生物浓度高;②生物相分级,对有机污染物降解非常有利;③污泥龄长,有硝化反硝化功能;④耐冲击负荷;⑤在生物膜上的微生物的食物链较长;⑥不需要曝气,污泥也无需回流,节能;⑦不存在产生污泥膨胀的麻烦,便于维护管理;⑧不产生池蝇,不出现泡沫产生噪音,不存在二次污染现象;⑨是完全混合型的。

缺点:受气候影响较大,顶部需要覆盖,有时需要保暖;

所需的场地面积一般较大,建设投资较高

4、生物接触氧化

概念:生物接触氧化是一种介于活性污泥法与生物滤池两者之间的生物处理技术,兼具两者的优点,也可以说是具有活性污泥法特点的生物膜法。

特征:

(1)在工艺方面的特征① 采用填料,并曝气在池中形成液固气三相共存体系,适合于微生物存活繁殖;② 生物膜上微生物丰富,形成稳定的生态系统和食物链,丝状菌大量生长不

但无污泥膨胀之虞反而有利形成密集的生物网,有利于微生物的氧化降解作用;③与生物

滤池相比,进行曝气,有利于保持微生物活性,提高氧的利用率,微生物量大大提高;

(2)运行方面的特征:① 耐水力水质冲击负荷,可间歇运行;②操作简便,易维护,不

产生污泥膨胀,不产生滤蝇;③污泥产量少,易沉淀,无需污泥回流

(3 )功能方面的特征:具有多种净化功能,不但可用于以有机污染物为主要去除对象的污水二级处理,还可用于脱氮工艺,还可用于三级深度处理和自来水微污染源水的预处理。

5、对填料的要求:

(1)、比表面积大、空隙率高;

(2)、应当有一定的生物膜附着性,形状规则、表面粗糙度、亲水性等要求;

(3)、经久耐用,不溶出有害物质,不产生二次污染

(4)、货源充足、价格便宜,便于安装

6、生物流化床

进一步强化生物处理技术,加强微生物群体降解有机物的功能,提高生物处理设备处理

污水的效率,其关键的技术条件是( 1 )提高处理设备单位容积内的生物量( 2 )强化传质

作用,加速有机物从污水中向微生物细胞的传递过程。

对第一项条件采取的技术措施,是扩大微生物栖息、繁殖的表面积,提高生物膜量,同

时提高对污水的的充氧能力。

对第二项条件采取的技术措施,强化生物膜与污水之间的接触,加快污水与生物膜之间的相对运动。

第六章污水的自然生物处理

1、菌藻共生体系是稳定塘内最基本的生态系统,其他水生植物和水生动物的作用则是辅助

性的,它们的活动从不同的途径强化了污水的进化过程。

2、稳定塘对污水的净化作用:

(1 )稀释作用;(2)沉淀和絮凝作用;(3)好氧微生物的代谢作用;

(4 )厌氧微生物的代谢作用;(5 )浮游生物作用;(6 )水生维管束植物作用。

3、好氧塘、厌氧塘、兼性塘的差异(因水的深度,阳光照射而异)

好氧塘:(1 )定义:全塘皆为好氧区;为使阳光能达到塘底,好氧塘的深度较浅。(2)应用:好氧塘多应用于串联在其他稳定塘后做进一步处理,不用于单独处理。

兼性塘:(1 )定义:兼性塘的上层由于藻类的光合作用和大气复氧作用而含有较多溶解氧,

为好氧区;中层则溶解氧逐渐减少,为过渡区或兼性区;塘水的下层则为厌氧层;塘的最底层则为厌氧污泥层。(2)应用:如果兼性塘作为第一级,则要求一定的预处理措施(与厌氧塘相同);兼性塘要求BOD:N:P=100:5:1

厌氧塘:(1)定义:有机负荷高,整个塘无好氧区;(2)应用:常置于塘系统的首端,以承

担较高的BOD负荷。

4、污水土地处理系统

涵义:污水土地处理系统是属于污水自然处理范畴,在人工控制条件下,将污水投配在土地上,通过土壤-植物系统,进行一系列的物理、化学、物理化学和生物化学的净化过程,使污水得到净化的一种污水处理工艺。

工艺类型:慢速渗滤处理系统,快速渗滤系统,地表漫流处理系统,

湿地处理系统,人工替流湿地处理系统

第七章污水的深度处理与回用

1、生物脱氮原理

1)氨化与硝化

含氮化合物在水中的转化可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氨化反应,即有机氮化合物,在氨化菌的作用下,分解、转化为氨态氮的过程;

第二阶段的硝化反应,是指在硝化菌的作用下,氨态氮进一步分解氧化。

硝化过程分两个步骤进行,首先在亚硝化菌的作用下,使氨(NH4)转化为亚硝酸氮。继之,

亚硝酸氮在硝酸菌的作用下,进一步转化为硝酸氮。

2)反硝化,反硝化反应是指硝酸氮(N03-N)和亚硝酸氮(N02-N )在反硝化菌的作用下,被还原为气态氮( N 2)的过程。

2、硝化反应的条件与各项指标

(1)好氧状态:DO > 2mg/L ;

( 2 )消耗废水中的碱度:废水中应有足够的碱度,以维持PH 值不变。

(3)污泥龄B 0( 10-15) d。必须大于自养型硝化菌最小的世代时间,否则硝化菌的流失率将大于净增殖率,将使硝化菌从系统中流失殆尽。

(4)B0D5W 20mg/L。

( 5)适宜温度是20~30°C。

3、反硝化反应的条件(即影响反硝化反应的环境因素)

( 1)溶解氧:DO<0.5mg/L 。反硝硝化菌以在缺氧—好氧交替的环境中生活为宜。

(2)碳源:BOD 5/TN > 3-5,否则需另投加有机碳源,目前反硝化投加有机碳源一般利用原污水中的有机

物。

(3)在缺氧-好氧中,反硝化产生的碱度可补偿硝化消耗碱度的一半左右。

4、缺氧-好氧活性污泥法脱氮系统( A/O 法脱氮工艺)

目前, A/O 工艺是实际工程中较常见的一种生物脱氮工艺,其主要特点是将反硝化反应器放置在系统之首。

1)A/O 法的流程:硝化反应器内的硝化液一部分回流至反硝化池,池内的反硝化脱氮菌以

原污水中的有机物作碳源,以硝化液中NO X 中的氧作为电子受体,将NO X-—N 还原成

N2,不需外加碳源。

2)A/O 法的特征:( 1)设内循环系统,向前置的反硝化池回流硝化液。( 2)反硝化池还原1gNO X—-N 产生碱度, 可补偿硝化池中氧化1gNH3—N 所需碱度的一半, 所以对含N 浓度不高的废水,不必另行投碱调PH 值。( 3)反硝化池残留的有机物可在好氧硝化池中

进一步去除。

5、生物除磷原理

1)聚磷菌:该菌在好氧环境中竞争能力很差,然而它却能在细胞内贮存聚B羟基丁酸(PHB)

和聚磷酸菌( Ploy-P )。

2)聚磷菌在厌氧环境中,它可成为优势菌种,吸收低分子的有机酸,并将贮存于细胞中的聚合磷酸盐中的磷水

解释放出来。

3)聚磷酸菌在其后的好氧池中,它将吸收的有机物氧化分解,同时能从污水中变本加厉地过量地摄取磷,在数

量上远远超过其细胞合成所需磷量,降磷以聚合磷酸盐的形式贮藏在菌体内而形成高磷污泥,通过剩余污泥排出。所以除磷效果较好。

6、A-A-O 法同步脱氮除磷工艺原理

在首段厌氧池进行磷的释放使污水中P 的浓度升高,溶解性有机物被细胞吸收而使污

水中BOD 浓度下降,另外NH3-N 因细胞合成而被去除一部分,使污水中NH3-N 浓度下降,

但NH3-N 浓度没有变化。

在缺氧池中, 反硝化菌利用污水中的有机物作碳源, 将回流混合液中带入的大量NO3--N 和N02--N还原为N2释放至空气,因此B0D5浓度继续下降,N03--N浓度大幅度下降,但

磷的变化很小。

在好氧池中,有机物被微生物生化降解,其浓度继续下降;有机氮被氨化继而被硝化, 使NH 3-N 浓度显著下降, N03--N 浓度显著增加,而磷随着聚磷菌的过量摄取也以较快的

速率下降。

第八章污泥的处理

1 、污泥含水率:污泥中所含水分的重量与污泥总重量之比的百分数称为污泥含水率。

V W

100 R C1

1

W2100 P2 C2

pl、V1 , W1、C1—污泥含水率为pl时的污泥体积、重量与固体物浓度

p2、V2 , W2、C2—污泥含水率为p2时的污泥体积、重量与固体物浓度例题:污泥含水率从97.5%降低到95%时,求污泥体积

100 R 100 97.5

V2 V11 V11/ 2V1(体积减小一半)

100 F2 100 95

2、污泥中所含水分大致分为4类:颗粒间的间隙水,约占总水分的70% ;毛细水,即颗粒

间毛细管内的水,约占20% ;污泥颗粒吸附水和颗粒内部水,约占10%。

降低含水率的方法有:

浓缩法:用于降低污泥中的空隙水,因空隙水所占比例最大,固浓缩是减容的主要方法;自然干化法和机械脱水法:主要脱除毛细水;干燥与焚烧法:主要脱除吸附水和内部水。

3、固体通量: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固体重量叫做固体通量,kg/ (m3/h )。当浓缩

池运行正常时,池中固体量处于动平衡状态,单位时间内进入浓缩池的固体重量,等于排出

浓缩池的固体重量(上清液所含固体重量忽略不计)。

4、厌氧消化理论,1979年,伯力特等人根据微生物的生理种群,提出了厌氧消化的三阶段理论,是当前

较为公认的理论模式。

第一阶段是在水解与发酵细菌作用下, 使碳水化合物,蛋白质与脂肪水解与发酵转化成单糖、

氨基酸、甘油及二氧化碳、氢等。

第二阶段,是在产氢产乙酸菌的作用下,把第一阶段的产物转化为氢、二氧化碳和乙酸。由乙酸形成的CH4

约占总量的2/3,由CO2还原形成的CH4约占总量的1/3.

第三阶段,菌种是产甲烷菌,属于绝对的厌氧菌,主要代谢产物是甲烷。

5、厌氧消化的影响因素:

(1 )温度因素,甲烷菌对于温度的适应性,可分为两类,中温甲烷菌(30~36° C),高温甲烷菌(50~53° C),两区之间的温度,反应速度反而减退。

(2)生物固体停留时间(污泥龄)与负荷,其中,消化池的投配率是每日投加新鲜污泥体积占消化池有效容积的百分数。

(3)搅拌和混合

(4)营养与C/N比

(5 )氮的守恒与转化

(6)有毒物质,其中有毒性作用的阴离子是S2,消化液中过多的H2S降低CH4产率

(7 )酸碱度和pH值和消化液的缓冲作用

6、两级厌氧消化:是根据消化过程沼气产生的规律进行设计,目的是节省污泥加温与搅拌所需的能量。

7、化学调理法是在污泥中加入混凝剂,助凝剂等化学药剂,使污泥颗粒絮凝,比阻降低,

改善脱水性能。

8、污泥机械脱水方法:真空吸滤法,压滤法和离心法等。

信kletter

1146787852

给水排水专业规范与设计手册

给水排水专业规范与设计手册 一.规范规程标准类 1.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 2.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 3.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6) 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5.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 6.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084-2001)2005年版 7.建筑中水设计规范(GB50336-2002) 8.游泳池和水上游乐池给水排水设计规范(CECS14:2002) 9.泵站设计规范(GB/T 50265-97) 10.工业循环水冷却设计规范(GB/T50102-2003) 11.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规范(GB50050-95) 12.工业用水软化除盐设计规范(GB/T50109-2006) 13.水喷雾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219-95) 14.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 15.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50098-98)2001年版 16.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 17.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370-2005) 18.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1999)2003年版 19.建筑给水硬聚氯乙烯管管道工程设计规范(CECS41:2004) 20.建筑排水硬聚氯乙烯管管道工程设计规范(CJJ/T29-98)

21.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97) 22.给水排水构筑物施工及验收规范(GBJ141-90) 23.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1-2005) 24.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2002) 25.管道直饮水系统技术规程(CJJ110-2006) 26.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标准(CJ3020-93) 27.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 28.饮用净水水质标准(CJ94-20050 29.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30.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31.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CJ3082-1999) 32.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分类(GB/T18919-2002) 33.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GB/T18920-2002) 34.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观环境用水水质(GB/T18921-2002) 35.污水再生利用工程设计规范(GB50335-2002) 36.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 二、设计手册类 1.严煦世等主编:《给水工程》(第四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年。 2.孙慧修主编:《排水工程上册》(第四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年。 3.张自杰主编:《排水工程下册》(第四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年。

排水工程上册考试题库

排水工程上册题库 一、选择题 1. 雨水管300mn管径(钢筋混凝土管)的最小设计坡度是(C )。 A 、0.001 B 、 0.002 C、 0.003 D 、0.004 2. 倒虹管最小设计流速应大于( B ) m/s。 A、0.8 B 、0.9 C 、1.0 D 、1.2 3. 新建地区的排水系统一般采用( C )。 A、直排式合流制 B 、不完全分流制 C完全分流制 D 、截流式合流制 4. 生活污水设计总变化系数K Z表示(D)。 A、最高日最高时污水量与平均时的污水量比值 B、最高日最高时污水量与最高日平均时的污水量比值 C最高日最高时污水量与平均日最高时的污水量比值 D、最高日最高时污水量与平均日平均时的污水量比值 5. 排水管道跌水水头大于( C )时,应设跌水井。 A、 0.5m B 、 1.0m C、 2.0m D 、 4.0m 6. 当工业废水能产生引起爆炸或火灾的气体时,其管道系统中必须设置( C )。 A、检查井 B、跌水井 C、水封井 D、事故排放口 7. 地下污水管线布置原则中不正确的是( B )。 A. 小管让大管 B. 刚性结构管让柔性结构管 D. 设计管线让已建管线 C. 有压管让无压管

8、雨水口连接管长度不宜超过( C ), 雨水口连接管串联雨水口个数不宜连超过( C )。 A、 15m 4 个 B 、20m 4 个 C、 25m 3 个 D 、30m 5 个 9. 某给排水工程师在设计穿越河道的倒虹管时,采用了下列设计数据,其 中不符合要求的是( C )。 A、倒虹管的管径为400mm B、倒虹管内流速为1.2m/s C倒虹管的管底距规划河底的垂直距离为0.5m D倒虹管的工作管线为两条 10. 各种不同直径的室外排水管道在检查井内的连接,应采取( D )连接方式。 A、水面平接 B、管顶平接 C、管底平接 D A或B 1 1 .排水管道充满度是指( A )。 A、管道内的水深与管径的比值 B、管道直径与水量的比值 C管内水量与管道坡度之比 D 、管道外径与水深之比 12. 污水量的时变化系数是指( A )。 A、最高日最高时污水量与该日平均时污水量的比值 B、最高日污水量与平均日污水量的比值 C最高日最高时污水量与平均日平均时污水量的比值 D最高日污水量与平均日平均时污水量的比值 13. 以下关于排水体制说法不正确的是( C) A、通常情况下选择排水体制时需要考虑的最主要因素是环境保护要

排水工程上册第四版课后习题答案

2、何为排水系统及排水体制?排水体制分几类,各类的优缺点,选择排水体制的原则是什么? 答:在城市和工业企业中通常有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这些污水是采用一个管渠系统来排除,或是采用两个或两个以上各自独立的管渠系统来排除。污水的这种不同排除方式所形成的排水系统,称做排水系统的体制(简称排水体制)。排水系统的体制一般分为合流制和分流制两种类型。 从环境保护方面来看,如果采用合流制将城市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全部截流送往污水厂进行处理,然后再排放,从控制和防止水体的污染来看,是较好的;但这时截流主干管尺寸很大,污水厂容量增加很多,建设费用也相应地增高。分流制是将城市污水全部送至污水厂进行处理。但初雨径流未加处理就直接排入水体,对城市水体也会造成污染,有时还很严重,这是它的缺点。 合理地选择排水系统的体制,是将城市和工业企业排水系统规划和设计的重要问题。它不仅从根本上影响排水系统的设计、施工、维护管理,而且对城市和工业企业的规划和环境保护影响深远,同时也影响排水系统工程的总投资和初期建设费用以及维护和管理费用。通常,排水系统体制的选择应满足环境保护的需要,根据当地条件,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而环境保护应是选择排水体制时所考虑的主要问题。 3、排水系统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各部分的用途是什么? 答:城市污水包括排入城镇污水管道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将工业废水排入城市生活污水排水系统,就组成城市污水排水系统。 城市生活污水排水系统由下列几个主要部分组成: 1) 室内污水管道系统及设备。其作用是收集生活污水,并将其排送至室外居住小区污水管道中去。 2) 室外污水管道系统。分布在地面下的依靠重力流输送污水至泵站、污水厂或水体的管道系统统称为室外污水管道系统。 3) 污水泵站及压力管道。污水一般以重力流排除,但往往由于受到地形等条件的限制而发生困难,这时就需要设置泵站。 4) 污水厂。供处理和利用污水、污泥的一系列构筑物及附属构筑物的综合体称污水处理厂。 5) 出水口及事故排出口。污水排入水体的渠道和出口称出水口,它是整个城市污水排水系统的终点设备。 工业废水排水系统,由下列几个主要部分组成: 1) 车间内部管道系统和设备。主要用于收集各生产设备排除的工业废水,并将其排送至车间外部的厂区管道系统中去。 2) 厂区管道系统。敷设在工厂内,用以收集并输送各车间排出的工业废水的管道系统。 3) 污水泵站及压力管道。 4) 废水处理站。是回收和处理废水与污泥的场所。 雨水排水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 1) 建筑物的雨水管道系统和设备。主要是收集工业、公共或大型建筑的屋面雨水,并将其排入室外的雨水管渠系统中去。 2) 居住小区或工厂雨水管渠系统。 3) 街道雨水管渠系统。 4) 排洪沟。 5) 出水口。 4.排水系统布置的几种形式各有什么特点?及其适用条件 1、正交式:在地势向水体适当倾斜的地区,各排水流域的干管可以最短距离沿

排水工程(上册)课后答案及例题

第二章习题 1、某肉类联合加工厂每天宰杀活牲畜258T ,废水量标准8.2m 3/t 活畜,总变化系数1.8,三班制生产,每班8h,最大职工数860人,其中在高温及污染严重车间工作的职工占总数的40%,使用淋浴人数按85%计,其余60%的职工在一般车间工作,使用淋浴人数按30%计.工厂居住区面积9.5×104 ㎡,人口密度580人/104 ㎡,生活污水量标准160L/人·d,各种污水由管道汇集送至污水处理站,试计算该厂的最大时污水设计流量. 解: 该厂的最大时污水设计流量Q=Q 1 +Q 2 +Q 3 Q 1 =k·n·k z 24×3600 =160×9.5×585×1.824×3600 =18.525L/s Q 2 =A 1 B 1 K 1 +A 2 B 2 K 2 T×3600 +C 1 D 1 +C 2 D 2 3600 =860×60%×25×3.0+860×40%×35×2.58×3600 +860×60%×30%×40+860×40%×85%×60 3600 =2.39+6.59=8.98L/s Q 3 =m·M·k z T×3600 =258×8.2×1.8×103 3600×24 =44.08 L/s Q=Q 1 +Q 2 +Q 3 =18.525+8.98+44.08=72.59 L/s 2、下图为某工厂工业废水干管平面图。图上注明各废水排除口的位置,设计流量以及各设计管段的长度,检查井处的地面标高,排除口1的管底标高为218。9m,其余各排除口 的埋深均不得小于 1.6m 。该地区土壤无冰冻。要求列表进行干管的水力计算,并将计算结果标注在图上。 解:先进行干管的流量计算如下表:

排水工程上册第四版习题问题详解

实用文档 第二章答案 1.8,,总变化系数8.2m3/t活畜1、某肉类联合加工厂每天宰杀活牲畜258T,废水量标准其中在高温及污染严重车间工作的职工占总数的人,每班8h,最大职工数860三班制生产,计.工厂使用淋浴人数按30%60%的职工在一般车间工作,使用淋浴人数按40%,85%计,其余44各种污水人·d,,生活污水量标准580人/10160L/ ㎡居住区面积9.5×10 ㎡,人口密度. 试计算该厂的最大时污水设计流量由管道汇集送至污水处理站, +Q该厂的最大时污水设计流量Q=Q +Q解: 321 k·n·k1.8×9.5×585 z160×=18.525L/s =Q =136002424××3600 +C D D B K CA B K +A 2.535××40%×8602×60%×25× 3.0+8601 11222112 = =+ Q 23600 36008T××360060××85%30%×40+860×40%860×60%×=2.39+6.59=8.98L/s +3600 ·km·M3 10×1.8×z 258×8.2 =44.08 L/s =Q =3243600×T×3600 =18.525+8.98+44.08=72.59 L/s +Q +QQ=Q312、下图为某工厂工业废水干管平面图。图上注明各废水排除口的位置,设计流量以及各2 9m,。其余各排除口1设计管段的长度,检查井处的地面标高,排除口的管底标高为218。该地区土壤无冰冻。要求列表进行干管的水力计算,并将计算的埋深均不得小于1.6m 结果标注在图上。 实用文档 解:先进行干管的流量计算如下表: 干管水量计算表

排水工程上册第四版习题答案

第二章答案 1、某肉类联合加工厂每天宰杀活牲畜258T ,废水量标准t 活畜,总变化系数,三班制生产,每班8h,最大职工数860人,其中在高温及污染严重车间工作的职工占总数的40%,使用淋浴人数按85%计,其余60%的职工在一般车间工作,使用淋浴人数按30%计.工厂居住区面积9.5×104 ㎡,人口密度580人/104 ㎡,生活污水量标准160L/人·d,各种污水由管道汇集送至污水处理站,试计算该厂的最大时污水设计流量. 解: 该厂的最大时污水设计流量Q=Q 1 +Q 2 +Q 3 Q 1 =k·n·k z 24×3600 =160××585×24×3600 =s Q 2 =A 1 B 1 K 1 +A 2 B 2 K 2 T×3600 +C 1 D 1 +C 2 D 2 3600 = 860×60%×25×+860×40%×35× 8×3600 + 860×60%×30%×40+860×40%×85%×60 3600 =+=s Q 3 =m·M·k z T×3600 =258×××103 3600×24 = L/s Q=Q 1 +Q 2 +Q 3 =++= L/s 2、下图为某工厂工业废水干管平面图。图上注明各废水排除口的位置,设计流量以及各设计管段的长度,检查井处的地面标高,排除口1的管底标高为218。9m,其余各排除口 的埋深均不得小于。该地区土壤无冰冻。要求列表进行干管的水力计算,并将计算结果标注在图上。

解:先进行干管的流量计算如下表: 管段编号排出口设计流量L/s转输流量 L/s 管段设计流量 L/s 1~2 2~3 3~4 4~5 5~6 6~7 干管水力计算表 管 段 编 号 管 道 长 度 L (m) 设计 流量 L/s 管 径 D ㎜ 坡度 I 流 速 v m/s 充满度降 落 量 I·L (m) 标高(m)埋设深度 (m) h D h (m) 地面水面管内底 上端下端上端下端上端下端上 端 下 端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 1~274300 2~374300 3~450350 4~526350 5~659400 6~750400

排水工程(上)测试题

排水试题 一、填空题 1、为了使计算简便,我国《室外排水设计规范》建议折减系数的采用为:暗管m=2,明渠m=1.2。在陡坡地区,暗管的m=1.2~2 2、设计流速是(与设计流量、设计充满度相应的水流平均速度)。 最小设计流速是保证(管道内不致发生淤积的流速)。 最大设计流速是保证(管道不被冲刷损坏的流速)。 3、管道的衔接方法:主要有水面平接、管顶平接和管底平接三种 4、城市污水总的设计流量是(居住区生活污水、工业企业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设计流量三部分之和。 5、(1)按照来源的不同,污水可分为(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降水)3类。 (2)生活污水总变化系数与平均流量间的关系式为Kz=(2.7/Q0.11)当Q<5L/S时, Kz=(2.3);Q>1000 ,Kz=(1.3) 6、定线应遵循的主要原则是:(应尽可能地在管段较短和埋深较小的情况下,让最大局域的污水能自流排出)。 7、水面平接是使(上游管段终端)与(下游管段起端)在指定的(设计充满度)下的水面平接。 8、雨水设计流量Qs=qΨF ,其中Ψ的含义是(地面径流系数) 9、在排水管道的接口中,水泥砂浆抹带口属于(刚性)接口 10、污水管道的最小设计流速为0.6m/s,雨水管道、合流管道的最小设计流速为0.75m/s,明渠的最小设计流速为0.4m/s。 11、城市污水是指排入城镇污水排水系统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 12、污水管道水力计算的目的,在于合理的经济的选择管道(断面尺寸)、坡度和(埋深)。 13、雨水管道的最小管径为(300 mm),相应的最小坡度为(0.003)雨水口连接管最小管径(200 mm),最小坡度为(0.004). 14、排水系统的布置形式主要包括:正交式分布,截流式分布,平行式分布,分区式分布,分散式分布,环绕式分布。 15、排水的(收集、输送、处理和排放等设施)一定方式组合成的总体,称为排水系统。 16、金属管道的最大设计流速是(10)m/s, 非金属的最大设计流速是(5)m/s。 17、管道平面图应包括(支管)(干管)(主干管)(泵站)(污水厂)(出水口)等的具体位置和资料。 18、一般来说干燥土壤中,最大埋深不超过(7—8)m,在多水、流沙、石灰岩地层中,一般不超过(5)m。 二、名词解释 1、污水管道系统的定线:在城镇(地区)总平面图上确定污水管道的位置和走向 2、极限强度理论:在雨水管道的设计中,采用的降雨历时t=汇水面积最远点的雨水流达集流点的集流时间τ0,此时暴雨强度、汇水面积都是相应的极限值,根据公式确定的流量应是最大值。这便是雨水管道设计的极限强度理论。 3、集水时间t:指雨水从汇水面积上最远点流到设计的管道断面所需时间。 4、城市污水:城镇居民生活污水、机关、学校、医院、商业服务机构及各种公共设施排水以及允许排入城镇污水收集系统的工业废水和初期雨水。 5、(1)最小设计流速:保证管道内不致发生淤积的流速。 (2)最小设计坡度:相应于管内流速为最小设计流速时的管道坡度。

水污染控制工程上册完整版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 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水污染控制工程复习题 第一章排水系统概论 一.名词解释 1、环境容量 答:污水的最终处置或者是返回自然水体、土壤、大气;或者是经过人工处理,使其再生成为一种资源回到生产过程;或者采取隔离措施。其中关于返回到自然界的处理,因自然环境具有容纳污染物质的能力,但具有一定界限,不能超过这种界限,否则会造成污染。环境的这种容纳界限称环境容量。 2、排水体制 答:在城市和工业企业中通常有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这些污水是采用一个管渠系统来排除,或是采用两个或两个以上各自独立的管渠系统来排除。污水的这种不同排除方式所形成的排水系统,称做排水系统的体制(简称排水体制)° 二.填空 1、污水按照来源不同,可分为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降水3类。 2、根据不同的要求,经处理后的污水其最后岀路有:排放水体、灌溉农田、重复使用。 3、排水系统的体制一般分为:合流制和分流制两种类型。 三.简答题 1、污水分为儿类,其性质特征是什么? 答:按照来源的不同,污水可分为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降水3类。 生活污水是属于污染的废水,含有较多的有机物,如蛋白质、动植物脂肪、碳水化合物、尿素和氨氮等,还含有肥皂和合成洗涤剂等,以及常在粪便中出现的病原微生物,如寄生虫卵和肠西传染病菌等。 工业废水是指工业生产中所排出的废水,来自车间或矿场。由于各种工厂的生产类别、工艺过程、使用的原材料以及用水成分的不同,使工业废水的水质变化很大。 降水即大气降水,包括液态降水和固态降水,一般比较清洁,但其形成的径流量较大,则危害较大。 2、何为排水系统及排水体制?排水体制分儿类,各类的优缺点,选择排水体制的原 则是什么? 答:在城市和工业企业中通常有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这些污水是采用一个管渠系统来排除,或是采用两个或两个以上各自独立的管渠系统来排除。污水的这种不同排除方式所形成的排水系统,称做排水系统的体制(简称排水体制)。排水系统的体制一般分为合流制和分流制两种类型。 从环境保护方面来看,如果采用合流制将城市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全部截流送往污水厂进行处理,然后再排放,从控制和防止水体的污染来看,是较好的;但这时截流主干管尺寸很大,污水厂容量增加很多,建设费用也相应地增高。分流制是将城市污水全部送至污水厂进行处理。但初雨径流未加处理就直接排入水体,对城市水体也会造成污染,有时还很严重,这是它的缺点。 合理地选择排水系统的体制,是将城市和匸业企业排水系统规划和设计的重要问题。它不仅从根本上影响排水系统的设计、施工、维护管理,而且对城市和工业企业的规划和环境保护影响深远,同时也影响排水系统丄程的总投资和初期建设费用以及维护和管

《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教材及参考书

《给水排水工程》专业用书 一、教材及参考用书 1.严煦世等主编:《给水工程》(第四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年。 2.孙慧修主编:《排水工程上册》(第四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年。 3.张自杰主编:《排水工程下册》(第四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年。 4.王增长主编:《建筑给水排水工程》。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年。 5.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主编:《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3册)-城镇给水》。(第二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年。 6.华东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主编:《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4册)-工业给水处理》(第二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年。 7.北京市市政设计研究总院主编:《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5册)城镇排水》(第二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年。 8.北京市市政设计研究总院主编:《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6册)-工业排水》(第二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年。 9.中国建筑标准化研究所等编:《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给水排水)》。中国计划出版社,2003年。 10.严煦世主编:《给水排水工程快速设计手册(第1册)给水工程》。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5年。 11.于尔捷等主编:《给水排水工程快速设计手册(第2册)排水工程》。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6年。 12.陈耀宗等主编:《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年。 13.黄晓家等主编:《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年。 14.聂梅生总主编:《水工业工程设计手册建筑和小区给水排水》。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年。 15.张自杰主编:《环境工程手册水污染防治卷》。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 16.兰文艺等主编:《实用环境工程手册水处理材料与药剂》。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年。 17.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等主编:《三废处理工程技术手册废水卷》。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年。 18.顾夏声等编著:《水处理工程》。清华大学出版社,1985年。 19.周本省主编:《工业水处理技术》。化学工业出版社,1997年。 20.孙力平等编著:《污水处理新工艺与设计计算实例》。中国科学出版社,2001年。 21.周玉文等著:《排水管网理论与计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年。 22.唐受印等编著:《废水处理工程》。化学工业出版社,1998年。 23.徐根良等编著:《废水控制及治理工程》。浙江大学出版社,1999年。 24.李培红编著:《工业废水处理与回收利用》。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年。 25.王绍文等编著:《重金属废水治理技术》。冶金工业出版社,1993年。 26.高廷耀等主编:《水污染控制工程(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 27.秦钰慧等编著:《饮用水卫生与处理技术》。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年。 28.罗光辉等主编:《环境设备设计与应用》。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 二、规范、规程、标准类

排水工程(上册)课后答案及例题79321

精品文库 第二章习题 1、某肉类联合加工厂每天宰杀活牲畜 258T ,废水量标准 8.2m3/t 活畜 ,总变化系数 1.8,三 班制生产 ,每班 8h,最大职工数 860 人 ,其中在高温及污染严重车间工作的职工占总数的 40%, 使用淋浴人数按 85%计 ,其余 60%的职工在一般车间工作 ,使用淋浴人数按 30%计.工厂居住 区面积9 .5× 104 ㎡ ,人口密度 580 人 /104 ㎡ ,生活污水量标准 160L/人· d,各种污水由管道 汇集送至污水处理站 ,试计算该厂的最大时污水设计流量. 解: 该厂的最大时污水设计流量 Q=Q +Q 2 +Q 3 1 k ·n ·k z 160 ×9.5 ×585 ×1.8 Q 1 =24×3600 = 24×3600 =18.525L/s Q 2 A 1 B 1 K 1 +A 2 B 2 K 2 C 1 D 1 +C 2 D 2 860 ×60%×25×3.0+860 ×40%×35×2.5 = T ×3600 + 3600 = 8×3600 860 ×60%×30%×40+860 ×40%×85%×60 + 3600 =2.39+6.59=8.98L/s m ·M ·k z 258 ×8.2 ×1.8 ×103 Q 3 = T ×3600 = 3600 ×24 =44.08 L/s Q=Q 1 +Q 2 +Q 3 =18.525+8.98+44.08=72.59 L/s 2、下图为某工厂工业废水干管平面图。图上注明各废水排除口的位置,设计流量以及各 设计管段的长度,检查井处的地面标高,排除口 1 的管底标高为 218。 9m,其余各排除口 的埋深均不得小于 1.6m 。该地区土壤无冰冻。要求列表进行干管的水力计算,并将计算结果标注在图上。 解:先进行干管的流量计算如下表:

给水工程(上册)复习资料

给水工程主要内容 1、给水系统分类 1)按水源种类:分为地表水(江河、湖泊、蓄水库、海洋等)和地下水(浅层地下水、深层地下水、泉水等)给水系统。 2)按供水方式:分为自流系统(重力供水)、水泵供水系统(压力供水系统)和混合供水系统; 3)按使用目的:分为生活用水、生产给水和消防给水系统; 4)按服务对象:分为城市给水和工业给水系统;在工业给水中,又分为循环系统和复用系统。 2、给水系统组成 给水系统由取水构筑物、水处理构筑物、泵站、输水管渠和管网、调节构筑物组成。 3、什么是统一给水、分质给水和分压给水,那种系统目前用得最多? 统一给水:用同一系统供应生活、生产和消防等各种用水,称为统一给水系统。(目前用的最多)。 分质给水:利用相同或不同水源,经过不同水处理过程和管网后,将不同水质的水供给各类用户。 分压给水:由同一泵站内的不同水泵分别供水到水压要求高的高压水管和水压要求低的低压水管。 4、设计用水量的组成及相关定额和计算 设计用水量的组成:1)综合生活用水;2)工业企业生产用水和工作人员生活用水;3)消防用水;4)浇洒道路和绿地用水;5)未预计水量及管网漏失水量。 5、水塔和清水池容积的计算 水塔:W=W1+W2 W1:调节容积;W2:消防贮水量,按10min室内消防用水量计算。 清水池:W=W1+W2+W3+W4 W1调节容积;W2消防贮水量按2h火灾延续时间计算;W3水厂冲洗滤池和沉淀池排泥等生产用水,等于最高日用水量的5%--10%;W4安全贮量 6、管网布置用哪两种基本形式,各适合用于何种情况及其优点 树状网:适用于小城市和小型工矿企业。树状网的供水可靠性较差,管网中任一段管线损坏

排水工程上课后习题答案

第三章 1、从某市一场暴雨自记雨量记录中求得5、10、15、20、30、45、60、90、120的最大降 雨量分别是13、20.7、27.2、33.5、43.9、45.8、46.7、47.3、47.7。试计算各历时的最大平均暴雨强度I(㎜) 及q(·10㎡) 解: 2、某地有20年自记雨量记录资料,每年取20暴雨强度值4~8个,不论年次而按大小排列, 取前100项为统计资料。其中i,20) =2.12㎜排在第二项,试问该暴雨强度的重现期为多少年?如果雨水管渠设计中采用的统计重现期分别为2a,1a,0.5a的暴雨强度,那么这些值应排列在第几项? 解: 观测资料的年数20,最后取了100项,每年选入的平均雨样数5 (1) i,20) =2.12㎜一项,2 其重现期==10.1(a) (2) 2a时2= 10.1 该值应排列在第11项 1a时1= 20.2 该值应排列在第21项 0.5a时0.5= 40.4 该值应排列在第41项 3、北京市某小区面积共220000㎡(22),其中屋面面积占该地区总面积的30%,沥青道 路面积占16%。级配碎石路面的面积占12%,非铺砌土路面占4%,绿地面积占38%。试计算该区的平均径流系数。当采用设计重现期为5a、2a、1a及0.5a时,试计算:设计降雨历时20时的雨水设计流量各是多少? 解: Ψ=) ·Ψ) ) ==0.537 北京地区暴雨强度公式:) 降雨历时20取不同的设计重现期时,暴雨强度计算如下表:

4、雨水管道平面布置如图所示,图中个设计管段的本段汇水面积标注在图上,单位以10㎡ 计,假定设计流量均从管段起点进入。已知当重现期1a时,暴雨强度公式为: 暴雨强度 经计算,径流系数Ψ=0.6。取地面集水时间t,1) =10,折减系数2。各管段的长度以米计,管内流速以计。数据如下:L,1-2) =120, L,2-3) =130, L,4-3) =200, L,3-5) =200, v,1-2) =1.0, v,2-3) =1.2,4-3) =0.85, v,3-5) =1.2.。试求各管段的雨水设计流量为多少?(计算至小数后一位) 解: 汇水面积计算如下表: 各管段雨水设计流量计算如下表:t,1) =10;Ψ=0.6

水污染控制工程上册完整版

水污染控制工程上册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水污染控制工程复习题 第一章排水系统概论 一、名词解释 1、环境容量 答:污水的最终处置或者是返回自然水体、土壤、大气;或者是经过人工处理,使其再生成为一种资源回到生产过程;或者采取隔离措施。其中关于返回到自然界的处理,因自然环境具有容纳污染物质的能力,但具有一定界限,不能超过这种界限,否则会造成污染。环境的这种容纳界限称环境容量。 2、排水体制 答:在城市和工业企业中通常有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这些污水是采用一个管渠系统来排除,或是采用两个或两个以上各自独立的管渠系统来排除。污水的这种不同排除方式所形成的排水系统,称做排水系统的体制(简称排水体制)。 二、填空 1、污水按照来源不同,可分为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降水3类。 2、根据不同的要求,经处理后的污水其最后出路有:排放水体、灌溉农田、重复使用。 3、排水系统的体制一般分为:合流制和分流制两种类型。 三、简答题 1、污水分为几类,其性质特征是什么? 答:按照来源的不同,污水可分为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降水3类。 生活污水是属于污染的废水,含有较多的有机物,如蛋白质、动植物脂肪、碳水化合物、尿素和氨氮等,还含有肥皂和合成洗涤剂等,以及常在粪便中出现的病原微生物,如寄生虫卵和肠西传染病菌等。 工业废水是指工业生产中所排出的废水,来自车间或矿场。由于各种工厂的生产类别、工艺过程、使用的原材料以及用水成分的不同,使工业废水的水质变化很大。 降水即大气降水,包括液态降水和固态降水,一般比较清洁,但其形成的径流量较大,则危害较大。 2、何为排水系统及排水体制?排水体制分几类,各类的优缺点,选择排水体制的原则是什么? 答:在城市和工业企业中通常有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这些污水是采用一个管渠系统来排除,或是采用两个或两个以上各自独立的管渠系统来排除。污水的这种不同排除方式所形成的排水系统,称做排水系统的体制(简称排水体制)。排水系统的体制一般分为合流制和分流制两种类型。 从环境保护方面来看,如果采用合流制将城市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全部截流送往污水厂进行处理,然后再排放,从控制和防止水体的污染来看,是较好的;但这时截流主干管尺寸很大,污水厂容量增加很多,建设费用也相应地增高。分流制是将城市污水全部送至污水厂进行处理。但初雨径流未加处理就直接排入水体,对城市水体也会造成污染,有时还很严重,这是它的缺点。 合理地选择排水系统的体制,是将城市和工业企业排水系统规划和设计的重要问题。它不仅从根本上影响排水系统的设计、施工、维护管理,而且对城市和工业企业的规划和环境保护影响深远,同时也影响排水系统工程的总投资和初期建设费

排水工程考试题

一、填空题 1、为了使计算简便,我国《室外排水设计规范》建议折减系数的采用为:暗管m=2 ,明渠m=1.2 。在陡坡地区,暗管的m=1.2~2 。 [第三章第2节] 2、设计流速是(与设计流量、设计充满度相应的水流平均速度 )。 最小设计流速是保证(管道内不致发生淤积的流速)。 最大设计流速是保证(管道不被冲刷损坏的流速)。 3、管道的衔接方法:主要有(水面平接、管顶平接和管底平接)三种。 (第二章第四节)4、城市污水总的设计流量是( 居住区生活污水、工业企业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 ) 设计流量三部分之和。 5、(1)按照来源的不同,污水可分为(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降水)3类——第1章第1节(2)生活污水总变化系数与平均流量间的关系式为Kz=(2.7/Q0.11)当 Q<5L/S时,Kz=(2.3);Q>1000 , Kz=(1.3)——第2章第2节6、定线应遵循的主要原则是:(应尽可能地在管段较短和埋深较小的情况下,让最大局域的污水能自流排出)。(第二章第4节 P39-40)7、水面平接是使( 上游管段终端 )与( 下游管段起端 )在指定的( 设计充满度 )下的水面平接。 8、雨水设计流量 Qs=qΨF ,其中Ψ的含义是(地面径流系数) 9、在排水管道的接口中,水泥砂浆抹带口属于(刚性)接口 10、污水管道的最小设计流速为0.6m/s,雨水管道、合流管道的最小设计流速为0.75m/s,明渠的最小设计流速为0.4m/s。 11、城市污水是指排入城镇污水排水系统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 12、污水管道水力计算的目的,在于合理的经济的选择管道(断面尺寸)、坡度和(埋深)。 13、雨水管道的最小管径为( 300 mm ),相应的最小坡度为( 0.003 )雨水口连接管最小管径( 200 mm ),最小坡度为( 0.01 ). 14、排水系统的布置形式主要包括:(正交式分布 ,截流式分布 ,平行式分布 ,分区式分布 ,分散式分布, 环绕式分布)。 15、排水的(收集、输送、处理和排放等设施)一定方式组合成的总体,称为排水系统。(第一章第1节)16、金属管道的最大设计流速是( 10 )m/s, 非金属的最大设计流速是( 5 )m/s。 17、管道平面图应包括(支管)(干管)(主干管)(泵站)(污水厂)(出水口)等的具体位置和资料。 二、名词解释 1、污水管道系统的定线:在城镇(地区)总平面图上确定污水管道的位置和走向) [第二章第4节] 2、极限强度理论:在雨水管道的设计中,采用的降雨历时t=汇水面积最远点的雨水流达集流点的集流时间τ0,此时暴雨强度、汇水面积都是相应的极限值,根据公式确定的流量应是最大值。这便是雨水管道设计的极限强度理论。 3、集水时间t:指雨水从汇水面积上最远点流到设计的管道断面所需时间 (第三章第二节)

排水工程复习题(DOC)

1.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GB 50014-2006) 规定,在污水处理系统或水泵前,必须设置( )。 A 沉淀池 B 格栅 C. 沉砂池 D. 气浮池 2 污水物理处理重力分离法的主要设备有( ) A 筛网、格栅、滤池与微滤机等 B. 离心机、旋流分离器等 C. 沉砂池、沉淀池、隔油池与气浮池等 D. 平面格栅和曲面格栅等 3. 沉砂池的功能是去除污水中( )。 A. 密度较大的悬浮物 B. 密度较大的漂浮物 C分子量较大的金属离子 D. 相对密度较大的无机颗粒 4. 工业污水处理是否需要设置沉砂池( )。 A. 必须设置 B. 不必设置

C. 根据具体的水质情况确定是否设置沉砂池 D. 沉砂池分格数应不少于2个 5. 曝气沉砂池( )。 A. 去除了大量的有机物 B. 克服了平流式沉砂池沉砂中夹杂15%有机物的缺点。 C去除了大量的重金属离子 D. 去除了大量的悬浮物质。 6. 以下对城市污水处理厂沉淀池的设计规定中,错误的是( ) A. 当污水自流进入时,沉淀池的设计流量按最大日最大时设计流量计算 B 沉淀池超高不应小于0.3m C. 初次沉淀池的污泥区容积宜按大于2d 的污泥量计算 D. 对于城市污水处理厂,沉淀池数量不应少于2 座。 7. 下列关于沉淀池的论述错误的是( )。 A. 初次沉淀池设在生物处理构筑物的前面 B. 初次沉淀池只能处理悬浮物质,不能处理BOD C 二次沉淀池设在生物处理构筑物的后面 D 二次沉淀池用于沉淀活性污泥或腐殖污泥 8. 当校核发现沉淀池的出水堰负荷超过规定的出水堰最大负荷时,在设计上应( )使之满足规范要求。 A. 减小设计停留时间。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期末考试简答题题库

1,从满足各用水点水压的要求的角度,给水系统有哪几种常用的给水方式?他们各自的使用条件是什么? ⑴依靠外网压力的给水方式 ①直接给水方式:适用于给水管网的水量,水压在一天内均能满足用水要求的建筑 ②设水箱的给水方式:室外给水管网供水压力周期不足时采用 ⑵依靠水泵升压的供水方式 ①设水泵的给水方式:室外管网的水压经常不足时采用 ②设水泵、水箱的给水方式:室外给水管网水压低于或经常不满足建筑内给水管网所需 的水压,且室内用水不均匀时采用 ③气压给水方式:室外给水管网压力低于或经常不能满足建筑内给水管网所需水压,室 内用水不均匀,且不适宜设施高位水箱时采用 ④分区给水方式:室外给水管网的压力只能满足建筑下几层供水要求时 2,简述建筑中水原水按水质状况可分为哪几类各自的来源及特点。 ①沐浴排水:有机物和悬浮物浓度都较低,但阴离子洗涤剂的含量可能较高 ②盥洗排水:水质与沐浴排水相近,但悬浮物浓度较高 ③冷却水:水温较高,污染较轻 ④洗衣排水:水质与盥洗排水较近,但洗涤剂含量较高 ⑤厨房排水:有机物浓度、浊度个油脂含量都较高 ⑥冲厕排水:有机物浓度、悬浮物浓度和细菌含量都很高 3,简述全循环、立管循环、干管循环和不循环系统的管道设置及运行特点 ①全循环:是指热水干管,热水立管和热水支管都设置相应的循环管道,保持热水循环。 运行特点:适用于对热水供应要求比较高的建筑中 ②立管循环:是指热水干管和热水立管均设置循环管道,保持热水循环。特点:多用于 设有全日供应热水的建筑和设有定时供应热水的高层建筑中 ③干管循环:是指热水干管设置循环管道,保持热水循环。特点:多用于定时供应热水 的建筑中。 ④不循环:是指在热水管网中不设置任何循环管道。特点:热水供应系统较小,使用要 求不高的定时热水供应系统 4,造成给水系统水质二次污染的原因有哪些? ①管网污染:供水管道老化腐蚀,渗漏等因素 ②回流污染:无防倒流污染措施时,非饮用水或其他液体倒流入生活给水系统 ③贮水过程污染:贮水池,水箱制作材料或防腐涂料选择不当,含有有毒物质,溶于水 中 ④微生物污染:水在贮水池,水箱中停留时间过长,余氯耗尽,微生物繁殖使水腐败变 质 ⑤设计、施工安装或使用不当造成污染 5,造成高层建筑给水消防系统超压的原因? ①消防水泵试验、检查时,水泵出水量较小,管网压力升高 ②火灾初起,消防泵启动,消防栓或喷头的实际开启放水出流量,远小于按规范要求计 算选定的水泵出流量,水泵扬程升高 ③消防给水系统分区范围偏大,启动消防时,为满足楼层最不利消火栓或喷头所需压力, 则低层消火栓或喷头压力过大 6,建筑雨水排水系统可分为哪几类?各有什么特点? ①按管道内的流态:重力无压流:是指雨水通过自由堰流入管道,在重力作用下附壁流

排水工程上课后习题

(二)排水管网习题 第一章排水系统概论 一、名词解释 1.排水体制 2.区域排水系统 3.排水系统 4.分流制排水系统 5.合流制排水系统 二、问答题 1. 排水系统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各部分的用途是什么? 2. 排水体制分几类,各类的优缺点,选择排水体制的原则是什么? 3. 排水系统有哪些常见的布置形式,各有什么特点,其适用条件是什么? 4. 如何理解工业企业排水系统和城市排水系统的关系。 5. 排水工程规划设计应考虑哪些问题? 6. 试述排水系统的建设程序和设计阶段。 7. 试述区域排水系统的特点。 第二章污水管道系统的设计 一、名词解释 1.设计充满度 2.总变化系数 3.污水设计流量 4.控制点 5.设计管段 6.非设计管段 7.管道埋设深度 8. 本段流量 9.转输流量 10. 管道定线 11. 设计流速 12. 最小设计坡度 二、简答 1.污水管道中污水流动的特点。 2.确定污水管道的最小覆土厚度考虑的因素有哪些。 3.什么叫设计管段,每一设计管段的设计流量可能包括那几部分。 4.为什么污水管道要按非满流设计。 5.污水管道的衔接方法有哪几种,各适用于那些情况。 6.控制点的位置如何确定,在条件不利时,如何减少控制点处管道埋深。 7.生活污水总变化系数为什么随着污水平均流量的增加而相应的减少。

三、问答题 1. 试比较排水体制各类型的特点。 2. 试述平行式、正交式、截流式排水管渠布置特点及适用地形条件。 四、计算题 1、下图为污水设计管道示意图,已知1-2管段生活污水设计流量为50l/s ,工厂集中流量q=30l/s ,2-3管段生活污水本段流量为40l/s ,求2-3管段的污水设计流量。 3 2 2. 某肉类联合加工厂每天宰杀活牲畜258t ,废水量定额8.2m 3/d 活畜,总变化系数1.8,三班制生产,每班8h 。最大班职工人数560人,其中在高温及污染严重车间工作的职工占总数的50%,使用淋浴人数按85%计,其余50%的职工在一般车间工作,使用淋浴人数按40%计。工厂居住区面积9.5ha ,人口密度580cap/ha ,生活污水定额160 L/cap·d ,各种污水由管道汇集送至污水处理站,试计算该厂的最大时污水设计流量。 3. 图2-18为某工厂工业废水干管平面图。图上注明各废水排出口的位置,设计流量以及各设计管段的长度,检查井处的地面标高。排出口1的管底标高为218.9m ,其余各排出口的埋深均不得小于1.6m 。该地区土壤无冰冻。要求列表进行干管的水力计算,并将计算结果标注在平面图上。 图2-18 某工厂工业废水干管平面图 4. 试根据图2-19所示的小区平面图,布置污水管道,并从工厂接管点至污水厂进行管段的水力计算,绘出管道平面图和纵断面图。已知:

(完整word版)灌溉排水工程习题集与答案

灌溉排水工程习题集与答案 一.名词解释(共 5 小题,每小题2 分,共10 分)1.作物需水量2.灌溉制度3.灌溉水利用系数4.作物水分生产函数 5.地下水临界埋深 二、是非题(共1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20 分)你认为叙述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V,你认为不正确的打X。1.同一种作物,同样的土壤水分条件下,叶面积指数越大,作物蒸腾量也越()2.在制定水稻的灌溉制度时,必须考虑地下水补给量和因作物根系层增加而增加的水量。()3.为防止渠道因超过允许最高水位而酿成决堤事故,一般在渡槽、倒虹吸等重要建筑物的下游要修建泄洪建筑物。()4.地面灌溉采用畦灌时,畦长越短越节水。()5.喷头的喷射仰角在45°时射程最大。()6.当土壤含水率低于田间持水率时,作物将会因土壤水分供给不足而产生缺水()7.在一定的范围内,土温和水温增高,可以促进根系吸水。()8.非充分灌溉时,作物的产量因实际腾发量减少而减少,其净效益随之下降。()9.渠道采用续灌时的灌溉流量一般比轮灌时小,因而更省水。()10.田间排水沟的间距取决于土壤性质和排水要求,与排水沟深度无关。()三填空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10 分)1.毛管水是由、和的共同作用而保持土壤孔隙内的水分。 2.描述土壤水运动的基本方程是根据_______ 和_____ 推导而来。 3.渠道输水损失包括____ 、______ 和______ 。 4.以地表水为灌溉水源时,其取水方式有_______ 、______ 、 _____ 和______ 5.灌溉排水管理包括____ 、______ 、______ 、____ 和 ______ 。 四、简答题(共 5 小题,每小题8 分,共40 分)1.潜水含水层和承压含水层的释水特性有何区别?2.灌溉水源对水质有哪些要求?3.农作物对农田排水有哪些要求?4.简述地面灌溉与喷灌、滴灌的主要特点和适用条件。5.简述山区、丘陵区的自然特点及灌溉系统的特点。 答案: 一、名词解释(共 5 小题,每小题2 分,共10 分)1.作物需水量:作物植株蒸腾量与棵间蒸发量之和2.灌溉制度:指作物播种前(或水稻栽秧前)及全生育期内的灌水次数、每次的灌水日期和灌水定额以及灌溉定额。灌水定额是指一次灌水单位灌溉面积上的灌 水量,各次灌水定额之和,叫灌溉定额。 3.灌溉水利用系数:灌入农田的有效水量和渠首引入水量的比值。4.作物水分生产函数:作物产量与投入水量或作物消耗水量之间的关系。5.地下水临界埋深:在一定的自然条件和农业技术措施条件下,为了保证土壤不产生盐碱化和作物不受盐害所要求保持的地下水最小埋深。 二、是非题(共1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20 分) 1. V 2. x 3. x 4. V 5. x 6. x 7.V 8.x 9.x 10.x 三、填空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10 分) 1 .土壤对水分子的吸附力、水分子之间的粘着力、水的表面张力 2. 达西定律、质量守恒原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