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Excel基本应用及公式计算

Excel基本应用及公式计算

Excel基本应用及公式计算
Excel基本应用及公式计算

Excel基本应用及公式计算

目录

一、表格的建立方式

二、共享表格的应用

三、多个部门同时编辑一张表格

四、超链接的应用

五、文件的插入

六、工作组的应用

七、重排窗口的应用

三、如何在不同的单元格内加上、或乘以、除以同一数值

四、不连续的单元格内输入同一内容

五、筛选的应用

六、下拉菜单的应用

七、工作表的隐藏

六、求和函数

七、AVERAGE函数

八、CONCATENATE函数

九、TEXT函数

十、VALUE函数

十一、ROUND函数

十一、Excel常用快捷方式

一 Excel表格如何设定部分单元格可编辑,部分单元格锁定加密,且整表不可复制粘贴

一、表格的建立方式

方法一:Microsoft office 直接建立

1、单击START,进入程序(p)、Microsoft office,打开Microsoft office Excel

即得到一张新表格。2、表格特点:全新表格。

2、适用于全新建立表格

方法二、Ctrl+C方式

1、找到拟复印的工作表,按下Ctrl+C,打开需建立工作表的存放地址,按下Ctrl+V,重新命名表格即可。

2、表格特点:保留所有原表格数据、计算公式及格式。

3、适用于同类表格复制。

方法三、

1、找到拟复制的工作表,单击鼠标右键,按下复制。打开需建立工作表的存放地址,单击鼠标右键,按下粘贴,重新命名表格即可。

2、表格特点:保留所有原表格数据、计算公式及格式。

3、适用于同类表格复制。

方法四:ctrl直接拖动方式

1、找到拟复制的工作表,ctrl+鼠标左键拖动至存放地址,重新命名表格即可。

2、表格特点:保留所有原表格数据、计算公式及格式。

3、适用于同类表格复制。

方法五:

1、打开工作表,选中拟复制的表格,按ctrl可选择多张表格,单击鼠标左键,

选择移动或复制表格,建立副本打√,选择存放地址即可。

2、表格特点:保留所有原表格数据、计算公式及格式。

3、适用于同类表格复制,引用单独表格使用。

方法六:

1、打开工作表,全部选中表格内容,复制、粘贴

2、表格特点:保留所有原表格数据、计算公式,但不保留格式。

3、适用于原表格存在查找不易的错误,导致无法进行工作时采用,建议一般不

采用此种方式建立表格。

返回目录

二、共享表格的应用

1、同一局域网下,可将文件设为共享,按照不同的分权可察看、修改、保存等。单击鼠标右键,打开属性,选择[安全]-[添加],输入共享人员名称,设立权限。

2、适用:由不同部门或员工协同完成同一工作时,最终成果需汇总、分析使用,特别适用于总包及重大工程评标工作。

3、注意事项:权限的划分,不能多人同时对同一张表格编辑。

返回目录

三、多部门同时编辑同一张表格

1、首先打开一个Excel工作簿,选择菜单栏中的“工具”→“共享工作簿”命令;接着在出现的“共享工作簿”对话框中,选择“编辑”选项卡,然后选中“允许多用户同时编辑......”选项并单击“确定”按钮。

2、最后选择菜单中的“文件”→“另存为”命令,将文件共享于局域网中即可。经过上述处理后,

这个Excel工作簿可以同时被256个不同人员进行浏览或编辑。

返回目录

四、超链接的应用

1、建立方式:

A、[插入]-[超链接]

B、Ctrl+K

2、注意事项:选定书签的位置

3、批量取消超链接方法

方法一、宏代码去除法

打开该Excel文件,切换到“视图”选项卡,点击“宏”→“录制宏”,出现“录制新宏”窗口,在“宏名”定义一个名称为:RemoveHyperlinks(图2),点击“确定”退出;

再点击“宏”→“查看宏”,选择“宏名”下的“RemoveHyperlinks”并点击“编辑”,打开“Microsoft Visual Basic”编辑器,用如下内容替换右侧窗口中的所有代码(图3),然后保存关闭VBA编辑器:

Sub RemoveHyperlinks()

‘Remove all hyperlinks from the active sheet

ActiveSheet.Hyperlinks.Delete

End Sub

再点击“宏”→“查看宏”,选择“宏名”下的“RemoveHyperlinks”并点击“执行”即可去除该工作表的链接。

用以下代码也可以达到相同的目的:

Sub ZapHyperlinks()

Cells.Hyperlinks.Delete

End Sub

方法二、选择性粘贴法

右击含有超链接的列并选择“复制”,接着在该列(左)右边插入一空白列,然后右击该空白列,选择“选择性粘贴”(图4),

在随后出现的“选择性粘贴”窗口中,点选“数值”选项(细心的人会发现,当选择“数值”等选项时,“粘贴链接”按钮就变成灰色不可用状态,图5,自然也就不会进行超链接的粘贴),最后保留该列,再删除原先含有超链接的列即可。

五、文件的插入

1、建立:[插入]-[对象],根据插入文件来源选择“新建”、“由文件创建”,根据需要选择“链接到文件”或“显示为图标”,若选择“显示为图标”,可重新命名,按确定即可。

六、工作组的操作

1、全部选定工作表:单击鼠标右键,选定“选定全部工作表”即可;

2、选定部分工作表:Ctrl+拟选用表格即可

3、用途:同一操作适用于所有选定工作表。

返回目录

七、重排窗口

1、建立:[窗口]-[并排比较]或[重排窗口]

2、应用:多表格比较时用

八、如何在不同的单元格内加上或乘以、除以同一个数值

方法一:利用公式一一加上;

方法二:录入需增加的数值,复制此数值。选择需录入的单元格,单击鼠标右键,

[选择性粘贴],选择[运算]符号,确定即可。

九、不连续的单元格内输入同一内容

首先Ctrl键逐一选取准备输入的单元格,然后在最后一个单元格键入要输入的数字或者其他字符,确定的时候用Ctrl + Enter的组合键即可。

1、建立:[数据]-[筛选]-[行动筛选]或[高级筛选]

2、不能出现空格行

3、快速查找数据

十一、下拉菜单的应用

1、建立:选中要做下拉列表的单元格。在菜单中选择:

数据-有效性-[设置]-(允许):序列;(来源):输入内容,用,(逗号)分隔。

2、注意事项:来源的录入必须是英文状态

3、应用:自定义选择输入内容

十二、工作表的隐藏

1、建立:选中要做下拉列表的单元格。在菜单中选择:

[格式]-[工作表]-[隐藏]

取消:[格式]-[工作表]-[取消隐藏]

十三、求和函数

1:SUM函数

函数名称:SUM

主要功能:计算所有参数数值的和。

使用格式:SUM(Number1,Number2……)

参数说明:Number1、Number2……代表需要计算的值,可以是具体的数值、引用的单元格(区域)、逻辑值等。

特别提醒:

如果参数为数组或引用,只有其中的数字将被计算。数组或引用中的空白单元格、逻辑值、文本或错误值将被忽略;如果将上述公式修改为:=SUM(LARGE(D2:D63,{1,2,3,4,5})),则可以求出前5名成绩的和。

2、SUMIF函数

函数名称:SUMIF

主要功能:计算符合指定条件的单元格区域内的数值和。

使用格式:SUMIF(Range,Criteria,Sum_Range)

参数说明:Range代表条件判断的单元格区域;Criteria为指定条件表达式;Sum_Range代表需要计算的数值所在的单元格区域。

应用举例:

特别提醒:“Criteria”如果是文本型的,需要放在英文状态下的双引号("")中。

十四、AVERAGE函数

函数名称:AVERAGE

主要功能:求出所有参数的算术平均值。

使用格式:AVERAGE(number1,number2,……)

参数说明:number1,number2,……:需要求平均值的数值或引用单元格(区域),参数不超过30个。

应用举例:在B8单元格中输入公式:=AVERAGE(B7:D7,F7:H7,7,8),确认后,即可求出B7至D7区域、F7至H7区域中的数值和7、8的平均值。

特别提醒:如果引用区域中包含“0”值单元格,则计算在内;如果引用区域中包含空白或字符单元格,则不计算在内。

十五、CONCATENATE函数

函数名称:CONCATENATE

主要功能:将多个字符文本或单元格中的数据连接在一起,显示在一个单元

格中。

使用格式:CONCATENATE(Text1,Text……)

参数说明:Text1、Text2……为需要连接的字符文本或引用的单元格。

应用举例:在C14单元格中输入公式:=CONCATENATE(A14,"@",B14,".com"),确认后,即可将A14单元格中字符、@、B14单元格中的字符和.com连接成一个整体,显示在C14单元格中。

特别提醒:如果参数不是引用的单元格,且为文本格式的,请给参数加上英文状态下的双引号,如果将上述公式改为:=A14&"@"&B14&".com",也能达到相同的目的。

十六、VALUE函数

函数名称:VALUE

主要功能:将一个代表数值的文本型字符串转换为数值型。

使用格式:VALUE(text)

参数说明:text代表需要转换文本型字符串数值。

应用举例:广联达倒出数据转换时应用。如果B74单元格中是通过LEFT等函数截取的文本型字符串,我们在C74单元格中输入公式:=VALUE(B74),确认后,即可将其转换为数值型。

特别提醒:如果文本型数值不经过上述转换,在用函数处理这些数值时,常常返回错误。

十七、TEXT函数

函数名称:TEXT

主要功能:根据指定的数值格式将相应的数字转换为文本形式。

使用格式:TEXT(value,format_text)

参数说明:value代表需要转换的数值或引用的单元格;format_text为指定文字形式的数字格式。

应用举例:如果B68单元格中保存有数值1280.45,我们在C68单元格中输入公式:=TEXT(B68, "$0.00"),确认后显示为“$1280.45”。

特别提醒:format_text参数可以根据“单元格格式”对话框“数字”标签中的类型进行确定。

十八、ROUND函数

函数名称:ROUND

主要功能:返回按指定位数进行四舍五入的数值。

使用格式:Round(expression[,numdecimalplaces])

参数说明:参数 Expression 必选项。数值表达式被四舍五入。

Numdecimalplaces 可选项。数字表明小数点右边有多少位进行四舍五入。

如果省略,则Round函数返回整数。

应用举例:

DimMyVar,pipi=3.14159MyVar=Rou nd(pi,2)’MyVarcontains3.14。

十九、常用快捷键

“常规”数字格式:Ctrl+Shift+~

带两位小数位的“货币”格式:Ctrl+Shift+$

不带小数位的“货币”格式:Ctrl+Shift+%

带两位小数位的“科学记数”数字格式:Ctrl+Shift+`

年月日“日期”格式:Ctrl+Shift+#

小时和分钟“时间”格式,并标明上午或下午:Ctrl+Shift+@

千位分隔符且负数用负号(-):Ctrl+Shift+!

应用外边框:Ctrl+Shift+&

删除外边框:Ctrl+Shift+-

应用或取消字体加粗格式:Ctrl+B

应用或取消字体倾斜格式:Ctrl+I

应用或取消字体下划线格式:Ctrl+U

应用或取消字体下划线格式:Ctrl+5

隐藏行:Ctrl+9

取消隐藏行:Ctrl+ Shift+(左括号

隐藏列:Ctrl+0

取消隐藏行:Ctrl+ Shift+)右括号

二十、用于编辑数据的快捷键

编辑活动单元格并将插入点放置到线条末尾:F2

取消单元格或编辑栏中的输入项:Esc

编辑活动单元格并清除其中原有的内容:Backspace

将定义的名称粘贴到公式中:F3

完成单元格的输入:Enter

将公式作为数组公式输入:Ctrl+Shift+Enter

在公式中键入函数名之后,显示公式选项板:Ctrl+A

在公式中键入函数名后为该函数插入量名和括号:Ctrl+Shift+A

显示“拼写检查”对话框:F7

二十一、插入、删除和复制选中区域的快捷键

复制选定区域:Ctrl+C

剪切选定区域:Ctrl+X

粘贴选定区域:Ctrl+V

清除选定区域的内容:Delete

撤消最后一次操作:Ctrl+Z

插入空白单元格:Ctrl+Shift+加号

二十二、插入、删除和复制选中区域的快捷键

在选中区域内移动

在选定区域内由上往下移动: Enter

在选定区域内由下往上移动:Shift+Enter

在选定区域内由左往右移动:Tab

在选定区域内由右往左移动:Shift+Tab

按顺时针方向移动到选定区域的下一个角:Ctrl+PERIOD

右移到非相邻的选定区域:Ctrl+Alt+右头键箭

左移到非相邻的选定区域:Ctrl+Alt+左头键箭

二十三、选择单元格、列或行的快捷键

选定当前单元格周围的区域:Ctrl+Shift+*

将选定区域扩展一个单元格宽度:Shift+箭头

选定区域扩展到单元格同行同列的最后非空单元格:Ctrl+Shift+箭头

将选定区域扩展到行首:Shift+Home

将选定区域扩展到工作表的开始:Ctrl+Shift+Home

将选定区域扩展到工作表的最后一个使用的单元格:Ctrl+Shift+End

选定整列:Ctrl+空格键

选定整行:Shift+空格键

选定整个工作表:Ctrl +A

如果选定了多个单元格则只选定其中的单元格:Shift+Backspace

将选定区域向下扩展一屏:Shift+Pack Down

将选定的区域向上扩展一屏:Shift+Pack Up

选定工作表上的所有对象:Ctrl+Shift+空格键

在隐藏对象、显示对象与对象占位符之间切换:Ctrl+6

显示对象或隐藏“常用”工具栏:Ctrl+7

使用剪头键启动扩展选中区域的功能:F8

将其它区域中单元格添加到选中区域中:Shift+F8

二十四、用于工作簿和工作表的按键

1、预览和打印

Ctrl+P或Ctrl+Shift+F12:显示“打印”对话框

在打印预览中使用下列按键(若要定位至打印预览,按“Alt+F”,再按V):

箭头键:放大显示时,在页面中移动

Page Up 或Page Down:缩小显示时,每次滚动一页

Ctrl+向上键或Ctrl+向左键:缩小显示时,滚动第一页

Ctrl+向上键或Ctrl+向右键:缩小显示时,滚动最后一页

2、处理工作表

Shift+F11或Alt+Shift+F1:插入新工作表

Ctrl+Page Down:移动到工作簿中的下一张工作表

Ctrl+Page Up:移动到工作簿中的上一张工作表

Shift+Ctrl+Page Down:选定当前工作表和下一张工作表。若要取消选定多张工作表,按“Ctrl+Page Down”,若要选定其他工作表,按“Ctrl+Page Down”。Shift+Ctrl+Page Up :选定当前工作表和上一张工作表

Alt +O H R :对当前工作表重命名

Alt+E M:移动或复制当前工作表

Alt+E L:删除当前工作表

3、在工作表内移动各滚动

箭头键:向上、下、左或右移动一下单元格;

Ctrl+箭头键:移动到当前数据区域的边缘。

Home:移动到行首。

Ctrl+Home:移动到工作表的开头

Ctrl+End:移动到工作表的最后一个单元格,该单元格位于数据后占用的最右列的最下行中。

Page Down:向下移动一屏

Page Up:向上移动一屏

Alt+Page Down:向右移动一屏

Alt +Page Up:向左移动一屏

F6:切换到被拆分的工作表中的下一个窗格

Shift+F6:切换到被拆分的工作表中的上一个窗格

Ctrl+Backspace:滚动以显示活动单元格。

Shift+F5:显示“查找”对话框

Shift+F4:重复上一次“查找”对话框。

Tab:在受保护的工作表上的非锁定单元格之间移动。

二十五、用于输入、编辑、设置格式和计算数据的按键

1、输入数据

EXCEL表格公式大全

E X C E L表格公式大全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

Excel表格公式大全 1、查找重复内容公式:=IF(COUNTIF(A:A,A2)>1,"重复","")。 2、用出生年月来计算年龄公式: =TRUNC((DAYS360(H6,"2009/8/30",FALSE))/360,0)。 3、从输入的18位身份证号的出生年月计算公式: =CONCATENATE(MID(E2,7,4),"/",MID(E2,11,2),"/",MID(E2,13,2 ))。 4、从输入的身份证号码内让系统自动提取性别,可以输入以下公式: =IF(LEN(C2)=15,IF(MOD(MID(C2,15,1),2)=1,"男","女 "),IF(MOD(MID(C2,17,1),2)=1,"男","女"))公式内的“C2”代表的是输入身份证号码的单元格。 1、求和: =SUM(K2:K56) ——对K2到K56这一区域进行求和; 2、平均数: =AVERAGE(K2:K56) ——对K2到K56这一区域求平均数; 3、排名: =RANK(K2,K$2:K$56) ——对55名学生的成绩进行排名; 4、等级: =IF(K2>=85,"优",IF(K2>=74,"良",IF(K2>=60,"及格","不及格")))

5、学期总评: =K2*+M2*+N2* ——假设K列、M列和N列分别存放着学生的“平时总评”、“期中”、“期末”三项成绩; 6、最高分: =MAX(K2:K56) ——求K2到K56区域(55名学生)的最高分; 7、最低分: =MIN(K2:K56) ——求K2到K56区域(55名学生)的最低分; 8、分数段人数统计: (1) =COUNTIF(K2:K56,"100") ——求K2到K56区域100分的人数;假设把结果存放于K57单元格; (2) =COUNTIF(K2:K56,">=95")-K57 ——求K2到K56区域95~分的人数;假设把结果存放于K58单元格; (3)=COUNTIF(K2:K56,">=90")-SUM(K57:K58) ——求K2到K56区域90~分的人数;假设把结果存放于K59单元格; (4)=COUNTIF(K2:K56,">=85")-SUM(K57:K59) ——求K2到K56区域85~分的人数;假设把结果存放于K60单元格; (5)=COUNTIF(K2:K56,">=70")-SUM(K57:K60) ——求K2到K56区域70~分的人数;假设把结果存放于K61单元格; (6)=COUNTIF(K2:K56,">=60")-SUM(K57:K61) ——求K2到K56区域60~分的人数;假设把结果存放于K62单元格; (7) =COUNTIF(K2:K56,"<60") ——求K2到K56区域60分以下的人数;假设把结果存放于K63单元格; 说明:COUNTIF函数也可计算某一区域男、女生人数。

内插法计算公式

内插法计算公式 1、X1、Y1为《建设工程监理与相关服务收费标准》附表二中计费额的区段值;Y1、Y2为对应于X1、X2的收费基价;X为某区段间的插入值道;Y为对应于X由插入法计算而得的收费基价。 2、计费额小于500万元的,以计费额乘以3.3%的收费专率计算收费基价; 3、计费额大于1,000,000万元的,以计费额乘以1.039%的收费率计算收费基价。 【例】若计算得计费额为600万元,计算其收费基价属。 根据《建设工程监理与相关服务收费标准》附表二:施工监理服务收费基价表,计费额处于区段值500万元(收费基价为16.5万元)与1000万元(收费基价为30.1万元)之间,则对应于600万元计费额的收费基价: 内插法(Interpolation Method) 什么是内插法 在通过找到满足租赁交易各个期间所支付的最低租金支付额及租赁期满时租赁资产估计残值的折现值等于租赁资产的公平价值的折现率,即租赁利率的方法中,内插法是在逐步法的基础上,找到两个接近准确答案的利率值,利用函数的连续性原理,通过假设关于租赁利率的租赁交易各个期间所支付的最低租金支付额及租赁期满时租赁资产估计残值的折现值与租赁资产的公平价值之差的函数为线性函数,求得在函数值为零时的折现率,就是租赁利率。 内插法原理 数学内插法即“直线插入法”。其原理是,若A(i1,b1),B(i2,b2)为两点,则点P(i,b)在上述两点确定的直线上。而工程上常用的为i在i1,i2之间,从而P在点A、B之间,故称“直线内插法”。 数学内插法说明点P反映的变量遵循直线AB反映的线性关系。 上述公式易得。A、B、P三点共线,则 (b-b1)/(i-i1)=(b2-b1)/(i2-i1)=直线斜率,变换即得所求。 内插法的具体方法 求得满足以下函数的两个点,假设函数为线性函数,通过简单的比例式求出租赁利率。 以每期租金先付为例,函数如下:

Excel线性内插值计算实例

Excel线性内插值计算实例 excel插值,通常通过函数公式完成。如果手工计算插值,N多烦琐。 excel插值函数有trend和forecast函数。通过这两个excel插值函数来写相关的插值公式。 下面是两个相关excel 插值资料和案例,供学习者使用。 第一:线性内插值计算实例 excel附件中包括四个工作表:一维插值、二维插值(1)、二维插值(2)、三维插值。 第二:Excel画平滑曲线散点图 excel附件详细说明了Excel画平滑曲线散点图的算法,并提供了一个自定义函数BezierInt() ,让用户可以随时查找曲线上任意点的坐标(函数值)。 附件的.mht文件,是一个简单介绍贝塞尔三次插值的文档,可以用IE打开,更多贝塞尔插值的算法,可以用搜索引擎插值。 附件的.xls文件,打开以后,会看见三个工作表,分别演示了:找一个数值在曲线上的一组对应点,找一个数值在曲线上的所有对应点,和贝塞尔曲线是怎样在通过每两个节点的(每一对输入的X-Y数值代表平面坐标系的一个点,称为节点,Excel的平滑曲线通过每一个节点)。 如果需要在其他Excel文档使用BezireInt() 函数,需要按Alt+F11,双击模块一复制所有代码,然后打开其他Excel文档按Alt+F11,插入-模块,然后粘贴代码。 自定义函数的使用方法是:在空白单元格输入=BezierInt(X坐标的范围,Y坐标的范围,待查的数值),函数就会返回一个包含六个元素的数组,分别是三个点的X,Y坐标。 如:根据a1:a4的数值作为X值,b2:b4的数值作为Y值,画了一个平滑线散点图。想查找c1的数值是不是在这条曲线上。可以输入: =Index( BezierInt(a1:a4,b1:b4,c1) ,1,1) 得到曲线上第一个X值=C1数值的点的X坐标=Index( BezierInt(a1:a4,b1:b4,c1) ,1,2) 得到曲线上第一个X值=C1数值的点的Y坐标=Index( BezierInt(a1:a4,b1:b4,c1) ,1,3) 得到第2个X值=C1数值的点的X坐标 =Index( BezierInt(a1:a4,b1:b4,c1) ,1,4) 得到第2个X值=C1数值的点的Y坐标 =Index( BezierInt(a1:a4,b1:b4,c1) ,1,5) 得到第3个X值=C1数值的点的X坐标 =Index( BezierInt(a1:a4,b1:b4,c1) ,1,6) 得到第3个X值=C1数值的点的Y坐标 如果有多段曲线上的点包含C1的数值,那么可以增加输入参数,指定从哪个节点开始查找。

EXCEL表格计算的部分公式

=(Sheet1!B3/Sheet2!B3) =(Sheet1!C4/Sheet2!C4) =(Sheet1!D5/Sheet2!D5) =(Sheet1!E6/Sheet2!E6) =(Sheet1!F7/Sheet2!F7) =(Sheet1!G8/Sheet2!G8) =(Sheet1!H9/Sheet2!H9) =(Sheet1!I10/Sheet2!I10) =(Sheet1!J11/Sheet2!J11) =(Sheet1!K12/Sheet2!K12) =(Sheet1!L13/Sheet2!L13) =(Sheet1!M14/Sheet2!M14) =(Sheet1!N15/Sheet2!N15) =(Sheet1!O16/Sheet2!O16) =(Sheet1!P17/Sheet2!P17) =(Sheet1!Q18/Sheet2!Q18) =(Sheet1!R19/Sheet2!R19) =(Sheet1!S20/Sheet2!S20) =(Sheet1!T21/Sheet2!T21) =(Sheet1!U22/Sheet2!U22) =(Sheet1!V23/Sheet2!V23) =(Sheet1!W24/Sheet2!W24) =(Sheet1!X25/Sheet2!X25) =(Sheet1!Y26/Sheet2!Y26) =(Sheet1!Z27/Sheet2!Z27) =(Sheet1!AA28/Sheet2!AA28) =(Sheet1!AB29/Sheet2!AB29) =(Sheet1!AC30/Sheet2!AC30) =(Sheet1!AD31/Sheet2!AD31) =(Sheet1!AE32/Sheet2!AE32) =('2004年'!B3+'2005年'!B3+'2006年'!B3+'2007年'!B3+'2008年'!B3+'2009年'!B3+'2010年'!B3+'2011年'!B3+'2012年'!B3+'2013年'!B3+'2014年'!B3) =('2004年'!C4+'2005年'!C4+'2006年'!C4+'2007年'!C4+'2008年'!C4+'2009年'!C4+'2010年'!C4+'2011年'!C4+'2012年'!C4+'2013年'!C4+'2014年'!C4) =('2004年'!D5+'2005年'!D5+'2006年'!D5+'2007年'!D5+'2008年'!D5+'2009年'!D5+'2010年'!D5+'2011年'!D5+'2012年'!D5+'2013年'!D5+'2014年'!D5) =('2004年'!E6+'2005年'!E6+'2006年'!E6+'2007年'!E6+'2008年'!E6+'2009年'!E6+'2010年'!E6+'2011年'!E6+'2012年'!E6+'2013年'!E6+'2014年'!E6) =('2004年'!F7+'2005年'!F7+'2006年'!F7+'2007年'!F7+'2008年'!F7+'2009年'!F7+'2010年'!F7+'2011年'!F7+'2012年'!F7+'2013年'!F7+'2014年'!F7) =('2004年'!G8+'2005年'!G8+'2006年'!G8+'2007年'!G8+'2008年'!G8+'2009年'!G8+'2010年'!G8+'2011年'!G8+'2012年'!G8+'2013年'!G8+'2014年'!G8)

Excel常用电子表格公式大全【汇总篇】

Excel 常用电子表格公式大全【汇总篇】 篇一:Excel 常用电子表格公式汇总 Excel 常用电子表格公式汇总 1、查找重复内容公式:=IF(COUNTIF(A:A,A2)>1,"重复","")。 2、用出生年月来计算年龄公式: =TRUNC((DAYS360(H6,"2009/8/30",FALSE))/360,0)。 3、从输入的 18 位身份证号的出生年月计算公式: =CONCATENATE(MID(E2,7,4),"/",MID(E2,11,2),"/",MID(E2,13,2))。 4、从输入的身份证号码内让系统自动提取性别,可以输入以下公式: =IF(LEN(C2)=15,IF(MOD(MID(C2,15,1),2)=1," 男 "," 女 "),IF(MOD(MID(C2,17,1),2)=1," 男 "," 女 ")) 公式内的“C2”代表的是输入身份证号码的单元格。 5、求和: =SUM(K2:K56)——对 K2 到 K56 这一区域进行求和; 6、平均数: =AVERAGE(K2:K56)——对 K2 K56 这一区域求平均数; 7、排名: =RANK(K2,K$2:K$56)——对 55 名学生的成绩进行排名; 8、等级: =IF(K2>=85,"优",IF(K2>=74,"良",IF(K2>=60,"及格","不及格"))) 9、 学期总评: =K2*0.3+M2*0.3+N2*0.4 ——假设 K 列、 M 列和 N 列分别存放着学生的“平 时总评”、“期中”、“期末”三项成绩; 10、最高分: =MAX(K2:K56) ——求 K2 到 K56 区域(55 名学生)的最高分; 11、最低分: =MIN(K2:K56) ——求 K2 到 K56 区域(55 名学生)的最低分; 12、分数段人数统计: (1) =COUNTIF(K2:K56,"100") ——求 K2 到 K56 区域 100 分的人数;假设把结果存放于 K57 单元格; (2)=COUNTIF(K2:K56,">=95")-K57 ——求 K2 到 K56 区域 95~99.5 分的人数;假设把结 果存放于 K58 单元格; (3)=COUNTIF(K2:K56,">=90")-SUM(K57:K58)——求 K2 到 K56 区域 90~94.5 分的人数; 假设把结果存放于 K59 单元格; (4) =COUNTIF(K2:K56,">=85")-SUM(K57:K59)——求 K2 到 K56 区域 85~89.5 分的人数; 假设把结果存放于 K60 单元格; (5) =COUNTIF(K2:K56,">=70")-SUM(K57:K60)——求 K2 到 K56 区域 70~84.5 分的人数; 假设把结果存放于 K61 单元格; (6) =COUNTIF(K2:K56,">=60")-SUM(K57:K61)——求 K2 到 K56 区域 60~69.5 分的人数; 假设把结果存放于 K62 单元格; (7) =COUNTIF(K2:K56," 说明:COUNTIF 函数也可计算某一区域男、女生人数。 如:=COUNTIF(C2:C351,"男") ——求 C2 到 C351 区域(共 350 人)男性人数; 1 / 10

excel中的一些常用计算公式

如何使用电子表格excel中的一些常用计算公式 2010-05-11 23:17:27| 分类:电脑赤脚医生|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 一、年龄计算公式: =IF((YEAR(E2)=2008)*(MONTH(E2)>8),0,2008-YEAR(E2) IF(MONTH(E2)<=8,0,-1)) 其中e2为单元格,2008为当前年份 二、身份证号中提取出生年月= MID(J11, 7, 4) & "年" & MID(J11, 11, 2) & "月" & MID(J11, 13, 2)&"日" 三、班级平均分公式=IF(COUNTIF($C$2:$C$24,J26)=0,"",SUMIF($C$2:$C$24,J26,$D$2)/COUNTIF($C$2:$C$24,J26)) 四、Excel表中身份证号码提取出生年月、性别、年龄的使用技巧 如何从Excel表中的身份证号码中提取出生年月、性别、年龄呢?看了本文就知道了。 方法一: 1.Excel表中用身份证号码中取其中的号码用:MID(文本,开始字符,所取字符数); 2.15位身份证号从第7位到第12位是出生年月日,年份用的是2位数。 18位身份证号从第7位到第14位是出生的年月日,年份用的是4位数。 从身份证号码中提取出表示出生年、月、日的数字,用文本函数MID()可以达到目的。MID()——从指定位置开始提取指定个数的字符(从左向右)。 对一个身份证号码是15位或是18位进行判断,用逻辑判断函数IF()和字符个数计算函数LEN()辅助使用可以完成。综合上述分析,可以通过下述操作,完成形如1978-12-24样式的出生年月日自动提取: 假如身份证号数据在A1单元格,在B1单元格中编辑公式 =IF(LEN(A1)=15,MID(A1,7,2)&"-"&MID(A1,9,2)&"-"&MID(A1,11,2),MID(A1,7,4)&"-"&MID(A1,11,2)&"-"&MID(A1,13,2)) 回车确认即可。 如果只要“年-月”格式,公式可以修改为 =IF(LEN(A1)=15,MID(A1,7,2)&"-"&MID(A1,9,2),MID(A1,7,4)&"-"&MID(A1,11,2)) 3.这是根据身份证号码(15位和18位通用)自动提取性别的自编公式,供需要的朋友参考: 说明:公式中的B2是身份证号 根据身份证号码求性别: =IF(LEN(B2)=15,IF(MOD(VALUE(RIGHT(B2,3)),2)=0,"女","男"),IF(LEN(B2)=18,IF(MOD(VALUE(MID(B2,15,1)),2)=0,"女","男"),"身份证错")) 根据身份证号码求年龄: =IF(LEN(B2)=15,2007-VALUE(MID(B2,7,2)),if(LEN(B2)=18,2007-VALUE(MID(B2,7,4)),"身份证错")) 4.Excel表中用Year\Month\Day函数取相应的年月日数据; 方法二:

Excel表格公式大全

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1、查找重复内容公式:=IF(COUNTIF(A:A,A2)>1,"重复","")。

2、用出生年月来计算年龄公式: =TRUNC((DAYS360(H6,"2009/8/30",FALSE))/360,0)。 3、从输入的18位身份证号的出生年月计算公式: =CONCATENATE(MID(E2,7,4),"/",MID(E2,11,2),"/",MID(E2,13,2))。 4、从输入的身份证号码内让系统自动提取性别,可以输入以下公式:=IF(LEN(C2)=15,IF(MOD(MID(C2,15,1),2)=1,"男","女 ""),IF(MOD(MID(C2,17,1),2)=1,"男","女"))公式内的“C2”代表的是输入身份证号码的单元格。 1、求和:=SUM(K2:K56) ——对K2到K56这一区域进行求和; 2、平均数:=A VERAGE(K2:K56) ——对K2 K56这一区域求平均数; 3、排名:=RANK(K2,K$2:K$56) ——对55名学生的成绩进行排名; 4、等级:=IF(K2>=85,"优",IF(K2>=74,"良",IF(K2>=60,"及格","不及格"))) 5、学期总评:=K2*0.3+M2*0.3+N2*0.4 ——假设K列、M列和N 列分别存放着学生的“平时总评”、“期中”、“期末”三项成绩; 6、最高分:=MAX(K2:K56) ——求K2到K56区域(55名学生)的最高分; 7、最低分:=MIN(K2:K56) ——求K2到K56区域(55名学生)的最低分; 8、分数段人数统计:

线性插值法计算公式解析

线性插值法计算公式解析 2011年招标师考试实务真题第16题:某机电产品国际招标项目采用综合评价法评标。评标办法规定,产能指标评标总分值为10分,产能在100吨/日以上的为10分,80吨/日的为5分,60吨/日以下的为0分,中间产能按插值法计算分值。某投标人产能为95吨/日,应得()分。A.8.65 B.8.75 C.8.85 D.8.95 分析:该题的考点属线性插值法又称为直线内插法,是评标办法的一种,很多学员无法理解公式含义,只能靠死记硬背,造成的结果是很快会遗忘,无法应对考试和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对此本人从理论上进行推导,希望对学员有所帮助。 一、线性插值法两种图形及适用情形 F F F2

图一:适用于某项指标越低得分越高的项目评 分计算,如投标报价得分的计算 图二:适用于某项投标因素指标越高,得分越高的情 形,如生产效率等 二、公式推导 对于这个插值法,如何计算和运用呢,我个人认为考生在考试时先试着画一下上面的图,只有图出来了,根据三角函数定义,tana=角的对边比上邻边,从图上可以看出,∠A是始终保持不变的,因此,根据三角函数tana,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公式 图一:tana=(F1-F2)/(D2-D1)=(F-F2)/(D2-D)=(F1-F)/(D-D1),

通过这个公式,我们可以进行多种推算,得出最终公式如下F=F2+(F1-F2)*(D2-D)/ (D2-D1) 或者F= F1-(F1-F2)*(D-D1)/(D2-D1) 图二:tana=(F1-F2)/(D2-D1)=(F-F2)/ (D-D1)=(F1-F)/(D2-D)通过这个公式我们不难得出公式: F= F2+(F1-F2)*(D-D1)/(D2-D1) 或者F=F1-(F1-F2)*(D2-D)/(D2-D1) 三:例题解析 例题一:某招标文件规定有效投标报价最高的得30分,有效投标报价最低的得60分,投标人的报价得分用线性插值法计算,在评审中,评委发现有效的最高报价为300万元,有效最低的报价为240万元,某A企业的有效投标报价为280万元,问他的价格得分为多少 分析,该题属于图一的适用情形,套用公式 计算步骤:F=60+(30-60)/(300-240)*(280-240)=40 例题二:某招标文件规定,水泵工作效率85%的3分,95%的8分,某投标人的水泵工作效率为92%,问工作效率指标得多少分? 分析:此题属于图二的适用情形,套用公式 F=3+(92%-85%)*(8-3)/(95%-85%)=3+7/2=6.5 (此文档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文档可自行编辑修改内容, 供参考,感谢您的配合和支持)

2020年excel表格计算公式大全、使用技巧

AND “与”运算,返回逻辑值,仅当有参数的结果均为逻辑“真(TRUE)”时返回逻辑“真(TRUE)”,反之返回逻辑“假(FALSE)”。条件判断 AVERAGE 求出所有参数的算术平均值。数据计算 COLUMN 显示所引用单元格的列标号值。显示位置 将多个字符文本或单元格中的数据连接在一起,显示在一个单元格中。字符CONCATENATE 合并 COUNTIF 统计某个单元格区域中符合指定条件的单元格数目。条件统计 DATE 给出指定数值的日期。显示日期 DATEDIF 计算返回两个日期参数的差值。计算天数 DAY 计算参数中指定日期或引用单元格中的日期天数。计算天数 DCOUNT 返回数据库或列表的列中满足指定条件并且包含数字的单元格数目。条件统计 FREQUENCY 以一列垂直数组返回某个区域中数据的频率分布。概率计算 IF 根据对指定条件的逻辑判断的真假结果,返回相对应条件触发的计算结果。条件计算 INDEX 返回列表或数组中的元素值,此元素由行序号和列序号的索引值进行确定。数据定位 INT 将数值向下取整为最接近的整数。数据计算 ISERROR 用于测试函数式返回的数值是否有错。如果有错,该函数返回TRUE,反之返回FALSE。逻辑判断 LEFT 从一个文本字符串的第一个字符开始,截取指定数目的字符。截取数据 LEN 统计文本字符串中字符数目。字符统计 MATCH 返回在指定方式下与指定数值匹配的数组中元素的相应位置。匹配位置 MAX 求出一组数中的最大值。数据计算 MID 从一个文本字符串的指定位置开始,截取指定数目的字符。字符截取 MIN 求出一组数中的最小值。数据计算

Excel表格公式大全(苦心整理)

Excel表格公式大全 来源:鲍利的日志 1、查找重复内容公式:=IF(COUNTIF(A:A,A2)>1,"重复","")。 2、用出生年月来计算年龄公式:=TRUNC((DAYS360(H6,"2009/8/30",FALSE))/360,0)。 3、从输入的18位身份证号的出生年月计算公式:=CONCATENATE(MID(E2,7,4),"/",MID(E2,11,2),"/",MID(E2,13,2))。 4、从输入的身份证号码内让系统自动提取性别,可以输入以下公式: =IF(LEN(C2)=15,IF(MOD(MID(C2,15,1),2)=1,"男","女"),IF(MOD(MID(C2,17,1),2)=1,"男","女"))公式内的“C2”代表的是输入身份证号码的单元格。 1、求和:=SUM(K2:K56)——对K2到K56这一区域进行求和; 2、平均数:=AVERAGE(K2:K56)——对K2K56这一区域求平均数; 3、排名:=RANK(K2,K$2:K$56)——对55名学生的成绩进行排名; 4、等级:=IF(K2>=85,"优",IF(K2>=74,"良",IF(K2>=60,"及格","不及格"))) 5、学期总评:=K2*0.3+M2*0.3+N2*0.4——假设K列、M列和N列分别存放着学生的“平时总评”、“期中”、“期末”三项成绩; 6、最高分:=MAX(K2:K56)——求K2到K56区域(55名学生)的最高分; 7、最低分:=MIN(K2:K56)——求K2到K56区域(55名学生)的最低分; 8、分数段人数统计: (1)=COUNTIF(K2:K56,"100")——求K2到K56区域100分的人数;假设把结果存放于K57单元格; (2)=COUNTIF(K2:K56,">=95")-K57——求K2到K56区域95~99.5分的人数;假设把结果存放于K58单元格; (3)=COUNTIF(K2:K56,">=90")-SUM(K57:K58)——求K2到K56区域90~94.5分的人数;假设把结果存放于K59单元格; (4)=COUNTIF(K2:K56,">=85")-SUM(K57:K59)——求K2到K56区域85~89.5分的人数;假设把结果存放于K60单元格; (5)=COUNTIF(K2:K56,">=70")-SUM(K57:K60)——求K2到K56区域70~84.5分的人数;假设把结果存放于K61单元格;

Excel电子表格计算公式使用方法25条公式技巧

常用电子表格公式 一、利用函数COUNTA统计本班的应考人数(总人数) 因为函数COUNTA可以计算出非空单元格的个数,所以我们在利用此函数时,选取本班学生名字所在单元格区域(B3~B12)作为统计对象,就可计算出本班的应考人数(总人数)。 二、利用COUNT、COUNTBLANK和COUNTIF函数分别统计各科参加考试的人数、统计各科缺考人数、统计各科各分数段的人数 我们在输入成绩时,一般情况下,缺考的人相应的科目的单元格为空就可以了,是0分的都输入0。 1、查找重复内容公式:=IF(COUNTIF(A:A,A2)>1,"重复","")。 2、用出生年月来计算年龄公式:=TRUNC((DAYS360(H6,"2009/8/30",FALSE))/360,0)。 3从输入的18位身份证号的出生年月计算公式: 格式为2012/4/21的=CONCATENATE(MID(E2,7,4),"/",MID(E2,11,2),"/",MID(E2,13,2))。格式为20120421的=CONCATENATE(MID(E4,7,4),MID(E4,11,2),MID(E4,13,2)) 4、从输入的身份证号码内让系统自动提取性别,可以输入以下公式:

=IF(LEN(C2)=15,IF(MOD(MID(C2,15,1),2)=1,"男","女"),IF(MOD(MID(C2,17,1),2)=1,"男","女"))公式内的“C2”代表的是输入身份证号码的单元格。 1、求和: =SUM(K2:K56) ——对K2到K56这一区域进行求和; 2、平均数: =AVERAGE(K2:K56) ——对K2 K56这一区域求平均数; 3、排名: =RANK(K2,K$2:K$56) ——对55名学生的成绩进行排名;或 =RANK(E2,$E$2:$E$5),但遇到同分数时排名不连续。 用下面的几个公式都可以获得中国式排名,还是以上图为例,在单元格中输入公式并向下拖: =SUMPRODUCT((D$2:D$19>D2)*(1/(COUNTIF(D$2:D$19,D$2:D $19))))+1 或下面的几个数组公式,公式输入完毕后按Ctrl+Shift+Enter结束: =SUM(IF(D$2:D$19>D2,1/COUNTIF(D$2:D$19,D$2:D$19)))+1 =SUM(--(FREQUENCY(D$2:D$19,IF(D$2:D$19>=D2,D$2:D$19))>0)) =SUM(--IF(D$2:D$19>=D2,MATCH(D$2:D$19,D$2:D$19,)=ROW( $2:$19)-1)) 4、等级: =IF(K2>=85,"优",IF(K2>=74,"良",IF(K2>=60,"及格","不及格"))) 5、学期总评: =K2*0.3+M2*0.3+N2*0.4 ——假设K列、M列和N列分别存放着学生的“平时总评”、“期中”、“期末”三项成绩; 6、最高分: =MAX(K2:K56) ——求K2到K56区域(55名学生)的最高分; 7、最低分: =MIN(K2:K56) ——求K2到K56区域(55名学生)的最低分;

Excel表格公式大全 太强大了!

Excel表格公式大全太强大了! 2014-02-23免费订阅??每天一点经济学 1、查找重复内容公式:=IF(COUNTIF(A:A,A2)>1,"重复","")。 2、用出生年月来计算年龄公式:=TRUNC((DAYS360(H6,"2009/8/30",FALSE))/360,0)。 3、从输入的18位身份证号的出生年月计算公式: =CONCATENATE(MID(E2,7,4),"/",MID(E2,11,2),"/",MID(E2,13,2))。 4、从输入的身份证号码内让系统自动提取性别,可以输入以下公式: =IF(LEN(C2)=15,IF(MOD(MID(C2,15,1),2)=1,"男","女 "),IF(MOD(MID(C2,17,1),2)=1,"男","女"))公式内的“C2”代表的是输入身份证号码的单元格。 1、求和:=SUM(K2:K56) ——对K2到K56这一区域进行求和; 2、平均数:=AVERAGE(K2:K56) ——对K2 K56这一区域求平均数; 3、排名:=RANK(K2,K$2:K$56) ——对55名学生的成绩进行排名; 4、等级:=IF(K2>=85,"优",IF(K2>=74,"良",IF(K2>=60,"及格","不及格"))) 5、学期总评:=K2*0.3+M2*0.3+N2*0.4 ——假设K列、M列和N列分别存放着学生的“平时总评”、“期中”、“期末”三项成绩; 6、最高分:=MAX(K2:K56) ——求K2到K56区域(55名学生)的最高分; 7、最低分:=MIN(K2:K56) ——求K2到K56区域(55名学生)的最低分; 8、分数段人数统计: (1)=COUNTIF(K2:K56,"100") ——求K2到K56区域100分的人数;假设把结果存放于K57单元格; (2)=COUNTIF(K2:K56,">=95")-K57 ——求K2到K56区域95~99.5分的人数;假设把结果存放于K58单元格; (3)=COUNTIF(K2:K56,">=90")-SUM(K57:K58) ——求K2到K56区域90~94.5分的 人数;假设把结果存放于K59单元格; (4)=COUNTIF(K2:K56,">=85")-SUM(K57:K59) ——求K2到K56区域85~89.5分的 人数;假设把结果存放于K60单元格;

Excel常用的函数计算公式大全(一看就会)

EXCEL的常用计算公式大全 一、单组数据加减乘除运算: ①单组数据求加和公式:=(A1+B1) 举例:单元格A1:B1区域依次输入了数据10和5,计算:在C1中输入 =A1+B1 后点击键盘“Enter(确定)”键后,该单元格就自动显示10与5的和15。 ②单组数据求减差公式:=(A1-B1) 举例:在C1中输入 =A1-B1 即求10与5的差值5,电脑操作方法同上; ③单组数据求乘法公式:=(A1*B1) 举例:在C1中输入 =A1*B1 即求10与5的积值50,电脑操作方法同上; ④单组数据求乘法公式:=(A1/B1) 举例:在C1中输入 =A1/B1 即求10与5的商值2,电脑操作方法同上; ⑤其它应用: 在D1中输入 =A1^3 即求5的立方(三次方); 在E1中输入 =B1^(1/3)即求10的立方根 小结:在单元格输入的含等号的运算式,Excel中称之为公式,都是数学里面的基本运算,只不过在计算机上有的运算符号发生了改变——“×”与“*”同、“÷”与“/”同、“^”与“乘方”相同,开方作为乘方的逆运算,把乘方中和指数使用成分数就成了数的开方运算。这些符号是按住电脑键盘“Shift”键同时按住键盘第二排相对应的数字符号即可显示。如果同一列的其它单元格都需利用刚才的公式计算,只需要先用鼠标左键点击一下刚才已做好公式的单元格,将鼠标移至该单元格的右下角,带出现十字符号提示时,开始按住鼠标左键不动一直沿着该单元格依次往下拉到你需要的某行同一列的单元格下即可,即可完成公司自动复制,自动计算。 二、多组数据加减乘除运算: ①多组数据求加和公式:(常用) 举例说明:=SUM(A1:A10),表示同一列纵向从A1到A10的所有数据相加; =SUM(A1:J1),表示不同列横向从A1到J1的所有第一行数据相加; ②多组数据求乘积公式:(较常用) 举例说明:=PRODUCT(A1:J1)表示不同列从A1到J1的所有第一行数据相乘; =PRODUCT(A1:A10)表示同列从A1到A10的所有的该列数据相乘; ③多组数据求相减公式:(很少用) 举例说明:=A1-SUM(A2:A10)表示同一列纵向从A1到A10的所有该列数据相减; =A1-SUM(B1:J1)表示不同列横向从A1到J1的所有第一行数据相减; ④多组数据求除商公式:(极少用) 举例说明:=A1/PRODUCT(B1:J1)表示不同列从A1到J1的所有第一行数据相除; =A1/PRODUCT(A2:A10)表示同列从A1到A10的所有的该列数据相除; 三、其它应用函数代表: ①平均函数 =AVERAGE(:);②最大值函数 =MAX (:);③最小值函数 =MIN (:); ④统计函数 =COUNTIF(:):举例:Countif ( A1:B5,”>60”) 说明:统计分数大于60分的人数,注意,条件要加双引号,在英文状态下输入。

excel表格公式大全

一、在Word中三个小窍门: ①连续输入三个“~”可得一条波浪线。 ②连续输入三个“-”可得一条直线。 连续输入三个“=”可得一条双直线。 一、excel中当某一单元格符合特定条件,如何在另一单元格显示特定的颜色比 如: A1〉1时,C1显示红色 0“条件格式”,条件1设为: 公式 =A1=1 2、点“格式”->“字体”->“颜色”,点击红色后点“确定”。 条件2设为: 公式 =AND(A1>0,A1<1) 3、点“格式”->“字体”->“颜色”,点击绿色后点“确定”。 条件3设为: 公式 =A1<0 点“格式”->“字体”->“颜色”,点击黄色后点“确定”。 4、三个条件设定好后,点“确定”即出。 二、EXCEL中如何控制每列数据的长度并避免重复录入 1、用数据有效性定义数据长度。 用鼠标选定你要输入的数据范围,点"数据"->"有效性"->"设置","有效性条件"设成"允许""文本长度""等于""5"(具体条件可根据你的需要改变)。 还可以定义一些提示信息、出错警告信息和是否打开中文输入法等,定义好后点"确定"。

2、用条件格式避免重复。 选定A列,点"格式"->"条件格式",将条件设成“公式=COUNTIF($A:$A,$A1)>1”, 点"格式"->"字体"->"颜色",选定红色后点两次"确定"。 这样设定好后你输入数据如果长度不对会有提示,如果数据重复字体将会变成红色。 三、在EXCEL中如何把B列与A列不同之处标识出来? (一)、如果是要求A、B两列的同一行数据相比较: 假定第一行为表头,单击A2单元格,点“格式”->“条件格式”,将条件设为: “单元格数值” “不等于”=B2 点“格式”->“字体”->“颜色”,选中红色,点两次“确定”。 用格式刷将A2单元格的条件格式向下复制。 B列可参照此方法设置。 (二)、如果是A列与B列整体比较(即相同数据不在同一行): 假定第一行为表头,单击A2单元格,点“格式”->“条件格式”,将条件设为: “公式”=COUNTI F($B:$B,$A2)=0 点“格式”->“字体”->“颜色”,选中红色,点两次“确定”。 用格式刷将A2单元格的条件格式向下复制。 B列可参照此方法设置。 按以上方法设置后,AB列均有的数据不着色,A列有B列无或者B列有A列无的数据标记为红色字体。 四、EXCEL中怎样批量地处理按行排序 假定有大量的数据(数值),需要将每一行按从大到小排序,如何操作? 由于按行排序与按列排序都是只能有一个主关键字,主关键字相同时才能按次关键字 排序。所以,这一问题不能用排序来解决。解决方法如下: 1、假定你的数据在A至E列,请在F1单元格输入公式: =LARGE($A1:$E1,COLUMN(A1)) 用填充柄将公式向右向下复制到相应范围。 你原有数据将按行从大到小排序出现在F至J列。如有需要可用“选择性粘贴/数值” 复制到其他地方。

线性插值法计算公式解析

线性插值法计算公式解析 LELE was finally revised on the morning of December 16, 2020

线性插值法计算公式解析 2011年招标师考试实务真题第16题:某机电产品国际招标项目采用综合评价法评标。评标办法规定,产能指标评标总分值为10分,产能在100吨/日以上的为10分,80吨/日的为5分,60吨/日以下的为0分,中间产能按插值法计算分值。某投标人产能为95吨/日,应得()分。A. B.8.75 C. D. 分析:该题的考点属线性插值法又称为直线内插法,是评标办法的一种,很多学员无法理解公式含义,只能靠死记硬背,造成的结果是很快会遗忘,无法应对考试和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对此本人从理论上进行推导,希望对学员有所帮助。 一、线性插值法两种图形及适用情形 F F F2

图一:适用于某项指标越低得分越高的项目 评分计算,如投标报价得分的计算 图二:适用于某项投标因素指标越高,得分越高的 情形,如生产效率等 二、公式推导 对于这个插值法,如何计算和运用呢,我个人认为考生在考试时先试着画一下上面的图,只有图出来了,根据三角函数定义,tana=角的对边比上邻边,从图上可以看出,∠A是始终保持不变的,因此,根据三角函数tana,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公式

图一:tana=(F1-F2)/(D2-D1)=(F-F2)/(D2-D)=(F1-F)/(D-D1),通过这个公式,我们可以进行多种推算,得出最终公式如下 F=F2+(F1-F2)*(D2-D)/ (D2-D1) 或者F= F1-(F1-F2)*(D-D1)/(D2-D1) 图二:tana=(F1-F2)/(D2-D1)=(F-F2)/ (D-D1)=(F1-F) /(D2-D) 通过这个公式我们不难得出公式: F= F2+(F1-F2)*(D-D1)/(D2-D1) 或者F=F1-(F1-F2)*(D2-D)/(D2-D1) 三:例题解析 例题一:某招标文件规定有效投标报价最高的得30分,有效投标报价最低的得60分,投标人的报价得分用线性插值法计算,在评审中,评委发现有效的最高报价为300万元,有效最低的报价为240万元,某A企业的有效投标报价为280万元,问他的价格得分为多少 分析,该题属于图一的适用情形,套用公式 计算步骤:F=60+(30-60)/(300-240)*(280-240)=40 例题二:某招标文件规定,水泵工作效率85%的3分,95%的8分,某投标人的水泵工作效率为92%,问工作效率指标得多少分

excel表格公式运用

一、四则运算 一、基本的四则运算: (为便于编写运算规则我一般将电脑设定在字母大写档) 打开EXCEL表格,见下图: 表格每列用A、B、C、……表示,每行用数字1、2、3、表示。因此第四列第六行就用D6表示。D6也叫单元格。每一单元格既可输入文字或数字也可进行任何运算。 公式与符号:四则运算的符号在电脑键盘上都有,要注意的是,在某一单元格进行编写运算方法时首先要输入“=”符号,也就是说这一个的运算方法是“等于……”。加号“+”,减号“-”,乘号“*”用星字键表示,除号“/”表示。见上表,如要计算A1*B1-C1,那么D1单元格里输入“=A1*B1-C1”然后打回车键就好了,这时D1显示的是运算的结果“60”。当然每个单元格不只是只用于计算,也可输入文字。如上表的A1、B1、C1分别输入文字,代表下面的A2、B2、C2的含义,那么输入D1的计算公式在D2中就可以了。

当D3、D4、D5一下单元格的公式与D2一样,这时你只要先点击D2,然后将鼠标箭头移到这一单元格的右下角,这时鼠标箭头会从一个空心的十字形变成一个实心黑色的十字形,然后按住鼠标左键往下拉到D5,这样从D2到D5的运算公式都是一样了。一般的表格运算都采用这样来进行。当你想把D2的运算单元格移到其它位置的单元格里,这时先点击D2鼠标在该单元格边框移动时会出现单黑色箭头的十字星,这时按住鼠标左键就可随意移动该单元格到其他位置。 二、IF在EXCEL中的应用 IF在EXCEL电子表格中运用很广,英语IF就是假设、如果的意思。在此也是作为一个判断的语句。在上一讲中,我讲了四则运算。如下表: 当A1、B1、C1还没有输入数字时,D1计算出来的结果是“0”,如果D1到D10都是相同的公式,那么,在此表格设计好后都显示“0”,表格不美观。这时我们运用“IF”就能解决这一问题。 用中文来表述这个要求就是,“假如A1*B1-C1结果是“0”,这一结果不要在这一单元格里显示,假如不是“0”就显示A1*B1-C1的结果”。要达到这个结果,运用“IF”的计算方法就是: =IF(A1*B1*C1=0," " ,A1*B1-C1) 解说:使用IF语句,在IF后面须有三句语句,每句用逗号分开,因此在IF后面需使用括号," "是英语中的引号,在计算时显示空格的意思。如在该引号中输入汉字“没有”,那么当A1*B1*C1=0时就会显示“没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